科学小实验小组活动记录1
小科学教研组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星期三)上午9:00-11:30二、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方法研讨四、活动参与人员小科学教研组成员:张老师、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陈老师五、活动内容1. 活动背景介绍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我校小科学教研组特此开展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方法研讨活动,旨在探讨如何更好地将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融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
2. 活动流程(1)主题讲座由张老师主讲,主题为“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策略”。
(2)案例分享李老师、王老师、刘老师、陈老师分别分享他们在科学课堂中实施探究与创新教学的成功案例。
(3)讨论与交流全体教研组成员围绕研讨主题进行深入讨论,分享心得体会,提出改进建议。
(4)总结与反思教研组长陈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并提出下一步工作计划。
3. 活动内容详述(1)主题讲座张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了科学探究与创新教学策略:1. 明确科学探究的目标: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收集数据、分析结果的能力。
2.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计具有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
3. 引导学生合作学习:鼓励学生相互交流、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4. 重视过程评价: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及时给予反馈,促进学生不断进步。
5. 拓展课外实践:组织学生参与科学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生活。
(2)案例分享1. 李老师分享了她在“光的折射”一课中的教学案例。
她通过设计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光的折射现象,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王老师介绍了他在“植物的生长”一课中的创新教学策略。
他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观察植物生长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 刘老师分享了他在“地球与月球”一课中的探究活动。
他让学生利用模拟实验,探究地球与月球的关系,激发了学生对宇宙科学的兴趣。
科学组内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星期五,下午2:00-5:00二、活动地点学校多功能厅三、活动主题1. 探讨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2. 分析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3. 交流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经验。
四、参与人员1. 科学组全体教师;2. 校长、教导主任;3. 邀请的科学教育专家。
五、活动流程1. 开场致辞2. 分组讨论3. 经验分享4. 专家点评5. 总结与展望六、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校长在活动开始时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致辞,对科学组全体教师表示了肯定和鼓励,强调了科学教育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方面的重要性,并希望老师们能够积极参与教研活动,共同提高科学教学质量。
2. 分组讨论活动分为三个小组,分别就以下三个主题进行讨论:(1)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讨论内容:- 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何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如何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观察、讨论等。
(2)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讨论内容:- 如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如何通过课程评价,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提升。
(3)科学实验课的教学经验讨论内容:- 如何选择合适的实验器材和实验方法;- 如何确保实验安全,避免意外事故;- 如何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效果;- 如何评价实验课的教学效果。
3. 经验分享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小组选派代表进行经验分享,交流各自在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1)小学科学课程的有效教学方法代表教师分享了以下经验:- 利用多媒体技术,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设计有趣的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科学知识;- 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结合实际生活,引导学生将科学知识应用于实践。
(2)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策略代表教师分享了以下经验:- 通过观察、实验、讨论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和思维能力;-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 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中班科学小实验观察记录4篇

观察反思
神奇的小球是探索物体的弹性形变,在一定的作用力下,物体会发生弹性形变,不同质地的材料弹性各不同。孩子通过自己的猜测—比较—验证—记录来找出最有弹性的小球。在观察中发现,科学探索提供的创设尤为重要,教师的讲解可以隐形的在环境中体现,这样也便于幼儿自主观察,更有利于培养他们的探索能力和观察能力等。在科学区角活动中,幼儿与环境对话,与操作材料对话, 减少了教师直接指导的机会,但却真正让教师成为幼儿活动的支持者,让幼儿成了自己的主人,自己想玩什么就玩什么。
今天的个别化学习开始了,昊昊和成成来到了新实验“打不湿的纸巾”前,他们按照实验操作步骤动起了小手,先把纸巾放到杯底,然后将杯子放进水盆里。。。“老师,我的纸巾怎么湿了?”
“宝贝,你换个角度试试看?”“老师,什么是角度?”“就是你把杯子的方向改变一下,原来是倾斜的,现在直直的放进去试试?”昊昊和成成按照我的方法,一遍又一遍的操作了实验,纸巾还是湿了,他们对于“垂直杯子放下去”这个概念不清晰,不能理解什么叫垂直。
观察反思
活动中幼儿的操作、探索欲望都是很强烈的,但是当遇到问题、困惑时,孩子们习惯性会来问老师并寻求帮助,例如实录中当孩子发现小灯不会亮,第一反应是寻求帮助,而不是去检查自己的线路是否连接正确,这是幼儿处理问题的惯性模式,也是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长期如此非常不利于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科学素养。所以在活动中,我鼓励幼儿自己发现、提出问题,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孩子们可以一起探讨产生问题的原因并进行验证。
观察记录
个别化活动开始了,天天和成成来到了土豆发电,没过多久,便遇到问题了,“老师,我们连接好了怎么小灯不亮呢?”天天问道,我走进一看,“你仔细看下步骤图,再看下线路都接对了吗?”天天低下头对照着步骤图,没过多久就找出来自己的问题,小灯泡顺利地亮了,高兴不已!这时,成成说:“老师,我们都检查过了,线路都对,为什么小灯泡不亮呢?”于是再分享交流时,我把成成小朋友的问题,让其他小朋友一起来找找,有的小朋友说小灯泡有问题,有的小朋友认为是土豆的问题,在进行验证时,小灯泡顺利亮了,孩子们发现了这组小朋友的土豆比较小,铜片和镁片没有插到底,与土,让幼儿逐一验证,哪个角度会能成功,杯子放下去纸巾不会湿。
最新小学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优秀7篇)

最新小学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记录(优秀7篇)兴趣小组活动记录篇一我校物理教研组组织的物理兴趣小组活动经过一个学期的实践,教师引导初三学生进行物理与生活相结合的实验探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所做的许多探究实验,既包含有丰富的物理知识,又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激发了学生对物理强烈的兴趣。
现总结如下:1、活动及时,兴趣小组初具规模,我们对报名的学生进行了一定的筛选,在学习之前便对学生进行了实验的培训,保证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实验操作,获得了基本的物理实验知识并熟悉了基本的实验操作。
2、在内容安排方面,此次给予学生准备的物理实验都是针对学生经过挑选的趣味性实验,同时又结合了物理的学习内容,既学到了基础又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其中有几个实验,学生非常感兴趣,例如:“物体的惯性”,由于该实验现象非常直观非常有趣,所以一开始学生都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并且跃跃欲试,其实该实验就是应用到了初三物理下册第六章第五节内容,同时又让学生了解了日常生活中的惯性现象;又如实验“难舍难分”、“无法漏掉的果汁”、“跳动的盐粒”、“水乐”、“叠加成像”等等。
3、及时对活动成果进行展示交流:在此次活动中,兴趣小组的成员表现出来很高的积极性,从实验的准备到现场演示场地的布置等方面给予了老师很大的帮助,在这过程了完全体现了学生的一种对科学的热爱以及对学校活动的支持,应该说,没有了学生的参与,我们的活动是没可能获得成功的。
我们将现场演示活动安排在课外活动时间,并且由于活动成员之前在各班的宣传工作做的比较充足,所以活动现场的气氛还是比较热烈的,很多学生对我们所演示的实验表现出极大的兴趣,很多项目都受到学生们的热烈欢迎,并且很多同学现场就向演示的同学请教实验的原理等。
4、不足之处:在我们的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的同时,有很多的不足之处我们也不能忽略,例如:由于各种比赛或活动的时间冲突,一部分学生缺席了我们的实验培训。
另外,也有部分学生起初兴趣大,后来活动不够积极,出现比较散漫的现象等。
小学科技活动记录三篇

学生们体验到了捏泥的乐趣
备注
小学科技活动室活动记录
周次
日期
11.28
辅导教师
活动地点
科技活动室
参加人数
17
记录人
活动内容
自制教师节卡片
活
动
过
程
记
录
1.优秀作品展示。
2.教师讲解制作方法。
3.学生制作,教师指导。
4.作品展示。
5.教师总结。
活动效果
不仅表达了自主要是用三片镜子玻璃制作的等三角柱体(镜面一律向内互相反射从而产生了复杂的图案),三条小镜子镜面向内用胶带粘贴捆好。
3、万花筒的目镜也使用相同半径的手电筒玻璃片,一片等大的圆形纸板在圆心处挖出一个直径1CM的圆孔作目镜。
4、三角镜子柱装入纸筒内卡紧,纸筒的一端是两片玻璃组成的空心小盒子,里面放入彩色的碎玻璃渣胶片渣等,直通的另一端是目镜。最后就是美化外壳了,可以随自己的想象力用美丽的包装纸包裹,这样一支奇妙的万花筒就制作好了,很好玩的,可以带给你很丰富的想象力和奇妙的开心感觉。
活动
小结
哇!能看到外面的东西哪!这就是它的神奇之处,一般的万花筒只能看到里面的东西,这个神奇的万花筒还可以看见外面的景色呢!
篇三:科技活动记录
科技活动记录
科技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
活动地点
科技教室
参加成员
社团成员
活动内容
食品卫生知识
活
动
过
程
食品在食用前要彻底清洁。生吃瓜果要洗净。瓜果蔬菜在生长过程中不仅会沾染病菌、病毒、寄生虫卵,还有残留的农药、杀虫剂等,如果不清洗干净,不仅可能染上疾病,还可能造成农药中毒。需加热的食物要加热彻底。如菜豆和豆浆含有皂甙等毒素,不彻底加热会引起中毒。尽量不吃剩饭菜。如需食用,应彻底加热。剩饭菜,剩的甜点心、牛奶等都是细菌的良好培养基,不彻底加热会引起细菌性食物中毒。不吃霉变的粮食、甘蔗、花生米(粒上有霉点),其中的霉菌毒素会引起中毒。警惕误食有毒有害物质引起中毒。装有消毒剂、杀虫剂或鼠药的容器用后一定要妥善处理,防止用来喝水或误用而引起中毒。
小学科学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0日二、活动地点:小学科学实验室三、活动主题:探究式教学方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四、参与人员:小学科学组全体教师五、活动内容:1. 开场致辞本次活动由小学科学组长张老师主持,首先对全体教师表示热烈的欢迎和感谢,并简要介绍了本次教研活动的主题和目的。
2. 主题讲座本次教研活动邀请了市教科所科学教研员李老师为大家作专题讲座。
李老师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1)探究式教学法的内涵李老师首先阐述了探究式教学法的定义,即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提出问题、设计方案、实施探究、得出结论等环节,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
(2)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李老师结合具体案例,详细介绍了探究式教学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的应用策略,包括:①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②提供实验器材,让学生动手操作;③引导学生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④引导学生得出结论,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⑤鼓励学生交流、分享,提高合作能力。
(3)探究式教学法的实施要点李老师强调,实施探究式教学法需要注意以下几点:①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引导作用;②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提高课堂互动性;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④加强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3. 分组讨论分组讨论环节,教师们结合李老师的讲座内容,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围绕以下问题进行深入探讨:(1)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有效实施探究式教学法?(2)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3)如何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4. 交流分享在分组讨论的基础上,各组代表分别进行了交流分享,分享了各自在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遇到的困难。
5. 总结发言最后,张老师对本次活动进行了总结,肯定了教师们在探究式教学法实施过程中的努力和成果,并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1)加强学习,提高自身教育教学水平;(2)关注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3)加强团队合作,共同探讨教学问题。
科学小实验教研活动记录

活动时间:2023年3月15日活动地点:XX小学科学实验室参与人员:全体科学教师活动主题:探索科学小实验的魅力,提升学生科学素养一、活动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越来越受到重视。
科学小实验作为科学教育的重要手段,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
为了提高科学教师的教学水平,探索科学小实验的魅力,我校特举办本次科学小实验教研活动。
二、活动流程1. 实验展示环节由我校科学教研组长王老师主持,首先由各年级组推荐一位教师进行科学小实验展示。
展示内容包括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及实验结论等。
实验一:会跳舞的乒乓球- 实验教师:李老师- 实验原理:利用气压差原理,通过快速吹气使乒乓球在瓶口跳舞。
- 实验步骤:将乒乓球放入瓶口,用嘴快速吹气,观察乒乓球跳舞现象。
- 实验现象:乒乓球在瓶口不断旋转,仿佛在跳舞。
- 实验结论:气压差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
实验二:自制彩虹- 实验教师:张老师- 实验原理:利用水滴折射光线,形成彩虹。
- 实验步骤:将水滴滴入盛有水的容器中,用透明塑料瓶观察水滴折射光线形成的彩虹。
- 实验现象:水滴折射光线,形成美丽的彩虹。
- 实验结论:光在水中的折射现象。
实验三:纸花绽放- 实验教师:刘老师- 实验原理:利用化学反应使纸花绽放。
- 实验步骤:将纸花放入盛有酸性溶液的容器中,观察纸花变化。
- 实验现象:纸花逐渐变红,最终绽放成美丽的花朵。
- 实验结论:化学反应在生活中的应用。
2. 讨论交流环节各位教师针对展示的实验进行讨论,分享自己在实验设计和教学过程中的心得体会。
讨论主题:- 如何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合适的科学小实验?- 如何将科学小实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 如何提高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参与度和积极性?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以下观点:- 选择实验时,要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确保实验的安全性。
- 将实验与课程内容相结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提高学习效果。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评价细则活动一:室内外温度的测量(温度计的使用)(小组活动)室内外温度记录单小组成员:1、检查温度计:2、使用温度计的注意事项:1)2)3)温度计的最小格是:。
3、测量:4、思考:1、教室内和教室外的温度一样吗?;2、哪个地方的温度高?;3、的温度更能反映当地的气温。
活动二:食盐在水中溶解的快与慢的比较(搅拌或温度)(小组活动)溶解快与慢的比较记录单小组成员:1、实验器材:2、设计方案:研究的问题:溶解的快慢与影响有关?要改变的条件:不改变的条件:3、实验记录:活动三:洒精灯的使用(小组活动)小组成员:酒精灯的使用记录单1、写出实验器材名称:;2、使用方法:1)取放灯帽2)点燃酒精灯3)熄灭酒精灯3、我的发现:酒精灯火焰分为、、三部分。
4、思考:1)加热物体时,我们使用酒精灯的;因为它的温度。
2)酒精是容易挥发和燃烧的液体,万一有洒出的酒精在灯外燃烧,不要惊慌,可用扑灭。
活动四: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锣、鼓、尺、橡皮筋等材料任选2种)(小组活动)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小组成员:1、写出实验器材:2、实验操作、记录:发声物体发声方法物体的特点是否发声我的发现活动五:观察我们的身体(外部、内部)(小组活动)我的身体观察记录单小组成员:1、观察身体:活动六:测量呼吸或心跳(平静、运动)(小组活动)呼吸(心跳)记录表小组成员:1、写出实验器材:;23、观察记录数据,思考:1)跳动前后呼吸(或心跳)次数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怎样解释这两种数据的变化?(口头表述)4、我的发现:。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4、把另外两个圆片也放在陀螺上,旋转陀螺,会出现不同的颜色组合。
5、解释原理:陀螺旋转时,角动量守恒,因此会保持稳定的旋转轴,而不会倒下。
同时,彩色圆片的颜色组合是由于色光三原色的原理。
在这个活动中,我们研究了陀螺的原理,并通过制作彩色圆片的方式,了解了色光三原色的组合原理。
这不仅增加了我们的科学知识,也培养了我们的动手能力和创造力。
活动内容:三个科学实验活动记录活动1:三原色相互搭配变色的游戏在两个圆片的相对扇形上分别涂上不同的颜色,放在陀螺上旋转,观察颜色的变化。
在另一个圆片上涂上七种颜色,放在陀螺上旋转,观察颜色的混合,得到“牛顿盘”。
活动2:自制二氧化碳灭火器准备白醋、碱面、烧杯、塑料瓶子、火柴、酒精灯、塑料勺等材料。
在烧杯里混合白醋和碱面,点燃火柴放入烧杯中观察火柴的熄灭。
将白醋和碱面放入塑料瓶中,点燃酒精灯,按压喷嘴观察火焰的熄灭。
活动3:蜡烛的实验准备蜡烛、火柴、水桶、玻璃杯、塑料瓶盖等材料。
用玻璃杯盖住短蜡烛并放入水桶中观察蜡烛的熄灭。
点燃长短两根蜡烛并用玻璃杯罩住观察哪根先灭。
用塑料瓶盖支起玻璃杯并点燃蜡烛,倒扣玻璃杯观察火焰是否熄灭。
通过这些实验,小学生们了解了科学的原理和方法,并培养了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2016年5月12日活动地点:实验室参加成员:XXX科学兴趣小组全体成员活动内容:神奇的牙签活动过程:1.小心地将牙签放在水面上。
2.在离牙签较远的地方放入XXX,牙签会向XXX移动。
3.换一盆水,将牙签小心地放在水面上,现在在离牙签较近的地方放入肥皂,牙签会远离肥皂。
活动小结:当XXX放入水盆中心时,XXX会吸收一些水分,导致水流往XXX的方向流,牙签也跟着水流移动。
但是,当肥皂投入水盆中,水盆边的表面张力比较强,会把牙签向外拉。
活动记录表活动时间:2016年5月19日活动地点:实验室参加成员:XXX科学兴趣小组全体成员活动内容:研究土壤的成分活动过程:1.用纸巾包住泥土,用力捏一捏。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
学生必做实验活动
评
价
细
则
活动一:观察记录一棵大树(校园内)(两人小组)
观察一棵大树记录单
小组成员:
1、使用的观察工具:
;
2
活动二:观察记录植物的叶(两人小组)
观察植物的叶记录单
小组成员: 1、使用的观察工具:
; 2、落叶统计表:
我捡了( )片落叶,其中有( )片是完整的叶子。
里面有( )种,分类的标准是: ; 里面有( )种,分类的标准是: ; 里面有( )种,分类的标准是:。
3
活动三:一种动物(蜗牛、蚯蚓、蚂蚁、金鱼)的观察记录(两人小组)
动物的观察记录单
小组成员: 1、观察并记录:(8分)
活动四:用划的方法比较材料的软硬(小组活动)
比较材料的软硬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在下面表格相应的位置写出器材名称。
注:同一种物体不作刻划实验,用“\”记录。
活动五:观察水和食用油(小组活动)
观察水和食用油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实验器材:
;
2、实验记录:
活动六:比较水的多少(量筒的使用)(小组活动)
比较水的多少记录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
2、使用量筒时的注意事项:
1)
2)
3)量筒的最小格是:。
3、实验:
桌子上有三个不同的瓶子,瓶子里分别装有一些水。
哪个瓶子里的水多,哪个瓶子里的水少?。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活动时间:[日期]活动目的:本次科学兴趣小组活动旨在增强小组成员的科学兴趣,并促进他们在科学领域的研究和交流。
活动内容:1. 活动开始后,小组成员集合于[地点],共计[人数]人参与活动。
2. 首先,我们进行了一个有趣的科学实验,让小组成员亲自动手操作。
大家都非常投入,通过实验探索了科学原理,并进行了深入的讨论。
3. 接着,我们邀请了一位专业的科学家来为大家做专题讲座。
科学家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大家介绍了最新的科学发现和研究成果,引发了大家的思考和讨论。
4. 活动期间,我们还进行了小组成员的互动交流环节,大家分享了自己的科学知识和经验,互相鼓励和启发,进一步增进了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交流。
5. 在活动的最后,我们共同回顾了本次活动的收获和感受,并讨论了下一次活动的议题。
活动成果:本次活动使小组成员们对科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积极参与到科学研究和交流中。
大家通过实验、讲座和互动交流,不仅拓宽了科学知识的广度和深度,还提高了自己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下一步计划:根据本次活动的积极效果,我们计划继续组织更多的科学兴趣小组活动,以进一步激发成员们对科学的热爱和探索欲望。
我们将在下一次活动中继续丰富多样的活动内容,如实验、讲座、参观等,为成员们提供更多的研究机会和交流平台。
结束语:本次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取得了圆满成功,不仅丰富了小组成员们的科学知识,还培养了他们的科学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期待未来的活动能够继续发挥积极的影响,让小组成员们在科学领域有更多的成长和收获。
*[LLM]: Master of Laws。
小班组科学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小班组教师对科学教育的认识和教学能力,促进幼儿科学素养的提升,我园特组织开展了本次小班组科学教研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集体研讨、案例分析、实践操作等形式,提升教师对科学教育理念的理解,丰富科学教学策略,激发幼儿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欲望。
二、活动时间2022年10月26日三、活动地点幼儿园多功能厅四、参与人员小班组全体教师五、活动主题《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的有效实施策略研究》六、活动流程1. 集体研讨(1)主持人介绍本次教研活动主题及目的。
(2)教师分享各自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3)针对问题,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2. 案例分析(1)展示优秀科学教育活动案例,引导教师分析案例中的亮点和不足。
(2)结合案例,教师讨论如何改进和优化自己的教学活动。
3. 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科学小实验,体验科学活动的乐趣。
(2)根据实验结果,教师分享实验心得,探讨实验中的科学原理。
4. 总结与反思(1)主持人总结本次教研活动成果,强调科学教育的重要性。
(2)教师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提出对今后科学教育工作的改进建议。
七、活动内容1. 集体研讨在集体研讨环节,教师们积极发言,分享了自己在科学教育活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惑。
例如,有的教师反映幼儿对科学实验缺乏兴趣,有的教师表示在组织科学活动时,难以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
针对这些问题,全体教师共同探讨解决方案。
首先,教师们认识到,科学教育活动要贴近幼儿的生活,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求。
其次,教师应注重创设情境,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最后,教师要善于引导幼儿观察、操作、思考,让幼儿在探索中学习科学知识。
2. 案例分析在案例分析环节,我们展示了以下优秀科学教育活动案例:案例一:《神奇的水》通过观察水的流动、水的形态变化等实验,让幼儿了解水的特性。
案例二:《空气的力量》通过吹气、拉力等实验,让幼儿感受空气的存在和力量。
案例三:《光的传播》通过实验,让幼儿了解光的传播原理,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科学年级组教研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时间:2021年10月15日二、活动地点:学校科学实验室三、参与人员:科学年级组全体教师四、活动主题: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五、活动内容:1. 活动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科学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凸显。
为了提高科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科学年级组特开展此次教研活动。
2. 活动议程(1)活动开场:由年级组长致辞,强调本次教研活动的重要性,并提出具体要求。
(2)经验分享:邀请资深教师分享科学教学经验,为新教师提供借鉴。
(3)分组讨论:将全体教师分为若干小组,针对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展开讨论。
(4)总结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优秀教学案例。
(5)领导点评:学校领导对本次教研活动进行点评,并提出指导意见。
3. 活动过程(1)活动开场年级组长在致辞中强调,科学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提高科学教学质量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希望全体教师积极参与本次教研活动,共同探讨提高科学教学的方法。
(2)经验分享资深教师结合自身教学实践,分享了以下经验:1. 注重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实验、探究、讨论等,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加强与学生的沟通交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
4. 注重教学评价,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成果,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3)分组讨论全体教师分为若干小组,围绕以下主题展开讨论:1. 如何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 如何优化科学教学过程?3. 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4. 如何加强科学教学与信息技术的融合?各小组积极讨论,纷纷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4)总结交流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分享优秀教学案例:1. 小组一:通过开展实验探究活动,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2. 小组二:利用信息技术手段,将科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小组三: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效果。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1)

科技兴趣小组活动记录 (1)
活动概述
本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于XX年XX月XX日在XX地点举行。
活动旨在促进成员间的科技交流与分享,讨论最新科技趋势和前沿
技术。
活动内容
1. 分享会:小组成员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科技话题进行了分享
和讨论。
其中包括:分享会:小组成员分别就自己感兴趣的科技话
题进行了分享和讨论。
其中包括:
- A成员分享了人工智能在医疗领域的应用;
- B成员介绍了区块链技术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 C成员探讨了虚拟现实技术的发展前景。
2. 主题讨论:在分享会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了以下两个主题:主题讨论:在分享会后,小组成员共同讨论了以下两个主题:- 如何应对人工智能对就业市场的影响?
- 讨论了人工智能可能淘汰某些岗位的情况,提出了提高技能水平和适应性训练的重要性。
- 提出了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推动转型的观点,以应对就业市场的变化。
- 未来科技发展趋势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有哪些?
- 讨论了自动化对产业结构的改变,以及科技创新对生活方式和社会关系的影响。
- 提出了推动教育改革和培养创新能力的建议,以适应科技发展带来的挑战。
结论
通过本次科技兴趣小组活动,小组成员在分享和讨论中增进了彼此的了解,丰富了科技知识。
活动不仅促进了成员间的交流,也启发了大家对未来科技发展的思考。
期待未来的活动能继续推动科技兴趣小组的发展。
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学生必做实验活动记录单

六年级上册
学生必做实验活动
评
价
细
则
活动一:杠杆尺的研究(小组活动)
杠杆尺的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
2
3、分析上面实验数据,我发现:
省力的情况有;费用力的情况有;既不省力也不费力的有。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省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费力?
在什么情况下,杠杆不省力也不费力?
实验二:研究动滑轮的实验(小组活动)
动滑轮作用实验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动滑轮实验装置:
3、实验操作:
活动三:纸的宽度/厚度/形状与抗弯曲能力的关系(小组活动)纸的与抗弯曲能力的测试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搭纸桥模型:
3、实验操作:
活动四:物体不容易倒的秘密
塑料瓶不容易倒的秘密记录表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实验操作:
活动五:奥斯特实验(小组活动)
通电导线和指南针的变化记录
小组成员:
1、写出实验器材:。
2、组装一个点亮小灯泡的电路:
3、在桌子上放一个指南针,指针停止摆动后。
指南针指向什么方向?。
4、把电路中的导线拉直靠在指南针的上方,与磁针指的方向一致(重合或平行):5分
活动六:研究铁钉电磁铁的南北极(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
电磁铁的南北极与电流方向的实验记录
1、写出实验器材:。
2、研究铁钉电磁铁有没有南北极?
操作:
结论:。
3、研究电磁铁南北极与电流方向有关吗?。
小学科学二年级上册学生实验活动记录单

活动1《不同的季节》学校:班级:组别小组成员:一、器材准备描写四季的成语卡片、小剪刀、固体胶棒、直尺二、学生活动1.说一说我们知道的一年中有几个季节?2.利用教师提供的关于季节描述的成语,贴在相应季节的四季变化图里。
春夏秋冬3.小组四个人分别选择其中一个季节,说说对动植物和人类有哪些影响?四、教师随机提问:活动2《神奇的纸》学校:班级:组别小组成员:一、器材准备两张一样的A4纸、两本新华字典、一次性透明塑料杯或烧杯2个、重物:二、学生活动:比一比,普通白纸和瓦状纸有什么不同。
1.折一折、看一看、画一画:将纸折叠成瓦椤状,观察白纸和瓦椤状纸的侧面,画出它的形状。
2.按一按:将白纸与瓦楞纸分别平放在桌面上,用手轻轻按一按,认真体验手的感觉。
3.放一放:将白纸和瓦楞纸分别放在两本新华字典之间,把重物放在纸上,观察能否支撑。
4.摸一摸:用白纸贴着热水杯感受冷热程度;换用瓦楞纸,再次感受。
三、活动记录:根据你的发现在“□”中打“√”。
普p ǔ通t ōn ɡ白b ái 纸zh ǐ瓦w ǎ楞l én ɡ状zhu àn ɡ纸zh ǐ1看2按能n én ɡ弹d àn 回hu í不b ù能n én ɡ弹d àn 回hu í能n én ɡ弹d àn 回hu í不b ù能n én ɡ弹d àn 回hu í能n én ɡ支zh ī撑ch ēng 不b ù能n én ɡ支zh ī撑ch ēng 能n én ɡ支zh ī撑ch ēng不b ù能n én ɡ支zh ī撑ch ēng4摸烫tang 不b ù太t ài烫tang 烫tang不b ù太t ài烫tang把普通白纸改造成瓦楞纸后,它的本领(□会□不会)发生变化。
莲峰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

莲峰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活动名称:莲峰小学科学兴趣小组活动记录表活动日期:2022年5月15日活动地点:莲峰小学实验室活动主题:探索电磁感应现象活动目标:通过实验和讨论,让学生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并培养他们的科学探索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
活动内容:1. 活动开始前,小组成员在实验室内集合,老师向他们介绍了本次活动的主题和目标,并简要解释了电磁感应的基本原理。
2. 老师向学生们展示了一个简单的电磁感应实验,使用一个螺线管和一个磁铁,当磁铁靠近螺线管时,螺线管内的灯泡会亮起。
学生们对这一现象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3. 接下来,老师组织学生们分成小组,每个小组由4名学生组成。
每个小组分配一个实验箱,里面包含了一些实验器材,如螺线管、磁铁、灯泡、导线等。
4. 学生们根据老师提供的实验指导书,开始进行实验。
他们首先尝试使用不同大小和形状的磁铁,观察灯泡的亮度是否有变化。
然后,他们改变螺线管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灯泡是否会亮起。
5.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们积极讨论和交流,互相分享实验结果和观察到的现象。
他们发现,当磁铁靠近螺线管时,灯泡亮度增加;当螺线管的位置和方向改变时,灯泡的亮度也会有所变化。
6. 学生们还尝试了其他实验,如改变磁铁和螺线管的距离、改变磁铁的磁极数量等。
通过实验,他们进一步探索了电磁感应现象的规律。
7. 活动结束时,每个小组向其他小组展示了他们的实验结果和总结。
学生们积极提问和回答问题,展示了他们对电磁感应的深入理解。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科学兴趣小组活动,学生们对电磁感应现象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他们通过实验和讨论,发现了电磁感应的规律,并学会了如何运用实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同时,活动也培养了学生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活动记录表:小组名称:科学探索者小组成员:张同学、李同学、王同学、刘同学活动日期:2022年5月15日活动地点:莲峰小学实验室活动主题:探索电磁感应现象活动内容:通过实验和讨论,了解电磁感应现象,并观察灯泡的亮度变化。
科学教学实践活动记录(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为了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创新精神,我校于近日开展了以“探索科学奥秘,体验科学魅力”为主题的科学教学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实践操作,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科学知识,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
二、活动目标1. 让学生了解科学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2.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树立科学精神。
4. 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活动准备1. 教师提前准备好实验材料,确保实验过程顺利进行。
2. 学生分组,每组4-6人,明确分工,确保实验效果。
3. 教师讲解实验原理和步骤,让学生对实验有初步了解。
四、活动过程1. 实验一:制作火山喷发模型(1)实验目的:了解火山喷发原理,观察火山喷发现象。
(2)实验步骤:①将小苏打和醋混合,观察反应现象;②将混合物倒入火山喷发模型中,观察火山喷发;③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3)实验总结:火山喷发是由于地下岩浆喷出地表,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反应,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使火山喷发。
2. 实验二:制作彩虹(1)实验目的:了解光的折射和色散现象,观察彩虹的形成。
(2)实验步骤:①将三棱镜放在阳光下,观察光线经过三棱镜后的现象;②将水滴在玻璃板上,观察光线在水滴中的折射和色散现象;③记录实验现象,分析原因。
(3)实验总结:彩虹是由于阳光经过水滴时发生折射和色散,形成七彩的光谱。
3. 实验三:制作叶脉书签(1)实验目的:了解叶脉的构成,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
(2)实验步骤:①将树叶浸泡在碱液中,使叶肉组织分解;②用镊子轻轻取出叶脉,清洗并晾干;③将叶脉贴在书签上,制作成精美的叶脉书签。
(3)实验总结:叶脉是植物体内的一种组织,具有支持和输导功能。
五、活动反思1. 本次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积极参与,表现出浓厚的兴趣。
2. 学生们在实验过程中学会了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提高了实验操作能力。
幼儿园小朋友的科学实验活动记录

幼儿园小朋友的科学实验活动记录1. 引言科学实验是幼儿园教育中重要的一部分,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幼儿能够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
本文记录了幼儿园小朋友参与的一系列科学实验活动,以及实验结果和他们的感想。
2. 活动1:浮沉实验实验目的通过实验,使幼儿了解材料的密度不同会导致它们在液体中的浮沉情况。
实验材料•透明杯子•水•彩色塑料块•各种水果实验步骤1.倒入适量的水到透明杯子中。
2.选择不同颜色和形状的彩色塑料块和水果。
3.观察彩色塑料块和水果在水中的浮沉情况,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果彩色塑料块和水果在水中的浮沉情况是不同的。
有些塑料块和水果会浮在水面上,有些则会沉到杯底。
感想幼儿们通过实际操作,发现了不同材料在水中的浮沉情况,这让他们产生了好奇心。
他们对于为什么某些材料能浮在水面上,而另一些则会沉入水底提出了问题。
3. 活动2:恐龙化石挖掘实验目的通过挖掘模拟恐龙化石的实验,让幼儿了解古生物学和探索化石的乐趣。
实验材料•黏土或沙子•恐龙模型•小铲子•刷子实验步骤1.将恐龙模型埋入黏土或沙子中,模拟恐龙化石。
2.分发小铲子和刷子给每个幼儿。
3.让幼儿们轮流挖掘出恐龙化石,并用刷子清理化石上的泥土。
实验结果每个幼儿都成功挖掘出了一块模拟恐龙化石,他们发现化石上可以清晰地看到恐龙的骨骼结构。
感想通过亲身参与恐龙化石的挖掘,幼儿们对古生物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们激动地跟家长分享挖掘的过程和发现的恐龙化石。
4. 活动3:色彩变化实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物体颜色的变化,让幼儿了解酸碱性质对物体颜色的影响。
实验材料•红色、蓝色和黄色的食用色素•温水、白醋和小苏打溶液•几个空杯子•搅拌棒实验步骤1.将红色、蓝色和黄色的食用色素分别加入不同的杯子中。
2.分别向每个杯子中加入温水、白醋和小苏打溶液。
3.使用搅拌棒均匀搅拌每个杯子中的溶液,并观察颜色的变化。
实验结果红色、蓝色和黄色的食用色素在不同的溶液中出现了不同的颜色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
科学小实验组活动记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