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美术-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课堂实录】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版本:内容:学习鉴赏美术作品学科:美术鉴赏设计人:单位: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第一部分课前准备1、教师将各国优秀的美术作品传至班级QQ群,让学生提前欣赏;2、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到网络上搜索画家的个人简介及当时的历史背景;3、教师准备教学用品,学生准备整理好的画家资料、笔、纸。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教学策略师生活动教学内容设计目的一、情景导入(1分钟)创设情景帮帮忙:小王是市民之家的画展讲解员,可由于她刚毕业,没有太多的经验,但今天市里的领导要参观,她的任务是介绍画作,谁来帮帮她应该从哪些方面介绍?运用情景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引出本节课要学的知识点二、课堂授课(28分钟)启发引导师生共同看《红楼梦》视频师生共同分析〖教师〗优秀的演员能表现出“可见的脸后面的不可见的脸”使那张不可见的脸“成为可见的”看《红楼梦》视频:〖教师〗找出王熙凤“可见利用学生爱看电视剧的特点,拓展学生的发散思维,对演员的表演进行再创造,挖掘出“不可见的”。
通过看视频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的脸”,“不可见的脸”这个过程就为“再创造”的过程同样美术鉴赏也是这个道理启发引导小组讨论知识点一: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一、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二、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
三、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
〖教师〗一、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
说一说:根据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你体会到了画家什么样的创作意图?通过让学生观看图片,教师介绍当时的历史社会背景,引导学生:如果自己处在那个时代背景下,看到这幅作品,会想到什么?〖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张大的嘴巴似乎在呐喊,抗议,弯曲有力的五指要把地上的刀子捡起,隔断绳索,黑白有力的线条对比增强了画面的力量感。
仿佛要告诉我们:我们要战斗、要胜利、要自由与独立。
激发了我们的爱国意识。
〖教师〗同是表现二战题材的两幅作品,从不同角度,不同的艺术手法去鉴赏〖学生〗回答总结:第一幅角度:二战期间,战争给人们带来的灾害。
高中美术_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对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分析,重点提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在实践层面上初步了解进行美术奖赏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2.在鉴赏美术活动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欣赏艺术作品,使学生在“比较”中思考,直观有效的鉴赏美术作品。
3.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中“再创造”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合作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过程①课题导入以鉴赏作品的故事背景为切入点,引出旷世杰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为什么拥有世界上众多的发烧友?为什么人们至今仍在用这幅画做文章?这些问题的设置,加强了鉴赏作品的神秘感。
设置问题:历史上以“最后的晚餐”为主题的绘画很多,配合图片欣赏,这些作品画得都是《最后的晚餐》,但是,唯独达芬奇这幅《最后的晚餐》真正的成就了这个宗教题材?小组讨论,在比较中思考,为什么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如此有名,是什么成就了它?(讨论3分钟,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②新课教学1.《最后的晚餐》这个宗教题材,是基督教圣经故事里面的重要事件之一,几乎所有的宗教画家都画过这个主题。
设置问题:在达芬奇的画作出现之前,其他的画家对画面的处理几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犹大和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的,被审判的位置上。
为什么他们都这么画?启发学生对比画面思考。
具体展示第一幅《最后的晚餐》画面,讲述画面的场景给画家造成的困惑,以及所说明的问题?讲述达芬奇的画面特征:首先他抓住了关键而富有戏剧性的时刻,画面所呈现出来不安的场景,众门徒截然不同的反应。
设置:“谁是卧底的游戏活动”,假设所有的同学都不知道犹大是哪一位门徒,通过画家的画面表现,加上我们在鉴赏活动中对画面的分析,你能不能找出这个卧底?播放:微视频结合微视频的欣赏,讲述达芬奇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情感、真实的品质和个性。
高中美术-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
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生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高中美术_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第一课什么是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综合单元教学要求和本课特点,依据新课标中“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的要求,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1:过程与方法:理解审美观念的内涵和形成过程,初步了解形式美法则。
2:知识与技能:掌握美术作品的涵义,培养用审美的眼光对待美术作品和生活中的物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自觉传承和保护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美术作品的分类,美的形式法则和美术作品的涵义难点:从生活中发现美,美术鉴赏的意义二学法指导心理调节的方法指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鼓励他们查找资料,大胆想像和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体会美术作品的美术语言与形式特征。
教学方法及手段教学方法的选择及依据:主要采用比较鉴赏法、提问法、小组合作学习、观察体验法等。
适当运用启发式教学和相互合作体验的方式来促进学生的学习。
理论依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指出: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借助多媒体课件、图片、音乐、视频等资料进行教学。
【环节一】导入新课:展示身边的书法、烙画、国画、剪纸作品,提出问题:这是什么作品?觉得美吗?你觉得什么样的作品是美术作品?引出问题: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与篆刻、工艺美术、摄影摄像、现代媒体艺术)【环节二】讲授新课美术作品的分类:绘画、雕塑、建筑、书法与篆刻、工艺美术、摄影摄像、现代媒体艺术美术作品的涵义:包含着形式美法则的物品统称为美术作品形式美法则:对称与均衡、对比与和谐、多样统一、比例与尺度、节奏与韵律等美术鉴赏的意义一、美术作品的分类1、绘画具体来分:按画种:中国画(工笔和写意)油画版画水彩画等按题材:肖像画风俗画历史画风景画等欣赏作品《父亲》和《梦娜丽莎》问题:请说出这两幅作品按画种和题材分,各属于哪种?欣赏作品《邓小平像》王少伦,让学生见到校友的作品更亲切的体会美术作品。
高中美术_鉴赏美术作品——比较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鉴赏美术作品——比较法》教学设计学情分析高一年级的学生在平日的各科学习中已经拥有相关的知识储备,农村学生对于美术作品的鉴赏课程有着更为迫切的学习欲望。
在课堂设计的导入上,我从中外经典美术作品中选择个性突出相对容易分辨的作品让学生欣赏后分析,进而产生初步的鉴赏作品的感受,引出课题,然后通过学生关心的电视节目人物与体育明星等出发引导出“比较”在各个角度的运用,使学生形成比较的概念,了解“比较法”是美术鉴赏活动中最直观有效的方法,是一种把握作品艺术特点,鉴赏美术家创作风格的有效方法。
讲授中,引导学生运用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可以鉴赏不同国家民族不同美术家的创作特点,将美术作品的各种主要形式如绘画(包括人物肖像,风景山水,静物花鸟)雕塑(侧重宗教雕塑)建筑(侧重宗教建筑与宫廷建筑)及部分工艺美术的中西经典作品图片展示给学生,通过运用横向比较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体验找到其各自不同的表现方法,并总结其特点。
通过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实现对作品鉴赏的再创造的过程。
这样可以使学生一节课上对美术门类中的重要作品和形式有了基本印象并形成了自己的鉴赏思路。
通过学生分析作品并在课堂上现场做练习检测课堂横比鉴赏运用的能力。
效果分析学习目标:1、提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2、学习鉴赏作品的横比和纵比法的运用学习建议:调动自己的感官结合已有的知识体系,通过对经典作品图片的鉴赏分析,学习并感悟美术作品带来的审美体验。
课前预习:山东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课本第二课课中学习:一、美术鉴赏的意义:丰富生活锻炼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体现与表达能力二、横比:同样的绘画题材、内容,不同国家民族、不同的画家表现出不同的创作特点。
1、绘画:中国:线条以形写神意境笔墨情趣散点透视西方:光影体积写实逼真焦点透视2、雕塑:中国:像人的神西方:像神的人3、建筑:材质时间结构空间“数”的含义4、工艺:中:浑然天成西:人的尺度三、纵比:不同时代的美术家表现相同题材的作品,体现不同的美感和创意追求。
高中美术_美术鉴赏及意义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1.展示展示吴冠中作品《狮子林》,启发学生:你知道这幅作品吗?能读出点什么?《狮子林》与园林狮子林照片比较,学生感受美术作品的抽象形式表现。
吴冠中的《狮子林》以1.4亿成交。
引出:吴冠中说现在文盲不多了,美盲却很多。
问:美盲是什么意思呢?2.导入新课活动一:语言情景引入八大山人,介绍其生平和成就,探讨八大山人的作品。
问题:1、八大山人的鸟、鱼等动物有什么特点?你觉得这种形象好看吗?(审美判断,自然引入艺术美概念的学习。
)3.八大山人的作品晦涩难懂,如何鉴赏呢?简述艺术美和形式美的概念4.活动二:《清明上河图》中“形式意味’探究:①.画面中点线面的运用及作用②画家如何表达紧张惊险气氛的③画面中还有哪些画家精心处理的’形式意味”活动三:视频情境“四川省安岳县石窟佛像被油漆彩绘事件”学生就此发表观点。
5.小结学情分析本节课的学生是实验高中高一学生,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学生有机会接触大量的美术作品,但是对美术作品的鉴赏没有进行过深入研究,给学生适当的指导,学习视觉阅读、思考和作出价值判断的方法,去分析当前多元文化社会扑面而来的流行图像和影像、艺术作品等,使学生通过表象发现其深层的文化内涵,以社会、历史、心理和美学的观点去探讨他们,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效果分析简单学习了美术鉴赏素养与情操,并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对于“美”和“丑”的理解;通过鉴赏这些优秀的作品,也了解了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所运用的一些基本艺术手段。
整体教学目标基本达到要求。
学生积极参与,兴趣极高,希望自己在今后的教学中能再放开一些,这样和学生的互动效果会更好。
教材分析:根据美术学科核心素养的设计思路,本主题在于引导学生认识美术鉴赏对个体生活与社会发展的意义,了解美术鉴赏的要求及作用,本主题的指向是美术的核心素养的“图像识读” “审美判断” “文化理解”.进而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高一美术鉴赏比较难懂的一课,相比前几课内容比较抽象,专业术语也多,学生理解起来有不少困难。
高中美术_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一、教材简析第二课《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从本课开始,具体了解鉴赏美术作品的几种方法及其相关问题。
本课内容主要向学生介绍了三个鉴赏美术作品的角度,由学生较容易理解的艺术作品,走进美术鉴赏知识的学习,是较符合人的认识规律的。
本课着重通过相关作品及作者的学习,使学生对鉴赏美术作品有更深入、更具体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授课班级为高二年级学生,高二学生在以往的学习中对美术的基础知识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对美术语言及这些语言的组织有了一定的认识,能够简单的鉴赏和分析一般的艺术作品。
但由于各地教学基础条件的差异,学生的美术基础知识薄弱,学习主动性不高,对本学科的学习目标模糊,因此教师的正确引导对学生学习过程的顺利进行,和对学生成长过程中科学观、价值观的培养起着关重要的作用。
三、教学目标通过对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分析,重点提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在实践层面上初步了解进行美术鉴赏活动的方法。
四、重点,难点1.使学生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2.学习比较的方法。
“比较”不是目的,要运用比较方法使中西、古今艺术作品显示出特点,从而深化对作品的感受,提高审美体验与表达能力。
五、课型:鉴赏课六、课时计划:1课时七、教学方法:讲述法、提问法、启发法、讨论法、欣赏法、(设计意图: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运用所学鉴赏方法来赏析、判断,作出正确的评价,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
八、教学准备:教科书、多媒体课件九、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环节一:以几幅图片引导学生对绘画意图产生疑问幻灯片播放图片环节二:学生打开课本第二课,引出课题:学习鉴赏美术作品进入新课,实施教学。
环节三:播放第一部分幻灯片主要是了解作品的社会历史背景环节四:播放第二部分幻灯片主要是作者生平经历环节五:播放第三部分幻灯片以形式美为主(三)课后小结再次强调欣赏美术作品的方法,提示学生必须丰富自己的知识,充实情感,增加阅历,才能更好地欣赏艺术作品学情分析本学期主要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美术教学面向的是班级的全体学生,那么在一个班级里学生学习美术的情况也是不同的,我思考总结了一下,大致分四类。
高中美术_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一、教材分析:二、学情分析:(1)学生在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之前,对美术作品的特征已有初步的了解。
知道了什么是“造型艺术”、“空间艺术”,了解了“造型”与“传神”辨证关系。
(2)在视觉特征方面,学生知道了美术作品以形象、形式、色彩、体积为视觉造型语言,使世界上使用不同生活语言的人们,能互相理解对方的艺术表达。
(3)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形成所使用的材料、以及一些肌理特征的表达方式有了初步了解。
(4)在这节课的学习中依靠学生原有的知识基础,使学生学会如何深层次的挖掘单个美术作品。
主要有作者的创作意图、表达方式、形于色的结合及社会意义等。
三、教法运用:根据本课所运用的教学理念——培养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促进学生发展而进行评价,在广泛的文化情境中认识美术,激发学生美术的情趣。
依据本课的性质及学生情况,主要采取:(1)“启发—引导法”:以实例为线索,充分动用教具,不断采用欣赏,启发、归纳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在实例的引导下,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自觉性,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使每个学生都能参加到动脑的积极思维中,真正做到面向全体。
(2) 多媒体教学法:运用投影、挂图现场演示,优化课堂教学,激发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3) 提问法及探究式教学法:新课标倡导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那么在教学过程中结合提问教学法,采用分层次,分目标地选择学生来回答问题的方式来进行课堂教学,鼓励所有同学积极参与,教师给予启发和引导,形成互动探究的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
(4)比较法:一是横比,同样内容的作品通过比较可以鉴赏不同美术家的不同创作特点。
一是纵比,不同时代的作品,通过比较可以体会出不同时代中人们对美感趣味的不同追求。
另外还有讨论法、自评与互评法。
四、学法指导:在课堂中始终保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思路。
尽大范围开展学生的自主式学习。
让学生仔细深入研究教材,寻找自己不明白的问题,然后分组讨论,最后老师做出总结。
《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5篇
《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5篇美术教学以欣赏为主线,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全面发展。
以下是整理的内容,供您阅读,参考。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鉴赏美术作品》教学反思1【活动目标】1、欣赏蒙特里安的作品,感受画作中线、形、色组合变化所构成的各种格子的韵味。
2、能根据画作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3、欣赏作品的内容美,知道美术作品能反映现实生活。
【活动过程】一、通过提问,引入活动。
请幼儿讲述生活经验:自己找到的格子二、出示蒙德里安的格子画,让幼儿自由观看和谈论。
提问:1、在画中你看到了什么?(鼓励幼儿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大胆地进行想象和表达。
)2、让你想到了什么?3、你的感觉怎样?三、分析“格子画”的形式美,介绍作者及其绘画风格。
1、引导幼儿从形、色、线三方面进行观察,从中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2、提问:你喜欢这些画吗?看完了这些画给你一种怎样的感觉?这些画和我们平时看到的画一样吗?哪里不一样?3、介绍画家,小结画家的绘画风格。
四、欣赏《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初步感知作品。
1、师:蒙德里安爷爷也用这些风格画了许多的画,现在我们再来欣赏其中的一幅吧!2、提问: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给你怎样的感觉?五、用格子画《红、黄、蓝构成》与《百老汇的爵士乐》相比较,让幼儿进一步感受画家的绘画风格。
1、师:我们用这两幅画来比较一下,你能发现他们它们之间的不同之处吗?画家为什么要这样画?他想表现什么东西呢?(引导幼儿说出自己的感受。
)2、请为这幅画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六、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引导幼儿通过感官和肢体动作感受画家绘画风格及意图。
1、介绍作品《百老汇的爵士乐》中表达的意思。
2、听一段爵士乐,引导幼儿用感官和肢体动作表现自己的感受。
3、根据画家的绘画风格对《百老汇的爵士乐》进行小结。
七、交代要求,幼儿绘画。
师:小朋友,蒙德里安爷爷用了这些线、形、色来表现自己对百老汇和爵士乐的感觉,你又可以用这些东西表现什么呢?请你先想一想,然后用水粉颜料把它画下来,等一会把你的小故事与大家分享吧!八、评价幼儿绘画作品。
高中美术_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执教老师: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对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分析,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能够在实践层面上初步进行美术鉴赏活动,还能通过绘画进行创造美活动。
情感价值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够发现艺术品和生活中的美,并能鉴赏美、创造美、传播美,拥有积极心态和美好心灵。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和比较的方法等知识点。
教学难点:在实践中熟练运用三个角度和比较的方法进行美术鉴赏活动。
教学方法:讲解法、讨论法、比较法、活动法等。
教学手段:多媒体、实物展示、自主与合作活动。
教学活动一、导入:创设情景:(艺术作品图片欣赏)请同学们欣赏几幅艺术作品,思考几个小问题。
用问题的形式导入本课,我们一起来学习鉴赏美术作品。
二、讲授新课(一)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有三个角度1、了解作品的历史社会背景(图片展示)《步辇图》,说一说它描绘的是哪一历史事件?(师生互动)松赞干布与文成公主联姻,唐太宗李世民接见松赞干布派来的使臣禄东赞的情景。
(图片展示)请同学们回答作品历史背景:陈坚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相信我们中国人,永远不会忘记那段历史。
联系今天钓鱼岛实际,激发学生的爱国心,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学习。
了解美术家的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图片展示)朱耷《荷花水禽图》和《孔雀图》,了解朱耷的生活经历和艺术观点,作者为什么这样画花鸟话呢?(师生互动)。
(课堂边讲边练)分析朱耷和梵高艺术观点和生活经历的异同之处,纪念伟大的画家梵高,探讨艺术品的价值内涵。
3、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图片展示)《初踏黄金路》(教师引导以学生为主进行鉴赏)问题:你都看到了什么?从三个方面入手:形象、色彩、构图。
得出通过体会作品的形式美感来理解作品主题内涵。
(课堂边讲边练)请同学们给作品连上合适的名字?【合作探究】:(分组讨论)鉴赏两幅作品。
运用鉴赏美术作品的三个角度,那么就让我们用鉴赏作品的三个角度,鉴赏下面的作品。
高中美术_美术作品与美术鉴赏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审美自律——(中国部分)》教学详案山东美术出版社美术鉴赏(选修)自拟课题一、课标分析《美术课程标准》中提到了美术鉴赏学习模块的学习目标:(1)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学会对美术现象作出判断。
热爱祖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解与尊重多元文化。
(2)了解中外美术发生发展的基本轨迹,获得相关的美术知识;了解美术在不同区域的文化含义、历史变迁和风格特征;学会描述、分析、解释、评价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
(3)运用多种方法和现代信息技术收集美术的有关信息;采用多种方法、多种角度探索与美术相关联的问题;学习以多种手段表达自己对美术的思考,对美术作品的感受与理解。
《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也对本课内容教学提出了要求:本课教学主要是让学生理解审美自律这一概念的内涵,并且了解这一趋势在美术领域的反映,对艺术家的创作又产生了哪些方面的影响。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充分利用教材提供的材料,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分析作品,帮助学生理解艺术风格的发展变化和艺术家的个性、情绪以及独特的审美观念对作品的重要影响。
主要运用比较鉴赏法,使学生通过直观的认识来把握教材内容。
二、教材分析本课主要讲解了艺术家不同的审美情趣导致了表现个性的不同表现方式,艺术家在创作上开始表现自己的真实想法,本课起到了总领的作用,讲述的是艺术家的创作不再围绕宗教信仰而展开,开始慢慢转向描绘人间生活本生,表现日常劳作、熟悉的生活、真切的喜怒哀乐以及那些稍纵即逝的时刻。
从传统到现代,艺术家们不再传统的去表现作品,在美术作品表现形式上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具有很强的个性。
三、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经过了小学与初中丰富的学习内容后对美术有了较为扎实的绘画基础与理论知识。
此时的学生对中国书法和古代山水画几经有所了解,能够进行一定的鉴赏。
但是面对传统艺术的精髓,所掌握的知识还是杯水车薪。
为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中国绘画艺术的内涵,所以教学过程要简单易懂。
四、课时设计一课时(40分钟)五、教学策略提问法、讲授法、观察法、诱导法、比较法、呈示法六、教学重难点1.重点:审美自律在中国书法和文人画中的体现。
高中美术_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美术_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素养目标:通过图像识读,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感知、评价、表达,有正确的审美判断,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法学法】教师引导、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自主学习,小组讨论】根据手中材料,分小组自主学习教师补充、总结:我们生长在新社会,要加倍珍惜革命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生活,努力传承爱国主义精神和敢于担当的责任意识,用知识武装头脑,用爱国主义精神丰满心灵,勤奋学习,完善人格,相信榜样的力量,做一个读社会有用的人。
这一时期用一个词汇来概括:炽热时期学生自主学习,分小组讨论:1.艺术家在那些方面进行独具匠心的创作与探索?2.为什么选择这样的场景表现战争?小组代表回答学生根据以上所学分析作品的步骤,按照问题,自主学习,小组讨论,增强自主学习能力及小组合作意识,进一步通过作品感受中国共产党的艰辛。
(三)当代新形式下的红色美术【图片展示】新形式下的红色美术作品给你什么感受?学生观看作品,回答: 像动画形象比较与之前美术作品的区别【板书设计】红色记忆萌芽——炽热——新形式内容构图意义色彩学情分析普通高中美术课程实施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精神,倡导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合作学习,引导学生朱勇探究艺术本质、特性和文化内涵。
通过美术学习活动,让学生学会用艺术思维的方式认识世界,学习艺术表现和交流的方法,提高美术素养。
高中美术_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美术作品一旦产生就不再属于艺术家,而是属于整个社会和观众,所以不同社会和观众眼里就会有不同的评判。
教学难点:1.影响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但三个因素。
2.如何看待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上的分歧教学重点: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网络资源教学方法:情景教学讨论评述一、教学过程:导入:播放达利的相关视频,拍卖作品的价格,设计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作品的意义与价值问题,引入本课主题并设计角色---我是小小收藏家如何让自己拥有一双慧眼。
首先,让学生明确本课教学目标,其次按照目标要求逐一学习。
具体如下:(一)影响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三个因素1.时代性2.地域性3.艺术创新1.时代性举例远古时期岩画北魏时期壁画现代的漫画感受时代感重点鉴赏罗中立的《父亲》,期间师生互动,让掌握文革时期“假大空”与照相写实的区别,并从中获得一定的情感体验。
思考讨论:两幅《最后的晚餐》体会其不同的风格,相隔百年后的绘画特点。
2.地域性举例中国古代文人画文艺复兴“三杰”感受不同地域的表现手法与题材内容。
智慧大比拼:请同学们进行中西方餐具设计,举例并加以说明设计原理。
山东特产“美食”举例结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艺术来源于生活,不同地域由于人文环境等的差别,造成美术作品题材内容等的不同,这就是低于对美术作品意义与价值判断的限制。
3.艺术创新:创新是艺术的生命,每一位在美术史上有一席之地的美术家都有非凡的创新能力。
(1)微拍堂:两尊《巴尔扎克》的雕像,让学生自己设计情景模式,分组体验,并阐明自己拍那一尊的理由。
让学生进一体验艺术的创新性。
第一部分小结:综上所述,美术作品的意义与价值判断受时代性、地域性、艺术创新三方面的影响。
边学边练:同一个吹笛子题材的三个作品,请同学们鉴赏并阐述自己喜欢作品的理由。
同一题材,可以有不同的呈现方式,对于我们一般人来说,只要作品题材图示符合我们的期待,影响面比较广,为大多数人所接受,我们一般就认为这个作品意义比较大,反之比较小。
高中美术_学习鉴赏美术作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课题:学习鉴赏美术作品一、教学目标通过对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分析,重点提出美术鉴赏活动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
让学生在理性层面上初步了解美术鉴赏活动的基本特点,在实践层面上初步了解进行美术奖赏活动的方法。
二、教学重难点1.使学生了解鉴赏美术作品三个角度的基本特点。
2.在鉴赏美术活动中,运用“比较”的方法引导学生去欣赏艺术作品,使学生在“比较”中思考,直观有效的鉴赏美术作品。
3.理解美术鉴赏活动中“再创造”的意义。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小组讨论合作法、任务驱动法。
四、教学过程①课题导入以鉴赏作品的故事背景为切入点,引出旷世杰作达芬奇《最后的晚餐》,这幅画为什么拥有世界上众多的发烧友?为什么人们至今仍在用这幅画做文章?这些问题的设置,加强了鉴赏作品的神秘感。
设置问题:历史上以“最后的晚餐”为主题的绘画很多,配合图片欣赏,这些作品画得都是《最后的晚餐》,但是,唯独达芬奇这幅《最后的晚餐》真正的成就了这个宗教题材?小组讨论,在比较中思考,为什么达芬奇《最后的晚餐》如此有名,是什么成就了它?(讨论3分钟,每个小组推荐代表,分享他们的观点)②新课教学1.《最后的晚餐》这个宗教题材,是基督教圣经故事里面的重要事件之一,几乎所有的宗教画家都画过这个主题。
设置问题:在达芬奇的画作出现之前,其他的画家对画面的处理几乎有一个共同点,那就是把犹大和众门徒分隔开,画在餐桌的对面,处在孤立的,被审判的位置上。
为什么他们都这么画?启发学生对比画面思考。
具体展示第一幅《最后的晚餐》画面,讲述画面的场景给画家造成的困惑,以及所说明的问题?讲述达芬奇的画面特征:首先他抓住了关键而富有戏剧性的时刻,画面所呈现出来不安的场景,众门徒截然不同的反应。
设置:“谁是卧底的游戏活动”,假设所有的同学都不知道犹大是哪一位门徒,通过画家的画面表现,加上我们在鉴赏活动中对画面的分析,你能不能找出这个卧底?播放:微视频结合微视频的欣赏,讲述达芬奇所呈现出来的画面,画面所呈现出来的情感、真实的品质和个性。
高中美术_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教学设计主备人:单位:时间:凤帛画》练习二:欣赏作品《墨梅图》,试着说出其内涵。
《墨梅图》上题《咏梅诗》一首:“吾家洗砚池头树,个个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这是一首题画诗。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
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
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咏梅诗》第一、二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
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
“洗砚学生仔细观察、结合历史、文学、积极思考、大胆回答。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未接触到教材所涉及的丰富中外美术内容之前会感到本课枯燥乏味,缺乏学习美术的兴趣。
另外虽然之前学习过美术相关课程,但是对于美术鉴赏并没有一个系统的知识来进行支撑,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美术作品的判断标准普遍都只有一把标尺,认为一件二、知识构建 三、课外拓展 1.让学生课下多留意身边的的美术作品并鉴赏。
2.观察美术作品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节课学生的表现、学习效果进行评价。
代社会中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引导学生懂得弘扬民族精神。
美术作品是否优秀,其标准就是“像”或者“不像”,根本不值得花费时间去欣赏。
加上艺术素质测评,上课过程中开展技能方面的拓展训练。
美术鉴赏课对于他们来说,学生更容易看和动手做,鉴赏的方法第一节课必须让他们掌握,老师要反复强调三种鉴赏方法并举例解析,第一节课可以以老师鉴赏为主来引领学生。
也可以通过其他艺术活动来引导学生喜欢鉴赏,分模块,整合资源,让他们学会更有兴趣的主动去鉴赏美术作品和身边的美。
《学些美术鉴赏知识》效果分析整个课堂氛围不错,学生精神状态很好,积极思考并认真回答问题和课堂作业。
很大一部分同学的创新创作能力得到了提升和引领,学生也基本掌握本课的知识点,也学会了如何奖赏美术作品的方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导入: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在满足了物质生活的需要之后,对精神生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当我们面对数量众多,风格各异的美术作品时,如何来辨别作品的好坏,如何认识和理解艺术家的表现方法,作品的意义,对作品的价值的判断以及会从内心产生喜欢或厌恶等的情绪反应。
所有这些疑问的产生,都涉及到了美术的鉴赏问题。
教师活动:展示图片:张萱的《捣练图》、米勒的《拾穗者》、达利的《内战的预感》、康定斯基的《即兴之31》。
提出问题:A、你喜欢哪幅或者哪几幅作品,为什么? B、以上有你感到厌恶或不解的作品吗?为什么?
C、你能说说其中有关作品的表现有哪些独到之处吗? 学生活动:带着问题观察展示的作品,踊跃的回答问题。
教师点评:大家对美术作品的这些疑问或者观点,都涉及到了美术鉴赏的问题。
那么什么是美术鉴赏,美术作品是怎样分类的以及学习美术鉴赏的意义是什么? 下面我们就来学习。
2、什么是美术鉴赏?
基本内容:先从对天安门广场的感受和对天安门的审美认知中,说明鉴赏并不神秘,而是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然后从具体的美术作品入手,以张萱的中国画《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油画《拾穗者》,来介绍美术鉴赏的一般过程和方法,阐明什么是美术鉴赏及其
对象、过程、目的和本质特征等。
通过对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三幅国画的欣赏以及对各自相关知识的查证,得出他们的内涵是不同的。
所以美术鉴赏是被动接受与生动参与的综合的审美活动。
美术作品的直观和相关知识是美术鉴赏的基础,这就要求鉴赏者必须首先具备美术的基本知识,识别美术的基本类型和一般表现方法,然后才能进行实质的鉴赏活动。
那么美术作品有哪些类型呢?这就涉及到了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问题教师活动:(1)、分别展示天安门图片、张萱的《捣练图》和法国画家米勒的《拾穗者》、徐悲鸿的《奔马》和梁楷的《太白行吟图》以及吴冠中的《根扎南国》。
(2)、提出问题:A、看到天安门我们联想到什么?(提示:造型的、历史的、情感的) B.《捣练图》和《拾穗者》两幅作品有什么区别?(提示:画种、服装、国家、贫富) C、《奔马》《太白行吟图》《根扎南国》都是
中国画吗? (3)、根据学生的回答,总结有关理论和观点学生活动:欣赏图片,探究问题,回答提问 3、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
总体而言,美术作品都被归为空间艺术的范畴,在这下面,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划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
在此基础上,还可以按照其材料、功能、题材和内容等分别作更细致的划分。
依照美术作品在形式语言上的不同特征划分出了以写实性客观再现为主的“具象艺术”以写意性主观表现为主的“意象艺术”和以艺术语言的本体性表现为主的“抽象艺术”。
教师活动:(1)根据以上分类,分别展示课本相关图片。
提出问题:A、各个图片分别代表哪种艺术门类?(老师给予引导) B、你还发现你生活中还有那些美术作品,它们属于以上那种艺术门类? 学生活动:欣赏图片、勤于思考、勇于回答问题 4.美术鉴赏的意义
以上我们学习了美术鉴赏的概念和美术作品的分类,那么我们为什么要学习美术鉴赏呢?主要是美术作为上层建筑,是社会存在的产物,具有三个方面的社会功能,即: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教师活动:(1)展示库尔贝的《筛谷的妇女》、马蒂斯的《舞蹈》(2)、教师安排学生阅读课文,总结以上的三个概念(3)提问说明以上三个概念的主要内容学生活动: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三、学情分析分析
&
学情概况:高中阶段的学生随着心理和生理上的发展,文化知识的增加,对美的感受、对美的判断,即审美情感和审美态度逐渐成熟起来。
他们认知活动的.自觉性明显增强;他们自主参与的愿望和学习动机更加强烈。
我校学生在前一段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部分美术鉴赏的方法和基础知识,这一切都为在今后的鉴赏课堂中进一步开展自主式、探究式、合作式教学,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另外,教师必需面对的一个现状是:我国当代社会的泛娱乐化现象很大程度地削减了青少年学生对于深沉知识和高雅艺术的学习热情!部分学生一味地追求浮浅的感官娱乐刺激,对于知识、文化的学习比较冷漠;对于美术学科存有漠视心理;学生们的美术基础知识和技能实践经验普遍比较缺乏等等。
学生优点:从认知水平和心理特征看:
1头脑灵活,见多识广。
2性格活跃,容易带动。
3没有成规束缚,易于接受新的审美观念。
4一经启发,乐于实践。
学生不足
1在学习上习惯于被动接受,自主学习和探究学习的能力较差。
2.追求个性,喜欢以自我为中心,交流合作观念教弱。
&
3.生活实践较少,审美判断力模糊。
4.学习的目的性较强,对非高考科目兴趣不够浓厚。
5.波动性较强,行为情绪化。
在教学中,我力求进一步发挥学生优势,修正劣势,以学生为本,立足于美术的学科本体开展有效课堂教学,探索挖掘作品深层内涵,提升教学层次,真正而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
使学生养成终身爱好美术的兴趣。
六效果分析
通过教学基本达成以下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学会
·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过程
2.过程与方法目标:
使学生会学切实培养学生的各项能力,提高对审美的整体素质。
如主动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的能力;归纳知识的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表达、表演能力;创新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使学生乐学使学生感受到艺术的魅力无处不在
二教材分析:
新课改后的美术鉴赏课程,打破了传统美术欣赏课程的美术类别或美术史的编排方式,每一课都按照一个主题从中西比较的视角鉴赏不同民族的审美趣味容易出现的教学问题:如作品挖掘肤浅,课堂结构散乱,教学目标自然难于达成。
~
解决办法:正如德国教育家根舍因的范例教学论所描述:在现代知识量无限膨胀的背景
下,要提倡角落教学,在学校教学中应该注意学生的心智特点,选择一种具有共性,而
且能激发学生兴趣,能起到以点带面作用的一种个案作为范例,使学生从典型范例中发
现所属知识的规律,获得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教学过程始终处于演变之中具
有“迁移效应”,是一种开放式教学。
尹少淳教授也认为初中美术是走马观花,而高中美术教学则是有选择的“下马赏花”,是一个由博返约的过程,是学生兴趣相对集中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有所选择并较深入的进入个别典型范例知识的学习,才会对这一类型的美术作品或美术现象有更深的审美认识和情感体验,才会关注与之相关的作品、风格以及艺术家,因而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科本体的深入和教育功能的拓展
五、评测练习
问题:
}
A:作品《文姬归汉图》画面给你们什么样的感受?你对哪件作品感觉更深刻?
问题:
B:试想作品《格尔尼卡》与《1945·9·9南京》的表现手法交换会有什么效果?
还会成为名品吗?
问题:C:《到前线去》、《秋暝》、《匡庐图》、《万山红遍》等作品。
请同学们看这些作品在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美术美术鉴赏的概念、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以及美术鉴赏的意义等,使我们从宏观上认识了美术以及美术鉴赏的墓本知识,为我们今后进一步学习相关的知识打下了基础。
一、什么是美术鉴赏?
!
就是运用我们的视觉感知、视觉经验和相关知识对美术作品进行归类、分析、判断、体验、联想和评价,从而获得审美享受,它是一个综合的审美活动。
二、美术作品是如何分门别类的?
绘画、雕塑、建筑、设计、书法、摄影三、美术鉴赏的意义?
认识功能:通过美术作品认识不同时代、不同民族、不同文化、不同社会制度的人们的生活、历史、风俗、行为、器物、观念等、甚至认识既可以通过由美术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内容,也可以通过美术作品的形式本身来实现。
教育功能美术作品的题材所表现出来的内容和主题对观众形成的思想和道德上的感染与影响,以培养人们在对待自然、社会、人生、他人以及自我判断上的积极的观念与热情,具体而言就是热爱祖国、热爱生命、锐意进取。
审美功能:培养人们对美的事物、美的形式的辨别力、敏感力和感受力。
(
一
)
】
课标分析:
通过学习、分析和探究,我认为新课标对高中美术鉴赏课的学习建议和要求如下:
1强调理解祖国优秀艺术,尊重世界多元文化,将中国美术放在世界美术的大背景下,凸显中华美术的审美品格、创作思维与历史成就特点
2强调学习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注重学习方法的培养,提高美术素养。
立足于比较学,强化学生方法自觉性
3强调通过对美术作品的比较鉴赏,学会清晰、主动
4强调培养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研究性学习与合作学习的能力,并通过包括网络在内的多种途径收集美术资料,运用于美术鉴赏活动。
5强调对当地文化资源和自然资源的充分利用。
并要求能够积极参与美术鉴赏活动。
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尊重世界多元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