_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九上4.1《夯实法治基石》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逐步树立法治意识。

(二)能力目标:辨别人治与法治

(三)知识目标:理解良法善治,知道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理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二、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法治的含义、要求,全面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要求

突破措施:

(二)教学难点:如何让学生辨别人治与法治的区别。如何让学生认识到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证。

突破措施:利用中国古代法治材料和当代中国法治材料进行对比,让学生认识人治和法治的区别。利用

(1)知道依法治国就是依照宪法和法律的规定管理国家,体会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的实施有赖于每个公民的参与,是全体公民的共同责任。

三、学情分析:

本课内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抽象,理论知识宏观,虽然学生已具备一定的法律知识,如知道相关法律法规,但不知道法治的含义、要求,不明白为什么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不知道全面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蓝图。存在着“有了法律制度就是法治”的认识误区。

四、教学过程:

(课前ppt:我与爱车的合影)

(一)导入新课

比一比:比比谁知道的法律法规多。

活动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运用生活经验,说出所知道的法律法规

【设计意图】比一比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凝聚学生的学习注意力,

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进入法治课堂。同时,学生说出的法律法规为之后的课堂展开打下基础。

(二)教学过程

环节一:车祸遭遇——引发法治思考

师:本学期9月1日,葛某高高兴兴的开着爱车上班,刚出地下车库,就被一辆面包车从侧面撞击。瞬间心情低落,愤怒无比,连忙报警。心想:这车祸,我太无辜,面包车从侧面撞击我的车,而我是从地下车库出来,这次车祸应该面包车司机负全部责任或主要责任。

1.困惑无比

还原车祸现场:(可制作现场图)

问题1:同学们,你们认为交警叔叔应该如何判罚此次交通事故?

生:略

师:最后,交警判我负主要责任,面包车司机负次要责任。

判罚的主要依据是:(1)《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中第九十七条“车辆在道路以外发生交通事故,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接到报案的,参照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本条例的规定处理”;(2)《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四条“机动车通过交叉路口,应当按照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的指挥通过;通过没有交通信号灯、交通标志、交通标线或者交通警察指挥的交叉路口时,应当减速慢行,并让行人和优先通行的车辆先行。”

2.平心静气

师:事后静下心来,认真反思,认为我应吸取以下教训:要好好学习交通法规;要珍爱自己的生命健康权。

问题2:如果没有交通法规,葛老师和面包车司机之间会产生什么样的后果?

生:略

师:如果没有交通法规,有可能我们之间会出现不和谐的行为,可能会扰乱社会秩序,也可能会失去自由等。看来,法律法规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能忽视的。对于整个国家来说,我们也需要依靠法律来治理国家——法治(板书)【设计意图】通过我的车祸经历,激发学生思考兴趣,同时,引出法治概念,为下一环节教学打下基础。

环节二:交通法规——促进法治认识

1.良法

师:葛老师,经过这件事情之后,觉得自己对法律还了解甚少,因此,专门找来了相应的交通法规。我摘录到了以下一些法规条文:

(1)《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四十七条机动车行经人行横道时,应当减速行驶;遇行人正在通过人行横道,应当停车让行。机动车行经没有交通信号的道路时,遇行人横过道路,应当避让。

(2)《中华人民共和国公路法》,第五条国家帮助和扶持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地区和贫困地区发展公路建设。

(3)《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九十二条发生交通事故后当事人逃逸的,逃逸的当事人承担全部责任。但是,有证据证明对方当事人也有过错的,可以减轻责任。当事人故意破坏、伪造现场、毁灭证据的,承担全部责任。

问3:请你结合上述交通法规,谈谈它们对你和社会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生:略(学生的问答可作板书)

师:以上交通法规,保障了公民的基本权利,维护了社会的公平正义,促进了人与社会的共同发展,反映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意志和利益,类似这样的法律制度我们可以称之为良法。法治就得良法之治。(板书)

2.善治

师:有了良法还不够,还要付诸实施。

材料一:2011年5月1日起,《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八)》正式实施,醉酒驾驶作为危险驾驶罪被追究驾驶人刑事责任。

材料二:2011年5月9日晚,国内知名音乐人高晓松驾车在京发生交通事故。经酒精检验,高晓松每百毫升血液中酒精含量为243.04毫克,已构成醉酒驾车行为。10日下午,因涉嫌危险驾驶罪,高晓松被北京警方刑事拘留。

师:醉驾入刑后,高晓松等知名人士知法违法,最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这是我国良法的善治。(板书)

教师进一步展示良法善治的材料,以增加学生的理解。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交通法规的内容,小切口的引导学生认识良法和善治的含义,提高学生对法治的认识。

环节三:谈古鉴今——选择法治道路

师:葛老师突然有了一个想法:中国古代是否也有交通法规,他们又是如何规定的?于是,我通过查阅资料,发现还真有这样的历史记录。

材料一:“贱避贵,少避长,轻避重,去避来。”唐朝《仪制令》

材料二:司隶校尉鲍永处理一起交通纠纷,关系到一位大人物。刘良是光武帝刘秀的叔叔,亲手抚养刘秀兄弟长大成人。王莽未年还曾追随刘秀举事,刘秀做了皇帝,封刘良为赵王。一天,赵王去参加葬礼,途径夏城门时,与右郎将张邯的车马狭路相逢,赵王开始耍王爷威风,大骂张邯的司机,并喝令张邯倒车,把交警队长(门侯)岑尊叫来让他磕头认错。鲍永得知此事非常气愤,当即向皇帝弹劾赵王,皇帝拿义正辞严的鲍永没办法,只好处罚了皇叔,降级为赵公。

东汉《东观汉记》

材料三:2003年10月28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2007年12月29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三十一次会议通过《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自2008年5月1日起施行。2011年4月22日,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的决定》,自2011年5月1日起施行。

摘自《道路交通安全法》

问4: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对“古代法治”的认识,并说说当代中国法治建设的启示?

生:略

师:中国古代历史上的法治其实就是人治,是在个人专制和独裁的基础上的,具有随意性、多变性、不平等性,导致社会发展的不稳定。法治是建立在民主基础上的,强调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所以,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