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新教材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规范练30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含解析通史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规范练3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一、选择题
1.下面漫画原图发表于1912年,桶上英文意为“巴尔干麻烦”,桶盖将被蒸汽顶起,上面的人物代
表英、法、德、奥匈、沙俄等国。

漫画可以说明( )
沸点
A.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
B.凡尔登战役的空前惨烈
C.欧洲的优势地位被削弱
D.巴黎和会上矛盾重重
2.(2021辽宁大连检测)下面是1914年欧洲主要列强占有殖民地情况统计表。

表格数据说明(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法国实力最强占有殖民地面积最大
C.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不断加深
D.20世纪初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3.下图是一幅反映近代国际形势的政治漫画。

该漫画反映了( )
A.普法战争时期双方的针锋相对
B.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对立
C.列强争夺商品市场过程中的冲突与斗争
D.两大集团形成后其内部的利益冲突消除
4.英国的海洋优势不仅关系到英国本土及海外帝国的安全,且更关系到英国作为欧洲均势的调控者对欧洲国家体系担负的特殊责任,这种责任要求英国在必要时,有能力对欧洲大陆均势的失衡进行有效干预。

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同时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的强烈恐慌。

这段论述意在强调英德海军竞赛( )
A.威胁到英国的本土安全和殖民霸权
B.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
C.暴露了德国企图称霸欧洲和世界的野心
D.加剧了列强之间的矛盾,国际局势趋于紧张
5.丘吉尔说:“英国的政策并不考虑企图称霸欧洲的国家究竟是哪一个国家……它唯一关心的是谁是最强大的,或具有支配力量的暴君。

因此,我们不要怕别人说我们亲法反德。

如果情况改变,我们同样可以亲德反法。

”这一说法反映出英国奉行的外交原则是( )
A.民族自决
B.势力均衡
C.绥靖主义
D.严守中立
6.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权的“世界政策”。

这一政策的转变加剧了( )
A.德美矛盾
B.英德矛盾
C.德法矛盾
D.德日矛盾
7.(2021山东菏泽模拟)学者罗素认为,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是由于以下因素:俄国渴望占有君
士坦丁堡;德国在控制奥斯曼帝国后,还渴望扩展到巴格达和波斯湾;而对于波兰的独立问题而言,
虽然德国希望波兰享有自治权,但是俄国并不希望如此。

罗素强调的是( )
A.帝国主义国家政治发展不平衡演化成战争
B.列强争夺势力范围斗争的发酵引发了战争
C.巴尔干地区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的“火药桶”
D.德俄两国的极端民族主义思想孕育了战争
8.1915年5月7日,英国客轮“卢西塔尼亚”号遭德国潜艇击沉,遇难人员中有128名美国人。


国政府立刻动员各种力量在各个中立国家不断报道该事件。

英国的举动( )
A.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
B.有利于英国海军夺回制海权
C.遏止了德国实施无限制潜艇战
D.加剧了美德两国紧张的关系
9.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人们凭借以往的经验,都乐观地以为,战争在短时间内就将以胜利而宣告结束。

然而,事实证明这些估计是错误的,是因为( )
A.欧洲的民众过于狂热地支持战争
B.战争发生后反战的声音微乎其微
C.战争不为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左右
D.德国战前计划乐观地估计了形势
10.围绕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责任问题,德国史学界一直存在争议。

20世纪20年代,德国史学家普遍
认为战争的责任并不全在德国,协约国也应负其责。

到20世纪60年代,德国史学家费舍尔等则认
为德国的战争计划早就做出,第一次世界大战就是一场阴谋,德意志帝国要承担完全的历史责任。

上述争议( )
A.均未准确揭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根源
B.使德国战争责任愈加明确
C.说明史学研究结论取决于时代需求
D.说明综合多种观点可还原历史事实
11.下图是有关国际联盟的漫画。

画中的兔子说:我没有实际的进攻装备,我只能以我双眼的力量来震慑它。

这幅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 )
A.国际联盟是维护世界和平的国际机构
B.国际联盟的成立加剧了地区冲突
C.国际联盟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
D.国际联盟面临解散的危机
12.下图为某一时期各国海军军备安排图,对此解读正确的是( )
A.对潜水艇等舰只作了限制
B.符合日本的海军军备预期
C.落实了《非战公约》的规定
D.基本反映了各国军事实力
13.(2021山东德州模拟)《永别了,武器》以海明威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历改编而来,作品中海明威把战争所带来的磨难和痛苦,看作人类的灾难。

该作品旨在( )
A.唤起人性觉醒
B.抒发个人情感
C.突出理性思维
D.构建理想王国
14.美国黑人领袖杜波伊在1918年写道:这场战争既是一个结局,也是一个开端……迟早将出现独
立的中国、自治的印度、代议制的埃及、非洲人的而不仅仅是供他人进行商业剥削的非洲。

这反
映了他认识到第一次世界大战( )
A.导致人类的生命和财产遭到重大损失
B.推动了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格局形成
C.激发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
D.促使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
15.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掌握了重要原料的分配,还征用各类财产,设立国家染织厂,经营了250家军需品工厂,同时实行限定物价、监督铁路、控制矿业与交通运输业等政策。

这表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英国( )
A.资本主义转型完成
B.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
C.产业结构逐步优化
D.政府职能发生根本性转变
二、非选择题
16.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麦金德把巴尔干地区称为“欧洲的心脏”,它地处奥斯曼帝国、奥匈帝国之间,多民族混居,长期处于奥匈帝国的控制,俄国、奥斯曼帝国的争夺中。

奥匈帝国是欧洲落后政治体制的代表,这
个经济虽然在欧洲排名第四,但软实力落后的大帝国没有一个民族人口超过总人口的四分之一,且
从来没有民族平等原则,其所控制的罗马尼亚、塞尔维亚等民族运动从19世纪末开始风起云涌。

封建贵族控制的议会选举门槛,使他们无法通过议会斗争取得民族权利,目标不是追求民族自治,而应是建立独立民族国家。

1914年6月,塞尔维亚极端民族主义的黑手组织派出了塞族青年普林西普刺杀了奥匈帝国王储斐迪南大公。

7月,三国协约和三国同盟都在外交上行动了起来,德国为夺取“阳光下的地盘”怂恿奥匈帝国对塞尔维亚宣战,以排挤英法;英国不愿承担战争责任,又想遏制德奥,也怂恿俄国参战。

8月初,法俄卷入战争,被同盟关系捆绑的英国最终被迫宣战,外交努力最终失败,第一次世界大战在“欧洲患病的心脏”巴尔干全面爆发。

——摘编自康春林《世界战争起源新论
——东欧与两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概括第一次世界大战在巴尔干半岛爆发的原因。

(2)根据材料,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对当今世界有何启示。

17.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虽然迫于美国的压力,英法不得不同意以“十四点”为和谈的基础。

但在巴黎和会上,威尔逊的“十四点”建议几乎每条都被违背,被歪曲,或被忽视。

他们排斥了俄国,愚弄了美国,苛刻地惩罚了德国,构建了一个异常拙劣的凡尔赛体系,这个体系从精神到内容都是老牌帝国主义强权政治的延续,即使与一个世纪以前拿破仑战争后的对法和约相比,和当时列强构建的维也纳体系相比,克里孟梭一流的欧洲政治家也显得确实是太退化和堕落了。

英国人的错误就在于他们低估了希特勒的胃口。

他们想修正以前的错误,但不是任何事情都可以靠简单地亡羊补牢来挽回的。

慕尼黑会议后,希特勒不仅吞并了剩余的捷克斯洛伐克领土,继而又对波兰提出了领土要求,第二次世界大战终于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摘编自宋晓东《凡尔赛和约与慕尼黑
阴谋——谈慕尼黑事件的历史根源》(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凡尔赛体系隐含的矛盾并举例说明。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凡尔赛体系的实质及其对世界的影响。

课时规范练30 第一次世界大战与战后国际秩序
1.A 解析: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巴尔干半
岛被称为欧洲“火药桶”,帝国主义国家在这里矛盾尖锐,故A项正确;B项发生于1916年,排除;材
料没有涉及欧洲的地位变化,排除C项;D项发生于1919年,排除。

2.A 解析:从表格数据看出,英国占有的殖民地数量和殖民地人口最多,德国占有殖民地的数量和
殖民地人口都远远少于英国、法国,而1914年时,德国通过第二次工业革命,工业生产超过了英国、法国,这说明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故选A项。

3.B 解析:漫画反映的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与对立,漫画反映了出于各自
利益的考量,德意奥结成“同盟国”,英法俄结成“协约国”,故选B项。

4.D 解析: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英德海军竞赛,不仅激起了英国的深刻敌意,也引起了法国和俄国
的强烈恐慌,说明英德海军竞赛造成列强之间的矛盾加剧,使国际局势紧张,故选D项;A项材料信息
无法体现,排除;B项中“彻底改变了欧洲国际关系的均势格局”表述过于绝对,排除;德国的目的是
建立欧洲霸权,排除C项。

5.B 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可知,英国传统的欧洲政策是均势政策,最大限度地维
护英国的利益,反对法国或德国成为欧洲大陆最具有支配力的国家。

“势力均衡”符合英国维持欧
洲大陆均势的目的,B项正确;“民族自决”“严守中立”与当时英国的欧洲大陆政策不符,A、D两
项排除;“绥靖主义”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英法的对德政策,C项错误。

6.B 解析:德国统治集团自19世纪90年代开始,从争取称霸欧洲的“大陆政策”转向夺取全球霸
权的“世界政策”,要求重新瓜分世界,同英国争夺世界霸权。

材料中政策的转变加剧了英德之间
的矛盾,故选B项。

7.B 解析:材料中叙述了罗素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持续发展的看法,从叙述中可以看出,帝国主义
国家对各自势力范围的不满引发了战争,因此B项正确。

8.D 解析:1915年5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已经爆发,英国大力宣传德国击沉“卢西塔尼亚”号,目的
在于争取美国舆论对英国的支持和对德国的仇恨,D项正确。

美国最终参战是在1918年,A项的
“促使美国迅速做出了参战决定”说法错误,排除;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一直掌握着制海权,B
项错误;舆论宣传不能遏制德国的无限制潜艇战,C项错误。

9.C 解析:题干材料要求对于战争爆发后的发展进程超出人们预计的现实进行分析,欧洲的民众过
于狂热地支持战争、反战的声音微弱都不是战争未能短时间停止的原因,A、B两项错误;战前德国
的“施里芬计划”预计6周内打败法国,乐观地估计了形势,与题干的主旨不符,D项排除;结合对战
争进程的学习,可以认识到,战争一旦发生,就不再为人们的主观愿望所左右,C项正确。

10.A 解析:根据材料叙述中的内容可以得出,不同时期德国史学家对第一次世界大战责任划分有
着不同的结论,但是并没有分析出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根源,A项正确。

11.C 解析:国际联盟规定的形成决议所需要的“全体一致”原则,实际上使国联失去了制止侵略、制止战争的可能性,最终也未能够制止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因此漫画说明的本质问题是国际联盟
的存在并不能有效地维护世界和平,故选C项。

12.D 解析:结合所学知识解读题干材料中的图文信息得出,图文信息反映了华盛顿会议上《五国
条约》的内容,即规定英、美、日、法、意五国海军主力舰吨位的比例为5∶5∶3∶1.75∶1.75,基
本反映了各国军事实力,D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潜水艇,A项排除;这一比例并不符合日本的军备
预期,B项错误;《非战公约》是在这之后签订的,C项错误。

13.A 解析:在题干材料中,“把战争所带来的磨难和痛苦,看作人类的灾难”等信息体现出对战争
的反思,旨在唤起人性觉醒,A项正确。

14.C 解析:依据题干信息并结合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激发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觉醒,C项符合题意。

15.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后,英国政府控制了经济领域的多个部门,这说明
第一次世界大战后英国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故B项正确;材料无法体现资本主义转型完成,故
A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产业结构的优化,故C项错误;D项中的“根本性转变”说法过于绝对,故错误。

16.参考答案:(1)原因:地理位置重要,是列强争夺的焦点;奥匈帝国的民族政策导致了巴尔干半岛
民族矛盾尖锐;民族运动的兴起和民族主义暗杀导致了萨拉热窝事件的出现;军事同盟的捆绑。

(2)启示:外交的目的是维护和平和发展;正确处理国际关系;警惕狂热的民族主义;珍爱和平。

17.参考答案:(1)战胜国之间的矛盾,如英法对美国的愚弄;战胜国与战败国之间的矛盾,如法国与德国的矛盾;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如英法排斥苏俄(联);资本主义国家与被压迫国家、民族之间的矛盾,如英、法、美等不顾中国反对将德国在中国山东的权益转交给日本。

(2)实质: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帝国主义国家安排的战后世界国际关系体系。

影响: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列强在欧洲、非洲和西亚地区的国际关系新秩序,暂时缓和了列强之间的矛盾,有利于经济的发展;导致德国民族主义和复仇主义情绪蔓延,为德国的侵略扩张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种子;推动了殖民地和半殖民地国家的民族解放运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