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考点梳理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
专题09 记叙文阅读-中考语文二轮复习重点专题
4.评价、赏析一句话
应从两个方面入手 (1)评写作特色、语言特色,如用了什么修 辞手法、表现手法,语言或生动或优美或讲求 对称或准确严密…… (2)再评思想内涵,即阐明这一句表达了什 么观点,给你什么感受、启迪、教育……
温馨提示——表现手法及作用
常用写作手法:象征、对比、衬托、烘托、伏笔铺垫、照应(呼应)、 直接(间接)描写、扬抑(欲扬先抑、欲抑先扬)、借景抒情、借物喻人。
象征 通过某一特点的具体形象,表达某种人和某种社会现象的本质特点。 衬托 以他体从正面、反面两个角度陪衬本体,突出本体的主要特征。 对比 把两种相反的事物或一种事物相对立的两个方面作比较,鲜明的突 出主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的特征。 借景抒情 通过描写具体生动的自然景象或生活场景,表达作者真挚的思 想感情。 借物喻人 描写事物,突出其特点,并以此设喻,表现作者高尚的思想情 操。 先抑后扬 先否定或贬低事物形象,尔后深入挖掘事物特点及内在意义, 再对事物予以肯定、褒扬,更突出地强调事物的特征。
如何承上,如何启下);内容上,为下文写什么铺垫;与下文什
么对比,突出什么的________ 的特点;揭示了____________的
中心;语言上,运用________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的
________特点(感情)。
温馨提示——一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 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作铺 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 (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 (议论文、记叙文)
课标考纲要求
阅读选材为与教材难易相当的课外现代文。 1. 能准确筛选、提炼、概括、运用文章的主要信息。 2. 把握文章结构,理清写作思路。 3. 体味和推敲重要词语、句子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 和作用。 4. 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领悟作者的观点、态度和 思想感情。 5. 把握文体特点,了解常见表达方式和表现手法, 并体会其作用。 6. 能结合自身生活体验,对文中某一问题进行探究, 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知识点(共36张PPT)
• 2,从修辞手法角度。 • A比喻能使意思明白浅显,具体形象。 • B夸张能突出事物特征。 • C拟人能使事物生动形象。 • D反复多次强调,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抒情强 烈, 富有感染力。
•E排比内容集中,增强气势。
•F对偶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
•G设问自问自答,容易引人注意。
•H反问有时讽刺揭露,有时表示亲密 友好的感情。
庄重,文章话题一般较为严肃,语气 凝重。
幽默,语气轻松幽默,多用花枝、反 问、比喻等手法、有趣味。
简洁,多用断句,句式流畅。
繁复,多用长句,多对比性语言。
议论句 :联系文章主旨,结合语境,分析出句子所 表达的基本意思。
语言特色: 质朴,语文通俗化、口语化;少用修辞手法 ,较少有描绘性的语句。
华丽,讲究节奏和韵律,多描绘性语言;多 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引用等修辞。
直白,直接表达作者的感受或观点,不拐弯抹 角。
含蓄,多用托物言志、借景抒情、善用象征、 双关、设问、比喻等手法、不直接表达情感 。
2、渲染环境气氛 3、烘托人物心情 4、烘托人物形象 5、结构上,为……做铺垫,推动故 事 情节发展。
人物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心理描写、肖像描写
作用:1、塑造人物性格 2、推动情节发展 3、揭示文章主题
答题规范:运用了...描写手法,(生动形象地 )写出了...的情形,写出了人物...的心理(心 情、情感),刻画了...(人物形象),表达了 对(人物)的情感。
抒情句:突出感情,增强感染力,引起 共鸣。
议论句:揭示所写内容的意义,突出中 心。
表现手法及作用:
对比:作用:通过比较,与某事物形成鲜明 对比,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 主题。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
的手法。 • ①选材:材料典型、真实、详略得当、表现、突出了中心。 • ②结构布局:布局合理、奇妙、结构严谨。 • ③语言:浑厚或生动、形象、准确;或豪放或婉约;或清新或凝重;
或直白或含蓄或流畅,修辞的运用等。 • ④立意: 思想深刻、新颖,以小见大、富有哲理等。 • ⑤表现技能:一是修辞手法:共八种。 • 二是表达方式:有五种。
《寒夜雁阵》
5.试分析文章标题“寒夜雁阵”有什么好处。(3分) 6.文章第②段内容与题目无关,父亲起初教我的本事“如今也没 有什么用了”。作者为什么还要写这部分内容?(3分) 7.请从人物描写的角度赏析第⑥段划线句的表达效果。(3分) 8.你认为文中的父亲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9.文章结尾作者两次写到“遗憾”包含了哪些情感?(3分)
考点训练:《红朵百合》
2.概括文章内容 /填空式
格式:何人+何事 1.找出已给信息对应的自然段 2.确定需要填空的信息对应的自然段 3.归纳事件或情节。
考点训练:《田垄深处》以及《喊魂》
叙事线索 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陶潜睁开眼,他感觉全身沾满了泥土的气息,他感觉自己又 变回了曾经天真质朴的少年,心中被宦海浸染过的阴影在泥土清 新的芬芳中悄悄褪去。他转头望向远方那一抹浓郁的绿,释然一 笑。
东篱之下,一朵野菊正悄然绽放,幽香萦绕……
篇目集锦:
《田垄深处》 《寒夜雁阵》 《米粽之忆》
《田垄深处》
1.本文主要写我到金石村访问家庭农场主孔蒲中,请根据访问行 踪及活动用简洁的词语填空。(2分) 前往田垄——A.□□□□——田畴畅谈——田垄望桃——B.□□□□ 2.文章有许多精美的写景句,请从修辞的角度赏析第②段画线句 的表达效果。(3分) 车在明媚的阳光里穿行,眼前是一望无边的层层叠叠的深绿和金 黄。油菜花芬芳醉人,乡野色彩悦人,水渠清波照人。 3.结合上下文,认真阅读第③段中描写外貌的句子,简要概括“老 孔”的形象特点。(2分) 4.从全文看,第④段采用了哪种记叙顺序?结合该段内容说说它 在全文中的作用。(3分)
记叙文阅读知识记答题技巧中考语文二轮复习
记叙文基础知识一、记叙文概念记叙文是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以写人物的经历和事物发展变化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中学阶段,常常把消息、通讯、人物传记、回忆录寓言、童话、小说等,都划归到记叙文中。
二、记叙文分类从写作内容与方式看,可分为两类:简单的记叙文和复杂的记叙文。
从写作对象的不同,可分为四类:1.写人的记叙文,以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描写为主,分析人物的思想性格特点;2.叙事的记叙文,以叙述事情的发生、发展、经过和结果为重点,重在分析事件的意义和影响;3.写景的记叙文(即散文),以描绘景物、寄托情怀为主;4.状物的记叙文,以状物为主,借象征抒怀。
散文种类:叙事散文和抒情散文,小说种类: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和小小说。
三、记叙的要素记叙文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四、记叙的顺序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补叙、分叙(平叙)。
初中阶段常用前三种。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件事。
作用:五、记叙的线索一般有六种“人物”线索、“物品”线索“、情感”线索、“事件”线索、“时间”线索、“地点”线索。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六.记叙的人称一般采用第一人称或第三人称,个别时候使用第二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真实适于心理描写,便于刻画人物形象及性格特征第二人称:增强文章的抒情性和亲切感,便于情感交流。
第三人称:显得客观,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反映现实比较灵活自由。
七、记叙的中心与详略八、记叙文所用的表达方式常见的是五种——叙述、描写、说明、议论和抒情。
比较复杂的记叙文,往往几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
1.:悬崖上,夹缝中,有一朵小花,孤零零的,没有一个伙伴。
2.清风吹来。
雪白的花瓣,淡黄色的花蕊连着淡绿色的细枝轻轻颤抖,多像一位多愁善感的孤女在偷偷的哭泣。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
2021年中考记叙文基础知识及答题技巧一、基础知识1.表达方式:记叙、描写、议论、抒情、说明2. 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3. 记叙顺序及其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
(2)倒叙(先写结果或事件过程中的高潮部分,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作用:制造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平铺直叙,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作用:(1)补充交代了……内容(2)突出了人物……的性格/形象,突出……主题;(3)使文章内容更丰富,使情节更紧凑曲折,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 人物描写(五种):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心理描写作用:生动传神地描写了人物的……状态/心理,表现了人物……性格/形象。
5. 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特点,表达……情感。
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把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事物……特点,表达……情感。
排比:增强语势,表达强烈的……感情;句式整齐,读起来有节奏感。
夸张:极力夸大或缩小,强调突出事物的……特点。
反问:加强语气,感情强烈,发人深省。
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发人深思。
对偶:句式整齐,音韵和谐。
反复:突出强调……,表达强烈的……感情。
6. 常见写作手法: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欲扬先抑、欲抑先扬,设悬念,对比、反衬,虚实结合、动静相衬,以小见大,详略得当,卒章显志、直抒胸臆,正侧面描写相结合、运用多种修辞、多感官角度等。
记叙文考查类型及应对策略一、对文章内容的考查1. 概括文章主要内容全文一件事——“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全文几件事——“人+ 事”或“时间+ 人+ 事”2. 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往往涉及中心。
3. 词、句子在文中的含义。
词:①本义;②上下文,联系情感。
如:《秋天的怀念》中“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中,“田地”一词赏析:原指耕种庄稼的土地,文中指母亲病得十分严重。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第二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复习专题: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第二辑部编人教版九年级总复习2022学年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第二辑(8篇)(共8篇,共100分)一、记叙文阅读1.(12.5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五小题。
普通人①父亲去世已经一个月了。
这一个月里,又有人到我家来请父亲去当群众演员。
他们走后,我就独自静坐,回想起父亲当群众演员的一些小事……②1984年至1986年,父亲栖居北京的两年,曾在五六部电影和电视剧中当过群众演员。
父亲被选去当样众演员,毫无疑问地最初是由于他那十分惹人注目的胡子。
父亲的胡子留得很长,长及上衣第二颗纽扣,总体银白。
谁见了都对我说:“晓声,你老父亲的一把大胡子真帅。
”③父亲第一次当样众演员,在《泥人常传奇》组。
副导演先找了父亲,父亲说得征求我的意见。
父亲大概将当样众演员这回事看得太重,以为便等于投身了艺术,所以希望我替他做主,判断他到底能不能性任。
父亲从来不做自己任性不了之事。
他一生不喜欢lànyú充数的人。
④我替父亲拒绝了,因为我不愿我的老父亲在摄影机前被人呼来挥去的。
后来导演亲自来找我,说:“放心,我吩咐对老人家要格外尊重,像尊重老演员们一样还不行吗?”——他这么保证。
无奈,我只好同意。
⑤从此,父亲便开始了他的“群众演员”生涯——在他74岁的时候……⑥父亲演的尽是迎着镜头走过来或背首镜头走过去的“角色”,说那也算“角色”,是太夸大其词了。
不同的服装,使我的老父亲在镜头前成为老绅士、老乞丐、摆烟摊的或挑菜行卖的……不久,便常有人对我说:“哎呀晓声,你父亲真好,演戏认真极了!”父亲做什么事都认真极了,但那也算“演戏”吗?我每每一笑置之。
⑦一次,我经过北影的旧北京假景街,见父亲端端地坐在台阶上,而导演们在摄影机前指手画脚地议论什么,不像再有群众场面要拍的样子。
时已中午,我走到父亲跟前,说:“爸爸、你还坐在这儿什么呀?回家吃饭吧。
”父亲说:“不行。
我不能离开。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句段的理解
中考语文第二轮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语段的理解与赏析(解析版)题型:第X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1、段落的作用: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
A、重要段落的作用①开头段:统摄全篇、提纲挈领、领起下文、引出悬念、开门见山、渲染气氛、为后文做铺垫,埋下伏笔。
②过渡段:承上启下。
③结尾段: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深化(升华)主题,卒章显志,言有意而意无穷,画龙点睛,与首段相照应。
④其他语段:补充说明,呼应上文,形成对比。
B、景物或环境描写语段的作用①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渲染了……气氛。
②表现(或烘托)人物的……的心情、……性格。
③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
④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⑤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2018娄底)现代文阅读(17分)(一)父亲数钱李书霞①每个月,父亲发饷的那天,家里就像过节一样,洋溢着欢乐的气氛。
②父亲踏进家门时,晚饭都已经准备好了。
父亲坐下来,先不动筷子,而是伸手去怀里,掏出今天的工资。
他将几张薄薄的钞票捏在手里,抖上两抖,把食指和拇指伸到嘴边,哈一哈气,开始一张张地数。
当时的钱,最大面额是十块,主要是五块、两块和一块的,还有角分币。
虽然工资少,但细细地数起来,仍然要花费两三分钟。
父亲数毕,报出数目,递给母亲。
母亲笑眯眯地接了,站起身来,走进卧房,把钱锁进一个隐秘的柜子里。
她坐回饭桌旁,对着我们两个小人儿说:“存着,给你们交学费。
”③我早就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抢过酒壶,给父亲的杯子里,倒上满满一杯酒。
父亲笑眯眯地摸摸我的脑袋,左手端起酒杯,右手拿起筷子,对着桌上的回锅肉,点上几点。
得到开饭的信号,我们欢喜雀跃,急不可耐地夹菜刨饭、大快朵颐。
④几年后,全家人围着爸爸数钱的乐趣,被工资打卡剥夺了。
不过,父亲最近又开始数钱。
⑤去年,父亲得了脑梗。
治疗了半年,虽然康复了,但他的左手左脚仍然不灵便。
受此打击,父亲性情大变,原本爱说爱笑的他变成了一个木讷的老头儿。
不开口说话,问话也不回,好像脑梗让他的耳朵也坏掉了。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之理解句子的含义
《为我唱首歌吧》
在伦敦儿童医院这间小小的病室里,住着我的儿子艾德里安和其他七个孩子。艾德里安 最小,只有4岁,最大的是12岁的弗雷迪,其次是卡罗琳、伊丽莎白、约瑟夫、赫米尔、米 丽雅姆和莎丽。
这些小病人,除了10岁的伊丽莎白,全是白血病的牺牲品,他们活不了多久了。伊丽 莎白天真可爱,有一双蓝色的大眼睛,一头闪闪发光的金发,孩子们都很喜欢她,同时, 又对她满怀真挚的同情,这是我每天去看望儿子、与他和孩子们的交谈中知道的。唉,不 幸之中的同伴,分享着每一件东西,甚至分享每个孩子父母所带来的爱。
理解16段划线句子的含义
1. “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 2. 参考答案: 3. “黑”:比喻人生中的不幸、困难、磨难等; 4. “雪”:象征纯洁的心灵。 5. 这句话的意思是:人生有再大的不幸(或“困难”、
“磨难”,扣“夜黑”),只要我们拥有纯洁的心灵, 我们就能乐观面对,就能战胜不幸。
B 抓关键词,体会比喻义、象征义和言外之意。
⑾每当女儿问我她的妈妈在哪里的时候,我就会对她说,你妈 妈离开这个世界了,但她爱我们。春天的晨光,夏天的绿荫,秋天的 云朵,冬天的雪花,这些都是你妈妈变的,她一刻也没离开我们。女 儿记住了我的话。在春天,总是太阳刚一露头就醒了,她说妈妈在唤 她起床了;夏天,她总是习惯把书桌搬到那棵大树底下去做作业;在 秋天,她总是趴在窗台上,托腮凝望天上的云。我知道,她那颗小小 的心在用她自己的方式怀念着母亲。
⑿可在冬天的时候她找不到与母亲的联系了,因为南方没有雪。
⒀这就是她要来北方看雪的原因啊!
⒁雪花在天空舞蹈!
⒂天空阴暗得仿佛是大地,大地晶莹得仿佛是天空。
⒃夜晚再黑,也压不过雪的白。
⒄第二天清晨,女儿轻轻推开门,小心翼翼地踩出了一行小脚 印,她对我说:“爸爸,顺着我的脚印走别踩疼了雪。”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人物形象分析(含解析)
文学类文本之人物形象分析【知识梳理】1、常见设问方式(1)请概括张老师的人物形象。
(此问直接答形象即可)答案:张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正直、有原则的老师。
(2)请结合全文内容分析,张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
(此题需要先归纳人物形象,再对应人物形象逐条分析。
)答案:①张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关心学生、正直有原则的老师。
②从张老师每天中午到教室陪伴同学们完成作业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个对工作认真负责的人。
③从张老师帮助贫困家庭的孩子可以看出他是一个心地善良、关爱学生的人。
④从张老师拒收家长的红包和礼物可以看出张老师是一个正直、有原则的人。
注意:(1)人物性格的表达形式,一般用二字词语或四字词语且尽量用到三个或三个以上,还要注意多个角度概括;(2)抓住重点,有主到次;(3)分点概括,要点之间不要出现近义词;(4)先概括形象,再具体分析。
做到结合文本,用到三个以上,从不同角度表达,全面、客观、公正。
2、如何归纳人物形象答题方法:①根据人物相关故事情节分析人物形象;②抓住具体人物描写手法推断人物形象;③结合人物身份职业地位揣摩人物形象;④通过作者对人物的评价得出人物形象;【积累与运用】老师的优秀品质:(1)认真负责、关爱学生(2)严慈相济、温柔善良(3)风趣幽默、教导有方父母的优秀品质:(1)坚强独立、吃苦耐劳(2)温柔善良、待人和善(3)关爱孩子、教子有方医生的优秀品质:(1)(2)(3)警察的优秀品质:(1)(2)(3)答题格式(1)XX是一个(……)(……)(……)的人。
从……可以看出XX……;(2)他做了……(事件),表现了他……的性格(形象)(3)通过……描写,表现了他……的性格(形象)【例题精讲】干净刘建超①欧阳市长急匆匆从家里出来,冒着雨钻进越野吉普车,嘴里还嘟囔着,可惜那一池子热水了,没有泡成澡。
②司机小马脚下一踩,汽车闪电般钻进雨夜。
③突如其来的暴雨,恶魔般地袭击了这座城市。
制定完防涝应急预案后,欧阳回到家,媳妇刚给放好了一池子洗澡水。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考点梳理
13.表达技能: 表达方式+表现手法+修辞方法+材料安排+结构布置
14.文章是如何组织材料的(材料的安排) ①写作顺序: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等 ②线索:以什么为线索组织文章 ③详略安排:详些了什么?略写了什么?
15.段落的作用 (一般性段落) 开头段: 结构上:引出下文;照应标题;
19.赏析句子 思路:角度+对象+特征+情感+句子的结构作用
(1)角度:修辞、炼字、表现手法、描写、句式等 (2)描写:人物描写(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20.朗读赏析
(1)重音:指一句话中需要强调的词语,可以用加强或减弱音 量、加快或放慢速度等方式,使需要强调的词语在声音感受 上引人注意。
4.人物形象分析 (链接人物:闰土、菲利普夫妇)
①找:找出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的句 子,或者找出与人物相关的事件。
②析:结合所“找”内容,分析人物品质。
③答:形象特点(三或四字词)+分析过程
5.分析文章是如何塑造人物 ?(链接人物:闰土、菲利普夫妇)
(1)正面描写: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侧面描写:通过周边的人物、景物或环境来侧面烘托
(1)倒叙:概括内容;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 下文,首尾呼应。
(2)插叙:交代相关内容、原因;为下文情节发展做铺垫;形 成对照;设置悬念,使情节波涛起伏,避免故事的 平铺直叙;舒缓叙事节奏,使故事情节更丰富;巧 妙勾连前后事件,使情节更合理;表现人物形象, 使人物形象更饱满。
(3)补叙:补充交代相关情节,解开悬念,使文章更具有吸引 力;使情节完整;使情节波涛起伏,避免故事的平 铺直叙;丰富内容;丰富人物形象;揭示主题; 照应上文。
2022年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课件(41张PPT)
方法二 分析概括人物形象
1.答题技巧
(3)分析情节发展,概括人物性格 作者在展开情节的过程中,往往会描写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 不同情节展现的人物的个性不同。因此,分析人物形象,可以从情节入手, 根据情节论人。 (4)探读细节描写,彰显人物性格 分析人物形象离不开对细节描写的探究品读,品读细节描写的句子,能 准确把握人物的思想、性格。
中考现 代 文 阅 读 专 题 记叙文(散文、小说)阅读
散文
1.散文的概念
散文泛指那些侧重于直接表达作者对生活的感受,注重主观抒写,不讲 究骈偶押韵的文体。按传统的说法,散文是与骈文、韵文相区别的散体文 章,即除了诗、词、曲、赋以外,一切无韵无律的文章,诸如人物传记、回 忆录、游记、寓言、神话及记事抒情类文章,均可列入散文范畴。这是广 义的散文。
狭义的散文,专指用凝练、优美、生动的文学语言写成的叙事、记人、 状物、写景的短小精悍的文章。
散文
2.散文的特征
①形散而神不散;②时间跨度大;③空间转换广;④事件牵涉多;⑤表达方 式活;⑥取材组材巧。
散文
3.散文的分类
①叙事散文:在此类散文中,作者写人和叙事都浸透着浓郁的情感色彩。 作者的情感常常隐含于委婉跌宕的叙事中。
小说
4.小说的三要素
方法技巧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例1(2020陕西,12题)作者走向河岸时,看到的“河景”有怎样的特 点?
例2(2021天津,16题)作者想起了哪些和雨有关的故事?请结合 文章③—⑥段的内容概括。
方法一 内容理解与概况
1.答题技巧
(1)要素归纳法。记叙文一般包含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 结果几个要素。找出这些要素,并合理组织语言,即可总结出文章的主要内 容。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答题技巧
记叙文答题技巧记叙文阅读答题总原则:先读题,后读文。
读题时注意从题干中找到、划出题眼(即答题关键点),带着问题读文章:使阅读具有明确的目标。
(第一遍读文把握两个问题:文章写了什么人?做了什么事?文章要表达什么主题思想?)一、文章的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文段内容的概括:(注意:题干中的要求: 从谁的角度,谁作主语,围绕谁?谁和谁之间?答题时要写出这些要素)答题格式:何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何事+结果如何。
1、必须包含两个要素:人物十事件;2、其他要素如:时间(季节、年代)、地点、原因,如果有特定意义,也应概括在内。
3、注意保持主语的一致性。
四、记叙文的人称及作用:1、第一人称:以“我”的口吻或者角度展开记叙。
作用:①“我”作为文章的线索人物,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发展;②“我”作为…事件的见证人,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感;③显得亲切自然,便于抒发…思想感情,表现文章…主题;2、第二人称:你、你们作用:①拉近了作者与读者的距离,增强亲切感;②便于直接抒情(还能起到拟人化的作用);3、第三人称:作用: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多方面自由叙述和议论。
五、记叙顺序及作用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述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代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①强调…内容(或情感)。
②引出下文的……事件或人物。
③造成悬念、吸引读者,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插叙的作用:①补充、解释、交代——内容、原因,对主要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②丰富文章的内容,使情节更加完整;③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为下文作铺垫或埋下伏笔;④丰富人物形象,突出文章主旨;⑤使文章结构富于变化,避免平铺直叙。
六、指出对人物描与的具体方法及作用:1、描写角度A:正面描写(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描写(6)心理描写B:侧面描写C:细节描写:2、人物描写的作用:塑造人物xx性格; 推动故事情节发展;揭示文章xx主题。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内容概括
记叙文的六要素和内容概括(一)记叙文是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文章。
记叙文六要素是指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阅读记叙文,可以从记叙文的六要素着手,使读者对故事发生的时间、人物的身份、事件的过程和结果一目了然,更能够准确把握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很多时候,文章没有对六要素逐一交代,这主要根据文章的需要而有所侧重,记叙文的重点在于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它们是构成记叙文内容的主要因素,也是读者最感兴趣的,应该写详细,写生动。
(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是现代文阅读题中最常见的考查点之一,也是阅读现代文必备的技能。
解答此类试题要善于总结规律,在通读全文整体把握文意、初步理清作者思路、弄清作者写作意图的前提下,还要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对于七年级的学生来说,怎样才能快速拨开层层迷雾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呢?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从标题入手标题,是文章的眼睛。
它是读者理解文章的一把关键性的钥匙。
文章标题隐含的信息可能是中心内容,可能是写作脉络、作者观点,也可能蕴涵某个特殊意义。
因此,在很大程度上,标题能成为归纳文章主要内容直接或间接的依据。
如果我们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往往就能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
2、从关键词、句入手有些词、句或提示文章的中心内容,或蕴涵了作者的感情,我们从关键词、句入手,能快速准确地提炼文章的主要内容。
3、从概括段意入手有些文章的内容要点或中心意思一般都隐含在字里行间,这就需要我们从每个段落入手,而概括出来的段意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1.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答题提示:记叙文有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在阅读时理清这些要素,再把它们连缀起来,就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
2.梳理情节,在横线上填写恰当内容。
答题提示:遵循由繁到简、先概括后压缩的原则,力争做到既简练又准确。
3.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中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记叙文阅读(共18张PPT)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答题技巧:含义+作用
标题的含义:表层(字面义)+深层(语境义、 比喻义、象征 义、双关义等。)
标题的作用:交代文章的主要内容、揭示(暗示)主旨。交代描写 对象、故事环境,点明线索,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答题技巧:
文章的线索
1. 体裁和内容 ① 写人,找准中心人物。 ② 叙事,以人、事、情感或思想的发展变化等。 ③ 游记,通常以游踪为线,找准时间和地点。 ④ 抒情,以情感为线。
2.标题、反复出现的事物、反复出现的语句(抒情、议论)
记叙的顺序
标志性词语、开篇段落、关键段落
分析表达技巧及其作用
答题技巧:
读XX段,请分条表述。 8. 请结合全文分析,作者在悠悠艾香中寄托了哪些情感。 9. 研读文章结尾处的内容,请说出其中揭示了哪些人生道理。
小结
通过这节课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有哪些想法,请说一说。
下课, 咱们下次见!
探究。
➢ 例题精讲
1. 作者给老师写信是因为小男孩受到了怎样“不公正”的对 待? 读①—⑤段,请简要概括。
2. 阅读全文,概括老人的形象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3. 品析下面两句话,分析加点词语所包含的人物情感。 4. 小说有两条情节发展线,请用简洁的语言把下面的梳理补充
完整。 5. 请结合全文内容简析本文层层递进的表现手法。 6. 通读全文,分析画横线 B 处在文中的作用。 7. 作者以“占了命运的便宜” 为题,是为了提醒我们什么?
中间(承上启下,承接上文,引出下 文,等等。) 末尾(总结全文,呼应前文或题目,卒 章显志;等等。) 其他语段(呼应上文,形成对比,补充说明,等等。) 内容上:渲染气氛,烘托人物(或人物情 感) ,点明中心,升华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考点(题型)及答题方法技巧考点一:概括文章内容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文章的整体把握与理解以及语言表达能力。
解答这类题要在理解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综合分析:1. 审清题干要求,即正确理解题意,看清题干是要求概括全文内容,概括某(几)段内容,概括某个特定条件的故事,还是按一定要求(如先后顺序)概括几个故事或情节等。
2. 锁定答题区间。
根据题干要求找到相应的文段,确定与故事或情节相关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等要素。
3. 用逻辑清晰的语言组织答案。
注意要联系上下文以及文章主题、人物感情等综合考虑。
☆考点二:“赏析句子”类答题技巧:1、抓角度(词语、修辞、含义、手法、其他)2、扣内容(析关键词、看上下文)3、析作用(主旨、情感)(一)从修辞手法的角度:(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复、引用等)答题模板:1、通用:这个字/词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性状)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心理。
2、“拟人修辞”类:这个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XX人格化,赋予XX人的语言/深情/态度/动作等,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它……的特点,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心理。
(二)从描写方法的角度:(环境描写、人物描写、正侧面描写)(1)人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答题思路:( )描写。
写的是(什么内容)。
表现了(人物)的(心理、心情、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结构上的作用(一般是呼应上文、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承上启下......)。
(2)景物描写的方法及作用答题思路:景物描写的方法主要有:动静结合、正侧结合、虚实结合、远近结合、多感官描写综合运用等(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作用:1点明(时间)和(地点) 2渲染了(什么样的)气氛。
3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衬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4为下文某情节做铺垫。
5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答题思路:使用了()的描写方法,写出了景物()的特点+作用(3)侧面描写:①如何判断是否为侧面描写:a.通过别入转述主人公的事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品质b.通过描写主人公周围人对主人公言行的反应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c.通过描写主人公周围的环境来衬托主人公的精神品质(周围的环境必须是主人公经手打造)②侧面描写的作用:答题思路:侧面描写。
写的是(句子的内容)。
从侧面衬托出(主人公)的(心理、心情、思想感情、精神品质)。
结构上的作用。
(三)从表现手法的角度:(对比、衬托、象征、借景抒情、直抒胸臆等)答题模板:这句话运用了……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了人物或事物的……特点(传神地表现了事物的……性状)表现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态度/观点/心理。
(四)从关键字词的角度:(解释 + 作用)☆考点三分析重点段落作用题型展示1. 首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2. 联系全文,简要分析结尾的妙处。
3. 分析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起什么作用。
4. 某段内容似乎和故事内容关系不大,能否去掉?为什么?方法点拨该考点主要考查对重点文段内容与文章整体内容之间关系的分析及对结构安排的把握能力。
总的来说,常考的重点段落有:首段、尾段、过渡段、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以及其他与文章主要内容形成呼应、对比或补充说明文章内容的段落等。
分析重点段落的作用,一般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入手:(一)开头段落的作用结构上:1.开篇点题,照应标题。
2.总领全文,引出下文,引出……内容。
3.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与下文……形成对比(相照应)。
内容上:4.揭示文章……的主旨,揭示……的主题。
5.交代事情发生的环境或背景。
6.渲染了……的气氛。
7.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8.为全文奠定……的情感基调。
(二)中间段落的作用结构上:1.承上启下。
2.推动情节发展,为下文……埋伏笔/作铺垫。
3.照应前文或开头,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更完整或严谨。
内容上:4.表现人物形象,突出人物……的精神品质。
5.丰富文章内容,插叙甸段补充说明了……的内容。
6.抒发作者……的情感,点明中心。
(三)结尾段落的作用结构上:1.总结全文2.照应前文或开头(前后照应、首尾呼应),照应标题,使文章结构完整或严谨。
内容上:3.画龙点晴、点明事件的意义,卒章显志、点明中心4.升华主旨,直抒胸臆,表达作者……的情感。
5.交代……的结局,使文章情节完整6.结局出人意料,令人深思,给人警醒(启示)7.设置悬念,文章戛然而止,言有尽而意无穷。
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增强感染力。
(四)环境或景物描写语段:(1)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烘托或渲染××的气氛(营造××的氛围),奠定××的基调;(2)为下文埋下伏笔或作铺垫;(3)表现(烘托)人物××的心情、性格;(4)暗示社会环境;(5)设置××的背景,烘托人物形象;(6)深化主题,与开头形成照应;(7)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8)使读者有身临其境之感,增强文章的感染力。
其他:段落能否删去:(1)①不能。
②理由:该段在结构上与上下文的关系是××,在内容上与上下文有着××的联系。
③所以不能删去。
(视具体情况也可加上“如果删去,则××”)(2)①能。
②理由:文章内容写的是××,本段内容写的是××,与文章内容联系不大(无关)/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情感)是××,而本段体现的是××;③去掉后行文更简洁,内容更集中/本段内容表达的主题与文章主题思想(情感)无关(相悖);④所以可以/应该删去。
☆考点四:理解标题的含义及作用题型展示1. 给文章拟写一个恰当的标题。
2. 文章拟题是否合理?说明理由。
(文章标题“××”能否改为“××”,请简述理由。
)3. 理解文章标题的含义。
4. 结合全文,说说标题的作用(好处)。
1、理解标题的含义:在熟读文本的基础上,从以下方向分析:①把握文章线索、主要内容和抒发的情感。
②寻找文章文眼,把握文章主旨。
③分析标题字词的指代或蕴含的情感。
④分析标题的修辞义。
⑤分析标题的双关义。
2、标题的作用(妙处):在熟读文本基础上,从以下角度分析:①内容角度:a、表明写作对象;b、概括主要内容、情节;②情节角度:a、设置悬念;b、贯穿始终是文章的线索;c、推动(暗示)情节发展;d、衔接照应;e、是文章的中心事件。
③形象角度:标题是否突出人物的形象或者性格。
④主题角度:标题是否寄托情感、突出(揭示)主题,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
⑤读者角度:标题是否给读者带来思考,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⑥修辞角度:a、比喻、拟人修辞;b、一语双关,既指……,又指……;⑦表达效果:生动形象、新颖含蓄、言简意赅、发人深思、引起兴趣☆考点五分析、概括人物形象题型展示1. 文中的××是个什么样的形象?请简要分析。
2. 文中××的形象耐人寻味。
请结合全文探究他(她)是个怎样的人。
3. 请概括××的形象(特点)。
4. 文中的××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请根据文章内容概括作答。
方法点拨①从人物描写的角度分析;(外貌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②结合具体事例分析;③从他人评价分析;(即侧面描写)④结合人物身份分析。
在作答时可从三方面来组织提炼答案:1. 从文章中找出直接表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2. 从他人的相关言行以及人物自身的言行中提炼出体现人物品质、性格等的词语。
3. 联系文章所要表现的主题思想,进行综合提炼概括。
答题格式:XX是个……的人,从……可以看出。
(要结合具体事例分析)☆考点六文中哪个是主要人物及主要人物作用判断方法:①从内容看:文章写了……内容,主要写了/极力刻画了 xx 这个人物。
②从主题看:主要人物做的……事,体现了……主题。
③从行文看:围绕主要人物写了……事,主要人物贯穿全文,推动了情节发展。
④从人物关系看:次要人物 XX 衬托了主要人物 XX ,突出了主要人物的品质。
⑤从叙事角度看:文章是以主要人物 xx 的视角叙事的。
作用:文章围绕主要人物写了……内容,塑造了其……形象,折射出……的社会象,带给我们……的启示,深化了……主题。
☆考点七次要人物的作用①次要人物是文章的线索人物,通过他(她)串联文章情节。
②文章围绕次要人物写了……内容,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③塑造了其……形象,从侧面衬托/烘托了主要人物……的性格(形象)。
④通过次要人物交代环境背景,揭示/暗示了……主题。
考点八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题型展示1. 从全文看,作者(文中人物)为什么这样做(说)?2. 文章(某句话)给你怎样的启示?/针对文章中的某一现象/某一内容,说说你的理解或看法?3. 依据本文的主题和意境,写几句描写景物的话作为本文的结尾。
/结合上下文,补全文中人物的心理活动(人物对话)。
4. 本文的主旨,有人认为是××,有人认为是××。
你赞同哪种看法?请结合文章内容加以探究。
方法点拨内容理解与拓展探究这类题主要考查对全文的内容、主旨的理解与把握能力及知识迁移拓展能力。
主要有四种考查形式:理解文章内容或分析原因;谈启示、看法、做法等;补写或续写内容;主题探究等。
1. 理解文章内容或分析原因:解答此类题可从两方面入手:①联系上下文内容;②联系文章中心思想或作者情感表达的落脚点。
2. 谈启示、看法、做法等:此类题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对于只要求说出启示的,只需紧扣文章中心写出感受即可;对于联系实际谈看法或做法的,要围绕文章中心,明确自己的观点,写出自身体会,并联系生活中的实例,总结回答看法或做法。
(此类题最基本的要求:观点鲜明、积极、健康、向上,言之有理。
)3. 补写或续写内容:补写题一般要求补写人物心理、语言或景物等。
补写时要善于从上下文中寻找解题线索,所写内容要与文段风格(如修辞方法、表达方式、句式句型等)相协调。
续写一般要求为文章续写结尾(或结局),续写时同样要注意题干要求,在把握文章整体语言风格及其所营造的氛围的基础上进行续写,续写内容要与上文衔接自然,要能够很好地体现或表达文章的中心思想、主题或符合故事发展的趋势。
4. 主题探究:对文章主题的探究一般分为两种:对主题的概括;对主题争议的评判。
答题时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①抓住抒情、议论段(它们往往起着突出中心、深化主题的作用);②抓住中心句(可在此基础上进行“扩写”或分条总结,进而概括主旨);③抓住关键词(便于概括文段内容、弄清文段所揭示的主旨);④注意联系文章题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