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代历法年表

合集下载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与天干地支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与天干地支

中国历史纪年简表与天干地支1、中国历史纪年简表:黄帝时代,公元前2697--公元前2599 距今已有4000多年;夏约公元前21世纪——约公元前16世纪(前2207~前1766) 商约公元前16世纪——约公元前1066年(前1765~前1122)西周约公元前1066年——公元前771年(前1121~前771)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春秋时代公元前722年——公元前481年东周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56年战国时代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前248~前207、前221年統一)西汉公元前206-- 公元23年东汉公元25--220年三国魏220-265,蜀221—263,吴222—280西晋265—316 东晋317--420十六国304—439南北朝南朝:宋420--479齐479—502 梁502—557 陈557—589北朝:北魏386—534 东魏534—550 北齐550--577 西魏535—557 北周557—581隋581—618唐618--907五代十国后梁907—923 后唐923--936 后晋936—946 后汉947—950后周951—960 十国902---979宋北宋960—1127 南宋1127—1279辽907—1125西夏1032—1227金1115--1234元1279—1368明1368—1644清1644—1911近代1912---1949现(当)代1949--2、天干地支:以一个天干和一个地支相配,排列起来,天干在前,地支在后,天干由甲起,地支由子起,阳干配阳支,阴干配阴支(阳干不配阴支,阴干不配阳支),共有六十个组合,称为“六十甲子”。

如甲子为第一年,乙丑为第二年,丙寅为第三年……六十年为一周。

六十甲子循环起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的。

01.甲子02.乙丑03.丙寅04.丁卯05.戊辰06.己巳07.庚午08.辛未09.壬申10.癸酉11.甲戌12.乙亥13.丙子14.丁丑15.戊寅16.己卯17.庚辰18.辛巳19.壬午20.癸未21.甲申22.乙酉23.丙戌24.丁亥25.戊子26.己丑27.庚寅28.辛卯29.壬辰30.癸巳31.甲午32.乙未33.丙申34.丁酉35.戊戌36.己亥37.庚子38.辛丑39.任寅40.癸卯41.甲辰42.乙巳43.丙午44.丁未45.戊申46.己酉47.庚戌48.辛亥49.壬子50.癸丑51.甲寅52.乙卯53.丙辰54.丁己55.戊午56.己未57.庚申58.辛酉59.壬戌60.癸亥。

中国历史年表索引

中国历史年表索引

中国历史年表索引1. 先秦时期 (约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1600年至公元前1046年:夏、商、西周时期-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221年:战国时期- 公元前546年:孔子出生- 公元前476年:孔子去世-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2. 秦朝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7年)-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秦朝-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去世3. 汉朝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 公元前206年:刘邦,建立西汉- 公元元年:王莽篡汉,建立新、更始两朝- 公元23年:地皇后赵飞燕出生- 公元25年:王莽被杀,光武帝刘秀恢复汉朝- 公元57年:光武帝刘秀去世4. 三国时期 (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 公元220年:刘备,建立蜀汉- 公元229年:曹操去世- 公元263年:晋武帝司马炎统一三国,建立晋朝5. 隋朝 (公元581年至公元618年)-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 公元617年:隋炀帝杨广被废6. 唐朝 (公元618年至公元907年)- 公元618年:李渊,建立唐朝-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7. 五代十国 (公元907年至公元960年)- 公元907年:唐朝灭亡,进入五代十国时期- 公元959年:赵匡胤,建立宋朝8. 宋朝 (公元960年至公元1279年)- 公元960年:赵匡胤,建立宋朝- 公元1127年:金兵攻破开封,南宋建立- 公元1234年:蒙古军攻破临安,南宋北逃9. 元朝 (公元1271年至公元1368年) - 公元1271年:忽必烈,建立元朝- 公元1368年:元朝灭亡10. 明朝 (公元1368年至公元1644年) - 公元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 公元1644年:李自成攻破北京,明朝灭亡11. 清朝 (公元1644年至公元1912年) - 公元1644年:顺治帝入关,建立清朝- 公元1912年:辛亥革命,清朝灭亡12. 中华民国时期 (1912年至1949年) - 1912年:中华民国宣告成立-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国历代年表

中国历代年表

中国历代年表夏朝(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1600年)- 禹时代(公元前2070年 - 公元前2038年)- 夏后氏时代(公元前2037年 - 公元前1600年)商朝(公元前1600年 - 公元前1046年)- 盘庚中元年(公元前1600年)- 帝乙中元年(公元前1280年)- 朝歌中元年(公元前1046年)周朝(公元前1046年 - 公元前256年)- 宣中元年(公元前1045年)- 周平王中元年(公元前781年)- 文中立国元年(公元前707年)- 厉中立国元年(公元前658年)- 幽中立国元年(公元前640年)- 平中立国元年(公元前476年)- 废王中元年(公元前256年)秦朝(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7年)- 始皇中元年(公元前247年)- 始皇中元五年(公元前221年)汉朝(公元前202年 - 公元220年)- 汉高帝中元二年(公元前202年)- 汉章帝中元一年(公元86年)- 汉献帝中元四年(公元220年)三国时期(220年 - 280年)- 三国魏中元元年(220年)- 三国刘宋中元一年(265年)- 三国晋中元一年(280年)南北朝时期(420年 - 589年)- 南朝刘宋中元四年(454年)- 南朝梁中元一年(502年)- 南朝陈中元一年(557年)- 南朝隋中元三年(589年)唐朝(618年 - 907年)- 唐高祖中元元年(618年)- 唐僖康中元一年(657年)- 唐懿宗中元三年(904年)五代十国(907年 - 960年)- 后梁中元五年(907年)- 后晋中元三年(936年)- 后汉中元一年(947年)- 后周中元四年(951年)- 十国南汉中元四年(971年)宋朝(960年 - 1279年)- 宋太祖中元元年(960年)- 宋度宗中元两年(979年)- 宋孝宗中元十一年(1143年)- 宋端宗中元十一年(1234年)元朝(1271年 - 1368年)- 元世祖中元四年(1275年)- 元文宗中元一年(1334年)- 元惠宗中元五年(1368年)明朝(1368年 - 1644年)- 明太祖中元十八年(1386年)- 明英宗中元四年(1449年)- 明英宗中元九年(1465年)- 明世宗中元四年(1522年)- 明思宗中元二年(1567年)- 明思宗中元三年(1620年)清朝(1644年 - 1912年)- 清太祖中元四年(1648年)- 清高宗中元两年(1749年)- 清道光中元三年(1823年)- 清光绪中元二十八年(1902年)中华民国(1912年 - 1949年)- 中华民国建国元年(1912年)- 中华民国中元十八年(1929年)- 中华民国中元三十四年(194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至今)-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元元年(194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元二十一年(2019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元二十二年(2020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元二十三年(2021年)以上为中国历代年表的简要内容。

历代历法一览表

历代历法一览表

历代历法一览表朝代历法名称制定年(公元)行用年(公元)创制者刊载文献春秋战国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战国时期唯有颛顼历一直用到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改历为止《汉书·律历志》《开元占经》汉太初历(三统历)前104前104~后84邓平、落下闳《汉书·律历志》四分历乾象历8520685~263223~280李梵、编訢刘 洪《后汉书·律历志》《晋书·律历志》三 国黄初历太和历220227未 用未 用韩 翊高堂隆景初历(太始历、永初历)237 237~451 杨 伟《晋书·律历志》《宋书·历志》晋正历乾度历永和历274277352未 用未 用未 用刘 智李修、卜显依王朔之已失传三纪甲子元 历384384~517姜 岌《晋书·律历志》元始历 412412~439452~522赵 匪欠南 北 朝五寅元历440未 用崔 浩《北史·崔浩传》元嘉历(建元历)443445~509何承天《宋书·律历志》大明历景明历神龟历正光历兴和历大同历九宫行碁历天保历灵宪历天和历孝孙历甲寅元历孟宾历大象历463500518521540544547550566576576576579510~589未 用未 用523~565540~550未 用未 用551~577566~578未 用未 用未 用579~583祖冲之公孙崇崔 光李业兴李业兴虞 邝李业兴宋景业信都芳甄 鸾刘孝孙董峻、郑元伟张孟宾马 显(同上)《魏书·律历志》(同上)(同上)(同上)《隋书·律历志》《北齐书·方技传》《隋书·律历志》(同上)(同上)隋开皇历皇极历大业历584604597584~596未 用597~618张 宾刘 焯张胄玄《隋书·律历志》(同上)(同上)戊寅元历619619~664傅仁均、崔善为《旧唐书·历志》《新唐书·历志》麟德历经纬历光宅历神龙历九执历665698705718665~728未 用未 用未 用未 用李淳风瞿昙罗(同上)南宫说瞿昙悉达(同上)《旧唐书·历志》《开元占经》大衍历728729~761一 行《旧唐书·历志》唐《新唐书·历志》至德历五纪历758762758~762762~783韩 颖郭献之《新唐书·历志》《新唐书·历志》符天历780~783行于民间,直至宋代曹士蒍《新五代史·司天考》正元历观象历宣明历崇玄历783807822893784~806807~821822~892893~938徐承嗣徐 昂徐 昂边 冈《新唐书·历志考》《新唐书·历志考》(同上)五 代 十 国 永昌历正象历909912909~911912~925胡秀林(同上)《通鉴目录》(同上)调元历937939~943947~994马重绩中正历齐政历明玄历940950952940~950950~975未 用陈成勋王处讷钦天历 956 956~963 王 朴《旧五代史·历志》《新五代史·司天考》宋 辽 金应天历乾元历963981964~982983~1000王处讷吴昭素《宋史·律历志》(同上)大明历994995~11251123~1136贾 俊《辽史·历象志》错录祖冲之大明历至道历仪天历乾兴历99510011022未 用1001~1023未 用王 睿史 序张 奎《宋史·律历志》崇天历10241024~10641068~1074宋行古《宋史·律历志》明天历奉元历十二气历观天历占天历106410741086109211031065~10671075~1093未 用1094~11021103~1105周 琮卫 朴沈 括皇居卿姚舜辅(同上)李锐补修《奉元术》《梦溪笔谈》李锐补修《占天术》纪元历11061106~11271133~1135(同上)《宋史·律历志》大明历统元历乾道历淳熙历11271135116711761137~11811136~11671168~11761177~1190杨 级陈德一刘孝荣(同上)《宋史·律历志》(同上)(同上)重 修大明历11811181~12341215~1280赵知微《金史·历志》乙未元历五星再聚历会元历统天历开禧历西征庚午元历淳祐历会天历11811187119111991207122012501253未 用未 用1191~11981199~12071208~1251未 用12521253~1270耶律履石 万刘孝荣杨忠辅鲍瀚之耶律楚材李德卿谭 玉(同上)《宋史·律历志》(同上)(同上)《元史·历志》 万年历1267行于几个少数民族之间札马鲁古成天历本天历127112771271~12761277~1279陈 鼎邓光荐《宋史·律历志》元授时历(大统历)12801280~1644郭守敬《元史·历志》明圣寿万年历1554未 用朱载堉《乐律全书》黄钟历1581未 用朱载堉《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新法历(时宪历)1634 1645~1723徐光启等《崇祯新法》《历象考成》清晓庵历癸卯元历16631742未 用1742~1911王锡阐戴进贤《晓庵新法》《历象考成后编》太平天国天 历18521852~1864洪仁玕《乙未九年改历诏旨》公历(即格里高利历)15821912至今〖上一表〗〖返回〗〖下一表〗。

中国古代历法的演变

中国古代历法的演变
东汉元和二年~蜀炎兴元年
85年~263年
6
乾象历
孙吴
刘洪
吴黄武二年~天纪四年
223年~280年
7景初历Βιβλιοθήκη 魏杨伟魏景和元年~北魏正平元年
237年~451年
8
泰始历

杨伟(刘智)
晋泰始元年~刘宋元嘉年间
265年~442年
9
大明历
南梁南陈
祖冲之
南梁天监九年~南陈祯明三年
510年~589年
10
皇极历

刘焯
未采用
中国古代历法的演变
序号
历法名称
朝代
历法家
实行年代
备注
1
黄帝历
黄帝时期
不详
远古时期
中国古代最早的历法之一
2
颛顼历

不详
秦昭王时期~汉元封六年前
约前300年顷~前105年
3
太初历

邓平、落下闳
汉太初元年~后汉元和元年
前104年~后84年
4
三统历

刘歆
汉绥和二年~元和元年
前7年~84年
5
四分历
后汉
李梵、编䜣
1645年~1913年
首次引进二次内插法求日月运动
11
大业历

不详
597年~618年
12
戊寅元历
唐朝
不详
619年~664年
13
麟德历
唐朝
不详
665年~728年
14
大衍历
唐朝
不详
729年~761年
15
授时历

郭守敬、王恂、许衡等
元至元十八年~南明永历三十七年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

中国历史纪年表(最详细版)公元前2100年-公元前1600年商代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代公元前770年-公元221年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秦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西汉公元220年-公元280年三国公元265年-公元589年隋朝公元618年-907年唐代公元960年-1279年宋代公元1368年-1644年明朝公元1644年-1911年清朝1911年-1949年中华民国和国共内战1949年-现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元前2100年至公元前1600年,是中国的商代时期。

商代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一个朝代之一,是中原地区最早的国家之一。

商朝的文明得以保留和发扬,同时也是中国青铜文化的黄金时代。

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256年,是中国的周代时期。

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是周代的发展时期。

在这个时期,诸侯推崇儒家、道家、墨家等学派,形成了中国思想文化的基础。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221年,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

这个时期中国处于分裂的局面,不同的国家之间互相征服和战争。

这个时期是中国哲学、文化和艺术的黄金时期。

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的秦朝时期。

秦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政权,不仅完成了统一中国的大业,也开始了中国历史上为数不多的变法。

公元前206年至公元220年,是中国的西汉时期。

西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非常辉煌的朝代,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中国文化的辉煌时期。

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是中国的三国时期。

这个时期是中国的一段非常动荡的时期,因为中国被三个不同的政权所统治,互相征服和战争。

公元265年至公元589年,是中国的隋朝时期。

这个时期推行了一些非常重要的政策,比如全国统一货币、单位标准化、改良水利等。

公元618年-907年,是中国的唐朝时期。

这个时期被认为是文化和科学的黄金时期,唐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朝代之一。

公元960年-1279年,是中国的宋朝时期。

中国历史纪年表pdf

中国历史纪年表pdf

中国历史纪年表pdf摘要:一、夏商周时期1.夏朝:约前2070年至前1600年2.商朝:前1600年至前1046年3.西周:前1046年至前771年4.东周(春秋时期):前770年至前476年5.东周(战国时期):前475年至前221年二、秦汉时期1.秦朝:前221年至前206年2.西汉:前206年至公元9年3.新朝:公元9年至23年4.东汉:公元25年至220年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1.曹魏:220年至265年2.蜀汉:221年至263年3.东吴:222年至280年4.西晋:265年至317年5.东晋:317年至420年6.南北朝:420年至589年四、隋唐时期1.隋朝:581年至618年2.唐朝:618年至907年五、五代十国时期1.后梁:907年至923年2.后唐:923年至936年3.后晋:936年至947年4.后汉:947年至951年5.后周:951年至960年六、宋元明清时期1.北宋:960年至1127年2.南宋:1127年至1279年3.辽朝:907年至1125年4.西夏:1038年至1227年5.金朝:1115年至1234年6.元朝:1271年至1368年7.明朝:1368年至1644年8.清朝:1636年至1911年正文:中国历史纪年表概述了从夏朝到清朝的历史时期。

以下是各时期的简要概述:一、夏商周时期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记载的朝代,始于约公元前2070年,止于公元前1600年。

商朝继夏朝之后,始于公元前1600年,终于公元前1046年。

商朝后期,国都迁至殷。

西周时期(公元前1046年至公元前771年)始于周武王建立周朝,止于周幽王。

东周分为春秋(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和战国(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两个时期。

二、秦汉时期秦朝(公元前221年至公元前206年)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秦始皇嬴政完成了国家统一。

秦朝之后,西汉(公元前206年至公元9年)和东汉(公元25年至公元220年)相继成立。

中国朝代历史年表(最全)

中国朝代历史年表(最全)
高祖刘邦
孺子刘婴
长安(西安)
210
新朝
公元9-公元23年
王莽
长安(西安)
14
东汉
公元25-公元220年
光武帝刘秀
献帝刘协
洛阳
195
三国(公元220-公元280年)
魏国
公元220-公元265年
文帝曹丕
元帝曹奂
洛阳
46
蜀国
公元221-公元263年
昭烈帝刘备
蜀后主刘禅
成都
43
吴国
公元222-公元280年
大帝孙权
刘熙
平阳
(山西临汾西北)
26
后赵
公元319-公元352年
石勒
刘显
襄国(河北邢台西南)、邺城(河北漳丘西南)
32
前凉
公元320-公元376年
张茂
张天锡
姑臧
(武威市凉州区)
57
北凉
公元401-公元439年
沮渠蒙逊
沮渠安周
张掖
39
西凉
公元400-公元421年
李暠
李恂
酒泉
20
后凉
公元386—公元403年
吕光
33
北朝
北魏
公元386-公元534年
道武帝拓跋珪
孝武皇帝元修
平城(大同)、洛阳
149
东魏
公元534-公元550年
孝静帝元善见
邺河北(临漳)
17
西魏
公元535-公元556年
文帝元宝炬
恭帝元廓
(拓跋廓)
长安(西安)
22
北齐
公元550-公元577年
文宣帝高洋
末帝高绍义
邺河北(临漳)

中国历史年历表

中国历史年历表

中国历史年历表五帝(约前26世纪初——约前22民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世纪初) 黄帝黄帝 、颛顼、颛顼 、帝喾、帝喾 、尧、尧 、舜、舜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世纪初)禹 、启、启 、太康、太康 、仲康、仲康 、相、相 、少康、少康 、杼、杼 、槐、槐 、芒、芒 、泄、泄 、不降、不降 、扃、扃 廑 、孔甲、孔甲 、皋、皋 、发、发 、桀、桀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世纪)汤 、外丙、外丙 、仲壬、仲壬 、太甲、太甲 、沃丁、沃丁 、太庚、太庚 、小甲、小甲 、雍已、雍已 、太戊、太戊 、仲丁、仲丁 外壬外壬 、河亶甲、河亶甲 、祖乙、祖乙 、祖辛、祖辛 、沃甲、沃甲 、祖丁、祖丁 、南庚、南庚 、阳甲、阳甲 、盘庚、盘庚 小辛小辛 、小乙、小乙 、武丁、武丁 、祖庚、祖庚 、祖甲、祖甲 、廪辛、廪辛 、康丁、康丁 、武乙、武乙 、太丁、太丁 、帝乙、纣、帝乙、纣 周(约前11世纪——前256)[西周、东周]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武王(姬发)武王(姬发) 、成王(姬诵)、成王(姬诵) 、康王(姬钊)、康王(姬钊) 、昭王(姬瑕)、昭王(姬瑕) 、穆王(姬满)、穆王(姬满) 共王(姬翳扈)共王(姬翳扈) 、懿王(姬鞯)、懿王(姬鞯) 、孝王(姬辟方)、孝王(姬辟方) 、夷王(姬燮)、夷王(姬燮) 、厉王(姬胡) 共和共和 、宣王(姬静)、宣王(姬静) 、幽王(姬宫涅)、幽王(姬宫涅)东周(前770770————前256) 平王(姬宜臼)平王(姬宜臼) 、桓王(姬林)、桓王(姬林) 、庄王(姬佗)、庄王(姬佗) 、禧王(姬胡齐)、禧王(姬胡齐) 、惠王(姬阆) 襄王(姬郑)襄王(姬郑) 、顷王(姬壬臣)、顷王(姬壬臣) 、匡王(姬班)、匡王(姬班) 、定王(姬瑜)、定王(姬瑜) 、简王(姬夷) 灵王(姬泄心)、灵王(姬泄心)、 景王(姬贵)景王(姬贵) 、悼王(姬猛)、悼王(姬猛) 、敬王(姬丐)、敬王(姬丐) 元王(姬仁)元王(姬仁) 贞定王(姬介)贞定王(姬介) 、哀王(姬去疾)、哀王(姬去疾) 、思王(姬叔)、思王(姬叔) 、考王(姬嵬)、考王(姬嵬) 威烈王(姬午) 安王(姬骄)安王(姬骄) 、烈王(姬喜)、烈王(姬喜) 、显王(姬扁)、显王(姬扁) 、慎靓王(姬定)、慎靓王(姬定) 赧王(姬延)赧王(姬延) 秦[秦帝国(前221221————前206)] 周赧王59年乙巳(前256),秦灭周。

超详细中国历史年表

超详细中国历史年表

夏世系1、禹—-2、启--3、太康—-4、仲康——5、相-—6、少康-—7、杼-—8、槐(芬)-— 9、芒(荒)—— 10、泄(世)—— 11、不降—— 12、扃(局、禺)——13、廑—- 14、孔甲-— 15、皋(吴、皋苟)—- 16、发(发惠)—- 17、桀( 履癸)[夏代君主于古籍中被称为后、夏后、夏后氏,亦有称之为帝者。

自启至桀凡十三代,十六传,历四百七十二年(一说四百三十二年),是为后人所推算]商世系1、天乙(汤、武汤、唐、大乙)——2、外丙——3、仲壬——4、太甲(祖甲、太宗)-—5、沃丁—-6、太庚——7、小甲——8、雍己——9、太戊—- 10、仲丁-- 11、外壬——12、河单甲--13、祖乙—— 14、祖辛—- 15、沃甲—— 16、祖丁—— 17、南庚—— 18、阳甲—— 19、盘庚——20、小辛——21、小乙—— 22、武丁—— 23、祖庚—- 24、祖甲—— 25、廪辛—— 26、康丁——27、武乙—— 28、太丁(文丁)—— 29、帝乙——30、帝辛(纣、受)[商(殷)代君主在古籍和甲骨人中被称为王。

自汤(天乙)至纣凡十七代,三十传,历六百二十九年。

一说商凡二十九王,历四百九十六年。

传承制度前期以“兄终弟及”为主,后期以“父死子继"为主。

国都屡迁,至盘庚迁殷(今河南安阳小屯村),始定都]西周世系1、武王(姬姓、名发)——2、成王(诵)—-3、康王(钊)—-4、昭王(瑕)——5、穆王(满)--6、共王——7、懿王——8、孝王——9、夷王-- 10、厉王(胡)-—[共和](庚申前841年)——11、宣王(甲戌前827年)—— 12、幽王(庚申前781年)[周人原为古老部落,耕牧于渭水流域。

始祖弃,被尊为农神,号称后稷.周人几经迁徙,至古公耽父,迁居于周原(今陕蚊椽山县),始以周为国名,臣属于商。

古公耽父之子季历为商王太丁所杀;季历子姬昌继立,是为文王。

文王统一渭水流域,迁都于丰邑(今陕西沣水西岸),其子姬发率诸侯东征,阵于牧野,歼灭殷商,建立周朝,定都于镐(今陕西西安市西南沣水东岸)。

历代历法一览表

历代历法一览表

历代历法一览表朝代历法名称制定年(公元)行用年(公元)创制者刊载文献春秋战国黄帝历颛顼历夏历殷历周历鲁历战国时期唯有颛顼历一直用到公元前104年汉武帝改历为止《汉书·律历志》《开元占经》汉太初历(三统历)前104前104~后84邓平、落下闳《汉书·律历志》四分历乾象历8520685~263223~280李梵、编訢刘 洪《后汉书·律历志》《晋书·律历志》三 国黄初历太和历220227未 用未 用韩 翊高堂隆景初历(太始历、永初历)237 237~451 杨 伟《晋书·律历志》《宋书·历志》晋正历乾度历永和历274277352未 用未 用未 用刘 智李修、卜显依王朔之已失传三纪甲子元 历384384~517姜 岌《晋书·律历志》元始历 412412~439452~522赵 匪欠南 北 朝五寅元历440未 用崔 浩《北史·崔浩传》元嘉历(建元历)443445~509何承天《宋书·律历志》大明历景明历神龟历正光历兴和历大同历九宫行碁历天保历灵宪历天和历孝孙历甲寅元历孟宾历大象历463500518521540544547550566576576576579510~589未 用未 用523~565540~550未 用未 用551~577566~578未 用未 用未 用579~583祖冲之公孙崇崔 光李业兴李业兴虞 邝李业兴宋景业信都芳甄 鸾刘孝孙董峻、郑元伟张孟宾马 显(同上)《魏书·律历志》(同上)(同上)(同上)《隋书·律历志》《北齐书·方技传》《隋书·律历志》(同上)(同上)隋开皇历皇极历大业历584604597584~596未 用597~618张 宾刘 焯张胄玄《隋书·律历志》(同上)(同上)戊寅元历619619~664傅仁均、崔善为《旧唐书·历志》《新唐书·历志》麟德历经纬历光宅历神龙历九执历665698705718665~728未 用未 用未 用未 用李淳风瞿昙罗(同上)南宫说瞿昙悉达(同上)《旧唐书·历志》《开元占经》大衍历728729~761一 行《旧唐书·历志》唐《新唐书·历志》至德历五纪历758762758~762762~783韩 颖郭献之《新唐书·历志》《新唐书·历志》符天历780~783行于民间,直至宋代曹士蒍《新五代史·司天考》正元历观象历宣明历崇玄历783807822893784~806807~821822~892893~938徐承嗣徐 昂徐 昂边 冈《新唐书·历志考》《新唐书·历志考》(同上)五 代 十 国 永昌历正象历909912909~911912~925胡秀林(同上)《通鉴目录》(同上)调元历937939~943947~994马重绩中正历齐政历明玄历940950952940~950950~975未 用陈成勋王处讷钦天历 956 956~963 王 朴《旧五代史·历志》《新五代史·司天考》宋 辽 金应天历乾元历963981964~982983~1000王处讷吴昭素《宋史·律历志》(同上)大明历994995~11251123~1136贾 俊《辽史·历象志》错录祖冲之大明历至道历仪天历乾兴历99510011022未 用1001~1023未 用王 睿史 序张 奎《宋史·律历志》崇天历10241024~10641068~1074宋行古《宋史·律历志》明天历奉元历十二气历观天历占天历106410741086109211031065~10671075~1093未 用1094~11021103~1105周 琮卫 朴沈 括皇居卿姚舜辅(同上)李锐补修《奉元术》《梦溪笔谈》李锐补修《占天术》纪元历11061106~11271133~1135(同上)《宋史·律历志》大明历统元历乾道历淳熙历11271135116711761137~11811136~11671168~11761177~1190杨 级陈德一刘孝荣(同上)《宋史·律历志》(同上)(同上)重 修大明历11811181~12341215~1280赵知微《金史·历志》乙未元历五星再聚历会元历统天历开禧历西征庚午元历淳祐历会天历11811187119111991207122012501253未 用未 用1191~11981199~12071208~1251未 用12521253~1270耶律履石 万刘孝荣杨忠辅鲍瀚之耶律楚材李德卿谭 玉(同上)《宋史·律历志》(同上)(同上)《元史·历志》 万年历1267行于几个少数民族之间札马鲁古成天历本天历127112771271~12761277~1279陈 鼎邓光荐《宋史·律历志》元授时历(大统历)12801280~1644郭守敬《元史·历志》明圣寿万年历1554未 用朱载堉《乐律全书》黄钟历1581未 用朱载堉《古今图书集成历法典》新法历(时宪历)1634 1645~1723徐光启等《崇祯新法》《历象考成》清晓庵历癸卯元历16631742未 用1742~1911王锡阐戴进贤《晓庵新法》《历象考成后编》太平天国天 历18521852~1864洪仁玕《乙未九年改历诏旨》公历(即格里高利历)15821912至今〖上一表〗〖返回〗〖下一表〗。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珍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珍藏版)

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珍藏版)中国历史朝代顺序表、年表(完整珍藏版)1、夏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146-1675年,都城:安邑,现今地于山西夏县,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禹2、商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675-1029年,都城:毫,现今地于河南商丘,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汤3、西周,起讫年代:约公元前1029-771年,都城:镐京,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文王姬昌4、东周春秋、战国,起讫年代:约公元前770-221年,都城:洛邑,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周平王姬宜臼5、秦朝,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21-207年,都城:咸阳,现今地于陕西咸阳,统治民族:华夏族,开国皇帝:始皇帝嬴政秦朝疆域6、西汉,起讫年代:约公元前206-公元8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邦7、新朝,起讫年代:公元9-23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王莽8、东汉,起讫年代:公元25-220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光武帝刘秀9、曹魏,起讫年代:公元220-265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魏文帝曹丕10、蜀汉,起讫年代:公元221-263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昭烈帝刘备11、孙吴,起讫年代:公元222-280年,都城:建业,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吴大帝孙权魏、蜀、吴三国12、西晋,起讫年代:公元265-31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武帝司马炎13、东晋,起讫年代:公元317-420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元帝司马睿14、前赵、汉赵,起讫年代:公元304-329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匈奴族,开国皇帝:高祖光文皇帝刘渊15、成汉,起讫年代:公元306-347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巴氐族,开国皇帝:太宗武皇帝李雄16、前凉,起讫年代:公元314-363年,都城:姑臧,现今地于甘肃武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王张寔17、后赵,起讫年代:公元319-351年,都城:襄国,现今地于河北邢台,统治民族:羯族,开国皇帝:高祖明皇帝石勒18、前燕,起讫年代:公元337-370年,都城:龙城,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太祖文明皇帝慕容皝19、前秦,起讫年代:公元351-394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世宗明皇帝符建20、后秦,起讫年代:公元384-41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羌族,开国皇帝:太祖武昭皇帝姚苌21、后燕,起讫年代:公元384-407年,都城:中山,现今地于河北定州,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祖成武皇帝慕容垂22、西秦,起讫年代:公元385-431年,都城:苑川,现今地于甘肃榆中,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宣烈王乞伏国仁23、后凉,起讫年代:公元386-403年,都城:略阳,现今地于甘肃平凉,统治民族:氐族,开国皇帝:太祖懿武皇帝吕光24、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14年,都城:西平,现今地于青海南宁,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烈祖武王拓跋乌孤25、南燕,起讫年代:公元398-410年,都城:广固,现今地于山东益都,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世宗献武皇帝慕容德26、西凉,起讫年代:公元407-421年,都城:酒泉,现今地于甘肃酒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昭武王李暠27、胡夏,起讫年代:公元407-431年,都城:统万城,现今地于陕西靖边,统治民族:匈奴,开国皇帝:世祖烈武皇帝赫连勃勃28、北燕,起讫年代:公元407-436年,都城:和龙,现今地于辽宁朝阳,统治民族:高句丽,开国皇帝:燕惠懿帝高云29、北凉,起讫年代:公元397-439年,都城:张掖,现今地于甘肃张掖,统治民族:卢水胡,开国皇帝:太祖武宣王沮渠蒙逊东晋十六国30、南朝*宋,起讫年代:公元420-47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宋武帝刘裕31、南朝*齐,起讫年代:公元479-502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齐高帝萧道成32、南朝*梁,起讫年代:公元502-557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武帝萧涎33、南朝*陈,起讫年代:公元557-589年,都城:建康,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陈武帝陈霸先34、北朝*北魏,起讫年代:公元386-534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35、北朝*东魏,起讫年代:公元534-550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孝静帝元善见36、北朝*西魏,起讫年代:公元535-556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魏文帝元宝炬37、北朝*北齐,起讫年代:公元550-577年,都城:邺,现今地于河北临漳,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齐文宣帝高洋38、北朝*北周,起讫年代:公元557-581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鲜卑族,开国皇帝:周孝闵帝宇文觉北齐、北周、南陈39、隋朝,起讫年代:公元581-618年,都城:大兴,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隋文帝杨坚40、唐朝,起讫年代:公元618-907年,都城:长安,现今地于陕西西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41、后梁,起讫年代:公元907-923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梁太祖朱晃42、后唐,起讫年代:公元923-936年,都城:洛阳,现今地于河南洛阳,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唐庄宗李存勖43、后晋,起讫年代:公元936-947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晋高祖石敬瑭44、后汉,起讫年代:公元947-95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汉高祖刘暠45、后周,起讫年代:公元951-960年,都城:汴,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周太祖郭威46、前蜀,起讫年代:公元891-92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王建47、后蜀,起讫年代:公元925-965年,都城:成都,现今地于四川成都,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孟知祥48、杨吴,起讫年代:公元892-937年,都城:扬州,现今地于江苏扬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杨行密49、南唐,起讫年代:公元937-975年,都城:金陵,现今地于江苏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烈祖李昇50、吴越,起讫年代:公元893-978年,都城:杭州,现今地于浙江杭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肃王钱繆51、闽国,起讫年代:公元893-945年,都城:长乐,现今地于福建福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王审知52、马楚,起讫年代:公元896-951年,都城:长沙,现今地于湖南长沙,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穆王马殷53、南汉,起讫年代:公元905-971年,都城:兴王府,现今地于广东广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祖刘龑54、南平,起讫年代:公元907-963年,都城:荆州,现今地于湖北荆州,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武信王高季兴55、北汉,起讫年代:公元951-979年,都城:太原,现今地于山西太原,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世祖刘崇五代十国56、北宋,起讫年代:公元960-1127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太祖赵匡胤57、南宋,起讫年代:公元1127-1279年,都城:临安,现今地于浙江临安,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高宗赵构58、辽国,起讫年代:公元907-1125年,都城:皇都,现今地于辽宁,统治民族:契丹族,开国皇帝:太祖耶律阿宝机59、大理,起讫年代:公元937-1254年,都城:太和城,现今地于云南大理,统治民族:白族,开国皇帝:太祖段思平60、西夏,起讫年代:公元1032-1227年,都城:兴庆府,现今地于宁夏银川,统治民族:党项族,开国皇帝:景帝李元昊61、金,起讫年代:公元1115-1234年,都城:开封,现今地于河南开封,统治民族:女真族,开国皇帝:金太祖阿骨打62、元朝,起讫年代:公元1206-1368年,都城:大都,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蒙古族,开国皇帝:元世祖忽必烈63、明朝,起讫年代:公元1368-1644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汉族,开国皇帝:明太祖朱元璋64、清朝,起讫年代:公元1616-1911年,都城:北京,现今地于北京,统治民族:满族,开国皇帝:清太宗皇太极清朝版图。

中国历史年表录

中国历史年表录

中国历史年表录
先秦时期
- 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封建王朝。

- 公元前221年 - 公元前206年:秦朝统一六国,开始实行郡县制。

-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度量衡、文字和货币等标准,并修筑万里长城。

隋唐时期
- 公元581年 - 公元618年:隋朝统一中国,推行科举制度。

- 公元618年 - 公元907年:唐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盛的封建王朝,开创了长安文化的繁荣时期。

宋辽金元时期
- 公元960年 - 公元1279年:宋朝统治中国,建立了中国封建社会中稳定而繁荣的政治经济制度。

- 公元1115年 - 公元1234年:金朝通过对辽朝的征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完全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封建帝国。

- 公元916年 - 公元1125年:辽朝是中国历史上由契丹族所建立的统一政权。

明朝
- 公元1368年 - 公元1644年:明朝是中国历史上统治时间最长的封建王朝,实施了铸币制度并进行了大规模地理探险。

- 公元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开始修建紫禁城。

清朝
- 公元1644年 - 公元1912年: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颁布了闭关锁国政策,并面临西方列强的侵略。

近现代史
- 公元1912年:清朝灭亡,中华民国成立。

-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社会。

中国历史年表录的编制方式
- 中国历史年表录按照时间顺序,简要记录了中国历史上主要朝代的兴起和灭亡,以及重要历史事件的发生。

通过学习和了解中国历史年表录,可以更好地把握中国历史的脉络和发展历程。

中国历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夏 前2207~前1766
商 前1765~前1122
周 前1121~前249
西周 前1121~前771
东周 前770~前249
秦 前248~前207
汉 前206~220
西汉 前206~8
新莽 9~23
更始帝 23~25
东汉 25~220 公元25年,光武帝建年号
三国
魏 220~265
蜀 221~263
南唐 937~975
北汉 951~979
宋 960~1279
北宋 960~1127
南宋 1127~1279
辽 907~1125
辽建国于公元907年,国号契丹,916年始建年号,937年改国号为辽,983年复
称契丹,1066年仍称辽
金 5~1234
元 1206~1367
铁木真于公元1206年建国,1271年忽必烈定国号为大元,1279年灭南宋
西夏 1032~1227
明 1368~1644 公元1644年桂王被杀
清 1616~1911
清建国于公元1616年,初称后金,1636年始改国号为清,1644年入关
中国历代纪年表
中国历代纪年表
朝 代 / 起 迄 年 分 ( 公 元 ) / 备 注
黄帝轩辕氏 前2697~前2599
少昊金天氏 前2598~前2515
颛顼高阳氏 前2514~前2437
帝喾高辛氏 前2436~前2367
帝挚高辛氏 前2366~前2358
唐尧 前2357~前2258
虞舜 前2257~前2208
吴 222~280
晋 265~420
西晋 265~316
东晋 317~420
五胡十六国
前赵 304~329 刘渊国号汉,刘曜改为赵,史称前赵

中国历史朝代年份

中国历史朝代年份

中国历史朝代年份
具体朝代年份如下:
夏朝:约公元前2029年-约公元前1559年,共计:471年;
商朝:约公元前1559年-约公元前1046年,共计:438年;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分为西周、东周,东周又分为春秋、战国,共计:867年;
秦朝:公元前221-公元前206年,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首称皇帝,共计:16年;
西楚:公元前206年-公元前202年,西楚霸王项羽,共计:5年;
西汉:公元前202年-公元8年,汉高祖刘邦,共计:210年;
新朝:公元8年腊月-公元23年10月6日,新太祖建兴帝王莽,共计:16年;
玄汉:公元23-25年,汉更始帝刘玄,共计:3年;
东汉:公元25-220年,汉光武帝刘秀,共计:196年;
三国:公元220-280年,魏、蜀、吴三足鼎立,共计:61年;
晋朝:公元265-420年,分为西晋(265-316年)、东晋(317-420年) ,共计:156年;
南北朝:公元420-589年,共计:170年;
隋朝:公元581-公元618年,隋文帝杨坚,共计:38年;
唐朝:公元618-907年,唐高祖李渊,共计:290年;
五代:公元907-960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共计:
54年;
十国:公元891-979年,共计:89年;
宋朝:公元960-1279年,分为北宋(公元960-1127年)、南宋(公元1127-1279年),共计:320年;
元朝:公元1271年-1368年,元太祖孛儿只斤·铁木真,共计:98年;
明朝:公元1368-1644年,明太祖朱元璋,共计:277年;
清朝:公元1644-1912年,清太祖爱新觉罗·努尔哈赤,共计:268年。

中国历史年历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历对照表

中国历史年历对照表一、远古时期公元前16000年至公元前221年公元前16000年,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人类开始使用石器工具。

公元前2070年,夏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

公元前1600年,商朝建立,以商汤为首的商王朝开始统治中国。

公元前1046年,周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长的王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公元前770年,春秋时期开始,中国进入分裂割据的时代,国家众多。

公元前475年,战国时期开始,中国进入七雄争霸的时代,国家间剧烈战争不断。

二、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至公元220年公元前221年,秦朝统一中国,结束战国时期,秦始皇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公元前206年,西汉建立,刘邦成为汉朝的创始人。

公元前202年,汉朝灭亡,王莽建立新朝,但不久后被推翻。

公元23年,东汉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汉朝。

三、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至公元589年公元220年,三国时期开始,魏、蜀、吴三国分立。

公元265年,西晋建立,统一中国一段时间。

公元317年,东晋建立,南北朝时期开始,中国分裂为南朝和北朝。

公元589年,北周灭亡南陈,中国再次统一。

四、隋唐时期公元589年至公元907年公元589年,隋朝建立,隋文帝统一中国。

公元618年,唐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

公元907年,五代十国时期开始,中国再次分裂为多个国家。

五、宋元明清时期公元960年至公元1912年公元960年,北宋建立,南宋在南方建立,中国再次分裂为两个政权。

公元1279年,元朝建立,成为中国历史上由外族统治的王朝。

公元1368年,明朝建立,结束元朝统治,中国重新恢复本土政权。

公元1644年,清朝建立,清军入侵中国,建立清朝,成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

公元1912年,清朝被推翻,中华民国建立,中国进入现代化的新时期。

六、现代中国公元1912年至今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中国进入民主革命时期。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法改革年份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法改革年份年表

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法改革年份年表甲、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重要历法改革年份年表一、夏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2070年:启用从春秋季节入冬的农历历法。

二、商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1334年:启用了定朔历法,以农历作为基准。

三、西周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841年:西周初年,敬王即位,开始使用夏历。

- 公元前771年:西周末年,宣王即位,改用至春分始的夏历。

四、春秋时期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771年:鲁成公继位,推行从立春始的积年历法。

五、战国时期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475年:魏文侯即位,改用节气历法,以春分为年首。

- 公元前503年:鲁哀公即位,采纳吕大叔的纪年法,夏历及农历皆从春分定年。

- 公元前373年:晋献公即位,推行以立春为年首的节气历法。

六、秦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246年:秦始皇嬴政统一中国后,实行了统一历法,采用夏历。

七、汉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前104年:汉武帝刘彻下令新制夏历,以寒食节为正月初一。

- 公元40年:后汉光武帝刘秀改用积年历,以立春为年首。

八、南北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502年:齐武帝萧赜下令采纳黄初纪年法,以立春为年首。

九、隋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581年:隋文帝杨坚下令启用大业历,采用近朔法与恒朔法,以农历作为基准。

十、唐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713年:唐玄宗下令实行大历法,以农历定年。

- 公元729年:唐玄宗下令实行混朔历法。

十一、宋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021年:宋仁宗下令改用真朔历法。

十二、元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281年:元世祖忽必烈颁布新历法,以正月初一为农历年的开始。

十三、明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339年:明惠帝朱允炆颁布新历法,即“交季余气之朔历法”,以季月为单位。

十四、清朝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643年:清顺治帝颁布新历法,改用以冬至为年首的冬历。

十五、中华民国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布启用阴历,以冬至为年首。

十六、中华人民共和国历法改革年份- 公元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宣布采用公历,以元旦为年首。

中国历代年历表

中国历代年历表

405-413
南朝

邺城 长子 益州 420-479

479-502
建康

502-557
建康

557-589
建康
南北朝 420-589
北朝 洛阳 东魏
北魏
386-534
河南洛阳
534-550

西魏
535-556
长安
甘肃酒泉 陕西靖边 辽宁朝阳 甘肃张掖 河北临漳 山西长子

太祖昭武 王李暠
世祖烈武 皇帝赫连 勃勃
查看 618-907
均 田 制 、租 庸 调 、贞 观 之 治 、武 则 天 建 周 、 唐高祖
开元盛世、安史之乱、黄巢起义
长安Biblioteka 五代十国 查看 907-960
“五 代 十 国 ”



北宋 宋朝
查看 960-1127
南宋 / 1127-1279
科举制度、租佃制、活字印刷、指南 赵匡胤 针及火药、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 高宗
历史 社会 朝代
地图 起止年代(年)
重要事件
创建人 都城
原始 黄帝 社会 尧舜禹
奴 夏朝
/ 约 170 万 -4000 年 前 史 前
查看 前 2100-1600
第一个国家 第一个奴隶制王朝
黄帝 尧 |舜


阳城 阳翟
商朝 隶
西周
查看 前 1600-1100 / 前 1100-771
武丁中兴、文字接近成熟 国人暴动、共和行政
/ 1368-1644
内阁大学士、郑和七下西洋、土木之
南 京 →北
朱元璋
变、永乐大典

中国古代历法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历法的演变过程

中国古代历法的演变过程古六历颛顼历 - 秦朝、西汉(? - 公元前104年)太初历(三统历) - 西汉、新朝、东汉(公元前104年 - 84年)四分历 - 东汉(85年 - 220年)、曹魏(220年 - 236年)、东吴(222年)、蜀汉(221年 - 263年)乾象历 - 东吴(223年 - 280年)景初历- 曹魏、西晋、东晋、刘宋(237年- 444年)、北魏(398年 - 451年)元嘉历 - 刘宋、南齐、南梁(445年 - 509年)大明历 - 南梁、南陈(510年 - 589年)三纪历 - 后秦(384年 - 517年)玄始历 - 北凉(412年 - 439年)、北魏(452年 - 522年)正光历 - 北魏(523年 - 534年)、东魏(535年 - 539年)、西魏(535年 - 556年)、北周(556年 - 565年)兴和历 - 东魏(540年 - 550年)天保历 - 北齐(551年 - 577年)天和历 - 北周(566年 - 578年)大象历 - 北周(579年 - 581年)、隋朝(581年 - 583年)开皇历 - 隋(584年 - 596年)大业历 - 隋(597年 - 618年)皇极历戊寅元历 - 唐朝(619年 - 664年)麟德历 - 唐(665年 - 728年)大衍历 - 唐(729年 - 761年)五纪历 - 唐(762年 - 783年)正元历 - 唐(784年 - 806年)观象历 - 唐(807年 - 821年)宣明历 - 唐(822年 - 892年)崇玄历- 唐(893年- 907年)、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908年 - 955年)九执历符天历调元历 - 后晋(939年 - 943年?)、辽朝(961年? - 993年)大明历 - 辽(994年 - 1125年)钦天历 - 后周(956年 - 960年)、北宋(960年 - 963年)应天历 - 北宋(963年 - 981年)干元历 - 北宋(981年 - 1001年)仪天历 - 北宋(1001年 - 1023年)崇天历 - 北宋(1024年 - 1065年;1068年 - 1075年)明天历 - 北宋(1065年 - 1068年)奉元历 - 北宋(1075年 - 1093年)观天历 - 北宋(1094年 - 1102年)占天历 - 北宋(1103年 - 1105年)纪元历 - 北宋、南宋(1106年 - 1135年)统元历 - 南宋(1136年 - 1167年)干道历 - 南宋(1168年 - 1176年)淳熙历 - 南宋(1177年 - 1190年)会元历 - 南宋(1191年 - 1198年)统天历 - 南宋(1199年 - 1207年)开禧历 - 南宋(1208年 - 1251年)淳祐历 - 南宋(1252年)会天历 - 南宋(1253年 - 1270年)成天历 - 南宋(1271年 - 1276年)大明历 - 金朝(1137年 - 1181年)重修大明历 - 金、元朝(1182年 - 1280年)授时历(大统历) - 元、明朝(1281年 - 1644年)时宪历 - 清朝(1645年 - 1911年)天历 - 太平天国(1852-1864)中华民国历 - 中华民国(1912-)。

中华历法 五千年 对照表

中华历法 五千年 对照表

中华历法五千年对照表
中华历法五千年对照表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涉及到中国历史的多个时期和纪年方式。

下面是一个简化的对照表,以供参考:
公元纪年干支纪年朝代帝号年号
—————
3280 甲子年秦朝秦始皇秦始皇二十六年
3279 乙丑年秦朝秦始皇秦始皇二十七年
3278 丙寅年秦朝秦始皇秦始皇二十八年
3277 丁卯年秦朝秦始皇秦始皇二十九年
3276 戊辰年秦朝秦始皇秦始皇三十年
… … … … …
这个对照表仅涵盖了部分年份和朝代,如果需要更详细的中华历法五千年对照表,建议查阅相关历史文献或咨询历史专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历代历法年表
一、夏商周时期
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法发展的起点,主要代表是“夏历”、“商历”和“周历”。

1. 夏历:夏历是中国历法的最早形式,大约出现在夏朝时期。

夏历采用农历的形式,以月相来划分时间,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的
起始是朔望日(月球从新月到新月之间的时间间隔)。

夏历的确定主
要依靠观测月亮的变化和定朔(确定新月出现的时间),并借助于各
种测时工具。

2. 商历:商历在中国历史上出现在商朝时期,是夏历的改进版。

商历主要对夏历的朔日和历年的长度进行了修正,使得历年长度与太阳
实际运行的时间更加接近。

商历将一年分为十二个月,每个月以朔望
日为起点。

3. 周历:周历是周朝采用的历法,是夏历和商历的进一步发展。

周历沿用了商朝的月相制度,每个月的起始是朔望日,但对历年长度进
行了更加精确的修正,使得历法的准确性更高。

二、秦汉以后
秦汉以后的中国历法发展主要经历了五种历法的推行,分别是“秦历”、“汉历”、“魏晋南北朝历”、“隋唐历”和“宋元明清历”。

1. 秦历: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制定了与周历有所不同的“秦历”。

秦历采用了新的岁星法,将历年长度固定为365.25天,并采取了定朔和救闰两种方式来修正历法。

秦历是中国历法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为后来的历法奠定了基础。

2. 汉历:汉代继承了秦朝的历法,并进行了进一步的改革。

汉历主要对秦历的救闰方式进行改进,引入了“回朔术”来确定闰月的位置,使历法的准确性更高。

3. 魏晋南北朝历: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历法发展较为混乱,各地采用的历法也不尽相同。

南北朝历法主要继承了汉代历法,并进行了一些微小的调整。

4. 隋唐历:隋唐时期,历法发生了较大的变革。

隋朝制定的《隋书·杂志》中记载了大量的天文观测和历法计算方法,为历法改革提供了依据。

唐朝时期,唐太宗颁布了新的历法,即“唐历”,对历法进行了严格的统一管理。

5. 宋元明清历:宋、元、明、清四代的历法发展基本延续了唐代的历法体系,主要对历年长度进行了微调,并进一步改进了历法计算方法。

明代的郑清之、杨世贞等天文学家对历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新的修正方案,使历法的精确性达到了更高的水平。

结语:
中国历代历法的发展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从夏商周时期的夏历、商历、周历,到秦汉以后的秦历、汉历、魏晋南北朝历、
隋唐历,再到宋元明清历,每一种历法的制定都凝聚了古代中国人民智慧的结晶。

这些历法不仅为人们记录时间、节气和农事活动提供了便利,更为中国的科学文化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历代历法的演进和改革,使得中国的历法体系日臻完善,为后世的历法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