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力学的三类杠杆

合集下载

人体力学

人体力学
人体力学
是利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 是利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 以及人体由一种姿势转换为另一种姿势时身体 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力学原理
人 体 力 学
在护理操作中的应用
平衡杠杆 省力杠杆
杠杆作用
速度杠杆 力学原理 摩擦力
平衡与稳定
杠杆:是利用直杆或曲杆在外力作用下能绕杆上一固定点转动的一种简单机 械。
摩擦力
平衡与稳定
1、物体的重量与稳定性成正比; 2、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性成正比; 3、物体的重心高度与稳定性成反比
力点:杠杆的受力点
支点:固定点
阻力点:克服阻力的点
动力臂(力臂):支点到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阻力臂(重臂):支点到阻力作用线的垂直距离
平衡杠杆:支点在动力点与阻力点之间的杠杆, 其动力臂与阻和支点之间的杠杆。因 其动力臂总比阻力臂长,故省力。
速度杠杆:动力点在阻力点与支点之间的杠 杆,因其动力臂总比阻力臂短,故费力,使 用目的在于工作方便。

人体骨杠杆的分类及其在康复过程

人体骨杠杆的分类及其在康复过程

人体骨杠杆的分类及其在康复过程的原理应用
人体骨杠杆可分为三类:
①平衡杠杆:关节中心位于肌肉的动力点与运动环节的阻力点之间。

②省力杠杆:运动环节的阻力点在关节中心与肌肉的动力点之间。

③速度杠杆:肌肉的动力点在关节中心与运动环节的阻力点之间。

杠杆原理应用:
①利用杠杆原理省力:增大动力臂和缩短阻力臂。

例如,通过某些骨性结构增大肌肉力臂;提起重物时,让重物越靠近身体,缩短阻力臂,就越省力。

一②利用杠杆原理获得速度:缩短力臂和增大阻力臂。

例如,身体上肌肉起、止点一般靠近关节中心,即力臂较短。

③利用杠杆原理发展肌肉力量:增加阻力和延长阻力臂。

例如,增加阻力负荷;仰卧举腿时,直腿延长阻力臂来发展肌肉力量。

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

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

人体力学与护理操作一、人体力学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身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一门科学。

二、常用力学原理杠杆作用摩擦力平衡与稳定(一)杠杆原理杠杆作用:是指在外力作用下使杠杆绕一固定点(支点)转动。

人体活动主要是由骨骼、关节和肌肉,在神经和其它系统的配合下共同完成的。

骨骼起着杠杆的作用,关节是运动的枢纽,肌肉是运动的动力。

一般来讲杠杆分为三类:1、平衡杆杆:支点位于力点和阻力点之间。

例如人体头部在寰枕关节上进行仰头和低头的动作,就是平衡杠杆的运动。

2、省力杠杆:阻力点在支点和力点之间。

杠杆运动幅度小,但效应大,所以省力。

例如人在提足跟时。

3、速度杠杆:力点在阻力点和支点之间.是人体最常见的杠杆运动。

例如用手臂举起重物时的肘关节运动。

(二)摩擦力是相互接触的两物体在接触面上发生的阻碍相对滑动的力。

摩擦力的方向与运动力的方向相反摩擦力的大小与该力相同,并随力的增大而增加(三)平衡的原理平衡的原理中,有几个重要的概念:重心、重力线和支撑面(1)重心:是重量的中心。

人体重心的位置随着四肢和躯干的姿势而改变,当人直立时,重心在骨盆的骶骨上部靠前方。

(2)重力线:是一条假象的通过重心的垂直线。

(是自重心垂直于地面的线)(3)支撑面:指人或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

(支持重力的面积)*平衡的基本原理是:重心低,支撑面大,重力线在支撑面以内时物体的稳定度大。

*平衡与稳定1、物体的重量与稳定度成正比2、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3、物体重心高度与稳定度成反比4、重力线必须通过支撑面,才能保持人或物的稳定。

**物体重心的高度与稳定成反比人体重心的位置随着躯干和四肢姿势的改变而改变当人垂直双臂直立时,重心位于骨盆的第二骶椎前约7cm处如把手臂举过头顶,重心随之升高当身体下蹲时,重心则下降甚至吸气时膈肌下降,重心也会下降**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支撑面是人或物体与地面接触时的各支点的表面构成的,并且包括各支点之间的表面积,可以为站立、提重或移动时提供稳定性。

人体中的杠杆

人体中的杠杆

人体中的杠杆河南省平顶山市卫东区田选学校范俊奇骨骼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统,尽管人体的运动相当复杂,但最基本的运动都是有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其模型就是杠杆。

杠杆分为等臂杠杆、省力杠杆、费力杠杆三种类型,这些类型在我们人体中都是存在的。

1.人的头颅——等臂杠杆点一下头或抬一下头是靠杠杆的作用,杠杆的支点在脊柱顶端,支点前后各有肌肉,头颅的重力是阻力。

支点前后的肌肉所用的力是动力。

支点前后的肌肉配合起来,有的收缩有的拉长形成低头仰头动作。

2.人的手臂——费力杠杆人的手臂绕肘关节转动,可以看成是由肌肉和手臂骨骼组成的杠杆在转动。

肘关节是支点,肱二头肌肉所用的力是动力,手拿的重物的重力是阻力,显然我们的前臂是一种费力杠杆,举起一个重物,肌肉要化费约6倍以上的力气。

虽然费力,但是可以省距离(少移动距离),提高工作效率。

3.走路时的脚——省力杠杆我们走路抬起脚时,脚就是一个杠杆。

脚掌根是支点,人体的重力就是阻力,腿肚肌肉产生的拉力就是动力。

杠杆模型如图所示。

这种杠杆可以克服较大的体重。

除上述三个部位之外,在身体中还有多处杠杆。

如:小腿绕膝盖的转动可看成小腿肌肉和胫骨组成的杠杆;弯腰时,腰部肌肉和脊骨之间形成杠杆;奔跑时,向前跨步,右腿的髂腰肌收缩、臀大肌松弛,使右大腿抬起;股四头肌松弛,股二头肌收缩,使右膝弯曲。

仰卧起坐时,上身受到腹肌和上身重力的作用。

这些杠杆模型怎样?是哪种类型的杠杆?请同学们相互讨论,并请教老师。

人体中的杠杆作者:潘艳艳文章来源:收集整理点击数:5381 更新时间:2009-5-11人身上有206块骨,其中有许多起着杠杆作用,当然这些起杠杆作用的骨不可能自动地绕支点转动,必须受到动力的作用,这种动力来自附着在它上面的肌肉,肌肉靠坚韧的肌健附着在骨上。

例如肱二头肌上端肌腱附着在肩胛骨上,下端肌腱附着在桡骨上(如图),肱三头肌上端有肌腱分别附着在肩胛骨和肱骨上,下端附着在尺骨上。

人前臂的动作最容易看清是个杠杆了,它的支点在肘关节。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工作中的应用
急诊科 陈静


是运用力学原理研究维持和掌握身体的平衡,以及人 体从一种姿势变成另一种姿势时身体如何有效协调的 一门科学。正确的姿势有利于维持人体正常的生理功 能,并且只需消耗较少的能量,就能发挥较大的工作 效能。不正确的姿势易使人体肌肉产生紧张和疲劳, 影响人体健康。
学习人体力学的意义
人体局部平衡是整个人体平衡中不可缺少的一部 分,而且整个人体平衡也是由各个局部平衡来实 现的。
(三)平衡与稳定
重心:是重量的中心。人体 重心的位置随着四肢和躯
干的姿势而改变,当人直立时,重心在骨盆的骶骨上部 靠前方。 重力线:是一条假象的通过重心的垂直线。(是自重心 垂直于地面的线)
支撑面:指人或物体与地面的接触面积。(支持重力的 面积)
在提物品、抱起或抬起患者移动时应尽
量将物体或患者靠近身体;
应将患者靠近自己的身体,以使重力线
落在支撑面内,增加稳定性。
(五)尽量使用大肌肉或多肌群
(六)用最小量的肌力作功 移动重物时应注意平衡,有节律并计划好所要移 动的位置和方向,以直线方向移动,尽可能用推 或拉代替提取。
不正确使用力学原理可造成的问题
1、受伤:椎间盘脱出。
2、腰背部疼痛。 3、疲劳。 4、病人意外。
思考题
1.力学原理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应用
2.举例说明在护理工作中,如何保证护理人员的平衡与稳定
3.平衡与稳定的要素有哪些


患 者
维持良好姿势
减轻疲劳 提高工作效率
增进舒适、安全 预防并发症
一、常用的人体力学原理
一、杠杆作用 1.平衡杠杆 2.省力杠杆 3.速度杠杆
二、摩擦力
三、平衡与稳定

初中物理 人体中的杠杆

初中物理 人体中的杠杆
播放
屈肘举哑铃(球)的杠杆分析
当上臂中的肱三头肌伸展、 肱二头肌收缩时,肌肉收缩 产生的拉力使前臂骨骼绕肘 关节转动。
因此手握哑铃向上运动。
托铅球的屈肘锻炼
播放
托铁球转腕的杠杆分析
当你托住一只铁球并绕 腕关节向上转动时:
手是一个杠杆,腕关 节是支点,球压在掌 心上的力是阻力,通 过前臂中的伸肌伸展 和屈肌收缩产生动力, 使托住铁球的手向上 运动。
人体中形形色色的杠杆
当你摆手的时候, 或是咀嚼食物的 时候,你用到了 杠杆。
你知道它们的原 理吗?
播放
人体中形形色色的杠杆
当你拉小提琴的时 候,你在使用你手 臂和手指构成的杠 杆。
你想了解它们的原 理吗?
播放
人体杠杆的启示
人体中的杠杆为科 技工作者的创造和 发明提供了很多启 示。
生活•物理•社会
人体中的杠杆
骨骼、肌肉和关节构成了人体的运动系 统。
尽管人体的各种运动相当复杂,但最基 本的运动都是由骨骼绕关节转动产生的, 其模型就是杠杆。
人体中的杠杆
人的手臂绕肘关节 转动,可以看成是 由肌肉和手臂骨骼 组成的杠杆模型在 转动。
小腿绕膝关节转动, 也可以看成是腿部 肌肉作用于小腿骨 骼组成的杠杆模型 在转动。
机器人和航天飞机 上的机械臂的发明 就是其生动的体现。
播放Βιβλιοθήκη

物理人体中的杠杆原理

物理人体中的杠杆原理

物理人体中的杠杆原理
物理学中的杠杆原理是指在平衡力的作用下,杠杆可以通过改变力的作用点、方向或大小的方式改变物体的平衡状态。

在人体中,杠杆原理可以应用于骨骼系统中的关节和肌肉。

关节可以看作是杠杆的支点,肌肉则是杠杆的力臂。

当肌肉收缩时,产生的力可以通过关节传递到骨骼上,实现身体的运动。

例如,当人体需要举起一个重物时,肌肉产生的力可以通过杠杆原理转化为提升重物的力。

在这个过程中,肌肉作为力的源头,在关节处产生力,通过杠杆的原理将力传递给骨骼,从而使身体能够举起重物。

杠杆原理还可以解释人体的平衡。

当人体需要保持平衡时,杠杆原理可以帮助调节力的平衡点和大小,从而保持身体的稳定。

例如,站立时,身体的重量通过杠杆原理分散到双脚的接触面上,以保持身体的平衡。

总的来说,杠杆原理在人体中的应用通过骨骼和肌肉系统的协调作用,使人体能够实现运动和保持平衡。

长沙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

长沙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

长沙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
在人体解剖学中,骨骼系统是支撑和保护身体的基础结构。

骨骼系统由骨骼、关节和韧带组成,通过肌肉和骨骼之间的协调运动,使人体得以运动和保持姿势。

而在骨骼系统中,骨杠杆是起到支撑和传递力量的重要结构之一。

长沙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便是对人体骨杠杆的分类和研究。

人体骨杠杆主要分为三类:一类是长杠杆,一类是短杠杆,还有一类是不规则杠杆。

长杠杆指的是骨头两端的距离明显长于作用力与支点之间的距离,比如人体的上臂骨就是一个典型的长杠杆。

而短杠杆则是指作用力与支点之间的距离明显短于骨头两端的距离,例如人体的腿部骨骼。

不规则杠杆则是指既不符合长杠杆条件也不符合短杠杆条件,例如人体的脊椎骨。

长沙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的研究对于了解人体骨骼结构和功能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不同类型骨杠杆的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人体运动的原理和机制。

比如在解剖学和生理学课程中,学生可以通过学习骨杠杆分类模型,更好地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日后的临床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除此之外,长沙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还对于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领域有着重要的应用。

通过对不同类型骨杠杆的分类和研究,可以帮助医生和康复治疗师更好地设计运动方案和康复方案,从而提高治
疗效果和减少运动损伤的发生。

总的来说,长沙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对于促进人体解剖学、生理学、运动医学和康复医学的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不同类型骨杠杆的分类和研究,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为人类健康和运动提供更科学的指导。

希望未来能够有更多的研究和应用将长沙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发展得更加完善和深入。

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应用
适用范围
适用于病人休息,与仰卧位交替使用。也用于灌 肠、肛门检查和臀部肌肉注射。
姿势
此强迫体位病人容易疲劳,可将靠背架摇起成 近90度,以支持后背;胸前放跨床小桌,置软 枕供病人俯前休息。
适用范围
急性肺水肿、心包积液、支气管 哮喘等严重呼吸困难病人被迫采 取端坐
姿势
摇起床头支架30-50度,再摇起膝支架以防身体下滑。
操作要点:
1、检查轮椅的安全性、核对患者,取得配合。 2、椅背与床尾平齐,面向床头。 3、协助病人坐起时,防止发生体位性低血压。 4、患者应尽量向后坐,勿前倾或自行下车。 5、途中严密观察病人的情况。
轮椅运送注意事项:
平车运送术
目的: 护送不能起床的患者入院、作检查、 治
疗或手术。 用物:
平车、带套的毛毯或棉被、骨折(木板) 必要时备有帆布中单或橡胶单
甲:头颈肩,腰 乙:臀部,掴窝
三人搬运术
适用对象: 病情较轻,但自己不能活动而体重又较重者。
方法:
甲:头颈肩 、胸背部 乙:腰 部、臀下 丙:膝部、小腿
四人搬运术
适用对象: 颈椎、腰椎骨折患者或病情较重的患者。
方法:
甲:床头、头与肩 乙:床尾、两腿 丙和丁:中单四角
平车运送法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协助病人躺好,包裹病人,先脚后两 侧 露出头部,上层边缘向内折叠
原则:
上车先搬 头部在搬 下肢
下车先搬 下肢后以 上肢
适用对象:
一人搬运法
小儿或体重较轻,不能自行挪动,病情允许者。方法:
一手由腋下至对侧肩部,另一手伸入病人大腿下,病人 双 臂交叉于搬运者颈后
二人搬运术
适用对象:
病情较轻,但自己不能活动而体重又较重者。 方法:

人身体上的杠杆

人身体上的杠杆

在人体生理卫生课上已经学过,人身上有206块骨,其中有许多起着杠杆作用,当然这些起杠杆作用的骨不可能自动地绕支点转动,必须受到动力的作用,这种动力来自附着在它上面的肌肉.
肌肉靠坚韧的肌健附着在骨上.例如肱二头肌上端肌腱附着在肩胛骨上,下端肌腱附着在桡骨上(如图),肱三头肌上端有肌腱分别附着在肩胛骨和肱骨上,下端附着在尺骨上.
人前臂的动作最容易看清是个杠杆了,它的支点在肘关节.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松弛时,前臂向上转,引起曲肘动作;而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松弛时,前臂向下转,引起伸肘动作.从上图很容易看出,前臂是个费力杠杆,但是肽二头肌只要缩短一点就可以使手移动相当大的距离.可见,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图是跑动时腿部肌肉示意图,为了画面简单容易看清,右腿没有画出臀大肌、股四头肌,左腿没有画出髂腰肌①、股二头肌.当右腿向前跨步时,是右腿的髂腰肌收缩、臀大肌
松弛,使右大腿抬起;股四头肌松弛,股二头肌收缩,使右膝弯曲.这时候,左腿由于它的髂腰肌松弛,臀大肌收缩,股四头肌收缩,股二头肌松弛,而伸直.
在人体中,骨在肌拉力作用下围绕关节轴转动,它的作用和杠杆相同,称为骨杠杆。

人体的骨杠杆运动有三种形式:
1.平衡杠杆:支点在力的作用点和重力作用点之间。

如颅进行的仰头和俯首运动。

2.省力杠杆:重力作用点在支点和力的作用点之间。

如行走时提起足跟的动作,这种杠杆可以克服较大的体重。

3.速度杠杆:力的作用点在重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

如肘关节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以较大的力才能克服较小的重力,但运动速度和范围很大。

人体生物力学与施力特征讲解

人体生物力学与施力特征讲解

骨杠杆
肌肉完成运动需要借助骨杠杆的作用才能 完成。在骨杠杆中,关节是支点,肌肉是动 力源,肌肉与骨的附着点为力点。骨杠杆主 要包括三种形式:平衡杠杆、省力杠杆和速 度杠杆。
人体生物力学模型
人体生物力学建模原理 生物力学模型是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人体机械 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肌肉骨骼系统被看做 机械系统中的联结,骨骼与肌肉是一系列功 能不同的杠杆。 生物力学模型原理基于的牛顿定律: 1.物体在无外力作用下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 静止状态。 2.物体的加速度跟所受的合外力大小成正比。 3.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 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
合理施力的设计思路
5.作业位置高度应按工作者的眼睛和观察时所 需的距离来设计。 6.常用工具放在人的附近。 7.当手不得不在较高的位置作业时,应使用支 撑物来托住肘关节、前臂或手。 8.利用重力作用,采用自由下落的方法。如图 5-11所示。
合理施力的设计思路
避免弯腰提起重物
人的脊柱为“S”曲线形,脊柱承受的重量负 荷由上至下逐渐增加,在提起重物时加载腰 椎的负荷与人体本身负荷共同作用,使腰椎 承受极大的负担,引起腰椎疾病的发生。 改变弯腰姿势能减小腰椎承受的负荷,如图512所示,直腰弯膝提起重物所承受的负荷较 小,而弯腰直膝所承受的负荷较大。
人体的206块骨头构成人体的骨架。
骨的功能与骨杠杆
骨是体内坚硬而有生命的器官,总数约206块, 分为躯干骨、上肢骨、下肢骨和颅骨。 骨的功能: 1.支持人体的软组织和支撑全身重量。 2.骨腔保护内脏器官并协助内脏器官进行活动, 如呼吸、排泄等。 3.骨骼中的骨髓具有造血功能,并储存钙和磷。 4.肌肉牵动骨骼绕关节运动,使人体完成各种 活动。
举物时腰部生物力学模型

人体中的杠杆

人体中的杠杆

3、滑轮组 ①概念: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 在一起。 ②作用:即可改变力的方向,又 可省更多得力。 ③省力的规律:使用滑轮组时, 重物和动滑轮的总重由几段绳子承担, 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总重的几分之 一。不计动滑轮重量时,动滑轮上有 几段绳,提起重物所用的力就是重物 的几分之一。
四、斜面
1、斜面可以省力。 2、为什么省力? ①从力的角度 ②从任何机械不省功的角度。
1、定滑轮
①定义:滑轮的中心轴固定不动,这种滑轮叫做 定滑轮。 ②实质:动力臂是和阻力臂都是半径,相当于 一个等臂杠杆。 ③作用:它可以改变力的方向,但是不能省力。
2、动滑轮
①定义:滑轮的中心轴可以随物体一起运动。 ②动力臂是直径,阻力臂是半径。相当于一个省 力杠杆。 ③它可以省一半力,但是不能改变力的方向。
人 体 中 的 杠 杆
二、轮轴
如图,轮轴是一种变形的杠杆,轮半径OA就是 杠杆的动力臂,轴半径OB则是阻力臂。动力和阻力 的关系是:F1OA=F2OB。由于轮半径OA比轴半径 OB大,所以利用轮轴可以省力。但也有费力的(如 图2示)。
A B A B
轮轴工作示意图1
轮轴工作示意图2三、滑源自及滑轮组

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

第五章人体力学在护理学中的应用第一节人体力学与护理在护理实践中,合理运用力学原理,保持正确的姿势,有助于提高工作效率,减轻身体疲劳,避免因不正确的姿势引起肌肉、肌腱劳损,常见的有腰肌扭伤等.一、常用力学原理(一)杠杆作用杠杆有以下三种基本形式:1.平衡杠杆:支点位于力点与阻力点之间的杠杆。

2.省力杠杆:阻力点在支点与力点之间。

3.速度杠杆:力点位于阻力点与支点之间。

速度杠杆是人体最常见的杠杆运动。

(二)平衡与稳定根据力学原理,物体的平衡和稳定与重力的大小、重心的位置及重力线与支撑面的关系有关。

重力:是地球作用于物体的万有引力。

重心:是重力的中心。

重力线:即重力的作用线,是一条假想的通过重心的垂线。

支撑面:是物体与地面间的接触面。

一般而言,物体的重量、支撑面的大小与稳定度成正比;物体重心的高低与稳定度成反比。

另外,重力线落在支撑面内有助于维持物体的平衡与稳定.。

(三)压力与摩擦力压力指受力面积上所承受的垂直作用力。

对于相同重量的物体而言,受力面积越大,则单位面积所承受的压力越小。

摩擦力是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作相对运动或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反作用力。

二、人体力学在护理实践中的应用在护理实践中正确运用力学原理,不仅可避免护士自身受损伤,提高工作效率,还有助于增进病人的舒适与安全。

(一)合理利用杠杆原理运用人体的自然杠杆作用,护士可以用较小的力量来完成相同的工作。

(二)采取正确的姿势,保持身体的平衡1.正确的站立姿势2.维持较大的支撑面人体的支撑面为两脚之间的距离,支撑面越大,稳定性越大。

所以,护士在进行护理操作时,应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以扩大支撑面,利于保持身体的平衡。

3.维持较低的重心重心越低,稳定性越大。

所以对于工作平面较低的技术操作,如护士铺床时,应两脚前后或左右分开,屈髋屈膝,降低重心,增加稳定性。

4.尽可能让重力线通过支撑面所以护士在做翻身、擦浴、注射等护理操作时,应尽量将病人的身体靠近护士,同时以下蹲代替弯腰工作,减少重力线偏移,有助于增加护士的稳定性,减少腰部肌肉作功。

人体内的杠杆

人体内的杠杆

精品资源
人体内的杠杆
运动系统是许多个杠杆结构组成的,人体的许多动作都是通过杠杆作用而表现出来的。

在运动过程中,骨为运动的杠杆,关节为运动的支点,骨骼肌施加动力。

当骨骼肌收缩时,牵动所附的骨围绕关节转动,就会产生各种动作。

人体内有三种类型杠杆,即等臂杠杆、省力杠杆和费力杠杆。

下图示仰头、跷足、屈肘分别代表的三种杠杆,你能判断出各属哪一种吗?
图中O表示关节构成的支点,三图分别表示寰枕关节、跖趾关节和肘关节。

A点为肌肉在骨上的附着点,即力点,B则表示重点,由此可知,仰头为等臂杠杆,跷足为省力杠杆,而屈肘则为费力杠杆。

在屈肘动作中,如果OB是OA的8倍,假如你要用手托起8千克的铁球,请你算算看,肱二头肌至少要施加多大的力?(答:627.2牛顿)
欢下载。

人体中的杠杆解读

人体中的杠杆解读

人体中的杠杆
一个成年人,他的骨骼一共有206块,占他本人体重的20%。

再具体地说,按部位可分为躯干骨51块,颅骨29块(包括听小骨6块,就是耳朵里面的小骨头),上肢骨64块,下肢骨62块。

每一块骨都是一个器官,由骨细胞、胶原纤维和骨基质构成,外被以骨膜和软骨,里面有骨髓。

骨骼的功能非常多,骨骼骨折以后可以修复愈合,有造血和储备钙与磷的作用。

除了支持人体直立行走外,还能起到保护内脏组织和杠杆的作用。

当然这些起杠杆作用的骨不可能自动地绕支点转动,必须受到动力的作用,这种动力来自附着在它上面的肌肉。

人前臂的动作最容易看清是个杠杆了,它的支点在肘关节。

当肱二头肌收缩、肱三头肌松弛时,前臂向上转,引起曲肘动作;而当肱三头肌收缩、肱二头肌松弛时,前臂向下转,引起伸肘动作。

前臂是个费力杠杆,但是肽二头肌只要缩短一点就可以使手移动相当大的距离。

可见,费了力,但省了距离。

如图:
在人体中,骨在肌拉力作用下围绕关节轴转动,它的作用和杠杆相同,称为骨杠杆。

人体的骨杠杆运动有三种形式:
1.平衡杠杆:支点在力的作用点和重力作用点之间。

如颅进行的仰头和俯首运动。

2.省力杠杆:重力作用点在支点和力的作用点之间。

如行走时提起足跟的动作,这种杠杆可以克服较大的体重。

3.速度杠杆:力的作用点在重力作用点和支点之间。

如肘关节的活动,这种活动必须以较大的力才能克服较小的重力,但运动速度和范围很大。

(骨生物力学课件)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骨生物力学课件)人体运动的杠杆原理

2020/7/25
21Βιβλιοθήκη 谢谢2020/7/25
15
2020/7/25
16
举例:
人体中大多数杠杆虽属速度杠杆,但 为了获得更大速度,常需使几个关节组 成一个杠杆臂,这就要求肢体伸展,如 掷铁饼时,就要先伸展手臂。有时甚至 需要附加物体延长阻力臂,如利用球棒 或球拍来延长阻力臂。
2020/7/25
17
2020/7/25
18
2020/7/25
19
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3. 防止损伤: 从上述杠杆原理可知,第3类杠杆(速度杠杆)
不利于负重和载荷,而人体肌肉杠杆又大都属于 第3类杠杆,因此可以理解阻力过大容易引起运 动杠杆各环节的损伤,特别是其力点和支点,即 肌腱系统和肌肉止点以及关节的损伤。
2020/7/25
20
举例:
肢体伤病后,常常要 求局部或全身休息,使 肌力降低。因此在康复 治疗中特别强调增强肌 肉锻炼,同时应适当控 制阻力和阻力矩,可保 护运动杠杆免受损害。
10
2020/7/25
举例:
通过籽骨来增长力臂,如膑 骨就延长了股四头肌的力臂。
11
举例:
通过肌肉在骨上附着点的隆起、突起来 延长力臂,如股骨大转子就增大了臀中肌、 臀小肌的力臂,小转子则延长了髂腰肌的 力臂。
2020/7/25
12
举例:
一个活动多、肌
肉强壮的人,其骨骼 上的粗隆、结节也较 明显,说明运动锻炼 不仅能增强肌力,而 且能增大力臂来增加 力矩。
—举例:肱二头肌通过肘关节 屈起前臂的动作,此时支点 在肘关节中心,力点在支点 和阻力点的中间。
2020/7/25
9
杠杆原理在康复医学中的应用

池州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

池州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

池州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
池州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医学科技的发展,对人体健康
的关注也越来越高。

池州作为一个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的城市,其医
学科技也在不断发展。

其中,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
研究内容。

通过研究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可以更好地了解人体骨骼系统的结构
和功能,为相关的医疗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

下面是具体的分类模型:
一、按杠杆类型分类
1. 一级杠杆:是指杠杆的重心在一端,力臂在另一端的杠杆。

例如,
人体的头颈部就是一级杠杆,当头部向下俯垂时,颈椎会受到挤压。

2. 二级杠杆:是指杠杆的重心在中间,有两个力臂的杠杆,如人体的
腕关节和踝关节等。

例如,当人们弯曲手腕时,肘部和手部的力臂会
形成一个夹角,使手部产生力量。

3. 三级杠杆:是指杠杆的重心在一端,有两个力臂的杠杆。

例如,人
体的肌肉和骨骼之间就是三级杠杆作用。

当肌肉表现出强大的力量时,
可能会导致相应骨头部位产生弯曲或折断。

二、按应力分布分类
1. 均匀应力型:是指应力呈均匀分布的类型,如人体的肋骨和头骨等。

此类应力分布比较均匀,骨骼系统较为稳定。

2. 非均匀应力型:是指应力呈不均匀分布的类型,如人体的手腕和脊
椎等。

这种类型的应力分布比较复杂,容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因
此需要加倍注意。

以上就是池州人体骨杠杆分类模型的相关内容,请关注我们的医学科
技发展,探索更多的健康之道。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体力学的三类杠杆
人体力学的三类杠杆包括:
1. 平衡杠杆:这种杠杆在关节中操作,当关节活动时,刺激并产生力量。

例如,当你站立时,双脚与地面接触的点是固定点,头部作为杠杆的枢轴,进行活动。

这种情况下,如果你向左右两侧倾斜,就运用了平衡杠杆。

2. 移动杠杆:这是通过骨骼(例如手臂或腿部)的一个或多个部分作为支点,来产生运动。

例如,当你握住一个哑铃并向前移动时,肩膀就是支点,而各部分骨骼之间的运动就形成了移动杠杆。

3. 转动杠杆:在肌肉收缩时,它也起到支点的作用。

肌肉收缩产生的力量作用于骨关节上,产生转动动作。

例如,当你旋转门把手时,门把手就是支点,手臂的肌肉收缩使骨头围绕这个支点转动。

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建议到相关网站查询或咨询专业人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