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乙己》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

孔乙己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的背景和作者鲁迅;2.理解小说中的主要情节,并能够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主题等;3.提升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思辨能力;4.培养学生对鲁迅和其他文学作品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和主题;2.分析小说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和特点。

三、教学难点1.分析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之间的关系;2.运用阅读理解和思辨能力对小说进行深入思考。

四、教学准备1.课本《孔乙己》一节;2.鲁迅相关的资料;3.学生阅读及讨论小组。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引导学生回忆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通过问题与学生互动,迅速激发学生对《孔乙己》的兴趣。

2. 导读(10分钟)•向学生简要介绍鲁迅及其作品的背景,了解他的思想和影响;•分享一些与《孔乙己》相关的知识,例如小说的背景、主要人物、故事情节等。

3. 阅读(2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孔乙己》;•老师布置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4. 分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成小组,共同讨论并回答问题;•鼓励学生展示不同的观点,并进行思想碰撞。

5. 思考和总结(15分钟)•整合各小组的观点和讨论结果,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小说中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总结相关观点,并就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展开讨论。

6. 拓展阅读(10分钟)•提供一些与《孔乙己》相关的文章和评论,鼓励学生进行进一步阅读;•学生自主地选择一篇文章进行阅读,并分享自己的观点。

六、课堂作业1.撰写一篇文章,以《孔乙己》为题材,讨论鲁迅作品对我们的启示和影响;2.阅读其他鲁迅作品,并写一篇读后感。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孔乙己》这篇短篇小说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对鲁迅及其作品也有了更多的兴趣。

通过小组讨论和思考,学生的思辨能力得到了锻炼,并且对中国文学的认知也有所提升。

不过,在教学中还需要进一步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能力。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学生能够了解小说的时代背景和作者鲁迅的相关知识。

(2)理解并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音、形、义。

(3)通过分析孔乙己的形象,培养学生概括人物形象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自主思考、合作探究,深入理解小说的主题。

(2)学习通过外貌、语言、动作等描写方法来塑造人物形象的写作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让学生认识到封建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的毒害和封建社会的冷酷无情。

(2)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难点(1)分析孔乙己的人物形象,理解其性格特点和社会根源。

(2)体会小说中细节描写的作用,学习通过细节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教学难点(1)理解小说主题,探讨孔乙己悲剧命运的社会根源。

(2)引导学生对文中的“笑”进行深入分析,体会其背后的深层含义。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小说的时代背景、作者生平以及文中的重点字词和文学常识。

2、问答法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和小说主题,促进学生之间的思想交流。

4、朗读法通过朗读课文,让学生感受小说的语言魅力,体会人物的情感。

1、导入新课(1)通过多媒体展示鲁迅的图片和简介,引出作者。

(2)简单介绍《孔乙己》的写作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标注出生字词。

(2)教师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讲解重点字词的读音、含义和用法。

(3)学生默读课文,概括小说的主要内容。

3、精读课文,分析人物形象(1)找出文中描写孔乙己外貌、语言、动作、神态的语句,分析其性格特点。

例如:“孔乙己是站着喝酒而穿长衫的唯一的人。

”这句话表明孔乙己既不愿意放下读书人的架子,又穷困潦倒,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都很低。

(2)分小组讨论孔乙己的人物形象,每个小组推选一名代表进行发言。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

《孔乙己》教学设计(通用5篇)《孔乙己》教学设计1教学重点:1、理解__思想;2、体会精巧含蓄的布局;3、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4、进行语言训练。

教学难点:__思想的理解。

教学时数:3课时。

导入新课鲁迅的小说中,哪一篇最好?学生讨论,老师提供鲁迅本人意见:鲁迅先生有一位好朋友孙伏园,他也向鲁迅提过这个问题。

鲁迅回答,他最喜欢《孔乙己》。

原因是,“能于寥寥数页之中,将社会对于苦人的冷淡,不慌不忙地描写出来,讽刺又不很显露,有大家作风。

”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最喜欢的小说──《孔乙己》。

(板书课题)这篇小说的思想和艺术,请先看“预习提示”(指名朗读)。

预习质疑1、朗读课文,标出生字词和不懂的地方。

2、借助字词典和课文注释,自学生字词。

3、孔乙己失踪了,鲁镇派出所要填写一份“失踪人口档案”(印发),请你帮助填写:鲁镇派出所失踪人口档案姓名曾用名或绰号照片性别年龄籍贯现住外貌特征身材面容衣着语言特征性格行为特征职业及工作单位最后露面时的情况时间地点事由当时衣着及外貌特征见证人推测下落联系人姓名地址档案填写人年月日4、提出你的疑问,特别是“无疑之疑”。

课文阅读与研讨一、指名朗读课文前三自然段,研讨以下问题。

1、__题为“孔乙己”,前两段却不提孔乙己,是否离题?为什么?不写这一段可以吗?为什么?答案:不是离题。

这是交代社会环境(板书)。

小说有“人物”、“情节”、“环境”三要素,缺一不可。

人物生活在一定的环境之中,交代环境,是塑造人物之必需。

2、本段交代了在酒店喝酒的两种人,这两种人有什么不同?写这些有什么作用?答案:一种是“短衣帮”,他们傍午傍晚散了工,每每花四文铜钱,买一碗酒,靠柜外站着喝。

另一种是“穿长衫的”,他们踱进店面隔壁的房子里,要酒要菜,慢慢地坐着喝。

这里一里一外,一坐一站,一贫一富,对比鲜明。

用短衣和长衫区别两种人,具体形象,又为孔乙己的不伦不类埋下伏笔。

板书:短衣──站,外,贫;长衫──坐,里,富。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课教案教学设计

《孔乙己》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孔乙己》的主要内容,把握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

(2)学会生字词,并能正确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并评价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学会通过细节描写分析人物性格。

(3)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文学,喜欢阅读的习惯。

(2)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理解孔乙己的悲惨命运。

(3)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孔乙己》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2)学会生字词,提高朗读、理解和表达能力。

(3)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 教学难点:(1)通过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2)理解孔乙己在封建社会中的悲惨命运。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激发学生兴趣:提问学生是否知道“孔乙己”这个人物,引导学生思考。

(2)简介作者鲁迅及其作品《孔乙己》。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学生分享学习心得,讨论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小组代表分享讨论成果。

4. 细节描写分析(1)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描写,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2)举例分析,让学生学会通过细节描写理解人物。

5. 情感教育(1)引导学生关注孔乙己的悲惨命运,认识封建社会的世态炎凉。

(2)讨论如何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四、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孔乙己的性格特点和社会地位。

2. 强调正确的价值观,倡导尊重他人,关爱弱势群体。

五、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 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文章,可以从性格特点、命运等方面进行阐述。

3. 观察身边的人,写一篇关于关爱弱势群体的作文。

孔乙己教案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孔乙己教案教案 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

孔乙己教案教案孔乙己教案教学设计3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鲁迅先生的文学魅力。

2.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理解其背后的社会意义。

3.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培养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孔乙己的形象。

2.教学难点:理解孔乙己形象背后的社会意义。

三、教学课时3课时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鲁迅先生的生平和作品。

2.提问:同学们对《孔乙己》这篇课文有什么初步印象?(二)阅读课文1.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情节。

2.教师辅导学生理解生字词。

(三)课堂讨论1.请学生谈谈对孔乙己这个角色的认识。

2.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复习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孔乙己的性格特点。

2.提问:同学们觉得孔乙己这个角色在故事中起到了什么作用?(二)深入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与周围人的关系。

2.讨论孔乙己悲剧命运的根源。

(三)课堂小结2.强调课文的社会意义。

第三课时(一)复习导入1.回顾上节课的内容,讨论孔乙己的形象。

2.提问:同学们觉得这篇课文想要传达给我们什么信息?(二)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联系现实生活,思考孔乙己形象的现实意义。

2.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看法。

2.布置作业:写一篇关于孔乙己的读后感。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阅读、讨论、分析,让学生对孔乙己这个角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2.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较高,能够积极思考、表达自己的观点。

3.教师在课堂上注重引导,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提高了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4.作业布置具有针对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巩固课堂所学。

六、教学建议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深入分析课文内容。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提高课堂互动性。

3.结合现实生活,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的社会意义。

4.加强课后辅导,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重难点补充:第一课时(一)导入教师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有没有遇到过像孔乙己这样的人物?他们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

孔乙己教学设计孔乙己教学设计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店铺精心整理的孔乙己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孔乙己教学设计1教学目的1.学习方法的指导。

2.思维能力的训练。

教学内容1.掌握一种分析人物性格的方法矛盾分析法;2.分析孔乙己的性格特征;3.思维的全面性深刻性训练。

课时安排课时一课时;课型导读课。

预习要求1.疏通文字,熟悉课文。

2.了解科举制度及文中涉及的封建思想(课前印发资料)。

教学步骤一、导入凡读过鲁迅小说的人,几乎没有不知道《孔乙己》的;凡读过《孔乙己》的人,无不在心中留下孔乙己这个遭到社会凉薄的苦人儿的形象。

据鲁迅先生的朋友孙伏园回忆,鲁迅先生自己也说过,在他创作的短篇小说中,他最喜欢《孔乙己》。

他为什么最喜欢孔乙己?孔乙己究竟是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今天就让我们一块儿用矛盾分析法来认识一下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二、全面感知1.默读全文,完成下列句子,了解孔乙己身上的矛盾表现。

孔乙己是一个站着喝酒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的人。

孔乙己是使人快活但又的人。

2.交流孔乙己是站着喝酒但又穿长衫的人。

孔乙己是竭力争辩维护清白但又偶尔偷窃的人。

孔乙己是穷得将要讨饭但又好喝懒做的人。

孔乙己是穷困潦倒偶尔偷窃但又从不拖欠酒帐的人。

孔乙己是以读书为傲但又把半个秀才也没捞到当作灵魂伤疤的人。

孔乙己是个热心教小伙计茴字写法但又遭到冷遇的人。

孔乙己是个使人快活但又无人关心的人。

三、深入探因1.学生四人一组讨论孔乙己矛盾表现的思想原因和社会原因,探求孔乙己的思想、性格、社会地位。

归纳出如下答案孔乙己站着喝酒是因为他经济拮据,买不起酒菜,进不了柜台内坐着喝。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2

《孔乙己》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能够理解《孔乙己》的主要情节、人物关系和故事背景。

1.2 提高阅读能力:通过阅读和分析课文,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文学鉴赏能力。

1.3 培养思考能力:引导学生思考孔乙己的形象意义,探讨作品所反映的社会问题。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梗概:介绍《孔乙己》的故事背景和主要情节,使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2.2 人物分析: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2.3 文学鉴赏:分析课文的文学特点,如语言、结构、表现手法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3.2 互动讨论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3.3 案例分析法:教师提供相关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意义和社会背景。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相关话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考。

4.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4.3 分析人物: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孔乙己的形象特点,探讨其性格、命运和社会地位。

4.4 小组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思考。

4.5 总结要点:教师对课堂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和难点。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评价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包括发言、讨论等。

5.2 阅读理解:通过课后作业或小测验,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5.3 思考能力:评价学生在课堂讨论和作业中的思考深度和创造性。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孔乙己》原文文本,供学生阅读和分析。

6.2 参考资料:提供相关的历史背景、作者介绍等参考资料,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6.3 视频资料:可以播放相关的小说改编电影或电视剧片段,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故事情节。

6.4 讨论话题:提供一些与课文相关的话题,供学生在小组讨论中进行思考和交流。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

孔乙己教案优秀10篇《孔乙己》教学设计篇一一、教学目标1、学习本文精巧的布局和社会环境的描写。

2、认识孔乙己这一人物形象。

3、分析批判封建科举制度的腐朽和病态社会的冷酷。

二、难点、重点分析1、小说是怎样抓住孔乙己脸色的变化来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分析:《孔乙己》中有好几次写到孔乙己的“脸色”,这些“脸色”的描写,对于刻画人物性格特征,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突出小说的主题思想,都起着重要的作用。

第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出场的时候:孔乙己“青白脸色,皱纹间时常夹些伤痕”。

孔乙己是一个深受封建科举制度残害的下层知识分子,一生穷愁潦倒,既未能进学,又不会营生,再加上他好喝懒做,不愿以自己的劳动去争取生存的劣性,使他的生活连温饱都得不到保障,穷得“将要讨饭了”。

因此,他不可能有上流社会达官豪绅那种“红光满面”、脑满肠肥的“富相”,只能是“青白脸色”。

这“青白脸色”的描写,再配合他那件“又脏又破”的长衫,不仅形象地揭示了孔乙己的社会地位,而且为下文进一步刻画孔乙己这个人物的性格特征作了铺垫。

第二次写“脸色”是在有人揭发孔乙己偷了书的时候:“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

孔乙己本是“青白脸色”,但当有人肆意耍弄他,揭他的短的时候,他就“涨红了脸”,竭力争辩,企图维护自己“读书人”的面子。

这“涨红了脸”的描写,一方面揭示了孔乙己受封建科举制度的毒害之深,另一方面也流露了孔乙己内心的羞愧,表明他不是惯偷,而只是不得已偶尔为之。

第三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有人问他“你怎么连半个秀才也捞不到呢”的时候:“孔乙己立刻显出颓唐不安的模样,脸上笼上了一层灰色。

”这“灰色”脸色的描写,表现了孔乙己因捞不到秀才而被人家取笑戮到内心隐痛时那种失望、颓唐的悲凉心理,显示了他深受封建教育和封建科举制度毒害所产生的头脑僵化、迂腐不堪的习性。

小说最后一次写孔乙己的脸色,是在他被丁举人打折了腿,用手“走”到酒店的时候:“他脸上黑而且瘦,已经不成样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孔乙己》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品味人物形象,多角度探究孔乙己的死因。

3、理解作者对腐朽罪恶的封建科举制度和病态冷酷的社会的批判。

教学重难点
1、分析孔乙己形象,学习小说多角度鲜明、生动刻画人物的写法。

2、结合时代背景,领会小说的思想意义。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多媒体课件
一、导入课文
用孔乙己的话来导入课文,并板书。

二、走入课文,初始孔乙己。

你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孔乙己?
(1)最常穿的衣服是什么?(2)最大的爱好是什么?
(3)最大的缺点的什么?(4)最大的优点的什么?
(5)最突出的形象是什么?(6)哪句话最能反映他在人们心中的地位?
三、研读课文,细析孔乙己。

由“我到现在终于没有见——大约孔乙己的确死了。

”引入对孔乙己死因的探究。

1、让学生读这句话,并分析此话的含义。

2、探究:请从文中找出具体语句或情节,探究孔乙己死亡的原因。

3、学生合作探究。

4、学生发言交流,教师适时补充背景资料。

5、小结过渡到下一环节。

四、走出课文,反思孔乙己。

1、观看孔乙己最后一次出场的视频。

2、请学生说观看感受。

3、发出“呐喊”之声:
为什么孔乙己就不能争气一点呢?为什么人们之间就不能多一点关爱和同情呢?为什么像孔乙己这样一个可怜人,人们不但不肯给予关心和帮助,却还要对他加以欺凌和嘲笑呢?
4、联系当今社会现象,反思自己和他人。

五、总结全文
孔乙己是个可怜人,我们应该“哀其不幸”,更应该“怒其不争”。

孔乙己的死留给我们太多的思考,我们不仅要批判封建制度的罪恶、旧社会国民的冷漠、麻木,更应该让孔乙己的悲剧不再我们这个社会发生。

六、作业
二选一(在小练笔本上完成)
1、想象孔乙己用手“走”出咸亨酒店以后的情况,以《走出咸亨酒店的孔乙己》为题续写小说。

(400字以上)
2、以《孔乙己我想对你说》为题,写出你学完本课后的反思。

(400字以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