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经典(含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
初中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矩形C.平行四边形 D.直角三角形3.如图,∠1=55°,∠3=108°,则∠2的度数为()A.52°B.53°C.54°D.55°4.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C.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D.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6.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7.已知△ABC中,∠A=20°,∠B=∠C,那么三角形△ABC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8.试通过画图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B.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锐角三角形C.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D.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不是钝角三角形9.如图,BD平分∠ABC,CD⊥BD,D为垂足,∠C=55°,则∠ABC的度数是()A.35°B.55°C.60°D.70°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在AD上,且OE⊥BC于点E,∠BAC=60°,∠C=80°,则∠EOD的度数为()A.20°B.30°C.10°D.15°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那么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大于3小于9 .12.如图,AD⊥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 6 个.13.如图,△ABC中,∠ACB>90°,AD⊥BC,BE⊥AC,CF⊥AB,垂足分别为D、E、F,则线段BE 是△ABC中AC边上的高.1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6 .15.十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16.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15,20,25 .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17.求正六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18.如图,一个六边形木框显然不具有稳定性,要把它固定下来,至少要钉上几根木条,请画出相应木条所在线段.19.观察以下图形,回答问题:(1)图②有 3 个三角形;图③有 5 个三角形;图④有7 个三角形;…猜测第七个图形中共有13 个三角形.(2)按上面的方法继续下去,第n个图形中有(2n﹣1)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20.如图,∠B=42°,∠A+10°=∠1,∠ACD=64°,求证:AB∥CD.21.如图,在△BCD中,BC=4,BD=5,(1)求CD的取值范围;(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2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5cm,AB 与AC的和为11cm,求AC的长.23.如图,在△ABC中,∠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 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24.(1)如图1,把△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试探索∠1+∠2与∠A 的关系.(不必证明).(2)如图2,BI平分∠ABC,CI平分∠ACB,把△ABC折叠,使点A与点I重合,若∠1+∠2=130°,求∠BIC的度数;(3)如图3,在锐角△ABC中,BF⊥AC于点F,CG⊥AB于点G,BF、CG交于点H,把△ABC折叠使点A和点H重合,试探索∠BHC与∠1+∠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三角形》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至少有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是()A.等边三角形 B.等腰三角形C.等腰直角三角形D.锐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分析】本题需要分类讨论:两边相等的三角形称为等腰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可以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该等腰三角形有可能是锐角三角形,也有可能是钝角三角形;当有三边相等时,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等边三角形是一特殊的等腰三角形.【解答】解:本题中三角形的分类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此题属于易错题,同学们往往忽略了等边三角形是一特殊的等腰三角形,且等腰三角形也可以是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以及直角三角形.2.下列图形具有稳定性的是()A.正方形B.矩形C.平行四边形 D.直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稳定性;多边形.【分析】根据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四边形具有不稳定性进行判断.【解答】解:直角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正确掌握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关键.3.如图,∠1=55°,∠3=108°,则∠2的度数为()A.52°B.53°C.54°D.5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专题】探究型.【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进行解答即可.【解答】解:∵∠3是△ABC的外角,∠1=55°,∠3=108°,∴∠2=∠3﹣∠1=108°﹣55°=53°.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三角形的外角等于与之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4.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A.形状相同的三角形B.面积相等的三角形C.直角三角形 D.周长相等的三角形【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面积公式以及三角形的中线定义,知三角形的一边上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了等底同高的两个三角形,所以它们的面积相等.【解答】解:三角形一边上的中线把原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故选:B.【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中线的概念.构造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时,注意考虑三角形的中线.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C.三角形的高在三角形的内部D.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中线,角平分线和高线的定义以及在三角形的位置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三角形的中线在三角形的内部正确,故本选项错误;B、三角形的角平分线在三角形的内部正确,故本选项错误;C、只有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在三角形的内部,故本选项正确;D、三角形必有一高线在三角形的内部正确,故本选项错误.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高线,是基础题,熟记概念以及在三角形中的位置是解题的关键.6.下列长度的三根小木棒能构成三角形的是()A.2cm,3cm,5cm B.7cm,4cm,2cm C.3cm,4cm,8cm D.3cm,3cm,4cm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依据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求解即可.【解答】解:A、因为2+3=5,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A错误;B、因为2+4<6,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B错误;C、因为3+4<8,所以不能构成三角形,故C错误;D、因为3+3>4,所以能构成三角形,故D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是解题的关键.7.已知△ABC中,∠A=20°,∠B=∠C,那么三角形△ABC是()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正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和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得各角的度数,再判断三角形的形状.【解答】解:∵∠A=20°,∴∠B=∠C=(180°﹣20°)=80°,∴三角形△ABC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点评】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度.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8.试通过画图来判定,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一个直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B.一个等腰三角形一定不是锐角三角形C.一个钝角三角形一定不是等腰三角形D.一个等边三角形一定不是钝角三角形【考点】三角形.【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分类方法进行分析判断.三角形按角分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三角形按边分为不等边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解答】解:A、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既是直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B、如等边三角形,既是等腰三角形,也是锐角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C、如顶角是120°的等腰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也是等腰三角形,故该选项错误;D、一个等边三角形的三个角都是60°.故该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分类方法,理解各类三角形的定义.9.如图,BD平分∠ABC,CD⊥BD,D为垂足,∠C=55°,则∠ABC的度数是()A.35°B.55°C.60°D.70°【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CBD,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解答.【解答】解:∵CD⊥BD,∠C=55°,∴∠CBD=90°﹣55°=35°,∵BD平分∠ABC,∴∠ABC=2∠CBD=2×35°=70°.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的性质,角平分线的定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点O在AD上,且OE⊥BC于点E,∠BAC=60°,∠C=80°,则∠EOD的度数为()A.20°B.30°C.10°D.15°【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垂线;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首先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得∠B,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得∠BAD,再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求得∠ADC,最后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即可求解.【解答】解:∵∠BAC=60°,∠C=80°,∴∠B=40°.又∵AD是∠BAC的角平分线,∴∠BAD=∠BAC=30°,∴∠ADE=70°,又∵OE⊥BC,∴∠EOD=20°.故选A.【点评】此类题要首先明确思路,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推论、角平分线的定义.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那么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大于3小于9 .【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以及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解答】解:∵此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6,∴第三边长的取值范围是:6﹣3=3<第三边<6+3=9.故答案为:大于3小于9.【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根据第三边的范围是:大于已知的两边的差,而小于两边的和是解决问题的关键.12.如图,AD⊥BC于D,那么图中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 6 个.【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由于AD⊥BC于D,图中共有6个三角形,它们都有一边在直线CB上,由此即可确定以AD为高的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AD⊥BC于D,而图中有一边在直线CB上,且以A为顶点的三角形有6个,∴以AD为高的三角形有6个.故答案为:6【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可以在三角形外,也可以在三角形内,所以确定三角形的高比较灵活.13.如图,△ABC中,∠ACB>90°,AD⊥BC,BE⊥AC,CF⊥AB,垂足分别为D、E、F,则线段BE 是△ABC中AC边上的高.【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过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之间的线段叫做三角形的高线解答.【解答】解:∵BE⊥AC,∴△ABC中AC边上的高是BE.故答案为:BE【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是基础题,熟记概念是解题的关键.14.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6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计算题.【分析】利用多边形的外角和以及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即可解决问题.【解答】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外角和的2倍, 则内角和是720度,720÷180+2=6,∴这个多边形是六边形.故答案为: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内角和定理与外角和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5.十边形的外角和是360 °.【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专题】常规题型.【分析】根据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解答.【解答】解:十边形的外角和是360°.故答案为:360.【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多边形的外角和等于360°,多边形的外角和与边数无关,任何多边形的外角和都是360°.16.若三角形的周长是60cm,且三条边的比为3:4:5,则三边长分别为15,20,25 .【考点】三角形;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分析】先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4x,5x,再由其周长为60cm求出x的值即可.【解答】解:∵三角形的三边长的比为3:4:5,∴设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x,4x,5x.∵其周长为60cm,∴3x+4x+5x=60,解得x=5,∴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15,20,25,故答案为:15,20,25【点评】此题考查三角形的问题,关键是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解答.三、解答题(共8题,共72分)17.求正六边形的每个外角的度数.【考点】多边形内角与外角.【分析】由多边形的外角和为360°可求得每个外角的度数.【解答】解:∵正多边形的外角和是360度,且每个外角都相等,∴正六边形的一个外角度数是:360÷6=60°.【点评】本题考查了正多边形的外角的计算,理解外角和是360度,且每个外角都相等是关键.18.如图,一个六边形木框显然不具有稳定性,要把它固定下来,至少要钉上几根木条,请画出相应木条所在线段.【考点】多边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分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所以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需把它分成三角形,即过六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有几条对角线,就至少要钉上几根木条.【解答】解:如图所示:,至少要定3根木条.【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稳定性,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可以做(n﹣3)条.19.观察以下图形,回答问题:(1)图②有 3 个三角形;图③有 5 个三角形;图④有7 个三角形;…猜测第七个图形中共有13 个三角形.(2)按上面的方法继续下去,第n个图形中有(2n﹣1)个三角形(用n的代数式表示结论).【考点】三角形.【专题】规律型.【分析】(1)根据观察可得:图②有3个三角形;图③有5个三角形;图④有7个三角形;由此可以猜测第七个图形中共有13个三角形(2)按照(1)中规律如此画下去,三角形的个数等于图形序号的2倍减去1,据此求得第n个图形中的三角形的个数.【解答】解:(1)图②有3个三角形;图③有5个三角形;图④有7个三角形;…猜测第七个图形中共有13个三角形.(2)∵图②有3个三角形,3=2×2﹣1;图③有5个三角形,5=2×3﹣1;图④有7个三角形,7=2×4﹣1;∴第n个图形中有(2n﹣1)个三角形.故答案为3,5,7,13,(2n﹣1).【点评】本题考查了图形的变化类﹣规律型,对于找规律的题目首先应找出哪些部分发生了变化,是按照什么规律变化的.通过分析找到各部分的变化规律后用一个统一的式子表示出变化规律是此类题目中的难点.20.如图,∠B=42°,∠A+10°=∠1,∠ACD=64°,求证:AB∥CD.【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平行线的判定.【专题】证明题.【分析】在△ABC中,∠B=42°即已知∠A+∠1=180°﹣42°=138°,又∠A+10°=∠1可以求出∠A的大小,只要能得到∠A=64°,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就可以证出结论.【解答】证明:在△ABC中,∠A+∠B+∠1=180°,∠B=42°,∴∠A+∠1=138°,又∵∠A+10°=∠1,∴∠A+∠A+10°=138°,解得:∠A=64°.∴∠A=∠ACD=64°,∴AB∥CD(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点评】本题首先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和∠A与∠1的关系求出∠A的度数,然后再利用平行线的判定方法得证.21.如图,在△BCD中,BC=4,BD=5,(1)求CD的取值范围;(2)若AE∥BD,∠A=55°,∠BDE=125°,求∠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平行线的性质.【分析】(1)利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得出DC的取值范围即可;(2)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C的度数,再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答案.【解答】解:(1)∵在△BCD中,BC=4,BD=5,∴1<DC<9;(2)∵AE∥BD,∠BDE=125°,∴∠AEC=55°,又∵∠A=55°,∴∠C=7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以及平行线的性质,得出∠AEC的度数是解题关键.22.如图,在△ABC中,AD是BC边上的中线,△ADC的周长比△ABD的周长多5cm,AB 与AC的和为11cm,求AC的长.【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根据中线的定义知CD=BD.结合三角形周长公式知AC﹣AB=5cm;又AC+AB=11cm.易求AC的长度.【解答】解:∵AD是BC边上的中线,∴D为BC的中点,CD=BD.∵△ADC的周长﹣△ABD的周长=5cm.∴AC﹣AB=5cm.又∵AB+AC=11cm,∴AC=8cm.即AC的长度是8cm.【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一边的中点与此边所对顶点的连线叫做三角形的中线.23.如图,在△ABC中,∠ABC=66°,∠ACB=54°,BE是AC上的高,CF是AB上的高,H 是BE和CF的交点,求∠ABE、∠ACF和∠BHC的度数.【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由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可求∠A=60°.又因为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所以∠ABE=30°.同理,∠ACF=30度,又因为∠BHC是△CEH的一个外角,所以∠BHC=120°.【解答】解:∵∠ABC=66°,∠ACB=54°,∴∠A=180°﹣∠ABC﹣∠ACB=180°﹣66°﹣54°=60°.又∵BE是AC边上的高,所以∠AEB=90°,∴∠ABE=180°﹣∠BAC﹣∠AEB=180°﹣90°﹣60°=30°.同理,∠ACF=30°,∴∠BHC=∠BEC+∠ACF=90°+30°=120°.【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角的度数常常要用到“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这一隐含的条件;三角形的外角通常情况下是转化为内角来解决.24.(1)如图1,把△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A’处,试探索∠1+∠2与∠A 的关系.(不必证明).(2)如图2,BI平分∠ABC,CI平分∠ACB,把△ABC折叠,使点A与点I重合,若∠1+∠2=130°,求∠BIC的度数;(3)如图3,在锐角△ABC中,BF⊥AC于点F,CG⊥AB于点G,BF、CG交于点H,把△ABC折叠使点A和点H重合,试探索∠BHC与∠1+∠2的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翻折变换(折叠问题).【分析】(1)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以及平角的定义求出即可;(2)根据三角形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出∠IBC+∠ICB=90°﹣∠A,得出∠BIC的度数即可;(3)根据翻折变换的性质以及垂线的性质得出,∠AFH+∠AGH=90°+90°=180°,进而求出∠A=(∠1+∠2),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1)∠1+∠2=2∠A;(2)由(1)∠1+∠2=2∠A,得2∠A=130°,∴∠A=65°∵IB平分∠ABC,IC平分∠ACB,∴∠IBC+∠ICB=(∠ABC+∠ACB)=(180°﹣∠A)=90°﹣∠A,∴∠BIC=180°﹣(∠IBC+∠ICB),=180°﹣(90°﹣∠A)=90°+×65°=122.5°;(3)∵BF⊥AC,CG⊥AB,∴∠AFH+∠AGH=90°+90°=180°,∠FHG+∠A=180°,∴∠BHC=∠FHG=180°﹣∠A,由(1)知∠1+∠2=2∠A,∴∠A=(∠1+∠2),∴∠BHC=180°﹣(∠1+∠2).【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图形的翻着变换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正确的利用翻折变换的性质得出对应关系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完整版)七年级数学三角形测试题(附答案)
第七章 三角形班级: 姓名: 座号: 评分:一. 选择题。
(每题3分,共24分)1. 若三角形两边长分别是4、5,则周长c 的范围是( )A. 19cB. 914cC. 1018cD. 无法确定2. 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中( )A. 至少有一个等于90°B. 至少有一个大于90°C. 不可能有两个大于89°D. 不可能都小于60°3. 从n 边形的一个顶点作对角线,把这个n 边形分成三角形的个数是( )A. n 个B. (n-1)个C. (n-2)个D. (n-3)个4. n 边形所有对角线的条数有( )A. ()12n n -条 B. ()22n n -条 C. ()32n n -条 D. ()42n n -条 5. 装饰大世界出售下列形状的地砖:○1正方形;○2长方形;○3正五边形;○4正六边形。
若只选购其中某一种地砖镶嵌地面,可供选用的地砖共有( )A. 1种B. 2种C. 3种D. 4种6. 下列图形中有稳定性的是( )A. 正方形B. 长方形C. 直角三角形D. 平行四边形7. 如图1,点O 是△ABC 内一点,∠A=80°,∠1=15°, ∠2=40°,则∠BOC 等于( )A. 95°B. 120°C. 135°D. 无法确定 8. 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是三个连续的自然数,其周 长m 满足1022m ,则这样的三角形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5个二. 填空题。
(每空2分,共38分)1. 锐角三角形的三条高都在 ,钝角三角形有 条高在三角形外,直角三角形有两条高恰是它的 。
2. 若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它的周长是 。
3. 要使六边形木架不变形,至少要再钉上 根木条。
4. 在△ABC 中,若∠A=∠C=13∠B ,则∠A= ,∠B= ,这个三角形是 。
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所示,将含有30°角的三角板(∠A=30°)的直角顶点放在相互平行的两条直线其中一条上,若∠1=38°,则∠2的度数( )A .28°B .22°C .32°D .38°【答案】B【解析】【分析】 延长AB 交CF 于E ,求出∠ABC ,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求出∠AEC ,根据平行线性质得出∠2=∠AEC ,代入求出即可.【详解】解:如图,延长AB 交CF 于E ,∵∠ACB=90°,∠A=30°,∠ABC=60°,∵∠1=38°,∴∠AEC=∠ABC-∠1=22°,∵GH ∥EF ,∴∠2=∠AEC=22°,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外角性质,平行线性质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2.如图,在矩形ABCD 中, 3,4,AB BC ==将其折叠使AB 落在对角线AC 上,得到折痕,AE 那么BE 的长度为( )A .1B .2C .32D .85【答案】C【解析】【分析】 由勾股定理求出AC 的长度,由折叠的性质,AF=AB=3,则CF=2,设BE=EF=x ,则CE=4x -,利用勾股定理,即可求出x 的值,得到BE 的长度.【详解】解:在矩形ABCD 中,3,4AB BC ==,∴∠B=90°, ∴22345AC =+=,由折叠的性质,得AF=AB=3,BE=EF ,∴CF=5-3=2,在Rt △CEF 中,设BE=EF=x ,则CE=4x -,由勾股定理,得:2222(4)x x +=-,解得:32x =; ∴32BE =.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折叠问题,矩形的性质,折叠的性质,以及勾股定理的应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性质,利用勾股定理正确求出BE 的长度.3.△ABC 中,∠A :∠B :∠C =1:2:3,最小边BC =4cm ,则最长边AB 的长为( )cm A .6B .8C 5D .5【答案】B【解析】【分析】根据已知条件结合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求出三角形中角的度数,然后根据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进行求解即可.【详解】设∠A =x ,则∠B =2x ,∠C =3x ,由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A+∠B+∠C =x+2x+3x =180°,解得x =30°,即∠A =30°,∠C =3×30°=90°,此三角形为直角三角形,故AB =2BC =2×4=8cm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直角三角形中30°的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点O 是ABC ∆的内心,M 、N 是AC 上的点,且CM CB =,AN AB =,若100ABC ∠=︒,则MON ∠=( )A .60︒B .70︒C .80︒D .100︒【答案】C【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连接OA ,OB ,OC ,进而求得BOC MOC ∆≅∆,AOB AON ∆≅∆,即∠CBO =∠CMO ,∠OBA =∠ONA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MON 的度数.【详解】如图,连接OA ,OB ,OC ,∵点O 是ABC ∆的内心,∴BCO MCO ∠=∠,∵CM =CB ,OC =OC ,∴()BOC MOC SAS ∆≅∆,∴CBO CMO ∠=∠,同理可得:AOB AON ∆≅∆,∴ABO ANO ∠=∠,∵100CBA CBO ABO ∠=∠+∠=︒,∴100CMO ANO ∠+∠=︒,∴180()80MON CMO ANO ∠=︒-∠+∠=︒,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及判定,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角度的转换,熟练掌握相关辅助线的画法及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是解决本题的关键.5.下列命题是假命题的是( )A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B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C .将一次函数y =3x -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D .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0213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1m 【答案】B【解析】【分析】利用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分别判断后即可确定正确的选项.【详解】A. 三角形的外心到三角形的三个顶点的距离相等,正确,是真命题;B. 如果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5和6,那么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16或17,错误,是假命题;C. 将一次函数y =3x -1的图象向上平移3个单位,所得直线不经过第四象限,正确,是真命题;D. 若关于x 的一元一次不等式组0213x m x -≤⎧⎨+>⎩无解,则m 的取值范围是1m ,正确,是真命题;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考查了命题与定理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了解三角形外心的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一次函数图象的平移规律、解一元一次不等式组.6.如图,在ABC ∆中,33B ∠=︒,将ABC ∆沿直线m 翻折,点B 落在点D 的位置,则12∠-∠的度数是( )A .33︒B .56︒C .65︒D .66︒【答案】D【解析】【分析】 由折叠的性质得到∠D=∠B ,再利用外角性质即可求出所求角的度数.【详解】解:如图,由折叠的性质得:∠D=∠B=33°,根据外角性质得:∠1=∠3+∠B ,∠3=∠2+∠D ,∴∠1=∠2+∠D+∠B=∠2+2∠B=∠2+66°,∴∠1-∠2=66°.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了翻折变换以及三角形外角性质的运用,熟练掌握折叠的性质是解本题的关键.折叠是一种对称变换,它属于轴对称,折叠前后图形的形状和大小不变,位置变化,对应边和对应角相等.7.如图,已知ABC ∆,若AC BC ⊥,CD AB ⊥,12∠=∠,下列结论:①//AC DE ;②3A ∠=∠;③3EDB ∠=∠;④2∠与3∠互补;⑤1B ∠=∠,其中正确的有( )A .2个B .3个C .4个D .5个【答案】C【解析】【分析】根据平行线的判定得出AC∥DE,根据垂直定义得出∠ACB=∠CDB=∠CDA=90°,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即可.【详解】∵∠1=∠2,∴AC∥DE,故①正确;∵AC⊥BC,CD⊥AB,∴∠ACB=∠CDB=90°,∴∠A+∠B=90°,∠3+∠B=90°,∴∠A=∠3,故②正确;∵AC∥DE,AC⊥BC,∴DE⊥BC,∴∠DEC=∠CDB=90°,∴∠3+∠2=90°(∠2和∠3互余),∠2+∠EDB=90°,∴∠3=∠EDB,故③正确,④错误;∵AC⊥BC,CD⊥AB,∴∠ACB=∠CDA=90°,∴∠A+∠B=90°,∠1+∠A=90°,∴∠1=∠B,故⑤正确;即正确的个数是4个,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平行线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垂直定义,能综合运用知识点进行推理是解题的关键.8.如图11-3-1,在四边形ABCD中,∠A=∠B=∠C,点E在边AB上,∠AED=60°,则一定有()A.∠ADE=20°B.∠ADE=30°C.∠ADE=12∠ADC D.∠ADE=13∠ADC【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设∠ADE=x,∠ADC=y,由题意可得,∠ADE+∠AED+∠A=180°,∠A+∠B+∠C+∠ADC=360°,即x+60+∠A=180①,3∠A+y=360②,由①×3-②可得3x-y=0,所以13x y =,即∠ADE=13∠ADC . 故答案选D .考点: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四边形内角和定理.9.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S △ABC =7,DE=2,AB=4,则AC 长是( )A .4B .3C .6D .2【答案】B【解析】【分析】 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 △ABC =S △ABD +S △ACD 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详解】解: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EAD=∠FAD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DF=DE ,又∵S △ABC =S △ABD +S △ACD ,DE=2,AB=4,11742222AC ∴=⨯⨯+⨯⨯ ∴AC=3.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10.如图,在ABC ∆中,90C =∠,30B ∠=,以A 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分别交AB 、AC 于点M 和N ,再分别以M 、N 为圆心,大于12MN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P ,连结AP 并延长交BC 于点D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AD 是BAC ∠的平分线;②ADC 60∠=;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④:1:3DAC ABC S S ∆∆=A .1B .2C .3D .4【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题干作图方式,可判断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再结合∠B=30°,可推导得到△ABD 是等腰三角形,根据这2个判定可推导题干中的结论.【详解】题干中作图方法是构造角平分线,①正确;∵∠B=30°,∠C=90°,AD 是∠CAB 的角平分线∴∠CAD=∠DAB=30°∴∠ADC=60°,②正确∵∠DAB=∠B=30°∴△ADB 是等腰三角形∴点D 在AB 的垂直平分线上,③正确在Rt △CDA 中,设CD=a ,则AD=2a在△ADB 中,DB=AD=2a∵1122DAC S CD AC a CD ∆=⨯⨯=⨯,13(CD+DB)22BAC S AC a CD ∆=⨯⨯=⨯ ∴:1:3DAC ABC S S ∆∆=,④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角平分线的画法及性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角平分线的绘制方法.11.对于图形的全等,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B.一个图形经过中心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C.一个图形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D.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答案】C【解析】A. 一个图形经过旋转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B. 一个图形经过中心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C. 一个图形放大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不全等,故错误,符合题意;D. 一个图形经过轴对称后得到的图形,与原来的图形全等,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对全等图形的认识,解题的关键是要明确通过旋转、轴对称、平移等都可以得到与原图形全等的图形,而通过放大或缩小只能得到与原图形形状一样的图形,得不到全等图形.12.如图,在□ABCD中,延长CD到E,使DE=CD,连接BE交AD于点F,交AC于点G.下列结论中:①DE=DF;②AG=GF;③AF=DF;④BG=GC;⑤BF=EF,其中正确的有()A.1个B.2个C.3个D.4个【答案】B【解析】【分析】由AAS证明△ABF≌△DEF,得出对应边相等AF=DF,BF=EF,即可得出结论,对于①②④不一定正确.【详解】解:∵四边形ABCD是平行四边形,∴AB∥CD,AB=CD,即AB∥CE,∴∠ABF=∠E,∵DE=CD,∴AB=DE,在△ABF和△DEF中,∵===ABF EAFB DFEAB DE∠∠⎧⎪∠∠⎨⎪⎩,∴△ABF≌△DEF(AAS),∴AF=DF,BF=EF;可得③⑤正确,故选:B.【点睛】此题考查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平行线的性质;熟练掌握平行四边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13.如图,90ACB∠=︒,ACCD=,过D作AB的垂线,交AB的延长线于E,若2AB DE=,则BAC∠的度数为()A.45°B.30°C.°D.15°【答案】C【解析】【分析】连接AD,延长AC、DE交于M,求出∠CAB=∠CDM,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出△ACB≌△DCM,求出AB=DM,求出AD=AM,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得出即可.【详解】解:连接AD,延长AC、DE交于M,∵∠ACB=90°,AC=CD,∴∠DAC=∠ADC=45°,∵∠ACB=90°,DE⊥AB,∴∠DEB=90°=∠ACB=∠DCM,∵∠ABC=∠DBE,∴∠CAB=∠CDM,在△ACB和△DCM中CABCDM AC CDACB DCM ∠=∠⎧⎪=⎨⎪∠=∠⎩∴△ACB ≌△DCM (ASA ),∴AB=DM ,∵AB=2DE ,∴DM=2DE ,∴DE=EM ,∵DE ⊥AB ,∴AD=AM ,114522.522BAC DAE DAC ︒︒∴∠=∠=∠=⨯= 故选:C .【点睛】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腰直角三角形,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等知识点,能根据全等求出AB=DM 是解此题的关键.14.如图,已知A ,D,B,E 在同一条直线上,且AD = BE, AC = DF,补充下列其中一个条件后,不一定能得到△ABC ≌△DEF 的是( )A .BC = EFB .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15.如图:AD AB ⊥,AE AC ⊥,AD AB =,AE AC =,连接BE 与DC 交于M ,则:①DAC BAE ∠=∠;②DAC BAE ∆∆≌;③DC BE ⊥;正确的有( )个A .0B .1C .2D .3【答案】D【解析】【分析】利用垂直的定义得到90DAB EAC∠=∠=︒,则ADC BAE∠=∠,于是可对①进行判断;利用“SAS”可证明DAC BAE∆≅∆,于是可对②进行判断;利用全等的性质得到ADC ABE∠=∠,则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和对顶角相等得到90DMB DAB∠=∠=︒,于是可对③进行判断.【详解】解:AD AB⊥,AE AC⊥,90DAB∴∠=︒,90EAC∠=︒,DAB BAC EAC BAC∴∠+=∠+∠,即ADC BAE∠=∠,所以①正确;在DAC∆和BAE∆中,DA ABDAC BAEAC AE=⎧⎪∠=∠⎨⎪=⎩,()DAC BAE SAS∴∆≅∆,所以②正确;ADC ABE∴∠=∠,∵∠AFD=∠MFB,90DMB DAB∴∠=∠=︒,DC BE∴⊥,所以③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5种判定方法中,选用哪一种方法,取决于题目中的已知条件.16.如果把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长同时扩大到原来的2倍,那么斜边长扩大到原来的()A.1倍B.2倍C.3倍D.4倍【答案】B【解析】设原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且,则扩大后的三角形的斜边长为,即斜边长扩大到原来的2倍,故选B.17.王师傅用4根木条钉成一个四边形木架,如图.要使这个木架不变形,他至少还要再钉上几根木条().A.0根B.1根C.2根D.3根【答案】B【解析】三角形具有稳定性,连接一条对角线,即可得到两个三角形,故选B18.一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钝角,则底角a的范围是()A.0°<a<9 B.30°<a<90° C.0°<a<45° D.45°<a<90°【答案】C【解析】:∵等腰三角形顶角为钝角∴顶角大于90°小于180°∴两个底角之和大于0°小于90°∴每个底角大于0°小于45°故选:C19.如图,在ABC中,分别以点A和点B为圆心,以相同的长(大于12AB)为半径作弧,两弧相交于点M和点N,作直线MN交AB于点D,交AC于点E,连接CD.已知CDE△的面积比CDB△的面积小4,则ADE的面积为()A.4B.3C.2D.1【答案】A【解析】【分析】由作图步骤可知直线MN为线段AB的垂直平分线,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可得S △CDA =S △CDB ,根据△CDE 的面积比△CDB 的面积小4即可得答案.【详解】由作图步骤可知直线MN 为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CD 为AB 边中线,∴S △CDA =S △CDB ,∵△CDE 的面积比△CDB 的面积小4,∴S △ADE =S △CDA -S △CDE =S △CDB -S △CDE =4.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尺规作图——垂直平分线的画法及三角形中线的性质,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的性质是解题关键.20.如图,在ABC 中,90C ∠=︒,60CAB ∠=︒,按以下步骤作图:①分别以A ,B 为圆心,以大于12AB 的长为半径画弧,两弧分别相交于点P 和Q . ②作直线PQ 交AB 于点D ,交BC 于点E ,连接AE .若4CE =,则AE 的值为( ) A .6B .2C .43D .8 【答案】D【解析】【分析】根据垂直平分线的作法得出PQ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进而得出∠EAB =∠CAE =30°,即可得出AE 的长.【详解】由题意可得出:PQ 是AB 的垂直平分线,∴AE =BE ,∵在△ABC 中,∠C =90°,∠CAB =60°,∴∠CBA =30°,∴∠EAB =∠CAE =30°, ∴CE =12AE =4, ∴AE =8.故选D .【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垂直平分线的性质以及直角三角形中,30°所对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已知得出∠EAB=∠CAE=30°是解题关键.·。
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含答案)(有代表性测试题)
D
A
B
第 20 题图
四、拓广探索
22.已知,如图,在△ ABC 中,AD,AE 分别是 △ 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
若∠B=30°,∠C=50°.
A
(1)求∠DAE 的度数。
(2)试写出 ∠DAE 与∠C-∠B 有何关系?(不必证明)
B
ED C
第 26 题图
-3-
第七章三角形
23.如图,已知 D 为△ABC 边 BC 延长线上一点,DF⊥AB 于 F 交 AC 于 E,∠A=35°,∠D=42°,求∠ACD 的度数.
所以∠ACD=180°-∠CED-∠D=180°-55°-42=83°.
28.解:设∠DAE=x,则∠BAC=40°+x. 因为∠B=∠C,所以 2∠2=180°-∠BAC,
∠C=90°- 1 ∠BAC=90°- 1 (40°+x). 同理∠AED=90°- 1 ∠DAE=90°- 1 x.
2
2
2
2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第 5 题图
A、3 个 B、4 个 C、5 个 D、6 个
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 O, 则∠AOC+∠DOB=( )
A、900
B、1200
C、1600
D、1800
第 6 题图
7.以长为 13cm、10cm、5cm、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 个 (B)2 个 (C)3 个 (D)4 个 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 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
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测试题经典(含答案)
第7章三角形一、选择题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用两个正方形和n 个正三角形恰好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则n 的值是( ).A .3 B .4 C .5 D .6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3.(2008年••福州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 .13cmB .6cmC .5cmD .4cm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 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 ≠AB ,AD 是斜边上的高, DE ⊥AC ,DF ⊥AB ,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 则∠AOC+∠DOB=( )A 、900B 、1200C 、1600D 、18007.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正确的命题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第5题图第6题图10.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11.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4单元《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各组中的两个图形属于全等图形的是()A.B.C.D.2.画△ABC的边BC上的高,正确的是()A.B.C.D.3.将一个三角形纸片剪开分成两个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不可能()A.都是锐角三角形B.都是直角三角形C.都是钝角三角形D.是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4.如图,已知在△ABC中,∠A=90°,∠1+∠2的度数是()A.180°B.270°C.360°D.无法确定5.打碎的一块三角形玻璃如图所示,现在要去玻璃店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最省事的方法是()A.带①②去B.带②③去C.带③④去D.带②④去6.如图,点A,D在线段BC的同一侧,AC与BD相交于点E,连接AB,CD,已知∠1=∠2,现添加以下哪个条件仍不能判定△ABC≌△DCB的是()A.∠A=∠D B.AC=DB C.∠ABC=∠DCB D.AB=DC7.如图,在△ABC中,∠A=45°,△ABC的外角∠CBD=75°,则∠C的度数是()A.30°B.45°C.60°D.75°8.如图,已知AB=AC,AD是△ABC的高,下列结论不一定正确的是()A.∠B=60°B.∠B=∠C C.∠BAD=∠CAD D.BD=CD二.填空题9.如图,李叔叔家的凳子坏了,于是他给凳子加了两根木条,这样凳子就比较牢固了,他所应用的数学原理是.10.如图,点A,F,C,D在同一条直线上,BC∥EF,AC=FD,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得△ABC≌△DEF.11.如图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B的距离,在AB的垂线段BF上取两点C、D,使BC=CD,过D作BF的垂线DE,与AC的延长线交于点E,若测得DE的长为20米,则河宽AB长为米.12.在△ABC中,∠A:∠B:∠C=4:5:9,若按角分类,△ABC是三角形.13.如图,∠1=115°,∠2=50°,那么∠3=.14.如图,在△ABC中,∠C=90°,DE⊥AB于D,交AC于点E,若BC=BD,AC=6cm,BC=8cm,AB=10cm,则△ADE的周长是.三.解答题15.如图所示,请你在图中画两条直线,把这个“+”图案分成四个全等的图形(要求至少要画出两种方法).16.如图,已知△EFG,利用尺规作FG边上的高EH.(不写作法,保留作图痕迹)17.某中学八年级同学到野外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在营地看到一池塘,同学们想知道池塘两端的距离.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测量方案:先取一个可直接到达池塘的两端的点A,B 的点E,连接AE,BE,分别延长AE至点D,BE至点C,使得ED=AE,EC=BE.再测出CD的长度即可知道AB之间的距离.他的方案可行吗?请说明理由.18.已知:如图,在△ABC中,∠DAE=10°,AD⊥BC于点D,AE平分∠BAC,∠B=60°,求∠C的度数.19.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B=∠D=90°,点B,F分别在AB,AD上,AE=AF,CE=CF,求证:CB=CD.20.如图,在△ABC中,CD是AB边上的高,AE平分∠BAC,AE、CD相交于点F,若∠BAC=∠DCB.求证:∠CFE=∠CEF.21.如图,在四边形ABCD中,AD∥BC,点E为对角线BD上一点,∠A=∠BEC,且AD =BE.(1)求证:△ABD≌△ECB.(2)若∠BDC=70°.求∠ADB的度数.22.直线MN与直线PQ垂直相交于点O,点A在射线OP上运动(点A不与点O重合),点B在射线OM上运动(点B不与点O重合).(1)如图1,MN⊥PQ,若∠BAO=30°,∠BAO与∠ABO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AEB的度数为,(2)如图2,MN⊥PQ,∠BAP与∠ABM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AEB的大小是否会发生变化?若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发生变化,试求出其值;(3)如图3,若∠MOQ<90°,∠BAO与∠BOQ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延长BA至点G,∠OAG的角平分线与射线EO相交于点F,点A、B在运动的过程中,试探索∠F与∠ABO之间的等量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参考答案一.选择题1.解:A、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故本选项错误;B、两个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故本选项正确;C、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故本选项错误;D、两个图形不能完全重合,故本选项错误;故选:B.2.解:A.此图形中AD是BC边上的高,符合题意;B.此图形中CD不是BC边上的高,不符合题意;C.此图形中CD是AB边上的高,不符合题意;D.此图形中AD是AB边上的高,不符合题意;故选:A.3.解:如图,沿三角形一边上的高剪开即可得到两个直角三角形.如图,钝角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即可得到两个钝角三角形.如图,锐角三角形沿虚线剪开即可得到一个锐角三角形和一个钝角三角形.因为剪开的边上的两个角是邻补角,不可能都是锐角,故这两个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综上所述,将一个三角形剪成两三角形,这两个三角形不可能都是锐角三角形.故选:A.4.解:在△ABC中,∠A=90°,所以∠ACB+∠ABC=90°,又因为∠1+∠ACB=180°,∠2+∠ABC=180°,所以∠1+∠2=270°,故选:B.5.解:A、带①②去,符合ASA判定,选项符合题意;B、带②③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C、带③④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D、带②④去,仅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两个角和部分边,不符合任何判定方法,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A.6.解:∵BC=CB,∠1=∠2,A、如添加∠A=∠D,利用AAS即可证明△ABC≌△DCB;B、如添加AC=BD,利用SAS即可证明△ABC≌△DCB.C、如添加∠ABC=∠DCB,利用ASA即可证明△ABC≌△DCB;D、如添加AB=DC,因为SSA,不能证明△ABC≌△DCB,所以此选项不能作为添加的条件;故选:D.7.解:∵∠A=45°,△ABC的外角∠CBD=75°,∴∠C=∠CBD﹣∠A=75°﹣45°=30°,故选:A.8.解:∵AB=AC,∴∠B=∠C,∵AD是△ABC的高,∴AD平分∠BAC,BC=2BD=2CD,∴∠BAD=∠CAD,BD=CD,∴B、C、D都是正确的,故选:A.二.填空题9.解:给凳子加了两根木条之后形成了三角形,所以“这样凳子就比较牢固了”的数学原理是:三角形的稳定性,故答案为:三角形的稳定性.10.解:∵BC∥EF,∴∠BCA=∠EFD,若添加BC=EF,且AC=FD,由“SAS”可证△ABC≌△DEF;若添加∠B=∠E,且AC=FD,由“AAS”可证△ABC≌△DEF;若添加∠A=∠D,且AC=FD,由“ASA”可证△ABC≌△DEF;故答案为:BC=EF或∠B=∠E或∠A=∠D(答案不唯一).11.解:在△ABC和△EDC中,,∴△ABC≌△EDC(ASA),∴AB=DE=20米.故答案为:20.12.解:∵∠A:∠B:∠C=4:5:9,且∠A+∠B+∠C=180°,∴∠C=180°×=90°,∴△ABC是直角三角形,故答案为:直角.13.解:∵∠1=115°,∠2=50°,∴∠3=∠1+∠2=165°,故答案为:165°.14.解:连接BE,∵∠C=90°,DE⊥AB于D,∴∠C=∠BDE=90°,在Rt△BCE与Rt△BDE中,,∴Rt△BCE≌Rt△BDE(HL),∴DE=CE,∵AB=10cm,BC=8cm,AC=6cm,∴△ADE的周长=DE+AE+AD=CE+AE+AB﹣BD=AC+AB﹣BC=6+10﹣8=8(cm),故答案为:8cm.三.解答题15.解:如图所示:.16.解:如图,EH为所作.17.解:在△AEB和△DEC中,,∴△AEB≌△DEC(SAS);∴AB=CD.18.解:∵AD⊥BC,∠B=60°,∴在△ABD中,∠BAD=90°﹣60°=30°,又∵∠DAE=10°,∴∠BAE=∠BAD+∠DAE=30°+10°=40°,又∵AE平分∠BAC,∴∠BAC=2∠BAE=80°,∴在△ABC中,∠C=180°﹣∠BAC﹣∠B=180°﹣80°﹣60°=40°.答:∠C的度数是40°.19.证明:如图,连接AC,在△ACE和△ACF中,,∴△ACE≌△ACF(SSS),∴∠EAC=∠F AC,在△ACB和△ACD中,,∴△ACB≌△ACD(AAS),∴CB=CD.20.证明:在△ABC中,CD是高,∠BAC=∠DCB,∴∠CDA=90°,∠BAC+∠ACD=90°,∴∠DCB+∠ACD=90°,∴∠ACB=90°;∵AE是角平分线,∴∠CAE=∠BAE,∵∠FDA=90°,∠ACE=90°,∴∠DAF+∠AFD=90°,∠CAE+∠CEA=90°,∴∠AFD=∠CEA,∵∠AFD=∠CFE,∴∠CFE=∠CEA,即∠CFE=∠CEF.21.证明:(1)∵AD∥BC,∴∠ADB=∠CBE,在△ABD和△ECB中,,∴△ABD≌△ECB(AAS);(2)∵△ABD≌△ECB,∴BD=BC,∴∠BDC=∠BCD=70°,∴∠DBC=40°,∴∠ADB=∠CBD=40°.22.解:(1)∵MN⊥PQ,∴∠AOB=90°,∵∠BAO=30°,∴∠ABO=60°,∵AE、BE分别是∠BAO和∠ABO的角平分线,∴∠ABE=∠ABO=30°,∠BAE=∠BAO=15°,∴∠AEB=180°﹣∠ABE﹣∠BAE=135°.故答案为:135°.(2)不会发生变化.∵∠BAP与∠ABM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EAB=∠P AB,∠EBA=∠MBA,∵MN⊥PQ,∴∠AOB=90°,∵∠P AB=∠ABO+∠AOB=90°+∠ABO,∠MBA=∠BAO+∠AOB=90°+∠BAO,∴∠EAB+∠EBA=(90°+∠ABO+90°+∠BAO)=90°+(∠ABO+∠BAO),∵∠ABO+∠BAO=90°,∴∠EAB+∠EBA=90°+45°=135°,∴∠AEB=180°﹣135°=45°.(3)∠ABO+∠F=90°.如图:∵∠BAO与∠BOQ的角平分线相交于点E,∴∠1=∠BAO,∠2=∠BOQ,由外角的性质可得:∠ABO=∠BOQ﹣∠BAO,∠E=∠2﹣∠1,∴∠E=∠ABO.∵AE平分∠BAO,AF平分∠GAO,∴∠EAF=90°,∴∠E+∠F=90°,即∠ABO+∠F=90°。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测试题(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 .5,6,11B .3,4,8C .5,6,10D .6,6,13 2.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3AB =,4BC =,7CA =B .4AC =,6BC =,60A ∠=︒ C .45A ∠=︒,60B ∠=︒,75C ∠=︒D .5AB =,4BC =,90C ∠=︒ 3.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AD 是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4.已知三角形的一边长为8,则它的另两边长分别可以是( )A .4,4B .17,29C .3,12D .2,9 5.如图△ABC ≌△ADE ,若∠B=80°,∠C=30°,∠DAC=25°,则∠EAC 的度数为( )A .45°B .40°C .35°D .25° 6.如图,AB DE =,A D ∠=∠,要说明ABC DEF △≌△,需添加的条件不能是( )A .//AB DE B .//AC DF C .AC DE ⊥D .AC DF = 7.根据下列条件能唯一画出ABC 的是( )A .AB =5,BC =6,AC =11B .AB =5,BC =6,∠C =45° C .AB =5,AC =4,∠C =90°D .AB =5,AC =4,∠C =45°8.下列四个图形中,线段BE 表示△ABC 的高的是( )A .B .C .D .9.如图,△ACB ≌△A′C B′,∠ACB =70°,∠ACB′=100°,则∠BCA′度数是( )A .40°B .35C .30°D .45°10.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 ,BC=EF ,AC=DF ;②AB=DE ,∠B=∠E ,BC=EF ;③∠B=∠E ,BC=EF ,∠C=∠F ;④AB=DE ,AC=DF ,∠B=∠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11.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 12.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二、填空题13.如图,ACE DBF ≌,//AE DF ,8AD =,2BC =,则AB =______.14.如图,已知AD 、AE 分别为ABC 的角平分线、高线,若40B ∠=︒,60C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5.2016年2月6日凌晨,宝岛高雄发生6.7级地震,得知消息后,中国派出武警部队探测队,探测队探测出某建筑物下面有生命迹象,他们在生命迹象上方建筑物的一侧地面上的,A B 两处,用仪器探测生命迹象C ,已知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分别是30︒和60︒(如图),则C ∠的度数是_________.16.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17.如图,点B 、F 、C 、E 在一条直线上(点F ,C 之间不能直接测量),点A ,D 在BE 的异侧,如果测得AB =DE ,AB ∥DE ,AC ∥DF .若BE =14m ,BF =5m ,则FC 的长度为_____m .18.如图,OA ⊥OB ,∠BOC =30°,OD 平分∠AOC ,则∠BOD =_____度.19.用12根等长的火柴棒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个.20.如图,在长方形网格中,每个小长方形的长为2,宽为1,A ,B 两点在网格格点上,若点C 也在网格格点上,以A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的面积为2,则满足条件的点C 有______个.三、解答题21.如图,已知:AD =AB ,AE =AC ,AD ⊥AB ,AE ⊥AC .猜想线段CD 与BE 之间的数量关系与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猜想.22.在通过构造全等三角形解决的问题中,有一种典型的方法是倍延中线.(1)如图1,AD 是ABC ∆的中线,7,5,AB AC ==求AD 的取值范围.我们可以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易证ADC MDB ∆≅∆,所以BM AC =.接下来,在ABM ∆中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可求得AM 的取值范围,从而得到中线AD 的取值范围是 ;(2)如图2,AD 是ABC 的中线,点E 在边AC 上,BE 交AD 于点,F 且AE EF =,求证:AC BF =;(3)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AD BC ,点E 是AB 的中点,连接CE ,ED 且CE DE ⊥,试猜想线段,,BC CD AD 之间满足的数量关系,并予以证明.23.已知,ABC 的三边长为4,9,x .(1)求ABC 的周长的取值范围;(2)当ABC 的周长为偶数时,求x .24.如图1,ABC 是等边三角形,,D E 为AC 上两点,且AD CE =,延长BC 至点F ,使CF CD =,连结BD EF ,.(1)如图2,当,D E 两点重合时,求证:BD DF =.(2)如图3,延长FE 交线段BD 于点G .①求证:BD EF =.②求DGE ∠的度数.25.如图,所有小正方形的边长都为1个单位,A 、B 、C 均在格点上.(1)过点A画线段BC的垂线,垂足为E;(2)过点A画线段AB的垂线,交线段CB的延长线于点F;(3)线段BE的长度是点到直线的距离;(4)线段AE、BF、AF的大小关系是.(用“<”连接)26.如图,BC⊥AD于C,EF⊥AD于F,AB∥DE,分别交BC于B,交EF于E,且BC=EF.求证:AF=CD.【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两边和大于第三边解答.【详解】A、5+6=11,故不能构成三角形;B、3+4<8,故不能构成三角形;C、5+6>10,故能构成三角形;D、6+6<13,故不能构成三角形;故选:C.【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D解析:D【分析】利用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解.【详解】+=,不满足三边关系,不能画出三角形,故选项错误;解:A,AB BC CAB,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证明三角形全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3.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定义进行判断.【详解】解:线段AD是△ABC的高,则过点A作对边BC的垂线,则垂线段AD为△ABC的高.选项A、B、C错误,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连接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4.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三边”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4+4=8,∴构不成三角形;B、29−17=12>8,∴构不成三角形;C、∵12−3=9>8,∴构不成三角形;D、9−2=7<8,9+2=11>8,∴能够构成三角形,故选:D.【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练掌握三角形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三边”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解析】∵△ABC≌△ADE,∴∠D=∠B=80°,∠E=∠C=30°,∴∠DAE=180°−∠D−∠E=70°,∴∠EAC=∠EAD−∠DAC=45°,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对应边相等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直接根据三角形证明全等的条件进行判断即可;【详解】A、∵AB∥DE,∴∠ABC=∠DEC,∴根据ASA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B、∵AC∥DF,∴∠DFE=∠ACB,∴根据AAS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C、AC⊥DE,不符合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条件,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AC=DF,∴根据SAS即可判定三角形全等,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证明全等所需添加的条件,正确掌握知识点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判断其是否为三角形,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两边夹一角,或两角夹一边可确定三角形的形状,否则三角形并不是唯一存在,可能有多种情况存在.【详解】解:A:AC 与 BC两边之和不大于第三边,所以不能作出三角形;B:∠C 不是 AB,BC 的夹角,故不能唯一画出△ABC ;C:AB=5,AC=4,∠C=90°,所以BC=3,故能唯一画出△ABC ;D:∠C 并不是 AB,AC 的夹角,故可画出多个三角形;故选: C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8.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高的画法知,过点B作AC边上的高,垂足为E,其中线段BE是△ABC的高,再结合图形进行判断.【详解】解:线段BE是△ABC的高的图是选项C.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高是指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作垂线,连接顶点与垂足之间的线段.熟记定义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已知ACB≌A′CB′,得到∠A′CB′=∠ACB=70︒,再通过∠ACB′=100︒,继而利用角的和差求得∠BCB′=30︒,进而利用∠BCA′=∠A′CB′-∠BCB′得到结论.【详解】解:∵ACB≌A′CB′,∴∠A′CB′=∠ACB=70︒,∵∠ACB′=100︒,∴∠BCB′=∠ACB′-∠ACB=30︒,∴∠BCA′=∠A′CB′-∠BCB′=40︒,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10.C解析:C【分析】要使△ABC≌△DEF的条件必须满足SSS、SAS、ASA、AAS,可据此进行判断.【详解】解:第①组满足SSS,能证明△ABC≌△DEF.第②组满足SAS,能证明△ABC≌△DEF.第③组满足ASA,能证明△ABC≌△DEF.第④组只是SSA,不能证明△ABC≌△DEF.所以有3组能证明△ABC≌△DEF.故符合条件的有3组.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和③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③.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12.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可以利用边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可以利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根据斜边直角边定理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本题主要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运用好有一对相等的直角这一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BD再求出AB=CD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CE≌△DBF∴AC=DB∴AC-BC=BD-BC 即AB=CD∵AD=8BC=2∴AB=解析: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BD,再求出AB=CD,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CE≌△DBF,∴AC=DB,∴AC-BC=BD-BC,即AB=CD,∵AD=8,BC=2,∴AB=12(AD-BC)=12×(8-2)=3.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确定出对应边,然后求出AB=CD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先求出∠BAC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求出∠BAE和∠BAD即可【详解】解:∵∴∠BAC=180°-40°-60°=80°∵AD 平分∠BAC ∴∠BAD=∠BAC=40°∵AE ⊥BC ∴∠AEB解析:10︒【分析】先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求出∠BAE 和∠BAD 即可.【详解】解:∵40B ∠=︒,60C ∠=°,∴∠BAC=180°-40°-60°=80°,∵AD 平分∠BAC ,∴∠BAD=12∠BAC=40°, ∵AE ⊥BC ,∴∠AEB=90°,∴∠BAE=90°-∠B=50°,∠DAE=∠BAE-∠BA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角平分线和高的意义求出角的度数.15.【分析】先由题意得CAB=30°∠ABD=6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CAB=30°∠ABD=60°∵∠ABD=∠CAB+∠C ∴∠C=6解析:30︒【分析】先由题意得CAB=30°,∠ABD=60°,再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解:∵探测线与地面的夹角为30°和60°,∴∠CAB=30°,∠ABD=60°,∵∠ABD=∠CAB+∠C ,∴∠C=60°-30°=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对顶角,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的外角性质,比较简单.16.2<a<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7-5)<a<(解析:2<a<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的取值范围是:(7-5)<a<(7+5),即2<a <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7.4【分析】证明△ABC≌△DEF(AAS)得到BC=EF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DEAC∥DF∴∠B=∠E∠ACB=∠DFE在△ABC和△DEF中∴△ABC≌△DEF(AAS)∴BC=EF∴解析:4【分析】证明△ABC≌△DEF(AAS),得到BC=EF,即可得到答案.【详解】解:∵AB∥DE,AC∥DF,∴∠B=∠E,∠ACB=∠DFE,在△ABC和△DEF中,B EACB DFE AB DE∠=∠⎧⎪∠=∠⎨⎪=⎩,∴△ABC≌△DEF(AAS),∴BC=EF,∴BC﹣FC=EF﹣FC,即BF=CE=5m,∴FC=BE﹣BF﹣CE=14m﹣5m﹣5m=4m;故答案为:4.【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正确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18.30【分析】本题首先利用垂直性质以及角分线性质求证2∠BOD与∠BOC 的关系继而将已知代入求解∠BOD【详解】∵OA⊥OB∴∠AOB=90°即∠AOD+BOD=90°;∵OD平分∠AOC∴∠AOD=解析:30本题首先利用垂直性质以及角分线性质求证2∠BOD 与∠BOC 的关系,继而将已知代入求解∠BOD .【详解】∵OA ⊥OB ,∴∠AOB =90°,即∠AOD+BOD =90°;∵OD 平分∠AOC ,∴∠AOD =∠DOC ,即∠BOD+∠BOC+BOD =90°,即2∠BOD+∠BOC =90°∵∠BOC =30°,∴∠BOD =30°.故答案为:30.【点睛】本题考查垂直以及角分线的性质,解题关键在于角的互换,其次注意计算仔细即可. 19.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 根则第三边是()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则又因为是整数 解析: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 根,则第三边是(122x -)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122122x x x x x x +>-⎧⎨-+>⎩, 则3x >, 6x <,又因为x 是整数,∴x 可以取4或5,因而三边的值可能是:4,4,4或5,5,2;共二种情况,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组合三角形的时候,注意较小的两边之和应大于最大的边,三角形三边之和等于12. 20.4【分析】尝试在网格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点总共有16个点可以依次尝试一遍【详解】根据题意遍历网络中的所有点发现符合条件的点C 点如下图: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在格点中找寻符合要求的点此类题型我们需要【分析】尝试在网格中寻找符合条件的点,总共有16个点,可以依次尝试一遍.【详解】根据题意,遍历网络中的所有点,发现符合条件的点C 点如下图:故答案为:4.【点睛】本题考查在格点中找寻符合要求的点,此类题型,我们需要大胆尝试.三、解答题21.CD =BE ,CD ⊥BE ,证明见解析【分析】证明△ACD ≌△AE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CD =BE ,∠ADC =∠ABE ,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得出∠BFD =∠BAD =90°,证明结论.【详解】解:猜想:CD =BE ,CD ⊥BE ,理由如下:∵AD ⊥AB ,AE ⊥AC ,∴∠DAB =∠EAC =90°.∴∠DAB +∠BAC =∠EAC +∠BAC ,即∠CAD =∠EAB ,在△ACD 和△AEB 中,AD AB CAD EAB AC AE =⎧⎪∠=∠⎨⎪=⎩,∴△ACD ≌△AEB (SAS ),∴CD =BE ,∠ADC =∠ABE ,∵∠AGD =∠FGB ,∴∠BFD =∠BAD =90°,即CD ⊥B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是解题的关键.22.(1)16AD <<;(2)见解析;(3)CD BC AD =+,证明见解析【分析】(1)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即可证明ADC MDB ∆≅∆,则可得BM AC =,在ABM ∆中,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即可得到AM 的取值范围,进而得到中线AD 的取值范围;(2)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由(1)知ADC MDB ≅,则可得M CAD BM AC ∠=∠=,,由AE EF =可知,CAD AFE ∠=∠,由角度关系即可推出BMF BFM ∠=∠,故BM BF =,即可得到AC BF =;(3)延长CE 到F ,使EF EC =,连接AF ,即可证明AEF BEC ∆≅∆,则可得EAF B AF BC ∠=∠=,,由//AD BC ,以及角度关系即可证明点,,F A D 在一条直线上,通过证明Rt DEF △≌DEC Rt △,即可得到FD CD =,进而通过线段的和差关系得到CD BC AD =+.【详解】(1)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AD 是ABC ∆的中线,∴DC DB =,在ADC ∆和MDB ∆中,AD MD =,ADC MDB =∠∠,DC DB =,∴ADC MDB ∆≅∆,∴BM AC =,在ABM ∆中,AB BM AM AB BM -+<<,∴7575AM -+<<,即212AM <<,∴16AD <<;(2)证明:延长AD 到点,M 使DM AD =,连接BM ,由(1)知ADC MDB ≅,∴M CAD BM AC ∠=∠=,,AE EF =,CAD AFE ∴∠=∠,MFB AFE ∠=∠,MFB CAD ∴∠=∠,BMF BFM ∴∠=∠,BM BF ∴=,AC BF ∴=,(3)CD BC AD =+,延长CE 到F ,使EF EC =,连接AF ,AE BE AEF BEC =∠=∠,,AEF BEC ∴∆≅∆,EAF B AF BC ∴∠=∠=,,//AD BC ,180BAD B ∴∠+∠=︒,180EAF BAD ∴∠+∠=︒,∴点,,F A D 在一条直线上,CE ED ⊥,∴90DEF DEC ==︒∠∠,∴在Rt DEF △和DEC Rt △中,EF EC =,DEF DEC ∠=∠,DE DE =,∴Rt DEF △≌DEC Rt △,FD CD ∴=,∵FD AD AF AD BC =+=+,CD BC AD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性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平角的概念、线段的和差关系等,正确的作出辅助线以及综合运用以上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关键.23.(1)18△<ABC 的周长26<;(2)7,9或11.【分析】(1)直接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得出结论;(2)根据轴线为偶数,结合(1)确定周长的值,从而确定x 的值.【详解】解:(1)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4,9,x ,9494∴-<<+x ,即513x <<,945△∴++<ABC 的周长9413<++,即:18△<ABC 的周长26<;(2)ABC 的周长是偶数,由(1)结果得ABC 的周长可以是20,22或24, x 的值为7,9或11.【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三角形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答此题的关键.24.(1)见解析;(2)①见解析;②60︒.【分析】(1)由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可得60ABC ACB BA BC ∠=∠=︒=,,再由AD CE =,CF CD =,当,D E 两点重合时,可知点D 为等边三角形ABC 边AC 的中点,由三线合一性质,得1302DBC ABC F CDF ∠=∠=︒∠=∠,,由此解得30F ∠=︒,最后根据等角对等边解题即可;(2)①作//DH BC 交AB 于H ,连接BE ,由平行线性质解得6060AHD ABC ADH ACB ∠=∠=︒∠=∠=︒,,继而证明AHD 是等边三角形,从而得到AD DH AH CE ===,接着证明(SAS)BDH FEC ≌,最后由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解题即可;②由①中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HBD F ∠=∠,结合角的和差解题即可.【详解】证明:(1)ABC 是等边三角形,60ABC ACB BA BC ∴∠=∠=︒=,,AD DC CF ==,1302DBC ABC F CDF ∴∠=∠=︒∠=∠,, 60ACB F CDF ∠=∠+∠=︒,30F ∴∠=︒,DBC F ∴∠=∠,BD DF ∴=;(2)①如图,作//DH BC 交AB 于H ,连接BE ,//DH BC , 6060AHD ABC ADH ACB ∴∠=∠=︒∠=∠=︒,,60A ∠=︒,AHD ∴是等边三角形,AD DH AH CE ∴===,AB AC =,BH CD ∴=,CD CF =,BH CF ∴=,120BHD ECF ∠=∠=︒,(SAS)BDH FEC ∴≌,BD EF ∴= ;②BDH FEC ≌HBD F∴∠=∠∴∠=∠+∠=∠+∠=∠=︒DGE GBF F GBF HBD ABC60【点睛】本题考查等边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知识,是重要考点,难度一般,掌握相关知识是解题关键.25.(1)见解析;(2)见解析;(3)B,AE;(4)AE<AF<BF【分析】(1)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2)根据垂线的做法画出图象;(3)根据点到直线距离的定义填空;(4)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直角边的大小关系,得出结果.【详解】(1)如图所示;(2)如图所示;(3) ∵BE AE⊥,∴线段BE的长度是点B到直线AE的距离,故答案是:B,AE;(4)∵AE是直角三角形AEF的直角边,AF是直角三角形AEF的斜边,<,∴AE AF∵BF是直角三角形ABF的斜边,AF是直角三角形ABF的直角边,∴AF BF<,∴AE AF BF<<,<<.故答案是:AE AF BF【点睛】本题考查作垂线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作垂线的方法和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和斜边的大小关系.26.证明见解析.【分析】由BC⊥AD,EF⊥AD得∠EFD=∠BCA=90°,由AB∥DE,得∠D=∠A,又BC=EF,从而△ABC≌△DEF,则AC=FD, AF=CD.【详解】证明:∵BC⊥AD,EF⊥AD,∴∠EFD=∠BCA=90°∵AB∥DE,∴∠D=∠A∵BC=EF,∴△ABC≌△DEF,∴AC=FD,∴AF=C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测试卷(有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 AD CB CD AC BD ==、相交于点O ,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个数是( ) ①OD OB =;②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③BDA BDC ∠=∠;④BD AC ⊥A .4B .3C .2D .1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1和4,则第三边长可能是( )A .3B .4C .5D .6 3.已知,D 是ABC ∠的边BC 上一点,//DE BA ,CBE ∠和C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若F α∠=,则ABE ∠的大小为( )A .αB .52α C .2α D .32α 4.如图,ABD △与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B AC ≠.下列结论中,①BE CD =;②60BOD ∠=︒;③BDO CEO ∠=∠.其中正确的有( ).A .0个B .1个C .2个D .3个5.根据下列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3AB =,4BC =,7CA =B .4AC =,6BC =,60A ∠=︒ C .45A ∠=︒,60B ∠=︒,75C ∠=︒D .5AB =,4BC =,90C ∠=︒ 6.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13cmB .6cmC .5cmD .4cm 7.能把一个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这条线一定是这个三角形的一条( )A .角平分线B .高C .中线D .一条边的垂直平分线8.如图,两座建筑物AB ,CD 相距160km ,小月从点B 沿BC 走向点C ,行走ts 后她到达点E ,此时她仰望两座建筑物的顶点A 和D ,两条视线的夹角正好为90︒,且EA ED =.已知建筑物AB 的高为60m ,小月行走的速度为1/m s ,则小月行走的时间t 的值为( )A .100B .80C .60D .509.如图,AD 是ABC 的中线,E ,F 分别是AD 和AD 延长线上的点,且DE DF =,连接BF ,CE ,下列说法:①ABD △和ACD △面积相等;②BAD CAD ∠=∠; ③BDF ≌CDE △;④//BF CE ;⑤CE AE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B .①③C .①③④D .①④⑤10.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 )A .①和②B .①和③C .②和④D .③和④ 11.如图,已知AC ⊥BD ,垂足为O ,AO = CO ,AB = CD ,则可得到△AOB ≌△COD ,理由是( )A .HLB .SASC .ASAD .SSS 12.如图,已知ABC ADE △≌△,若70E ∠=︒,30D ∠=︒,则BAC ∠的度数是( )A .80︒B .70︒C .40︒D .30二、填空题13.如图,ACE DBF ≌,//AE DF ,8AD =,2BC =,则AB =______.14.如图,已知AD 、AE 分别为ABC 的角平分线、高线,若40B ∠=︒,60C ∠=°,则DAE ∠的度数为__________.15.如图,在△ABC 中E 是BC 上的一点,BC =3BE ,点D 是AC 的中点,设△ABC ,△ADF ,△BEF 的面积分别为S △ABC ,S △ADF ,S △BEF ,且S △ABC =12,则S △ADF ﹣S △BEF =____.16.已知ABC 的三边长分别为a ,b ,c ,则a b c b c a c a b --+--+-+=______.17.如图,已知在ABC ∆和ADC ∆中,,ACB ACD ∠=∠请你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_,使ABC ADC ∆≅∆(只添一个即可).18.如图,点D 在BC 上,DE ⊥AB 于点E ,DF ⊥BC 交AC 于点F ,BD =CF ,BE =CD .若∠AFD =145°,则∠EDF =_____.19.三角形有两条边的长度分别是5和7,则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20.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24ABC Scm =,则ABE S 的值是_______.三、解答题21.如图,在△ABC 和△DEF 中,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AB // DE ,AB = DE ,∠A = ∠D .(1)求证:ABC DEF ≌;(2)若BF = 11,EC = 5,求BE 的长.22.如图:已知AD BE =,BC EF =且//BC EF ,求证:ABC DEF ≌△△.23.如图,将两块含45°角的大小不同的直角三角板△COD 和△AOB 如图①摆放,连结AC ,BD .(1)如图①,猜想线段AC 与BD 存在怎样的数量关系和位置关系,请写出结论并证明; (2)将图①中的△COD 绕点O 顺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②),连结AC ,BD ,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C 与BD 还存在(1)中的关系吗?请写出结论并说明理由.(3)将图①中的△COD 绕点O 逆时针旋转一定的角度(如图③),连结AC ,BD ,其他条件不变,线段AC 与BD 存在怎样的关系?请直接写出结论.24.如图,在AOB 和COD △中,OA OB =,OC OD =,若60AOB COD ∠=∠=︒,(1)求证:AC BD =.(2)求APB ∠的度数.25.已知:如图90MON ∠=︒,与点O 不重合的两点A 、B 分别在OM 、ON 上,BE 平分ABN ∠,BE 所在的直线与OAB ∠的平分线所在的直线相交于点C .(1)当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且45BAO ∠=︒时,求ACB ∠的度数; (2)当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运动时,ACB ∠的大小是否发生变化?若不变,请给出证明;若发生变化,请求出ACB ∠的范围.26.如图,点A ,E ,F ,B 在直线l 上,AE BF =,//AC BD ,且AC BD =,求证:ACF BDE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先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得出△ACD ≌△ACB ,△ABO ≌△ADO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在△ABC 和△ADC 中,∵AB AD BC CD AC AC ⎧⎪⎨⎪⎩===,∴△ABC ≌△ADC (SSS ),∴∠BAC=∠DAC , ∠DCA=∠BCA∴点O 到CB 、CD 的距离相等.故②正确在△ABO 与△ADO 中AB AD BAC DAC OA OA ⎧⎪∠∠⎨⎪⎩===,∴△ABO ≌△ADO (SAS ),∴BO=DO ,∠BOA=∠DOA∵∠BOA+∠DOA=180°∴∠BOA=∠DOA=90°,即BD AC ⊥故①④正确;∵AD≠CD∴BDA BDC ∠≠∠,故③错误所以,正确的结论是①②④,共3个,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B解析:B【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第三边大于两边之差,而小于两边之和”,求得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设第三边的长为x ,∵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是1和4,∴4-1<x <4+1,即3<x <5.故选:B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关键是正确确定第三边的取值范围.3.C解析:C【分析】先利用角平分线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可得2BED α∠=,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定理即可得出ABE ∠的大小.【详解】解:如下图所示,∵CBE ∠和CDE ∠的平分线交于点F ,∴21,22C CBE DE ∠∠==∠∠,∵12F ∠+∠=∠,F α∠=,∴21α∠-∠=,∵EBD BED EDC ∠+∠=∠,∴22212ED D C BE EBD α∠∠-∠=∠-==∠,∵//DE BA ,∴2ABE BED α∠==∠,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定理,与角平分线有关的计算.正确理解三角形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之和是解题关键.4.C解析:C【分析】利用SAS 证明△DAC ≌△BAE ,利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计算∠BOD 的大小即可.【详解】∵ABD △与AEC 都是等边三角形,∴AD=AB ,AC=AE ,∠DAB=∠EAC=60°,∴∠DAB+∠CAB =∠EAC+∠CAB ,∴∠DAC =∠BAE ,∴△DAC ≌△BAE ,∴BE=CD ,∴结论①正确;∵△DAC ≌△BAE ,∴∠ADC =∠ABE ,∴∠BOD=180°-(∠BDO+∠DBO),∵∠BDO+∠DBO=60°-∠ADC +60°+∠ABE=120°,∴∠BOD=180°-120°=60°,∴结论②正确;无法证明BDO CEO ∠=∠,∴结论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证明和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 熟练运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证明三角形的全等是解题的关键.5.D解析:D【分析】利用构成三角形的条件,以及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得解.【详解】解:A ,AB BC CA +=,不满足三边关系,不能画出三角形,故选项错误; B ,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故选项错误;C ,不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不能画出唯一的三角形,故选项错误;D ,可以利用直角三角形全等判定定理HL 证明三角形全等,故选项正确.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以及构成三角形的条件,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6.B解析:B【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三边长x 的范围是:8383x -<<+,即5cm 11cm 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7.C解析:C【分析】根据中线的性质即可求解.【详解】解:三角形的一条中线将三角形的面积平均分成两个面积相等的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线的性质,正确的掌握中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8.A解析:A【分析】首先证明∠A=∠DEC ,然后可利用AAS 判定△ABE ≌△ECD ,进而可得EC=AB=60m ,再求出BE 的长,然后利用路程除以速度可得时间.【详解】解:∵∠AED=90°,∴∠AEB+∠DEC=90°,∵∠ABE=90°,∴∠A+∠AEB=90°,∴∠A=∠DEC ,在△ABE 和△DCE 中B C A DEC AE DE ∠=∠⎧⎪∠=∠⎨⎪=⎩,∴△ABE ≌△ECD (AAS ),∴EC=AB=60m ,∵BC=160m ,∴BE=100m ,∴小华走的时间是100÷1=100(s ),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正确判定△ABE ≌△ECD .9.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BD=CD ,根据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判断出①正确,然后利用“边角边”证明△BDF 和△CDE 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CE=BF ,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F=∠CED ,再根据内错角相等,两直线平行可得BF ∥CE .【详解】解:∵AD 是△ABC 的中线,∴BD=CD ,∴△ABD 和△ACD 面积相等,故①正确;∵AD 为△ABC 的中线,∴BD=CD ,∠BAD 和∠CAD 不一定相等,故②错误;在△BDF和△CDE中,BD CDBDF CDE DF DE=⎧⎪∠=∠⎨⎪=⎩,∴△BDF≌△CDE(SAS),故③正确;∴∠F=∠DEC,∴BF∥CE,故④正确;∵△BDF≌△CDE,∴CE=BF,故⑤错误,正确的结论为:①③④,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并准确识图是解题的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和③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③.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11.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进行判断.【详解】A. AC⊥BD,垂足为O,AO=CO,AB=CD,所以由HL可得到△AOB≌△COD,所以A正确;B.错误;C.错误;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熟练掌握定理是本题解题的关键.12.A解析:A【分析】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到∠BAC=∠EAD,在△ADE中可求得∠EAD,则可求得∠BAC.【详解】解:∵∠E=70°,∠D=30°,∴∠EAD=180°-∠E-∠D=180°-70°-30°=80°,∵△ABC ≌△ADE ,∴∠BAC=∠EAD=80°,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BD 再求出AB=CD 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CE ≌△DBF ∴AC=DB ∴AC-BC=BD-BC 即AB=CD ∵AD=8BC=2∴AB=解析:3【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AC=BD ,再求出AB=CD ,然后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ACE ≌△DBF ,∴AC=DB ,∴AC-BC=BD-BC ,即AB=CD ,∵AD=8,BC=2,∴AB=12(AD-BC )=12×(8-2)=3. 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顶点的字母写在对应位置上确定出对应边,然后求出AB=CD 是解题的关键.14.【分析】先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求出∠BAE 和∠BAD 即可【详解】解:∵∴∠BAC=180°-40°-60°=80°∵AD 平分∠BAC ∴∠BAD=∠BAC=40°∵AE ⊥BC ∴∠AEB解析:10︒【分析】先求出∠BAC 的度数,再根据角平分线和高求出∠BAE 和∠BAD 即可.【详解】解:∵40B ∠=︒,60C ∠=°,∴∠BAC=180°-40°-60°=80°,∵AD 平分∠BAC ,∴∠BAD=12∠BAC=40°,∵AE⊥BC,∴∠AEB=90°,∴∠BAE=90°-∠B=50°,∠DAE=∠BAE-∠BAD=10°,故答案为: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内角和,三角形的高和角平分线,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角平分线和高的意义求出角的度数.15.2【分析】S△ADF-S△BEF=S△ABD-S△ABE所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即可因为BC=3BE点D是AC的中点且S△ABC=12就可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解析:2【分析】S△ADF-S△BEF=S△ABD-S△ABE,所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即可,因为BC=3BE,点D是AC的中点,且S△ABC=12,就可以求出三角形ABD的面积和三角形ABE的面积.【详解】解:∵点D是AC的中点,∴AD=12AC,∵S△ABC=12,∴S△ABD=12S△ABC=12×12=6.∵BC=3BE,∴S△ABE=13S△ABC=13×12=4,∵S△ABD-S△ABE=(S△ADF+S△ABF)-(S△ABF+S△BEF)=S△ADF-S△BEF,即S△ADF-S△BEF=S△ABD-S△ABE=6-4=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面积,解题的关键是要能根据已知条件求出三角形的面积并对要求的两个三角形的面积之差进行变化.16.【分析】三角形三边满足的条件是: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根据此条件来确定绝对值内的式子的正负从而化简计算即可【详解】解:∵△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解析:3c b a+-【分析】三角形三边满足的条件是:两边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根据此条件来确定绝对值内的式子的正负,从而化简计算即可.【详解】解:∵△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 、b 、c ,∴必须满足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的差小于第三边,∴0,0,0a b c b c a c a b --<--<-+>,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b c a c a b ------+-+=++++a b c b c a c a b --+-+=3c b a +-故答案为:3c b a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此题的关键是先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来判定绝对值内式子的正负.17.或或【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ASA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解析: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分析】要判定△ABC ≌△ADC ,已知ACB ACD ∠=∠,AC 是公共边,具备了一组边和一组角对应相等,故添加CB=CD 、∠BAC=∠DAC 、∠B=∠D 后可分别根据SAS 、ASA 、AAS 能判定△ABC ≌△ADC .【详解】解:添加CB=C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SAS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AC=∠DAC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SA ,能判定△ABC ≌△ADC ; 添加∠B=∠D ,结合ACB ACD ∠=∠,AC=AC ,根据AAS ,能判定△ABC ≌△ADC ; 故添加的条件是 BC DC =或CAB CAD ∠=∠或B D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18.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解析:55°【分析】由∠AFD =145°可求得∠CFD=35°,证明Rt △BDE ≌△Rt △CFD ,根据对应角相等推知∠BDE=∠CFD=35°,进而可求出∠EDF 的值.【详解】解:∵∠DFC+∠AFD=180°,∠AFD=145°,∴∠CFD=35°.又∵DE ⊥AB ,DF ⊥BC ,∴∠BED=∠CDF=90°,在Rt △BDE 与△Rt △CFD 中,BE CD BD CF =⎧⎨=⎩, ∴Rt △BDE ≌△Rt △CFD (HL ),∴∠BDE=∠CFD=35°,∴∠EDF =180°-90°-35°=55°.故答案是:55°.【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是结合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证明线段和角相等的重要工具.在判定三角形全等时,关键是选择恰当的判定条件. 19.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解析:2<a <12.【分析】已知三角形两边的长,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的取值范围应该是大于已知两边的差而小于已知两边的和.【详解】解: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定理知:第三边a 的取值范围是:(7-5)<a <(7+5),即2<a <1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20.【分析】中线A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 又把△AB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详解】解:∵DE 分别是BCAD 的中点∴△ABD 是△ABC 面积的△A解析:21cm【分析】中线AD 把△ABC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 又把△AB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14. 【详解】解:∵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ABD 是△ABC 面积的12,△ABE 是△ABD 面积的12, ∴△ABE 的面积=4×12×12=21cm . 故答案为:21cm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三、解答题21.(1)见解析;(2)BE =3.【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 ∥DE 得到∠ABC =∠DEF ,然后根据“ASA”可判断△ABC ≌△DEF ;(2)根据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得BC =EF ,由此可求出BE =CF ,则利用线段的和差关系求出BE .【详解】(1)证明:∵AB ∥DE ,∴∠ABC =∠DEF ,在△ABC 和△DEF 中A D AB DEABC DEF ∠=∠⎧⎪=⎨⎪∠=∠⎩∴△ABC ≌△DEF (ASA );(2)解:∵△ABC ≌△DEF ,∴BC =EF ,∴BC -EC =EF -EC ,即BE =CF ,∵BF =11,EC =5,∴BF -EC =6.∴BE +CF =6.∴BE =3.【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22.见解析【分析】由AD=BE 可求得AB=DE ,再结合条件可证明△ABC ≌△DEF .【详解】证明:∵AD BE =∴AD BD BE BD +=+∴AB DE =又∵//BC EF∴ABC DEF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BC DEF BC EF =⎧⎪∠=∠⎨⎪=⎩∴ABC DEF △≌△(SAS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即SSS 、SAS 、ASA 、AAS 和HL .23.(1)AC=BD ,AC ⊥BD ,证明见解析;(2)存在,AC=BD ,AC ⊥BD ,证明见解析;(3)AC=BD ,AC ⊥BD【分析】(1)延长BD 交AC 于点E .易证△AOC ≌△BOD (SAS ),可得AC=BD ,∠OAC=∠OBD ,由∠ADE=∠BDO ,可证∠AED=∠BOD=90º即可;(2)延长BD 交AC 于点F ,交AO 于点G .易证△AOC ≌△BOD (SAS ),可得AC=BD ,∠OAC=∠OBD ,由∠AGF=∠BGO ,可得∠AFG=∠BOG=90º即可;(3)BD 交AC 于点H ,AO 于M ,可证△AOC ≌△BOD (SAS ),可得AC=BD ,∠OAC=∠OBD ,由∠AMH=∠BMO ,可得∠AHM=∠BOH=90º即可.【详解】(1)AC=BD ,AC ⊥BD ,证明:延长BD 交AC 于点E .∵△COD 和△AOB 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D ,OA=OB ,∠COA=∠BOD=90º,∴△AOC ≌△BOD (SAS ),∴AC=BD,∴∠OAC=∠OBD,∵∠ADE=∠BDO,∴∠AED=∠BOD=90º,∴AC⊥BD;(2)存在,证明:延长BD交AC于点F,交AO于点G.∵△COD和△AOB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D,OA=OB,∠DOC=BOA=90º,∵∠AOC=∠DOC-∠DOA,∠BOD=∠BOA-∠DOA,∴∠AOC=∠BOD,∴△AOC≌△BOD(SAS),∴AC=BD,∠OAC=∠OBD,∵∠AGF=∠BGO,∴∠AFG=∠BOG=90º,∴AC⊥BD;(3)AC=BD,AC⊥BD.证明:BD交AC于点H,AO于M,∵△COD和△AOB均为等腰直角三角形,∴OC=OD,OA=OB,∠DOC=BOA=90º,∵∠AOC=∠DOC+∠DOA,∠BOD=∠BOA+∠DOA,∴∠AOC=∠BOD,∴△AOC≌△BOD(SAS),∴AC=BD,∠OAC=∠OBD,∵∠AMH=∠BMO,∴∠AHM=∠BOH=90º,∴AC⊥BD.【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旋转变换中对应相等的位置与数量关系,掌握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方法,及其角度计算是解题关键.24.(1)见解析;(2)60°【分析】(1)利用“SAS”证明AOC BOD ≅,即可得到结论;(2)由AOC BOD ≅得OAC OBD ∠=∠,再根据OAC AOB OBD APB ∠+∠=∠+∠即可求出结论.【详解】解:(1)证明:∵60AOB COD ∠=∠=︒,∴AOB BOC COD BOC ∠+∠=∠+∠,∴AOC BOD ∠=∠,在AOC △和BOD 中,AO BO AOC BOD CO DO =⎧⎪∠=∠⎨⎪=⎩,∴()AOC BOD SAS ≅△△,∴AC BD =;(2)∵AOC BOD ≅,∴OAC OBD ∠=∠,∵OAC AOB OBD APB ∠+∠=∠+∠,∴60OAC OBD APB ∠+︒=∠+∠,∴60APB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定理. 25.(1)45°;(2)不变,45°【分析】(1)由题意,先求出135ABN ∠=︒,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67.5ABE ∠=︒,22.5∠︒=BAC ,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求出答案;(2)由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得ACB ABE BAC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求出答案.【详解】解:(1)∵90MON ∠=︒,即90AOB ∠=︒,45BAO ∠=︒,∴135ABN AOB BAO ∠=∠+∠=︒,∵BE 平分ABN ∠,AC 平分BAO ∠, ∴167.52ABE ABN ∠=∠=︒,122.52BAC BAO ∠=∠=︒, ∴67.522.545ACB ABE BAC ∠=∠-∠=︒-︒=︒.(2)ACB ∠的大小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 ∵BE 平分ABN ∠,AC 平分BAO ∠, ∴12ABE ABN ∠=∠,12BAC BAO ∠=∠, ∴ACB ABE BAC ∠=∠-∠1122ABN BAO =∠-∠ ()12ABN BAO =∠-∠12AOB =∠19045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外角性质,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所学的知识,正确的得到角的关系.26.见解析【分析】先证明AF BE =,然后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CAF=∠DBE ,用SAS 即可证明△ACF ≌△BDE .【详解】证明:AE BF =,AE EF BF EF ∴+=+,即AF BE =; //AC BD ,CAF DBE ∴∠=∠在ACF 与BDE 中,AC BD CAF DBE AF BE =⎧⎪∠=∠⎨⎪=⎩ACF BDE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SAS 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掌握SAS 判定是解题的关键.。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解析
(专题精选)初中数学三角形经典测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1.等腰三角形的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20度,则等腰三角形顶角的度数是()A.140o B.20o或80o C.44o或80o D.140o或44o或80o 【答案】D【解析】【分析】设另一个角是x,表示出一个角是2x-20°,然后分①x是顶角,2x-20°是底角,②x是底角,2x-20°是顶角,③x与2x-20°都是底角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与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列出方程求解即可.【详解】设另一个角是x,表示出一个角是2x-20°,①x是顶角,2x-20°是底角时,x+2(2x-20°)=180°,解得x=44°,∴顶角是44°;②x是底角,2x-20°是顶角时,2x+(2x-20°)=180°,解得x=50°,∴顶角是2×50°-20°=80°;③x与2x-20°都是底角时,x=2x-20°,解得x=20°,∴顶角是180°-20°×2=140°;综上所述,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度数是44°或80°或140°.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两底角相等的性质,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难点在于分情况讨论,特别是这两个角都是底角的情况容易漏掉而导致出错.2.AD是△ABC中∠BAC的平分线,DE⊥AB于点E,DF⊥AC交AC于点F.S△ABC=7,DE=2,AB=4,则AC长是()A.4 B.3 C.6 D.2【答案】B【解析】【分析】首先由角平分线的性质可知DF=DE=2,然后由S △ABC =S △ABD +S △ACD 及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出结果.【详解】解:AD 是△ABC 中∠BAC 的平分线,∠EAD=∠FADDE ⊥AB 于点E ,DF ⊥AC 交AC 于点F ,∴DF=DE ,又∵S △ABC =S △ABD +S △ACD ,DE=2,AB=4, 11742222AC ∴=⨯⨯+⨯⨯ ∴AC=3.故答案为:B【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角平分线的性质,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是解题的关键.3.如图,在ABC ∆中,AB 的垂直平分线交BC 于D ,AC 的中垂线交BC 于E ,20DAE ∠=o ,则BAC ∠的度数为( )A .70oB .80oC .90oD .100o【答案】D【解析】【分析】 根据线段垂直平分线的性质得到DA=DB,EA=EC,在由等边对等角,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解.【详解】如图所示:∵DM 是线段AB 的垂直平分线,∴DA=DB,B DAB ∠=∠ ,同理可得:C EAC ∠=∠ ,∵ 20DAE ∠=o ,180B DAB C EAC DAE ︒∠+∠+∠+∠+∠=,∴80DAB EAC ︒∠+∠=∴100BAC ︒∠=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线段的垂直平分线和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解题的关键是掌握线段垂直平分线上的点到线段两端的距离相等.4.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90ABC ∠=︒,CA x ⊥轴,点C 在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若1AB =,则k 的值为( )A .1B 2C 2D .2【答案】A【解析】【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求得 OA 和 AC 的长,从而可以求得点 C 的坐标,进而求得 k 的值,本题得以解决.【详解】Q 等腰直角三角形ABC 的顶点A 、B 分别在x 轴、y 轴的正半轴上,90ABC ∠=︒,CA ⊥x 轴,1AB =,45BAC BAO ︒∴∠=∠=,22OA OB ∴==,2AC =, ∴点C 的坐标为22⎝, Q 点C 在函数()0k y x x=>的图象上, 2212k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反比例函数图象上点的坐标特征、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解答.5.(11·十堰)如图所示为一个污水净化塔内部,污水从上方入口进入后流经形如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净化材料表面,流向如图中箭头所示,每一次水流流经三角形两腰的机会相同,经过四层净化后流入底部的5个出口中的一个。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 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解析)一、选择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下面是一位同学用三根木棒拼成的图形,其中符合三角形概念的是( )A B C D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B.两个全等图形形状一定相同C.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一定是全等图形D.两个正方形一定是全等图形3.如图,在△ABC中,∠ACB=90°,CD⊥AB于D,图中的线段可以作为△ABC的高的有( )A.2条B.3条C.4条D.5条4.经常开窗通风,可以有效地利用阳光和空气中的紫外线杀死病菌,清除室内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如图,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AB可将其固定,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A.三角形的稳定性B.两点之间线段最短C.两点确定一条直线D.垂线段最短5.下列图形中,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A BC D6.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的△ABC的是( )A.∠A=36°,∠B=45°,AB=4B.AB=4,BC=3,∠A=30°C.AB=3,BC=4,CA=8D.∠C=90°,AB=67.如图,用四个螺丝将不能弯曲的木条围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大小,其中相邻两个螺丝的距离依次为3、4、6、8,且相邻两根木条的夹角均可以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间的距离的最大值是( )A.7B.10C.11D.148.如图,在△ABC中,AD是∠BAC的平分线,P为AD延长线上一点,PE⊥BC于点E,若∠B=75°,∠P=25°,则∠C的度数是( )A.25°B.75°C.15°D.50°9.如图,△ABC的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且四边形CDGE的面积是12,则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16B.12C.10D.610.如图,四边形ABCD和四边形EFGH均为正方形,点E、F、G、H分别在AF、BG、CH、DE上,若AE=a,AF=b,则△ABF的面积可以表示为( )ab D.a+bA.abB.2abC.12二、填空题(共6小题,每小题3分,共18分)11.如图,AB=DE,AC=DF,BC=EF,则∠D的度数= .12.若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分别为3 cm和7 cm,则第三边的长是cm.13.△ABC的三边长分别是a,b,c,化简|a-b+c|+|a-c-b|-|b-c-a|的结果为.14.如图,∠B=∠C,AB=AC,要使△ABD≌△ACE,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15.某段河流的两岸是平行的,数学兴趣小组想测得河的宽度,为了保证安全,在老师带领下不用涉水过河就可以测量,他们是这样做的:①在河流的一条岸边B点,选对岸正对的一棵树A;②沿河岸直走20米有一棵树C,继续前行20米到达D处;③从D处沿河岸垂直的方向行走,当到达树A正好被树C遮挡住的E处时停止行走;④测得DE的长为5米.则河的宽度为米.16.现有一块如图所示的草地,经测量,∠B=∠C,AB=10米,BC=8米,CD=12米,点E是AB边的中点.点P从点B出发以2米/秒的速度沿BC向点C运动,同时点Q从点C出发沿CD向点D运动.当点Q的速度为米/秒时,能够在某一时刻使△BEP与△CPQ全等.三、解答题(共5小题,共52分)17.(8分)沿着图中的虚线,将图形分割成四个全等的图形.18.(10分)如图,在△ABC中,∠ACB=90°,点E在AC的延长线上,ED⊥AB于点D,若BC=ED,求证:CE=DB.19.(10分)小明沿一段笔直的人行道行走,边走边欣赏风景,在由C处走向D处的过程中,通过隔离带PM的缝隙P,刚好浏览完对面人行道宣传墙AB上的一条标语,具体信息如下:如图,AB∥PM∥CD,AC,BD相交于点P,PD⊥CD,垂足为D,△ABP中AB边上的高与△CDP中CD边上的高相等.小明根据自己步行的路程(CD的长)为16 m,测出标语AB的长度也为16 m,请说明理由.20.(12分)如图,在△ABC中,AC=BC,D是AB上的一点,AE⊥CD于点E,BF⊥CD于点F,若CE=BF,AE=EF+BF.试判断AC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21.(12分)小明不小心将等腰直角三角尺掉到了两堆砖块之间,如图所示.(1)求证:△ADC≌△CEB;(2)若DE=35 cm,请你帮小明求出砖块的厚度a的大小(每块砖的厚度相同).参考答案与解析1.D 三角形是由不在同一条直线上的三条线段首尾顺次相接所组成的图形.故选D.2.B A.两个面积相等的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A错误,不符合题意;B.两个全等图形形状一定相同,故B正确,符合题意;C.两个周长相等的图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C错误,不符合题意;D.两个正方形不一定是全等图形,故D错误,不符合题意.故选B.3.B △ABC的高有AC、BC、CD,共3条,故选B.4.A5.B A.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60°-60°=60°,∴该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不符合题意;B.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55.5°-34.5°=90°,∴该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符合题意;C.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30°-30°=120°,∴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D.第三个角的度数是180°-40°-62.5°=77.5°,∴该三角形是锐角三角形,不符合题意.故选B.6.A A.已知两角及这两角的夹边,能画出唯一的△ABC,符合题意;B.已知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不能画出唯一的△ABC,不符合题意;C.∵AB=3,BC=4,CA=8,3+4<8,∴AB+BC<CA,∴不能画出△ABC,不符合题意;D.已知一角和一边,不能画出唯一的△ABC,不符合题意.故选A.7.B ①当长度为3,4的两根木条共线时,∵7+6>8,∴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8;②当长度为6,4的两根木条共线时,∵3+8>10,∴此时两个螺丝间的最大距离为10;③当长度为3,8的两根木条共线时,∵4+6<11,∴此时会破坏木框,故此种情况不成立;④当长度为6,8的两根木条共线时,∵3+4<14,∴此时会破坏木框,故此种情况不成立.综上所述,任意两个螺丝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10,故选B.8.A ∵PE⊥BC,∴∠PEB=90°.∵∠P=25°,∴∠ADB=∠PDE=90°-∠P=65°.∵∠B=75°,∴∠BAD=180°-∠B-∠ADB=180°-75°-65°=40°.∵AD是∠BAC的平分线,∴∠BAC=2∠BAD=80°.∴∠C=180°-∠B-∠BAC=180°-75°-80°=25°.故选A.9.B ∵△ABC的三条中线AD,BE,CF相交于点G,∴S△AGE=S△CGE,S△BGD=S△CGD,∴S阴影=S△AGE+S△BGD=S△CGE+S△CGD=S四边形CDGE=12.故选B.10.C 在正方形ABCD中,AB=AD,∠DAB=90°,∴∠DAE+∠FAB=90°,在正方形EFGH中,∠HEF=∠EFG=90°,∴∠AED=∠BFA=90°,∴∠FAB+∠ABF=90°,∴∠DAE=∠ABF,∴△AED≌△BFA(AAS),∴BF=AE=a,∵BF=a,AF=b,∠AFB=90°,ab.∴S△ABF=12故选C.11.100°解析∵AB=DE,AC=DF,BC=EF,∴△ABC≌△DEF,∴∠A=∠D,在△ABC中,∠A=180°-50°-30°=100°,∴∠D=100°.12.7解析 当3 cm 为腰长时,3+3<7,不合题意,舍去. 当7 cm 为腰长时,3+7>7,故第三边的长为7 cm . 故答案是7. 13.b +c -a解析 ∵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b +c >a ,a +c >b ,∴a -b +c >0,a -c -b <0,b -c -a <0, ∴|a -b +c |+|a -c -b |-|b -c -a | =(a -b +c )-(a -c -b )+(b -c -a ) =a -b +c -a +c +b +b -c -a =b +c -a. 故答案为b +c -a. 14.BD =CE (答案不唯一) 解析 添加的条件是BD =CE , 在△ABD 和△ACE 中,{AB =AC,∠B =∠C,BD =CE,∴△ABD ≌△ACE (SAS),答案不唯一. 15.5解析 由题意知,在△ABC 和△EDC 中,{∠ABC =∠EDC =90°,BC =DC,∠ACB =∠ECD,∴△ABC ≌△EDC (ASA), ∴AB =ED ,则AB =DE =5米,即河的宽度是5米. 故答案是5. 16.2或52解析 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则BP =2t 米,CP =(8-2t )米, ∵AB =10米,E 为AB 的中点,∴BE =5米, ∵∠B =∠C ,∴①当BE=CP=5米,BP=CQ时,△BPE≌△CQP,此时5=8-2t,,解得t=32=3米,∴BP=CQ=2×32=2(米/秒);此时点Q的运动速度为3÷32②当BE=CQ=5米,BP=CP时,△BPE≌△CPQ,此时2t=8-2t,解得t=2,∴点Q的运动速度为5÷2=5(米/秒).2.故答案为2或5217.解析答案不唯一.如图所示:18.证明∵ED⊥AB,∴∠ADE=∠ACB=90°,又∵∠A=∠A,BC=ED,∴△ABC≌△AED(AAS),∴AE=AB,AC=AD,∴CE=BD.19.解析∵AB∥CD,∴∠ABP=∠CDP,∵PD⊥CD,∴∠CDP=90°,∴∠ABP=90°,即PB⊥AB,∵△ABP中AB边上的高与△CDP中CD边上的高相等, ∴PD=PB,在△ABP与△CDP中,{∠ABP =∠CDP,PB =PD,∠APB =∠CPD,∴△ABP ≌△CDP (ASA), ∴CD =AB =16米.20.解析 AC ⊥BC.理由:∵AE ⊥CD ,BF ⊥CD , ∴∠AEC =∠BFC =90°, ∴∠CAE +∠ACE =90°, ∵CF =CE +EF ,CE =BF , ∴CF =EF +BF , ∵AE =EF +BF , ∴AE =CF ,在△ACE 和△CBF 中,{AC =BC,AE =CF,CE =BF,∴△ACE ≌△CBF (SSS), ∴∠BCF =∠CAE ,∴∠ACB =∠BCF +∠ACE =∠CAE +∠ACE =90°, ∴AC ⊥BC.21.解析 (1)证明:由题意得AC =BC ,∠ACB =90°,AD ⊥DE ,BE ⊥DE , ∴∠ADC =∠CEB =90°,∠ACD +∠BCE =90°, ∴∠ACD +∠DAC =90°, ∴∠BCE =∠DAC ,在△ADC 和△CEB 中,{∠ADC =∠CEB,∠DAC =∠BCE,AC =CB,∴△ADC ≌△CEB (AAS). (2)∵一块砖的厚度为a , ∴AD =4a ,BE =3a , 由(1)得△ADC ≌△CEB , ∴DC =BE =3a ,CE =AD =4a , ∴DC +CE =7a =35 cm,∴a=5 cm.答:砖块的厚度a为5 cm.第11 页共11 页。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测试(包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用三角尺画角平分线:如图,先在AOB ∠的两边分别取OM ON =,再分别过点M ,N 作OA ,OB 的垂线,交点为P .得到OP 平分AOB ∠的依据是( )A .HLB .SSSC .SASD .ASA 2.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cm 和8cm ,则此三角形的第三边的长可能是( ) A .13cmB .6cmC .5cmD .4cm 3.有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2cm ,3cm ,4cmB .1cm ,4cm ,2cmC .1cm ,2cm ,3cmD .6cm ,2cm ,3cm 4.如图,已知AB =AD ,AC =AE ,若要判定△ABC ≌△ADE ,则下列添加的条件中正确的是( )A .∠1=∠DACB .∠B =∠DC .∠1=∠2D .∠C =∠E 5.已知如图,△OAD ≌△OBC ,且∠O=70°,∠C=25°,则∠OAD=( )A .95°B .85°C .75°D .65°6.如图,,AD BC ⊥垂足为,D BF AC ⊥,垂足为,F AD 与BF 交于点,5,2E AD BD DC ===,则AE 的长为( )A.2B.5C.3D.77.如图,△ACB≌△A′C B′,∠ACB=70°,∠ACB′=100°,则∠BCA′度数是()A.40°B.35 C.30°D.45°≌,则点Q可能是图中的()8.图中的小正方形边长都相等,若MNP MFQA.点D B.点C C.点B D.点A9.在自习课上,小红为了检测同学们的学习效果,提出如下四种说法:①三角形有且只有一条中线;②三角形的高一定在三角形内部;③三角形的两边之差大于第三边;④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和不等边三角形.其中错误的说法是()A.①②B.①③C.①②③D.①②③④10.如图所示,某同学将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A.带①去B.带②去C.带③去D.带①②去11.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则x的值可以是()A.6 B.5 C.4 D.312.下列四个图形中,有两个全等的图形,它们是()A.①和②B.①和③C.②和④D.③和④二、填空题13.如图,∠A=∠B=90°,AB=100,E,F分别为线段AB和射线BD上的一点,若点E从点B 出发向点A 运动,同时点F 从点B 出发向点D 运动,二者速度之比为2:3,运动到某时刻同时停止,在射线AC 上取一点G ,使△AEG 与△BEF 全等,则AG 的长为_____.14.如图所示,在等腰Rt ABC 中,90ACB ∠=︒,点D 为射线CB 上的动点,AE AD =,且,AE AD BE ⊥与AC 所在的直线交于点P ,若3AC PC =,则BD CD=_______.15.如图,四边形ABCD 中,AC BC =,90ACB ADC ∠=∠=︒,10CD =,则BCD ∆的面积为______.16.如图,ACD ∠是ABC 的外角,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1A BC ∠的平分线与1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2A ,…,1n A BC -∠的平分线与1n A CD -∠的平分线交于点n A ,设=A θ∠,则2=A ∠___________,=n A ∠___________.17.如图,在△ABC 和△DBC 中,∠ACB=∠DBC=90°,E 是BC 的中点,DE ⊥AB ,垂足为F ,AB=DE .若BD=8cm ,则AC 的长为_________.18.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9.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2,0)B (0,4),作△BOC ,使△BOC 和△ABO 全等,则点C 坐标为________20.已知:AD 、AE 分别是ABC 的高,中线,6BE =,4CD =,则DE 的长为_________.三、解答题21.已知ABC 的周长为37cm ,AD 是BC 边上的中线,23AC BC =.(1)如图,当15AB cm =时,求BD 的长.(2)若14AC cm =,能否求出DC 的长?为什么?22.如图:已知AD CB =,CE BD ⊥,AF BD ⊥,垂足分别为点E 、F ,若DE BF =,求证://AD BC .23.如图,90B C ∠=∠=︒,BAE CED ∠=∠,且AB CE =.(1)试说明:ADE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若2CDE BAE ∠=∠,求CDE ∠的度数.24.如图,在ABC 中,AB AC =,AB BC >,点D 在边BC 上,点E ,F 在线段AD 上,且2DF AF =,12BAC ∠=∠=∠.若BE 的长为5,求AD 的长.25.如图,点B 、E 、C 、F 四点在一条直线上,∠A =∠D ,AB //DE ,老师说:再添加一个条件就可以使△ABC ≌△DEF .下面是课堂上三个同学的发言,甲说:添加AB =DE ;乙说:添加AC //DF ;丙说:添加BE =CF .(1)甲、乙、丙三个同学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2)请你从正确的说法中选择一种,给出你的证明.26.已知:AB BD ⊥,ED BD ⊥,AC CE =,BC DE =.(1)试猜想线段AC 与CE 的位置关系,并证明你的结论.(2)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2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3)若将CD 沿CB 方向平移至图3情形,其余条件不变,结论12AC C E ⊥还成立吗?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A解析:A【分析】利用垂直得到90PMO PNO ∠=∠=,再由OM ON =,OP OP =即可根据HL 证明()HL ≌PMO PNO △△,由此得到答案.【详解】∵PM OA ⊥,PN OB ⊥,∴90PMO PNO ∠=∠=.∵OM ON =,OP OP =,∴()HL ≌PMO PNO △△, ∴POA POB ∠=∠,故选:A .【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定理:SSS 、SAS 、ASA 、AAS 、HL ,根据题中的已知条件确定对应相等的边或角,由此利用以上五种方法中的任意一种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2.B解析:B【分析】利用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三边长x 的范围是:8383x -<<+,即5cm 11cm x <<,故选:B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掌握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3.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特性: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两边的之差一定小于第三边;进行解答即可.【详解】A 、2+3>4,能围成三角形;B 、1+2<4,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C 、1+2=3,不能围成三角形;D 、2+3<6,所以不能围成三角形;故选:A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的应用,在运用三角形三边关系判定三条线段能否构成三角形时并不一定要列出三个不等式,只要两条较短的线段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条线段的长度即可判定这三条线段能构成一个三角形.4.C解析:C【分析】根据题目中给出的条件AB AD =,AC AE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定即可.【详解】解:AB AD =,AC AE =,则可通过12∠=∠,得到BAC DAE ∠=∠,利用SAS 证明△ABC ≌△ADE ,故选:C .【点睛】 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关键是要熟记判定定理:SSS ,SAS ,AAS ,ASA .5.B解析:B【分析】根据△OAD ≌△OBC 得∠OAD=∠OBC ,再根据三角形内角和定理求出∠OBC 的度数即可.【详解】∵△OAD ≌△OBC ,∴∠OAD=∠OBC ,∵∠O=70°,∠C=25°,∴∠OBC=180°-70°-25°=85°,∴∠OAD=85°故选B .考点: 1.全等三角形的性质;2.三角形内角和定理.第II 卷(非选择题)请点击修改第II 卷的文字说明6.C解析:C【分析】先证明△ACD ≌△BED ,得到CD=ED=2,即可求出AE 的长度.【详解】解:∵AD BC ⊥,BF AC ⊥,∴90AFE BDE ADC ∠=∠=∠=︒,∵AEF BED ∠=∠,∴EAF EBD ∠=∠,∵5AD BD ==,∴△ACD ≌△BED ,∴CD=ED=2,∴523AE AD ED =-=-=;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余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从而进行解题.7.A解析:A【分析】 根据已知ACB ≌A′CB′,得到∠A′CB′=∠ACB=70︒,再通过∠ACB′=100︒,继而利用角的和差求得∠BCB′=30︒,进而利用∠BCA′=∠A′CB′-∠BCB′得到结论.【详解】解:∵ACB ≌A′CB′,∴∠A′CB′=∠ACB=70︒,∵∠ACB′=100︒,∴∠BCB′=∠ACB′-∠ACB=30︒,∴∠BCA′=∠A′CB′-∠BCB′=40︒,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8.A解析:A【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即可解决问题.【详解】解:观察图象可知△MNP ≌△MFD .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基本知识,属于中考常考题型. 9.C解析:C【分析】三角形有三条中线对①进行判断;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对②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三边的关系对③进行判断;根据三角形的分类对④进行判断.【详解】①三角形有三条中线,故①错误;②钝角三角形三条高,有两条在三角形外部,故②错误;③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故③错误;④三角形按边分类可分为等腰三角形、不等边三角形,故④正确;综上,选项①②③错误,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有关概念,属于基础题型.要注意等腰三角形与等边三角形两个概念的区别.10.C解析:C【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应带③去.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要求对常用的几种方法熟练掌握.11.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8-3<x<8+3,即5<x<1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2.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形的概念: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形可得答案.【详解】解:①和③可以完全重合,因此全等的图形是①和③.故选:B.【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图形,关键是掌握全等图形的概念.二、填空题13.40或75【分析】设BE=2t则BF=3t使△AEG与△BEF全等由∠A=∠B=90°可知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时列方程解得t可得AG;情况二:当BE=AEBF=AG时列方程解得解析:40或75.【分析】设BE=2t,则BF=3t,,使△AEG 与△BEF全等,由∠A=∠B=90°可知,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 BE = AG ,BF = AE 时,列方程解得t ,可得 AG;情况二:当 BE = AE ,BF = AG时,列方程解得 t ,可得AG.【详解】设BE=2t,则BF=3t,因为∠A=∠B=90°,使△AEG与△BEF全等,可分两种情况:情况一:当BE=AG,BF=AE时,∵BF=AE,AB=100,∴3t=100﹣2t,解得:t=20,∴AG=BE=2t=2×20=40;情况二:当BE=AE,BF=AG时,∵BE=AE,AB=100,∴2t=100﹣2t,解得:t=25,∴AG=BF=3t=3×25=75,综上所述,AG=40或AG=75.故答案为:40或75.【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利用分类讨论思想是解答此题的关键.14.或2【分析】分两种情况:(1)当点D位于CB延长线上时如图:过点E作AP延长线的垂线于点M可证可得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证的结论;(2)当点D位于CB之间时如图过点E作解析:25或2【分析】分两种情况:(1)当点D位于CB延长线上时,如图:过点E作AP延长线的垂线于点M,可证ADC△AEM≌△,EMP△BCP≌△,可得,AM CD PC PM==,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证的结论;(2)当点D位于CB之间时,如图过点E作AP的垂线于点N,可证ADC△AEN≌△,ENP△BCP ≌△,可得,AN CD PC PN==,由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C=BC,根据线段的和差关系可证的结论;【详解】(1)当点D位于CB延长线上时,如图:过点E作AP延长线的垂线于点M,ABC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90BCP ACD AME∴∠=∠=∠=︒90ADC DAC∴∠+∠=︒AE AD⊥90DAE∴∠=︒90DAC EAM∴∠+∠=︒ADC EAM∴∠=∠AD AE=∴在ADC和AEM△中ADC EAMACD AMEAD AE∠=∠⎧⎪∠=∠⎨⎪=⎩∴△ADC≌△EAM∴CD MA=,AC EM=EM BC∴=BPC EPM∠=∠∴在BCP 和EMP 中BCP EMP BPC EPM BC EM ∠=∠⎧⎪∠=∠⎨⎪=⎩∴EMP △BCP ≌△PC PM ∴=CD AM =,3AC PC =,AC BC =∴设PC PM x ==3AC BC x ∴==5CD AM x ∴==CD BD BC =+2BD x ∴= 2255BD x CD x ∴== (2)当点D 位于CB 之间时,如图:过点E 作AP 的垂线于点N ,AB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AC BC ∴=90ACD ANE ∴∠=∠=︒90ADC DAC ∴∠+∠=︒AE AD ⊥90DAE ∴∠=︒90DAC EAN ∴∠+∠=︒ADC EAN ∴∠=∠AD AE =∴在ADC 和AEN △中ADC EAN ACD ANE AD AE ∠=∠⎧⎪∠=∠⎨⎪=⎩∴△ADC ≌△EAN∴CD NA =,AC EN =EN BC ∴=BPC EPN ∠=∠∴在BCP 和ENP 中BCP ENP BPC EPN BC EN ∠=∠⎧⎪∠=∠⎨⎪=⎩∴ENP △BCP ≌△PC PN ∴=CD AN =,3AC PC =,AC BC =∴设PC PN x ==3AC BC x ∴==CD AN x ∴==CD BC BD =-2BD x ∴=22BD x CD x∴== 故答案为:25或2.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解题关键是利用三角形全等和线段的和差得出所求线段之间的关系,同时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15.50【分析】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先证明∠CBE=∠ACD 从而证明∆ACD ≅∆CBE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BE ⊥CE ∴∠BEC=∠CDA=90°解析:50【分析】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先证明∠CBE=∠ACD ,从而证明∆ ACD ≅∆ CBE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过点B 作BE ⊥DC 交DC 的延长线于点E ,∵BE ⊥CE ,∴∠BEC=∠CDA=90°,∴∠CBE+∠BCE=90°,又∵∠ACB=90°,∴∠BCE+∠ACD=90°,∴∠CBE=∠ACD ,在∆ ACD 与∆ CBE 中,∵CBE ACD CEB ADC BC AC ∠=∠⎧⎪∠=∠⎨⎪=⎩,∴∆ ACD ≅∆ CBE (AAS ),∴BE=CD=10,∴BCD ∆的面积=12CD∙BE=12×10×10=50, 故答案是50.【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添加辅助线,构造“一线三垂直”模型,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CD=∠A+∠ABC ∠A1CD=∠A1+∠A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1BC=∠ABC ∠A1CD=∠ACD 整理得到∠A1=∠A 同理可得∠A2=∠A1从而判断 解析:4θ 2nθ 【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CD=∠A+∠ABC ,∠A 1CD=∠A 1+∠A 1BC ,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A 1BC=12∠ABC ,∠A 1CD=12∠ACD ,整理得到∠A 1=12∠A ,同理可得∠A 2=12∠A 1,从而判断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然后表示出∠A n 即可得答案. 【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 1CD 是△A 1BC 的外角,∴∠ACD=∠A+∠ABC ,∠A 1CD=∠A 1+∠A 1BC ,∵ABC ∠的平分线与ACD ∠的平分线交于点1A ,∴∠A 1BC=12∠ABC ,∠A 1CD=12∠ACD , ∴∠A 1=12∠A , 同理可得∠A 2=12∠A 1=14∠A , ∵∠A=θ,∴∠A 2=4θ, 同理:∠A 3=12∠A 2=382θθ=, ∠A 4=12∠A 3=4162θθ= ……∴∠A n =2n θ. 故答案为:4θ,2nθ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及角平分线的定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熟记性质并准确识图,求出后一个角是前一个角的12是解题的关键. 17.4cm 【分析】由DE ⊥AB 可得∠BFE=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DEB=90°由∠ACB=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A=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解析:4cm .【分析】由DE ⊥AB ,可得∠BFE=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DEB=90°,由∠ACB=90°,由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可得∠ABC+∠A=90°,根据同角的余角相等,可得∠A=∠DEB ,然后根据AAS 判断△ABC ≌△EDB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即可得到BD=BC ,AC=BE ,由E 是BC 的中点,得到BE=12BC=12BD=4. 【详解】解:∵DE ⊥AB ,可得∠BFE=90°,∴∠ABC+∠DEB=90°,∵∠ACB=90°,∴∠ABC+∠A=90°,∴∠A=∠DEB ,在△ABC 和△EDB 中,ACB DBC A DEBAB DE ∠∠⎧⎪∠∠⎨⎪⎩===, ∴△ABC ≌△EDB (AAS ),∴BD=BC ,AC=BE ,∵E 是BC 的中点,BD=8cm ,∴BE=12BC=12BD=4cm , ∴AC=4cm .故答案为:4cm .【点睛】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普通两个三角形全等共有四个定理,即AAS 、ASA 、SAS 、SSS ,直角三角形可用HL 定理,但AAA 、SSA ,无法证明三角形全等,本题是一道较为简单的题目,找准全等的三角形是解决本题的关键.18.1<x <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 <8+5解得:1<x <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1<x <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 <8+5,解得:1<x <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19.(-20)或(24)或(-24)【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已知点的坐标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符合∵点A (20)B (04)∴OB=4OA=2∵△BOC 与△AOB 全等∴OB=解析:(-2,0)或(2,4)或(-2,4)【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已知点的坐标画出图形,即可得出答案.【详解】如图所示:有三个点符合,∵点A (2,0),B (0,4),∴OB=4,OA=2,∵△BOC 与△AOB 全等,∴OB=OB=4,OA=OC=2,∴C 1(-2,0),C 2(-2,4),C 3(2,4).故答案为(2,4)或(-2,0)或(-2,4).【点睛】本题考查了坐标与图形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难点在于根据点C 的位置分情况讨论.20.2或10【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推导出;再假设D 点所在的不同位置分别计算即可得到答案【详解】∵是的中线且∴假设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如下图∵是的中线且∴∵∴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B 之 解析:2或10【分析】由已知条件,可推导出6EC BE ==;再假设D 点所在的不同位置,分别计算DE ,即可得到答案.【详解】∵AE 是ABC 的中线,且6BE =∴6EC BE ==假设点D 在CB 的延长线上,如下图∵AE 是ABC 的中线,且6BE =∴212BC BE ==∵4CD =∴CD BC <,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B 之间,如下图∵4CD =,6EC =∴CD EC <,和图形不符∴该假设不成立;假设点D 在点E 和点C 之间,如下图∴642DE EC CD =-=-=;假设点D 在点BC 延长线上,如下图∴6410DE EC CD =+=+=;故答案为:2或10.【点睛】本题考察了三角形中线和三角形高的知识;求解的关键是熟练掌握三角形中线和三角形高的性质,从而完成求解.三、解答题21.(1)6cm ;(2)不能求出DC 的长,理由见解析【分析】(1)根据23AC AB =,15AB cm =及ABC 的周长为37cm ,可求得BC ,再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答即可;(2)利用(1)中的方法,求得BC 的长度,然后根据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可判断出△ABC不存在,进而可知没法求DC 的长.【详解】解:(1)∵23AC AB =,15AB cm =, ∴215103AC cm =⨯=, 又∵ABC 的周长为37cm ,∴37AB AC BC ++=, ∴()3737151012BC AB AC cm =--=--=,又∵AD 是BC 边上的中线, ∴()1112622BD BC cm ==⨯=; (2)不能,理由如下: ∵23AC AB =,14AC cm =, ∴()314212AB cm =⨯=, 又∵ABC 的周长为37cm ,∴37AB AC BC ++=, ∴()373721142BC AB AC cm =--=--=,∴BC+AC=16<AB=21,∴不能构成三角形,故不能求出DC 的长.【点睛】此题考查三角形的中线、三角形的周长、构成三角形的条件,关键是根据三角形中线的性质解答.22.见解析【分析】利用已知条件证明△ADF ≌△CBE ,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到∠B=∠D ,进而得出结论.【详解】证明:∵DE=BF ,∴DE+EF=BF+EF ;∴DF=BE ;在Rt △ADF 和Rt △BCE 中DF BE AD CB =⎧⎨=⎩, ∴Rt △ADF ≌Rt △CBE (HL ),∴∠B=∠D ,∴//AD BC .【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及性质;由DE=BF 通过等量加等量和相等得DF=BE 在三角形全等的证明中经常用到,应注意掌握应用.23.(1)见解析;(2)60°.【分析】(1)利用ASA 证明△BAE ≌△CED ,可证AE=DE ,后利用∠BAE+∠BEA=90°,证明∠BEA+∠CED=90°,问题得证;(2)利用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求解即可.【详解】(1)∵90B C ∠=∠=︒,BAE CED ∠=∠,且AB CE =,∴△BAE ≌△CED ,∴AE=DE ,∵∠BAE+∠BEA=90°,∴∠BEA+∠CED=90°,∴∠AED=90°,∴△AED 是等腰直角三角形;(2)∵2CDE BAE ∠=∠,BAE CED ∠=∠,∴2CDE CED ∠=∠,∵∠CDE+∠CED=90°,∴∠CDE=6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全等,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定义,直角三角形的锐角互余的性质,根据图形,结合条件选择对应判定方法,根据性质构造基本的计算等式是解题的关键. 24.【分析】解:由∠1=∠2=∠BAC ,得到∠BAE=∠ACF ,∠ABE=∠CAF 从而证明△ABE ≌△CAF(ASA).得到AF=BE ,再根据DF=2AF ,BE 的长为5,求得AD 的长.【详解】解:∵12BAC ∠=∠=∠,且1BAE ABE ∠=∠+∠,2CAF ACF ∠=∠+∠, ∠BAC=∠BAE+∠CAF ,∴∠BAE=∠ACF ,∠ABE=∠CAF .在ABE △和CAF 中,BAE ACF AB CA ABE CAF ∠=∠⎧⎪=⎨⎪∠=∠⎩∴()ABE CAF ASA ≌△△.∴AF BE =∵2DF AF =,BE 的长为5,∴10DF =,5AF BE ==,∴51015AD AF DF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悉掌握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证明. 25.(1)甲、丙;(2)见详解【分析】(1)根据平行线的性质,由AB ∥DE 可得∠B =∠DEC ,再加上条件∠A =∠D ,只需要添加一个能得出对应边相等的条件,即可证明两个三角形全等,添加AC //DF 不能证明△ABC ≌△DEF ;(2)添加AB =DE ,再由条件AB ∥DE 可得∠B =∠DEC ,然后再利用ASA 判定△ABC ≌△DEF 即可.【详解】(1)解:∵AB //DE ,∴∠B =∠DEC ,又∵∠A =∠D ,∴添加AB =DE ,可得△ABC ≌△DEF (ASA );添加BE =CF ,可得BC=EF ,可得△ABC ≌△DEF (AAS )∴说法正确的是:甲、丙,故答案为:甲、丙;(2)选“甲”,理由如下:证明:∵AB ∥DE ,∴∠B =∠DEC ,在△ABC 和△DEF 中A DB DEF AB DE ∠∠⎧⎪∠∠⎨⎪⎩=== ∴△ABC ≌△DEF (ASA ).【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 、SAS 、ASA 、AAS 、HL .注意:AAA 、SSA 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26.(1)AC CE ⊥,见解析;(2)成立,理由见解析;(3)成立,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用HL 判断出Rt Rt ABC CDE ≌△△,得出A DCE ∠=∠,进而判断出90DCE ACB ∠+∠=︒,即可得出结论;(2)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3)同(1)的方法,即可得出结论.【详解】解:(1)AC CE ⊥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Rt ABC △和Rt CDE △中AC CE BC DE =⎧⎨=⎩∴()Rt Rt HL ABC CDE △△≌, ∴A DCE ∠=∠∵90B ∠=︒,∴90A ACB ∠+∠=︒,∴()18090ACE DCE ACB ∠=︒-∠+∠=︒,∴AC CE ⊥;(2)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90B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2A C E D ∠=∠,∵90B ∠=︒,∴190B A AC ∠+∠=︒,∴2190DC E AC B ∠+∠=︒,在12C FC 中,()122118090C FC DC E AC B ∠=︒-∠+∠=︒,∴12AC C E ⊥;(3)成立,理由如下:∵AB BD ⊥,ED BD ⊥,∴190ABC D ∠=∠=︒在1Rt ABC 和2Rt C DE △中121AC C E BC DE =⎧⎨=⎩, ∴()12Rt Rt HL ABC C DE ≌△△,∴2A C E D ∠=∠,∵190ABC ∠=︒,∴190B A AC ∠+∠=︒,在12C FC 中,()2112180=90C FC DC E AC B ∠=︒-∠+∠︒,∴12AC C E .【点睛】此题是几何变换综合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判断出12Rt Rt ABC C DE ≌△△是解本题的关键.。
新人教数学七年级下第7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有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自主学习达标检测A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撑上支撑后的自行车能稳稳地停在地上,是因为三角形具有______性.2.在△ABC中,AD是中线,则△ABD的面积______△ACD的面积.(填“>”,“<”或“=”)3.在△ABC中,若∠A=30°,∠B=60°,则这个三角形为三角形;若∠A:∠B:∠C=1:3:5,这个三角形为三角形.(按角的分类填写)4.一木工师傅有两根长分别为5cm、8cm的木条,他要找第三根木条,将它们钉成一个三角形框架,现有3cm、10cm、20cm三根木条,他可以选择长为cm的木条.5.如图所示的图形中x的值是__ ____.6.过n边形的一个顶点的对角线可以把n边形分成______个三角形.(用含n的式子表示)7边上的高是;(2)在△AEC中,AE边上的高是.8.如图,△ABC≌△AED,∠C=400,∠EAC=300,∠B=300,则∠D= ,∠EAD= .9.如图,已知∠1=∠2,请你添加一个条件使△ABC≌△BAD,你的添加条件是(填一个即可).10.若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 cm和5 cm,则它的周长是____ _ cm.11.图所示的图案是由全等的图形拼成的,其中AD=0.5cm,BC=1cm,则AF= .第5题第14题A.B.C.D.12.在△ABC 中,AB =6,AC =10,那么BC 边的取值范围是 .13.如图所示,A 、B 在一水池的两侧,若BE =DE ,∠B =∠D =90°,CD =8 m ,则水池宽AB =m .14.如图,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若∠CBA =320,则∠FED = ,∠EFD = . 二、选择题(共4题,每题3分,共12分) 15.如图所示,其中三角形的个数是( )A.2个B.3个C.4个D.5个16.下列各组中的三条线段能组成三角形的是( )A.3,4,8 B.5,6,11 C.5,6,10D.4,4,817.下列图形不具有稳定性的是( )18.一个三角形中直角的个数最多有( )A.3 B.1 C.2 D.0 三、解答题(共60分) 19.(5分)如图,(1)过点A 画高AD ; (2)过点B 画中线BE ;(3)过点C 画角平分线CF .第13题第11题第15题20.(5分)若四边形的两个内角是直角,另外两个内角中一个角比另一个角的2倍少30°,求这两个内角的度数.21.(5分)小颖要制作一个三角形木架,现有两根长度为8m和5m的木棒.如果要求第三根木棒的长度是整数,小颖有几种选法?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是多少?22.(6分)如图,在△ABC中,∠A=70°,∠B=50°,CD平分∠ACB.求∠ACD的度数.23.(6分)如图所示,∠BAC=90°,BF平分∠ABC交AC于点F,∠BFC=100°,求∠C的度数.24.(6分)如图所示,已知DF⊥AB于F,∠A=40°,∠D=50°,求∠ACB的度数.25(7分).已知等腰三角形一腰上的中线将三角形的周长分为9cm和15cm两部分,求这个等腰三角形的底边长和腰长.26.(7分)如图,已知△ABC中,∠ABC和∠ACB的平分线BD、CE相交于点O,且∠A=60°,求∠BOC的度数.27.(7分)已知:如图,四边形ABCD中,AD⊥DC,BC⊥AB,AE平分∠BAD,CF平分∠DCB,AE交CD于E,CF交AB于F,问AE与CF是否平行?为什么?28.(1)某多边形的内角和与外角和的总和为2 160°,求此多边形的边数;(2)某多边形的每一个内角都等于150°,求这个多边形的内角和.七年级数学(下)第三单元自主学习达标检测B卷(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班级学号姓名得分一、填空题(共14小题,每题2分,共28分)1.用7根火柴棒首尾顺次连接摆成一个三角形,能摆成的不同的三角形的个数为 .2.工人师傅在安装木制门框时,为防止变形常常像图中所示,钉上两条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原理是根据三角形的 性.3.如图,三角形纸片ABC 中,∠A =65°,∠B =75°,将纸片的一角折叠,使点C 落在△ABC 内,若∠1=20°,则∠2的度数为______.4.如图,已知AB ∥CD ,∠A =55°,∠C =20°,则∠P =___________.5.如图,在△ABC 中,AB =AC ,∠A =50°,BD 为∠ABC 的平分线,则∠BDC = °.6.如图,小亮从A 点出发,沿直线前进10米后向左转30°,再沿直线前进10米,又向左转30°,……照这样走下去,他第一次回到出发地A 点时,一共走了 米. 7.如用同一种正多边形地砖镶嵌成平整的地面,那么这种正多边形地砖的形状可以是(写出两种即可) .8.如图所示,∠A +∠B +∠C +∠D +∠E +∠F +∠G 的度数为 . 9.如图,△ABC 中,BD 平分∠ABC ,CD 平分∠ACE ,请你写出∠A 与∠D 的关系: .10.一个多边形,除了一个内角外,其余各角的和为2750°,则这一内角为 . 11.在△ABC 中,∠A =55°,高BE 、CF 交于点O ,则∠BOC =______. 12.如图所示,∠1+∠2+∠3+∠4+∠5+∠6=______.第6题30°30°30°A 第8题GEDCBA第5题DCBA第2题 第3题 第4题第15题第16题13.如图所示,已知点D 是AB 上的一点,点E 是AC 上的一点,BE ,CD 相交于点F ,∠A =50°,∠ACD =40°,∠ABE =28°,则∠CFE 的度数为______.14.任何一个凸多边形的内角中,能否有3个以上的锐角?______(填“能”或“不能”). 二、选择题(共4小题,每题3分,共12分)15.如图,AC ⊥BC ,CD ⊥AB ,DE ⊥BC ,分别交BC ,AB ,BC 于点C ,D ,E ,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 .AC 是△ABC 和△ABE 的高 B .DE ,DC 都是 △BCD 的高 C .DE 是△DBE 和△ABE 的高 D .AD ,CD 都是 △ACD 的高 16.如图所示,x 的值为( )A .45°B .50°C .55°D .70°17.边长相等的下列两种正多边形的组合,不能作平面镶嵌的是( ) A .正方形与正三角形 B .正五边形与正三角形 C .正六边形与正三角形 D .正八边形与正方形18.如果某多边形的外角分别是10°,20°,30°,…,8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是( ) A .6B .7C .8D .9 三、解答题(共60分) 19.(4分)△ABC 中,∠A =2∠B =3∠C ,则这个三角形中最小的角是多少度?第9题 第12题 第13题EDC BA20.(4分)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 中,∠A =∠D ,∠B =∠C ,试判断AD 与BC 的关系,并说明理由.21.(4分)如图,△ABC 的外角∠CBD 、∠BCE 的平分线相交于点F ,若∠A =68°,求∠F 的度数.22.(6分)在△ABC 中,AB =AC ,AC 上的中线BD 把三角形的周长分为24㎝和30㎝的两个部分,求三角形的三边长.23.(6分)如图所示,某农场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准备分成面积相等的4块,分别承包给4位农户,请你设计两种不同的分配方案(在已给的图形中直接画图,保留画图痕迹,不写画法) .24.(6分)如果一个凸多边形的所有内角从小到大排列起来,恰好依次增加的度数相同,设最小角为100°,最大角为140°,那么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多少?C B A C B A25.(6分)一个大型模板如图所示,设计要求BA 与CD 相交成30°角,DA 与CB 相交成20°,怎样通过测量∠A ,∠B ,∠C ,∠D 的度数,来检验模板是否合格?26.(8分)如图所示,小明欲从A 地去B 地,有三条路可走:①A →B ;②A →D →B ;③A→C →B .(1)在没有其它因素的情况下,我们可以肯定小明是走①,理由是______.(2)小明绝对不会走③,因为③路程最长,即AC +BC >AD +DB ,你能说明其原因吗?27.(8分)如图1,有一个五角星ABCDE ,你能说明∠A +∠B +∠C +∠D +∠E =180吗? 如图2、图3,如果点B 向右移到AC 上,或AC 的另一侧时,上述结论仍然成立吗?请分别说明理由.D C B A28.(8分)在日常生活中,观察各种建筑物的地板,你就能发现地板常用各种正多边形地砖铺砌成美丽的图案,也就是说,使用给定的某些正多边形,能够拼成一个平面图形,既不留下一丝空白,又不互相重叠(在几何里叫做平面镶嵌),这显然与正多边形的内角大小有关,当围绕一点拼在一起的多边形的内角加在一起恰好组成一个周角(360°)时,就拼成了一个平面图形.(1)如图,请根据下列图形,填写表中空格:(3)从正三角形、正方形、正六边形中选一种,再在其它正多边形中选一种,请画出用这两种不同的正多边形镶嵌成一个平面图,并探索这两种正多边形共能镶嵌成几种不同的平面图形?说明你的理由.。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测试(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在△ABC 中,AB=AC ,AB >BC ,点D 在BC 边上,BD=12DC ,∠BED=∠CFD=∠BAC ,若S △ABC =30,则阴影部分的面积为( )A .5B .10C .15D .20 2.若一个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 ,则x 的值可能是( )A .6B .3C .2D .11 3.如图,在ABC 中,AB AC =,点D ,E 在BC 上,连接AD ,AE ,若只添加一个条件使DAB EAC ∠=∠,则添加的条件不能为( )A .BD CE =B .AD AE =C .BE CD = D .DA DE = 4.如图,AC 与DB 相交于E ,且BE CE =,如果添加一个条件还不能判定ABE △≌DCE ,则添加的这个条件是( ).A .AC DB = B .A D ∠=∠C .B C ∠=∠D .AB DC = 5.如图,△ABC 和△AED 共顶点A ,AD =AC ,∠1=∠2,∠B =∠E . BC 交AD 于M ,DE 交AC 于N ,甲说:“一定有△ABC ≌△AED .”乙说:“△ABM ≌△AEN .”那么( )A .甲、乙都对B .甲、乙都不对C .甲对、乙不对D .甲不对、乙对 6.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DEF 的是( )A .∠A =∠DB .∠ACB =∠DFEC .AC =DFD .BE =CF 7.如图,四边形ABCD 是长方形,点F 是DA 长线上一点,G 是CF 上一点,并且ACG AGC ∠=∠,GAF F ∠=∠.若15ECB ∠=︒,则ACF ∠的度数是( )A .15︒B .20︒C .30D .45︒8.直角ABC 、DEF 如图放置,其中90ACB DFE ∠=∠=︒,AB DE =且AB DE ⊥.若DF a =,BC b =,CF c =.则AE 的长为( )A .a c +B .b c +C .a b c +-D .a b c -+ 9.已知线段8,6AB cm AC cm ==,下面有四个说法: ①线段BC 长可能为2cm ;②线段BC 长可能为14cm ;③线段BC 长不可能为5cm ;④线段BC 长可能为9cm .所有正确说法的序号是( )A .①②B .①②③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10.如图,若DEF ABC ≅,点B 、E 、C 、F 在同一条直线上,9BF =,5EC =,则CF 的长为( )A .1B .2C .2.5D .311.下列条件不能判定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A .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B .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C .斜边和一直角边对应相等D .两个锐角对应相等12.给出下列四组条件:①AB=DE ,BC=EF ,AC=DF ; ②AB=DE ,∠B=∠E .BC=EF ;③∠B=∠E ,AC =DF ,∠C=∠F ; ④AB=DE ,AC=DF ,∠B=∠E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 .1组B .2组C .3组D .4组 二、填空题13.如图,90MON ∠=︒,点A ,B 分别在射线OM ,ON 上,BE 平分NBA ∠,BE 的反向延长线与BAO ∠的平分线交于点C ,则ACB ∠的度数是_______.14.已知12l l //,一个含45︒角的直角三角板按如图所示放置,230∠=︒,则1∠=_____.15.如图,65A ∠=︒,45B ∠=︒,则ACD ∠=________.16.如图,已知//,AB CD E 是直线AB 上方一点,G 为直线AB 下方一点,F 为直线CD 上一点,148EAF ︒∠=,3BAF BAG ∠=∠,3DCE DCG ∠=∠,则E ∠和G ∠的数量关系为___________.17.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O ,OC =OD .若要得到△AOC ≌△BOD ,则应添加的条件是__________.(写出一种情况即可)18.等腰三角形一边长是10cm ,一边长是6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______cm . 19.如图,在△ABC 中,点D 在边BC 上,已知点E ,F 分别是AD ,CE 边上的中点,且△BEF 的面积为6,则△ABC 的面积等于_____.20.用12根等长的火柴棒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个.三、解答题21.如图,点A 、F 、C 、D 在一条直线上,,,AB DE BC EF AF CD ===.(1)求证:ABC DEF △≌△;(2)求证://AB DE .22.如图所示,△ABC 中,∠ACB=90°,AC=BC ,直线EF 经过点C ,BF ⊥EF 于点F ,AE ⊥EF 于点E .(1)求证:△ACE ≌△CBF ;(2)如果AE 长12cm ,BF 长5cm ,求EF 的长.23.如图,点A ,D ,B ,E 依次在同一条直线上,BC DF =,AD BE =,ABC EDF ∠=∠,求证:A E ∠=∠.24.已知:MON α∠=,点P 是MON ∠平分线上一点,点A 在射线OM 上,作180APB α∠=︒-,交直线ON 于点B ,作PC ON ⊥于点C .(1)观察猜想:如图1,当90MON ∠=︒时,PA 和PB 的数量关系是______.(2)探究证明:如图2,当60MON ∠=︒时,(1)中的结论还成立吗?若成立,请写出证明过程;若不成立,请直接写出PA ,PB 之间另外的数量关系.(3)拓展延伸:如图3,当60MON ∠=︒,点B 在射线ON 的反向延长线上时,请直接写出线段OC ,OA 及BC 之间的数量关系:______.25.如图,Rt ABC 与Rt DEF △的顶点A ,F ,C ,D 共线,AB 与EF 交于点G ,BC 与DE 相交于点H ,90B E ∠=∠=︒,AF CD =,AB DE =.(1)求证:Rt ABC Rt DEF ≌;(2)若1GF =,求线段HC 的长.26.如图,P 为等边ABC 的边BC 延长线上的一动点,以AP 为边向上作等边APD △,连接CD .(1)求证:ABP ACD ≌△△;(2)当PC AC =时,求PDC ∠的度数;(3)PDC ∠与PAC ∠有怎样的数量关系?随着点P 位置的变化,PDC ∠与PAC ∠的数量关系是否会发生变化?请说明理由.【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D解析:D【分析】根据△ABE ≌△CAF 得出△ACF 与△ABE 的面积相等,可得S △ABE +S △CDF =S △ACD ,即可得出答案.【详解】∵∠BED=∠CFD=∠BAC ,∠BED=∠BAE+∠ABE ,∠BAC=∠BAE+∠CAF ,∠CFD=∠FCA+∠CAF ,∴∠ABE=∠CAF ,∠BAE=∠FCA ,在△ABE和△CAF中,ABE CAFAB ACBAE FCA ∠=∠⎧⎪=⎨⎪∠=∠⎩,∴△ABE≌△CAF(ASA),∴S△ABE=S△ACF,∴阴影部分的面积为S△ABE+S△CDF=S△ACD,∵S△ABC=30,BD=12DC,∴S△ACD=20,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等知识点,解题的关键是正确寻找全等三角形解决问题.2.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列出不等式,即可求出x的取值范围,得到答案.【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7,x,∴7-3<x<7+3,即4<x<10,四个选项中,A中,4<6<10,符合题意.故选:A.【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3.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对等角的性质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添加BD=CE,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D和△ACE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添加AD=AE,根据等边对等角可得∠ADE=∠AED,然后利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求出∠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添加BE=CD可以利用“边角边”证明△ABE和△ACD全等,再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得到∠BAE=∠CAD,可得∠DAB=∠EAC,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D、添加DA=DE无法求出∠DAB=∠EAC,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等边对等角的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的关键.4.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对每个选项分别分析、解答出即可.【详解】根据题意:BE=CE ,∠AEB=∠DEC ,∴只需要添加对顶角的邻边,即AE=DE (由AC=BD 也可以得到),或任意一组对应角,即∠A=∠D ,∠B=∠C ,∴选项A 、B 、C 可以判定,选项D 不能判定,故选:D .【点睛】此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熟记判定定理并熟练应用是解题的关键.5.A解析:A【分析】利用AAS 判定△ABC ≌△AED ,则可得到AB=AE ,再利用ASA 判定△ABM ≌△AEN .【详解】∵∠1=∠2,∴∠1+∠MAC =∠2+∠MAC ,∴∠BAC =∠EAD ,在△BAC 和△EAD 中,B E BAC EAD AC AD ∠=∠⎧⎪∠=∠⎨⎪=⎩, ∴△BAC ≌△EAD ,∴甲说的正确;∵△BAC ≌△EAD (AAS ),∴AB=AE ,在△BAM 和△EAN 中,12B E AB AE ∠=∠⎧⎪=⎨⎪∠=∠⎩, ∴△BAM ≌△EAN (ASA ),∴乙说的正确;故选A .【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根据题目的特点,补充适当条件,活用判定定理是解题的关键.6.C解析: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 、根据ASA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根据AAS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SSA ,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本选项符合题意.D 、根据SAS ,可以推出△ABC ≌△DEF ,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 7.C解析:C【分析】根据矩形的性质得到AD ∥BC ,∠DCB =90°,根据平行线的性质得到∠F =∠ECB =15°,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到∠ACF =∠AGC =∠GAF +∠F =2∠F ,于是得到结论.【详解】解:∵四边形ABCD 是矩形,∴AD ∥BC ,∠DCB =90°,∴∠F =∠ECB =15°,∴∠GAF =∠F =15°,∴∠ACF =∠AGC =∠GAF +∠F =2∠F =30°,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矩形的性质,用到的知识点为:矩形的对边平行;两直线平行,内错角相等;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8.C解析:C【分析】先利用AAS 证明ABC DEF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进行线段和差计算即可.【详解】解:90ACB ∠=︒,DE AB ⊥,90A B ∴∠+∠=︒,90A E ∠+∠=︒,B E ∴∠=∠,在ABC 与DEF 中90B E ACB DFE AB DE ∠=∠⎧⎪∠=∠=︒⎨⎪=⎩,()ABC DEF AAS ∴≅△△;AC DF =∴,BC EF =,∵DF a =,BC b =,CF c =,AE AC EF CF =+-,∴AE a b c =+-故选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全等三角形的性质,确定用AAS 定理进行证明是关键.9.C解析:C【分析】直接利用当A ,B ,C 在一条直线上,以及当A ,B ,C 不在一条直线上,分别分析得出答案.【详解】解:∵线段AB =8cm ,AC =6cm ,∴如图1,A ,B ,C 在一条直线上,∴BC =AB−AC =8−6=2(cm ),故①正确;如图2,当A ,B ,C 在一条直线上,∴BC =AB +AC =8+6=14(cm ),故②正确;如图3,当A ,B ,C 不在一条直线上,8−6<BC <8+6,故线段BC可能为5或9,故③错误,④正确.故选:C.【点睛】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三边关系,正确分类讨论是解题关键.10.B解析:B【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BE=CF,计算即可.【详解】解:∵△DEF≌△ABC,∴BC=EF,∴BE+EC=CF+EC,∴BE=CF,又∵BF=BE+EC+CF=9,EC=5∵CF=12(BF-EC)=12(9-5)=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是解题的关键.11.D解析:D【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详解】解:A、可以利用边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B、可以利用角角边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C、根据斜边直角边定理判定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不合题意;D、三个角对应相等不能证明两三角形全等,故本选项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本题主要利用三角形全等的判定,运用好有一对相等的直角这一隐含条件是解题的关键.12.C解析: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逐一判断即得答案.【详解】解:①若AB=DE,BC=EF,AC=DF,则根据SSS能使△ABC≌△DEF;②若AB=DE ,∠B=∠E ,BC=EF ,则根据SAS 能使△ABC ≌△DEF ;③若∠B=∠E ,AC =DF ,∠C=∠F ,则根据AAS 能使△ABC ≌△DEF ;④若AB=DE ,AC=DF ,∠B=∠E ,满足有两边及其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不能使△ABC ≌△DEF ;综上,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3组.故选:C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属于基础题型,熟练掌握判定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是解题的关键.二、填空题13.【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出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和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平分 解析:45︒【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求出ABN ∠,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BE ∠和BAC ∠,然后根据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列式计算即可得解.【详解】解:根据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可得ABN AOB BAO ∠=∠+∠, BE 平分NBA ∠,AC 平分BAO ∠, 12ABE ABN ∴∠=∠,12BAC BAO ∠=∠,C ABE BAC ∴∠=∠-∠,1)2ABN BAO =∠-∠, ()1122AOB BAO BAO =∠+∠-∠,12AOB =∠, 90MON ∠=︒,90AOB ∠=︒∴,190452C ∴∠=⨯︒=︒. 故答案为:4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以及角平分线的定义,解题时注意: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4.75°【分析】利用外角求∠5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1【详解】解:由题意可知∠4=45°∠2=∠3=30°∠5=∠2+∠3=75°∵∴∠1=∠5=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解析:75°.【分析】利用外角求∠5,再根据平行线的性质求∠1.【详解】解:由题意可知∠4=45°,∠2=∠3=30°,∠5=∠2+∠3=75°,∵12l l //,∴∠1=∠5=75°,故答案为:75°.【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和平行线的性质,解题关键是熟练运用相关知识进行推理计算.15.【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CD=∠A+∠B ∵∴∠ACD=故应填【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解析:110︒.【分析】根据三角形外角性质计算即可.【详解】∵∠ACD 是△ABC 的外角,∴∠ACD=∠A+∠B ,∵65A ∠=︒,45B ∠=︒,∴∠ACD=110︒.故应填1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记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并准确计算是解题的关键. 16.【分析】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根据平行的性质得由得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即可求出和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解析:1483E G ∠=︒-∠【分析】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根据平行的性质得G BAG GCD ∠=∠+∠,由3BAF BAG ∠=∠,3DCE DCG ∠=∠,得333G BAG DCG ∠=∠+∠,再根据三角形的外角的性质得E EMA EAF BAF ∠+∠=∠-∠,即可求出E ∠和G ∠的数量关系.【详解】解:如图,延长线段BA 交CE 于点M ,过点G 作AB 的平行线GN 交CE 于点N ,∵//AB CD ,∴////BH GN CD ,∴BAG AGN ∠=∠,NGC GCD ∠=∠,EMA ECD ∠=∠,∵G AGN NGC ∠=∠+∠,∴G BAG GCD ∠=∠+∠,∵3BAF BAG ∠=∠,3DCE DCG ∠=∠,∴333G BAG DCG ∠=∠+∠,∵EAB E EMA ∠=∠+∠,EAB EAF BAF ∠=∠-∠,∴E EMA EAF BAF ∠+∠=∠-∠,∴E ECD EAF BAF ∠+∠=∠-∠,∴31483E DCG BAG ∠+∠=︒-∠,∴()14833E BAG DCG ∠=︒-∠+∠,∴1483E G ∠=︒-∠.故答案是:1483E G ∠=︒-∠.【点睛】本题考查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解题的关键是通过平行线的性质和三角形外角的性质找到角与角之间的数量关系.17.OA=OB (答案不唯一)【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ASAAASSSS 只要添加一个符合的条件即可【详解】解:OA=OB 理由是:在△AOC 和△BOD 中∴△AOC ≌△BOD (SAS )故答案为:O解析:OA=OB .(答案不唯一)【分析】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有SAS ,ASA ,AAS ,SSS ,只要添加一个符合的条件即可.【详解】解:OA=OB ,理由是:在△AOC 和△BOD 中,OA OB AOC BOD OC OD =⎧⎪∠=∠⎨⎪=⎩,∴△AOC ≌△BOD (SAS ).故答案为:OA=OB .(答案不唯一)【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通过做此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和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的灵活运用能力,题目答案不唯一,是一道比较好的题目.18.26或22【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不确定6cm 可以为底边也可以为腰长故分两种情况:当6cm 为腰时底边为10cm 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当6cm 为底边时10cm 为腰长先判断解析:26或22【分析】因为等腰三角形的底边和腰不确定,6cm 可以为底边也可以为腰长,故分两种情况:当6cm为腰时,底边为10cm,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当6cm 为底边时,10cm为腰长,先判断三边能否构成三角形,若能,求出此时的周长.【详解】解:若6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10cm为底边的长,6cm,6cm,10cm可以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6+6+10=22(cm);若10cm为等腰三角形的腰长,则6cm为底边的长,10cm,10cm,6cm可以构成三角形,此时等腰三角形的周长=10+6+10=26(cm);则等腰三角形的周长为26cm或22cm.故答案为:26或22.【点睛】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定义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19.24【分析】由EF分别为ADCE的中点可得BECEBF分别为△ABD△ACD△BEC的中线根据中线的性质可知将相应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据此即可解答【详解】解:∵由于EF分别为ADCE的中点∴S解析:24【分析】由E、F分别为AD、CE的中点可得BE、CE、BF分别为△ABD、△ACD、△BEC的中线,根据中线的性质可知将相应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据此即可解答.【详解】解:∵由于E、F分别为AD、CE的中点,∴S△ABE=S△DBE,S△DCE=S△AEC,S△BEF=S△BCF,∴S△BEC=2S△BEF=12,∴S△ABC=2S△BEC=24.故答案为:24.【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中线的性质,属于常考题型,熟知三角形的中线将相应的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部分是解题的关键.20.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根则第三边是()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则又因为是整数解析: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 根,则第三边是(122x -)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122122x x x x x x +>-⎧⎨-+>⎩, 则3x >, 6x <,又因为x 是整数,∴x 可以取4或5,因而三边的值可能是:4,4,4或5,5,2;共二种情况,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组合三角形的时候,注意较小的两边之和应大于最大的边,三角形三边之和等于12. 三、解答题21.(1)证明见解析;(2)证明见解析.【分析】(1)利用SSS 即可判断△ABC ≌△DEF ;(2)利用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证明.【详解】证明:(1)∵点A 、F 、C 、D 在一条直线上,AF CD =,∴AC DF =.在ACE △与BDF 中,,.AB DF BC EF AC DF =⎧⎪=⎨⎪=⎩∴ABC DEF △≌△,()SSS(2)∵△ABC ≌△DEF ,∴∠BCA =∠EFD ,∴A D ∠=∠,∴//AB DE .【点睛】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平行线的判定等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属于中考常考题型.22.(1)证明见解析;(2)EF=17cm .【分析】(1)根据垂直的定义可得∠AEC=∠CFB=90°,然后求出∠EAC=∠FCB ,再利用“角角边”证明即可;(2)由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可得:AE=CF ,CE=BF ,再根据线段的和差求解即可.【详解】(1)证明:在Rt △ACB 中,∵∠ACB=90°,∴∠ACE+∠BCF=90°∵AE ⊥EF ,BF ⊥EF∴∠ACE+∠EAC=90°∴∠CAE=∠BCF又∵ AC=CB∴△ACE ≌△CBF(ASA)(2)由△ACE ≌△CBF 可得:AE=CF=12cm , EC=BF=5cm ,∴EF=EC+CF=12+5=17cm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同角的余角相等的性质,熟练掌握三角形全等的判断方法并找出全等的条件是解题的关键.23.证明见解析.【分析】先根据已知条件得出AB ED =,再利用SAS 证明ABC EDF △≌△,最后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即可得出答案.【详解】证明:∵AD BE =,∴AD DB BE DB +=+,∴AB ED =.在ABC 和EDF 中,AB ED ABC EDF BC DF =⎧⎪∠=∠⎨⎪=⎩,∴()ABC EDF SAS △≌△,∴A E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是解题的关键. 24.(1)PA=PB ;(2)成立证明见解析;(3)OA=BC+OC【分析】(1)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2)作PD ⊥OM 于点D ,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得到PC=PD ,证明△APD ≌△BPC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定理证明;(3)仿照(2)的解法得出△APD ≌△BPC ,从而得出AD=BC ,再根据HL 得出Rt △OPD ≌△RtOPC ,得出OC=OD ,继而得出结论.【详解】(1)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90°,∴∠APB=90°,∠CPD=90°,∴∠APD+∠BPD=90°,∠BPC+∠BPD=9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2)(1)中的结论还成立理由如下:如图2,作PD ⊥OM 于点D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MON=60°,∴∠APB=120°,在四边形OCPD 中,∠CPD=360°-90°-90°-60°=120°,∴∠APD+∠BPD=120°,∠BPC+∠BPD=120°∴∠APD=∠BPC ,∵∠PDA=∠PCB=90°,在△APD 和△BPC 中,APD BPC PD PCADP BCP ∠=∠⎧⎪=⎨⎪∠=∠⎩∴△APD ≌△BPC (ASA ),∴AP=BP .(3)OA=2BC-OB .理由如下:如图3,作PD ⊥OM 于点D ,同(2),可证△APD ≌△BPC ,∴AD=BC ,点P 在∠MON 的角平分线上,且PC ⊥ON 于C ,∴PC=PD ,在Rt △OPD 和RtOPC 中,PC PD OP OP=⎧⎨=⎩ ∴Rt △OPD ≌△RtOPC ,∴OC=OD ,∴OA-AD=OD=OC ,∴OA-BC=OC ,∴OA=BC+OC .【点睛】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和性质定理、灵活运用类比思想是解题的关键.25.(1)见详解;(2)1【分析】(1)先证明AC=DF ,再根据HL 证明Rt ABC Rt DEF ≌;(2)先证明∠AFG=∠DCH ,从而证明∆AFG ≅∆DCH ,进而即可求解.【详解】(1)∵AF CD =,∴AF+CF=CD+CF ,即AC=DF ,在Rt ABC 与Rt DEF △中,∵AC DF AB DE =⎧⎨=⎩, ∴Rt ABC ≅Rt DEF △(HL );(2)∵Rt ABC ≅Rt DEF △,∴∠A=∠D ,∠EFD=∠BCA ,∵∠AFG=180°-∠EFD ,∠DCH=180°-∠BCA ,∴∠AFG=∠DCH ,又∵AF CD =,∴∆AFG ≅∆DCH ,∴HC=GF =1.【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熟练掌握HL 和ASA 证明三角形全等,是解题的关键.26.1)证明见解析;(2)30PDC ∠=︒;(3)PDC PAC ∠=∠;数量关系不变;理由见解析【分析】(1)先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AC =∠PAQ =60°,AB =AC ,AP =AQ ,再由SAS 定理即可得出结论;(2)由∠APC=∠CAP ,∠B=∠BAC ,∠B+∠BAC+∠APC+∠CAP=180°,得∠BAP=90°,再结合ABP ACD ≌△△,进而即可求解;(3)设CD 与AP 交于点O ,由ABP ACD ≌△△,得∠ACD=∠APD ,结合∠AOC=∠DOP ,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即可得到结论.【详解】(1)证明:∵△ABC 与△APD 是等边三角形,∴∠BAC =∠PAD =60°,AB =AC ,AP =AD ,∴∠BAP =∠DAC ,在△ABP 与△ACD 中,AB AC BAP CAD AP AD ⎧⎪∠∠⎨⎪⎩===,∴ABP ACD ≌△△(SAS );(2)∵PC AC =,∴∠APC=∠CAP ,∵△ABC 是等边三角形,∴∠B=∠BAC=60°,又∵∠B+∠BAC+∠APC+∠CAP=180°,∴∠BAC+∠CAP=12×180°=90°,即:∠BAP=90°, ∴∠APB=90°-60°=30°,∴∠ADC=∠APB=30°,∵△APD 是等边三角形,∴PDC ∠=60°-∠ADC=60°-30°=30°;(3)PDC ∠=PAC ∠,随着点P 位置的变化,PDC ∠与PAC ∠的数量关系不会发生变化,理由如下:设CD 与AP 交于点O ,∵ABP ACD ≌△△,∴∠ACD=∠ABP=60°,∵∠APD=60°,∴∠ACD=∠APD ,又∵∠AOC=∠DOP ,∠AOC+∠ACD+∠PAC=180°,∠DOP+∠APD+∠PDC=180°, ∴PDC ∠=PAC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的判定,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测试卷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10小题)1.下列各组长度的线段为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A 、7cm 、5cm 、12cmB 、6cm 、8 cm 、15cmC 、8cm 、4cm 、3cmD 、4cm 、6 cm 、5cm2.下列各图中,作出AC 边上的高,正确的是( C )3.三角形的重心是三角形三条( )A .中线的交点B .高的交点C .角平分线的交点D .边的垂直平分线的交点4.能将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的一条线段是( )A .中线B .角平分线C .高线D .三角形的角平分线5.尺规作图作的平分线方法如下:以为圆心,任意长为半径画弧交、于、,再分别以点、为圆心,以大于长为半径画弧,两弧交于点,作射线由作法得的根据是( )A .SASB .ASAC .AASD .SSS6.如图所示,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带①去B. 带②去C. 带③去D. 带①和②去7.如图,△ABC ≌△EDF ,AF=20,EC=8,则AE 等于( )A.6B.8C.10D.12第5题图 第6题图 第7题图8.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ABC 的是( )A .AB =3,BC =4,CA =8 B .AB =4,BC =3,∠A =30°C .∠A =60°,∠B =45°,AB =4D .∠C =90°,AB =69.如图,为了测量池塘两端点A ,B 间的距离,小亮先在平地上取一个可以直接到达点A 和点B 的点C ,连接AC 并延长到点D ,使CD =CA ,连接BC 并延长到点E ,使CE =CB ,连接DE .现测得DE =30米,则AB 两点间的距离为( )米.A.15B.20C.30D.60AOB O OA OB C D C D 12CD P OP ,OCP ODP △≌△第9题图第10题图10.如图,已知AB=AC,AE=AF,BE与CF交于点D,则以下结论:①△ABE≌△ACF;②△BDF≌△CDE;③D在∠BAC的平分线上,其中正确的是( )A.① B.② C.①② D.①②③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6小题)11.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三角形具有。
【新】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数学 三角形章节测试卷 ( 含答案)
七年级下册数学三角形全章测试一、选择题:1.已知△ABC 的一个内角是40°,∠A =∠B ,那么∠C 的外角的大小是( ). (A)140°(B)80°或100° (C)100°或140° (D)80°或140°2.如图,在四边形ABCD 中,点E 在BC 上,AB ∥DE ,∠B =78°,∠C =60°,则∠EDC 的度数为( ).(A)42° (B)60° (C)78°(D)80°3.如图,是赛车跑道的一段示意图,其中AB ∥DE ,测得∠B =140°,∠D =120°,则∠C 的度数为( ).(A)120° (B)100° (C)140°(D)90°4.上午9时,一艘船从A 处出发以20海里/时的速度向正北航行,11时到达B 处,若在A 处测得灯塔C 在北偏西34°,且,23BAC ACB ∠=∠则灯塔C 应在B 处的( ). (A)北偏西68° (B)南偏西85° (C)北偏西85°(D)南偏西68°5.在△ABC 中,若AB =3,BC =1-2x ,CA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0<x <2 (B)-5<x <-2 (C)-2<x <5(D)x <-5或x >26.在△ABC 中,若∠A ∶∠B =5∶7,∠C -∠A =10°,则∠C 等于( ). (A)75°(B)60°(C)50°(D)40°7.在△ABC 中,若AB =AC ,其周长为12,则AB 的取值范围是( ).(A)AB>6 (B)AB<3(C)4<AB<7 (D)3<AB<68.若一个多边形的内角和是其外角和的二倍,则它的边数是( ).(A)四(B)五(C)六(D)七9.若一个正多边形的每个内角与它相邻的外角的差为100°,则这个正多边形的边数是( )(A)七(B)八(C)九(D)十10.下列命题中,结论正确的是( ).①外角和大于内角和的多边形只有三角形.②一个三角形的内角中,至少有一个不小于60°.③三角形的一个外角大于它的任何一个内角.④多边形的边数增加时,其内角和随着增加,外角和不变.(A)①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③④(D)①④11.在下面四种正多边形中,用同一种图形不能平面镶嵌的是( ).12.如图,把△ABC纸片沿DE折叠,当点A落在四边形BCDE内部时,则∠A与∠1+∠2之间有一种数量关系始终保持不变.请试着找一找这个规律,你发现的规律是( ).(A)∠A=∠1+∠2 (B)2∠A=∠1+∠2(C)3∠A=2∠1+∠2 (D)3∠A=2(∠1+∠2)二、填空题:13.如图,AB∥CD,直线PQ分别交AB、CD于点E、F,EG是∠FED的平分线,交AB于点G.若∠QED=40°,那么∠EGB等于______.14.若一个多边形的每一个外角都等于45°,则这个多边形共有______条对角线.15.把“同角的补角相等”改写成“如果…那么…”的形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把一幅三角板按如图方式放置,则两条斜边所形成的钝角=______度.17.如图,把矩形ABCD沿EF对折后使两部分重合,若∠1=50°,则∠AEF=______.18.下列各命题中:①对顶角一定相等;②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③若∠A=∠B,∠B=∠C,则∠A=∠C,④同角的补角相等;⑤若∠AOB+∠BOC=180°;则∠AOB与∠BOC互为邻补角.其中错误的命题是______(填序号)19.如图,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为2cm和1cm,则图中由弧AB、弧CD和AC、BD围成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_______.20.一个广场面的一部分如图所示,地面的中央是一块正六边形的地砖,周围用正三角形和正方形的大理石地砖拼成.从里往外共12层(不包括中央的正六边形地砖),每一层的外界都围成一个多边形.若中央正六边形地砖的边长是0.5米,则第12层的外边界所围成的多边形的周长是______米.三、解答题:21.已知:钝角△ABC.分别画出AC边上的高BD、BC边上的中线AE及△ABC中∠ACB的平分线CF.22.已知:如图,AB∥DE,∠1=∠2,AC平分∠BAD,求证:AD∥BC.23.已知:在△ABC中,BE平分∠ABC交AC于E,CD⊥AC交AB于D,∠BCD=∠A,求∠BEA的度数.24.已知:如图,点E在AC上,点F在AB上,BE,CF交于点O,且∠C-∠B=20°,∠EOF -∠A=70°,求∠C的度数.25.三角形的一条中线把其面积等分,试用这条规律完成下面问题.(1)把一个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4块(至少给出两种方法);(2)在一块均匀的三角形草地上,恰好可放养84只羊,如图,现被两条中线分成4块,则四边形的一块(阴影部分)恰好可放养几只羊?四、探究题26.已知△ABC中,∠ABC的n等分线与∠ACB的n等分线相交于G1、G2、G3,…、G n-1,试猜想:∠BG n-1C与∠A的关系.(其中n≥2的整数)首先得到:当n=2时,如图1,∠BG1C=______,当n=3时,如图2,∠BG2C=______,…………猜想∠BG n-1C=______.图1 图2 图n。
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章《三角形》单元测试卷(带答案)
七年级数学下册《三角形》单元测试卷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20分钟班级姓名得分一、选择题:以下每小题均有A、B、C、D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选项正确,请用2B 铅笔在答题卡相应位置作答,每小题3分,共30分.1.如图,在△ABC中,∠ACB=90°,AC=BC,BE⊥CE于点E,AD⊥CE于点D,若AD=12,CD=5,则ED的长度是()A. 8B. 7C. 6D. 52.如图所示,在△ABC中,已知点D,E,F分别是BC,AD,CE的中点,S△ABC=4平方厘米,则S△BEF的值为()A. 2平方厘米B. 1平方厘米C. 1平方厘米2D. 1平方厘米43.如图,已知△ABC的3条边和3个角,则能判断和△ABC全等的是()A. 只有乙B. 只有丙C. 甲和乙D. 乙和丙4.如图,AD是△ABC的中线,CE是△ACD的中线,DF是△CDE的中线.如果△DEF的面积是2,那么△ABC的面积为()A. 12B. 14C. 16D. 185.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3和8,则这个三角形的周长为()A. 1B. 14C. 19D. 14或196.如图,用四个螺丝钉将四条不可弯曲的木条钉成一个木框,不计螺丝钉大小,其中相邻两螺丝钉间的距离依次为2、3、4、6,且相邻两木条的夹角均可调整.若调整木条的夹角时不破坏此木框,则任意两个螺丝钉间的距离的最大值为()A. 6B. 7C. 8D. 107.用三角板作△ABC的边BC上的高,下列三角板的摆放位置正确的是()A. B.C. D.8.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能够完全重合的两个图形叫做全等图形B. 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是全等图形C. 全等图形的形状和大小都一样D. 平移、旋转前后的图形是全等图形9.长为9,6,5,4的四根木条,选其中三根组成三角形,选法有()A. 1种B. 2种C. 3种D. 4种10.如图,在等腰Rt△ABC中,∠C=90°,AB=4√2,F是AB边上的中点,点D、E分别在AC、BC边上运动,且保持CD=BE,连接DE、EF、FD.在此运动变化过程中,下列结论:①△DEF是等腰直角三角形;②四边形CDFE不可能为正方形;③DE长度的最小值为2;④四边形CDFE的面积保持不变;⑤△CDE面积的最大值为2.其中正确的结论是()A. ①②③B. ①④⑤C. ①③④D. ③④⑤二、填空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20.0分)11.用直尺和圆规作一个角等于已知角的示意图如下,则要说明∠A′O′B′=∠AOB,需要说明△A′O′B′≌△AOB,则这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依据是______.(写出全等的简写) 12.一个三角形两边上的高线交于一点,这个点正好是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则这个三角形的形状是______三角形.13.在△ADB和△ADC中,下列条件: ①BD=CD,AB=AC; ②∠B=∠C,∠BAD=∠CAD; ③∠B=∠C,BD=DC; ④∠ADB=∠ADC,BD=DC.能得出△ABD≌△ACD的条件的序号是.14.如图,要测量池塘AB的宽度,在池塘外选取一点P,连接AP,BP并各自延长,使PC=PA,PD=PB,连接CD,测得CD长为25m,则池塘宽AB为m.)为15.当m,n是正实数,且满足m+n=mn时,就称点P(m,mn“美好点”.已知点A(1,8)与点B的坐标满足y=−x+b,且点B是“美好点”,则△OAB的面积为______ .三、解答题(本大题共10小题,共100.0分)16.(8分)如图,已知△ABC≌△DEF,∠B的对应角为∠E,∠A的对应角为∠D,若BE=7,CE=3,求CF的长.17.(8分)超市、书店、玩具店依次坐落在一条东西走向的大街上,超市在书店西边20米处,玩具店位于书店东边50米处.请选择适当的单位长度画出数轴,并在数轴上标出超市、书店、玩具店的位置.18.(10分)如图,已知在△ABC中,AB=AC,∠BAC=90°,分别过B、C向过A的直线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1)如图①过A的直线与斜边BC不相交时,求证:EF=BE+CF;(2)如图②过A的直线与斜边BC相交时,其他条件不变,若BE=10,CF=3,求FE的长.19.(10分)如图,一次函数y=kx+b的图象与反比例函数y=m的图象交于点xA(−3,m+8),B(n,−6)两点.(1)求一次函数与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2)求△AOB的面积.20.(10分)如图,已知△ABC≌△DEF,∠B的对应角为∠E,∠A的对应角为∠D,若BE=7,CE=3,求CF的长.21.(10分)如图,在△ABC中,∠B=∠C,点D、E、F分别在AB、BC、AC边上,且BE=CF,AD+EC=AB.(1)试说明:DE=EF;(2)当∠A=40°时,求∠DEF的度数;(3)请你猜想:当∠A为多少度时,∠EDF+∠EFD=120°,并请说明理由.22.(10分)如图,在△ABC和△CED中,AB//CD,AB=CE,AC=CD.求证:∠B=∠E.23.(10分)如图,在△ABC中,∠ABC是钝角,请画出:(1)∠ABC的平分线;(2)AC边上的中线;(3)BC边上的高.24.(12分)小强为了测量一幢高楼的高度AB,在旗杆CD与楼之间选定一点P.测得在P点观察旗杆顶端C的视线PC与地面的夹角∠DPC=36∘,测得在P点观察楼顶A的视线PA与地面的夹角∠APB=54∘,量得P到楼底的距离PB与旗杆的高度相等,均为10米,量得旗杆与楼之间的距离为DB=36米,如图,小强计算出了楼高,楼高AB是多少米?25.(12分)如图1,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已知直线AB:y=−1x+3与直线CD:2 y=kx−2相交于点M(4,a),分别交坐标轴于点A、B、C、D,点P是直线CD上的一个动点,(1)求直线CD解析式;(2)若△PBM的面积为15,求点P的坐标;(3)如图2,将BP绕点B逆时针旋转90°得到BQ,连接PQ与OQ.点Q随着点P的运动而运动,请求出点Q运动所形成直线的解析式,以及OQ的最小值.答案1.B2.B3.D4.C5.C6.B7.A8.B9.C10.B11.SSS12.直角13.①②④14.2515.1816.解:∵△ABC≌△DEF,∴BC=EF,即BF+FC=CE+CF,∴BF=CE=3,∵BE=7,∴BF+FC+CE=7,即3+FC+3=7,∴FC=1.17.解:以向东为正方向,书店为原点画数轴,如图,.18.(1)证明:∵BE⊥EA,CF⊥AF,∴∠BAC=∠BEA=∠CFE=90°,∴∠EAB+∠CAF=90°,∠EBA+∠EAB=90°,∴∠CAF=∠EBA,在△ABE和△AFC中,∠BEA=∠AFC=90°,∠EBA=∠CAF,AB=AC,∴△BEA≌△AFC.∴EA=FC,BE=AF.∴EF=EB+CF.(2)解:∵BE⊥EA,CF⊥AF,∴∠BAC=∠BEA=∠CFE=90°,∴∠EAB+∠CAF=90°,∠ABE+∠EAB=90°,∴∠CAF=∠ABE,在△ABE和△AFC中,∠BEA=∠AFC=90°,∠EBA=∠CAF,AB=AC,∴△BEA≌△AFC.∴EA=FC=3,BE=AF=10.∴EF=AF−CF=10−3=7.19.解:(1)将A(−3,m+8)代入反比例函数y=m,x =m+8,解得m=−6,得,m−3m+8=−6+8=2,∴点A的坐标为(−3,2),,反比例函数解析式为y=−6x得,将点B(n,−6)代入y=−6x解得,n=1,所以,点B的坐标为(1,−6),将点A(−3,2),B(1,−6)代入y=kx+b得,{−3k+b=2k+b=−6,解得,{k =−2b =−4, 则一次函数解析式为y =−2x −4;(2)设AB 与x 轴相交于点C ,令−2x −4=0,解得x =−2,∴点C 的坐标为(−2,0),即OC =2,S △AOB =S △AOC +S △BOC =12×2×2+12×2×6=8. 20.解:∵△ABC≌△DEF ,∴BC =EF ,即BF +FC =CE +CF ,∴BF =CE =3,∵BE =7,∴BF +FC +CE =7,即3+FC +3=7,∴FC =1.21.(1)证明:∵AB =AC ,∴∠B =∠C .∵AB =AD +BD ,AB =AD +EC ,∴BD =EC .在△DBE 和△ECF 中,{BE =CF ∠B =∠C BD =EC,∴△DBE≌△ECF(SAS)∴DE =EF ,(2)解:∵∠A =40°,∴∠B =∠C =12(180°−40°)=70°,∴∠BDE +∠DEB =110°.又∵△DBE≌△ECF ,∴∠BDE =∠FEC ,∴∠FEC +∠DEB =110°,∴∠DEF =70°;(3)解:当∠A =60°时,∠EDF +∠EFD =120°,理由:∵∠EDF+∠EFD=120°,∴∠DEF=60°,由(2)知,∠DEF=∠B,∴∠B=60°,∵AB=AC,∴△ABC是等边三角形,∴∠A=60°.22.∵AB//CD,∴∠BAC=∠ECD,在△ABC和△CED中,{AB=CE,∠BAC=∠ECD, AC=CD,∴△ABC≌△CED(SAS),∴∠B=∠E.23.24.因为∠CPD=36∘,∠APB=54∘,∠CDP=∠ABP=90∘,所以∠DCP=∠APB=54∘.在△CPD和△PAB中,因为∠CDP=∠ABP,DC=PB,∠DCP=∠APB,所以△CPD≌△PAB(ASA),所以DP=AB.由DB=36米,PB=10米,AB=DP=36−10=26(米).即楼高AB是26米.25.解:(1)将点M的坐标代入y=−12x+3并解得:a=1,故点M(4,1),将点M的坐标代入y=kx−2并解得:k=34,故直线CD的表达式为:y=34x−2,则点D(0,−2),(2)三角形PBM的面积=S△BDM+S△BDP=12×BD×(x M−x P)=12×(3+2)(4−x P)=15,解得:x P=−2,故点P(−2,−72);(3)如下图,分别过点P、Q作y轴的垂线,垂足为G、H,设点P(m,34m−2),∵∠HQB+∠HBQ=90°,∠HBQ+∠GBP=90°,∴∠HQB=∠GBP,∠QHB=∠BGP=90°,BP=BQ,∴△BGP≌△QHB(AAS),∴HQ=GB,HB=GP=m,故H Q=BG=3−(34m−2)=5−34m,OH=OB+BH=m+3,故点Q(5−34m,3+m),令x=5−34m,y=3+m,则y=−43x+293,设该直线与坐标轴的交点分别为R、S,则R(294,0)、S(0,293),即OR=294,OS=293,当OQ⊥SR时,OQ最小,则S△ORS=12×OR×OS=12×OQ×SR,即294×293=OQ×√(293)2+(294)2,解得:OQ=295,即OQ的最小值为295.。
初中数学七年级下《三角形》单元测试题(含答案)
第七章《三角形》单元测试题答题时间:90分钟 满分:12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3分)1.等腰三角形两边长分别为 3,7,则它的周长为 ( )A 、 13B 、 17C 、 13或17D 、 不能确定 2.一个多边形内角和是10800,则这个多边形的边数为 ( )A 、 6B 、 7C 、 8D 、 9 3.若三角形三个内角的比为1:2:3,则这个三角形是( )A 、 锐角三角形B 、 直角三角形C 、 等腰三角形D 、 钝角三角形 4.图中有三角形的个数为 ( )A 、 4个B 、 6个C 、 8个D 、 10个5. 如图在△ABC 中,∠ACB=900,CD 是边AB 上的高。
那么图中与∠A 相等的角是( )A 、 ∠B B 、 ∠ACDC 、 ∠BCD D 、 ∠BDC6. 能将三角形面积平分的是三角形的( )A 、 角平分线B 、 高C 、 中线D 、外角平分线7. 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点A (-3,0),B (5,0),C (0,4)所组成的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 )A 、32;B 、4;C 、16;D 、88. 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依次观察左边三个图形,并判断照此规律从左向右第四个图形第(4)题EDCBA第(5)题DCB A是( ) A 、、10. 等腰三角形的底边BC=8 cm ,且|AC -BC|=2 cm ,则腰长AC 为( )A.10 cm 或6 cmB.10 cmC.6 cmD.8 cm 或6 cm11. 如果在△ABC 中,∠A=70°-∠B,则∠C 等于( )A 、35° B、70° C 、110° D、140° 二、填空(每小题3分,共33分)12.如图,从A 处观测C 处仰角∠CAD=300,从B 处观测C 处的仰角∠CBD=450,从C外观测A 、B 两处时视角∠ACB= 度13.已知:如图,CD ∥AB ,∠A=400,∠B=600,那么∠1= 度,∠2= 度 14.一个三角形有两条边相等,周长为20㎝,三角形的一边长为5㎝,那么其它两边长分别为 .15.填表:用长度相等的火柴棒拼成如图所示的图形16.要使五边形木架(用5根木条钉成)不变形,至少要再钉 根木条。
(必考题)初中数学七年级数学下册第四单元《三角形》测试卷(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1.如图,△ABC 的面积为9cm 2,BP 平分∠ABC ,AP ⊥BP 于P ,连接PC ,则△PBC 的面积为( )A .3cm 2B .4.5cm 2C .5cm 2D .6cm 22.如图,AB 与CD 相交于点E ,AD=CB ,要使△ADE ≌△CBE ,需添加一个条件,则添加的条件以及相应的判定定理正确的是( )A .AE=CE ;SASB .DE=BE ;SASC .∠D=∠B ;AASD .∠A=∠C ;ASA3.如图,CD AB ⊥,BE AC ⊥,垂足分别为点D ,点E ,BE 、CD 相交于点O ,12∠=∠,则图中全等三角形共有( )A .2对B .3对C .4对D .5对4.已知如图,AB=AE ,只需再加一个条件就能证明△ABC ≌△AED ,下列选项是所加条件,请判断哪一个不能判断△ABC ≌△AED ( )A .∠B=∠EB .AC=ADC .∠ADE=∠ACBD .BC=DE 5.如图,已知∠ABC =∠DEF ,AB =DE ,添加以下条件,不能判定△ABC ≌△DEF 的是( )A .∠A =∠DB .∠ACB =∠DFEC .AC =DFD .BE =CF 6.下列长度的三条线段中,有组成三角形的是( ) A .3cm,4cm,9cm B .8cm,7cm,15cmC .12cm,13cm,24cmD .2cm,2cm,6cm 7.如图,AB AC =,AD AE =,55A ︒∠=,35C ︒∠=,则DOE ∠的度数是( )A .105︒B .115︒C .125︒D .130︒8.已知:如图,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且BD=BC ,E 为BD 延长线上的一点,BE=BA ,过E 作EF ⊥AB ,F 为垂足,下列结论:①△ABD ≌△EBC②∠BCE+∠BCD=180°③AD=AE=EC ④ BA+BC=2BF 其中正确的是( )A .①②③B .①③④C .①②④D .①②③④ 9.已知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是3,8,x ,则x 的值可以是( )A .6B .5C .4D .3 10.如图,已知AE=CF ,∠AFD=∠CEB ,那么添加下列一个条件后,仍无法判定△ADF ≌△CBE 的是( )A .∠B=∠DB .BE=DFC .AD=CBD .AD ∥BC 11.若a ,b ,c 为△ABC 的三边长,且满足|a ﹣5|+(b ﹣3)2=0,则c 的值可以为( )A .7B .8C .9D .1012.如图,点D ,E 在△ABC 的边BC 上,△ABD ≌△ACE ,其中B ,C 为对应顶点,D ,E 为对应顶点,下列结论不.一定成立的是( )A .AC=CDB .BE=CDC .∠ADE=∠AED D .∠BAE=∠CAD二、填空题13.如图,已知AC DB =,添加一个条件________,可以得到ABC DCB △≌△.14.如图,已知∠A =47°,∠B =38°,∠C =25°,则∠BDC 的度数是______.15.如图,在ABC 中,D ,E 分别是BC ,AD 的中点,24ABC Scm =,则ABE S 的值是_______.16.如图10,某同学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三片,现在他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形状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带________去配,这样做的数学依据是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7.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5,1+2x ,8,则x 的取值范围是 .18.已知:如图,ACB DBC ∠∠=,要使△ABC ≌△DCB ,只需增加的一个条件是_____(只需填写一个你认为适合的条件).19.用12根等长的火柴棒拼成一个等腰三角形,火柴棒不允许剩余、重叠、折断,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________个.20.如图,点E ,F 在线段AD 上,且AE DF =,//AB DC ,AB DC =,连接BE ,BF ,CE ,CF ,则图中共有_____对全等三角形.三、解答题21.我们知道:有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叫做等腰三角形.类似地,我们定义:至少有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叫做等对边四边形.(1)请写出一个你学过的特殊四边形中是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名称;(2)如图,在ABC 中,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设CD BE ,相交于点O ,若60A ∠=︒,12DCB EBC A ∠=∠=∠.请你写出图中一个与A ∠相等的角,并猜想图中哪个四边形是等对边四边形;(3)在ABC 中,如果A ∠是不等于60︒的锐角,点D E ,分别在AB AC ,上,且12DCB EBC A ∠=∠=∠.探究:满足上述条件的图形中是否存在等对边四边形,并证明你的结论.22.(问题情境)(1)如图1,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90B D ︒∠=∠=,120BAD ︒∠=.点E ,F 分别是BC 和CD 上的点,且60EAF ︒∠=,试探究线段BE ,EF ,DF 之间的关系.小明同学探究此问题的方法是: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DG ABE ≅△△,再证明AEF AGF ≅△△,进而得出EF BE DF =+.你认为他的做法 ;(填“正确”或“错误”).(探索延伸)(2)如图2,在四边形ABCD 中,AB AD =,70B ︒∠=,110D ︒∠=,100BAD ︒∠=,点E ,F 分别是BC 和CD 上的点,且50EAF ︒∠=,上题中的结论依然成立吗?请说明理由.(思维提升)(3)小明通过对前面两题的认真思考后得出:如图3,在四边形ABCD 中,若AB AD =,180B D ︒∠+∠=,12EAF BAD ∠=∠,那么EF BE DF =+.你认为正确吗?请说明理由.23.(1)如图1,已知OAB 中,OA OB =,90AOB ∠=︒,直线l 经过点O ,BC ⊥直线l ,AD ⊥ 直线l ,垂足分别为点C ,D .依题意补全图l ,并写出线段BC ,AD ,CD 之间的数量关系为______;(2)如图2,将(1)中的条件改为:在OAB 中,OA OB =,C ,O ,D 三点都在直线l 上,并且有BCO ODA BOA ∠=∠=∠,请问(1)中结论是否成立?若成立,请加以证明;若不成立,请说明理由;(3)如图3,在ABC 中,AB AC =,90CAB ∠=︒,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3,2,请直接写出点B 的坐标.24.如图,90ACB ∠=︒,AC BC =,AD CE ⊥,BE CE ⊥,垂足分别为D ,E , 2.5cm AD =,求1cm BE =,求DE 的长.25.如图,点A 、D 、B 、E 在一条直线上,BC 与DF 交于点G ,AD BE =,//BC EF ,BC EF =.求证:ABC DEF △≌△.26.已知22a m n =+,2b m =,c mn =,且m >n >0.(1)比较a ,b ,c 的大小;(2)请说明以a ,b ,c 为边长的三角形一定存在.【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一、选择题1.B解析:B【分析】根据已知条件证得△ABP ≌△EBP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到AP=PE ,得出S △ABP =S △EBP ,S △ACP =S △ECP ,推出S △PBC=12S △ABC ,代入求出即可. 【详解】解:延长AP 交BC 于E ,∵BP 平分∠ABC ,∴∠ABP=∠EBP ,∵AP ⊥BP ,∴∠APB=∠EPB=90°,在△ABP 和△EBP 中,ABP EBP PB PBAPB EPB ∠∠⎧⎪⎨⎪∠∠⎩===,∴AP=PE,∴S△ABP=S△EBP,S△ACP=S△ECP,∴S△PBC=12S△ABC=12×9cm2=4.5cm2,故选:B.【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三角形的面积的应用,注意:等底等高的三角形的面积相等.2.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逐一进行来判断.【详解】解:A.添加AE=C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B.添加DE=BE后,根据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角对应相等,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故不符合题意;C.添加∠D=∠B,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符合题意;D.添加∠A=∠C,根据AAS可证明△ADE≌△CBE,故此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AS、ASA.关键在于应根据所给的条件判断应证明哪两个三角形全等.3.C解析:C【分析】共有四对.分别为ADO≌AEO,ADC≌AEB,ABO≌ACO,BOD≌COE.做题时要从已知条件开始结合图形利用全等的判定方法由易到难逐个寻找.【详解】解:∵CD⊥AB,BE⊥AC,∴∠ADO=∠AEO=90°,又∵∠1=∠2,AO=AO,∴ADO≌AEO;(AAS)∴OD=OE,AD=AE,∵∠DOB=∠EOC,∠ODB=∠OEC=90°,OD=OE,∴BOD≌COE;(ASA)∴BD=CE,OB=OC,∠B=∠C,∵AE=AD,∠DAC=∠CAB,∠ADC=∠AEB=90°∵AD=AE,BD=CE,∴AB=AC,∵OB=OC,AO=AO,∴ABO≌ACO.(SSS)所以共有四对全等三角形.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时,必须有边的参与,若有两边一角对应相等时,角必须是两边的夹角.4.D解析:D【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条件结合AE=AB、∠A=∠A逐项判定即可.【详解】解:∵AE=AB、∠A=∠A∴A、补充∠B=∠E,根据ASA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B、补充AC=AD,根据SAS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C、补充∠ADE=∠ACB,根据AAS可证明△ABC≌△AED,不符合题意;D、补充BC=DE,为SSA不能证明△ABC≌△AE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D.【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证明,掌握AAA、SSA不能判定普通三角形全等是解答本题的关键.5.C解析:C【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一一判断即可;【详解】A、根据ASA,可以推出△ABC≌△DEF,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根据AAS,可以推出△ABC≌△DEF,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SSA,不能判定三角形全等,本选项符合题意.D、根据SAS,可以推出△ABC≌△DEF,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6.C解析:C【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对各选项进行逐一分析即可.【详解】解:A 、∵3+4=7<9,∴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B 、∵8+7=15,∴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C 、∵12+13=25>24,∴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符合题意;D 、∵2+2=4<6,∴不能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不符合题意.故选:C .【点睛】此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判断能否组成三角形的简便方法是看较小的两个数的和是否大于第三个数.7.C解析:C【分析】先判定△ABE ≌△ACD ,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得出∠B=∠C=35︒,由三角形外角的性质即可得到答案.【详解】在△ABE 和△ACD 中,AB AC BAE CAD AE AD =⎧⎪∠=∠⎨⎪=⎩,∴△ABE ≌△ACD (SAS ),∴∠B=∠C ,∵∠C=35︒,∴∠B=35︒,∴∠OEC=∠B+∠A=355590︒+︒=︒,∴∠DOE=∠C+∠OEC=3590125︒+︒=︒,故选:C .【点睛】本题考察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三角形外角的性质,熟练掌握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是解题关键.8.D解析:D【分析】易证ABD EBC ∆∆≌,可得BCE BDA ∠=∠,AD=EC 可得①②正确;再根据角平分线的性质可求得DAE DCE ∠=∠ ,即③正确,根据③可判断④正确;【详解】∵ BD 为∠ABC 的角平分线,∴ ∠ABD=∠CBD ,∴在△ABD 和△EBD 中,BD=BC ,∠ABD=∠CDB ,BE=BA ,∴△ABD EBC ∆∆≌(SAS),故①正确;∵ BD 平分∠ABC ,BD=BC ,BE=BA ,∴ ∠BCD=∠BDC=∠BAE=∠BEA ,∵△ABD ≌△EBC ,∴∠BCE=∠BDA ,∴∠BCE+∠BCD=∠BDA+∠BDC=180°,故②正确;∵∠BCE=∠BDA ,∠BCE=∠BCD+∠DCE ,∠BDA=∠DAE+∠BEA ,∠BCD=∠BEA ,∴∠DCE=∠DAE ,∴△ACE 是等腰三角形,∴AE=EC ,∵△ABD ≌△EBC ,∴AD=EC ,∴AD=AE=EC ,故③正确;作EG ⊥BC ,垂足为G ,如图所示:∵ E 是BD 上的点,∴EF=EG ,在△BEG 和△BEF 中BE BE EF EG =⎧⎨=⎩∴ △BEG ≌△BEF ,∴BG=BF ,在△CEG 和△AFE 中EF EG AE CE =⎧⎨=⎩∴△CEG ≌△AFE ,∴ AF=CG ,∴BA+BC=BF+FA+BG-CG=BF+BG=2BF ,故④正确;故选: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本题中熟练求证三角形全等和熟练运用全等三角形对应边、对应角相等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9.A解析:A【分析】根据三角形三边关系:①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②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即可得出第三边的取值范围.【详解】解:∵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3,8,x,∴8-3<x<8+3,即5<x<11,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10.C解析:C【分析】求出AF=CE,再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判断即可.【详解】解:∵AE=CF,∴AE+EF=CF+EF,∴AF=CE,A、∠B=∠D,∠AFD=∠CEB,AF=CE,满足AAS,能判定△ADF≌△CBE;B、BE=DF,∠AFD=∠CEB,AF=CE,满足SAS,能判定△ADF≌△CBE;C、AD=CB,AF=CE,∠AFD=∠CEB,满足SSA,不能判定△ADF≌△CBE;D、AD∥BC,则∠A=∠C,又AF=CE,∠AFD=∠CEB,满足ASA,能判定△ADF≌△CBE;故选:C.【点睛】本题考查了平行线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的应用,注意: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定理有SAS,ASA,AAS,SSS.11.A解析:A【分析】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列方程求出a、b的值,再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求出c的取值范围,然后解答即可.【详解】解:∵|a﹣5|+(b﹣3)2=0,∴a﹣5=0,b﹣3=0,解得a=5,b=3,∵5﹣3=2,5+3=8,∴2<c<8,∴c的值可以为7.故选:A.【点睛】本题考查了非负数的性质以及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注意:几个非负数的和为0时,这几个非负数都为0.12.A解析:A【详解】∵△ABD≌△ACE,∴∠ADB=∠AEC,∠BAD=∠CAE,BD=CE,∴180°-∠ADB=180°-∠AEC,∠BAD+∠DAE=∠CAE+∠DAE,BD+DE=CE+DE,即∠ADE=∠AED,∠BAE=∠CAD,BE=CD,故B、C、D选项成立,不符合题意;无法证明AC=CD,故A符合题意,故选A.二、填空题13.(答案不唯一)【分析】要使△ABC≌△DCB由于BC是公共边若补充一组边相等则可用SSS判定其全等;【详解】解:添加AB=DC∵AC=BDBC=BCAB=DC∴△ABC≌△DCB(SSS)∴加一个适(答案不唯一)解析:AB DC【分析】要使△ABC≌△DCB,由于BC是公共边,若补充一组边相等,则可用SSS判定其全等;【详解】解:添加AB=DC,∵ AC=BD,BC=BC,AB=DC,∴△ABC≌△DCB(SSS),∴加一个适当的条件是AB=DC,故答案为:AB=DC.【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根据已知图形以及判定方法选择添加的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110°【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殂的外角性质分别表示出∠3和∠4因为∠BDC是∠3和∠4的和从而不难求得∠BDC的度数【详解】解:连接AD 并延长∵∠3=∠1+∠B∠4=∠2+∠C∴∠BDC=∠解析:110°【分析】连接AD,并延长,根据三角殂的外角性质分别表示出∠3和∠4,因为∠BDC是∠3和∠4的和,从而不难求得∠BDC的度数.【详解】解:连接AD,并延长.∵∠3=∠1+∠B,∠4=∠2+∠C.∴∠BDC=∠3+∠4=(∠1+∠B)+(∠2+∠C)=∠B+∠BAC+∠C.∵∠A=47°,∠B=38°,∠C=25°.∴∠BDC=47°+38°+25°=110°,故答案为:110°.【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的和.15.【分析】中线AD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又把△ABD 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详解】解:∵DE分别是BCAD的中点∴△ABD是△ABC面积的△A解析:21cm【分析】中线AD把△ABC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中线BE又把△ABD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三角形,所以△ABE的面积是△ABC的面积的14.【详解】解:∵D、E分别是BC,AD的中点,∴△ABD是△ABC面积的12,△ABE是△ABD面积的12,∴△ABE的面积=4×12×12=21cm.故答案为:21cm.【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面积计算,解题的关键是熟悉三角形的中线把三角形分成面积相等的两个小三角形.16.③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解析:③ 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分析】已知三角形破损部分的边角,得到原来三角形的边角,根据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即可求解.【详解】第一块和第二块只保留了原三角形的一个角和部分边,根据这两块中的任一块均不能配一块与原来完全一样的;第三块不仅保留了原来三角形的两个角还保留了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配一块一样的玻璃.故答案为③;两个角及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解题的关键是要认真观察图形,根据已知选择判定方法.17.1<x<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8+5解得:1<x<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解析:1<x<6【解析】试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解:由题意,有8﹣5<1+2x<8+5,解得:1<x<6.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18.∠A=∠D或∠ABC=∠DCB或BD=AC【分析】已知一条公共边和一个角有角边角或角角边定理再补充一组对边相等或一组对角相等即可【详解】解:添加∠A=∠D∠ABC=∠DCBBD=AC后可分别根据AA解析:∠A=∠D或∠ABC=∠DCB或BD=AC【分析】已知一条公共边和一个角,有角边角或角角边定理,再补充一组对边相等或一组对角相等即可.【详解】解:添加∠A=∠D,∠ABC=∠DCB,BD=AC后可分别根据AAS、SAS、SAS判定△ABC≌△ADC.故答案为:∠A=∠D或∠ABC=∠DCB或BD=AC.【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一般方法有:SSS、SAS、ASA、AAS、HL.添加时注意:AAA、SSA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不能添加,根据已知结合图形及判定方法选择条件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9.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根则第三边是()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则又因为是整数解析:2【分析】本题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不等式组,从而求出三边满足的条件,再根据三边长是整数,进而求解.【详解】设摆出的三角形中相等的两边是x 根,则第三边是(122x -)根,根据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定理得到:122122x x x x x x +>-⎧⎨-+>⎩, 则3x >, 6x <,又因为x 是整数,∴x 可以取4或5,因而三边的值可能是:4,4,4或5,5,2;共二种情况,则能摆出不同的等腰三角形的个数为2.故答案为:2.【点睛】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在组合三角形的时候,注意较小的两边之和应大于最大的边,三角形三边之和等于12.20.3【分析】易证△ABE ≌△DCF 从而可得出△ABF ≌△DCE 进而可得出△BEF ≌△CFE 【详解】∵AB ∥DC ∴∠A=∠D ∵AB=CDAE=DF ∴△ABE ≌△DCF(SAS)∴AE=DFBE=CF ∴A 解析:3【分析】易证△ABE ≌△DCF,从而可得出△ABF ≌△DCE,进而可得出△BEF ≌△CFE .【详解】∵AB ∥DC∴∠A=∠D∵AB=CD,AE=DF∴△ABE ≌△DCF(SAS)∴AE=DF ,BE=CF∴AF=ED∴△ABF ≌△DCE(SAS)∴BF=EC∵EF=EF∴△BEF ≌△CFE(SSS)故答案为:3.【点睛】本题考查三角形全等的证明,需要注意SSA 是不能证明全等的.三、解答题21.(1)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等;(2)与A ∠相等的角是∠DOB (或∠EOC );猜想四边形BDEC 是等对边四边形;(3)存在等对边四边形,是四边形BDEC ,见解析.【分析】(1)本题理解等对边四边形的图形的定义,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就是; (2)与∠A 相等的角是∠BOD (或∠COE ),四边形DBCE 是等对边四边形;(3)作CG ⊥BE 于G 点,作BF ⊥CD 交CD 延长线于F 点,易证△BCF ≌△CBG ,进而证明△BDF ≌△CEG ,所以BD =CE ,所以四边形DBCE 是等对边四边形.【详解】解:(1)如:平行四边形,等腰梯形,矩形等.(2)与A ∠相等的角是∠BOD (或∠COE ),∵∠A =60°,12DCB EBC A ∠=∠=∠, ∴∠OBC =∠OCB =30°,∴∠BOD =∠EOC =∠OBC +∠OCB =60°,∴与∠A 相等的角是∠BOD (或∠EOC ),猜想:四边形BDEC 是等对边四边形,(3)存在等对边四边形,是四边形BDEC ,证明:如图作CG ⊥BE 于G ,BF ⊥CD 交CD 的延长线于F ,在△BCF 和△CBG 中,DCB EBC BFC CGB BC BC ∠=∠⎧⎪∠=∠⎨⎪=⎩∴△BCF ≌△CBG (AAS ),∴BF =CG ,∵BDF ABE EBC DCB ∠=∠+∠+∠,BEC ABE A ∠=∠+∠,∴BDF BEC ∠=∠,在△BDF 和△CEG 中,90BDF CEB BFC CGE BF CG ∠∠⎧⎪∠∠=︒⎨⎪⎩=== ∴△BDF ≌△CEG (AAS ),∴BD =CE∴四边形BDEC 是等对边四边形.【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解决本题的关键是理解等对边四边形的定义,把证明BD =CE 的问题转化为证明三角形全等的问题.22.(1)正确;(2)成立,理由见解析;(3)正确,理由见解析.【分析】(1)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DG ABE ≅△△,可得AE=A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EF=GF ,进而得出EF BE DF =+.即可解题; (2)成立,证明方法同(1):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DG ABE ≅△△,可得AE=A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EF=GF ,进而得出EF BE DF =+.即可解题;(3)正确,证明方法同(2):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先证明ADG ABE ≅△△,可得AE=AG ,再证明AEF AGF ≅△△,可得EF=GF ,进而得出EF BE DF =+.即可解题.【详解】解:(1)正确.理由:如图1,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90B ADF ︒∠=∠=,∴90ADG ADF B ∠=∠=∠=︒,在△ABE 和△ADG 中,∵DG BE AB AD =⎧⎪=⎨⎪=⎩∠B ∠ADG , ∴△ABE ≌△ADG (SAS ),∴AE=AG ,∠BAE=∠DAG ,∵120BAD ︒∠=,60EAF ︒∠=,∴∠EAF =12∠BAD ,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 ∴∠EAF=∠G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 ∴△AEF ≌△AGF (SAS ),∴EF=GF ,∵GF=DG+DF=BE+DF ,∴EF BE DF =+;(2)(1)题中的结论依然成立;理由:如图2,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110ADF ︒∠=,70B ︒∠=,∴18011070ADG B ∠=︒-︒=︒=∠,在△ABE 和△ADG 中,∵DG BE AB AD =⎧⎪=⎨⎪=⎩∠B ∠ADG , ∴△ABE ≌△ADG (SAS ),∴AE=AG ,∠BAE=∠DAG ,∵100BAD ∠=︒,50EAF ∠=︒,∴∠EAF =12∠BAD ,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 ∴∠EAF=∠G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 ∴△AEF ≌△AGF (SAS ),∴EF=GF ,∵GF=DG+DF=BE+DF ,∴EF BE DF =+;(3)正确,理由:如图3,延长FD 到点G ,使DG BE =,连接AG .∵180B ADF ︒∠+∠=,180ADG ADF ∠+∠=︒, ∴ADG B ∠=∠,在△ABE 和△ADG 中,∵DG BE AB AD =⎧⎪=⎨⎪=⎩∠B ∠ADG , ∴△ABE ≌△ADG (SAS ),∴AE=AG ,∠BAE=∠DAG ,∵∠EAF =12∠BAD , ∴∠GAF=∠DAG+∠DAF=∠BAE+∠DAF=∠BAD-∠EAF=∠EAF , ∴∠EAF=∠GAF ,在△AEF 和△AGF 中,∵AE AG EAF GAF AF AF =⎧⎪=⎨⎪=⎩∠∠, ∴△AEF ≌△AGF (SAS ),∴EF=GF ,∵GF=DG+DF=BE+DF ,∴EF BE DF =+.【点睛】本题是三角形的综合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添加恰当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是本题的关键.23.(1)补全如图所示见解析;CD BC AD =+;(2)成立,证明见解析;(3)点B 的坐标为()1,2-.【分析】(1)依题意补全图,易证△AOD ≌△OBC ,则有AD =CO ,OD =BC ,从而可得CD BC AD =+;(2)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易证23∠∠=,再证明BCO ODA ≌,同(1)即可证明结论;(3)过B 、C 两点作y 轴垂线,构造如(1)图形,即可得三角形全等,再将线段关系即可求出点B 坐标.【详解】(1)补全图1如图所示,CD BC AD =+;证明:∵90AOB ∠=︒,BC ⊥直线l ,AD ⊥ 直线l ,∴∠BCO =∠ODA =90°,∴∠BOC +∠OBC =90°,又∵90AOB ∠=︒,∴∠BOC +∠AOD =90°,∴∠OBC =∠AOD ,在△AOD 和△OBC 中BCO ODA OBC AOD BO AO ∠=∠⎧⎪∠=∠⎨⎪=⎩,∴△AOD ≌△OBC (AAS )∴AD =CO ,OD =BC ,∵CD OD CO =+,∴CD BC AD =+.(2)成立.证明:如图,∵12180BOA ∠+∠=︒-∠,13180BOA ∠+∠=︒-∠,BOA BCO ∠=∠ ∴23∠∠=在BCO 和ODA 中32BCO ODA BO OA ∠=∠⎧⎪∠=∠⎨⎪=⎩∴BCO ODA ≌(AAS )∴BC OD =,CO AD =∴CD CO OD AD BC =+=+(3)点B 的坐标为()1,2-.过程如下:过B 、C 两点作y 轴垂线,垂足分别为M 、N ,同理(1)可得,CN =AM ,AN =MB ,∵点A 的坐标为(0,1),点C 的坐标为()3,2,∴CN =AM =3,ON =2,OA =1,∴MB =AN =ON -OA =1,OM =AM -OA =2,∵点B 在第四象限,∴点B 坐标为:()1,2-.【点睛】主要考查了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和性质、图形与坐标变换,构造出全等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24. 1.5cm DE =.【分析】根据垂直定义求出∠BEC =∠ACB =∠ADC ,根据等式性质求出∠ACD =∠CBE ,根据AAS 证明△BCE ≌△CAD ;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对应边相等得到AD =CE ,BE =CD ,利用DE =CE−CD ,即可解答.【详解】AD CE ⊥,BE CE ⊥90ADC CEB ∴∠=∠=︒90BCE CBE ∴∠+∠=︒又90ACB ∠=︒90BCE ACD ∴∠+∠=︒CBE ACD ∴=∠在ACD △和CBE △中ADC CEB ACD CBE AC BC ∠=∠⎧⎪∠=∠⎨⎪=⎩()AAS ACD CBE ∴△≌△CD BE ∴=,AD CE =又 2.5cm AD =,1cm BE =2.5cm CE ∴=,1cm =CD2.51 1.5cm DE CE CD ∴=-=-=.【点睛】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垂线的定义等知识点的应用,解此题的关键是推出证明ACD CBE ∴≌的三个条件.25.见解析【分析】由AD BE =,得AB=DE ,由//BC EF ,得ABC E ∠=∠,根据SAS 可证.【详解】证明:∵AD BE =,∴AD BD BE BD +=+,∴AB DE =,∵//BC EF ,∴ABC E ∠=∠,在ABC 和DEF 中,AB DE ABC E BC EF =⎧⎪∠=∠⎨⎪=⎩,∴()ABC DEF SAS ≌.【点睛】本题考查了用“边角边”定理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解题关键是挖掘题目隐含的全等条件,根据判定定理证明.26.(1)a>b>c;(2)见解析【分析】(1)a、b、c两两作差可得出a、b、c之间的大小关系;(2)对于任意一个三角形的三边a,b,c,满足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任意两边之差小于第三边.【详解】(1)∵a-b=m2+n2-m2=n2>0;a-c=m2+n2-mn=(m-n)2+mn>0;b-c= m2-mn=m(m-n)>0∴a>b>c;(2)由(1)a>b>c可得,a+b>c∵a-b= m2+n2-m2=n2<mn∴a-b<c∴以a、b、c为边长的三角形一定存在.【点睛】本题主要考查了利用差比法比较代数式的大小和用三角形三边关系证明三角形的存在.。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3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3)
, 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第 3 章《三角形》单元测试试卷及答案(3)一、填空题(共 10 小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 3cm 和 7cm ,则它的周长是_________ cm .△2.若∠A=∠B=2∠C ,则 ABC 是 _________ 三角形.(填“钝角”、“锐角”或“直 角”)△3.如图, ABC≌△DEF ,△ABC 的周长为 25cm AB=6cm ,CA=8cm ,则 DE= _________ , DF= _________ ,EF= _________ .4.如图,AB=AD ,BC=DC ,要证∠B=∠D ,则需要连接 _________ ,从而可证 _________和 _________ 全等.5.如图,AD ,AE 分别是△ABC 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且∠B=50°,∠C=70°,则∠EAD= _________ .△6.如图,CA⊥BE ,且 ABC≌△ADE ,则 BC 与 DE 的关系是 _________ .7.如图,有一块边长为 4 的正方形塑料模板 ABCD ,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 点落在 A 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 CD 交于点 F ,与 CB 延长线交于点 E .则四边形 AECF 的 面积是 _________ .8.如图,BA∥CD,∠A=90°,AB=CE,BC=ED,则△CED≌_________,根据是_________.△9.如图,ABC中,AB=AC,BC=8,BD是AC边上的中线,△ABD与△BDC的周长的差是2,则AB=_________.10.如图,对面积为1的△ABC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AB,BC,CA,得到A B C,至点A,B,C,使得A B=2AB,B C=2BC,C A=2CA,顺次连接A,B,C△1 11111111111记其面积为S;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A B,B C,C A至点A,B,C,使得A B=2A B,11111112222111,得到A B C,记其面积为S;…;按B C=2B C,C A=2C A,顺次连接A,B,C△221112111222222B C,则其面积S=_________.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5555二、选择题(共8小题)11.在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5B.3,7,10C.3,5,9D.4,5,7△12.(2011•宿迁)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 13.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B.∠1=∠2C.∠1和∠B都是∠A的余角D.∠2=∠A14.如图,AC⊥BC,CD⊥AB,DE⊥BC,分别交B C,AB,BC于点C,D,E,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C是△ABC和△ABE的高B.DE,DC都是△BCD的高C.DE是△DBE和△ABE的高D.AD,CD都是△ACD的高15.角α和β互补,α>β,则β的余角为()A.α﹣βB.180°﹣α﹣βC.D.△16.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B.AB=4,BC=3,∠A=30°C.∠A=60°,∠B=45°,AB=4D.∠C=90°,AB=6△17.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D.∠A=∠D,∠B=∠E,∠C=∠F△18.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如图,在小河的同侧有A,B,C,D四个村庄,图中线段表示道路.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20.如图,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21.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正,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请说明它的道理.22.如图,A、B两个建筑物分别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23.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 ABCD ,其中 AB∥CD ,在 E 、M 、F 处各有一个小 石凳,且 BE=CF ,M 为 BC 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 由.△24.如图, ABC 中,AB=BC=CA ,∠A=∠ABC=∠ACB ,在△ABC 的顶点 A ,C 处各有 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 A 向 B 和由 C 向 A 爬行,经过 t (s )后, 它们分别爬行到了 D ,E 处,设 DC 与 BE 的交点为 F .(△1)证明 ACD≌△CBE ;(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 与 BE 所成的∠BFC 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25.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 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 (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 ABC 、 A △1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B ,BC=B C ,∠C=∠C .1 1 1 1 1 l l求证:ABC≌ A △1B C .1 1(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 1B D ⊥C A 于D .1 11 11 则∠BDC=∠B D C =90°, 1 1 1∵BC=B C ,∠C=∠C , 1 11∴ BCD≌ B △1C D ,1 1∴BD=B D .1 1(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填空题(共10小题)1.一个等腰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3cm和7cm,则它的周长是17cm.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三边关系.专题:分类讨论.分析:等腰三角形两边的长为3cm和7cm,具体哪条是底边,哪条是腰没有明确说明,因此要分两种情况讨论.解答:解:①当腰是3cm,底边是7cm时:不满足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因此舍去.②当底边是3cm,腰长是7cm时,能构成三角形,则其周长=3+7+7=17cm.故答案为:17.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的三边关系;已知没有明确腰和底边的题目一定要想到两种情况,分类进行讨论,还应验证各种情况是否能构成三角形进行解答,这点非常重要,也是解题的关键.△2.若∠A=∠B=2∠C,则ABC是锐角三角形.(填“钝角”、“锐角”或“直角”)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专题:计算题.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和已知条件设未知数,列方程求解,再判断形状.解答:解:设三角分别是∠A=a°,∵∠A=2∠B=3∠C,∴∠B=a°,∠B=a°,则a+a+a=180°,解a≈98°.所以三角形是钝角三角形.故答案为钝角.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正确的设出一个角并表示出其他角是解决此题的关键.△3.如图,ABC≌△DEF,△ABC的周长为25cm,AB=6cm,CA=8cm,则DE=6cm,DF=8cm,EF=11cm.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ABC的周长求出BC,然后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解答即可.解答:解:∵△ABC的周长为25cm,AB=6cm,CA=8cm,∴BC=25﹣6﹣8=11cm,∵△ABC≌△DEF,∴DE=AB=6cm,DF=AC=8cm,EF=BC=11cm.故答案为:6cm;8cm;11cm.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的性质,熟记性质并准确找出对应边是解题的关键.4.如图,AB=AD,BC=DC,要证∠B=∠D,则需要连接AC,从而可证△ABC和△ADC全等.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连接AC,根据AB=AD,BC=DC,AC=AC即可证明△ABC≌△ADC,于是得到∠B=∠D.解答:解:连接AC,在△ABC和△ADC中,∵,∴△ABC≌△ADC(SSS),∴∠B=∠D.故答案为△AC,ABC,△ADC.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的知识点,解答本题的关键是熟练掌握其判定定理,此题基础题,比较简单.5.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且∠B=50°,∠C=70°,则∠EAD= 10°.考点:三角形内角和定理.分析:根据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求出∠BAC,再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BAD,根据直角三角形两锐角互余求出∠B AE,然后根据∠EAD=∠BAE﹣∠BAD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解:∵∠B=50°,∠C=70°,∴∠BAC=180°﹣∠B﹣∠C=180°﹣50°﹣70°=60°,∵AD是△ABC的角平分线,∴∠BAD=∠BAC=×60°=30°,∵AE是△ABC的高线,∴∠BAE=90°﹣∠B=90°﹣50°=40°,∴∠EAD=∠BAE﹣∠BAD=40°﹣30°=10°.故答案为:10°.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角平分线、高线的定义,是基础题,准确识图找出各角度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6.如图,CA⊥BE,且ABC≌△ADE,则BC与DE的关系是相等且垂直.考点: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可得BC=DE,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C=∠E,根据垂直的定义求出∠BAC=90°,然后求出∠B+∠E=90°,从而得到∠BFE=90°,即BC⊥DE.解答:解:∵△ABC≌△ADE,∴BC=DE,∠C=∠E,∵CA⊥BE,∴∠BAC=90°,∵∠B+∠C=180°﹣∠BAC=180°﹣90°=90°,∴∠B+∠E=90°,∴∠BFE=180°﹣(∠B+∠E)=180°﹣90°=90°,∴BC⊥DE,故BC与DE的关系是相等且垂直.故答案为:相等且垂直.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性质,主要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边相等,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垂直的定义,熟记性质是解题的关键.7.如图,有一块边长为4的正方形塑料模板ABCD,将一块足够大的直角三角板的直角顶点落在A点,两条直角边分别与CD交于点F,与CB延长线交于点E.则四边形AECF的面积是16.△S AEB =S△=S△ , 考点: 正方形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分析: 由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可以得到∠D=∠B=90°,AD=AB ,又∠ABE=∠D=90°,而∠EAF=90°由此可以推出∠DAF+∠BAF=90°,∠BAE+∠BAF=90°,进一步得到∠DAF=∠BAE ,所以可以证明△AEB≌△AFD ,所以 AFD ,那么它们 都加上四边形 ABCF 的面积,即可四边形 AECF 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从而求出 其面积.解答: 解:∵四边形 ABCD 为正方形,∴∠D=∠ABC=90°,AD=AB , ∴∠ABE=∠D=90°, ∵∠EAF=90°,∴∠DAF+∠BAF=90°,∠BAE+∠BAF=90°, ∴∠DAF=∠BAE , ∴△AEB≌△AFD ,△∴S AEB AFD∴它们都加上四边形 ABCF 的面积,可得到四边形 AECF 的面积=正方形的面积=16.故答案为:16.点评: 本题需注意:在旋转过程中一定会出现全等三角形,应根据所给条件找到.8.如图,BA∥CD ,∠A=90°,AB=CE ,BC=ED ,则△CED≌ △ABC ,根据是HL .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 根据两直线平行,同旁内角互补求出∠DCE=90°,然后利用“HL”证明△CED 和△ABC 全等.解答: 解:∵BA∥CD ,∠A=90°,∴∠DCE=180°﹣∠A=180°﹣90°=90°, ∵在 Rt△CED 和 Rt△ABC 中,,∴ CED≌ ABC (△HL ). 故答案为: ABC ,△HL .点评: 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平行线的性质,求出∠DCE=90°是解题的关键.△9.如图, ABC 中,AB=AC ,BC=8,BD 是 AC 边上的中线,△ABD 与△BDC 的周长的 差是 2,则 AB= 10 .考点: 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析: 根据三角形中线的定义可得 AD=CD ,然后求出△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BC ,再代入数据进行计算即可得解.解答: 解:∵BD 是 AC 边上的中线,∴AD=CD ,∴△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AD+BD )﹣(BC+CD+BD )=AB ﹣BC , ∵△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是 2,BC=8, ∴AB ﹣8=2, ∴AB=10.故答案为:10.点评: 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腰上的中线的定义,求出△ABD 与△BDC 的周长的差=AB﹣BC 是解题的关键,也是本题的难点.10.如图,对面积为 1 的△ABC 逐次进行以下操作:第一次操作,分别延长 AB ,BC ,CA 至点 A ,B ,C ,使得 A B=2AB ,B C=2BC ,C A=2CA ,顺次连接 A ,B ,C △1,得到 A B C ,111111111 1 1记其面积为 S ;第二次操作,分别延长 A B ,B C ,C A 至点 A ,B ,C ,使得 A B =2A B , 11 11 11 12222 1 1 1B C =2B C ,C A =2C A ,顺次连接 A ,B ,C △2,得到 A B C ,记其面积为 S ;…;按 2 11 12 11 1222 2 22此规律继续下去,可得到A △5BC ,则其面积 S = 195 .5 5 5考点: 三角形的面积. 专题: 压轴题;操作型.分析: 根据高的比等于面积比推理出A △1BC 的面积是 A △1BC 面积的 2 倍,则 A △1B B 的11面积是A △1BC 面积的 3 倍…,以此类推,得出 A △2BC 的面积.2 2解答: 解:连接 A C ,根据 A B=2AB ,得到:AB :A A=1:3,111因而若过点 B ,A 作△ABC 与 AA △1C 的 AC 边上的高,则高线的比是 1:3, 1因而面积的比是 1:△3,则 A BC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 2 倍,1设△ABC 的面积是 △a ,则 A BC 的面积是 2a , 1同理可以得到A △1BC 的面积是 A △1BC 面积的 2 倍,是 4a ,1则 A △1B B 的面积是 6a ,1同理B △1C C 和 A △1C A 的面积都是 6a ,11△A B C 的面积是 19a ,1 1 1即 A △1B C 的面积是△ABC 的面积的 19 倍, 1 1同理A △2BC 的面积是 A △1B C 的面积的 19 倍,2 21 1即 A △1B C 的面积是 △19, A B C 的面积 192,1 12 2 2依此类推,AB C的面积是S=195=2476099.△5555点评:正确判断相邻的两个三角形面积之间的关系是解决本题的关键,本题的难度较大.二、选择题(共8小题)11.在下列四组线段中,能组成三角形的是()A.2,2,5B.3,7,10C.3,5,9D.4,5,7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对各选项分析判断后利用排除法求解.解答:解:A、∵2+2=4<5,∴2,2,5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B、∵3+7=10,∴3,7,10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C、∵3+5=8<9,∴3,5,9不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错误;D、4,5,7能组成三角形,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12.(2011•宿迁)如图,已知∠1=∠2,则不一定能使ABD≌△ACD的条件是()A.AB=AC B.BD=CD C.∠B=∠C D.∠BDA=∠CDA 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压轴题.分析:利用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ASA,SAS,AAS对各个选项逐一分析即可得出答案.解答:解:A、∵∠1=∠2,AD为公共边,若AB=AC,则△ABD≌△ACD(SAS);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B、∵∠1=∠2,AD为公共边,若BD=CD,不符合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不能判定△ABD≌△ACD;故本选项错误,符合题意.C、∵∠1=∠2,AD为公共边,若∠B=∠C,则△ABD≌△ACD(AAS);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D、∵∠1=∠2,AD为公共边,若∠BDA=∠CDA,则△ABD≌△ACD(ASA);故本选项正确,不合题意.故选B.点评:此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全等三角形判定定理的理解和掌握,此题难度不大,属于基础题.13.如图,∠ACB=90°,CD⊥AB,垂足为D,下列结论错误的是()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C.∠1和∠B都是∠A的余角B.∠1=∠2 D.∠2=∠A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专题:证明题.分析:在△ABC中,∠ACB=90°,CD⊥AB,因而△ACD∽△CBD∽△ABC,根据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就可以证明各个选项.解答:解:∵∠ACB=90°,CD⊥AB,垂足为D,∴△ACD∽△CBD∽△ABC.A、∴图中有三个直角三角形Rt△ACD、Rt△CBD、Rt△ABC;故本选项正确;B、应为∠1=∠B、∠2=∠A;故本选项错误;C、∴∠1=∠B、∠2=∠A,而∠B是∠A的余角,∴∠1和∠B都是∠A的余角;故本选项正确;D、∴∠2=∠A;故本选项正确.故选B.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高,把这个三角形分成的两个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14.如图,AC⊥BC,CD⊥AB,DE⊥BC,分别交B C,AB,BC于点C,D,E,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AC是△ABC和△ABE的高C.DE是△DBE和△ABE的高B.DE,DC都是△BCD的高D.AD,CD都是△ACD的高考点:三角形的角平分线、中线和高.分析:三角形的高即从三角形的一个顶点向对边引垂线,顶点和垂足间的线段.根据概念可知.解答:解:A、AC是△ABC和△ABE的高,正确;B、DE,DC都是△BCD的高,正确;C、DE不是△ABE的高,错误;D、AD,CD都是△ACD的高,正确.故选C.点评:考查了三角形的高的概念.15.角α和β互补,α>β,则β的余角为()A.α﹣βB.180°﹣α﹣βC.D.考点:余角和补角.分析:根据互为补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180°表示出α+β,再根据互为余角的两个角的和等于90°列式整理即可得解.解答:解:∵角α和β互补,∴α+β=180°,∴β的余角为:90°﹣β=(α+β)﹣β=(α﹣β).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余角和补角,利用90°和180°的倍数关系消掉常数是解题的关键.△16.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唯一画出ABC的是()A.AB=3,BC=4,AC=8C.∠A=60°,∠B=45°,AB=4B.AB=4,BC=3,∠A=30°D.∠C=90°,AB=6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作图题;压轴题.分析:要满足唯一画出△ABC,就要求选项给出的条件符合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图形不一样,也就是三角形不唯一,而各选项中只有C选项符合ASA,是满足题目要求的,于是答案可得.解答:解:A、因为AB+BC<AC,所以这三边不能构成三角形;B、因为∠A不是已知两边的夹角,无法确定其他角的度数与边的长度;C、已知两角可得到第三个角的度数,已知一边,则可以根据ASA来画一个三角形;D、只有一个角和一个边无法根据此作出一个三角形.故选C.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三角形的作图方法等知识点;能画出唯一三角形的条件一定要满足三角形全等的判定方法,不符合判定方法的画出的三角形不确定,当然不唯一.△17.下列各组条件中,能判定ABC≌△DEF的是()A.AB=DE,BC=EF,∠A=∠DB.∠A=∠D,∠C=∠F,AC=EFC.AB=DE,BC=EF,△ABC的周长=△DEF的周长D.∠A=∠D,∠B=∠E,∠C=∠F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分析:根据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三组对应边分别相等的两个三角形全等(简称SSS))可得当AB=DE,BC=EF,AC=DF可判定△ABC≌△DEF,做题时要对选项逐个验证.解答:解:A、满足SSA,不能判定全等;B、AC=EF不是对应边,不能判定全等;C、符合SSS,能判定全等;D、满足AAA,不能判定全等.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方法,在应用判定方法做题时找准对应关系,对选项逐一验证,而AAA,SSA不能作为全等的判定方法.△18.如图,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E、BD分别与CD、CE交于点M、N,有如下结论:①△ACE≌△DCB;②CM=CN;③AC=DN.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3个B.2个C.1个D.0个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性质得出AC=CD,BC=CE,∠ACD=∠BCE=60°,求出∠ACE=∠BCD,根据SAS证△ACE≌△BCD,推出∠NDC=∠CAM,求出∠DCE=∠ACD,证△ACM≌△DCN,推出CM=CN,AM=DN,即可判断各个结论.解答:解:∵△DAC和△EBC均是等边三角形,∴AC=CD,BC=CE,∠ACD=∠BCE=60°,∴∠ACD+∠DCE=∠BCE+∠DCE,∴∠ACE=∠BCD,在△ACE和△BCD中∴△ACE≌△BCD(SAS);∴①正确;∵∠ACD=∠BCE=60°,∴∠DCE=180°﹣60°﹣60°=60°=∠ACD,∵△ACE≌△BCD,∴∠NDC=∠CAM,在△ACM和△DCN中∴△ACM≌△DCN(ASA),∴CM=CN,AM=DN,∴②正确;∵△ADC是等边三角形,∴AC=AD,∠ADC=∠ACD,∵∠AMC>∠ADC,∴∠AMC>∠ACD,∴AC>AM,即AC>DN,∴③错误;故选B.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和全等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的应用,主要考查学生的推理能力和辨析能力.三、解答题(共7小题)19.如图,在小河的同侧有A,B,C,D四个村庄,图中线段表示道路.邮递员从A村送信到B村,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这是为什么呢?请你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说明其中的道理.考点:三角形三边关系.分析:延长AC交BD于E,根据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可得AD+DE>AC+CE,CE+BE>BC,然后整理得到AD+BD>AC+BC,从而得解.解答:解:如图,延长AC交BD于E,在△ADE中,AD+DE>AC+CE,在△CBE中,CE+BE>BC,∴AD+DE+CE+BE>AC+CE+BC,∴AD+BD>AC+BC,因此,邮递员由A村到B村送信,经过C村路程近些,所以,他总是走经过C村的道路,不走经过D村的道路.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的三边关系,熟记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边是解题的关键.20.如图,AB=AD,BC=DC,AC与BD相交于点E,由这些条件你能推出哪些结论?(不再添加辅助线,不再标注其它字母.不写推理过程,只要求写出四个你认为正确的结论即可)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专题:开放型.分析:由AB=AD,BC=DC知,AC是BD的中垂线,∴DE⊥AC,可由SSS证得△ABC≌△ADC及AC平分∠BAD等.解答:解:由已知得,AC垂直平分BD,即直线AC为四边形ABCD的对称轴,由对称性可知:DE=BE,DE⊥AC于△E,ABC≌ADC,△AC平分∠BAD等.点评:本题考查了三角形全等的判定和性质.做题时要从已知开始思考,结合全等的判定方法进行取舍.21.如图是一个平分角的仪器,其中AB=AD,BC=DC,将点A放在角的顶点,AB和AD 沿着角的两边放正,沿AC画一条射线AE,AE就是角平分线,请说明它的道理.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专题:证明题.分析:AC为公共边,其中AB=AD,BC=DC,利用SSS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根据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解题.解答:证明:△ABC与△ADC中,∵AB=AD,BC=DC,AC=AC,∴△ABC≌△ADC(SSS),∴∠BAC=∠DAC.即AE平分∠BAD.不论∠DAB是大还是小,始终有AE平分∠BAD.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这种设计,用SSS判断全等,再运用性质,是全等三角形判定及性质的综合运用,做题时要认真读题,充分理解题意.22.如图,A、B两个建筑物分别位于河的两岸,为了测量它们之间的距离,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则DE的长就是A、B之间的距离,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可以沿河岸作射线BF,且使BF⊥AB,在BF上截取BC=CD,过D点作DE⊥BF,使E、C、A在一条直线上,证明出这两个三角形全等,从而可得到结论.解答:解:∵∠ACB=∠DCE,BC=CD,∠B=∠EDC=90°,∴△ACB≌△ECD,∴AB=DE.点评:本题考查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关键是证明三角形全等,从而得到线段相等,得到结论.23.如图,公园有一条“Z”字形道路ABCD,其中AB∥CD,在E、M、F处各有一个小石凳,且BE=CF,M为BC的中点,请问三个小石凳是否在一条直线上?说出你推断的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首先连接EM、△MF,再证明BEM≌△CFM可得∠BME=∠FMC,再根据∠BME+∠EMC=180°,可得∠FMC+∠EMC=180,进而得到三个小石凳在一条直线上.解答:解:连接EM、MF,∵AB∥CD,∴∠B=∠C,又∵M为BC中点,∴BM=MC.,∴在△BEM和△CFM中∴△BEM≌△CFM(SAS),∴∠BME=∠FMC,∵∠BME+∠EMC=180°,∴∠FMC+∠EMC=180°,∴三个小石凳在一条直线上.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证明△BEM≌△CFM,证明出∠FMC+∠EMC=180°是解决问题的关键.△24.如图,ABC中,AB=BC=CA,∠A=∠ABC=∠ACB,在△ABC的顶点A,C处各有一只小蚂蚁,它们同时出发,分别以相同速度由A向B和由C向A爬行,经过t(s)后,它们分别爬行到了D,E处,设DC与BE的交点为F.(△1)证明ACD≌△CBE;(2)小蚂蚁在爬行过程中,DC与BE所成的∠BFC的大小有无变化?请说明理由.考点:全等三角形的应用.分析:(1)根据小蚂蚁的速度相同求出AD=CE,再利用“边角边”证明△ACD和△CBE 全等即可;(2)根据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可得∠EBC=∠ACD,然后表示出∠BFC,再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求出∠ACB,从而得到∠BFC.解答:(1)证明:∵小蚂蚁同时从A、C出发,速度相同,∴t(s)后两只小蚂蚁爬行的路程AD=CE,∵在△ACD和△CBE中,,∴△ACD≌△CBE(SAS);(△2)解:∵ACD≌△CBE,∴∠EBC=∠ACD,∵∠BFC=180°﹣∠EBC﹣∠BCD,∴∠BFC=180°﹣∠ACD﹣∠BCD,=180°﹣∠ACB,∵∠A=∠ABC=∠ACB,∴∠ACB=60°,∴∠BFC=180°﹣60°=120°,∴∠BFC无变化.点评:本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应用,主要利用了全等三角形对应角相等的性质,等边三角形的性质,根据小蚂蚁的速度相同求出AD=CE是证明三角形全等的关键.25.(2006•绍兴)我们知道,两边及其中一边的对角分别对应相等的两个三角形不一定全等.那么在什么情况下,它们会全等?.△1B △1(1)阅读与证明: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直角三角形,显然它们全等.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钝角三角形,可证它们全等(证明略) 对于这两个三角形均为锐角三角形,它们也全等,可证明如下:已知: ABC 、 A △1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AB=A B ,BC=B C ,∠C=∠C .1 1 1 1 1 l l 求证:ABC≌ A △1B C . 1 1 (请你将下列证明过程补充完整.) 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1 B D ⊥C A 于 D . 1 1 1 1 1则∠BDC=∠B D C =90°,1 1 1 ∵BC=B C ,∠C=∠C ,1 1 1 ∴ BCD≌ B △1C D ,1 1 ∴BD=B D . 1 1 (2)归纳与叙述:由(1)可得到一个正确结论,请你写出这个结论.考点: 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专题: 压轴题;阅读型.分析: 本题考查的是全等三角形的判定,首先易证得 ADB≌ A △1B C 然后易证出 1 1 ABC≌ A C .1 1解答: 证明:(1)证明:分别过点 B ,B 作 BD⊥CA 于 D ,1 B D ⊥C A 于 D . 1 1 1 1 1 则∠BDC=∠B D C =90°,1 1 1∵BC=B C ,∠C=∠C ,1 1 1 ∴ BCD≌ B △1C D ,1 1 ∴BD=B D . 1 1 补充:∵AB=A B ,∠ADB=∠A D B =90°.1 1 1 1 1 ∴ ADB≌ A △1D B (HL ),1 1 ∴∠A=∠A , 1又∵∠C=∠C ,BC=B C ,1 1 1 在△ABC 与 A △1B C 中,1 1∵,∴ ABC≌ A △1B C (AAS );1 1(△2)解:若两三角形( ABC 、 AB C )均为锐角三角形或均为直角三角形或均 1 1为钝角三角形,则它们全等(AB=A B,BC=B C,∠C=∠C△1,则ABC≌A△1B C).111111点评:命题立意:考查三角形全等的判定,阅读理解能力及分析归纳能力.做题时要认真读题,明白题意,然后按要求答题.。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三角形》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精选】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第三章《三角形》综合测试卷(含答案)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用木棒拼成的图形,符合三角形的概念的是( )2.如图,若△ABC≌△ADE,则下列结论中一定成立的是( ) A.AC=DE B.∠BAD=∠CAEC.AB=AE D.∠ABC=∠AED(第2题) (第4题) (第5题)3.【教材P87习题T3变式】【2022·南通】用一根小木棒与两根长分别为3 cm,6 cm的小木棒组成三角形,则这根小木棒的长度可以为( )A.1 cm B.2 cm C.3 cm D.4 cm4.【2021·毕节】将一副三角尺按如图所示的位置摆放在直尺上,则∠1的度数为( )A.70° B.75° C.80° D.85°5.【2022·吉林第二实验中学模拟】如图,AD是△ABC的角平分线,过点D向AB,AC两边作垂线,垂足分别为E,F,那么下列结论中不一定...正确的是( ) A.BD=CD B.DE=DFC.AE=AF D.∠ADE=∠ADF6.如图,AC与BD相交于点O,OA=OB,OC=OD,AD=BC,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A.1对B.2对C.3对D.4对(第6题) (第7题) (第8题)7.【2021·陕西】如图,点D,E分别在线段BC,AC上,连接AD,BE.若∠A=35°,∠B=25°,∠C=50°,则∠1的大小为( )A.60° B.70° C.75° D.85°8.【教材P111复习题T6改编】如图,这是工人师傅用同一种材料制成的金属框架,已知∠B=∠E,AB=DE,BF=EC,其中△ABC的周长为24 cm,CF=3 cm,则制成整个金属框架所需这种材料的总长度为( )A.45 cm B.48 cm C.51 cm D.54 cm9.根据下列已知条件,能画出唯一..一个△ABC的是( )A.AB=3,BC=4,AC=8 B.AB=4,BC=3,∠A=30°C.∠A=60°,∠B=45°,AB=4 D.∠C=90°,AB=6 10.如图,在△ABC中,AC⊥CB,CD平分∠ACB,点E在AC上,且CE=CB,则下列结论:①DC平分∠BDE;②BD=DE;③∠B=∠CED;④∠A+∠CED=90°.其中正确的有( )A.1个B.2个C.3个D.4个二、填空题(每题3分,共24分)11.如图,照相机的底部用三脚架支撑着,请你说说这样做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1题) (第12题) (第14题) (第15题)12.【开放题】【2022·宁夏】如图,AC,BD相交于点O,OB=OD,要使△AOB≌△COD,添加一个条件是____________(只写一个).13.【教材P86随堂练习T2变式】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2 和7,第三边长为偶数,则三角形的周长为____________.14.如图,在△ABC中,BC=8 cm,AB>BC,BD是AC边上的中线,△ABD与△BDC 的周长的差是2 cm,则AB=__________.15.如图,D,E,F分别为AB,AC,BC上的点,且DE∥BC,△ABC沿DE折叠,使点A落在点F处.若∠B=50°,则∠BDF=________.16.如图,已知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中,AC,BD交于点O,过点O任作一条直线分别交AD,BC于点E,F,则阴影部分的面积是________.(第16题) (第17题) (第18题)17.如图,AD,AE分别是△ABC的角平分线和高线,且∠B=50°,∠C=70°,则∠EAD=________.18.如图,已知四边形ABCD中,AC平分∠BAD,CE⊥AB于点E,且AE=12 (AB+AD),若∠D=115°,则∠B=________.三、解答题(19~21题每题10分,其余每题12分,共66分) 19.【2022·益阳】如图,在Rt△ABC中,∠B=90°,CD∥AB,DE⊥AC于点E,且CE=AB.试说明:△CED≌△ABC.20.【2022·牡丹江四中模拟】如图,在△ABC中,AD是角平分线,∠B=54°,∠C=76°.(1)求∠ADB和∠ADC的度数;(2)若DE⊥AC于E,求∠EDC的度数.21.【2021·黄石】如图,D是△ABC的边AB上一点,CF∥AB,DF交AC于E点,DE=EF.(1)试说明:△ADE≌△CFE;(2)若AB=5,CF=4,求BD的长.22.【教材P110复习题T4改编】如图,在△ABC中,AC=BC,D是边AB上一点,AE⊥CD于点E,BF⊥CD交CD的延长线于点F,若CE=BF,AE=EF+BF.(1)试说明:∠ACE=∠CBF;(2)判断直线AC与BC的位置关系,并说明理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7章三角形
一、选择题
1.如果在一个顶点周围用两个正方形和n 个正三角形恰好可以进行平面镶嵌,则n 的值是( ).A .3
B .4
C .5
D .6
2.下面四个图形中,线段BE 是⊿ABC 的高的图是( )
3.(2008年••福州市)已知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为4cm 和9cm ,则下列长度的四条线段中能作为第三边的是( ) A .13cm
B .6cm
C .5cm
D .4cm
4.三角形一个外角小于与它相邻的内角,这个三角形是( )A .直角三角形 B .锐角三角形 C .钝角三角形 D .属于哪一类不能确定5.如图,在直角三角形ABC 中,AC≠AB,AD 是斜边上的高,DE⊥AC,DF⊥AB,垂足分别为E 、F ,则图中与∠C (∠C 除外)相等的角的个数是( ) A 、3个 B 、4个 C 、5个 D 、6个
6.如图,将一副三角板叠放在一起,使直角的顶点重合于O ,则∠AOC+∠DOB=( )
A 、900
B 、1200
C 、1600
D 、1800
7.以长为13cm 、10cm 、5cm 、7cm 的四条线段中的三条线段为边,可以画出三角形的个数是(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8.给出下列命题:①三条线段组成的图形叫三角形 ②三角形相邻两边组成的角叫三角形的内角 ③三角形的角平分线是射线 ④三角形的高所在的直线交于一点,这一点不在三角形内就在三角形外 ⑤任何一个三角形都有三条高、三条中线、三条角平分线 ⑥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交于一点,且这点在三角形内。
正确的命题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第5
题图
第6题图
二、填空题
9.如图,一面小红旗其中∠A=60°, ∠B=30°,则∠BCD= 。
10.为了使一扇旧木门不变形,木工师傅在木门的背面加钉了一根木条这样做的道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11.把一副常用的三角板如图所示拼在一起,那么图中∠ADE 是 度。
12.如图,∠1=_____.
13.若三角形三个内角度数的比为2:3:4,则相应的外角比是 .14.如图,⊿ABC 中,∠A = 40°,∠B = 72°,CE 平分∠ACB,CD⊥AB 于D ,DF⊥CE,则∠CDF = 度。
15.如果将长度为a-2、a+5和a+2的三根线段首尾顺次相接可以得到一个三角形,那么a 的取值范围是
16.如图,△ABC 中,∠A=1000,BI 、CI 分别平分∠ABC ,∠ACB ,则∠BIC=
,若BM 、CM 分别平分∠ABC ,∠ACB 的外角平分线,则∠M= 四、拓广探索
22.已知,如图,在△ ABC 中,AD ,AE 分别是 △ ABC 的高和角平分线,若∠B=30°,∠C=50°. (1)求∠DAE 的度数。
(2)试写出 ∠DAE 与∠C-∠B 有何关系?(不必证明)
C B
A 第9题图
第10
题图
A
B
C
D
E
第11题图
A
E C
D
B 第26题图
第12题图
第14题图
1
2
B
A
E
C D
I 16题图
23.如图,已知D 为△ABC 边BC 延长线上一点,DF⊥AB 于F 交AC 于E,∠A=35°,∠D=42°,求∠ACD 的度数.
24.如图,在△ABC 中,∠B=∠C,∠BAD=40°,且∠ADE=∠AED,求∠CDE 的度数.
参考答案
一、1.A ;2.A ;3.B ;4.C ;5.B ;6.D ;7.A ;8.D ;9.C ;10.B 二、11.9;12.三角形的稳定性;13.135;14.1200;15.7:6:5;16.74;22.小颖有9种选法。
第三根木棒的长度可以是4cm ,5cm ,6cm ,7cm ,8cm ,9cm ,10cm ,11cm ,12cm 。
23.小华能回到点A 。
当他走回到点A 时,共走1000m 。
24.(1)135°;(2)122°;(3)128°;(4)60°;(5)∠BOC = 90°+ ∠A 1
2
25.零件不合格。
理由略四、26.(1) ∠DAE=10° (2)∠C - ∠B=2∠DAE
27.解:因为∠AFE=90°,所以∠AEF=90°-∠A=90°-35°=55°.所以∠CED= ∠AEF=55°,所以∠ACD=180°-∠CED-∠D=180°-55°-42=83°.
28.解:设∠DAE=x,则∠BAC=40°+x. 因为∠B=∠C,所以2∠2=180°-∠BAC,
∠C=90°-
∠BAC=90°-(40°+x). 同理∠AED=90°-∠DAE=90°-x.12121212
∠CDE=∠AED-∠C=(90°-x)-[90°-(40°+x)]=20°.
121
2
F
D
C
B
E
A 第27题图
D C
B
E
A
第28题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