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随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和经济的飞速增长,水土资源的保护和管理已经成为一项紧
迫的任务。
水土保持是指通过科学的措施和方法,保护和利用土地和水资源,防止自然灾
害和环境污染的一种综合性工作。
然而,水土保持工作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
的治理措施。
首先,我国水土流失严重,不少地区出现干旱、水土严重流失等问题,特别是在西南、西北等地区,因为地形环境、气候等客观条件,导致水土流失趋势日益加剧。
治理措施包
括采取梯田种植、栽植对水土保持有益的植被、修建植被茂密的林网等。
其次,水土污染问题仍然突出。
由于农业、工业等的污染排放,水土资源受到严重的
威胁甚至遭到破坏,如土壤酸化、水质污染、土地荒漠化等问题。
治理措施包括加强环境
监管、深入推进环境治理,减少污染源排放,加强垃圾处理等。
再次,水土保持工作模式落后。
在一些地区,水土保持措施比较简单,过于依赖传统
做法,不够科学。
治理措施包括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引进先进技术和理念,注重科学规划
和设计,提高效益。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是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措施。
需要不断加强对水土保持的管理和
治理,注重综合治理,制定出科学的水土保持方案和措施,创造全社会共同参与水土保持
工作的氛围,提高水土保持的效益,确保生态环境的长远健康发展。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通过合理的措施和管理手段,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减少水土流失,维持土壤的可持续利用能力,保护生态环境的工作。
水土保持是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礼遇的基础,对于保护生态环境、维护农田生产、保护水资源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土地资源稀缺且有限,面临着日益严重的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问题。
不合理的农业经营和过度投入使用化肥、农药等,导致了土壤环境的破坏。
自然灾害频发,尤其是暴雨洪水等极端天气事件的增多,使得水土保持工作面临更大的压力。
人工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水土流失的问题,如过度开垦农田和乱采滥伐等行为。
针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
要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合理划定农田、林地和草地的范围和用途,限制过度开垦和违法开发。
要加强农田的综合治理,推广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提高土壤的保持能力。
还需要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修建沟渠和护坡等措施,有效防止水土流失。
要加大对农民和农业从业者的培训力度,提高他们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能。
水土保持工作还需要政府部门的积极支持和参与。
政府可以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管和管理,设立相关的执法部门并加大执法力度,严厉打击违法行为。
政府还可以组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并提供相关的技术和资金支持。
水土保持工作是确保农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对于保护土壤和水资源,预防自然灾害,维护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包括加强土地规划管理、农田综合治理、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等。
政府部门也要积极参与和支持水土保持工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政策,并提供技术和资金支持。
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水土保持工作,才能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贡山县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
贡山县水土流失现状及综合治理措施贡山县位于云南省怒江州,是一个地处偏远、自然环境优美的县。
由于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和人为活动的影响,贡山县的水土流失问题依然突出。
本文将从水土流失现状、影响因素、综合治理措施三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水土流失现状贡山县地势复杂,河谷地带占据了县域总面积的80%,这种地理构造使得整个县域地势起伏较大,土地资源丰富。
由于农业生产方式落后,大量的原始森林和草场被砍伐、放牧,致使土壤暴露在风雨侵蚀之下,水土流失问题日益突出。
据初步统计,贡山县的水土流失面积超过了县域总面积的30%,其中森林土壤流失最为严重,占到总土壤流失面积的60%以上。
水土流失严重影响了农业生产、生态环境以及人民群众的生活。
农作物的减产,土地的退化以及山体的滑坡垮塌,无不与水土流失问题息息相关。
而且,由于水土流失导致的水土固定度下降,降雨时蒸发和透水增加,导致了土地的持水能力下降,进而使得水库淤积,河流下游漫滩成灾。
二、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1. 自然因素:贡山县地处高原山区,地势复杂,土地容易受到雨水、风等自然因素的侵蚀。
加之气候多雨,雨水冲刷加速了土壤的流失。
2. 人为因素:贡山县的农业生产方式主要以传统的耕作方式为主,土地的过度开垦、滥伐滥伐导致了土地裸露,无法抵御风雨的侵蚀。
放牧、砍伐森林等不合理的人为行为也加剧了水土流失问题。
三、综合治理措施针对贡山县水土流失问题的严重性,有必要采取综合的治理措施,以期彻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
1. 林业治理: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禁止乱砍滥伐。
修复受损森林,种植阔叶林和针叶林,增强土地的覆盖力和持水能力,减缓水土流失。
2. 土地整治:加大对农田的防风固沙措施,推广梯田种植方式,降低坡耕地的开垦程度,减少水土流失。
3. 水土保持工程:逐步建设水土保持植被,进行盖草植树,修筑梯田,开展干旱山地农田综合治理等措施,加强土壤保持力。
4. 河道治理:加强对河道的治理,修建护岸、堰塞湖等措施,减少河流的冲刷。
水土流失现状及保持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及保持对策摘要介绍了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阐述了水土流失的危害,并分析了其成因,从法制与规划、山区道路与煤矿生产建设、植树造林与水利建设等方面提出水土保持对策,以期为水土保持提供参考。
关键词水土流失;现状;危害;成因;水土保持;对策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存之本,水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不可替代的基础资源。
水土流失造成大量泥沙下泄,淤积了江河湖库,加剧了灾害的发生,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给水土资源带来不可逆转的损失。
水土流失已成为我国的重大环境问题。
现对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及水土保持措施作一探讨。
1水土流失的现状中国是世界上水土流失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由于特殊的自然地理和社会经济条件,使水土流失成为主要的环境问题。
中国的水土流失分布范围广、面积大[1-3],根据公布的全国第2次遥感调查结果,中国的水土流失面积达356万km2,占国土总面积的37%,其中水力侵蚀面积达165万km2,风力侵蚀面积191万km2。
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水蚀、风蚀交错面积为26万km2,侵蚀形式多样,类型复杂,水力侵蚀、风力侵蚀、冻融侵蚀及滑坡泥石流等重力侵蚀特点各异,相互交错,成因复杂。
土壤流失严重,根据统计,中国每年流失的土壤总量达50亿t。
长江流域年土壤流失总量为24亿t,其中上游地区年土壤流失总量达15.6亿t,黄河流域、黄土高原区每年进入黄河的泥沙多达16亿t。
2水土流失的危害严重的水土流失给中国的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生产带来多方面的危害[4]。
2.1耕地减少,土地退化严重水土流失使土层变薄,土地石化和砂砾化,失去农业利用价值,减少了耕地面积。
水土流失使植被减少,地面覆盖率降低,土壤拦蓄地表径流能力减少,流失后坡地土壤持水力小,一旦遇干旱则农业产量下降,甚至绝收,人畜饮水也出现困难。
近50多年来,中国因水土流失毁掉的耕地达267万hm2以上,平均每年5万hm2以上,因水土流失造成退化、沙化、碱化草地约100万km2,占中国草原总面积的50%。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问题及治理对策在我们生活的这片广袤土地上,水土流失是一个不容忽视的严峻问题。
它就像一个悄然侵蚀大地健康的“病魔”,给生态环境、农业生产以及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诸多困扰。
那么,究竟什么是水土流失呢?简单来说,就是在水力、风力、重力及冻融等自然营力和人类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土地表层侵蚀及水的损失。
这一过程不仅导致土地的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还会破坏生态平衡,引发一系列的环境问题。
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是一个重要因素。
比如,过度开垦荒地用于农业种植,或者在陡坡上进行耕种,这些行为使得土地失去了原本的植被保护,容易受到雨水和风力的侵蚀。
其次,过度放牧也是导致水土流失的“元凶”之一。
大量的牲畜在有限的草地上啃食植被,导致土地裸露,土壤结构遭到破坏。
再者,乱砍滥伐现象严重,森林面积不断减少。
森林作为大自然的“守护者”,能够涵养水源、保持水土,一旦森林遭到破坏,水土流失的风险就会大大增加。
此外,一些大规模的工程建设活动,如修路、开矿等,如果在施工过程中没有采取有效的水土保持措施,也会造成大量的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带来的危害是极其严重的。
从农业方面来看,土地肥力下降意味着农作物的生长条件变差,产量减少,质量降低,这直接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粮食安全。
对于生态环境来说,水土流失会导致河流、湖泊的泥沙淤积,降低水利设施的蓄水和防洪能力,增加洪涝灾害的发生频率。
同时,它还会破坏生物多样性,许多动植物失去了赖以生存的家园。
在经济发展方面,水土流失地区往往生态环境脆弱,投资吸引力不足,制约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面对如此严峻的形势,我们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对策。
首先,要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严格限制不合理的土地开发和利用行为,对破坏水土资源的行为予以严厉打击。
其次,推广生态农业模式,比如采用梯田种植、间作套种等方式,既能提高土地的利用率,又能减少水土流失。
水土流失现状
水土流失现状概述水土流失是指由于自然力和人类活动导致的土地表层的水分和土壤被迅速流失的现象。
这种现象会给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带来许多负面影响。
当前,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
本文将重点探讨水土流失的现状、成因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法。
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严重危害了地表水资源和土地的可持续开发。
以下是水土流失的一些常见现状: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逐渐退化,土壤养分流失严重,导致土地的质量下降。
这使得土地不再适合农业生产,并最终导致荒漠化的发生。
泥沙淤积因为水土流失,泥沙会被带到河流和湖泊中,导致水体被淤积。
随着时间的推移,淤积物会导致水深变浅,影响水域生态系统的平衡,同时也会影响水源的供应。
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会破坏植被覆盖,导致生态系统的恶化。
植被的减少会加速水土流失,形成恶性循环。
这对于保护和维护生物多样性以及生态平衡具有重要的影响。
水资源丧失水土流失导致水源的流失和水体污染。
水资源的短缺对于人类的生活和农业生产造成不可忽视的影响,特别是在干旱地区。
成因分析水土流失的成因复杂多样,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自然因素自然因素包括降雨、风力、地质构造等,并且这些因素在某些地区特别突出。
例如,地质构造不稳定的地区容易发生山体滑坡,降雨过程中暴雨和洪水易导致土壤的冲刷和侵蚀。
人类活动因素人类活动是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之一。
过度的土地开垦、过度放牧、疏伐森林和不合理的农业耕作等活动都会破坏土壤的结构,降低土壤保水能力,从而导致水土流失。
解决方法解决水土流失问题需要综合考虑自然和人为因素,采取多种措施,包括:植被恢复植被的恢复可以增加土壤的保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等方式可以有效地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暴露,进而减少水土流失。
合理规划土地利用在土地规划和利用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土壤保育的因素,合理划定农田、林地、草地等土地利用区域,并确保合理的轮作制度和耕作方式,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地表水、地下水和土壤资源的合理利用,减少水土流失和环境污染,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综合性工作。
在我国,水土保持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和紧迫性,因为我国土地的退化程度比较严重,水土流失问题十分突出。
目前,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着一系列的问题。
治理设施不完善。
在一些地方,尤其是农村和山区,缺乏有效的水土保持设施,导致水土流失现象严重。
水土保持意识不强。
一些农民仍然对水土保持意识不强,对于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和执行存在一定的困难。
部分地区由于人口过剩和农业过度开垦的原因,导致土地退化问题日益严重。
水土保持管理和监管不力。
一些地方政府对水土保持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监管不到位,导致了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应该采取以下治理措施。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水土保持意识。
通过开展宣传活动,向农民讲解水土流失的危害和治理办法,提高他们的环保意识,增强水土保持工作的主动性和自觉性。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的建设。
在农田、居民区和道路等地方加设护坡护堤,加强对水土保持设施的修复和维护。
加大投入力度,提高水土保持设施建设的覆盖面和质量。
加强农田管理,合理利用耕地资源。
通过实施合理施肥、轮作休耕和种植优良作物等措施,增强耕地的抗旱、抗风和抗蚀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加强水土保持管理和监管力度。
加大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罚力度,提高监管和执法效果,确保水土保持工作的顺利进行。
虽然我国水土保持工作面临一系列的问题,但是只要我们采取科学有效的治理措施,加大投入力度,保护和改善水土资源,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就能够取得水土保持工作的明显成效。
水土保持工作的成功实施,可以有效地改善生态环境,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水土保持工作是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和积极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
浅谈山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
浅谈山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治理措施山区水土流失与土地的利用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长久以来,自然影响以及人为的土地资源不合理利用直接或间接的导致了水土流失的发生。
水土的流失直接制约了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且对山区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造成了严重影响。
本文通过分析造成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提出了治理山区水土流失的综合措施并对其进行了简要的阐述。
标签:水土流失;山区;综合治理山区地表高低起伏的地质地貌条件、部分山区降水量大且持续时间长等自然原因致使山区易于发生水土流失,以及不合理的采伐林木、陡坡开荒等人为原因直接导致了山区水土流失的发生,不仅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严重的破坏了生态,甚至影响整个山区的生态平衡。
因此,要在充分认识到山区水土流失的现状以及带来的后果的基础之上,积极探索能够有效治理水土流失与保持水土的措施,以便维护和提高山区土地的使用性。
另外,水土保持是整治国土、治理江河的根本对策,也是我国社会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一、造成山区水土流失的原因(一)自然原因地质地貌、降雨、刮风、山坡坡度以及植被的覆盖情况等都是直接影响山区水土流失的主要因素,由于山区山体岩石受风化情况严重、土壤侵蚀潜在的危险较大。
山区地形起伏坡度大,陡坡受到降雨与地表径流的严重侵蚀使得面蚀与沟蚀的现象大量存在,使山区地表土与土壤养分的流失非常严重。
(二)人为原因一是如城镇开发建设、采矿与土石场、修建高速公路或是铁路等非农业开发项目造成水土的流失。
位于山坡地段的高速公路路段,在开挖路基时使裸露表土随着降雨的冲刷而进入地表河流造成水土流失;采矿以及土石场等对地表植被造成了严重破坏,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弃土弃渣随意堆放不但侵占农田还造成了水土流失,直接造成了水库与塘坝的淤积。
二是如种植结构更替、陡坡开垦、实施开发大型农业项目等不合理的农业措施造成水土的流失。
因为土地的不合理利用与经济活动改变了土壤结构与地表植被的覆盖情况,破坏了土壤形成与土壤流失之间的平衡,导致了水土流失强度的加剧。
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与综合治理对策在当前各类自然灾害中,水土流失是影响最为广泛,人为因素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
水土流失会使土壤的肥力降低,土壤水层变薄,极大的影响我国农业发展和土地开发。
尤其是近年来,我国为追求经济发展,对自然的破坏程度不断加深,地区水土流失现象变得更为普遍和常见。
对水土流失进行治理是我国农业发展和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要求之一。
鉴于此,笔者将在下文中对当前水土流失问题现状进行探究,分析其问题原因并针对原因突出合理化建议。
标签:水土流失;现状;危害;防治对策水土流失不同于其他自然灾害,其形成的过程是缓慢的,其灾害结果也是逐渐显现的。
水土流失的具体影响相信每位读者都有所耳闻,土壤质量下降,水层变薄,最终导致土壤的沙化。
水土流失对农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
我国近年来经济飞速发展,取得这一经济成果的代价就是对自然的过度掠夺和破坏,水土流失灾害在近年来发生频率和发生次数的显著增加就是典型之一。
对水土流失的治理是每一位水利研究人员的重要课题。
在此背景下笔者对水土流失灾害现状和发生原因进行探究并提出合建议是极其有必要的。
1 我国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我国是受水土流失灾害影响较重的大国之一,当前我国水土流失灾害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受水土流失影响的国土面积较大,灾害规模较大。
水土流失灾害已不单单是存在于我国的矿区和农村,近年来城市水土流失问题发生频率直线上升,基本每一个行政区都会有水土流失灾害的存在。
受水土流失灾害影响的土地面积已达到国土面积的三分之一,约300万平方公里。
第二,我国当前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导致的水土流失问题的原因众多,土壤受侵蚀的程度较深。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而且水土流失问题在不断加重。
北方的水土流失多发生于山坡地形,地区的顺坡耕作加重了水土流失;南方地区红壤的水土流失一般发生在雨季降水集中且降水量较大的时期;四川山区等地区的水土流失多发生于山区,而且会因为水土流失引发诸多次生灾害,如滑坡、泥石流等。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
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水土流失是指由于水资源过度开发和土地过度利用等原因,导致水源和土壤无法保持稳定,造成水资源的浪费和水土的流失现象。
水土流失对农田、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发展都会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
为了应对水土流失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对策。
首先,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
要限制地下水开采的总量和单井产量,并加强对地下水的监测和管理。
同时,加大对水资源的保护力度,通过制定相关法律和政策,鼓励农民合理使用水资源,提高灌溉水的利用效率。
另外,要注重水资源的复养和水环境的治理,通过水环境监测和水体污染治理,减少水资源的流失和污染。
其次,加强土地的保护和利用。
要制定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划定各类土地的功能区域,并加强对土地利用的监管和管理。
对于农田和林地,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采取措施防止水土流失的发生,如修建护坡、植树造林等。
对于城市建设用地,要注重可持续发展,推行节约用地政策,并加强城市绿化和生态建设,减少人为因素对土地的破坏。
第三,加强农田经营管理。
要鼓励农民采用合理的耕作方式和管理方法,如轮作制度、种植多种作物轮番耕种等,减少耕地的连作障碍和水土流失的风险。
同时,要提倡有机农业和绿色农业,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保持土壤的肥力和微生物的生态平衡。
另外,要加强农田的防护工作,修建沟壑、果园和茶园等,形成阻止水土流失的天然防线。
第四,推进综合治理。
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一套科学的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及时掌握水土流失的发生和程度。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监管和执法力度,严厉打击水土流失的违法行为,提高违法成本和风险。
另外,要加强水土流失的科学研究和技术攻关,推动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最后,加强宣传教育和意识提升。
要加强对水土流失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水土流失的认识和了解,增强群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同时,要加强水土流失问题的管理和责任分工,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职责和任务,加强协作和合作,形成合力,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的防控工作。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和土壤管理,保持水和土壤的可持续利用和保护环境的一项重要措施。
在当前,我国面临严峻的水土保持工作压力,主要的表现为:水土流失严重、土地沙化加剧、环境生态破坏加剧、水资源污染严重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建立和实施综合的水土保持规划是至关重要的。
水土流失严重是我国目前重要的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的影响因素是异常气候和人类活动。
随着人类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的快速发展,农业的土地和生境转型为工业和城市的土地开发,造成了水土流失的加剧。
解决水土流失的措施主要有: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推广草场改造、沟道治理、植树造林等人工措施,以及正确的土地利用政策和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
土地沙化加剧是我国目前的另一重要环境问题之一,主要的原因是土地过度整理和放牧、过度利用自然资源引起的。
土地沙化对生态系统和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治理,主要包括:发展经济收益丰厚的经济作物和水源保护林等养护措施,加强土地治理和草地保护工作,推广耐盐碱、耐旱的林木种植等措施。
环境生态破坏加剧是我国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问题,主要的原因是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和人口增长的影响。
大量的污染、垃圾、土地开发等活动给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为了缓解这个问题,需要解决重化工企业排放的问题,强化城市垃圾处理和环境保护,强化生态补偿机制等措施。
水资源污染严重是我国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主要原因是工业和城市用水的污染影响。
因此,需要采取措施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污染治理。
主要措施包括:加强废水处理,推广建设污水处理厂和净化厂等,提高水和土地使用的效率,加大对土地的保护力度,建立健全的生态补偿机制等。
总之,水土保持工作是我国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重要工作,也是保障生态系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所在。
当前,我们需要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建立完善的治理措施,不断推进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为共建美丽中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
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现状及治理策略水土流失是指由于土地的表层土壤被风、水等自然力量冲刷和侵蚀,导致土壤的迁移和流失。
水土流失是当前世界面临的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对于农业生产、生态环境和人类社会发展都造成了严重影响。
针对水土流失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策略。
首先,要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的宣传教育。
通过广泛开展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
可以组织一些宣传活动,如举办讲座、展览、宣传片等,向公众传递水土流失对环境和社会的危害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和行动。
其次,要建立健全水土保持法律法规体系。
制定相关法律法规,明确水土保持的责任和义务。
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力度,对于违反水土保持法规的行为要进行严厉的处罚,以起到震慑作用。
第三,要推广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传统的农耕方式往往会导致水土流失,因此需要引导农民采取科学合理的农业生产方式。
例如,采用轮作、地膜覆盖、植被覆盖等措施,减少农田裸露面积,增强土壤的保水保肥能力。
第四,加强土地的水利设施建设。
建设排水沟、拦河坝等水利设施,改善土地的排水状况,减少水土流失。
此外,还应加强水库的建设和管理,合理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洪水的发生频率。
第五,加强水土保持技术研发和推广。
积极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研究和应用,通过引进新技术、新材料,提高水土保持的效果。
同时,加强对农民的培训和指导,让农民学会正确使用水土保持技术。
综上所述,水土流失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但通过加强宣传教育、制定法律法规、推广科学农业生产方式、加强水利设施建设和推广水土保持技术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地治理水土流失问题,保护好我们的土地资源。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建设美丽的家园。
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
水土流失状况及治理水土流失是指由于人类的不当开发利用和不恰当生态环境保护造成的水和泥土的流失。
其破坏性后果不容小觑。
水土流失会导致土地的退化和沙漠化,同时还会引发洪水、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
因此,水土流失的治理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国的水土流失状况较为严重,尤其是在西北、华北、南方山区以及长江流域等地区。
随着经济快速发展,城乡建设和工业化进程,水土流失问题更加突出。
长期以来,我国政府已经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对水土流失进行防治,比如荒山治理、荒地造林、护坡种植、水土保持林建设等。
然而,水土流失治理取得的成效还不够明显。
主要原因是缺乏系统、全面、长效的治理机制。
因此,未来还需要加强水土流失治理的方法和手段。
首先,政府部门要适当增加资金投入,建立健全水土保持行业的经济机制,实行水土保持产业化和市场化的运营方式,发挥市场作用,让“保护水土,造福人民”成为一种良好的社会风尚。
其次,为了防止水土流失问题再次发生,政府还应该加强水资源管理和环境保护。
要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严格限制总量,保护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环境保护方面,政府应该加强对污染的监管和管理,实行较为严谨的环境标准。
此外,也需要倡导群众重视水土流失问题,让大众了解和认识到水土流失的严重性。
同时,针对不同地区和不同环境,采取不同治理方式和技术措施,提高水土保持治理的科学性和针对性。
最后,还应该加强对地方官员的考核,使其更好地履行职责和责任。
在治理过程中,应该注重人居环境建设和社区建设,进行全媒体宣传,形成大众参与治理的良好氛围。
总之,水土流失对于人类的生存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因此,我们在治理水土流失的过程中,不能仅仅停留在表面,需要探索长期、深远的治理方案,使得水土流失问题得到根本解决。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为了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防止水土流失和生态环境破坏而进行的一系列措施。
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现状分析:1. 土壤质量下降:随着农业生产方式的改变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农田土壤的质量逐渐下降,主要表现为土壤肥力减弱、土壤结构疏松、土壤侵蚀加剧等问题。
2. 水土流失严重:水土流失是水土保持的主要问题之一,特别是在山区和丘陵地带,由于植被破坏、水资源利用不当等原因导致水土流失严重,造成土壤损失和土地退化。
3. 生态环境破坏:水土保持工作关系到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但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破坏,许多地区的生态环境已经受到了严重破坏,生物多样性丧失、水体污染等问题日益突出。
二、治理措施分析:1. 植被修复:植被是水土保持的第一道防线,通过植树造林、草地恢复等措施,可以增加土壤持水能力,减少水土流失。
2. 林草畜联合经营:通过林地、草地、畜禽养殖的有机结合,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同时提高农民的收入水平。
3. 限制面源污染:加强农田、工地、道路等面源污染的治理,减少水体的富营养化和污染物的输入,保护水资源的质量。
4. 加强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修建防护林、沟渠、梯田等水土保持设施,对于陡坡、易发生水土流失地区进行生物工程措施的建设,有助于减少水土流失。
5. 完善政策法规和管理机制:加强水土保持相关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加强组织管理、技术指导和监督检查,形成科学合理的水土保持管理机制。
水土保持工作面临的挑战和问题较为严峻,但也有相应的解决方法和措施。
加强水土保持工作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通过政府、企业和公众共同努力,可以改善水土保持的现状,实现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案例分析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案例分析自古以来,中国就有“治水先治山,治山先治人”的谚语。
这句话说明了水土流失对于土地保持和水资源的影响是多么的重要。
随着人类对资源的过度开采和环境的破坏,水土流失现象日益普遍化。
为了保护土地和水资源,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应运而生。
本文将介绍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及应用案例分析。
一、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现状1.1 水土流失现象水土流失是土地退化的一个重要因素,是一种地表流失土壤和水分的过程,造成肥力和土壤结构的严重损失。
研究表明,全国约有38%的土地面临水土流失的风险,其中严重和中度水土流失面积占了总土地面积的21%。
1.2 水土流失的危害水土流失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
首先,水土流失导致生态系统破坏,植被被破坏,水环境污染严重,导致生物多样性严重减少。
其次,水土流失使得土壤质量严重下降,进而影响农作物生长和发展。
最后,水土流失导致土地退化,发生土壤侵蚀和地质灾害,严重影响农村发展和民生。
1.3 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发展随着对环境的认识不断提高,人们对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需求也随之增加。
目前,水土流失防治技术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
主要包括:(1)植被恢复和固沙技术;(2)人工控制技术;(3)耕作措施技术;(4)土地治理技术;(5)生态旅游开发等。
二、水土流失防治技术的应用案例分析2.1 防护林工程防护林工程是水土流失防治的主要措施之一。
通过建立森林防护带,可以有效减缓水流速度,增加重新利用的水,抑制风沙侵蚀,提高土壤保水能力和保存肥力的作用。
防护林工程适用于山区、丘陵区和沙地等地,为当地经济和生态建设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例如,在云南昆明市,石林防护林建设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石林风景区内,栽种有大片的毛竹、板栗等树种,树林在菌藻微生物的共同作用下逐渐形成独特的生态系统。
经过多年的加强维护,防护林的覆盖率不断提高,森林环境明显改善,生态保护效益明显增加。
2.2 水土保持工程水土保持工程是防治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
我国水土流失现状\危害及水土保持发展的措施综述摘要:当前,我国水土流失面广、量大,不论山区、丘陵区、风沙区还是农村、城市、沿海地区都存在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问题。
通过对当前水土流失的现状分析,阐述了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以及水土保持的制约因素,探讨了水土保持发展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水土流失;水土保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无可替代的宝贵资源,是社会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
经济发展和人类的生活离不开水的供给和保障。
水利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一位的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
只有确保水利的可持续发展,才能保障经济、人口、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水土保持是水利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1 我国目前水土流失的现状有资料显示,我国现有水土流失面积约356万平方千米,其中受水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65万平方千米,受风力侵蚀的水土流失面积约191万平方千米,在水蚀和风蚀面积中约有26万平方千米的水土流失面积为水蚀、风蚀交错区。
由此可见,我国目前水土流失问题有多严重,如果这一问题不能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认真解决,就根本谈不上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所以,我们必须清醒的认识到,积极地采用科学技术、不断完善技术管理措施来提高水土保持发展不仅是一项十分紧迫的环境问题,也是一项关系到我国经济发展及民生的重大问题。
2 水土流失对水利的危害水土流失危害十分严重,影响水资源的利用,在某种程度上讲,是中国的头号环境问题。
遏制水土流失,实施水土保持,是当前唯一选择,尤其是在一些水土流失严重、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如三峡库区。
水土保持是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综合科学技术。
2.1 枯水季节水量减少,容易发生涝灾水土流失的后果是使枯水季节水量减少,严重的是水源枯竭,河道断流,主要表现在,一是使土壤蓄水量减少,土壤颗粒间的空隙占土壤总体积的30%~50%,空隙是水份存在的空间,是涵养水源的关键,由于土壤随水而去,贮水空间就随之丧失,土壤的蓄水量也因此减少,从水文角度讲,增强了径流的年内变化,使洪水季节水更多,枯水季节水更少。
开展山体保护调研报告
开展山体保护调研报告山地地形复杂,地质条件独特,是我国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和自然因素的影响,山地生态环境面临严重威胁。
为了开展山体保护工作,本次调研围绕山体保护的重要性、现状及问题,并提出相关对策,以期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一、山体保护的重要性1. 保护水资源:山地是水资源的重要蓄水区,保护山体可以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提高水资源的稳定性和可持续利用性。
2. 保护生物多样性:山地是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区,有许多特有物种。
保护山体可以保护这些物种的栖息地,维护生态平衡。
3. 防止自然灾害:山地地形起伏,容易发生山体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加强山体保护可以减少灾害的发生,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二、山体保护的现状及问题1. 建设红线不清晰:一些地方在山地建设方面缺乏明确的界定,导致未受保护的山地被过度开发利用,使生态环境遭到破坏。
2. 违法建设严重:一些违法建设项目在山地兴建,影响了山地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
3. 缺乏监管机制:山地保护监管机制薄弱,导致山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不到位。
三、山体保护的对策1. 制定严格的山地保护规划:明确山地的建设红线,规划合理的开发利用方式,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2. 加强山地建设项目审批:加强对山地建设项目的审批,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防止违法建设。
3. 增加山地保护的经费投入:加大财政投入,增加山地保护的经费,改善山地生态环境。
4. 建立山地保护监管体系:加强对山地保护的监管,在关键区域加强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理违法行为。
通过以上对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山地保护的效果,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同时,还需要加强宣传教育,提高社会对山地保护的认识,形成共同保护山地的意识,共同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
总结起来,山地保护是保护自然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作。
为了保护山体,需要明确建设红线,加强监管,增加经费投入,并加强宣传教育等多种手段,共同努力保护山地生态环境。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
关于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及治理措施分析水土保持工作是指通过采取措施预防水土流失,保护农田和生态环境,维护国家生态安全和农田可持续发展的一项工作。
水土保持工作的现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水土流失问题严重。
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的影响,我国许多地区存在水土流失的问题。
土壤表层被冲刷走,导致农田肥力下降,河流水质污染严重,水资源短缺等问题。
水土保持措施不足。
尽管我国在水土保持方面做出了一些努力,但仍然存在许多不足之处。
一些地方的水土保持设施建设不完善,管理不到位,缺乏长期的有效维护和管理的机制。
农村居民的意识和环境保护意识较低。
在农村地区,一些居民缺乏对水土保持重要性的认识,对环境保护的意识较低,盲目开垦山地、擅自破坏生态环境的现象较为普遍。
针对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问题,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治理措施来改善和提升工作水平:推广科学合理的农田水利建设。
加大对农田水利设施的建设力度,提高排洪排涝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加强对农田土壤的修复和改善,提高农田肥力。
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加强对农田生态环境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加大对农业非点源污染的治理力度,通过推广生态农业的发展模式,减少化肥和农药的使用,提高农田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加强水土保持法律法规的制定和执行。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明确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的责任和义务。
严禁违法开垦山地和破坏水土的行为,并加大对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提高违法成本。
加强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加大对农民的水土保持知识的普及,提高农民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培训,提高水土保持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水土保持工作在我国面临着严峻的形势和挑战,但也存在着改善的空间和机会。
通过加强措施的落实,提高水土保持工作的管理水平和综合治理能力,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缓解水土流失现象,保护好农田和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山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衍生的石漠化现象正以2%的速度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
武汉大学花草树木茂盛,自然景色极佳,但校园山体亦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
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保护,为研究山体水土流失机理与相应治理对策,以武汉大学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校园山体 1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的学术定义为:“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的破坏和损失。
”它包括土壤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结合定义实地调查得出,在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范围内,存在着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及一定的人为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但由于山体近乎100%的植被覆盖,起着防蚀固土的特殊作用,因此校园内山体总体水土保持良好,部分区域存在土壤侵蚀,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与风力侵蚀。
①水力侵蚀。
校园山体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在强降雨条件下,地面表层土壤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
水力侵蚀以沟蚀、面蚀为主要表现形式。
②重力侵蚀。
在狮子山北坡、珞珈山南坡部分坡段较陡峭,地面岩体和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流向地势较低地方。
在考察中发现陡坡上的土石岩体表面松散,与下层土体有明显分层现象,高差达20~40 cm。
③混合侵蚀。
沿东西轴线方向,珞珈山沿程分布共5个大型水土流失区。
共同特点是:植被覆盖率低、坡度角大(﹥45°)、遇强降雨极易汇流冲蚀土壤,系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土壤侵蚀。
但总体珞珈山植被覆盖率高,松软堆积物少,石块体积较大不易冲走,因此混合侵蚀规模与强度较小。
④风力侵蚀。
校园山体由于其极高的植被覆盖率,风力侵蚀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狮子山顶部樱顶老图前面的平台。
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在强大的气流冲击作用下被搬运和堆积。
2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分布等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及对策研究摘要:目前我国山区水土流失情况严重,衍生的石漠化现象正以2%的速度吞噬着宝贵的土地资源。
武汉大学花草树木茂盛,自然景色极佳,但校园山体亦有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
美好的生态环境需要得到保护,为研究山体水土流失机理与相应治理对策,以武汉大学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为研究对象,调查其水土流失现状,分析成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
关键词:水土流失;治理对策;校园山体 1 山体水土流失现状水土流失的学术定义为:“在水力、风力、重力等外营力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的破坏和损失。
”它包括土壤表层侵蚀和水的损失。
结合定义实地调查得出,在校园内珞珈山、狮子山范围内,存在着水力侵蚀、风力侵蚀、重力侵蚀及一定的人为侵蚀类型,以水力侵蚀为主。
但由于山体近乎100%的植被覆盖,起着防蚀固土的特殊作用,因此校园内山体总体水土保持良好,部分区域存在土壤侵蚀,侵蚀类型包括水力侵蚀、重力侵蚀、混合侵蚀与风力侵蚀。
①水力侵蚀。
校园山体土壤侵蚀的主要类型为水力侵蚀,在强降雨条件下,地面表层土壤组成物质被破坏、搬运和沉积。
水力侵蚀以沟蚀、面蚀为主要表现形式。
②重力侵蚀。
在狮子山北坡、珞珈山南坡部分坡段较陡峭,地面岩体和土体物质在重力作用下失去平衡而产生位移,流向地势较低地方。
在考察中发现陡坡上的土石岩体表面松散,与下层土体有明显分层现象,高差达20~40 cm。
③混合侵蚀。
沿东西轴线方向,珞珈山沿程分布共5个大型水土流失区。
共同特点是:植被覆盖率低、坡度角大(﹥45°)、遇强降雨极易汇流冲蚀土壤,系在水流冲力和重力共同作用下的土壤侵蚀。
但总体珞珈山植被覆盖率高,松软堆积物少,石块体积较大不易冲走,因此混合侵蚀规模与强度较小。
④风力侵蚀。
校园山体由于其极高的植被覆盖率,风力侵蚀面积较小,主要集中在狮子山顶部樱顶老图前面的平台。
土粒、沙粒或岩石碎屑在强大的气流冲击作用下被搬运和堆积。
2 水土流失原因分析水土流失的影响因素可分为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两大类,自然因素包括气候、地质、地形地貌、土壤和植被分布等因素。
气候因素:武汉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表现为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204.5 mm。
雨量大,会增大水土流失量。
同时雨水集中在初夏梅雨季节(6~8月),雨强大,持续时间较长,造成土壤含水量增大,坡面汇流形成强大的径流,沿着已有的浅沟冲刷土层造成水土流失。
地质因素:珞珈山由十几个相连的小山组成,海拔高118.5 m,狮子山海拔69 m,四季较明显,植物茂盛。
山体基岩主要为下古生代页岩、泥盆纪砂岩、下石炭纪石英岩(本区面积最大)和珞珈火石岩。
其上覆盖一层厚薄不均的棕黄色粘土,由山顶至山麓,粘土层逐渐增厚。
狮子山土层较厚,水力侵蚀易带走表层松软土壤质;而珞珈山顶岩石出露较多,分布较广,抗侵蚀能力强、风化速度慢,表层土壤层较薄。
地形地貌因素:狮子山段坡度整体偏缓,考察发现只有小部分区域偏陡,近乎垂直分布;珞珈山整体偏陡,凹形坡上部陡,下部缓,中部土壤侵蚀强烈,下部侵蚀减弱,存在淤积现象。
沿轴向分布的5个混合侵蚀区其坡度近45°~60°,水流冲刷能力强,水土流失集中。
土壤和植被:校园山体植被覆盖率高,接近100%。
在具备水、土、坡条件后,植被因素就显得尤为重要。
其冠层截留降雨,削弱雨滴能量;枯枝落叶层覆盖地表,防止雨滴溅蚀,滞缓地表径流,增强土壤的透水和蓄水性能;根系具有固持网络土体,增强土壤抗冲性和抗剪强度的作用。
人为因素:山体位于校园内,被较好的保存,植被得以很好的生长。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建设过后,未及时采取保护措施。
在狮子山顶,是武大老建筑群的代表——樱顶老图书馆。
其前的空地坑洼分布,细粒土壤易受风力侵蚀;管线铺设,开挖埋线,破坏了土壤结构,经水力冲刷极易形成浅沟,加速水土流失,管线也随之显露。
此外,学生沿浅沟行走,压实地表裸露面,产生地表结皮,也会影响到坡面的入渗和产流。
3 水土流失产生机理各种岩土物质都具有不同的抗侵蚀能力。
当外营力一定时,水土流失的状况和强度,一般取决于地面岩土物质的抵抗侵蚀的能力。
当岩土体受外营力作用时,若外营力大于岩土抵抗力,其结构即发生破碎,若外营力继续增加,超过岩土的重量和摩擦阻力时,岩土即可能发生移动。
水力侵蚀机制:水力侵蚀主要包括雨滴击溅、线状侵蚀、坡面径流冲刷、沟槽水流冲刷三种外营力。
第一,雨滴溅蚀可以压实地表,同时使部分土粒向四周击溅和搬运,面状水流的冲刷作用可破坏表层结皮。
在这种形成与破坏的反复过程中,水流随汇集量的增加冲刷作用加大,溅蚀为产生坡面径流和层状侵蚀创造了条件。
第二,坡面径流起始于降雨强度大于土壤入渗强度而产生的坡面薄层水流,随降雨历时的延长,薄层水流开始分离形成细沟流。
地表流相对集中于细沟之后,薄层水流与细沟流水体相连,向低凹处、下坡部位集中。
总结坡面径流的发展,表现为由沿程侵蚀—侵蚀斑痕—细沟侵蚀三个阶段。
第三,槽流侵蚀能力取决于流速,紊流状态的沟槽水流在沟床周界附近流速梯度较大,易产生漩涡,使得各水层的性质不断进行交换。
同时水流运动受到沟床周界的限制,产生横向环流与螺旋流。
按侵蚀方向可分为下切侵蚀、溯源侵蚀、和侧向侵蚀三种类型。
下切侵蚀主要见于松散废弃物的坡面,狮子山岩土松散,坡度部分较陡,大雨过后,沟蚀发展较快;溯源侵蚀为向沟头的后退侵蚀,常与下切侵蚀同时发生;侧向侵蚀是沟谷流水及其所携带的泥沙,对沟谷两侧侵蚀导致沟谷展宽的过程。
重力侵蚀机制:坡面上的风化碎屑或不稳定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导致崩塌、错落及蠕动。
这些重力侵蚀形式的发生,主要外营力是由地心引力而产生的重力作用,土体下渗水分、土体性质、岩石结构、地形条件也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作用。
坡面上块体运动是重力引起的下滑力与岩土块体的内摩擦力及粘结力相互作用的结果,由下滑力与抗滑力之间的对比关系决定岩土体是否能够发生位移。
狮子山海拔较低,坡度较缓,重力侵蚀表现不明显;珞珈山南坡上部坡度较大,存在3条较明显重力侵蚀带,轴线1条,北坡1条。
降雨时因无植被覆盖,常与水力侵蚀共同作用,形成混合侵蚀区。
风力侵蚀机制:由于较好的植被覆盖率,风力侵蚀的影响范围很小,主要集中在狮子山顶部。
较多的参观人数、过往车辆,使得顶部平台硬性路面磨损严重,地面松散土壤颗粒裸露。
风本身在流动时,迎面冲击力和因紊流、涡流产生的上举力的合力超过了地面上松散碎屑物和地表摩擦力时,即发生风蚀作用。
4 现有水土保持措施及其优化建议珞珈山、狮子山由于所处位置完全坐落于校园内,整体受到良好的规划与保护。
水土保持得到重视,兴建许多工程措施,总体发挥着较良好的功效。
总结有以下几点:①植被的种植与保持。
珞珈山、狮子山任何季节看上去都是那么郁郁葱葱,草木繁盛。
水土保持情况整体良好,这要得益于如此优异的植被层。
珞珈山山顶多为落叶树,山脚多为常绿树,中间则由落叶树和常绿树混交过渡;狮子山大量灌木及地被的应用,种类多样。
有效的减少了水力侵蚀与风力侵蚀的作用。
②山脚挡土截流措施。
在山脚修建挡土墙与截流排水沟,构建双重保持措施。
挡土墙能够阻挡山坡松软土质在重力作用下的下滑,固定坡脚免受水力侵蚀。
同时能够延缓坡降,使得山坡形成梯级结构;截流沟可以切断上坡产生的暴雨径流,将径流按要求引至指定区域蓄水的同时,使得径流流速在沟内减缓,沉积携带的泥沙及砾石。
③路面硬化措施。
由于行人的扰动,土壤结构易被破坏,造成土壤侵蚀。
校方在行人经过的路段修筑混凝土路面,使土壤侵蚀的沟槽通道覆盖“保护层”,保护下方土壤免受侵蚀。
虽整体良好,但部分区域水土流失依然严重,需要提出针对性的解决方案,对现存的不足之处加以改进。
改进措施应分为两方面:一为对原有设施的维护清理;二为新工程设施的修建。
①部分挡土墙高度较小,挡土的效用未完全发挥,需适当在需要区域进行加高措施;配套的截流排水沟在侵蚀严重段出现严重淤积,需要及时清理维护,保障排水通畅。
②加固措施。
在沟槽水力侵蚀严重、坡度较缓的区域可设置台阶等硬化路面的形式阻止下层土壤继续被侵蚀;已有的台阶侵蚀区需进行加固避免继续水力掏刷;樱顶老图前空地至少进行一定的修整,如有可能应重塑混凝土路面。
③排水管线部分需要重新调整,增设线路,不要直接排放在土壤上,建议在校园内修建一定容量的储水池,将暴雨产生的径流通过管线经地下排入储水池,以供它用。
在回收水资源的同时避免了土壤的水力侵蚀。
④珞珈山混合侵蚀区的专项治理。
在混合侵蚀区下部,坡度比较小,宜进行增补造林,以巩固坡底,缓流落淤;在上部岩体出露较多,立地条件差的地方,合理布置,做到乔、灌结合或灌草结合,种植时注意采用带土坨苗栽植。
若进行植物工程整治困难较大或无实施可能性,可就坡地修建登山用台阶,将陡坡成“梯级”布置,减少裸露土壤面积,防止土壤侵蚀发生。
5 结语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保障,山区固有的脆弱性决定着生态系统的不稳定性与其破坏后难恢复性。
因此在山地资源的开发中,应注重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倘若不合理开发利用极易造成水土大量流失,引起生态与环境的退化。
校园内山体极高的森林覆盖率、良好的保护措施有效的抑制土壤侵蚀,构造出生态良好的开发模式。
水土流失的发生从根本上是由于人类不合理的开发利用土地资源,进而制约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流失的防治工作刻不容缓,应以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为前提,因地制宜开展各项水土保持措施,将土地利用规划与水土保持规划有机结合起来,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与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1] 杨子生.论水土流失与土壤侵蚀及其有关概念的界定[J].山地学报,2001,56(4).[2] 景可,王万忠,郑粉莉.中国土壤侵蚀与环境[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