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蛙人工养殖技术概要
石蛙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技术石蛙,又名山毛蛙,是一种优质的肉食性动物,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非常适宜消费。
在我国各地,石蛙的养殖技术也逐渐得到了普及。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石蛙养殖技术,帮助大家了解石蛙的生长习性和饲养技巧,以期为石蛙的养殖工作提供参考与帮助。
一、石蛙的生长习性1、生长环境石蛙生活在沼泽地带、水深不过10厘米的流水中,喜欢栖息在河流、湖泊、池塘、沼泽等处,由于它们的皮肤具有较好的透气性,因此可以在水中生息。
同时,石蛙也适应各种环境,不论是酸性土壤还是碱性土壤,都可以存活。
2、饮食石蛙的主要食物是各种小型无脊椎动物,包括蚯蚓、蝼蛄、蜈蚣、昆虫等。
它们也会吃其他较小的生物,如鸟蛋、蛙卵等。
3、繁殖石蛙的繁殖是通过交配完成的,交配前,雄蛙会吸入大量空气,然后发出嘶嘶的声音来吸引雌蛙。
石蛙可以在每年的4-5月份开始繁殖。
二、石蛙饲养技巧1、水质管理石蛙爱生活在水中,因此水质成为石蛙养殖管理中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
合适的水质应该是PH值为7.0-8.0,温度为20-25℃,水质清澈,没有异味,同时水深也要适当。
2、合理饲喂饲喂是石蛙养殖的关键环节,通常可以采用人工喂养和自然捕食两种方式。
在人工喂养过程中,蚯蚓、蜈蚣、蚂蚁等小型无脊椎动物都可以作为食物进行喂养。
需要注意的是,在喂养时应该避免过度喂养和浪费食物。
3、合理环境石蛙适应各种环境,但对于其养殖环境,我们应当尽量营造人工环境,确保温度、光照等条件的稳定。
此外,在繁殖季节时,要注意繁殖池的粘质度、适当放置葉片和水草,为石蛙营造一个适宜生存和繁殖的环境。
三、结语总之,石蛙的养殖可以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建立稳定的生态环境,增强其生长和繁殖能力,同时保护其生态环境,从而实现有效的养殖管理。
在实践中,我们应当关注石蛙养殖技术、掌握石蛙的饲养方法,在遵循相关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努力实现养殖效益和环境保护的双重目标。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具有17种氨基酸,人体所必需的8种氨基酸含量较高,脯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捉,自然界中的的石蛙日趋减少,价格不断上扬,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许多地区这种蛙数量剧减或处于濒危。
如果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可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
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从我收到的上千封来信中可以了解到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
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如果没有把其根本点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
现在我们不仅在山区养成功,而且在平原地区的浙江大学华家池校区内建有石蛙示范场。
为了不使更多的养殖户劳民伤财,特将我们的石蛙养殖技术介绍给大家。
1 石蛙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达15厘米,重750g以上,它的体形近似于虎纹蛙,体色各异,如浙江大学石蛙养殖场所饲养的石蛙体色就有五种常见类型:①背面呈黑色;②黑色且背部有白色中线;③棕黄;④暗红;⑤花色等不同类型;性成熟后的雄蛙,整个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肉刺基部有疣状隆起,但不分成二团,腹部淡黄色。
雌性胸部无棘刺,腹面光滑呈白色。
石蛙蝌蚪,躯体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在躯体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有黑色的“V”字样花纹,蝌蚪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很强,蝌蚪无肺,用腮呼吸。
2.2 石蛙的生活习生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
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
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
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
石蛙的养殖管理技术大全
石蛙的养殖管理技术大全第一篇:石蛙的养殖管理技术大全石蛙的养殖管理技术摘要:本文主要介绍了石蛙的养殖池建设、养殖管理技术及疫病防治技术,以供有关学者和养殖爱好者进行参考。
关键词:石蛙;养殖;技术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和饮食习惯的改变,市场对野生绿色食品需求不断增大。
石蛙为天然的野生绿色食品,肉质细嫩鲜美,口感好,蛋白质含量和营养价值比较高,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市场潜力巨大。
石蛙为我市的本地地方品种,但是近年来,由于人们滥杀和大量使用农药,污染水质,致使生态环境不断恶化,造成野生石蛙日趋减少。
吉首市属于武陵山片区的贫困山区,山多地少,具有石蛙生长繁殖的良好条件,通过对石蛙等名优特水产品种进行护开发,即能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需求,又能保护自然生态平衡。
同时对促进贫困农民脱贫致富和加快水产养殖业产业结构调整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近来我市部分养殖户开始进行石蛙驯养繁殖,本文就我市吉首市恒辉石蛙养殖场的养殖管理经成功验进行了介绍,以供相关学者和养殖爱好者参考。
1、养殖场建设 1.1 选址该养殖场选址在吉首市寨阳乡庄稼村,养殖场共占地3.7亩,距市区仅9公里,养殖场附近植被良好,有丰富的水资源。
1.2 养殖池建设1.2.1 孵化池建设孵化池5m,宽2m,高30cm,孵化池内放置孵化箱,孵化箱长60cm,宽40cm,高10cm。
孵化池采用微流水,水位保持在20cm左右,每隔3天洗刷一次池子,以保持水质清新,孵化池上方设雨棚以遮荫挡雨。
1.2.2蝌蚪池建设蝌蚪池长4,宽1米,高20cm,池子也采用里高外低,自然微流水,池内放置部分1-2cm的光滑鹅卵石,食台采用白色平底瓷碗搭建,同时蝌蚪池采用塑料网覆盖以防敌害生物侵入。
1.2.3 幼、成蛙池建设幼、成蛙池长5m,宽2m,高40cm,水源采用喷雾式进水系统,保持池内低洼处有一定的水位,池内放置光滑的鹅卵石,幼蛙与成蛙池采用石块(或红砖)和石棉瓦搭成洞穴以供棘胸蛙栖息。
石蛙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石蛙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石蛙是一种常见的爬行动物,逐渐受到人们的喜爱并开始被养殖。
本文将介绍石蛙养殖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包括场地选择、饲养环境、饲料和营养需求、日常管理等方面的知识。
正文:一、场地选择选择合适的场地是成功养殖石蛙的第一步。
石蛙在自然生活中生活于湖泊、河流或纯净的泉水中,因此养殖场地最好选择在离水源较近的地方,并且水质清澈、无污染,可以提供足够采光的环境。
同时,应确保场地有围墙或屏障,以防止石蛙逃跑或被外界捕食者攻击。
二、饲养环境1. 水质条件:石蛙对水质质量非常敏感,因此饲养水的PH值、温度等参数需要控制在适宜范围内,具体条件需根据不同品种而定。
一般来说,PH值应在6.5-7.5之间,水温保持在20-30摄氏度是较为理想的。
2. 水池设置:为了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饲养水池应当有足够的大小和深度,使石蛙可以游泳、觅食以及隐蔽。
水池底部可以铺上泥土或沙子,以模拟自然的栖息环境。
3. 温度和湿度:石蛙是冷血动物,对温度要求较高。
养殖环境中应保持适宜的温度,一般在25-30摄氏度为宜。
另外,石蛙也需要适度的湿度,可以通过向水池或甲板洒水来增加湿度。
三、饲料和营养需求1. 饮食习性:石蛙是肉食性动物,主要以昆虫和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
在养殖环境中,可以喂养饲料昆虫如蚯蚓、蟋蟀、蝉等,并定期补充鱼类或其他小型生物。
2. 营养均衡:为了石蛙的健康生长和繁殖,饲料需要提供各种营养元素。
维生素、矿物质和蛋白质是石蛙所需的主要营养物质,可以通过添加合适的营养剂或对饲料加工进行提供。
3. 饲养频率:石蛙的饲养频率和数量应依据种类和年龄进行调整。
通常来说,幼年石蛙每天喂食一次,成年石蛙可适当减少至每隔一天喂食。
四、日常管理1. 定期清洁:饲养水池和周边环境需要定期清理。
积聚的异味和废物容易导致疾病传播和水质恶化。
2. 观察和监控:持续观察石蛙的行为和身体状况,特别是食欲、皮肤颜色和呼吸等方面。
如发现异常情况,预防或就诊疾病。
石蛙人工养殖
石蛙人工养殖引言石蛙是一种独特的两栖动物,常被人们用于观赏和养殖。
石蛙的养殖已经成为一种热门的业余爱好,因为它们具有鲜艳的外观和与众不同的生活习性。
本文将介绍关于石蛙人工养殖的基本知识,包括养殖环境、饲料喂养、疾病防治等内容。
养殖环境水质要求石蛙对水质的要求相对较高。
合适的水质可以提供石蛙所需的营养物质和生存环境。
水质应保持清澈,PH值在6.5-7.5之间,温度在20-25摄氏度之间。
需要注意的是,石蛙对水的氨氮和亚硝酸盐含量非常敏感,应保持在较低的水平。
水体养殖在进行石蛙的人工养殖时,可以选择建立一个专门的水体养殖池或者采用大型水族箱进行养殖。
水体养殖池的大小取决于所需养殖数量。
养殖池的底部应覆盖适当的沉积物,并保持适当的水深。
环境温度控制石蛙对环境温度较为敏感,需要保持适宜的温度。
可以使用加热器或温度控制设备来控制水温。
此外,还可以采用保温材料对养殖池进行保温,确保温度的稳定性。
饲料喂养石蛙的饲料主要包括鲜活昆虫和虾类。
常见的饲料有蚕蛹、蝌蚪、蚯蚓等。
需要注意的是,饲料的质量应保持新鲜,不含有毒物质和激素。
饲料频率石蛙的饲料频率因个体大小和生理状态而异。
一般情况下,成年石蛙每天可饲喂1-2次,幼蛙则可以增加到3-4次。
饲料量控制在喂食时,应根据石蛙的食欲和消化能力来控制饲料的量。
避免过度喂食,以免引起消化问题和水质污染。
疾病防治在石蛙人工养殖过程中,疾病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疾病及其防治方法:皮肤病石蛙的皮肤病常见的症状包括溃疡、疱状病变和脱皮。
预防皮肤病的方法包括保持水质清洁、定期更换水体和提供适宜的营养饲料。
感染性疾病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包括真菌感染和细菌感染。
在养殖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养殖环境的清洁卫生,避免感染的发生。
一旦出现感染症状,应及时隔离患病个体,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
寄生虫感染常见的寄生虫包括线虫、虱子等。
通过定期清洗养殖设备、检查石蛙的体表以及使用适当的防寄生虫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寄生虫感染。
石蛙人工驯养技术
石蛙人工驯养技术一、蛙场建设养殖场以选择有山泉水来源、水质优、水源充足、水温相对稳定、不旱不涝、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地势开阔、植被良好、交通便捷、管理方便、能防逃防害的地方建设为好。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也可建在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在架设的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的地方也可在空置的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
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创造有水、陆、石穴等生活环境的条件,以满足石蛙的生活习性要求,还要便于饲养管理。
亲蛙池面积以300~400平方米为宜,产卵池面积一般为50~60平方米,孵化池以专门设计的水泥池为好,面积在1~2平方米,可数个连接,蝌蚪池面积为2~4平方米,有排、灌水孔,并留有陆地。
在池的沿岸应搭遮阴棚,或种植瓜果遮阴。
二、人工繁殖技术1.种蛙的选择。
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4—9月,5—6月是石蛙产卵高峰期。
可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伤病、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繁殖亲本。
一般二冬龄蛙,雌蛙体重在200克以上、雄蛙体重在250克以上就可作种用。
2.种蛙的培育。
每平方米放种蛙15只,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
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准备,在其冬眠前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保证其安全越冬。
3.配种和产卵。
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到4月、水温15℃、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结束。
配种雌、雄比例为1∶1。
配种母蛙一般于清晨4—7时排卵,有些会延至9—10时。
产出的卵块通常黏附在石块池壁上,一般每次产卵约6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
卵粒圆球形,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
产出的卵在1小时内尽量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
在种蛙配种产卵时,要创造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的环境。
4.人工孵化。
石蛙卵类似鱼眼,卵直径约4毫米。
胚胎发育时期,胚胎对外界环境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生态环境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会降低孵化率。
石蛙养殖技术
一、种蛙的选择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二、种蛙的培育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与否,直接影响配种产卵量,受精率,卵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棘胸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面积6平方米,池底铺垫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并以水草隐蔽,利于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2: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8~10厘米,水质清新,pH值6.5~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池放雌雄蛙20~30对,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保证安全越冬,搞好种蛙的培育,除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螃蟹、蝇蛆、昆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摄食量最大,发情期间,摄食量减少,产卵后食量增大。
因此,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蛙体重的5~7%,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适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晚上6~7时,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石蛙的养殖技术与方法
石蛙的养殖技术与方法
石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水生动物,其养殖技术与方法如下:
1.场地环境:选取水质洁净、水流适宜、阳光充足、无毒害污染的场地。
2.饲料:石蛙可以食用鱼饲料、虾饵、小水生动物等,要注意饲料的
新鲜度和适量。
3.水质管理:水质对石蛙的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应注意控制水温、PH 值、氨氮、亚硝酸盐等指标。
4.繁殖技术:石蛙繁殖主要通过产卵繁殖,应提供适宜的产卵场所
(水草堆、石块等)和适宜的水温、水质,并注意保护卵圆。
5.养殖管理:石蛙生长速度并不快,应注意控制养殖密度、饲料量等,同时加强防病防害措施。
6.收获补充:石蛙可以在2-3年后进行收获,收获后可在原场地补充
新的幼苗或成蛙。
总之,石蛙的养殖需要注意水质管理、繁殖技术、养殖管理等方面,
要保证石蛙的生长发育和数量稳定增长。
石蛙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
石蛙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摘要:石蛙,又称为水草青蛙,是一种生活在水域中的小型两栖动物。
由于其形态美丽、生活习性适应广泛,石蛙被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养殖作为玩赏和观赏的对象。
本文将介绍石蛙的养殖方法与注意事项,以帮助初次养殖者正确饲养石蛙。
正文:一、养殖环境的准备1. 水质控制:石蛙适宜生活在PH值为6.5-7.5之间的软碱性水体中。
在养殖过程中,应定期检测水质,保持水体清洁,减少有害物质的积累可能对石蛙的健康造成影响。
2. 水温环境:石蛙适宜生活在水温为22-26℃的环境中。
根据不同季节的温度变化,可以使用加热或降温设备来维持适宜的水温,确保石蛙的正常生存和繁殖。
3. 家具布置:为了提供石蛙适宜的栖息环境,可以在水族箱中添加一些水生植物和小石块。
这些植物和石块能够为石蛙提供遮蔽、觅食和休息的地方,同时使水质更稳定。
二、合理的饮食搭配1. 主要食物:石蛙以昆虫类为主要食物,如蚊子幼虫、蝌蚪、小型果蝇等。
可以根据石蛙的口径大小和肠道消化能力,饲喂合适的食物。
2. 营养均衡:在饲养过程中,需要注意给石蛙提供丰富的营养,可以适时添加富含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虫子饲料。
同时,还可以考虑适量添加钙粉,有助于石蛙骨骼的正常发育。
三、呵护繁殖与孵化1. 繁殖过程:石蛙在无性繁殖的情况下进行交配,雄性会发出鸣叫声吸引雌性。
在雌性产卵后,需要将卵取出放入单独的孵化箱中进行观察和管理。
2. 孵化环境:孵化箱中需要设置恒温设备,维持温度在26-28℃左右。
在孵化的过程中,保持相对湿度在50-60%之间,可以喷洒适量的温水进行湿度的调节。
3. 幼苗护理:幼苗出生后,需定时喂食合适大小的浮游动物或小型飞虫。
根据石蛙的成长情况,适时调整饮食种类和比例,确保幼蛙的健康发育。
四、常见疾病防治1. 癞蛤蟆病:癞蛤蟆病是一种具有传染性的疾病,可能会导致石蛙的死亡。
在养殖过程中,定期检查石蛙的身体情况,如有异常应及时就医治疗或进行隔离处理。
2. 寄生虫感染:如果石蛙出现食欲不振、体重下降等异常情况,可能是寄生虫感染所致。
石蛙的养殖方法是怎样的
石蛙的养殖方法是怎样的石蛙为两栖纲无尾目蛙科动物,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素有“百蛙之王”的美称,是我国传统食谱中营养成份和药用保健价值最高的食用蛙类,历来是皇家宫庭的贡品,且因其市场好,很多人都想养殖石蛙。
那么石蛙是怎样养殖的呢?以下是小编为你介绍的石蛙的养殖方法及营养价值,希望帮到你。
石蛙怎么养殖1、种蛙选择:种蛙是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
2、种蛙培育:石蛙选留作种用的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3、配种产卵:石蛙通常在4月份配种,雌雄比例为1:1,放养密度每平方米15~20只,一般在夜间9时后抱对,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
4、人工孵化:石蛙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阶段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
5、蝌蚪饲养:石蛙在人工饲养条件下,母蛙产卵后卵经人工孵化10~15天孵出蝌蚪,小蝌蚪孵出后通常吸附在池底和卵膜上,很少活动,也不觅食,到了三天后活动量增加并开始觅食。
6、幼蛙饲养:幼蛙饲料有蝇蛆、黄粉虫、蚯蚓等,白天采取避光措施,水深10~15厘米,水质与蝌蚪期相同,换水视水温、水质变化定,20~26℃时每天换水一次。
7、安全越冬:蝌蚪越冬可在室内进行,水深20厘米左右,采用常流水、蛙池加盖、保温等防冻措施。
幼蛙冬眠水深为15厘米左右并留有一定的陆地,遇低温、冰冻天气应有保温防冻措施。
石蛙的营养价值有哪些1、石蛙含丰富的天然谷氨酸成分,肉质奇鲜无比,蛋白质含量也很高,脂肪偏低,是最为理想的滋阴消热美味山珍。
2、石蛙富含高蛋白、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如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其中脯氨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
石蛙养殖技术 石蛙吃什么饲料
石蛙养殖技术石蛙吃什么饲料据科学研究,石蛙的肌肉当中含有20种以上矿物元素,其中含量较大的有8种元素,按其含量大小依次为钾(K)、磷(P)、钠(Na)、镁(Mg)、钙(Ca)、铝(Al)、硅(Si)、铁(Fe)。
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保健和药用价值。
正因如此,石蛙的市场需求量也是特别的大,很多人都开始饲养石蛙起来。
石蛙养殖技术1、人工驯养的石蛙由于生活环境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给它建一个什么样的家就显得非常重要了,首先先选择好场地,然后在着手建造养殖池,这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养殖环境必须近似于石蛙的野生环境,还有就是要便于人工的管理。
2、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
养蛙厂的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都可作为养蛙的水源,但水源要求无污染,PH值以中性和略偏酸性为佳,最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
石蛙吃什么饲料1、石蛙吃什么分不同阶段来看,为:卵外膜,未受精卵,高蛋白流汁饵料,蛋黄、豆浆薯类的茎叶、瓜类的果叶、米饭,鲜嫩水草小蝇蛆、小黄粉虫、小蛆蝴等。
2、石蛙喜欢吃活体动物性饵料,不食或少食死的动物体及其它不动的饲料。
因它的视觉特殊,只能看到会动的饲料。
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小鱼虾及其它昆虫。
3、也少不了黄粉虫。
黄粉虫俗称面包虫,为多汁软体黄粉虫俗称面包虫,黄粉虫为多汁软体动物,脂肪含量,蛋白质含量达50%。
养殖石蛙赚钱吗1、石蛙养殖看似简单,实际上成功率不高,常使初养者吃尽苦头。
南方诸省在石蛙人工饲养方面做过不少尝试,但是真正成功并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比较少;主要原因是石蛙的生长条件比较特殊,对环境要求较高,如果没有把其生长规律弄清楚,很难养殖成功。
2、如室内工厂化养殖,可采用人工控温措施,延长其旺盛生长期,缩短冬眠期,加速石蛙年生长速度。
石蛙养殖技术要点
石蛙养殖技术要点学习石蛙养殖这么久,今天来说说关键要点。
首先呢,场地很重要。
石蛙这小家伙对环境要求有点高哦。
我理解啊,它喜欢那种阴凉潮湿的地方,像深山里那种溪流附近的环境就挺适合它的。
所以咱们建造养殖场的时候,就得找个类似的环境,或者人工营造出这样的氛围。
比如说,我见过有的养殖场在山脚边,旁边有小泉水流过,这样就挺好。
要是环境选错了,石蛙可能就长不好,得病的几率也会增加。
在场地上还有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有足够的躲避空间。
石蛙比较胆小,你别看它在自己熟悉的小天地里挺活泼的,一有个风吹草动就躲起来啦,就像我们人有时在陌生环境里一样没安全感。
所以啊,养殖场里要布置些石头啊、水草啊之类的东西,让石蛙能有地方躲起来。
这一点我开始的时候没重视,后来发现石蛙一天到晚都很紧张,不吃食,才意识到躲避空间不够。
然后就是食物。
石蛙的食物嘛,主要是一些昆虫啊,小型的水生动物之类的。
我总结啊,不能单一地喂一种食物,要多样化。
就像咱人吃饭一样,老吃一种菜肯定营养不均衡。
可以喂黄粉虫啊,蚯蚓啥的。
不过有的时候黄粉虫不好找,我就有点发愁,这时候我就想办法自己养一些黄粉虫。
这里边也有讲究,得把环境控制好,温度啊湿度啊什么的,要不然黄粉虫也养不活,还怎么喂石蛙呢。
还有啊,石蛙的繁殖也是个要点。
雌性的和雄性的要按照一定比例放在一起。
我一开始可搞不明白这个比例该怎么控制呢,后来查了很多资料,请教了一些有经验的养殖户才知道。
繁殖的时候,它们对水质和水温的要求就更严格了。
水温稍有不合适,可能就影响繁殖效果。
说到水质,这可得小心对待。
我理解石蛙很娇贵,对水中的含氧量啦,酸碱度啦之类的都很敏感。
水要清澈,定期换水是必须的。
我之前养的时候,换水不勤,后来石蛙的状态就越来越差,等我意识到是水质问题的时候已经有几只石蛙不行了,这可让我心疼坏了。
在疾病防治这方面,那更是不能大意。
我一开始对于石蛙会得什么病完全摸不着头脑。
后来观察得多了,就发现石蛙如果身上有白点或者红肿的地方,那就可能得病了。
石蛙养殖技术
石蛙养殖技术养殖石蛙前选建造合适的蛙池,再引进种蛙,孵化出蝌蚪后加强饲养,促进变态成为幼蛙,在幼蛙期要合理投喂,并做好防逃防鼠害等措施。
蛙池建造石蛙属穴居动物喜阴,要求水源洁净无污染,人工池的建造要靠近山溪泉水、背阴平坦之地。
蛙池一般用砖石结构,面积8~10平方米。
池高1.2米,墙面和池底用混泥土摸平以便保水和防逃。
根据成蛙、幼蛙、蝌蚪不同生长期对水深的要求,分别在4、6、12厘米处和池底设4个排水孔。
池中央用砖石间隔4厘米纵横放置,上面用多块水泥板履盖形成洞穴,上面做食台,食台四周种植一些水草,食台面积不得超过整池的1/3,穴的高度要高于最高水面1~3厘米。
种蛙来源石蛙种蛙的来源为野生石蛙,根据石蛙夜间捕食的特点,一般于3月、9月晴天夜间捕捉最合适。
石蛙喜食莹火虫,对忽明忽暗的光敏感,捕捉时用香烟、香等在石蛙繁居的山塘、沟溪处甩动.当听到石蛙上岸声后,立即用手电照住即可捕到。
亲蛙饲养雌蛙选择100克以上、腹大腿圆、跳跃力强、皮肤无损作亲蛙,雄蛙150克以上、胸刺明显、抱对力强、完好无损作亲蛙,雌雄比为1:1,密度为5~10对/平方米。
亲蛙的饵料以鲜活的昆虫、小动物为主,晚8~10时投喂,投喂量为群体重的2~5%,晴天多喂,阴雨低温天少喂,注意常换水,保持水质清洁和饲料多样化。
产卵孵化第2年春天水温上升15℃时,石蛙冬眠结束开始捕食,此时要保证亲蛙的摄食量。
当水温上升到18℃时,雌雄蛙抱对产卵,体外受精,受精卵吸水澎胀粘在穴壁上。
将受精卵取出放人孵化池或将产后雌雄蛙移走,增加水深浮化皆可。
孵化期要用微流水,用防蚊网罩住池顶,防止蛇蚊幼虫危害蛙卵,水温18~25℃时约6~7天蝌蚪可出膜。
蝌蚪饲养刚出膜的蝌蚪只能作垂直游泳,不吃食,靠卵黄供给营养,3~4天后开始作平行运动,开始吃食,主要用鸡蛋黄等研磨投喂,20天后补充一些植物性饲料如菜叶等,60天后蝌蚪长出后肢,70天后前肢长出,75天后蝌蚪藏在洞穴中不食不动脱尾变成幼蛙。
石蛙的饲养知识
石蛙的饲养知识
石蛙(详情介绍)
石蛙一直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佳肴,更重要的是石蛙已被列为国家保护级动物。
因此人工繁殖成了成功养殖石蛙的关键,既能满足人们对石蛙的要求,又能保护其石蛙在我国数量的不退则增现象。
那么针对人工繁殖石蛙应从何着手呢?
一、种蛙池与孵化池的准备
种蛙池、孵化池应建在阴暗、安静、水质良好的地方,面积以2-3平方米为宜。
池内应彻底消毒洗净后放入清洁水,水深保持在20厘米左右,最好放些石块和新鲜水草。
二、配种和产卵
石蛙通常在4月、气温20℃以上开始交配、产卵,种蛙雌雄比例为1:1,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
种蛙一般在夜间21时之后抱对,母蛙在清晨4-7时产卵。
卵块通常勃附在水草、石块、池壁上。
产卵后1小时内不能搅动,以免损伤破碎,降低孵化率。
三、人工孵化
每日早晨观察、检查种蛙池,如果有蛙卵,可在上午8时后轻轻捞出,放在孵化池中的孵化盘上。
在孵化过程中要有少量清水流动,确保干净,水温控制在15—30℃之间,pH值为6-8,一池一窝(500—1000粒卵)。
一般在产卵半小时后受精卵胚珠黑点变大,7天胚胎呈条状,9天蝌蚪基本形成,15天后破膜形成蝌蚪,孵化率达85%以上。
石蛙的养殖技术与方法
石蛙的养殖技术与方法石蛙,又名中华大蟾蜍,是一种常见的两栖动物,其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
由于其养殖技术相对简单,且市场需求量大,因此石蛙养殖已成为一种非常有利可图的农业产业。
一、石蛙的生态习性和养殖环境石蛙是一种水陆两栖动物,生活在山区的河流、水塘、池塘、湖泊等水域中。
它们喜欢在草丛中或水下石缝中休息,夜间活动较为频繁。
石蛙的适宜生长温度为18℃-25℃,氧气含量要求高,水质清澈,PH值在7左右,水深以40-60厘米为宜。
二、石蛙的养殖方法1、选址:选择适宜的养殖场地,一般选用地势较高、水源充足、无污染、土壤肥沃的地方。
2、池塘建设:石蛙养殖一般采用池塘养殖,池塘建设时要考虑水源、排水、防渗漏等问题,池塘的大小、深度、形状也要根据养殖需求进行调整。
建设池塘时,还要注意池塘的环境卫生,保持水质清澈,避免池塘受到污染。
3、投苗:石蛙的投苗量一般为每亩300-500只,投苗时要选择健康、体型偏大的石蛙,将其放入养殖池塘中。
投苗后一般要进行饲养管理,定期检查石蛙的生长情况,及时发现疾病和异常情况。
4、饲养管理:石蛙的饲养管理主要包括饲料管理、环境管理、疫病防治等方面。
石蛙的主要饲料为小鱼、虾、蚯蚓等,饲养量要根据石蛙的生长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同时,还要注意池塘的环境卫生,保持水质清澈,避免疫病的发生。
5、收获:石蛙的养殖周期一般为6-8个月左右,当石蛙体重达到60-80克时,就可以进行收获。
收获时要注意将石蛙放入清水中清洗,去除泥沙和异味,然后进行分级、计数、称重、包装等工作。
三、石蛙养殖的注意事项1、饲养管理要严格,保持水质清澈,避免疫病的发生。
2、投苗时要选择健康、体型偏大的石蛙,避免疾病的传播。
3、池塘建设时要考虑水源、排水、防渗漏等问题,保证池塘的环境卫生。
4、收获时要注意将石蛙放入清水中清洗,去除泥沙和异味,然后进行分级、计数、称重、包装等工作。
四、石蛙养殖的市场前景石蛙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深受人们的喜爱,市场需求量大。
石蛙的人工养殖
石蛙的人工养殖技术这些丑八怪名叫石蛙,在动物分类学上它和青蛙、牛蛙等是同科属的兄弟,它是我国食用蛙家族中最大的个体。
它的肉质鲜美,营养价值高,经常是人们餐桌上的美味。
石蛙,原本生活在南方的山里,清新碧绿的山间溪流为石蛙的生长创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但是,由于人们的大肆捕杀,自然界中石蛙的数量越来越少,研究人员为了留住这一上天造就的生灵,开始了石蛙的人工饲养研究。
一、蛙舍的选择和建设:通常蛙舍选择在排灌方便,冬暖夏凉,环境清幽的地方。
蛙池一般为砖结构,外面用水泥抹光抹平,池型以长方形为好。
距池底10-20cm处设有限水位孔,可以控制池内水位。
刚建好的池不要立即使用,晾干消毒后用水冲洗多次方可投入使用。
蛙池的内部结构设计应尽量模拟石蛙的原始生境,用合理的石头搭成石穴,然后在石穴的四周插上密密的河草,因为良好的第一环境是石蛙理想的栖息地。
清新的水质使石蛙更加喜欢它的新家。
蛙池上部的网子又是干什么用的呢?原来是用来防止蛙跳潜逃的,同时也可以防止天敌的侵袭。
畅通的供排水系统使爱跳的蛙变的安静了。
如果蛙池建在室内应通风凉爽,湿度过大会引发石蛙的疾病;如建在室外则要求架设遮阴棚,避免阳光直射,否则石蛙就会骚动,不利于石蛙的生长。
对于有天然水源的地方可以在蛙舍外修建一个水塔,沉淀过滤溪水保证水质清新。
二、饲养管理受精后的雌蛙会产生大量的受精卵,这些受精卵在孵化框内经过10-15天就可以孵化出小蝌蚪,刚出世的小蝌蚪并不需要其他食物,依靠卵中的营养和卵外的角质膜就可以生存。
但是10天以后小蝌蚪的食量增加了,需要补饲蛋白质含量较高的饲料。
20日龄时,则需要定时投喂菜叶等植物性饲料。
该阶段的管理相对简单。
65日龄以后蝌蚪进入变态期,此时蝌蚪会长出四肢和尾巴,由水生变为水陆两栖,这一时期的管理直接关系到石蛙的成活率。
通常蝌蚪的变态率会达到95%。
变态的蝌蚪对水质的要求最为严格,所以一定要经常换水,保持水流的pH值在6-8之间,严禁使用含Cl的自来水。
石蛙养殖技术要点
石蛙养殖技术要点作者:暂无来源:《渔业致富指南》 2019年第19期巫一安首先先选择好场地,然后再着手建造养殖池,这时候大家需要注意两点,一是养殖环境必须近似于石蛙的野生环境,还有就是要便于人工的管理。
一、养殖场地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一般来说,石蛙喜静怕闹,应尽量避免在噪声较大的工厂和车流量较大的公路旁边建厂,防止石蛙受惊,影响正常生长。
养蛙场的附近要有充足的水源,江河、湖泊、水库、地下水都可作为养蛙的水源,但水源要求无污染,pH值以中性和略偏酸性为佳,最适宜的pH值在6-7之间。
二、养殖池的规格要求养殖池主要包括孵化池、蝌蚪池、蛙池,一般建造在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没有太阳光直射,建池时应尽可能符合石蛙的生长习性,为石蛙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孵化池面积1-2m2,池高0.8m,水深 0.5-0.6m,蛙卵孵化时对水质要求很高,为了确保水质清新含氧量足,最好能够24小时连续流水养殖。
蝌蚪池面积2-3m2,池高0.8m,水深0.3-0.5m,每池应饲养同样规格的蝌蚪,在蝌蚪变态时应在池内放入木板,让它漂浮于水面之上,以便能让变态过程中的幼蛙跳到木板上休息。
蛙池,蛙池建造以长方形为好,面积一般以4-10m2为宜,池高0.8m,池内设有可供石蛙休息的石屑,石屑上盖有石棉瓦,瓦下光线阴暗,白天蛙就可以躲到瓦下休息,池内水深一般在0.1-0.2m之间,池底略微倾斜,池内水陆面积比大约为3∶1,池上设有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或敌害生物入侵。
石蛙的自然繁殖期一般在4-9月,5-6月是产卵的高峰期,根据各地自然条件的不同多少也会有些差异,石蛙的年产卵量很大,在500-1000粒左右,但是自然繁殖的成活率很低,在生产中大多采用人工繁殖的方法。
三、种蛙的选择种蛙体质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产卵的数量和质量,关系到是否能育出成批规格整齐、健壮、活泼的种苗,因此种蛙应该选择身体健壮、个体较大、皮肤光滑、发育良好的成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石蛙人工养殖技术石蛙学名棘胸蛙(Ranaspinosa,又名石鸡,属两栖类蛙科动物,分布在我国的江苏、浙江、安徽、江西、福建、云南、贵州、湖南、广东、广西等省,是我国大型的食用蛙,其腿肥壮,肉质鲜美,清凉滋补,富含高蛋白和维生素A、B1、B2、C及尼克酸,根据国科院有关部门化验石蛙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8种人体必须氨基酸含量较高,脯胺酸和丙氨酸尤为丰富,谷氨酸含量高达11.9%,其综合营养可与甲鱼媲美。
由于人类的大肆捕捉,自然界中的的石蛙日趋减少,价格不断上扬,野生资源破坏极为严重,许多地区这种蛙数量剧减或处于濒危。
如果进行人工繁殖扩大种群,可达到既保护资源,又合理利用的目的。
石蛙是我国最大的食用蛙,其腿肥壮,成蛙体重250-400克,高的可达500克以上,一般商品蛙150克即可上市,据《本草纲目》记载:石蛙主治:“小儿痨瘦,疳瘦最良”,《中国药用动物志》也记载“有滋补强壮的功效,主治小儿痨瘦、疳疾、病后虚弱等”。
具有补虚损、解热毒、驱痨瘦、化毒疮之功效,其蝌蚪与乌发有关,其卵具有明目的功能,现代研究还发现蛙之皮肉中含有能使离体子宫收缩的缓激肽(Brandyplnin,所以石蛙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
我国人民食用石蛙历史悠久,自古以来,它是皇家宫廷的名贵山珍之一,被人们誉为“食之长寿、药用化疮”的珍贵野味。
一、石蛙的生物学特性1.1形态特征石蛙体大而粗壮,成蛙体长10~13厘米,个别达15厘米,重750g以上,它的体形近似于虎纹蛙,体色各异,如浙江大学石蛙养殖场所饲养的石蛙体色就有五种常见类型:①背面呈黑色;②黑色且背部有白色中线;③棕黄;④暗红;⑤花色等不同类型;性成熟后的雄蛙,整个胸部有呈棘状的肉刺,肉刺基部有疣状隆起,但不分成二团,腹部淡黄色。
雌性胸部无棘刺,腹面光滑呈白色。
石蛙蝌蚪,躯体长条状,尾巴肥厚,肤色暗黄,并分布黑色星星小点,在躯体与尾部衔接处的背面向下看有黑色的“V”字样花纹,蝌蚪吻突发达,吸附能力很强,蝌蚪无肺,用腮呼吸。
2.2石蛙的生活习生石蛙属于流水生活型。
常栖于山区水流较缓的小溪内或在流溪的迥水坑内,溪的两岸植被丰富。
它们很少离开水域,体色常与它们的居住环境相适应。
第二性征向着强烈地拥抱方式发展,雄性体大,前肢极为粗壮,婚刺也极发达,这些特点与繁殖特性有很大的关系,产卵时,雌雄必须将卵产在流水所冲击的溪边,交配时雄性强有力地拥抱着雌性,并借助于腹部的棘加强雄性的固着力,使它们不为水流所冲散。
石蛙具内声囊,发声低浊而大,雄性叫声为“咕咕咕”雌性以“咔咔咔”声相应。
石蛙有群居和夜间觅食的习性,往往几只或几十只堆在一起共栖一处,在安静适宜的环境中,石蛙白天也出穴觅食,夜间是活动的盛期。
石蛙善跳和攀爬,平时活动较弱、平稳,在繁殖盛期,活动频繁,具有鸣叫和抱对等行为。
石蛙喜食活动的动物,一般不食死的或不动的食物,在自然状态下,石蛙的食性广泛,除昆虫、蜈蚣、蜘蛛、马陆、蜗牛、螺、蚬、蚯蚓、虾外还捕食蟹、杂鱼、泥鳅、幼蛇和小型鸟类。
不同地区的石蛙,由于环境所能提供的饵料不同食性亦有差异。
石蛙在自然界中一般吞食量为其体重的9%,有时达到12.8%。
蝌蚪:石蛙蝌蚪有时取食溪边水草或水底的水绵,它们使用角齿啃食,把柔软的植物组织啃下来食用。
蝌蚪所啃食的种类有植物性的小环藻、丝藻、水绵、苔藓、硅藻、甲藻、金鱼藻及植物碎屑;动物性有草履虫、纤毛虫、水蚤、轮虫等。
有人还发现石蛙蝌蚪以刮起水中石块的附生植物,水域中的浮游生物、落入水中的植物嫩叶或溪中的动物尸体为食。
有时还啮食死亡的同类。
石蛙是变温动物,没有调节体温和保温能力,其体温随外界温度变化而变化,一般来说石蛙适宜的生长温度为18~26℃,最适温度24~25℃,春秋两季是其活动最频繁、摄食量最大、生长最迅速的季节,4~6月、8~9月是繁殖后代的最好时期,当水温超过30℃,摄食活动减少。
当水温降至12℃,蛙代谢很弱,进入冬眠,冬眠时,蛙双眼紧闭,不食不动,靠脂肪体来维持生命活动,对外界刺激不作出反应,冬眠期若水温上升到适宜的温度,蛙就会再出现活动。
石蛙成蛙的致死高温在31℃左右,不同季节有所变化。
石蛙亦能忍受长期的0℃环境,但水不能结冰,冰封缺氧导致石蛙死亡。
石蛙卵常产于水流平缓浅水处,附着在石块、水生植物体上,卵外的胶质膜遇水膨胀变厚,粘性强,相连成索状或葡萄串状,有时长达20厘米左右。
卵的直径一般为4毫米,最大可达5毫米,根据水温的不同蛙卵通常在8~15天后,孵化成蝌蚪,蝌蚪喜生活在溪水坑内的大石逢内或碎石堆中,蝌蚪在适宜的环境中,一般经50~78天的生长,变态成幼蛙。
二、石蛙的饵料石蛙的饵料主要是蚯蚓、黄粉虫、大麦虫、蝇蛆等。
三、石蛙池的建设野生石蛙常年栖息于阴凉的山溪水沟边或有瀑布的石洞附近,其生活环境要求水流充足,阴凉,潮湿,水质清新,喜群栖于石穴之中。
生长发育、配种、繁衍后代长期处于野生状态。
人工驯养石蛙,由野生变为家养,生活环境等方面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石蛙进行人工饲养,对蛙池必须采取合理的设计,使蛙池既要近似于自然环境,又要便于人工管理。
3.1养殖场址的选择环境的好坏直接影响石蛙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蛙池不受地点的限制,一般来说养殖场地宜选择在水质良好、排灌方便、环境安静、冬暖夏凉、不旱不涝、管理方便、防逃防害的地方。
养蛙池可建在室内或室外,室内要求通风,凉爽,无太阳光直射,室外可设凉棚,下建蛙池,因陋就简地在室内,庭院内或野外建池,都是石蛙良好的生活场所。
3.2蛙池的规格要求人工养殖石蛙一般采取精养,建池时应注意尽可能符合蛙的生活习性,供有水、陆、石穴、喂食等条件,创造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条件,而且又要便于饲养管理。
3.2.1种蛙池面积一般为4~10平方米为宜,池高0.8米,池内水深0.1~0.15米,池内水陆面积比为3∶1,并设有栖息的石穴,池底铺有较大的鹅卵石,光线阴暗,湿度保持80%,造就一个理想的石蛙栖息的生态环境,促其生长发育,从而提高产卵率和受精率。
3.2.2孵化池面积1平方米,池高0.5米,水深15~20厘米,水质清新,pH6~8,并含充足的氧气即可。
也可以用长椭圆形的大脸盆代替。
3.2.3蝌蚪池面积3~8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3~10厘米,pH6~7,水陆比2∶1,需遮光饲养,每池饲养一群同样规格的蝌蚪为好。
3.2.4幼蛙池面积4~6平方米,池高0.8米,水深一般10~15厘米,水陆比2∶1,池内铺设3~5厘米的小石子,筑有石穴,水质好,pH值6~7.5。
各类蛙池池形以长方形为好,池底略为倾斜,排水孔在最低处使池水能被彻底排干,池内设水面、陆地、石穴、食台等物,池上口设网盖,以防蛙跳潜逃,敌害生物侵袭。
进水管安装在池的上边,靠近网盖的下方。
新建池不可立即使用,用消毒液消毒(除去碱性,用水浸洗多次,方可养蛙。
四、种蛙的选择石蛙的产卵孵化季节在3-10月,4—6月是产卵高峰期,要提高产卵率、孵化率,必须在种蛙冬眠复苏以后,配种繁殖之前,做好种蛙的选择、配种,产卵、孵化等准备工作。
选择种蛙是搞好人工繁殖的基础,在冬眠之后,春繁之前对成蛙作全面检查分类,选择个体较大,身体健壮、皮肤光滑、发育良好、无残疾、无破损、达到性成熟的成蛙留作种用:一般二龄雌蛙,体重达150克以上性已成熟,雄蛙200克以上可作种用,初产蛙卵较少,产过1—2次的蛙产卵量较高,质量较好,个体大的老龄蛙产卵量多,但质量不好,受精率不高,一般不应选作种蛙,雄蛙要求健壮,善跳,皮光腿壮;雌蛙要求腿短粗,腹鼓,皮光亮,2—3龄种蛙繁殖力较强。
五、种蛙的培育气温、水温、水质、光照、饵料、环境条件对蛙的健康,繁殖影响极大,生存环境与否,直接影响配种产卵量,受精率,卵孵化率和蝌蚪的成活率,根据棘胸蛙习性,种蛙池应建在安静,弱光处,池高0.8米,面积6平方米,池底铺垫卵石和石块构成的石穴,并以水草隐蔽,利于蛙栖息产卵,池内水陆面积2:1,要求池水容量相对稳定,水深8~10厘米,水质清新,pH值6.5~8,无有害寄生虫,一般在采食旺季每天换水一次,采食淡季,每间隔2~3天换水一次,每池放雌雄蛙20~30对,按雌雄1:1比例进行群养,选留的种蛙在冬眠前或春繁前必须做好群养放养准备。
选留作种的蛙在冬眠前应加强饲养,使之膘厚体壮,冬季在温度达到12℃以上时应保持喂食,减少冬季体内能量的消耗,保持石蛙的生长和性腺的良好发育。
保证安全越冬,搞好种蛙的培育,除具备适宜的环境条件之外,还必须保证有充足的饲料供应,种蛙以蚯蚓、黄粉虫、螃蟹、蝇蛆、昆虫等动物性饲料为主,5~9月摄食量最大,发情期间,摄食量减少,产卵后食量增大。
因此,必须保证饲料供应,投喂量约为蛙体重的5~7%,以采食后略有剩余为宜;每天投喂保持均衡,不可忽多忽少,依具体情况,适情增减,投料时间一般在晚上6~7时,每天一次,定点投饲。
六、配种和产卵石蛙冬眠后,卵泡迅速发育,通常在4月份,(饲养的当三月初就会开始产卵气温20℃以上时开始配种产卵,9月底基本结束。
配种雌雄比例为1:1,种蛙池的放养密度为每平方米15~20只,种蛙一般在夜间9时后抱对,配种母蛙于清晨4—7时排卵,产出卵块通常粘附在石块池壁,水草上,一般每次产卵300—500粒,高的可达1000~2000粒,卵粒圆球形,外胶质膜将卵粒粘连在一起,产出的卵在1小时之内尽可能不要搅动,以免卵块破碎,降低孵化率,在种蛙配种产卵时,如果惊动或强光照射,将会影响配种,排卵和受精,因此,要人为制造一个光线暗淡、幽静、水质清新、水位稳定且有长流水和流水声的适宜配种产卵的环境,在日常的饲养操作中更应注意这些。
七、人工孵化石蛙卵呈球形,类似鱼眼,卵直径约2~3毫米,卵外层胶,质膜呈圆形,卵产出落水后,胶质膜吸水即膨大,卵胶质膜彼此相连成卵块,呈葡萄状,卵块吸附在产卵池内的石块,水草或池壁上,未受精的卵3天后动物极明显变黄,植物极白色不透明,受精卵开始发育至蝌蚪孵出,整个孵化期是胚胎发良的时期,胚胎对外界变化十分敏感,这个时期要求环境生态条件稳定避免阳光直射,人工捞取受精卵操作时必须仔细,轻缓,否则就会降低孵化率。
在孵化过程中,水要清洁,水温23—28℃,pH值中性为宜,孵化密度每个孵化框一窝不可分开。
根据石蛙人工孵化试验观察,棘胸蛙卵在产出后5—10分钟,动物极呈黑色,植物极呈白色,蛙卵在23~28℃水温下孵化,第五天可见受精卵动物极黑点变长呈线,第七天胚胎呈条状,一端大、一端小、第八天胚胎明显显示头和尾、蝌蚪成形,并且会晃动,第十天就有少许蝌蚪孵化出膜,第十三天有76%孵出,第十五天全部孵出,孵化率达96%以上,蛙卵在整个孵化过程中应做到温度适宜、水质无污染、蛙卵消毒、孵化池增氧等技术要求。
在繁殖季节,每天早晨巡池1次,母蛙排卵1小时后应将卵块取出,采卵时注意保持卵块的整体性,勿搞破,搞散、搞碎、取出的卵轻轻放于事先准备好的孵化池中进行孵化,孵化过程中除防止天敌侵害时,还应严格掌握孵化的生态条件,包括水温、水深、水质等要求、水温23—28℃,水深8—10厘米,pH值6.5~8,水质清新无污染,并含充足的氧气,光照自然即可,但忌阳光直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