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讲 广西古代地方治理与区划变迁(下)

合集下载

广西建制沿革历史

广西建制沿革历史

广西建制沿革历史广西建制沿革历史广西最早纳入中国一统政区,始于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 在秦始皇设置的三十六郡中,长沙郡的零陵县,县治在今全州县西南咸水,辖及今桂东北地区、湖南永州。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秦攻取岭南,设置桂林、象、南海等3郡。

今广西地区大部分属桂林郡、象郡。

汉高祖三年(公元前204年),南海郡赵佗击并象郡、桂林郡建立南越国,今广西大部分地域属南越国。

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武帝平定南越国后, 今广西地域主要分属郁林、苍梧、合浦8郡。

到汉末,治辖今广西属地的郡、县有2地处桂中、桂西的郁林郡及其布山、安广、阿林、广郁、中溜、林、潭中、临尘、定周、增食、领方诸县,桂南的合浦郡及合浦县,桂东的苍梧郡及其广信、封阳、临贺、冯乘、富川、荔浦、猛陵、鄣平诸县,桂东北隶属零陵郡之零陵、洮阳诸县。

另有治辖今桂林市的始安候国。

三国至南北朝,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建制取代秦汉郡、县两级制。

然三国两晋时期,今广西境内未设置州一级行政建制。

治辖今广西属地之郡县为孙吴之交、广、荆3州及蜀汉之益州统辖,后为晋之交、广、湘、宁4州所领。

到了南朝宋泰始七年〈公元471年),始于今钦州市浦北县地置越州。

随后又相继设置桂、南定、安、东宁、黄、龙、石、静等州,逐步形成今广西属地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建制格局。

隋至宋,州、县或郡、县两级制复取代州、郡、县三级地方行政建制。

鉴于南北朝地方纷乱,各自为政,州、郡、县三级政区非常混乱,“地无百里,数县并置,户不满千,二郡分领,等弊端,隋文帝先废郡创州、县二级制,隋炀帝后废州政郡、县二级制。

治辖今广西境之州、郡、县或废或改,去之大半。

隋末仅存始安、永平、郁林、宁越、合浦等都及其辖县。

唐初亦先废郡、县为州、县二级,天宝复改州、县为郡、县,乾元后又废郡改州。

逾宋不变。

唯唐始置有羁縻州、县,宋增置府、军、监与州、县平行。

故宋末、治今广西属地之行政建制有静江府及其临桂、灵川、兴安、荔浦、永福、修仁、义宁、理定、古、阳朔等县,庆远府及其宜山、忻城、天河、思恩、河池等县和富仁、富安等监及温泉、纡、蕃、述昆、文(辖都黎、芝山等羁縻县)、安化(辖归仁、古劳、多逢、长宁等羁縻县〉、金城(辖金城、宝安等羁縻县)、智(辖英罗、兰江、平林等羁縻县)、安化上、安化中、安化下、地、南丹、那、东兰、西兰等羁縻州,容州及其普宁、陆川、北流等县,邕州及其宣化、武缘等县和来安军及其思明、思恩、左、归乐、伦、思诚、上思、思同、功饶、婪凤、员、上石西、万承、安平、侯唐、归德、潭、养利、勘、镇安、泗城、田、奉议、归化、唐兴、睢殿、利、罗博、迁隆、向武、下石西、上映、上隆、果化、都康、全茗、太平、茗盈、镇远、怀化、路程、西源、龙、思陵、忠、下雷、冻、武笼、江、恩诚等羁縻州和罗阳、武黎、永康、陀陵、龙川、上林、罗白等羁縻县,融州及融水、怀远等县和乐善羁縻州,象州及其来宾、阳寿、武仙等县,昭州及其平乐、立山、龙平、恭城等县,梧州及其苍梧县,藤州及其锤津、岑溪等县,得州及其桂平、平南等县,贵州及其郁林县,宾州及其岭方、迁江、上林等县,横州及其宁浦、永淳等县,钦州及其安远、灵山等县,郁林州及其南流、兴业、博白等县,廉州及其合浦、石康等县,贺州及其临贺、富川、桂岭等县,柳州及其马平、柳城、洛容等县,全州及其清湘、灌阳等县。

广西的区划变动,9个专区的格局,为何形成了14个地级市?

广西的区划变动,9个专区的格局,为何形成了14个地级市?

广西的区划变动,9个专区的格局,为何形成了14个地级市?在之前的文章中,作者和大家聊了关于各省区划形成的一系列故事,例如湖南省、湖北省、广东省等等。

今天,我们聊聊广西壮族自治区。

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我国34个省级区划之一、5个自治区之一,合计下辖了14个地级市,总人口超过了5000万。

那么,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的区划格局,到底是如何形成的呢?今天,我们就聊聊这个问题。

首先,我们聊聊广西壮族自治区的基本情况。

广西壮族自治区是我国5大自治区之一,位于我国的华南地区。

1957年,广西省更名为广西僮族自治区。

1965年,更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按照2020年七普统计的数据,广西总人口5010多万。

在我国各个省级区划中,5000多万的人口基数并不算少。

2021年,广西的GDP总量达到了2.47万亿,处于非常不错的水平。

目前,广西壮族自治区下辖了14个地级市,分别是:南宁市、柳州市、桂林市、梧州市、北海市、防城港市、钦州市、贵港市、玉林市、百色市、贺州市、河池市、来宾市、崇左市。

首府在南宁市,近年来的发展非常迅猛。

当然,柳州市、桂林市的综合实力也非常强悍。

近年来,广西利用自己的地理优势和气候优势。

一方面积极发展西部陆海新通道,西南地区的很多货物,能够从广西的沿海地区直接出港。

另一方面,广西积极发展水果和蔬菜种植。

尤其是水果,成为了广西各地农民的基础产业之一。

各地因地制宜,发展了各种类型的水果,例如甘蔗、荔枝、龙眼、西瓜、芒果、百香果等等,被称之为“水果王国。

”广西属于亚热带气候,土壤肥沃,雨水充沛,阳光充足,很适合水果的种植。

2021年,广西果园面积1389.32千公顷,水果产量3121万吨,双双位居全国第一,超过了长三角四省市——江苏、浙江、安徽、上海的总和。

目前,广西总计下辖了14个地级市。

那么,这14个地级市如何一步步形成的呢?众所周知,我国行省制度出现于元朝统治时期,历经了几百年时间的不断调整和变迁,到了清朝统治时期,各省的区划已经基本形成。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国后行政区划沿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国后行政区划沿革

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国后行政区划沿革中华人民共和国时期广西行政区划,可以1957年为界,分为前后两个时期。

前期为广西省,后期则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这其中,广西省初始非地方最高一级政区,而是隶属于中南大行政区的二级政区,下辖市、自治区(行署级)、专区。

1954年以后,广西省才是地方最高一级政区,直隶中央政府。

当代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在其聚居地区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的权利的一种政治制度,体现了国家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国家坚持实行各民族平等、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因而,从1951年设立龙胜各族自治区开当代广西县级以上民族区域自治之先河,到1957年设置省级广西壮族自治区,标志着全广西范围内的民族区域自治格局全面形成。

这一过程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

首先县级(三级政区)自治区、自治县的率先设置,继龙胜各族自治区设置后,大苗山苗族自治区、三江侗族自治区、大瑶山瑶族自治区、隆林各族自治区等相继在1952年、1953年设置。

1955年分别改为自治县,同年设置都安瑶族自治县和巴马瑶族自治县,1957年又设置十万山壮族自治县和钦北壮族自治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今广西地区设置自治县最多的年代。

其次是行署级(二级政区)自治区、自治州的设置。

1952年,广西设置了桂西壮族自治区,是相当行政公署层级的二级政区,并于1956年改为桂西壮族自治州,次年底才撤销。

再次是省级(一级政区)自治区的设置。

1957年广西壮族自治区的设立,标志着壮族区域自治在广西范围内得以实现,同时也使自治区以下没有再设立壮族自治政区之必要,1957年撤销桂西壮族自治州。

1965年,原属广东省的钦州专区划归广西,广西撤销钦州专区下属的钦州壮族自治县,保留东兴各族自治县。

广西“沿海”“沿边”“沿江”的区位优势形成。

1983年至1990年富川瑶族、罗城仫佬族、环江毛南族、大化瑶族、恭城瑶族等5个自治县相继设置,使全自治区设置的民族自治县从50年代的7个增加到12个,有利于民族区域自治政策的进一步落实。

广西的发展历程

广西的发展历程

广西的发展历程
在广西的发展历程中,人类最早的痕迹可以追溯到约1.8万年
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

这个地区在古代历史上涌现了许多先民文化,如仰韶文化、龙山文化等。

古代的广西地区有许多部族和国家相继兴起和衰落。

在公元前214年至公元前111年的汉朝时期,广西开始正式进入中国主权的管辖下,并且被设立为郡县。

在随后的几个世纪里,广西地区经历了多次政权更迭,如三国时期、南北朝时期以及唐朝时期的统一。

东汉末年至五代十国时期,广西地区成为诸多藩镇的势力范围。

南宋时期,广西地区逐渐恢复了中央政权的管辖。

随后的元代和明代,广西地区逐渐发展成为中国内陆和东南亚之间的贸易枢纽,并且成为丝绸之路海上通道的一部分。

清朝时期,广西地区经历了一系列的民族起义和抗击外族入侵的斗争。

在民国时期,广西逐渐实现了政治地位的独立,并在经济和文化方面有了明显的发展。

1949年,广西地区正式成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

改革开放以来,广西地区取得了巨大的经济发展。

该地区得益于邻近东南亚国家和港澳地区的地理位置优势,发展出了一系列的开放经济合作试验区。

广西还与东盟国家紧密合作,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倡议。

同时,广西也加大了对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发展的投入,提升了自身的综合实力。

如今,广西已经成为中国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之一。

其旅游业蓬勃发展,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点。

同时,广西还是中国石油、能源和农产品的重要产地。

未来,广西将继续致力于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加强与周边地区的合作,进一步提升自身的国际竞争力。

地名的来历:广西

地名的来历:广西

地名的来历:广西
广西位处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南方沿海一带是古越族人分布的地区,称为“百越之地”,广西也是百越的一部分,分属西瓯、骆越这两大方国,在广西地区文献中记载的最早的古国是苍梧古国。

秦朝征服百越后,在岭南设置桂林郡、南海郡和象郡,今广西大部分地区属于桂林郡和象郡。

广西省地图
广西这个名词的来历,追溯到唐宋时期。

广西省名字的由来及变迁:
唐朝时,广西属于岭南道。

五代时期:广东和广东属于一个地区,叫做广南。

宋朝时期,将原来的广南地区,分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

广西
二字是广南西路的简称,这就是广西省的最早的来源。

元朝时期,在广西设置广西两江道;。

明朝时期,在广西设置广西行省,后改名为广西布政使司;
清朝时期,将广西布政使司改名为广西省;“广西省”名称正式使用。

新中国成立后,改广西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区名至今未变。

简称“桂”的来历
秦始皇政府统一岭南地区后,设置的三郡中的桂林郡,现在广西的大部分地区属桂林郡所辖,此地自古盛产桂树,历代文人常以八桂咏喻广西。

且故桂林郡之“桂”字后来演变成为广西的代称。

南朝梁沈约的《齐司空柳世隆形状》有
“临姑苏而想八桂,登衡山而望九疑。


唐朝韩愈《送桂州严大夫》诗云:“苍苍森八桂,兹地在湘南。

”。

广西在古代叫什么

广西在古代叫什么

广西在古代叫什么
粤西是广西的别称,先秦时期,全国分三十六郡,广西属桂林郡,宋时全国分为15路,广西地方称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之称由此始,广西之所以又称“粤西”、“岭西”是因为广东、广西古为百粤地,合称两粤,广东、广西各处百粤之东、西两部,故称广西为粤西。

唐初在五岭以南地区设置岭南道,后又分岭南道为岭南东、西两道。

今广西绝大部分区域位于岭南之西,为岭南西道属区,故又有岭西之别称。

广西地区人类足迹早。

在远古时期,广西就有苍梧古国,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百越,秦朝设桂林郡等,汉朝将南越地划分为9个郡,魏晋南北朝时,梁国设广西为桂州郡,唐朝时岭南东道和岭南西道,两宋时设广西为广南路为广南东路和广南西路,元朝广西被设置为广西行省,此后一直沿用至今。

关于“八桂”这一名称的由来有很多,第一种是传说,相传古时有一位仙女携桂子飞过广西,看到这里美丽的山水而流连忘返,洒落八颗桂子,从此域内八桂成林;第二种是诗文,最早出自先秦古籍《山海经》:“番禺之西,八桂成林。

”第三是历史行政区划,在明代,政府将广西承宣布政使司的行政区域正式定名为“八桂”;第四种是物产,广西桂树比较出名,一种是观赏性的树,另一种是可以入药的玉桂。

广西省域的演变

广西省域的演变
边 界 形成 。
来, 此区北部及西部就有和其他 区分隔的趋势。唐 代岭南道之钦州、 廉州、 陆州北部已经形成清廉州 府的地域范围。 两宋为广南西路之钦州、 廉州地。 元 时先属至元十三年在湖广行省下设置的广西两江 道宜慰司, 后划入海北海南道宜慰司。至正二十三 年升广西两江道宜慰司为广西行中书省。同时将原 属广西两江道 的雷州、高州划入海北海 南道宣慰 司。自此 。 清廉州府地与广西省分离。明初 . 海北海 南道先属广西布政司. 后为了统—指挥抵抗日本倭 寇对沿海地区的侵犯 , 将钦州、 廉州府一带划归广 东布政司 . 粤桂省界形成。 清广西省东北桂林府之全州、 灌阳、 龙胜、 兴安 带及平乐府之富川、 钟 山、 贺县一带历史上长期 与湘省之永州府、 宝庆府同属— 个 政区中。究其原
【 C O M P R E H E S I V E F O R U M l 综合论坛 1
I 匝 治七年,清军南下平定南 明桂王政权, 统
全国。康熙初年 。 将明时全国的两京十三布政 司 划为十八省 , 时广西布政司称广西省。起初辖域承 明之范围 , 雍 正十年 , 将广西省所辖荔波县划归贵 州省。 从嘉庆二十五年, 时广西省域除怀集县今属广 东, 时属广东廉州府 的合浦、 钦州、 邕宁县部分地 区 今属广西外 。 清广西省境与今广西省范围相同。自 此上溯至秦始皇三十三年在岭南设立南海 、桂林 、 象郡, 共计 2 0 3 0 年 。其间省境之一部分与云南、 贵
州、 湖南、 广东及越南之一部分皆 曾几度 同属于一 个政区。 清广西省西镇安府之镇安厅、 归顺州、 天保 , 泗 城府之西林 、 西隆州一带与云南省之开化府 、 广南
以清朝 广西省域 范围为参 照, 从广 西省域 范围、 统县政 区、 县级政 区三个层 次分述 广西省从秦至清 的变

广西从省到自治区的历史时期

广西从省到自治区的历史时期

广西从省到自治区的历史时期广西行政区划经历了由普通省建制到民族区域自治建制等两个重要发展阶段。

第一个阶段:1949年底至1957年6月,广西省县市大调整和民族区域自治的初步形成。

解放初期,广西省划辖桂林市和南宁、梧州、桂林等10个专区的99个旧县。

在此阶段行政区划大致循着5个方面进行调整: 一是,增置省辖市。

1950年置梧州市于苍梧县,置南宁市于邕宁县,置柳州市于柳州县,置桂林市于临桂县。

1952年3月,广西省又划辖原属广东省的北海市。

二是,设撤或更改专区、地区。

1952年3月,原由广东省委托广西省代管的钦州专区划归广西省管辖。

1955年5月,复析出钦州专区划归广东省管辖,并更名合浦专区。

其它多个专区也有合并、撤销、更名的变动。

三是,设立省级以下自治区(州、县)。

1951年8月,撤销龙胜县,设立龙胜各族自治区(县级),首开当代广西县级以上民族区域自治之先例。

至1956年,广西省计辖1个自治州、7个民族白治县。

四是,设撤或合并县:“广西省大规模地调整县级行政区划始于1952年。

首先是原广东省钦州专区所属的合浦、钦县、灵山、防城等4个县,于1952年3月正式划归广西省管辖,而广西省怀集县亦正式划归广东省管辖。

同年8月,广西省裁撤万冈、西林、修仁、义宁等4个县,还将31个县合并为13个县,并从合浦县析置浦北县。

1955年6月至7月,广西省复析出钦县、灵山、防城、合浦及浦北等县,划归广东省管辖。

经这几次调整,加上7个民族自治县之设置,全省从解放初期的99个县减少到70个县。

五是,调整划拨省际及市县行政区划。

除市、县设撤时所属行政区域互有划拨变更外,这个时期还整理析划了广西省与湖南省之间及省内市县之间的插花飞地、共管属地及权属不清之地,使省、市,县所辖行政区域渐趋合理,界线更加清晰。

第二个阶段:1957年7月以后,随着广西僮(壮)族自治区的设立,广西进入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时期。

与此同时,行政区划的调整也日益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五代十国时期广西政区变迁述论

五代十国时期广西政区变迁述论

五代十国时期广西政区变迁述论作者:谢励斌来源:《现代交际》2016年第12期[摘要]政区建置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中的重要内容,政区的变迁在中国历史上往往显著呈现而反映各时期不同的政治面貌。

五代十国时期中国政局动荡不安而致使广西政区变迁更迭频繁。

探讨相关史实不仅可以更好地了解该时期纷繁复杂的形势与环境,而且也对今人探析广西政区地理变化大有裨益。

[关键词]五代十国广西政区变迁[中图分类号]K2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6)12-0053-03广西地区自秦朝征服岭南设置郡县而始归入中原王朝版图。

秦末广西为赵佗之南越国所有。

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伴随汉平南越设苍梧、郁林、合浦三郡辖今广西大部而今全州、资源、灌阳等桂北地区地属荆州零陵郡。

武陵郡下辖今广西龙胜、三江地区。

益州牂牁郡管理着今天峨、南丹等桂西地区。

此外,伴随治广信县(今广西壮族自治区梧州市)的交趾刺史部的设立而进一步加强了广西与中原王朝的政治联系。

东汉末年伴随改交趾刺史部为交州刺史部而促成广西政区建置完成由郡、县二级政权制向州、郡、县三级政权制转变。

三国时代广西大部为孙吴所有,地辖临贺、始安、苍梧、郁林、桂林和合浦等郡以及合浦北部尉都尉且将交州刺史部由广信迁至番禺(今广东省广州市)。

此外,今全州、资源、灌阳、龙胜、三江等地分属荆州零陵郡或武陵郡,亦为孙吴所有。

今天峨、南丹等桂西地区地归蜀汉之益州牂牁郡或兴古郡。

两晋时期今广西地域大抵承袭旧制,设郁林、晋兴、合浦、永平、苍梧、临贺、始安、桂林数郡,而将今全州、资源、灌阳划归零陵郡。

今天峨、南丹等地属牂牁郡。

兴古郡仍辖今广西西林等地。

南北朝时期在今广西境内增设梁寿、武城、豪静、开江等郡,使朝廷对该地的统治更趋细化。

公元589年,隋灭陈朝统一全国后,广西始为隋朝所控制。

隋朝统治者在广西采取恩威并重之策,促使今广西境内各部族闻风归附。

再者,隋朝还在各地推行行政建置改革,省并郡县。

【古代地名沿革考】广西梧州府

【古代地名沿革考】广西梧州府

【古代地名沿革考】广西梧州府
【古代地名沿革考】广西梧州府
王正鹏(土家族)/文
广西梧州府禹贡荆州徼外地。

周为百粤地。

秦属桂林郡。

汉初属南越。

汉元鼎六年置苍梧郡。

汉元封五年置交州。

后汉曰交州。

三国孙吴亦曰苍梧郡。

晋以后曰苍梧郡。

梁属成州。

隋平陈苍梧郡废改州曰封州。

隋大业初仍曰苍梧郡。

唐平萧銑改置梧州。

唐天宝初曰苍梧郡。

唐乾元初复曰梧州。

五代初属于湖南,汉乾祐三年入于南汉。

宋仍曰梧州。

元曰梧州路。

明初改为梧州府。

清曰梧州府。

府地总百越,山连五岭,唇齿湖湘,噤喉广汉,以交州治广信控南服之要会。

明制亦设重臣于此固,两粤之襟带形势所关,古今一辙矣。

苏氏曰:苍梧,为两粤都会,北自灕江建鈸而下,西则牂牁及鬰合为巨浸绾,较三江之流而注之,古壑故论。

西侧桂林为堂与而苍梧为门,户论东则南海为腹心,而苍梧为咽喉,控上游而据要害,其指顧便也。

《山堂杂论曰》:梧州,居两粤之中,自西而东者至梧州,则广东之藩蘺坏,自东而西者至梧州则广西之心腹倾,所谓地利者,非与虽然攻守之势,有内外之分焉。

提兵压敌利在深入则攻,在梧州可也,蛮左窥何釁生于内居,中肆应以时扑灭,则守在梧州可也。

若欲以一隅之地,动天下之权,临战合刃惟敌,是求则两广之形胜,不尽在梧州也。

筹两粤者,当知所折衷矣。

第5讲 广西古代地方治理与区划变迁(下)

第5讲  广西古代地方治理与区划变迁(下)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蒙 古名为吾图撒合里,契丹族,杰 出政治家,蒙古帝国时期大臣。 耶律楚材主张用孔孟之道作为治 国之民的原则,还用儒士来担任 各级官吏。耶律楚才为蒙古国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蒙 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 人。蒙古人为了纪念耶律楚材的 功劳,专门为他修建了祭祠,至 今还保存在北京颐和园里。
隆兴初,右正言尹穑言:“湖南州县地界与溪峒 蛮傜连接,以故省民与傜人交结往来,擅易田产, 其间豪猾大姓规免税役,多以产寄傜人户下,内亏 国赋,外滋边隙。省地与傜人相连,旧有界至者, 宜诏湖南帅臣遣吏亲诣其处,明立封堠。自今不许 省民将田产典卖与傜人,及私以产业寄隐。若已前 卖入傜户,难以遽行改追,止令置籍。如傜人愿退 还省地田产者,县以官钱代还之。仍委曲榜谕。”
乾道年间,广西经略安抚使范成大“以恩信结诸瑶, 为开博易场,时劳遣之……瑶无叛者。”(苏睿《驭夷 序》)
“蛮地”与“省地”
宋代将边疆土著族群居住称为“蛮地”,而将汉 人较多、设置正州、正县的的地区称为“汉地”或 “省地”。于是“蛮地”与“省地”之间的界线就成 为一种特殊的“边界”。朝廷在“蛮地”实行羁縻统 治,设置羁縻州、县、洞(峒)等政区。
神宗时期的“开边”
神宗时期、在湖南西部、 广西北部采取了一次大规模 的开边行动,目的是将湖南 西部沅州、诚州和广西北部 融江流域的土著部族整合进 王朝统治秩序,加速这些地 区的内地化进程。由于开边 需要采取筑堡、驻兵、修路 等综合措施,耗费甚巨,以 致广西财力匮乏,需要外地 援助。
徽宗时期的盲目开边
文教政策
《宋史•职官志》:
“庆历四年,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雪 。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不有 学。始置教授,以经数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 事,而纠正不如规者。委运司及长史于慕职州县内 荐,或本处举人有德艺者充”。

广西区域建置沿革简述

广西区域建置沿革简述

作者: 蒋远鸾
作者机构: 广西民族学院预科部!教师;广西南宁;530006
出版物刊名: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页码: 269-272页
主题词: 广西区域建置;秦汉郡唐朝道;宋朝路;元明清行省;自治区
摘要: 广西行政区域的建置有悠久的历史 ,历经秦朝的桂林郡、象郡、南海郡 ,秦末汉初的南越国 ,汉朝的苍梧郡、合浦郡、郁林郡 ,唐朝的岭南道、岭南西道 ,宋朝的广南路、广南西路 ,元朝的广西两江道宣慰司、广西行省、明朝的广西承宣布政使司 ,清朝的广西行省 ,到目前已基本形成自治区、市、县 (区 )、乡镇等四级行政区的格局。

论北宋地方政府对广西主要州府的治理

论北宋地方政府对广西主要州府的治理

论北宋地方政府对广西主要州府的治理张远欢【摘要】广西在古代属于比较落后的地区,唐以降经济重心南移,五代十国以及两宋政府加大对广西的治理力度,才使广西迈入新的开发阶段.与唐代治理广西的重视程度相比,北宋出于稳定边防的考虑,更加重视广西的治理.北宋时期广西政府官员改善了当地的生存条件,破除广西地区落后的巫术迷信,带去先进的中原文化、医药以及农耕技术.地方官员在教化民众、发展生产以及保境安民上起到了关键作用.【期刊名称】《河池学院学报》【年(卷),期】2017(037)001【总页数】6页(P104-109)【关键词】北宋;广西;地方政府;治理【作者】张远欢【作者单位】河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河南开封475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K291广西在宋代称为广南西路,广西之名由此得来,其辖域包括今天广西全境、雷州半岛以及海南全岛,有25个州,3个军府以及44个羁縻州,北宋时期路治为桂州(今广西桂林)。

唐末五代时尽管藩镇割据严重,但地处偏远的广西受到战乱的影响比较少,中原地区的民众大批迁移到广西避乱。

所以到了宋初,广西人口增多,经济、文化都比唐代有了很大发展。

出于稳定边防,安定岭南的考虑,北宋中央政府设立了广南西路,自此广西的战略地位得到很大提升,而治理好广西也是北宋的重要举措。

到广西任职的地方官员对广西的治理主要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致力于改善广西的生存环境,带去先进的医药,使原住民以及迁入广西的民众有更好的生存条件;二是传播先进的中原生产技术,发展广西经济;三是教授中原文化,发展教育,破除广西的各种陋习。

在涉及宋代官员治理广西这一方面的研究中,莫家仁对广西经济以及民族关系做了论述[1];蓝武论述宋代广西文化教育,特别是科举考试发展的原因,并指出这与宋朝重文抑武以及众多文人到广西宣教是分不开的[2][3];王雪英、吴小凤、衣保中、朱正西主要对宋代广西的农业、手工业、商业等方面进行细致考论[4][5][6]。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履历博题一华夏古代场合止政区划的演变之阳早格格创做华夏古代的止政区划大概不妨区分为以下五个时期:抽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北北往、隋)、讲(路)制时期(唐、宋)、止省制时期(元、明、浑).(1)秦:郡县制.(2)汉:由郡、县二级制形成了州、郡、县三级.(3)隋:州、县二级制.⑷唐:讲、州、县三级.宋:讲(或者称路)、州(或者称府)、县三级制.⑹元:止省之下设路、府、州、县.⑺明:启宣布政司(习惯仍称止省)以下设府、县.⑻浑:省、讲、府、县2.演变特性:(1)由真进真;检察机构止政化;变更多爆收正在纷治时期;一级止政区变更较大;次级止政区变更不大.(史真:由真进真,检察机构止政化史真: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渐渐演化为州一级止政机构.爆收正在政权接替纷治时期的史真:唐往的藩镇;元往的止省制.一级止政区变更大,次级止政区变更不大史真:一级止政区秦汉为郡,元为止省;县级基础已动.)(2)准则:山川形便;犬牙相进;依经济战人心变更不竭安排.元代往日取自然环境战经济死长稀切相闭(或者山川形便);元代以去受政事果素做用较大(或者犬牙接错).(元往日:取经济区、自然区战文化区相符合;元后:“犬牙接错”准则,预防止政区取经济区、自然区战文化区的符合.各自的便宜:取经济区、自然区战文化区相符合:适合了启修社会的自然逆序战社会死长逆序;有好处促进天区里里经济的接流死长战产死独力的经济体;有好处产死文化认共. “犬牙接错”准则:有好处削强场合经济势力战文化认共感;有好处预防场合盘据的出现,加强中央集权.不利于场合经济死长战抗御自然灾害;对于里里接通、文化接流爆收了不良做用.)(3)深层特性: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场合主动性取能动性越去越受到压抑.场合权力越去越集结到中央.(4)完全特性:二级三级制是古代场合管制制度的主体;局部而止:县是华夏履历最宁静的一级政区;州的职位不竭落矮.3.对于场合止政机构演变的完全评介:⑴主动:有好处加强了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统一;便于征收徭役、兵役,征支赋税,管制场合治安;有好处社会宁静战经济死长.评述:以政事为手段为主,加强中央集权,遏止场合盘据;维护了农耕经济的宁静战天区经济的均衡死长;思维上坚韧了统一战认共意识,促进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死长.⑵消极:①下度中央集权,制成场合官对于中央战君主千万于依好,人浮于事,止政效用矮.②场合不相映的自决权,也易以真施灵验的处置.(场合止政权力受到多圆里节制,不克不迭充散收挥主动性,宋明二代最为明隐.)③过分节制场合权力,不利于场合战国家的完全死长.4. 场合止政区划“变动”取“稳定”的简直表示.(1)变动表示:场合止政区划渐渐删加,由二级制到三级制或者四级制;州府等中级场合止政天区不竭缩小,止政权力不竭萎缩;检察区渐渐演形成止政区;元往新删省级场合止政单位.(2)稳定表示:中央对于场合层层的周到统制稳定;正在场合止政机构内瓦解事权,相互约束的指挥思维稳定;县级止政单位基础宁静,加强对于最基层场合的统制稳定.。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讲课文档

中国古代地方管理制度演变讲课文档
补充材料:据《元史》的说法,行省“凡钱粮、兵甲、屯种、漕运、 军国重事,无不领之”。
第九页,共15页。
“有圣人起,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治 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2)就中央与地方关系而言,你如何看待元行省制的历史作用?
●明清以来的政治趋势是中央集权逐步加强,而地方的政治自主性和能动性 则越来越受到压抑。
第七页,共15页。
“本朝惩五代藩镇之弊,遂尽夺藩镇之权,兵也收了,财也收了, 赏罚刑政一切收了,州郡遂日就困弱。靖康之祸,虏骑所过,莫不溃 散。” ——《朱子语类·本朝二·法制》
“有圣人起,寓封建(注:即分封)之意于郡县之中,而天下 治矣。……封建之失,其专在下;郡县之失,其专在上。”
——顾炎武《顾亭林诗文集》
为为了了保保证证行行省省官官员员尽尽职职尽尽责责,,中中央央以以监监察察机机构构进进行监行督监,督同,时同还 采时取还省采官取互省迁官等互形迁式等加形以式控加制以。控制。——教—材—P1教6 材P16
各各行行省省的的重重大大民民政政事务事必务须必呈须报呈中报书中省书,军省政,要军务政则要需务报则枢密需院报。枢没密有院来。 没自中有央来的自诏中旨央,的行诏省官旨员,既行不省能官更员改既赋税不征能收更制改度赋,税不征得收调动制军度队,。不此得外, 调行省动官军员队还。要此定外期,觐见行皇省帝官,员向还皇要帝定述职期。觐见皇帝,向皇帝述职。
第六页,共15页。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沿革表
朝代 秦 汉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 唐
五代十国
高层政区
州 州
道(方镇) 道(方镇)
统县政区 郡 郡 郡 州 州 州
县级政区 县 县 县 县 县 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崖山海战 大宋虽亡不降
文天祥(1236-1283),江西吉州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末政治家、 文学家,爱国诗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 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 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九在柴市从容就义。 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蛮地”与“省地”
宋代将边疆土著族群居住称为“蛮地”,而将汉 人较多、设置正州、正县的的地区称为“汉地”或 “省地”。于是“蛮地”与“省地”之间的界线就成 为一种特殊的“边界”。朝廷在“蛮地”实行羁縻统 治,设置羁縻州、县、洞(峒)等政区。 宋代设置的羁縻州包括两种类型:一是直属于广 西经略安抚使管辖的羁縻州(如南丹州),朝廷赐 “某州刺史印”;二是正州管下的羁縻州,朝廷赐 “某州管下羁縻某州之印”。
邕州战略地位的突出
自唐分天下为十道,二广不分东西。天宝中始置邕州 经略使,懿宗始升邕管为西道节度使。本朝皇祐中侬智高 平,诏狄靑分广、邕、宜、融为三路,守臣兼本路兵马都 监,而置经略安抚使于桂州以统之。今邕守兼本路安抚都 监,州为建武军节度。有左、右两江。左江在其南,外抵 安南国;右江在西南,外抵六诏、诸蛮。两江之间,管羁 縻州峒六十余,用为内地藩,而内宿全将五千人以镇之。 凡安南国及六诏、诸蛮有疆场之事,必由邕以达;而经略 安抚之咨询边事,亦惟邕是赖。朝廷南方马政,专在邕。 边方珍异,多聚邕矣。
四等人制
由于蒙古人与汉人人数的比例极不平均,汉人的文化与 典章制度也比蒙古人优越。元廷为了保护蒙古人地位,主 张蒙古至上主义,推行蒙古人、色目人(包括西域各族和 西夏人)、汉人(原金朝统治下的汉人)、南人(南宋统 治下的汉人)等四个阶级的制度。 元廷给蒙古人与色目人极大的权利,并让汉人与南人负 担较大的赋税与劳役,民族压迫和阶级压迫十分沉重。学 术界迄今并没有发现元代有把臣民明确划分为四等的专门 法令,但这种划分却反映在一系列不平等的政策和规定中 。元廷规定汉人不许结社、集会、集体拜神,禁止汉人私 藏兵器,汉人打死蒙古人需要偿命,而蒙古人因争或乘醉 打死汉人只需“断罚出征,并全征烧埋银”。汉人如当兵 则不许充宿卫,如当官也往往只能做副贰(虽然实际上存 在很多例外情况)。
唐宋时代广西官方教育机构的建设
“摄官”制度
《宋会要》职官六二:嘉定十一年(1218) 臣僚言:“岭外素称炎地,独桂林近似中土。 宦进来者名为隶职诸州,率愿身留八桂,夤缘 嘱托,驱去复来。正官多是虚身,止将从权差(关于瘴气).f4v
《宋会要辑稿》职官四之九四:太祖开宝 四年十月,知邕州范旻,言岭外十州,风土甚 恶,县镇津口,税赋失额。州主令佐,皆是衙 前职名,及土人补置,因无廪禄,非此色人, 不易久住。虑言事者,或请遍除职官,广屯兵 士。未知岭外所入则少,朝迁所费则多。制置 之时,别有宜便。诏依旧例,差衙前勾当。
耶律楚材
耶律楚材(1190—1244),蒙 古名为吾图撒合里,契丹族,杰 出政治家,蒙古帝国时期大臣。 耶律楚材主张用孔孟之道作为治 国之民的原则,还用儒士来担任 各级官吏。耶律楚才为蒙古国的 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是促进蒙 古贵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的第一 人。蒙古人为了纪念耶律楚材的 功劳,专门为他修建了祭祠,至 今还保存在北京颐和园里。
二、元朝对广西的治理
元朝是第一个由少数民族完成大一统的朝代。 1259年元宪宗蒙哥于征伐宋战争去世后,领有汉地的 四弟忽必烈与受漠北蒙古贵族拥护的七弟阿里不哥为了争 夺汗位而发生战争,最后于1264年由忽必烈获胜。忽必烈 取《周易》“大哉乾元”中的元,于1271年改国号为大元, 定都大都(今北京市),建立元朝,即元世祖。这场战争 让蒙古四大汗国先后脱离于大汗忽必烈的关系,直到元成 宗时期才名义上承认元帝为大汗。1279年元朝攻灭南宋, 统治全中国地区,结束自唐末以来400多年的分裂局面。
宋朝开国后, 宋太祖所面临的 首要问题就是如 何统一全国。赵 匡胤在与赵普雪 夜商讨后,决定 以先南后北为统 一全国之步骤。
地方政区的划分
宋朝汲取了唐朝藩镇割据的教训,一级行政区划改 为“路”。至道三年(997年)始定为十五路,包括京东、 京西、河北、河东、陕西、淮南、江南、荆湖南、荆湖 北、两浙、福建、西川、峡、广南东、广南西路。 咸平四年(1001年)分西川为利州、益州二路,分 峡路为夔州、梓州二路。天禧四年(1020年)分江南路 为江南东、西二路。熙宁五年(1072年)分京西路为南 北二路,分淮南路为东西二路,分陕西为永兴军、秦凤 二路。之后又将河北路分为东西二路,分京东为京东东、 京东西二路。崇宁五年(1106年)又将开封府升为京畿 路。
四百年间外患不断
宋朝在宋真宗、宋仁宗时 期步入了盛世。1127年金兵 大举南侵,造成了靖康之耻, 北宋灭亡。赵构在应天府南 京即位建立了南宋。后期抗 蒙战争连年,到1276年,元 朝军队攻占临安,1279年, 8岁的小皇帝赵昺被大臣陆 秀夫背著跳海而死,厓山海 战后,宋朝彻底灭亡。
北宋的统一战争
宋代路制
我国地方行政区分,秦汉有郡县,其后郡上有州,隋 初废郡存州,遂称州县。唐至宋初,虽有称为道之大区 域,倘仅为监察区。宋太宗末废道置十五路,各设转运 使,逐渐成为高级行政区,开后代省制先河。 各路政事,后渐分由帅、漕、宪、仓四司处理。帅卽 安抚使,掌军事民政;漕卽转运使,掌财政兼监察;宪 卽提刑按察使,掌司法狱讼;仓卽提擧常平使,掌义仓 救恤。虽因宋代过分集权,仅视作中央官吏临时差遣, 有殊严格意义之地方官,然各自为政,实后世地方行政 分权制之肇始。
吏治不振,难以扭转
《宋会要》职官六二:建炎二年(1128)吏 部言:“二广承直郎以下窠阙,原由本路选人 权摄。……近敕归吏部,非惟摄官差注不行, 兼本处地远烟瘴,愿就者少。本部又无合行差 摄之人,欲将二广窠阙依旧令本路差法,从 之。”
淳熙五年(1178)范成大奏称:“深广州 郡多以进士摄官权录参司理者,摄官月俸微, 既无以养廉,悉以贿成。”
士大夫的黄金时代
相对而言,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与文 化教育最繁荣的时代,唐宋八大家六位出自宋 朝,儒学复兴,社会上弥漫尊师重道之风;科 技发展亦突飞猛进,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 一项于宋时被发明;政治较开明,对忤旨或党 政失势的刑罚极少;宋太祖立下祖训要求其子 孙不得杀害文人,文人在宋朝地位得到空前的 提升。
耶律楚材书法《送刘满诗》刚劲端严,硬拙挺拔。
元朝的兴亡
元世祖到元武宗期间是元朝国力鼎盛时期,军事上平 定西北,但在征伐日本、东南亚诸国却屡次失利,其中在 元日战争战败。中期皇位频繁更迭,政治始终没有上轨道。 元惠宗晚期,由于怠于政事、滥发纸币导致通货膨胀、为 了治理泛滥的黄河又加重徭役,再加上蒙古人对汉人实行 高压统治,经常欺压和岐视汉人,最后导致1351年爆发红巾 军起事。1368年朱元璋建立明朝后,派徐达北伐攻陷大都。 元廷退居漠北,史称北元。北元后主天元十年(1388年) 去大元国号(一说1402年元臣鬼力赤篡位建国鞑靼),北 元亡。
广南西路的设立,从事实上宣告了今广西地区已经成为 一个独立的高层政区,广西作为中原王朝统治版图的一个 重要组成部分,在岭南边疆中逐渐承担起相对独立的角色。
广西经略安抚使的设置
《岭外代答》:汉帅府在交州,唐在广州。……本朝 皇祐中,侬智高平,诏狄靑分广西邕、宜、融为三路, 用武臣充知州,兼本路安抚都监,而置经略安抚使于桂 州,选两制以上官为知州,兼领使事。于是八桂遂为西 路雄府矣。……宜、融州守臣兼本路兵马都监,邕守兼 本路安抚都监。沿边守臣,并带溪峒都巡检使,尽隶于 经略安抚使。帅府旣内兼西南数十州之重,外镇夷蛮几 数百族,事权不得不重矣。广西诸郡,凡有边事,不申 宪、漕,惟申经略司,此昔日陕西制也。
崇宁以来,开边拓土之议复炽,於是安化上三州及思广 洞蒙光明、乐安洞程大法、都丹团黄光明、靖州西道杨再立 、辰州覃都管骂等各愿纳土输贡赋。又令广西招纳左、右江 四百五十馀洞。 宣和三年(1121),冯檝上疏:“招致熟蕃,接武请吏 ,竭金帛缯絮以啖其欲,捐高爵厚俸以侈其心。开辟荒芜, 草创城邑,张皇事势,侥幸赏恩。入版图者存虚名,充府库 者亡实利。不毛之地,既不可耕;狼子野心,顽又莫革。建 筑之後,西南夷獠交寇,而溪洞之蛮亦复跳梁。士卒死於干 戈,官吏殁於王事,生民肝脑涂地,往往有之。以此知纳土 之议,非徒亡益,而又害之所由生也。莫若俾帅臣、监司条 具建筑以来财用出入之数,商较利病,可省者省,可并者并 ,减戍兵,省漕运,而夷狄可抚,边鄙可无患矣。”乃诏悉 废所置州郡,复祖宗之旧云。
宋代广西行政区划示意图
稳定边疆形势的防范措施
积极的防范措施: 一、禁止两广等地的地方官贪功起衅; 二、禁止贩卖溪峒人口; 三、建立边境地区的群防体制,严禁汉民与土著相互 勾结。
消极的防范措施:隔断汉族地区与土著族群地区的经 济、人员联系。如绍兴二十九年(1159),禁止贸易广南 羁縻州物货;孝宗淳熙十年(1183),命湖南、广西堰塞 溪峒道路。
发达的经济水平
宋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经济、文化教育与科学创新高度 繁荣的时代[4] ,北宋咸平三年(1000年)中国GDP总量为 265.5亿美元,占世界经济总量的22.7%,人均GDP为2280美 元, 西亚人均GDP为621美元;两者都超过当时西欧人均 GDP427美元,而1820年清朝时中国人均GDP为600美元,当 时经过第一次工业革命的英国人均GDP为1250美元。 终宋一代没有严重的宦官乱政和地方割据,兵变、民 变的次数及规模在中国历史上也相对较少,人口从太平兴 国五年(980年)的三千二百五十万增至大观四年(1110年) 的一亿一千二百七十五万。史学家陈寅恪言:“华夏民族 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西方与日 本史学界认为宋朝是中国历史上的文艺复兴与经济革命的 时代。
文教政策
《宋史•职官志》:
“庆历四年,诏诸路、州、军、监,各令立雪 。学者二百人以上,许更置县学。自是州郡无不有 学。始置教授,以经数行义训导诸生,掌其课试之 事,而纠正不如规者。委运司及长史于慕职州县内 荐,或本处举人有德艺者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