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导游词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在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非常重要,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游客对目的地的认知和体验。
本文将从几个方面对中西翻译中的旅游词汇进行浅析,介绍一些常用的翻译策略。
一、直译与意译的结合直译是指将源语言词汇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比如将中文的“故宫”翻译成英文的“The Forbidden City”。
意译是指将源语言词汇进行调整和转换,以符合目标语言的文化和习惯。
比如将中文的“长城”翻译成英文的“The Great Wall”。
在意译过程中,可以根据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进行调整,使翻译更符合目标语言的习惯和表达方式。
二、使用类比和比喻类比和比喻是一种常用的翻译策略,可以使翻译更生动形象,增加读者的理解和兴趣。
比如将中文的“世界之窗”翻译成英文的“Window of the World”,窗口象征着展示世界的窗户,类比得非常生动。
三、适当加注文化解释在翻译旅游词汇时,有些词汇本身具有一定的文化背景和内涵,不容易直接翻译。
这时可以适当加注文化解释,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
比如将中文的“茶艺表演”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加注文化解释为“Chinese tea ceremony”。
四、借用和创新在翻译旅游词汇时,可以借用目标语言中已有的词汇或短语,以增加可读性和接受度。
比如将中文的“十三陵”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借用已有的词汇“Ming Tombs”,使翻译更易于理解。
在一些情况下,新的旅游景点或活动可能没有对应的词汇或短语,这时可以适当创新,创造新的词汇或短语,以适应翻译需要。
比如将中文的“极光之旅”翻译成英文时,可以创造新的词汇“Northern Lights Tour”。
五、根据受众和目的灵活选择翻译策略翻译旅游词汇的策略需要根据受众和目的的不同进行灵活选择。
如果是翻译给外国游客或学者阅读,可以更加注重准确传达信息,避免使用过多的文化解释。
如果是翻译给中文读者,可以适当加入一些文化背景和内涵,增加趣味性和亲近感。
导游词的翻译
为如此。上海翻译公司总结了一些导游词的翻译方法, 一起来看看吧。导游的一言一行都将影响游客对中国的 认识和态度。导游词是导游员在途中或景
点等地向游客提供口头讲解服务所使用的,其主要功能是 使游客更好地了解旅游地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导游 词汉英翻译的目的——通过导游员的讲
谢谢阅读!
长沙同声传译公司 ty19htvv
起他们的共鸣,当然就没有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甚至 还会造成不必要的误解。上海翻译公司认为随着世界不 断的连成一个整体,越来越多的人出
国旅游,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来中国旅游观光,导游词的 翻译将起到很大的作用,做好导游词的翻译不仅可以体 现中国对于外来游客的尊重,更加可以传
承中国的历史文化,让游客对中国的印象更加深刻,好 感不断提升。
解,使外国游客在轻松的旅游过程中了解中国,从而传播中 国文化,促进中外交流,发展旅游业。导游词汉英翻译要 求——预期文本功能:集信息、表
达、呼唤为一体的复合文本。翻译不仅仅只是文字语言 之间的转换,更是文化之间的交流,所以为了达到翻译 目的,在忠于原文创作意图的前提下,采
பைடு நூலகம்
用释意,增补,类比,省略这些翻译方法是完全必要和可行的。 而验证导游词译文是否成功就要看游客的反应,如果无法 使他们感到有所收获,无法引
导游词英译的功能翻译理论视角
paper
missing.Gold Shiner is thoughful with
Chi.
instrument called pipa,in her hands.From her frowning
can
eyebrows,we
guess that she is
not
happy nOW.
选择最佳处理方法。即译者必须能够针对特定翻译目的 选择特定的翻译方法或策略”(张锦兰,2004)。 导游词是对旅游景点进行历史的、文化的、审美的解 读的一种文本。其目的在于通过导游员的讲解,游客在旅
游过程中了解景点,认识景点文化,进而达到宣传景点知
识和文化的目的。因此.导游词的翻译应该把“以中国文化 为取向,以译文为重点”作为翻译原则(张宁,2000)。“以中 国文化为取向”,就是尽可能保留和宣传中国文化,因为导
途径之~。我国具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吸引了
很多外国游客.而山西晋城作为一个新兴的旅游城市,旅 游业已经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一定影响,受到越来越多的 外国游客的青睐。这在给晋城旅游事业带来机遇的同时, 也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准确地向外围游客传达各景点 信息及所包含的文化内涵.让他们深刻体验和领悟晋城 的旅游景点和地域文化.是每个导游翻译工作者的职责 和必备的素质。鉴于目前晋城市旅游景点的翻译丁作刚 刚起步.有许多问题尚待解决.笔者以为在适当的翻译理 论的指导下进行导游英语翻译实践,对提高晋城的旅游 城市形象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一、功能翻译理论及其对旅游翻译的适用性 功能翻译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代表 人物是凯瑟琳娜・赖斯(Katharina Reiss)、汉斯・威密尔 (HansVermeer)、贾斯塔・霍尔兹曼塔里(JustaHolz-Mant. tari)、克里斯蒂安・诺德(Christiane Nord)等著名学者,主 要用于译员培训和指导非文学翻译.而它的代表人物认 为它同样适合文学翻译。功能翻译理论的核心是汉斯・威 密尔(HansVermeer)提出的“目的论”。该理论认为翻译 是在特定场合发生的目的性行为.是一种语言的言语和
导游词翻译技巧
导游词翻译技巧【篇一:导游词的翻译方法与技巧】导游词的翻译方法与技巧论文字数:3000论文编号:org200904071216091440语种:中文论文 chinese地区:中国价格:免费论文收藏:google书签雅虎搜藏百度搜藏关键词:导游词英译功能翻译理论translation of tour commentariesthe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摘要本文以广东名胜陈家祠导游词英译为例,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角度探讨导游词翻译的问题。
通过理论探讨和实践分析,作者论证了导游词的两大英译原则即“以游客为出发点”和“以传播中国文化为取向”,只有在该原则指导下的导游词译本方能使涉外导游真正成为“友谊的使节,文化的传播者”。
abstract:the p resent paper attemp ts to app ly the functional theories of translation in the analysis of translations of tour commentaries, referring to the english translations of the tour commentaries of the chen clan temp le as a case of examp le. two major p rincip les are then proposed for c2e translation of tour commentaries: the p rincip le of being tourist2oriented and that of p romoting chinese culture. it is then argued that these p rinciples can serve as important guidelines for interp reters as“envoys of friendship and disseminators of culture”.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国际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
浅谈导游词中译英过程中变通翻译的重要性及方法
200作者简介:珠蜡(1991— ),女,蒙古族,青海德令哈人。
主要研究方向:翻译。
导游词不仅是要向外国游客讲解旅游景点的相关内容,更加重要的是要之中在翻译过程中要结合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性,进行变通翻译,让外国游客对中国旅游景点的发展历史、文化内涵、审美特点等进行深入的理解,从而促进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传播,增进世界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吸引更多外国游客到国内游览参过。
一、重要性分析(1)中西方文化差异性。
中西方国家在历史发展历程,文化背景等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导致人们的语言习惯、词汇应用、词义表达等方面也出现了很多的不同。
如果在导游词翻译中不注重结合文化差异进行变通翻译,容易导致外国游客听不懂导游的讲解,对其讲解词云里雾里,更加不能从导游词中理解中国文化内涵,从而降低了传播中国文化,实现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效果。
例如,由于中西文化的不同,导致出现很多空缺词汇现象,如中国饮食文化中很多词汇在英文中很难找到合适的词汇与之对应,需要翻译者进行变通翻译,真实传达中国文化。
(2)导游词翻译的特殊要求。
和官方文件不同,导游词翻译的主要目的是要外国游客听明白,获得和旅游景点相关的信息,从而增加知识,在导游词的解说中感知景点的文化魅力等。
因此,在对导游词中译英过程中,享有比较大的自由度,可以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变通翻译,以游客的理解能力为翻译出发点,在保持原意、展现景点特色的同时,尽量让游客听懂,弄明白。
(3)导游词翻译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的导游词中译英过程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导致出现很多问题,如翻译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导致翻译错误,语法不正确、逻辑关系错乱、句式运用不当等问题严重。
此外,很多导游对中西方文化的差异不了解,容易在导游词的翻译过程中对外国游客形成误导等问题,严重影响了中国文化的传播与交流。
因此,加强导游词中译英过程中的变通翻译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二、应对策略(1)掌握翻译原则。
要灵活运用翻译方式,结合原文的意思表达以及结构形式等,选择合适的翻译方式,实现翻译方式、文体、修辞手法的灵活转换,如增译法、缩译法等,以便让游客更好的理解表达内容含义;词义的转换,结合中西文化的不同,选择合适的词语以及句式结构,对原文进行合理翻译和表达。
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
翻译导游讲解技巧和语言艺术导游词讲解艺术技巧,优秀导游词的构思与解说 : 导游词是导游人员引导游客游览观光的讲解词。
其作用有二:一是引导游客观光游览,二是宣传旅游景点。
二者相辅相承,密不可分。
只有在掌握丰富的资料的基础上,经过科学系统的加工整理,并在实践中不断修改、丰富和完善,才能形成具有自己特色的导游词。
国际旅游界有这样的看法,“没有导游的旅行是不完美的旅行,甚至是没有灵魂的旅行”。
翻译导游之所以重要,关键就在于其导游、讲解,而导游讲解的灵魂和核心所在,便是导游技巧和语言艺术。
俗话说:“祖国山河美不美,全凭导游一张嘴”,它充分说明了翻译导游讲解艺术的重要性。
我们伟大的祖国,作为人类文明的发祥地之一,不仅具有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而且幅员辽阔、地大物博,举世闻名的名胜古迹更是举不胜举,可谓遍及天涯海角。
正是这些中华民族的瑰宝,每年都吸引着大量外国游客前来参观、学习、考察、游览。
然而,河山之锦绣,风光之绚丽,艺术宝库之内涵,文物古迹之珍贵,如果没有翻译导游人员富于知识性、艺术性的讲解、说明,游客们就不可能真正了解这些珍贵旅游资源重要价值,有的客人甚至还会产生“乘兴而来,败兴而归”之感。
因此,我认为:只有具备了渊博的学识,并能把这些知识艺术地讲授给客人,做到寓教于乐、引人人胜,使客人在旅行中兴致常存的导游员,才能真正称得上是一个合格的导游员,其导游讲解,才是成功的导游讲解。
我认为:合格的导游讲解,绝不是照本宣科地给游客们背诵一遍关于某一景点的讲解词便告终,那样做,是不可能吸引游客的。
不少导游人员,在就某一景点为游客导游时十分卖力,但遗憾的是,客人们对其讲解却并不怎么感兴趣,几十个人的大型旅游团,能随其听到最后的,往往是寥寥无几,其他客人则早已是各行其事了。
仅剩下的几位客人,有时恐怕也是碍于情面,硬着头皮往下听而已,真可谓“费力不讨好”。
之所以会这样,究其原因,不外乎二条:一是知识深度不够,其二便是导游讲解呆板、语言艺术欠缺。
导游口译的特点及策略研究
导游口译的特点及策略研究导游口译是衡量一个导游业务能力的重要指标,与其他类型口译相比,导游口译有其自身的特点。
导游在口译过程中要能够向国外游客介绍中国文化,并及时解决旅游面临的一些问题。
本文将重点探讨导游口译的特征以及从事导游口译的一些策略。
标签:导游口译;特点;策略近些年来,我国旅游行业获得了较快发展,外国游客到中国旅游的人数在不断上升。
据相关研究分析,在未来几年,我国有可能会超越法国、西班牙以及美国等国从而成为世界第一大旅游目的地国。
在外国游客增多的背景下,导游的口译能力显得格外重要,导游的英语口译能力也形成了巨大压力,为了能够更好地介绍中国文化,导游就必须要能够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及工作能力。
一、导游口译的影响因素导游口译是口译的一个分支。
导游口译就是要把导游所要表达的信息翻译成游客所熟悉的语言,进行信息传递与交流。
导游英语口译的实质是一种文化交流活动。
导游口译的影响因素非常多,了解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实现科学翻译。
从总体来看导游口译的影响因素可以分为外在因素和内在因素这两大类。
外在因素可以分为文本因素、文化因素以及接收者因素。
从内在因素来看可以分为语言功底、知识储备这两种因素。
导游口译的文本主体是导游词,导游词本身具有信息量大、短小精悍以及文化内涵丰富等特点,导游口译对双语之间的转换实际上是提出了更高要求的。
在实际翻译过程中能否如实反映信息基础上所期待的宣传性、艺术性和广告性都会影响到翻译的最终效果。
文化因素对导游口译的翻译所产生的影响最大。
翻译过程中经常会遇到神话传说、历史典故、诗词歌赋等内容,这些内容的翻译对于导游口译人员而言显然是一个难题。
接受者因素主要指的是外国游客。
外国游客的文化背景、兴趣爱好是不一样的,在实际翻译过程中即便是对于同一景点的译文讲解也将会产生不同的受众反应。
导游口译人员的语言功底直接影响着翻译水平。
语言功底不仅指的是能够听清且识别不同口音,而且自身發音也必须要清晰。
顺应理论视角下导游词英译策略研究——以桂林导游词英译为例
【 关键词 】 顺应理论
策 略
导游词
英译
刻 的中国文化 内涵 , 忽视 了西方文化特性 以及旅游者的个体差异性 。 桂林导游词也
存 在 以上 问题 。 总体 而 言 , 桂 林 书 面 英译 导 游 词 在 翻 译 过 程 中有 明 显 的 中 文 思 维
选 择适 当的导游 辞来顺 应说话 人和 听话 人( 即导游和旅游者 ) 的心 理 世 界 。 比利时 安特卫 普大 学教 授维 尔索伦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o f b e a u t y . ” 其二 , 导 游 人 员 必 须 抓 住 时 机 进 行 讲 解 。在 漓 江 游 船 上 讲
( J .V e r s c h u e r e n ) 于 1 9 9 9年在 《 语用 学新 解》 ( U n d e r s t a n d i n g P r a g m  ̄i c s )中提 出了 语 用学顺应理论 。 语言使用的过程就是语 言选择 的过程 , 人类之所 以能够 对语 言作
其一 , 对 桂 林 的 自然 风 光 — — 喀 斯 特 岩 溶 地貌感兴趣。 导 游 人 员 应 该 专 门查 阅相 关
P l e a s e d o a s R o ma n s d o , j u s t e n j o y C h i n e s e
导旅游 者进行旅游 观光 的具体语 境 中, 应
顺应理论视 角下导游词英译 策略研 究
以桂林导游词英译 为例
口桂林旅游 高等专科学校 全 娜
【 摘
要】 从 顺应理论视 角, 提 出在桂
自出 版 社 刊 物 。纵 观 各 地 英 译 导 游 词 , 基
草原旅游导游词汉译英翻译策略研究
旅 游导游词的英语译文质量 , 更好得 向外 国游客传播 草原文 化, 提升草原旅 游的服务水平 。 - 2
一
、
语 义 翻 译 和 交 际 翻 译 理 论
美国现代语言学家彼得 ・ 纽 马克 ( P e t e r N e w m  ̄k ) 提出, 针对不 同的文本类 型的不同 , 可分 别采用语 义翻译 ( s e ma n i t c
但由于涉外旅游接待服务起步较晚在导游词翻译上存在着诸多问题在翻译方法上基本采取亦步亦趋的直译法主要是字词句的简单生硬的对应语法问题此起彼伏译文承载的信息量小可读性低外国友人看了这些英语译文后常常是一知半解甚至是不知所云
语文学刊 ・ 外语教育教 学
2 0 1 4年第3 期
草 原 旅 游 导游 词 汉译 英 翻 译 策 略研 究
激发 外国游客的旅游兴趣 , 更好地传播 民族文化之 目的。
[ 关键 词 ] 草原旅游; 导游词; 翻译策略
[ 中图分类号] H 3 1 5 . 9
[ 文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标识码 ] A
[ 文章编号] 1 6 7 2— 8 6 1 0 ( 2 0 1 4 ) 0 3 — 0 0 3 1 — 0 3
符合译语 的社 会文化规范 。 二、 草原旅游导游词汉英翻译策略 导 游词 是导游 员在旅 游过程 中向游客 口头介绍 旅游 景 点所 使用 的 , 其主要功 能是 让游 客更好 地了解旅 游地 的 自然
为6 0 2 0 0万美 元 , 同 比增长 7 %。 …为了迎合广大海外旅游者 的需求 , 内蒙古各大旅游局和旅游公司也相 继推 出了系列海 外旅游者接待 服务 。但 由于涉外旅 游接待服务起 步较 晚 , 在 导游词翻译上存在着诸 多问题 , 在翻译方法 上基本 采取亦步
浅析涉外导游词的特征及翻译技巧
浅析涉外导游词的特征及翻译技巧作者:张婷来源:《商情》2015年第46期涉外导游词是涉外导游人员向境外的游客宣传介绍中国旅游景点的讲解词,是中文导游词的英译形式。
涉外导游词是通过外语导游员之口直接说给外国游客听的。
导游词翻译是一种典型的跨文化交际翻译,每个民族的风俗、习惯、文化都在词汇中有所体现。
但有一些反映汉语文化独特内涵与风味的词语在英语中却找不到恰当的表达方式,如果这类词汇处理不好就会使游客对某些词汇产生曲解,甚至使他们对中国文化造成误解。
如何翻译好涉外导游词,使外国游客在轻松的旅游过程中了解目的地国,认识当地的文明,从而达到传播文化的目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涉外导游词的概述涉外导游词是涉外导游人员在途中或景点等地向国外游客提供口头讲解服务所使用的,其主要功能是使国外游客更好的了解我国的自然风光和民俗风情。
二、涉外导游词的特征(一)服务对象明确。
服务对象明确,即始终以旅游者为出发点。
旅游业是为旅游者服务的,这也决定了导游词必须以旅游者为出发点。
这正是导游词及其翻译的最大特点。
由于中外文化差异很大,外国游客往往对中国老百姓人人皆知的情况不一定了解,因此在讲解时要本着以旅游者为出发点,提供一些人文历史、风土人情等方面背景的知识,以帮助他们理解,唤起他们的兴趣。
例如:把“三月三节”翻译成San Yue San Festival还不能让外国游客理解,我们可以翻译成“on the third day of the lunar third month,”如此翻译,外国游客应该能明白“三月三节”的意思。
(二)口语化。
涉外导游词是在旅游过程中外语导游员与游客进行口头交流所使用的语言,引导旅游者完成旅游活动。
如果使用的句子过于复杂,就会给游客带来困惑,所以导游词的讲解应该是简单、轻松、活泼,给游客带来愉悦和美感。
口语化的导游词拉近了导游与游客之间的距离,使游客非常容易接近。
(三)古诗词多。
涉外导游词中常引用各种类型的古诗词。
英语导游翻译技巧的探讨
英语导游翻译技巧的探讨随着旅游业的发展,英语导游翻译的需求越来越大,而翻译技巧的不断发展也越来越为人重视。
英语导游翻译的技巧不仅能提升译者的语言水平,也有助于游客更好地理解文化。
一般来说,英语导游翻译技巧有几种:首先是信息收集。
在进行英语翻译之前,要收集尽可能完整的背景信息。
这些包括文化,历史,人文等。
以此作为基础,以便译员更好地理解文章的意思。
其次是了解语言的实际应用。
根据不同的上下文,译员需要了解英文的实际应用方式,以确保翻译的正确性。
此外,译员还应该多加练习,刻意学习,以提高翻译水平。
再者,翻译语言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翻译旅游指南时,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和语言环境选择合适的和谐词组。
因此,翻译者应根据不同的上下文去学习实际使用的语言,以保持所翻译的文章语言的流畅性。
此外,英语导游的翻译需要具备口头表达能力。
这是因为旅游指南的内容非常多,译者必须能够准确快速地进行口头表达,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所翻译的内容。
而一位优秀的译员,在回答游客提出的问题时,要能够迅速准确地进行翻译。
最后,英语导游译者应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
旅游指南大多数都是西方文化的反映,因此译者需要加强与西方文化的交流,以更好地理解所翻译的文章的背景。
英语导游翻译技巧的发展,可以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文化,增加观光的乐趣。
因此,英语导游翻译的技巧及其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译员应该积极投身英语导游翻译的技巧的培训,以便更好地服务游客。
随着社会经济的进步与发展,旅游业如火如荼地发展起来,导引游客参观各地景点,旅游指南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英语导游翻译技巧的性质及其重要性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
首先,英语导游翻译要求译员具备充分的背景知识。
在进行翻译之前,译员应充分收集相关信息,以便更好地理解所翻译的文章的内容及其背景。
此外,译员也需要具备尽可能正确的英语翻译技巧,以便能够准确无误地完成所翻译的文章。
译员还应不断练习,积累相关经验,以便更好地应对各种语言环境下的翻译任务。
导游词的翻译策略
导游词的翻译策略一、本文概述随着全球化的发展,旅游业已成为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个过程中,导游词的翻译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它不仅能够帮助游客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旅游景点,还能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因此,导游词的翻译策略显得尤为关键。
本文旨在探讨导游词翻译的主要策略,包括直译、意译、增译和减译等,并分析这些策略在导游词翻译中的应用。
同时,文章还将关注导游词翻译中应注意的问题,如语言的文化适应性、信息的准确性和传递的流畅性等。
通过深入研究和探讨这些问题,本文旨在为导游词的翻译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推动旅游业的发展和文化的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关注导游词的特点和翻译要求,理解导游词的语言风格和表达方式,以便更好地应用翻译策略。
我们还将结合具体案例,分析不同翻译策略在导游词翻译中的实际效果,为未来的翻译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导游词的翻译是一项复杂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总结。
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希望能够为导游词的翻译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推动旅游业的繁荣和发展。
二、导游词的语言特点导游词,作为一种特殊的文本类型,其语言特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口语化与通俗易懂:导游词的语言通常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易于被广大游客理解和接受。
导游需要考虑到不同文化背景的游客,因此,语言的选择要尽量贴近游客的日常用语,避免过于复杂或专业的术语。
形象生动:为了吸引游客的注意力并激发其兴趣,导游词常常使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述景点,如通过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游客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到景点的魅力。
文化内涵丰富:导游词不仅是对景点的简单描述,更是对当地文化的传递。
因此,导游词中常常融入了大量的历史文化知识、民俗风情等,使游客在欣赏美景的同时,也能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底蕴。
指令性与建议性:导游词中除了描述景点,还包括对游客的指引和建议。
例如,告诉游客如何前往某个景点、参观时的注意事项、推荐的游览路线等,这些都需要使用指令性和建议性的语言。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
浅析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在中西翻译中有着重要的作用。
正确翻译旅游词汇不仅可以提高信息传递的准确性,也能够促进两种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
本文将对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进行浅析。
中西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之一是直译。
直译是指将源语言的词汇直接翻译成目标语言中类似或相同的词汇。
在旅游词汇中,一些地名、景点、文化活动等词汇往往可以采用直译的策略进行翻译。
“北京故宫”可以直译成“Beijing Imperial Palace”,“长城”可以直译成“Great Wall”等。
中西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之二是意译。
意译是指将源语言的词汇按照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语法结构和语义习惯等进行转换和调整。
在旅游词汇中,一些具有特殊意义和文化内涵的词汇往往需要采用意译的策略进行翻译。
“夜游黄河”可以意译成“Night Cruise on the Yellow River”,“玛雅文明”可以意译成“Maya Civilization”等。
意译不仅可以保持信息的准确传达,还可以突出词汇的文化魅力,增加读者的阅读兴趣。
中西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之三是音译。
音译是指将源语言的词汇按照目标语言的音韵规律进行转换和调整,保留原词的发音特点。
在旅游词汇中,一些特定的名称词汇往往需要采用音译的策略进行翻译。
“杭州”可以音译成“Hangzhou”,“泰姬陵”可以音译成“Taj Mahal”等。
音译可以保留词汇的原始音韵特点,使得读者更容易记忆和理解。
中西翻译中的翻译策略之四是注释。
注释是指在翻译过程中对一些特定词汇进行解释和说明,以便读者更好地理解和理解译文。
在旅游词汇中,一些具有特殊含义和文化背景的词汇往往需要通过注释的方式进行翻译。
“纳米比亚”可以加注为“Namibia(非洲国家名)”,“梵蒂冈”可以加注为“Vatican City(罗马天主教的总部)”等。
注释可以避免读者对不熟悉词汇的困惑,提高译文的可读性和理解性。
中西翻译中旅游词汇的翻译策略主要包括直译、意译、音译和注释等。
导游词英译异化归化
导游词英译的异化与归化摘要:迈入21世纪以来,每年都有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涌入中国。
外国游客的增长促进了旅游及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同时也对我国的旅游产业,特别是其服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导游词是导游和外国游客沟通与交流的工具,其译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导游工作的成功与否。
本文试图从异化和归化的角度讨论导游词英译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和化解方法。
关键词:导游词;翻译;异化;同化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08-0213-01一、英语导游词的文本类型俄国著名语言学家雅各布逊(roman jakobson)曾提出的语言具有三大交际功能,即“表达功能”、“信息功能”和“呼唤功能”。
据此,英国著名翻译理论家纽马克(peter newmark)将文本分为三大类型:(1)表达型文本(expressive text),强调原作者的权威地位,原作者只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而不会去考虑读者的反应;(2)信息型文本(informative text),强调“真实性”和语言外部的现实,作者在信息型文本中是“无名”的;(3)呼唤型文本(vocative text),强调以读者为中心,旨在号召读者按照作者的意图来行动、思考、感受,并做出反应。
值得注意的是,纽马克对文本类型的划分并不是绝对的。
很少有文本只具有一种功能,大部分文本都是以一种功能为主而其他功能作为辅助。
导游词就属于“信息型文本”、“表达型文本”和“呼唤型文本”的结合体。
首先,它有向游客传递有关景点历史、地理等知识的信息功能。
其次,它有激发游客兴趣、引领他们欣赏美景的呼唤功能。
最后,好的导游词又善于引用古典诗词,具有较强的文学色彩,从这点上来说又具有表达功能。
二、导游词翻译的原则(一)信息准确,适度原则从其本质来讲,导游词是导游向游客传递信息的媒介。
因此,导游词首先应做到包含的信息准确无误。
其次,导游词还应遵循适度原则。
浅析导游词的翻译策略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2 现代伦理和俄狄浦斯情结的冲突--浅析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3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4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5 论《福谷传奇》中的象征6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7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8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9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11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2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13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14 Individual Factors in the Tragedy of The Lady with the Camellias15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16 动物委婉语17 解读海明威的性属观18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9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20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21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22 等效理论框架下的中国菜肴英译研究23 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Love in The Thorn Birds24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语言学视角25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开题报告+论)26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27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28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29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30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2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33 从语言表达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34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35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36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37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38 外贸函电文体及语言特点39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0 论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战略41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42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43 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44 米字旗下的荣耀与忐忑——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社会价值观45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分析46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47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48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49 《飘》中斯嘉丽的生活态度50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51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52 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53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54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55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5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57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5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9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60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61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62 论《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63 《老人与海》的主题解析6465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66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67 霍桑的矛盾心理及其体现在《红字》中的对比描写68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69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70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71 公示语的功能、语言特点及翻译72 论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方法73 《长恨歌》英译本意境的对比研究74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75 维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76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77 谭恩美《喜福会》中身份协商的研究78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79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80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81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82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83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人物性格成因8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5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86 词块体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87 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ve rsation88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89 瓦尔登湖畔的隐士:反抗与变革90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91 The Unique Charm--An Analysis of Evil under the Sun92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93 论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94 《雨中的猫》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95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主角赛丝的女性形象研究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7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98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99 浅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的爱情观100 论汉语四字格的英译101 (英语系经贸英语)电子商务bc运营模式——以亚马逊为例102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对比研究103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104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105 《纯真年代》中的双性同体和自我实现106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107 论《哈姆雷特》中的双关语108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109 《怪物史瑞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110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111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人物分析112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11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4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115 The Blindness in King Lear116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1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118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救赎分析119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120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21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122 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现象123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哥特式特征分析124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125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126 浅谈企业形象广告设计127 U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128 跨文化沟通:管理跨国员工队伍的战略途径129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130 《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131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132 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133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134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135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36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137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艺术影响138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139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140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141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142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143 A Brief Study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144 关于汉字“打”在英语翻译中的研究145 中国的乒乓球文化和美国的棒球文化的比较研究146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147 口译中的简化与增补14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149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50 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151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52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153 顺应论视野下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154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美国女性--《律政俏佳人》155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156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中迪克·戴弗悲剧的分析157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58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159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60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161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162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16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4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165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66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67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68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169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 by Poetic Norms170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171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172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173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174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175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176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177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178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角色研究179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180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181 An Analysis of Mulan's Character in Moment in Peking182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183 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184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85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186 英源外来词的翻译方法187 Gulliver’s Alienation: Fr om an Economic Being to a Political Being188 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189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190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191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192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19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194195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196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197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198 从《教父》看两代人不同的家庭观199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200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
导游翻译的特点及技巧
导游翻译的特点及技巧
导游中文翻译的特点及技巧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文化转化:导游翻译需要将源语言中的文化特点转化到目标语言中,将目标语言观众能够理解的方式传达给他们。
2.语言简洁明了:导游翻译需要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以便游客能
够清晰地理解并记住所讲述的内容。
3.增添趣味性:导游翻译可以通过增添趣味性来吸引游客的注意力,
使用幽默或生动的语言来讲解,让游客更加愉快地体验旅行。
4.交互性:导游翻译可以与游客进行互动,例如提问、回答问题等,
以便更好地参与游客的体验。
以下是一些导游中文翻译的技巧:
1.精确表达:在翻译导游内容时,要确保准确传达原文的意思,尽可
能使用准确的词汇和结构,以避免信息的丢失或歧义。
2.简化语言:导游翻译通常需要将复杂的语言简化成易于理解的表达
方式,避免使用过于专业或晦涩的词汇和句子结构。
3.灵活运用文化隐喻:掌握并灵活运用一些文化隐喻,可以使导游翻
译更富有趣味和吸引力,并且能更好地传达源语言中的文化内涵。
4.提前准备:导游翻译之前应提前准备好相关的词汇和知识,了解景
点或地区的历史、文化等背景信息,以便能够在解说过程中准确地传达相
关内容。
5.注意语速和语调:导游翻译时要注意语速和语调的变化,根据具体情况来调整,以便游客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到讲解的内容。
总之,导游中文翻译需要准确传达信息、简洁明了、富有趣味性,并且与游客互动,以提供良好的旅游体验。
翻译功能论对导游词汉英翻译的策略导向-模板
翻译功能论对导游词汉英翻译的策略导向”论文关键词:功能论导游词中英翻译策略论文摘要:随着成功举办第29奥林匹克运动会,中国作为新崛起的大国在世界舞台上扮演着更加重要的角色,使得来华旅游人数的不断攀升,中国的旅游业也在飞速发展着。
导游,将肩负起比以往更加艰巨的职责,要把景点的奇美之所在,文化的精妙之处精准地传达介绍给来华游客。
导游口译,作为专业领域的翻译,亟需有效的翻译理论指导并提供相应的汉英翻译策略以克服其翻译障碍。
本文旨在引进德国的功能派翻译理论对导游词汉英翻译的策略导向进行阐述, 以导游词翻译现状为切入点,涉及纽马克的文本功能分类说以及费米尔的翻译目的论, 简述导游词翻译的语言特征。
继而从导游词翻译中所存在的翻译障碍出发,详释产生障碍的原因和中英语言在表现形式的不同点并引用一些导游口译中汉英翻译的实例,通过不同翻译方法的对比分析,提出在处理导游词汉英翻译过程中所需要运用的策略,以此实现在功能派翻译理论指导下进行导游词汉英翻译方面的无与伦比的意义。
ⅠIntroductionChina, a enormous land abundant in sightseeing resources, has ranked high all over the word for its spectacular natural wonders and mysterious heritages. Tourists can climb the Great Wall ,look around the Imperial Palace in Beijing, wander over the bustling Bund and Nanjing Road in Shanghai, boat along the Qinghuai River in Nanjing, view the terracotta warriors and horses excavated from the Emperor Qinshihuang ‘s Mausoleum in Xi’an, enjoy Suzhou’s gardens and the West Lake in Hangzhou. From everywhere in China can visitors be intoxicated with the beautiful sceneries.Tourism brings China a great deal of profits. First, it provides more opportunities for Chinese people to know the international world and promote friendship and understanding. Second, it brings financially benefits and increase the ine of government .Meanwhile ,it creates the need to municate with different with different tongues. Under suchcircumstances that guide-interpretation has grow up and been authorized as a profession⑴.Guide-interpretation, the process of intercultural munications, happens while guides introduce historical interests and scenic beauties to overseas visitors. The guides need to present the colorful and attractive image of interests of China in the process of guide-interpretation. But for different cultural backgrounds and customs, it is very difficult for the guide to translate his interpretation into English literally owing to the negative effect exerted by different linguistic obstacles. Without veracious and accurate guide interpretation , overseas visitors may miss essence of culture when they are traveling around China let alone enjoy their journeys.So, it really has been a serious problem that we must confront, and it is also a problem of urgency how to introduce our unique Chinese sightseeing sceneries more properly and exactly and promote the inter-culture munication.As a result, a systematic and effective guide theory is the imperious demand of guide interpretation. As we have always regarded “bing practice with theory”, the theory must provide appropriate strategies for successful guide-interpreting .So I’d like to write such a dissertation to argue something about guide-guiding form the aspect of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which can help us to handle interpreting methodologically.This thesis will narrow down its scope merely on guide-interpreting on C-E, and most samples are gathered from authoritative bilingual books,websites, newspapers ,which will be listed at the last page of my part .Ⅱ F 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a relatively systematic and consummate theory, is the crystallization of wisdom of scholars in long period of human ’d like to present a more concentrate and detailed elucidation its f eatures as follows⑶27:Development of German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In 1971, in the book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TranslationCriticism, Reiss put forward a model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which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relationship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texts in he book Possibilities and Limits of Translation Criticism. She still held to the equivalence principle ,therefore her theory was based on the functional equivalence between source and target texts.Vermeer, the student of Reiss, defined translation as a purposeful human activity that takes place in a given situation based on action theory. He put forward Skopostheorie which serves as the foundation of the functionalist translation theory. Skopos is a Greek word for “purpose”, and Skopostheorie means the theory of purposeful action. Skopostheorie theory includes three principal rules: namely, the Skopos rule, the coherence rule (intratextual coherence) and the fidelity rule (intertextual coherence).On the basis of Skopostheorie, Justa Holz Mănttări put forward the notion of “message transmitter” which is posed of textual materials bined with other media such as sounds ,pictures and body movements. Placing special emphasis on the actional aspects of the translation process, she analyzed the roles of the participants (initiator, translator, user, message receiver) and the situational conditions (time, place, motive) in which their activities take place.Nord then put forward his two principles about “skopos” and “loyalty”, which constitute the two basic principles of Skopostheory.Skopos Theoryskopos theory, serving as the central theory of Germany functionalism, is an approach to translation which developed in Germany by Vermeer in the late 1970s, and the word skopos, derived from Greek, is used as the technical term for the purpose of a translation.Skopos theory plays an important role in translation of non-literary text types. In the translation of scientific and academic papers, instruction, contracts, tourist guides, etc., the contextual elements surrounding the translation cannot be neglected. These elements include the culture of the intended readers of the target text and the culture of the client who has authorized it, and particularly the function that the text is to represent in that culture for those readers.Skopos theory emphasize the interactional, pragmatic aspects of translation, advancing that the shape of the target text should be determined by the function chiefly or “skopos” that it is intended to fulfill in the target context. Vermeer assumes that as a general rule, Skopos theory intended purpose of the of the target text that determines methods and strategies of translation. From this hypothesis he conclude skopos rule: Human (and its subdivision: translation) is determined by its purpose (skopos), and therefore it is a function of its purpose. The main point of this functional method is that the prospective function or skopos of the target text as determined by the initiator’s, Client’s needs. Consequently, the skopos is largely restricted by the target text reader and his/her place and cultural background.In the view of Vermeer, the source text is re-conceptualized and is also seen as an information offer, which the translator must interpret through selecting those features that most closely cater for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target situation.Text TypologyGrounded on Buhler’s classification of language functions ( presentation, expression and appeal) and Reiss’s early text typology theory, Peter Newmark makes a further research and classifies all the texts into three textual functions: informative, expressive and vocative functions 40.(1) The Informative FunctionThe informative function texts mainly refer to non-literary works including scientific papers, newspaper reports,textbooks, academic theses, and journal articles. The first purpose of translating these texts is to fully render the “extra-linguistic” information of the text. If the target text conveys all the necessary information of the source text correctly and masterly, it can get corresponding effect. Consequently, sometimes it is necessary for us to have several different translated versions to express the same source text, and all these versions are worth while to accept.(2) The Expressive FunctionThe expressive function texts generally includes authoritativestatements, literary works, autobiography, personal correspondence, etc. Newmark argues that a ideal translation of expressive function text is a resurgence of the author’s writing style. This function is author-oriented, and the translator should stick by the original author.”The author uses the verbalism to express his feelings unaware of any response.(3) The Vocative FunctionThe vocative function texts are different from the two texts above. This function concentrates on “calling on people to do, to think and to feel”. It is reader-oriented and the effect of the translation must be evaluated by readers’response. Propaganda materials, notices, advertisements , instructions and other persuasive writings all belongs to this category. In view of the linguistic and cultural barriers between languages, it is essential for the translator to recreate the persuasive translation to attract the target readers, and the recreation is one of the major objectives of tourist materials.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Apart from the other correspondent classification of textual functions, Newmark puts forward two modes of translation—— semantic translation and municative translation.Semantic translation is usually applied to technical, literary and scientific text, likewise other contexts where language of the source text is at least as significant as the text.Communicative translation is the one in which “the translator attempts to produce the same effect on the TL readers as was produced by the original on the SL readers”. Examples of text-types for this mode of translation would be proper include textbooks, journalist writing, public notices and most non-literary genres. Different from semantic translation, municative translation is the reader-oriented translation strategy, and adjust well to informative functions.”Ⅲ Guide InterpretationDefinition of Guide InterpretationThe occasion Interpretation carriesout on which people who do not share the same language and culture munication. Interpreting is usuallytaking place in simultaneous modes. As for guide interpreting, it often takes place when foreign visitors are introduced by guide interpreters to a different cultural environment, especially to some new scenic spots or new cultural phenomenon . For example, when foreign visitors go to the Imperial Palace, the tour guides should introduce the whole history of the Forbidden City in target language to the visitors to satisfy their curiosity, not only the construction characteristics, but also the legends passed down generation by generation .In short, Guide-interpreting is an interpreting services provided by the guide-interpreter to the foreign tourists including the oral introductions in target languages refer to travel services, tourist attractions, natural or man-made sceneries, catering culture in travel, and also is an act of cross-cultural munication.Objective and Receptors of C-E Guide InterpretationWe can gain a conclusion through the definition which has been discussed above that the objective of C-E guide interpretation is supplying tourists information, especially introduce the Chinese culture to overseas visitors. So guide-interpreting is designed for the specific needs of the tourists, and all the factors in guide-interpreting are determined by the specific needs of tourists, that is to say, tourist-oriented is the leading principle in guide-interpreting.So the overseas visitors whom we call them the target receptors are interested in Chinese sceneries and would like to know more about the natural and man-made sceneries of China .So they came to China from different countries to have a journey. During their tour, the guide interpreter should express the relevant legends or historical events about the terminus to those receptors. Actually, the interpreters’ final goal is to make those people get a full and clear understanding .Characters of C-E Guide InterpretationFunction Characters of C-E Guide InterpretationFrom overview, the guide interpreters not only want to attract the tourists’attention but also intend to convince tourist of the goodliness of Chinese attractions. With such purposes, the good guide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informative, attractive and persuasive1). Informativeinformative effect ,the primary effect of interpretation, means guide interpretation should provide tourists enough information about their objects, including the historical, cultural or natural value of the attraction which the tourists need. Such information could help visitors form a primary impression.2) AttractiveThere is no denying that only informative introduction cannot attract people’s attention successfully. Consequently, guide interpretation should produce excitement, please people physically and psychologically in an attempt to capture visitors’ attention .that is make attractive effect.3). PersuasiveAn appropriate and triumphant interpretation needs to stimulate visitor’s interest to act , as a result ,to be persuasive is a great important role played by a ideal guide interpretation .Visitor’s interest and decision are promoted by what they heard from the guide interpreters.To be a matter of fact, all of these functions are closely related with and impact on each other. That is to say, a prefect guide interpretation must be provided with informative function, attractive function and persuasive function .Language characters of C-E Guide InterpretationIn terms of the acceptability of the overseas visitors of various backgrounds, the language in guide interpretation should be neither colloquial nor too formal. The words used in it had better to be brief and vivid. Generally speaking, a prominent guide interpretation must be concise, appealing and often figurative .1).ConcisenessEnglish stress conciseness and directness. So a qualified interpreter should bear this feature in mind in the process of interpreting and try to provide the concise and precise works for visitors. “Example 1:Tiny islands are strung around the edge of the peninsula like a pearl necklace. Hunks of coral reed, coconut palms and fine white sand.In English, the beauty was be descript by actual sceneries just as a photo taken by a camera. However, in Chinese we usually use abstract words to descript the scenery. The relevant Chinese version is as follows 座座岛屿玲珑小巧,紧密相连,像一串珍珠缀成的项链,环绕着半岛边缘。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导游词英译策略
关联理论视角下的汉语导游词英译策略近年来,中国旅游业发展迅速。
随着越来越多的外国游客来到中国观光旅游,汉语导游词的英译愈发重要。
汉语导游词的译文不仅是介绍中国悠久文化和优美自然景观的重要媒介,也是吸引外国游客的重要媒介。
汉语导游词翻译成英文的过程是一个跨语言、跨文化的交际过程。
为了确保导游词的翻译质量,有必要找到一种适用的理论用于指导汉语导游词的翻译。
关联理论就是这样一种理论。
根据关联理论,交际是一个明示——推理的过程,交际成功的关键是寻找话语与语境的最佳关联性:即话语理解时付出有效的努力并获得足够的效果。
关联理论认为翻译是一种明示——推理的言语交际行为,因此成功的翻译就是寻求话语和语境的最佳关联。
在汉语导游词翻译过程中,译者应以最佳关联为指导,一方面,要介绍中国自然和文化信息;另一方面,要考虑目标读者的认知语境,确保目标读者能够轻松了解相关的中国自然和文化信息。
为了实现这一目的,译者有必要采用一些具体策略(增词、解释和删词)。
本论文共分为四章。
在第一章,作者说明选择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导游词作为本论文翻译材料的原因,并介绍汉语导游词的功能和特点,以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导游词作为例证。
第二章介绍关联理论及几个重要概念:明示——推理、认知语境、最佳关联和互明。
在第三章,作者在关联理论的指导下将一些具体策略(增词、删词和解释)应用到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导游词的翻译过程,并通过具体例子说明这些策略的运用能够有效解决在翻译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导游词的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
第四章得出结论。
本论文作者的翻译实践证明,关联理论能够有效指导汉语导游词的翻译,比如避暑山庄和外八庙导游词的翻译。
因此在翻译汉语导游词时,应有意识地运用关联理论,从而提高导游词的翻译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新英语专业全英原创毕业论文,都是近期写作1 张爱玲与简奥斯汀的讽刺艺术比较2 现代伦理和俄狄浦斯情结的冲突--浅析劳伦斯作品《儿子与情人》3 中英婚礼习俗中的红和白颜色文化的研究4 《雾都孤儿》中批判现实主义写作手法分析5 论《福谷传奇》中的象征6 解析《飘》中斯嘉丽的女性主义思想在其婚姻中的体现7 简论颜色词的文化内涵和翻译8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以《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9 英语委婉语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0 旅游翻译中的文化差异和处理策略11 文档所公布各专业原创毕业论文。
原创Q 95 80 35 64012 会话含义的语用初探13 阿法——《多芬的海》中的加勒比人14 Individual Factors in the Tragedy of The Lady with the Camellias15 从电影《七宗罪》看‘七宗罪’与基督教传统的关系16 动物委婉语17 解读海明威的性属观18 美剧网络字幕翻译研究19 《傲慢与偏见》中的灰姑娘情节20 动画片《花木兰》对中国传统道德的解构和重构21 《太阳照常升起》中的“女性化”研究22 等效理论框架下的中国菜肴英译研究23 On the Contradiction and Conflict between Religion and Love in The Thorn Birds24 新闻报道的倾向性分析——语言学视角25 浅论中文商标的翻译(开题报告+论)26 试论提高初中英语作业的效果27 从女性主义角度对《简爱》和《红字》中女主人公的比较研究28 对《老人与海》中圣地亚哥的性格分析29 从接受美学的角度研究电影名字的翻译30 从翻译美学探究散文英译31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32 关于《哈利波特》中对种族主义批判的研究33 从语言表达看中西思维方式差异34 小学英语学习策略及研究35 身势语在演讲中的重要性和运用研究36 优秀小学英语教师课堂词汇互动教学的运用分析37 On Translation of English Idioms38 外贸函电文体及语言特点39 愉快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40 论苹果手机在中国的市场战略41 《苔丝》与《呼啸山庄》中复仇主题的生态女性主义解读42 从功能翻译理论的角度论中文菜单的英译43 文化意识与语言教学44 米字旗下的荣耀与忐忑——论维多利亚时代英国人的社会价值观45 奈达“功能对等”理论在中国电影片名英译中的运用分析46 英语课堂中的口语纠错策略47 论企业对员工过度压力的管理48 广告英语的修辞特点49 《飘》中斯嘉丽的生活态度50 A CP-based Analysis of Humor in Friends51 试论《最蓝的眼睛》中黑人理想家庭的破灭52 论英汉恭维语的差异53 通过对比研究看电影《小红帽》对经典童话小红帽的颠覆54 电影字幕汉译的归化与异化55 《红色英勇勋章》主人公亨利•弗莱明心路历程探析56 A Comparative Study of American and Chinese Spatial Language in Business Negotiation57 经贸英语中的缩略语现象及其应用58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59 Approaches to the Limits of Translatability for English Palindromes60 电影《肖申克的救赎》中的沉默之语用分析61 法律英语中情态动词的语用功能及翻译技巧62 论《呼啸山庄》中男女主人公对真爱的追求63 《老人与海》的主题解析6465 跨文化交际中的母语文化研究66 中英广告宣传方式的比较研究67 霍桑的矛盾心理及其体现在《红字》中的对比描写68 非言语交际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69 On Emily Bronte's Self-realization Through the Characters in Wuthering Heights70 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中女性自我意识的觉醒71 公示语的功能、语言特点及翻译72 论英汉动物词汇的翻译方法73 《长恨歌》英译本意境的对比研究74 浅析《老人与海》中桑提亚哥的性格75 维拉•凯瑟《我的安东尼亚》中的生态女性主义分析76 法律英语词汇的特点及其翻译77 谭恩美《喜福会》中身份协商的研究78 从文化的角度审视中西习语的来源79 浅析《肖申克的救赎》对当代大学生的启示80 浅析《喜福会》中的母女关系81 Human Nature and Redemption——Thoughts on Reading The Kite Runner82 从传播美学分析国内畅销知名化妆品广告中的译文83 浅析《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中的人物性格成因84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85 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迁移作用及教学启示86 词块体系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87 Research on the Expression of the Speaker’s Intention in English and Chinese Conve rsation88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89 瓦尔登湖畔的隐士:反抗与变革90 从新闻用语特点对比中西方文化差异91 The Unique Charm--An Analysis of Evil under the Sun92 从《汤姆叔叔的小屋》看基督教对美国黑奴的精神救赎93 论英语习语的文化内涵及其翻译策略94 《雨中的猫》中女性主体意识的觉醒95 托妮•莫里森《宠儿》中的主角赛丝的女性形象研究96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97 中西跨文化交际中的礼貌问题之比较分析98 汉英动物词文化内涵的对比99 浅析《恋爱中的女人》中劳伦斯的爱情观100 论汉语四字格的英译101 (英语系经贸英语)电子商务bc运营模式——以亚马逊为例102 英汉社交称谓语的对比研究103 英汉色彩词的语用对比研究104 论《永别了,武器》中战争对人物的影响105 《纯真年代》中的双性同体和自我实现106 协商课程在高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初探107 论《哈姆雷特》中的双关语108 世纪以来英汉委婉语的语义变迁109 《怪物史瑞克》中体现出来的文化特征110 英语课堂中的教师提问策略111 《呼啸山庄》中男主人公人物分析112 Characteristics of English Slang and Their Social Functions11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14 英汉礼貌用语及交际策略的对比分析115 The Blindness in King Lear116 礼貌原则在商务谈判中的应用117 英汉习语的概念隐喻对比研究118 卡勒德·胡赛尼《追风筝的人》阿米尔的救赎分析119 从"龙"一词的文化内涵看汉英文化的差异120 Symbolism in The Catcher in the Rye121 爱默生的自然观--生态批评视域下的《论自然》122 李安电影中的文化融合现象123 埃德加•爱伦•坡恐怖小说的哥特式特征分析124 跨文化交际中恭维语的语用失误及其文化透视125 透析《洛丽塔》中的性126 浅谈企业形象广告设计127 Using Maslow’s Hierarchy Needs Theory to Analyze Sister Carrie’s Destiny128 跨文化沟通:管理跨国员工队伍的战略途径129 英语汉源借词研究130 《夜访吸血鬼》中克劳迪娅这一人物的悲剧命运分析131 《傲慢与偏见》与《劝导》中婚姻模式的对比研究132 极限环境中的善与恶——浅析《蝇王》中的主要人物人格结构133 《最蓝的眼睛》和《宠儿》中黑人女性的悲剧根源134 国际商务谈判及其谈判风格135 情景教学法在中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应用136 论亨利•詹姆斯《贵妇画像》中伊莎贝尔的婚姻悲剧137 从文化价值的角度解读歌王迈克尔•杰克逊的艺术影响138 试论“选择性”口译的应用——从释意派理论角度分析口译工作中的变译现象139 中美商务谈判的风格差异140 “家有儿女”VS“成长的烦恼”——对比研究中西方家庭教育141 论《呼啸山庄》中人性的转变142 《喧哗与骚动》之现代主义写作技巧分析143 A Brief Study on the Language Features of International Business Contracts144 关于汉字“打”在英语翻译中的研究145 中国的乒乓球文化和美国的棒球文化的比较研究146 论《小妇人》的叙事技巧147 口译中的简化与增补148 目的论视角下的广告语翻译149 英汉语言与文化差异对广告翻译的影响150 提高学生说英语的兴趣和能力151 从语言角度看中英广告翻译中的文化差异152 英文商务信函中的礼貌策略研究153 顺应论视野下茶文化负载词的英译策略154 从女性主义角度分析美国女性--《律政俏佳人》155 从曼诺林角度研究圣地亚哥形象156 菲茨杰拉德《夜色温柔》中迪克·戴弗悲剧的分析157 论高中英语写作教学中的文化意识培养158 浅析《黑暗的心》女性形象的作用159 英汉“悲伤”情感隐喻认知对比分析160 论中学英语教学中学生文化意识的培养161 欧亨利《最后一片叶子》解读162 Reconstruction of Black Identity in Toni Morrison’s Beloved163 A Comparison of the English Color Terms164 对比分析英式英语和美式英语的区别165 英汉“拉”类动词的语义成分和词化模式的对比分析166 Irony Art in Orwell’s Animal Farm167 从《嘉莉妹妹》分析西奥多•莱塞对人性欲望的理解168 英语专业听力课程教学效率的调查与分析169 A Research of Translation of English Songs into Chinese by Poetic Norms170 语法翻译法视角下的中学生英语家教辅导171 读者与作者的断裂——多丽丝•莱辛《金色笔记》中的女权主义解读172 英文电影片名汉译的创造性叛逆原则173 论《可爱的骨头》中的多重象征174 中美大学毕业典礼演讲之叙事结构的比较研究175 礼貌原则框架下化妆品广告语篇研究176 The Rose in the “Heights”—An Analysis on Catherine’s Personality in Wuthering Heights 177 傲慢与偏见---浅析世纪英国女性作家178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教师课堂角色研究179 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兴趣教学法180 埃兹拉•庞德和意象主义181 An Analysis of Mulan's Character in Moment in Peking182 海明威小说硬汉形象的悲剧色彩183 爱米丽的挣扎与终结——论《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爱米丽毁灭的间接和直接原因184 输出理论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185 中英花卉隐喻下的情感叙事对比研究186 英源外来词的翻译方法187 Gulliver’s Alienation: Fr om an Economic Being to a Political Being188 Euphemism in English advertisements189 从功能对等理论角度浅析有关“狗”的汉语四字格成语的英译及方法190 性别差异在日常英语词汇和句法中的体现191 英汉诗歌中“月”意象的认知解读192 《呼啸山庄》主人公希斯克利夫人物形象分析193 《了不起的盖茨比》中黛西的人物性格分析194195 基于网络的英语听力学习的优势与局限研究196 跨文化交际意识与中文旅游文本翻译197 浅析英语歧义句的成因及消除198 从《教父》看两代人不同的家庭观199 英汉语篇衔接手段对比研究200 初中英语课堂反馈策略教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