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县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县乡财政体制
二、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基本原则和目标(一)改革的基本原则。
实施县乡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在乡镇财政改革。
乡镇财政体制自1984年建立至今,对县域经济发展和壮大起过积极的作用。
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农村税费改革的实施,县乡财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不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县乡财政困难突出且普遍,改革势在必行。
其改革的基本原则为:1.坚持分类指导。
依据各省制定县乡财政改革政策框架,根据辖区自然、经济和社会特点,合并归类,结合当地不同情况实施有针对性的改革,并加强跟踪指导,逐步总结经验,形成统一的管理办法。
2.坚持事权与财权对称,权责对等。
县乡财政体制不顺主要症结就是财权上移,事权下移,人员增多,机构膨胀,管理落后。
要改革当前财政体制,以事权定财权,规范政府职能范围,层层规范财力配置,合理确定各级政府的职责,一项事权对应一项财权,限制举债积极还债,精简财政供养人员,保运转保发展。
3.分步实施,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推行“乡财县管”,根据地方财力困难程度,分步实施。
在前半阶段,按照《预算法》关于县乡财政之间的收入范围和支出责任的有关规定,坚持乡镇预算管理权、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财务审批权不变的三权不变原则,选取试点,逐步展开;后半阶段,制定统一办法,完善配套措施,颁布实施。
(二)改革的目标。
我国共有2800多个县,面积占国上面积的90%以上,人口占全国总人口的70%以上,经济总量占全国的比重超过75%。
可见县乡基层政权在推动我国经济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与进步方面担负着重要使命,而县乡财政是政府职能实现的重要保障。
因此,要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加快县乡财政体制改革,逐步建立并完善农村公共财政框架和实现农村全面小康社会的总目标。
1.逐步建立农村公共财政框架。
公共财政是我国财政改革的基本方向。
其宗旨就是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为全体居民提供公共物品,满足社会公共需要。
就目前情况来看,农村公共财政框架建设比较好的县乡主要集中在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中西部地区的县乡一般仅仅维持在“吃饭财政”的水平上,且债务缠身,陷人困境,根本谈不上公共财政。
县财政局三定实施方案
县财政局三定方案————————————————————————————————作者:————————————————————————————————日期:肥东县财政局(肥东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肥东县金融工作办公室)主要职责、内设机构和人员编制规定根据中共肥东县委、肥东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肥东县人民政府机构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东发[2010]13号)精神,设立县财政局,与县国有资产管理委员会办公室、县金融工作办公室合署办公,一个机构,三块牌子,为县政府工作部门。
一、增加的职责1、金融管理工作;2、税源管理、税源信息动态监控和分析预测;3、民生工程管理工作;二、主要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财、税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拟订财政发展战略、规划、政策和改革方案等并组织实施;分析预测宏观经济形势,参与制定各项宏观经济政策,提出运用财政杠杆,实施宏观调控和综合平衡社会财力的建议;拟订县与乡镇(园区)及企业的分配政策,完善乡镇财政管理体制。
(二)承担全县各项财政收支管理的责任。
负责编制年度财政预决算草案并组织实施。
受县政府委托向县人民代表大会报告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向县人大常委会报告财政决算。
组织制订经费开支标准、定额,负责审核部门(单位)的年度财政预决算,完善国库集中收付制度。
(三)负责政府非税收入、政府性资金、财政票据、行政事业单位银行账户管理;负责彩票监管工作;负责制订政府采购制度并监督管理。
(四)参与和推进社会保障制度改革;组织实施社会保障资金财务管理制度,会同有关部门管理县级财政社会保障和就业及医疗卫生支出。
组织拟订民生工程实施方案、相关政策和配套措施,负责民生工程的监督检查,负责民生工程资金的筹集、使用和管理。
(五)负责制订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规章制度,按规定管理行政事业单位国有资产;负责国有资产产权界定、登记、资产评估、资产处置等监督管理工作;负责监缴国有资本收益。
(六)负责地方金融行业管理和金融行业业绩考评工作;培育和发展农村金融体系;引导、协调和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持力度;加强政府投融资平台监管。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鄂政发[2004]20号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正文:----------------------------------------------------------------------------------------------------------------------------------------------------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鄂政发[2004]20号)各市、州、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为了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省人民政府研究决定,从2004年起改革现行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体制,在全省实行省管县(市)的财政体制。
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实行省管县(市)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以来,我省逐步实行了省管市、市管县(市)的财政体制,有效调动了市、县(市)增收节支、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全省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迫切需要对现行财政体制进行改革。
一是财政部明确提出了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的要求;二是目前县(市)财权与事权不对称,财政供养人员过多,县乡政府债务沉重,资金调度困难,绝大部分县(市)依靠省财政转移支付才能保证国家规定工资和津补贴的正常发放;三是部分市由于自身财政比较困难,不同程度地集中县(市)财力,导致省对县(市)财政的一些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难以及时落实到位;四是省对县(市)财政信息缺失,难以有效加强对县(市)财政的监管。
因此,实行省管县(市)的财政体制,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调动省、市、县(市)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掌握县(市)财政实际状况,有针对性地加大对县(市)财政支持力度,指导县(市)提高管理水平;有利于增强县(市)对经济社会事务的调控能力,推动市级财政改革创新,加快城市和县域经济发展。
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镇街财政体制也面临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当前的发展需求,需要进行改革和创新。
因此,制定镇街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对于推动地方经济发展、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财政管理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二、改革目标1. 突破传统财政管理模式,建立现代化财政管理体系;2. 提高镇街财政管理效率,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发展;3. 建立健全的财政监管机制,加强财政风险防范;4. 提升镇街财政管理水平,增强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
三、改革措施1. 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科学合理的财政预算制度,强化预算绩效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率;2. 加强财政监管,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机制,严格规范财政收支行为;3. 推动财政信息化建设,提升财政管理的透明度和效率,加强对财政资金的监督和管理;4. 支持镇街财政体制改革的政策保障,建立健全的激励机制,激发各级财政部门和财政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四、实施保障1. 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明确改革的政策方向和具体举措;2. 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多部门合作、协同推进的工作机制;3.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广大干部和群众的财政意识和法制观念,营造良好的改革氛围;4. 加强监督检查,建立健全的考核评估机制,确保改革措施的落实和效果。
五、预期效果1. 提高镇街财政管理水平,优化资源配置,推动经济社会发展;2. 建立健全的财政监管机制,加强财政风险防范,确保财政资金安全;3. 增强镇街财政可持续发展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的财政保障。
六、总结镇街财政体制改革是当前我国财政管理领域的重要任务,需要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高度重视,科学制定改革方案,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确保改革措施的有效实施。
只有不断完善财政管理体制,提高财政管理水平,才能更好地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的财政支持。
希望各级政府和财政部门能够紧密团结,积极推进镇街财政体制改革,为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作出积极贡献。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
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政府•【公布日期】2012.07.09•【字号】杜政办发[2012]43号•【施行日期】2012.07.0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银行业监督管理,财政综合规定正文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县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杜政办发〔2012〕43号)各乡镇政府,各农林牧渔场,县政府各直属单位:现将《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印发给你们,请认真遵照执行。
二〇一二年七月九日杜尔伯特蒙古族自治县推进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工作实施方案为全面贯彻落实《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深化财政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的意见》(黑政办发〔2012〕51号)文件精神,确保2012年底前各预算单位、有条件的乡级预算单位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特制定本方案。
一、改革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是我国预算执行管理制度的根本性变革,是现代财政国库管理领域一项历史性重大制度创新。
我县自2001年推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以来,财政资金运行的安全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有了明显提高,财政调控能力有了显著增强,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的作用日益突出,国库集中支付制度在财政财务管理中的基础性地位已经确立。
但从运行情况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未覆盖所有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性资金,财政支出实拨数额还较大;执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不规范,财政授权支付方式未启动;仍实行会计集中核算制度,预算单位未能全面履行财务管理职能。
按照省政府要求,2012年底前,县以上各级预算单位、有条件的乡级预算单位要全部实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
因此,各乡镇场、各单位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工作措施,确保完成国库集中支付制度改革推进目标。
财政局深化行政效能改革方案
财政局深化行政效能改革方案财政局作为政府的重要管理部门,承担着财政收支、财务管理、资金监管等重要职责。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财政局的工作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对行政效能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财政局的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深化行政效能改革势在必行。
一、改革目标深化行政效能改革的目标是建立高效、规范、透明、廉洁的财政管理体系,实现财政局工作的全面提速,提升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更好地服务于经济社会发展。
二、改革措施1.优化工作流程对财政局内部的工作流程进行全面梳理和优化,简化审批环节,提高工作效率。
例如,对财政预算编制、审批、执行等环节进行优化,实现预算编制的科学化、精细化,预算审批的快速化、简洁化,预算执行的严格化、高效化。
2.提高服务效能加强财政局窗口单位建设,提升服务水平,提高服务效能。
例如,开展财政业务培训,提高窗口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服务水平;推行一次性告知、一站式服务,减少企业和群众的跑腿次数;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实现财政业务的网上办理,方便群众办事。
3.加强资金监管强化财政资金的监管,确保财政资金的安全、合规使用。
例如,建立健全财政资金监管制度,加强对财政资金使用的监督和检查,严肃查处财政资金使用的违法违规行为;推进财政资金绩效管理,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4.强化队伍建设加强财政局队伍建设,提升财政局的整体素质和工作能力。
例如,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树立财政干部的良好形象;开展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提升财政干部的业务能力和工作水平。
三、改革成效四、改革推进策略1.加强组织领导成立财政局深化行政效能改革领导小组,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组织领导,确保改革工作的顺利推进。
2.明确责任分工明确各相关部门和人员的职责分工,确保改革工作的具体落实。
3.制定实施方案根据改革目标和工作要求,制定具体的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改革的内容、措施、时间表和责任人。
4.加强督促检查加强对改革工作的督促检查,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确保改革工作的深入推进。
关于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方案
关于调整完善县乡财政体制的方案为进一步理顺县乡财政体制,建立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收入增长和财力分配机制,推动公共财政体系建设,加快和谐社会建设步伐,结合我县实际,经县政府研究,对县乡财政体制进行调整。
现提出如下方案:一、指导思想按照财权与事权相统一原则,进一步规范县乡之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科学划分县乡财政收入与财政支出范围,建立保障性转移支付和激励性转移支付,既要保证机关正常运转,又能充分调动乡镇培植财源、加强税收征管的积极性,推动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统筹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税收属地征管。
按照“能放则放”的要求,进一步深化企业税收属地管理办法,将省、市两级下划我县的税收和原县级保留的部分企业税收下划到乡镇(街道),实行“税收全部下划,属地征收管理”办法,形成权责利共享的财政分配体制。
(二)合理安排,保障基本需要。
按照保工资、保稳定、保重点支出的顺序确定乡镇支出基数,优先保证乡镇(街道)人员工资发放,保障社会稳定。
(三)均衡乡镇财力,保证基本支出。
建立保障性转移支付,保证乡镇基本支出,当年财政收入达不到支出基数的缺口部分由县财政保障性转移支付予以补助;超过部分上解县级。
XX年县级给予一次性补助消化乡镇负结余,正结余的乡镇按存量资金一次性上解县级。
(四)强化激励,促进增收。
建立激励性转移支付,完善“增长快、奖励多”的激励考核机制,引导乡镇政府加快招商引资步伐,促进辖域内经济发展,调动乡镇发展经济、培植财源的积极性。
(五)增量分成。
对发展快的乡镇(街道)当年财政收入比上年增收部分按比例留予乡镇,提高乡镇发展的积极性。
三、完善乡镇财政体制的基本内容县与乡镇(街道)实行“划定收支、核定基数、基数补助(上解)、超收分成、激励考核、收支平衡”的财政体制。
(一)财政收入划分1、县本级收入包括:XX阿胶股份公司缴纳的各项收入、全县境内企事业单位缴纳的国有资本经营收入、行政事业性收费收入、罚没收入、专项收入、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其他收入、基金预算收入等。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
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6.12.20•【字号】陕政发[2006]65号•【施行日期】2007.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的通知(陕政发〔2006〕65号)各市、县、区人民政府,省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为进一步理顺财政分配关系,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起,对全省15个县实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试点。
现将有关问题通知如下:一、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必要性1994年国家实施分税制财政体制改革后,我省实行了省管市、市管县的财政管理体制。
这一管理体制有效地调动了市县增收节支、当家理财的积极性,促进了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政府职能的转换,客观上需要对现行财政体制进行改革。
一是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精神,财政部要求进一步完善省以下财政体制,实行省直接对县的财政体制改革试点;二是目前我省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地方财政收入规模较小,财力低下,财政供养人员过多,政府债务负担沉重,资金调度紧张;三是现行体制管理层级多,信息传递慢,省对县的一些政策扶持、资金补助等不能完全落实到位,也难以加强对县级财政的指导、管理和监督。
因此,解决现行县级财政困难问题,既要立足于加快县域经济发展,又要积极改革和创新财政管理体制。
实行省管县的财政体制,有利于进一步理顺和规范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调动省、市、县三级政府加快发展的积极性;有利于省、市共同加大对县的支持力度,增强县级政府调控能力,提高公共财政保障水平,缓解县乡财政困难;有利于加快财政资金运转速度,提高财政支出效率和管理水平。
二、省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
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发展和建立公共财政体制的客观要求,进一步理顺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加大省财政对生态保护任务较重和财政经济特别困难县的直接扶持力度,着力解决县乡财政困难。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的通知-云政发[2009]210号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的通知正文:----------------------------------------------------------------------------------------------------------------------------------------------------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开展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的通知(云政发[2009]210号)昭通、曲靖、保山市人民政府,镇雄、宣威、腾冲县 (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遵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推进省直管县财政改革精神,为进一步理顺和规范我省省以下财政分配关系,加快推进扩权强县,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决定从2010年起开展省直管县财政改革试点。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改革的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发展的客观要求为依据,以扩权强县,不断增强县域经济发展内在活力和动力为目标,进一步理顺省以下各级政府间的财政分配关系,积极创新对县级财政管理方式,提高县级财政管理水平,逐步建立激励与约束并举的财政分配机制,充分发挥省级财政的调控职能,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各级政府发展经济、增收节支的积极性,促进全省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二)基本原则1.坚持权责统一,促进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原则。
妥善处理省、市、县(市)三级政府间利益分配关系,重新确立省、市、县(市)三级财政的管理责任,按照财力与事权对等、权责利一致,共同支持县域经济加快发展的原则,构建省对试点县 (市)的财政管理体制和机制。
2.坚持公平合理,承认既得利益的原则。
保证各级财政现行体制和政策规定范围内的既得财力不受影响,促进市、县(市)财政平稳运行。
3.坚持积极稳妥,确保改革有序推进的原则。
为保证改革的平稳过渡,改革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进行。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财政厅•【公布日期】2015.12.11•【字号】浙财预〔2015〕50号•【施行日期】2015.01.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其他规定正文浙江省财政厅关于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浙财预〔2015〕50号各市、县(市)财政局,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意见》(浙政发〔2015〕41号)精神,进一步调动省与市、县(市)积极性,促进我省经济社会和生态文明更好更快发展,现就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基本原则(一)强化主体责任坚持“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处理好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省与市县三者之间关系,厘清事权和支出责任,逐步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
(二)促进财力均衡完善财政转移支付制度,优化转移支付结构,完善转移支付地区分档体系,实施“因素法”分配,进一步提升民生保障和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三)推动区域发展坚持省管县财政体制,优化激励约束机制,引导设区市在推动区域统筹发展方面发挥更大作用,促进区域资源共享和经济社会有序均衡发展。
二、推进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按照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的基本原则,逐步推进分行业分领域的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工作。
省与市、县(市)收支范围、收入分成(增量分成和总额分成)、所得税分享改革基数返还、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税收基数返还等仍按原规定执行(详见附件1)。
按《国务院关于完善出口退税负担机制有关问题的通知》(国发〔2015〕10号)规定,自2015年1月1日起,出口退税(包括出口货物退增值税和营业税改征增值税出口退税)全部由中央财政负担,市、县(市)2014年原负担的出口退税基数,定额上解中央。
省对市、县(市)消费税不再实行增量返还,改为以2014年消费税返还数为基数,实行定额返还。
财政管理体制的收支基数以2014年市、县(市)财政收入、财力决算数为基础核定。
财政国库制度改革方案
财政国库制度改革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洒在键盘上,那些跳跃的字符仿佛在告诉我,是时候梳理一下国库制度改革的思路了。
10年的方案写作经验,让我对这个话题有着独特的见解。
下面,就让我用意识流的笔触,为大家描绘一幅财政国库制度改革的蓝图。
一、完善国库组织架构1.设立国库管理局,作为财政部的派出机构,负责全国国库管理工作。
国库管理局要设立专门的业务部门,分别负责国库资金、国债、地方债务等方面的管理。
2.强化地方国库建设,设立地方国库分局,形成中央与地方国库管理体系的有机整体。
地方国库分局要承担起地方国库资金管理、债务管理、财政预算执行等职责。
二、优化国库资金管理1.建立国库资金动态监控系统,实时监控国库资金流动情况,确保资金安全。
同时,要加强对国库资金的绩效考核,提高资金使用效率。
2.推进国库资金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将分散在各预算单位的资金集中到国库,实现资金的统一调度和分配。
这样可以降低财政风险,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3.完善国债发行机制,优化国债期限结构,降低国债发行成本。
同时,要积极发展国债市场,提高国债流动性。
三、加强地方债务管理1.设立地方债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地方债务的统一管理。
地方债务管理办公室要加强对地方债务的监测预警,确保债务风险可控。
2.建立地方债务限额管理制度,对地方债务规模进行约束。
同时,要完善地方债务偿还机制,确保地方债务按时偿还。
3.推进地方政府债券发行制度改革,扩大地方政府债券发行规模,提高地方政府债券市场透明度。
四、强化财政预算执行监督1.加强对财政预算执行的监督,确保预算资金的合规使用。
要建立健全财政预算执行监督机制,对预算执行情况进行定期评估。
2.推进财政预算公开,提高财政预算透明度。
要让公众了解财政预算的编制、执行情况,充分发挥社会监督作用。
3.加强对财政预算调整的审批,防止财政预算随意调整。
要建立严格的财政预算调整审批制度,确保财政预算的严肃性。
五、推进国库信息化建设1.构建国库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国库业务数据的实时传输、分析和应用。
县域财政体制运行存在问题和改革建议
似, 甚 至 超 过 了 部 分 经 济 实 力 较 高 的县 级
市, 但是 , 财 政 收 入 还 不 到相 似 县 的 一 半 。
市财 政 部 门 的管 辖 . 上 级 财 政 部 门在 政 策
研究. 提 出对 策和 建议
改 革
关键 词 : 财 政税 收 : 存 在 问题 : 深 化 展 。 现 行 财 政 体 制 也还 存 在 一 些 制 约 县 域 此 外 , 市管县体 制下 . 县 的 财 政 收 到 地 级
以平衡生态 环境 。 净化 空气 。 改 善 人 们 的
种 植 物 都 有 他 的 优缺 点 . 但 其 本 身 没 有 好 居 住 环 境 , 由此可见 . 合 理 的 配 置 植 物 是
3 . 植 物 配 置 类 型 的现 状 植 物 配 置 坏 和 高 低 之 分 。 都 属 于 自然 现 象 . 只 有 配 非常关键 的, 尤其在园林 建设 当中更是 必 类型主要是指树木配置 的类型 . 目前 树 木 置 更 为 科 学 . 更为合理 . 才 能 表现 出 植 物 不 可 少 的一 项 内 容 。需 要 注 意 的是 , 在 植 配置 类型主 要有孤 植 、 对植、 列植 、 群植 、 的 艺 术 性 所 以 . 在 配 置 园 林 植 物 时 必 须 物 配 置 的时 候 必 须 要 结 合 该 园 林 的 自然 篱植。 要 扩 大 种 类 ,提 高各 种 植 物 的 适 应 性 . 把 条 件 进 行 ,对 植 物 要 有 选 择 性 的种 植 . 合
CH I N A CO L 雎C TI V E
ECO N 0 M Y
县域 财政体制 运行
存在 问题 和改革建议
一 强 文
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
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陇南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5.09.05•【字号】陇政办发〔2005〕129号•【施行日期】2005.09.0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财政综合规定正文陇南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财县管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陇政办发〔2005〕129号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有关部门:随着农村税费改革试点工作和公共财政支出管理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全面取消农业税后,乡镇财政管理和运行的环境发生了一些变化。
为规范和加强乡镇财政管理,进一步适应乡镇政府职能转变的需要,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根据中央、省上关于推进综合配套改革的要求,决定在全市开展以“乡财县管”为核心内容的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试点工作,现提出以下实施意见。
一、充分认识乡镇财政管理方式改革的重大意义乡镇财政建立以来,对促进农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巩固和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为全市财政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和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现行乡镇财政管理方式已不能适应建立公共财政体制和农村税费改革后新形势的需要。
为了缓解乡镇财政困难,规范和节约乡镇支出,纠正乡镇乱收费、乱开支的行为,从严控制乡镇财政供给人员和债务的不合理增长,通过积极推行“乡财县管”改革,前移财政监督关口,建立科学规范、符合实际的县乡公共财政管理体制,有利于乡镇政府转变职能,更好的服务于“三农”;有利于减少财政资金划转中间环节,确保乡镇基本支出和重点项目支出及时到位,缓解乡镇财政困难;有利于规范乡镇理财行为,防范乡镇债务风险,维护农村基层政权稳定,促进县域经济和社会事业健康发展。
各县(区)要充分认识这项改革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确保改革顺利推进。
二、改革的基本原则1、坚持乡镇资金所有权和使用权不变。
财政部门预算改革实施方案
财政部门预算改革实施方案为积极稳妥地推进县级部门预算改革,进一步加强县级财政管理,提高县级预算编制水平,逐步建立地方公共财政体系,根据《关于全面推进县级部门预算改革工作的通知》(财预函〔20*〕577号)、《关于全面推进县级部门预算改革的指导意见》(财预〔20*〕732号)和《关于规范县级部门预算编制统一文本的通知》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以***理论和*重要思想为指导,按照构建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建立规范、安全、高效的预算管理体系,全面推进预算编制改革和制度创新,提高部门预算编制的科学、规范、完整,强化预算管理,增强预算约束,优化支出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和保障水平,促进全县经济和社会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统一性与灵活性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遵循全省统一规范的县级部门预算管理基本模式,又要因地制宜,探索适合我县县情的部门预算管理方式和方法。
(二)统筹协调与突出重点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注重预算编制、执行、监督等各项预算管理改革间的相互协调,整体推进,又要抓住部门预算改革这一关键环节,突出重点,不断将改革向纵深推进。
(三)全面推进与规范实施相结合的原则。
既要坚持公共财政改革方向,加快部门预算改革步伐,确保改革全面推进,又要坚持科学理财、民主理财、依法理财,在部门预算改革实施中,切实提高预算编制规范化水平。
三、主要内容(一)规范预算编制内容。
坚持“一个部门一本预算”,部门预算必须由基层单位编制,逐级上报、审核、汇总,经财政部门审核后按程序依法批准执行。
部门预算的收支应包括本部门(含本级和下级单位)取得的各类收入以及相应安排的各项支出。
县级部门预算还应当包含乡镇行政事业单位的部门预算。
(二)完善预算编制方法。
根据各类收入预算情况和现行财政体制,结合上级财政的税收返还及各类可预见的财力性补助收入,认真测算预算可用财力。
部门收入预算要按照不同的收入来源,参考历年收入情况和预算年度收入增减变动因素,分项目进行科学测算。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4]18号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4.03.12施行日期2004.03.12文号皖政办[2004]18号主题类别财政综合规定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正文:----------------------------------------------------------------------------------------------------------------------------------------------------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具体实施意见的通知(皖政办[2004]18号)各市、县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各直属机构:经省政府同意,现将省财政厅《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转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二00四年三月十二日关于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具体实施意见(省财政厅2004年3月)为确保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顺利实施,根据《安徽省人民政府关于实行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的通知》(皖政〔2004〕8号)精神,现提出以下具体实施意见。
一、预算管理体制(一)预算收支划分。
按照积极稳妥、循序渐进的原则,现行符合省财政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市、县财政收支范围暂不作调整。
对不符合支持县域经济发展要求的,省财政将予以规范和调整。
(二)体制补助(上解)基数。
以省财政厅《关于调整市县体制上解(补助)基数和税收返还基数的通知》(财预〔2003〕1260号)核定的县体制补助或上解基数为基础,将省财政对市、县相对固定的补助纳入省对县的体制补助或上解基数。
同时,按照2003年财政结算中市对县的体制补助数额调减省对市的补助基数,相应增加省对县的体制补助基数。
(三)税收返还1.“两税”(指消费税和增值税75%,下同)和金融企业所得税返还基数,以2003年财政结算中各市核定的市对县2003年“两税”返还额和金融企业所得税返还额作为省对各县的返还基数,相应调整省对各市本级的返还基数。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07]51号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正文:---------------------------------------------------------------------------------------------------------------------------------------------------- 甘肃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的通知(甘政发〔2007〕51号2007年7月10日)各市、自治州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甘肃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予以印发,请认真组织实施。
甘肃省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方案为了进一步改革和完善财政管理体制,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省政府决定,从2007年1月1日起,在部分县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
现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公共财政发展的要求,不断完善省、市、县财政分配关系,提高财政运行效率,指导县市加强财政管理,增强县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动力,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原则(一)保证市州、县市既得利益。
不调整各级财政既得利益,确保市州、县市财政平稳运行。
(二)共同支持县市发展。
省、市州要继续加大对试点县市的指导和支持力度,共同推动县市加快发展。
(三)积极稳妥、循序渐进。
结合农村综合改革试点工作,选择部分有代表性的县市进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积累经验,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三、范围和内容(一)范围。
2007年实行省直管县财政管理体制改革试点的县市为:榆中县、永登县、会宁县、张家川县、敦煌市、金塔县、临泽县、高台县、民勤县、临洮县、礼县、崇信县、静宁县、镇原县、东乡县、夏河县等16个县市,以后年度可根据深化改革的需要逐步扩大试点范围。
(二)内容。
1、体制性补助直接拨付到县市。
县财政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
县财政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一、改革背景与目标改革背景随着国家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县级财政作为地方财政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传统的财政管理模式已难以适应新的经济形势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亟需通过改革来提升财政管理的效能和水平。
为此,我县决定开展财政改革试点工作,以探索更为科学、高效、透明的财政管理新模式。
改革目标通过财政改革试点工作,实现以下目标: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合理配置公共资源,保障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财政资金的使用效益。
强化财政预算管理:建立全面、规范、透明的预算管理体系,提高预算的科学性和约束力。
提升财政监督能力:建立健全财政监督机制,加强对财政收支的监管,防范财政风险。
推动财政信息公开:促进财政信息的公开透明,增强财政决策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
二、改革内容与措施改革内容本次财政改革试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预算管理制度改革:推行零基预算、绩效预算等先进预算管理方法,优化预算编制流程。
财政支出结构调整:加大对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压减一般性支出。
财政监督管理强化:建立财政监督信息共享机制,加强对财政收支的实时监控。
改革措施为确保改革目标的实现,采取以下具体措施:完善财政法规体系:修订和完善相关财政法规,为改革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加强财政信息化建设:推广使用财政电子化管理系统,提高财政管理的信息化水平。
推进财政信息公开:建立财政信息公开制度,定期向社会公众发布财政收支信息。
三、实施步骤与时间安排实施步骤准备阶段:完成相关法规修订、信息化系统建设等准备工作。
试点阶段:选取部分乡镇或部门进行试点,积累经验。
全面推广阶段:根据试点情况,逐步在全县范围内推广改革成果。
时间安排准备阶段: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试点阶段:XXXX年XX月至XXXX年XX月全面推广阶段:XXXX年XX月以后四、组织机构与职责组织机构成立县财政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县长担任组长,相关部门负责人为成员。
县区镇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
县区镇财政管理体制调整方案一、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推进,县区镇财政管理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
一方面,县区和镇的财政体制与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不相适应,存在难以实现资金收支平衡、薄弱的财力保障能力等问题;另一方面,财政管理组织机构设置不够合理、人员素质普遍较低、行政效率较低等问题也亟待解决。
因此,为了进一步优化县区镇财政管理机制,提高其财政管理水平,有必要对县区镇财政管理体制进行调整。
二、调整方案(一)县区镇财政管理体制改革的目标1. 使县区镇财政管理体制更加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提高财政保障能力;2. 简化县区镇财政管理机构设置和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3. 规范县区镇财政管理职能及其工作制度,确保公共财政合理、规范管理;4. 提高县区镇财政管理人员素质和工作能力,以适应时代发展需要。
(二)县区镇财政管理体制的主要调整1. 调整组织机构设置根据县区镇实际情况,合理设置县区镇财政管理机构,将原有的财政局、税务局、国土资源局、房地产局等多个部门整合为新的“县区镇财政管理局”。
该局设立局长1名、副局长2名、科长若干名。
减少人员编制,提高行政效率和服务水平。
2. 调整职能分工(1)财政收支管理。
县区镇财政管理局负责制定收支预算、财政调度、资金筹措和借贷管理等职能。
(2)财政规划管理。
县区镇财政管理局负责编制财政年度计划、中长期规划等职能。
(3)财务管理。
县区镇财政管理局负责财务收支核算、账务管理、审计监督等职能。
(4)税收管理。
县区镇财政管理局负责落实税收政策、征收税费、管理税收征收工作。
(5)行政事业性收费管理。
县区镇财政管理局负责行政事业性收费政策制定、收费标准和收费项目管理等工作。
3. 增强县区镇财政管理能力(1)加强干部培训和专业知识教育,提高财政管理能力和素质。
(2)制定工作细则和操作规范,确保财政管理流程规范化和标准化。
(3)建立健全财政管理信息化系统,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全县财政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X年是我县实施“X”规划的重要一年,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一年,为全面落实县委、政府关于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围绕明确事权、透明预算、提高效率,努力建设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建设公平统一市场、有利于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现代财政制度,推进我县财政管理体制机制创新,现就深化财政体制改革提出以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党的X精神,按照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要求,全面落实财政体制改革的总体部署和要求,立足泾源实际,围绕改革大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进取、大胆创新,破除体制机制瓶颈,建立现代财政制度。
二、总体目标
实现全口径预算管理,预决算信息全面公开;贯彻落实国家税制改革措施要求,培育地方支柱税源;完成深化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工作和任务,基本搭建起现代财政制度框架;建立科学规范的政府债务管理及风险预警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公共资源公平配置机制,促进公共资源公开透明、均衡配置;基本形成符合我县实际的财政管理体制,建立完善的现代财政制度。
三、基本原则
1.坚持科学发展,注重先行先试。
牢牢把握改革方向,认真学习
借鉴先进地区成功经验和做法,跳出传统观念思维的束缚,突破利益X化的藩篱,勇于探索、锐意创新、先行先试、科学发展。
2.坚持深化改革,注重转变职能。
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的要求,进一步理顺政府间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进财政预算管理、体制设计和投入方式,建立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制度,推动政府职能转变,提高政府运行效率。
3.坚持突出重点,注重有序推进。
坚持从泾源实际出发,紧紧围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突出抓好财政管理体制、预算管理制度、政府性债务管理、财政绩效管理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以重点突破带动改革整体、全面、有序推进,确保改革取得成效。
三、改革任务
(一)深入推进预决算公开。
制定《预决算公开工作管理办法》,明确预决算公开责任主体,加大预决算公开力度,除涉密信息外,对每年的财政预决算、部门预决算、“三公”经费预决算以及涉农惠农等民生资金的使用情况采用在政府网站、涉农资金监管平台、县电视台、单位公示栏等进行公示,广泛接受社会各方面的监督,努力打造阳光财政。
加大对预决算公开的监督和检查,对未按规定开展预决算公开的预算单位,依照规定停拨工作经费,限期整改,并在全县予以通报,同时依法追究主管领导和直接责任人员的责任。
(牵头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县直各部门)
(二)完善预算管理体系。
按照中央、自治区统一部署,对重点支出根据推进改革的实际需要和确需保障的内容统筹安排、优先保
障,不再采取先确定支出总额再安排具体项目的办法。
加大政府性基金预算与一般公共预算的统筹力度,完善政府性基金预算统筹使用部分调入一般公共预算的机制,明确一般公共预算、政府性基金预算和社会保险基金预算的支出范围,建立定位清晰、分工明确的政府预算体系,将政府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理。
(牵头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县直各部门)
(三)强化财政绩效管理。
按照“预算编制有目标、预算执行有监控、预算完成有评价、评价结果有反馈、反馈结果有运用”的原则,引入第三方绩效评价,推进预算绩效管理。
逐步将绩效管理覆盖到各预算单位和所有财政资金,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安排财政预算、调整支出结构的重要依据,形成贯穿预算编制、执行、监督全过程的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机制,将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安排、单位年度考核、领导干部选拔任用相结合,对预算执行中,因管理不当、决策失误等造成财政资金严重浪费的,对其责任人员实行绩效问责。
(牵头单位:财政局,配合单位:各乡镇,县直各部门)
(四)全面盘活财政存量资金。
积极盘活财政存量资金,建立对财政和部门的结余结转资金定期清理机制。
对上年财政存量资金规模较大的部门,适当压缩下年财政预算安排;对于执行进度较慢的部门项目预算,以及未按规定及时分解下达或者闲置沉淀的资金,及时统筹用于急需资金支持的领域。
继续清理回收两年及两年以上结转资金,盘活各领域“沉睡”的财政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建立健全财政存量资金和预算安排统筹结合机制,坚持“消化存量,再考虑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