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练习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

合集下载

生物必修2-(推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生物必修2-(推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3.提示:假如达尔文接受了孟德尔的理论,他可能会摒弃获 得性遗传的观点,对遗传和变异的原因做出较为科学的解 释。
中性进化理论:
“间断平衡学”理论:
……
3.有性生殖的出现,使基因重组得以实现,增加了生物变 异的多样性,因而使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
拓展题 1.提示:假如那样,生物界纷繁复杂的现象就很难用统一 的观点和理论来解释,作为生物学基本观点之一的进化观 点将难以建立,生物学就不可能形成现在这样一个科学的 框架体系,学习生物学将缺少基本观点和方法的指导和统 领。
3、研究生物进化的主要依据:化石
生物的进化历程可概括为:
从原核生物到真核生物, 从无性生殖到有性生殖, 由简单到复杂, 由水生到陆生, 由低等到高等。
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单细胞生物
(三)生物进化理论的不断发展
生物进化是如此复杂的,现有的进化理 论所不能解释的问题比已经解释的问题还要 多,因此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不断发展的。
(一)共同进化
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物种 生物 无机环境 不同_______之间、____与________之间在相互影响 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1、内容: 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3层次) 2、形成生物多样性的原因:长期自然选择、共同进化达到结果
四、思维拓展 1.不一定。进化过程中出现的新物种,有些是靠开辟环境中 新的生存位置来生存和繁衍的,不一定就比原来的物种适 应能力更强。例如,海洋中的生物登陆后,形成许多新物 种,开辟了新的生存空间,但是不能说这些新物种比海洋 藻类的适应能力强。 2.与同种或类似的野生种类相比,家养动物的变异往往更多, 这与人类根据自身的需要,采取的杂交育种等措施有关。

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透试卷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高中生物必修二 练透试卷 第6章 第4节 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题组一协同进化1.(2023·河北沧州高一质检)下列有关协同进化的叙述,错误的是()A.猎豹和羚羊这两个物种的进化过程属于协同进化B.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被捕食者种群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所有生物的进化都是同步进行的2.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都存在协同进化,从而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在自然选择过程中,黑色桦尺蛾与浅色桦尺蛾之间表现为协同进化C.非洲野牛与狮子之间可通过种间竞争、捕食等实现协同进化D.光合生物产生了氧气,而氧气也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这属于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3.某种兰花有细长的花距,花距底部储存着花蜜,这种兰花的传粉需借助具有细长口器的蛾在吸食花蜜的过程中完成。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蛾口器的特征决定兰花花距变异的方向B.花距变长是兰花新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口器与花距的相互适应是协同进化的结果D.蛾的口器会因吸食花蜜而越变越长题组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4.下列关于生物进化历程的叙述,错误的是()A.从目前来看,最早的生物化石是古细菌化石B.先出现原核生物,然后出现真核生物C.先出现单细胞生物,然后出现多细胞生物D.先出现生产者、消费者,然后出现分解者5.(2023·江苏泰州高一模拟)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态系统多样性层次的是()A.全球的生态系统有数千个类型B.我国特有脊椎动物达300多种C.我国栽培作物种类达600多种D.秀丽隐杆线虫成体约有20 000个基因6.下列有关生物多样性和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A.长期自然选择和协同进化导致生物多样性的形成B.基因突变产生的有利变异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C.不同的物种及其所包含的基因共同构成了生物多样性D.基因重组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并加速了生物进化题组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7.现代生物进化理论是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6-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 Word版含解析

2017生物一轮对点训练:16-2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a Word版含解析

[考法综述]高考中对共同进化的考查主要是围绕其概念展开,而对生物多样性的考查主要是考查其各个层次和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

题目主要是选择题,难度适中。

命题法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1.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答案 B解析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消费者对于植物的传粉和种子的传播等具有重要作用,客观上起到促进生产者进化的作用。

2.生物多样性是共同进化的结果。

下列事实不属于共同进化的是()A.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B.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大气中有了氧气,为好氧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C.生活在草原上的斑马和猎豹都能迅速奔跑,是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D.4亿年前形成了原始的陆生植物,随后出现了适应陆地生活的动物答案 A解析工业的发展导致大量温室气体排放,全球气温升高,这属于环境污染,不属于共同进化。

其他三个选项都体现了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选择,所以属于共同进化。

【解题法】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1)从分子水平:DNA(基因)多样性(根本原因)――→转录翻译蛋白质多样性(直接原因)―→生物性状多样性(生物多样性)(2)从进化的角度:变异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是定向的,有利的变异逐代积累,从而形成了适应环境的新类型,而环境是多变的,不同的变异类型适应不同的环境,逐渐形成了适应各种环境的多种多样的生物。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检测含解析苏教版

高中生物第四章生物的进化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检测含解析苏教版

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是进化的结果(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9小题,每小题4分,共36分)1.科学家测定了某保护区MG、CE、DP、DW四种鸟类的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由此判断它们的亲缘关系。

这属于进化的()A。

比较胚胎学证据 B.分子生物学证据C.比较解剖学证据D。

古生物学证据【解析】选B.科学家测定了某保护区MG、CE、DP、DW四种鸟类的ALX1基因的核苷酸序列,测定该基因序列是在分子水平上进行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分子水平上的证据,这是分子生物学证据。

2。

一个化石采集队,在甲、乙、丙三个不同地层中挖掘到许多化石,记录清单如下:甲地层(恐龙蛋、始祖鸟、龟);乙地层(三叶虫、乌贼、珊瑚);丙地层(马、象牙、犀牛).这些地层按照地质年代由远到近的排列应是()A.丙、甲、乙B.乙、甲、丙C.甲、乙、丙D。

乙、丙、甲【解析】选B。

化石在地层中出现的顺序是研究生物进化的一个重要方面。

甲地层中有恐龙蛋、始祖鸟、龟,因此地质年代较近.乙地层中有三叶虫、乌贼、珊瑚,因此地质年代较远。

丙地层中有马、象牙、犀牛,因此地质年代最近。

3。

下列关于现存生物具有共同祖先的叙述,错误的是()A.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B.人手和蝙蝠的翼手在结构上的相似性,说明它们是由共同的袓先演化而来的C。

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似性,说明它们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D。

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解析】选 B.化石是研究生物进化最直接、最可靠的证据,因为化石是保存在岩层中的古生物遗物和生活遗迹,直接说明了古生物的结构或生活习性,因此生物进化的直接证据是化石证据,A正确;蝙蝠的翼手和人的上肢,它们的形态和功能都不相同,但它们的内部结构却基本上一致,说明它们属于同源器官,由共同的原始祖先进化而来,B错误;人和其他脊椎动物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相似性,说明它们起源于一个共同祖先,C正确;亲缘关系越近的生物,在细胞代谢、DNA的结构与功能等方面共同特征越多,D正确。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

2020-2021学年高中生物 第7章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2.2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

隔离与物种的形成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20分钟·7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2020·杭州高一检测)任何生物都可以被归到物种中,物种是生物 ( )A.分类的基本单位B.进化的基本单位C.繁殖的基本单位D.存在的基本单位【解析】选A。

物种是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也是一种自然的类群,A正确。

种群是生物进化、繁殖和存在的基本单位,B、C、D错误。

2.(2020·天津高一检测)下列对生物多样性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无关B.外来物种入侵一定使生物多样性增加C.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距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形成的D.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强【解析】选C。

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与自然选择有关,A错误。

外来物种入侵一般会破坏生态平衡,降低本地的生物多样性,B错误。

丝兰蛾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与丝兰的细长花距是它们长期共同进化、相互适应的结果,C正确。

遗传多样性较低的种群适应环境的能力低,D错误。

3.如图是物种形成的一种模式。

物种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经过漫长的进化,分别形成新物种b和c。

在此进程中的某一时刻,a1种群的部分群体越过障碍外迁与a2同域分布,向d方向进化。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b和d存在地理隔离,所以一定存在生殖隔离B.c和d不存在地理隔离,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C.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则b和d是同一物种D.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则c和d是不同物种【解析】选B。

本题考查物种形成的知识。

a因为地理障碍分隔为两个种群a1和a2,又分别进化出b、d、c,b、d虽然有地理隔离,但是不一定会产生生殖隔离,故A错误;由于d由a1进化而来,所以c与d之间可能存在生殖隔离,故B正确;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留居群体的基因频率相同,但是b和d由于地理隔离存在,基因频率可能产生差异,所以可能不是同一物种,故C 错误;即使a1中的外迁群体与当时a2种群的基因频率不同,只要c和d不存在生殖隔离,它们仍是同一物种,故D错误。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三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典例导悟】【典例】(2010·如皋模拟)关于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错误的说法是A.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经历了漫长的进化历程B.消费者的出现不影响生产者的进化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共同进化的结果D.生物的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相互影响的【规范解答】选B。

本题主要考查了生物的共同进化及多样性,现分析如下:【互动探究】(1)从生物进化的历程上看消费者与生产者出现的先后顺序如何?(2)生物进化中种间存在哪些关系?提示:(1)生产者早于消费者。

(2)种间互助,种间斗争。

【变式训练1】原始生命出现之后,最可能符合生物进化趋势的是()A.光合作用→无氧呼吸→有氧呼吸B.无氧呼吸→有氧呼吸→光合作用C.有氧呼吸→光合作用→无氧呼吸D.无氧呼吸→光合作用→有氧呼吸【解析】选D。

在原始大气中不存在氧气,所以首先出现的为进行无氧呼吸的厌氧生物,随着光合生物的出现,原始大气中有了氧气,为有氧呼吸生物的出现提供了条件。

【变式训练2】(2009·连云港高一检测)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不会影响其他物种的进化B.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C.两个种群间的生殖隔离一旦形成,这两个种群就属于两个物种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漫长的共同进化的结果【解析】选A。

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相互影响,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绝灭,会影响到其他物种的进化,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生物多样性的形成是漫长的共同进化的结果。

【学业达标训练】1.(2010·三明高一检测)保护生物的多样性就是在下列哪三个层次采取保护战略和保护措施()A.基因、染色体、细胞B.细胞、物种、生物圈C.基因、物种、生态系统D.物种、种群、生态系统【解析】选C。

生物多样性包括三个层次,基因、物种、生态系统,分别从分子、生物个体及种类、生物与环境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高考生物分层训练:专题15 生物的进化

高考生物分层训练:专题15  生物的进化

第六单元变异、育种与进化专题十五生物的进化基础考点专练考点1 现代生物进化理论1.[2021湖北部分重点中学联考]关于生物进化的观点有很多,其中比较突出的是建立在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基础上的现代生物进化理论。

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一个处于地理隔离的小种群的个体数量进一步减少时,其根本的潜在危险是丧失遗传多样性B.生物的变异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材料,也决定了生物进化的方向C.种群中如果某种性状的隐性个体都不育,则一定导致该隐性基因消失D.自然选择的实质是选择种群的有利基因,也决定了新基因的产生2.[2021河南名校联考]有关生物进化和物种形成的描述,正确的是( )A.是否形成新物种是生物进化的标志B.生殖隔离一旦形成就标志着新物种的产生C.环境条件保持稳定,种群的基因频率不会发生变化D.共同进化仅指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的不断进化和发展3.[2021吉林长春质量监测]关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叙述,正确的是( )A.捕食者的存在不利于增加生物多样性B.没有地理隔离就不会有生殖隔离的形成C.自然选择为生物进化提供了丰富的原材料D.农药在害虫抗药性增强的过程中起选择作用4.[2021安徽示范高中联考]青霉素是一种抗菌素,近几十年来,由于人类长期使用,某些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越来越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使用青霉素之前,所有细菌对青霉素的抗性是相同的B.细菌在繁殖的过程中可能会发生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从而产生抗药性变异个体C.青霉素使细菌产生了抗药性变异,从而决定了其进化方向D.青霉素对细菌有选择作用,这种作用是通过细菌与青霉素之间的生存斗争来实现的5.[2021安徽合肥调研]如图表示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一般情况下,新物种与原物种不能进行基因交流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不一定需要经过地理隔离6.[2021湖北武汉部分学校质量检测]某海岛上因为经常有大风天气,某种昆虫中无翅的或翅特别发达的个体比翅普通(中间型)的更易生存,长此以往形成了现在的无翅或翅特别发达的表现型占绝对优势的昆虫种群。

练案27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练案27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2.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叙述,错误的是( ) A.生物多样性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 Content 性等三个层次 B.生物多样性是生物进化的结果 C.生物多样性包括各种生命形成的资源 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 【解析】生物多样性是指一定范围内多种多样活的有机体(动 物、植物、微生物)有规律地结合所构成的稳定的生态综合体;生 物多样性表现在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生态系统多样性;新 的物种的形成只是生物多样性形成的一个方面,“生物多样性的 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犯了以偏概全的错误。
D

3.真核生物的出现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这主要表现 在( A ) ①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 ②出现有丝分裂,为有性生殖的产生奠定基础 Content ③有性生殖实现了基因重组,推动了生物进化 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①②③
【解析】真核生物在生物进化历史上具有重要意义,这主要表现在 以下两个方面,一是与原核细胞相比,真核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复杂得多; 二是真核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这是减数分裂(特殊有丝分裂)出现的 前提,即为有性生殖奠定了基础。
图27-1 【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生物Ⅰ的生存范围最小,当环境变 化后,该物种会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被淘汰。
二、非选择题(20分) 6.(20分)生物进化中的“中性学说”认为每种生物信息大分子都有一定的 进化速率,进化的主导因素不是自然选择。图27-2为几种蛋白质的进化过 程中氨基酸的置换速率。 • (1)通过上述材料可知:中性学说认为突变大 Content 多是______的,突变对生物既无利,也无 害,自然选择对它______;生物进化的速 率取决于_________。 (2)由图可知不同蛋白质________不同,____的 图27-2 年进化速率最高。 (3)科学家认为当蛋白质分子引起生物体的形态和生理 发生差异后,_________才发挥作用。 (4)图27-3表示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 由于外界_______的变化,生物体内部________因素 的影响,进而形成_______,使比较原始的哺乳类向 不同的方向发展。 (5)生物种类的数量变化为_________。 (6)上述(1)(2)可以归纳并用于解释生物的_____性 和_______性。 图27-3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知识归纳+练习题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知识归纳+练习题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知识归纳+练习题【核心考点重塑】一、协同进化1.概念: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叫做共同进化。

如某种兰花和专门给它传粉的蛾、猎豹和斑马、昆虫保护色与天敌视觉的进化等。

2.结果:通过漫长的协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千姿百态的物种,丰富多彩的基因库,而且形成了多种多样的生态系统。

3.协同进化的实例(1)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矩协同进化某种蛾类具有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

(2)斑马的奔跑速度加快协同进化猎豹的奔跑速度加快。

4.协同进化易错点(1)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仅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同种生物不存在协同进化;(2)生物与无机环境间的协同进化,表现生物能够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二、生物多样性1.生物多样性的种类:主要包括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的内容。

(1)遗传多样性:生物存在各种各样的变异,并且变异是不定向的,进而出现了遗传多样性。

(2)物种多样性:遗传的多样性决定了蛋白质的多样性,遗传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根本原因,蛋白质多样性是形成物种多样性的直接原因。

(3)生态系统多样性: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的环境共同组成的,所以物种的多样性和无机环境的多样性共同组成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的多样性,直接原因是蛋白质的多样性。

3.生物多样性是生物共同进化的结果,经历的时间长。

4.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是厌氧单细胞生物。

5.生物进化的历程项目进化历程意义细胞数目单细胞→多细胞为功能复杂化提供结构基础细胞结构原核细胞→真核细胞结构和功能更加完善代谢类型厌氧型→需氧型能量供应更加充足生殖方式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实现基因重组,增强了变异的多样性,明显加快进化的速度生态系统成分只有分解者→出现生产者→出现消费者①光合自养生物的出现改变了原始大气成分,为需氧型生物的出现创造了条件②消费者的出现使生态系统结构更加复杂,对植物进化更加有利生活环境海洋→陆地陆地复杂的环境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三、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生物多样性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2021-2022学年高中生物(苏教版必修二)课时作业 第五章 生物的进化 第二节

其次节生物进化和生物多样性【目标导航】 1.结合教材图文,概述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

2.在理解生物多样性的含义基础上,让同学概述生物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关系。

一、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1.生物进化的基本历程2.生物进化的基本挨次(1)从单细胞―→多细胞;从简洁―→简单;从水生―→陆生;从低级―→高级。

(2)在生物进化过程中,很多物种相继绝灭,又有很多新物种不断产生。

二、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化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含义(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2)遗传多样性: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3)物种多样性:生物种类的丰富程度。

(4)生态系统多样性:地球上生态系统的组成、功能的多样性以及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2.共同进化任何一个物种都不是单独进化的。

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进展,这被称为共同进化或协同进化。

推断正误(1)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

()(2)争辩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是生物的代谢类型。

()(3)生物多样性即地球上全部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它们所拥有的全部遗传物质的总和。

()(4)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

()(5)遗传多样性是指地球上生物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

()(6)生态系统多样性不仅指地球上各种生态系统的组成及功能的多样性,还应包含各种生态过程的多样性。

()答案(1)×(2)×(3)×(4)×(5)√(6)√一、生物进化的历程和证据1.几个重要进化大事(1)真核生物消灭后有性生殖方式的消灭:使生物进化速度明显加快。

(2)寒武纪生物大爆发:形成了生态系统的第三极,对植物的进化产生重要影响。

(3)原始两栖类的消灭:生物的登陆转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简单的环境为生物的进化供应了条件。

2.进化方向(1)代谢:异养厌氧→光能自养→异养需氧。

(2)结构:原核单细胞→真核单细胞→真核多细胞。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专题训练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专题训练

高中生物【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专题训练A基础达标1.协同进化就是“生态的舞台,共同的表演”。

下列关于协同进化的说法,错误的是()A.协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B.协同进化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C.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D.研究协同进化无法预测某物种的存在解析:选D。

协同进化可发生在不同物种之间,也可发生在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A、B正确;猎豹与斑马之间的“军备竞赛”淘汰了二者中的年老、病弱或年幼的个体,实现了二者的协同进化,C正确;研究协同进化可预测某物种的存在,如达尔文根据某种兰花具有细长花距而预测出为其传粉的某种昆虫应具有同样细长的吸管似的口器,D错误。

2.下列属于生物协同进化实例的有()①通过捕食关系,猎豹跑得越来越快,羚羊跑得也越来越快②某种兰花和专门为它传粉的蛾③植物体内产生了有毒化合物,食草动物体内形成了特殊的酶进行解毒A.1个B.2个C.3个D.0个解析:选C。

协同进化是指不同物种之间、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①②③均属于生物协同进化的实例。

3.盲鱼常栖息在漆黑的岩洞中,其眼睛退化,却拥有发达的嗅觉和触觉。

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有显著差异,则两者一定不能相互交配B.盲鱼个体间在生存斗争过程中相互选择、协同进化C.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漆黑的生存环境D.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中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解析:选D。

若盲鱼和某种浅水鱼种群的基因库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则两者存在生殖隔离,两者之间可能能进行交配,但不能产生可育后代,A错误;协同进化发生在不同种生物之间或生物与无机环境之间,而不是发生在同种生物个体之间,B错误;原始鱼类进化为盲鱼的根本原因是基因突变或染色体变异,即产生了各种各样的变异,然后由漆黑的生存环境对其进行选择,C错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过程是不可逆的,盲鱼和原始鱼类即使再次生活在相同环境中也不能进化为同一物种,D正确。

必修二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必修二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必修二 7.2-3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习目标】⒈描述什么是种群、物种、基因库和基因频率。

⒉阐明突变和基因重组是产生进化的原材料。

⒊说明生物进化的方向是如何决定的及什么是共同进化。

⒋说出隔离的概念、种类。

⒌概述生物多样性的形成。

【自主学习讨论】1.共同进化:①概念:之间、之间在中不断进化和发展,这就是共同进化。

②结果:通过漫长的共同进化过程,地球上不仅出现了,而且形成了_。

2.生物多样性:①层次: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②原因: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3.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①有些学者认为: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而非自然选择。

②有人提出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和_ 交替出现的过程.【巩固检测】1.多种海鱼一次产卵量可达数万粒至数百万粒以上,但鱼苗死亡率很高,发育为成鱼的数量很少。

这些鱼的高产卵量现象是()A.长期定向变异的结果 B.对低成活率的适应C.受非生物因素制约的结果 D.适应相对性的表现2.家蝇比人类能够更快地适应环境的变化,这是因为()A.身体比较小 B.有极好的飞翔能力C.有极多的后代 D.世代历期短,一代接一代地迅速演变3.按照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进行评价,因果关系正确的叙述是()A.因长期不用眼睛,生活在地穴中的盲螈失去了视觉B.因长期舔食树缝中的蚂蚁,食蚁兽的舌很长C.因长期的相互选择,狼与鹿的奔跑速度都很快D.因生物对环境具有适应力,春小麦连年冬种就可变成冬小麦4.下列对生物进化的解释符合现代进化理论的是()A.上帝决定哪个种该进化B.通过自然选择积累有利变异,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的结果C.某些物种内部有进化的设计蓝图 D.环境影响造成物种的适应5. 虫煤花与某些能传粉的昆虫表现出惊人的相互适应,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解释正确A、定向变异的结果;B、种内互助的结果;C、种内斗争的结果;D、长期相互选择的结果6. 在生物的进化历程中,捕食者与被捕食者之间的关系是()A、不利于被捕食者,使被捕食者数量减少B、对二者均不利,双方最终都趋向消亡C、二者得失相当,和平共处D、对两者均有利,共同进化7. 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 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C.由于自然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D.由于生殖隔离造成8. 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一个物种的形成或灭绝,会影响到其他若干物种的进化B、物种之间的共同进化都是通过物种之间的生存斗争实现的C、生物多样性的形成过程,也就是新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D、捕食者的存在有利于增加物种的多样性9. 以下关于生物进化的几种趋势,其中正确的是()①无细胞结构→细胞结构②需氧生物→厌氧生物③无性生殖→有性生殖④原核生物→真核生物⑤单细胞生物→多细胞生物⑥水生生物→陆生生物A、①②③④⑤⑥B、①③④⑤⑥C、②③④⑤⑥D、①②③④⑤10、下列有关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达尔文的自然选择学说是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基础和核心B.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C.物种大都是经过长期的地理隔离,最后出现生殖隔离而形成的D.生物多样性的形成也就是新的物种不断形成的过程11.图表示长期使用某一种农药后,马铃薯甲虫数量变化曲线,请用生物进化观点回答下列问题:⑴图中表明:用药后的第一年害虫密度,而以后的年份中,害虫密度。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6-4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高一下学期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 6章第4节协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的形成学案一、协同进化1.协同进化是指生物的之间、之间在相互影响中不断进化和发展。

2.生物与生物之间的协同进化①某种兰花具有细长的花距,某种蛾类具有的吸管似的口器。

②羚羊的奔跑速度加快,猎豹的奔跑速度。

3.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协同进化地球上原始大气中没有氧气,所以那时生物的呼吸类型只能是呼吸;当地球上出现了进行光合作用的生物以后,才使大气中有了氧气,这就为生物的出现创造了前提条件。

4.协同进化的原因:生物与之间的相互选择和生物与之间的相互影响。

二、生物多样性的形成1.生物多样性的内容:多样性、多样性、多样性。

2.生物多样性形成的原因:生物的。

三、生物进化的历程1.研究生物进化历程的主要依据:。

2.有性生殖的出现,实现了,增强了生物变异的多样性,生物进化的速度明显加快,多细胞植物和动物的种类不断增多。

3.生态系统第三极——的出现,使生态系统具有更加复杂的结构。

4.生物的登陆改变着陆地环境,陆地上复杂的环境又为生物的进化提供了。

四、生物进化理论在发展1.现代生物进化理论: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突变和基因重组提供进化的原材料,自然选择导致种群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进而通过隔离形成新的物种;生物进化的过程实际上是生物与生物、生物与无机环境协同进化的过程;是协同进化的结果。

2.中性突变学说:大量的基因突变是,决定生物进化方向的是的逐渐积累,而不是。

3.间断平衡学说:物种形成并不都是渐变的过程,而是物种与交替出现的过程。

学习目标一:被猎豹捕获的羚羊是什么样的个体?捕获到羚羊的猎豹是什么样的?捕食者在进化中的作用是什么?生物进化与无机环境的变化是如何相互影响的?什么是协同进化?协同进化的结果是什么?学习目标二:P122思考讨论结合P120图6-13,尝试描述生物进化的大致历程。

经过漫长的进化历程,形成了生物的多样性,生物的多样性包括哪几个层次的内容?学习目标三: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生物进化理论的发展有哪些?概念检测1、2题。

高中生物 5-1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生物 5-1现代生物进化论试题 新人教版必修2

必修二第五章现代生物进化论知识点一比较拉马克进化学说、达尔文自然选择学说与现代生物进化理论【例1】下列与生物进化相关的描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 B.进化时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个体总是适应环境的 D.进化改变的是个体而不是群体解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生物的变异是不定向的,有的变异可与环境相适应,有的变异则不适应环境而被淘汰,生物进化改变的是种群的基因频率而不是个体。

答案:B。

知识点二一组易混淆概念的比较【例2】如图表示生物多样性的三个不同层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Ⅰ、Ⅱ、Ⅲ分别表示遗传(基因)多样性、种群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B.图Ⅰ说明基因重组导致多种等位基因的产生,从而形成遗传多样性C.图Ⅱ反映出存在生殖隔离的生物可以在同一个环境中相对稳定地共存D.图Ⅲ反映出的河流、森林和城市生态系统具有相同的小气候特点解析:生物多样性的三个层次指的是基因、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不能产生等位基因;不同的生态系统具有不同的小气候特点,因此,A、B、D选项错误。

在任何生态系统中,不同物种(具有生殖隔离)可以稳定共存。

答案:C。

知识点三基因频率与基因型频率相关计算题分析【例3】调查某校学生中基因型XBXB为42.32%、XBXb为7.36%、XbXb为0.32%、XBY为46%、XbY为4%,则该校学生中XB和Xb的基因频率分别是( )A.6%、8% B.92%、8% C.78%、92% D.8%、92%解析:对于伴X染色体遗传的基因频率的计算应注意男性只统计一个基因,而女性则统计两个基因。

答案:B。

【考例4】某植物种群中,AA个体占16%,aa个体占36%,该种群随机交配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和自交产生的后代中AA个体百分比、A基因频率的变化依次为( )A.增大,不变;不变,不变 B.不变,增大;增大,不变C.不变,不变;增大,不变 D.不变,不变;不变,增大解析:种群中,A基因频率=16%+1/2×(1-16%-36%)=40%,a基因频率为60%。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

高三生物生态系统与物种多样性练习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关于生态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非生物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B.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是单向的C. 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循环是无限的D.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群落是静止不变的答案:D2. 下列关于生物多样性的描述,正确的是:A. 生物多样性是指生物种类的多样性B. 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C. 生物多样性与生态系统的稳定性无关D. 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关键是保护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答案:B3. 下列哪个因素不是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A. 生境丧失B. 过度捕猎C. 外来物种入侵D. 基因突变答案:D4. 在食物链“草→鼠→狐”中,若草的数量减少,则:A. 鼠的数量会增加B. 狐的数量会增加C. 鼠的数量会减少D. 狐的数量会减少答案:C5. 下列哪种措施可以有效地保护生物多样性?A. 禁止一切形式的生物资源开发利用B. 全面开放生物资源开发利用C. 合理利用生物资源,保护生物栖息地D. 只保护生态系统中的旗舰物种答案:C二、填空题1. 生态系统的组成包括生物群落、生物栖息地和________。

答案:非生物环境2. 物种多样性是指地球上________的丰富性。

答案:物种3. 生物多样性的保护措施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开展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科学研究、制定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法律和政策4.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是________的。

答案:相互关联、相互依赖5. 导致物种灭绝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生境丧失、过度捕猎、外来物种入侵、人类活动三、简答题1. 请简述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特点。

答案: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流动,逐级递减。

能量从太阳进入生态系统,通过生产者、消费者和分解者,最终以热能的形式散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共同进化与生物多样性基础巩固1.下列有关生物进化的叙述,正确的是( )A.进化总是由突变引起的B.进化过程中基因频率总是变化的C.变异的个体都适应环境D.新物种产生都要经历地理隔离2. 下列观点不符合现代生物进化理论的是( )A.自然选择可引起种群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B.马和驴可以交配并繁殖后代,因此马和驴之间不存在生殖隔离C.种群中个体的死亡可能会导致种群基因库发生改变D.野兔的快速奔跑和狼的快速追赶是它们共同进化的结果能力提升3. 在北极的一个山脉中,原始的狼已经进化成在体格和生活习性上不同的变种,其中一种狼的体重较轻,四肢发达而灵活,以猎鹿为主;另一种狼的体重较重,足短而力强,常常攻击羊群。

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狼的性状分歧是自然选择的结果B.上述现象说明自然选择在一定程度上是不定向的C.在生存斗争中,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进行着相互选择D.自然选择对不同种群的基因频率的改变所起的作用有所差别,最终导致这些种群的基因库变得很不相同,并逐步出现生殖隔离4.人工建立一个数量足够大的果蝇实验群体,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

已知某隐性基因纯合致死,预测该隐性基因频率的变化曲线应该是(纵坐标表示该隐性基因的频率)( )A BC D图K25­15. 抗流感的疫苗,每过几年就要更换新的种类,因为流感病毒已对旧的疫苗产生了高度的抗性,对于这种抗性最好的解释是( )A.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突变B.病毒某些结构的用进废退C.由于生殖隔离造成D.由于选择作用,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6.2011·南京调研由地震形成的海洋中有大小相似的甲、乙两个小岛,某时间段内岛上鸟的种类和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情况如图K25­2所示,下列有关叙述中,错误的是( )图K25­2A.两岛上的鸟类存在地理隔离,不同种的鸟类之间存在着生殖隔离B.甲岛较乙岛鸟种类增加更多,可能是甲岛的环境变化更大C.两岛的鸟类各形成一个种群基因库,且两个基因库间的差异越来越大D.两岛上鸟类的种类虽然不同,但最终两岛上鸟类的数量趋于相同7.2011·巢湖质检图K25­3表示生物新物种形成的基本环节,对图示分析正确的是( )图K25­3A.a表示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B.b表示生殖隔离,生殖隔离是生物进化的标志C.c表示新物种形成,新物种与生活环境共同进化D.d表示地理隔离,新物种形成一定需要地理隔离8.图K25­4表示加拉帕戈斯群岛上某种地雀在1975~1978年间种群平均喙长的变化和该地区种子(该种地雀的主要食物)平均硬度的变化。

研究表明,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喙短的地雀仅能吃不硬的种子。

下列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甲乙图K25­4A.喙长的地雀和喙短的地雀由于捕食种子的差异,属于两个物种B.1976年中期至1977年间,由于经常啄食硬度较大的种子导致地雀喙长度增加C.地雀的平均喙长在2~3年间增加是种子硬度对其进行选择的结果D.根据调查结果,可以预测1979年后地雀的平均喙长会迅速变短9.2011·江门模拟一个全部由基因型为Aa的豌豆植株组成的种群,经过连续n次自交,获得的子代中,Aa的频率为(1/2)n,AA和aa的频率均为(1/2)[1-(1/2)n]。

根据现代生物进化理论,可以肯定该种群在这些年中( )①发生了生殖隔离②发生了基因突变③发生了自然选择④发生了基因型频率的改变⑤没有发生生物进化A.①②③④ B.②③④C.②③⑤ D.④⑤10.2011·福州模拟下图1显示了某种甲虫的两个种群基因库的动态变化过程。

种群中每只甲虫都有相应的基因型,A和a这对等位基因没有显隐性关系,共同决定甲虫的体色,甲虫体色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如图2所示,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 2图K25­5(1)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__________多样性。

(2)在种群中出现了基因型为A′A的甲虫,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__________。

该来源为生物进化______________。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基因库中的______________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______________。

由此可知,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__________________。

(4)根据图1两个种群中不同体色的甲虫分布比例,可以初步推测出处于工业污染较为严重的环境中的是种群____________,该环境对甲虫的生存起到了______________作用。

11.2011·达州模拟如图K25­6为对一块甲虫成灾的农田使用两种杀虫剂的实验结果曲线图,试用学过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图K25­6(1)使用杀虫剂Ⅰ和Ⅱ后,曲线不会下降到0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曲线回升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之间的______________来实现的。

(3)杀虫剂的使用对甲虫起了______________作用,这种作用是______________(填“定向”或“不定向”)的,结果导致甲虫的抗药性______________(填“增强”或“减弱”)。

(4)根据以上分析,使用杀虫剂治虫有其缺点,主要有: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针对这些缺点,你认为消灭甲虫应该采用的最佳措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挑战自我12.2011·通化模拟某地一年生的某种植物群体,其基因型为aa,开白色花。

有一年,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开红色花。

不久群体基因型频率变为55%AA、40%Aa、5%aa。

回答下列有关的问题:(1)该地所有的某种植物群体属于一个______________,其中全部的个体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做______________。

(2)洪水冲来了许多AA和Aa种子后,该群体的A和a基因频率分别为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发洪水后该种群的基因频率改变了,这________(填“是”或“不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3)若这一地区没有给这种植物传粉的昆虫,所有植物一般都是自花传粉。

在3代自交后,群体中AA、Aa、aa的频率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在这三年中,该植物种群是否发生了进化?_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若这种植物靠当地的一种昆虫传粉,且色彩鲜艳的红花更能吸引昆虫,这三种基因型的个体在该环境中的繁殖能力强弱表现为:______________,图K25­7中能比较准确地表示A和a基因在长期的选择过程中比例变化情况的是( )A BC D图K25­7(5)若没发洪水前的群体,和洪水冲来的群体的个体之间由于花期不同,已不能正常授粉,说明这两个群体属于不同的________。

(6)现代生物进化论认为:______________是生物进化的基本单位,______________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______________是物种形成和生物进化的机制。

课时作业(二十五)1.B [解析] 进化的原材料由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产生,变异的个体不一定都能适应环境,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新物种产生的必要条件是生殖隔离,而不是地理隔离,故新物种的产生不一定要经历地理隔离,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

2.B [解析] 马和驴的后代不可育,因此马和驴之间存在生殖隔离。

3.B [解析] 捕食者和被捕食者之间在生存斗争中进行着相互选择,自然选择决定进化的方向,自然选择可使基因频率发生定向改变,使不同的种群基因频率改变的方向不同。

4.C [解析] 由题目中“雌雄个体数量相当且均为杂合子”可知该果蝇种群中隐性基因的频率为0.5,若没有特殊原因其基因频率不变,由于有“隐性基因纯合致死”,这种特例会使隐性基因的频率下降,但不会降到0,故选C项。

5.D [解析] 抗性的形成是变异的结果,药物对病毒进行了选择,从而使对疫苗有抗性的病毒被保留下来并扩大繁殖;并不是病毒因疫苗刺激而产生变异,变异在前,疫苗选择在后。

6.C [解析] 种群的基因库指同种生物构成的同一种群的全部个体的全部基因,甲岛和乙岛都有不同的鸟类。

7.C [解析] 突变(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生物进化的标志是基因频率的定向改变,不是生殖隔离;隔离是物种形成的条件,但有些生物没有地理隔离也会形成新的物种,如植物多倍体的形成。

8. C [解析] 喙长的变化只能说明基因频率发生了改变,但不一定产生了生殖隔离;在自然选择中喙短的被淘汰;在1978年时种子虽然硬度很低,但因喙长的地雀能吃硬和不硬的种子,故此时低硬度的种子对喙长的地雀无选择作用,喙长的地雀与喙短的地雀生存机会均等,因此相关基因频率不会明显变化。

9.D [解析] 最初只有Aa型豌豆,现在出现了三种,说明基因型频率发生改变,根据题意可知,A(或a)频率为0.5,即基因频率保持不变,这就说明了该种群没有发生突变,没有发生生殖隔离,没有发生自然选择,也就没有发生进化。

10.(1)遗传(2)基因突变提供原材料基因频率(3)基因交流地理(生殖)隔离(4)1 选择[解析] (1)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不同体色的甲虫体现了生物多样性中的遗传多样性。

(2)A′基因最可能的来源是基因突变,该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

A′A个体的出现将会使种群1基因库中的基因频率发生改变。

(3)图中箭头表示通过迁移,两个种群的基因库之间有机会进行基因交流,从而也说明种群1和种群2之间不存在地理(生殖)隔离。

(4)两个种群中种群1中基因型为AA的黑色个体明显较多,说明该种群所处的环境工业污染较为严重,这样的环境对甲虫起了选择的作用。

11. (1)甲虫存在变异,部分甲虫具有抗药性(2)甲虫与杀虫剂生存斗争(3)选择定向增强(4)①使具有抗药性害虫的比例上升②对环境造成污染生物防治等[解析] 通过分析坐标曲线图可以看出,因为甲虫存在变异,会产生具有抗药性的个体,所以种群密度不可能为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