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青少年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一章青少年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青少年社会工作(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青少年社会工作是指以青少年为对象的社会工作。
从过程角度去认识,可以将青少年社会工作定义为:根据青少年的生理和心理状态、兴趣倾向、特长嗜好、家庭背景以及智力等实际情况,予以个别的或集体的辅导,使其获得正常的发展与进步,并启发其个别的才能与志趣,使其达致最大限度,以贡献于社会的活动。
2.复演理论答:复演理论由青少年研究的鼻祖霍尔提出,认为个体发展包含婴儿期、儿童期、少年期、青少年期四个阶段。
这是人类祖先由原始社会进化到现代工业社会的轨迹复演,个体成长的历程就是在“复演”人种进化的历程。
青少年时期具有现代社会的特征,这里充满了不安与冲突,是人生的“风暴期”和“狂飙期”,同时,也是人的“再生期”。
复演论可以帮助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充分认识青少年期的过渡性,给予他们更多的支持和协助。
3.操作增强理论答:操作增强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新行为主义学派的斯金纳,该理论重视环境对行为的影响,认为人的一生都处在学习环境之中,获得满足的行为会得到增强,而“社会控制”和“自我控制”是改变与塑造个人行为的两个重要力量。
他提出的“操作制约”等社会控制的方法和“身体限制”等自我控制的技术在青少年社会工作上具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4.社会文化理论答:社会文化理论的代表人物是本尼迪克特,该理论重视社会文化对青少年的影响,认为个体的发展是社会组织的产物,社会由社会角色构成。
该理论对“文化继承”的概念下了定义,其文化制约连续性的特点可以提醒青少年工作者不要人为扩大成人与青少年的差异性。
5.特殊青少年服务答:特殊青少年服务是指青少年群体中有一部分需要予以特别的服务,如残疾青少年,社会工作者应为他们的就学、就业、康复、婚恋提供特别的服务;再如一部分违法犯罪青少年,需要提供法律保护、矫正、回归等多方面的服务。
对于贫困青少年、进城务工的青年也需要通过社会工作帮助其增强信心,克服困难,健康发展。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二十一章民政工作与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民政工作答:在1983年召开的第八次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时任民政部长的崔乃夫曾将民政工作概括为“三个一部分”——政权建设的一部分、社会保障的部分和行政管理的一部分。
崔乃夫“三个一部分”的界定包含了两重涵义:①民政工作包括了三个部分,即政权建设、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②在民政工作的职责范围内,政权建设、社会保障和行政管理又都只是各自领域中的一部分,即不是全部。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与改革的逐步深入,民政工作的具体职责和工作任务也发生变化。
在2013年全国民政工作会议上,李立国部长将民政工作的“基本职责”概括为:“保障基本民生、创新社会管理、促进国防建设、强化社会服务”。
2.社会福利(中国人民大学2012年研)答:社会福利是指由国家或社会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对象普遍提供在一定的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提高生活质量的资金和服务的社会保障制度。
中国式的社会福利可从四个方面来理解:①社会福利主要是社会福利服务,或称社会服务。
②社会福利是为立法或政策范围内的所有公民普遍提供的。
③社会福利在社会保障体系中处于更高的层次上,它着力在保障其服务对象定生活水平的基础上,尽可能地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
④社会福利偏重于向人们提供福利设施和福利服务,而向人们提供资金保障则主要由社会保险、社会救助及其他形式的社会保障制度来完成。
二、简述题1.中国社会发展中民政部门的角色和功能。
答:改革开放以来,民政部一直大力推动社会工作教育的恢复和发展,持续开展理论研究、支持专业组织建立,组织国际交流,促进职业制度的建立。
(1)推动社会工作的恢复发展政部门从提高干部队伍素质的愿望出发,积极探索与高校专业教育的合作。
1984年,民政部派出了内地第一个赴香港社会福利(社会工作教育)考察团。
1987年,在北京组织召开作为社会工作教育恢复标志的“社会工作教育发展论证会”(俗称“马甸会议”),签署了民政部投资100万元与北京大学联合培养社会工作硕士研究生的合作协议。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1.试述价值观对社会工作的意义。
答:价值对社会工作的界定不是部分的界定,而是总体的界定,它不仅决定社会工作的性质、目标和意义,而且决定社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社会工作者和案主的关系,社会工作的实践领域和伦理原则,以及机构和社会工作者的关系,等等。
(1)高登斯坦认为,价值是社会工作定义的基础,是它的唯一基础或不可缺少的基础之一。
它们还被认为是社会工作技术的源泉,是对某些人进入某种职业的动机和社会工作者与案主关系互动的特征、关系的解释。
总之,在社会工作的结构中,价值被置于重要的战略地位。
(2)列维认为,社会工作是一个以价值为本的专业。
它不仅是做事情的一种方式,而且是关于做什么事情是有价值的和它应该如何去做的准则。
(3)作为一个理想的社会工作者,价值是其生命意义的全部。
在一个理想的社会工作者的意识和潜意识层次,都充满了社会工作的价值观念。
(4)只有把以价值为基础的社会工作和以知识为基础的社会工作统一起来,社会工作才会有生命力。
对于社会工作来说,知识是价值的基础,价值是知识的指导。
(5)价值给予社会工作技术以见识、眼光和辨别力。
没有实施方法的价值将是不幸的价值。
价值和方法是互动的,案主和工作者可以相互学习,价值就是这个动态互动过程的组成部分。
2.试述西方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
答:在西方社会工作发展中,关于价值体系影响最大的有三个范畴:(1)操作定义的价值体系①个人是这个社会首先要关心的对象。
②在这个社会的个人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关系。
③他们具有相互的社会责任。
④尽管对每个人来说,他们都具有共同的人类需要,但是每个人从本质上来说是唯一的,与其他人是不同的。
⑤民主社会的一个基本属性是通过积极地参与社会,实现每个人的全部潜能和他的社会责任假设。
⑥社会有责任提供各种方式,克服或阻止在个人和环境之间存在的自我实现的障碍。
操作定义中所体现的价值观念与新教伦理中的价值观念的根本不同之处,就在于它完成了从个人责任向社会责任的过渡。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医务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六章医务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医务社会工作(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医务社会工作是指综合医院和诊所、儿童医院和诊所、慢性病疗养院以及医学康复机构中实施的社会工作,泛指医药卫生和健康照顾服务领域中的社会工作专业服务。
医务社会工作概念诞生以来,内涵不断丰富,外延不断扩大,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界定呈现出引人注目的发展趋势,包括:①医务社会工作概念内涵外延的变化;②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覆盖范围不断扩大;③医务社会工作概念的系统性、开放性和综合性色彩越来越浓厚;④医务社会工作概念越来越多反映为医院之外、非医疗性和综合性的社会工作干预措施,福利成为医务社会工作的灵魂。
2.医疗社会工作答:医疗社会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1)狭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在医院围绕医疗过程而展开的社会工作,它包括对病人的心理援助、提升病人的自助能力、帮助病人寻求社会资源、安排病人的康复计划、为病人提供出院转介等工作。
(2)广义的医疗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在医疗、卫生、保健机构中运用社会工作专门的知识、方法和技巧,开发和利用社区、社会资源,协助病人及其家属解决与疾病相关的社会因素和心理因素,提高疾病治疗效果,增进人们对疾病的预防、治疗和对健康的保护。
3.健康照顾答:健康照顾的前身是医疗照顾。
医疗照顾的基本涵义是有关医疗的服务活动,主要局限于临床医疗活动。
健康照顾就是医疗机构与社会组织有关健康议题所提供的健康服务活动的总称。
健康照顾观点主要以医学学科为基础,主要关注点是对那些因各种原因处于健康风险,或处于不利状况的弱势、劣势群体给予人性化和特别关怀,照顾范围从生活、情感、家庭照顾到机构化照顾。
二、简答题1.简述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
答:医务社会工作的专业属性主要有:(1)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专业属性医务社会工作的基本专业属性是“跨学科”、“综合性”和“社会福利性”。
①“跨学科”说明医务社会工作的学科性质。
②“综合性”说明医务社会工作服务内容的基本特征。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一、名词解释1.行为主义理论答:行为主义理论是以实验行为心理学为基础而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对服务对象的不适当行为进行治疗或矫正,但它不是应用心理分析或认知心理学而是应用行为心理学的理论(如条件反射、条件运算、学习理论等)与方法(如实验等)来完成这一任务。
它认为心理分析及认知理论将关注的焦点放在难以观察、验证的内心世界上是一种不智之举,人们真正能观察到因而也能关心的只是个体的外显行为而已。
它认为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反应,不适当的行为是个体对当前环境所作的不恰当的反应,社会工作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学习和掌握恰当的反应模式。
2.心理分析学理论答:心理分析学理论是以弗洛伊德及其追随者们的著作、学说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也是迄今为止历史最悠久、影响最广泛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认为人的行为是由本能所驱使、而由人格结构中的“自我”与“超我”所控制的。
不良行为的产生源于由各种本能集合而成的“本我”同“自我”、“超我”之间关系的失衡。
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对服务对象的变态人格进行治疗,帮助服务对象恢复本我、自我与超我之间的平衡,并应用心理分析的基本理论方法来完成这一任务。
3.认知理论答:认知理论是以认知心理学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与心理分析学不同,它认为人的行为主要是受制于理性思考,而不是潜意识中的本能。
不良行为主要是产生于认知上的错误或理性思维能力的缺乏,社会工作的主要任务就是要帮助服务对象获得对世界的正确认知或完善理性思考的能力,从而使服务对象的行为能得到正确的、理性的指引。
4.社会系统理论答:社会系统理论是以一般系统论及其社会学版本——结构功能主义等为基础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种社会工作理论。
它把人与生活环境看作是由功能上相互依赖的各种元素所组成的系统整体;协调或均衡是该系统运行与维持的基本条件,也即是个体生存与发展所必需的基本条件。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残疾人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四章残疾人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个人责任论答:个人责任论是指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某个体的原因造成的,个人要为之负责的理论。
由于残疾的个人(或家庭)悲剧,个人要承担在治疗残疾中的痛苦。
残疾人在治疗过程中的痛苦既是肢体上的,也是心理上的。
个人因不幸所导致的肢体或其他器官的残疾(严重创伤)则是他由一个正常人变为与常人不同的残疾人的过程。
在这种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常常采取渐进沟通模式,即不但在关于残疾程度的沟通渠道方面是由当事者家人再进到当事人,而且在残疾真实状况的告知过程中也是渐进的,以利于当事人及其家人有思想准备,更易于接受现实。
2.社会责任论答:社会责任论是指某个人的残疾是由于社会原因导致的理论。
该理论认为,社会在结构上、制度上存在问题使得某些个人受损,因此,社会应该为受损的个人承担责任。
当然,即使社会型残疾其直接后果也是由某些个人来承担的,即某些人因社会问题而变成残疾,痛苦发生在这些人身上。
,社会工作者要站在残疾人合法权益的立场上,代表残疾人去同导致残疾的社会部门——单位、机构乃至政府打交道,促成社会部门对致残责任的承担。
在残疾人社会工作的社会模式中,社会工作者所面对的是残疾人及其家人的创伤,是他们保护自己权益的强烈要求,以及社会部门的复杂状况,和有关规则、法律及制度。
3.回归社会论(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回归社会理论是指一些学者针对将残疾人封闭起来进行供养和照顾而产生的弊病而提出来的理论。
20世纪50年代,美国社会学家戈夫曼在研究关护精神病患者的庇护所后指出,由于在庇护所中精神病患者处于不良的同伴关系和“关护”关系之中,精神病患者的病情没有好转,有的反而加重了。
在戈夫曼看来,精神病患者的服务应该检讨庇护所式的做法,应使精神病患者处于积极的社会关系之中,其基本方法就是走出封闭。
在英国,一些学者的调查同样发现这种院舍式照顾对残疾人、老人生活的消极影响。
让残疾人、老人回到他们熟悉的社区中去接受照顾,让他们在一般的社会中过正常的生活成为英国对老人、残疾人照顾模式的普遍选择,并得到其他国家的广泛响应。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理论)【圣才出品】
第四章社会工作理论1.如何看待个人经验与理论知识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相互关系?答:个人经验与理论知识在社会工作过程中并不是相互排斥,而是相互补充、相互加强的。
(1)个人经验是社会工作者个人工作经历的总结。
它的优点是保留、包含了许多具体的、生动的、丰富的有关案例的个别或特殊信息。
它的缺点为:①由于个人的经历毕竟有限,经验这类信息在数量与种类上也就有限;②经验记忆多是一种表象知识,缺乏深入的探究和说明,因此往往只能使人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2)理论知识是对许许多多个人经验的理性总结。
它的优点是揭示了许多个人经验中所包含的共性、普遍性、恒常性内容,并且对之加以深入系统的探究和合乎逻辑的说明,使人能把握住对象的本质与内在趋势。
它的缺点则是由于其具有概括性特征而丧失了个人经验中本来包含的丰富的、生动的、具体的有关对象个性特点的信息。
(3)个人经验与理论知识各有自己的优缺点,并且,以个人经验之优点正好可以弥补理论知识之缺陷,而以理论知识之长处也正好可以弥补个人经验之不足。
(4)对于社会工作者来说,个人经验与理论知识都是有用的知识,缺乏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会使他成为一个行动不便、工作不力的“跛足善人”。
2.试述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作用。
答:理论在社会工作过程中的具体作用表现在:(1)解释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确定社会工作者将要协助解决的问题的性质与原因社会工作的基本职能就是帮助人们(个人、家庭、社区和群体)解决他们在生存与发展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理论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社会工作中的许多理解如心理分析理论、标签理论、系统理论等都可以协助了解人的行为与社会过程,了解各种行为问题和社会问题的性质与原因,从而使社会工作者对将要面临的问题有一个清楚的认识。
(2)根据其对行为与社会问题的性质与成因所做的解释,设定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大多数社会工作理论都会以它们自己对人的行为、社会过程以及行为和社会问题的看法为基础,明确地或含蓄地体现出社会工作过程的工作目标应该是什么。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行政)【圣才出品】
第九章社会行政一、名词解释1.社会行政(中山大学2014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答:社会行政又称“社会工作行政”或“社会福利行政”,是指依照行政程序,妥善利用各种资源,实施社会政策,以向有需要者提供社会服务的活动。
社会行政的核心内涵是执行、实施社会政策。
社会行政有广义和狭义两种涵义。
狭义上是指政府的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依照国家的立国思想、社会政策和社会立法,在其辖区内的有关社会福利的措施,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济和社会福利服务。
广义上是指针对全体人民的,是社会福利行政主管机关及其他行政机关有关社会福利的各种措施,包括政府办理的所有一般福利项目,如卫生、教育、社会救济、公共住宅等。
2.督导答:督导是指一个渗透着社会工作价值观、工作技巧、人际关系、工作规范等多种要素的综合性活动。
它具有行政、管理、教育和支持等功能。
在录用新成员、承担新任务的情况下,由经验丰富的行政人员对下属进行督导是必要的。
社会服务机构中的督导是机构中的行政人员为更好地完成机构所承担的任务对被督导者的工作给予指导、协调、强化和评价的活动。
3.过程评估答:过程评估是指针对机构运行或服务提供过程的评估。
过程评估要解决的问题是要搞清楚机构(成员)提供了哪些服务、服务是如何提供的以及服务过程是否指向计划目标。
4.结果评估(沈阳师范大学2014年研)答:结果评估是指对机构运行或服务结果(效果)的评估。
结果评估关心的是机构所提供的服务的实际效果,这种效果与预期的关系,达成这种效果的原因及影响因素。
社会服务的效果常包括服务的受益人数、受益人结构及影响深度等。
5.效率评估答:效率评估是指比较服务的投入和产出,进而发现资源利用率的评估方式。
它关心的是资源利用效率而不是服务的一般效果。
这种评估一般用于向服务资助者的交代。
二、简述题1.宏观社会行政与微观社会行政有什么区别与联系?(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社会政策层次上的差异性造成了社会行政的层次性。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工业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七章工业社会工作一、简答题1.什么是工业社会工作?其基本职责何在?答:(1)工业社会工作是指为工业体系中的个人、家庭、工作组织、社区和各种社会群体提供与工作/职业——家庭/社区有关的直接服务与间接服务的过程。
它包括一套方法和技巧的运用,也包括政策和理念的实践,其目的是增进人们的工作与生活福祉,促进工业社会关系的和谐。
(2)为了帮助员工和企业解决所面临的困难,工业社会工作应运而生,它关注的焦点是工业化社会中劳工所遭遇的种种问题。
它以解决员工问题,帮员工排忧解难,为企业分担一些困扰,帮助企业提高生产力为目标。
工业社会工作的这种服务理念决定了它所从事的服务是以解决劳工及企业主面临的问题为主,这些问题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①劳资间的问题包括员工之间的争执;管理部门与员工之间的失和;工会代表与厂方的冲突;劳资契约与劳资协商的问题。
②劳动条件的问题包括工作环境的安全卫生,工资、休假、升迁、调职与工作机会的公平等。
③适应上的问题包括对工作环境设施、工作技术、工厂团体生活、人际关系、职业生涯的体认,以及工厂社区文化的适应等。
④健康问题意外伤害、工业灾害、疾病,以及与员工身心健康相关的诸多问题。
⑤家庭与婚姻问题如员工离婚、家庭破碎、外遇、生育计划、子女教养、托儿,以及未婚男女性教育与交友等问题。
⑥经济问题最低收入保证、紧急危难救助、家计安排,以及退休准备等问题。
⑦休闲娱乐问题因工作时间与地点需要增进休闲活动的安排、兴趣发展、生活美化,以及精神生活的充实等问题。
⑧住宅问题员工购屋计划,宿舍、住宅品质,租赁,工厂与社区关联的共生关系等问题。
⑨法律问题工业灾害赔偿、租赁契约、劳动契约、财产纠纷、家事,以及各种权利义务不履行的纠纷等2.谈谈发展工业社会工作的必要性。
答:在工业化社会,工作不仅是人解决基本生活需要的基本方式,也是人实现他的社会生活追求的主要途径。
就人的一生而言,工作与生活始终存在既排斥又紧密结合的矛盾。
人们在工作世界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复杂问题,而工业社会工作是对现代人工作需要的回应(1)在现代工业社会,人的主要生命时间与工作有关。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圣才出品】
第一章社会工作的内涵与工作领域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答:社会工作是指秉持利他主义价值观,以科学知识为基础,运用科学的专业方法,帮助有需要的困难团体,解决其生活困境,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更好地相互适应的职业活动。
这一定义指出,社会工作本质上是一种职业化的助人活动,其特征向有需要的人特别是困难群体提供科学有效的服务。
社会工作以受助人的需要为中心,并以科学的助人技巧为手段,以达到助人的有效性。
社会工作要做的是改变,包括改变受助者不适行为,改变他的不利境遇,改善当事人与环境的关系,促进人与环境的良性适应,以及促进人的发展。
2.社会工作者(武大2010年研)答:社会工作者是指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在有些国家,社会工作者的身份比较容易确定。
这些人一般受过社会工作专业培训并获得社会工作的硕士或学士学位,他们在社会福利机构或设施中专门从事社会服务,并被社会工作专业组织所认可,被雇主认为是社会工作者。
3.案主(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案主又称受助者,是指遇有困难,自己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工作者帮助的人。
他们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并采取行动与社会工作者互动。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工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社会工作者要与案主建立专业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案主的利益高于社会工作者的利益,社会工作者应为实现案主的利益、满足案主的需要而开展工作。
绝不允许社会工作者因自身的利益或需要而损害案主的利益。
这和一般人际关系强调互惠明显不同。
4.助人自助(中山大学2012年研;西南大学2010年研)答:助人自助是指社会工作者有意识、有目的地在帮助他人的活动过程中贯穿的一种核心价值理念。
在这个助人活动中,社会工作者作为行动者,依自己的助人价值观去设计和实施助人活动,并积极吸引受助者主动参与这一行动过程,通过相互配合与协调,从而达到助人目的。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第二章社会工作的功能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者答:社会工作者是秉持社会工作价值观,运用社会工作专业方法从事职业性社会服务的人员。
他们是有一定专业知识并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根据以上界定,社会工作者具有如下基本特征:①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的价值准则。
有全心全意为受助者服务的思想,不以助人过程牟取私利。
②他们是以从事社会福利服务的人员。
③掌握一定的社会工作专业方法,这些专业方法可能是由国际通则所确定的,也可能是根据本地经验发展出来的。
④获得专业认可。
社会工作者经过专业教育和培训,或经过专门考试、注册制度而得到权威机构的承认。
⑤综合运用社会工作知识、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提供社会服务。
以上这些有利于将社会工作者同慈善人士、行政官员、志愿者等区别开来。
2.支持者答:支持者是指社会工作者面对求助者不但要提供直接服务或帮助,也要鼓励受助者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强自立,克服困难,即“助人自助”的角色。
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人积极反应的支持者、鼓励者,并应尽量创造条件让受助人自立或自我发展。
3.倡导者(中国社会科学院2012年研)答:倡导者是指当受助者必须采取新的行动才能有助于其走出困境时,社会工作者应该向其倡导某种合理行为,并指导他们以使其成功。
在一定情况下,社会工作者应该成为受助者采取某种行为的倡导者,但并非不顾受助者接受程度的强行推动。
4.社会角色答:社会角色是一个社会学的概念,它是指与人们在社会关系体系中所处位置相适应的一整套行为规范。
它指出了处于社会某一位置上的人应该如何去做,反映了处于该位置的社会成员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现实社会中的社会成员处于多重社会关系之中,一个人可能担当多种角色,社会学称这种现象为复式角色。
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有哪些?(中山大学2014年研)答:社会工作者的一般特征包括:(1)认同并遵循社会工作价值准则社会工作的基本价值观念是为有困难的人群提供服务并促进社会公正,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应该以助人为目的,而不是在助人过程中牟取私利。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个案工作)【圣才出品】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1.什么是社会个案工作?答:对社会个案工作的理解有以下几种观点:(1)高登·汉密尔顿在她的《社会个案工作的基本概念》一文中指出,个案工作是一个动态的概念,“它们在不断变化、成长与发展,因为它不断被新资料、新的经验与知识所塑造”。
她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种有意识地调整个人与社会环境关系的过程。
(2)弗洛伦斯·霍丽斯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个“社会—心理”的治疗方法,它既承认功能失调的内在心理原因,也承认外部的社会原因,并努力促使个人和家庭更好地去满足其需要及更好地发挥其社会功能。
(3)功能学派的鲁丝·斯梅丽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通过一对一的关系,让服务对象参与其中,在使用社会服务的过程中增进他自己和一般社会福利的一种方法。
(4)海伦·波曼认为社会个案工作是一个“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个由人群福利机构来帮助人们更有效地应付他们社会功能上问题的过程。
综合上述不同学派的看法,社会个案工作是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简述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
答:社会个案工作的发展历史如下:(1)19世纪到20世纪初——个案工作的起源①工业革命与贫民问题工业革命在英国既带来了生产力的发展,也带来了众多社会问题,其中包括城市贫民问题。
宗教意识对社会工作的产生也有影响。
到19世纪,很多富有的英国人出于人道主义与慈善思想而帮助穷人。
除了宗教思想的源头,法国大革命所宣称的平等与正义思想也渐渐开始影响英国人的思想和情感,宗教的慈善与人道主义行为,共同推动了对社会中不幸者的救助。
②查默斯的贡献最早对社会个案工作做出直接贡献的是英国牧师查默斯。
1819年,他调查访问了格拉斯哥一个地区的家庭生活状况,发现有2/3的人没有宗教信仰,大部分靠救济过日子,缺乏道德感和友谊。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矫正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二十章矫正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矫正社会工作(浙江师范大学2013年研;河北大学2012年研)答:矫正社会工作,又称矫治社会工作,是社会工作在矫正体系中的运用。
它是指专业人员或志愿人士,在专业价值观指引下,运用专业理论和方法、技术,为罪犯(或具有犯罪危险性的人员)及其家人,在审判、监禁处遇、社会处遇或刑释期间,提供思想教育、心理辅导、行为纠正、信息咨询、就业培训、生活照顾以及社会环境改善等,使罪犯消除犯罪心理结构、修正行为模式,适应社会生活的一种福利服务。
矫正社会工作,包括以下四方面的涵义:①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社会福利服务;②矫正社会工作是为特殊社会弱势群体——罪犯或违法人士提供的福利服务;③矫正社会工作是司法矫正体系中的社会福利服务;④矫正社会工作是一种专业化的社会福利服务。
2.社区矫正答:社区矫正是指与在监狱执行的“监狱矫正”相对的行刑方式,它是将符合社区矫正条件的罪犯置于社区内,由专门国家机关,在相关社会团体和民间组织以及社会志愿者的协助下,在判决、裁定或决定确定的期限内,矫正其犯罪心理和行为恶习,并促进其顺利回归社会。
3.矫正(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答:矫正是指国家司法机关和工作人员通过各种措施和手段,使犯罪者或具有犯罪倾向的违法人员得到思想上、心理上和行为上的矫正治疗,从而重新融入社会成为其中正常成员的过程。
二、简答题1.简述矫正社会工作的产生条件。
答:促使矫正观念和矫正社会工作产生的条件主要有:(1)学术条件这一时期,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等社会科学学科都已经建立并得到一定的发展,这使人们对犯罪的原因比以前有了更为科学和正确的认识,由此导致社会对罪犯的惩罚观念发生变化,同时也使人们运用心理学、教育学和社会学的知识对罪犯的心理和行为进行矫正成为可能,从而为矫正社会工作提供了直接的理论和知识来源并为矫正社会工作的产生创造了条件。
(2)社会历史条件这一时期,资产阶级对自由、平等和人权的关注已经超出了一般社会成员的范围,开始关注罪犯的权利,由此导致行刑观念和行刑方式的变革,徒刑取代了过去残酷的刑罚和行刑方式,徒刑的广泛运用导致现代监狱制度的产生,而徒刑的局限又导致了监狱制度的改革,矫正社会工作是监狱改革的直接产物,并且,伴随着监狱改革的不断深入,矫正社会工作也不断发展。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妇女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一、名词解释1.妇女社会工作答:妇女社会工作是指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也就是针对女性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其目的是为女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的社会条件和社会环境,实现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2.女性主义(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答:女性主义,又称女权主义。
一般认为女性主义既是一种社会运动,也是一种社会思潮。
女性主义是一种随着西方女权主义运动兴起而逐渐形成的妇女争取自己的权利,要求男女平等的社会思潮。
它是除马克思主义之外,人类历史上对女性解放产生了革命性影响的理论。
女性主义是多元的,可以划分为自由主义女性主义、社会主义女性主义、激进女性主义、文化女性主义、后现代女性主义和妇女主义等不同流派。
3.社会支持网络答:社会支持网络是指以个体为中心的、起支持作用的关系的集合。
社会支持包括情感支持和实际支持。
情感支持主要有提供咨询、讨论个人问题等;实际支持主要指通过实物或服务提供物质的、确定的支持。
社会支持网络,可以分为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和社区紧急支援网络等不同类型。
以志愿者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围绕服务对象的需要,组织若干名志愿者与服务对象建立联系,以便提供及时的帮助。
以妇女自助互助为本的支持网络,是帮助有类似问题或需要的服务对象建立互助小组,使她们能以自助助人的方式互相支持。
社区紧急支援网络,是以协助个人或家庭预防突发事件或危机为主的支持网络。
家庭纠纷、家庭暴力或个人的某种困难,常常因无法得到及时的调解或处理而恶化,甚至酿成悲剧。
二、简答题1.简述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原则。
答:我国妇女社会工作的主要原则包括:(1)不应片面地、孤立地看待妇女问题,不应把妇女问题仅看作是妇女自身的问题,而应站在社会的高度全面地看待妇女问题,把妇女问题当作社会问题的一部分。
(2)不应静止地看待妇女问题,而应该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妇女问题。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妇女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三章妇女社会工作1.什么是妇女社会工作?试述妇女社会工作与妇女工作的关系。
答:(1)妇女社会工作的含义“妇女社会工作”亦称“妇女服务”,它是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但至今还没有关于妇女社会工作的统一的定义。
①有的学者认为,妇女社会工作是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
②有的学者认为妇女社会工作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a.狭义的妇女社会工作,是指由社会工作者对因生理、心理、天灾、人祸等因素造成的肢体残疾、功能缺损、患病无靠、流离失所的女性提供人道主义援助,使她们医治创伤、减少损失、安居乐业、像正常人那样(或接近正常人那样)生活。
b.广义的妇女社会工作,是动员社会力量,创造有利条件,消除性别歧视,吸引妇女参与政治、经济、文化和家庭等各方面生活,在社会实践中提高自身素质、增长才干,逐步实现自身彻底解放,达到真正的男女平等的工作。
③有的学者认为凡以女性主义为指导思想开展的社会工作或受性别主义观点影响开展的社会工作,均可称为妇女社会工作。
一般认为,妇女社会工作是指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的社会工作,即针对女性在自我成长过程中,在参与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和家庭生活过程中遇到的群体或个体问题而开展的社会服务性工作。
其目的是为女性的全面发展创造有利条件和社会环境,实现男女两性平等和谐发展。
(2)妇女社会工作与妇女工作的关系在我国,“妇女工作”被广泛使用,它更多地被用来称呼妇联或有关机构为妇女提供的服务和为维护妇女权益而开展的各项有关工作。
①妇女工作与妇女社会工作的区别a.工作主体不同妇女工作的主体是全国的妇联组织系统、各级工会女工委员会和妇女工作委员会,它们更多属于半官方组织;妇女社会工作的主体是专业的社会工作者和社会工作机构,它们更多是专业性的社会组织。
b.工作方法不同妇女工作主要采用行政性的或半行政性的方法开展工作,更多强调自上而下的改变;妇女社会工作主要运用专业的社会工作方法开展工作,更多强调自下而上的改变。
②妇女工作与妇女社会工作的联系a.工作对象相同妇女工作与妇女社会工作都主要以妇女为服务对象。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圣才出品】
第二十三章社会工作实习与督导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实习答:社会工作实习是指从事实际的社会工作,通过从事实际社会工作的活动学习运用社会工作的知识、技巧及适当的态度,并且在实际的服务提供过程中学习与发展新的知识,尝试体验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检视自己的价值与态度,促进专业意识与自觉,从而发展自己的专业自主能力并成为人格成熟的社会工作者。
2.社会工作实习督导答:社会工作实习督导是指资深社会工作者对实习学生的专业指导和督查,其目的在于使被督导者能够学习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角色,将社会工作的理论知识、价值与技巧内化,并学习按照专业社会工作者的职责有效率地完成工作,提供有质量的社会工作服务。
督导通过定期进行的督导会谈进行。
3.专业自我答:专业自我是指社会工作者在与服务对象工作时所表现的自我态度、情绪和专业价值观。
专业社会工作者在实务工作中不能只是盲目地去做,必须明白自己在做什么,为什么这样做。
为了提供高质量的服务,社会工作者必须有意识地使用“自我”,控制自己不适当的感受、态度与偏好,从而保持客观性并表现出良好的专业角色素养。
4.专业成长答:专业成长是指两方面:①由于社会发展变化,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认识案主系统与社会系统的理论、服务案主的技巧与价值也不断发展;②社会工作者不断追求自我完善,追求知、觉、行三方面的整合,不断提高专业知识与实务能力,促进专业自我的成长。
5.管理式督导(河北大学2012年研)答:管理式督导是指按计划的工作任务进行督导,是否能完成工作任务是督导的重点,它是以技术为本的。
因此督导是“问题解决”取向,着重帮助学生解决实习中的问题。
此模式以机构的政策作为实习好坏的评价标准。
二、简述题1.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
(武汉大学2012年研)答:社会工作实习的内涵与特性主要包括:(1)社会工作实习是一个持续的学习过程。
一个具体的社会工作服务提供的过程通常要经过四个阶段,即评估、计划、介入和总结。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研究)【圣才出品】
第二十四章社会工作研究一、名词解释1.个案研究答:个案研究是指选择某一社会现象(个案)为研究单位,收集与之相关的一切资料,详细描述它的发展过程,分析内、外因素的关系,并同其他同类个案相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过程。
个案研究的对象可以是一个人、一个家庭、一个社区甚至是一件事情,其方法属于定性研究,在一定程度上也属于社会调查法。
2.简单实验序列设计答:简单实验序列设计不要求有控制组或控制组。
首先,在多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
如果干预前的因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可认为干预达成一定效果。
3.非干扰性研究答:非干扰性研究是不接触研究对象的研究技术,工作对象不受研究过程和场景的影响而变化是其根本特征。
主要包括三个类型,即现存统计资料分析、历史或比较分析、内容分析。
4.前后测控制组设计答:前后测控制组设计就是首先把对象随机分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进行再测。
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
二、简答题1.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性。
答:社会工作研究的特性主要表现为:(1)社会工作研究以弱势群体为主要对象社会工作研究往往需要发现对象的独特性,这些对象除了拥有普遍需要外还面临特殊需要。
(2)研究者可以是资料的搜集和分析者,也很可能是研究结果的应用者很多研究源于社会工作者在服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这些问题在经过探索之后可以为工作提供思路,社会工作者就成为研究者和成果使用者。
(3)社会工作研究旨在同情和帮助案主而非研究人员的自身满足社会工作研究必须真诚地关心案主,旗帜鲜明地为他们服务,帮助进而协助他们实现自助。
(4)社会工作研究与实务及理论紧密相关从研究目的看,资料分析只是研究的基础,推动实务才是其主要内容。
社会工作研究与社会工作实践可以整合,他们的研究成果可以同时推进实务和理论的发展,研究者也因此成为成果使用者、知识创造者和传播者的结合体。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农村社会工作)【圣才出品】
第十八章农村社会工作一、简答题1.简述农村社会工作的涵义及其要素。
答:(1)农村社会工作是指社会工作者以社会工作专业价值为理念,以社会工作方法为手段,以社区为平台,根据农村社区居民的需求和问题,与农村社区居民、政府工作人员以及其他人员一起,通过平等合作和参与解决农村社区的问题和需求,从而促进农村社区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转变和发展,改善村民的生活品质,增强社区凝聚力,提高村民的发展能力,达到农村社区的公平、公正、生态、和谐的可持续发展的活动和过程。
(2)农村社会工作的要素农村社会工作有四个要素:农村社会工作者、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目标。
①农村社会工作者农村社会工作者有两层意思:a.指专业的农村社会工作者;b.指农村社区基层政府从事民政工作、救助工作、发展工作、社会服务等领域的工作人员。
②农村社会工作价值观农村社会工作以社会工作价值观为基础,融合农村文化,坚持平等、尊重、助人自助的价值观,倡导能力建设和全民参与的理念;追求社会正义、公平、和谐。
③农村社会工作服务对象农村社会工作以农村社区的困难群体、特殊群体和整体农村社区为对象。
特殊群体主要是农村残疾人、困境儿童、长期病患者等。
④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目标农村社会工作服务目标由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构成。
a.短期目标旨在提升个体、群体及农村社区应对社会变迁的能力;b.长期目标是建立公平、公正、可持续发展的和谐社区。
2.谈谈农村社会工作的任务。
答:农村社会工作的任务具体包括:(1)以农村居民和社区为工作对象社会工作是现代社会的产物,它以城市为中心。
农村社会工作则以农村处于困境的居民、家庭和社区为对象开展工作。
农村常常有生产方式相对落后、生活方式比较古朴、文化底蕴浓厚交织等特点,乡土性是农村生活的底色。
农村社会工作要面对的常常是比较落后的农村、比较困难的家庭。
(2)工作关系的专业性农村社会工作者与农村社区居民建立的关系是平等、尊重、信任的专业关系。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章节题库-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圣才出品】
第三章社会工作的价值体系一、名词解释1.社会工作价值答:社会工作价值是指社会工作专业或社会工作者基于社会公平、平等、和谐、公正的理想和人类基本需求的满足等而奉行的一套基本理念、态度及行为准则的总称。
社会工作所奉行的价值与其他领域所奉行的价值以及社会一般价值既有联系,又存在明显的区别。
2.伦理守则(中山大学2012年研)答:伦理守则是指社会工作者的行为规范,是社会工作者专业关系方面的行为标准。
伦理守则包含总则、职业道德、专业修养及工作规范四个方面的内容。
它共涉及六大方面的内容,包括:①社会工作者对案主的伦理责任;②社会工作者对同事的伦理责任;③社会工作者在实务机构的伦理责任;④社会工作者作为专业人员的伦理责任;⑤社会工作者对社会工作专业的伦理责任;⑥社会工作者对社会的伦理责任。
3.操纵(武汉科技大学2014年研)答:操纵是指同社会工作的自由和自我决定价值的相反的,是一种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的行为。
布雷格和施培特提出判断是否操纵的四个标准:谁受益、活动的目的、问题的实质和行动的性质。
操纵行为包括为了取得某种效果而精心安排的事实,不提供信息、夸大、歪曲事实真相或者撒谎。
避免操纵,不仅关系到专业的纯洁性,而且关系到社会服务机构的正义性和道德责任。
华里提出了关于操纵必须满足的四个条件:①如果A不干预B的生活方式,他的选择或他对这种选择的坚持力量将会完全不一样;②A限制B,可以使B做出特定的有利于自己的选择的可能性增加;③B没有感觉到或不理解A的影响;④A是B的道德代理人,他对B的结构性取舍结果负有道德性的责任。
在这个定义上,社会工作者和案主之间的咨询关系是被排除在“操纵”之外的。
在公开的政治场合,操纵在道德上依然是不被接受的,虽然它在政治上受到辩护。
4.家长作风答:家长作风是与法律实践相关联的,但是社会工作干预亦提供了这样的机会。
在社会工作历史的特定的时期,家长作风一直是受到倡导的,并认为对于某些案主,社会工作者应对他们扮演积极的家长角色或行为。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工作的功能)【圣才出品】
王思斌《社会⼯作概论》(第3版)配套题库(课后习题-社会⼯作的功能)【圣才出品】第⼆章社会⼯作的功能1.试述社会⼯作的基本要素。
答:社会⼯作的基本要素包括:(1)社会⼯作者社会⼯作者(Social Worker)是指服务和帮助的提供者,是社会⼯作过程的⾸要的构成部分,没有社会⼯作者,社会⼯作活动就⽆从谈起。
从现代社会⼯作的⾓度来看,社会⼯作者不但持有利他主义的价值,⽽且应该受过⼀定的科学训练,掌握科学有效的⼯作⽅法。
社会⼯作者可以指某⼀社会⼯作者个⼈,也可以指某⼀具体的社会⼯作机构。
他们是社会问题的评估者、专业服务的提供者、服务过程的引领者和受助者、改变⾏为的协助者。
他们是社会⼯作的主体。
(2)受助者受助者(Client)⼜称服务对象、⼯作对象或者案主。
受助者是遇有困难,⾃⼰不能解决并愿意接受社会⼯作者帮助的⼈。
他们能够表达⾃⼰的意愿,并采取⾏动与社会⼯作者互动,他们也是社会⼯作的主体。
受助者是服务的接受者,没有受助者,社会⼯作就失去了必要性。
另外,只有受助者⽣活状态的改善才是社会⼯作成效的衡量标准。
(3)社会⼯作价值观社会⼯作价值观(Values)是社会⼯作者所持有的助⼈观念。
它包括对助⼈活动的看法、对⾃⼰与受助者关系的看法等。
社会⼯作的价值观是利他主义,尊重受助者的权利和选择。
它认为社会⼯作是⼀种真正的服务过程,⽽不是社会⼯作者在⾏使⼿中的权⼒。
社会⼯作的价值观是社会⼯作的灵魂,这使它与其他助⼈活动区别开来。
(4)专业关系专业关系(Professional Relationships)是指社会⼯作者基于专业服务的需要同受助者建⽴的关系。
社会⼯作者在向受助者提供服务的过程中发⽣着频繁的互动,也会形成多种关系,其中既包括按规范⾏事的专业关系,也包括因深⼊交往⽽产⽣的、带有某种情感的⼈际关系。
为了保障专业服务的展开和深⼊发展,达致预期的助⼈⽬标,社会⼯作者要恪守专业关系。
当然,在不同⽂化背景下,专业关系也可能会有各⾃的特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社会个案工作
一、名词解释
1.社会个案工作(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4年研)
答:社会个案工作是指由专业社会工作者运用有关人与社会的专业知识和技巧为个人和家庭提供物质或情感方面的支持与服务。
目的在于帮助个人和家庭减低压力、解决问题,达到个人和社会的良好福利状态。
2.自我心理学
答:自我心理学是指埃里克森提出的认为人的自我心理发展经过了八个阶段的理论。
他认为,在心理发展的每一阶段上都存在“危机”,危机的解决标志着人生从前一阶段向后一阶段的转折。
顺利地渡过危机是一种积极的解决,反之是一种消极的解决。
积极的解决有助于自我力量的增强,有利于个人适应环境;消极的解决则会削弱自我力量,阻碍个人适应环境。
并且,前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会扩大后一阶段危机积极解决的可能性;消极解决则相反,会缩小后一阶段危机的积极解决的可能性。
3.学习理论
答:学习理论是指强调环境或境况决定人的行为,行为的产生受当时行为条件的制约,因此行为会因情景而改变。
每个人的人格特点是个人和环境变量持续相互作用的结果。
学习理论重视观察学习的重要意义。
这包括观察“示范者”的行为及所受到的强化,这是由于看到他人行为被强化而代替自己行为的强化,因而观察者也能学习到示范者的行为。
4.心理防卫机制
答:心理分析理论是指基于对人的性心理发展过程的分析。
自我防卫机制是个人应付焦虑、防止自我过分强大、保持心理平衡的手段。
正常人都会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但过分使用则会导致心理问题。
5.本我、自我、超我(浙江师范大学2012年研)
答:本我、自我、超我的含义:弗洛伊德认为,人格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无意识”驱动的。
弗洛伊德将人格划分为三个部分:本我、自我和超我。
①本我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最隐秘的部分,其基本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和冲动,特别是性冲动。
本我受本能驱动,遵循快乐原则。
②自我是从本我中分化出来的。
由于本我的各种需要在现实中不可能立即和全部满足,个体必须接受现实的限制,学会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
于是,这服从现实的一部分即从本我中分离出来,成为自我。
自我遵循现实原则。
它在本我、超我和现实环境之间起着居间调节作用。
③超我是从自我中分离出来的,是人格结构中的最高部分。
它是个体接受社会道德规范的教养而后逐渐形成的,服从社会的道德要求,在整个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对人格的其他部分进行审查和监控。
它遵循的是完美原则。
在三者中,自我和超我属于意识层次,本我属于潜意识层次。
后者长期处于前者的压抑和控制之下,处于无意识状态。
在人格发展过程中,本我、自我和超我三者如能和谐一致,那么人格发展过程将会是正常的;如果三者失衡甚至长期冲突,人格发育将会非常困难,甚至出现某些心理疾病。
6.操作学习
答:操作学习是指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改造和改变。
7.叙事治疗模式(华中农业大学2013年研)
答:叙事治疗模式又称“叙说治疗”,是个案工作的一种模式。
它以日常对话为基础,从多向价值视角出发,重新审视社会工作辅导过程以及由此带来的工作关系和工作技巧上的一些变化,透过“故事叙说”、“外化”、“解构”等使人变得更自主、更有动力。
怀特认为,叙事治疗的理论脉络包括存在主义、后现代主义、符号互动主义、多元文化主义和社会建构主义。
二、简答题
1.简述个案社会工作“危机介入模式”的过程与技巧。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2年研)答:危机介入的技术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阶段中:
(1)开始阶段
①第一次会谈时要搜集案主的基本资料,并将会谈集中在正在经历的危机事件上。
②第二步要搞清楚其最大的问题是什么,从而把问题集中在目标上,找出真正的问题。
然后,达成口头协议,把问题集中在核心问题上。
③在危机介入的开始阶段,其工作目标主要是与案主建立牢固的专业关系基础,取得服务对象的信任。
(2)中间阶段
①工作者要进一步搜集资料,扩大对服务对象的认识。
②让服务对象倾诉可以减低焦虑。
然后帮服务对象主看看什么样的办法对解决问题有效。
这时工作者要做服务对象的榜样,让服务对象学习怎样解决问题;可以给服务对象布置作业,促使他改变思考方式,换个角度看问题,从而改变感觉和行动。
(3)结束阶段
在危机介入的最后阶段,回顾一下开始时双方协议要做的事执行得如何,达到了什么目标。
这时可以提醒服务对象结束工作关系的时候到了,与服务对象一起回顾已取得的进步,征询服务对象对今后生活的想法。
2.简述个案工作中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技巧与过程?(武汉科技大学2013年研)
答:个案工作中行为治疗模式的主要技巧与过程是:
(1)四种学习形态
①反应学习
行为主义认为人类行为的本质是人对环境刺激的本能反应。
a.无条件反射是不受人的意识控制的,是纯粹生物本能对外部刺激的反应。
b.条件反射则是一种学习形态,即一种无意识的行为成为受意识控制的行为。
这给我们一个启示,即如何在行为治疗中割断“条件”和“反应”之间的联系,或者在两者间建立起一种有目的的联系从而改变行为。
②操作学习
操作学习就是研究如何通过改变环境(条件)来改变行为,即控制或操作条件,相应地产生一个期望的行为。
该理论认为,人作用于环境,而环境又决定人的行为,通过这个过程,行为被改造和改变。
③观察学习
观察学习认为,人通过观察他人而学习,不需要经过“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
这种学习是通过大脑的想象过程获得的,即学习是可以传递的。
人的大部分知识都是由这种间接学习获得的。
④认知学习
认知学习认为人会感受和思考,即人能够赋予事件以意义,人的思想和感受影响人的行为。
如果人改变自己的态度,行动也会朝向积极的方向。
(2)技巧
①正强化:当一个期望行为出现时即给予奖赏,以增加此行为出现的频率,从而模塑良好行为;
②负强化:当问题行为出现时即给予惩罚,以消除不良行为;
③角色扮演:在工作者指导下练习和不断重复期望行为,渐渐消除问题行为;
④榜样:工作者作为一个榜样,让服务对象学习正确的行为模式。
(3)过程
①建立关系;
②评估问题,让服务对象用具体的例子描述问题,注意其背后的假设及服务对象对这件事的感受、想法和行为,确定工作目标;
③找出要学习的正确行为并示范,让服务对象进行角色扮演;
④布置作业,反复练习期望行为并对之进行奖赏;
⑤评估。
3.简述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
答:叙事治疗模式的理论假设主要有:
(1)后现代主义思想
叙事治疗的基本理论是在颠覆传统实证主义的科学观和知识观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后现代主义思想家利奥塔提出,叙事知识是人们认识和解释世界的基本形态(在叙事理论中被称为“隐喻”。
利奥塔认为,叙事知识不仅仅是人们用语言表达或描述有关对象的认识,它还包含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各种人际沟通和处理问题的实践能力。
现代主义的实证论强调客观性的事实和可复制的法则,忽视了每个人独特和有限性的意义。
在这种“世界观”下,传统的个案工作也是将人当成物体来对待,完全抹杀了人的主观能动性,这就发生了“去人性化”的问题。
后现代主义反对现代主义的观点,认为因为一切理论都离不开特定的历史脉络和价值系统,由此,后现代主义反对任何追求永恒真理的努力。
用佛瑞德门和康姆斯的话来说就是:
①现实是社会建构出来的;
②现实是经由语言构成的;
③现实是借助叙述组成并得以维持的;
④没有绝对的真理。
后现代主义认为,真理是生活于特定情境中的人们建构出来的,而语言正是这种建构的工具和结果。
(2)社会建构主义
叙述治疗是以社会建构主义作为其哲学基础的。
社会建构论的前提是认为信仰、价值观、制度、风俗、标记、法律、分工等构成我们社会现实的事物,都是由一个文化中成员间的互动建构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