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农村信息化建设面临的问题
阳春市属山区、贫困、农业大市(县),长期以来,由于经济发展落后,农村信息化建设投入较少,信息闭塞,农村信息化滞后,将主要面临的问题叙述如下。
1.1 信息意识薄弱
信息资源作为一种战略资源的重要性还没被各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干部所认识,农村信息化意识不强,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实质、意义和重要性认识不足或存在误区,对信息化建设的内容认识不深入,把信息化建设单纯理解为计算机的操作,没有意识到农村信息化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农村信息化建设中往往认为计算机软硬件的配备就意味着信息化建设的完成。这些不完整、不全面的认识导致农村信息化建设不能收到应有的效果。
1.2 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农业信息使用成本高
目前,我国提供农村信息化应用服务所需要的基础设施仍然落后。作为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的互联网络,在我国农村经济运行中的应用范围仍然很小,农民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仍是广播、电视、报刊和有关部门发放的免费农业信息等宣传资料,这些传统的媒体都是简单地向农民传递信息,而无法向农民提供交互式的咨询服务。造成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薄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农民的经济收入相对较低,消费能力不高。由于信息化服务的运营商的利益问题,不愿意在农村投资建没信息化的基础设施。二是农民的购买能力薄弱,使得农村拥有信息接入设备的种类较少,拥有电脑的农户还为数不多。三是即使买得起电脑的农民,也是利用电话线上网,网络速度慢,上网费用高,再加上农民的电脑知识少,在使用电脑过程中出现各种故障。这些因素都增加了农民获取农业信息的成本。
1.3 政府的引导服务不到位,农村信息流动不畅通
政府的引导服务不到位,主要表现在政府的涉农部门,服务仍是注重生产中的技术推广服务,而忽视产前、产中、产后的配套服务。政府在生产前不能为广大农户提供实时性强的市场需求信息、种养殖信息以及品种信息等服务,农民只能盲日跟风,导致区域布局、品种布局趋于雷同;产中未能提供天气和病虫害预报、技术服务信息等;产后农村的信息传递不畅,农民无法了解外地的需求信息,生产的农产品销售困难,使农民在经济上蒙受损失。
1.4 农民文化水平不高,对农村信息化认识不够
农民是农业生产和经营的主体,农村信息化进程一定程度上要取决于农民信息意识的增强。而我国大多数农民受教育程度不高,信息意识比较淡薄,对信息技术需求愿望低的问题尤为

突出,对农村信息化将给农业生产、农产品的销售以及农民增收带来的变化认识还不够深刻,使得农民在农村信息化基础设施上进行投资的欲望不够强烈,更不会积极地、主动地通过提高自身文化素质参与到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来。
1.5 农村信息化专门人才数量严重不足
农村信息化需要大量的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农业科技的专业技术人才,尤其高素质信息技术人才,但农村经济落后、条件艰苦,不能为各类信息人才提供像城市一样的工资和福利条件,也就很难吸引和留住信息化专业技术人才,造成了农村信息化人才数量严重不足。农村信息化专门人才在为农村普及农业信息和帮助农民掌握信息技术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农村信息化专门人才的不足是我市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难点,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农村信息化进程。
1.6 信息采集、处理落后,信息发布、传输滞后
目前,普遍存在农村信息采集标准化程度低,指标体系不健全,采集方法还不够科学,覆盖面不够,对农村信息体系内部各信息采集渠道缺乏合理的整合和规范等,影响了信息的准确性、权威性。许多单位和部门信息的采集、加工、处理、存贮和传播多采取传统方式,电子化程度低,导致信息利用率低,信息服务效益差。另外,还存在着信息传输网络不够畅通等,这些问题都影响了农村信息化的建设。
1.7 信息资源共享不够
农村信息资源条块分割,市科技局、农业局、林业局、畜牧水产局、水利局、气象局等相互沟通与协调不够,无法实现信息数据共享,信息的作用没有充分发挥。
2 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对策
2.1 增强信息意识,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奠定思想基础
开展农村信息知识宣传和教育,增强政府部门及农业生产经营者的信息意识,提高对农村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
2.2 加强组织领导,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领导保证
农村信息化是一个系统化、集约化工程,不是一个或几个部门就能做起来的,必须要由政府各部门密切配合,按照一致的目标,共同建设而成。农村信息化快速、健康的发展,离开国家及各级政府的拉动是难以实现的。政府部门特别是市科技局、涉农部门及镇政府要把推进农村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职能,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信息产业厅等部门和单位关于联合推进农村信息化意见的通知》(粤府办[2007]11号),要加大力度推进山区信息化、“金农工程”、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等建设。
2.3 加大资金投入,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提供资金保障
美国政府每年都有大量基础投

入用于农业信息系统的多项硬件建设,每年有10亿美元的农业信息经费支持,占农业行政事业经费的10%。在我国,一方面农民对信息的需求和依赖程度非常高;另一方面,农村依然贫穷落后,农民信息化支付能力相当低下。农村信息化建设是高技术、高投入的社会公益性工程项目,必须依靠政府的资金支持,将农村信息服务体系作为国家一项必要的基础设施,列入政府的基本建设预算,这项基础设施的投入,应包括农村信息系统网络建设、购置硬件设备和配套软件开发所需的资金及信息服务人员培训所需的费用。通过降低农民使用电话、有线电视、上网等获取信息的费用,以保证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持续、健康地发展。
2.4 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为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创造基础条件
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是农村信息化建设的基础。市政府、镇政府要在已有的农村信息化设施建设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建设力度,健全和完善农村信息化发展所必须的基础设施。要根据我市实际情况,加大农村信息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尽快建成相对完整的市、镇、村三级农村信息服务网络体系;建立上连全国、省、阳江市,下连镇(16个镇)、村(309个)的纵横贯通的农村信息服务网络平台,实现全国农村信息网站联网运行和信息联网发布,并对接“一站通”农村供求信息全国联播、省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网、省文化共享“直通车”工程网、省农贸“直通车”网等。加强各种农业数据库的研制与开发;开发农业应用系统,如各类智能农业专家系统;要注重对信息服务功能的开发,如:在线咨询、在线植保、在线专家咨询、供求在线呼叫及自动撮合等。
2.5 加强信息服务队伍建设,为加快推进农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
人才是农村信息化建设中最重要的因素,可以通过培训一批、引进一批的方法,建立一支由政府部门信息管理人员、农技推广人员和农村信息员组成的信息服务队伍。开展多种形式、多层次的教育与培训,市政府守、镇政府要在资金上作出安排,资助开展经常性的集中培训、以会代训、远程培训等,以提高其农业新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服务和管理的能力。重点培训村干部、种养大户、流通大户等具有较强信息需求的服务对象,提高他们对信息的接受能力和处理分析能力,再依靠他们把信息传递到干家万户,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高质量的信息服务。
对村委会的信息员实行政府补助经费,每月补助经费70元,全市309个村委会,每村1人,总经费25.956万元,由市政府、镇政府、村委会按比例分担。
2.6 建立多渠道、多形式、多层

次的信息发布窗口
目前农民接受信息的主要渠道还不是互联网,电视、广播、报刊、信息“小黑板”、电话、传呼等媒体和通讯工具还具有很高的利用率,要充分利用传统媒体和现代通讯工具的作用,使之与网络之间有机组合和搭配,强化信息发布工作。如移动通信阳春分公司和市科协合作的“农信通”手机短信系统,向农民免费发布农村短信服务。
2.7 充分利用农技推广体系及其技术力量
将农村信息化建设与镇农技站结合起来,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原有镇农技站推广体系的资产和人力资源,节约农村信息化建设的成本,还能促使传统农技推广体系转变职能,实现农村信息工作与农业科技推广工作的紧密结合。
2.8 要实现资源整合
注重实现“两个整合”,即一是整合信息资源,二是整合网络资源。这是实现信息共建共享的重要保证。整合山区信息化、“金农工程”、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广播电视“直通车”工程、电话“村村通”工程、“校校通”工程等的信息化基础设施,建立各部门系统互联互通平台,实现信息化主管部门和科技、农业、林业、畜牧水产、气象、水利、教育、卫生等单位的信息资源交换,构建共享综合信息资源库。
2.9 引导与组织农民上网
只有通过行政渠道利用行政手段进行宣传、引导、教育和帮助,才能全面地、不走样地贯彻到每个农户中去。各地根据不同的情况,探索合适的方式把农民组织起来上网,这是市政府、镇政府、村委会的一项重要职能。可通过镇、村信息服务站的信息员、农业龙头企业、种养大户,流通大户带动农民上网。
2.10 加强农村信息网站的建设,为普及农民信息技术服务
在最急需信息的基层乡镇设立农村信息网站,而且网站的建设应该紧紧围绕农村的实际情况出发,注重质量,重点解决农村发展中的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突出各网站的信息服务特色。全市1个街道办事处和15个镇,尚余的13个镇要着手筹建农村信息网站。村委会筹建虚拟信息网站,作为村务公开、推介村情的窗口。全市309个村委会,仅有4个村已建信息网站,其余村要开始筹建虚拟信息网站。
2.11 农村信息化基地建设
农村信息化基地的建设,对于当地农民开拓视野、提高市场化意识以及促进当地农业生产的发展等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继续实施国家星火计划项目“阳春市信息化基地建设”、“阳春市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示范工程”,实施省科技计划项目“广东农村科技信息‘村村通’阳春试点”、“阳江市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和“农村科技信息‘直通车’工程示范

点建设”;在现有春城街道办事处、合水镇、春湾镇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头堡村、高塘村、七星村、崆峒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建设的基础上,还要在全市其余13个镇各建立一个农村信息化示范镇、农村信息化示范基地和农村信息化示范村,通过示范引导、典型带动、推广辐射周边地区,覆盖全市309个村委会,加快农村信息化建设的进程。村委会试点购置多媒体电脑触摸屏和“村村通”信息机、农村信息宣传专栏,经费可采取市政府、镇政府、村委会按比例共同分担。“村村通”信息机是集电话、电脑、互联网等现代通讯及信息技术于一体的新一代智能终端设备,具有电脑芯、电话形,一键上网、操作简单、经济实用、无需维护、无需培训等特点,可轻松接入互联网,随时随地实现信息上传、下载、浏览、查询等功能。在村委会办公楼门前设置农村信息宣传专栏,定期张贴农村各种信息。多媒体电脑触摸屏设置在村委会,随时供村民查询,可通过宽带拨号或电话拨号上网查询,离线也可查询或播放VCD等视频农科技术资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