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书后主要定义及简答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简答题及答案

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市场配置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比较计划配置方式与市场配置方式。
答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它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指令形式层层下达的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为了保证资源的计划配置的实行,必须建立全国统一的银行、供销、劳动工资、投资、物资、统计、商业、技改、福利、医疗等机构。
它的优点是可以集中资源发展国民经济急需项目,完成总体战略;有利于迅速实现国民经济的恢复,并在国民经济粗放经营阶段有利于国民经济发展;在人民生活水平较低时,有利于解决群众温饱问题。
它的缺点是:1、信息问题,难以及时把握市场信息;2、动力问题;3、失衡问题,经济过程中失衡得不到及时调整;4、配置成本问题,暨成本较高,经济效益下降;5、条块分割和政企不分问题,降低效率。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市场配置方式有三大特征:(1)决策的分散化;(2)资源流动和生产结构及规模的市场化;(3)资源和产品的分配竞争化(资源所有者收入的多少由要素的供求决定)。
但也有其局限:3、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价格机制是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价格机制有四大作用:第一,传递信息功能。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考研知识点归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起来的一种经济形式。
在考研中,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和实践都会有相关知识点考查。
本文将对考研中常见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并进行简要解析。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1.1 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公有制经济是主体,是经济基础,同时也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计划与市场相结合的经济体制。
既继承了计划经济的优点,又充分发挥市场调节资源配置的作用。
1.3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发挥着宏观调控和市场监管的作用。
通过宏观调控,政府可引导经济发展,保证市场经济良性运行。
1.4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以公平正义为目标的经济体制。
通过政府的调节和各种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实现社会经济的公平分配和社会保障。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历程2.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起源与发展。
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重要契机,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使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取得了巨大发展。
2.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探索与建立。
通过一系列制度创新,逐渐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2.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稳定与持续发展。
通过改革与发展的相互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中国得以稳定运行和持续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理论探索3.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我国先后提出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等重要理论。
3.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重要内容。
包括“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重要问题4.1 有效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
合理利用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经济效率。
4.2 高效稳定地实施宏观调控。
加强宏观经济管控,有效应对经济波动和风险。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概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概要考题类型:名词解释5个20分,简答题4个24分,论述题2个26分,资料分析题2个30分1、需求:指一定时期对应于某一商品的不同价格,人们愿意购买且能够购买的数量。
它与支付能力、收入约束、偏好、政策、市场选择相关,是给定的需要。
2、选择成本:又叫机会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从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获得的收益。
3、生产可能性边界:一个社会用其全部资源和当时的技术所能生产的各种商品的最大数量的总和。
生产可能性曲线说明了三个概念:资源的有限性,选择的必要和选择成本或机会成本4、市场配置方式的局限:第一,市场配置难以解决长期的经济发展战略问题,难以自行纠正宏观经济发展趋势;第二,对宏观经济总量和结构的调节显得难以尽如人意,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的市场调节过程较长;第三,市场配置不能解决经济的外部效应问题、垄断问题、公共物品的有效供给问题和信息不对称问题。
不能对有益外部性进行刺激、鼓励,也不能对有害外部性进行自行抑制和调节。
市场不是万能的,需要国家宏观调控。
政府采取必要的需求政策(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和供给政策(税收政策和补贴政策)、消费政策、收入政策予以矫正。
5、价格的四大功能和作用:第一,传递信息的功能。
商品的短缺或过剩,会引起价格的变化,从而引起需求和供给的变化,一切影响供求变动的因素(消费者收入水平,偏好,消费预期,技术水平,社会收入分配平等程度,生产要素成本)的变化,都会在价格波动上得到反映。
第二,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
合理配置社会资源,就是对各种有限资源按照社会生产的内在联系,进行各种用途的分配,并取得最佳社会经济效益。
资源在价格变动的引导下在部门间的流进流出使得社会资源得到调节,最终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
第三,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
供给价格弹性表明价格能提供生产动力激励并促使企业间展开竞争,这是价格的激励作用导致竞争更加激烈,最终达到要素或资源的合理配置。
(完整wor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复习资料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第一章市场经济基本原理一、资源的稀缺性:在现实生活中,满足人们需要的物品可分为两类自由物品(可以无代价地自由取得的物品)和经济物品(必须付出代价才能获得的物品)相对于人类欲望的无限性来说,经济物品或生产这些物品的资源是不足的(稀缺性)经济物品的稀缺性不是物品或资源绝对数量的多少而是相对于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
资源配置过程是指经济中的各种资源在各种不同德使用方向之间的分配.任何社会都必须对三大问题做出选择:1、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即在特定资源水平条件下,在可供选择的物品而后劳动中生产什么,生产多少。
2、如何生产,即使用何种资源,应用何种技术来生产这些产品.3、为谁生产,即谁来享用或受益于所生产的商品,或社会总产品通过何种途径,按什么比例分配给不同的单位,家庭和个人。
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与生产可能性边界机会成本(选择成本)是指做出一项选择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
把机会成本的方法用于整个社会生产的分析中,是生产可能性边界,它表明在既定的经济资源而后生产技术条件下,所能达到的各种产品的最大数量的组合。
三、资源配置方式与经济体制按西方经济学家的划分,经济体制分为:1、自给经济,其特征是每个家庭生产她们消费的大部分物品,只有极少数的是购买的。
2、计划配置和计划经济体制3、市场配置和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消费者在每天的购买中,对该商品的货币选票,如何生产,取决于不同生产者之间的竞争,为了应付价格竞争和获得最大的利润,生产者需要采取效率最高而成本最低的生产方式。
为谁生产.取决于生产要素市场的供给和需求。
市场配置有其局限性(P20):4、混合经济体制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一般国家都是自由竞争和国家干预相结合的混合经济。
三大问题的决策基本都是在市场中由私人做出,政府则监督市场的运行。
在市场经济下,资源配置方式以市场配置为基础。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与简答

1、资源配置:是指社会把有限的资源恰当地分配到社会需要的领域、企业和部门,使资源得到合理、有效的利用,产生最佳的效益,最大限度的满足社会的需要。
2、有效竞争:一种既能保持竞争活力,消除垄断的弊端,又能利用规模经济的市场竞争格局。
3、现代企业制度:指以完善的企业法人制度为基础,以有限责任制度为保证,已公司制企业为主要形式,以产权清晰、权责明确、保护严格、流转顺畅为条件的新型企业制度。
4、市场机制:是通过市场价格和供求关系变化及经济主体之间的竞争,协调生产与需求之间的联系和生产要素的流动和分配,从而实现资源配置的一套有机系统。
5、市场的均衡价格:商品的价格决定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
某种商品的需求总量与其供给总量一致时的价格,被称为市场均衡价格。
6、市场体系:是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
7、市场经济: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劳动力、土地、资金、技术、知识、信息)的一种经济形式。
8、货币政策:是指国家中央银行为实现一定的宏观经济目标所制定的关于货币供给和货币流通管理的基本方针和准则。
9、社会保障制度:是以国家为主体,依据法律和法规,通过国民收入分分配和再分配,对社会成员的基本生活权利给予物质保障,以保证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各种政策措施的总和。
10、宏观经济调控:是指国家从经济运行的全局出发,按预定目标对国民经济活动从总量和结构上进行调节,调控和引导的管理活动。
11、法人治理结构:是指在股权分散的现代公司制企业内部,对企业法人财产进行管理运行,进而形成责、权、利相对称,激励和约束相制衡的一种契约性制度安排,其目的是既保证专家型经理人员放手经营,又不致失去出资者对经理人员的最终控制。
12、生产资料所有制: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粮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和使用诸方面的经济关系。
13、机会成本:指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被放弃的其他用途所能带来的最大利益。
简答1、为什么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答:1、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培育国民经济旳增长点,推进我国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缓解就业压力,维护社会稳定,加快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3、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有利于促进公有制经济发展,进一步完善我国旳所有制结构和基本经济制度,发挥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各自优越性,实现二者和谐统一发展可见,坚持公有制为主,又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既有利于解决国有企业旳弊端,又能使非公有制经济增加生产和服务、满足社会多层面需求,更好旳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

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摘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通过市场机制调节经济行为。
其意义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发展与市场规律的有机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机制是在政府宏观调控下,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其基本特征包括公有制占主导地位、政府干预市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在于前者存在公有制、社会保障和政府调控。
发展历程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经历了起步阶段、探索阶段和逐步成熟的过程。
成功经验包括有效实现经济增长、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等。
实践意义在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未来发展方向应注重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发展前景有望延续经济增长势头。
【关键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定义、概念、意义、运行机制、特征、区别、发展历程、成功经验、实践意义、未来发展方向、发展前景1. 引言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概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运用市场调节手段,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实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通过宏观调控和市场机制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和规范市场经济的运行,实现国家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目标。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日益凸显,市场竞争的激烈程度也在不断增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需求,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不断增强全体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历史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和政策,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指数,推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1.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意义在于实现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根本目标,即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最终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通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可以更好地调动各方面资源,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推动经济持续稳定增长。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练一练 C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区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特征是( )
(1)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2)有国家的宏观调控 (3)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4)以市场调节为基础 (5)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
免农业税 以保护价收购粮食 平价供应化肥、农 药等农资 给种粮农民补贴
这些措施反映出我国市场经济的什么特征?
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三个基本特征
特征二:以共同富裕为根本目标
------(根本目标)
资本主义:
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
两极分化
社会主义: 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
先富带动后富 共同富裕
西气东输工程是把我国塔里木、柴达木、鄂尔多斯盆地等西部丰 富的天然气,输送到经济发达和急需清洁能源的华东地区的宏大 工程。整个工程包括上游气田开发,输气管道干线建设和下游利 用配套设施建设。西气东输上游已探明的天然气资源地质储量 4126亿方,可采储量2925亿方,年供气120亿方规模的储采比达 到22.8,全长4000公里,途经新疆、甘肃、宁夏、陕西、山西、 河南、安徽、江苏、上海,工程总投资1200亿元人民币。
存在固有的弊端
②宏观调控的必要性.
必然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正常发展,既需要充分发挥 市场调节的作用,又需要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
宏观调控市政府的主要职责和作用之一
2、宏观调控的含义
是指国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的调节和控制。
3、宏观调控的手段 经济、法律和必要的行政手段
理解:宏观调控经济手段
西1上电、。我东国送为总什投么资能规建模设就这将么巨达大52的65工亿程元?以 青藏铁路:262亿元 南2水、北这调反映第出一我期国:市1场54经8亿济元的什么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名词解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的一种运行模式。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模式下,国家主导经济发展,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以下是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一些重要名词的解释:1. 社会主义:社会主义是一种经济和政治理论,旨在实现社会的公平与公正,通过合理的财富分配和资源配置来提高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2. 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制度,其核心是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自由决定资源的分配和生产的组织。
市场经济强调自由竞争和私人财产权,以及市场需求和供给的相互作用。
3. 资源配置:资源配置是指对有限资源进行合理分配和利用的过程。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资源配置应由市场机制决定,即通过市场供求关系和价格来决定资源的分配。
4. 国家主导:国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扮演重要的角色,承担监管和调控经济的责任。
国家通过制定法律法规和政策,保障市场的公平竞争、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的福利。
5. 政府干预:政府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对市场经济的干预是为了实现社会公平和公正,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
政府可以通过税收、补贴、价格管制等手段来干预市场,平衡资源分配。
6. 价格机制:价格机制是市场经济中通过供求关系和价格来协调资源配置和生产决策的一种机制。
价格机制通过商品价格的升降来引导生产者调整生产和销售决策,从而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7. 分配公平: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分配公平是指按劳分配的原则,即个人的收入应与其贡献成正比。
分配公平还包括保障基本福利的供应,减少贫富差距,提高整体收入水平。
8. 市场监管: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加强市场监管,防止市场垄断、不正当竞争、假冒伪劣等问题。
市场监管应加强对产品质量、价格、合同履约等方面的监督和处罚力度,保护市场秩序。
9. 产权制度:产权制度是规定生产要素归属和流转方式的一套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国家应建立健全的产权制度,保护公民和企业的合法权益,鼓励创新和创业。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

中国政法大学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点归纳及复习试题(杨干忠版)目录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版书后主要定义及简答题答案分析.. 1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杨干忠) (37)高频考试题归纳 (37)名词解释 (37)简答题: (40)论述题: (4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重要知识点归纳 (51)选择题及答案(杨干忠第四版)市场机制的核心是(C)A竞争机制B供求机制C价格机制D动力机制在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是以?(D)A商品供求关系为基础B货币发行量为基础C竞争为基础D价值为基础社会主义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在(C)A商品流通部门中进行的B服务性行业中进行的C物质资料生产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D第三产业的社会成员中进行的。
商品市场包括(A)A消费品市场和生产资料市场B消费品市场和劳动资料市场C生产资料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D劳动力市场和资金市场1.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市场经济认识上的重大突破是(C)A.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B.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市场经济不属于社会基本制度范畴(不姓资不姓社)D.市场经济是有国家干预的经济2.确定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目标的核心问题,是正确认识和处理(B)A.改革和开放的关系B.计划和市场的关系C.发展和稳定的关系D.速度和效益的关系3.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能够(A)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保证经济总量平衡C.实现经济结构优化D.保证社会公平4.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主要是要使市场(B)A.调节整个社会的生产和流通B.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C.在流通领域发挥作用D.自发地调节社会总量平衡5.关于计划和市场,下列说法,哪一种是正确的?(C)A.是划分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标志B.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制度C.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D.属于基本制度的范畴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指(C)A.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B.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C.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具体实现形式及其运行方式D.社会主义生产、分配、交换、消费体系7.市场经济中,企业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目的是(D)A.繁荣市场B.发展生产C.增加税收D.追求利润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9.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基本的主体是(B)A.政府B.企业C.市场中介机构D.市场管理机构10.社会主义宏观经济调控的主体是(A)A.国家B.企业C.个人D.中介机构11.现代企业制度一般用(C)A.股份制B.合伙制C.公司制D.业主制1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制度的基础和核心是(A)A.产权制度B.组织制度C.管理制度D.财务制度13.宏观经济调控的基本目标是(D)A.保持社会稳定B.维持经济增长C.保证公平分配D.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14.市场机制中的基本机制是(A)A.价格机制B.供求机制C.竞争机制D.约束机制15.社会主义市场体系应该是(C)A.统一、开放、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B.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D.统一、规范、高效、有序的市场体系1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价格形成机制应是(B)A.由计划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B.由市场形成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C.由生产者自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D.由国家规定价格为主的价格形成机制17.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特殊性在于(D)A.国家有计划地调节市场活动B.国家制定完整法律规范市场活动C.国家直接参与市场活动D.它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18.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建立以公有制为主体的现代企业制度。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摘要:
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特点
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
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区别
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
五、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
正文: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一种将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制度相结合的经济形态。
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同时又与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相结合。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由各类市场构成的有机统一体,包括消费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资本市场、劳动力市场、技术市场、信息市场和房地产市场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是与生产社会化和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高度分不开的。
在这个过程中,市场经济逐渐成为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而国家则对市场进行宏观调控。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既体现了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特点。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有着本质的区别。
在所有制结构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而在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中,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基础,生产目的是获取剩余价值。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优越性在于,它能够在保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同时,发挥市场经济的优势,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
中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必然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
先,中国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同时要发展社会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中国在探索经济发展道路的过程中,深刻认识到计划经济体制的局限性,需要进行经济体制改革。
最后,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也表明,市场经济是促进经济发展的有效手段。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定义

一、定义1、资源:是指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2、经济资源:指必须付出代价带能获得的资源。
3、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4、资源配置: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5、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选择时,从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获得的收益。
6、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7、市场配置方式: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形式。
8、价格机制: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1、市场: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
2、市场主体:市场的参与者称为市场主体,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
3、市场客体: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体现着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它包括商品、劳动力、工资、技术、资金、信息等。
4、市场经济: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通过市场机制在市场中实现资源配置。
5、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据国家法令、规章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措施的总称。
6、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具体地说,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和作用的有机体系。
一、定义1、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他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
2、产权制度:是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是对产权关系、产权界定、产权经营和产权转让的法律确定。
3、产权流动与交易:产权流动是指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收益权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是一种权力的变更。
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义财产权的经济性流动。
4、法人产权制度:是以法人企业制度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法人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产生了产权与法人产权的双重产权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企业制度的根本变化。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资料

一、简答题1. 我国选择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依据是什么?答:1)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2)市场经济是优于计划经济的资源配置方式;3)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4)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内在属性。
2. 市场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及特征?答:(1)含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含义,十四大报告指出:“我们要建立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社会主义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资起基础性作用,使经济活动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2)特征:a.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并存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c.有力的宏观调控和健全的宏观调控体系。
3.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环节是什么?(自看)答:(1)、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我国国企改革方向的现代企业制度的基本特征有:产权关系明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2)、建设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原因:a、只有当市场本身已发育为一个健全的有机整体时,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功能才能发挥出来;b、企业作为市场主体要受市场本身发育的制约;c、国家要实现对市场运行过程的有效调控、监督和引导,客观上也要求存在一个发育良好的、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
(3)、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宏观调控体系;(4)、建立合理的个人收入分配制度;(5)、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为什么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根本,具体)答:根本原因: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规律决定的。
具体原因:(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毫不动摇的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2)、我国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3)、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市场经济必须以存在相互竞争的独立的独立的经济主体为前提)。
而充分,公平的竞争环境,首先要求市场投资主体的多元化。
高考政 治社 会主 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

高考政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汇总在高考政治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础理论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对于我们正确认识和分析经济现象,以及应对相关考试题目都具有关键意义。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来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
它既具有市场经济的一般特征,又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首先,我们来谈谈市场配置资源的方式和优点。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就像一只“无形的手”,引导着资源的流向。
市场通过价格的涨落以及供求关系的变化,来调节生产和经营。
当某种商品供不应求时,价格就会上涨,生产者看到有利可图,便会扩大生产,增加供应;反之,当供过于求时,价格下跌,生产者会减少生产。
这种机制能够及时、灵敏地反映供求关系的变化,传递供求信息,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市场经济的另一个优点是,它能够促进生产者和经营者不断改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必须不断创新、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从而推动整个社会的技术进步和经济发展。
然而,市场调节也不是万能的。
市场调节存在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等固有的弊端。
自发性是指一些生产者和经营者为了追求自身利益,可能会不择手段,比如违法生产、销售假冒伪劣产品等。
盲目性是指生产者和经营者往往不能完全掌握市场信息,决策会带有一定的盲目性,导致一哄而上或一哄而退。
滞后性则是指市场调节是一种事后调节,从价格形成、信号传递到商品生产的调整有一定的时间差,这可能会造成经济波动和资源浪费。
正因为市场调节存在这些不足,所以需要国家的宏观调控这只“有形的手”来进行干预和调节。
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稳定物价和保持国际收支平衡。
国家可以运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的行政手段来实现这些目标。
经济手段是国家运用经济政策和计划,通过对经济利益的调整来影响和调节经济活动。
常见的经济政策有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
财政政策包括税收、国债、财政支出等方面的政策;货币政策则涉及利率、汇率、信贷等的调整。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名词解释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名词解释第一章一、价格机制:指由供求决定价格,价格信号引导资源配置,配置的结果又反应到供求的循环作用的过程。
二、供求机制:〔课本定义〕指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区域均衡的规律性。
〔MBA智库的定义〕供求机制是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矛盾,使之趋于均衡的机制。
供求机制是指商品的供求关系与价格、竞争等因素之间相互制约和联系而发挥作用的机制。
供求关系受价格和竞争等因素的影响,而供求关系的变动,又能引起价格的变动和竞争的开展。
三、简述市场经济的根本特征市场经济是以自由价格为信号,以分散决策、自由竞争为特点,通过产权清晰的经济个体在趋利动机下的资源交易来完成的资源配置方式。
其根本特征是产权明晰,经济决策高度分散。
由一只“看不见的手〞指引,资源的配置和利用通过自由竞争市场中的价格机制来解决。
但这种体制的缺点是不能很好的解决资源利用问题,经常出现繁荣与萧条的周期性波动,并且人与人之间财富和收入的差异太大,有失社会公平。
四、试述供求机制调节资源配置的具体方式所谓供求机制,指的是供给与需求之间所具有的内在联系和动态平衡机制,并最终使价格趋于均衡的规律性。
具体地说,调节供求关系的方式有两种:数量调节和价风格节。
这两种调节机制促使厂商向社会提供适用、适量的各类产品,并使供求关系最终趋于平衡,这就是供求机制。
具体方式:1.数量调节,也称供给调节。
当商品供过于求时,厂商会主动调减生产,关停一局部生产线,乃至推出这一生产领域,即通过关停并转,减小对这一产品的社会总供给量;当商品供不应求时,厂商会主动增大生产量,通过满负荷工作、扩大投资、吸引其他企业进来等来增加这一产品的总供给量。
因此,厂商的数量调节使供求关系趋于平衡。
2.价风格节,也称需求调节。
由于供求关系的变化往往表达为价格的变化,在供过于求是,生产者未销售产品展开剧烈竞争,价格就会下跌,导致市场需求增加;在供不应求时,购置者在市场上竞相购置商品,从而引起价格上涨,导致市场需求减少。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学》作业广西大学院系:姓名:学号:导论商品经济与市场经济是什么关系?市场经济在什么条件下才能完全形成?答:市场经济,是指依靠价格、供求和竞争等市场机制实现各类经济资源配置的一种社会经济运行方式。
具体来说,有四个方面的内容:整个社会经济的运行以市场为中心;社会再生产的总过程,即生产、流通、分配和消费以市场为导向;社会资源和生产要素通过市场竞争来配置,市场决定各类生产要素的流向,并依靠市场力量形成均衡价格;价值规律和市场机制是调节经济运行的主要机制。
而商品经济是一种经济形式,它与自然经济的产品经济相对称;市场经济是一种经济运行机制,它与计划经济相对称。
商品经济按发展程度来区分,可以分为简单商品经济和发达商品经济两个阶段。
市场经济则是商品经济发展到发达阶段的产物,是商品经济的现代化形式和发达形态。
也就是说:市场经济是社会化的商品经济,只有以社会化大生产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才能成为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市场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建立了统一市场和市场体系的商品经济,才是市场经济;市场经济是货币化的商品经济,只有商品经济关系货币化,金融市场、金融工具和金融手段全面介入经济运行,才能形成市场经济体制;市场经济是开放化的商品经济,当一个国家的商品经济全面对外开放,参与世界市场,融会于世界经济之中,才能形成市场经济。
市场经济在什么社会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它又有哪些缺陷?答:在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条件下,一方面,由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这只“看不见的手”调节着市场上的商品供求,使市场上长线商品的生产得到控制和缩减,短线商品的生产得到发展和扩大,在各市场要素正常作用的前提下,经过一段较长的时期市场竞争、资源流动,使社会的总供给与总需求趋于大体上的平衡,从而市场机制来决定资源的配置,受竞争规律和价值规律的作用,还是有利提高市场竞争主体的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资源的利用率。
所以,只要是商品经济占统治地位的社会,市场经济就是社会资源的最佳配置方式,除此以外的资源配置方式,都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置。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选择题一、选择题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是什么?A) 个人私有财产权的保障B) 生产要素自由流动C) 劳动者的自主选择D) 把市场机制与社会主义计划相结合2.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是什么?A) 政府的引导和调节B) 市场自由竞争C) 劳动者的努力和创造力D)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转型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价格的形成主要由哪些因素决定?A) 市场供求关系B) 政府调控C) 生产成本D) 社会需求决策4.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经营目标是什么?A) 最大限度地追求利润B) 提供高质量产品和服务C) 实现雇员的福利D) 以国家利益为重5.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市场的作用是什么?A) 资源配置的机制B) 平衡生产与消费关系C) 维持社会秩序D) 保护消费者权益6.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最大区别是什么?A) 所有生产要素归私人所有B) 政府在资源配置中起主导作用C) 劳动者享有自主创业权利D) 企业自由竞争7.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政府的角色主要是什么?A) 保护私有财产权益B) 控制市场价格C) 提供公共服务D) 限制企业竞争8.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需要满足哪些条件?A) 政府的引导和调控B) 良好的法制环境C) 劳动者的创造力D) 公平公正的分配制度9.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成功案例是什么?A) 中国的改革开放B) 苏联的计划经济C) 美国的新自由主义模式D) 欧洲的社会市场经济模式10.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挑战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 收入分配不均B) 社会福利保障不足C) 政府干预过多D) 私有企业发展困难二、简答题1. 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定义和基本特征。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在社会主义制度下,通过市场机制实现资源配置的一种经济模式。
它的基本特征包括: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基于公有制经济为基础,注重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和公共利益。
第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形成供求关系决定价格、价格决定资源配置的机制。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概论1、党的十四大根据邓小平理论,在总结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经验、总结国际共产主义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及时而明确地决定把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作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
紧接着,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又进一步做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把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目标系统化、具体化,并提出了我国到20世纪末初步构建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行动纲领。
2、经济体制最根本的问题是资源(或称生产要素)的配置问题,选择经济体制从本质上说就是选择资源的配臵方式,使资源实现合理有效配臵。
3、各种生产要素正是在竞争、供求、价格等市场机制的作用下在不同商品生产部门之间流动,从而实现了社会资源的合理和有效配臵,就是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所讲的由“看不见的手”调节社会经济,到了这个时候,典型的市场经济才完全形成。
4、除市场经济之外的资源配臵方式,不能使社会资源实现有效而合理的配臵,根本原因在于价值规律是商品经济的基本规律,人们在商品经济条件下,必须按照价值规律办事。
5、市场经济天生的缺陷,集中表现在:第一,市场调节具有滞后性;第二,市场调节具有不确定性;第三,市场调节具有盲目性。
6、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的爆发,提出国家采取干预经济生活的政策以解决失业主张的凯恩斯主义的产生,使国家干预社会经济生活进一步理论化。
7、1992年初,邓小平发表了著名的南方谈话,再次提出:不要以为搞点市场经济就是走资本主义道路,没那么回事。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第一篇市场经济基本原理8、人类进行选择的过程就是资源配置的过程,因为,选择要解决三个基本问题:第一生产什么,第二怎样生产,第三为谁生产。
9、影响资源合理配置的五大因素:一资源配臵方式,二财产关系三决策结构,四信息结构,五竞争与垄断。
经济学根据竞争与垄断的程度,把市场划分完全竞争市场、垄断竞争市场、寡头垄断市场和完全垄断市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篇市场经济基本原理第一章资源及资源配置一、定义1、资源:是指用于生产满足人类需要的有形的和无形的产品的那些物品和劳务。
2、经济资源:指必须付出代价带能获得的资源。
3、选择:就是如何利用既定的资源去生产量多质优的经济物品,以更好地满足人类的需要。
4、资源配置: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5、机会成本:指做出一项选择时,从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的资源用途获得的收益。
6、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7、市场配置方式: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形式。
8、价格机制: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二、简答:1、什么是资源配置及资源的配置方式?答:资源配置指由资源的稀缺性引发的三大问题,被称为资源的配置问题,即:生产什么,怎样生产,为谁生产。
资源的配置方式主要有两种:计划配置方式及市场配置方式。
计划配置方式是计划经济体制中占主体地位的资源配置方式,他通过计划机制的作用过程实现资源的配置。
在这种资源配置方式中,资源配置的决策者是中央计划机构,配置的手段是以行政命令形式层层下达计划指标,产品稀缺程度的显示信号是计划平衡决算的差额或缺口。
市场配置是指通过市场、市场机制配置资源的经济形式。
市场经济体制是指以市场方式配置资源的经济体制,他通过市场机制来解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这三大基本问题。
2、简述价格机制及其作用。
答:价格机制指价格变化同商品或资源的供求之间的有机联系。
作用:①传递信息的功能:商品的短缺、剩余等。
②合理配置资源的功能:社会资源流入利润、效率较高的部门;③提供生产动力和促使企业竞争的功能:利润刺激降成本,提质量、新技术;④影响或决定收入分配和收入水平的功能:生产要素参与分配。
第二章市场经济的形成与发展一、定义1、市场:商品或劳务交换的场所或接触点。
2、市场主体:市场的参与者称为市场主体,即市场上从事各种交易活动的当事人,它包括自然人、家庭、企业、社会组织、政府、经济组织的法人。
3、市场客体:指市场主体在市场活动中的交易对象,体现着市场交换中的经济关系,是各种经济利益关系的物质承担者,它包括商品、劳动力、工资、技术、资金、信息等。
4、市场经济:是社会配置经济资源的一种经济形式,通过市场机制在市场中实现资源配置。
5、社会保障体系:是根据国家法令、规章所建立起来的各种社会保险和福利措施的总称。
6、市场体系:是相互联系的各类市场的有机统一体,具体地说,是商品市场和生产要素市场有机地联系在一起、相互依赖和作用的有机体系。
二、简答1、试述市场运行的三大基本条件。
答:①市场选择和分散化决策:②自愿交换和自愿合作;③自利与互利的兼容。
2、试述市场经济的特征。
答:①产权的确定性;②市场参与主体的平等性;③经济活动的竞争性;④经济行为的法制性;⑤市场体系的开放性。
3、试比较古典市场经济与现代市场经济。
答:古典市场经济经历了从17世纪到20世纪30年代这长达三百多年的时期,这一时期市场经济的阶段性特点如下:①社会分工发展到相当高的程度,社会生产建立在机器大工业和生产社会化基础之上,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几乎遍及社会的各个角落;②市场交换借助货币实现,交换关系发展为生产者、消费者和商品中介人的多边关系,即独立的商业资产阶级出现了;③信用关系逐渐扩大和发展,纸币、期票、汇票、银行券和支票等逐渐代替金银成为一种独立的货币形态并作为资源配资必不可少的条件;④生产要素没有完全社会化,市场体系并不完全,资金市场、技术市场、房地产市场、运输市场没有过渡到成熟形态,而且市场运行不稳定,尤其是金融市场仍受盲目的自发的实力支配;⑤国家的经济职能(宏观调控职能)还没有被认识并提出来;⑥现代公司处在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相应的市场经济法规仍有待不断调整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和社会保险体系远未建立。
4、试述市场机制及其发挥作用的条件。
答:市场机制就是指市场中竞争、价格、供求等要素之间相互制约、互为因果的联系和作用。
市场机制的存在及其作用的发挥是以相应的市场条件为前提的,这些市场条件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健全的市场体系;②完善的市场格局;③有序的市场秩序。
第三章市场经济与产权制度一、定义1、产权:是财产权的简称,他是法定主体对财产的所有权、占有权、收益权和处置权的总称。
2、产权制度:是既定产权关系下产权的组合、调节、保护的制度安排。
产权制度是对产权关系、产权界定、产权经营和产权转让的法律确定。
3、产权流动与交易:产权流动是指财产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收益权在不同主体间的转移,是一种权力的变更。
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义财产权的经济性流动。
4、法人产权制度:是以法人企业制度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法人产权制度的特征是产生了产权与法人产权的双重产权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企业制度的根本变化。
5、产权重组:是指在社会化再生产过程中企业产权的重新组合以及由此而引起的企业组织结构的调整和企业组织形式的创新过程。
6、物权:是指权利人依法对特定的物享有直接支配和排他的权利,包括所有权、用益物权和担保物权。
二、简答1、什么是不完全产权答:产权的使用权、收益权、转让权、处置权随着产权的流动与交易发生分解,就产生了不完全产权。
2、什么是产权交易及产权交易的方式答:产权交易是产权的有偿转让,是广义的财产权(所有权、占有权、控制权、处置权、收益权)的经济性流动。
产权交易的方式根据交易形式划分为购买式、承债式、吸收入股式、控股式、人员接受式等,根据交易主体划分的产权交易方式有兼并、租赁、拍卖、转让、合并、收购等。
3、试述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自然人企业制度、法人产权制度、合作制企业制度的主要区别答:①个人私有产权制度:这种小生产者企业,是简单商品经济阶段以小商品生产为特征的经济单位,是企业的初始形式。
这类企业以手工操作为主,以家庭经营为依托,因而其产权结构和组织状况比较简单,呈现出很直观、很简单的形态,特点为:a、企业资产与所有者个人的消费财产是完全合一的;b、企业的所有者、经营者和主要劳动者是合一的;c、企业的组织、经营目标和产权观念,都较为简单直观,带有明显的古典的所有权色彩,不同产权主体之间的产权边界是清楚的,但是交易合约中的产权权益并无精确核算,仍带有明显的宗法色彩;②自然人企业制度:这种产权制度最初表现为独资企业,后来发展为合资企业,或者家族式控股公司。
基本特征为:a、企业的一切真正的财产权利,都集中在企业主手中;b、所有者即企业主与生产者已彻底分离,并形成对立;c、企业资产同企业主的私人财产实际上仍然是合一的;d、这种企业的产权制度,不仅在上述三方面较之第一种类型已有显著变化,而且存在最根本的区别,即它是以资本经营、资本增值为特征的产权制度;e、在家族式控股公司的形式下,企业行为均取决于家族首脑的利益和意志,只是在经营上增加了专家治理而已;③法人产权制度:法人产权制度是以法人企业制度的形成为前提,以股份有限公司为其典型形式,法人产权制度的典型特征是产生了原始的产权与法人产权的双重产权结构,从而引起一系列企业制度的根本变化;④合作制企业制度:这种企业制度最初是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劳动者为避免资本剥削或商业中间盘剥而兴办的一种劳动合作企业,即合作社。
特点是:a、由劳动者以投股的形式创办,全部资产均归参与合作并投股的全体劳动者所共有,合作者有参股、退股的自由;b、全部资产由合作社成员共同推举产生的合作社企业只能机构实际运作;社员大会对其有选举权和罢免权,实际上形成了法人产权并独立承担民事责任;劳动者按人而不是按资行使民主权利;c、典型的合作制企业在当期盈利中拿出相当比重按股金比例以及参与合作交易的程度以即期红利的形式返还合作者。
4、试述产权制度的功能和保护产权的重要性答:产权制度具有财产约束功能、激励功能、有效配置资源的功能、形成稳定预期的功能、规范交易行为和交易界区的功能,一句话,产权制度能有效地界定和规范财产关系和人们的经济行为。
富人和穷人都应受到法律的保护,公民财产不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名义被瓜分、抢夺,产权制度要保护多数人的财产,更要保护少数人的财产,因为不尊重财产会造成财产的不确定性,而这对于经济长期的发展动力来说将是毁灭性的,产权保护应该是无条件的。
第二篇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及建立第四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一、定义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商品经济的调解方式按照价值规律自发作用形成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2、计划经济:随着生产力的高度社会化,要求同时实现生产资料占有的社会化,把社会从商品经济生产形式发展到产品经济生产形式,这时商品货币关系没有了,市场也没有了,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只有通过计划机制来进行调解,即实行计划经济。
3、竞争性市场价格:是指在市场竞争中自发形成的价格。
4、兼顾效率与公平原则:在坚持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同时,要允许按各种生产要素分配等其他分配形式的存在,把按劳分配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并运用法律保护合法财产和收入,为保持社会稳定,保证劳动力资源有效配置,解除企业的社会负担,必须建立起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建立多层次的社会保障体系。
二、简答1、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计划于市场的基本思想有哪些?答:①马克思和恩格斯的基本思想:a、任何社会生产形式下都必须按照一定的比例分配社会劳动,但不同的社会生产形式下配置社会劳动的方式是不同的。
b、在商品经济比较发达的社会生产形式下,实现社会资源合理有效配置的方式是通过价值规律的自发作用,即市场机制的调节。
c、社会主义社会是生产社会化长度很高、实行单一社会所有制的社会。
②列宁和斯大林的基本思想:列宁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第一个使用“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概念,并且明确把这两个概念同社会根本制度联系起来的人。
市场经济姓“资”,计划经济姓“社”的观点,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是列宁第一个提出的。
斯大林领导苏联进行了几十年的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使他不得不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商品货币关系,承认价值规律对经济的一定调节作用。
但他又否认在社会主义生产资料是商品,不承认在全民所有制内部各企业之间存在商品货币关系。
2、怎样认识计划经济体制的产生极其在特定历史条件下的作用?答:①产生:计划经济体制最早是在苏联开始实行的,这种体制的最明显特征是社会资源配置的决定权。
新中国成立后,经过三年的经济恢复期,便开始从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到1956年三大改造基本完成,标志着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开始了大规模的经济建设,当时我国面临的国际国内的环境和巨大的经济建设任务,使得我们也只能选择集中型的计划经济体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