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下拉电阻(4)详细解读
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的作用
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的作用1.下拉电阻的作用:下拉电阻是将电路接地的电阻,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保持逻辑低电平:在数字电路中,逻辑低电平常用0V表示。
当系统处于空闲状态时,下拉电阻将电路拉低到0V,确保所有未接入时电路处于逻辑低电平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电路的未定义状态,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电路的信号接地:下拉电阻将电路接地,起到信号处理的接地作用,避免由于信号耦合引起的干扰和噪声。
(3)承担输出电阻:在一些电路中,下拉电阻也会作为输出电阻存在,通过控制下拉电阻的阻值来调节电路的输出电阻。
(4)限制电流:下拉电阻可以限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保护电路和元器件不受损坏。
(5)消除漂移:在一些传感器电路中,由于工作环境和元器件特性的影响,电路可能会产生输出漂移,通过使用下拉电阻可以消除这种漂移效应。
2.上拉电阻的作用:上拉电阻是将电路接向电源的电阻,其主要作用有以下几点:(1)保持逻辑高电平:在数字电路中,逻辑高电平常用VDD电压表示。
当系统处于空闲状态时,上拉电阻将电路拉高到VDD电压,确保所有未接入时电路处于逻辑高电平状态。
这样可以避免电路的未定义状态,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2)电路的信号接电源:上拉电阻将电路接向电源,起到信号处理的接入电源的作用,提供稳定的电源电压,避免由于电源波动引起的干扰和噪声。
(3)承担输入电阻:在一些电路中,上拉电阻也会作为输入电阻存在,通过控制上拉电阻的阻值来调节电路的输入电阻。
(4)限制电流:上拉电阻可以限制电路中的电流大小,保护电路和元器件不受损坏。
(5)提供信号源:在一些传感器电路中,通过使用上拉电阻作为信号源,可以提供稳定的电压信号输出。
综上所述,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在电子电路中有着不同的作用。
它们通过控制电路的电平状态、接地或接电源、控制电流大小等方式,对信号进行稳定和控制。
在数字电路中,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常用于控制逻辑门的输入和输出电平状态,确保电路的稳定工作;在模拟电路中,它们常用于限流、输入输出电阻调节、电路信号源等方面。
电阻之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详解(转)
电阻之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详解(转)上拉(Pull Up )或下拉(Pull Down)电阻(两者统称为“拉电阻”)最基本的作⽤是:将状态不确定的信号线通过⼀个电阻将其箝位⾄⾼电平(上拉)或低电平(下拉),⽆论它的具体⽤法如何,这个基本的作⽤都是相同的,只是在不同应⽤场合中会对电阻的阻值要求有所不同,从⽽也引出了诸多新的概念,本节我们就来⼩谈⼀下这些内容。
如果拉电阻⽤于输⼊信号引脚,通常的作⽤是将信号线强制箝位⾄某个电平,以防⽌信号线因悬空⽽出现不确定的状态,继⽽导致系统出现不期望的状态,如下图所⽰:在实际应⽤中,10K欧姆的电阻是使⽤数量最多的拉电阻。
需要使⽤上拉电阻还是下拉电阻,主要取决于电路系统本⾝的需要,⽐如,对于⾼有效的使能控制信号(EN),我们希望电路系统在上电后应处于⽆效状态,则会使⽤下拉电阻。
假设这个使能信号是⽤来控制电机的,如果悬空的话,此信号线可能在上电后(或在运⾏中)受到其它噪声⼲扰⽽误触发为⾼电平,从⽽导致电机出现不期望的转动,这肯定不是我们想要的,此时可以增加⼀个下拉电阻。
⽽相应的,对于低有效的复位控制信号(RST#),我们希望上电复位后处于⽆效状态,则应使⽤上拉电阻。
⼤多数具备逻辑控制功能的芯⽚(如单⽚机、FPGA等)都会集成上拉或下拉电阻,⽤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打开,STM32单⽚机GPIO模式即包含上拉或下拉,如下图所⽰(来⾃ST数据⼿册):根据拉电阻的阻值⼤⼩,我们还可以分为强拉或弱拉(weak pull-up/down),芯⽚内部集成的拉电阻通常都是弱拉(电阻⽐较⼤),拉电阻越⼩则表⽰电平能⼒越强(强拉),可以抵抗外部噪声的能⼒也越强(也就是说,不期望出现的⼲扰噪声如果要更改强拉的信号电平,则需要的能量也必须相应加强),但是拉电阻越⼩则相应的功耗也越⼤,因为正常信号要改变信号线的状态也需要更多的能量,在能量消耗这⼀⽅⾯,拉电阻是绝不会有所偏颇的,如下图所⽰:对于上拉电阻R1⽽⾔,控制信号每次拉低L都会产⽣VCC/R1的电流消耗(没有上拉电阻则电流为0),相应的,对于下拉电阻R2⽽⾔,控制信号每次拉⾼H也会产⽣VCC/R2R 电流消耗(本⽂假设⾼电平即为VCC)。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的原理和作用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的原理和作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电子电路设计中常用的元件,其原理和作用如下:1.上拉电阻:上拉电阻是一种电阻器,它的作用是将一个信号线拉高到高电平状态。
在数字电路中,上拉电阻通常用来确保信号线在断开连接时保持逻辑高电平,防止其浮动。
当信号线未连接到任何驱动器或信号源时,上拉电阻会向信号线提供一个连接到电源高电平的路径,从而确保信号线保持在逻辑高电平。
上拉电阻的原理是利用电阻的阻值将信号线连接到电源引脚,与电源之间形成一个电阻分压电路。
当信号线未被外部驱动时,上拉电阻会通过电流流向信号线,将其拉高到电源电压,使其保持逻辑高电平。
上拉电阻常用于开关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微控制器引脚等地方。
例如,在微控制器的输入引脚上加上上拉电阻,当外部信号未连接时,输入引脚会受到上拉电阻的影响,保持在逻辑高电平状态。
当外部信号连接并给出低电平信号时,外部信号能够更容易地拉低输入引脚电压,使微控制器能够检测到这个低电平信号。
2.下拉电阻:下拉电阻与上拉电阻相反,它的作用是将一个信号线拉低到低电平状态。
在数字电路中,下拉电阻通常用来确保信号线在断开连接时保持逻辑低电平,防止其浮动。
它通过提供一个连接到地的路径,将信号线拉低到地电位。
下拉电阻的原理也是利用电阻的阻值将信号线连接到地引脚,与地之间形成一个电阻分压电路。
当信号线未被外部驱动时,下拉电阻会通过电流流向地,将其拉低到地电位,使其保持逻辑低电平。
下拉电阻同样常用于开关电路、输入/输出电路、微控制器引脚等地方。
例如,在微控制器的输入引脚上加上下拉电阻,当外部信号未连接时,输入引脚会受到下拉电阻的影响,保持在逻辑低电平状态。
当外部信号连接并给出高电平信号时,外部信号能够更容易地拉高输入引脚电压,使微控制器能够检测到这个高电平信号。
总之,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在电子电路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它们能够确保信号线的稳定性,防止浮动和干扰,从而提高电路的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
【硬件设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用法
【硬件设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用法一、什么是上拉电阻?什么是下拉电阻?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二、上拉电阻及下拉电阻作用:1、提高電壓准位:a.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b.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搞电平值。
2、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3、N/A pin防靜電、防干擾: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同時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4、电阻匹配,抑制反射波干扰: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5、預設空閒狀態/缺省電位:在一些 CMOS 输入端接上或下拉电阻是为了预设缺省电位. 当你不用这些引脚的时候, 这些输入端下拉接 0 或上拉接 1。
在I2C 总线等总线上,空闲时的状态是由上下拉电阻获得。
6. 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输入端如果是高阻状态,或者高阻抗输入端处于悬空状态,此时需要加上拉或下拉,以免收到随机电平而影响电路工作。
同样如果输出端处于被动状态,需要加上拉或下拉,如输出端仅仅是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
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三、上拉电阻阻值的选择原则包括:1、从节约功耗及芯片的灌电流能力考虑应当足够大;电阻大,电流小。
2、从确保足够的驱动电流考虑应当足够小;电阻小,电流大。
最全讲解上下拉电阻
1. 拉电流和灌电流电子元器件在广义上分为有源器件和无源器件。
有源器件需要电源(能量)才能实现其特定的功能,比如运算放大器在有输入信号的前提下,如果不提供电源,运算放大器无法实现其放大功能。
无源器件在工作时,不需要外加电源,只要输入信号就能正常工作,比如在信号线上串联33Ω的电阻,无论是否提供电源,只要有信号经过,电阻就能实现限流的作用。
通常定义流入器件的电流为正,流出器件的电流为负。
器件输入端有电流流进时,称为吸电流,属于被动;器件输出端有电流流出时,称为拉电流,属于主动;器件输出端有电流流入时,称为灌电流,属于被动。
下面以运算放大器工作为例。
对电源来说,运算放大器属于负载,电源提供电流让其正常工作,此时运算放大器在吸收电流。
对运算放大器来说,当它输出高电平,提供负载电流时,此时电流方向为负,称为拉电流;当它输出低电平,消耗负载电流,此时电流方向为正,称为灌电流。
2. 上/下拉电阻定义在电子元器件间中,并不存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这两种实体的电阻,之所以这样称呼,原因是根据电阻不同使用的场景来定义的,其本质还是电阻。
就像去耦电容,耦合电容一样,也是根据其应用场合来取名,其本质还是电容。
上拉电阻的定义:在某信号线上,通过电阻与一个固定的高电平VCC相接,使其电压在空闲状态保持在VCC电平,此时电阻被称为上拉电阻。
同理,下拉电阻的定义:将某信号线通过电阻接在固定的低电平GND上,使其空闲状态保持GND电平,此时的电阻被称为下拉电阻。
如下图所示,R1为上拉电阻,R2为下拉电阻。
如果R1的阻值在上百K,能提供给信号线上负载电流非常小,对负载电容充电比较慢,此时电阻被称为弱上拉。
同理当下拉的电阻非常大时,导致下拉的速度比较缓慢,此时的电阻被称为弱下拉。
而当上下拉的电平可以提供较大的电流给芯片时,此时的电阻被称为是强上拉或强下拉。
3. 上/下拉电阻的应用根据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含义,最常见的几种用法如下。
(1)用在OC/OD门所谓OC门就是Open Collector,集电极开路,如下图所示:所谓OD门就是Open Drain,漏极开路,如下图所示。
rs485电路ab的上下拉电阻
rs485电路ab的上下拉电阻RS485电路是一种常用的通信接口标准,主要应用于长距离串行数据传输。
在RS485电路中,上下拉电阻(Pull-Up和Pull-Down Resistor)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RS485电路中上下拉电阻的原理、作用、选择及相关注意事项。
一、上下拉电阻的作用1.定义信号电平:上下拉电阻用于定义信号电平,即将信号引脚拉高或拉低到特定的电压水平。
在RS485电路中,上下拉电阻通常用于定义引脚在空闲状态时的电平。
2.提供稳定参考电平:上下拉电阻通过连接到正电压或负电压源,为信号引脚提供一个稳定的参考电平,使电路能够正常工作。
3.抑制电源噪声和干扰:上下拉电阻能够起到滤波的作用,将电源噪声和干扰从信号引脚上滤除,提高信号传输的可靠性。
4.对抗线路驱动能力限制:上下拉电阻能够增加信号引脚的驱动能力,降低由于线路阻抗不匹配而引起的信号衰减和失真。
特别是在长距离传输时,上下拉电阻对保持信号的完整性和减小反射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上下拉电阻的原理上下拉电阻实际上是将信号接到一个电压源上,使信号引脚在空闲状态时有一个稳定的电平。
当信号源未驱动信号引脚时,上下拉电阻提供的电压将使引脚保持在一个确定的状态。
1.上拉电阻(Pull-Up Resistor):上拉电阻将信号引脚连接到正电压源上,使引脚在空闲状态下保持高电平。
上拉电阻的值通常为1kΩ到10kΩ。
2.下拉电阻(Pull-Down Resistor):下拉电阻将信号引脚连接到负电压源上,使引脚在空闲状态下保持低电平。
下拉电阻的值通常也为1kΩ到10kΩ。
三、上下拉电阻的选择在选择上下拉电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因素:1.电阻值:上下拉电阻的值一般选择1kΩ到10kΩ,根据具体应用的要求进行选取。
一般而言,较大的电阻值能够减小功耗,而较小的电阻值能够提高驱动能力。
2.电源电压:选择上下拉电阻的值时,需要考虑电源电压以及最大输入电流。
iic上拉电阻、下拉电阻
iic上拉电阻、下拉电阻IIC(Inter-Integrated Circuit)是一种常用的串行通信协议,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中。
在使用IIC协议进行通信时,为了保证信号的稳定和可靠传输,常常需要使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本文将从IIC协议的基本原理和应用场景入手,详细介绍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和使用方法。
IIC协议是一种双线制的串行通信协议,由时钟线(SCL)和数据线(SDA)组成。
在IIC通信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是为了确保SCL和SDA线上的信号电平能够正确地被接收和解析。
我们来了解一下上拉电阻的作用。
上拉电阻是连接在SCL和SDA 线上的电阻,它的作用是将这两根线拉高到一个默认的高电平。
当总线上没有任何设备产生低电平信号时,上拉电阻能够确保SCL和SDA线保持在高电平状态,从而防止信号的漂移和误读。
当总线上某个设备需要传输数据时,它会将相应的线拉低,与上拉电阻形成一个电平切换,以表示数据的传输。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下拉电阻的作用。
下拉电阻同样是连接在SCL和SDA线上的电阻,它的作用是将这两根线拉低到一个默认的低电平。
当总线上没有任何设备产生高电平信号时,下拉电阻能够确保SCL和SDA线保持在低电平状态,从而防止信号的漂移和误读。
当总线上某个设备需要传输数据时,它会将相应的线拉高,与下拉电阻形成一个电平切换,以表示数据的传输。
在实际的电路设计中,选择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数值需要考虑多个因素,如总线上的设备数量、总线长度、工作频率等。
一般来说,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数值应该相对较大,以确保信号的稳定性。
常见的数值范围是1kΩ至10kΩ,具体数值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连接方式也需要注意。
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连接到VCC和GND,以保证信号电平的正确切换。
另一种方式是将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连接到IO引脚上,以避免在电源启动时产生过大的电流。
具体的连接方式也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什么是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在电子电路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常用于控制和稳定电路的元件。
它们主要用于输入引脚的电平的控制,帮助确保信号稳定和可靠。
上拉电阻是指连接在信号引脚和正电源之间的电阻,用于将信号引脚的电平拉高。
当信号引脚未接外部信号时,上拉电阻会将引脚的电平拉高到正电源电平。
通常,上拉电阻的阻值比较大,一般在10kΩ到100kΩ之间。
下拉电阻则是连接在信号引脚和地之间的电阻,用于将信号引脚的电平拉低。
当信号引脚未接外部信号时,下拉电阻会将引脚的电平拉低到地电平。
下拉电阻的阻值与上拉电阻类似,通常也在10kΩ到100kΩ之间。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应用上拉电阻的应用上拉电阻常用于数字电路中的输入引脚。
在数字电路中,当输入引脚未连接外部信号时,它往往处于一个悬空状态,容易受到干扰而产生误判。
通过连接上拉电阻,可以确保输入引脚的电平稳定地被拉高到正电源电平,从而避免误判。
下拉电阻的应用下拉电阻同样常用于数字电路中的输入引脚。
当输入引脚未连接外部信号时,下拉电阻可以确保引脚电平稳定地被拉低到地电平,避免产生误判。
下拉电阻也常用于与上拉电阻配合使用,实现部分输入引脚上升沿和下降沿触发功能。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实现方式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可以通过不同的实现方式来实现。
软件实现在一些特定的矽晶管结构中,当将输入引脚设置为输入模式时,可以通过软件配置使其内部电路自带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
这种方式可以减少外部电路元件的使用,但在某些情况下可能受到芯片设计限制。
外部电路实现在一些情况下,需要通过外部电路连接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可以通过将电阻连接到信号引脚和正电源或地之间来实现。
这种方式更灵活,可以根据需要选择不同阻值的电阻,以满足特定的应用要求。
小结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在电子电路中常用的元件,用于控制和稳定电路的输入引脚电平。
通过连接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可以确保信号引脚的电平稳定地被拉高或拉低。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作用总结
上拉电阻与下拉电阻的作用总结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在数字电路中常见的两种电阻连接方式。
它们可以用来稳定信号的电平,防止信号出现浮动或者没有明确的电平状态。
本文将从原理、应用场景和作用三个方面来总结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
首先,我们来介绍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
上拉电阻是将电阻连接在输入信号线和电源电压之间,而下拉电阻是将电阻连接在输入信号线和地之间。
当信号线没有外部信号输入时,上拉电阻可以将信号线拉高到电源电压,下拉电阻可以将信号线拉低到地。
当外部信号输入时,上拉电阻会通过这个信号将信号线拉高或拉低,下拉电阻同样也会通过信号将信号线拉高或拉低。
通过这种方式,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可以稳定信号的电平。
接下来,我们来介绍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应用场景。
上拉电阻常见于输入电路中,用来保持输入信号的默认状态为高电平。
例如,在数字电路中,当一个按钮没有被按下时,可以通过上拉电阻将输入信号线拉高到高电平,而当按钮被按下时,输入信号线会被按下按钮连接的地拉低到低电平。
这样可以避免因为按钮没有被按下造成的输入电路信号浮动。
下拉电阻则常见于输出电路中,用来保持输出信号的默认状态为低电平。
例如,在数字电路中,一个开关的引脚可以通过下拉电阻将默认状态设为低电平。
最后,我们来总结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作用。
首先,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可以使信号的电平稳定。
它们可以保持信号的默认状态,防止信号因为缺乏明确的电平状态而造成误判。
其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可以减少信号的浮动。
当没有外部信号输入时,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可以将信号线拉高或拉低到确定的电平,从而降低信号的变化。
此外,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还可以提高电路的抗干扰能力。
它们可以阻止外界的干扰信号对电路的输入或输出信号产生影响。
总之,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数字电路中常见的电阻连接方式。
它们可以稳定信号的电平,防止信号出现浮动或者没有明确的电平状态。
这对于保证电路的正确工作非常重要。
因此,在设计和使用数字电路时,需要合理选择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数值和位置,以确保电路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上下拉电阻详解
上下拉电阻详解上下拉电阻,统称为拉电阻。
他们最基本的作用就是将状态太不确定的信号线通过一个电阻将其箝位一个确定的高电平(上拉电阻)或低电平(下拉电阻)。
而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对电阻的要求又有所不同,从而引起诸多新概念。
上拉电阻或是下拉电阻的选择他们的作用就是信号线箝位至指定的电平状态,以防止因为信号线悬空而出现不确定的状态,继而出现我们不希望出现的结果。
信号线上的上下拉电阻对于应该使用上拉电阻还是下拉电阻,一般取决与系统本身的需要。
对于高有效的使能脚,我们加入希望上电后处于无效状态,那么就是下拉电阻。
如果我们希望一直都是高电平,那就是上拉电阻。
强拉弱拉根据电阻的大小我们可以分为强拉或者弱拉,芯片内部的上下拉,一般都是弱拉。
拉电阻越大,表示电平能力越弱,正常信号想要改变信号线的状态也就越容易。
比如上图中,控制EN脚变高,每次都要消耗VCC/10K的电流。
强拉电阻的极端表示0欧姆电阻。
根据芯片引脚的结构选择上下拉电阻作为芯片引脚的上下拉电阻一般是出现在OC门或OD门上。
OC 门结构存在于三极管上,OD门存在于场效应管中。
而大多说比较门器件则是OD门较多!OC门输入当Q1基极为高电平时,芯片脚输出为低电平,没有问题。
但是此时需要在信号线上加一个限流电阻。
OC门输出当Q1的基级为低电平时,若外部没有上拉电阻,则芯片脚的电平为不确定,此时便需要一个上拉电阻以确定信号线电平。
信号线上的电平取决于外加电压VCC,OC/OD门使得电平转换电路也变得简单了。
因此我们通常会在OC/OD门上加上拉电阻。
比如IIC总线便是OC/OD门。
同时芯片还有一些管脚是推挽结构(output push-pull)推挽结构推挽结构的特点:无论输出引脚输出高电平还是低电平都有很大驱动能力,对于任何给定的芯片他们的驱动能力都是一定的。
如STM32,一般拉电流(引脚输出为低时)为25mA。
同理,一般推电流(引脚输出为高时)也是25mA。
在使用中应特别注意:推挽结构的引脚的驱动能力,以免引起芯片动作不正常。
三极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三极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原创版】
目录
1.三极管的概念和基本结构
2.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定义及作用
3.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连接方式及应用场景
4.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优缺点比较
5.结论
正文
三极管,又称双极型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半导体器件。
它具有放大和开关等功能,被广泛应用于放大电路、振荡电路、脉冲电路等领域。
三极管的基本结构包括三个区域:发射区、基区和集电区,其中发射区和集电区由 n 型半导体制成,而基区由 p 型半导体制成。
在电子电路中,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两种常见的电阻类型,它们在三极管电路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上拉电阻是指在三极管的基区与电源正极之间串联一个电阻,使得当基区电流为零时,三极管处于截止状态。
而下拉电阻则是指在三极管的基区与电源负极之间串联一个电阻,使得当基区电流为零时,三极管处于导通状态。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连接方式通常是在三极管的基区,它们可以单独使用,也可以同时使用。
在实际应用中,上拉电阻常用于开关电路和振荡电路,而下拉电阻常用于放大电路和稳压电路。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各有优缺点。
上拉电阻的优点是结构简单,稳定性好,能够实现三极管的快速开关;缺点是功耗较大,对电源电压有一定的要求。
而下拉电阻的优点是功耗小,对电源电压要求不高;缺点是结构相对复杂,稳定性较差。
总的来说,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都是三极管电路中不可或缺的元件,它们在不同的应用场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mos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MOS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1. 引言在电子电路设计中,MOS管(金属氧化物半导体场效应晶体管)是一种常用的器件。
为了正确控制MOS管的工作状态,通常需要使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本文将详细介绍MOS管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作用以及设计要点。
2. 上拉电阻2.1 原理上拉电阻是连接到MOS管的栅极(Gate)和正电源之间的一个电阻。
它的作用是提供栅极与正电源之间的稳定连接,确保栅极处于高电平状态。
2.2 作用上拉电阻的主要作用有以下几个方面:•确保MOS管关闭时处于稳定状态。
当输入信号为低电平时,上拉电阻将栅极连接到正电源,使得栅极处于高电平状态,从而保证MOS管关闭。
•提供栅极与正电源之间的稳定连接。
上拉电阻可以限制从正电源到栅极之间的漏泄流,确保栅极处于高压状态。
•控制输入信号的上升时间。
通过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值,可以控制输入信号的上升时间,从而满足电路设计的要求。
2.3 设计要点在设计上拉电阻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上拉电阻的阻值选择。
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和设计需求,选择合适的上拉电阻阻值。
一般来说,较大的阻值可以提供更稳定的连接,但也会导致输入信号的上升时间延长。
•上拉电阻功率耗散。
根据MOS管的最大功率承受能力和上拉电阻所能承受的功率,确保选用合适功率等级的上拉电阻。
•上拉电阻稳定性。
选择具有良好温度特性和稳定性的上拉电阻,以保证其工作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正常工作。
3. 下拉电阻3.1 原理下拉电阻是连接到MOS管的源极(Source)和地之间的一个电阻。
它起到将源极与地之间连接在一起,并提供了低压状态下较低的输出电平。
3.2 作用下拉电阻主要有以下几个作用:•确保MOS管打开时处于稳定状态。
当输入信号为高电平时,下拉电阻将源极连接到地,使得源极处于低电平状态,从而保证MOS管打开。
•提供源极与地之间的稳定连接。
下拉电阻可以限制从源极到地之间的漏泄流,确保源极处于低压状态。
•控制输入信号的下降时间。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详细解读
上拉电阻、下拉电阻详细解读电阻在电路中起限制电流的作用。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经常提到也是经常用到的电阻,在每个系统的设计中都用到了大量的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在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电路中,经常有的疑问是:上拉电阻为何能上拉?下拉电阻为何能下拉?下拉电阻旁边为何经常会串一个电阻?简单概括为:●电源到器件引脚上的电阻叫上拉电阻,作用是平时使该引脚为高电平;●地到器件引脚上的电阻叫下拉电阻,作用是平时使该引脚为低电平。
●低电平在IC内部与GND相连接;●高电平在IC内部与超大电阻相连接。
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
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其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和下拉电阻的主要功能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提供输出电流通道。
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强弱只是上拉或下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
当IC的I/O端口,节点为高电平时:节点处和GND之间的阻抗很大,可以理解为无穷大,这个时候通过上拉电阻(如4.7K欧,10K欧电阻)接到VCC上,上拉电阻的分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当I/O端口节点需要为低电平时:直接接GND就可以了,这个时候VCC与GND 是通过刚才的上拉电阻(如4.7K欧,10K欧电阻)连接的,通过的电流很小,可以忽略不计。
电平值的大小、高低是相对于地电平来说的,因此在看电平值的大小时要参考地的电平值来看。
看看那些引脚是否接到地上,与自己是否连接外围器件没有关系,因为其实高电平还是低电平是相对于地平面来说的。
在节点与+5V之间接10K欧或4.7K欧的上拉电阻,能够把这个节点的电位拉上来,往往这个节点要求应用单片机或其它控制器来控制它(及这个节点与I/O连接)为高电平或低电平。
如果单纯的想要使这个节点成为高电平,并且输出阻抗非常大,则直接接电源也无妨,但是如果单片机要使这个节点拉低,即单片机内部使节点接地,这样5V电源和地之间就短路了。
通俗易懂地讲解一下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通俗易懂地讲解一下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的原理是什么
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在设计电路的时候经常遇到,上拉电阻可以在初始状态把信号牵制在确定的高电平,下拉电阻可以把信号牵制在确定的低电平。
下面举例详细介绍。
1.上拉电阻介绍
所谓上拉,就是端口通过电阻接至VCC电源端。
比如在设计按键电路时,按键的一端接GND,另一端接单片机的GPIO,同时会在GPIO口上接一个电阻到VCC,这个电阻就是上拉电阻。
如下图所示。
有了上拉电阻,在没有按键发生时,单片机会检测到确定的高电平,如果没有该上拉电阻的话,单片机检测到的可能是一个浮空的电平而不是确定的高电平,在检测按键的时候可能会误判。
再以PNP三极管驱动继电器为例,在基极端接一个上拉电阻,在单片机初始化阶段,端口初始化时可能电平不是确定的高电平,容易误触发PNP三极管导通,加了上拉电阻后,在单片机端口不确定的时候基极是高电平,不会让继电器无动作。
2.下拉电阻介绍
所谓下拉,就是端口通过电阻接到GND,在端口输出信号不确定的时候把信号牵制在确定的低电平。
以NPN三极管驱动继电器为例,如下图所示。
单片机作为输出端口控制三极管,输出高电平时三极管导通继电器动作;单片机输出低电平时三极管截止继电器复位。
但是在单片机的初始化阶段,端口的输出状态可能不是确定的,不是确定的高电平也不是确定的低电平,有可能使继电器误动作。
由于下拉电阻的存在,即使单片机初始化时,基极被下拉电阻牵制在低电平状态,不会发生误动作。
上拉、下拉电阻
上拉、下拉电阻上下拉电阻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钳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弱强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同,没有什么严格区分;对于非集电极(或漏极)开路输出型电路(如普通门电路)提升电流和电压的能力是有限的,上拉电阻的功能主要是为集电极开路输出型电路输出电流通道。
上下拉电阻:1、当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时,如果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MO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 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上拉电阻2、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值。
3、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在CMO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 提供泄荷通路。
5、芯片的管脚加上拉电阻来提高输出电平,从而提高芯片输入信号的噪声容限增强抗干扰能力。
6、提高总线的抗电磁干扰能力。
管脚悬空就比较容易接受外界的电磁干扰。
7、长线传输中电阻不匹配容易引起反射波干扰,加上下拉电阻是电阻匹配,有效的抑制反射波干扰。
上拉电阻:就是从电源高电平引出的电阻接到输出1,如果电平用OC(集电极开路,TTL)或OD(漏极开路,CMOS)输出,那么不用上拉电阻是不能工作的, 这个很容易理解,管子没有电源就不能输出高电平了。
2,如果输出电流比较大,输出的电平就会降低(电路中已经有了一个上拉电阻,但是电阻太大,压降太高),就可以用上拉电阻提供电流分量,把电平“拉高”。
(就是并一个电阻在IC内部的上拉电阻上, 让它的压降小一点)。
当然管子按需要该工作在线性范围的上拉电阻不能太小。
当然也会用这个方式来实现门电路电平的匹配。
注意事项需要注意的是,上拉电阻太大会引起输出电平的延迟。
(RC延时) 一般CMOS门电路输出不能给它悬空,都是接上拉电阻设定成高电平。
下拉电阻:和上拉电阻的原理差不多, 只是拉到GND去而已。
什么是上下拉电阻?上下拉电阻怎么用?
什么是上下拉电阻?上下拉电阻怎么用?展开全文https:///is/L1whmXJ/?=什么是上下拉电阻大家好,我是李工,今天讲一下上下拉电阻。
什么是上下拉电阻?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是根据电阻不同的使用场景来定义的,并不存在上拉和下拉这两种实体的电阻,本质上是电阻。
类似的还有去耦合电容和耦合电容,也是根据应用场合来取名,不存在实体的电容,本质是电容。
上下拉电阻原理上拉电阻:在某信号线上,通过电阻与一个固定的高电平VCC相接,使其电压在空闲状态保持在VCC电平,此时电阻被称为上拉电阻。
也就是说把一个信号通过一个电阻接到电源(V CC)。
如下图所示:电阻R12将KEY1网络标识上拉到高电平,在按键S2没有按下的情况下KEY1将被钳制在高电平,从而避免了引脚悬空而引起的误动作。
上拉电阻图下拉电阻:在某信号线上,通过电阻与一个固定的高电平VCC相接,使其电压在空闲状态保持在VCC电平,此时电阻被称为上拉电阻。
也就是信号接到地(GND)。
下拉电阻图电阻R29将DIR网络标识下拉到低电平,在光耦没有导通的情况下DIR将被钳制在低电平,从而避免了引脚悬空而引起的误动作。
“强上拉”、“弱上拉”是什么?强弱只是上拉电阻的阻值不一样而已,没有什么严格的区分。
例如50Ω上拉,则一般称为强上拉;100kΩ上拉则称为弱上拉。
“强下拉”、“弱下拉”也是一样的,强下拉电阻的极端就是0欧姆电阻,或者是将信号线直接与电源或地相来连接。
上下拉电阻的作用1、维持输入管脚是一个稳定态芯片的管脚有三个类型,输出(Output,简称O)、输入(Input,简称I)和输入输出(Input/Output,简称I/O)。
芯片的输入管脚,输入的状态有三个: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
当输入是高阻,即输入管脚悬空,很可能造成输入的结果是不稳定态,引起输出振荡。
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这个输入管脚处于稳定状态。
一次性说清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一次性说清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在电子元件中,没有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等物理电阻。
之所以这样称呼它们,是因为它们是根据使用电阻的不同场景来定义的,它们的本质仍然是电阻。
常用于偏置数字门的输入,以防止它们在没有输入时随机浮动。
当你使用它们时,你会得到一个稳定的“高”或“低”状态。
相反,如果没有发生这种情况,则引脚上没有连接,程序读取高阻抗的“浮动”状态。
上拉电阻的定义:通过电阻将不确定的信号连接到VCC电源,并将其固定在高电平。
功能:向上拉动将电流注入器件;灌电流;当带有上拉电阻器的IO 端口设置为输入状态时,其正常状态为高电平,如下图。
图1同理,下拉电阻的定义:通过电阻将某个信号线连接到固定的低电平GND,以将其空闲状态保持在低电平。
功能:下拉是从器件输出电源;拉电流。
当带有下拉电阻的IO端口设置为输入状态时,其正常状态为低,如下图。
图2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2者共同的作用是:避免电压的“悬浮”,造成电路的不稳定。
如下图所示,R1为上拉电阻,R2为下拉电阻。
当R1的电阻在数百K时,它可以向信号线提供非常小的负载电流,负载电容器的充电相对较慢。
在这一点上,电阻被称为弱上拉。
同样,如果下拉电阻很大,下拉速度相对较慢,此时的电阻称为弱下拉。
如果上拉和下拉电平可以为芯片提供大电流,则此时的电阻称为强上拉或强下拉图3上拉电阻的作用1、提高输出的高电平: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当TTL电路的输出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通常为3.5V)时,必须在TTL的输出端连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值的输出电平。
2、OC(集电极开路,TTL)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因为管子没有电源就不能输出高电平了。
3、为了提高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一些MCU通常在引脚上使用上拉电阻。
4、在COMS芯片上,为了避免静电造成的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通常,连接上拉电阻以降低输入阻抗并提供放电路径。
同时,当引脚悬空时,相对容易接受外部电磁干扰(MOS器件具有高输入阻抗,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干扰)。
解读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
解读上拉电阻和下拉电阻1、电阻的作用(1) 接电组就是为了防止输入端悬空。
(2) 减弱外部电流对芯片产生的干扰。
(3) 保护CMOS内的保护二极管,一般电流不大于10mA。
(4) 上拉和下拉、限流。
(5) 改变电平的电位,常用在TTL-CMOS匹配。
(6) 在引脚悬空时有确定的状态(7) 增加高电平输出时的驱动能力。
(8) 为OC门提供电流2、上下拉电阻的定义上拉就是将不确定的信号通过一个电阻嵌位在高电平!电阻同时起限流作用!下拉同理!上拉是对器件注入电流,下拉是输出电流。
3、为什么要使用上下拉电阻(1) 一般作单键触发使用时,如果IC本身没有内接电阻,为了使单键维持在不被触发的状态或是触发后回到原状态,必须在IC外部另接一电阻。
(2) 数字电路有三种状态:高电平、低电平和高阻状态,有些应用场合不希望出现高阻状态,可以通过上拉电阻或下拉电阻的方式使处于稳定状态,具体视设计要求而定!(3) 一般说的是I/O端口,有的可以设置,有的不可以设置,有的是内置,有的是需要外接,I/O端口的输出类似与一个三极管的集电极,当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和电源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成为集电极的上拉电阻,也就是说,如果该端口正常时为高电平,集电极通过一个电阻和地连接在一起的时候,该电阻称为下拉电阻,使该端口平时为低电平。
(4) 上拉电阻是用来解决总线驱动能力不足时提供电流的。
一般说法是拉电流,下拉电阻是用来吸收电流的,也就是灌电流。
4、上拉电阻(1) 当TTL电路驱动COMS电路时,如果TTL电路输出的高电平低于COMS电路的最低高电平(一般为3.5V),这时就需要在TTL的输出端接上拉电阻,以提高输出高电平的值。
(2) OC门电路必须加上拉电阻,才能使用。
(3) 为加大输出引脚的驱动能力,有的单片机管脚上也常使用上拉电阻。
(4) 在COMS芯片上,为了防止静电造成损坏,不用的管脚不能悬空,一般接上拉电阻产生降低输入阻抗,提供泄荷通路。
困惑已久?单片机上拉电阻、下拉电阻详解
困惑已久?单片机上拉电阻、下拉电阻详解
是不是经常听别人讲,加个上拉电阻试试看,加个下拉电阻试试看,是不是还在疑惑上下拉电阻是什么,该怎么用,什么时候用,有什么用途?
1.什么是上下拉电阻
上拉电阻:把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电阻连接到高电平,使该信号初始为高电平;
下拉电阻:把一个不确定的信号通过电阻连接到低电平,使该信号初始为低电平;
2.上下拉电阻的接线方法
上拉电阻如下图所示:
电阻R12将KEY1网络标识上拉到高电平,在按键S2没有按下的情况下KEY1将被钳制在高电平,从而避免了引脚悬空而引起的误动作;
下拉电阻如下图所示:
电阻R29将DIR网络标识下拉到低电平,在光耦没有导通的情况下DIR将被钳制在低电平,从而避免了引脚悬空而引起的误动作;
3.上下拉电阻的作用
提高电路稳定性,避免引起误动作。
第一图中的按键如果不通过电阻上拉到高电平,那么在上电瞬间可能就发生误动作,因为在上电瞬间单片机的引脚电平是不确定的,上拉电阻R12的存在保证了其引脚处于高电平状态,而不会发生误动作。
提高输出管脚的带载能力。
受其他外围电路的影响单片机在输出高电平时能力不足,达不到VCC状态,这会影响整个系统的正常工作,上拉电阻的存在就可以使管脚的驱动能力增强。
这里特别强调如下:带片上I2C资源的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由上表可知,STM32 的 IO 引脚的驱动能力为 25mA,负号“‐”表示电流的方向,灌与拉的
5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10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Author: Jackie Long
此时,无论两个芯片的引脚输出什么状态,都不会引起数据冲突,配合各自芯片内部的 数据识别电路及仲裁系统,双方都可以主动给另一方发送信息,也就是说,任何一方都可以 将信号线拉高或拉低,而不会影响起数据冲突。 我们所熟悉的 51 单片机 P0 口也是 OD 结构,如下图所示(来自 ATMEL 单片机 AT89C51 数据手册) : 更多精彩文章可关注《电子制作站》微信号 dzzzzcn
8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Author: Jackie Long
很多芯片或模块向外反馈系统状态的信号引脚也是这种结构, 这样用户就可以根据电路 系统实际需要将电平上拉到对应的电源电压 VCC,就可以省略电平转换了,如下图所示(来 自东芝步进电机控制芯片 TB6560 数据手册) :
对于上拉电阻 R1 而言, 控制信号每次拉低 L 都会产生 VCC/R1 的电流消耗 (没有上拉电 阻则电流为 0) , 相应的, 对于下拉电阻 R2 而言, 控制信号每次拉高 H 也会产生 VCC/R2R 电 流消耗(本文假设高电平即为 VCC) 。 强拉与弱拉之间没有严格说多少欧姆是强弱的分界,一般我们使用的拉电阻都是弱拉, 这样我们仍然可以使用外部控制信号将已经上/下拉的信号线根据需要进行电平的更改。 强拉电阻的极端就是零欧姆电阻,亦即将信号线直接与电源或地相连接,比如,对于 EEPROM 存储芯片 24C02 应用电路,如下图所示:
7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Author: Jackie Long
大多数比较器芯片的输出都是 OD/OC 输出结构,如下图所示(来自 TI 比较器 LM393 数 据手册) :
Author: Jackie Long
上下拉电阻详解(4)
上拉(Pull Up )或下拉(Pull Down)电阻(两者统称为“拉电阻” )最基本的作用是: 将状态不确定的信号线通过一个电阻将其箝位至高电平(上拉)或低电平(下拉) ,无论它 的具体用法如何, 这个基本的作用都是相同的, 只是在不同应用场合中会对电阻的阻值要求 有所不同,从而也引出了诸多新的概念,本节我们就来小谈一下这些内容。 如果拉电阻用于输入信号引脚, 通常的作用是将信号线强制箝位至某个电平, 以防止信 号线因悬空而出现不确定的状态,继而导致系统出现不期望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Author: Jackie Long
当推挽输出结构的控制信号为低电平“L”时,Q1 截止 Q2 导通,电流 I1 由电源 VCC 经 负载 RL 与三极管 Q2 流向公共地,我们称此电流为灌电流(Sink Current) ,也就是外部电流 灌入芯片内部,如下图所示:
相应的,当推挽输出结构的控制信号为高电平“H”时,Q1 导通 Q2 截止,电流 I1 由电 源 VCC 经三极管 Q1 与负载 RL 流向公共地,我们称此电流为拉电流(Source Current) ,也就 是芯片内部可以向外提供的电流(所以称之为“源电源” ) ,从另一个角度讲,也就是外电路 可以从芯片中拉走多少电流,如下图所示:
2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Author: Jackie Long
其中,E0,E1,E2(地址配置位)在应用中通常都是直接强上拉到电源 VCC,或强下拉到 GND,因为存储芯片的地址在系统运行过程中是不会再发生变化的,同样,芯片的写控制引 脚 WC(Write Control)也被强下拉到 GND。 拉电阻作为输出(或输入输出)时牵涉到的知识点会更多一些,但本质的功能也是将电 平箝位,最常见的输出上拉电阻出现在开集(Open Collector,OC)或开漏(Open Drain,OD) 结构的引脚。 我们有很多芯片的输出引脚是推挽输出结构(Output Push‐Pull) ,如下图所示(还有一 种反相输出的结构,本质也是一样的) :
I2C(Inter Integrated Circuit,内部集成电路)总线也是典型的 OD 输出结构的应用,如下 图所示:
9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Author: Jackie Long
其中,SCL 与 SDA 都是 OD 输出结构输出,这样的好处是可以作为双向数据总线(也称 “线或 Wire‐OR”功能) 。 如果芯片引脚使用之前描述的推挽结构, 则两个或多个芯片的引脚连接时将如下图所示:
假设如上图所示芯片的输出分别为 0 与 1,则两者直接相互连接后,会有非常大的电流 自电源 VCC 经 Q1 与 Q4 到公共地,虽然大多数情况下不至于烧芯片,但也会引起很大的功 率消耗,同时也会导致数据冲突(芯片 1 总会试图将数据线拉高,而芯片 2 则会试图将数据 线拉低,我们称之为数据冲突或总线冲突,表示双方都在抢占总线) 如果使用 OC/OD 输出结构,则相应的电路如下图所示:
推挽输出结构引脚的特点是:无论引脚输出高电平“H”还是低电平“L” ,都有比较强 的驱动能力(输入或输出电流能力) !
3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1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Author: Jackie Long
根据拉电阻的阻值大小,我们还可以分为强拉或弱拉(weak pull‐up/down) ,芯片内部 集成的拉电阻通常都是弱拉(电阻比较大) ,拉电阻越小则表示电平能力越强(强拉) ,可以 抵抗外部噪声的能力也越强 (也就是说, 不期望出现的干扰噪声如果要更改强拉的信号电平, 则需要的能量也必须相应加强) ,但是拉电阻越小则相应的功耗也越大,因为正常信号要改 变信号线的状态也需要更多的能量,在能量消耗这一方面,拉电阻是绝不会有所偏颇的,如 下图所示: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但是当控制驱动信号为低电平“L”时,三极管 Q1 截止,如果没有外部上拉电阻的话, 该引脚相当于悬空(高阻态) ,无法输出高电平,也就是说,OC/OD 结构输出的引脚没有拉 电流(向外部电路提供电流)能力。因此,我们通常都会将 OC/OD 引脚通过外接电阻上拉 到电源电压 VCC,这样引脚输出高电平时的拉电流就直接由电源 VCC 提供,如下图所示:
4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Author: Jackie Long
灌电流能力与拉电流能力也称为芯片引脚的驱动能力。 对于任何给定的芯片, 引脚的驱 动能力都是有限的,如下图所示为 STM32 单片机的 IO 引脚电流驱动能力(来自 ST 数据手 册) :
6
All rights reserved, NO Spreading without Authorization
Author: Jackie Long
当三极管 Q1 的驱动控制信号为高电平“H”时,Q1 饱和导通,将对应输出引脚拉为低 电平“L” ,如下图所示:
在实际应用中,10K 欧姆的电阻是使用数量最多的拉电阻。需要使用上拉电阻还是下拉 电阻,主要取决于电路系统本身的需要,比如,对于高有效的使能控制信号(EN) , 我们 希望电路系统在上电后应处于无效状态,则会使用下拉电阻。 假设这个使能信号是用来控制电机的,如果悬空的话,此信号线可能在上电后(或在运 行中)受到其它噪声干扰而误触发为高电平,从而导致电机出现不期望的转动,这肯定不是 我们想要的,此时可以增加一个下拉电阻。 而相应的,对于低有效的复位控制信号(RST#) ,我们希望上电复位后处于无效状态, 则应使用上拉电阻。 大多数具备逻辑控制功能的芯片(如单片机、FPGA 等)都会集成上拉或下拉电阻,用 户可根据需要选择是否打开,STM32 单片机 GPIO 模式即包含上拉或下拉,如下图所示(来 自 ST 数据手册) :
12
Author: Jackie Long
电流方向是相反的(表中 SUNK 为 SINK 的过去分词) 由于芯片引脚的驱动能力都是有限的, 如果引脚驱动的负载比较重, 将可能导致输出电 平不正确(无法输出预定的电平) ,如下图所示:
假定芯片的供电电压为 3.3V(忽略晶体管饱和压降) ,则输出最大电流 25mA 时,负载 RL 的值约为 132 欧姆(3.3V/25mA) ,如果负载值小于 132 欧姆,则相应输出电流会更大(超 过 25mA) ,但是芯片引脚只能提供最大 25mA 的电流,因此,输出电平将会下降(老板你只 给我 2500 月薪,我就只能干 2500 的活,你要我干更多的活得开更多的工资,一个道理) 一般情况下,这种驱动重负载(小电阻)的电路连接是不会烧毁内部晶体管的,因为内 部也是有限流电阻的,换句话讲,就算输出引脚对地短路,输出电流也不会超过最大的驱动 能力(除非是不正规的芯片) ,当然,在实际应用过程中尽量不要超出引脚的驱动能力。 而 OC(OD)的引脚输出结构有所不同(OC 结构存在于三极管,而 OD 结构存在于场效 管,下面以 OC 输出结构为例,OD 输出结构的原理是一致的) ,如下图所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