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

合集下载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与护理要点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主要表现为肌肉韧带的炎症和压力增加,导致疼痛、肿胀和功能障碍。

观察和护理是管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环节,本文将从观察和护理的角度介绍相关要点。

一、观察要点1. 疼痛观察:注意病人的疼痛程度、疼痛部位、疼痛性质(刺痛、酸痛、胀痛等),并记录疼痛发作的时间和持续时间。

2. 肿胀观察:观察病人是否存在局部肿胀,注意肿胀部位、程度和范围,并记录肿胀的变化情况。

3. 运动功能观察:观察病人的运动功能是否受限,注意病人的活动范围、关节活动度和力量,及时发现功能障碍的问题。

4. 神经功能观察:观察病人的感觉功能和神经反射是否正常,注意神经症状如麻木、刺痛、无力等,并记录相关表现。

5. 体征观察:观察病人的体温、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及时发现并处理相关异常。

二、护理要点1. 疼痛管理:根据疼痛程度和性质,采用适当的疼痛管理措施,如热敷、冷敷、按摩、药物治疗等,缓解疼痛症状。

2. 肿胀控制:采取适当的方法控制局部肿胀,如冰敷、提高患肢高度、使用弹力绷带等,减轻肿胀程度。

3. 运动康复:制定合理的运动康复计划,包括适量的运动和物理治疗,帮助恢复肌肉韧带的功能,促进肌肉的愈合和修复。

4. 保持关节功能:采取适当的保护措施,如使用支具、矫正姿势、避免过度活动等,保持关节的正常运动和功能。

5. 预防并发症:注意观察病人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并处理并发症,如感染、血栓形成等,保护患者的健康。

6. 心理支持:给予病人必要的心理支持和安慰,增强其对治疗的信心,减轻病情对其心理的影响。

7. 教育指导:向病人和家属提供相关的健康教育和护理指导,帮助其了解疾病的原因、症状和治疗方法,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8. 定期复查:安排病人进行定期复查,评估疗效和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总结起来,观察和护理是管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重要环节,通过观察疼痛、肿胀、运动功能、神经功能和体征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缓解症状、促进康复。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关键信息项:1、护理目标2、护理评估内容3、护理措施分类4、病情观察要点5、并发症预防措施6、患者教育内容7、护理人员职责8、护理记录要求1、护理目标11 早期发现和识别骨筋膜室综合征的症状和体征,以便及时采取干预措施,防止病情进一步恶化。

12 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提高其舒适度。

13 促进患肢的血液循环和组织修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4 协助患者进行功能锻炼,恢复肢体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2、护理评估内容21 了解患者的受伤机制、时间和受伤部位。

22 评估患肢的疼痛性质、程度、部位和起始时间。

23 观察患肢的肿胀程度、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和运动功能。

24 测量患肢的筋膜室内压力,必要时进行动态监测。

25 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如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

26 了解患者的心理状态和对疾病的认知程度。

3、护理措施分类31 一般护理311 保持病房安静、整洁,温度和湿度适宜。

312 协助患者采取舒适的体位,抬高患肢,促进静脉回流。

313 给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的饮食,增强患者的抵抗力。

32 病情观察护理321 密切观察患肢的疼痛、肿胀、感觉和运动情况,每 1 2 小时评估一次。

322 注意观察伤口敷料的渗血、渗液情况,保持敷料清洁干燥。

323 监测生命体征的变化,特别是血压和心率,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33 疼痛护理331 评估疼痛的程度,根据疼痛评分采取相应的镇痛措施,如药物镇痛或非药物镇痛。

332 向患者解释疼痛的原因和缓解方法,消除其紧张和恐惧心理。

34 心理护理341 关心和安慰患者,倾听其诉求,给予心理支持。

342 向患者介绍疾病的治疗方案和预后,增强其战胜疾病的信心。

4、病情观察要点41 疼痛是否进行性加重,且镇痛措施无效。

42 患肢肿胀是否持续加重,皮肤张力是否增高。

43 皮肤颜色是否变暗、发紫,温度是否降低。

44 感觉是否减退或消失,运动功能是否障碍。

45 筋膜室内压力是否升高,超过 30mmHg 时应警惕。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骨筋膜室是指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所构成。

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

【护理评估】1、观察患肢皮肤色泽、温度、感觉、肿胀、疼痛、远端脉搏及毛细血管回流情况。

2、全身情况:体温、脉搏、呼吸是否平稳,尿量、色、比重,血钾、尿素氮是否正常。

4、受伤史及外固定使用情况。

5、X线检查:判断是否有骨折与移位。

【护理措施】(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尿量,色及相应密度。

患肢情况包括疼痛,肿胀,颜色,感觉等。

2、体位:一旦确诊,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不可抬高,以免动脉压降低,使小动脉关闭而加重组织缺血,并尽量减少患肢活动。

3、疼痛的护理:对确诊病人,遵医嘱使用镇痛的药物,如哌替啶50mg 或布桂嗪100mg肌肉注射,以缓解疼痛。

4、用药护理:使用脱水剂时,防止外渗,并观察脱水剂治疗效果,如患肢症状有无改善。

5、饮食: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

6、心理护理:由于患肢剧烈疼痛,担心预后,需给予心理安慰,缓解其焦虑与恐惧心理。

向病人说明早期手术的必要性,并做好家属工作,以利配合。

(术后护理)1、监测生命体征。

2、患肢护理:抬高患肢,用护罩支撑伤口上空以免受碰撞;观察伤口分泌物性质、量、颜色;观察动脉博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以便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3、预防并发症:切开减压后局部血液循环得到改善,大量坏死组织的代谢产物和毒素也随之进入血液循环,可导致失水、酸中毒、高钾血症、肾功能衰竭、休克等严重并发症。

必须密切观察病人的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尿的色及量,及时送检血、尿常规及生化检查,并追查结果,以便及时处理。

4、饮食、体位参见术前【健康指导】1、功能锻炼①保持肢体功能位;②截肢术后进行残端锻炼。

2、带外固定出院病人应嘱其注意患肢血运,感觉及活动情况,如有异常及时就医。

定期复查。

3、坚持患肢功能锻炼8周以上。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及护理论文

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及护理论文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观察及护理【摘要】目的:探讨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方法:对18饲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进行病情动态观察.早期行筋膜室切开减压·加强术后护理及功能锻炼指导。

结果: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7侧.功能部分丧失1例.无发生不良并发症。

结论:密切细致的观察病情.良好的护理是提高疗效.改善预后的重要保证。

【关键词】骨筋膜室综合征;观察;护理【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239-02骨筋膜室综合征是肢体骨筋膜间隔区肌肉、神经、血管等组织因急性严重缺血造成的一种早期综合征,是临床常见且较严重的创伤并发症[1]。

我科于2008一01~2012—12共收治创伤、四肢骨折2268例,其中发生骨筋膜室综合征18例,占o.79%。

由于我们加强病情动态观察,及时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使患者避免了截肢的痛苦.现报告如下。

1 对象和方法本组18例,男12例,女6例,年龄8~63岁,平均42岁。

致病原因:车祸11例,机械伤5例,跌伤2例。

单纯软组织伤4例.合并骨折14例。

致病部位:小腿8例(胫腓骨骨折6例).前臂7例(尺桡骨骨折5例),胫骨平台骨折2例,肱骨髁骨折1例。

全部病例经确诊后,早期行切开减压术16例,非手术治疗2例。

其中皮肤行初期缝合5例,延期植皮缝合11例。

肢体功能恢复正常17例,功能部分丧失1例。

2 护理2.1病情动态观察及护理2.1.1疼痛的观察骨筋膜室综合征初期.由于神经组织对缺血特别敏感,常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疼痛,进行性加剧。

指(趾)呈屈曲状态,当被动牵伸时,即引起剧痛。

随着病情的进展,疼痛减弱以至无痛感。

本组病例表现为创伤后肢体持续性疼痛17例,1例尺桡骨骨折患儿,人院时患肢肿胀,无明显疼痛,感觉消失。

我们立即报告医师,考虑为骨筋膜室综合征,急诊行筋膜室切开减压术,术后肢体功能大部分恢复正常,由于处理及时而避免了截肢。

2.1.2远端动脉搏动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由于受累间隔区内肌力减弱,组织肿胀,使动脉与皮肤距离增大,脉搏相对减弱。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一、概述四肢的肌肉和神经都处于由筋膜形成的间隔区之中,这是一个闭合的空间,当其中压力增加时,会影响血液循环及组织功能。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四肢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发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

如不及时诊断和抢救,可迅速发展为坏死,导致肢体残废,甚至危急生命。

这些综合征可由骨折、挤压伤等引起,最常发生的是小腿和臂掌侧。

(一)病因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形成。

骨筋膜室综合征起因于室内压力增高。

1.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或空间变小由于外力挤压所致,引起局部缺血;继而当外力解除后,发生组织水肿。

见于以下受伤者:①肢体用绷带、石膏、夹板、止血带等包扎过紧、时间过长; ②受伤时肢体长时间受压。

2.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剧增见于以下受伤者: ①肢体长时间缺血后,肌肉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可发生水肿,水肿使骨筋室内压上升,妨碍静脉回流,致渗出更多,形成恶性循环; ②骨折并有软组织严重损伤,出血和损伤性炎症使骨筋膜室内容物体积剧增; ③骨折伴有较大血管损伤,或者并有凝血功能障碍,出血使骨筋膜内压剧增。

(二)临床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早期临床表现以局部为主,如不及时处理,可出现全身症状。

1.疼痛创伤后早期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剧,是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重要表现。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至晚期,当缺血严重、神经功能丧失后,感觉即消失,再无疼痛。

2.指或趾呈屈曲状态,肌力减弱。

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可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3.患者表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肿胀,有严重压痛,触诊可感到室内张力增高4.当肌肉缺血较久,发生广泛环死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搏加快。

血压下降、白红细胞计数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

(三)诊断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上升后,可以造成上述肌肉及神经的改变,时间过久,会导致不可逆的损害,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诊断和及时治疗至为重要。

骨筋膜室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围手术期护理


入院时
护理后
满意
数 睡眠障碍(例 ) 约占比 睡眠障碍(例 ) 约占比 度
观察组 52
4280.8%来自1630.8% 98.5%
对照组 50
40
80%
28
56% 94%
经统计学处理,P<0.05,差异显著。 5讨论 5.1 睡眠护理干预对减轻术前患者睡眠障碍的重要作用:睡眠时, 生长激素、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分泌明显增高[6]。良好、充足的睡 眠可以促进组织修复,使患者更好地应对压力、疼痛,从创伤中恢 复。胸部手术创伤大,对患者生理、心理功能都有很大影响,因此, 改善睡眠障碍,提高睡眠质量,促进疾病康复意义重大,而术前做 好睡眠护理干预显得更为重要。本组患者通过系统的、科学的睡 眠护理干预,提高了睡眠质量,使术前睡眠障碍率从 80.8%降至 30.8%,下降了 50%,比对照组的 80%降至 56%,效果更显著。 5.2 术前全方位护理干预的作用:术前除了进行优势内容递增的
两组患者中,入院时睡眠障碍无明显差别;观察组 52 例采取 针对性的宣教和护理干预,睡眠障碍从 80.8%降至 30.8%,其中下 降了 50%。对照组采取常规的胸外科护理,睡眠障碍仅下降 24%。 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高,具体见下表。
患者术前采取常规护理和睡眠护理干预睡眠情况对比分析表
* 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创伤骨科(750000) ** 银川市第二人民医院外科(750000) 2012 年 7 月 5 日收稿
状不明显,遇到可疑病例应密切观察,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早期 临床表现是以局部症状为主,只是在肌肉缺血较久,已发生广泛 坏死才出现全身症状。如体温升高,脉率增快,血压下降,白细胞 增多,血沉加快,尿中出现肌球蛋白等。所以此征的早期护理必须 做到细致入微。 2.1.1 一般情况的观察:创伤后的患者,尤其挤压伤患者,合并软 组织受损较重或粉碎、多发骨折以及前臂及小腿骨折石膏托固定 的患者,应警惕本征的发生,有时虽然脉搏存在,但可能已出现本 征,护理时应观察更仔细、全面的掌握患肢远端血运的变化、皮肤 的颜色,并及时、详细报告医生。 2.1.2 肢体疼痛的观察:创伤后肢体剧烈疼痛,一旦出现进行性加 剧,为本征最早期的症状,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表现较为 重要。因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所以感觉纤维出现症状较早。必须 对此予以足够重视,若患肢神经分布区感觉减退或麻木,及时汇报。 2.1.3 患肢及皮肤状态的观察:指或趾屈曲状态时,感觉肌力减 弱,牵拉指或趾时,会引起剧烈疼痛,为肌肉缺血的早期表现。加 之患肢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肢体有严重的压痛,触痛,看到皮肤 紧张可见张力性水泡形成,并感觉到室内张力增高。及时详细记 录并报告医生。 2.1.4 患肢肿胀的观察:对于肢体肿胀明显者,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 度,皮肤的温度及感觉,患肢远端的血运等情况,还要遵医嘱冷敷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患者的护理患者,女性,20岁,主诉:机器绞伤致右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7小时,于当地制动后来本院急诊。

于急诊接受X线片检查、CT 检查,常规化验、临时制动、紧急对症治疗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一、诊疗过程中的临床护理(一)入院时1.诊疗情况入院后查体:体温37℃,脉搏80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25/75mmHg。

患者主诉机器绞伤致右腕疼痛、肿胀、活动受限7小时,于当地制动后来本院急诊。

于急诊接受X线片检查、CT检查,常规化验、临时制动、紧急对症治疗后,为进一步诊治收入院。

患者伤后无昏迷、头痛、头晕、气促、腹痛、恶心、呕吐等症状,小便正常,大便尚无。

专科查体:患者右手虎口处可见皮肤开放性损伤,鱼际肌肉挤压损伤,右手及腕部见软组织明显肿胀、张力大,右腕部压痛,右腕主动、被动活动受限。

右上肢肢端皮肤温暖,色泽正常,弹性差,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正常,桡动脉搏动正常,肢体肌肉牵拉痛阴性,皮肤痛触觉正常,手指主动活动存在。

辅助检查:X线示右桡骨远端骨折,移位轻度,有碎块,关节面粉碎,约3.0mm。

CT示骨折粉碎,关节内移位明显。

异常化验结果:WBC 14.12×109/L,中性粒细胞相对值85.6%,淋巴细胞相对值11.2%,血糖8.8mmol/L。

患者当日入院后即在全麻下行清创术、桡骨远端切复内固定术、前臂减张术和负压引流置入术,术毕于6PM返回病房,患肢手指血运良好,主动屈伸活动存在,伤口引流管及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负压引流管均通畅,次日晨共引出血性液体约65ml,VSD负压吸引共引出血性液体约100ml。

术日晚8PM患者主诉疼痛,遵医嘱肌注哌替啶50mg后可间断入睡。

思维提示[1]患者年龄较小,工作时受伤,右手为优势手,患者担心伤情影响今后的手术,呈现出悲观、焦虑的情绪,需对患者的情绪进行疏导。

[2]患者右前臂疼痛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需采取护理措施,减轻疼痛,促进睡眠。

骨筋膜室综合征3

骨筋膜室综合征3

病理机理
室内压力急骤增高,压迫肌肉、神经组织的毛 细血管,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肢体的主要动、静脉损伤将导致远端肌肉、神 经缺血,组织渗出增多,也会造成骨筋膜室内 压力增高。 一旦发生会进行性加重。由于腔室内压力增高 导致肌肉缺血、缺氧,肌肉渗出增加。肌肉肿 胀进一步加重会增加腔室内的压力,从而形成 恶性循环。这是骨筋膜室综合征发生、发展的 特征。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生命体征观察: 肌肉组织坏死广泛且严重时, 可出现血压下降、脉率增快、心律不齐等反应, 应密切观察。 疼痛观察: 疼痛与损伤程度不成比例是骨筋膜 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重要表现。肢体持 续性烧灼状剧痛,进行性加重为早期特点 注意皮肤温度、感觉、活动和末梢血运(肢体 远端脉搏和毛细血管充盈时间) 如出现末梢温 度降低、瘀紫、麻木、痉挛逐渐加重,应立即 通知医生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功能锻炼方法
(1)患肢肌肉等长收缩:50下/次,每日3次。 (2)负重锻炼:开始时15~20kg,以后根据 骨愈合情况逐渐增加力量。 (3)牵引锻炼:从5kg开始逐渐加至25kg。 每周3次练习。 (4)前臂旋转练习:旋前动作应由前臂的旋前 方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肌来完成。旋 后动作应由旋后肌为主动肌,肱二头肌为辅助 肌来完成。每日量力而行。
①外伤后肢体肿胀严重,剧烈疼痛; ②被动牵拉试验阳性; ③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④测压时骨筋膜室内压明显升高。 以上是骨筋室综合征诊断的主要依据, 其中,被动牵拉痛是早期诊断的重要依 据,
治疗原则
早期治疗。一旦确诊就要及时切开深筋 膜,彻底减压。切口要足够大方能彻底 解除骨筋膜室内的压力。手术要保持无 菌,防止感染节功能,预防肌肉萎缩: 在术后第一天以主动活动为主,被动活 动为辅。开始可进行患肢以外的全关节 任意活动,以促进全身血液循环,改善 局部组织营养状况,防止肌肉萎缩。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常规
【观察要点】
1.观察患肢血液循环,皮肤颜色、温度、感觉,肢体运动、动脉搏动情况,肿胀程度。

2.观察疼痛性质,持续时间等。

3.观察生命体征及尿量、尿色的观察。

【护理措施】
1.严密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动脉搏动和指(趾)端血运、感觉、皮肤温度及活动。

如发现末梢温度降低,感觉麻木,发绀、疼痛逐渐加重,立即通知医生,及时处理。

2.患肢制动,避免抬高,以免因动脉供血不足而加重血液循环障碍。

3.严密观察疼痛的性质,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表现为患肢持续性烧灼状剧痛,并传向远端,呈进行性加重,疼痛和损伤不成比例,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处理。

4.观察患肢肿胀程度,定时测量生命体征,评估组织张力,肢体功能情况。

观察尿液的颜色、性质和量,准确记录24小时尿量,严密观察肾功能损害的症状。

5.行切开减压的患肢,保持引流通畅,观察引流液的性质、颜色及量并做好记录。

敷料渗血、渗液后及时更换,严格执行无菌操作,有效预防感染。

6.给予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肾功能损害者限制
蛋白质的摄入。

7.加强基础护理,预防压疮,按摩受压处皮肤,促进血液循环。

指导有效咳嗽和深呼吸,防止坠积性肺炎的发生。

鼓励多饮水,防止泌尿系感染。

【健康教育】
1.卧床休息,患肢制动,保持伸直或功能位。

2.胫腓骨骨折或尺桡骨骨折患者,出现剧烈疼痛或肿胀者,应立
即通知医护人员。

3.康复期进行功能锻炼,防止关节僵硬和肌肉萎缩。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规

骨筋膜室综合症护理常规一、【评估(观察要点)】1、评估挤压部位状况:疼痛、肿胀的程度,被挤压肢体运动障碍、关节活动受限的状况。

2、受伤处皮肤色泽和感觉:有无皮下淤血、红斑和皮肤表面水疱的状况,患肢感觉减退的情况及出现麻木感的程度。

3、意识、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等情况,有无休克和其他损伤及伴随症状。

4、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二、【主要护理问题及相关因素】1、疼痛:与创伤、肌肉缺血、缺氧有关。

2、体温过高:与创伤、坏疽有关。

3、焦虑:与不理解手术程序,担心术后效果有关。

4、知识缺乏:与对疾病的相关知识缺乏了解有关。

5、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与局部持续受压,皮肤感觉障碍,切开减压术后伤口大量渗液有关。

6、潜在并发症:出血、感染、周围神经血管功能障碍。

三、【护理措施】(一)术前护理1、病情观察:观察局部情况:如患处敷料渗血、渗液较多,立即汇报医生给予换药。

观察全身情况:是否伴有寒颤、高热,以判断有无全身性感染。

2、体位与运动:急性期患肢制动,禁止抬高、热敷、按摩。

3、饮食护理:(1)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以增强机体抵抗力及对手术的耐受性,促进康复。

(2)术前禁食8-12 小时,禁饮4 小时。

4、用药护理:(1)镇痛药物:根据疼痛评估的结果,正确使用镇痛药物;根据医嘱可联合使用镇痛药,减少疼痛刺激,保证患者休息。

(2)遵医嘱使用敏感抗生素,注意有无继发感染。

(3)高热患者需采用药物降温者,注意降温效果及不良反应。

(4)使用抗凝药物预防血栓形成,如低分子肝素等,按时执行医嘱,经常查看患者,如发生口腔黏膜出血、皮肤瘀点等要汇报医生及时停药。

5、症状护理:(1)高热:采用物理或药物降温,使用退热剂时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2)疼痛、肿胀:限制患肢活动以减轻疼痛,必要时遵医嘱使用镇痛药。

6、并发症的观察与护理:(1)出血: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渗液,引流液的量、颜色、性质。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病人如何护理一、概述:骨筋膜间室综合症是指四肢骨筋膜室内组织压升高,使其循环和功能遭受损害,造成肌肉和神经严重缺血出现的早期症状和体征,如不及时治疗很快发生坏死或坏疽,甚至危及生命。

二、护理要点1. 执行骨科一般护理常规2. 术前护理(1)护理及处置备皮1. 手术野备皮饮食1. 予高热量、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2. 术前禁饮食用药1. 遵医嘱用药物检查1. 行血常规、出凝血时间、血钾、血红蛋白测定及有关肾功能衰竭的化验检查环境空气新鲜、清洁、安静、温湿度适宜。

有条件置单间,病室空气净化。

疼痛的程度、发展过程1. 评估疼痛的程度及发展过程。

2. 鼓励病人表达疼痛的感受。

3. 观察病情,疼痛剧烈时或由疼痛转为无痛时都要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心理护理观察有无悲观、恐惧,给予相应指导1.应以热情的态度,精湛的技术及稳重的举止,为患者治疗和护理,取得患者及家属的信任与合作。

2.对于有恐惧、悲观情绪的患者,应给与疾病指导,以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患肢情况观察患肢的皮肤色泽、肿胀程度、感觉、运动、动脉搏动情况1.观察有无被动牵伸指或趾时,出现剧烈疼痛,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

2.观察患肢如有冰冷、紫绀或苍白、感觉障碍、脉搏搏动减弱或消失、毛细血管充盈缓慢或消失、肌肉瘫痪时立即通知医生准备行切开减压术。

3.怀疑骨筋膜室综合征应将患肢平放,不高于心脏水平,以免加重缺血。

4. 术后护理:手术日程评估观察要点护理措施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应警惕失血性休克1. 密切观察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的变化并记录,如有异常及时报告医生处理。

2. 如有进行性的血压下降、脉率增快等血容量不足的表现时,遵医嘱加快输液速度,预防休克。

3. 出现高热时,应给予物理降温,观察效果并记录。

4.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

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预防感染观察伤口渗血、渗液情况,如渗血、渗液较多时,及时通知医生给予伤口换药,保持切口清洁、干燥。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措施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措施要点

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措施要点1. 引言1.1 概述: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下肢运动相关疾病,主要表现为患者在运动或长时间站立后出现剧烈的疼痛。

该综合征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异常增高而引起的,可能导致神经、肌肉和血管受到损伤。

目前,针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措施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分为五个部分进行论述。

首先,我们将介绍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定义、病因以及常见的症状和表现。

其次,我们将详细阐述诊断方法,以便更准确地判断患者是否患有骨筋膜室综合征。

然后,我们将重点介绍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措施,包括初期处理和休息措施、物理治疗和康复训练以及手术干预和后续护理。

接着,我们将探讨预防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方法,包括适当锻炼和良好姿势保持、加强肌肉训练和韧带伸展活动,以及注意场所环境和工作生活习惯调整。

最后,我们将总结报告的重点信息,并提供患者咨询建议和后续研究推荐。

1.3 目的:本文旨在提供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护理措施要点的全面指南。

通过对该疾病的介绍、护理措施的阐述以及预防方法的探讨,希望能够增进人们对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认识,并为患者提供有效的健康管理建议。

同时,通过指出未来可开展研究方向,促进相关领域的学术发展与进步。

2. 骨筋膜室综合征介绍2.1 定义和病因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运动损伤,通常发生在下肢。

它是由于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引起的疼痛和不适感。

主要病因包括长时间、高强度的运动活动、重复性使用某一肌肉群或肌腱、低位肌群训练不足等。

2.2 症状和表现患者在活动期间会出现剧烈的疼痛和持续的压迫感。

通常,在活动后放松休息一段时间后,这些症状会减少或消失。

然而,如果该情况得不到妥善处理,这些症状可能变得更加严重,并会影响日常生活。

其他常见的骨筋膜室综合征表现包括局部红肿、触摸敏感以及行走困难。

有时候患者还可能出现下肢无力、麻木和刺痛等神经系统相关的表现。

2.3 诊断方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通常是通过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以及医生的体格检查来确定。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的名词解释护理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常见的运动损伤,主要出现在下肢,通常是由于肌肉和韧带周围的组织受到压力或挤压而引起的。

该疾病通常会导致疼痛、肿胀和僵硬感,严重时甚至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以下是关于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详细解释:一、定义骨筋膜室综合征是一种由于下肢肌肉和韧带周围的组织受到压力或挤压而引起的疾病。

该疾病通常会导致局部疼痛、肿胀和僵硬感,并可能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

二、发生原因骨筋膜室综合征通常是由于长时间站立或行走、过度使用某些肌肉以及运动损伤等因素引起的。

这些因素会导致下肢内侧的骨筋膜室内压力增加,从而使周围的组织受到挤压和损伤。

三、症状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的主要症状包括:1. 局部疼痛:通常在下肢内侧出现,可能会向下延伸到足底或向上延伸到大腿。

2. 肿胀:局部可能会出现肿胀和水肿。

3. 僵硬感:患者可能会感觉到局部僵硬和不适。

4. 运动障碍:严重时可能会影响日常生活和工作,如步态异常、行走困难等。

四、诊断方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诊断通常是通过以下方法进行:1. 体格检查: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下肢,观察是否有局部肿胀、压痛等情况。

2. 影像学检查:如X线、MRI等,可以帮助医生确认是否存在骨折、软组织损伤等情况。

3. 压力测量法:可以测量骨筋膜室内的压力,以确定是否存在骨筋膜室综合征。

五、治疗方法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治疗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休息:减少运动量,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肌肉。

2. 物理治疗:如冰敷、按摩、理疗等,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肿胀。

3. 药物治疗:如非甾体消炎药、镇痛药等,可以缓解局部疼痛和不适。

4. 手术治疗:对于严重的骨筋膜室综合征,可能需要手术治疗。

六、护理措施对于患有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患者,护理措施也非常重要。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护理措施:1. 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患者的身体情况和治疗效果。

2. 减轻负担:帮助患者减轻负担,避免过度使用受影响的肌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骨筋膜室综合症的护理
骨筋膜室综合征是由骨、骨间膜、肌间膜和深筋膜形成的骨筋膜室内的肌肉和神经因急性缺血而产生的一系列早期症状和体征。

最常发生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如不及时处理,轻者导致肌肉坏死,神经麻痹,重者可造成肢体残疾,肾功能衰竭甚至死亡。

肢体由骨干和深筋膜组成封闭的坚韧筋膜室,内有肌肉、血管和神经通过,前臂和小腿都是由双根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组成。

骨筋膜室是一个封闭的腔室,不能扩张,外伤后由于骨折出血、血肿形成及肌肉肿胀,腔室内压力急骤增高。

压迫肌肉、神经、组织的毛细血管,造成组织缺血、坏死。

此外,肢体的主要动脉、静脉损伤将导致远端肌肉、神经缺血,组织渗出增多,也会造成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肢体长时间受压也会使肌肉缺血、肌肉肿胀,成为发生的又一原因。

临床表现
骨筋膜室综合征发展较快,一般在受伤24小时内出现,主要表现有:(1)疼痛。

(2)活动障碍。

(3)感觉障碍。

(4)被动牵拉痛。

(5)肢体肿胀。

(6)血管搏动减弱或消失。

术前护理
患者因突然受伤、疼痛,表现为情绪不稳定,有恐惧感,不愿意接受切开减压的再创伤,因此要安慰患者,耐心解释切开减压是最有效的治疗措施,以及延误治疗的严重后果,使其消除顾虑,树立信心,密切配合治疗护理,常规准备皮肤,抽血做血型交叉配对试验及麻醉药、抗生素过敏试验。

术后观察及护理
1疼痛的观察创伤后肢体持续性剧烈疼痛,且进行性加重,即肢体出现与原发损伤不符的剧痛,这是骨筋膜室内神经受压和缺血的早期信号。

肌肉缺血性疼痛,程度较重难以忍受,此外,肌肉、神经缺血性疼痛部位往往超越损伤部位,常出现在肢体远端,而且定位较弥散。

一般外伤特别是骨折,只要不造成骨折断端移位,触压未波及的肌肉及被动屈伸脚趾不会引起疼痛;而肌肉缺血后,肌肉内痛觉感受器更为敏感,触压患室肌肉及被动屈伸脚趾时,因肌肉受到压迫而疼痛加剧,但是,当本征晚期缺血严重,间隔内神经受累功能丧失后,可出现疼痛缓解甚至疼痛消失,提示病情加重。

2肿胀的观察患肢在该征早期常表现为皮肤略红,温度稍高,触之可感到室内压力增高,皮肤紧张,可见张力性水疱形成。

对于此类患者在采取积极的脱水治疗及抬高患肢处理后未见明显改善后,应密切注意观察患肢的疼痛、感觉及血运情况。

小腿筋膜间室综合征诊断一旦成立,应立即松解所有外固定物,将肢体放平[1]。

神经组织对缺血最敏感,感觉纤维出现症状最早,除感知疼痛外,会出现辨别障碍、麻木,但麻木常由于剧痛而被掩盖。

感觉减退和消失均为神经缺血的结果,故应严密观察肢体感觉功能。

3末梢血运的观察当骨筋膜室内压力增高到一定程度时,可使供给肌肉血液循环的小动脉关闭,但此压力远远低于患者的收缩压,因此,还不足以影响患肢主要动脉血液。

此时,肢体远端脉搏虽然存在,趾毛细血管充盈时间仍属正常,但肌肉可能早已发生缺血,所以,肢体远侧动脉搏动的存在并非安全标志,应结合其他临床表现进行观察分析,以协助诊断。

动脉血供受阻,肢端为贫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苍白色;静脉回流受阻,肢端为淤血性缺血,肢端皮肤呈青紫色。

当血液循环严重障碍时,患肢可呈苍白、发绀、大理石花纹等,此时,必须行骨筋膜室切开减压术。

4术后护理手术后护理除一般护理外,要尽可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不适,预防并发症,并及时发现和处理合并症。

合理调配饮食,加强营养,增强抵抗力,促进伤口愈合。

5一般护理确保室内空气清新,每日通风2~3次,保持室温在23~25℃,紫外线照射每
天20~30分钟,并注意保护眼部及皮肤。

6心理护理多与患者交谈,给予安慰,消除患者焦虑、恐惧感。

护理操作要熟练、准确,动作要轻柔,以增加患者的信任感。

7术后患肢护理减压后的肢体放置与心脏同等高度,这样,有利于肢体血供恢复及防止再发,并密切观察伤口分泌物的性质、量及颜色。

监测体温变化,注意观察动脉搏动和趾端血运、感觉、活动及皮肤温度。

8功能锻炼的指导功能锻炼为治疗性运动,可以维持及恢复关节功能,是防止肌肉萎缩,避免和减轻术后后遗症的重要措施。

患肢锻炼方法主要包括:(1)股四头肌等长等张收缩;(2)直腿抬高;(3)卧床时可进行患肢纵向挤压锻炼;(4)后期可逐渐进行负重锻炼。

刘臣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