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县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

合集下载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迅速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然而,在社会迅速发展的过程中,也伴随出现了各种社会问题,其中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便是其一。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时期,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涌入城市,由于受到我国户籍制度的限制,这些进城务工人员中的大多数将子女留在了原籍,由此便衍生了一个特殊的群体----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是未成年中的弱势群体,由于长期得不到亲情的呵护,其健康成长受到了较大影响。

留守的青少年儿童正处在成长和发育的关键时期,由于他们无法受到父母在价值观念及思想认识上的引导和帮助,成长的过程中缺少父母情感上的关心和呵护极易产生心理发展上的异常。

留守儿童的心理状况直接影响其道德状况,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1一、农村留守儿童的界定目前社会各界给予了农村留守儿童高度的关注,然而目前留守儿童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

笔者认为,农村留守儿童是指,父母一方或者双方长期外出务工而被留置在原籍的,未能在正常家庭结构下成长的农村未成年子女。

本文所研究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并非单指刑法意义上的犯罪,而是广义上的犯罪,包含因未成年人未达到法定年龄而刑法认为不构成犯罪的行为。

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与特点(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现状2004年公安部调查显示全国未成年人受侵害及自身犯罪的案例大多数在农村,其中大多数又是“留守儿童”。

这些留守儿童长期不能与父母在一起生活,缺乏必要的心理及情感上的交流,导致了部分儿童心理产生了问题,同时又受到来自于各种渠道的不良思想与文化的冲击,逐渐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据一份调查显示,广西宾阳县2004年未成年人刑事犯罪共46人,其中农村未成年人刑事犯1张金兰.公共政策视角下的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探析[J].特区经济,2010,(6):13-16.罪31人,占全县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67.3%。

浙江省苍南县破获了一个由农村留守儿童组成的“五街帮”犯罪团伙,涉案300余起,其中包括绑架、抢劫、强奸、盗窃、寻衅滋事、故意伤害等违法犯罪活动。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

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第一篇:关于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与预防对策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成因及预防对策的思考近年来,青少年违法犯罪频发,不良的思想、文化、风气随社会的高度发展而充斥泛滥,导致青少年的心灵受到严重侵蚀,特别是寒暑假期间,青少年脱离了学校的教管,父母又忙于工作,更是青少年犯罪的高发时期。

据统计,2013年以来,华蓥市青少年犯罪案件共27件,34名青少年进行拘留教育,如何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最大限度的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已是当前社会各界刻不容缓的责任。

一、青少年犯罪的特点(一)犯罪人员日趋呈现低龄化。

根据近几年来的数据统计,青少年案件中不满14周岁的未成年人出现危害社会行为的逐渐增多,且年龄结构逐渐偏小,一般从10岁开始表现出劣迹的,13、14岁就容易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到15至18岁,青少年正处于叛逆的阶段,使得这一阶段更加成为犯罪高峰年龄;当到了18到24岁初涉社会时,正可谓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年轻人冲动的性格暴露无遗,这一阶段所犯案件都是。

由此可见,青少年犯罪越来越呈现低龄化,不管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监管,加强未成年人的道德法制教育势在必行。

(二)犯罪方式逐渐形成团伙化。

2012年3月25日晚,华蓥市天池镇雷家桥老纸厂(原广安示范纸厂)附近发生一起杀人案,抓获了犯罪嫌疑人杨某(男,24岁,广安市代市镇人)、贺某(男,18岁,华蓥市阳和镇人)、王某(男,19岁,华蓥市双河镇人),杨某某(男,21岁,华蓥市双河镇人),四名犯罪嫌疑人坐上受害人的出租车到达老纸厂后,见此处偏僻、寂静便将受害人赵某某拖下车,抢走其身上的600余元现金并将其杀害,之后又若无其事的回到双河镇网吧上网。

纵观现状,青少年犯罪日趋由单独作案向集体性的共同作案转化,据调查资料显示,在去年审理未成年人犯罪的案件中,共同犯罪的案件占犯罪总数的一半以上,青少年团伙犯罪中,已有相当数量的犯罪团伙向犯罪集团发展,许多青少年犯罪团伙不仅有称号、有头目,而且有纪律、有章法,特别是当团伙中加入了“两劳人员”或“惯犯”、“累犯”等成员时,团伙便很快从一般的结伙犯罪发展成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犯罪集团,从而加大了作案的成功几率,一旦犯案就多是大案要案。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当前,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涌入城市,留守儿童问题也日益突出。

留守儿童因为父母外出务工,长期在家独自生活,缺乏家庭关爱和监护,容易陷入不良社会环境,甚至出现犯罪问题。

本文将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进行浅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表现1. 肇事肇祸。

由于长期缺乏监护和教育,留守儿童缺乏遵守道德和规则的意识,容易在社会交往中发生冲突和矛盾,甚至卷入违法犯罪活动。

2. 迷恋网络。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留守儿童沉迷于网络游戏和短视频,容易受到网络暴力和不良信息的影响,产生攻击性、侵犯性行为。

3. 早恋堕胎。

长期独自生活的留守儿童缺乏正确的性教育和情感支持,容易陷入早恋,甚至导致未成年怀孕和堕胎事件。

4. 受骗上当。

缺乏生活经验和社会辨识能力的留守儿童容易受到传销组织和网络诈骗的侵害,轻则财产损失,重则受到身体伤害。

1. 家庭缺席。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家庭关爱和教育,甚至丧失家庭安全感。

2. 教育资源匮乏。

农村教育资源不足,留守儿童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和成长环境,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

3. 社会封闭性。

部分农村地区社会交往相对封闭,留守儿童缺乏正常社交和沟通,难以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4. 心理压力大。

留守儿童长期独自生活,缺乏家庭支持和情感交流,导致心理压力过大,容易产生逆反心理和行为。

1. 加强家庭教育。

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的关爱和扶持力度,帮助父母提高育儿水平,减少家庭矛盾,构建和谐家庭环境。

2. 完善教育体系。

加大农村教育投入,改善农村学校师资配备和教育设施建设,提高留守儿童的教育水平和生活质量。

3.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

学校和社会应加强对留守儿童的心理健康教育,提高他们的适应能力和压力应对能力。

4. 增加社会关爱。

社会应提高对留守儿童的关爱和支持力度,通过志愿者、公益组织等形式,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生活扶持等服务。

「关于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关于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

关于造成留守儿童的原因及对策分析随着农村父母离乡进城打工、经商人数的增多,农村留守儿童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多,调查显示:我国有1.2亿农民常年在城市务工经商,产生了近2000万留守儿童,其中14岁以下占86.5%.他们失去父母庇护,身心、学习、成长都面临着失管、失教和失衡,由此引发了诸多社会问题,同时,也引起了社会各界对这个群体的关注。

作为一名基层的执业律师,借办案的机会,对这一个群体的教育、生活等状况进行了走访调查。

现对我市农村“留守儿童”问题的现状、成因及对策,提出如下调查意见。

一基本概况吉安是我省相对较贫困的地区。

这里丘陵起伏,山区较多,人民生活条件相对艰苦。

在社会经济日益发展的今天,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推进,许多年轻人纷纷外出到沿海发达地方打工,以求改变家中生活状况。

在这些外出打工的年轻人中,有很大一部分是“上有老,下有小”的类型,而年轻人外出打工就把家里的孩子留给父母甚至亲戚来照顾。

二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这些留守儿童中很多都是班里的问题学生,具体表现为:学习成绩普遍偏差、作业常常不按时完成、有孤独感和失落感,骄纵、蛮横,不愿与其他同学和小朋友交流。

调查中发现,这些孩子由于父母长年在外务工,留守在家由祖父母、外祖父母或其他亲戚朋友作为临时监护人。

其中还有一部分孩子处于无人看管的状态。

根据留守儿童家庭状况,家庭环境及临时监护人的文化素质,年龄等因素,我县留守儿童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一)无能为力,只管“吃”的放纵型这部分儿童主要是在那些生活条件差、监护人监护能力低的家庭。

这些监护人大多年老、体弱、文化低、见识少、负担重。

他们由于家境不富有,在家必须耕田种地、喂猪养牛等,忙于农活,根本就无暇顾及孩子。

这群监护人仅仅为孩子煮煮饭、洗洗衣。

特别到了农忙季节,他们自己连吃饭都没有时间,很多孩子就得自己煮饭或挨饿。

生活在这样家庭的孩子,有时还必须要承担起家里部分家务。

更有甚者,连几岁的孩子也在下地干活。

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几个问题的

农村青少年犯罪的几个问题的

学校教育的不足和缺陷
教育资源不足
农村地区学校教育资源相对匮乏,如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设施简陋等,难以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
教育内容的缺陷
农村学校教育往往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了学生的德育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培养,导致青少年缺乏正 确的价值观和判断力。
社会环境和不良风气的诱导
社会贫富差距
农村地区贫富差距较大,一些贫困家庭的 青少年容易产生不平衡心理,进而产生偷 窃、抢劫等犯罪行为。
任感。
预防道德失范
通过道德教育,预防农村青少 年出现道德失范行为,如欺凌
、盗窃等不良行为。
打击网络犯罪,保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
加强网络监管
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网络 的监管和管理,建立网络 安全制度,预防网络犯罪 的发生。
提高网络安全意识
引导农村青少年树立正确 的网络安全观念,提高他 们的网络安全意识和自我 保护能力。
加强对家长的监督和管理,确 保家长履行监护职责,关心孩 子的身心健康。
加强学校教育,提高青少年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加强学校德育教育,注重培养学 生的道德素质和法律意识。
开展法制教育活动,普及法律知 识,让学生了解自己的权利和义
务。
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 辅导和咨询服务,帮助学生解决
心理问题。
社会环境
政府和社会组织应加强对农村青少 年的关注和支持,提供必要的帮助 和引导,改善他们的成长环境。
开展道德教育,强化青少年的道德观念
培养道德意识
通过德育课程、主题班会等形 式,引导农村青少年树立正确 的道德观念和价值观念,强化
他们的道德意识。
加强道德实践
通过社会实践、志愿服务等形 式,让农村青少年参与道德实 践,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感和责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

试论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及对策1. 家庭因素:农村留守儿童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导致家庭失去监护和教育功能,父母的缺位使得孩子易感情失安,缺乏温暖和关爱,容易产生逆反心理,陷入道德观念混淆的状态。

家庭贫困和社会地位低下也是导致留守儿童犯罪的因素。

2. 教育因素: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传统价值观的引导,留守儿童容易接触到不良信息,如网游、暴力电影等,使他们的认知观念变得扭曲。

在农村地区教育资源匮乏,学校教育水平低下,教师对学生往往缺乏关心和指导,这也导致留守儿童的道德观念变得混乱。

3. 社会因素:农村社会环境相对封闭,信息闭塞,社会精神文明建设较为薄弱。

留守儿童在缺乏监护的情况下,容易受到不良朋友的影响,往往走向犯罪的道路。

缺乏社会保障体系,导致留守儿童缺乏基本的生活保障和发展机会,增加了他们犯罪的可能性。

对策:1. 家庭关怀:政府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怀力度,加强对留守儿童父母的教育培训,提高其亲子教育能力,帮助他们更好地履行监护责任。

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机构,为留守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教育辅导和生活帮扶,提供一个健康、温暖的成长环境。

2. 教育改革: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村学校的教育质量。

建立健全农村留守儿童教育保障机制,如设立农村寄宿制学校,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和生活保障,降低留守儿童的犯罪风险。

3. 社会支持: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的社会支持体系,通过社工、志愿者等力量,对留守儿童进行关爱和帮扶。

加强对农村社会环境的治理,提高农村社会精神文明建设水平,减少不良信息对留守儿童的影响。

4. 法律法规:加强对农村留守儿童犯罪行为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犯罪预防和惩治机制,加强对犯罪嫌疑人的教育改造,为他们提供重新融入社会的机会。

要有效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行为,需要从家庭、教育、社会、法律等多个方面入手,提供更好的关爱、教育和保障,为留守儿童提供健康成长的环境和机会。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的论文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的论文

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的论文论青少年‎犯罪的原因与预防的论‎文作者:吕志科‎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维护青少‎年的合法权益,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关系‎到国家兴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大事‎。

近几年来,青少年犯‎罪已成为全球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有关学者‎们把它与吸毒贩毒、环‎境污染并称为“三大社‎会公害”。

本文将从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入手,就青少年犯罪的‎原因进行剖解,并针对‎问题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一‎、预防青少年犯罪的重‎要性。

青少年犯‎罪是当今世界各国共同‎面临的一个突出社会问‎题,资料显示,在全部‎犯罪人员中,青少年犯‎罪的比例不仅最高,而‎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特征。

根‎据201X年年底至2‎01X年上半年,中央‎综治委办公室、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教育部等‎部门开展的“重点青少‎年群体摸底排查专项行‎动”结果显示,全国约‎有2820万名达到法‎定入学年龄但又不在学‎、无职业的闲散青少年‎,其中“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1‎15万人。

闲散青少年‎、有不良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服刑人员未‎成年子女、流浪乞讨青‎少年、农村留守儿童这‎5类人群成为青少年违‎法犯罪工作的易发群体‎。

青少年犯罪直‎接危害了社会,也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安宁,更‎关系到祖国的未来和希‎望。

1900年梁启超‎先生在《少年中国说》‎中提出:“故今日之责‎任,不在他人,而全在‎我少年。

wWw..c‎O M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独立则国独‎立。

”在21世纪的今‎天,如何让我国的青少‎年变的“智”“富”“‎强”“独立”,‎应该如何重视并提高青‎少年犯罪的预防和保护‎,我们仍然有必要重新‎审视这个问题。

‎二、青少年犯罪‎的原因。

‎(一)青少年犯罪的主‎观因素。

‎1.理性信仰危机直接‎影响青少年的身心健康‎,拜金主义、腐朽主义‎等思想乘虚而入。

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与预防的措施分析

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与预防的措施分析

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与预防的措施分析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很多父母到大城市工作,把孩子留在农村或者小城市,这就导致了留守儿童的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儿童指的是父母或监护人长期不在身边,常年由其他人或者亲戚朋友照顾和管教的儿童。

留守儿童往往面临着身心健康、教育和社交等方面的问题,其中青少年犯罪问题尤为突出。

本文将分析留守青少年犯罪的心理成因,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

1. 父母缺位和家庭教育不足:由于长期分离,留守儿童缺乏父母的陪伴和正确的家庭教育。

父母对于孩子的情感关怀和引导,对孩子思维和行为的规范,都无法及时有效地传达给留守儿童,这就容易导致留守青少年的行为失控和违法犯罪的发生。

2. 得不到适当的关注和关怀:留守儿童往往身边没有父母或亲密的家人陪伴,导致他们感到无所依靠、孤独和失落。

这种情绪的积累会逐渐导致留守青少年自卑心理的形成,并为之后的犯罪行为提供了心理基础。

3. 社会交往困难:由于长期的身处异地环境,留守儿童缺乏与同龄人的交往机会。

他们的社交能力和情绪管理能力相对较差,容易感到孤独和无助。

在这种情况下,他们往往会寻求刺激和满足感,导致违法犯罪的冲动。

4. 对于自身价值的迷茫:长期缺乏家人关爱和正确的教育,留守儿童往往感到自己的价值得不到肯定和认可。

这种自我认同和价值迷茫会导致他们寻求其他途径来获取自信和满足感,从而陷入犯罪行为。

1. 家庭教育的加强:虽然父母无法亲身照顾孩子,但他们可以通过电话、网络等方式与孩子保持沟通,关心孩子的学习和生活,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和激励。

必须加强亲属之间的教育协作,亲近的亲戚或邻居可以帮助照看留守儿童的学业和心理健康。

2. 建立严格的监护体系:政府和社会组织可以加强对留守儿童的监护工作,确保他们的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

可以建立起完善的留守儿童关爱中心,提供学习、生活辅导和心理咨询等服务,让留守青少年获得更多关爱与支持。

3. 学校和社会的关注:学校应当引导留守青少年积极参与课余活动,建立社团组织和体育俱乐部等,为他们提供社交交往的机会,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和自信心。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

浅析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及其防治措施随着城乡发展的不平衡和农村人口外流的加剧,农村留守儿童问题日益受到关注。

长期以来,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

这些孩子由于长期独自在农村家中生活,缺乏父母的关爱和教导,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为了有效防治农村留守儿童的犯罪问题,我们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采取相关措施,改善他们的生活环境并全面提升他们的素质。

一、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形成原因1. 家庭教育缺失:由于父母长期在外务工,留守儿童缺乏家庭教育和父母的关爱。

长此以往,儿童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甚至走上犯罪道路。

2. 社会关注度不足:农村留守儿童问题一直受社会关注度不足,缺乏关爱和帮扶措施,使得这些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容易产生心理问题和行为问题,甚至犯罪。

3. 社会环境恶劣:农村留守儿童长期处于贫困环境中,受教育条件差,文化水平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易受到不良影响,容易走上犯罪道路。

二、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类型1. 盗窃、抢劫等财产犯罪:由于长期缺乏监督和教育,留守儿童在不良环境中容易受到诱惑,产生偷盗等违法犯罪行为。

2. 暴力行为犯罪:长期处于缺乏父母监管的环境中,留守儿童很容易产生攻击行为,甚至参与打架斗殴等暴力行为。

3. 不良行为犯罪:长期缺乏正面引导和教育,留守儿童容易产生吸烟、赌博、吸毒等不良行为,甚至走上违法犯罪道路。

三、农村留守儿童犯罪问题的防治措施1. 完善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国家和社会应加大对农村留守儿童的关注和关爱力度,建立健全留守儿童关爱机制,包括提供心理辅导、教育资助和爱心关怀等服务。

2. 家庭教育加强:加强对留守儿童家庭教育的指导和支持,鼓励父母回乡创业或就近务工,尽快回到家庭,亲自教育和关爱孩子。

3. 增加社会关爱力度:通过成立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心理辅导等活动,增加农村留守儿童的社会关爱力度,帮助他们改善心理健康和生活水平。

4. 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通过开展法治宣传教育活动,增加留守儿童的法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使他们远离违法犯罪。

《2024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2024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未成年人问题逐渐凸显。

留守未成年人指的是因父母或监护人长期外出务工或生活而留在家乡,由其他亲人或单亲照顾的未成年人。

这一特殊群体近年来在我国社会中越来越受到关注,因为他们在家庭和社会环境的双重压力下,犯罪现象也日渐增加。

因此,本文旨在研究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原因和预防措施,为相关政策和干预措施的制定提供理论支持。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特点1. 犯罪类型多样:留守未成年人的犯罪类型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盗窃、抢劫、暴力犯罪等。

2. 犯罪行为冲动:由于缺乏家庭教育和心理疏导,留守未成年人犯罪行为往往较为冲动。

3. 团伙化倾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往往形成团伙,相互影响、相互支持。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但留守未成年人的家庭往往存在亲子关系疏远、监护人教育能力不足等问题。

这些因素导致孩子缺乏关爱和引导,容易产生心理问题,进而导致犯罪行为。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至关重要。

但部分学校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不够,缺乏有效的心理辅导和思想教育。

此外,学校教育质量不高、教育资源不均等问题也可能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产生负面影响。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也有重要影响。

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暴力、社会矛盾等因素可能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健康和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其更容易产生犯罪行为。

四、预防和减少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措施1. 加强家庭教育:父母应尽可能地与孩子保持联系,关注孩子的成长和心理状况,加强与孩子的沟通。

同时,学校和社区可以组织相关培训,提高监护人的教育能力和心理健康意识。

2. 加强学校教育:学校应关注留守未成年人的心理和思想教育,提供更多的心理辅导资源。

同时,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确保教育资源公平分配。

3. 完善社会支持体系:政府应加大对留守未成年人的关注力度,完善社会支持体系,如建立更多的心理咨询机构、志愿者组织等,为留守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关爱和支持。

当前农村青少年犯法分析及控制

当前农村青少年犯法分析及控制

当前农村青少年犯法分析及控制改革开放以来,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我国青少年违法犯法问题日渐突出,虽然国家对此实施了综合治理,快速增加的势头取得了有效控制,但从整体上看,违法犯法人数仍然逐年增加。

在我国青少年犯法比例不断升高这一大体事实中,一个“异军突起”的现象即农村青少年犯法的迅猛增加。

据2007年全国校园文化研讨会上的一项统计数据显示,我国青少年犯法率为2%左右,占整个刑事犯法的40%以上,而在青少年犯法中,农村青少年和其他无业人员占%。

在社会转型进程中,农村青少年犯法的迅速增加已成为我国社会进展进程中的突出问题。

[1]一、我国农村青少年犯罪的现状及特点农村青少年犯罪既有青少年犯罪的一般特征,又有其自身特点。

全国各地的有关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农村青少年不仅犯罪类型增多,且呈现出向低龄化、团伙帮派化、恶性化发展的趋势。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案更具暴力倾向。

为实施犯罪行为,一些青少年犯罪分子往往自制和购买火枪、刀具等凶器,作案时不顾一切,疯狂施暴,手段残忍。

有的在作案后还公然开枪示威,伤害无辜,不计后果。

近年来,在农村的刑事犯罪中,凶杀、抢劫、强奸、伤害及爆炸等恶性犯罪案件比例不断上升,特别是一些过去少见的盗窃、抢劫、强奸、杀人灭迹等一案多罪的混合暴力型案件,在农村青少年刑事案件中的比例明显增大。

(二)作案成员具有群体化倾向。

农村青少年犯罪由单独作案向结伙犯罪发展,使犯罪的组织化程度迅速提高,有的还形成了独霸一方的恶势力。

这是当前农村青少年刑事犯罪变化的又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少数地方社会治安状况混乱的主要原因。

其特点:一是随机性强,产生快、作案快、解体快。

这种随机性表现在产生时往往是偶然相遇,一拍即合,马上行动,作案时往往没有固定目标,随意流窜到一个地方,只要有机可乘,便协作犯罪;在组织上一般没有头目、没有分工,谁发现的目标由谁组织,得逞后就地分赃,然后各奔东西。

二是这些团伙少则几人、十几人,多则几十人,甚至上百人,他们主要是从事盗窃、抢劫、敲诈勒索、聚众斗殴、持械伤人、流氓滋扰、侮辱强奸妇女、拐卖妇女儿童、开设赌场、倒卖黑枪等犯罪,横行乡里、欺压百姓、无恶不作,有向黑社会、流氓恶势力团伙发展的趋势。

谈农民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谈农民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

谈农民犯罪的特点原因及预防对策农民犯罪是指农村地区的农民或农民工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行为。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随着中国农村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农民犯罪现象逐渐呈现出一个严重的问题。

本文将探讨农民犯罪的特点、原因以及预防对策。

一、农民犯罪的特点1.低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在农村地区,农民的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缺乏必要的法律意识和法律常识。

他们对法律的了解相对较少,甚至对某些行为的违法性认识不足,容易受到不法分子的蛊惑。

2.经济压力和生活困境农村地区的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经济来源有限。

面对生活的压力和困境,一些农民可能会选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来换取更多的经济利益,希望能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条件。

3.传统观念和道德观念的束缚在农村地区,一些传统的观念和道德观念仍然存在,比如重男轻女、尊重长辈等观念。

这些观念可能导致一些农民对违法犯罪活动抱有宽容的态度,认为某些违法行为并无大碍,甚至有时认为是正当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二、农民犯罪的原因1.经济不平等和社会差距在农村地区,经济不平等和社会差距较大,一些人拥有相对较多的财富和资源,而另一些人则相对较少。

这种经济不平等和社会差距可能导致一些农民心生不满和愤懑,选择从事违法犯罪活动来获得财富和社会地位的提升。

2.缺乏合法就业机会在农村地区,合法的就业机会有限,很多农民只能选择农耕和季节性的工作,收入较低。

在这种情况下,一些农民可能会选择从事非法活动,以追求更高的经济收益。

3.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的缺失农村地区法治教育相对滞后,农民对法律的了解和认识相对较少。

缺乏法律意识和法治教育,容易导致农民不了解法律的约束和惩罚,从而冲动地从事违法犯罪活动。

三、农民犯罪的预防对策1.加强法律宣传和法治教育加强对农村地区的法律宣传和法治教育是预防农民犯罪的关键。

可以通过组织法律讲座、法律文化礼堂、发放法治宣传资料等方式向农民普及法律知识,提高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治素养。

2.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通过加大对农村地区教育的投入,提高农民的教育水平和文化程度,可以增强他们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养。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
1. 学习困难:由于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关注和引导,农村留守儿童的学习成绩普遍低下,面临着辍学的风险。

2. 情感问题:缺乏家庭关爱和安全感会导致留守儿童存在孤独、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进而影响成长。

3. 管教问题:由于长期缺乏父母的约束和教育,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偏离正确的道德标准。

4. 健康问题:缺乏照顾和健康饮食,留守儿童身体健康容易受到威胁。

原因:
1. 就业问题:农村父母前往城市打工或者务农在外,没办法照顾孩子。

2. 教育资源问题:家庭经济条件不够,生活条件也限制了留守儿童的学习。

3. 观念问题:家长普遍认为,农村儿童能够获得足够的爱和关爱,所以就算自己不在家,也不太考虑可能给孩子造成的影响。

对策:
1. 家长参与:尽可能让父母主动参与留守儿童的生活教育,包括远程指导等。

2. 学校关注:通过完善农村学校教育设施、师资、教材及营养餐等方面的完善,提高农村教育质量,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

3. 社会组织:由志愿者和非政府组织组织建立“亲情保姆”制度,通过为留守儿童提供情感、心理上的关爱,协助留守儿童解决生活、学习及心理方面的问题。

4. 政府参与:加大对农村教育投入,落实扶持政策,促进优秀教师向农村流动,改善留守儿童的学习环境;同时,有关部门可以建立留守儿童的统一管理和督导机制,监督并协调相关的机构和组织,促进问题的解决。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范文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研究》篇一一、引言在当代中国社会中,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逐渐凸显,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留守未成年人指的是因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等原因而留在家乡,缺乏有效监护的未成年人。

本文旨在通过对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现象的研究,探讨其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为预防和解决这一问题提供理论依据。

二、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现状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和人口流动的加剧,留守未成年人的数量不断增加,其犯罪现象也日益严重。

留守未成年人犯罪涉及多个领域,包括盗窃、抢劫、故意伤害等,且呈现出低龄化、团伙化、暴力化等趋势。

这些犯罪行为不仅危害了社会的稳定和安全,也对留守未成年人的成长和发展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三、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原因分析1. 家庭因素: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缺乏有效的家庭教育和关爱是导致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重要原因。

父母长期外出务工或离异,使孩子缺乏亲情关爱和引导,导致其心理和行为出现问题。

2. 学校因素:学校教育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一些学校在教育过程中存在缺陷,如缺乏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导致学生缺乏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3. 社会因素:社会环境对孩子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一些不良的社会风气、网络文化等对留守未成年人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容易引发其犯罪行为。

四、解决留守未成年人犯罪的对策建议1. 加强家庭教育:家庭应承担起教育孩子的责任,父母应尽可能地陪伴孩子成长,提供有效的教育和关爱。

同时,政府和社会应加强对家庭教育的宣传和指导,提高家长的教育意识和能力。

2. 完善学校教育:学校应加强心理健康教育、法治教育等方面的教育内容,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和道德观念。

同时,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心理辅导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3. 改善社会环境:政府应加强对社会风气的引导和规范,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同时,应加强对网络文化的监管,防止不良信息对孩子的负面影响。

4. 提供支持与帮助:为留守未成年人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如开展关爱留守儿童的活动、建立心理咨询服务等,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减少其犯罪的可能性。

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

关于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的调研报告为有效解决农村青少年违法犯罪这一突出问题,积极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优化青少年成长环境,___团县委在县政协、县政法委等单位的大力支持下,近期深入到部分乡镇、学校公安部门,针对全县青少年违法犯罪情况进行了专题调研。

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从调查情况来看,全县青少年违法犯罪是以农村青少年为主,据统计1999-___年全县18岁以下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人数共有36人,全部为男性,初中或初中以下文化。

其中15岁1人,16岁3人,17-18岁32人,在校学生3人,占8.3%,农村青少年33人,占91.6%;今年截止目前,共拘留青少年106人,其中25岁以下青少年刑事拘留33人,治安拘留8人,罚款1人,犯罪人员仍以农村青少年为主。

从他们作案类型来看,以盗窃、抢劫为主,也有流氓、强奸、伤害、杀人等案例,他们在作案过程中很少顾及后果,作案手段野蛮和残忍,社会影响极为恶劣,给社会带来了极大的危害。

二、原因分析1、农村青少年犯罪原因分析。

___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农村人口占全县总人口的绝对比重,多数农村中学生在接受完九年义务教育(部分初中辍学)后回家务农,但因农业机械化程度的提高,他们多数时间在家无事可干。

虽然大部分农村青少年外出打工,但也有少数百无聊赖的农村青少年或打扑克、下棋、打麻将,或喝洒滋事,他们往往在无意识的情况下走向违法犯罪的道路,给社会带来危害。

如今年5月12日县公安局抓获的四名抢劫、盗窃犯罪嫌疑人(2人17岁,1人18岁,1人20岁)不顾严打声威,交叉结伙,于5月9日、10日连续手持凶器,抢劫作案。

在抢劫作案之前他们还盗窃作案多次,严重危害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从调查中我们还了解到个别农村青少年家长很不注重自身形象,而直接影响到其子女不务正业。

2、在校农村学生犯罪情况分析。

多年来,全县各级教育工作者付出了大量的心血,培养了无数的栋梁之材,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每年都有个别在校生触犯刑律。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价值上 的偏离 和个性 、 心理发展的异常 , 一些人 因此 而走上犯
罪道路。
2学校 教 育 的滞 后 .
是犯 罪儿 童低龄化 。 低龄化的趋势严 重阻碍农村 留守儿
童未来 的发 展。不具备完全刑 事责任能力 的留守儿 童触犯刑
法 , 法不受刑事处 罚的情况下 , 依 如果得不 到有效 的监 护和教
21年1 02 月
总第21 3期
文化教育
农村留守儿童犯罪的成因和预防对策
赵 珩
济南 20 1) 504 ( 山东青 年政 治学 院政法系 , 山东
摘 要 : 文分析 了农村 留守儿童犯罪 的现状 以及原 因 , 本 并且针
盗窃 , 抢劫等犯罪的 。 五是组织 形式多为团伙性犯罪 。留守儿童失 去父母 的监
度高 , 危害性大 。 二 、 国农村 留守儿童问题 成因分析 我
1家庭教 育 的缺 位 .
近年来 ,农村 留守儿童” 为一个热 门的词 汇 , “ 成 学界对其
关注大多集 中在教育 、 权益保护等方面 。 然而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当前农 村留守儿 童犯罪问题越来越突出 、 越来越严重 , 其危害性也 日益凸现。 所 以, 在建设社会 主义新农村 背景下 , 强对农村 留守 儿童犯罪 加
问题的关注和研究 , 具有重大 的现实意义。

目前农村留守 儿童 的家庭结构主要有两种 : 一种是 跟随祖

农村 留守儿童犯罪的现状和特征
父母或外祖父母生 活, 俗称隔代监护 ; 一种是生活在亲戚 、 朋友 或者老师家中 , 被称为委托监护。隔代监 护虽然有着 中国传 统 的亲缘支持 , 由于祖辈多年龄偏大 、 但 身体欠佳 、 文化偏低 , 无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浅谈农村留守儿童存在的问题及对策随着近几年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广大农村出现了大量的进城务工剩余劳动力。

农村留守儿童的数量也随之增长,这些留守儿童,成为了当今社会的隐痛。

因父母双方都外出找工,儿童不能与父母生活在一起,留守儿童的问题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所以必须对留守儿童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有对其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留守儿童由于地理和历史等原因,我国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很不平衡,农村人地矛盾尖锐。

在市场经济迅猛发展的推动下,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为改变生存状况外出务工,其中大部分为夫妻一同外出,因经济等原因无法将子女带在身边,由此引发“留守儿童”问题。

二、留守儿童的三大问题在亲情长期缺失的状态里,我觉得留守儿童容易产生一系列的问题,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1.心理问题父母不在身边,缺乏及时沟通,学生放学回家面对的是花甲之年的爷爷奶奶、外公外婆。

然而,祖父辈的隔代教育,要么产生极度溺爱现象,要么就是有深不见底的代沟。

孩子们就感到寂寞,产生强烈的孤独感,甚至对周围的人和事物滋生怨恨情绪。

遇到失败挫折,没有人在第一时间给予及时的引导,孩子们要么继续享受外婆的溺爱,要么就把心灵之门紧紧闭合,自信心逐渐消磨殆尽。

2.教育问题留守儿童不但无法享受到正常的家庭关爱,而且缺乏正常完整的家庭教育。

在学习方面,大部分农村人教育观念落后,留守儿童的学习长时间处于无人问津的状态。

如果是祖父辈抚养,由于他们受教育程度偏低,无法给孩子做学习上的辅导或对孩子的成绩进行咨询和分析。

如果孩子是由单亲或有叔叔等亲戚抚养,监护人除了照看孩子外,还要进行大量的工作,根本抽不出时间和精力辅导孩子的功课,抚养仅仅停留在温饱层面上。

而父母远在外打工,要么根本不关心孩子的学习,每次打电话回来只是教育他们要好好听话,注意身体,即使关心孩子的成绩,也由于不了解孩子学习具体情况不能及时给予学习指导。

3.安全问题在留守儿童中,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乏对儿童的安全监管,加之部分监护人和代养人对留守儿童的安全教育不够、意识不强、监护不力,导致部分留守儿童的安全难以得到保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试论我县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发表时间:2012-01-04T16:12:14.587Z 来源:《科学教育前沿》2011年第9期供稿作者:侯秀丽[导读] 所谓农村留守少年,是指年龄在12-16周岁之间、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子女。

侯秀丽 (甘肃省合水县委党校甘肃庆阳 745400)【摘要】所谓农村留守少年,是指年龄在12-16周岁之间、父母外出打工,留守在农村得不到正常结构家庭抚养的农民工子女。

近年来,由于农村大量剩余劳动力外出务工,越来越多的农村孩子成了缺乏父母关爱和照顾的留守少年。

农村留守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普遍存在着学业、生活、心理、亲情、安全等方面的问题,由此造成的留守少年犯罪问题也日益严重,而社会对此尚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

针对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有针对性的进行研究,有助于采取预防和减少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的措施和其他长效机制。

【关键词】农村留守少年;犯罪;原因;特点;预防。

中图分类号:G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4-1621(2011)09-085-02随着当前我国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在城市务工的方式也发生了显著变化,即由原来的短期的、季节性打工转变为相对较为固定的、长期的工作。

这种转变,对城市经济的发展及对农民工利益的保护固然是好事,但是,由于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还存在一系列问题,其中突出的表现是农民工在城镇还不能充分享有市民地位,无论在经济上、政治上还是社会生活上都不具备全家移民城镇的条件和能力,因此,造成了因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务工而形成的农村特殊的少年儿童群体--留守少年儿童。

他们普遍存在着学习成绩不佳、生活无人充分照顾、心理问题无处排解、亲情难以体验等问题,特别是由此造成的留守少年犯罪问题日益严重。

一些学者警示,留守少年可能会成为被"毁掉的一代",可能会成为国家新的不稳定因素,造成严重的社会问题。

然而这一状况尚没有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

本文拟从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原因、特点及预防等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探讨,以期为有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提供参考。

一、农村留守少年犯罪原因。

农村留守少年因为家庭教育的突然断裂或缺位,生活上缺乏关照,精神上缺乏关怀,学习上缺乏管理。

加之处于身心发展的转折期,其可塑性大、自制力差、缺乏成人适当的约束和科学的引导,极易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和影响,从而走上了违法犯罪的道路。

其犯罪原因大致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留守少年自身因素。

留守少年正处于身心迅速发展变化的时期,表现在:(1)在生理上变化明显,体内机能进一步健全。

他们对性有一种好奇心、神秘感和"尝试欲",一些留守少年偷偷看色情书刊、黄色录像,寻求剌激,一旦感觉条件适宜,就会失去控制能力,实施攻击性的"性发泄",走向性犯罪;(2)留守少年极易出现性格孤僻和无助、自卑、封闭、逆反的心理,使他们很容易受到外界不良风气的影响,导致心理发展变异,身心健康扭曲;(3)留守少年自身生理、心理发育不成熟,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尚未定型,法律意识淡薄,易在不良社会风气和现象的影响下,经不住诱惑,以求自身欲望的满足,放任自己的行为,将自己推上犯罪的道路。

(二)家庭教育的缺位与不足。

留守少年缺乏父母在情感上的关爱和呵护,在价值观念、道德规范以及行为示范方面缺乏应有的指导。

而临时监护人不管是祖辈,还是其他亲朋好友,受身份的制约,都无法起到留守少年父母的作用。

特别是祖辈教育孩子,由于观念和方法滞后,存在明显娇身惯养、放任自流的隔代教育倾向。

同时,这些祖辈多是文化素质较低的老年人,基本没有能力辅导孩子学习和对孩子进行法制、安全、卫生教育。

这些因素导致留守少年学习上不思进取,自由散漫,出现厌学、甚至逃学、辍学,过早地流入社会,并且和社会上的不良青年厮混,直至走上犯罪道路。

(三)学校教育的片面性。

受教育理念、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多方面的制约,农村学校很少开设专门的法律、心理辅导课程并配备专门的教师,学校教育管理方式简单,忽视对留守少年情感和心理健康的关注,校园安全管理存在疏忽,教师责任意识有待提高。

(四)社会不良因素的影响。

社会是孩子成长的外在环境,当前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呈蔓延扩大趋势,从一定意义上讲,与社会上各种不良因素的影响密切相关。

与成年人的违法犯罪不同,未成年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社会应负有更大的责任。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人们的思想观念呈现复杂、多样的特点,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和不劳而获等思想,也同样极大地冲击着农村留守少年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

二、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特点。

留守少年由于受年龄、智力、社会经验等方面的因素制约,其犯罪特点与成年人犯罪有不少不同之处。

(一)社会经验少、人生阅历浅,作案动机和目的单纯。

因为农村留守少年的年龄较小,知识和阅历较少,思维能力尚不成熟,辨别是非能力弱,活动能量超过认识水平,其作案动机和目的往往十分单纯,易于在外界的影响和刺激下,因一时的感情冲动而引发犯罪,并且多为临时起意犯罪,而智能性的犯罪和诈骗犯罪就较少出现。

由于他们受自身因素的制约,在实施危害社会的行为时,往往不去想或想不到自己行为的后果,有时会出现"得失"严重不符的破坏性犯罪。

(二)部分犯罪带有团伙化特征。

农村留守少年由于父母长期不在身边,缺少管教和呵护,经常逃学、四处游荡,并且由于单个少年缺乏足够的体力、智力、胆量和经验,单独作案往往难以成功。

而结成团伙则可以互相壮胆,减少作案阻力。

另外未成年人渴望友情、乐于合群,容易相互影响,只要其中一人有犯罪意识,就可能共同作案,形成共同犯罪.留守少年团伙犯罪中,多数属于一般性结伙犯罪,从近几年未成年人团伙犯罪发展趋势看,团伙作案惯做大案要案,一旦团伙加入了"两劳人员"或"惯犯"、"累犯"等成员时,团伙便很快从一般性结伙犯罪发展成有组织的犯罪团伙,甚至成为一种带有黑社会色彩的有组织犯罪集团。

(三)多数表现为侵犯财产犯罪。

根据统计,未成年人犯罪案件中,盗窃、抢劫始终排在未成年人犯罪的前两位。

这是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特点。

由于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城乡差别和贫富差异逐渐拉大,而农村留守少年的家庭条件往往相对比较差。

他们在得不到正确引导的情况下,受社会上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盲目追求吃、穿、玩、乐,去享受超越自己经济条件的物质生活,一旦虚荣心得不到满足,便心生邪念。

往往是从小偷、小摸开始,从偷拿家里的的东西到窃取亲友的财产,进而实施盗窃、抢夺、抢劫等犯罪。

三、农村留守少年犯罪的预防对策。

为了有效控制和预防日益严重的留守少年犯罪,国家、社会、学校以及家庭应齐抓共管,实行综合治理,把留守少年纳入有效的教育与监管之中,使他们真正得到关心、爱护与良好的教育,顺利走过人生的这一阶段。

基于这种考虑,提出以下对策:(一)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尽可能减少留守少年数量。

农村留守少年违法犯罪问题的根本解决,需要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统筹城乡发展,把"三农"问题作为党的工作的重中之重,大力发展农村经济,增加政府公共产品在农村的比重,改善农村的生产生活状况,让越来越多的农民不用远赴外地、远赴城市就能获得较为满意的收入,过上幸福美满的生活。

(二)改革当前的户籍制度、教育制度和高考制度,让更多的留守少年与父母团聚。

户籍管理制度制约了农民工儿童的学籍,是造成留守少年犯罪的外界原因。

我国现有的户籍管理制度对户籍迁入、迁出条件的严格限制,使得农民工子女不能随父母到务工地就学。

许多地方尤其是一些大城市,在学生升学(特别是中考和高考)时,强调学生的户籍,制定了"非本地区的学生不能参加中考和高考"的制度,许多农民工担心误了孩子的前途,只能将孩子留在家乡,成为留守少年,这就为留守少年犯罪埋下了种种祸根。

要加快户籍制度改革,尽快消除目前附加在城镇户籍上的的种种不合理优待,制定合理的城市落户政策,解决进城务工人员的落户及其子女的就读问题。

(三)树立大教育理念,加强农村学校在预防留守少年犯罪工作中的作用。

在当下,农村的中小学,特别是留守少年集中的学校,学校教育对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起着重要作用。

农村学校必须转变重教书轻育人的观念,抛弃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思想,要树立大教育理念,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教育、道德教育、法制教育等,引导留守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

(四)优化社会大环境,为留守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利条件。

优化社会大环境是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基础。

当前农村的社会结构和生活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农村不再是一方净土。

盗窃、抢劫、卖淫、嫖娼、赌博等不良现象在农村都有存在和发展,这些丑恶现象的存在对留守少年非常不利。

要给留守少年一个安宁环境,就必须净化农村社会环境,并对留守少年生活的村庄及学校附近的黑恶势力,违规网吧等进行治理,对侵害留守少年合法权益的行为坚决予以打击。

(五)实行有效的司法预防,切实做好违法犯罪留守少年的教育挽救工作。

公安、检察、法院、司法机关要各司其职,密切配合,齐抓共管,形成对犯罪留守少年改造教育工作的科学体系。

在保证司法机关独立办案的前提下,有针对性地邀请学校教师、群团干部或心理学工作者介入该类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实施心理矫正,从而打消未成年人重新犯罪的心理残余。

总而言之,我县农村留守少年犯罪问题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健康成长问题,也关系到社会的安全与稳定;不仅关系到一个个具体家庭的平安,更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衷心期望这一问题能够引起国家、社会、家庭、学校等方面的高度重视,共同探讨行之有效的解决途径,为合水县社会和谐发展、青少年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保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