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
威廉姆森为什么会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姆森为什么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刚刚宣布的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由奥利弗•E•威廉姆森和艾利诺•奥斯特若姆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分享。
这两位经济学家都是现代制度分析学派的代表性人物。
威廉姆森也是继科斯和诺斯之后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杰出新制度经济学家。
鉴于威廉姆森在新制度经济学的地位,他这次的获奖毫无疑问将进一步巩固新制度经济学在西方经济学中的主流地位。
瑞典皇家科学院认为,威廉姆森发展了一种崭新的理论,它将公司视为解决理论冲突的结构,威廉姆森的开创性贡献促使有关治理问题和企业边界问题的研究在过去三十年里成为经济学的研究热点和理论前沿。
从学术背景上看,威廉姆森和科斯一样,他们的出身都不是科班的经济学专业。
威廉姆森于1958年考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哲学博士学位。
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威廉姆森放弃了在斯坦福攻读学位,而是在两年后,转入卡内基技术学院,并于196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
这一特殊的学术背景,使得威廉姆森更加关注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各种组织问题,而不是受到新古典经济学一般均衡理论的羁绊。
加上受到当时在卡内基任教的Herbert Simon 和James March等人的影响,威廉姆森的经济学研究就不仅限于新古典范式,而是积极吸收组织心理学、人工智能、法律和管理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将制度分析置于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中。
威廉姆森的理论分析单元则直接继承了康芒斯的“交易”概念。
正是基于这种跨学科的研究视野,威廉姆森才能够开创出新的经济学理论。
科斯将交易成本概念一般化了,使之成为了正统经济学的一个基本概念,而且使交易成本分析方法成为了可通用的标准的经济学分析方法。
威廉姆森最为主要的学术贡献在于开创了交易成本理论,他被视为科斯定理的再发现者,也是“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Williamson,1975)。
以威廉姆森为代表的交易成本理论明确宣称是基于有限理性的行为假设(Williamson,1975,1985,1998,2000)。
威廉姆森组织失灵:一个框架性解释
威廉姆森组织失灵:一个框架性解释作者:奥利弗·伊顿·威廉姆森(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来源:勿食我黍本文共计13211字数,阅读约需要11-15分钟。
一、有限理性和不确定性/复杂性 1、概要有限理性是指,人们行为是“内在理性,但仅是有限的”[西蒙(Simon,1961,第xxiv 页)]。
虽然人们广泛认为人类的决策者并不是快速计算器,并且市场进程的抽象模型会偶尔地明确考虑这一事实[拉德纳(Radner,1968)],但经济组织的含义只是被忽略了而已。
有限理性一方面包括神经生理的限制,另一方面包括语言的限制。
生理方面的限制以个人吸收、存储以及恢复的能力为基准。
在这一方面,西蒙发现“由于个人受限于知识、远见、技能和时间,组织便成为实现人类目标的有效工具”(1957,第199页)。
由于在1957年未定权益市场的文献还处于发展雏形阶段,而且西蒙还不甚清楚哪些其他模式会被“组织”(市场毕竟也可以有效地被视为组织)所替代,因此并不清楚西蒙心中是否已找到替代非完美未定权益市场理论的内部组织。
拉德纳(Radner,1968)已经研究过,缺少无限计算能力会阻止签订各种复杂契约,其原因为需要竞争均衡的存在与最优化的标准理论。
然而,缺失一整套未定权益市场理论是拉德纳所感兴趣的,这主要是因为该理论能够帮助他解释即期市场的存在性和流动性的需求,这未曾在阿罗—德布鲁(Arrow-Debreu)的未定权益模型中出现。
这很有趣,因为不完全的(或昂贵的)未定权益市场同时也会引起内部组织的发展。
在某种程度上内部组织的目的是节省开支以牺牲计算能力,当未能抵消障碍时,据此推测内部组织将受青睐。
结果这对于自我适应、有次序地制定决策是至关重要的。
语言限制是指个人无法用文字、数字或图像清晰表达自己并且让别人明白理解。
虽然他们尽了最大的努力,可还是觉得没有能力使用好语言(可能是因为他们没有必要的词汇量或者不熟悉相关的必要词汇)。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述
人 认 知 能力 的假 设 , 属 于 排 除 非 理 性 和 无 理 性 以 后 ,
不 同于 强 理 性 ( 即新 古 典范 式 收 益 最 大 化 的假 设 ) 和
弱 理 性 ( 即有 机 理 性 [ o r g a n i C r a t i o n a l it y 〕 , 演 化 经 济
学 的理 性假设 ) 的中等 理性 , 预示 着行 为人意 图实现
业 ” 和 “ 市 场 ” 两 种 极 端 ( oP l a r ) 的 治 理 结 构 生 产 成 本 和治 理成本 差异 的模 型 分 析 , 以 及 不 同治 理 结 构 属
性 的考察 , 威廉姆 森 阐 释 了作 为一 种 治 理结 构 的企
业 的 边 界 ( f i r m a s a g o v e r n a n e e )
的科 学 纲 领 , 完全 理 性 是 新古 典 范 式 的硬 核 部分 修 ,
改 这 个假 定 意 味着 对新 古典 范 式 硬 核 的 冲击 。 由于
威 廉 姆森 的假 定 动 摇 了 新 古 典范 式 的 硬 核 , 使 其 不
得 不抛弃新古典范 式 惯 用 的边 际替 代 分 析 , 而改 用
三角 ” ) , 威廉 姆森 同样 选 择 “ 交 易 ” 作 为经 济 分 析 的
基本单 位 , 并 将交易 界定 为“ 产 品或 服务 在技术 可 分
界面之 间 的转移”
( W illia m s o n
,
198 5 ,
.
p
1) 。
但是,
“ 除 非 能 将影 响 交 易 费 用 的各 种 因 素确 定 下 来 , 否 则
se , 1 98 8 ) 。 上 世 纪 70 年 代 以 来 , 威 廉 姆 森 所 做 的 工 作 则 是在 制度环境 确定 的前 提 下 , 研 究包 括企 业 (科 层 ) 、 市场 和混合组 织在 内的治理 结构 的 相对效 率与 治理模 式选择 , 努 力 将“ 科斯 梦 想 ” 向现实 推 进 。 如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述评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进行深入的述评。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是经济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由奥利弗·威廉姆森提出并发展。
该理论对交易成本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和阐述,为我们理解市场经济中的交易行为、企业组织结构和市场结构提供了有力的理论工具。
本文首先将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概念进行界定,然后介绍该理论的发展历程和主要观点,接着分析该理论在经济学领域的影响和应用,最后对该理论进行评价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述评,我们希望能够更全面地理解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并探讨其在现实经济问题中的应用前景。
二、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观点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理论的核心观点主要围绕交易成本的存在原因、交易成本对经济组织的影响以及如何通过组织设计和管理降低交易成本等方面展开。
威廉姆森认为,交易成本的存在主要是由于经济主体的有限理性和机会主义行为。
有限理性指的是经济主体在决策时无法完全预测和评估所有可能的结果和影响,从而导致决策失误和交易成本的产生。
而机会主义行为则是指经济主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时,可能采取欺骗、违约等不利于其他主体的行为,增加了交易的风险和成本。
威廉姆森进一步指出,交易成本对经济组织的选择和运行具有重要影响。
在不同的交易类型和情境下,经济组织需要选择不同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来降低交易成本。
例如,在资产专用性较高、交易频率较大的情况下,企业倾向于采取内部组织的方式,通过一体化管理来降低交易成本;而在资产专用性较低、交易频率较小的情况下,市场交易可能更加有效。
威廉姆森还提出了“治理结构三部曲”理论,即根据交易的不同特点,经济组织应依次选择市场治理、三方治理和双边治理等不同的治理结构。
为了降低交易成本,威廉姆森强调了组织设计和管理的重要性。
他认为,组织设计应充分考虑交易的特性和环境,选择合适的治理结构和机制来减少机会主义行为和有限理性带来的问题。
组织管理也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和协调,提高组织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
威廉姆森-从选择到契约-作为治理结构的企业理论
从选择到契约:作为治理结构的企业理论〔美〕奥立弗・E.威廉姆森赵 静 丁开杰 译内容提要:威廉姆森主张从选择视角转向契约视角,对企业组织理论进行研究。
他针对理性体系中的宏观组织理论,提出了从组织理论到契约经济学的五个内容:(1)在更现实的条件下对人类行为者进行描述;(2)对所有重要的行为规范保持警觉;(3)治理的替代模式具有分立的结构方式;(4)多数属于微观分析法的行为分析;(5)合作适应性的重要性。
最后,威廉姆森认为,采用契约视角来分析企业组织,就很自然地要求对企业进行重新的定义,作者认为,企业不是作为选择理论传统所说的一种生产功能出现的,而是作为一种治理结构出现的。
关键词:治理结构 契约 交易成本经济学 组织理论中图分类号:F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3947(2003)03—0079—16 长期以来,“组织是重要的,并且是可以分析的”等命题一直受到经济学家的怀疑。
当然,也有明显的例外,如阿尔弗雷德?马歇尔的《产业与贸易》(Alfred Marshall,1932),约瑟夫・熊彼特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Joseph Schum peter,1942)以及弗里德里希・哈耶克(Friedrich Hayek,1945)关于知识的论著。
像索尔斯坦・凡勃伦(Thorstein Veblen,1904)、约翰・R・康芒斯(John R.C omm ons,1934)和罗纳德・科斯(R onald C oase,1937)等制度经济学家,以及罗伯特・米歇尔斯(R obert Michels,1915)、切斯特・巴纳德(Chester Barnard,1938)、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 on,1957)、詹姆斯・马奇(James March,1958)和理查德・斯科特(Richard Scott,1992)等一些组织理论学家,也认为应该更多地关注组织问题。
人们经过很长的时间才认识到了这一点究其原因,一是指出组织的重要性要比分析组织怎么重要以及为什么重要容易得多①,二是选择方法在经济学中的流行也对此产生了阻碍作用。
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评析_GAOQS
———————————————收稿日期:2009-11-02作者简介:袁庆明,江西财经大学教授,博士,主要从事新制度经济学研究;魏琳,江西财经大学编审,主要从事宏观金融研究。
刚刚宣布的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美国经济学家,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就是其中之一。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声明说,威廉姆森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企业边界问题的分析”而获奖。
威廉姆森是继科斯(1991)和诺思(1993)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之后的另一位新制度经济学大师,他的获奖无疑将进一步提升新制度经济学在主流经济学中的地位及其影响力。
本文拟对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作一简要评析。
一、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威廉姆森的企业边界理论是在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基础上发展而来的。
科斯(1937)提出了为什么市场经济中要有企业存在、为什么企业的边界不能扩大到整个经济这样一些有关企业性质和边界的重要问题。
科斯的回答是,市场和企业是配置资源的两种不同的机制;由于使用价格机制的市场交易存在费用,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费用低于市场交易的费用时,企业这种配置资源的机制就会代替市场机制。
企业的边界就取决于由于企业代替市场而节约的交易费用与企业存在而引起的内部组织费用在边际上相等。
这就是说,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费用低于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时,企业的规模还可以扩大;反之,则应该缩小。
只有当企业内部组织交易的费用等于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时,企业就达到了最佳规模。
[1]科斯的企业性质和边界理论显然富有洞见,但其不足在于,它无法回答是什么和哪些因素,决定了一笔交易是在企业内部组织的费用高还是通过市场交易的费用高?用威廉姆森(1985)的话说就是,这里的比较交易费用的差别究竟在哪儿呢?[2]因此,在面对一笔交易究竟应该自己“制造”还是去市场上“购买”,或者企业在何种情形下要进行纵向一体化这样的问题时,科斯的企业边界理论不能给出任何可操作性的建议。
【历届诺贝尔奖得主(十一)】2009年经济学奖2
奥利弗·威廉姆森奥利弗·伊顿·威廉姆森(Oliver·Eaton·Williamson,1932.9.27—)“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
自1998年以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爱德华·F·凯泽”名誉企业管理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
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3年);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1977年)。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人物简介奥利弗·威廉姆森奥利弗·威廉姆森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传功劳,才使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平新乔指出,威廉姆森系统地推广了科斯定理,“科斯的理论如果不好好宣传就被埋没了,是威廉姆森大声疾呼大家来讨论这个理论,并把它系统地体现出来了。
”来源“新制度经济学”一词,来自于奥利弗·威廉姆森1975年的著作,也被叫做“数理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现代制度经济学”或“新型制度经济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和凡勃伦、康芒斯、米切尔等人的“老”制度经济学划清界限。
经济学介绍所谓新制度经济学,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以凡勃伦、康芒斯、加尔布雷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
它是以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研究制度,因此成为能被当代主流经济学派所接纳的新领域。
此分支的启蒙者科斯荣获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此后,道格拉斯·诺思也于1993年戴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12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姆森,以表彰他们在经济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贡献。
威廉姆森与交易成本经济学-文档
威廉姆森与交易成本经济学一、前言2009年10月12日,诺贝尔奖评审委员会将本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美国经济学家艾利诺,奥斯特若姆(EIi,nor Ostrom)和奥利弗.E.威廉姆森(01-iver E.Williamson)。
艾利诺,奥斯特姆获奖的原因是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在公共选择方面的研究成果卓著;而奥利弗-E-威廉姆森获奖的原因则是对制度经济学的研究,特别是在企业边界方面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
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传功劳,才使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
这一学说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和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分支。
此分支的启蒙者科斯本人荣获199i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继他之后,道格拉斯,诺思(Douglass North)也戴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现在威廉姆森作为交易成本经济学集大成者的获奖不仅肯定了新制度经济学的学术地位,而且显示了当代经济学与其它社会科学学科交叉和融合的强大生命力。
威廉姆森在制度经济学方面所作的研究,被概括为交易成本经济学(TheEconomies ofTransaction Costs),主要体现在他的论文《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灵的考察》(The VerticalIntera-tion of Production:market failureconsid-erations)(1971)、《一般行业及CATV行业中治理自然垄断的特许指标》(Franchise Bidding for Natural Monopo,lies:in general and with respect toCATV)(1976)、《可信的承诺:用抵押品支持交易》(credible Commitments:Ustug hostages tO supper exchangel(1983)、《所有权的成本和收益:纵向―体化和横向一体化理论》(Vertical In-tegration and Related Variations On aTransaction-Cost Economies Theme)(1986)、《比较经济组织:对离散组织结构选择的分析》(1991)等著作中。
威廉姆森学术思想发展三阶段
O.E.威廉姆森学术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了两位研究经济治理的美国经济学家——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系教授艾利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伯克利加利福尼亚大学哈斯商学院教授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
威廉姆森教授是笔者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在伯克利访学时的学术导师和担保人,因此想借本文探讨一下威廉姆森学术研究的几个阶段及其学术贡献。
一、威廉姆森的学术背景威廉姆森昵称奥利(Olly),1932年9月27日出生于美国威斯康辛州苏比利尔市一个普通中学教师家庭,父母的正直廉洁对其有很大影响,小时候的威廉姆森曾梦想做一名律师。
高中毕业后,他进入当地一家社区学院(类似于现在国内的职业学院),修读该学院和MIT联合提供的一个项目。
威廉姆森用两年的时间完成了三年的学习计划,提前进入MIT攻读学士课程。
1960年,威廉姆森在斯坦福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并读了一年的博士课程,然后去卡内基技术学院(1967年与梅隆大学合并)攻读博士学位。
卡内基学院虽算不上一流大学,但纪律严明,学术思想活跃,聚集了一批研究企业行为理论的大师,如西厄特(Richard Cyert)、马奇(James March)和西蒙(Herbert Simon)等。
西蒙是威廉姆森的威斯康辛同乡,曾经在伯克利工作过三年,是20世纪最有影响的社会科学家之一,研究范围包括认知心理学、计算机科学、公共管理、经济学、管理学、科学哲学、社会学和政治学等,并与其他人一起开创了许多新的科学领域,如人工智能、信息处理、计算机模拟、复杂理论、决策理论、注意力经济学、组织理论等等,1978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
西蒙在卡内基倡导的跨学科研究,使威廉姆森终身受益。
正是在西蒙等人的启蒙下,威廉姆森开始了其学术之路。
二、威廉姆森研究的早期阶段(1963—1970)威廉姆森早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企业行为与市场管制,前者跟他在卡内基的学术训练有关,后者受在司法部反托拉斯局做局长特别助理的影响。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姆森简介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威廉姆森简介威廉姆森奥利弗·伊顿·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1932.9.27—) “新制度经济学”的命名者。
自1998年以来在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担任“爱德华·F·凯泽”名誉企业管理学教授、经济学教授和法学教授。
曾任美国政治学与社会学学院院士(1997年);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1994年);美国艺术与科学院院士(1983年);计量经济学学会会员,(1977年)。
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之一。
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传功劳,才使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北京大学经济学教授平新乔指出,威廉姆森系统地推广了科斯定理,“科斯的理论如果不好好宣传就被埋没了,是威廉姆森大声疾呼大家来讨论这个理论,并把它系统地体现出来了。
”“新制度经济学”一词,来自于奥利弗·威廉姆森1975年的著作,也被叫做“数理制度经济学”、“理论制度经济学”、“现代制度经济学”或“新型制度经济学”,其主要目的在于和凡勃伦、康芒斯、米切尔等人的“老”制度经济学划清界限。
所谓新制度经济学,已完全不同于传统的以凡勃伦、康芒斯、加尔布雷斯等人为代表的制度经济学。
它是以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研究制度,因此成为能被当代主流经济学派所接纳的新领域。
此分支的启蒙者科斯荣获1991年度的诺贝尔经济学奖。
此后,道格拉斯·诺思也于1993年戴上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
瑞典皇家科学院2009年10月12日宣布,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姆森,以表彰他们在经济管理分析方面所作的贡献。
瑞典皇家科学院发表声明说: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上的分析”获奖,威廉姆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
奥利弗·威廉姆森: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解析比较
奥利弗·威廉姆森:法学、经济学和组织学解析比较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Haas商学院发布消息称,2009年诺贝尔奖获得者奥利弗·威廉姆森教授(Oliver E. Williamson)于当地时间5月21日逝世,享年87岁。
《比较》曾多次发表威廉姆森教授的文章,并参与组织他的来华活动。
我们已陆续推送《比较》上威廉姆森教授的文章,以示对教授的深切哀悼!尽管经常会有一些批评,但法和经济学被公认为一门成功的学科。
众所周知,吝啬是科学研究的病毒,任何扩展或重构法和经济学的企图都必须审视自身的合理性。
我把组织纳入到法和经济学研究的主要理由是:作为法和经济学的理论基础以及赖以生存的正统理论,把企业视为生产函数不仅已经导致对经济组织理解的一知半解,还导致了公共政策的错误。
尽管有理由相信这些错误是迄今为止最严重的错误,但未来还会有新的问题,因为公共政策的错误经常有潜伏期。
我把法律、经济学与组织联系起来的另一个理由则是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作为一个更贴近现实的理论,经济组织理论能很好地阐明私人秩序问题,这能更有利于合同法的教学,同时也更有利于法学院对那些被罗纳德·吉尔森(Ronald Gilson,1984)称为“交易成本工程师”的培训。
我有四个观点:经济组织是非常复杂的;正统的微观经济理论,尤其是把企业视为生产函数的微观经济理论不能解释并且/或者曲解了经济组织发挥的一些主要职能;组织理论支持把企业视为治理结构的理论;从治理结构视角,可以更好地理解广泛的合同现象和组织现象。
而对从事法和经济学研究的学者而言,最为重要的让步就是承认正统的企业理论再也不能贴近现实,再也无力解释企业和市场组织中的难题。
在本文中,我首先简要指出反垄断法和经济学中早已存在的一些“紧张”之处。
然后我从组织理论文献中找出他们所做出的一系列关键贡献。
如果从节约交易成本的角度来解释,这些组织理论支持把企业视为治理结构的理论。
通过对价格理论和交易成本理论在处理众多公共政策问题上理论方法的比较,进一步提高了理论构建的价值。
威廉姆森和他的交易成本理论
威廉姆森和他的交易成本理论作者:陈永伟来源:《管理学家》2009年第11期诺贝尔经济学奖的桂冠终于戴到了奥列佛·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的头顶上。
作为制度经济学的第二代掌门人,交易成本理论的集大成者,这一切似乎有些晚。
如果从对制度经济学的贡献来看,威廉姆森的地位应该高于道格拉斯·诺斯和罗伯特·福格尔,而这二位早在1993年已经因为将制度经济学应用于历史分析而获得了诺奖。
但该来的奖终归还是来了,这对于威廉姆森,应该是值得欣慰的。
而且,在现在这样一个公司治理混乱的世界,以诺奖表彰威廉姆森对公司治理理论作出的贡献,似乎有着一种特殊的意义。
威廉姆森详解“交易成本”威廉姆森教授一生著述甚丰,根据其主页上的自我介绍,目前已出版专著五部,发表论文数十篇,其研究涉及企业理论、兼并收购、公司融资、公司治理等各个方面。
不过,虽然威廉姆森的理论体系十分博大,但其逻辑主线是十分清晰的:即应用“交易成本”来考察企业运行中的各种问题。
由于在威氏的理论体系中,“交易成本”占有十分显著的位置,因此其理论在圈内也被称为“交易成本经济学”。
“交易成本”的概念最早由罗纳德·科斯提出,并应用于经济分析。
说来有些传奇,科斯在1937年写下鸿文《企业的性质》、用“交易成本”观点考察企业的时候,不过是一个本科三年级的学生。
而正是这篇原本的学生习作,在几十年后(1991年)为科斯赢得了诺贝尔奖。
从这点上看,科斯的天才可见一斑。
不过在当时,“交易成本”概念并没有受到学术界的重视。
造成这种现象部分是因为这个观点本身的超前性,但更多的是因为科斯对“交易成本”定义的模糊。
“交易成本”究竟是什么?是跑腿费、运输费、磨损费,抑或是讨价还价的成本?科斯没有精确定义。
而这种概念的模糊使得“交易成本”观念在应用的时候受到了很大的局限,其科学性也受到了质疑。
甚至有学者嘲笑“‘交易成本’是个筐,什么都能装”。
威廉姆森机会主义模型
威廉姆森机会主义模型引言在我们的生活中,机会是成功的关键。
然而,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抓住机会改变自己的命运。
威廉姆森机会主义模型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机会是如何出现和被利用的。
本文将探讨威廉姆森机会主义模型的关键概念,并分析如何按照这一模型来寻找和利用机会。
一、机会主义的定义和背景机会主义是指在特定环境下,个体通过抓住机会来改变自己的境遇。
威廉姆森机会主义模型是由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奥利弗·威廉姆森提出的,他认为机会主义是一种自利行为,可以促进个体和组织的成功。
二、机会的产生和选择威廉姆森认为,机会是在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契约的条件下产生的。
在这种情况下,个体需要通过信息收集和评估来识别潜在的机会。
这就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寻找、筛选和选择机会。
为了有效地选择机会,我们可以采取以下策略:1.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与不同领域的人建立联系,了解他们的经验和见解,从而获取更多的机会信息。
2.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通过学习新知识和技能,不断提高自己的竞争力,增加获得机会的可能性。
3.尝试新事物:敢于接受新的挑战和机遇,不断开拓自己的视野和经验,从中寻找新的机会。
三、机会的利用和成功一旦识别到机会,我们就需要利用它来实现自身的目标。
威廉姆森认为,成功的机会主义者具备以下特征:1.主动性:机会主义者能够主动行动,抓住机会,而不是被动等待机会出现。
2.创造力:机会主义者具有创新思维和想象力,能够将机会转化为创造性的解决方案。
3.决策能力:机会主义者能够准确评估机会的风险和回报,做出明智的决策。
4.坚持不懈:机会主义者面对困难和挫折时能够坚持不懈,不轻易放弃。
通过充分利用机会,我们可以实现个人和组织的成功。
威廉姆森机会主义模型提醒我们,机会不仅仅是偶然的,更是需要我们积极主动地去寻找和利用的。
结论威廉姆森机会主义模型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理论框架,帮助我们理解机会是如何产生和被利用的。
通过建立广泛的社会网络、持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能力,以及敢于尝试新事物,我们可以更好地识别和利用机会。
1981威廉姆森 组织经济学:交易成本方法
现货市场 Eg 保洁员
原始团队 Eg 手工装载
责任市场 Eg 教师
关系团队 Eg 艺术合作
员工层面的人力资源组织
• 四分类的启发意义: • 1.有助于分解以前在统一治理的广泛标
题下的东西 • 2.让人们意识到资产专用性随着场地、
后验理性视角
• 有限理性
• 但对有限理性的理解不同
关于组织的文献-对比
• 与Power方法对比
• 资源依赖模型有时参考效率但更多时候依赖权力(power) 解释组织产出,power的定义很模糊,因此几乎可以解释任 何东西,所以对资源依赖关系分析的同义反对很容易理解。
效率边界
核心生产阶段 (技术核心)
原材料 企业的边界
自己生产 市场购买
自己分配 市场分配
问题提出与模型建立
• 关键问题:如何在公司治理结构和市场治理结构 之间做出自己生产的决策?
• 交易成本推理:生产成本节约(production cost economies)(市场被认为有特定优势)和治理成 本节约(governance cost economies)(优势转向内 部组织)之间的权衡。
4. 将焦点集中在交易成本上 詹姆斯·汤普森在1967年对组织 问题的经典论述中,同时具有不 确定性和有限理性的特征。并把 注意力集中在节约交易成本上。
1. 高度法律主义不可取
卡尔·卢埃林(Karl Llewellyn) 1931: 交易有各种各样的形式,而高度法律主 义的做法有时会妨碍当事各方,而不是 促进他们的交易。在各方之间交换关系 的连续性受到高度重视的情况下尤其如 此。
威廉姆森福利权衡模型
混合并购
混合并购与资产利用
主兼并或主收购公司称为: 兼并公司、收购公司、进攻公司、出价公司、标购公司或接管公司 被兼并或被收购的公司称为: 被兼并公司、被收购公司、目标公司、标的公司、被标购公司、被出 价公司或被接管公司
并购类型
按照被并购双方的产业特征划分
横向并购
并购双方处于同一行业的并购活动,即一种竞争者之间的并购
兼并(merger)
狭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 的产权,使这些企业法人资格丧失,并获得它们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广义的兼并是指在市场机制作用下,企业通过产权交易获得其他企业 产权,并企图获得其控制权的经济行为。
收购(acquisition)
对企业的资产和股份的购买行为
第四次并购浪潮
时间:20世纪70年代中期至80年代末并在80年代形成高潮 第五次并购浪潮
时间:20世纪90年代中期,一直延续至今
第一次并购浪潮
企业垄断现象在这个阶段首次出现
西方国家的工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现代工业结构
横向并购是第一次并购浪潮的重要特征
集中资本,市场势力,规模经济,超额利润
纵向一体化提供了解决寡头垄断市场上利益损失的一种方法 价格歧视、进入壁垒促使纵向一体化 一体化还能产生结构优势,包括信息处理效应和制度适应能力
纵向一体化是避免机会主义者占有专用性资产准租的好办法
威廉姆森学术成就的方法论成因的模型建设
威廉姆森学术成就的方法论成因的模型建设威廉姆森对推动新制度经济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该领域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也因此获得了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姆森在经济学上的成就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归因于其研究方法上的特点。
威廉姆森相继跨越了社会学、组织理论、行为科学和法学等社会学科,将这些学科的相关成果有机地引入经济学,使得经济学长期存在却无法独立突破的问题得以解决。
这种跨学科研究的方式是威廉姆森获得崇高理论成就的主要原因。
经济学理论的突破源于方法论的突破。
交易费用理论由科斯在20世纪30年代提出以后,沉寂了数十年,直到六七十年代以后,随着威廉姆森学术成果的传播才得到发扬光大,可以说,这与威廉姆森的学术贡献,特别是与其跨学科的研究方法有关。
因此,我们有必要理解和说明:在威廉姆森的学说中,经济学与相关社会学科的结合为什么是必需的,这种结合是如何实现的?为什么这些结合产生了交易费用理论的突破?这一说明不仅仅具有学说史的意义,而且对于揭示经济学研究的未来趋势和发展方向,具有重要意义。
人们通常也认识到跨学科研究的意义,但是,学科之间如何跨越,如何结合才能出现新的理论,则需要具体的研究说明。
旧制度经济学进行过跨学科的分析研究,比如凡勃伦等人运用了哲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研究成果来说明经济制度的问题。
但是由于他们的学说没有按照新古典经济学的规范来展开制度分析,没有把制度因素分析引入实证科学的范畴,从而使制度经济学日渐式微,未能成为现代主流经济学体系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于是,我们有这样的问题: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学科如何与经济学结合?跨学科研究似乎有不同类型。
目前对于跨学科研究的分类是不够的,仅有一级交叉、二级交叉和三级交叉之分。
一级交叉是指文理工之间的交叉;二级交叉是指学科内的交叉;三级交叉是指学科间的交叉。
这种分类是关于不同等级的学科分类之间的交叉分类。
其实关于交叉的类型还可以依据吸取还是应用来分类,前者是指某个学科吸取其他学科的成果,后者则为某一学科被其他学科所应用,这两者之间的差异产生了更为重要的分类。
O.E.威廉姆森的学术历程
O.E.威廉姆森的学术历程字数:2829 字号:大中小在现代经济学家中,享有国际盛誉的不胜枚举,但能够像威廉姆森(Oliver EWilliamson)那样,横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领域且声名显赫的却寥若晨星。
2007年3月,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我慕名前往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在威廉姆森教授指导下进行为期18个月的访问研究。
通过与威廉姆森的近距离接触,我深感大师的伟大和人品的高尚,也了解了大师成长的历史足迹。
威廉姆森生于1932年。
家乡苏比利尔市是威斯康辛州的一个小城镇,父母均是镇上的中学教师。
威廉姆森年轻时的理想是当律师,但他在高中时却喜欢上了数学和自然科学。
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一家社区学院,修读该学院和MIT(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提供的教学项目,该项目需要在学院学习3年,然后去MIT续读2年,威廉姆森只用了两年就进入MIT。
MIT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他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1958年,威廉姆森考入斯坦福大学攻读工商管理哲学博士学位。
可能是两个孩子的出生影响到了他的精力,也可能斯坦福的博士培养制度过于严格,也许对斯坦福的培养计划不感兴趣,两年后他仅仅拿到硕士学位就离开了。
这时,已对企业研究产生浓厚兴趣的威廉姆森转投卡内基技术学院(1967年与梅隆学院合并为卡内基一梅隆大学),于i963年获得哲学博士学位,并荣获福特基金博士论文奖。
卡内基学院纪律严明,学术思想活跃,鼓励和倡导跨学科研究,威廉姆森在那里受益匪浅。
当时,西厄特(Richard Cyert)、马奇(JamesMarch)和西蒙(Herbert Simon)等都在卡内基任教,对威廉姆森产生很大的影响,特别是在组织理论方面。
从卡内基毕业后,威廉姆森正式走上学术道路,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任教。
当时的系主任戈登(Aaron Gordon)和招聘委员会主席帕潘德里欧(Andreas Papandreou)都是研究现代公司的,而威廉姆森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抉择行为的经济学:企业理论中的经理目标》(The Economics of Discretionary Behavior:Managerial Objectivesin a Theory of the Firm)。
《企业的性质》[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温特编读后感
此外,作者在书中运用了大量生动的案例和实际经济现象,以支持自己的观点。这些案例和现象的运用,既丰富了书的内容,又增强了说服力,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作者的理论。
此外,书中对企业战略和竞争优势进行了深入分析。作者认为,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于其独特的资源和能力,而这些资源和能力是难以被竞争对手模仿的。企业通过构建独特的价值链、建立战略联盟、以及利用关系合约等方式,来实现竞争优势的持久化。
从交易成本经济学的视角来看,企业的性质在于其作为一个合约网络的组织方式。这种观点对于我们理解企业行为、市场结构以及经济体系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它有助于我们理解企业的形成和边界问题,即企业在何种条件下会出现,其规模和范围是如何决定的。其次,它揭示了企业的竞争优势来源,即企业通过构建独特的资源和能力,以及利用关系合约等方式,来实现竞争优势的持久化。最后,它强调了企业内部组织方式和合约安排的重要性,即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企业的性质》[美]奥利弗威廉姆森西德尼温特编读后感
第一篇范文
《企业的性质》是由美国经济学家奥利弗·威廉姆森(Oliver E. Williamson)和西德尼·温特(Sidney G. Winter)共同编著的一部经典之作。这本书深入探讨了企业经济行为的本质及其在市场中的运作机制,对于理解企业行为、市场结构以及经济体系有着重要的启示作用。
同时,我也意识到,企业的成功与否不仅仅取决于其市场定位和产品策略,更重要的是其内部的组织方式和合约安排。企业需要不断地调整和优化自身的组织结构,以适应市场的变化和竞争的压力。
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
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新制度经济学创始人——威廉姆森,在经济学界,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奥利弗·威廉姆森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至少,威廉姆森在上世纪70年代中期所著的《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引发了一场“新制度经济学”运动,在学界也被称之必读之作。
奥利弗·威廉姆森被誉为重新发现“科斯定理”的人,至少是由于他的宣传功劳,才使科斯的交易费用学说成为现代经济学中异军突起的一派,并汇聚了包括组织理论、法学、经济学在内的大量学科交叉和学术创新,逐步发展成当代经济学的一个新的分支。
在现代经济学家中,享有国际盛誉的不胜枚举,但能够像威廉姆森那样,横跨经济学、管理学和法学三大领域且声名显赫的却寥若晨星。
年轻时理想是当律师1932年9月,威廉姆森出生在美国威斯康星州的苏必利尔镇,父母均是镇上的中学教师。
威廉姆森年轻时的理想是当律师,但他在高中时却喜欢上了数学和自然科学。
高中毕业后,他选择了一家社区学院,修读该学院和麻省理工学院联合提供的教学项目,该项目需要在学院学习三年,然后去麻省理工学院续读两年,威廉姆森只用了两年就进入麻省理工学院。
麻省理工学院浓厚的学术氛围对他一生有很大的影响。
在1955年从麻省理工大学获得学士学位之后,威廉姆森在1960年和1963年分别进入斯坦福大学和卡内基美隆大学获得硕士和经济学博士学位。
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威廉姆森先后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宾夕法尼亚大学从事工业组织的研究和教学工作。
之后,1966年9月他前往华盛顿,担任美国反垄断部长的特别助理。
这一工作使他有充分的机会经手一系列重要的反垄断案例,也深入地了解了企业兼并中会发生的种种问题。
这些经验对他自己的学术思想形成必不可少。
开创组织经济学研究先河从卡内基毕业后,威廉姆森进入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系任教。
当时的系主任戈登和招聘委员会主席帕潘德里欧都是研究现代公司的,而威廉姆森的博士论文题目是《抉择行为的经济学:企业理论中的经理目标》。
威廉姆森交易成本笔记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读书笔记栾天虹该书的基本思路是:以交易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将所有交易还原为合同,根据资产专用性、交易频率和不确定性三个维度将合同分为不同的属性,分别对应不同的治理方式,通过比较不同治理方式的交易费用,进行比较制度分析。
1、交易成本的分类P33签约前交易成本:草拟合同,谈判和确保合同履行所付出的成本签约后交易成本:不适应成本,交易行为逐渐偏离合作方向,造成双方互不适应;讨价还价成本,双方为纠正事后部合作的现象,需要讨价还价造成的;启动及运转成本,为解决合同纠纷而建立治理结构并保持其运转的成本;保证成本,为了确保合同中各种承诺得以兑现所付出的成本。
事实上,两种成本是相互依存的。
2、合同的各种属性P49如果我们根据TCE最核心的三个概念——有限理性(+,0)、机会主义(+,0))和资产专用性(+,0)——作为基本维度来刻画合同的种类,那么合同可以分为“计划”(0,+,+),它近似对应于完全契约理论、机制设计理论或激励理论;“承诺”(+,0,+);“竞争”(+,+,0);“治理”(+,+,+),对应3、合同的内容P52合同内容包括:k代表购买专用资产的投资量(技术) ;s是否采用安全措施;p 价格。
其中安全措施包括解雇金或罚金的标准;建立并使用专门的治理结构,以解决有关的纠纷,例如可以通过仲裁而不是法庭;依靠贸易规则把一买一卖的单方贸易扩展为互相买卖的双边贸易。
简单的合同内容突出了技术,安全措施(治理结构)和价格三种因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决定的关系,可以用来分析各种制度。
(1)以通用资产为内容的交易,都落在分之A上,无需建立治理结构(2)涉及专用投资,但没有建立安全措施的交易处于分支B上,P2>P3。
这种合同不稳定,可能回到分支A,或者采用安全措施回到C。
(3)由于采取安全措施防止私人财产遭受侵犯,C。
(4)价格和治理结构两者的相互关系,合同各方不能鱼和熊掌兼得。
(5)通过不同的途径把各种属性不同的交易还原为各种不同的治理结构(即决定着合同关系是否完整的那种组织结构),就形成了交易成本经济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奥利弗·E.威廉姆森(OIiver E.WiIIamson)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E.威廉姆森因对公共经济管理行为和企业边界确定理论的贡献,被授予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威廉姆森通过交易费用的界定、合同人的假设,以交易作为经济分析的基本单位,将交易维度化,分析了交易属性、治理结构属性与离散的治理结构之间的关系,构建了企业边界理论,并凭借该理论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
其学术贡献不只是对纵向一体化或企业边界问题的开创性研究,纵向一体化只是经济组织问题的一个特例。
以制度、组织和治理为主线,对威廉姆森的学术生涯的回顾,揭示了他所提出的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特别是匹配交易活动与治理形式的契约关系有效治理的分析框架,具有更大的理论价值和广泛的适用性。
关键词:威廉姆森企业边界理论诺贝尔经济学奖。
1 引言瑞典皇家科学院10月12日宣布将2009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授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政治学教授埃莉诺·奥斯特罗姆(Elinor Ostrom)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经济学教授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E.Williamson),以表彰他们对经济治理分析的研究,其中奥斯特罗姆侧重于研究公共资源的治理之道,而威廉姆森则侧重于企业边界的治理分析。
瑞典皇家科学院在颁奖词中称,奥斯特罗姆证实了使用者协会如何成功地管理公共资源,而威廉姆森则发展了一套以企业作为冲突解决构架的理论,他们的这些开创性贡献把经济治理研究从经济学关注的边缘推到了前沿,同时表明了经济分析可以清楚地解释大多数社会组织模式。
2 背景介绍2.1 诺贝尔经济学奖诺贝尔经济学奖遵循对人类利益做出最大贡献的原则颁奖,能够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经济学家都是在经济领域做出了卓越贡献的大师们,著名经济学家萨米尔森、弗里德曼都曾获此殊荣。
2.2威廉姆森的职业生涯及学术背景奥利弗·E.威廉姆森(Oliver Eaton Williamson)教授是美国新制度经济学派的主要人物之一,是交易费用经济理论的创始人和代表性学者。
早在威廉姆森获得诺贝尔奖的18年之前,科斯在荣获1991年度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就曾感谢奥利弗·威廉姆森等人为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也预示了经济管理学从边缘走向前沿的趋势。
奥利弗·威廉姆森1932年生于美国威斯康星州。
2009年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时,已经77岁。
威廉姆森于1955毕业于麻省理工学院,获得理学士学位。
毕业后,他先是在华盛顿特区的政府里担任工程师,而后于1958年去了斯坦福大学,并在28岁获得工商管理硕士学位。
1960年,威廉姆森来到了卡内基—梅隆大学,31岁时获得了经济学博士学位,同年他的有关管理决策经济学的学位论文获得了福特基金会优秀博士论文奖。
威廉姆森在伯克利加州大学经济系做了两年经济学助理教授。
1965年,调入宾夕法尼亚大学经济系任职,先后为这所大学工作了18年。
在此期间,曾于1966-1967年到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担任反托拉斯首席检察官助理、反托拉斯局局长唐纳德·特纳的特别经济助理。
1983年,到耶鲁大学担任了为期五年的教授。
从56岁开始,又回到了最初工作的伯克利加州大学,先后担任研究生院的经济学和法学教授、哈斯商学院的管理学教授等职,直至2004年72岁退休。
威廉姆森的主要研究领域包括经济学、管理学、法律经济学、产业组织理论与政策等。
用他自己的话来概括,他现在的研究领域和兴趣所在是:关于企业、市场、中间型组织和公共机构的经济学理论及其在公共政策和商业战略方面的应用。
对于自己的学术成就,威廉姆森曾在文字中这样描述。
首先,他强调了自己从事跨学科研究的特色和学术背景:“我成为一名具有跨学科兴趣的经济学家,那是因为在一系列错综复杂的经历中,跨学科研究成为一件顺理成章之事。
20世纪60年代初期,我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博士研究生,这是一段令人兴奋的经历。
从那时起,对处于市场与等级制组织范围之内和两者之间的经济组织,包括标准的和非标准的协约形式的研究,就开始让我着迷。
”威廉姆森接着说明了他的知识谱系:“在我对经济组织问题的研究当中,有四位起关键作用的学界名人,他们是肯尼思·阿罗、小阿尔弗雷德·D.钱德勒、罗纳德·科斯和赫伯特·西蒙。
虽然在课堂上我只能见到其中的阿罗和西蒙这两位老师,但我仍然把钱德勒和科斯视为自己的老师。
从阿罗那里,我懂得了信息的重要性,还有不应该抱残守缺,把困难的问题硬塞进正统的框架内。
钱德勒教导我,组织创新是一种重要的现象,但又受到人们的极大忽视,而这对于理解美国产业具有普遍的影响。
科斯教导我,交易费用是经济组织研究的核心,而且应当以比较制度方法进行这种研究。
而西蒙则教导我,行为假设是十分重要的,并且不应当受到学科疆界的僵化限定。
”后来在其他场合威廉姆森也曾多次强调他所接受的学术训练对日后成长和学术成就的特殊意义。
威廉姆森把他在卡内基—梅隆大学读研究生时经受训练和从事研究的特色归结为“卡内基三要素”,即思想活跃、训练严格和多学科相互交叉。
此外,还有另外一条最基本的经验———对不适合于各种正统的条条框框的研究题目,都应当给予符合其自身特征的处理。
威廉姆森早年就已经具有正统经济学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深厚知识,而且,虽然他知道他要研究的组织问题结构不完善,但他也清楚它们非常重要,并坚信只有运用多学科的研究方法才能解决问题;很早就知道了超越假定去处理实际问题的必要性。
3理论贡献瑞典皇家科学院院士埃林森教授在颁奖颂词中说到,感谢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姆森,我们现在对经济治理拥有了比以往更为深入的理解;而这两位社会科学家在知识创新方面的贡献,其经济意义足以与高锟等物理学家在光纤领域所取得的开创性技术成就相媲美。
颁奖颂词评价到,为什么一些经济交易发生于企业内部,而另一些类似的交易却发生在企业之间即市场上,奥利弗·威廉姆森对此提出了可供检验的理论。
他认为,企业和其他等级结构组织的存在,主要不是为了实行计划和行政管理,而是为了解决利益冲突问题。
该理论解释了当交易复杂且涉及关系特异性资产时企业边界比较宽阔的原因。
埃林森教授赞美说,在未来的岁月里,我们将不得不建立数不胜数的新的规则、协议和实施机制,以确保制度创新能够应对科学发展和技术创新所提出的挑战。
而奥斯特罗姆和威廉姆森的贡献为使我们能够胜任此事,奠定了宝贵而坚实的基础。
这样的颂词的确让人感动,其思想内涵也很丰富。
然而,瑞典皇家科学院诺贝尔经济学奖委员会提供的资料显示,对威廉姆森教授学术成就的评价,虽然肯定了他对经济治理的研究努力,但仍主要侧重于其对纵向一体化和企业边界问题的研究成果。
那么,威廉姆森的回应又是什么。
3.1组织、制度与治理以及交易费用分析威廉姆森教授的诺贝尔奖演说,并不是像瑞典皇家科学院为公布2009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时准备的学术背景资料那样,直接冠以“经济治理”的名目,而是以“交易费用经济学:自然而然的进展”为题。
威廉姆森教授继承了制度经济学家康芒斯的传统,即把交易作为最基本的分析单位,而不是像正统经济学那样,把经济活动中的商品和服务当作研究对象。
以新的分析方法分析交易活动,并由此开启组织和治理研究的新局面,这一理论的革新具有重要意义。
因为这意味着,不是研究经济主体配置资源和生产要素,而是研究经济行为主体之间的交互活动,从而使得在微观角度上,而不是从社会整体上,研究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
威廉姆森把交易关系作为契约关系,并吸收民法学家麦克内尔的契约分类方法,从而形成了带有他自身特色的交易费用分析方法和治理结构研究框架。
新古典企业理论把企业当成按照技术法则,化投入为产出的工厂。
科斯的《企业的性质》和《社会成本问题》以及阿罗的《经济活动的组织》则开辟了交易费用为正的新的研究领域。
20世纪70年代以后,威廉姆森在经济组织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展开的。
3.2反垄断与生产的纵向一体化为什么反垄断问题是威廉姆森探索交易费用经济学的起点呢?这与早年美国的反垄断实践和他的亲身经历有关。
威廉姆森曾于1966-1967年到美国司法部反托拉斯局,担任反托拉斯首席检察官助理的特别经济助理。
在工作中他发现,当时的大多数最优秀的反垄断分析师和从业者,认同的都是那时非常流行的产业组织思考方法,这是以应用价格理论为基础的,而非标准的契约与组织形式,都被毫无根据地设想成具有反竞争的性质。
威廉姆森把自己对于纵向一体化这个主题产生兴趣,归功于自己在反托拉斯局度过的这一年。
从司法部返回宾夕法尼亚大学的第二年,他开设了关于纵向合并关系的研究班课程。
和学生们一起梳理有关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市场限制的研究文献,仔细辨别既有文献的可取之处,确定是否已经有过真正重视组织问题的论述。
后来,在主讲组织经济学这门课时,威廉姆森再次回到这个主题上,和学生们一道研究市场失效方面的文献。
20实际末,威廉姆森在《美国经济评论》上发表了引起广泛反响的论文——《生产的纵向一体化:市场失效的考察》。
现在威廉姆森对这篇论文的自我评价是:采用了契约研究方法的视角;借助西蒙提出的有限理性引入了不完全协约;引入了契约中的策略行为问题;把独自地和协调地采取调整措施作为市场和等级制两类经济组织共有的核心问题;提出了资产专用性这个概念。
如果满足必要的先决条件,那么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市场限制就可以节约交易费用,提高效率。
4 应用、借鉴与启示威廉姆森教授学术成果的借鉴价值和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应用联系密切。
他开创的交易费用经济分析方法应用广泛。
4.1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应用1.交易费用分析框架的理论推测可以作为经验检验的对象,交易费用经济学在经验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结合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实践经验和现实问题,可以尝试对交易费用经济学的一些理论进行经验检验。
对于一些大宗商品现代化交易体系的建设和生产与服务外包等现象,以交易缔约分析的角度研究,能够取得富有成效的研究成果。
2.不同类型的交易需要有不同形式的治理结构与之匹配,这个命题在许多领域内有不同的表现,因此需要针对具体的制度环境条件、交易特点和可以利用的组织资源,做出具体的分析。
正如威廉姆森所说,任何可以转化为协约问题的事例,都可以按照节约交易费用这个思路来解释。
3.在公共政策方面的应用,具体说来就是采用交易费用分析思路,深入细致地研究工商业政策的制定,规范公共机构的职能范围和执法形式。
(1)反垄断。
反托拉斯是威廉姆森比较关注的课题。
通过对纵向一体化和纵向市场限制的研究,细致地考察了交易费用对于实施反垄断政策的含义,一方面促进了交易费用经济学的形成,另一方面扭转了美国反托垄断法歧视不常见商业惯例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