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概要.

合集下载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课件

2017高考历史一轮复习专题3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3.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课件

思维导图 1.宋明理学
2.宋明时期儒学的发展
重难点 1.汉武帝时期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 (1)形势需要: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强盛,但也面临着一系列新的社会问题,如土地兼并、商贾膨胀、 匈奴威胁、王国问题等,汉初的“无为”思想已不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统治政策急需从“无为”向“有 为”转变。 (2)与时俱进:董仲舒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形势的需要,对儒学进行了改造。“大一统”思想有利于凝聚 人心和国家统一;“天人感应”和“君权神授”的主张给封建皇权披上了神圣的外衣,有利于加强君主专 制。 (3)根本原因:儒家思想的基本内容,适应了封建统治者巩固专制统治的需要。 2.儒学独尊地位的确立对中国历史发展的深远影响 (1)对汉代政治: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局面,削弱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稳定封建统治秩 序。
专题三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点击观看 考点视频
考点二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
撬点· 基础点 重难点
基础点 一、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1.背景 (1)经济:汉武帝时期,经济实力逐渐恢复和增强,人民生活安定。 (2)政治:诸侯国势力膨胀,土地兼并剧烈,匈奴为患,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3)思想:汉初道家“ 无为而治 ”的思想已不能满足 加强中央集权 的需要。 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 (1)主张 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 春秋大一统 ”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②加强君权:宣扬“ 君权神授 ”,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 ③维护统治秩序:提出“三纲五常”的道德标准。
(2)特点 外儒内法,兼采各家之长;主张儒学独尊,实行思想专制;宣扬“天人感应”,带有神学倾向。 (3)影响 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化了专制皇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 正统 思想。 特别提醒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的本质目的 “焚书坑儒”与“独尊儒术”在本质上都是思想专制,只不过采取的手段不同,秦始皇是通过暴力手 段实现思想专制,而汉武帝是通过怀柔的手段实现。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古代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文化贡献
孔子对后世的影响
1、大思想家:
儒家学说成为几千年中国传统社会的主流思想,影响深远
2、大教育家:
开创私人办学先河,提出有教无类思想和一系列教育理念
3、晚年整理文化典籍:六经
4、儒家思想成为亚洲许多国家传统文化 的组成部分(汉朝以后)
5、欧洲启蒙思想家受到儒家思想的启发(明 清以后)
2、孟子
为专制主义政治体制的建立和秦始皇统一 全国奠定理论基础。
墨家
思想主张
兼爱、非攻、尚贤、节用
墨 翟
特 点
①提倡刻苦简朴的精神 ②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 ③讲求实际功利(实用)的精神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历史意义
1、“百家争鸣”是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 奠定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 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
秦汉文化政策的实质及原因:
(1)实质:文化专制
(2)原因:
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 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 思想也走向专制。
董仲舒的新儒学
背景: 政治的统一要求思想的统一
(1)汉武帝时期王国问题、边境不宁、土地兼 并问题困扰着西汉统治者。(这些都要求汉武 帝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 (2)强悍的西汉需要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专制 统治。
2、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 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儒家思想孕育了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政治思想和道德准则。
道家学说构成了两千多年传统思想的哲学基础。
法家思想中的变革精神,成为历代进步思想家、政治家改 革图治的理论武器。 在很大程度上,它们共同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 精神。

历史: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3)

历史: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岳麓版必修3)

D.“我之出而仕也,为天下,非为君也” 答案:C
解析:A、B两项反映的是“为政以德”的思想,不符合中央集 权的要求;“为天下,非为君也”也不符合中央集权的要求,D
项不正确。C项体现的是“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有利于加强
中央集权。
2.(2007·海南)宋代理学的形成是由于(
)
A.道教思想融入儒学
B.佛教思想融入儒学 C.儒家的伦理观出现本质变化 D.吸收佛、道的思辨哲学,阐释儒学的新发展 答案:D
①人身修养是儒家思想的重要内容
品德的养成 A.①②③ C.①③④ 答案:A ④理学的伪善和欺骗性 B.②③④
②书院注重对学子个人
③儒家传统道德是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工具
D.①②③④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理解分析能力。题中的 “忠”“孝”“廉”“節”体现出宋代儒学注重人自身的道 德修养,注重人的气节、品德。其中“忠”又体现宋代儒学的
模拟考场:3.“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 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
种哲学吻合 (
A.孔孟之学 C.程朱理学 答案:D
)
B.老庄哲学 D.陆王心学
笑对高考
第三关:技巧关
考 技 精 讲 问答题解法(二) “结构法”:先确定题目设问所要用的结构,再按结构去找拾 取、推理、分析和综合,配制出答题要点。主要结构有:①不同 阶级代表或不同政治派别或不同集团等对象型结构。②政治、 经济、军事、外交、思想等类别型结构。③政治、经济、思想、理
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以此见天心之仁爱人君
而欲止其乱也。”这一段话的核心思想是 ( A.“天人感应,天人合一” B.“仁者爱人,民贵君轻” C.“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君权神授” 答案:A )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3.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课件岳麓版43页PPT

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讲议3.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课件岳麓版43页PPT

2.对宋明理学的评价 观点一:宋明理学应当肯定,因为它具有科学或可取的一
面,利大于弊。 (1)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
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意识。 (2)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
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的传统的形成产生 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 (3)宋明理学崇尚道德。充分意识到道德对于社会和人生的 重要性,崇尚道德可以促进文明的进步。
3.高考命题很有可能从孔子的思想进一步结合宋明 理学家代表人物的言论,联系现实,思考我们今天对 宋明理学所应采取的态度入手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
考点·梳理 一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1.背景: (1)汉初的黄老之学已不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 (2)儒家学说整合出了一套为中央集权服务的新的理论
体系。 (3)汉武帝即位后,进一步开拓发展大一统事业。
D.《易经》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对董仲舒新儒学的思 想来源,意在考查学生的知识再现能力。 董仲舒的主要主张是“春秋大一统”和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要著作是 《春秋繁露》等,可见他的思想基础是源 自《春秋》。
[答案] A
[变式演练1] 董仲舒认为“天生民性,有善质而 未能善,于是为之立王以善之,此天意也。”下 列对这一思想理解最准确的是( )
A.认为民性本善,君权神授 B.感叹人性本恶,呼唤王道 C.主张“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建议以礼入法,以礼入俗
高考·定位 考纲要求: 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2.宋明理学。 解读考纲: 1.知道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史实。汉代董仲舒
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融儒家、阴阳家、黄老之学和法 家思想为一体,兼采百家,宣扬“天人感应”强调王 权的合理合法性,成为官方统治哲学。

必修三 第2课汉代儒学成正统思想

必修三 第2课汉代儒学成正统思想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背 景
1.秦朝: 政治--王国问题,威胁中央; 2.汉初: 经济--土地兼并,豪强势大; 3.汉武帝时期: 军事---匈奴威胁,边患不止 (需要加强中央集权)
1.董仲舒改造儒学: 加强中央集权,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加强君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针对土地兼并,仁政; 为人处世标准,三纲五常、 2.汉武帝尊儒措施: 思想上,肯定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 政治上,重用儒生参与国家大政。 教育上,兴办太学和地方教育系统。
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 ◆“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宜也,臣愚以 为诸不在六艺之科,孔子之术者,皆绝其道,勿使并进” 大一统 独尊儒术 ◆国家将有失道之败,而天乃先出灾害以谴告之,不知自 省,又出怪异以警惧之,尚不知变,而伤败乃至。” 天人合一 “唯天子受命于天,天下受命于天子” 天人感应 君权神授 ◆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 儒家仁政 “三纲五常”
材料1 董仲舒是有汉一代最有影响的思想家,在当时就享有“群 儒之首”的声誉,在中国文化史上,也占有重要地位……董仲舒 学说的消极影响也是严重的……我们民族性格中的封闭自我,盲 目自足,因循守旧,不思奋进等等劣根性,都与之直接相关。 ——冯天谕等著《中华文化史》 材料2 董仲舒……开启了儒学神学化,儒家宗教化,孔子教主化 的进程,为封建统治找到了较为理想的意识形态。他的学说为稳 定和巩固大一统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统治起了重要作用,对于 形成以汉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心理特征产生了不可估量的积极 影响。他与汉武帝一起作为西汉鼎盛时代的代表是当之无愧的。 ——田昌五、安作樟主编《秦汉史》 材料3 “公孙弘以《春秋》白衣为天子三公,封以平津侯。天下 之学士靡然乡风矣”。 ——司马迁《史记》 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汉代新儒学影响 1、消极: ①结束各派学术思想平等竞争局面,遏制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 禁锢了人们思想; ②新儒学带有封建神学色彩,造成封建迷信思想泛滥。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2019届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许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然存在并不利于中央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央集权构成威胁;③经济:土地兼并严重,阶级矛盾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张,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需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②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积极可取和需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需要的主张。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张充满了唯心的色彩,但是大一统确实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天祖国统一的需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应当鼓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长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确实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天中国减轻农民负担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需要区别对待。

今天,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十分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张。

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从春秋至汉代,儒家学说一直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主要思想流派,它以孔子的思想为根基,经历了2500多年的发展,最终在汉代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汉代儒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在一定程度上形成了中国社会发展至今的宗教文化背景。

本文将从汉代儒学思想的内容、发展轨迹、以及其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三个方面,概括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一、汉代儒学的思想内容儒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在很大程度上是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思想,孔子认为,“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

”他强调“以德治人”,认为人的性情天然有正直、仁慈这样的善良品质,因此,人类只要具备正义,礼义和德行,就可以实现社会稳定和和谐。

汉代儒学思想在孔子思想的基础上做出了相应的补充和发展,致力于实现中国传统国家的统治理想。

汉代儒学把兼容并蓄作为理论基础,认为唯有在诸子思想中寻求和谐和统一,才能够实现中国传统政治理念的实现。

二、汉代儒学的发展轨迹汉代是儒学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汉代儒学发展了一些有影响力的思想家。

其中,最有名的是韩非子、郭璞、刘向等人,他们接受孔子的思想,又把法家、道家、阴阳家思想融入到儒学理论中。

他们不但研究和探讨了儒家的伦理价值问题,而且在政治上也提出了一些关于政府的观点,他们的思想为汉代的统治者提供了参考和指导,以及一些指导实践的权威理论和方法论。

三、汉代儒学作为中国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汉代的统治者是儒家的支持者,他们把儒家当作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

在汉代,孔子的思想得到了完善,人们深入地研究了儒家伦理价值观,儒家在汉代政府的政治思想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提供了有关社会秩序、政治经营和行政管理的实践思想和理论框架。

汉朝到了秦朝,汉代儒学仍然在社会状况发生变化的情况下继续得到认可。

秦朝建立以来,汉代儒学一直被作为正统思想的主要途径,直到明清时期,汉代儒学几乎是唯一的正统思想。

结论汉代儒学在中国历史上非常重要,它对把握中国传统文化、理解中国历史和中国社会发展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知识精讲 岳麓版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 宋明理学知识精讲 岳麓版

高二历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知识精讲岳麓版一. 教学内容: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宋明理学二. 学习目标:1. 西汉初,占主导地位的“黄老之学”的内容和影响。

(识记)2.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的提出和内容。

(重点理解和掌握)3. 董仲舒新儒学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作用。

(灵活运用)4. 宋明理学产生的背景——三教合一。

(识记)5. 程朱理学、陆王心学的思想内容及其学术代表。

(重点理解掌握)6. 正确评价宋明理学。

(灵活运用)三. 重难点讲解:知识点一、西汉初的黄老之学㈠兴起原因:西汉统治者接受秦朝暴政而亡的教训。

西汉初年,经济残破,百废待兴。

统治者不得不采用休养生息政策;黄老之学适应休养生息政策的需要。

㈡思想内容:(重点)1. 黄老之学的内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治身(养生),一是治国。

2. 特点:⑴黄老之学的基础是早期道家理论,同时又兼采阴阳、儒、墨、名、法等各家学说。

⑵它强调“无为而不为”,既尊重自然规律反对盲目行动,又主张发挥人的主观能动作用,倡导“待时而动”“因时制宜”,是一种“积极无为”的哲学观。

㈢作用:黄老无为而治思想的实施,使西汉社会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到汉武帝时期,西汉社会迅速恢复了元气。

黄老思想作为统治思想,完成了其历史使命。

知识点二、董仲舒的新儒学体系(重点)㈠来源:先秦儒学并不是新儒学的唯一来源,新儒学是汉朝董仲舒以《公羊春秋》(宣扬大一统思想)为基础,吸收阴阳家、黄老之学、法家思想而形成的新的思想体系。

㈡基础:“天人感应”学说。

他认为人君受命于天,进行统治,所以应当“屈民而伸君,屈君而伸天”。

如果人君无道,天就会降下灾异来谴责和威慑。

如果人君面对灾异而不思悔改,就会出现“伤败”,因此人君必须仿效天道,实行仁政。

㈢思想内容:针对中央集权需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张。

针对加强君权需要,提出“君权神授”的政治思想和相应的儒家道德观点。

针对土地兼并现实,进一步发挥儒家的仁政思想,主张限田、薄敛、省役。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人性最可怜的就是:我们总是梦想着天边的一座奇妙的玫瑰园,而不去欣赏今天就开在我们窗口的玫瑰。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百家争鸣(1)争鸣的背景:社会大变革。

包括:井田制瓦解,分封制崩溃,战争频繁,私学兴起。

(2)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

(3)争鸣的影响: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奠定了中国传统思想文化发展的基础。

2、孔子、孟子和荀子与儒家思想的形成(1)孔子的成就思想上:创立儒学,提出“仁”、“礼”和“德治”的主张。

教育上:创办私学,总结出一些教育教学方法。

典籍上:编订“六经”。

[附]孔子的重要言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孟子的主张:人性善,民贵君轻,仁政。

[附]孟子的重要言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3)荀子的主张:人性恶,通过学“礼”来改变;可以利用自然规律来造福人类。

[附]荀子的重要言论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董仲舒的主张:大一统;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天人合一,天人感应,君权神授。

(另:三纲五常)2、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

[目的:加强专制集权。

影响:加强了专制集权,儒学成为正统思想]三、宋明理学1、程朱理学(1)“二程”(理学的开创者)指程颐、程颢,其主要观点有:天理是万物的本原,伦理道德就是天理,天理的核心是“仁”。

(2)朱熹(理学的集大成者)的主要观点是:理气论;存天理,灭人欲。

2、王阳明(守仁)的心学观点是:理在心中(心即理也,心外无物);致良知(加强道德修养,克服人欲,恢复人原有的善良本性);知行合一(知和行都产生于心,要用良知来支配自己的行为实践)四、明清之际的儒学1、李贽“离经叛道”(反正统,异端)观点:反对“圣人”;认为人的物质生活就是天理。

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

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

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儒家思想的演变儒家思想的演变特征儒家思想的演变1、儒家思想的演变(1)春秋战国时期形成:孔子、孟子和荀子的思想主张(2)汉代成为正统思想: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3)宋明发展为理学:两宋时期程颢、程颐和朱熹的思想主张、明朝陆九渊和王阳明的思想主张(4)明清时期的新发展:李贽的异端思想,顾炎武、王夫之和黄宗羲关于经世致用的主张和对君主专制的批判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既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财富,也极大地影响了东亚和东南亚思想文化的发展,成为人类文明史的重要组成。

2.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的形成及其特点形成春秋时期孔子的思想——“仁”和礼、为政以德、有教无类等。

战国时期孟子的思想——“仁政”学说、“民贵君轻” “性善论”等。

荀子的思想——人定胜大思想、“性恶论”、礼法并施等。

从孔子创立儒家提出学说,经过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整。

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具体,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基础,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理想方面的治国原则;孟子的“仁政”“民贵君轻”使儒家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政治而遭新兴地主阶级冷遇。

3.汉代儒学主流(正统)思想地位的确立背景诸侯王国威胁中央政权、匈奴的威胁使统治者认识到加强中央集权的必要性;汉武帝时期,经济得到恢复与发展;政治上进一步开拓大一统国家的需要;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适应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统治的需要。

董仲舒的思想①“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理论;②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了“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学说;③“三纲五常”学说是为人处世的标准,成为封建伦理关系的准则;④针对土地兼并严重和百姓牛活困顿的现实,提出“限田……薄赋……省役”的主张。

意义①有利于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和打击地方割据势力;③确立了儒家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主流地位,儒家思想上升为国家的统治思想;④限制君主的权利,使君主实行“仁政”;⑤兴办学校,有利于教育的发展。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高三历史人教版一轮复习知识归纳: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

汉代儒学、宋明理学和明清儒家思想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1)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也面临很多问题,汉初奉行的黄老之学已经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

①政治:王国问题依旧存在并不利于中心集权统治;②民族关系:北方匈奴势力强大,对中心集权构成威逼;③经济:土地兼并严峻,阶级冲突激化。

(2)董仲舒改造儒家学说,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和“天人感应”的主见,适应汉武帝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和巩固国家统一的须要。

2、董仲舒的儒学思想儒、法、道三者有互补性,汉武帝时,董仲舒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取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心集权思想,兼采道家、阴阳家的合理观点,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心集权的须要,其建议得到接受。

奠定了中国封建统治思想的基本格局。

(1)重要内容①针对中心集权须要,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主见;②针对加强君权须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③针对土地兼并现实,发挥仁政思想,提出““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④针对为人处世标准,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

(2)主动可取和须要扬弃的有:①大一统是天地之常理,国家之须要的主见。

虽然董仲舒的大一统主见充溢了唯心的色调,但是大一统的确是中国发展的主流,尤其是今日祖国统一的须要。

所要扬弃的是其中唯心主义成分。

至于“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扼杀一切不同学术流派的做法是不行取的,应当激励各种学术思想的争鸣。

②“天人感应”学说,源于原始巫术,为君权神授服务,但是要求统治者爱惜百姓,却是有利于专制统治许久的。

③“薄赋敛,省徭役,以宽民力”虽然是从维护统治秩序着想,但是的确有利于中国小农经济的发展,也对今日中国减轻农夫负担有确定的借鉴意义。

至于“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因为古今时代背景不同,社会发展不同,就须要区分对待。

今日,随着农村改革的进一步发展,小农经济必将向大农业经济迈进,正确引导这种发展是非常必要的,而不能一概套用“限民名田”“塞兼并之路”的主见。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高三历史总复习课件:3-1-2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专制理论由先秦法家奠定,经汉朝儒生发展而成。这两个
阶段的代表人物分别是 A.荀子、董仲舒 C.商鞅、孟子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解析】战国时期,韩非子提出了“法、术、势相 结合,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的主张,奠定 了君主专制理论的基础;汉代的董仲舒主张“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适应了新形势下中央集权的需要,发展了君主 专制理论。
发明本心
4.理学
(
文化教育
社会教化
三纲五常
自然欲求
主观意志力
社会责任
历史使命
)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特别提示: 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并不意味着仅仅是儒家
思想得到继承与发扬,因为在这一时期儒家思想还吸取了
法家、道家、阴阳家等各家思想。 2.影响儒家思想地位的因素有两个:一是社会发展 的需要,二是自身思想的变化。 3.“三教合一”是指儒学、道教、佛教三者之间的 相互借鉴、融合,而不是合并。 4.程朱理学属于客观唯心主义,宋明理学属于主观 唯心主义。
《 走 向 高 考 》 高 考 总 复 习 · ( ) 历 史 配 岳 麓 书 社 版
首页
上页
下页
末页
第一单元
中国古代的思想与科技
4.理学的评价 (1)________是宋明时期的儒学主流,在政治生活、
________和________等方面影响极为深远。
(2)宋明理学用________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 人们的________,产生了消极影响。 (3)理学重视________,注重气节、品德,讲求以理 统 情 、 自 我 节 制 、 发 奋 立 志 , 强 调 人 的 ________ 和 ________,又凸显人性的庄严。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

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和影响(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汉代儒学能成为官方正统思想主要是有两个方面的原因决定的:一是汉朝统治者实现大一统的需要;二是董仲舒改造儒家思想,使儒家思想顺应了汉朝大一统的需要。

西汉武帝时国力强盛,但社会潜伏着危机:诸侯国的势力膨胀,威胁中央政权,土地兼并剧烈边境不宁,都威胁着西汉的稳定。

为了加强中央集权,巩固皇权,适应经济的发展,需要积极有为的政治思想,取代以前的“黄老之学”。

董仲舒把儒学糅合道家、阴阳五行家思想创立新儒学思想。

提出“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天人合一”加强君权;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中央集权;提出“三纲五常”,提倡孝道”规范人们的道德行为,形成封建伦理道德规范。

董仲舒改造后的新儒学适应了当时统治的需要,深受汉武帝的赏识。

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并付诸实行。

(2)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影响:汉武帝肯定新儒学思想,积极推动儒学。

起用文学儒者参政。

儒家经典成为国家规定的教科书,教育为儒学所垄断。

兴办太学,打破了贵族官僚世代为官的规矩,使非贵族官僚家庭的子弟也可以凭太学生的资格入仕,大大提高了儒学的地位。

在全国各郡设立学校,初步建立地方教育系统,儒学得到推广。

儒学取得独尊地位,逐渐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有利于巩固中央集权,维护统一多民族的政权,也禁锢了思想自由。

(3)儒学的发展(宋明时期):宋明时期,儒学从佛、道中吸取有益的内容,形成更为理论化、思辨化的新的思想体系。

其“新”主要是指,在外来佛教文化与本土道教文化的不断冲击下,建构在具有理性的形而上学本体论思维之上,通过诠释心性与本体、伦理与天道的联系及人与世界的关系,使儒家道德学说获得了形上性和整体性的论述,传统儒学内部的逻辑结构、价值转向、道德结构都获得了新的认识。

新的儒学体系以“理”或“天理”为核心,所以称为“理学”。

作为一种哲学化的儒学,理学具有双重性。

第2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第2讲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及宋明理学

2.史料二中董仲舒论述的是什么思想?你如何认识这一思想的积极意义
测 ·
要?

紧 练

【提示】 思想:“君权神授”思想。


·
意义:神化了王权,有利于君主专制的加强,同时客观上限制了君主权


知 能
力。
时 知
3.以上两则史料有哪些史料研究价值?



例 探
【提示】 研究董仲舒及其成就,研究君权被神化的过程,研究儒学的
· 查频率不高,复习备考时应给予关注以下角度:

随 堂
基 础
1.知识角度:全面总结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背景,董仲舒改造新儒学的
检 测
内容和实质,汉武帝推动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措施,儒学成为官方哲学的影

· 紧
点 响等。

练 兵

2.史观角度:民族精神是维系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纽带,它随着时代发
·
提 展不断完善和丰富。以文明传承的视角看待儒家思想的发展变化,既渗透了 课




(3)根本目的:都要求人们克服私欲,以“仁”的思想规范行为,从而维


究 护封建统治的社会秩序。
· 明
(4)地位和影响:都是我国古代哲学思想的重大成就,都产生了重大而深
考 远的影响。

菜单
自 主
2.不同点
落 实
(1)宇宙构成:理学认为宇宙万物是由“理”和“气”两个方面构成的,
· 固
是客观唯心主义观点;心学则认为“心外无物”“心即理也”,是主观唯
时 知


新的统治思想来维护封建统治。

汉代的思想大统一和宋明理学

汉代的思想大统一和宋明理学
促进文化创新
汉代思想大统一和宋明理学为现代文化创新提供了思想源泉和理论基础。这启示现代文化 应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和发展。
对现代思想的贡献
提供哲学思考
汉代思想大统一和宋明理学为现代思想提供了哲学思考的框 架和方法。这启示现代思想应深入挖掘传统哲学的智慧,为 解决现代社会问题提供思路和方法。
汉代思想统一的影响
01
确立了儒家思想在中国的正统地位,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 响。
02
结束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实现了思想的大统一。
有利于维护政治统一和社会稳定,但也限制了思想的多样性和
03
创新。
02
宋明理学概述
宋明理学的起源
宋明理学起源于唐朝的儒学复பைடு நூலகம் 运动,旨在重新阐述和振兴儒家
思想。
在唐末五代的社会动荡中,儒学 逐渐衰落,佛道思想盛行,促使 儒学家反思并寻求复兴儒学的道
减少冲突。
对现代文化的影响
丰富文化内涵
汉代思想大统一和宋明理学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丰富了现代文化的内涵。 这启示现代文化应借鉴传统文化的优秀元素,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体系。
推动文化交流
汉代思想大统一和宋明理学在历史上对东亚文化圈产生了深远影响,这启示现代文化应加 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汉代的思想大统一和宋明 理学
• 汉代的思想大统一 • 宋明理学概述 • 汉代思想与宋明理学的比较 • 汉代思想大统一和宋明理学的现代意

01
汉代的思想大统一
汉代思想统一的背景
01
秦始皇焚书坑儒后,百家争鸣的局面逐渐消失,思 想界陷入混乱。
02
汉朝建立后,为了维护政治统一,需要确立正统思 想。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和宋明理学

汉代的思想大一统和宋明理学
统思想。(2分)儒家思想逐渐成为两千多 年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加强了中央 集权,有利于稳定统治秩序、维护国家统 一。(4分)
• 阅读下列材料:
• 当前,儒家思想在世界的影响逐步扩大, 已有300多所孔子学院遍布全球近百个国家 和地区。各国孔子学院的建立,正是孔子 “四海之内皆兄弟”“和而不同”等思想 的实践。下图为孔子学院的标识,其设计 理念以中文“汉”字为基础,融合昂首高 飞的和平鸽与地球两种图案。
• 至于谈论天下的道理,要众多精妙细致入微, 而又各有侧重,从古到今,不能够改变,这 样的事只有古代的圣人才能做到,因此,他 们所有的言行,没有不可以成为全天下后世 人不变的真理的。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4.西汉时期,儒家思想是如何成为封建社会 的正统思想的?(4分)
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 为了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董仲舒对儒家经 典进行了重新解释,向汉武帝提出了“罢 黜百家,独尊儒术 ”的主张,为汉武帝所 采纳。
• 三年不窥园(目不窥园) • 骑马不识牝牡
• 董仲舒曾痴迷过灾异现象,公元前135年,辽东高祖 庙和长陵帝庙发生火灾,他在家里推演火灾缘由, 并联系实际评判政治得失,写好草稿,未及上送, 却被一个叫主父偃的人窃走。这个人就像特务,善 于收集别人隐私,然后秘密告发。这次也不例外, 他把老董的手稿秘送武帝,捎带着说了很多坏话。
• 武帝很生气,把手稿交由儒生讨论,有位叫吕步舒 的人认为,这篇东西愚蠢透顶,有讥讽国家领导人 之嫌。吕步舒是董仲舒学生,似乎有点儿笨,没看 出文稿是老师的手笔。这样,老董没头没脑地犯了 死罪,不过,武帝没动杀机,很快下诏赦免了这位 谨言慎行的老人家。从此,董仲舒不敢再说灾异之 事,而是干起了老本行,从事教学活动,又教了十 年的《公羊春秋》。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焚书坑儒⊙背景(1)变化: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思想解放;秦朝时期死气沉沉。

(2)原因:战国时期尚未形成统一的中央集权制度,各国纷争的局面造成了宽松的学术氛围。

秦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创立,出于政治统一的需要,思想也走向专制。

⊙为什么儒学在秦时受到严厉打击?儒学以古非今,抨击时政,不利于秦的统治⊙为什么秦王朝不焚禁医药、卜筮、种树之书?秦王朝焚书的目的是为了遏制知识分子的思想,而医学、卜筮、种树之书是实用之学,对社会国家直接有益。

⊙焚书坑儒对传统儒学产生怎样的影响?沉重打击,进入低潮●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儒学成为正统思想的原因⑴现实的需要:汉武帝时期,是中国封建社会的第一个鼎盛时期,但也面临许多问题,需要加强中央集权,维护国家的统一。

⑵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

⑶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

⊙董仲舒对儒学的发挥a、针对中央集权的需要,提出“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b、针对加强君权的需要,提出“君权神授”与“天人感应”c、针对土地兼并的现实,发挥“仁政”:轻徭薄赋d、针对为人处事标准,提出“三纲五常”心态:既要维护君主的权威,加强中央集权,又要限制君主暴政。

⊙董仲舒的儒学思想的根源:继承儒家“仁政”学说,又吸收法家加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思想⊙董仲舒儒学思想的特点:外儒内法⊙评价(影响):⑴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儒学成为中国传统社会的正统思想。

⑵结束各学派思想平等竞争的局面(百家争鸣局面彻底结束),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⑶起用文学儒者参与国家大政;⑷随着儒学地位的上升,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促进了历史文化的发展。

●太学的出现(1)汉武帝创立太学(2)太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国家培养政治人才的官立学校。

是儒学教育官方化和制度化的标志。

(3)汉武帝时代,初步建立了地方教育系统儒家思想成为封建正统思想和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汉武帝时期的文化体制改革的影响是什么?积极方面:儒学地位上升,同时也加强了对思想、文化和教育的重视,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是有积极意义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宇宙人生是永恒的话题。

中外思想家有的认为“宇宙便是吾心”,有的提出“万物始于水”,有的主张“心外无物”。

明确提出上述观点的人物有()①陆九渊②塞内卡③王守仁④泰勒斯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外思想家的思想主张。

根据所学,陆九渊和王守仁分别是宋代、明代“心学”的主要代表人物。

陆九渊明确提出“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是心学的开创者;王守仁则明确主张“心外无物”,是心学的集大成者。

塞内卡是古罗马斯多亚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人生而平等”,未涉及对宇宙的思索。

泰勒斯是古希腊思想家,明确提出“万物始于水”。

C项正确。

2.在对天、君、民关系的认识上,原始儒学以孟子为例,主张民贵君轻,董仲舒主张“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

材料表明,董仲舒()A.继承了原始儒学的全部宗旨B.背离了原始儒学的民本思想C.背离了原始儒学的仁爱思想D.摒弃了原始儒学的德治主张答案 B解析孟子的“民贵君轻”体现传统的民本思想,强调以民为本;董仲舒的“屈民以伸君,屈君以伸天”的意思是:百姓要屈从君主的意志,君主要屈从天的意志。

故A项错误,B项正确;C项中的“仁爱”、D项中的“德治”材料均没有涉及,故排除。

3.唐高祖李渊自认为是老子后裔,规定老子地位在孔子之上,佛教位居第三;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后来唐武宗又大规模地“灭佛”。

这反映出唐代()A.皇帝的好恶决定宗教兴亡B.道教的社会影响最大C.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D.佛教的社会基础薄弱答案 C解析唐朝时期,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的政策,即尊道、礼佛、崇儒。

从材料信息可知,唐高祖时尊道、武则天时礼佛、唐武宗时“灭佛”,但儒学的地位并未动摇,这说明儒学的政治地位最为稳固,故选C项。

皇帝的好恶会影响宗教发展,但A项中“决定宗教兴亡”的表述过于绝对;从“武则天时明令佛教位在道教之上”可知B项表述不当;唐武宗大规模地“灭佛”从反面说明佛教有一定的社会基础,故排除D项。

4.《红楼梦》中,贾宝玉的父亲让仆人转告贾府私塾老师说:“什么《诗经》、古文,一概不用虚应故事,只是先把‘四书’一气讲明背熟,是最要紧的。

”据此推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 A.理学居于统治地位,“四书”更受重视B.孔子权威地位动摇,《诗经》遭到轻视C.科举制度弊端暴露,富家子弟弃儒从商D.《红楼梦》取材于现实,反映宋代生活答案 A解析B项孔子权威地位动摇,不符合当时的历史事实,故排除;题干中并没有涉及经商,C项与题意没有关系;《红楼梦》反映的是清朝时期的生活,所以D项也不正确。

理学大师朱熹编著的《四书章句集注》成为后世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

故A项符合题意。

5.明清时期,纂修族谱以尊崇人伦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名门望族、寒门小姓都以修谱为大事。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宗族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B.宗族成为社会等级的表现形式C.理学成为维系宗族的思想基础D.先秦时期的宗法制度得以重建答案 C解析本题考查宗法观念与理学的关系。

重血缘、重宗法、以家庭为本位、以孝悌为基础的宗法观念与程朱理学倡导的“三纲五常”是一脉相承的,因此,C项正确。

宗法观念受到人口流动的冲击,无法解释修家谱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A项错误。

B项从材料中无法得出。

D项不符合史实,宗法制在春秋战国时期遭到破坏,但其影响延续后世。

6.我国古代有一位学者,运用阴阳五行、“天人合一”的理论,为君主专制统治提供了“天命攸(所)归”的神学依据。

该学者应该是()A.韩非子B.孟子C.董仲舒D.朱熹答案 C解析董仲舒吸收阴阳家、道家的思想,宣扬“君权神授”,并提出了“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的学说,故选C项。

7.自汉至唐,儒学被奉为“周(公)孔之道”,宋代以后儒学多被称作“孔孟之道”,促成这一变化的是()A.宗法血缘制度逐渐瓦解B.仁政理念深入人心C.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D.陆王心学日益兴起答案 C解析南宋朱熹将《孟子》一书列为“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之一,孟子被尊为“亚圣”,地位仅次于孔子。

由于宋代以后,程朱理学成为统治思想,因此儒学也就被称为“孔孟之道”,故选C项。

春秋战国时期,宗法血缘制度已经开始瓦解,A 项说法错误;“仁政”理念一直是儒家的主要思想,排除B项;陆王心学没有成为统治思想,影响没有孔孟之道、程朱理学深远,排除D项。

8.“这种宇宙理论极其详尽地描述了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一个好皇帝会带来和平和丰收,一个坏皇帝则带来动荡和饥荒。

”下列思想家中,最早完整阐述该理论的是()A.孔子B.老子C.韩非子D.董仲舒答案 D解析本题考查董仲舒的思想。

汉代儒学主要在儒家思想基础上吸收了汉朝的黄老之学以及法家思想,形成新儒学,该思想包含“君权神授,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材料中“天上与人间的平行”以及皇帝的统治与天的统一思想符合董仲舒的“天人感应”思想,故本题选择D项;其他选项不符合题意。

9.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答案 B解析题干材料强调了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归于儒家,主要是因为儒家融合了先秦各家思想之精华。

实际上反映了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儒家、法家、阴阳五行家等思想精华,不断丰富和更新自己,使之适合统治需要,B项符合题意。

C项儒学融合佛道思想是宋明理学;A、D项不能体现材料主旨。

10.宋代词人晏几道在《鹧鸪天》中曾写道:“梦魂惯得无拘检,又踏杨花过谢桥。

”宋代理学代表人物程颐听到此句,变色曰:“鬼语,鬼语。

”这说明程颐()A.对自由生活的渴望B.对遣词造句要求极高C.对鬼神存敬畏心意D.主张压制感情和灵性答案 D解析程颐的话反映了其代表的程朱理学强调对人个性的压制,正是基于此,程颐说“无拘检”“过谢桥”等是“鬼语”。

A项与材料意思相违;B、C项都不符合材料意思表达。

故选D。

11.据记载,江南某府的地方志中记录的节妇(丈夫死后不再嫁的寡妇),宋代有4人,明代有95人,在清代中叶则达到203人。

为旌表节妇,各地纷纷建造贞节牌坊。

下列各项中,与这一现象的形成相关度最高的是()A.女权意识的觉醒B.理学对全社会影响的深入C.商品经济的发展D.战乱和社会动荡加剧答案 B解析根据题干提供的信息和所学史实,由于理学主张“存天理,灭人欲”,压抑人性,维护男尊女卑的等级社会,因此社会上节妇得到政府的表彰。

所以,此题的正确选项是B项。

女权意识觉醒是在近代以后,A项错;C、D两项与节妇增多没有必然联系。

1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

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

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

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

轲之死,不得其传焉。

”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

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萱等《韩愈评传》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答案不同之处:孔孟思想核心是仁政、民本、教化,而汉儒强调天人感应、君权神授、三纲五常。

发展:更加重视《论语》《孟子》,重视思辨,强调个人的修养与完善。

解析“不同之处”首先根据所学知识弄清孔孟儒学、汉代儒学的基本内容,特别是孔、孟和汉代主要思想家的思想主张,然后指出两者的不同所在;“发展”联系所学知识指出宋代理学特有的内容即可。

13.中华文明灿烂辉煌,对保持国家的稳定和统一发挥了积极作用。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理学家提出“理”作为宇宙万物的本源,它以儒家的礼法、伦理思想为核心,吸收佛道思想中的精粹,形成了析理精微、论证明确的哲学体系,这是两汉的粗糙儒学所无法比拟的。

理学家以儒家“圣人”为最高境界,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它摒弃佛道所宣扬的彼岸世界,不相信灵魂不灭、轮回转世之说,而力求在现实世界中实现崇高的理想,所以它是一种理性主义的哲学。

——马克垚《世界文明史》请回答:据材料,指出理学的积极作用。

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儒学由“粗糙”趋向“精微”的原因。

答案作用:引导人们关注现实;有利于培养道德品质。

原因:儒学受到佛道思想的挑战(冲击);复兴儒学的需要(宋明理学家的学术创新)。

解析第一小问据材料信息“充分肯定人的现实生活、道德精神的意义”即可回答;第二小问可从佛道思想对儒学的挑战、宋明理学家的创新等角度作答。

14.宋代理学是传统儒学的新发展。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城市与生活材料二生活与观念(1)分析说明上述材料所反映的历史现象与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之间的联系。

(2)若进一步探究宋代理学兴起和发展的原因,你认为还需要补充什么材料?举一例说明。

答案(1)城市坊市界限被打破,瓦子等娱乐场所出现,商品经济发展到新水平;社会上出现了追求奢靡享乐、僭越礼制的现象。

面对社会生活对传统儒家伦理秩序的冲击,儒学家把封建道德伦理上升到“理”的高度,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等思想,以“理”来约束人们的行为,进而规范社会秩序。

(2)示例:需要补充与佛教、道教发展相关的材料。

理由:佛教和道教的发展使传统儒学面临挑战;为应对挑战,儒学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部分思想,获得了新发展。

(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即可)解析本题考查宋代理学产生的背景,考查学生论证、阐释历史现象的能力。

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信息,概述其所反映的历史现象,再联系宋代理学的主要内容,抓住宋代理学重建儒学、规范秩序、突出封建伦理道德等关键点与材料所述现象之间的关系进行论证。

第(2)问,属于开放性设问,所选材料应与宋代理学兴起的原因有关,言之成理即可。

注意表述言简意赅。

1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人性之恶,其善者伪也。

人生而有欲,欲而不得……则不能不争。

(人群)争则乱,乱则穷。

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欲必不穷于物,物必不屈于欲,两者相持而长,是礼之所起也。

隆礼贵义者其国治,简礼贱义者其国乱。

礼义生而制法度。

法者,治之端也。

隆礼至法则国有常。

君者,国之隆也;父者,家之隆也。

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

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

——摘编自《荀子》材料二汉兴,江都相董仲舒亦大儒,作书美孙卿(即指荀子)。

——(西汉)刘向“荀卿全是申、韩”“只一句‘性恶’,大本已失”。

——(南宋)朱熹《朱子语类》材料三荀子认为,礼在社会理想层面上的价值是建立社会等差秩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