颈椎病的针刀治疗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规程
小针刀松解术治疗颈椎病操作规程
一、适应症
各型颈椎病
二、禁忌症
血液系统疾病;合并重大内科疾患;高血压、糖尿病、心血管系统疾病控制不稳;发热;精神类疾患;颈部皮肤病、局部有感染或合并有其它感染性疾病;合并颈部肿瘤;结核病患者;饥饿、饮酒者。
三、操作规程
1、术前查血尿常规、凝血、随机血糖;查ECG、测血压、脉搏,确定无针刀手术禁忌症。
2、术前排空二便。
3、患者俯卧位,胸部及额前垫簿枕,清洁施术区皮肤、备皮;
4、根据症状、体征、辅查寻找定位点,并用龙胆紫定位;
5、常规消毒铺巾;
6、于每点注入2%利多卡因针1ml+注射用水针2ml+维生素B12针0.25mg+地塞米松针2.5mg混合液各2ml;
7、行针刀纵行疏通,横行剥离,针松后出针,创可贴敷盖;
8、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平稳,术毕安返病房,予监测血压,予局部特殊物理降温后颈托护颈。
颈7刀——针刀治疗颈椎病
颈7刀——针刀治疗颈椎病01诊断标准①症状主诉头、颈、肩疼痛等异常感觉,颈部活动轻度受限。
体征:颈部肌肉僵硬,有相应压痛点,应排除其他非颈椎退行性病变所致颈肩部疼痛、不适,如落枕、肩周炎、风湿性纤维组织炎等。
②病史多有慢性劳损病史,如长期低头伏案工作、学习,或长时间看电视、电脑前工作,或其它诱因发作。
③发病经过及病程多数为慢性发病,若颈部有劳损病史,也可急性发作,病程较长,时轻时重,可反复发作。
④X线显示颈椎生理曲度改变、不稳、或变直,椎体关节小骨质增生,韧带钙化。
⑤实验室检查基本正常。
⑥其他检查有条件可做CT或MRI检查,有助于本病诊断。
临床表现与X线均符合诊断标准者,即可诊断。
02针刀治疗“颈七刀”操作步骤定点: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止点—枕外隆凸旁开2cm、再向下2.5cm±0.5cm的范围内左右各定一点。
头后大直肌与头下斜肌起点—C2棘突外侧骨缘,左右各定一点。
C3-4棘突间定1点、左右旁开2.0±0.5cm范围内即关节突关节各定1点,共 7 点。
松解方法:①头后大直肌与头上斜肌止点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刀体与项下部皮肤约成30角、与枕骨下项线骨面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直达骨面,纵行疏通剥离,对刀下发紧、有软组织明显病变者,可将刀口线掉转90°,纵切2~3刀,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③头后大直肌与头下斜肌起点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刀体与C2棘突外侧骨缘垂直,快速刺入皮肤,直达C2棘突外侧骨缘骨面或稍浅,行纵行纵切疏通剥离,刀下有松动感后出刀。
④棘突间点刀口线和脊柱纵轴平行,深度1cm左右,当刀下感到坚韧,患者诉有酸感时,即为病变部位,先纵行剥离1~2下,再将针体倾斜和脊柱纵轴成30º角,在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剥离1~2下,出刀。
⑤关节突关节点刀口线与躯干纵轴平行,刀体与关节突骨面垂直,快速刺入皮下,直达颈椎关节突关节或稍浅,纵行纵切或横行纵切疏通剥离,切开1~2刀即可。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定位与操作技巧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定位与操作技巧颈椎病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疑难病,关于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各种文献上都有更权威的报告,在此我们不做过多的阐述。
但目前有关各种颈椎病的诊断和分型,都很难指导我们的针刀临床治疗,因为这些诊断都不容易反映具体的损伤部位和层次,所以病位的诊断,对于我们针刀临床意义更大。
笔者今天结合多年的临床体会,从针刀临床的角度,来探讨颈椎病的针刀治疗定位和操作技巧。
1.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机制朱汉章教授[1] 在前人生物力学研究成果基础上结合多年临床实践提出:颈部维护关节稳定的椎周软组织(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后的动态平衡失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病发病的根本原因。
其主要发病机制是:椎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的无菌性炎症、组织间的疤痕、粘连以及挛缩,可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症状;另一方面,粘连、孪缩的椎周软组织可牵拉其附着的椎骨发生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椎体的整体或局部发生位移而产生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与此同时,这种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会使颈椎的生理力线发生偏移,椎体各部位承受的应力发生改变,在人体自我代偿机制作用下导致骨质增生的发生,这种病理性的骨关节微小移位、骨质增生会刺激压迫颈部周围的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临床症状。
这一学说,为通过对造成颈部内应力平衡失调的椎周软组织进行治疗,重新恢复颈椎生物力学平衡治疗颈椎病提供了理论依据。
针刀医学认为动态平衡失调和力平衡失调才是颈椎病发生的根本原因,所以治疗颈椎病也应该从重新建立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角度出发来进行治疗。
2.颈椎病病位诊断思路2.1 根据症状,判断病位根据病人主诉的症状去推断颈椎病的病变部位。
2.1.1 头面、五官的症状:如眩晕、头痛、耳鸣、视力模糊、失眠等,其病变部位:主要——上下项线之间;次要——上位颈椎的后关节、C2棘突旁、C 1~5横突。
2.1.2上肢的症状:如肩背、臂、手指的疼痛麻木,其病变部位:主要——C4~T1后关节、横突;其次——冈上窝、冈下窝、肩胛内上角、肩关节盂外侧和盂下、肱骨内外上髁、腕横韧带等。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针刀疗法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和西医手术疗法的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的独特的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的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的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的疼痛性病症的治疗有着独到之处。
这是一种新型的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的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颈椎间盘的退变是引起颈椎病的根本原因,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的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的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
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的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
在颈椎间盘的退变过程中,颈椎的肌肉、韧带组织的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和出血,在不断的损伤和修复过程中,肌肉和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
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的失衡进行调整和治疗。
利用小针刀特殊的结构设计和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的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的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的退变。
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是针对脊柱的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的发生,导致的外源性动力的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的剥离和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的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的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的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的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静态和动态平衡。
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是以下两个方面的效应:(一)剥离粘连组织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的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的位置和运动时的方向发生改变。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
针刀疗法就是根据生物力学理论,集中医针刺疗法与西医手术疗法得优点,利用小针刀兼有针灸针及手术刀作用得独特得综合作用,既加强了针灸针得针刺感应效果,又避免了手术刀较大得创伤性,对于某些慢性损伤性疼痛疾病,尤其就是软组织粘连、瘢痕引起得疼痛性病症得治疗有着独到之处。
这就是一种新型得中西医结合疗法,以该疗法治疗颈椎病及其周围软组织损伤性疾病有着较好得疗效。
一、小针刀治疗机理ﻫ颈椎间盘得退变就是引起颈椎病得根本原因,就是内在因素,既有动力学异常,也有器质性改变,就是一个与年龄老化相关得自然退变过程,而生物力学得失衡加速这一变化,使退变更加严重。
颈椎在急性损伤、慢性劳损、畸形及咽部炎症等多种因素作用下,造成颈部肌肉、韧带、筋膜功能减弱,动力失衡,导致动力平衡得破坏,进一步破坏静力平衡,形成恶性循环,造成整个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得破坏。
ﻫ在颈椎间盘得退变过程中,颈椎得肌肉、韧带组织得积累性损伤导致肌肉纤维及韧带轻微、少量撕裂、断裂与出血,在不断得损伤与修复过程中,肌肉与韧带、肌肉、肌肉之间或肌肉、韧带之间发生粘连结疤,造成微循环障碍并影响运动功能,而出现一系列症状、ﻫ小针刀疗法主要对其发病外因-—颈椎生物力学得失衡进行调整与治疗。
利用小针刀特殊得结构设计与治疗手法,剥离、疏通肌肉、韧带、筋膜间得各种粘连,使肌肉、韧带、筋膜得以松解、修复,解除或减轻活动受限症状,恢复颈椎得动力平衡,阻止、减缓颈椎间盘得退变、总之,小针刀应用于颈椎病,主要就是针对脊柱得软组织损伤,针对由于颈椎病得发生,导致得外源性动力得失衡。
研究证实通过小针刀得剥离与疏通作用,一方面使局部血循环得以改善,或重新恢复,降低局部致痛物质得含量,另一方面由于小针刀刺激穴位产生得刺激量比针灸针大,体内生成得抗痛物质增加明显,疏通经络作出强,提高局部组织得氧分压,可以使机体在新得基础上达到新得静态与动态平衡。
ﻫ具体地讲,其治疗机理无非就是以下两个方面得效应:(一)剥离粘连组织软组织损伤后,所产生得粘连、疤痕使肌肉、韧带、筋膜、腱鞘、滑囊得位置与运动时得方向发生改变、运动功能受损,破坏了颈椎得力学平衡,引起疼痛。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教学
疑难病例讨论:专家意见征集
疑难病例介绍
选取具有代表性的疑难病例进行 介绍,包括病史、症状、体征、
诊断难点等。
专家意见征集
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对疑难病例 进行讨论,征集各位专家的意见
和建议。
综合分析与处理
对专家意见进行综合分析和处理 ,形成针对疑难病例的诊疗方案
颈椎病分类
颈椎病可分为颈型颈椎病、神经根型颈椎病、脊髓型颈椎病 、椎动脉型颈椎病、交感神经型颈椎病和食管压迫型颈椎病 等多种类型。
发病原因及危险因素
发病原因
颈椎病的发病原因主要包括颈椎 长期劳损、骨质增生、椎间盘脱 出、韧带增厚等。
危险因素
长期低头工作、不良睡眠姿势、 不适当的体育锻炼等都可能成为 颈椎病的危险因素。
禁忌症
对于严重的心脑血管疾病、血液系统 疾病、精神疾病等患者应慎用或禁用 小针刀治疗。
安全性及效果评估
安全性评估
小针刀治疗在正规医疗机构由专业医 生操作,安全性较高。但仍需注意避 免损伤神经、血管等重要组织。
效果评估
小针刀治疗对于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疾 病具有较好的疗效,能够显著缓解疼 痛、改善功能。但具体效果因个体差 异而异,需结合患者实际情况进行评 估。
远期效果改善策略探讨
01
康复锻炼指导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 颈椎康复锻炼方案。
定期复查与干预
鼓励患者定期进行颈椎检查,发现 异常及时干预治疗。
03
02
生活习惯调整
建议患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如长 时间低头、枕头过高等。
综合治疗策略
结合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等多种手 段,提高远期治疗效果。
小针刀治颈椎病的原理是什么
小针刀治颈椎病的原理是什么
什么是颈椎病
颈椎病是一种常见的颈部疾病,主要由颈椎退行性病变引起。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压力的增大,越来越多的人受到颈椎病的困扰。
颈椎病的症状包括颈部酸痛、僵硬、头痛、肩周疼痛等,严重的还可能导致神经根压迫症状。
小针刀治疗原理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是一种微创治疗方法,其原理主要是通过针刀刺激患处的特定穴位,调节神经末梢和气血运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目的是缓解颈部疼痛、改善颈椎问题引起的不适感,并促进颈椎功能恢复。
小针刀治疗的优势
相比传统的手术治疗和药物治疗,小针刀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 无创伤:小针刀治疗是一种微创手术方法,不需要做大手术,减少了切口和术后的恢复时间。
- 安全性高:小针刀是一种安全可靠的治疗方法,减少了手术风险和并发症的发生。
- 简单便捷:小针刀治疗过程简单快速,患者不需要住院,可以在门诊进行治疗。
小针刀治疗方法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的方法通常是通过专业医生根据患者的症状和体质,在患处进行定点刺激。
小针刀的刺激能够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神经再生、调节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和缓解疼痛的效果。
整个治疗过程通常需要连续几次进行,每次治疗时间短暂。
结语
小针刀治疗颈椎病作为一种新型的微创治疗方式,具有疗效显著,安全可靠的特点。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接受治疗外,我们还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坐姿、合理的运动方式,避免长时间低头或过度劳累,以减少颈椎疾病的发生。
颈椎病针刀疗法
• 颈上神经节是交感干 上最大的神经节,由 第1~4干神经节合并 而成。
• ①颈外动脉神经,由节下端发 出,分成包绕颈外动脉及其分 支的神经丛。 ②心上神经,循
颈动脉鞘下穿到胸腔,左侧的 经主动脉弓的左面入心浅丛, 右侧的到气管下端前面,连于 心深丛,分布于心肌。③咽支, 有数支,内进到咽壁,和迷走 及咽神经的咽支合成咽丛。此 外有灰质交通支连于第l~4颈神 经,输送节后神经纤维到各颈 神经,随它到所有分布地区的 皮肤汗腺及竖毛肌。亦有交通 支与舌咽、迷走神经的神经节 及舌下神经相连结。
骨连结的形式
• 骨与骨之间的连结装置称骨连结。人体骨连结的 构造和功能各有不同,可分为直接连结和间接连 结两种形式
• 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结缔组织、软骨或骨相连结。 中间无腔隙,活动范围很小或不活动。如各椎弓 间的韧带连结;胸骨和第一肋骨的软骨连结,以 及骶椎间的骨性连结等都属直接连结。
• 间接连结两骨之间借膜性囊互相连结。其间具有 腔隙,活动性较大,这种连结称关节
三、颈部的静态弓弦力学单元
• (一)颈椎关节
• 1.寰枕关节 寰枕关节系由寰椎的上关节凹与 枕骨髁构成,关节囊环形附着于关节周围骨面。 借寰枕前、后膜加强关节的稳定性。
• 2.寰枢关节 寰枢关节包括2个关节。分别为 寰枢外侧关节和寰枢正中关节。
钩椎关节
• 在颈2~颈6椎体上面 的侧方有嵴样隆起, 称为钩突,与上位椎 体下面侧方相应斜坡 的钝面形成钩椎关节。 该关节属于滑膜关节, 周围有关节囊包绕。
网眼理论强调人体在疾病发生发展 过程中的自我代偿作用
• 人体的自我调节能力在颈椎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由 于颈部的软组织损伤部位不同,每个个体对刺激、损伤的 反应程度不同,对刺激、损伤的代偿能力不同,对损伤的 自我修复程度不同,颈椎病的临床表现形式也大相径庭, 病情的轻重程度也不一致。也就是说,没有临床表现,不 等于没有软组织损伤的病理表现,如粘连、疤痕、挛缩和 堵塞,只是这种损伤在人体的代偿范围以内,还没有引起 颈部的动态平衡失调和力平衡失调,故没有临床表现,这 时不需要治疗;只有当损伤超过了自我代偿的范围,造成 了平衡失调,才需要外力干预,才需要治疗。换言之,外 因(粘连、疤痕、挛缩,骨质增生等)是颈椎病的基础, 内因(人体的自我调节)才是是否引发颈椎病临床表现的 决定因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才能起作用。
颈椎病针刀治疗
(2)、针刀治疗方法
•放射性丛性痛:主要指前、中斜角肌与喙突治疗为主,斜 角肌以第5、6颈椎横突为主。 1)斜角肌定位:第5、6颈椎横突定位方法:患者健侧卧位, C5横突位于甲状软骨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C6横突位于环状软骨水平线与胸锁乳突肌后缘的交界处。 2)斜角肌针刺方向:手指触摸到横突尖加压后,针刃与脊 柱纵轴平行,针体垂直刺入皮下,缓慢进针,直到触及横 突骨面。 3)操作:在横突尖的前后方紧贴骨面,深度不超过0.5cm, 铲切2-3下,松动即可。 4)注意事项:不可在横突尖部的上、下铲切,以免误伤脊 神经或过深伤及椎动脉。 5)喙突的定位:锁骨中外1/3交界处,下方凹陷中触到的骨 凸。
颈椎病针刀治疗方法
新泰洪强医院
华相帅
1、枕大、枕小神经针刀治疗 (1)疼痛部位于受累神经及 组织的规律: 疼痛部位 前额痛 受损组织 斜方肌或/和枕大 神经筋膜出口 受累神经 枕大神经的上项 线部及与额神经 交通支
颞部痛 眼眶痛 头顶痛
头最长肌、胸锁乳 枕小神经 突肌和/或头夹肌 头夹肌止点 枕小神经 斜方肌、头夹肌止 枕大神经 点和/或枕大神经 出口、项筋膜
2)注意:肱三头肌长头肌腱必须触到骨面及在骨面上操作,以免误入三 边孔、四边孔损伤神经及动静脉。
2、颈部软组织损伤引起的上肢放射痛 (1)、“三种性质的五种痛” •放射性根性痛:指椎管内脂肪组织和/或神经根管内脂肪纤 维组织无菌性炎症,压迫或刺激颈神经前支,引起上肢放 射性疼痛或麻木等症状,属于椎管内问题。 •放射性丛性痛:指前中后斜角肌和附着在喙突上的软组织 损害,压迫或刺激臂丛神经,引发上肢放射性痛麻。 •放射性干性痛:指桡神经、正中神经和尺神经,在走行路 径上受到损害软组织的压迫或刺激,所引发的上肢放射性 痛麻等症状。 •反射性痛:颈后软组织无菌性炎症,压迫或刺激了颈神经 后支及其分支,通过窦椎神经反射至颈神经前支,所引发 的上肢痛麻等症状。 •躯体牵涉性痛:指附着在肩胛骨上的软组织损害,压迫或 刺激了有关神经,所引发上肢痛麻等症状。
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针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目的探討針刀“二点三线”法治疗颈型颈椎病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择2015年8月~2016年6月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广兴医院针灸科门诊60例颈型颈椎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两组。
针刀组30例采用“二点三线法”进行针刀治疗,每周治疗1次,共治疗4次;针灸组30例采用针灸治疗,每周治疗5次,共治疗4周。
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4周后评定数字疼痛评分法(NPRS)评分和疗效,并记录不良反应。
结果治疗后,针刀组NPRS评分为(2.22±0.45)分,明显低于针灸组[(5.20±0.6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具有可比性。
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讨论通过,且患者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①依据《现代颈椎病学》[7]和《中国颈椎病诊治与康复指南》[8]中关于颈型颈椎病的诊断标准确诊为颈型颈椎病的患者;②能够接受并坚持针刀、针灸治疗的患者;③年龄不超过70岁。
排除标准:①颈椎病合并有严重心脑血管、肝、肾、血液等系统疾病者;②颈椎结核、骨折、脱位、肿瘤、椎管内占位性病变者;③妊娠期妇女;④严重心脏疾病、高血压病、糖尿病,多脏器功能衰退者;⑤严重骨质疏松者。
1.3 方法1.3.1 针刀组1.3.1.1 体位俯卧低头位,胸下垫薄枕。
1.3.1.2 体表定位按照浙江中医药大学叶新苗教授“二点三线法”治疗颈椎病经验所选的部位行针刀治疗[9],着重解决颈椎棘突、横突、关节突部位受累关节囊、韧带等软组织问题。
二点,即双侧肩胛骨内上角;三线分别为:一线,即第2颈椎棘突至第7颈椎棘突连线,即项韧带连线,一般选取1~2点治疗;二线,在第2颈椎至第7颈椎关节突连线(距离后正中线1.5~2.0 cm),即颈椎上下关节突关节囊部位,一般选取1~2点治疗;三线,即第2颈椎横突后结节至第7颈椎横突后结节连线(距离后正中线2.5~3.0 cm,其中乳突斜下2 cm为寰椎横突,然后每隔1.5 cm为下一颈椎横突),一般选取1~2点治疗。
针刀治疗颈部疾病综述
针刀治疗颈部疾病综述颈椎病包括颈型、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及交感神经型,这种分类方法主要是从临床症状和病理生理学的角度出发的,是从事骨科大夫必须首先准确掌握的基本内容。
对于颈椎病的正确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是取得良好疗效和降低医疗风险的最基本保证。
但是,对于一个治疗骨科疾病的针刀大夫来讲,仅仅有上述的内容还是不够,因为上述分类方法,并没有提供针刀治疗的特殊学科性内容,缺乏直接的指导意义。
要熟练使用针刀,并取得良好的疗效,就必须要明白针刀到底能够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根据笔者长期的临床观察,以针刀为主的综合治疗,具有以下特点:针、刀结合,优势互补,手法矫正、恢复平衡。
颈部维护关节稳定的椎周软组织(肌肉韧带等)急慢性损伤后的动态平衡失调以及由此而造成的颈椎生物力学平衡失调是颈椎发病的根本原因。
椎周软组织的急慢性损伤引起组织间的疤痕、粘连以及挛缩,可刺激、卡压穿行其间的血管、神经而引起症状。
另一方面,粘连、挛缩的椎周组织牵拉其附着的椎骨发生力平衡失调,导致颈椎椎体的整体或局部发生位移而产生骨关节的微小移位,这种骨关节的微小移位会使颈椎的生理力线发生偏移,椎体各部位承受的应力会发生改变、失衡,在人体自我代偿机制作用下高应力刺激局部骨质的增生;另一方面,病理性的骨关节微小移位和随之而来的软组织痉挛、肥厚、增生会压迫、卡压邻近的颈部神经、血管、脊髓而产生一系列颈椎病临床症状。
针刀闭合手术一方面可针对椎周软组织病灶内的疤痕、粘连和挛缩进行松解、剥离以重新恢复椎周软组织的动态平衡,另一方面在此基础上根据颈椎X片所提示的骨关节病理改变,用针刀医学手法进行精确矫正,手法干脆简练、节约时间,能够在较短时间内恢复颈椎的生物力学平衡。
一.在临床实际操作中,可以把针刀治疗颈部疾病根据治疗层次分为以下几类操作方法1.颈部软组织松解治疗这类治疗方法主要是用于颈、肩部、胸背部软组织的慢性疼痛疾病治疗。
具体方法为对筋膜的疏通、松解,达到解除肌肉筋膜粘连,以松去痛的目的,具体方法可以垂直于皮肤,在筋膜表面做十字切开或者连续筋膜松解,也可以在侧方做筋膜的透刺。
颈椎病的针刀治疗课件
▪ 颈椎病又称颈椎综合症或颈椎退行性骨关节病, 大抵属中医的“痹证”范畴
▪ 颈椎病发病原因主要与颈椎和颈椎周围软组织的 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的特点相关。由于颈部长期 慢性劳损,颈部的椎骨和椎周组织产生退行性变。 以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或椎体边缘骨质增生或 颈部韧带,关节囊,颈椎间盘的退行性变为常见。 这些组织的退行性变,导致邻近的神经根,脊髓, 椎动脉或交感神经受到挤压或刺激,产生一系列 临床症状,被称之为颈椎病
▪ (五)交感型颈椎病 ▪ 由于退变的颈椎骨质增生,刺激或压迫交感神经,产生了植物神经功能紊
乱的症状。 ▪ 1.症状:颈肩部深在的弥散的钝痛,同时有眩晕,头痛,上肢发凉,发绀,
水肿。皮肤变薄,汗腺分泌异常等。其症状累及范围限于头颈肩及上肢, 胸背部。即颈交感神经所分布的上象限区。可伴有心律不齐,心前区疼痛, 称为颈性心绞痛。 ▪ 2.体征:颈肩部肌腱肌肉广泛压痛,肌紧张,压痛并不沿周围神经干的径 路传导。患区的皮肤有界限模糊的痛觉过敏带。肢端皮肤发凉,可同时伴 有其他类型颈椎病的体征。 ▪ 3.X线片检查:提示颈椎或上位胸椎退行性变。 ▪ 4.鉴别诊断:应与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肩手综合症,冠心病相鉴别。 ▪ (六)混合型颈椎病 ▪ 在临床上颈椎病患者往往同时患有两种类型以上的颈椎病,称之为混合型 颈椎病。
生颈椎退行性变,使脊髓及脊髓血管受压或刺激而出现髓性感觉,运动与 反射障碍,故称之为脊髓型颈椎病。 ▪ 1.症状:病程一般较长,呈缓慢进行性经过。表现为自远端至近端发展的 国四肢麻木,无力,双腿发紧,跛行,步态笨拙,束胸感等症状,一般多 先由下肢渐至上肢。根据受累椎体束的不同可分为中央型(上肢型),周 围型(下肢型)及前中央血管型(四肢型)。后期可出现二便功能障碍。 ▪ 2.体征:肢体远端常有不规则感觉障碍,肌肉萎缩,肌张力增高,腱反射 早期亢进,后期则减弱或消失。可出现病理反射(Hoffmann征,Babinski 征及踝阵挛,膑阵挛等)。 ▪ 3.特殊检查:曲颈试验,将头颈前屈,双下肢或四肢可有电击样酸麻胀感。 ▪ 4.X线检查:多显示椎体前后缘明显增生,椎体不稳。CT可见颈椎管矢状 径缩小,多在12~14mm以下。脊髓造影及腰穿可显示不完全性梗阻征。 ▪ 5.鉴别诊断: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脊髓空洞症,多发性神经炎等。
针刀治疗颈椎病课件
针刀医学治疗学
理论 技术 治疗原则
禁忌症
• 严重内脏疾病或体质虚弱不能耐受针刀治疗 者。
• 全身或局部患有急性感染性疾病者。 • 施术部位有重要神经血管或有重要脏器而施
术时无法避开。 • 凝血机制不良或有其他出血倾向者。 • 高血压,且情绪紧张者。技术 治疗原则
10
1. 针刀松解法 2. 针刀体表疤痕清除法 3. 针刀体内管腔增生堵塞清除法 4. 针刀体表肿瘤、赘疣摘除法 5. 针刀肢体畸形矫正法 6. 针刀关节骨折复位固定法 7. 针刀颈腰椎椎管狭窄恢复法 8. 针刀骨痂和关节骨性融合凿开法 9. 脊柱区带治疗法 10. 针刀人体内电线路调衡法 11. 针刀类风湿性疾患治疗法
16
针刀治疗颈椎病
⑵通过针刀松解横突间韧带、棘间韧带等使手法复 位更加容易。由于颈部软组织的损伤或紧张导致 钩椎关节、关节突关节的移位,针刀配合手法容 易解决这一问题。
⑶从物理学原理来看,针刀松解时的机械力,通过 生物电与压电学原理将机械能转换成热能。一方 面扩张局部小血管,使病变组织血液循环改善; 另一方面刺激局部末梢神经使血液、淋巴循环加 快,代谢产物尽快吸收和排出。
18
针刀治疗颈椎病
谢 谢!
19
刀
1mm,刀刃宽0.8mm
柄
• 既可以起针刺作用,
又具有手术刀的功能
针
身
刀 锋
正面图 侧面图 刀锋图
2
三、针刀疗法
针刀 针刀疗法 针刀医学
• 在针刀医学的相关理论的指导下,利用精细解 剖定位、立体解剖定位、动态解剖定位、体表 定位等方法,运用针刀来治疗多种疾病的方法, 称为针刀疗法,是针刀治疗学的总称。
3
四、针刀医学
针刀 针刀疗法 针刀医学
针刀治疗颈椎病的针刀经典疗法
• ②枕下三角左右各一部位,共2部位, 每部位1刀,共2刀。枕下三角松解术 ,枕下三角位于枕后枕骨下项线与枢 椎之间,左右各一,环枕后筋膜在其 枕下三角深面,三角内侧骨性枢椎棘 突环为头长肌,外侧为头外侧肌及头 前直肌。
• 在枕三角内的外侧有椎动脉与第一颈 神经穿过,松解时仅松解枕三角的内 下角处,纵向入刀,做纵行分离横行 剥离各一刀,均忌伤及椎动脉或颈神 经,其后,提刀分离枕三角浅层筋膜 ,出刀后重压伤口处。
• 早期急性伤害后颈部软组织出现急性 炎症反应性渗出、充血、水肿、脂肪 细胞肿胀引起枕后、颈后软组织痉挛 、挛缩。椎后小关节是真正的滑膜关 节,也具有关节炎症变化,表现明显 ,能够引起椎间间隙,椎管管腔变化 ,在颈椎病的病理具有重要意义。
• 以上因素直接对颈后的神经血管产生 刺激,牵扯,压迫引起神经兴奋性增 高,血管痉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 障碍。急性期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 疗或治疗不当等原因进入中晚期后, 局部软组织进一步损害发生粘连、板 结、瘢痕、挛缩的病理变化。
• ③C2、3棘突2部位,每部位7刀共14刀 。分别为针刀刀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 ,直刺棘突顶正中点,点刺一下,点 刺后针刀刀口移至皮下、滑行至棘突 上缘,沿棘突上缘刺入至棘突上的上 中份1刀,再退至皮下。
• 这时把刀柄分别向椎旁左右侧移动, 使针刀刀刃正对棘突外缘中点的骨面 点刺分离一刀,刀下有松动感出刀, 棘突下缘针刀刀法同上缘。分离的组 织有头后大直肌,头下斜肌的起点。
• ④C1/2、2/3椎后小关节,左右各2个, 共4个部位,每部经5刀共20刀。每部 位针刀切口线与颈椎纵轴平行、直刺 入关节正中一刀,切开关节囊。然后 将刀刃退至关节后,向关节囊上缘斜 刺一刀。再将刀刃退至关节后,向关 节囊下缘斜刺一刀。
• 刀口线退至关节后,刀刃向相对的棘 突根或间的方向平行刺一刀,请注意 刺向棘突根遇骨停刀,刺向棘突间时 不宜过深,达黄韧带(庞继光:松解 黄韧带降低椎管内压是顺理成章的事 实)即可,严禁刺入椎管内,伤及硬 脊膜或血管,脊髓。
颈椎病针刀治疗
颈椎病针刀治疗有学者认为,颈椎病是颈椎间盘的退行性改变,它是一个持续存在的自然过程。
退行性变的过程表现为相对的无症状或偶然发生的轻微表现,如椎间隙狭窄、骨赘形成、椎间盘膨隆;较为严重者形成椎间盘突出、椎间管狭窄,以及其后引起的脊髓或神经根受压。
颈椎病是国际性多发病,其发病率占成人的60%,在某些职业中甚至高达90%以上。
近年来,呈现不断增长和年轻化的趋势,给社会带来很大负担。
对此,有学者说,80年代我们面临腰背痛的挑战,今天则是我们向颈椎病挑战的时代。
继续深入地开展对颈椎病的研究,有着积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意义。
颈椎病的病因、病理、临床诊断和治疗等方面的复杂性。
现在,颈椎病有多种治疗方法。
然而,手术疗法或保守疗法的疗效都不甚理想。
就是这样一种处境,才促使人们进一步探索新的疗法。
针刀的出现,为人们开劈了一条新途径。
应用针刀闭合型(微创)手术治疗颈椎病,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尽管针刀微创手术不可能将颈椎病全部治愈,但对于大多数病人来说的确是一个福音;尽管针刀微创手术确有较大的难度,但不是不可掌握的技术。
正因为如此,才需要较详细的介绍有关颈椎病的各方面的知识,以求全面、深入、细致地把握颈椎病的诊断;还需要娴熟掌握针刀微创手术的手术手技,方能为颈椎病病人祛除病痛。
【七大系统的表现】颈椎病的临床表现甚为复杂,上自头,下至足,浅自皮肤,深至内脏器官均可有表现;有的症状轻微,有的重至瘫痪,其表现包括颅脑、胸背、四肢、内脏、括约肌及精神等方面的症状和体征。
因此,为简明起见,以其表现的来源为纲,归纳如下七个方面:1、软组织表现颈僵、肩背酸板、疼痛和活动受限、肩部和上肢的感觉异常、颈部向一侧偏歪等。
颈项部可查出相应部位,如颈椎各椎间关节及颈周肌、腱、韧带、筋膜、滑膜、滑液囊、关节囊等组织的压痛点。
2、神经根表现由于颈椎退变,致压物压迫脊神经根或被动索拉而产生与受累神经相一致的神经根干性或丛性症状,同时有感觉障碍、感觉迟钝或感觉过敏。
针刀可以治疗颈椎病吗?
针刀可以治疗颈椎病吗?颈椎病是常见疾病,疾病本质上是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与长期劳损、骨质增生、交感神经受到刺激等有关。
颈椎病患者日常生活、工作均受到严重影响,生活质量下降。
颈椎病患者希望得到有效的治疗,尽快痊愈,从而恢复正常的生活。
颈椎病的治疗可以使用药物、物理疗法、运动疗法、手术等,各有优势和不足。
一般情况下,颈椎病的治疗首选非手术方案,可能缓解并控制症状,减少复发。
但是,对于部分病情严重的患者,尽早手术是治疗的基本原则。
针刀在颈椎病治疗中属于保守治疗方法的一种,操作简单、创伤小,可以取得较好的治疗效果,主要作用是缓解颈部肌肉筋膜痉挛,是对症治疗的一种方法。
一、颈椎病病因颈椎病病因包括颈椎退行性变、发育性椎管狭窄、慢性劳损等。
其中,颈椎病的根本病因是颈椎退行性病变,与年龄增长、长期超负荷使用有关。
随着年龄的增长,患上颈椎病的概率随之提升。
长期低头玩手机、工作的人,颈椎使用超负荷,会增加颈椎病患病概率。
患者平时的睡眠体位不良,例如枕头太高或者太低,会导致颈椎处于非生理性姿势状态,会引起椎旁肌肉、韧带以及关节平衡失调,使得颈椎间盘的负荷增加,导致颈椎退行性变加速。
需要长期低头伏案工作、长时间低头玩手机的人,会导致颈后肌肉韧带的慢性劳损,增加患病概率。
二、颈椎病症状不同类型的颈椎病在症状表现上有一些差异。
首先,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早期可出现颈部疼痛、僵硬症状,并且有放射性疼痛、麻木。
病情严重时在头部姿势不当时可出现颈部放电样锐痛,上肢沉重、无力等。
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主要症状表现是下肢麻木、沉重,双手无力、灵活度下降。
交感型颈椎病患者可出现头晕、头痛、耳鸣、口干症状,部分患者有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椎动脉型颈椎病患者有发作性眩晕、复视、眼震等。
三、针刀治疗颈椎病针刀作为一种具有中医特色的治疗方案,用于颈椎病的治疗可以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适用范围广,操作简单、费用低。
颈椎病有很多中类型,在选择针刀治疗时,首先需要确定患者是哪个部位的肌肉卡压血管、神经、软组织,再制定针对性的针刀治疗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黄韧带 又称弓间韧带,位于相邻两个椎骨的椎弓板之间(上下椎板 之间),为弹力纤维膜。颈、腰段为长方形,胸段为蝶翅形。 起自上位椎弓板的下缘和前面,止于下位椎弓板的上缘和后 面。在后面正中有一裂隙,其中有连接椎管内、外静脉丛的 小静脉通过。
4、横突间韧带 在上、下两横突间有横突间韧带,但颈椎横突本为肋横突遗 迹,很小,故横突间韧带大部缺如,这是颈、腰椎在结构上 的重大区别。棘间韧带在相邻两个椎骨棘突间,前方与黄韧 带相邻,后方与项韧带相续。
(一)颈前区 包括颈浅肌(颈阔肌、 胸锁乳突肌)、舌骨 上下肌群、颈深肌( 前、中、后斜角肌, 颈长肌、头长肌)。
1、胸锁乳突肌 起点:胸骨柄前面、锁 骨胸骨端;止点:颞骨 乳突及上项线外侧。作 用:单侧收缩头转向同 侧,双侧收缩头向后仰。
2、前斜角肌 起于第3—6颈椎横突 前结节,止于第1肋骨 斜角肌结节。作用:上 提第1肋,助吸气。神 经支配:颈神经前支 C5-7。
(一)特殊颈椎 C1、C2、C7分别称为寰椎、枢椎和隆椎,它们的解剖结构与 其它颈椎稍有不同,也是针刀治疗重要的骨性标志。
1、寰椎 即第一颈椎,呈不规则 环形,它由一对侧块、 一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 成,上与枕骨相连,下 与枢椎构成关节。
2、枢椎 即第二颈椎。椎体上方 有柱状突起,称“齿状突” 。除齿突外,其外形与其 它普通颈椎相似。
3、肩胛提肌 起于上位颈椎横突,止于 肩胛骨内上角。作用:上 提肩胛骨。神经支配:肩胛 背神经C2--6
4、头夹肌 起于下5个颈椎的项韧带, 止于乳突及上项线的外侧 半。作用:头后仰,使头 向同侧旋转。神经支配: 颈神经C2—5。
5、枕下三角 椎枕肌群位于枕骨与寰枢椎之间,包括4对短小而发育 良好的肌肉,即头后大直肌、头后小直肌、头上斜肌和 头下斜肌。分别由头后大直肌、头上斜肌、头下斜肌围 成的三角称为枕下三角。三角内有枕下神经和椎动脉通 过。颈部浅、深层的肌病变可压迫项部血管和神经,如 枕大神经,可导致顽固性头痛。如压迫椎动脉可引起头 晕等病变。
针刀治疗颈椎病
颈椎病的概念 颈椎病属中医“项痹”、“骨痹”、“痹症”范畴,系 指因颈椎椎间盘退变及其继发的相邻结构病理改变,刺激或 压迫相邻脊髓、神经、血管和食管等组织,并出现与影像学 改变相应的临床表现的疾病。
颈椎病流行病学 随着人类的工作环境及生活方式的改变,颈椎病已成为 一种临床常见病、多发病。生活节奏的加快,生活、工作压 力的增大,长期伏案工作及电脑办公的普及化,使颈椎病的 发病率趋向年轻化。据文献报道,全国大约有7%----10%的人患 有颈椎病,某些职业中发病率甚至高达90%以上。并且呈逐 年增长趋势,给社会带来极大的负担。
颈椎病的分型 1992年第二届全国颈椎病研讨会,根据受累组织和结构 的不同,将颈椎病分为: 颈型 神经根型 脊髓型 交感神经型 椎动脉型 食管压迫型 混合型
相关解剖
一、颈椎骨、韧带结构 人类的颈椎位于颈部区域, 一共有7块椎骨,从上至下, 依次为C1-C7,它们借助韧带、 软骨和关节连在一起,颈椎, 上托头颅,下连躯体,是人 体的重要支撑和神经的重要 通道,还是人体劳动强度最 大的枢纽关节部位。
1、斜方肌 起于上项线、枕外隆凸 、项韧带、全部胸椎棘突。 止于锁骨外1/3、肩峰、 肩胛冈。作用:拉肩胛骨 向中线靠拢,上部纤维提 肩胛骨,下部纤维降肩胛骨 。神经支配:副神经。
2、菱形肌 起于下位颈椎和上位胸椎 棘突,止于肩胛骨内侧缘, 作用:上提和内牵肩胛骨, 神经支配:肩胛背神经 C2-C6。
3、隆椎 即第七颈椎,其大小与外形 介于普通颈椎与胸椎之间。 但其棘突长而粗大,无分叉, 明显隆起于皮肤下。其横突 较粗大,如横突过长,且尖 端向下,或有肋骨出现(颈 肋),则可引起胸廓出口狭窄 综合征。
(二)普通颈椎骨结构特点 C3—C6为普通颈椎,骨结构具有一定共性,具有较长的横径, 约为矢状径长度的2倍。椎体上面的横径与下面的矢径方向 上均为鞍状,相互嵌插,使相邻椎体更加稳定。颈椎椎体又 上向下逐渐增大,呈扁椭圆形,前下缘稍向下突出。
5、项韧带 为棘上韧带在颈段的延续。可分为表层的索状部和深层的膜 状部。索状部起止于C7棘突与枕外隆凸之间,膜状部自索状 部发出,向深面依次附着于C6—C2之间的棘突、寰椎后结节 和枕外嵴。此韧带富含弹力纤维。
二、颈部肌肉解剖结构和功能 支配颈部活动的肌肉可分为好多群体,不同的肌肉支配颈椎 不同的功能活动,肌肉的劳损改变也可以导致颈椎活动功能 障碍或疼痛。与脊柱运动功能相关的肌肉可分为直接运动肌 和间接运动肌,直接运动肌的起止点多位于脊柱上,而间接 运动肌的起止点不在脊柱上。我们根据针刀治疗需斜角肌 起于第3-7颈椎横突后 结节,止于第1肋骨中 部上面。作用:上提 第1肋,助吸气。神经 支配:颈神经前支C2-8.
4、后斜角肌 起于第5-6颈椎横突后 结节,止于第2肋骨外 侧的肋粗隆。作用: 上提第2肋,助吸气。 神经支配:颈神经前支 C5-6。
(二)项背区肌肉 包括浅肌群(斜方肌、肩胛提肌、菱形肌)、背深层肌 (头夹肌、颈夹肌、竖脊肌、横突棘肌)、枕下三角 (椎枕肌)。
三、颈部血管走行分布 特征 1、颈总动脉:颈外动脉、 颈内动脉 2、锁骨下动脉 椎动脉起源于锁骨下动脉 后上部,往上行进入第6 颈椎横突孔
四、颈部神经走行分布 (一)颈神经前支 两大神经丛:颈丛和臂丛 (二)颈神经后支(8对颈神经后支) 第一颈神经---枕下神经 第二颈神经---枕大神经
1、钩突与钩椎关节 2、棘突 3、横突与横突孔 4、关节突 5、椎间孔 6、椎管 7、椎间盘
(三)椎间韧带 1、前纵韧带 椎体前部。上起枕骨底 部和寰椎前结节,下至 骶骨上半部,借纤维束 紧密附着于椎体边缘, 韧带宽而坚韧,限制脊柱 过伸。
2、后纵韧带 椎体后部。上起枢椎,下达骶骨前壁。韧带较窄,不能完全 覆盖椎体后面和椎间盘,故在一定压力下,髓核容易经韧带 的侧方向椎管的后外侧突出。后纵韧带骨化多见于颈段,是 引起脊髓压迫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