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西部大开发的省份有哪些
西部大开发的重要阵地——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新疆在哪呢?
一、高山、荒漠和绿洲
1、位置:位于我国西北边陲,是我国面积最 大的省份
你知道这是哪个民族吗?
2、新疆的民族:
新疆是一个以维吾尔、汉族为主体的多 民族聚居区
“三山夹两盆”
高山、盆地为主的地形 高山、
阿尔泰山 准噶尔盆地
——
疆
天山 塔里木盆地 昆仑山
——
我国最大的盆地
3、新疆的地形“三山夹两盆”
新疆为什么会出现那么多的沙漠呢?
由于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 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所以新疆降水 稀少,气候干旱。
新疆的荒漠及周围环境
绿洲
绿洲的分布:盆地边缘的山前平原和 部分沿河地区
绿洲的水源:山区降水 和冰雪融水
荒漠
盆地内部因蒸发强烈,地表水难以保 存,大部分地区成为植被稀少的荒漠。
生产中应注意的问题:
注意生态环境保护,不过度垦殖和放牧, 合理灌溉。
总结:
1.新疆地形的特点 2.沙漠和绿洲的分布 3.利用绿洲时应该注意的问题ຫໍສະໝຸດ 人口、城市和交通设施分布:
主要分布在盆地边缘和沿河地区的绿洲上
原因:
绿洲上水源充足,地势平坦,有利于农业生产, 人口众多,城市和交通设施多分布在这里
绿洲之间距离遥远,可以通过 修建铁路或公路改善交通状况,加 强各绿洲之间的联系
绿洲中的环境问题:
绿洲上的环境脆弱,容易发生发生土地 荒漠化和盐碱化,土地荒漠化容易发生在 绿洲的边缘。
“三线”建设,真正的“西部大开发

本来,在六十年代以前,党中央制定并实行“一边倒”的外交政策,“背靠沙发(苏联)面朝东”,在战略方向上可以专顾美、蒋集团,我国的总体形势还算乐观。即使发生了“朝鲜战争”,党和毛泽东也仍然保持着清醒头脑,认为:“美国并没准备在目前发动世界战争。”(《建国以来毛泽东文稿》第2册,26页)“说马上要打第三次世界大战,是吓唬人的。我们要争取十年工夫建设工业,打下强固的基础。”(《毛泽东文集》第七卷,26页)基于对形势的这种认识和判断,在党中央和毛泽东的领导下,经过对国民经济的“调整、改革、充实、提高”,到1964年我国度过了三年自然灾害“困难时期”,经济形势好转,因此党和政府及全国人民热切渴望在即将制定的“三五”(1966——1970)计划中,将尽快解决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群众的“吃穿用”问题,作为中心工作。这年2月到4月,按照党中央、国务院的要求,由我国农业、财政和工交三方人员参加的长期规划会议,在李先念、谭震林、薄一波的主持下召开。其中,谭震林负责研究落实我国5亿亩农田的稳产、高产问题;李先念主持财贸会议,重点讨论我国农产品的收购政策;薄一波主持工交会议。随后,国家计划委员会根据会议情况,制定了《第三个五年计划的初步设想》,规定我国“三五”规划的中心任务是,一、按不高的标准基本解决人民群众的吃穿用问题,即在1970年使我国粮食产量达到6000亿斤左右,人民群众的衣着消费量(包括各种纺织品)达到人均24尺左右;二、兼顾国防需要,解决国防所需的常规武器,突破国防尖端技术;三、加强基础工业对农业和国防工业的支援。归纳起来就是:吃穿用第一,基础工业第二,国防建设第三。因此,“三五”计划曾一度被周恩来总理比喻为“吃穿用计划”。
中国西部资料

中国西部资料中国西部是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地理位置相对偏西的地区,是中国国土面积最大、资源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
中国西部地区被称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广阔的市场空间。
本文将从地理特点、经济发展、资源优势等多个方面介绍中国西部的资料。
一、地理特点中国西部地区涵盖了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云南、贵州、重庆等省份,总占全国陆地面积的73%。
由于地理位置相对偏西,其地理特点也与其他地区有所不同。
首先,中国西部地区地势复杂多样,包括高山、高原、盆地、山地等地形,形成了多样的自然景观,如祁连山、唐古拉山、昆仑山、秦岭、巴颜喀拉山等。
这些山脉和高原地区,为中国西部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发展旅游业创造了条件。
其次,中国西部地区气候多样,有寒温带、暖温带、峡谷地带等不同气候特点。
例如,在新疆地区的塔里木盆地可以感受到世界第二低洼地的极端干燥气候,而四川地区以高崎山为界则呈现出明显的湿润气候。
最后,中国西部地区水资源相对匮乏,地下水资源充足,但地表水资源比较稀缺。
这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需要注重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补充。
二、经济发展中国西部地区一直以来都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薄弱环节,但近年来,随着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和投入的增加,中国西部经济发展迅速。
中国西部的经济发展具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西部地区的工业结构趋于多元化。
与东部地区相比,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以传统产业为主,如冶金、化工、钢铁等。
但近年来,随着政策支持和投资增加,高技术制造业、电子信息、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在西部地区得到了快速发展。
其次,西部地区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了长足进步。
中国西部地区的交通、电力、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有了大幅提升,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基础设施网络。
这不仅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联系提供了便利。
再次,中国西部地区积极推进开放合作,加强与亚洲、欧洲等地区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西部大开发战略名词解释

西部大开发战略名词解释
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为加快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实
施的一项重要战略。
该战略于1999年提出,旨在通过加大投资、改
革政策、推动产业转移等一系列措施,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
改善民生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地区包括西藏、新疆、青海、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内蒙古等西部省份,
以及部分中部地区。
该战略的目标包括加快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产业升级、改善生态环境、加强公共服务等。
为实现这些目标,政府采取了一
系列政策措施,如加大财政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推动科技创新、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等。
此外,还推动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建
设项目,如铁路、公路、水利等,以加强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联
系和交流。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方面促进了西部地
区经济的快速增长,改善了基础设施和民生水平,另一方面也带动
了西部地区与东部地区的互动和合作。
然而,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如生态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产业升级等方面仍需进一步努力。
总的来说,西部大开发战略是中国政府为促进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而实施的一项重要战略,对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减少区域发展差距具有重要意义。
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

西部大开发与区域经济研究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西部大开发已经成为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西部地区以其广阔的土地和丰富的资源而著称,但也存在许多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探讨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并对其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的研究进行讨论。
一、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1.1 西部大开发的起始和发展中国西部地区包括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省份。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政府开始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旨在促进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的差距。
经过几十年的努力,西部地区已经取得了很大的发展成果。
例如,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在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3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10倍以上;重庆市在2019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2.7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了8倍以上。
1.2 西部大开发的意义和影响西部大开发的核心是促进城乡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由于西部地区的经济基础相对薄弱,环境资源丰富,人口较少,发展不平衡,因此西部大开发成为中国政府实现全国统一市场和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
西部大开发不仅有助于加快西部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还可以促进东、中、西部地区的合作和协同发展,推动中国经济的整体发展。
通过促进西部地区的现代化建设,可以逐渐建立起一个更加均衡、健康、可持续的经济发展模式。
西部大开发所带来的发展,不仅仅局限于西部地区本身,在全国乃至全球都有深远的影响。
二、西部大开发的区域经济研究2.1 西部大开发的阶段性特点西部大开发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先期开发阶段、全面提升阶段和精品化发展阶段。
在先期开发阶段,西部地区重点发展热点、资源型和农业类产业,提高基础设施建设水平,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在全面提升阶段,西部地区开始向中高端产业升级,创新开放发展模式,加强国际合作;在精品化发展阶段,推动结构性改革,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实现高质量发展。
2.2 西部大开发的区域差异西部地区主要的经济发展模式有:沿海经济带、中心城市带、传统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
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的地位和作用
云南是中国的西部最大的省份,与东部块状大陆形成了天然屏障。
历史上,云南被称为“西方的昆仑山”,她的地理位置使她成为西部
大开发的重要参与者。
云南地处“西部大疆”,有着东西方向的贯通和北南方向的纽带
作用,成为最便捷的连接西部与东部的桥梁。
传统上,云南的重要职责是把远西方的国家和地区联系起来,为发展西部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云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包括矿物资源和农业资源等。
它有着南亚热带气候,气候温和,地形复杂,土地肥沃,是美丽的“天底下第一乐园”,因此被誉为“西部绿州”。
此外,云南在像贸易、交通、联系东西方等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其中,云南政府通过改善基础设施,推动了交通和贸易的发展。
例如,云南省政府加快了边境路网的建设,截至2018年,有22条国际及区域交通线路通过云南,其中中国至印度的“陆海”经济带上云南的重要地位,云南也成为中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关键环节。
此外,云南政府还建设了一批特色的经济区,如开放经济示范区、经济特区等,推动当地贸易和邻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促进了西部大开发的发展。
同时,云南省政府积极发展“网络空间”,尤其是实施“营造学
习型经济”战略,让云南省进入一个有新技术、新能源、新业态、新经济、新模式的发展阶段,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促进了云南省在西
部大开发中的发展。
总之,云南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其地理位置,自然资源和产业基础的优势使它成为了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参与者和推动者之一,为西部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西部大开发行业说明书

西部大开发行业说明书一、引言西部大开发是指中国政府为了促进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而实施的一系列政策和措施。
自1999年启动以来,西部大开发已经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对西部地区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本说明书旨在介绍西部大开发行业的背景、目标、政策和成果,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和重点。
二、背景西部地区是中国地理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云南、贵州、西藏和重庆等省份和自治区。
相对于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较低,资源禀赋不均衡,基础设施建设落后。
为了改变这种状况,中国政府决定启动西部大开发战略,推动西部地区实现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三、目标西部大开发的主要目标是实现西部地区经济的跨越式发展,缩小与东部地区的发展差距,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具体目标包括:提高西部地区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和优化;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加快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推动可持续发展;改善西部地区的社会福利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政策和措施西部大开发实施过程中,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措施,以推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主要包括:加大投资力度,增加对西部地区的财政支持;鼓励企业扩大投资,引导外资流入西部地区;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交通、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水平;优化产业结构,推动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升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水平,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条件。
五、成果经过多年的努力,西部大开发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西部地区的经济总量、人均收入、基础设施水平等指标均有较大提升。
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如高速公路、铁路、机场等的建设已经完成,有效地改善了西部地区的交通条件。
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壮大,为西部地区提供了新的经济增长点。
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西部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得到有效改善。
西部大开发的范围包括陕西省

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再次进行了具体部署。
西部地区特指陕西、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西藏、广西、内蒙古12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实施西部大开发,就是要依托亚欧大陆桥、长江水道、西南出海通道等交通干线,发挥中心城市作用,以线串点,以点带面,逐步形成我国西部有特色的西陇海兰新线、长江上游、南(宁)贵、成昆(明)等跨行政区域的经济带,带动其他地区发展,有步骤、有重点地推进西部大开发。
2006年12月8日,国务院常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西部大开发“十一五”规划》。
目标是努力实现西部地区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持续稳定提高,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建设取得新突破,重点区域和重点产业的发展达到新水平,教育、卫生等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取得新成效,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迈出扎实步伐。
西部大开发总的战略目标是: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国基本实现现代化时,从根本上改变西部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经济繁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西部大开发

新疆牧区 新疆牧区是我国第二大牧区,草原面 积12亿亩,其中可利用的 7.5 亿亩, 占全国可利用草场面积的 26.8%。草 场类型多样,牧草种类繁多,品质优 良,给多种畜类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 。现在本区最高饲养量为3590多万头 ,专门从事畜牧的劳动力占农业劳动 力11.5%,年产值达6.9亿元(不包括 畜产品和畜产品加工),约占农业总 产值的 20% 。主要畜牧名种有:细毛 羊、羔皮羊、阿勒泰大尾羊、和田羊 、伊犁马、骆驼等。
昆明、大理、中甸、腾冲、德宏、西双版纳、昆明世界园艺博览园、滇池、西山森林公园 、翠湖公园、黑龙潭、大观楼公园、石林风景名胜区、云南民族村、金殿名胜区、安宁温泉、 阿庐古洞、昆明曹溪寺、筇竹寺五百罗汉、九乡风景区、昙华寺、圆通山、南陆军讲武堂旧址 、金马碧鸡坊、多依河、鲁布革三峡、观音山、九龙瀑布群、东寺塔和西寺塔、小白龙森林公 园 官渡金刚塔、海埂公园、郑和公园、轿子山、西南联合大学纪念碑、大理三塔、民族风情 园 宾川鸡足山、蝴蝶泉、丽江古城 、长江第一湾景区、玉龙雪山、泸沽湖、木府、玉峰寺、 虎跳峡 ......
大开发以前的西部,孩子们上学难、人们吃水难、 用电难、看病难、交通不便出行难。
支援西部开发
1、自学课本 53、54 、55页,交流许多知名企业响应西部开发计 划,纷纷进军西部;许多优秀人才也把自己的命运与 祖国西部结合在一起,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包括他 们去西部的目的、感想的所作的贡献等。) (目的:协调发展、共同富裕)
与生态方面付出的代价是十分沉重的。在长期形成的国内分工格局中,西部地区工业结构很不 合理,表现为能源和原材料工业比重大,粗加工工业比重大,其中大多数传统企业技术落后、 设备陈旧,既无法与东部先进企业相竞争,还造成大量的环境污染。西部地区万元产值排放的 污染物,要比东部地区高出1至5倍。西部地区传统的粗放式资源开采与加工方式,造成了资源 的极大浪费和生态环境的巨大破坏。西部是我国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据有关部门统计,全 国有一半的生态脆弱县和60%的贫困县在西部。西部地区土地侵蚀面积达410万平方公里,占 全国总侵蚀面积的83.3%和西部地区国土面积的60.6%。西部地区每年因生态环境破坏造成的 直接经济损失达1500亿元,占当地同期国内生产总值的13%。因此,在新时期西部开发战略中 ,要注重发展与资源的协调、开发与环境的协调。
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提出与实施

(二) 提 出
• 在1999年3月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期间,江泽 民首先提出“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
• 1999年6月9日,江泽民总书记提出,加快中西 部地区发展步伐的条件已经具备,时机已经成熟 。
• 1999年11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部署,抓住时 机,着手实施西部地区大开发战略。
• 2000年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转发了 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关于实施西部大开 发战略初步设想的汇报》。
(五)西部大开发的支持政策
No 增加资金投入的政策。
改善投资环境的政策。 扩大对外对内的政策。
Image 吸引人才和发展教育的政策。
(六)西部大开发的成就
No 基础设施建设长足发展。
生态环境的治理于保护取得了显著成
Image 效。
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明显增强。
(四)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主要意义
(一)西部大开发的战略目标
No 经过几代人的艰苦奋斗,到21世纪中叶全 国基本实现现代化事,从根本上改变西部 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建成一个将经济繁 Image 荣、社会进步、生活安定、民族团结、山 川秀美、人民富裕的新西部。
(二)西部大开发的指导方针(具体)
• 坚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突出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 和效益。
(三)目 的
1、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2、缩小东西部之间的差距 3、实现东西部协调发展 4、实现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 5、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三、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
2000年开始, 按照西部大开发 战略的战略目标 、指导方针、主 要任务、区域重 点和支持政策, 在西部12个省区 市全面推开了大 开发。
• 坚持夯实长远发展基础,突出基础设施建设、生态 环境建设和科技教育建设。
西部大开发的人口条件分析

西部大开发的人口条件分析一、西部大开发必须具备良好的人口条件中国的西部地区,从地域范围上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四川、重庆、云南、贵州和西藏等省、市、自治区中央把西部开发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战略决策,这对于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加快西部地区的发展,缩小东西部地区之间的差距,保持西部地区的政治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国家边防的巩固,都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西部大开发,必须具备具一定的条件。
除了目然资源基础、资金的有形投入以及技术引进等条件外,人口状况的优劣也是一个重要的基础条件。
因为不论是资源开发,或者经济社会活动,包括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等等,都是由一定数量和质量、结构的人口群体来实施的。
因此,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迁移变动等状况,就将会对西部开发战略的实施和后果产生深刻的影响。
优良的人口条件,将会给西部开发奠定一个良好的开发环境,产生较高的投资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有利于西部地区快速健康持续发展。
反之,恶劣的人口条件,将会对西部开发形成阻碍作用。
因此,在西部开发中必须要重视人口这一基础条件。
二、影响西部开发的主要人口条件和人口问题分析人口具有数量、规模、结构、质量、分布和迁移等多方面性状特征,就西部开发来说,人口的以上诸方面状况的优劣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但是不同方面的影响程度与后果是不一样的,这主要取决于今后一段时间内西部开发的战略要求以及西部人口本身的条件和存在的问题。
西部大开发战略,将在加快包括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与建设,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积极引进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以及加强科技和教育方面进行重点建设。
因此,这次开发,将与过去那种单纯资源导向型开发有很大的不同,不可能靠大规模人海战术来进行开发。
相反,却在人口内在结构、人口素质、人口空间分布和变动等方面对人口条件基础提出更高的要求。
西部大开发 贵州

制作:贾书萱
一起 来吧!
贵州省介绍
贵州省位于中国西南的东南部,辖6 个地级市和3个自治州,省会贵阳市。 “贵州”名称,始于宋朝。东毗湖南、 南邻广西、西连云南、北接四川和重庆 市,全省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 509千米,面积约17.6万平方千米,占全 国国土面积的1.8%,人口约3474万。贵 州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民族众 多、资源富集、发展潜力巨大的省份。 贵州更因气候宜人,适合避暑消夏而成 为“世界避暑之都”。
5、 “贵州”名称,始于哪个 朝代? 你答对
了吗?
候特征
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气温变化小,冬暖夏凉,气候宜人。2002年,省会贵 阳市年平均气温为14.8℃,比上年提高0.3℃。从全省 看,通常最冷月(1月)平均 气温多在3℃~6℃,比 同纬度其他地区高;最热月(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 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降水较多,雨季明显, 阴天多,日照少。2002年,9个市州地所在城市中, 降水量最多是兴义市,为1480毫米;最少的是毕节市, 为687.9毫米。受季风影响降水多集中于夏季。境内 各地阴天日数一般超过150天,常年相对湿度在70% 以上。受大气环流及地形等影响,贵州气候呈多样 性,“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另外,气候不 稳定,灾害性天气种类较多,干旱、秋风、凌冻、 冰雹等频度大,对农业生产危害严重。
环境质量
2007年建成烟尘控制区63个,烟尘控制区面积达 443.90平方公里。对空气质量实施监测的城市中,达 到二级标准的城市有8个。全省9个中心城市的19个集 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9.0%。全省已建立国 家级生态示范区5个。自然保护区达到130个,其中国 家级自然保护区9个;自然保护区面积达到96.02万公 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5.46%。目前全省已 建沼气池120万口。通过积极推进农村沼气池建设, 达到了既改善农民生活条件,又巩固生态建设成果 的目的。
高考政治热点专题七西部大开发

热点专题七西部大开发[背景介绍]xx年,邓小平针对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特点,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
一个大局是东部沿海地区加快对外开放,使之较快地先发展起来,中西部地区要顾全这个大局;另一个大局是当发展到一定时期,就拿出更多的力量帮助中西部地区加快发展,东部地区也要服从这个大局。
xx年,中央正式提出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
我国西部开发的区域包括:渝、川、黔、云、藏、陕、甘、青、宁、新、蒙、桂12个省区市,以及湖南的湘西、湖北的恩施两个自治州。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成熟的条件:东部已较快发展,有愿望也有能力支持西部发展;西部的丰富资源和巨大市场潜力,为东部继续发展创造重要条件;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家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党运用经济手段适应市场规律领导经济建设的经验日益丰富;社会主义制度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优越性。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是我国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促进地区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部署,关系扩大内需、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关系缩小地区差距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关系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和边防巩固;关系到我国国际竞争力的提高和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的实现。
[问题探究]一、为什么要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一)从经济学角度分析1.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我国东部、中部和西部经济发展不平衡,东部经济发展较快,人民生活水平较高;西部经济发展较为缓慢,人民生活水平较低。
实施西部大开发,有利于调整生产力的布局和经济结构,提高国民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实现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增强国家综合国力。
2.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有利于扩大内需。
实施西部大开发,一是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这就需要大量的投资,扩大了投资需求;二是随着西部大开发的进程,西部人民的收入将有所增长,购买力大大增强,这又必然扩大消费需求。
(二)从哲学角度分析1.实施西部大开发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原则。
西部大开发

“软肋”之二:经济体制存在“僵”
• 在产业结构调整中,政府对市场干预过多,。 •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中部六省国有经济比重过大 。2003年,中部六省国有及国有控股工业总产值 占全部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54.9%,比全国平均 水平高14.4个百分点。 • 在中部股份制企业中,经济效益高和发展速度快 的企业少,突出表现在上市公司数量偏少
• 21世纪初叶开始振兴东北
• 2004年,开始中部崛起
二、促进中部崛起的重大决策
1、“中部崛起”的提出
• 2004年12月, 2004年3月,温家 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 明确提出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200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 议再次提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 ; • 2005年和2006年温家宝总理再 次提出并研究中部崛起问题。
2)共和国的装备部——
以能源、原材料和大型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为我国 建设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做出了重大贡献。 (辽宁:煤都、 钢都、机床城;吉林:汽车城、化学城、黑龙江:动力城、油田)
(2)“新东北现象”
——经济社会发展滞后
● 东北老工业基地既体现了计划经济的辉煌,也集中了
2.中部塌陷
如果说,率先发展的东部和正在加快开发的西部是中国的两翼,那么,正待 崛起的中部就是华夏大地的脊梁。 但是,中原腹地,不沿边、不靠海。从1997-2002年,中部人均GDP相对东 部的比重从54.14%下降到52.60%。2001年西部的GDP增幅高达8.5%,高于 全国的7.4%。2003年东部的增长速度比中部快了2.5个百分点,比西部快了 1.6个百分点,说明中部地区不仅低于东部,而且低于西部地区0.9个百分点, 区域经济发展排序中中部地区速度最低。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

中国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比较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政策的逐步实施,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蓬勃发展。
但是,由于各地区的自然环境、历史背景、人文特色等方面的差异,在经济发展方面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本文将探讨中国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和比较。
第一部分:中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现状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包括湖北、河南、湖南、江西、安徽、山西、陕西、内蒙古、重庆、四川等省份。
这些地区自然环境多样,历史文化独特,属于经济相对落后的地区。
但是随着一系列改革措施的推出,这些地区的经济也在不断发展。
西部地区则指我国的西部大开发地区,包括青海、甘肃、宁夏、新疆等省份,这些地区经济相对比较落后,特别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存在较大的数据差距。
但是由于西部地区地域辽阔,资源丰富,人口众多,因此也存在着巨大的发展潜力。
第二部分: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比较对于中西部地区的比较,首先需要对两个地区的面积、人口、经济发展水平等方面进行一个对比。
其中,面积方面,中部地区为132.4万平方公里,西部地区为523.6万平方公里;人口方面,中部地区约有3.5亿人,西部地区约有4亿人;经济发展水平方面,中部地区人均GDP为43477元,西部地区人均GDP为32453元。
从上述数据可以看出,尽管两个地区在面积和经济发展水平上存在较大差异,但是对于人口数量来说,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地区。
这也意味着,西部地区在资源、市场需求和人力资源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第三部分:中西部地区的优劣势中部地区作为中国的中心地带,自然资源相对较少,经济发展压力也较大。
但是这里也拥有着人口众多、交通便利等方面优势,尤其是地处长江三角洲的湖南、江西等省份,更是具有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西部地区则拥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生态资源和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优势。
尤其是新疆等少数民族聚居地区,更是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地域特色。
第四部分:中西部地区未来的发展前景随着国家的“一带一路”战略和长江经济带战略的不断推进,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前景也逐渐明朗起来。
西部大开发

编辑ppt
6
• 2008年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达1068亿美元, 是1999年的近8倍,年均增长23.2%;进 出口总值占全国比重由1999年的3.8%,上 升至2008年的4.2%%。10年来,西部地区 “引进来”快速增长,实际使用外资金额 由1998年的23.51亿美元增至2008年的 66.19亿美元,增长181.54%。实施西部大 开发10年来,中国西部呈现区域合作、全 面对外开放新格局。
编辑ppt
42
谢谢
编辑ppt
43
30
编辑ppt
31
编辑pptຫໍສະໝຸດ 32编辑ppt33
编辑ppt
34
你知道吗?
• 1、为什么要选择到西部创业? • 2、西部创业有什么优势? • 3、已经采取了哪些行动? • 4、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
编辑ppt
35
西部大开发 谢霆锋
• 想到岩石有花草 • 泥路有珠宝 • 能期望在西部找得到 • 情绪那么好 • 情爱想不老 • 如期望在沙漠出土
编辑ppt
7
西部土地资源
• 西部地区土地资源丰富。西部不仅 拥有广袤的土地资源,而且拥有较 高的人均耕地面积和绝大部分草原 面积。西部土地面积占全国的 71.4%,人均占有耕地 2 亩,是全 国平均水平的 1.3 倍。耕地后备资 源总量大,未利用土地占全国的 80%,其中有 5.9 亿亩适 宜开发 为农用地,适宜开发为耕地的面积 1 亿亩,占全国耕地后备资源的 57%。西部草地 面积占全国的 62%,西南部生物资源非常丰富, 特色农牧业和生编物辑ppt资源开发利用前 8
部地区资源丰富,市场潜力大,战略位置重要。但由于
自然、历史、社会等原因,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相对落后,
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之最 详细介绍(四)
世界最长“代路”桥,高原冻土上最长铁路桥
清水河特大桥位于海拔4500多米的可可西里无人区, 全长11.7公里,是青藏铁路线上最长的“以桥代路”特大 桥,也是整个青藏铁路格拉段建设的重点控制工程。 清 水河特大桥 清水河特大铁路桥如同一条美丽的“彩虹”,飞架在 平均海拔4600米以上的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核心地 带。这里可可西里高寒缺氧,植被稀少,生态脆弱。同时 这里处于高原多年冻土地段,冻土厚度达20多米,且含冰 量高,这给修建青藏铁路增加了不少难度。为了解决高原 冻土区施工难题和保护好自然保护区,青藏铁路勘察设计 的专家们采取了“以桥代路”的措施。
西部大开发· 青藏铁路图片
昆仑山隧道
唐古拉车站
清水河特大桥
风火山隧道
西部大开发· 三个阶段
西部大开发总体规划可按50年划分为三个阶段: 奠定基础阶段 从2001年到2010年,重点是调整结构,搞好基础设施、生态 环境、科技教育等基础建设,建立和完善市场体制,培育特色 产业增长点,使西部地区投资环境初步改善,生态和环境恶化 得到初步遏制,经济运行步入良性循环,增长速度达到全国平 均增长水平; 加速发展阶段 从2010年到2030年,在前段基础设施改善、结构战略性调整 和制度建设成就的基础上,进入西部开发的冲刺阶段,巩固提 高基础,培育特色产业,实施经济产业化、市场化、生态化和 专业区域布局的全面升级,实现经济增长的跃进; 全面推进现代化阶段 从2031年到2050年,在一部分率先发展地区增强实力,融入 国内国际现代化经济体系自我发展的基础上,着力加快边远山 区、落后农牧区开发,普遍提高西部人民的生产、生活水平, 全面缩小差距。 。力争用5到10年时间,使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和 生态环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确保西部开发有一个良好的开 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