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经济学分析就论文
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经济学分析就论文第一篇: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经济学分析就论文大学生就业现状的经济学分析内容提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受教人数的增加和我国劳动力市场上的较长期的供给大于需求的供求失衡这一现状,大学毕业生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顺应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在机会成本和理性的指导下,面对毕业后的选择和就业中的选择,做出真正理性的判断,从而使自己收益最大。
根据学术界的说法,大学的发展分为三个阶段:毛入学率,即在校人数占到适龄人口的比例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阶段;50%以上为普及型阶段。
我国自1977年恢复高考到2006年已是第30个年头。
在30年间,我国大学毛入学率已由20世纪80年代的4%,于2005年达到15%,大学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
但,伴随着我国大学教育入学率的提高,我国大学生就业难这一现状也越来越突出。
特别是我国自1999年大学开始扩招以来,大学生就业问题日趋严峻,大学毕业生就业率和供需比日趋下降,大学毕业生就业形势不容乐观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现实。
大学生面对毕业后就业形势的日趋严峻,也在毕业后做了各种不同的选择;在找工作时每个大学生也在进行着不同的比较和选择。
面对大学生毕业后的各种选择的利与弊,我试图从经济学中分析大学生就业现状。
一、不同机会成本的毕业选择由于资源是稀缺的,所以在经济学中就出现了机会成本这一理论。
在经济中,机会成本是将一定的稀缺资源用于某种用途时,所放弃的其他可供选择的最好用途的价值。
当一项投资的收益大于该项投资的机会成本,该项投资才被认为是有效的。
否则,在经济学中就被认为是无效的,或不明智的。
一般来说,大多数大学毕业生,毕业时都面临几种基本的选择,出国、考研、就业、创业等。
在这几种选择中,根据各个人的不同的情况,其所形成的机会成本也是不一样的。
因此,我们根据人们的习惯,将每个大学毕业生的学习情况分为三种,即A (优秀)、B(良好)、C(一般)。
大体而言,一个大学生毕业后如果选择了出国,那么他所付出的机会成本,就是研究生毕业后所取得的收益以及现在工作所取得的收益和失业所取得的收益中的一个。
大学生就业危机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9 3届 国际 劳工 大 会 上 发表 讲 话 时 指 出 的 :世 界 正 面 临 “
一
大 学 生 在 内 的 10 5 0万 人 在 竞 争 其 余 4 0万 个 工 作 机 0
会 ” 从 毕 业 生 的 就 业 率 来 看 ,截 止 2 0 。 “ 0 5年 9月 1日。
维普资讯
wo t m c m 0 — , r △ △ o— — 0 口1 基o
释鸯魏 国觇圈瓯 缉驹固 四
文 /肖 盟
要 】大 学 生就 业 危 机 如今 已经 成 为 不 容 争
。
而就 业 增 长率却 不 足 1 %,有 1 . 7 0亿 人失 业 或没 有 足够 的收入 , 仅有 5 %的青年得 到 就业机 会 。” 0 大学 生就 业难
到 2 .% ” 要 在 这 种 状 态 下 解 决 中 国 的 就 业 问 题 . 压 56 , 其 力 之大 可想 而知 。
改 革开 放 以来 , 国劳 动力供 给 持续 增加 。“ 关统 我 有 计 数 据 表 明 :9 0年 我 国 劳 动 力 供 给 人 1 为 53 18 2 1 .9亿 .
已经 成 为一 个 全 球 性 的“ 大 难 ” 题 。 例 如 “ 英 国 , 老 问 在 2 0 — 0 2年 度 的 毕 业 生 中 ,有 6 % 的 人 找 到 了 全 职 或 0 120 7
我 们 必须 正视 这 一 问题 。从 政 治经 济 学的
角度 来 看 , 场危 机 有 着 深 刻 的宏 观 背 景 。 建设 社 这 在 会 主 义和 谐社 会 的过 程 中。 我们 尤 其要 深入 分 析 这一
就 业 问题首 先是 一个 经 济问题 。 目前全 球经 济 不景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强化职业教育: 针对市场需求, 培养专业技能人 才
创新创业教育: 鼓励学生自主创 业,培养创新意 识和企业家精神
终身教育体系: 建立完善的终身 教育体系,满足 学生不断学习的 需求
未来个人职业发展建议
提升自身技能和能力,以增强 就业竞争力。
积极探索多元化的就业渠道, 不局限于传统的就业模式。
注重个人职业规划,明确职业 发展方向和目标。
大学生应积极提升自身素质, 加强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提
高就业竞争力。
社会各界应关注大学生就业 问题,为其提供更多的就业 机会和创业支持,促进大学
生充分就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未来展望
05
未来就业形势预测
人工智能和自动化技术的发展将影响就业市场的需求结构,需要适应新技术的人才。 全球经济和贸易的不确定性将影响就业市场的需求,需要关注国际形势的变化。
保持学习和进步的态度,不断 更新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不断 变化的市场需求。
THANK YOU
汇报人:
加强职业规划
大学生应尽早进行职业规划, 明确职业目标和发展方向。
学校和社会应提供职业规划指 导和培训,帮助大学生了解职 业规划的重要性。
职业规划应结合个人兴趣、专 业背景和市场需求,提高就业 竞争力。
职业规划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需要不断调整和完善,以适应 市场需求和自身发展需要。
优化教育结构
调整高等教育学科专业设置, 使其更加符合市场需求
加强职业教育和技能培训,提 高大学生的就业能力
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增加实 践教学环节,提高大学生的实 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完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为大 学生提供更加精准的就业信息 和职业规划指导
加强政策支持
高校应加强与企业的合作,建 立实践教学基地,提高大学生 的实践能力和就业竞争力。
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
154基于政治经济学视角的我国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分析■孙 娜/西华师范大学摘 要:全面推进大学生就业,既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国情,又是我国改善民生、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一步。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大学生就业不仅反映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状况,也反映了当前社会发展的重要经济状况。
立足于当前基本国情,分析当前大学生就业困局的现实状况,探究其成因,进而寻求破解方法,打破现实僵局。
关键词:基本经济国情 大学生就业难 破解方法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对国情的科学认识。
1956年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至今已有六十余年,在这六十余年间我国经济发展历经千帆磨难,已然发生重大改变,但我国现在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在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的历史阶段[1],这是我国的基本国情,也是我国经济发展的根本立足点。
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在这四十年间,我国的经济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截止2017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已高达82.7万亿元。
同时,政府高度重视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下岗职工再就业、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等问题,相继出台了一系列惠民政策,缓解了我国低层次人才的就业压力,促进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除此之外,也使得我国就业市场长期处于波动状态,引发城市劳动力市场出现严重的供大于求现象,对大学生就业造成了巨大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也日益凸现,已然成为各高校乃至全社会亟待解决的重大现实课题。
一、造成我国大学生就业难困局的现实状况及成因(一)大学生就业市场不完善近年来,随着我国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毕业生人数也与日剧增,但社会的需求量却相对减少,这就造成了人才市场的供需结构失衡,进而难以形成完善的大学生就业市场准入机制与原则。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逐步显现,青壮年劳动力的迅速增多,就业压力也会逐渐增强,在这种现实状况下,人才与市场在供求等方面存在着严重的不均衡问题也会随之凸显,大量潜藏在原有岗位的失业人员也将进一步显现出来,转变为显性的失业人员,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大学生就业岗位,形成了一定程度的就业竞争,进而造成了大学生就业市场较大的波动,大学生的就业权益就难以得到稳定地维护。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学分析
大学生就业方面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之一,如今大学毕业生数量的增加与就业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使得大学生就业成为一种极具挑战的任务。
那么,我们应当从经济学的角度探讨大学生就业的问题。
一、供求关系和就业机会
从宏观层面来看,大学生就业的问题是供求关系的体现。
在就业市场上,需要大学生供应的岗位称为就业需求,而大学生自身的人数则被称为就业供给,供应与需求的匹配则决定了就业市场的状况。
此外,就业率也是非常重要的经济指标,它反映了该地区就业人口的比例,而大学生就业的就业率则可以推断该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就业市场的分配状况。
二、薪酬
就业机会的数量和岗位的招聘条件决定了薪酬水平。
岗位竞争较少的情况下,需要招聘的企业会提供更好的薪酬和更好的福利待遇来吸引更多的人才,而在高竞争的岗位中,可能会发生恰恰相反的情况。
此外,大学生的薪酬水平也与其所在的地理位置、城市等因素息息相关,大城市的就业机会和工资水平往往会更高。
三、职业发展
就业机会的急剧缩水,通过硕士和博士学位的坚持和取得进一步学位并不一定能够保证毕业生的就业机会。
很多毕业生都会依靠自己的个人能力实现职业发展,而一些重要因素也会对职业发展进行有影响的塑造。
包括技能培训、实习、选择放弃课业专注于实际应用的机会等。
最后,大学生需要具备特定的技能和能力,以满足就业市场的需求。
通过经济学的分析,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大学生就业的本质和走向,而我们也应该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水平来适应岗位市场的义务。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
影响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分析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大学生数量的不断增加,大学生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
经济因素是影响大学生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不同的经济状况会对大学生的就业形势产生不同的影响。
本文将从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对我国大学生就业的经济因素进行深入分析,以期能够更好地了解大学生就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
一、宏观经济因素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 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国家的经济增长和产业结构调整对大学生就业具有重要影响。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新兴产业的兴起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领域。
而传统产业的衰退也导致了一些就业机会的减少,这对大学生的就业造成了一定的挑战。
国家的整体经济增长水平也会直接影响到大学生就业的形势。
经济增长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促进就业市场的繁荣,但是经济低迷或者衰退时,就业市场将更加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压力也会大大增加。
2. 就业政策和法规国家的就业政策和法规也会对大学生就业产生深远的影响。
一些就业政策的出台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和保障,比如鼓励创业、支持农村就业、提高劳动者权益等。
而一些法规的变化也会直接影响到用人单位的用工行为,比如最低工资调整、劳动合同法的实施等,这些都会对大学生就业市场产生影响。
3. 社会保障体系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对大学生就业也具有重要影响。
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可以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保障和福利,从而增加他们的就业稳定性和安全感。
而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待遇不公等问题则会影响到大学生的就业选择和就业积极性。
1. 就业市场需求就业市场的需求状况直接决定了大学生的就业形势。
根据国家的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不同行业的就业需求也会有所不同。
一些新兴行业和高新技术领域的就业需求较大,而一些传统行业的就业需求则相对较低。
不同地区的就业市场需求也会有所差异,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二三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少。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摘要】: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而资本资源(指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不足百分之四。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越来越快,由于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技术,使得许多原来在岗的工人失业。
扩招虽然不是造成就业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扩招使社会就业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了大学生身上。
而近年来出现的“技工荒”、“本科生回笼技校”等现象又使一些人对“扩招”的维护和辩解变得苍白无力。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一定限度内是一个教育问题,但更进一步就变成了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来说,若干年的积蓄投资在大学生身上,如果失业或过分委屈就业就无法收回投资,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
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问题;政治经济学;本质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就业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
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是就业问题加剧的根本原因。
据世界银行《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全球工业经济体开始出现经济增长减速,2010年以来减速趋势依旧,GDP增长预计为0.8%,经济远没有回到正常的增长轨迹上来。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产能制约及出口需求疲软等综合原因,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一直处于低迷的状况,加之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的压力,制约着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
经济的不景气使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严重。
正如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在第9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的:“世界正面临一场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就业危机,这场危机成为最紧迫的政治问题,它同时威胁着世界安全、经济发展和民主进程。
索马维亚指出,2011年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不会高于2%。
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学分析随着全球化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就业和社会保障成为国家和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
就业影响了大部分人的生活,而社会保障政策则是保障人民生活质量和实现社会全面发展的必要措施。
本文将从经济学角度分析就业和社会保障政策的重要性、影响因素和政策评估。
就业的重要性就业对个人和社会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
就业可以提高个人的收入和社会地位,促进个人和家庭的发展和稳定。
就业还可以促进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增加税收收入和减少社会福利开支,同时也有助于缓解贫困和不平等问题。
在经济学上,就业还可以对消费、投资和生产产生积极影响。
就业可以增加消费者收入,促进消费需求的增加,从而刺激企业扩大生产和创造就业。
就业还可以减少社会负担,增加政府税收收入,为政府提供更多的资金用于公共事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城市化和现代化进程。
就业的影响因素就业受到众多因素的影响,其中包括经济、制度和文化等方面。
经济因素是决定就业的重要因素之一。
经济增长和创新能力的进一步提高可以为就业提供更多的机会。
同时,产业结构优化、改革开放以及技术进步等因素都可以促进就业的发展。
制度因素也是影响就业的重要因素。
政府的政策和规定可以影响企业雇佣和劳动市场的运作。
宏观经济政策、社会保障和劳动法规等政策可以影响就业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和供给。
文化因素也对就业产生深远影响。
教育、文化背景和价值观等因素可以影响人们的就业情况。
例如,在一些文化中,家庭和社会地位较高的人更容易获得工作机会,而其他人可能会面临就业难题。
社会保障政策社会保障政策是国家为保障人民社会生活质量和实现社会全面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具体措施。
社会保障政策包括医疗保险、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住房保障等方面。
这些政策旨在为人民提供必要的社会福利,弥补市场机制的不足,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促进社会公平和和谐。
社会保障政策的经济学背景在于市场机制的缺陷。
市场机制在分配资源和收益方面存在失灵和不平等的问题。
从经济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问题原稿
从经济学视角看大学生就业问题从供需均衡问题的角度来讲,从整个社会劳动力的总体供给与需求量看,近几年来我国的大学不断地扩大招生规模,每年毕业的大学生相对于企业和各级政府所需求的大学生显得过多了,大学毕业生供过于求。
但无论企业还是政府,作为一个理性的"经济人"他们都要从自身利益出发来考虑用人的数量与质量。
当供给大于需求时,供给方降低自己的价格就会相应引起需求量的增大。
最终在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等时实现供求均衡。
显然在就业市场中对大学毕业生进行供给与需求分析得出存在着相对的不均衡状态。
而且存在着发达地区人才过剩,供大于求;西部边远地区供不应求。
从利益方面考虑,不管是用人单位还是大学毕业生都有成本收益问题。
用人单位考虑的是用人成本,对于同一岗位能够招聘到更高学历,有工作经验的职工,招来的职工马上能为企业所用,能为企业创造利润,不需要支付更多的培训费用和用人成本。
大学毕业生也要考虑投入产出的问题。
在大学期间,他们的家庭和本人都投入了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支付了比不上大学的人更高的成本。
这就使得他们在择业时需要获得较高收入、较好待遇的工作岗位。
但事实上,根据调查结果,应届大学本科毕业生的工资趋同于农民工的工资水平,这是由于大学生人力资本中的"无差异特征"比较突出。
由于我国目前所处的发展阶段和产业结构的变化,很多岗位只需要熟练操作技能的劳动力。
大学毕业生的投入和产出比例失调,个人意愿和现实差距较大,出现了找不到较理想的工作的现象。
解决方法:1:政府调控。
需要政府加大力度,打破地域限制,消除人为市场分割,疏通毕业生到各地区、各行业、各领域、不同性质单位就业的渠道,构建有利于人才合理流动的大环境。
对于大学毕业生到基层,到西部地区,各级政府必须加大调控力度,要给予必要的资金、岗位和编制,尽快完善政策制度环境。
对于大学生创业,政府要加大扶持力度,应当把扶持毕业生自主创业作为开拓就业渠道、促进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引导和帮助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实现自主创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投资与创业
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王 玲 黄思媛 中央财经大学
摘 要:大学生就业压力问题是一个关乎民生的重要问题,它涉及国家人才培养和使用问题,更是关乎中华民族的伟 大复兴。本文结合经济学各流派有关就业的理论,从市场、学校、学生三方面分析导致目前大学毕业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最后从政府、学校、学生三方面,探讨解决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对策。
(三)学生方面 从经济学视角来讲,所有大学毕业生之间并不全相 同,即使是同一学校、同一专业的同届毕业生之间也各不 相同,在劳动力市场上,不可替代性越强的求职者,越容易 获得工作、越容易获得条件好的工作,而可替代性越强的 求职者则难以找到理想工作。 三、缓解我国大学生就业压力的对策 (一)政府应促进经济平衡发展,规范劳动力市场 我国现阶段高等教育毕业生人数并不能满足我国经 济持续发展的要求,但经济发展不平衡、劳动力市场不完 善,导致许多大学毕业生只想在大城市、大企业工作,使得 这些大城市出现大学生太多的现象,而另一些较不发达的 省份、城市年年吸引不到人才。为此,政府应该加强宏观 调控,促进产业上、城市之间、省份之间经济发展的平衡, 规范劳动力市场。 (二)学校应该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首先,在开设专业时,应该根据市场的需求、自身的师 资力量等决定开设什么专业,不要为了招生名气,盲目开
二、大学生就业压力大的原因 (一)市场方面 一是 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速的减慢导致所需劳动 力减少。无论是哪个经济学派,其均认为国内生产总值对 就业率的影响都是巨大的,甚至有的经济学派认为,一国 的生产总值决定着该国的就业率。在凯恩斯主义经济学派 的经济学家的观点中,GDP(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率与失 业率之间存在反向关系,经济增速的放缓不利于大学就业。 货币主义和供给学派的经济学家们认为,就业是由一国的 经济总量即国内生产总值决定的,因此,只要国内生产总 值(GDP)达到一定程度,自然就能达到充分就业率的状 态,由此便不存在非自愿失业。随着我国经济增速的逐渐 放缓,加上大学毕业生数量逐年增加,供给增加的同时需 求有所减少,将给毕业生带来较大的就业压力。 二是经济发展不平衡导致的就业压力增大。根据新制 度经济学派代表性经济学家约翰·肯尼思·加尔布雷斯提出, 关于资本主义市场运行的二元体系理论,A 计划体系中的 企业占据行业的领导地位,有着先进的生产条件,实行有计 划的生产与销售,能控制产品价格,而其中的工人工资高、 待遇好、工作环境好。B 市场体系中的企业犹如主导厂商模 型中处于跟随地位的小厂商,处于完全竞争的环境中,生产 技术落后,只能接受 A 计划体系中企业的定价,而其中的工 人竞争性大、工资低、待遇差、工作环境糟糕。这两个体系 可代表行业中的不同地位的企业,同样也可代表发展情况不 同的国家,也可用来解释发展不平衡的中国经济。中国的发 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过去几十年的发展也导致了许多的 不平衡,而这种经济机构的不平衡会增加大学生就业难度。 (二)学校方面 一是不合理的专业设置。一些高校为吸引学生,在 师资力量不完善的情况下增设热门专业,导致类似法学专 业,在各大高校遍地开花,法学毕业生人数大幅增加,促使 法学从热门专业成为最难就业专业之一。二是学校就业指
在经济学理论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
在经济学理论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第一篇:在经济学理论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在经济学理论下分析大学生就业问题摘要:当下市场经济快速发展,带动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在大学生就业体制市场化改革和社会整体就业形势严峻的多重背景下,大学生就业问题日益突出,已从个人问题、家庭问题、学校问题上升为一个政府乃至全社会共同关心的问题。
本文运用文献研究法,针对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主要从经济学角度就我国的高校人才培养模式、产业结构、社会用人单位和大学生自身方面分析大学生就业难问题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原因对策经济学一、我国大学生的就业现状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开始重视高等教育的发展,相对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均收入水平,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过快,超过了经济社会的承载力,也让老百姓支付了巨额的教育成本,政府在高等教育的配套设施、制度建设、法制保障等方面的投入明显不足。
另一方面,高校存在制度惰性,自身缺乏改革教育内容和方法的主动权、主动性同时也面临诸多的改革障碍,改革的余地狭小。
面对日益复杂的就业市场,高效生产出的很多“产品”一大学生与市场需求脱节。
在这种急速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供过于求,教育质量下降的情况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急剧变化,原来大学生作为稀缺资源所具备的市场优势不复存在,就业竞争日趋激烈,就业出现困难。
目前,我国人口众多,就业压力本来就大,而且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城镇新增劳动力就业、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三峰叠加”的态势。
中国劳动力需求现状是供大于求,而这个总体格局并没有改变就业压力持续加大、就业问题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存在,使得高校毕业生的就业环境更加严峻。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理论1.劳动力供给与厂商使用劳动要素理论厂商使用劳动力要素的原则以使其利润达到最大化为原则,即使所用要素的边际成本和相应的边际利益相等。
在西方经济学中,劳动力要素的供给与其他要素的供给有着显著的不同,当工资的提高使人们对物质的需求得到满足后,人们便会更加珍惜闲暇。
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就业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焦点,尤其是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经济环境变得越来越复杂,就业形势也愈加严峻。
本文将从经济学的角度来分析就业问题,探讨其原因及解决方案。
就业问题的主要原因1.产业结构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是导致就业问题成为一个慢性病的主要原因之一。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制造业的比重逐渐减少,而新兴产业如科技、金融等则迅速崛起。
然而,不同产业对劳动力的需求是不同的,随着转型和升级,很多制造业岗位被淘汰,对一部分人就业方面造成了困难。
另一方面,尽管新兴产业迅速发展,但其专业性较强,需要人员掌握高深的技术和知识,而就业者的教育水平和技能不足,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劳动力供给与需求不匹配,从而导致就业率下降。
2.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是导致劳动力流动难的重要原因。
在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雇主很难准确了解求职者的实际能力,从而无法准确评估其价值,并存在招用不合适的员工的风险。
此外,求职者也存在难以了解雇主的工作内容、工作环境、薪酬待遇等实际情况的问题。
这种信息不对称的情况导致了劳动力市场的高成本和高风险,对劳动力的流动产生了阻碍。
3.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经济增长速度下降是导致就业压力加大的重要原因之一。
经济的发展水平和就业机会存在着直接的关系,在经济增长速度放缓的情况下,就业机会的增长也相应减缓,现有的就业岗位也受到冲击。
此时,就业压力加大,使得劳动力市场变得更加竞争激烈,所以劳动者就业的机会变小。
解决就业问题的对策1.加强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是应对就业问题的重要对策。
提高教育水平和职业技能,可以增强劳动者的就业竞争力,更好地适应不同领域的就业机会。
同时,高质量的就业培训和职业教育也可以提供合适的人才输出,这对劳动力市场来说也是一种治标的方式。
2.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建立健全的就业信息平台是解决劳动力市场信息不对称的有效方法。
信息对称可以提高劳动力对就业市场的了解程度,学生和企业能够更好地了解彼此的需求和情况,实现偏好-技能匹配,最终保证劳动力市场的流动性和高效性。
新形势下大学生就业问题的经济学分析
and
society、the system’S
students’employment
market-oriented reforms、the severe employment situation,the problem of the is not college graduates’employment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severe.It ofthe individual student、family、college the
and rule
cultural conception aspect only.It argues that we have to take more economy
methods.Meanwhile,we should reform the series of systems in control gradually.
体均已蚊中以明畹杭捌。棚的法律责任由=耗僦
业期.兰尹//f
C广、
,
关于学位论文使用授权的声明
本人蒉淦了解山东大学有;褓留、使用学位论支强|j霓茜同意学唏嫘留或
本脓山东煳以将本学位论如搬算驰蝴内容编入有嬲库黼
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糕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
索,可焖影印、缩辆赔㈣序勖酌翔狨和澎耘鸥匐ci2娩文。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就业政策分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水平的提高,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大学生作为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其就业形势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发展和社会的稳定。
因此,了解大学生就业形势及相关政策对于促进就业、稳定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大学生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两个方面展开分析。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1.1 就业形势总体情况当前,我国大学生数量不断增加,高校毕业生人数逐年攀升,就业市场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大学生就业形势面临一定的挑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增大的情况下,就业形势更加严峻。
1.2 就业结构调整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型升级,大学生就业结构也在发生变化。
传统行业的需求减少,新兴行业和新型职业的需求逐渐增加。
大学生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质,适应就业市场的变化。
1.3 就业岗位分布大学生就业岗位分布不均衡,一线城市的就业机会相对较多,而三四线城市及农村地区的就业机会较少。
大学生需要根据自身情况和发展规划,合理选择就业地点。
1.4 就业竞争压力随着就业市场竞争的加剧,大学生就业竞争压力不断增大。
优质人才更受用人单位青睐,而普通大学生面临就业困难。
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增强就业竞争力成为当前大学生就业的关键。
二、大学生就业政策分析2.1 就业政策导向我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大学生就业政策,旨在引导和促进大学生就业。
政府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基层和农村地区就业,支持大学生创业,提供就业培训和指导服务,为大学生就业提供政策支持。
2.2 就业政策措施政府通过加大就业岗位的创造,扩大就业领域的覆盖,提高就业服务的质量,促进大学生就业。
同时,政府还加强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指导和管理,建立健全就业监测和评估机制,为大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2.3 就业政策效果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就业政策取得了一定成效。
政府的政策支持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多机会,促进了就业市场的稳定。
大学生就业率逐年提升,就业质量也在不断改善。
2.4 就业政策建议为进一步改善大学生就业形势,政府可以加大对就业市场的监管力度,加强对用人单位的引导和监督,建立更加公平、公正的就业环境。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条原理分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
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条原理分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第一篇: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三条原理分析我国当前就业形势就业问题是全国性的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一个突出的经济问题,是政治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难点,在世界上的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就业不足的困扰。
在我国,随着知识经济发展引起的经济结构调整的展开和改革的深化,就业问题已成为经济发展中的特点问题和经济理论研究中的难点问题,从劳动和就业的角度看,马克思关于就业的理论包括相互联系的三个方面:1·劳动和劳动力理论。
马克思科学地区分了商品的价值和使用价值,生产商品的抽象劳动和具体劳动,创立了劳动二重性学说。
2·资本有机构成原理。
马克思关于劳动力就业问题的论述是在其对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中展开的,而分析资本积累及其历史趋势所采用的分析根据的就是资本有机构成原理。
(在资本积累过程中,资本家不断改善和提高企业的技术水平,用更新、更先进的机器设备代替原有的机器。
机器设备越是先进,它所需要的劳动力数量就越少,资本的有机构成就越高。
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结果,必然引起资本有机构成发生相应的变化。
)就是说,总资本中不变资本的数目相应增加,可变资本的相对量就日益减少,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机器排挤工人”的现象。
3·产业后备军理论。
马克思在阐述了资本有机构成原理之后,进行了关于产业后备军理论分析,这可以称作是马克思就业理论的核心。
在资本主义条件下,随着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出现了截然相反的趋势,即一方面资本对劳动力的需要日益相对地甚至绝对地减少,另一方面劳动力的供给却迅速地增加,这必然客观上造成大量的工人失业,即出现资本主义制度相对过剩人口现象,马克思把资本主义的相对过剩人口称为产业后备军。
今天,社会经济条件已发生了巨大变化。
人类社会进入了21世纪,与马克思所处的时代想比,社会经济条件发生了很大变化,总体上讲,从国际范围来看,世界经济发展进入了后工业化社会和信息社会,技术创新和知识经济的时代已经来临,出现了经济全球化的新趋势;从国内来看,社会主义经济时间超出了马克思当年对于社会主义的预测和设想,目前中国正在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并从社会主义计划经济体制逐步转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背景分析
大学生就业形势与政策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高等教育的普及,大学生就业形势备受关注。
本文将分析当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并从政策背景出发,探讨政府的角色和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
一、大学生就业形势1. 就业压力加大随着高校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就业市场供求关系逐渐失衡,使得大学生就业面临巨大竞争压力。
许多毕业生面临着找不到合适工作岗位的问题,导致部分大学生出现就业困难的情况。
2. 技能需求的变革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劳动力市场对于专业技能的需求也在变化。
传统的一些工作岗位逐渐被自动化和人工智能替代,而新兴产业和新技术则呈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
这对大学生的专业技能、创新能力和适应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3. 就业结构的调整由于经济结构的变化和产业转型升级,大学生的就业结构也在发生调整。
传统的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岗位减少,而服务业、高技术产业和创新创业领域的岗位增加。
这对大学生的就业定位和发展路径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政策背景分析1. 关键词:“就业优先”就业一直是政府关注的重要议题,尤其是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和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
政府积极推动“就业优先”政策,加大对就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招聘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
2. 创业带动政策政府鼓励大学生创业创新,通过设立相关创业基金、优惠税收政策和创业扶持计划等,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机会和支持。
政府认识到创业对于推动经济增长和就业创造的重要性,并通过政策引导大学生积极投身创业。
3. 教育改革与职业教育发展政府通过改革教育体制,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大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推进职业教育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技术型大学等举措,旨在提高大学生的实践能力和适应能力,契合市场需求。
4. 人才引进政策政府通过一系列的人才引进政策,吸引高层次人才和优秀人才回国创新创业或在国内发展。
这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职业发展空间,吸引他们留在国内就业。
三、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1. 多元化就业机会政府推出的就业政策扩大了大学生的就业机会。
政治就业知识点总结
政治就业知识点总结在现代社会中,政治就业是每个人都关心的一个重要问题。
政治就业知识点从政治制度、政策到政治经济学、政治学等多个方面来分析。
对于个人来说,了解政治就业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融入社会,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
同时,政治就业知识点也有助于国家更好地管理就业政策,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政治制度与就业政治制度是国家的重要组成部分,不同的政治制度会对就业产生不同的影响。
例如,社会主义国家会更加倾向于公共部门的就业,而资本主义国家则更加倾向于私营企业的就业。
了解国家的政治制度可以帮助个人更好地选择就业的方向,同时也有助于国家更好地管理就业政策。
政治经济学与就业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经济与政治之间关系的学科,对于个人来说,了解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就业市场的运作规律。
从宏观角度来看,政治经济学可以帮助国家更好地制定就业政策,促进经济的健康发展。
政治学与就业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行为的学科,对于个人来说,了解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政治对就业的影响。
政治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政治对就业政策的影响,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合适的就业方向。
政策与就业政府的政策对就业有着重要的影响,了解政策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就业机会。
例如,一些国家会出台鼓励创业的政策,这对于那些想要创业的人来说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一些国家会出台技术移民政策,这对于那些有专业技能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机会。
法律与就业了解法律对于个人找工作、组建公司等方面非常重要。
例如,了解劳动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了解法律对于公司的规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组建公司。
社会保障与就业社会保障对于就业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了解社会保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权益和福利。
同时,了解社会保障也可以帮助国家更好地设计社会保障政策,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
教育与就业教育对于就业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了解教育对于就业的影响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选择适合自己的教育。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论文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姓名:准考证号:身份证号:联系电话: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摘要】: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而资本资源(指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不足百分之四。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越来越快,由于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技术,使得许多原来在岗的工人失业。
扩招虽然不是造成就业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扩招使社会就业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了大学生身上。
而近年来出现的“技工荒”、“本科生回笼技校”等现象又使一些人对“扩招”的维护和辩解变得苍白无力。
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在一定限度内是一个教育问题,但更进一步就变成了一个经济问题和政治问题。
对于一个普通老百姓家庭来说,若干年的积蓄投资在大学生身上,如果失业或过分委屈就业就无法收回投资,甚至连基本的生存都成问题。
大学生就业情况是当前中国社会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对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产生的原因以及可能出现的后果进行分析对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大学生;就业问题;政治经济学;本质一、大学生就业问题的本质就业问题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
目前全球经济不景气是就业问题加剧的根本原因。
据世界银行《2010年全球经济展望》报告显示“从2008年全球金融风暴以来,全球工业经济体开始出现经济增长减速,2010年以来减速趋势依旧,GDP增长预计为0.8%,经济远没有回到正常的增长轨迹上来。
”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加上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内产能制约及出口需求疲软等综合原因,发展中经济体的经济活动一直处于低迷的状况,加之产能过剩和通货紧缩的压力,制约着大多数国家的经济增长。
经济的不景气使就业压力变得越来越严重。
正如国际劳工局局长索马维亚在第94届国际劳工大会上发表讲话时指出的:“世界正面临一场从数量到质量的全面就业危机,这场危机成为最紧迫的政治问题,它同时威胁着世界安全、经济发展和民主进程。
索马维亚指出,2011年全球的经济增长率不会高于2%。
而就业增长率更有可能出现负增长,有10亿人失业或没有足够的收入,仅有50%的青年得到就业机会。
”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已经演变成了一个全球性的“老大难”问题。
例如“在英国,2008~2009年度的毕业生中,有67%的人找到了全职或兼职的工作,26%的人接受继续教育和培训,还有7%的人处于失业状态。
在日本,大学毕业生每年有四分之一找不到工作,即使辛辛苦苦通过各种考试找到了工作,但因感觉不理想在工作3年内辞职者就达30%。
造成这一现状的根本原因是全球经济运行不景气,长期严重的产能过剩而导致的对劳动力的吸纳不足。
由此看来,未来几年全球的失业现象会更加严重。
“我国国土面积仅占世界的7.2%,耕地面积仅占世界的9.5%,国内生产总值仅占世界的 3.7%,而人口却占到20.8%,劳动力占到25.6%”,要在这种状态下解决中国的就业问题,其压力之大可想而知。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供给持续增加。
“有关统计数据表明:1980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人口为5.39亿,1995年为7.09亿,2009年为9.4亿。
按照2009中国就业白皮书的预测,未来20年,中国16岁以上人口将以年均550万人的规模增长,到2020年劳动年龄人口总规模将达到9.4亿”,这对中国是一个不可想象的挑战。
2005年我国劳动力供给为8.6亿,而全世界所有的发达国家加起来也只有4.3亿个就业岗位,由此可预测我国将是全球就业压力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国家。
我国大学生就业日益艰难是从1997年开始的。
尽管这么多年来我国的GDP一直保持高位增长,但就业危机依然不断加剧。
“近几年每年中国城镇需要就业的劳动力有2700万人,但2009年新增就业岗位只有1000万个左右,其中的600万属于技术工人,也就是包括大学生在内的2100万人在竞争其余400万个工作机会”。
从毕业生的就业率来看,“截止2009年9月1日,2009年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为71.6%”。
按照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最基本的原理,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必须保持总量平衡,供给大于需求则会出现劳动力过剩,需求大于供给则会出现劳动力短缺。
劳动力的供需关系又是市场经济条件下最基本的关系之一,由此可见,就业问题的总根源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劳动力供需关系失衡造成的,其实质是经济危机,这种经济危机的深层涵义又是一种社会危机。
二、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原因分析中国劳动力资源占世界总量的四分之一以上,而资本资源(指国内投资额)仅占世界总量的不足百分之四。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越来越快,由于采用了效率更高的技术,使得许多原来在岗的工人失业。
此外,科技发展虽然会使脑力劳动者的就业得到部分增加,服务部门和妇女的就业也会有所增加,但整个物质生产部门的就业总量会相对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国家的政策应该根据我国现代化的特点,选择切合实际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教育模式,并将就业问题摆在首要位置,才能维持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但从1993年开始,我国城镇下岗职工开始激增,由300万人增加到1996年底的892万人,而大学生就业危机就是在这个时候开始出现的。
1997年以来“私有化”和“国退民进”使下岗职工的数字变得越来越庞大,因而也使大学生就业一开始就面临着一个严峻的背景。
在这种背景下,国家教育方针应该重点放在职业教育领域的更新换代和效率升级上,方能有效化解市场经济发展与劳动力需求的矛盾,并推动经济良性发展但这一政策并没有实施。
由于没有社会保障,1990年代末激烈的“下岗运动”产生了大批下岗人员,不但影响社会稳定,也反过来进一步制约了经济内需。
1998年,亚洲开发银行北京代表处首席经济学家汤敏先生提出建议:“扩大大学教育是一个可以拉动内需的消费点。
如果高校每年扩招30万学生,按一年一个学生消费1万元计算,30万学生实际消费将近30亿元。
这样做的好处,一是增加学生在学校中的消费,二是缓解就业问题,三是从远期而言可以培养人才,增强人才国际竞争力”。
这一建议被决策者采纳,“教育产业化”开始在中国实施,结果高等学校收费以每年平均高达50%的环比增长率快速上升。
在“教育产业化”的名义下,部分学校大幅提高学费、杂费等各种费用。
有的学校甚至在“教育产业化”的口号下违规招生,违规收费。
“教育产业化”政策造成在校大学生中15%以上的学生沦为“贫困生群体”,而许多地方政府为贫困生设立的助学贷款却是杯水车薪由于高等教育产业化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高校财政危机,因而,绝大部分学校的不断扩招成为一种冲动。
这种冲动甚至逾越了教育发展的阶段,违背了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甚至连研究生教育也演变成了一种“快餐式”、“放羊式”教育,这一影响是十分严重的。
回顾这一过程我们可以看到,扩招虽然不是造成就业危机的根本原因,但是扩招使社会就业问题的焦点集中到了大学生身上。
而近年来出现的“技工荒”、“本科生回笼技校”等现象又使一些人对“扩招”的维护和辩解变得苍白无力。
现在可以很显然地看到,上个世纪九十年代,我们为所谓的拉动内需和化解财政困难,将“高等教育产业化”仓促推上阵,过分扩招,过早跨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这一阶段是违反客观规律的“大跃进”。
在这种情况下,大学就业难变得不可避免。
就业压力的增大还造成两个奇特的现象:一是考研究生虽然成为“就业问题缓期三年执行”,但报名和扩招仍急剧上扬,2009年报考人数已达到140万,博士生的数量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研究生就业薪水却直线下滑。
二是“公务员热”盛况空前,2009年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报名人数接近160万,录取比例53:1,成为名副其实的当代中国第一大国考。
由此可见,企图通过教育产业化来拉动内需,推动经济的想法是行不通的。
它不但不能缓解内需,反而还会造成更长时期内的内需不足,并将引发一系列社会问题。
三、大学生就业问题可能引发的社会后果从当前国内外的政治经济形势来看,我们面临的问题比较严重。
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群体,一方面,其父母辈一般都经历了“文革”,未能接受充分的高等教育,且承受了“文革”和当代“下岗运动”两次就业挫折;另一方面,大学生自身在面临就业危机同时还承担者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当代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处理不好,以下四个方面的问题很快会凸现出来:(一)“就业歧视”现象将愈演愈烈近年以来的种种迹象显示,普遍存在于供求双方博弈中的“就业歧视”已经成为人们“不可回避的话题”。
除去隐性的“就业歧视”,公开的如年龄歧视、学历歧视、性别歧视、户籍歧视、生理歧视、健康歧视,婚育歧视、经验歧视甚至方言歧视、姓氏歧视、血型歧视等等已经屡见不鲜。
在用人单位成为“买方市场”的今天,各种歧视现象,侵害了求职者公平竞争和平等就业的权利,对其心理上造成的损伤是无法愈合的,很可能引发社会形成一种偏激的不满情绪,还会导致一些求职者的畸形心态,一些不按常理出牌的另类求职方式也应运而生;在一定程度上扭曲和破坏了劳动力市场的公平和有序,有的甚至成为用人单位徇私舞弊的借口,使得“不拘一格降人才”成了一句空话。
此外,学历歧视、户口歧视给了造假证的不法分子以可乘之机,导致制造、贩卖假证件活动猖獗。
(二)拉动“内需”政策将进一步受阻我国经济中目前最大的问题就是内需不足,主要源自消费不足。
而消费不足,一是收入低,没有消费能力,二是社会保障存在问题,人们不敢消费。
从世界各国的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本属于拥有科学知识文化的群体,同时拥有较强的社会竞争力,因而最有可能成为消费的主流。
但是,从我国的情况来看,大学毕业生的消费能力低得可怜。
一是1990年代末以来的高等教育产业化政策基本将农民家庭和工薪家庭的储蓄消耗殆尽,甚至不少家庭还负债累累,而且整个社会保障制度非常不健全,这就决定了大学毕业生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需要还债或者为家庭储蓄以备不时之需;二是大学毕业生往往处于成家立业的阶段,但随着就业压力不断增大,人才市场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最近几年,毕业生平均薪酬水平不升反降,甚至出现“零工资”就业现象。
而房价近年来暴涨,其它生活成本也不断上升,大学生的消费能力更是显得无可奈何。
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希望通过“拉动内需”来缓解“通货紧缩”自然也将进一步受阻。
(三)大学生就业危机使高等教育进一步庸俗化在中国的历史传统里,公共决策对社会生活一直具有决定性的影响。
当公共决策把教育对人的培养置于从属于社会市场对人力资源消费需求的框架下,教育就在事实上成为社会个人谋生的手段,并完全成为一种追求个人利益和目标的活动。
随着实用主义的负面影响和就业危机的加剧,大学将日益沦为培养各色市场所需要的现代劳工的场所,具有社会公益心和道德感的人日益稀少。
由于就业艰难,大学生竭其所能利用家庭背景、社会关系等“资源”为其就业开路;亦有大学生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领导送礼、请客,求之帮其“推荐”工作;更有甚者,一些大学生不惜牺牲自尊与人格委曲求全,求人托关系谋职,将自身能力与素质搁置其次,而对“关系”顶礼膜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