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影子的秘密教案
影子的秘密教案《影子的秘密教案》是一部以奇幻为背景的小说,故事的主人公是一个中学生,名叫杰克。
某天,杰克突然发现自己拥有了一个看不见的“影子”,而这个影子竟然可以引导他进行魔法实践。
于是,杰克开始了一段与影子的冒险之旅。
教案一:发现魔法的秘密1. 观察和描述:让学生观察自己周围的事物,选取一个作为魔法实践的对象,并对其进行描述,如它的颜色、形状等。
2. 魔法实践:鼓励学生通过思考和想象,尝试表达自己对该对象的期望,比如改变它的颜色、使它移动等。
并记录下实践的结果。
3. 分享和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实践结果,并讨论他们是否发现了一些令人惊讶的事情。
引导他们思考,是否存在某种看不见的力量在支持他们的实践。
教案二:探索影子的魔法1. 影子观察:带领学生到室外或教室窗边,让他们观察自己的影子,并尝试描述它的特征,比如大小、形状等。
2. 影子实践:让学生与自己的影子互动,例如故意使影子变大或变小,并观察实践结果。
鼓励他们思考,影子是否可以被操纵,是否有一种特殊的力量与之相连。
3. 影子的秘密:通过阅读小说《影子的秘密教案》相关章节的摘录,引导学生了解影子的魔法力量并进行讨论。
可以提出问题,如“为什么只有杰克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影子的力量来自于哪里?”等,以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判断能力。
教案三:运用影子的魔法1. 影子会说话:让学生用自己身上的影子编写一段对话,可以是与自己对话,也可以是与其他物体的影子对话。
鼓励他们在对话中展示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2. 影子画画:要求学生选择一个主题,然后使用自己的影子帮助他们完成一张画。
提供一些简单的绘画材料,如彩色纸、剪刀和胶水等。
3. 分享和展示:让学生分享和展示他们的作品,鼓励他们互相欣赏和评论。
通过这些教案的实施,学生能够发现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并通过与影子互动的实践,体验到奇妙的魔法力量。
同时,通过阅读小说《影子的秘密教案》,学生还会理解到团队合作、勇敢面对困难和坚持努力的重要性。
幼儿园大班科学《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大班科学《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一、教学设计背景和分析1.1 教学设计背景本次科学教学是在幼儿园大班进行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影子的秘密》。
这是一本儿童科学绘本,讲述了童话故事中人物与事物的“影子”发生的一系列趣味故事。
影子作为儿童学习的重要素材之一,能够激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培养各种观察、思考、分析、归纳、等科学思维能力,有助于幼儿探究自然,提高科学素养。
1.2 教学分析1.2.1 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达到如下教学目标:•认识影子,理解它的特点和本质;•探究影子形成的条件和原理;•培养幼儿用影子创作和玩耍的能力;•培养幼儿的科学思维意识和实践能力。
1.2.2 教学内容•影子是什么?•影子的特点和本质;•影子的形成条件和原理;•不同条件下影子的不同变化;•用影子创作和玩耍。
1.2.3 教学策略1.2.3.1 思维导图法思维导图法是引导幼儿进行问题思考、分析、概括、、归纳等活动的有效教学策略。
通过思维导图来整理和呈现影子的一些特征和影子可以发生的状况,从而帮助幼儿更深入、更细腻地理解影子的本质和形成条件。
1.2.3.2 探究发现法探究发现法是让幼儿自由、独立地探索、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影子形成条件和变化的实验活动中,让幼儿自由探究,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和能力,培养幼儿独立思考和实践的能力。
1.2.3.3 亲身体验法亲身体验法是让幼儿通过自己的身体感受,深刻感受到影子的存在和变化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影子变化的实验活动中,让幼儿亲身体验,激发他们探索和发现的兴趣和能力,增强幼儿的记忆和认知能力。
1.2.3.4 情境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是通过情境创设和情境模拟,让幼儿自然而然地获得知识和技能的有效教学策略。
在影子创作和玩耍的教学活动中,通过创设有趣、生动、具体的情境,让幼儿在实践中增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二、教学过程和方法2.1 活动前准备1.准备《影子的秘密》图书:几本教材对应的科学绘本。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影子的秘密》精彩教案
2024年幼儿园中班科学《影子的秘密》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影子的基本特征,知道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培养幼儿观察、探索、发现影子的能力。
3.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掌握观察影子的方法。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已有经验,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
三、教学准备1.物品准备:手电筒、各种物品(如玩具、书本等)、白纸、画笔。
2.环境准备:教室内的光线充足,确保可以产生清晰的影子。
四、教学过程(一)热身活动1.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身体运动,如拍手、做操等,活跃课堂氛围。
2.引导幼儿观察自己的影子,感受影子的存在。
(二)主题活动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什么是影子吗?幼:影子就是我们站在阳光下,背后出现的黑色形状。
师:那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今天我们就来探索一下影子的秘密。
2.观察影子的形成:(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形状。
师:你们看,这个物品的影子是什么形状的?幼:和物品一样的形状。
(2)教师改变手电筒的角度,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大小变化。
师:你们发现影子的什么变化?幼:影子变大了。
3.探索影子的变化规律:(1)教师将一个物品放在阳光下,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方向。
师:你们看,这个物品的影子在哪个方向?幼:在太阳的对面。
(2)教师移动物品,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变化。
师:你们看,当物品移动时,影子有什么变化?幼:影子也跟着移动。
4.影子游戏:(1)教师组织幼儿玩“捉迷藏”游戏,引导幼儿运用影子找到隐藏的物品。
师:你们可以用影子找到这个隐藏的物品吗?幼:可以。
(2)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影子拼图”游戏,引导幼儿用影子拼出各种图形。
师:你们可以用影子拼出这个图形吗?幼:可以。
师:通过今天的探索,你们知道了影子的什么特征和变化规律?幼:影子是黑色的,和物品的形状一样;影子的大小会变化;影子会随着物品的移动而移动。
2.教师鼓励幼儿分享自己在活动中的收获。
中班科学活动《影子的秘密》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影子的秘密》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详细内容为“影子的秘密”。
通过本章学习,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探索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的照射产生的,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能够通过观察、实践,发现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幼儿学习科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光与影之间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通过实践探索影子的形成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积木、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铅笔、画纸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白布,让幼儿观察白布上的影子。
(2)教师提问:“你们知道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吗?”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通过讲解,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教师演示光与影之间的关系,如:改变光线的方向,观察影子的变化。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操作,用手电筒照射积木,观察积木的影子。
(2)让幼儿将观察到的影子用画纸和铅笔记录下来。
(2)教师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关于影子的知识?”5. 课堂小结(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秘密2. 内容:(1)影子的形成原理(2)光与影之间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
2.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教师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让幼儿对影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在讲解过程中,注意引导幼儿观察光与影之间的关系,使幼儿更好地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拓展延伸:(1)引导幼儿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让幼儿了解影子无处不在。
(2)鼓励幼儿用绘画、手工等形式,创作与影子相关的作品,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确定;2. 实践情景引入的设计;3. 例题讲解的深度和方式;4. 随堂练习的互动性和操作性;5. 作业设计的实践性和开放性;6.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的指导性。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精选6篇)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精选6篇)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篇一活动目标1、萌发幼儿对镜子的好奇心,体验镜子游戏的快乐。
2、激发幼儿对光反射的兴趣,探索镜子反光的现象。
3、感知并描述勺子上的反光现象,产生探究的欲望,体验发现的乐趣。
活动准备1、此活动必须在晴朗的天气里进行。
2、小镜子、不锈钢勺子、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数份,最少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一、活动的导入部分。
师:小朋友最喜欢玩勺子了,几天没玩了,想不想玩?我们一起来玩一玩镜子吧!二、幼儿玩镜子。
(各种平面镜,反面带有双面胶的小动物图片等材料,请幼儿自由选择。
教师在幼儿探究的过程中,有选择的、由易到难的与幼儿交流,,最后集体分享探究结果,并进行验证性探究。
)教师引导一:问在座位上玩镜子的幼儿。
1、你是怎样玩的镜子?2、发现了什么?小结:镜子可以找照出影子来,利用镜子,你不转头就可以看见身体后面的小朋友。
教师引导二:有的小朋友在阳光下玩镜子,我们一起问问她有什么发现吧!1、阳光下,你发现了什么?2、墙上为什么会有光斑?(镜子将阳光反射到墙上就产生了光斑。
)3、墙上的光斑会动吗?4、你是怎样让它动的?(光斑随镜子的晃动而晃动。
)小结:在阳光下,镜子可以在墙上产生光斑,还能让光斑移动到想让它到的地方。
教师引导三:有的小朋友在玩“动物追逐战”的游戏,我们一起看看他们是怎样玩的!1、你们玩的什么游戏?2、怎样让你的大灰狼(小兔子)跑的快点儿?3、请幼儿尝试。
小结:“动物追逐战”太好玩了,你的小动物跑的快吗?心理有什么感觉?三、幼儿玩“勺子里的哈哈镜”。
(一)师: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像镜子一样,能照出影像来?(幼儿回答)。
(二)玩“勺子里的哈哈镜”的游戏,启发幼儿结合自己的记录与同伴交流自己的发现。
根据幼儿的表述,重点引导幼儿说说用勺子的凹面、凸面和勺柄照出的东西有什么不同,提问,帮助幼儿有条理的探究:1、你在勺子的什么地方看到了自己?是什么样子?(原来勺子里也有个哈哈镜)。
中班科学活动《影子的秘密》优质教案
中班科学活动《影子秘密》优质教案一、教学内容本次教学活动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中第三节《影子秘密》。
详细内容围绕影子形成原理、光与影关系以及日常生活中影子现象展开。
二、教学目标1. 解影子是由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形成。
2. 掌握影子基本特性,如形状、大小、方向等。
3. 能够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等方式,探索影子奥秘。
4. 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理解,以及影子与光关联。
2. 教学重点:观察、实践和探索影子现象,培养科学素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如书本、玩具等)、白板、画笔。
2. 学具:手电筒、不透明物体、画纸、画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用手电筒照射书本,观察地面上出现影子,引发学生对影子产生兴趣。
2. 讲解影子形成原理:光照射到不透明物体上,物体背后形成光照不到区域就是影子。
3. 例题讲解:展示不同形状不透明物体,让学生预测并观察其影子形状和大小。
4. 随堂练习:学生分组,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不透明物体,观察并记录影子特点。
5. 影子与光关联:通过实验,让学生发现影子方向、大小与光方向、强度之间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条件:光、不透明物体、照射。
2. 影子特点:形状、大小、方向。
3. 光与影子关系:方向、强度。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日常生活中物体影子,记录影子形状、大小和方向。
2. 答案:根据观察,如实记录影子特点。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观察和思考,学生对影子形成原理和特点有更深入理解。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光照射方向掌握不够准确,需要在以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课后尝试利用手电筒和不同形状不透明物体,创作有趣影子画,培养创新能力。
同时,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影子现象,激发科学探索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实践情景引入为激发学生对影子产生兴趣,我特别设计一个简单实践情景:用手电筒照射书本,观察地面上出现影子。
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
3.3《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本课选自三年级科学下册,教科版,主题为“影子的秘密”。
教材内容主要围绕影子的形成、影子的特点以及影响影子的因素等方面展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影子的基本知识,培养观察、实验和总结的能力。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包括科学知识、科学方法和科学态度三个方面。
具体来说,通过学习“影子的秘密”,学生能够掌握影子的基本概念,了解影子的形成和特点,并能够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影响影子的因素。
同时,本节课还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探究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此外,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和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团队合作、沟通和表达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重点本节课的核心内容是影子的形成、影子的特点以及影响影子的因素。
教师需要明确这些重点内容,以便于在教学过程中有针对性地进行讲解和强调。
例如,影子的形成是本节课的重点之一,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
又如,影子的特点是本节课的另一个重点,教师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让学生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
此外,影响影子的因素也是本节课的重点内容,教师需要通过实验和观察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影响影子的各种因素。
2. 教学难点本节课的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和特点,以及如何运用实验和观察的方法探究影响影子的因素。
学生可能会对这些内容感到困惑,因此教师需要采取有效的教学方法帮助学生突破难点。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制作简单的实验装置,让学生亲自操作,从而更好地理解影子的形成过程。
又如,教师可以通过展示不同环境下影子的特点,让学生观察和总结,从而掌握影子的基本特点。
此外,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小组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察和实验结果,从而更好地理解影响影子的各种因素。
四、教学方法与策略1. 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影子的秘密》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
《影子的秘密》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领域,依据教材第十章《光和影》展开,详细内容围绕“影子的秘密”展开,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探索光与影的关系,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光与影的基本概念,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探索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及其应用。
重点:光与影的关系,探索影子变化的规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尺子、铅笔、卡片等。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尺子、铅笔、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组织学生分组进行“手影游戏”,引导学生观察手影的变化,激发学生对影子形成的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讲解光与影的关系,引导学生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
3. 随堂练习(10分钟)4. 知识拓展(5分钟)介绍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皮影戏、电影等。
5. 小结与反思(5分钟)六、板书设计1. 光与影的关系2. 影子的形成原理3. 影子变化的规律4. 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影子探秘(1)观察家中光源与物体,画出不同时间段的影子变化。
(2)运用所学知识,创作一个影子故事。
2. 答案:(1)影子长度与角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影子故事示例:《小兔子的影子奇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实验操作认真,但在知识拓展环节,部分学生对影子应用的理解不够深入。
改进措施:增加课堂讨论环节,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在家中开展影子实验,观察不同时间段、不同光源下影子的变化,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同时,组织学生参加影子画创作比赛,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
2. 例题讲解中对光与影关系及影子形成原理的阐述。
《第3课影子的秘密》教案
4.影子与环境保护:讨论影子对环境的影响,如太阳光照射下的影子可以降低物体温度,减少能源消耗。
本节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深入理解影子的形成和变化规律,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核素养目标
《第3课影子的秘密》核心素养目标:
-影子变化规律:影子的长度、方向和形状与光源位置、物体形状之间的关系。
-影子在实际应用中的例子:如日晷、皮影戏等。
-影子与环境保护:影子在降低温度、节约能源等方面的作用。
举例解释:
在讲解影子形成原理时,通过实验演示光照射不透明物体,让学生观察影子产生的过程,强调光的直线传播特性。
在探讨影子变化规律时,组织学生分组实验,改变光源高度、物体形状等条件,观察影子变化,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影子的形成原理、变化规律以及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影子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灵活运用。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探讨了影子的秘密,整个教学过程让我感受到了孩子们的积极性和好奇心。在导入新课环节,通过提问日常生活中关于影子的观察,我发现大部分孩子都有过亲身体验,这为后续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二)新课讲授(用时10分钟)
1.理论介绍:首先,我们要了解影子是如何形成的。影子是光遇到不透明物体时,在物体背后形成的暗区。它是光直线传播的产物,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
2.案例分析: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个具体的案例。如太阳下树木的影子,展示了影子随时间变化的规律,以及如何帮助我们判断时间。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影子的秘密优秀篇
中班科学优质教案影子的秘密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影子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和探索影子游戏。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的形成原理,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能够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发挥想象力进行影子创作。
3. 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提高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形成原理的理解,影子与光源关系的认识。
重点:观察、描述影子的特点,进行影子创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画笔、卡片、多媒体设备。
学具:手电筒、白纸、画笔、剪刀、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卡片,在白纸上形成影子。
(2)引导幼儿观察影子的特点,提问:“你们发现了什么?影子是从哪里来的?”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通过实际操作,让幼儿感受影子随光源位置、方向的变化。
3. 随堂练习(10分钟)(1)分组进行探索影子游戏,让幼儿自己动手操作,观察影子的变化。
(2)分享探索成果,引导幼儿描述影子的特点。
4. 影子创作(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用剪刀和画笔创作影子画。
(2)幼儿动手创作,教师巡回指导。
(1)邀请幼儿分享自己的作品,讲述创作思路。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的特点4. 影子创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的光源,尝试用画笔和剪刀创作一幅影子画。
2. 答案:根据观察,创作出具有创意的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课程中,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有了基本的认识,但在操作过程中,部分幼儿对光源与影子的关系掌握不够熟练。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尝试在不同场景下观察影子,了解影子与时间的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中幼儿的观察和提问环节。
影子的秘密
影子的秘密《影子的秘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理解影子的概念,并能够简单描述影子的形成原理。
(2)掌握影子的特点及影子与光线的关系。
(3)了解影子与实物的大小、形状、位置之间的关系。
2. 能力目标(1)培养观察、分析和实验的能力。
(2)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团队合作的能力。
3. 情感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会对影子这一现象产生兴趣,培养对科学的探究精神和好奇心,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研究兴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重点:影子的概念及形成原理,影子的特点和与光线的关系。
2. 难点:影子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与实物的大小、形状和位置之间的关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一张图片,让学生观察图片中的影子,并提问:“你们看到的是什么?”“影子是怎么形成的?”“影子和光线有什么关系?”通过学生的回答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影子的秘密。
2. 学习影子的概念通过教师的讲解和示范,让学生了解影子是由光线遇到物体时形成的,影子的位置与光源、物体和屏幕的位置有关。
3. 实验探究将学生分成小组,让每组学生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利用手电筒、纸板等工具观察不同条件下的影子,让学生通过实验发现影子与实物的大小、形状、位置之间的关系。
4. 展示成果每组学生展示他们的实验成果,并分享自己的发现和思考。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影子和实物之间的关系,并帮助学生归纳出影子的特点和规律。
5. 拓展延伸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如为什么人和物体有影子,影子的形状会改变吗等,激发学生对影子这一现象更深入的探究。
四、课堂作业根据实验结果,学生可自行编写一份关于影子的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的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等。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讨论的形式让学生探究影子的形成原理和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同时激发了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该多引导学生参与实验和探究,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集锦6篇)
影子的隐秘教学设计(集锦6篇)影子的隐秘教学设计第1篇〖活动目标〗1.知道光与影子的关系,了解影子的方向和长度的变更特点等。
2.在察看、探究光和影子玄妙的过程中,体会发觉问题、解决问题的乐趣。
3.在活动中,体验与同伴合作的愉悦及收获的成功感。
〖活动准备〗(一)学情分析对影子古怪几乎是全部同学共同的特点。
影子是同学学习和探究光的学问的一个很好的切入点。
因此,本单元从探究生活中司空见惯的影子开始,引导同学获得有关影子的学问,探究和认得光的一般特性,激发同学对光的古怪心和深厚的探究爱好,让同学注意到身边的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显现的问题,并乐意用各种方法去学习和探究,在获得有益的学问和阅历的同时,提高活动本领。
(二)物质资料准备老师:白色和彩色粉笔、帽子、布伞、口哨、录音机(磁带)。
同学:帽子、卷尺、透亮物体、彩色塑料或带颜色的塑料伞。
〖活动时间〗1课时。
〖活动过程〗(一)情境导入师:太阳公公是个奇妙的魔术师,站在阳光下,它会给我们带来一位形影不离的好伙伴,大家低头看一看,它就是――影子。
那今日我们就来和影子一起玩,好吗?(二)阳光下影子的探究1.找影子。
师:请你找一找,什么物体有影子呀?师:除了在阳光下可以见到影子,你还在哪儿见到过影子?2.画影子。
师:你想把影子留住吗?怎样才略留住它呢?生:我把它盖住。
师:可我们动一动,影子就跑了。
生:站在有太阳的地方。
师:试试看,你发觉什么了?影子还是没留住。
生:物体不动影子就不动。
师:是吗?我们用事实来说话吧。
楼房、墙是不动的吧,我们画一下它们的影子。
同学用粉笔画。
师:影子有时大有时小,是这样吗?那我们就来画画影子吧。
怎样才略画出自身的影子呢?(1)同伴互助。
(2)画影子时,最好脚尖踩在白点上,摆好姿势不要动,画时要沿影子的边沿画精准。
(3)老师和同学共同画影子,画完的同学可以画楼、墙等物体的影子。
(4)引导察看太阳的位置。
3.测影子(第一次测)。
师:我们画了影子,你来猜猜你的影子长还是身高长?师:那我们量量看。
《影子的秘密》教案(通用11篇)
《影子的秘密》教案(通用11篇)《影子的隐秘》教案篇1设计意图:《影子的隐秘》是通过老师讲故事《树荫》,激发孩子探究影子活动的爱好,在请孩子们动手操作进一步去了解影子的神秘,有助于拓宽孩子的探究思路,在反复操作和比较中,使孩子们的观看力,想象力,制造力,动手力量都得到非常好的进展。
活动目标:1.知道产生影子的前提是要有光。
2.通过探究活动,进一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3.激发幼儿对于"影子"这一现象的奇怪心和求知欲望。
4.愿意与同伴合作嬉戏,体验嬉戏的愉悦。
5.培育幼儿动手操作力量,在活动中大胆制造并共享与同伴合作胜利的体验。
活动重点:知道影子产生必需有光的照耀;影子会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
活动难点:通过做影子小试验,发觉影子变化的缘由是光线来自不同方向。
活动预备:小电筒每人一个、镜子一面、操作材料若干活动过程:一、故事导入主题,激发孩子探究影子的爱好。
1.老师叙述故事《树荫》2.师:为什么太阳火辣辣的,小熊躺在树荫下却很凉快?小熊后来被什么东西烫醒了,你们能告知小熊它遇到的问题吗?二、老师试验,孩子观看,知道影子产生的条件以及初步了解影子是随着光源的移动而移动的.。
1.老师用电筒从玩具的左边照耀过去,让孩子知道影子产生必需要有光的2.将电筒的光线从左边移动到玩具的右边,顶部,请孩子们一边观看,一边争论影子的变化过程。
让孩子初步领悟影子是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的。
3.老师小结:影子产生的前提是有光;影子会随着光线的移动而移动。
三、运用各种操作资料,动手操作进一步理解影子产生的条件及变化的特点。
1.分组请幼儿操作2.老师巡回指导3.操作要求:(1)用手电筒从不同方位照耀桌子上的材料。
(2)留意观看影子的变化。
(3)交换操作材料。
四、帮小熊解决问题。
孩子通过小试验,关心小熊想出了很多好方法(如叫小熊在树荫下睡觉时,要定时换位置,或搭个小帐篷等)五、嬉戏:捉影子带领孩子们到户外用镜子反射阳光,照在墙上、地上,幼儿用手捕获,用脚踩影子。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影子的秘密》
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精品教案《影子秘密》一、教学内容《影子秘密》这节课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领域教材第五章《光和影》,详细内容包括光是如何产生影子,影子形成原理,以及我们身边各种物体影子。
通过这节课,我将引导孩子们探索影子奥秘,培养他们观察力和思考能力。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孩子们解影子形成原理,知道光与影之间关系。
2. 能力目标:培养孩子们观察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现象兴趣,培养他们探索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理解影子形成原理,将光与影联系起来。
2. 教学重点:观察、探索和体验影子产生过程。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墙、各种形状玩具、画纸、画笔。
2.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白纸、画笔、各种形状玩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带孩子们到户外,观察阳光下自己影子,引导他们思考影子是如何产生。
2. 例题讲解:回到教室,用手电筒和白墙进行实验,让孩子们观察光照射在玩具上产生影子,讲解影子形成原理。
3. 随堂练习:分组让孩子们动手操作,用学具进行影子实验,观察不同形状玩具产生影子。
5. 拓展活动:让孩子们用画笔在画纸上描绘自己或同伴影子,培养他们观察力和动手能力。
六、板书设计1. 影子形成原理2. 光与影关系3. 影子特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家里物体,找出它们影子,并与家人分享你发现。
2.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让孩子们解影子形成原理,达到预期教学目标。
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孩子们积极参与,提高他们动手能力。
2. 拓展延伸:在下一节课中,我们将继续探索影子奥秘,让孩子们尝试制作影子戏,进一步培养他们创造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难点与重点关注1. 实践情景引入:影子是日常生活中常见现象,如何引导孩子们从实际生活情景中观察、发现并思考影子奥秘,是教学重点。
《影子的秘密》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
《影子的秘密》大班科学活动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大班科学活动教材第四章《光与影》的第二节《影子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产生的原理、影子的特点、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如何用简单的物体制作有趣的影子等。
二、教学目标1. 知道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产生的,理解影子与光源、物体之间的关系。
2. 能够通过观察、实验,发现影子的特点,用简单的物体创作出有趣的影子。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激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难点:影子产生的原理,如何用物体创作有趣的影子。
重点:影子的特点,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体(如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等)、画笔、画纸。
学具:每组一个手电筒、白布、各种形状的物体、画笔、画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讲台上用手电筒照射不同形状的物体,让学生观察并讨论影子的特点。
2. 例题讲解(10分钟)(1)讲解影子产生的原理。
(2)演示如何用物体创作有趣的影子。
3. 随堂练习(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用手电筒照射物体,观察影子的变化,讨论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
4. 动手实践(10分钟)学生用画笔、画纸和不同形状的物体创作有趣的影子画。
学生展示自己的影子画,分享创作过程和心得。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秘密影子产生的原理影子与光源、物体的关系有趣的影子创作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用物体创作一幅有趣的影子画。
2. 答案:学生根据课堂所学,自由发挥创意,完成一幅影子画。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参与度高,课堂氛围活跃。
但在讲解影子产生原理时,部分学生理解不够深入,需要在下节课进行巩固。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思考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
如:皮影戏、影子舞等。
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创作更多有趣的影子作品。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影子产生的原理的理解2. 学生动手实践环节的指导3. 影子画的创作与分享4. 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的深度详细补充和说明:一、影子产生的原理的理解1. 光源:强调光源是影子产生的前提,无光则无影。
幼儿园中班科学《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1.让幼儿认识影子的形成原理,了解影子的基本特征。
2.调动幼儿探究影子的兴趣和好奇心,让幼儿在认识影子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影子的奥秘。
3.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细心观察事物和进行简单科学探究的能力。
4.培养幼儿积极参与、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发扬团队合作、互帮互助的精神,提高幼儿的社交能力和表达能力。
2. 教学准备1.教材:《幼儿园科学教育指导纲要(2017年版)》中班第一册。
2.教具:灯、筷子、碗、小球、布、指南针、卡纸等。
3.环境:全教室需要较为充足的光线,如有必要可以用投影仪播放有关影子的动画片。
3. 教学过程3.1 导入1.教师介绍今天的主题是影子,让幼儿通过自身观察和体验,感知影子的变化过程和神秘面纱。
2.引出影子,比如教师可以手持简单的玩具或道具,在光线下晃动,让幼儿看到产生的影子。
3.引导幼儿讨论和思考:为什么会产生影子?影子的颜色是什么?形状是什么?3.2 观察影子1.教师拉上窗帘,让整个教室的光线变暗,然后在教室中央摆放一盆花,再让一名学生举起筷子,发现筷子上出现一条影子。
2.让学生们轮流来掌灯制造影子,观察影子的形态,然后用碗、球等道具,体验影子的大小、变化及其位置。
3.把影子的形状和变化记录在黑板上。
3.3 探究影子1.给每个孩子一张白纸,让他们在纸上画下自己的影子。
2.用灯光和不同的物体制造不同的影子,比如用卡纸制造孔雀、蝴蝶的影子,引导幼儿探究影子的形状。
3.让多个幼儿站在固定位置,用指南针探究影子的方向,引导幼儿探究影子的位置和方向。
4.独立或小组完成实验记录表,了解影子的基本特点和变化规律。
3.4 拓展1.播放与影子有关的科普动画片,提供进一步的影子知识。
2.让孩子们自由探索影子,比如分组找到相同形状的影子等。
鼓励幼儿探索影子的神秘深度,比如为什么影子没有颜色?为什么影子的颜色是黑色的?等。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影子的秘密优秀篇
中班科学精品教案影子的秘密优秀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科学教育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三节“影子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影子的变化和探索活动。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表达的能力,激发他们对科学现象的探究兴趣。
3. 培养幼儿团队合作精神,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难点:如何引导幼儿观察、思考、表达,以及如何组织实践活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布、卡片、剪刀、铅笔、尺子等。
2. 学具:手电筒、卡片、剪刀、铅笔、尺子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影子的形成,引发他们对影子产生兴趣。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引导幼儿思考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3. 随堂练习(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让幼儿分组讨论,如何使影子发生变化。
4. 探索活动(10分钟)教师组织幼儿分组进行实践活动,用手电筒、卡片、剪刀等制作影子戏。
每组展示自己的影子戏,分享制作过程和发现的问题。
6. 归纳知识点(5分钟)教师引导幼儿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影子与光源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源的关系3. 影子的变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下来,并尝试解释原因。
答案:略2. 作业题目:与家长一起制作影子戏,拍照记录,并分享制作过程。
答案:略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分析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2. 拓展延伸:让幼儿关注生活中的影子现象,鼓励他们提出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索。
同时,组织家长参与活动,提高家庭科学教育意识。
重点和难点解析:1. 实践情景引入2. 例题讲解3. 探索活动5. 作业设计对于这些重点细节的详细补充和说明如下:一、实践情景引入确保手电筒的光线充足,使影子清晰可见。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秘密》含反思
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案《影子的秘密》含反思一、教学内容本教案选自幼儿园中班科学教材第四章《光和影》的第二节《影子的秘密》。
详细内容包括:影子的形成原理、生活中的影子现象、探索影子变化的原因、动手制作影子戏。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了解影子的形成原理,知道影子和光的关系。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探索问题的能力,激发幼儿对科学现象的兴趣。
3. 培养幼儿动手操作、团队协作的能力,提高幼儿的审美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影子的形成原理,影子与光的关系。
难点:探索影子变化的原因,动手制作影子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手电筒、白布、画笔、剪刀、胶水、卡片等。
学具:画纸、彩笔、剪刀、胶水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1)教师用手电筒照射一个玩具,让幼儿观察墙上的影子。
(2)引导幼儿思考:影子是怎么形成的?为什么影子会出现在这里?2. 例题讲解(10分钟)(1)教师讲解影子的形成原理,让幼儿了解影子和光的关系。
(2)展示生活中的影子现象,引导幼儿观察、思考。
3. 随堂练习(5分钟)(1)让幼儿用画笔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影子形象。
(2)教师指导,帮助幼儿完成作品。
4. 探索影子变化的原因(5分钟)(1)让幼儿分组讨论:为什么影子会变形?影子变化的原因是什么?5. 动手制作影子戏(10分钟)(1)教师示范如何制作简单的影子戏。
(2)让幼儿分组,动手制作影子戏。
6. 展示与评价(5分钟)(1)每组展示制作的影子戏,其他幼儿观看并评价。
(2)教师对每组的表现进行点评,给予鼓励和指导。
六、板书设计1. 影子的形成原理2. 影子与光的关系3. 影子变化的原因4. 动手制作影子戏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最喜欢的影子形象,并解释为什么喜欢它。
答案:略。
2. 作业题目:和家人一起制作一个简单的影子戏,拍照记录制作过程。
答案: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次教学活动中,幼儿对影子的形成原理和影子变化的原因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在动手制作影子戏的过程中,部分幼儿遇到困难。
2024年《影子的秘密》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精选
2024年《影子的秘密》大班科学活动精彩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大班科学活动教材《影子的秘密》,涉及教材的第三章“光与影”,具体内容为“影子的形成与变化”。
通过学习,让学生了解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探究影子的变化规律,培养观察、思考、实践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影子是由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了解光与影子的关系。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影子变化的能力,提高实践操作技能。
3. 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的好奇心,培养科学探究精神。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影子变化规律的探究。
教学重点:光与影子的关系,影子形成的原因。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手电筒、白纸、剪刀、尺子、笔、投影仪。
2. 学具:手电筒、白纸、剪刀、尺子、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在教室里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让学生观察白纸上出现的影子,引发学生思考影子是如何形成的。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讲解光与影子的关系,影子的形成原因,以及影子变化的基本规律。
3. 例题讲解(10分钟)4. 随堂练习(5分钟)学生分组,用手电筒照射白纸,观察并记录影子的变化,然后进行汇报。
5. 影子游戏(5分钟)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影子追踪”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进一步体会影子与光的关系。
六、板书设计1. 光与影子光的直线传播影子形成原因影子变化规律2. 影子变化规律影子长度与角度的变化影子方向与光源的关系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观察生活中的影子现象,记录并分析影子的变化规律。
2. 答案提示:影子的长度、方向与光源的位置、角度有关。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影子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摄影、电影、舞台灯光等,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2. 教学目标的设定3. 教学难点与重点的识别4. 教具与学具的准备5. 教学过程中的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和影子游戏6. 板书设计7. 作业设计8. 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一、教学内容的选择与安排教学内容应紧密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学习兴趣,本节课选择“光与影”作为教学内容,旨在让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科学现象。
影子的秘密 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2.指导光源、阻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3.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学习重点:
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学习难点:
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教学过程:
(结合课程标准或者单元目标进行简要分析)
六、教学反思
主问题3设计意图
让学生体会手影游戏的快乐。
主问题3预设答案
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当我们改变遮挡物的形状时,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第四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4.(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2)影子可以产生哪些变化呢?(3)那么太阳一天的位置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个位置变化又是如何影响影子的变化呢?
设计意图:激发学生兴趣,感受新知。
二、教学过程
第一学程:
学习任务
主问题1.猜测:产生影子需要什么呢?(预设:太阳、人、大地)如果我们想把影子搬到教室里,你打算如何做?(展示材料:手电筒、小木块、纸),你能让他们产生影子吗?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什么?这些材料在影子产生中起了什么作用?
学法指导
第一步:自学要求
《影子的秘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三课。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对影子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深入探索影子的秘密。
一、教学导入
介绍“皮影戏”,皮影戏,旧称"影子戏"或"灯影戏",是一种用蜡烛或燃烧的酒精等光源照射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戏曲人物,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唱述故事(有时用方言),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观看“皮影戏”视频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影子的秘密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影子的秘密》是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太阳、地球和月球》的第三课。
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阳光下物体的影子在一天中的变化规律,对影子的变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本课中学生将继续深入探索影子的秘密。
聚焦板块,通过观看图片聚焦问题“影子的变化是怎么产生的?”,学生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探索板块,通过产生影子,让影子发生变化,手影游戏三个活动,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同时让学生经历通过实验探究问题的过程。
通过研讨活动,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影子的秘密进行总结归纳,并了解影子的变化和太阳位置的变化是有联系的。
拓展板块,通过观看天然遮挡物——云的各种形状,感受云朵带来的影子变化和大自然的魅力。
【学情分析】
影子,三年级学生非常熟悉。
绝大部分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过与影子相关的经历,如上节课制作简易日晷的活动,还有小时候的踩影子游戏和手影游戏等。
三年级学生对于影子的形成以及变化过程也有初步的认识,但是他们并没有系统地梳理和学习过影子背后的“秘密”——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知道行进中的光被阻挡时,就形成了阻挡物的阴影。
知道光源、遮挡物和屏(接收影子的平面)是影子产生的条件。
2.知道光源和遮挡物的变化会导致影子长短、大小和方向的变化。
科学探究目标
1.通过光和影的实验,耐心观察和记录影子的变化情况。
2.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分析光源,遮挡物和影子三者之间的关系。
3.掌握模仿和创作不同的手影的方法。
科学态度目标
1.乐于参与活动,对探索“影子的秘密”有一定的兴趣。
2.积极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体会创作手影带来的乐趣。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了解影子成像原理在生活中的运用。
2.知道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光影的世界里,人们对光影规律有各种各样的运用。
【教学重难点】
重点:通过实验能总结影子形成和变化的条件。
难点:通过实验和游戏等活动,理解影子产生的三个条件和影响影子变化的因素。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手电筒、小木块、白纸、皮影戏道具。
小组:手电筒、小木块、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示课题[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教师引导:上节课我们观察了阳光下的影子,这些影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出示PPT,预设:长短不同,方向不同)
2.那么影子的变化是怎样产生的呢?(预设:太阳位置不同导致的)
3.影子千变万化,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影子的秘密。
(板书:影子的秘密)
二、探索:影子变化的秘密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手电筒、小木块、白纸]
(一)产生影子
1.猜测:产生影子需要什么呢?(预设:太阳、人、大地)
2.如果我们想把影子搬到教室里,你打算如何做?(预设:学生说说产生影子的方法并演示)
3.老师今天给每个小组都准备了材料(展示材料:手电筒、小木块、纸),你能让他们产生影子吗?这些材料分别模拟了什么?这些材料在影子产生中起了什么作用?(预设:手电筒模拟的是太阳,发出光;小木块相当于人,挡住光;白纸模拟的是大地,接收影子)
4.教师实验前提示:2分钟内利用所提供的材料产生影子。
在产生影子的过程中不要把手电筒对准眼睛。
时间到了把材料马上整理好并且坐端正。
5.学生利用材料产生影子。
6.小朋友们都开动小脑筋产生了影子,那产生影子需要哪些条件?(预设:光源、遮挡物、屏)
7.提问:影子是怎么产生的呢?(预设:光源发出光,光照射到屏上。
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
(为)让影子发生变化
1.上节课我们制作日晷发现影子会变化,影子是怎么变化的呢?(预设:上午影子比较长,然后慢慢变短,过了中午后影子又慢慢变长。
影子的方向变化会像时钟一样转动)
2.提问:在课堂上,我们怎么让小木块的影子发生变化呢?想一想改变小木块影子的方法。
(学生边说边演示)
3.教师实验前提示:将白纸放在桌子上,在5分钟之内尽量寻找多种方式改变小木块的影子,每改变一次用画图的方式将方法记录下来并画上影子。
(演示:用箭头表示手电筒并画出影子的样子。
)时间到了把材料马上整理好并且坐端正。
4.学生寻找改变影子的方法并记录。
5.交流汇报:你是怎么改变影子的?影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预设:学生根据记录单交流)
6.教师总结:当我们改变光源的照射角度时,影子的长短和方向会发生变化。
当我们改变遮挡物的形状时,影子的形状会发生变化。
(三)手影游戏
1.其实影子的变化在生活中应用很多,我们还可以利用影子的变化,玩很多游戏。
我们一起来看看他们是怎么玩的吧!(观看影子变大变小游戏)
2.在刚才的游戏中,影子的什么发生了变化?是什么导致的呢?(预设:影子的大小发生了变化,是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不同导致的。
)
3.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玩玩手影游戏。
我们一起来看看游戏规则。
手影游戏规则:在2分钟时间里,小组合作利用教室里的地面、桌子或者墙壁等作为屏创造手影。
(1).改变手影大小。
(2).改变手影形状。
(3).改变手影的方向......在做手影游戏时要保持安静,比一比哪个小组做出的手影变化最多。
时间到了马上坐回位置。
4.学生创作手影。
三、研讨:影子的秘密
[材料准备:多媒体PPT]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知道影子是怎样产生的?(预设:学生简单描述。
光照射到屏上,遮挡物挡住了一部分的光,这时光照不到的地方就是暗的,就形成了影子。
)
2.影子可以产生哪些变化呢?(预设:影子的大小、方向、长短和形状都可以发生变化。
)
3.那么太阳一天的位置变化情况是什么样的呢?这个位置变化又是如何影响影子的变化呢?(预设:太阳在东时,影子在西......)
四、拓展:生活中影子的应用[材料准备:多媒体PPT、皮影戏道具]
1.我们发现了影子的秘密。
其实影子在我们生活中应用很多。
人们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电影,艺术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皮影戏,科
学家用影子的原理发明了无影灯,让医生们在手术时不再受影子遮挡视线的困扰。
2.在生活中我们仰望天空,天空中会有各种各样的云朵,有些像船,像老虎,像桌子,它们是天然的遮光物,当阳光撒下的时候,会在天然的接收屏(大地)上形成影子。
例如阴天,其实我们就都生活在云的影子里。
3.最后我们一起来扮演角色,完成一段皮影戏表演。
【板书设计】
3.影子的秘密
影子产生的条件:光源、遮挡物、屏
改变影子变化
光源的照射角度长短和方向
遮挡物的形状形状
光源和遮挡物之间的距离大小
【活动手册使用说明】
在学生开始实验操作前,指导学生将改变影子的方法画在平行四边形(接收影子的平面)上,光源用箭头表示。
实验时学生画清楚光源和小木块的位置并画上影子的样子。
鼓励学生小组合作,共同找出四种不同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