门静脉血栓

合集下载

门静脉血栓的症状 两大症状认识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血栓的症状 两大症状认识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血栓的症状两大症状认识门静脉血栓
*导读:门静脉血栓的第一个症状便是食管下方的曲张静脉
出血,或者是患者在咳嗽的时候和呕吐的时候出现血液。

患了这种病症的儿童,同时会出现脾脏增大,在医生摸他的脾脏时,患者会觉得很疼。

……
门静脉血栓的患者大部分都是儿童,在小小的年纪,他们就要面对这种疾病的折磨,实在是让人心疼。

有许多患者的家长都会说,如果能早一点发现孩子的病症,一定能够让孩子少些疼痛。

那么门静脉血栓的症状有哪些呢?下面,就让小编带大家
一起来了解一下。

*门静脉血栓的症状咳血
对于门静脉血栓的第一个症状便是食管下方的曲张静脉出血,或者是患者在咳嗽的时候和呕吐的时候出现血液。

患了这种病症的儿童,同时会出现脾脏增大,在医生摸他的脾脏时,患者会觉得很疼。

一般来说,有三分之一的门静脉堵塞的患者,静脉堵塞发展的过程非常缓慢。

*门静脉血栓的症状腹疼
门静脉血栓发作起来比较急,常常伴有剧烈的肚子疼和胀以及呕吐,原因都是系肠系膜所引起的。

有些患者会出现拉肚子,大便有血和麻痹性肠梗阻的症状。

还有些会出现消化道突然出血。

慢性型的门静脉血栓一般都是门脉高压的症状,比如身体里的脾肿大,食管曲张。

而且门静脉完全阻塞的话会有腹水。

以上两点就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门静脉血栓的症状,一旦患者有以上的几种症状,一定要快速的赶去医院做检查,看看能否排除门静脉血栓的的可能性。

不过,现代医疗科技非常发达,门静脉血栓也能治好,因为,患者和患者家属都要积极的面对治疗,保持良好的心态。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血栓示:异常回声整个造影过程均未见增强。
.
13
其他影像学检查的特点
CT表现:可以同时观察门静脉和肝脏的病变,小的 血栓在CT上表现为充盈缺损,当门静脉完全阻塞时 在增强CT上表现为“双轨征”。
MRI表现:
.
14
.
15
.
16
门静脉血栓的鉴别诊断
门静脉癌栓(90%):
1.门静脉内呈现单个或多个结节状回声或充填成絮状状回声, 回声可为低回声、等回声、强回声或混合回声。
.
17
.
18
总结
门静脉内异常回声主要为两种:癌栓与血栓。它们最有意义 的鉴别点就在于有无动脉血流灌注:前者癌栓成分由癌组织 构成,供血可为肝动脉和门静脉双重供血,多以肝动脉为主; 后者门静脉血栓的成分为血小板、白细胞、红细胞、纤维素 等,属于没有活性的物质,不存在血液供应。
.
19
2.门脉内径增宽。
3.彩色多普勒显示结节型门静脉内血流信号呈充盈缺损,流 速加快;若结节较大阻塞门脉者则无血流信号。充满型者血 流信号呈不规则细线状或星点状,甚至无血流信号。大部分 癌栓患者肝动脉血流易显示,内径增宽,流速加快,呈花色 血流。
4.超声造影:一般动脉期呈整体性的高增强,门脉期及延迟 期呈低增强,即“快进快出”。
门静脉血栓的超声表现
.
1
门静脉血栓(portal vein thrombosis, PVT)
门 静
制病门


栓 发 生
因静


临 床 表
及脉

发血
病栓
机的
超门 声静 特脉 点血
栓 的
鉴门 别静 诊脉 断血
栓 的

门静脉血栓癌栓鉴别

门静脉血栓癌栓鉴别
• 虽然血栓可逐渐延长,但不会侵犯附 栓管壁,因而血栓管壁多为光滑、连 续表现。
鉴别点五:强化方式
• 由于门静脉血栓常呈部分偏心性栓塞, 增强扫描门静脉期显示为部分充盈缺 损,尤其是密度高低对比非常明显, 是门静脉主干血栓典型的CT表现 。血 栓是血液成分在血管腔内凝结成的固 体质块,没有血供及生物活性,增强 血栓一般无强化。
鉴别点六:侵犯血管程度
• 在门静脉癌栓中,部分病例可动脉门 脉瘘形成,CT表现为增强后动脉期出 现受累的门脉分支提前强化显影,扩 张增粗的滋养动脉血管即成为动静脉 瘘的供血动脉,血流直接引流到门静 脉,栓子周围肝实质内出现动脉门脉 瘘,首先考虑癌栓,血栓很少有动脉 门脉瘘形成。
• 总之,门静脉血栓与癌栓在密度、强 化、管壁的侵犯、管腔充盈程度、栓 塞位置等方面都有不同的表现,对有 明确肝癌病灶并侵犯门静脉,出现门 脉癌栓的CT表现时,则可明确诊断, 对于有门脉栓塞,无肝脏肿瘤时,需 要对栓子仔细观察辨别,密切结合病 史,做出精准诊断。
门静脉血栓与癌栓鉴别诊断
兰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张继续
门静脉癌栓概述:
• 门静脉癌栓主要是继发于原发性肝 癌,其中弥漫型肝癌最多见,其次为巨 块型,结节型最少见。肝癌常侵犯门静 脉小分支,肿瘤越大,门静脉癌栓形成 几率越高。肝癌患者多数有肝硬化门静 脉高压。首先,随着门静脉压力升高, 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向肝性血流的减少, 门静脉无静脉瓣,血液可发生逆流。其 次,随着分支至门静脉主干管径逐渐增 粗,空间增大且无生长阻力,因而细小 分支内的癌栓可逆血流方向进一步蔓延 生长,侵犯主干,引起门静脉主干癌栓。
鉴别点一:发病位置及进展方向
• 原发性肝癌多见于肝右叶,因此门静 脉癌栓多见于右支、主干。由于门静 脉高压及门静脉特殊解剖特点,门静 脉血栓最常见于主干。

急性门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急性门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

急性门静脉血栓的诊断及治疗进展作者:郭思恩来源:《医学信息》2014年第23期门静脉血栓(PVT)又称门静脉系统血栓(PVST),是指门静脉的肝外部分形成的血栓,包括门静脉分支,即脾静脉和/或肠系膜静脉。

曾被认为是临床较为少见的深部血管阻塞性疾病,多起病隐匿,缺乏典型症状和体征,常未予重视,容易延误治疗。

根据血栓形成的速度、阻塞的部位和范围分为完全或部分PVT,以及急性或慢性的PVT,并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急性PVT指门静脉内突然形成的血栓,慢性PVT又称门静脉海绵样变,二者的区别主要是根据有无侧支循环形成和门静脉高压症的表现。

一般是以出现腹痛症状开始计算,以14~90d作为急性转为慢性PVT的时间标准。

随着诊断技术的发展以及临床医师对该病的不断认识, PVT检出率明显提高,相关报道也随之增多。

现就其急性PVT的诊断和治疗做一综述如下:1 PVT的病因PVT发病机制大体分三方面:门静脉血流动力学改变、血管壁的破坏、机体促凝作用力与抗凝作用力失衡。

引起PVT形成的原因很多:①局部因素:肝硬化失代偿、外伤、腹部手术、腹部炎症、肿瘤、门静脉血管内皮损伤;②获得性因素:骨髓增生性疾病、抗磷脂综合征、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等;③其它因素:包括遗传性因素、妊娠和使用口服避孕药等。

无论何种原因,最终将导致血液凝血功能障碍、血液流速缓慢,血管内皮损伤等[1]。

高凝状态作为发病的危险因素最常见疾病是骨髓增生性疾病。

对于没有已知危险因素的PVT患者,立即给予原发性高凝状态的相关检查是必要的。

有观点认为既有低水平的纤溶能力又有内皮功能障碍是PVT形成的重要因素[2] 。

2 急性PVT的临床症状PVT急性期发病突然,由于肝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入肝血流量减少,而引起肝功能损害和门静脉高压,如不能及时得到正确的诊断和治疗,病情继续进展,少数患者可出现肠坏死,继而发生腹膜炎、腹膜刺激征和肠鸣音消失等,腹腔穿刺可见血性腹水,此时病情较为凶险,病死率高达50%[3]。

门静脉血栓的注意什么

门静脉血栓的注意什么

门静脉血栓的注意什么门静脉血栓是一种罕见但严重的疾病,发生在门静脉系统中的血栓形成而导致的。

门静脉是将从消化系统的脾、胃、肠等器官收集的血液引导到肝脏的大血管,它起到了重要的代谢和排毒功能。

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可能会导致血流受阻,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因此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

以下是门静脉血栓需要注意的几个方面:1. 症状:门静脉血栓的症状可能包括腹痛、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脾大等。

由于症状非特异,门静脉血栓的诊断需要仔细的医学评估。

当出现这些症状时,需要尽快就医,并告诉医生自己的症状和病史。

2. 年龄:门静脉血栓可以发生在任何年龄段,但大多数患者是中年人。

此外,女性比男性更容易患上该疾病,尤其是在妊娠期间。

3. 高危因素:有一些因素可以增加患门静脉血栓的风险,包括肝硬化、血液高凝状态、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手术或外伤、肝移植术后等。

人们需要了解自己是否存在这些高危因素,以及如何减少风险。

4. 诊断:门静脉血栓的确诊需要通过多种检查方法,如超声、磁共振血管成像(MRV)或计算机断层扫描(CT扫描)等来确定。

这些检查可以显示血栓的位置、大小和血流动力学条件。

5. 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可以导致严重的并发症,如腹水、腹胀、肠梗阻、消化道出血、脾功能障碍、肝功能不全等。

随着疾病的发展,还可能发生肝性脑病等严重并发症。

因此,患者需要密切监测并及时处理任何并发症。

6. 治疗:门静脉血栓的治疗主要目标是预防并处理相关的并发症。

在治疗方面,主要采用抗凝治疗和静脉血栓溶解治疗。

对于有并发症风险的患者,可能需要行肝移植等手术治疗。

7. 预防:对于高危人群,预防是至关重要的。

控制危险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能够降低患病的风险。

此外,注意饮食健康,减少肝损伤风险(如酗酒)、定期体检等也是预防门静脉血栓的重要措施。

综上所述,门静脉血栓是一种需要高度警惕的疾病,虽然罕见,但可能导致严重的并发症。

了解病症的症状、高危因素、预防和治疗方法,以及及时就医和接受医学评估是非常重要的。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及诊断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及诊断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及诊断概述门静脉血栓形成是一种严重的病理状态,指的是在肝门区域的门静脉内形成血栓。

这种疾病会导致门脉高压及肝功能不全等严重并发症。

本文章将详细说明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表现及其诊断方法。

表现门静脉血栓形成表现出多样化的症状,取决于血栓的位置、形态和范围,以及它导致的门脉高压的程度。

以下是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的表现:1.腹痛和腹胀:腹痛可能是门静脉血栓形成最常见的症状之一,特别是在脾脏、肝脏和肠道淤血时。

腹胀也是常见的症状,由于门脉高压引起的腹部腹腔膨胀。

2.食欲减退和消瘦: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肝功能不全,肝脏合成和代谢能力下降,可能导致食欲减退和体重下降。

3.脾大:由于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脾脏淤血,脾脏可能会显著增大,甚至越过肋缘。

4.腹部静脉曲张: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门脉高压,使得腹部静脉扩张,形成静脉曲张,这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重要体征。

5.腹水:门静脉血栓形成导致的门脉高压会引起腹水的积聚,造成腹部胀满和腹胀。

6.消化道出血: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门脉高压使得食管和胃底静脉曲张,易于破裂导致消化道出血。

7.其他症状:门静脉血栓形成还可能伴随着黄疸、面部、颈部和上肢的水肿等症状。

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体征和辅助检查的综合分析。

1. 临床症状和体征典型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包括:•腹痛、腹胀、食欲减退和消瘦等症状:这些症状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常见临床表现。

•脾大: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的脾脏淤血导致脾脏增大。

•腹水:腹水的存在提示门脉高压,可能由门静脉血栓形成引起。

•腹部静脉曲张:通过体格检查可以触及到腹部腹壁表面的静脉曲张。

•出血倾向:消化道出血常见于门静脉血栓形成。

2. 影像学检查•超声波:超声波检查是诊断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常用方法之一。

超声波能够显示门静脉的血流情况以及血栓的位置、形态和范围。

•CT扫描:CT扫描能够更准确地显示门静脉的解剖结构和血栓情况,并帮助排除其他肝脏疾病。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例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1例
发现 , 肝癌未 发现 ,T未见 门脉 系统周 围有压迫 , C 不存 在血
痛1 月伴 黑便 3天 ” 门诊 以“ 上消化道 出血” 收入 院。2 0 09 年 9月 以血 管性 头痛入 院时查 乙肝两对 半提示 乙肝小 三 阳, 提示脾 大。20 B超 0 9年 1 O月 1 1日无明显诱 因出现上 腹部疼痛不适 ,中山大学第一附属医 院就诊 ,上腹部增 强
肠瘀血 ; s 钙化灶 ; 肝 8 腹腔少量积液 。 O月 2 1 5日腹部 B超
示: 胆管结石 , 内 s , 肝 7 肝硬化 , 脾大 , 腹水 。门脉主干 , 门脉
临床表 现 : 急性 门静脉 血栓形成 时 , 脏常迅速肿 大, 脾 上消化道出血 ;原有肝硬化者 ,复发性上 消化道 出血和腹 水。 急性血栓形成仅累及肠系膜上静脉 , 可有腹痛 、 腹胀 、 呕 吐和血 便 , 出现腹膜刺 激征 和肠鸣音消失等。 慢性 门静脉血
2 0 ,1 3 5 38 0 03 ( 4 — 4 .  ̄:
[ 杨立玲, 兰. 门静脉血栓形 成为首发症状 的真性红细胞增 2 ] 刘保 以 多症一例. 中华临床杂 志, 0 , 9: . 2 2(6 0 2 )1
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 的原 因:. 硬化门静脉高压症。 1 肝 2腹腔 内感 染 . 3 . 脉插 管输 液 、 脐静 脐静脉炎 。4腹部手术 . 或创伤 5血液呈 高凝状态 ,mt n t . A iao等f r l 报道在 6 . 95 %的病 人中存在具有血栓形成倾 向的基 因型 。6真性红细胞增多 .
21 00年 9月下 第 2卷 第 1 期 8
S p e e 2 0 Vo . e t mb r 01 1 2 No 1 .8
中国中医药咨讯
Ju n l f iaTrdt n l ieeMe iieI fr t n o r a n a io a n s dcn nomai o Ch i Ch o ・3 ・ 3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查房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查房
时间。
告知患者及家 属药物的作用 及不良反应, 如有不适及时
就医。
定期监测患者 的凝血功能, 根据医嘱调整 抗凝药物的用
量。
告知患者及家 属避免外伤及 过量运动,以
防出血。
定期复查及随访指导
告知患者复查时 间、目的、意义
指导患者按时服 药、合理饮食
告知患者随访时 间、方式、目的
提醒患者注意病 情变化,及时就 诊
护理措施
疼痛护理
评 估 疼 痛 程 度 : 采 用 疼 痛 评 估 量 表 , 如 VA S ( 视 觉 模 拟 评 分 ) 等 , 对 患 者 的 疼痛程度进行评估。
药物治疗:根据患者疼痛程度,遵医嘱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如非甾体类抗 炎药、阿片类等。
物理治疗:采用物理治疗手段,如冷敷、热敷、按摩、针灸等,减轻患者的 疼痛感。
的发生
避免损伤:在 护理操作中要 轻柔、细致, 避免造成患者
损伤
及时处理:一 旦发现出血情 况,要及时采 取措施进行止

并发症预防及护理
预防出血:观察出血情况, 及时报告医生调整抗凝剂用 量
预防感染:严格执行无菌操 作,预防静脉炎的发生
预防肺栓塞:及时发现并处 理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预防皮肤坏死:加强皮肤护 理,保持皮肤完整
症状:腹胀、腹痛、恶心、 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患者病情及诊疗经过
患者基本信息:姓名、性别、年龄、病史等 症状描述:腹痛、腹胀、恶心、呕吐等 诊断过程:检查、检验结果及医生的诊断思路等 治疗经过:用药、手术、护理等措施及效果
患者护理重点及难点
重点:针对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症状和体征,制定合理的护理计划,并实施有效的护理措施。 难点: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以及针对不同的并发症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措施:加强基础护理,定期观察病情变化,提供心理支持,以及做好出院指导。 效果:通过精心的护理,患者病情得到控制,预后良好。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血栓

门静脉血栓门静脉血栓形成(PT)是指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

门静脉血栓可造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肠管淤血,是导致肝前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门静脉血栓性阻塞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患。

单纯的肝外门静脉阻塞则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

(一)辅助检查1. 多普勒超声2. CT(二)治疗原则1. 抗凝治疗、溶栓治疗。

3. 介入及手术治疗。

4. 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治疗。

5. 肠切除。

(三)术前护理1. 体位急性发病后10~14天内绝对卧床休息,以免血栓脱落。

2. 病情观察观察患者有无胸痛、心悸、呼吸困难、血压下降症状,如有提示提示可能发生肺动脉栓塞,立即给予平卧,高流量吸氧,并通知医生积极抢救。

避免做深呼吸、咳嗽、剧烈翻动。

3. 药物护理用药期间观察患者大小便颜色,皮肤黏膜情况,每周查血常规、凝血时间。

4. 饮食护理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低脂、无渣饮食。

避免进食过热、粗糙、干硬、带刺、渣、油炸以及辛辣食物。

禁烟酒,少喝咖啡,浓茶。

5. 按血管外科术前护理常规。

(四)术后护理1. 执行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 体位全麻术后清醒者去枕平卧,头偏向一侧,血压平稳后取半卧位。

3. 病情观察严密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尿量,观察伤口敷料有无渗血。

4. 药物护理继续应用抗感染、溶栓、抗凝、祛聚等方法治疗。

药物治疗期间观察患者有无出血倾向,避免碰撞及摔倒,用软毛牙刷刷牙。

5. 饮食护理禁食,肠蠕动恢复后可流食,并逐渐过渡到半流食或软食。

6. 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1)肠坏死:术后密切观察患者腹部症状和体征,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

(2)肝功能障碍:术后密切监护肝功能,观察皮肤大小便颜色,发现异常及时通知医生并给与相应处理。

(五)出院指导1.饮食指导进食高蛋白、高营养、高维生素、低脂、无渣饮食。

2. 用药指导严格遵医嘱口服抗凝药,每周复查凝血时间,用药期间观察皮肤粘膜,大小便情况。

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

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

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症状?*导读:本文向您详细介绍门静脉血栓形成症状,尤其是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早期症状,门静脉血栓形成有什么表现?得了门静脉血栓形成会怎样?以及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哪些并发病症,门静脉血栓形成还会引起哪些疾病等方面内容。

……*门静脉血栓形成常见症状:腹痛、肝肿大*一、分型1.急性型发病突起,有剧烈腹痛、腹胀和呕吐,主要因胃肠淤血所致;若血栓繁衍至肠系膜上静脉,则可有腹泻、血便、腹痛、腹胀、腹部压痛、腹肌紧张和叩击痛等腹膜炎或麻痹性肠梗阻的表现。

在婴幼儿,可表现为突发性上消化道出血,脾肿大多属轻微;若血栓蔓延至门静脉主干及肝内分支则可出现大量腹水。

2.慢性型病人若渡过急性期,由于门-体静脉建立了广泛的侧支循环,即自然分流的形成,腹水可能缓解或减少,脾肿大常是一个突出的症状。

一般来说,脾脏肿大的程度取决于病程的长短;脾脏长期充血后,脾髓细胞增生及纤维组织沉积,大量抑血细胞使血细胞破坏增多,出现脾功能亢进,临床表现为不同程度的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

此时部分患者发生鼻出血,但很少发生紫癜。

若门静脉血栓累及门静脉主干和脾静脉,则因门静脉的血流经腰静脉及腹膜后静脉的侧支循环进入体静脉,很少或没有门-奇静脉间的侧支循环,故无食管静脉曲张和出血。

值得提出的是小儿对门静脉高压症大出血耐受性好,且由于血管弹性好,腹膜后形成自然分流快而丰富,第1次出血后,若迟至15岁后仍无出血复发,行消化道造影和内镜检查又无发生出血的先兆,手术并非都必须进行。

部分病例可有轻度黄疸,但肝性脑病少见。

其他症状如腹胀、消化不良、食欲不振等多较轻。

*二、诊断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

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胆囊炎、原发性腹膜炎等。

在以下不同情况下应考虑本病的诊断:腹痛、腹部脓肿、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

在临床诊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过程中,对于急性起病、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血样便,无明确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脾大,不明原因的麻痹性肠梗阻,合并有血液高凝状态,特别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的患者,应警惕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可能,但确诊还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

韩新巍:门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韩新巍:门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

韩新巍:门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门静脉血栓是肝硬化患者的常见并发症,其患病率约为10%-25%,并随着肝硬化严重程度的增加而升高,在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中,其患病率门静脉血栓在肝硬化的自然病程中具有重要意义,而且阻塞性门静脉血栓可以作为失代偿期肝硬化的重要标志。

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可加重门静脉高压症,导致曲张静脉出血、难治性腹水,甚至排除肝移植手术机会,并最终影响患者的预后及生存。

门静脉血流速度降低和最大的侧支血管血流量增加是肝硬化门静脉血栓发生的2个主要的局部危险因素,其他的局部危险因素包括门静脉血管内皮的损伤和炎性反应。

全身性的危险因素包括凝血因子V的Leiden突变,凝血酶原G20210A突变,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基因C677T 突变,抗心磷脂抗体、狼疮抗凝物阳性,纤溶活性降低等。

Qi等的Meta分析表明,抗凝血酶、蛋白C和蛋白S 的降低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可能无关,随后的病例对照研究亦证实了这一结论。

关于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目前的研究还相对较少且存在争议。

而且最新的门静脉血栓的诊治指南并没有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防治提供明确的建议。

现通过回顾文献对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预防和治疗方面的最新进展做一综述。

一、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预防多个病例对照研究表明肝硬化患者静脉血栓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和肺栓塞)的风险显著提高。

同时,体外实验表明肝硬化患者处于高凝状态。

有研究表明,肝硬化深静脉血栓的患者采用预防性抗凝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并未增加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这些证据为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预防性抗凝治疗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持。

最近,意大利一项随机对照研究表明,依诺肝素可以有效预防肝硬化门静脉血栓的发生,同时可以降低肝硬化失代偿的发生率,并提高总体生存率。

但目前仍有许多尚未解决的问题需要大样本的双盲随机对照研究证实,如预防性抗凝治疗的适宜人群,抗凝药物、剂量的选择,以及预防性抗凝治疗的疗程等。

脾切除术后继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肝硬化出现门静脉高压症、脾功能亢进患者,导致贫血、血小板计数减少,往往行脾切除术以缓解门静脉高压症。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血栓形成

门静脉血栓形成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thrombosis,PT)可发生于门静脉的任何一段,是指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形成。

门静脉血栓可造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肠管淤血,是导致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主要疾病。

临床较为少见。

近年来随着彩色多普勒的广泛应用和诊断水平的提高,病例报告数日渐增多,病因可能与全身或局部感染及门静脉淤血有关,还可见于肝胆术后和脾切除术后,临床上仍有半数以上的病例找不到病因。

门静脉血栓形成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根据部位可分肝内和肝外,根据发病情况可分急性和慢性,临床上以继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相对多见,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患,肝外门静脉阻塞多继发于肝内型的门静脉高压症。

临床表现以腹痛为主,其轻重决定于血栓形成的部位、急缓、范围和栓塞的程度,单纯的肝外门静脉阻塞最突出的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因本病无特征性表现,临床上很容易误诊。

门静脉血栓形成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一)发病原因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复杂,主要有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腹腔手术后、外伤性及原因不明性等。

25%,30%的成人门静脉血栓病例继发于肝硬化。

婴幼儿门静脉血栓多继发于先天性门静脉闭锁、脐静脉脓毒血症、阑尾炎等。

PT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

原发性多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国外报道372例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现周围静脉炎、腹腔炎症性疾病、腹部大手术与门静脉高压是发生的主要因素,且以脾切除术后为常见。

局部因素在PT形成的危险因素中占40%,局部因素的存在促进了门静脉血栓的形成,这些局部因素主要分4类:局部感染灶、门静脉系统损伤、腹腔肿瘤和肝硬化,临床上以肝硬化伴发PT为最多。

PT还可见于妊娠(特别是子痫患者)、口服避孕药和引起门静脉淤血的患者(如肝静脉阻塞、慢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有学者认为至少有1/3的PT患者是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研究进展

肝硬化并发门静脉血栓研究进展门静脉血栓(PVT)是指由于各种原因所致的门静脉和(或)其分支血栓的形成。

PVT是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的严重并发症,可影响肝硬化的预后增加门脉高压并发症的发生率。

在肝硬化患者消化道出血和PVT 可同时并存,其中PVT发生的原因较为复杂。

对PVT进行治疗可为患者带来较多益处,但因治疗时可增加消化道出血的风险等,临床上对其是否治疗存在较多争议,本文就肝硬化并发PVT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1、肝硬化者PVT形成的机制肝硬化患者发生PVT的病因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患者存在肝功能受损、全身血流动力学改变、手术等有关,PVT的形成是由多种因素共同导致的结果。

1.1 目前认为血流动力学改变是肝硬化患者形成PVT的主要因素,肝内假小叶形成,致门静脉血流受阻,门静脉压力升高,血流速度降低。

Zocco et al研究表明,血流速度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

门静脉高压可促进PVT形成,而PVT可加重门脉高压增加其消化道出血、腹水等发生率,形成恶性循环。

1.2 肝脏功能不全,凝血与抗凝机制紊乱肝脏参与合成的抗凝血酶Ⅲ、蛋白C等合成减少。

有研究发现,D-二聚体是PVT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这与肝脏清除tPA能力下降和纤溶蛋白抑制物合成减少有关。

1.3 由于肝硬化患者凝血机制紊乱及食管胃静脉曲张的存在等因素,肝硬化患者有出血倾向,并可发生出血事件,临床上对患者长期或者大量使用止血药物、输注血浆及凝血因子等治疗,可增加PVT形成的几率。

1.4 在行脾切除术治疗的患者中,PVT的发病率明显高于未行手术的患者,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方面。

①在脾切除过程中,门静脉系统血管受损,可激活机体凝血机制;②术后门脉解剖结构破坏,门脉血流方向的改变,血流速度减慢;③脾静脉残端过长,在其盲端形成湍流,易形成血栓;④脾切除术后,原本受脾脏破坏的血小板数量急剧上升,且血小板膜蛋白(CD62P)因肝脏灭活减少及术中血管壁受损而激活;⑤术中及术后止血药物的应用。

门静脉血栓治疗方法

门静脉血栓治疗方法

门静脉血栓治疗方法
门静脉血栓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

1.药物治疗:
- 抗凝治疗:常用药物有肝素、低分子肝素、华法林等,通过抑制血液凝固酶的活性,防止血栓的进一步形成和扩展。

- 溶栓治疗:适用于急性门静脉血栓形成严重引起肝功能异常的患者,常用药物有尿激酶、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等,可溶解血栓并恢复腔隙通畅。

- 抗菌治疗:可以预防和治疗与门静脉血栓有关的肝脏感染,并减少血栓再形成的风险。

2.手术治疗:
- 门静脉分流术:通过创建一个人造血管连接门静脉和肝静脉,以减轻门静脉高压的压力,预防血栓再形成并改善肝功能。

- 血栓摘除术:适用于血栓局限在特定区域的患者,通过手术摘除血栓,恢复血流通畅。

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适合的治疗方法,一般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PPT课件
01
心理护理:保 持乐观心态, 避免焦虑、紧 张等不良情绪
03
02
运动指导:适 当运动,避免 剧烈运动,以 促进血液循环
04
定期复查:遵医 嘱定期复查,监 测病情变化,及 时调整治疗方案
3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案例分析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01
02
03
04
2
门静脉血栓形成的护理要点
点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为了演示发布的良好效果, 请言简意赅的阐述您的观点。
预防措施
避免长时间卧床, 适当活动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 惯,避免吸烟、酗
酒等不良嗜好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 及时发现并治疗相
关疾病
避免外伤,防止感 染,保持皮肤清洁
保持良好的心理状 态,避免焦虑、抑
STEP1
STEP2
STEP3
STEP4
病因:血液 高凝状态、 血流缓慢、 血管壁损伤
病理:血栓 形成、静脉 闭塞、静脉 曲张
临床表现: 并发症:肝
腹痛、腹胀、 硬化、脾肿
食欲减退
大、腹水
临床表现Biblioteka 01腹痛:持续性或阵发性, 可放射至背部或肩部
02
腹胀:腹部胀满,可伴有 恶心、呕吐
03
发热:体温升高,可伴有 寒战
典型案例
01
02
03
04
05
患者基本 信息:年 龄、性别、 职业、病 史等
症状表现: 腹痛、腹 胀、恶心、 呕吐等
诊断过程: 实验室检 查、影像 学检查等
护理措施: 药物治疗、 饮食指导、 活动指导 等
护理效果: 症状缓解、 生活质量 提高等

门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门静脉血栓形成护理业务学习课件
定期评估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肝功能。
及时了解患者变化,有助于调整护理方案。
我们如何进行护理? 健康教育
对患者及其家属进行健康教育,强调饮食和 生活方式的重要性。
良好的生活习惯有助于预防血栓形成。
我们如何进行护理? 心理支持
提供心理支持,帮助患者缓解焦虑和恐惧情 绪。
患者的心理健康同样影响病情恢复。
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这些人群需定期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问题。
谁会受到影响? 年龄因素
老年人因生理机能下降,发病率较高。
护理工作应特别关注老年患者的健康管理。
谁会受到影响? 合并症影响
合并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的患者风险更高 。
应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健康状况。
Hale Waihona Puke 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症状严重时
如出现剧烈腹痛、明显腹水等症状,应立即就医 。
谢谢观看
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培训护理人员
定期对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 知识和技能。
确保护理服务的专业性和有效性。
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建立护理规范
制定科学合理的护理规范和流程。
规范化护理可减少医疗差错,提高医护效率。
如何提高护理质量? 多学科合作
加强与医生、营养师等其他医疗人员的合作。
多学科合作能够提供全面的患者管理方案。
这些症状可能提示病情急剧恶化。
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定期随访
对于已确诊患者,应按照医生建议定期随访。
随访有助于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何时需要寻求医疗帮助? 血液检查
如有血液高凝状态的患者应定期进行血液检查。
检查结果可指导抗凝治疗的实施。
我们如何进行护理?

门静脉管腔血栓大于50%的判断标准

门静脉管腔血栓大于50%的判断标准

门静脉管腔血栓大于50%的判断标准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门静脉管腔血栓(PVST)是一种严重的肝脏并发症,可能导致肝功能受损和门静脉高压等严重后果。

门静脉血栓的诊治

门静脉血栓的诊治
1. 非感染性 :发热、腹痛、血便、肠梗死、肠穿孔、休克、MSOF 2. 感染性:畏寒、寒战、高峰热,肝区疼痛、休克,血培养阳性,肝脓肿
Laurie D. DeLeve, Hepatology, 2009; Kumar S, N Engl J Med, 2001; Grendell JH, Gastroenterology, 1982;
Laurie D. DeLeve, Hepatology, 2009
.
9
治疗
目的:使阻塞的静脉再通,避免肠梗死及门静脉高压。
1、抗生素:一旦出现发热及白细胞升高,不管有无明确细菌感染,抗生素因尽早使 用,因为有文献报道单用抗生素也可使阻塞的静脉再通。
2、抗凝治疗:抗凝至少3个月以上,而长期有促凝高危因素的患者应长期抗凝治疗。 (50%、40%、10%、5%)

男性、腹部手术、肝脑、腹水、GIB、低PLT、Child-Pugh C级 等;
--内镜下治疗EV

FⅤLeiden、MTHFR和促凝基因突变 (5F),PC/PS及抗凝因子减少

最常见肝细胞癌的侵犯(尤其门脉D>23mm,血AFP升高时)
Tublin ME, AJR Am J Roentgenol ,1997;
.
18
肝硬化合并PVT
肝炎肝硬化中,门静脉栓塞的位置及程度分析表
静脉
部分栓塞
肝内门静脉(IHPV) 7
门静脉主干(PT) 15
脾静脉(SV)
3
PT+IHPV
3
PT+SV
1
PT+SV+IHPV
2
Total
31(73.8%)
完全栓塞 1 0 3 6 1 0 11(26.2%)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门静脉血栓形成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门静脉血栓形成(portal thrombosis,PT)是指发生于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或脾静脉的血栓。

PV可造成门静脉阻塞,引起门静脉压力增高、肠管淤血,是导致肝前性门静脉高压的一个重要原因。

临床上该病并不少见,但易被忽视,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严重的后果而危及患者生命。

编辑本段简介门静脉血栓形成(PVT)是导致肝外门静脉高压的主要疾病。

门静脉血栓性阻塞多继发于慢性肝病及肿瘤疾患。

单纯的肝外门静脉阻塞则多见于青少年及儿童。

最突出最常见症状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

急性起病者有腹痛、呕吐、腹胀等症状,但很少引起肝脏梗死。

如血栓扩展到肠系膜上静脉,则可引起小肠梗死,导致腹膜炎、休克甚至死亡。

病程较长者与门静脉高压症状相似,部分患者没有任何症状。

Relli在其512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中,采用门静脉造影及术中探查发现,16.6%并发有门静脉血栓。

602例门脉高压患者中发现47例门静脉血栓而无肝脏疾病,约占7.8%。

编辑本段流行病学门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文献报道差别很大。

Jones报道肝硬化门静脉系统血栓的发生率为10%,Okuda报道日本病理协会247728例患者的尸解结果,门静脉栓塞的发生率为0.5489%,肝硬化患者门静脉栓塞率为6.5885%,脾切除术后门静脉栓塞率为22.2%。

Egnchi报道特发性门静脉高压症脾切除术后门静脉栓塞率为25%。

Rattner等调查1000例脾切除术,7例发生了门静脉栓塞,发生率为0.7%。

Chaffanjon报告了连续60例脾切除的病人,术后常规应用低分子肝素,每天3000U 皮下注射,术前及术后7天,30天,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发现术后门静脉血栓发生率为8.3%,其中75%的患者无明显的临床表现。

应嘉均等施行脾切除2185例,术后5例出现PT,发生率0.23%。

Rosemurgy报告门腔静脉架桥分流术后栓塞率为10%。

戴植本报告24例门静脉高压症离断术后患者,术前门静脉栓塞率8.33%,术后栓塞率为37.5%,而TIPS术后的栓塞率高达32.5%,单纯肠系膜静脉血栓的发生率则占住院患者的0.002%~0.007%,占全部肠系膜栓塞病例的10%。

另外调查的41例肝外型门静脉高压症的患者中,门静脉血栓形成33例,先天性肠系膜多发性动静脉瘘2例,先天性多发性肝动脉细小分支-门静脉瘘1例,后天性肝总动脉-脾静脉瘘1例,脾动-静脉瘘1例,终末支门静脉纤维化2例,肝动脉瘤压迫门静脉致血栓形成且瘤体远端血栓形成1例,其中4例因门静脉血栓形成而并发急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

又有文献报道门静脉血栓在肝移植的术前及术后的发生率均有增加,发生率2.1%~13%不等。

门静脉血栓发生的影响因素包括肝硬化、高凝血状态、脾切除史,门腔分流病史等。

门静脉血栓的发生与性别、肝硬化程度、酒精性肝硬化等因素也有关系,男性比女性发病率高,肝硬化A级发生率为2.5%,B级为5.6%,C级为10.4%;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为17%,而非酒精性肝硬化发生率为10%,考虑到不典型病例的漏诊,甚至某些患者死后也未能做出正确诊断,门静脉血栓的实际发生率比文献报道的还要高。

编辑本段病因门静脉血栓形成的病因很复杂,主要有炎症性,肿瘤性、凝血功能障碍性、腹腔手术后,外伤性及原因不明性等。

25%~30%的成人门静脉血栓病例继发于肝硬化,婴幼儿门静脉血栓多继发于先天性门静脉闭锁、脐静脉脓毒血症、阑尾炎等,PT可分为原发性与继发性两种,原发性多与血液高凝状态有关。

国外报道372例继发性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发现周围静脉炎、腹腔炎症性疾病、腹部大手术与门静脉高压是发生的主要因素,且以脾切除术后为常见。

局部因素在PT形成的危险因素中占40%,局部因素的存在促进了门静脉血栓的形成,这些局部因素主要分4类:局部感染灶,门静脉系统损伤、腹腔肿瘤和肝硬化,临床上以肝硬化伴发PT 为最多,PT还可见于妊娠(特别是子痫患者)、口服避孕药和引起门静脉淤血的患者(如肝静脉阻塞,慢性心力衰竭,缩窄性心包炎)。

有学者认为至少有1/3的PT患者是多种危险因素联合作用的结果。

1. 门静脉高压症多因各种病因的肝硬化及充血性脾大所致。

主要是由于门静脉压力升高,造成门静脉及其属支的向肝性血流的减少和血流速度的减慢造成涡流而致血小板堆积形成血栓。

2. 腹腔感染为肠道感染性病灶的细菌进入门静脉系统所引起,如新生儿脐炎、脐静脉脓毒血症,成人常见的有急性阑尾炎、胰腺炎、胆囊炎、空腔脏器的穿孔、小肠炎性病变、腹腔盆腔脓肿及腹部术后感染等。

3. 腹部手术及外伤各种腹腔的手术均可导致门静脉系统的血栓形成,特别是脾切除术后最常见,可能与术后血小板增多和血液黏稠度升高有关。

脾切除术后门静脉血流量减少,门静脉压力下降加速了血栓的形成,此外,术后扩张的脾静脉内血流缓慢,在高凝状态下又促成了脾静脉血栓形成,4. 血液处于高凝状态腹部肿瘤,特别是结肠及胰腺的肿瘤,常伴有门静脉系统的高凝状态,可导致血栓形成。

近年来还发现遗传性凝血功能紊乱也参与门静脉血栓的形成,包括蛋白C、蛋白S和抗凝血酶缺陷等。

5. 肿瘤等压迫门静脉肿瘤(如胰腺肿瘤、肝细胞癌)压迫,肠扭转等导致门静脉系统血流受阻,致门静脉血栓形成。

6. 其他原因包括原发性小静脉硬化,脾静脉或肠系膜静脉血栓的蔓延、部分患者有长期服用避孕药史,少见的因素有各种充血性心力衰竭、红细胞增多症等。

7. 原发性门静脉血栓形成少部分肝外门静脉栓塞尚无明确病因。

可有四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或游走行血栓性静脉炎病史。

编辑本段发病机制门静脉阻塞可由PT、恶性肿瘤的侵犯(肝细胞癌栓)等引起,临床上PT是造成门静脉阻塞的主要原因。

PT可发生在门静脉主干,肠系膜上静脉,肠系膜下静脉及脾静脉内。

如果血栓仅局限于门静脉主干,且为缓慢形成的不完全性阻塞,临床上可能不会发生严重的后果,将来可造成门静脉系统压力升高,血流经胃冠状静脉、食管静脉至半奇静脉,最后注入上腔静脉,由此导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如果门静脉主干和肠系膜上静脉均有血栓形成,可引起明显后果,严重者可以引起肠坏死。

表现为肠壁增厚及肠系膜呈暗红色,黏膜下充血,水肿,出血及肠黏膜剥脱等改变,伴有血性浆液性腹水,静脉内可挤出新、老血栓,当脾静脉血栓形成时,脾静脉血流经胃底静脉,最后注入门静脉,进一步加重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甚至破裂出血。

单纯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阻塞少见,由于侧支循环丰富,亦较少引起出血,除非血栓原发于肝硬化者。

其他原发因素引起的PT,即使肝外门静脉或肝内较大分支发生阻塞,临床上也很少影响肝脏的结构和功能,偶可致肝坏死,其主要原因是在门静脉血栓形成部位快速建立侧支静脉旁路,最终形成海绵状血管瘤,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向肝的血流供应,肝内门静脉阻塞,常伴有肝脏结构及功能受损。

编辑本段临床表现PT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以儿童多见,幼年患者常伴门静脉海绵样变。

在肝硬化或门静脉高压患者中发病率为5%~10%,在肝细胞癌患者中发病率高达30%,有报道门静脉高压由PT引起者占7.8%。

门静脉血栓形成因起病的急缓、闭塞程度及部位不同,临床表现差别较大。

1.临床分型(1) 急性型:较少见,常发生于:①脾切除后。

② 门-腔静脉吻合术吻合口处血栓形成。

③ 脾静脉血栓形成的延续。

④ 化脓性门静脉炎。

⑤ 腹部外伤。

(2) 慢性型:较常见,多数继发于凝血异常及门静脉血流淤滞。

最常见男性肝硬化患者,肝细胞癌常为促发因素。

2. 临床表现(1) 肠系膜静脉血栓形成无特征性的临床表现,腹痛是最早出现的症状。

腹痛多为局限性,少数为全腹弥漫性。

腹痛呈间歇性绞痛,但不剧烈。

可持续较长时间,50%的病人有恶心和呕吐,少数患者有腹泻或便血,如突然产生完全性梗阻,可出现脐周剧烈腹痛呈阵发性,多伴有明显恶心、呕吐,有排气排便,此时查体无明显体征,即腹痛程度与腹部体征不一致,如病情进一步发展可出现肠坏死的表现,持续性腹痛,腹胀,便血,呕血、休克及腹膜刺激征等。

腹穿可抽出血性腹水。

(2) 脾静脉血栓形成表现为脾脏常迅速增大,脾区痛或发热。

(3)门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表现变化较大,当血栓缓慢形成,局限于肝外门静脉,且有机化,或侧支循环丰富,则无或仅有轻微的缺乏特异性的临床表现,常常被原发病掩盖,往往首先由放射科发现,急性或亚急性发展时,表现为中重度腹痛,或突发剧烈腹痛,脾大、顽固性腹水,严重者甚至出现肠坏死,消化道出血及肝性脑病等。

临床上许多不明原因的脾切除术后发热与门静脉血栓形成有关,个别患者还可出现严重的腹腔感染和中毒性休克。

其中20%~50%的患者因腹膜炎、肠切除和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

门静脉血栓形成后偶见引起胆囊静脉曲张、直肠乙状结肠静脉曲张,肝坏死的报告。

编辑本段并发症门静脉血栓形成最突出和最常见的并发症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急性起病者有腹痛、呕吐、腹胀等。

编辑本段诊断本病临床表现不典型,诊断较困难。

临床上常误诊为急性肠梗阻、胰腺炎,胆囊炎、原发性腹膜炎等。

在以下不同情况下应考虑本病的诊断:腹痛、腹部脓肿,门静脉高压,上消化道出血等。

在临床诊治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过程中,对于急性起病,不明原因的腹痛、腹胀、血样便,无明确原因的上消化道大出血或脾大,不明原因的麻痹性肠梗阻,合并有血液高凝状态,特别对于门静脉高压症断流术后的患者,应警惕并发门静脉系统血栓形成的可能,但确诊还要依靠彩色多普勒超声或CT检查,诊断困难者行磁共振血管成像、门静脉造影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1. 急性肠梗阻表现为腹部膨隆,腹痛剧烈呈阵发性加剧,体检可见肠型或逆蠕动波,肠鸣音亢进呈气过水声或金属音调。

麻痹性肠梗阻时,则肠鸣音减弱或消失。

腹部X线透视或平片检查可见肠腔内有多个阶梯状液平,少数患者既往有腹部手术史。

2. 慢性胆囊炎疼痛部位多位于右上腹,可放射至右侧背部和肩胛区,疼痛常在进食油腻食物后加重,B超或CT等检查可确立诊断,有时可发现与胆囊结石并存,而胰腺的形态正常,胰管无扩张表现。

但必须指出少数患者慢性胆囊炎,胆囊结石与慢性胰腺炎可同时存在。

3. 慢性胰腺炎胰腺癌患者临床上所表现的上腹饱胀,隐痛、腹泻及消瘦等症状并非其特有,慢性胰腺炎患者同样存在上述症状,并且后者也可出现黄疸和肿块而酷似胰腺癌,故两者鉴别十分困难,但慢性胰腺炎一般病史较长,且有反复发作史,腹泻和消瘦症状仅在经历较长病程后才显著。

胰腺癌病程较短,无反复发作史,消瘦则较早出现。

胰腺炎时腹部X线平片可发现胰腺钙化点。

B超,CT检查或胰腺肿块组织细胞学检查可确定诊断,必须指出,慢性胰腺炎可演变为胰腺癌。

实验室检查1. 当肠坏死合并细菌感染时,白细胞增多,大便潜血阳性,肌酸磷酸激酶明显增高,甚至出现电解质紊乱和代谢性酸中毒;当合并消化道大出血时,可有贫血,原发性静脉血栓形成者抗凝血酶Ⅲ因子可降低或缺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