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

合集下载

山西省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学校招生统一考试语文试题)

普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模拟试题语文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注意事项:1.本试题分第Ⅰ卷和第Ⅱ卷两部分第Ⅰ卷为选择题,30分;第Ⅱ卷为非选择题,70分;共100分考试时间为120分钟2.答第Ⅰ卷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号考试科目涂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3. 第Ⅰ卷每题选出答案后,都必须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ABCD)涂黑如需改动必须先用橡皮擦干净,再改涂其他答案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愠色(yùn)桎梏(gù)荒谬(niù)宿(sù)命B面颊(jiá) 笑靥(yè)奖掖(yè)后颈(jǐng)C颤栗(zhàn)擂(lēi)鼓忤逆(wǔ)分泌(mì)D薄纸(bó)蓄积(xù)横亘(gèng)遒劲(jìng)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①林则徐这位禁毒先驱的铜像在美国大都会纽约,对世界人民的反毒斗争是一种鼓舞②我们应该意识到,玩理论精深的,有专家学者;搞技术的,有工程师和技工③王小川见到分别多年的老同学张勇,起初惊讶,暗暗佩服,心中觉得老同学发展很好,真该刮目相看了A.竖立熟练继而B树立精湛既而C树立熟练既而 D竖立精湛继而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A.大街上,商场里,到处是游玩的,购物的人,熙熙攘攘,不绝如缕B.作为合作四十年的手足情深的搭档,面对侯耀文的突然离世,石富宽先生沉浸在失之交臂的痛苦中C.综上所述,孟子散文具有说理深刻、鞭辟入里、明快犀利、锋芒毕露、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的特色D.在向高考冲刺的紧张阶段,备考复习缺乏通盘考虑,目无全牛,顾此失彼,这是许多高三同学复习收获不大的重要原因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近年来先后实施的全面免除农业税、免收中小学生的学杂费,高度说明了中央政府对农民问题的充分关注B.阅读经典,能使生命达到一种自由的状态,使我们以一种全新的眼光看待自我与世界,从而提升生命质量C.杨丽萍用她那优雅美妙的舞姿、流盼生辉的眼神,塑造了美丽而活泼的金孔雀形象,成为具有代表性的艺术形象D.教育改革能否取得成功,教育理想能否得以实现,关键就在于培养一大批有思想有探索精神的教师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我们的家园怎么了?人类正面临着全球变暖的挑战联合国的一份报告向我们描述了气候变化产生的灾难性后果: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将使非洲成为受影响最广的地区;热带流行的疟疾和寄生虫病将向北蔓延,使欧洲出现流行病,地中海地区由于严重缺水会半沙漠化,滑雪运动在欧洲将荡然无存;在英国,肆虐的冬季风暴将变得司空见惯,东部的某些地方可能变得过于干旱而无法种植各类作物另外,一些河流水量将大大减少甚至干涸,饮用水源遭到破坏;昔日绕道而行的台风将频频袭击日本,致使短时间内大量降水,洪水泛滥,山体滑坡,交通中断而最为严重的影响,将是地球上数以万计的人由于海岸线受到侵蚀,海岸被淹没和农业生产遭破坏而被迫离开家园最新的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平均气温将比现在升高3℃这一预测是以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为依据的温室效应,在物理学上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而产生的保温效应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大气层保持一定的热能二氧化碳在大气层中的含量直接影响着地表气温,当大气层中的二氧化碳增加时,地表气温就相应升高科学家认为,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在地球环境的演化中起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大气层的保温作用,全球气温将为-40℃,而现在全球平均气温为16℃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1850年工业革命时增加一倍导致大气层中二氧化碳含量上升的原因是显而易见的工业革命开始以后化石燃料(煤炭、石油、天然气)的燃烧越来越大,使大气中二氧化碳的浓度不断增加同时,雷击,虫害,砍伐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和森林破坏也使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绿色植物遭到破坏所以,要控制全球变暖,必须改变能源结构,大力植树造林有科学家指出,只有以核燃料代替化石燃料,才能从根本上防止温室效应的加剧气候是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我们必须树立全球共同性的大气环境观念,为自身的生存和发展,爱护头顶的这片蓝天5.下列对“温室效应”这一概念的理解,准确的一项是()A.指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剧增以后,又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从而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B.指由于与外界缺乏对流等热交换,能够接受阳光的一定密闭空间中所产生的一种保温效应C.指在接受阳光的密闭空间中能够影响地表气温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使地表气温相应升高的效应D.指大气层中主要的温室气体,通过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在特定密闭空间中产生的保温效应6.下列对“全球气候变暖是人类自身活动所造成的灾难”这句话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世界各国迟迟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不改变能源结构和大力植树造林,以致大气层的温室效应越来越严重B.因雷击和虫害而造成的森林火灾、草地衰退,导致能够吸收二氧化碳的植被日益减少C.由于人类无限制的破坏,地球上大片森林和草地急剧消失,沙漠进一步扩大,使得地表气温也随之不断升高D.1850年工业革命以来,大量开采和燃烧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化石燃料的结果,大大增加了大气层中温室气体的含量7.根据原文,下列对原文内容的表述准确的一项是()A.全球气候变暖受影响最广的地区是非洲,森林消失和沙漠扩大;受影响最严重的是那些岛国、沿海国家和地区,数以百万计的人将被迫离开家园B.科学家们预言,人类如不采取果断和必要的措施,到2030年,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将比现在增加一倍C.根据近年来地球气温升高的现象和温室效应,最新一项研究表明,到本世纪末,地球所温将现在升高3℃D.大气层中的主要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它可以减少地表热量向空间散失,使地面保持一定的势能三.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0题(9分)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有志矣,不随以止也,然力不足者,亦不能至也;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然力足以至焉,于人为可讥,而在已为有悔;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孰能讥之乎!此予之所得也余于仆碑,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何可胜道也哉!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8、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夷以近,则游者众夷:平坦B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非常:不同寻常C至于幽暗昏惑无物以相之,就不能至也相:互相D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名:说出9.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B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C常在于险远余于仆碑D于是余有叹焉而人之所罕至焉10.作者登山游洞,半途而返,应该说“无得”,而文中却说“有得”,对作者“所得”的正确理解是()A.这是作者从另一角度说的,表面看来,游后洞没有尽兴是所失,但从中领悟出一个哲理,这正是在“求思”方面的“有得”B.作者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游了前洞,而且还从碑文中论证了华山的本名,总算有收获C这是作者自我宽慰的说法,认为虽未游完后洞,但毕竟达到了一定深度,看到了一些奇观,还是有趣的D.作者认为自己这次游洞是“尽吾志也而不能至”,“可以无悔”第Ⅱ卷(非选择题共70分)注意事项:1.第Ⅱ卷共三个大题,用钢笔或圆珠笔直接答在试卷上2.答卷前将密封线内的项目填写清楚四.(20分)(一)阅读下面一首明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夜泊(明)茅坤江行日已暮,何处可维舟? 树里孤灯雨,风前一雁秋离心进落叶,乡梦入寒流酒市哪从问,徽吟寄短愁11.诗的第三联中“进”“入”两字精妙传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3分)12.诗末句点出“短愁”,其实诗中句句含愁,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3分)(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4分)一块地的怀念刘静峰①一块地,永远不会闲着你种它,它就长庄稼;你不种它,它除了庄稼什么都长②那时这块地就是庄稼地一年四季,这块地都很忙春雨潇潇,滋润着田野麦子拔节,分蘖,开始变得稠密阳光下的麦田如碧绿的地毯微风吹送,丝绒般的奢华眼见得麦子抽穗,由绿而黄,然后金黄遍野,麦浪滚滚田野里都是沸腾的声响和味道麦子伫立成军阵,如威武雄壮的秦俑,马踏黄土,浩荡而来③庄稼的色彩就是大地的色彩麦子在轰隆的机器声里完成了生命这块地的庄稼也会接茬长,没有间断玉米的小苗躲在土窝里,只露两片叶芽,张开的手掌,如祈祷的仪式玉米此时应该是个女巫,念动的是大地的咒语,立的草睡的草能听见,爬的虫飞的虫也能听见这些田野里以及田野以外的事物都会听从这咒语的召唤④我在这片田野行走,遇到的是庄稼的事庄稼的事情让人有成就感比如看到麦子灌到麻袋里,玉米装进篓子里甚至瓜秧上开了一朵花,结了一个瓜纽,人的心都抹了蜜似的甜那是大地的成果,大地的孩子,也是庄稼人的孩子我能呼吸到来自庄稼身上的热烈蒸腾的气息,这种炙烤的热力让我迷醉⑤这样的美感,持续了几年我从中获得了很多快乐四季变换的色彩,收获的场景,生长的美丽,都在我的内心珍藏我触摸着庄稼,融入它们的生长,繁衍;也悸动于生命的腾跃,奔跑和飞翔这里每时每刻都是童年的境界,无邪,天真,纯洁⑥这块地每年的庄稼,如果用经济的眼光去看,价值不会太高虽然它装点了一块地.人怎么能容许一块地长在城市里呢?⑦这块地被很多眼睛盯着它是这个城市内部唯一一块还长庄稼的土地价格也因为处在城市内部的地界而急剧飙升你争我夺,胜者为王终于,今年的春天,麦苗没有来得及返青这块地插上五彩的旗帜,迎来一批钢铁战士的光临然后,麦子惨遭蹂躏,土地的肌肤被划开,深入腹地土地不再柔软,不再温和,它有了钢铁的骨骼,冷硬的身躯许多可能存活的生命被挤压到无人知晓的去处⑧于是,今年的田野不是田野,今年的田野没有庄稼这里只有尚未建成的楼房,轰鸣的吊车,来往的运输车,飞扬的尘土还有翻起的土丘,土丘上覆盖的野草熟土被生土覆盖,乱石趁机浮上表面许多不知名字的野草,在土丘上长得蓬蓬勃勃整块土地失去”‘原来庄具有的纯净无瑕的植物气息,到处弥漫着失序和放荡的味道玉米秸秆成为这块.最后的记忆,此后这里只有丛立的高楼一切大地拥有的丰富韵味都逐渐消失,只有单调的尘世喧嚣盈耳没有建筑的地方,是野草的乐园庄稼依靠人力与野草争锋,庄稼没有败过没有了庄稼,野草开始肆意扩张高高低低的土丘上,野草安营扎寨,野蛮地殖民⑨这块地最终的归宿,就是一片巨资搭建的楼台它将永远失去曾经的丰富性和可以觉察的活力一块地,一旦失去了庄稼它的的本性就消泯了⑩我每天还是要走过这块地我经过这块地的时候,想到的都是庄稼想到庄稼,我才感觉到土地的生机我的心里,都是对这块庄稼地的怀念,怀念一块长满各种各样庄稼的地消失尽管我的怀念无人知晓,或者不一定有什么价值(选自07.11《散文》,有删改)13.“一块地,一旦失去了庄稼,它的本性就消泯了”这句话有什么样的内涵? (4分)14.从文中看,作者由城市中的一块庄稼地感受到怎样的美?(2分)15.文章第二、三段在表达上有什么特色?联系全文,这样写有何作用?请作简要分析(4分)16.作者对城市发展占用耕地现象流露出否定的态度你是如何看待这一现象的?请作简要阐述(4分)五.(10)17.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2分)②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2分)18.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两小题,4分)(1),但愿长醉不复醒(李白《将进酒》),池鱼思故渊(陶渊明《归园田居》)(2)寄蜉蝣于天地,(苏轼《赤壁赋》)固知一死生为虚诞,(王羲之《兰亭集序》)(3)无贵无贱,无长无少,,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衣带渐宽终不悔,(柳永《蝶恋花》)(4)想当年,金戈铁马,(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但使龙城飞将在,(王昌龄《出塞》)19.请根据下列语句,给“博客”下定义要求必须是单句,语序合理,不得丢掉语句中的信息(可以适当增删词语)(2分)①博客是一种简便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②博客的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③博客能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④博客能提供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五.(40分)20.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作文同学之间、师生之间、家庭成员之间,课堂上、社会上、历史上……常常有争论:争论高下,争论长短,争论是非古今中外,每个角落,都曾经并将继续充满着争论请你以“争论”为话题写一篇文章立意自定,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附参考答案:1.B2.D3.C4.B5.B(A、C、D三项元旦是对“地球温室效应”的解释,而不是对“温室效应”的解释)6.B(“雷击和虫害”是自然灾害,而非“人类自身活动”)7.A(B“比现在”错;C应是“平均气温”;D“地面”应是“大气层”)8.C 9.B 10.A11.“进”.思乡之情使树叶断裂进下,表现了思乡之情的浓重(2分)“人”化无形的乡愁为有形,诗人的乡愁与钱塘江水融为一体,如钱塘江水一样澎湃起伏,无休无止(2分)12.“日已暮”写出诗人盼回家,“孤灯”“一雁”暗含诗人的孤单,“离心”“乡梦”直接写出了诗人的思乡之情,“落”“寒”也透露出诗人的愁绪(4分能举出两个方面且得当即可得满分)13.(4分)失去庄稼的土地将永远失去曾经的丰富性和可以觉察的活力;失去了庄稼,大地就失去了色彩和美感,也失去它滋养万物的价值(4分,前后两方面各2分)14.(2分)①它是庄稼赖以生存的根本,是孕育生命的母体②它色彩丰富,充满生机,能给人身心享受③它让人有成就感,让人迷醉④它让人每时每刻都置身于无邪、无知、天真、纯洁的境界(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15.(4分)文章第二、三段选取玉米等庄稼地代表性事物,运用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这块土地充满生机与活力(2分)这些手法的运用,这就与下文写到的这块庄稼地被破坏、被占用的情形构成了鲜明对比,也流露出作者对土地的深深怀念之情,对失去土地的无奈、不满之情,以及对人们急功近利的思想行为的否定(4分)16.(4分)(1)应该辩证地看待这一现象土地是植物的生存之本,绿色是生命之源,我们要珍惜、保护土地;城市要发展,占用耕地不可避免,但要用之有度要考虑城市发展的实际需要,不能以土地换金钱,不应只顾眼前利益而盲目牺牲耕地(2)耕地是不可再生资源,占一点就少一点,然而其作用很大,政府一定要科学规划,严格管理(6分,1点3分此题为开放探究题,只要言之有理即可)17、略18.(4分)(1)钟鼓馔玉不足贵羁鸟恋旧林(2)渺沧海之一粟齐彭殇为妄作(3)道之所存为伊消得人憔悴(4)气吞万里如虎不教胡马度阴山(每空1分,有错误该空不得分)19.示例;博客是一种内容按照时间顺序排列,并且不断更新,可通过评论等形式实现作者与读者的交流,有符合通用标准的内容摘要的网站内容管理系统(4分单旬2分,语序合理2分缺少一个信息扣1分)20.参照高考作文评分标准第11 页共11 页。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题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艺术必须逆流而上田呢中国国家博物馆新馆,迎来了潘天寿、李可染、黄胄三位艺术巨匠的系列展览。

他们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画在花鸟、山水、人物三科上最有代表性的画家,是人们了解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对于当代独特意义的窗口。

他们的理想和追求对于构建中国美术现代性也有着更为现实的启迪意义。

当下中国画面临怎样的处境?当代中国画的真实生存状态成为各方专家争议的焦点。

作为中国传统民族艺术形式的中国画受到西方绘画观念和形式的影响,如何彰显中国精神?专家认为,正本清源成为当务之急。

对中国画的优秀传统怎样深入研究、继承和弘扬,始终是伴随着中国水墨发展的重要话题,尤其在文化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画艺术的话语权,更是每位艺术家面临的挑战。

其实关于中国画笔墨的思考和讨论从未间断。

对水墨艺术从观念、形式、材料以及教育等多方面的发展与实践进行梳理和呈现,是能够把握时代脉搏的重要文化举措。

中国画的弘扬拓新首先需要的是根基,是了解其传统精义。

我们今天对中国画的理解要深入,对于创新要有深厚的根基。

总结前人的经验,总结的不仅仅是技法,而且是标准与高度,是特质与精髓,从中了解历史的演变,艺术变化的动因与脉络;找出一个画家成功的艺术规律与这个画家对于本民族文化的认识,从而增强我们对本民族的自信心。

笔墨是活的笔墨,中国画深受文化传统的影响,也接受着时代变迁的改变。

历经数千年的文化形态,因时而变、因势而变的自我革新精神展现了中国画的开放与包容。

我们在尊崇笔墨趣味的同时,也看到水墨所展现出的多样含义。

在发生变化的新的艺术观念影响下,许多画家继承并坚持传统绘画的基本模式,在发展传统的同时,形成自己的风格。

笔墨不是简单的材质,它体现的是民族的哲思文脉,是民族丰富的文化承载。

这也是其以东方美学的面貌为世界艺坛所作出的贡献,更是让中国的文化根源、文化精神活在今天的根本。

山西省2012~2013年度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山西省2012~2013年度高三第二次诊断考试语文试卷(扫描版).pdf

八年级上册 第一单元 成长根据地 教材知识梳理) 体会父母为抚养自己付出的辛劳孝敬父母和长辈;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

(B我与他人和集体:交往与沟通) 集中表现 ,怀化中考考点精讲) 第一课 我的父亲母亲(理解父母、感恩父母) 1.母亲节:每年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父亲节:每年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

2怎样理解父母的爱? (1)父母对子女的爱集中表现在危难时刻哪怕是献出自己的生命。

(2)父母对子女的爱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中。

轰轰烈烈是爱平平淡淡也是爱。

(3)与子女相伴是爱努力工作、为家庭提供经济保障也是爱。

3我们应该理解尊重父母: 我们期盼父母的爱同时也应该多一份对父母的理解与尊重只要我们用心体会就能从父母的日常行为和话语中体会到不平凡的爱! 4怎样孝敬父母?(回报、感恩父母的爱) (1)尊敬、侍奉和赡养父母;(2)帮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事;(3)理解、关心、体贴父母听取父母的教诲为父母分忧;(4)努力学习积极上进;(5)与父母同呼吸共命运一起坦然面对家庭困难。

5怎样看待嘲笑别人父母的行为? 嘲笑别人的父母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是缺乏修养的表现这种人往往虚荣心重缺乏胆量和勇气素质低下不讲 第二课 家庭剧场(冲突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1.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冲突有哪些? (1)清点盘算个人小金库;(2)限制玩的时间;(3)关心过于细致保护过度;(4)不尊重子女的隐私;(5)看法、观点不统一。

2父母与子女之间冲突的原因: (1)父母方面:①期望值过高要求严;②过度关心想知道孩子的一切; (2)子女方面:①有自己的思想不理解父母;②青春期逆反心理过于情绪化;③缺乏沟通事事保密。

根本原因:一方面子女觉得自己已经长大了应该拥有独立自主的权利;另一方面父母还不习惯子女“长大”不适应子女追求独立自主的愿望和行为。

这一对矛盾处理不好就会发生冲突。

3与父母发生冲突有什么后果? (1)影响自己的情绪影响学习和生活有损自己的身心健康。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2届高三5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2届高三5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2届高三5月月考试题(语文)word版第Ⅰ卷阅读题为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 分,每小题 3 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 题8 月19 日是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七夕”。

媒体给予了相当热情的关注,商家也借此推出种种“情侣消费”,回归传统的热潮似乎在传统节日上找到了“灵魂附体”的感觉,人们也似乎感到了传统复苏的力量。

然而,这是否就意味着传统文化的兴盛?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简单。

人们对传统节日的重视,是近年来“传统文化热”的一个表现。

和读经、穿汉服、讲国学、祭祖先等行为一样,过传统节日所涉及的核心问题,就是如何在现代社会中保存、延续和弘扬传统文化。

尤其在全球化浪潮冲击之下,“我们是谁”的困惑越来越多,而答案的寻找离不开回归传统。

虽然,在近代以来的整个现代化进程中,传统文化命运多舛——既被当作封建社会的“余孽”而遭排斥,也被认作旧时代的“象征”而受清算。

但是,传统文化作为人们确立自我定位和民族认同的资源,它的生命力和影响力并不会轻易消散。

因而,当下对传统节日的倡导,重点不在于恢复一些旧有的仪式,而在于发现其中蕴涵的价值观念、道德情操和审美情趣等可以塑造思维、行为模式和确定身份的“基因”。

正如人们所言,通过具体的传统文化形式去宣扬其内在精神,这是文化上的自信和自觉。

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都内含有一种尊重传统文化的心态。

这不仅意味着人们对传统文化应有较好的认知和理解,而且必须承担起一定的责任。

然而,现实中很多人把对某些具体文化形式的粗俗模仿当作尊重,甚至以尊重为名行谋利之实,破坏性极大。

这几年,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种怪象:一方面,一些地方或是大兴祭祀活动,或是争夺历史文化名人、神话传说的“产权”,传统文化热得“一塌糊涂”;另一方面,历史文化遗产却频遭破坏,悲剧一次次上演。

一边是煞有其事的“保护”,一边是毫无顾忌的破坏,传统文化在利益图谋和责任缺失的夹击下,处境并不令人乐观。

此外,传统文化热带来的商机也可能使文化活动变成商业秀,成为商家包装的“文化快餐”,非但不能起到滋养的作用,反而坏了人们的胃口。

2012年高考备考山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

2012年高考备考山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

2012年高考备考(54)山西省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山西省2011~2012年度高三第二次阶段性诊断考试语文试卷第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的起源与发展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中,礼一直是人类全部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外在框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进入近代以来,我们的民族在大量借鉴与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尽管曾多次并极其严厉地批判和否定自身传统文化中的积习与流弊,反复冲决传统礼教所编织的罗网,批判传统礼制严苛的戒律对人性的无情禁锢与虐杀,但当整整一个世纪过去之后,我们再来认真地审视本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的时候,我们却不能不面对这样一个现实,这便是传统文化中的许多因素,至今依旧执著地在人民生活中发生着极其深刻的影响。

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抛弃传统文化中的精神糟粕,卸去历史遗留的重负,以建设和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新的精神文明。

这就必然地要涉及对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与批判。

但这种批判必须和合理的继承结合在一起,必须持历史的、科学的态度,必须尊重本民族文化的特点。

如果说,一个民族总是背负着传统文化的历史重荷而闭关锁国、故步自封,会导致沦落与衰亡的话,那么,对民族文化持彻底否定、全部抛弃的虚无主义态度,则同样不会有崛起的希望。

和西方不同,中国的文化概念有它特有的内涵,这便是文治教化。

显然,这是与武力征服相对立的思维方式及治理原则,即借助教化引导人们改变原始落后的生存与生活方式,建立起理想的稳定的社会秩序,并养成良好的处世态度和生活习惯。

而礼仪的熏陶与普及,则是这种秩序建构和习惯形成过程中极为重要的手段和措施。

礼的起源可追溯到远古社会的原始宗教祭祀活动。

在原始先民的心目中,天地鬼神是在冥冥之中主宰万物、干预人类意志的令人敬畏的力量。

因此,无论耕作、田猎、饮食、游乐,都须先敬鬼神,礼仪也就表现为这种祭祀活动中的极其虔诚而压严的仪式。

在人类面对自然力的肆虐而感到无法认识与控制的时代,这种祭祀仪式所体现的,无疑是原始人类对自然的敬畏与崇拜。

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段测评 语文

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第一学段测评 语文

太原市 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第Ⅰ卷 阅读题 甲 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 文化中国给“草根”成为“精英”的机会 看最近吴敬琏和旅美学者薛涌关于“精英”和“草根”的争论,觉得有些感慨。

其实双方的出发点都是好意,也是对于中国社会的拳拳之心的表露,但站的角度不同,道出的结论也大不相同。

我并不觉得双方的矛盾有什么不可调和,其实了解两方面的意见对于我们避免偏听偏信是大有好处的。

但我觉得双方都把问题看得简单了。

其实所谓“精英”和“草根”并不是我们习惯性地考虑的上层和底层,而是中国称为“中等收入者”的成功人士和他们年轻的后备军之间的矛盾。

所谓“精英”其实就是三十年来经过努力获得了某种成功的人。

去年以来,我发表了一些文章分析了今天在网络中活跃的“草根”,“草根”其实并不是我们过去想象的工农群众,而是三十岁以下面临着发展的瓶颈和许许多多成长不足、面临压力的年轻人。

他们是这些“精英”的后备军,但他们觉得现在自己在激烈的全球性竞争中没有多少优势,形成了一种焦虑不安的情绪和愤懑的心态。

这里的问题可能还不是我们想象的就是贫富差距的问题。

也包含一个代际冲突的问题。

但在年轻人的问题上,大前沿一提出的“M型社会”和三浦展提出的“下流社会”问题值得我们真正警觉。

这种所谓的“下流”当然不是道德方面的表述,也不是指担忧衣食的社会底层人群,而是说许多年轻人感觉上升的机会已经不多,开始堕入中流中的下流,也就是年轻人似乎已经难以像过去的中产阶级那样循序渐进地上升。

社会也面临着相当严峻的两难选择:一方面,如果倾向于社会福利和强调众生平等的理念,要求社会的“平均化”,人们会担忧社会在这样的状况中失掉了全球竞争力,可能会在残酷的全球竞争中失掉先机,从此失掉了发展机遇和创造能力,使得整体的社会问题更加难以解决。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语文)word版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二次阶段性测试题(语文)word版

浅谈初中历史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内容提要】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本文将历史课程资源分成文本资源、物件资源和人力资源三大类,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进行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促进历史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关键词:文本资源? 物件资源? 人力资源? 资源共享 ?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是保证课程实施、目标实现的基本条件。

随着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推行,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作为我国基础教育改革所面临的一个崭新课题。

历史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历史课程目标实现的各种因素的总和,这其中既包括物质的,也包括人力的;既包括校内的,也包括校外的;既包括传统的教科书、图书资料,也包括现代的网络、科技成果。

如果能将这些资源很好地加以开发和利用,对于我国的历史教学和整个民族的历史素质的提高都是大有裨益的。

可以说,课程资源在当前被赋予了前所未有的广阔涵义,也被推上了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教学质量紧紧地与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的程度挂上了钩。

结合我初中历史教学的情况,简单谈谈我在历史课程资源开发和利用中的一点体会。

一、充分利用文本资源? 目前城市学生,由于接触的媒体广泛,各种信息铺天盖地而来,知识面普遍较宽,但学生掌握的知识又比较杂而肤浅,这就导致学生思考问题不系统,不深刻,不周密。

教师经常遇到启发学生回答问题,气氛活跃但不着要点,深究其原因,主要是问题专业,而学生很少具备研读专业的能力和兴趣,再者也没有足够的背景知识去透视一般历史论述中所用的方法和技能。

所以,如何分运用文本资源,便于教师工作和学生学习,成为我们研究的一个重点。

在此,我主要将文本资源的利用分为四类: 1.教学的载体──教材 教科书是学生获取知识的载体,一直是我国学校教育中的主要课程资源,历史教材是历史课程资源的核心,是进行历史教学的基础。

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2届高三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山西省太原市2012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YCY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o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只有盐梅结合方能成为美味的羹。

在国人眼里,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诗经·召南·摽梅》写道:“摽(biào,落)有梅,其实七兮”;“摽有梅,顷筐暨(jì,取)之”。

很明显,这里的梅是指实而不指花。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大约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人们才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

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才正式出现。

南朝梁元帝萧绎《咏梅诗》说;“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将梅花作为歌咏的对象。

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

南宋彭克(号玉壶)有《玉壶梅花三百咏》一卷,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

而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

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

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

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

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质素,所标榜的气度。

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放翁《梅》诗也说:“逢时决非桃李辈,得道自得冰雪颜。

”颜色的清淡正与高士之“得道”契合了。

其次是梅姿的疏影瘦身。

戴说:“精神全向疏中足,标格端于瘦处真(《初冬梅花偷放颇多》)梅花之影疏,显露出人的一种雅趣;而梅花之瘦姿,则凸现了人的一种倔强,因而是人格坚贞不屈的象征。

201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201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

201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新高考新题目2012-05-15 0856山西省太原市2012年高三年级第三次模拟语文试题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1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第1卷1至9页,第Ⅱ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o国人对梅花的认识,有一个从实用到审美的发展过程。

《尚书·说命下》“若作和羹,尔惟盐梅。

”可知盐和梅是当时饮食中的主要调味品盐主咸,梅主酸,只有盐梅结合方能成为美味的羹。

在国人眼里,梅的果实不仅能食用,还可以制酱、酿酒,甚至还可以入药,有收敛止痢、解热、镇咳和驱蚊虫的功效。

《诗经·召南·摽梅》写道“摽(biào,落)有梅,其实七兮”;“摽有梅,顷筐暨(jì,取)之”。

很明显,这里的梅是指实而不指花。

从魏晋南北朝开始,大约距今一千五百多年前,人们才将梅作为一种“花”来欣赏。

到南朝刘宋,一种独立的诗歌品种——咏梅(花)诗,才正式出现。

南朝梁元帝萧绎《咏梅诗》说;“人怀前岁忆,花发故年枝。

”将梅花作为歌咏的对象。

后来沿唐及宋,咏梅花的诗不止千首。

南宋彭克(号玉壶)有《玉壶梅花三百咏》一卷,一人竟写了300首梅花诗。

而南宋刘克庄也一人创作了123首咏梅诗和8首咏梅词。

可见当时咏梅花诗之盛行,以至于有人埋怨诗人“弃实求花”是失了“梅真”。

那么,为什么梅花能够与人格如此胶合为一体呢?因为梅花的形象特征与某种道德评价的思想价值完全吻合。

首先是梅花的色淡气清。

清淡是对浓艳的否定。

浓艳为俗,清淡超俗,高雅。

而高雅脱俗,是文人学士所追求的质素,所标榜的气度。

宋熊禾《涌翠亭梅花》言“此花不必相香色,凛凛大节何峥嵘!”梅花之神,在峥嵘之“大节”,而不在表面之“香色”。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试题(语文)

山西省2012届高三第一次阶段性诊断试题(语文)

3 星星变奏曲 1.字音字形 méng lóng 僵 颤 2.词语积累 安静 向往 十分珍贵 (1)静谧:_____________。

(2)憧憬:______________。

(3)弥足珍贵:_____________________。

juàn 3.背景资料这首诗写于“文革”后,有人说过,一个聪明的民族,是 敢于反思、敢于正视自我的民族。

发生于变革时代的中国新文 学史上的“朦胧诗”运动,就是一批正直而年轻的中国知识分 子,在诗歌方面开始的最沉痛的反思。

4.文意感知 星星 闪现的点点光明 这首抒情诗以“______”象征茫茫黑夜中_______________, 寄托了诗人在现实中执著追求的理想。

全诗表达了诗人对黑暗 冰冷的现实的否定,抒发了自己对理想的向往和追求,以及虽 然迷茫失落却又不失坚定的情怀。

5.诗题理解 这首诗的题目为什么叫“星星变奏曲”? 分析:变奏曲是作曲基本技巧之一,系统地运用变奏手法 谱成的乐曲称为“变奏曲”。

本诗的上下两节都是以“星星” 为主要意象,来表现追求光明的主题,并且结构对称,基本句 式、修辞手法和一些用法也相同或相近,因而有同样的旋律; 但上下两节的情境、意味形成强烈对照,基本句式和一些用法 也有所不同,这如同音乐,既保持原有的轮廓而又以变化的面 貌出现,使上下两节构成主题与变奏的关系;所以题目叫“星 星变奏曲”很恰当。

(2010 年广东广州卷)按要求作文。

请以“奖励自己”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选文体(诗歌除外);②600 字以上;③文中不能 出现考生的姓名和所在学校的名称。

【思路点拨】1.“奖励自己”是一个动宾短语,在审题的 时候,首先应该补上主语,按照命题者的意图,这个主语应该 是“自己”,也就是自己奖励自己。

解决了这个问题之后,关 键词就是“奖励”了,所以在审题时就要立即想到这样的问题: 为什么要奖励自己?奖励自己什么?这样的奖励对自己产生了 怎样的作用? 2.古人讲究“意在笔先”,对于这个题目的立意更不难。

201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太原市2012年高三年级模拟试题(二)语文试卷(考试时间:上午8:00——10:30)各位考生,下面是教育城高考网(/gaokao)小编整理的:2012年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请大家继续关注教育城高考网(/gaokao)。

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II卷(表达题)两部分,第I卷1至8页,第II卷9至10页。

2.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题与答题卡相应的位置。

3.全部答案在答题—卡上完成,答在本试题上无效。

4.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按照汉许慎《说文解字)的诠释,“儒,柔也”。

一个“柔”字,味道全出,可谓搔到了问题的痒处。

宋词专家叶嘉莹先生曾提到中国文化的“弱德之美”。

她由“儒”字“柔”的本义出发,加以阐释,十分贴切地把儒家所代表的中国文化性格多维度地彰显出来了。

“儒”含“需”字,参之以《易经》“需”卦的卦象,可知“需”有“等待”之义。

据《易传》记载,孔子就说过:“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何不利之有?”孔子这里说的其实就是“需”的意思,它体现的显然是一种等待的姿态。

华裔英籍女作家韩素音在参观走访了中国内地之后,曾经感慨道:“我在这里重新发现了中国的弹性——它所固有的柔顺性,这使它不受外界危机的影响,同时也使它度过自己的一次又一次动乱。

”因此,我们虽说“儒者柔也”,但看此“柔”字不要过于直观,误以为柔就是软弱无力,就是废弃一切作为。

其实,我们只有通过“水”的意象,才能最真切地体味到“儒”之“柔”。

柔是“水”的最为突出的特性。

在中国文化中,以水喻道是有其古老传统的。

譬如,老子曰:“上善若水”;他还说“弱者道之用”,此所谓“弱者”乃指水的柔弱所表征出来的规定。

因为“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评测语文试题(扫描版)

山西省山西大学附属中学2012届高三第二次评测语文试题(扫描版)

4我们要把道德修养和专业知识紧密联系起来,做一个品学兼优的人。
3. 阅读课文6、7两个自然段,回答下面问题。
1概括所选语段表达的观点。
2可以用原文中哪一句来解释“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的意思?
3作者举工匠、科学家、电脑专家的例子,是为了说明什么呢?

4将你从本文摘抄或课外积累的相关名句读一读,结合你的读书体验,写出自己的体会。(50-100字) ,资料共分享!我们负责传递知识!
,(
)书中的糟粕。
(选购 选择 吸收 吸纳 摈弃 抛弃)
2. 下面句子有语加强我们的品德修养,另一方面是为了开拓我们的视野。
2我们要适应瞬息万变的高科技时代,就要不断地学习,用新的知识充实自己。
3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去挤,它总会有的,这要看自己是否有恒心和毅力。
我写过一本关于道德教育的书——《人生宝典》,就是因为当年抓德育建设时,发现没有一本合适的教材,而当时的新加
坡、日本.马来西亚都有。我写书时就想,写人类共同的真善美的东西,尽量避免和政治挂钩,不跟着风头跑。现在厚黑学
、撒谎术,迎合青年心理的这谋那术,太多了,而正经的道德修养方面的书很难找,我曾建议文明办的同志,要让我们的德
育教材更具有可读性。”课



1检查课前字词导学:
2 围绕“求知善读”作者提出的最主要的观点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3阅读课文,画出每个自然段的中心句,大声朗读,从而理清文章思路。
写出本文主要的论证方法并体会其妙处,试选一二例填入下表。(小组合作)

①(
)③

中心论点:
课 题要点概括课时第1课时导学重点?1、 理清文章的思路,体会并学习围绕中心论点多层面进行论证的方法。 ?

2012年高考语文山西卷(新课标卷)作文试题分析

2012年高考语文山西卷(新课标卷)作文试题分析

原題呈現2012‎課標卷(河南、黑龍江、吉林、寧夏、陝西、海南、山西、 疆、雲南、內蒙古、河北)高考作文:作文‎‎‎‎‎‎ : ‎‎: ‎ : ‎‎海 ‎‎現 ‎‎你!■選題特點現 ‎、 ‎題嘉賓:劉 明原 ‎ 文‎教師 山西 特 ‎教師、山西 教 ‎ 、山西 ‎原 師‎、 原 師‎ 師 ‎文教 ‎高考 ‎2012‎山西高考卷‎( 課標卷) 作文題 ‎‎‎‎20 11‎高考 ‎ 題作‎文 題作‎文 考 ‎ 作文 考‎ 文‎ 師 ‎‎ 作文‎‎‎ 題內 ‎‎現 ‎、‎ 題 、 考 ‎可敘、 可抒、 理可高考作文 ‎考‎題 可 ‎ 題 ‎題 ‎ 理 ‎‎ 作‎文 題 ‎ 選 ‎‎作文 ‎作 ‎ 可 ‎ 考 ‎‎作 ‎現 題 ‎考 ‎文 文課 標‎‎內‎ 、‎ 可 ‎ 作 ‎ 作文‎考題 ‎現 文‎課 標 ‎精神‎小見‎ 小‎‎ 作 ‎‎‎‎‎‎‎可 ‎:1、 ‎ 可 ‎‎‎‎‎‎‎‎德風尚2、 ‎‎‎‎‎、 、 、 作、 ‎現 ‎‎‎理 理 ‎小 ‎ 理 ‎‎‎‎‎‎‎‎‎ 、 ‎題 ‎‎‎‎‎‎‎‎‎‎貢獻3、 ‎‎‎、‎‎‎‎‎‎‎ 現 作‎‎‎‎ 見 見 ‎‎ 作‎‎‎‎ 、 ‎‎理‎ 、 ‎ 、 ‎、作 ‎最高境界‎、‎可作 ‎作文 ‎腳點最‎ 作‎素‎考 ‎ 、 ‎‎小見 ‎‎ 考 ‎‎現‎‎‎效考 ‎ 最 ‎ 作素‎ 最 ‎作 最 現 ‎ 作‎ 考 ‎作文 ‎ 作 卷 ‎師青睞■網絡高考作文 ‎微博熱高考作‎文題 ‎ 網 ‎‎‎‎ 網 ‎‎題 微博 ‎抒胸臆 趣 嘲諷 誠懇A 微 查: 最 ‎綱卷最高考‎官微博@高考 ‎2012‎‎高考作文最‎? 投票 截 6月7‎15181‎93‎作文‎題‎請橫 放》15.5%投票 高 ‎ 作文 ‎ 網‎ 文‎:‎‎‎ : ‎請橫 放 網 ‎ 作文‎題 雲 ‎‎腦最 作文題 ‎ 綱卷 1‎6.3% 投票 ‎ 作文題 ‎ 放 》 ‎‎‎ 放 ‎‎ 考 考‎‎作文最 最 ‎ 最 :又‎查 作文 ‎拔 籌7 教 ‎高考作文‎查 最 最 ‎ 最 最 ‎網截 71‎41186‎5 網 投‎票 作文題‎別21‎.7%、16.7%、13.9%投票 高‎ 最 最 ‎ 最 ‎B 微盤點作文 撞衫 流 歌‎明‎‎‎‎‎高考作文 ‎ 撞衫 ‎流 熱歌‎ 網 ‎雙 撞衫作‎文題 作文‎題 你 ‎朵雲彩》雷翻網 網 @刁龍DL‎‎作文題 ‎最 風‎》? ‎ 最 ‎ 風 你‎最 雲彩‎‎你 ? 題 師 ‎‎‎絲?杜甫 忙題 師‎ 微博 ‎‎信 段 網‎絡 杜甫 忙 ‎ 杜甫 又 ‎高考 考 ‎‎ 北卷‎作文題 ‎杜甫 》 考 ‎‎ 信 ‎替杜甫 ‎ 、 ‎ 尚 ‎ 網 ‎ 題 買賬 網 @‎: 見 ‎誠‎‎‎‎‎‎‎‎誠 文 ‎‎高考題 ‎串界 最 ‎‎網‎‎‎ 作文題‎ 網 別‎‎‎題‎網 @‎: 201‎2高考 文‎‎作文題 ‎你 ‎ ? 課標 ‎》 : 》 海卷 ‎微 》 : 微 ‎》 江卷 ‎ 》 : 精‎彩》 江西卷 你 ‎》 : ‎》 遼寧卷 隱隱 樂 》 : 顫栗 》C 微作文作‎文‎‎ 古‎劇‎ 高考作文又‎‎ 高考 ‎作文 ‎‎‎‎ 考 ‎‎價值網 @南 WO‎L F‎ 題 ‎ 題 ‎‎!網 @brigh‎t‎‎ 》: ‎‎‎‎‎‎ 樂‎‎‎‎‎熱 樂‎‎‎請 ‎‎‎‎請 ‎D ‎‎網‎‎ 微作‎文、 作文 ‎軍作 ‎‎ 高考作‎文 微博 ‎‎‎最‎‎價‎ 價‎ 題 高考作文題‎ 可 選‎‎‎‎白 文 ‎作文考 ‎‎‎ 考 ‎ 考 師 ‎義。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学段测评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山西省太原市高三第一学段测评语文试题(无答案).pdf

山西省太原市2012-2013学年高三年级第一学段测评 语 文 试 题 本试卷为闭卷笔答,答题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

注:将选择题的答案依题号填到下面答题栏内。

第I卷 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礼”字,最早见于《尚书·舜典》。

后在《老子》、《论语》中被广泛使用,也就是说在西周公元前500年)以后才广泛使用。

其在古代被解释得较含糊,主要含义有礼法、礼节,等级社会的典章制度,传统习惯、规定社会行为的规范等。

越到后来,“礼”字的含义范围就越小,单成了“礼貌、礼仪”之意了。

而要辨明“礼”字,不得不说到(礼记)。

《礼记》是战国至秦汉时期儒家论说或解释礼制的文章汇编。

汉代把孔子所定的典籍称为“经”,弟子解说“经”的文字称为“传”或“记”,《礼记》因此得名。

礼,在西周以前,作为社会行为规范和典章制度,它是奴隶社会政治制度的体现,是维护宗法与等级制度的上层建筑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人与人交往中的礼节仪式,是奴隶主贵族及封建地主阶级一切行为的准则。

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礼”作为中国封建社会的行为规范和生活准则。

对中华民族精神素质的修养起了重要作用。

同时,随着社会的变革和发展,特别是在封建社会的后期,它越来越成为束缚人们思想、行为的绳索,影响了社会历史的进步和发展。

春秋时各诸侯国虽然都在争霸称霸,但毕竟还奉着一个周王——当时的中央政府.承认有一个政治中心,这就是等于还承认有一个共同的社会行为规范。

而五霸以后,东迁后的周,失去了号令诸侯的能力,各诸侯不再定期向天子述职和纳贡,周王室的收入因此而减少。

这就是说,整个周朝的社会行为规范至此已彻底崩溃,各诸侯国不再承认一定的社会行为规范。

春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都因为存在强大的同姓或异姓贵族势力,为了私有利益,无视既定的社会行为规范,致使君权削弱,“权去公室,政在家门”。

卿大夫为了争权夺利,引起内乱频繁发生,这就是无视于周王朝的社会行为规范而造成的后果,“礼制”也就开始转到“法制”。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山西省太原五中2012届高三12月月考试题 语文

太原五中2011—2012学年度高三第一学期月考(12月)语文试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题2分)植入式广告,又称植入式营销,是指将产品或品牌及其代表性的视觉符号甚至服务内容策略性地融入影视剧或电视节目内容中,通过场景的再现,让观众留下对产品及品牌的印象。

它其实是一种隐性广告。

据一些学者考证,植入式广告是与电影共生的。

19世纪末,法国的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电影之后,就曾多次找商人提供产品做布景和道具用。

之后,美国福特公司就有了向好莱坞制片商出租汽车拍摄电影的想法。

一些电影史学家回忆,上个世纪30年代,电影大师卓别林曾采用法国时尚女王可可·夏奈尔设计的服装。

进入21世纪以来,影视剧中的植入式广告开始呈现泛滥之势。

影片《变形金刚》共植入了68个品牌广告,收入超过4000万美元。

恰如一位商界人士所言,我们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一个“植入时代”。

在一向重视艺术性的法国电影中植入广告近些年也开始大行其道。

2007年法国电影《不要告诉任何A》制片方与美国雅虎公司签订植入式广告协议:电影在表现两位主角联络时使用雅虎邮箱发送邮件,而雅虎公司负责这部电影的推广宣传。

韩剧植入广告的兴起是在本世纪初。

在2004年一部名叫《火鸟》的电视剧中,男主人公被设定为一家MP3播放器生产企业的副社长,使得大众还比较陌生的MP3播放器成为流行时尚产品。

据分析,好莱坞影片中植入广告最普遍的是汽车产品。

1974年上映的《007之金枪人》多次出现AMC汽车的镜头。

在此后的许多动作大片中,丰田、福特和通用的产品时有登场。

在《黑容帝国II:重装上阵》中,两款凯迪拉克汽车和一台意大利著名的杜卡迪摩托车上演飙车大赛。

除汽车外,电子产品广告也是好莱坞影视作品普遍植入的对象。

在今年3月底播出的美剧《摩登家庭》中,刚刚上市的苹果公司新产品iPad平板电脑粉墨登场,想借这部电视剧的人气,吸引更多消费者购买。

烟草和酒精饮料的身影也不断在影视剧中出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2山西省太原市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新高考新题目2012-01-18 1024太原市2011—2012学年度高三年级调研考试语文试题(考试时间下午230——500)说明本试卷分第Ⅰ卷(阅读题)和第1I卷(表达题)两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请将第Ⅰ卷必考题中的单项选择题1--6小题,第Ⅱ卷表达题中的单项选择题13—15小题的答案涂在机读卡相应的位置上。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每小题3分)从1918年到1919年,甲1型流感几乎传遍了全球,世界人口的一半以上受到了它的袭击,死亡人数比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死在炮火之下的人数还要多。

1957年甲2型流感大流行。

当年2月流行于中国贵州西部,3月传播全国,4月从香港出境扩散于世界,共死亡几十万人。

流行地区发病率约50%。

1968年甲3型流感大流行,发病率30%,病死率与1957年相近。

在流感的困扰下,各国的工业停滞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到处都可以听到关于死者悲惨命运的故事。

2009年墨西哥和美国发生由新型病毒甲型HINl流感病毒引发的疫情。

继而疫情在全球多国爆发。

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多表现为兵营、学校等的‚单位内爆发‛;丙型多为散发病例,婴幼儿最易感染。

目前虽有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只能降低发病率,而不能控制流行。

流感中等流行的年度,世界每年约损失10多亿个工作日,死亡60万人以上。

由于人们常将流感与感冒混同,视流感为‚小病‛。

更应引起全人类的重视。

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

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

全球升温将给人口稠密并对疾病毫无准备的富饶地区带来可怕的热带疾病等等。

大气层的漏洞导致地球平均气温的上升,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挪威、加拿大出现疟疾就是明显的例证。

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因为那里的人们经常保持身体的接触,吸入别人的废气。

在水、废物、房屋、家具和食物中滋生的细菌,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古人用芳香疗法来医治疾病,绝大多数是采用熏蒸法,燃点乳香、沉香、檀香、玫瑰花等芳香物,用以驱逐秽气、杀虫灭菌,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有一定的效果,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

隔离是现代对付流行病的常见办法。

比隔离更进一步的是检疫,即预防,防患于未然。

许多疾病都会通过唾沫和口痰传播,因此许多城市对随地吐痰都施以重罚。

在新加坡。

随地吐痰和乱抛口香糖可以处以拘禁等刑罚。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类已采用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

如消毒、药物治疗、隔离、疫苗防治等。

当全球多国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之时,回首历史上曾经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传染病,以及人类与疫病抗争的艰苦历程、医学与疾病作斗争的前行足迹,从中可以看到,我们必须承认和正视人类的生存和正常生活正在受到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大到气候、环境、生态,小到我们的日常卫生习惯,都可能是疫病流行的诱因。

有这样一句话‚疫病在古代是坟场,在近代是战场,在当代则是考场‛,这句话在某种程度上浓缩了人类与疫病较量的变迁。

我们在这个‚考场‛上将交出一份什么样的答卷,这是摆在每一个人面前严峻的问题。

(节选自《人类瘟疫报告》,有删改)1.下列关于“流感”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A.甲1型流感、甲2型流感、甲3型流感都在世界范围内大流行,每次死亡人数都在几十万人,其中甲2型流感和甲3型流感的发病率相近。

B.流感病毒分甲、乙、丙三型。

甲型常引起世界性大流行,乙型可引起中等流行,丙型多为散发病例,从流行的范围来看依次扩大。

C.目前关于流感的治疗药物和疫苗主要是针对丙型感冒,且只能降低发病率,不能控制流行,人们应该高度重视流感,不能视之为“小病”。

D.随着现代科技的进步,人类已采用隔离、消毒、药物治疗、疫苗防治等综合防治法应对流感传播,防范措施合理而且到位。

2.下列关于文章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流感不仅威胁着人们的生命,还会给社会带来诸多的困扰,比如工业停滞萧条、商业和交通被迫陷于停顿等。

B.环境的破坏已开始危及人类的健康,也使许多古典传染病“复活”,因而甲型H1N1流感病毒能够产生并迅速传播,疫情波及多个国家。

C.古人用芳香疗法来防治疾病,这与后来的消毒水防治相似,其对流感的治疗和防止其蔓延也有一定的效果。

D.回首人类与疫病抗争的历程,正视来自大自然的挑战和警告,我们更应该注重日常卫生习惯。

减少疫病流行的诱因。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正确的一项是()A.细菌在城市密集的人群中繁衍滋生,会像一场烈火在烘干的大草原上迅速地蔓延。

因此,疾病的传播多是从大城市蔓延开来的。

B.流感的产生与人类社会的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因此,应该尽量减少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这是避免流感传播的根本途径。

C.当爆发甲型H1N1流感疫情时,世界各国在分析了曾给人类带来过巨大灾难的传染病后,开始重视气候、环境、生态给人类带来的影响。

D.疫病在当代是考场,意思是说,面对流感疫情,人类应该引起高度的关注,积极采取防控措施,才有可能交出一份满意的答卷。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7题。

公仪休者。

鲁博士也,为鲁相。

奉法循理,无所变更,百官自正。

使食禄者不得与下民争利,受大者不得取小。

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

客曰‚闻君嗜鱼,遗君鱼,何故不受也?‛相曰‚以嗜鱼.故不受也。

今为相,能自给鱼;今受鱼而免,谁复给我鱼者?吾故不受也。

‛食茹①而美,拔其园葵而弃之。

见其家织布好,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云‚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②其货乎?‛石奢者。

楚昭王相也。

坚直廉正,无所阿避。

行县,道有杀人者,相追之,乃其父也。

纵其父而还自系焉。

使人言之王曰‚杀人者,臣之父也。

夫以父立政,不孝也;废法纵罪,非忠也;臣罪当死。

‛王曰‚追而不及,不当伏罪,子其治事矣。

‛石奢曰‚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忠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遂不受令,自刎而死。

李离者,晋文公之理③也。

过听杀人,自拘当死。

文公曰‚官有贵贱,罚有轻重。

下吏有过,非子之罪也。

‛李离曰‚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受禄为多,不与下分利。

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非所闻也。

‛辞不受令。

文公曰‚子则自以为有罪,寡人亦有罪邪?‛李离曰‚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今过听杀人,罪当死。

‛遂不受令,伏剑而死。

(《史记·循吏列传》)注释①茹蔬菜。

②雠售。

③理法官。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客有遗相鱼者,相不受遗赠送。

B.而疾出其家妇,燔其机燔焚烧。

C.废法纵罪,非忠也纵纵容。

D.今过听杀人,傅其罪下吏过过分。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能表现文中官员“奉法循理”的一组是(3分)()①以嗜鱼,故不受也②欲令农士工女安所雠其货乎③纵其父而还自系焉④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⑤臣居官为长,不与吏让位⑥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A.①②④ B.②③⑥ C.③④⑤ D.①④⑥6.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公仪休奉行法令遵循义理。

在担任鲁国国相期间,有人因为他喜欢吃鱼就送给他鱼。

他直言拒绝坚持不接受。

B.石奢为人刚强正直廉洁公正。

担任楚昭王的国相时,石奢发现自己的父亲杀了人,就放了父亲,然后判自己死罪,并且拒绝楚王的赦令,自刎而死。

C.李离坚持原则遵守法律。

由于错听案情而杀了人,李离便把自己囚禁起来判了死刑,但晋文公认为李离的手下官吏有过失,不是李离的罪责。

D.司马迁称公仪休、石奢和李离为循吏,他们三人都严守法纪,最终都付出生命维护了法纪,以此保全了自己的名誉。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不私其父,非孝子也;不奉主法,非忠臣也。

王赦其罪,上惠也;伏诛而死,臣职也。

(5分)译文(2)理有法,失刑则刑,失死则死。

公以臣能听微决疑,故使为理。

(5分)译文(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8~9题。

水调歌头杨炎正把酒对斜日,无语问西风。

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

放眼暮江千顷,中有离愁万斛,无处落征鸿。

天在阑干角,人倚醉醒中。

千万里,江南北,浙西东。

吾生如寄,尚想三径菊花丛。

谁是中州豪杰?借我五湖舟楫,去作钓鱼翁。

故国且回首,此意莫匆匆。

8.上片中,“胭脂何事,都做颜色染芙蓉”一句有何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

(5分)9.下片中,主要表达了怎样的思想?请结合词句说明。

(6分)(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10.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1)连峰去天不盈尺,。

飞湍瀑流争喧。

(李白《蜀道难》)(2)浩浩乎如冯虚御风,;。

(苏轼《赤壁赋》)(3)不以物喜,,,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范仲淹《岳阳楼记》)乙选考题请考生从以下三、四两大题中选定一大题作答,只能做所选定大题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大题内的小题。

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大题记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1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

(25分)老人与树刘国芳有时候看一棵树,觉得,那树像一个人。

有一棵柿子树,就像一个人。

柿子树像一个老人。

柿子树的皮肤是褐黑色的,枝丫是弯曲的,柿子树给人的感觉粗而斑驳,像一个老人皱皱巴巴的脸;或者,一个老人皱皱巴巴的脸像斑斑驳驳的柿子树。

柿子树在旷野里一站,就站出一树的沧桑。

这也像一个老人,老人历尽岁月的磨难,脸上写满了沧桑。

老人住在离柿子树不远的地方,老人出门,总要从柿子树跟前走过。

老人真的把柿子树当成一个人了,见了柿子树,老人总说‚你也老了!‛老人不仅跟柿子树说这句话,柿子结果的时候,老人说‚你还能结果呀。

‛柿子熟了的时候,老人说〃t柿子熟了。

‛柿子落了的时候,老人说‚你身上没有柿子了。

‛柿子树听了老人的话。

一般不作声,但柿子树会把枝叶摇响,那是柿子树的笑声。

有时候,柿子树也觉得自己像个人。

有一个女人,牵着一个孩子从树下走过,那是柿子熟透了的时候,孩子见了满树的柿子,就跟女人说‚妈妈,摘柿子给我吃。

‛女人说‚别人的柿子树,怎么能摘。

‛柿子树听懂了他们的话,柿子树摇摇身子,把两个熟透了的柿子摇落在地。

孩子见了,欢天喜地捡起来吃,还说‚妈妈,这柿子真甜。

‛柿子树也听懂了这话,它又摇了摇枝叶,仍笑。

有几个孩子,在柿子熟了的时候爬上树去摘柿子。

一4"-~-7,一直往高处爬,但后来孩子一脚踩空.从树上往下跌。

柿子树伸出的枝丫托住了孩子。

孩子没有掉下去,就说‚幸亏这根枝丫。

‛柿子树在心里说‚是我用手托住了你。

‛有调皮的孩子,总拉着或扯着柿子树的枝丫,要把柿子树的枝丫折断。

但这些孩子往往折不断。

孩子折不断,就说‚怎么折不断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