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合集下载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后感《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是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卡尔·波兰尼于1944年出版的著作。

这本书以历史的角度探讨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以及国家与市场的关系。

这本书的读后感是深刻而又复杂的,下面是我的个人体验和理解。

波兰尼在书中提出了他的“双轨制”理论,即国家和市场在现代资本主义中发挥着不同但互补的作用。

国家主要负责维持社会稳定和公正,保护人民权益,而市场则是生产和分配资源的机制。

国家和市场之间的相互作用形成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基础。

书中的一个重要观点是,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离不开国家的干预。

波兰尼认为,市场机制在早期资本主义时期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随着生产力和社会组织的发展,市场机制逐渐失去了控制力。

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国家开始干预市场,通过立法和规制等手段来调整市场。

这种干预成为现代资本主义的标志性特征。

波兰尼还关注了资本主义和民主制度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民主制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资本主义的发展导致了市民阶层的兴起,市民阶层通过政治参与争取自己的利益,这种政治参与最终促进了民主制度的形成。

在作者对现代经济制度的探讨中,他指出了市场经济的存在问题,并提出了对其的反思和探讨。

在作者看来,市场经济对于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财富和繁荣,但同时也带来了许多问题,如社会不平等、生态危机、文化价值的淡化等。

这些问题并非市场经济自身的问题,而是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逐渐出现的,需要我们从根本上反思和解决。

波兰尼对于现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分析深入浅出,生动形象地描述了资本主义在不同时期的发展变迁。

他对于资本主义发展的综合分析也启示了我对于世界的更深层次的认识。

我深刻地理解到了现代资本主义的形成不仅仅是市场力量的作用,而是政治、社会和文化等多种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波兰尼的理论框架下,我开始反思自己对市场和政府的看法,认识到它们之间的关系要比我想象中的复杂得多。

2022 《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读后报告

2022 《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读后报告

《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读后报告这段时间我读了波兰尼同志的著作——《巨变: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自认为这本书的难度比较大,不是那么容易理解,需要花较长的时间来跟上这个被世人称为金融感大鳄的想法与思路。

在我看来难以理解的不是反身性原理,而是那些非常复杂的逻辑关系,这些逻辑关系处于国际金融现象背后。

在这本书中,社会科学中的理论及应用与自然科学在本质上的不同是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不在在于观察者与观察对象的双向影响。

我们在思维分析训练的时候可以将其重点来考虑,我想像书中那种极其复杂的模型并不是每个人都理解并可以做出来的,因此就不是人人可以以此为依据来进行预测和操作。

然后我还明白了波兰尼是怎么在分析股票市场波动的时候运用反身性理论的,我们首先来谈他对传统理论的观点。

在他的见解中,传统理论可以分为基础性(价值分析)和技术性(技术分析)。

1、价值分析价值分析在波兰尼看来比较有趣,股票被认为是真实的基本价值,资产的盈利能力决定基本价值,不管在什么情况下,股票价格都与基本价值相符。

他在价值分析上有两种观点,一是价值分析还没考虑到现在的股票价格会对公司的价值产生影响。

第二个是他认为“市场是永远正确的”这一观点不正确。

2、技术分析波兰尼在技术分析这块描述的比较简单,技术分析可用来研究股票市场的变化,以及分析供需的关系。

他主要阐述了供求决定、过去的经验同未来市场与股票价格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显而易见的是波兰尼不屑于谈论技术分析,他认为技术分析只能是“股票短期是投票机”这取决于已有的历史经验,在这点上他的观点与巴菲特的有些相似。

然而有趣的是,技术分析的特点比较清晰,它比较群体性失明。

但是技术分析也有一些比较有价值的研究内容,比如中长期的股票价格趋势,价格走势,波兰尼在股票市场反身性理论所研究的主要内容就正是技术分析所拥有的。

我个人认为我与波兰尼对价值分析的基本观点一致,但是我并不认同他质疑价值分析的两个观点。

然而我辨别不了第一点。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在书中,卡尔·波兰尼指出,现代社会的转型并非偶然,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 政治和经济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他强调,经济活动与社会政治制度之间存在 着密切的,二者相互影响、相互塑造。这一观点让我深刻认识到,经济现象并 非独立存在,而是与政治、文化等社会因素紧密相连。
卡尔·波兰尼还对市场体系进行了深入的分析。他指出,市场体系并非天然形 成的,而是由一系列复杂的制度、规则和习惯所构成。这些制度和规则在很大 程度上决定了市场活动的方向和形式,同时也受到市场活动的影响和塑造。这 一观点让我对市场体系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也让我更加市场背后的制度和规 则。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在凯恩斯主义的影响下,20世纪中期以后的世界开始进入新工业文明阶段。这 个阶段的特点是保护主义和干预主义的盛行。同时,全球化也成为了新工业文 明的主要特征之一。随着国际贸易的不断扩大,各国之间的经济越来越紧密, 全球化成为了不可逆转的趋势。
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 书为我们揭示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文明“大转型”背后的政治与经济因素。 在这个过程中,工业革命、世界大战、经济危机以及新工业文明的兴起都对我 们的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对于我们来说,了解这段历史是非常必要 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当今社会的政治与经济格局,也可以为我们未 来的发展提供一些启示。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是一本极具思想性和启发性的书籍。 它让我认识到我们所处的时代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同时也让我对未来 的发展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更坚定的信心。我相信,只要我们能够认真思考、 勇于改变、积极应对挑战,我们一定能够创造一个更美好的未来。

《大转型》读书笔记(精品5篇)

《大转型》读书笔记(精品5篇)

《大转型》读书笔记(精品5篇)《大转型》读书笔记篇1《大转型: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转型》读书报告今天我读了《大转型:中国的开放与世界的转型》,这这本书给人很深的印象,作者弗格森从多个角度阐述了中国和世界的关系,虽然只有61页,但是字字珠玑。

这本书给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解当前和未来几十年全球格局的独特视角,无论从哪个角度看,这本书都是一本值得一读的书。

弗格森在书中写道:“中国的大转型不仅将重塑中国本身,而且将重塑其他国家,尤其是那些与中国竞争或与中国合作的国家。

”这让我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其发展模式和政策对世界的影响是巨大的。

弗格森在书中提到了中国的发展模式,即通过改革开放政策,引进外资和技术,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

这种发展模式也为中国和其他国家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的发展模式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借鉴,也为发达国家带来了竞争压力。

弗格森在书中还提到了中国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和竞争关系。

中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贸易国之一,与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日益密切。

然而,中国与其他国家的竞争也在加剧。

这主要是因为中国的经济实力和影响力在不断增强,其他国家也希望在中国的崛起中分得一杯羹。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对中国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改革开放政策,坚持创新和改革,我们就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同时,我也认为,我们需要加强与其他国家的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挑战,实现共同发展。

《大转型》读书笔记为本网站原创作品,不得擅自转载!《大转型》读书笔记篇2《大转型:我们如何走到今天》读书报告在深入阅读陈恒教授的《大转型:我们如何走到今天》之后,我深感其观点独特,论证严谨,内容丰富。

这本书以宏观的历史视角,深入浅出地剖析了中国社会转型的内在逻辑和外部影响,使我更全面地理解了这一重要历史事件。

首先,陈恒教授对于社会转型的定义和阐述非常吸引我。

他提出了“大转型”的概念,认为社会转型并非单纯的制度变迁,而是涉及到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多个层面的深刻转变。

波兰尼《大转型》读书笔记相关

波兰尼《大转型》读书笔记相关

波兰尼:《巨变——现代政治、经济的起源》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 1886-1964)生于维也纳,一个匈牙利犹太中产阶级家庭,十几岁时随家迁回布达佩斯,1906年入布达佩斯大学学习法律。

1908年波兰尼被选举为新成立的布达佩斯大学学生思想政治团体“伽利略学圈”的首任主席,此后他一直积极参与政治活动,1914年,参与组建了了“国家公民激进党”。

一战爆发后,他参军上前线,1917年带伤回到布达佩斯。

1919年,他离开匈牙利前往维也纳,开始他长期的流亡生活。

在维也纳期间,他参与编辑中欧最重要的经济和金融杂志《奥地利国民经济》。

1933年希特勒上台,波兰尼又被迫流亡去了英国,成为工人教育协会的讲师。

1941-1943年间,他得到一笔研究资金,在美国福蒙特州伯灵顿学院完成了《大转型》,这本书1944年首先在美国出版。

二战结束之后,波兰尼到美国,成为哥伦比亚大学教授经济史的副教授。

退休后,波兰尼到加拿大的蒙特利尔,与妻子一起颐养天年,1964年逝世。

本书写作背景是19世纪到20世纪初期全球经济的转折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导致世界文明的格局发生了巨大变化:19世纪的以自由市场经济为纲领的旧工业文明的垮台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波兰尼亲身经历这个变革,并认为对这场变革,尤其是经济和政治秩序的变革,影响最重要的四个因素是:一、政治权利的平衡;二、国际金本位制度;三、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四、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

这本书则主要针对第三点自我规范的市场机制而写。

其中一核心观点是,现代国家的发展和市场经济机制的发展是相辅相成,说白了,也就是政治结构和经济制度往往会相互作用。

在18-19世纪时期,工业革命引发经济变革,即资本主义的初级阶段和自由市场经济的形成。

而经济变革要求政治结构调整,于是出现了拥有独立主权的国家主体,因为后者能够保障前者快速的发展。

但是,当前者发展到一定程度,会造成社会结构失调、阶层差距扩大,这时候后者为维护稳定反过来限制前者。

大转型读后感(5篇材料)

大转型读后感(5篇材料)

大转型读后感(5篇材料)第一篇:大转型读后感关于政府适当干预的思考波兰尼《大转型》读后感新自由主义经济一直倡导自由市场,强调“看不见的手”的理论,但是无论是从19世纪的英国“圈地”运动带来的灾难,还是20世界和21世界的两次大的全球经济危机,我们都不难发现,完全放任的市场总是会有失灵的时候。

波兰尼在《大转型》中有了大量的篇幅描述了自由主义市场的失败,他也一再的强调,完全“脱嵌”的市场经济是乌托邦式的。

波兰尼详细论述了英国的“圈地”运动,他赞赏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对于“圈地”运动的干涉主义,认为“反圈地立法虽然没能完全阻止圈地运动,但也并不是完全无效的”,人们不该忽视它的作用。

同时,通过对地方市场和邻里市场的叙述,我们看到,国家的干预才真正是国内市场的根源。

国家干预经济的主要原因:1、社会保障问题经济法则来源于自然法则(羊与狗的例子),自然选择认为必须有贫困的人存在,只有贫困的存在,才会有为了不挨饿而努力工作的人。

同时,经济学认为,财富的增长必然伴随着贫困的发生。

为了缓解经济发展所带来的种种负面影响,必须有一个强有力的机构来解决贫困问题,政府的几乎强制的再分配能极大的减少贫困的发生,防止社会的崩溃。

2、劳动力、土地、货币的虚构商品性从根本上来说,劳动力只是人的技能的一种体现;土地只是自然的一种形态;货币本身可能并没有价值,他们都不属于商品。

然后劳动力、土地、货币(资本)却是现代经济最重要的元素。

把他们当作商品,使得市场经济系统完全凌驾与社会系统之上,换句话说,使得人们完全以逐利而存在,失去了个人的价值,最终导致社会的消失。

3、金本位制度的缺陷早在19世纪工业革命时,金本位制度就发生过严重的危机。

金本位制度的缺陷拿到现代来看,就是各国货币币值的不稳定状况。

货币币值的不稳定会严重损害全球化的贸易,尤其是会对经济实力较差的发展中国家造成重创。

因此,需要有政府采取适当的措施,保护本国的货币不受打击。

4、市场自发调控的苛刻条件经济学对完全市场的假设条件太过苛刻,完全竞争、信息对称、稀缺性,在现实世界中这些都很难实现,所以完全放任的自由市场常常会使得经济陷入危机。

解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解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解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作者:李俏来源:《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6年第01期摘要:波兰尼所著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书,是一部描述欧洲文明从前工业世界到工业化时代转变的宏大著述,这一转变不仅是经济领域生产方式的变革,更是观念、意识形态、社会和国家政策上的转变。

这一转变的重要性和重大历史意义不言而喻,已经被广泛研究了,而以方法论的视角对其进行解读,从书中所用的经济学、社会学和历史学的研究方法出发,呈现这一著作所具有的历史意义和现实价值是一次新的尝试。

关键词:方法论;经济分析;历史分析中图分类号:F12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6)01-0035-03英国《卫报》的经济学的编辑里·埃利奥特写到:“当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两本关于政治经济学的著作出版了。

其中一本是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它值得人们好好阅读。

”这是对《大转型》这一书的客观评价,而《大转型》自诞生以来,引起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内容上的分析、讨论已经有很多了,但从它的研究方法出发仍然是一次新的尝试。

印度学者拉姆·纳斯沙玛曾指出:“一个学科之所以被称之为科学,是由于应用了科学方法,科学的成功是由于科学方法的成功。

”①这本著作在方法上的运用可以为我们反观其内容提供镜鉴。

一、经济分析方法贯穿始终,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紧密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政治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只有从经济的角度来考察政治的发展轨迹,才能够对政治的理解以更深入更彻底的诠释。

通过经济分析,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产生的经济根源,为研究政治现象和活动提供了基础。

文中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观点提出了挑战,其表达的中心主题包括:自发调节的市场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它们的缺陷——不仅仅就它们的内在运转而言,也包括它们的后果(如,对穷人造成的影响)——是如此重大,以至于政府干预成为必需;以及,所产生的这些后果是否严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迁的速度。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这篇读书笔记主要分为五个部分,从创作背景、本书结构、中心观点、主要论据和解决措施这五个方面,系统地介绍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的主要内容。

最后再附上个人的一些疑问。

(一)创作背景《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初版于1944年,或许是历史的巧合,1944年也是哈耶克初版《通往奴役之路》的年份。

而这两本书及其作者则分属两大对立阵营的经典代表:前者质疑市场的自发调节,认为国家的干预必不可缺;后者则主张完全自由的市场自发调节,反对国家的干预。

本书也正是源于这样的论辩之中,波兰尼跨越经济学、社会学和政治学,从历史的维度和辩证的视角出发,为我们呈现了他的经典论辩。

《大转型》的持久性价值在于:它是迄今为止对自由市场主义最强有力的批判;它极有预见性地对全球化采取的审慎态度;它从历史出发进行批判和分析;它采取复杂入微的辩证立场。

(二)本书结构本书主要包括“国际组织”、“市场经济的兴衰”和“进行中的转变”这三个部分。

其中,第一和第三部分聚焦于产生第一次世界大战、大萧条、法西斯在欧洲大陆的星期、美国的新经济政策以及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等事件的社会环境。

并提出问题:欧洲社会如何从繁荣和平走向崩溃战争?第二部分是全书的核心,波兰尼回答了上述问题。

他从经济史出发,认为这是由于英国的市场自由主义理论扩展成为不言自明的全人类经济守则。

然而,市场经济与社会关系之间存在张力,为了保护社会关系免受市场侵害,市场主义无法如理想状态那般运转。

波兰尼认为,上述问题“乃是以市场自由主义为基础组织全球经济这种企图的直接后果”。

(三)中心观点本书通过深入翔实的经济史分析,提出三个中心观点:1.自发调节的市场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2.它们的缺陷和后果影响重大,政府干预成为必须;3.市场经济的后果是否严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迁的速度。

波兰尼强调自发调节经济的一种特殊缺陷,即忽视了经济与社会之间的复杂纠葛关系,未意识到经济变革对社会资本的瓦解、对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社会整合的影响。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回望历史,自由市场究竟有多自由——《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首先是对资本主义——或者他所谓的“市场经济”——本身的一个批判。

全书的总体论点是:“十九世纪文明”的解体并不是由于类似侵略或者革命这样的外因造成的,而是“社会为了避免被自我调节的市场的行为所毁灭而采取的措施”造成的结果。

根据波兰尼,以功利主义对人类社会的理解形成的药方为基础而建立一个经济体系从总体上说是不可能成功的,这种理解以“看不见的手”和自由放任原则为其基本理论要素。

这种不可能性揭示出这样一个事实,即作为市场体系基础的制度结构具有自我毁坏的性质并且使得资本主义社会不稳定。

在波兰尼看来,正是源自资本主义制度结构的“市场心理”导致了自由的毁灭和社会的解体。

一、欧洲社会如何从繁荣和平走向崩溃战争波兰尼所生活的年代,正值西方文明史上罕见的百年和平即将走到尽头的时期,19世纪的文明没有顺利地延续到20世纪,金本位制的崩溃、充分就业的瓦解、法西斯独裁的崛起、两次世界大战、罗斯福新政与斯大林五年计划以及自由放任主义的损害和凯恩斯预算干涉主义的胜利,不仅引起了人们对于战争灾祸的制度性关注,也激发着人们对于资本主义市场社会和自律性市场的反思。

不过如何解释这一危机产生的根源,形成了两种不同的认识。

经济自由主义认为,化解人类危机的唯一办法,就是进一步坚定地迈向自我调节市场,任何对市场的干涉行为都会导致自律性市场的崩溃与瓦解,这是社会的巨大灾难。

波兰尼正是针对经济自由主义、市场社会、自律性市场以及放任自由政策的批判。

他指出,资本主义文明最大的问题不是剥削,正是由自我调节的市场经济导致的市场社会。

在《大转型》一书中,波兰尼用史实批判了市场神话和市场乌托邦,他所做的就是澄清社会意识和文化中古典经济学造成的经济人假象,恢复人互相需要的本性;而国家和市场恰恰摧毁了人们原有的满足相互需要的制度,经济变得凌驾于其他领域之上,社会中的所有行为和活动都服从于经济的价值与市场的操纵,社会、文化、经济等领域间关系错位。

大转型读书报告

大转型读书报告

六、伪商品(虚拟的商品)
(一) • 市场机制假定,任何在市场上买卖的东西 都必须是为了出售而生产出来的,而作为 市场不可或缺要素的劳动力、土地与货币, 这一假定显然不成立,它们显然不是商品。
(二)
• “劳动力仅仅是与生俱来的人类活动的另外 一个名称而已,就其本身而言,它不是为 了出售,而是出于完全不同的原因而存在 的,并且这种活动也不能分离与生活的其 他部分而被转移或储存;土地不过是自然 的另一个名称,它并非人类的创造;最后 实际的货币,仅仅是购买力的象征,一般 而言,根本就不是生产出来的,而是经过 银行或国家金融机制形成的。三者之中没 有一个是为了出售而生产出来的。劳动力、 土地和货币的商品形象完全是虚构的。”
(二)关于再分配原则
• 再分配似乎是历史上更常见的经济行为原 则,从原始的狩猎部族,到广袤的大帝国, 只要存在政治权威,存在辐辏型的制度模 式,再分配原则就会发挥基础性或支配性 的作用。 (辐辏型的制度模式:将社会资 源集中于中央(权力的最高层),然后由 中央(权力的最高层)进行集体性的资源 分配。(简单理解))
1. • 交换或交易原则是一个从属原则,是从属 于互惠原则与再分配原则的,互惠原则与 再分配原则是主导性的原则。 • 波兰尼通过证伪“人类互通有无、物物交 换、互相交易的秉性”来证实“所谓的经 济动机是源自社会生活的背景”。
2.
• (我们认为)原始的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的 动机并非是天生的,而是在后期的社会生 活中形成的,经济活动带来的社会效益比 起本身的意义更被原始的人们重视。交易 被看作是一种仪式,收到礼仪习俗的控制, 且各种制度对于个体的交换行为是加以控 制的,市场的存在是一各种仪式和礼节即 社会性的力量作为代价的。
读书报告之:
大转型: 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的一些思考

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的一些思考

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的一些思考作者:石云丰来源:《法制与社会》2014年第09期摘要波兰尼认为自由市场的发展将导致人类社会的失败,而一旦人类社会形成后,其就会起而反抗这种对其有破坏性的制度,而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对自由市场的限制与影响,使资源得不能按市场的规则在全球范围合理配置使用,从而催生了生产的盲目与相对过剩,继而造成失业、购买力不足等一系列的问题,结果造成了资本主义世界性的大危机,二者对自由市场的认识产生了分歧,从而对其它由此衍生的问题的解释也不尽相同。

关键词自由市场资本主义社会被发现作者简介:石云丰,上海交通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

中图分类号:D920.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14)03-067-02波兰尼在文中用了一种新的分析框架来向我们呈现现代社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其起源和作者所探索的解决方法。

波兰尼在文章的开篇就提出了其认为的支撑现代世界的四大支柱——势力均衡体系、国际金本位制、自我调节的市场和自由主义国家。

其中自由市场被认为金本位制的基础进决定势力均衡体系,书中写到“在这些制度中,金本位制被证明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但是金本位制度的源泉和基体是自我调节的市场。

正是这个创新制度引起了一种特殊的文明。

金本位制度仅仅是想把国内市场体系扩大到国家领域的一种尝试,势力均衡体系是建立在金本位基础上的建筑,并且,部分的通过金本位制来运转,而自由主义国家本身就是自我调节的市场的结果。

19世纪各种制度体系的关键是统治市场经济的那些法则。

”所以,作者认为现代世界所面临的问题的症结都源于自由市场所处的宰制性地位。

对于自由市场所处的这种宰制性地位,作者认为并不是一种必然的历史发展结果,市场的完全自发的调节也并不是市场的必然属性,他写到“这样,我们就完成了对直到工业革命时期的市场的历史的概览。

正如我们所知,人类历史在此之后的下一阶段就是试图建立一个巨大的自发调节的市场。

大转型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大转型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龙源期刊网 大转型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作者:王永钦来源:《全国新书目》2011年第01期65年前,卡尔·波兰尼(KarlPolanyi)在其名著《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中,以很高的历史视角和广阔的视野来审视市场的兴起对传统社会结构的冲击以及向现代社会转型中的阵痛。

现代发展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也是经济发展和社会制度结构变化之间的双向关系。

那么,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究竟是什么关系呢?当代的很多经济学文献追问和研究的是社会制度结构如何影响经济发展的这个问题。

然而,反过来的问题,即经济发展是如何导致制度变迁的,在现有的文献中却没有得到深入的研究。

而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制度往往是内生于经济发展阶段的,尤其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具体的制度是嵌入fembedded)更宏大的制度结构之中的;换言之,我们需要研究博弈中的博弈(games within a gaine)。

本书即从这个角度,提出了一个系统的理论来理解经济发展与制度变迁之间的关系。

理解这个关系的关键在于理解市场与合约之间的关系。

在经济发展的早期阶段,市场的范围非常有限,而且很不完备,人们之间的互动往往采取了“互联的关系型合约”这种形式,但整个社会的分工结构比较简单;而在市场比较完备、市场范围比较大的经济发展阶段,人们之间的互动更多地会依赖匿名的市场来进行,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反而比较单一,但整个社会的分工比较发达。

值得注意的是,本书的研究说明,市场的发育程度内生地决定了一个社会在一个阶段最优的产权形式、组织形式和(政治、社会)制度架构。

这对于我们理解经济发展、经济转型都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对社会学、人类学和法学的一些问题的回答也提供了经济学的基础和视角。

《巨变(大转型)》读书报告

《巨变(大转型)》读书报告

《巨变》读书报告《巨变》是一部公认的伟大著作,又译为《大转型》,该书的副标题译为“当代政治与经济的起源”。

一、作者生平卡尔·波兰尼(Karl Polanyi,1886-1964),生于奥匈帝国维也纳的一个犹太家庭,是匈牙利哲学家,政治经济学家,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

当法西斯主义兴起时,他离开了出生的匈牙利,成为英国公民。

著有《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巨变》和《达荷美和奴隶贸易》等。

1924-1933年,在维也纳期间,受马赫思想的影响并作为马赫研究协会的一员,波兰尼撰写了大量关于科学、医学、人类疾苦及共产主义道德的手稿。

1941年至1943年,波兰尼在美国完成本书,并于1944年出版。

波兰尼晚年致力于创办经济学和政治学比较研究的《共生》杂志,深入研究文化差异,寻求改善人类生活状况并实现世界和平的途径。

1964年4月23日《共生》第一期出版之夜,卡尔·波兰尼与世长辞。

其重要贡献是——对经济史做了精到而具有广泛影响的研究。

— 1 —二、本书的基本思想在本书中,波兰尼主要关注的是——造成19世纪西方文明衰败的起因。

波兰尼通过对社会“双重运动”的探究式解说,考察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经济的发展与民族国家内部社会福利的追求这两者之间的冲突,或者说是自由经济制度与社会制度之间的冲突,也就是从这个过程冲突的角度来解释自律性市场社会的建立及其衰败。

三、本书的内容概要本书分为三个部分,一是国际体系、二是市场经济的兴衰、三是进行中的转变。

第一部分可谓是写作背景,提出一个问题——为什么欧洲大陆经历了“百年和平”却突然崩溃衰败、落入世界大战和经济萧条的深渊。

第二部分是本书的核心内容,又分为市场经济的“兴”和“衰”两个层次,也即自由经济制度和社会的自我保护的“双重运动”,在全球金融危机和以美国为代表的世界各国政府在面对金融危机时所采取的种种政策,就可以非常清楚地看到这种“双重运动”的痕迹,波兰尼正是从这种“双重运动”来借以解释第一部分提出的问题。

解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2019年文档

解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2019年文档

解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2019年文档解读《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一、经济分析方法贯穿始终,体现了政治与经济的紧密关系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待政治问题是第二次世界大战接近尾声的时候社会科学中的一个重要现象,只有从经济的角度来考察政治的发展轨迹,才能够对政治的理解以更深入更彻底的诠释。

通过经济分析,理解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产生的经济根源,为研究政治现象和活动提供了基础。

文中对古典政治经济学中市场经济的“自发秩序”观点提出了挑战,其表达的中心主题包括:自发调节的市场从来没有真正存在过;它们的缺陷――不仅仅就它们的内在运转而言,也包括它们的后果(如,对穷人造成的影响)――是如此重大,以至于政府干预成为必需;以及,所产生的这些后果是否严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变迁的速度。

②这一中心主题对于今天的中国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市场经济作为商品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是发达商品经济的表现形式和表现形态。

市场作为一种经济手段,以其为基础建立的市场经济和全球所建立的市场经济具有共性,因此本书中呈现的西方国家在发展市场经济过程中所发生的各种现象(诸如:自发调节的市场并不总是像我们所期望的那样起作用,经济的增长可能导致贫困的增加等等),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已经建立的今天,这些问题也同样出现在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

景跃进教授在总序中写到了本书的目的是,在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寻找和确立一个反思自身(中国本身)现代性的“他者”(尽管到目前为止主要是“西方”,但其实不止是西方)。

二、社会学方法为其论证市场经济提供了参照系政治现象作为社会现象中的一种,其产生和发展都处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并且政治现象和其他社会现象之间是有联系的。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各个学科之间的相互渗透,就决定了一门学科不可能单独的只使用一种方法来进行研究,从而跨学科研究以及其方法就随着学科的发展出现了。

跨学科研究对于拓展一门学科的研究视野,促进学科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大转型读书报告》课件

《大转型读书报告》课件

第五章
大转型的挑战与机遇,总结了大 转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第四章
人口结构变化与大转型,研究了 人口结构变化对大转型的影响。
主要观点
01
大转型是一个复杂的过 程,涉及到多个领域的 变化。
02
全球化、技术进步和人 口结构变化是大转型的 主要驱动力。
03
大转型带来了许多挑战 ,但也带来了许多机遇 。
04
主题强调了全球化、技术进步、 人口结构变化等因素对转型的影
响。
分析了转型带来的挑战和机遇, 并提出了应对策略。
章节结构
第一章
导言,介绍了本书的主题、背景 和意义。
第二章
全球化与大转型,探讨了全球化 对大转型的影响。
第三章
技术进步与大转型,分析了技术 进步如何推动大转型。
第六章
应对策略,提出了应对大转型的 策略和建议。
深度思考现代问题
书中对现代社会转型期的各种问题进行了深度剖析,引导我深入思考这些问题的根源和解 决方案。我对现代社会的各种问题有了更深刻的理解,也尝试从多个角度去分析和解决这 些问题。
自我定位与角色
阅读这本书让我开始思考自己在现代社会转型中的定位和角色。我开始思考如何在未来的 社会中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为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论文《大转型时代的 中国金融市场》
论文《全球化背景下 的中国经济转型》
网络资源
中国政府网
了解中国政府在大转型过程中的 政策措施和改革动态。
人民网财经频道
获取关于中国经济转型的最新报道 和专家解读。
新浪财经
查看国内外经济学家关于中国经济 转型的观点和分析。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经典阅读之三: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经典阅读之三: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谋、逆行以及外交破坏,共同的军事行动变得极少。然而欧洲协同体却在不经常
地、不强烈地使用武力在世界范围内实现了和平,这其中的关键因素是国际金融。
国际金融这个独特的组织,尤其是在 19 世纪的后 30 年和 20 世纪的前 30
年对世界政治和经济组织间起到了纽带作用,欧洲协同体只是间或性发货作用时,
国际金融则是最富有弹性的持久性机构发挥作用。全面和平得以维持在于国际金
经典阅读之三
《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英】卡尔·波兰尼/著 冯钢、刘阳/译
汇报人:夏 会 琴 梁伟 刘嘉溯 朱火云
指导老师:高 和 荣 教授 报告时间:2013 年 04 月 01 日
目录
第一篇 国际组织
第一章 百年和平——夏会琴(2)
第二章 保守的 20 年代,革命的 30 年代——夏会琴(5)
作者认为 1900 年以来世界经济体系解体是 1914 年政治紧张和战争爆发的 真正原因。战争和战后条约通过排除德国的竞争,只是在表面上削弱了这种压力, 然而却加剧了紧张产生的根源,从而极大地增进了实现和平的政治、经济障碍。
从政治上看,战后签订的条约隐藏着一个致命的矛盾。通过对战败国的单方 面永久裁军,实际上已经预先阻止了一切势力均衡体系重建的可能性,因为武力 是这个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要素。解决这种严重的和平问题的唯一可行办法是恢复 势均体系,—张爱敏(14)
第二卷 自我保护的社会
第十一章 人、自然与生产组织——胡翰潮(15)
第十二章 自由主义信条的诞生——胡翰潮(16)
第十三章 自由主义信条的诞生(续):阶级利益与社会变迁——胡
翰潮(18)
I
第十四章 市场与人——刘嘉溯(19) 第十五章 市场与自然——刘嘉溯(20) 第十六章 市场与生产组织——刘嘉溯(21) 第十七章 自我调节的削弱——徐建伟(23) 第十八章 破坏性张力——徐建伟(24) 第三篇 进行中的转变 第十九章 大从政府与市场经济——朱火云(27) 第二十章 社会变迁中的历史——朱火云(28) 第二十一章 复杂社会里的自由——朱火云(29)

(整理)《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整理)《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

回望历史,发现社会——《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一.导语:真理的预见性我们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一方面,时代在飞速发展,人类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另一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问题却一次次地颠覆了我们对和平世界的认知——此起彼伏的社会动荡,残酷严峻的金融危机,纷争不断的国际形势,还有民不聊生的第三世界……如果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令人困惑,那么,卡尔·波兰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清晰的线索,使我们从一个客观、全面、实证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些社会现象。

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全书探讨并分析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文明的“大转型”——经过两次世界大战,19世纪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旧工业文明的衰落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本书的主题极具前瞻性,因为直至今日,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比较与探索还在激烈地进行;作者的见解又极具创造性——他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就提醒人们,如果盲目地深信“自由市场”的经济理论,我们的社会很可能落入一场巨大的灾难。

现在,许多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印证了这位思想巨人的预见。

因此,对这一部经典著作的回顾也就尤为必要,它带给我们的思路和启示,或许将会帮助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二.主题与中心:“建立在乌托邦之上的错误”全书主题即“发现社会”,作者认为,社会是比经济和市场更为广阔、也更为核心的关注对象。

作者的核心论点可以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19世纪文明的解体,是因为社会为了使自己不被自发调节的市场的作为所毁灭而采取的那些措施”1。

基于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展开了实证的论述,具体回答了为什么自由市场是一个乌托邦,经济与社会的嵌入式关系,劳动力、土地和货币为什么不能成为商品、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产生了如此强大的破坏性张力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规范性建议与展望。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
战建华
【期刊名称】《公共管理评论》
【年(卷),期】2010(000)001
【摘要】<正>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274页,35.00元,ISBN 978-7-213-03443-5卡尔·波兰尼是20世纪公认的最彻底、最有辨识力的经济史学家。

他在1944年出版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以下简称《大转型》)是一部极具思想穿透力的作品,为我们提供了迄今为止对市场自由主义最强有力的批判(导言),被
【总页数】6页(P207-212)
【作者】战建华
【作者单位】南京大学公共管理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091
【相关文献】
1.市场经济与社会秩序——卡尔·波兰尼《大转型》的时代议题解读 [J], 张波
2.市场经济中的社会、市场与国家角色——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及其时代意义 [J], 路阳
3.寻找卡尔·波兰尼的"互惠经济"--关于市场转型理论研究范式的探讨 [J], 邓伟志;秦琴
4.社会与市场——重读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经济起源》 [J], 黄春春
5.卡尔•波兰尼经济伦理思想的阐释与批判
——以《大转型》为中心的探讨 [J], 龚天平;刘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回望历史,发现社会——《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读书报告一.导语:真理的预见性我们生活在一个风云激荡的年代。

一方面,时代在飞速发展,人类正在创造着前所未有的新面貌;另一方面,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问题却一次次地颠覆了我们对和平世界的认知——此起彼伏的社会动荡,残酷严峻的金融危机,纷争不断的国际形势,还有民不聊生的第三世界……如果这些纷繁复杂的表象令人困惑,那么,卡尔·波兰尼可以为我们提供一条清晰的线索,使我们从一个客观、全面、实证的角度,重新理解这些社会现象。

卡尔·波兰尼的《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成书于20世纪40年代,全书探讨并分析了19世纪到20世纪初,世界文明的“大转型”——经过两次世界大战,19世纪以自由市场经济为基础的旧工业文明的衰落和20世纪以保护主义、凯恩斯主义为基础的新工业文明的建立。

本书的主题极具前瞻性,因为直至今日,对不同意识形态的比较与探索还在激烈地进行;作者的见解又极具创造性——他在将近一个世纪以前就提醒人们,如果盲目地深信“自由市场”的经济理论,我们的社会很可能落入一场巨大的灾难。

现在,许多问题正在逐渐显现出来,越来越多的社会现象印证了这位思想巨人的预见。

因此,对这一部经典著作的回顾也就尤为必要,它带给我们的思路和启示,或许将会帮助我们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二.主题与中心:“建立在乌托邦之上的错误”全书主题即“发现社会”,作者认为,社会是比经济和市场更为广阔、也更为核心的关注对象。

作者的核心论点可以用书中的一句话概括:“19世纪文明的解体,是因为社会为了使自己不被自发调节的市场的作为所毁灭而采取的那些措施”1。

基于这一核心论点,作者展开了实证的论述,具体回答了为什么自由市场是一个乌托邦,经济与社会的嵌入式关系,劳动力、土地和货币为什么不能成为商品、以及为什么20世纪的工业社会产生了如此强大的破坏性张力等问题,并提出了自己的规范性建议与展望。

全书用三篇、二十一章来阐述这一主题,其结构可以大致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篇为导言部分,作者对19世纪到20世纪初的国际动荡提出了质疑:为什么在欧洲,一段长期的相对和平繁荣时期(1815-1914)会突然让位于一场尾随着经济崩溃的世界大战;第二篇是全书论证的核心部分,作者运用详细的论证试图阐述几个主要观点,诸如“自发调节的市场从未真正存在过”、“政府干预是保护社会的一种必要”,以及“市场建立过程所导致的社会变迁会引发巨大的灾难”等等。

第三篇是结语,作者否定了“自由市场”所谓的“自由”,却又满怀乐观精神地为我们指明了新的自由,引用文中原话就是:“社会的发现既是自由的终结,也是自由的重生。

”2三.主要观点1卡尔•波兰尼:《大转型:我们时代的政治与经济起源》,浙江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11页。

(一)自由市场是一个乌托邦卡尔·波兰尼在开篇就提出了这一创见:自由市场是一个彻头彻尾的乌托邦,因为它的理论假设是缺乏科学依据的主观论断。

回顾人类发展史,就会发现自由市场理论并不能完全自洽。

1.“经济制度浸没在更为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中”作者首先反驳了自由经济理论中的一个核心观点:市场是调节社会生产的主要方式。

通过第三章到第五章对工业革命前的历史回顾,作者发现,当时西欧经济体系的组织原则只有“互惠”、“再分配”和“家计”三种;与此对应的社会组织结构分别为“对称”、“辐辏”和“自给自足”。

在这个框架中,财物的生产和分配是通过社会上的行为规则来支配的,而非亚当·斯密所谓的“逐利动机”。

因此,作者在这一部分的结论便是:在工业革命之前,“经济制度仍然被浸没在普遍的社会关系之中;市场仅仅是某个制度设置的附属特征,而这个制度设置前所未有地受着社会权威的控制和规制。

”32.“虚拟商品”接着,作者在第六章中提出了“虚拟商品”这一概念,用来概括劳动力、土地和货币这三种生产要素。

如果市场要自发调节社会生产与分配,那么劳动力、土地和货币就必须成为商品,因为它们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生产要素;然而,经过对三者的属性进行分析后,作者发现它们不可能真正地成为商品。

作者认为,首先,劳动力“不能被推来搡去,不能被不加区分地加以使用,甚至不能被弃置不用,否则就会影响到作为这种商品特殊载体的人类个体生活”4;其次,土地的商品化使得“自然界将被化约为它的基本元素,邻里关系和乡间风景都将被损毁,河流将被污染,军事安全将会受到威胁,事物和材料的生产能力也将被破坏殆尽”5;最后,货币的供给不定将会周期性地肃清或扼杀商业企业。

总体而言,这三者当中没有哪一个可以承受“自由市场”所造成的破坏性改造。

这就进一步论证了自由市场的不可能性。

然而,自由市场的扩张还是在工业革命之后发生了。

这意味着,劳动力、土地和货币将不得不作出努力,阻止自身的“商品化”趋势。

这就引出了作者接下来关于“社会双向运动”的讨论。

(二)社会双向运动作者至此已经总结并剖析了19世纪以前的历史,此时,市场正在扩展至全国各地;另一方面,各种政策和措施所织成的网络又在抑制着与劳动力、土地和货币有关的市场活动。

用作者的话概括,就是“经济自由主义原则”与“社会保护原则”之间的交锋。

这一时期的具体表现,是英国先后颁布的一系列经济政策。

最初,在圈地运动的过程中,英国新兴的资产阶级和新贵族通过暴力把农民从土地上赶走,强占了农民份地及公有地,这就导致了农民被迫卷入劳动力市场,从而开启了商品化的过程。

随后,作者又针对“劳动人民”这一群体对市场体系进行了分阶段解读。

第一阶段是斯品汉姆兰时期(1795-1834年),斯品汉姆兰法令的颁布虽然旨在保护底层3同上书,第58页。

4同上书,第63页。

人民的基本生活,但实际上它削弱了劳动者的正常工作与生活,并引发了“大众的赤贫化”6。

“这一暧昧的博爱主义行动阻止了劳动者将自己构造成一个经济阶级,并由此剥夺了他们避开经济磨盘里被注定命运的唯一手段。

”7第二个阶段(1834-1844年),济贫法修正案的颁布又带来了新的困境:斯品汉姆兰法令被撤销,那些应该受到救济的人便成为了劳动力市场形成过程中的牺牲品。

而第三个阶段(1834-1870),作者认为,使问题变得“无可比拟地更加深入”。

书中写道:“如果说斯品汉姆兰法令曾经阻止了工人阶级的出现,那么现在,穷苦的劳动者则是在无情机制的压力下被结合成了这样一个阶级。

”(三)危害社会的破坏性张力第二篇第二卷为“自我保护的社会”,作者在这一部分具体分析了三个虚拟市场——劳动力、土地和货币的“自我保护运动”,以及它们所带来的后果。

在前文,作者已经用大幅篇章描述了它们与自由市场不兼容的特性;在这一部分,作者则是具体地分析了三者分别产生的“破坏性张力”—— “失业”、“阶级紧张”和“汇兑压力”。

这样,作者就解释了在1914年之后产生的空前的社会动荡与转型——“当最后一个使它(单一制国家)苟延残喘的制度——金本位制——解体时,积蓄在各国内部的紧张压力才会释放出来”8。

作者认为,是自由市场以及自由主义信条将原有的人类社会文明付之一炬,并且,这些制度唯一的目的仅仅在于让物质福利自发增长。

(四)新的起点,新的自由在文章的最后一篇,作者不仅总结了政府、市场、社会变迁的一些普遍规律,还将过去的历史提升到道德与信仰的层面进行了探讨。

在文末,卡尔·波兰尼表明了自己的立场,那就是——在放弃市场、顺应现实的基础上,追寻公正和自由。

作者坚信:“顺应,一直都是人类的力量和新希望的源泉。

”这也就意味着,作者在揭穿了自由市场的乌托邦神话之后,为我们指出了一条与功利主义“结果论”完全不同的“目的论”意识形态——“只要我们真诚地试图为所有人创造更多的自由,他就无须惧怕权力或计划会转而与他作对,并毁坏他以它们为工具正在建立的自由”9这样的呼吁是振奋人心的。

当今世界有太多的人已经心甘情愿地接受了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视功利主义、自由至上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先进文化;然而,这些价值观却往往忽视了遭受不公正待遇、身处困境的人们,成为既得利益者维护一己私利的冠冕堂皇的理由。

因此,这本书所带给我们的启发有着非常大的价值,它替我们解开了自由主义施加的精神枷锁,并提供了一个更加鼓舞人心、凸显人性庄严与社会关怀的价值观念——我们应该为了寻找到一种伟大而永恒、保障社会的良好运转、维护人民的充分自由、坚持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而努力。

而这,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6同上书,第72页。

7同上书,第86页。

8同上书,第186页。

四.论证方式与论据全书不仅论证方式多样化,论据来源也涉猎广泛,文中不止一次地引用了社会学、历史学、人类学、心理学等方面的知识。

本书最具有代表性的论证方法有两个:追溯历史和类比。

这二者都是基于实证分析的思维模式,分别从纵向与横向对历史的发展进行了反思与分析。

(一)追溯历史由于全书围绕着“我们时代的经济与政治起源”展开,所以追溯历史发展脉络便成为全书最为重要的论证手段。

卡尔·波兰尼回顾历史的切入点是英国——工业革命的发源地。

正如作者所言,“19世纪是英国的世纪”,“工业革命是英国的事件,市场经济、自由贸易、金本位制都是英国发明的”。

因此,第二篇第一卷的论证全部基于英国的历史事件。

圈地运动——斯品汉姆兰法令颁布——济贫法修正案颁布——随后保护主义兴起——大转型最终到来,这是该书第二篇的总体论证思路和线索。

除了对历史现实的陈述,作者也运用了具体的数据和具体事例来深入分析其中的动机、成因、运作过程以及导致的社会后果。

具体而言,在第四章,作者否定了自由经济中关于人们“牟利”和“交换”的假设,并提出了“互惠”,“再分配”和“自给自足”的社会组织结构,所运用的论据都是早期原始社会的组织和运作模式:西美拉尼西亚共同体中互惠互助的制度保证了社会连结;伯格达玛族的男人都被预期将收获的大部分猎物贡献给共同体所需;特罗布里恩群岛上的人们的贸易并不涉及利润……这些历史事实从社会中的人类行为出发,极具说服力地驳倒了自由市场的假设。

本书作为社会科学专著,作者通过追溯历史并反思得出结论是一个最为可靠的论证方式,它是理论与实证的有机结合,因而具有很强的说服力。

(二)类比作者在探寻历史发展脉络的时候,多次用到了“类比”的论证方法。

在第十三章,作者大量运用类比的论证手法,阐述了十九世纪早期英国劳工阶级的生活状况。

作者通过非洲的一个土著部落——南非的卡菲尔人,一个高贵的蛮族——与白人文明接触后产生的“文化贬值”现象,描述了英国劳工在心理和文化上的惨重代价;通过印度在19世纪下半叶发生的悲剧——由印度村庄共同体的消灭引发的大规模饥荒,证实了“社会的破坏”对民众的影响远远大于“经济上的剥削”;通过1887年对北美印第安人的强制土地分配事件,说明了人口增长也可能是“文化退化”的表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