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精选文档

合集下载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

南京城市交通现状1.城市交通现状(1)机动车拥有量:2003年南京市机动车拥有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机动车拥有量49.5 5万辆,较2002年增长了15.29%;私家车拥有量已达8.8万辆,增长率高达55.87%。

自行车拥有量235.9万辆,增长平缓;电动自行车拥有量为10.9万辆,增长率达162.67%。

对外交通客货运输总量平稳增长,客、货运结构比例没有明显变化,客运仍然以公路为主,而货运以公路、水运为主。

(2)居民出行:居民出行方式变化明显,表现为步行和自行车出行比例与2003年相比有所下降,分别为19.85%和38.66%。

所有机动车出行方式比例均明显上升,其中出租车的出行比例是2003年的2.3倍,私家车的出行比例是2003年的3.2倍。

公交整体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如在公交平均换乘次数、平均换乘时间、公交出行的两端步行时间和乘坐公交的平均候车时间等方面均比2003年有所下降。

(3)道路交通:南京市主要出入口机动车交通量增幅较大,被调查的50%道路平均增长率50%以上;旧城一新区通道机动车交通量平均增长率达26.91%,主城大部分干道机动车交通量也有较大幅度增长。

2.交通质量评价(1)道路车速对比分析。

根据2003年下半年对南京市市区主要道路的车速调查结果,市区道路高峰小时行程车速与上年相比变化不大,为25.47 km/h。

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大幅度增加和私人小汽车使用率的成倍增长,高峰小时的行程车速仍然没有明显下降,这反映了城市交通管理的较高水平。

其中龙蟠中路、虎踞路高架、北京东路、北京西路、大光路等路段车速均有所下降;玄武湖隧道、新模范马路、雨花南路等路段车速有所上升。

行程车速较低的路段仍然主要集中在新街口中心区附近,车速低于15km/h的瓶颈路段有洪武北路、中山路、中山南路、中山东路、建康路等。

(2)道路饱和度分析。

2004年南京市主要道路饱和度绝大部分较2003年明显增加。

其原因主要在于,随着机动车拥有量的快速增长,以及私家车使用率的大幅度提高,使得路段高峰小时交通量普遍增加。

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总体概况

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总体概况
率先”地关键时期,南京将在建成全面小康社会、加快跨江发展和建设“五个中心”地基础上,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目标迈进.随着城市化、城市现代化、区域一体化以及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程地加快,交通发展地支撑、引导作用日益增强.交通出行总量地快速增长,交通结构地快速转型,需要对城市交通设施地总量扩张、结构优化、投入模式以及交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进行综合改革、协调和决策引导.在此背景下,市委、市政府决定编制《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战略咨询阶段
月月,“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正式启动.英国阿特金斯公司和上海市城市综合交通规划研究所在基础资料收集、交通补充调查、相关部门座谈和现场踏勘地基础上,开展了国内外城市交通模式比较研究,结合南京自身交通特点,与南京交通所共同建立了南京交通战略测试模型,对南京交通地发展理念、发展模式和政策建议等提出了众多咨询意见.两家机构分别于年月、月和月份完成了“交通白皮书”国际、国内战略咨询报告初期、中期和最终成果,并通过了专家审查.与此同时,十三项专项规划地编制和修编也相继完成.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二、《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研究借鉴国内外先进理念和成功模式
近年来,南京交通建设成就显著、公共交通发展迅速、交通管理水平全国领先,积累和形成了规划先行、科技先导、建管并举、综合整治地基本方针和主要经验.同时也面临一些问题,如:交通发展与城市空间发展不够协调、公共交通发展仍然不适应城市发展需要、道路设施系统结构和功能仍需进一步整合和完善.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一、《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编制过程
市委、市政府对《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交通白皮书”)编制工作十分重视,成立了由市长任主任委员、常务副市长和城建副市长任副主任委员,市发改委、建委、规划局、交通局、财政局、物价局、市政公用局、环保局、公安交管局、统计局、法制办、人防办、地铁指挥部、禄口机场、上海铁路局南京办事处等个部门参加地编制委员会,编委会办公室设在市发改委.“交通白皮书”编制过程分为筹备策划、战略咨询、总体编撰和审议报批四个阶段.文档来自于网络搜索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

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公布日期】2022.08.14•【字号】•【施行日期】2022.08.14•【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交通运输综合规定,发展规划正文中共南京市委办公厅印发《关于打造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加快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的实施意见》为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以及省委、省政府《关于全面推进江苏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建设的实施意见》,加快建设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全力推进南京交通运输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为全省建设交通运输现代化示范区展现新作为,为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提供支撑和保障,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落实省第十四次党代会、市第十五次党代会部署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改革创新为根本动力,以建设人民满意交通为目标,聚焦“国际化”“一体化”“现代化”,提高国际扇面联通水平,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增强国内扇面辐射能力,构建保障区域经济发展的链接枢纽;提升交通发展软实力和资源配置能力,支撑建设人民满意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典范城市,打造通达全球、衔接高效、功能完善的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全省乃至全国现代化发展大局做出更大贡献。

(二)基本原则坚持国际视野。

聚力构筑高水平对外开放新高地,联动上海、杭州共建长三角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集群,全面提升链接全球能力,保障资源要素跨境流动和区域融通。

对标国际先进城市,全面提升南京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功能。

坚持系统观念。

聚力建设高能级辐射的国家中心城市,提升国内扇面辐射能力,全方位融入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统筹港口、高铁、机场、高速公路和城市内部交通等建设,更好发挥在南京都市圈、长三角区域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PPT培训课件(带内容)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PPT培训课件(带内容)

3.5万公里
高速公路里程
2012年 2019年
9.6万公里 15.0万公里
2 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白皮书
基础设施从“连线成片”到“基本成网”
万吨级及以上泊位
2012年 2019年
1886个 2520个
内河航道通航里程
2012年 2019年
12.5万公里 12.7万公里
2 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白皮书
“四好农村路”建设推动贫困地区交通高质量发展
2016年至2019年,国家支持贫困地区改造建设了国家高速公路1.7万 公里、普通国道5.3万公里,建成内河航道约2365公里。截至2019年 年底,全国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硬化路; 2020年9月, 实现了具备条件的乡镇和建制村100%通客车。
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建设人民满意交通当好发展先行官改革开放创新驱动走新时代交通发展之路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高速公路里程2012年96万公里2019年150万公里高速铁路里程2012年10万公里2019年35万公里基础设施从连线成片到基本成网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内河航道通航里程2012年125万公里2019年127万公里万吨级及以上泊位2012年1886个2019年2520个基础设施从连线成片到基本成网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基础设施从连线成片到基本成网邮路和快递服务网络总长度单程2012年10920万公里2019年40859万公里民航运输机场2012年183个2019年238个从交通大国向交通强国迈进中国交通的可持续发展白皮书运输服务从走得了到走得好全面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质量互联网交通等新模式快速发展多样化品质化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运输服务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通达性和保障性显著增强

南京公交发展研究报告

南京公交发展研究报告

南京公交发展研究报告引言南京市作为中国东部地区重要的经济、科技和文化中心之一,公共交通系统的发展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关键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南京市公交发展进行研究,分析公交系统的现状、问题和未来发展方向,为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制定公交发展策略提供参考。

1. 公交系统的现状1.1 路网和车辆统计截至2020年,南京市公交路网总长度达到XXXX公里,覆盖城市主要区域和郊区。

公交车辆数量约为XXXX辆,覆盖了市区和近郊线路。

然而,与城市人口和出行需求相比,公交系统的覆盖范围和服务质量仍有待提高。

1.2 运营状况南京市公交系统按照不同的线路分为城市线路、近郊线路和农村线路。

城市线路主要服务于市区居民和上班族,近郊线路主要连接市区和郊区,农村线路主要服务于农村地区的居民。

然而,目前南京市公交系统的运营状况存在以下问题:•公交车辆拥挤:由于人口密度和需求的增加,部分线路的公交车辆常常出现拥挤现象,给乘客带来不便;•不均衡的线路覆盖:一些城市郊区和农村地区的交通需求得不到有效满足,导致居民出行困难;•运营时间不足:部分线路在晚间或节假日运营时间较短,无法满足居民的出行需求。

2. 问题分析2.1 乘客需求分析根据南京市的人口结构和居民出行习惯,我们对乘客需求进行了分析。

结果表明,上班族、学生和老年人是南京公交系统的主要乘客群体。

他们对公交服务的可及性和舒适性有较高的要求。

2.2 运营管路问题南京市公交系统由不同的运营公司负责管理和运营,但存在协调不足的问题。

各公司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不畅,导致一些线路的优化和调整难以实现。

2.3 公交换乘不便问题南京市的公交换乘系统相对较为落后,换乘站点设置不合理,乘客换乘时间长,给出行带来不便。

此外,缺乏有效的导向标识和信息发布系统,使得乘客难以准确了解换乘信息。

3. 发展策略3.1 提升公交服务质量为了提升公交服务质量,南京市政府和相关部门可以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公交线路和车辆:根据人口密度和出行需求,适时增加城市线路、近郊线路和农村线路的覆盖范围;•优化运营管理:加强不同运营公司之间的合作和信息共享,形成整体运营管理模式,提高公交系统的整体效率;•完善公交设施:增加公交站点和候车亭,提供座椅和遮阳设施,为乘客提供更加舒适的出行环境;•引入智能技术:利用智能技术改善公交系统的运行和管理,如实时车辆定位、乘客信息采集和换乘查询系统。

南京公共交通规章制度

南京公共交通规章制度

南京公共交通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南京市公共交通管理制度,保障乘客和交通运输安全,促进城市交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和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南京市公共交通包括城市公共汽车、地铁、出租汽车等类别,依法依规运营。

第三条南京市公共交通管理单位应当做好公共交通服务安全、便捷、有序的管理工作,为市民和游客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

第四条公共交通车辆驾驶员应当持有效驾驶证,遵守交通规则,保障乘客安全,文明驾驶,热情服务。

第五条公共交通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服务质量监督机制,定期对公共交通服务进行评估,提升服务水平。

第二章公共汽车运营管理第六条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当依法取得营运资格,按规定运营,保障乘客安全出行。

第七条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当根据市场需求、客流情况,合理安排线路、运力,提高运营效益。

第八条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当加强车辆维护保养,确保车辆安全、舒适,定期进行安全检查。

第九条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当加强驾驶员培训和管理,提升服务水平,保障乘客安全。

第十条公共汽车运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乘客投诉,维护公众利益。

第三章地铁运营管理第十一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当保障地铁运行安全、高效,提供优质的出行服务。

第十二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线网规划,提升运营效率,满足市民出行需求。

第十三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当加强车辆、设备维护保养,确保安全、便捷的乘车环境。

第十四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当加强乘客服务意识,热情服务,提高服务满意度。

第十五条地铁运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处置突发事件,保障乘客安全。

第四章出租汽车运营管理第十六条出租汽车运营企业应当合法经营,按政府规定价码运营,保障服务质量。

第十七条出租汽车运营企业应当加强车辆安全管理,定期检查,保持车辆整洁、安全。

第十八条出租汽车驾驶员应当持有效驾驶证,驾驶文明礼貌,保障乘客安全出行。

第十九条出租汽车运营企业应当建立健全投诉处理机制,及时处理乘客投诉,保障消费者权益。

南京:综合交通体系模型

南京:综合交通体系模型
误 差 低于 1%,能够 满 足 未 来 交通 发展 战 略 测试 的需 求 , 0 同时完 整的循 环迭 代过 程使得 交通 流分 布更 加合理 。
刚起 步 时 ,南京 率先 完成 了城 市综 合 交通规 划 。基于 “ 四
阶 段 ”预测 方 法 ,首次 建 立 了 整体 交通 模 型 ,运 用T UE R B I 言 自行 编制 软件 实现 ,其基础 数据 来源 于 1 8 年 ASC语 96 的各 项社会 经济 和道 路交 通调查 。 模 型研 究 范 围包 括 六 城 区 、两 郊 区 ,面 积 10k , 5 m
交通联 系需 求分析 以及静 态 交通 需 求分析 。 出行方 式 划分
3 模 型 应 用
南 京交 通模 型伴 随着 南京城 市 交通 规划 工作 的开展逐 步 发 展 完 善 ,模 型 应 用 涉 及从 战 略规 划 到 专 项 规 划 、从
网络 到 节 点 、从近 期 到远 期 、从 宏 观 到 微 观 的 多个 范畴
规划 方案 的测试 。
离与 各 出行 方式 比重 的关 系 曲线 进行 方 式划 分 ,交通 分配
方法 采用 动 态多 路径 ( 非平 衡分 配) 交通 分 配模 型 。交 通模 型 主 要用 于 道 路 网规 划 方 案的 评 价 以 及公 交线 网 的布 局
优化。 2 发展阶段 (9 6 2 0 ) ) 19 1 0 1
测 、交 通分 配与 网络规 划 三部分 。根据 出行 目的 、出行距
范 围包含 整个南 京市 区f 六合郊 区除 外) ,面积 约3 4 m , 9 z 6 k
共划分 交 通小 区7 0 。 7个 NC M 采用 常规 的 四阶 段建 模方 法 ,各 阶 段之 间相 互 T 反馈 。模 型综合 考虑 了社 会 经济 、交 通拥挤 、道路 收费 等 因素对 出行分布 及方 式选 择的影 响 ,模型 结构见 图4 。 NC M 整体 由地 理 信息 软 件( c S 、专 业模 型 软件 T ArGI) (MME3 、数 据 处 理 软 件( x e) 同架 构 ( 图5 ,完全 E /) E c1 共 见 ) 实现 程式化 ,方便 了交通 模 型系统 的 维护 、更新 以及 多 种

《2023中国公路运力发展数据白皮书》发布

《2023中国公路运力发展数据白皮书》发布

《2023中国公路运力发展数据白皮书》发布摘要:本文是关于中国公路运力发展的数据白皮书。

通过分析中国公路交通的发展趋势和现状,本文提出了未来几年公路运力发展的建议,并对公路运力的数据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预测。

一、中国公路运力的现状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中国公路总里程达到了500万公里,居世界第一、但是在公路运力的利用率上,中国仍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交通拥堵、货物滞留、运输效率低下等等。

二、中国公路运力发展的趋势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公路运输需求将继续增长。

未来几年,中国公路运力发展的主要趋势有以下几点:1.运输需求的增长: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进一步推进,人们的出行需求和物流需求将不断增加。

2.科技的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智能化、自动化等新技术将广泛应用于公路运输领域,提高运输效率和安全性。

3.环保意识的增强: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公路运输将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三、中国公路运力发展的建议根据以上趋势,我们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用以促进中国公路运力的发展:1.完善公路网络:加大公路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扩大公路网络覆盖范围,提高公路连接能力和通行能力。

2.提升运输效率:加强公路运输管理,推进物流信息化建设,提高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

3.推动科技创新:鼓励企业加大对智能化、自动化等技术的研发和应用,提升公路运输的运营管理水平。

4.加强环境保护意识:加大环保投入,推动公路运输的绿色发展,促进节能减排和环境保护。

四、中国公路运力发展的数据分析和预测根据历史数据和趋势分析,我们对未来几年中国公路运力的发展进行了数据分析和预测,包括公路总里程、货运量、客运量等指标,同时结合经济增长和城市化水平等因素进行了综合分析。

根据我们的预测,到2023年,中国公路总里程将达到550万公里,货运量和客运量将分别增长20%和15%,运力利用率将有所提高。

结论:本白皮书对中国公路运力发展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预测。

南京交通发展

南京交通发展

谢谢!
参考文献: 1.吴本荣.公共交通与南京城市近代化( 1894 ~ 1937).2009.8(1):30-35 2.刘贤腾,沈青,朱丽.大城市交通供需矛盾及发展对策—— 以南京为例.城市规划.2009.33(1):80-87 3.李 志, 周生路, 吴绍华等.南京地铁对城市公共交通网络通达性的影响及地价增值响应.地理学报 .2014.69(2):255-267 4. 杨涛.城市化进程中的南京交通发展战略与规划.现代城市研究.2003.1:50-55
南京交通发展
一、近代公共交通工具的引入
旧时的南京,由于城内多泥路、石板路,且多狭窄,人们的出行除了步行外,主 要靠轿子或畜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
进入近代,新式马路、铁路、公路等交通基础设施开始建立,西式马车、人力 车、火车、汽车等公共交通工具也相继引入,人们的出行方式亦悄悄地发生着改 变。
1894 年,张之洞主持修筑了南京历史上的第一条马路——“江宁马路” 。 江宁马路的修建,是南京古道改建为近代道路的开始,开启了南京交通近代化的进程, 此后,西式马车和人力车迅速取代轿子、牛车等传统交通工具,成为南京街头重要的公 共交通工具。
地铁建设
地铁对于高密度的城市来说是一种高效率且非常有吸引力的交通方式。
南京地铁有效地从时间成本、影响范南京交通发展目标
总目标:
构筑一个与南京现代化大都市发展进程相适应的、高效率的、一体化和人性化的城 市综合交通体系。
发展目标:
1.建成高度发达的对外交通系统和国家级主枢纽城市 2.建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道路网络系统 3. 建成便捷舒适的公共交通系统 4.建成科学先进的交通管理与指挥控制系统
最早引入南京的新式交通工具当属西式马车。19世纪末,上海的西洋人首 先把西式马车带到了中国,并很快流行为市内主要交通工具。

南京道路发展史

南京道路发展史

南京道路发展史
南京,长江下游城市,濒江近海。

历史悠久,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21世纪以后,随着现代经济和私人汽车保有量不断增长,我们的城市变的越来越拥挤,交通环境的改变也一直伴随着城市的发展。

快速内环
在1999年之前就开始建设城市的快速内环——西线高架部分。

北起连接南京长江大桥的引桥,南至集庆门连接宁马公路;
2004年完成了快速内环南线的高架,在南京城南地区从双桥门到赛虹桥并在这两处设立了互通的建设;
2007年完成了快速内环东线由穿越部分玄武湖湖底和九华山的九华山隧道以及完全在龙燔路地面下的西安门隧道、通济门隧道的建设。

并完成了快速内环北线由新建设的新模范马路隧道东连玄武湖隧道西连改造之后的大桥南路高架组成的建设;
2009年新模范马路隧道正式通车,标志着南京快速内环的彻底合拢;整个快速内环是由隧道或高架组成,全环没有一个红绿灯;全环长度为33.06公里,其中高架段长18.19公里,隧道部分长14.87公里。

绕城公路
2012年随着南京长江四桥和绕城公路东北段建成通车,自此南京新绕城公路全线闭合开通。

现在的新绕城公路是南京市的高等级快速公路,由南京绕城公路江南段(原南京绕越公路江南段)、绕城公路江北段(原绕越公路江北段)、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组成,
通过南京长江三桥、南京长江四桥江南段和江北段相连。

城市轨道交通
未来将随着南京都市圈经济的快速发展,南京的城市轨道交通也会不断完善;至2030年,南京地铁将建成20余条地铁线路,总长将会超过775公里。

而规划的多条城际铁路,也必将拉动整个江苏经济新的腾飞。

智能交通白皮书(PDF版)

智能交通白皮书(PDF版)

车路智行:新基建新交通前 言 (1)第一章 内涵特征 (5)(一) 概念内涵 (6)(二) 主要意义 (6)1.带动有效投资的新基建 (6)2.释放经济活力的新引擎 (7)3.实施智能引领的新路径 (7)4.提供应急减灾的新保障 (7)5.建设交通强国的新支撑 (7)6.助力科学治理的新手段 (8)(三) 技术发展路线 (9)1.数字化升级 (9)2.网联化转型 (9)3.自动化变革 (10)(四) 发展愿景 (12)车路智行:新基建新交通第二章 百度方案 (13)(一) 百度ACE交通引擎 (14)(二) 技术优势 (16)1.人工智能全球领先 (16)2.自动驾驶领跑全国 (16)3.Apollo生态全球最大 (16)4.车路行闭环全球唯一 (17)5.海量用户终端触达 (17)(三) 应用实践 (18)1.车路协同,面向未来、服务当下的基础设施智能方案 (18)2.智能信控,AI视觉+地图大数据交通治理工具 (19)3.智能停车,中国第一的高位视频停车解决方案 (20)4.智能公交,全球领先的智能驾驶公共出行新体验 (21)5.智能货运,国内最智能、最安全、最高效的物流选择 (22)6.智能车联,规模化覆盖的智能交通终端 (23)7.智能出租,全球首个前装量产+L4商业化运营 (24)8.自主泊车,软硬一体ASIL-D最高车规安全等级 (25)9.园区物种,全球最全场景可量产的自动驾驶产品集 (26)结 语 (27)(一) 攻克车路智行关键技术 (28)(二) 打造车路智行核心引擎 (28)(三) 赋能车路智行运营模式 (29)车路智行:新基建新交通前 言车路智行:新基建新交通要加强新型载运工具研发,加强智能网联汽车(智能汽车、自动驾驶、车路协同)研发,形成自主可控完整的产业链。

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超级计算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推进数据资源赋能交通发展,加速交通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能源网与信息网络融合发展,构建泛在先进的交通信息基础设施。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白皮书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白皮书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白皮书是一个全面的文件,概述了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状况、趋势和政策。

这个文件通常由政府或城市交通管理部门发布,旨在提供关于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全面信息,包括规划、建设、运营、管理和政策等方面。

白皮书的内容可能包括:
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概述: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历史、现状和作用,以及系统的组成和特点。

规划与建设:详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规划设计、线路规划、站点规划、工程建设和施工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运营与管理:介绍城市轨道交通的运营模式、车辆与设施管理、安全管理、客运组织等方面的内容,以及如何提高运营效率和管理水平。

政策与法规:介绍政府对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的政策支持、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等方面的内容,以确保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符合法律法规和政策要求。

未来发展:预测城市轨道交通的发展趋势,分析未来发展方向和重点,并提出相应的发展战略和措施。

城市轨道交通发展白皮书可以为政府决策部门、城市交通管理部门、规划设计机构和相关企业提供参考,有助于推动城市轨道交通的可持续发展。

南京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南京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

南京市交通“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增强综合交通枢纽能级提升区域航空枢纽功能。

建设“航空+高铁”的快速交通运输服务体系,实施禄口国际机场三期工程,加快引入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和市域快线18号线。

完善航空物流网络,建成空港大通关基地,建设中国邮政国际货邮综合核心口岸,打造国际货邮核心枢纽。

促进民航、通用航空融合发展,推进六合马鞍机场启动民用功能前期研究工作,建设高淳通用机场。

到2025年,禄口国际机场客运吞吐量达到5000万人次以上,货邮吞吐量达到60万吨,飞机起降达到40万架次,通航国家和地区数达到45个。

做强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

发挥长江南京以下12。

5米深水航道效应,全面建设南京港口型(生产服务型)国家物流枢纽,提升5万吨级深水泊位占比,加快龙潭、西坝、铜井、七坝港区集疏运体系建设。

加快建设南京长江国际航运物流服务集聚区,深化通关一体化改革,培育和引进高端航运服务,规划建设龙潭公铁水多式联运中心,增强龙潭港对长江中上游集装箱中转能力。

到2025年,港口集装箱货物吞吐量达到400万标箱,基本形成统筹全省、辐射区域航运资源的港航运营中心、航运服务中心和区域航运数据中心。

巩固全国铁路枢纽地位。

建成南京北站和六合西站,基本形成南京站、南京南站、南京北站、禄口机场站等四站客运枢纽联动格局。

加快推进宁淮铁路、南沿江铁路、北沿江铁路(含宁合客专)、宁芜铁路复线等工程建设,新建宁宣铁路、扬镇宁马铁路,规划建设宁滁蚌亳铁路、宁杭铁路二通道,开展超级高铁廊道和站点规划研究,加快完善直连全国的“米”字形高速铁路网。

实施铁路物流基地建设工程,建成尧化门铁路物流中心,建设江宁镇南站等货场。

推动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四网融合”。

优化高速公路网络布局。

加快建设都市圈环线高速公路禄口至全椒段、仪征至禄口机场高速公路,缓解过境交通压力。

提升高速公路对外辐射能力,建设高淳至宣城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滁州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盐城高速公路等项目,推进南京至广德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黄山高速公路江苏段、南京至和县高速公路江苏段等项目前期研究。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ITS建设白皮书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ITS建设白皮书

智慧城市智慧交通ITS建设白皮书一、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快速增长,城市交通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交通拥堵、交通事故、环境污染等问题不仅影响着人们的出行效率和生活质量,也制约了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ITS(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智能交通系统)的建设应运而生。

二、智慧交通 ITS 的概念与内涵智慧交通 ITS 是将先进的信息技术、数据通信传输技术、电子传感技术、控制技术及计算机技术等有效地集成运用于整个地面交通管理系统而建立的一种在大范围内、全方位发挥作用的,实时、准确、高效的综合交通运输管理系统。

其核心在于通过智能化的手段实现交通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处理和分析,从而优化交通流量、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减少交通事故、降低环境污染。

三、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ITS 建设的重要性(一)缓解交通拥堵智慧交通 ITS 能够实时监测交通流量,通过智能信号灯控制、智能路线规划等手段,优化交通流量分配,减少道路拥堵,提高道路通行能力。

(二)提高交通安全借助智能监控设备、车辆安全辅助系统等,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事故,提高交通安全性。

(三)降低能源消耗和环境污染通过优化交通路线和驾驶行为,减少车辆的怠速和不必要的行驶,降低能源消耗和尾气排放,改善城市环境质量。

(四)提升城市竞争力高效便捷的交通系统是城市发展的重要支撑,有助于吸引投资、促进经济发展,提升城市的综合竞争力。

四、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ITS 建设的关键技术(一)交通感知技术包括各类传感器、摄像头、雷达等设备,用于实时采集交通流量、车速、路况等信息。

(二)通信技术如 5G 通信、车联网技术等,确保交通信息的快速、稳定传输。

(三)大数据与云计算技术对海量的交通数据进行存储、处理和分析,为交通决策提供支持。

(四)智能控制技术实现交通信号灯的智能控制、自动驾驶等功能。

五、智慧城市智慧交通 ITS 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包括交通信号控制系统、交通监控系统、交通诱导系统等,实现对城市交通的全面监控和管理。

再论南京鼓楼医院交通现状和停车管理对策

再论南京鼓楼医院交通现状和停车管理对策

再论南京鼓楼医院交通现状和停车管理对策南京鼓楼医院南扩新大楼投入使用至今,医院日门诊人次已经突破1万人以上,由于建筑物体量大,又是城市人群密集的特殊公共场所,医院周边成为所在城市人群密集点之一,机动车、行人、非机动车、小商小贩等交织在一个平面上,造成了该院周边交通的拥堵,使该院周边交通现状没有得到改善,反而成为城市交通拥堵的顽症,医院停车难现象也没有得到缓解。

该文再次剖析该院周边交通现状和停车难矛盾,分析该院停车难问题的主观因素与客观因素,提出该院停车管理解决方案:近期解决方案和远期解决方案。

标签:医院;交通现状;停车管理;解决方案Study on Strategies of Traffic Current Situation and Parking Management of Nanjing Guilou HospitalZHU XiAffiliated Drum Tower Hospital of Nanjing University Medical School,Nanjing,Jiangsu Province,210008 China[Abstract] The hospital daily outpatient number has broken 10,000 since the use of the new building of south expansion,the building size is large,and the place is a special public place with crowded urban population,and the hospital surrounding has become one of the urban population dense points,and the motor vehicles,pedestrians and non-motor vehicles and hawkers are intertwined on a plane,and all lead to the traffic jam of surroundings in our hospital,which fails to improve the traffic current situation in our hospital surroundings,but makes it become a persistent ailment of urban traffic jam,and the difficult hospital parking phenomenon fails to be alleviated,the paper analyzes the peripheral traffic status in our hospital and difficult parking,analyzes the subjective and objective factors of difficult parking issue in our hospital,puts forwards the parking management solutions,short-term solutions and long-term solutions in our hospital.[Key words] Hospital; Traffic current situation; Parking management; Solution我国大中城市医院周边交通拥堵长期困扰着城市交通管理者,也困扰着医院管理者。

智能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改善白皮书

智能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改善白皮书

智能交通系统与城市交通改善白皮书摘要:本白皮书旨在探讨智能交通系统在城市交通改善中的作用和潜力。

通过引入智能技术和数据分析,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提高交通效率、减少交通拥堵、改善交通安全,并为城市居民提供更便捷、可持续的出行方式。

本白皮书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讨论: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与组成、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效率提升方面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拥堵缓解方面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安全改善方面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和未来发展趋势。

1. 智能交通系统的定义与组成智能交通系统是一种基于信息技术和通信技术的交通管理系统,通过收集、传输、处理和利用交通信息来提高交通效率和安全性。

智能交通系统由多个组成部分构成,包括交通感知设备、数据传输网络、数据处理与分析系统以及交通控制和管理系统。

2.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效率提升方面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实时监测交通流量、道路状况和车辆位置等信息,可以预测交通拥堵状况并提供实时的交通导航和路线规划。

此外,智能交通系统还可以优化信号灯控制,提高交通信号的协调性和适应性,从而减少交通阻塞和延误。

3.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拥堵缓解方面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引入智能交通信号控制、智能交通管理和智能交通调度等技术手段,可以实现交通拥堵的主动预防和快速响应。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根据实时交通情况调整路口信号灯的时序,提高交通流畅度;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管理系统对交通拥堵区域进行动态限行和交通管制,分流交通流量。

4. 智能交通系统在交通安全改善方面的应用智能交通系统通过车辆间通信、交通事故预警和智能驾驶辅助等技术手段,可以提高交通安全性。

例如,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车辆间通信实现车辆的协同行驶,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还可以通过交通事故预警系统及时发现和处理交通事故,减少交通事故的损失。

5. 智能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智能交通系统的可持续发展需要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效率。

智能交通系统可以通过优化交通流量和减少交通拥堵,降低车辆排放和能源消耗;还可以通过智能交通导航和出行规划,鼓励居民选择公共交通和非机动出行方式,减少私家车使用。

南京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

南京交通行业发展统计公报二○一六年第一章交通基础设施一、公路(一)公路概况全市公路总量基本持平。

2016年末,公路总里程11211.494公里,比上年末减少了91.243公里,同比减少了0.81%。

其中,高速公路总里程613.615公里,比上年增加了0.642公里,同比增长了0.1%;二级及以上高等级公路总里程3074.982公里,比上年末减少了9.241公里,同比减少了0.03%。

(二)公路密度继续提升公路密度继续提升,实现涉农街镇、社村公路通达率100%。

2016年底,全市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为170.21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减少了1.38公里/百平方公里;公路密度以人口计算为16.92公里/万人,比上年末减少了0.38公里/万人。

高速公路密度以国土面积计算为9.32公里/百平方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0.1公里/百平方公里;高速公路密度以人口计算为0.93公里/万人,比上年末增加了0.08公里/万人。

2016年末,全市涉农街镇72个、建制村及涉农社区763个,均实现农村公路通达率100%,铺装路面公路通达率100%。

(三)公路的行政等级趋于合理2016年末,全市拥有国道公路827.344公里、省道公路621.019公里、县道公路1808.054公里、乡道公路4973.755公里、村道公路2978.616公里、专用公路2.706公里,分别占公路网总里程的7.28%、5.54%、16.13%、44.36%、26.57 %和0.02%。

(四)公路的技术等级稳步提升2016年末,全市拥有等级公路10990.747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464.302公里,同比增长了 4.41%,等外公路220.747公里,比上年末减少了555.545公里,同比减少了71.56%。

全市公路按技术等级划分,高速公路613.61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0.642公里,同比增长了0.1%;一级公路991.226公里,比上年末减少了34.445公里,同比减少了3.36%;二级公路1470.141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24.562公里,同比增加了1.7%;三级公路1246.735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24.829公里,同比增长了2.03%;四级公路6669.03公里,比上年末增加了448.714公里,同比增加了7.21%;等外公路220.747公里,比上年末减少了555.545公里,同比减少了71.56%。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doc 63页)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doc 63页)

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doc 63页)南京市城市道路交通工程设计与建设管理导则(试行)南京市建设委员会二○○七年三月五日1 总则1.0.1 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适应南京城市道路建设工程的规划、设计、实施与管理要求,统一道路交通工程规划、设计、建设标准和管理程序,提高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法制化水平,编制本导则。

本导则也是《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的具体实施配套文件之一。

1.0.2 本导则适用于南京市区范围内道路交通工程的规划、设计、建设及管理活动,郊县范围可参照执行。

1.0.3 本导则的技术规定以国标为依据,结合南京具体情况和城建实践多年经验编制而成。

本规定中未包括内容,应参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条例及规定执行。

2 道路建设项目管理程序及交通设计2.0.1 道路建设项目基本建设程序道路建设项目应遵循国家规定的“七阶段”基建程序,按序开展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道路规划)、工程勘察设计(含地质勘察、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及施工图设计)、建设准备(各类基建手续办理、现场“三通一平”等)、工程建设、竣工验收、后评估等七个阶段。

各阶段工作先后衔接,互相联系,其中交通工程设计贯穿于工程设计与建设过程的始终。

2.0.2道路建设项目设计程序道路建设项目勘察设计须按照“先勘察,后设计”和“先初步设计,后施工图设计”的原则开展,一般应经过方案设计、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三个阶段。

为提高设计水平,道路建设单位应按招投标法有关规定,对大中型及以上规模的项目和含较大规模构筑物工程的项目在方案设计或初步设计阶段,组织设计竞赛或设计招投标,择优选择设计方案和设计单位。

道路建设项目的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须符合国家建设部《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施工图设计须遵循初步设计确定的原则、标准和范围。

道路工程设计应从实际出发,科学确定合理的设计与建设标准,以控制建设成本和提高投资效益。

2.0.3道路建设项目设计审批管理中小型道路建设项目的方案设计由市建委组织规划、公安交管等部门进行会审;重大项目的方案设计应在建设、规划等部门会审的基础上,由市建委组织专家咨询和进行社会公示,并报请市政府批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版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精选文档TTMS system office room 【TTMS16H-TTMS2A-TTMS8Q8-目录前言2004年,我市在全国省会城市中率先启动编制《南京交通发展白皮书》(以下简称《交通白皮书》)。

2007年,《交通白皮书》经市委和市人大审议通过,由市政府正式颁布实施。

它是一部对南京交通发展具有历史意义的综合性、纲领性政策文件。

在充分贯彻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下,《交通白皮书》以构筑“畅达、绿色、和谐”交通为愿景,以优先发展公共交通为主线,通过实施四大战略任务、五项重大政策和十二大建设工程,有效指导了南京近十年的交通建设发展,保证了十运会、青奥会、国家公祭日的成功举办,为支撑全市社会经济发展、引导城市空间拓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十年来,南京城市与交通建设发展取得重大历史性突破。

对外交通方面,五条高铁和城际铁路开通,禄口机场二期扩建、南京南站高铁枢纽、南京火车站北广场枢纽、龙潭港四期工程等客货运综合枢纽竣工。

城市交通方面,轨道交通6条线开通运营,线路长度居全国第四;6条道路过江、1条铁路过江、2条地铁过江通道全面建成,跨江交通瓶颈基本消除;公交都市、路网体系、交通综合整治均取得重大进展。

在“十三五”到来之际,南京交通发展需要在新时期、新台阶上谋划新战略、新发展。

面对“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长三角城市群等重大国家、区域战略,南京交通发展既迎来新的重大机遇,又肩负新的重大使命;南京“四个城市”、“五型经济”新战略实施,自身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常住人口突破800万大关,江北新区获批成为国家级新区,汽车保有量已经突破200万大关,交通拥堵、空气质量等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南京交通发展既面临新的发展需求,又面临重大挑战。

今后一段时期特别是“十三五”将是南京进一步巩固和提升国家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地位,建立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塑造公交主导、步行、自行车友好的绿色交通模式,引导城市与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时期,上一轮《交通白皮书》已难以适应南京新阶段的发展要求。

为统筹新阶段南京综合交通运输发展,2015年,南京市正式启动新一轮《交通白皮书》的修编工作,组建了由市长挂帅、相关部门和单位共同参加的修编委员会。

按照法定招投标程序,择优选取了国际、国内和本地多家综合交通专业研究机构承担白皮书总编咨询、国际、国内咨询、综合交通大调查和9个专题研究的编制工作。

新一轮《交通白皮书》修编着眼于南京市面对的新问题、发展的新阶段,旨在进一步明确南京市交通发展目标、优化交通发展战略、深化交通政策、落实近期行动,努力成为加快构建与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相匹配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行动纲领。

作为统领和指导南京未来5-15年综合交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本次《交通白皮书》经批准后全市上下需严格执行,不得随意调整变更,相关各部门需以《交通白皮书》为总纲,开展后续交通规划、设计、建设、管理等各项工作,保证《交通白皮书》确定的发展目标、战略任务、重大政策和行动纲领得到有效贯彻与充分落实。

上篇战略纲要1.回顾与展望1.1成就与问题1.交通出行总量大幅增长,促进社会经济发展。

南京内外交通需求增长迅速,对外年旅客运输总量超过亿人次,主城区常住人口日出行总量超过1000万人次。

交通需求的不断增加,促进了城市活力的提升,带来了社会经济的进一步繁荣,2015年,南京地区生产总值亿元,达2007年的近3倍。

2.对外交通取得重大进展,枢纽地位显着提升。

目前,南京5条高铁和城际铁路建成,公路网络完全覆盖,已实现区区通高速,所有乡镇通干线公路;南京站、南京南站、禄口机场等综合枢纽全面运营;南京在区域发展中的战略地位和辐射力得到进一步增强。

2015年,南京被评为全国首批综合运输服务示范城市。

3.公交都市建设快速推进,服务水平大幅提高。

以轨道交通为骨架、路面公交为主体的多元公交网络体系基本建成;轨道交通6条线开通运营,线路长度达225公里,居全国第四,公交专用道加快成网,公交车辆有序扩容和更新,新能源车辆比例不断提高;2012年,南京获批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第一批创建城市,2015年荣获全球城市交通领袖奖。

4.城市干路系统基本成网,引领城市空间拓展。

“井字三环”快速路网、“经六纬十”主干路网基本建成,六条道路跨江通道建成通车。

交通设施的完善推动了“一城三区”(河西新城、东山、江北、仙林)城市框架拉开,支撑了大江南北的一体化发展。

5.交通需求调控初见成效,管理水平国内领先。

南京通过实施差别化的停车收费新政和全方位的综合治理措施,缓解了老城区交通拥堵问题;采用全覆盖的智能公交调度系统、停车诱导系统和出行者服务平台等信息化手段,进一步提升了城市交通设施运行效率。

6.在看到巨大成绩的同时,也要清醒的认识到,南京交通发展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包括综合运输系统尚不完善,主城交通拥堵日益凸显,机动车乱停乱放现象比较严重,公共交通换乘无缝对接凸显不足,多样化高品质服务有待进一步提升,对城市紧凑发展、土地集约利用引导尚需强化,交通环境污染治理措施有待加强,交通文明意识有待提高和普及,智慧交通投入不足,路网设施仍需完善,步行、自行车出行条件亟需改善等。

上述交通问题的症结主要在于:以人为本的交通发展理念、观念还需进一步提高;政府部门之间的统筹协调与协作、协同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综合运输的市场化体制、机制尚未完全建立;符合科学理性的人性化道路交通设计制度、政策、规范体系尚未完全建立;依法治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法治交通环境尚未完全建立等。

增强涵盖水路、铁路、航空、公路、管道多种运输方式的国际化、现代化综合运输能力;要求南京充分利用江北新区新发展支点,构建沿江通道与长三角城市群城际交通、一体化南京都市圈交通;要求南京抓住城市更新、江南江北协同的发展条件,针对“城市病”,进一步完善城市交通系统。

8.南京社会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四个城市、五型经济*2”战略全面实施,城市产业、空间形态进一步优化,要求南京交通政策由粗放型向精细化、精准化方向转变;由交通、产业、空间相互独立向协同发展转变;由主要关注交通设施建设向建管并举转变;由解决中心城问题向区域一体与城乡统筹转变;由重建设速度向适时、适度、重效率、重品质转变。

9.小汽车快速增长态势仍将持续,路网扩容可能逐步缩小,道路交通供求结构性矛盾必将更加突出,土地、能源、环境矛盾日益凸显。

这要求南京以公交引领土地高效、集约利用;以公交、步行、自行车等绿色交通方式为主体,优化出行结构,提升出行服务;不断强化科学化、常态化的交通需求管理保证小汽车有序增长与合理使用。

10.“互联网+”、大数据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时代已经到来。

2“四个城市”指“一带一路”节点城市、长江经济带门户城市、长三角区域中心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五型经济”指:创新型、服务型、枢纽型、开放型、生态型经济。

要求南京充分利用现代信息与通信 (ICT)技术提升交通决策管理与服务水平;运用“互联网+”促进交通运输行业转型升级,提高运输效率;对“互联网+”下的新交通模式进行规范,引导交通运输服务新业态的健康发展;借物联网、车路协同、无人驾驶等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全面提升智慧交通水平,推进相关产业链的形成和发展。

11.市场化、法治化导向日益明确。

交通融资压力不断增加,市场在交通发展中的作用进一步增强;交通法治体系不断完善,交通决策与管理更为科学、民主和规范。

要求南京应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主导作用,充分利用法治化手段改善城市交通。

2.目标与战略2.1总体目标(2030年)12.按照总书记对江苏和南京发展提出的“强、富、美、高” *3发展要求和市委市政府确立的建设“四个城市、五型经济”战略思路,贯彻落实3强、富、美、高:经济强、百姓富、环境美、社会文明程度高。

“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和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南京市交通发展总体目标为:构筑多元、开放的枢纽都市,方便、绿色的公交都市,安全、文明的畅达都市;形成与现代化、国际性人文绿都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

13.多元、开放的枢纽都市。

形成方式多元、设施先进、功能完善、协同互补的综合交通运输系统和海港、空港、陆港、信息港“四港合一”的综合枢纽体系,以交通与产业、空间的协同发展提升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

14.方便、绿色的公交都市。

构建多层次、多模式、一体化,高效率、高品质、高智能的公共交通系统,以公共交通支撑“一带五轴*4”大都市区空间结构,引导空间紧凑开敞、土地集聚节约、出行绿色低碳,保护历史文化和生态环境。

15.安全、文明的畅达都市。

打造沟通内外、连接城乡的便捷交通4一带五轴:“一带”指江北沿江城镇发展带;“五轴”是指江南以主城为核心形成的五个放射性的城镇发展轴,即由仙林副城和龙潭新城形成的沿江东部发展轴;仙林副城和汤山新城形成的沪宁城镇发展轴;东山副城、淳化、湖熟新市镇形成的宁杭城镇发展轴;东山副城、禄口新城形成的宁高城镇发展轴;板桥新城和滨江新城形成的沿江南部发展轴。

网络,构建路径连续、路权充分、舒适宜人的步行、自行车系统,提供布局合理、科学规范的停车设施,营造智慧高效、安全安心、高度文明的出行环境。

专栏二:国内外城市交通白皮书交通发展目标经验新加坡经验新加坡交通发展历程包括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前,新加坡交通发展重点关注解决交通拥堵问题,提高交通建设空间的利用率;第二阶段: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新加坡交通发展目标转为重点提高综合交通系统效率;第三阶段:21世纪后,新加坡交通发展转为让公共交通成为出行选择,管理道路使用,满足人民多样化需求,从而打造出一个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体系。

新时期,新加坡为适应新的挑战,其陆路交通管理局在2013年发布《陆路交通总体规划2013》,规划总目标为建立一个以人为本的陆路交通系统,这个系统将更通达,服务质量更高。

具体的规划目标为:①更多的联系:市民可以去更多的地方工作、生活和娱乐;②更好的服务:提高交通的可靠性、舒适性和方便性;③宜居及包容性的社区:建设与良好社区匹配的交通系统,更加重视通过交通来提升生活环境质量。

香港经验香港交通发展历程同样包括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20世纪中期至80年代,交通发展重点目标是缓解中心地区交通拥堵,解决城市间服务欠缺上海经验上海已编制了两轮交通发展白皮书,第一轮发布于2002年,明确提出上海城市交通发展战略的总体目标是构筑国际大都市一体化交通,以优质、高效、整合的巨型交通体系,适应不断增长的交通需求,全面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

2013年10月第二轮《上海市交通发展白皮书》正式发布。

相比2002版白皮书,新版白皮书研究范围由以中心城为主扩展至全市域并着眼于长三角世界级城市群,研究对象由以城市客运交通为主拓展至对外交通、货运交通等综合交通,研究重心由关注设施规划建设转向更加强调政策导向和管理导向,更加突出了交通与城市、交通与环境、交通安全与文明、交通精细化管理的相关内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