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燃烧与灭火小实验

合集下载

蜡烛燃烧实验的灭火原理

蜡烛燃烧实验的灭火原理

蜡烛燃烧实验的灭火原理蜡烛燃烧实验的灭火原理主要涉及三个方面:隔绝氧气供应、热量传导阻断和液态燃料及蜡烛燃烧部分的扑灭。

首先,蜡烛燃烧需要氧气作为燃料的供应,因此隔绝氧气供应是灭火的一种基本原理。

当燃烧实验结束或需要灭火时,我们可以采取不同的方法来隔绝蜡烛燃烧所需的氧气。

一种常用方法是用罩子或杯子盖住蜡烛,这样可以减少周围空气中的氧气流动,从而阻止火焰的进一步燃烧。

其次,热量传导阻断也是蜡烛燃烧实验灭火的重要原理。

当蜡烛燃烧时,燃烧产生的热量会维持火焰的继续燃烧。

为了灭火,我们需要阻断热量的传导,使火焰的温度和能量降低至无法维持燃烧所需条件。

有几种方法可以实现这一目标,例如用水或其他液体浇灭蜡烛,液体的降温特性和吸热能力可以迅速降低火焰温度。

此外,也可以使用闪光器等高温隔离技术,将火焰与外界隔离开来,遮断热量传导。

最后,液态燃料及蜡烛燃烧部分的扑灭也是蜡烛燃烧实验灭火的重要原理。

在蜡烛燃烧时,蜡烛的液态燃料将被加热并蒸发,形成易燃气体,而这些气体是维持火焰的关键。

因此,用适当的方法扑灭或阻止燃料的进一步提供也是灭火的一种方法。

我们可以通过向火焰中喷洒碳酸泡腾片、滴入水或其他液体,迅速抑制燃烧反应,从而扑灭火焰。

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的灭火方法可能适用于不同类型的蜡烛燃烧实验。

例如,对于较小的蜡烛火焰,用拇指等物体盖住火焰可以迅速灭火。

而对于较大的火焰,应该采取更大的灭火措施,比如用灭火器、湿毛巾等方法灭火。

总结起来,蜡烛燃烧实验的灭火原理主要涉及隔绝氧气供应、热量传导阻断和液态燃料及蜡烛燃烧部分的扑灭。

通过采取合适的灭火方法,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和灭除蜡烛燃烧产生的火焰。

这些灭火原理在实验室、家庭和工业等领域都有应用,保障了人们的生命安全和财产安全。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的优秀教学案例
一、案例背景
本案例背景基于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7.1燃烧和灭火《燃烧条件的探究》一节。该节课主要内容是探究可燃物燃烧的条件,包括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以及可燃物的性质。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能力。
2.培养学生热爱科学、探索真理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3.强调实验安全,培养学生遵守实验规程、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4.通过对燃烧与灭火知识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化学在解决问题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火灾事故案例,让学生身临其境,引发学生对燃烧条件的思考。
2.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操作,将燃烧条件与实际生活紧密结合起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3.创设实验情境,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观察燃烧现象,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二)问题导向
1.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燃烧条件的内涵,激发学生探究欲望。
2.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实验探究等方式,主动寻找答案,提高问题解决能力。
3.教师引导学生总结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使学生掌握科学研究方法,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三)小组合作
1.学生分组进行实验,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实验操作能力。
2.小组内成员相互讨论、交流,激发思维碰撞,提高观察能力、分析能力。
3.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提高教学效果。
(四)反思与评价
1.教师引导学生对燃烧实验进行反思,使学生认识到实验操作中的不足,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
在教学实践中,我发现许多学生在学习燃烧条件时,容易混淆概念,对实验现象缺乏深入理解。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设计了以下优秀教学案例,以期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燃烧条件的知识。

灭火原理探究实验报告

灭火原理探究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简易灭火器的构造和原理。

2. 掌握灭火的基本方法,提高防火意识。

3.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灭火原理的有效性。

二、实验器材1. 浓盐酸2. 碳酸钠溶液3. 吸滤瓶4. 玻璃导管5. 胶皮管6. 细绳绑好的小试管7. 玻璃棒8. 烧杯9. 小木条10. 发泡剂11. 橡胶手套三、实验原理1. 碳酸钠与浓盐酸反应,生成大量二氧化碳气体。

2.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灭火作用,能隔绝空气,降低燃烧温度。

3. 通过实验探究,验证二氧化碳气体的灭火效果。

四、实验步骤1. 将装有浓盐酸的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溶液的吸滤瓶中。

2. 塞紧吸滤瓶瓶塞,并将吸滤瓶倒置。

3. 观察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接触后产生的现象。

4. 将装有浓盐酸的试管放入装有碳酸钠溶液的吸滤瓶中,观察现象。

5. 将实验装置中的吸滤瓶倾斜倒置,观察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现象。

6. 将实验装置中的吸滤瓶倾斜倒置,观察二氧化碳气体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后的灭火效果。

五、实验现象1. 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接触后,产生大量气泡并从导管喷出。

2. 吸滤瓶倾斜倒置时,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能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

3. 二氧化碳气体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后,火焰逐渐熄灭。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表明,浓盐酸与碳酸钠溶液反应产生的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灭火作用。

2. 二氧化碳气体能隔绝空气,降低燃烧温度,从而达到灭火的目的。

3. 实验过程中,二氧化碳气体喷射在可燃物表面后,火焰逐渐熄灭,验证了灭火原理的有效性。

七、实验结论1. 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简易灭火器的构造和原理。

2. 我们掌握了灭火的基本方法,提高了防火意识。

3. 实验结果表明,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灭火作用,能有效隔绝空气,降低燃烧温度,达到灭火的目的。

八、实验注意事项1. 实验过程中,操作人员需佩戴橡胶手套,防止浓盐酸腐蚀皮肤。

2. 实验过程中,注意观察实验现象,确保实验安全进行。

3.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场地,确保实验室整洁。

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

燃烧发生的条件探究实验
蔓延线路前的一片树木(隔砍离掉可,为燃什物么)?
4、堆放杂物的纸箱着火时,可用水扑灭,分
析其灭火原理(。降低温度至着火点以下)
• 5.在厨房炒菜时,油锅不慎着火,最适宜的 灭火方法是( )
• A.立即往锅里加冷水 • B.立即用嘴用力吹 • C.立即盖上锅盖 • D.立即把锅里的油倒掉
6、(1)纸火锅在城市里悄然兴起,这种纸火锅 精巧漂亮,白色的底衬着火锅食料,干净、醒目;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纸张温度不能达到着火点。
满足
灭火的原理:
• 1.清除或隔离可燃物
• 2.将可燃物与氧气(空气)隔绝
• 3.将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三者选 其一
1、如何理解燃烧的促进? 2、为什么点燃可燃性气体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3、灭火的方法与原理的区别 4、用水灭火的理由
生命可贵,安全重于泰山
• 新华网哈尔滨12月6日电 (记者梁冬) 记者从 东风煤矿“11·27”特别重大爆炸事故抢险 救灾指挥部获悉,5日晚,救援人员在井下 终于发现了本次事故最后一名遇难矿工的 遗体,至此,救援工作宣告结束。本次矿 难共造成171人遇难,其中包括169名井下 遇难矿工和2名地面工作人员
纸火锅在使用时无烟、无味;不会被火点燃。纸
火锅烧不着的原因是

(2)人们常使用固体酒精做为纸火锅加热的热源。小
刚观察到服务员用盖子熄灭固体酒精。服务员利
用的灭火原理是_____
______ 。
(3)小刚无意中发现,将饮用的某品牌碳酸饮料所 放出气体喷在燃烧着的固体酒精上,火焰熄灭。 根据上述现象推测,该气体是______(填写化学 式),该气体所具有的性质是_____ _____。

蜡烛的灭火原理实验报告

蜡烛的灭火原理实验报告

蜡烛的灭火原理实验报告实验名称:蜡烛的灭火原理实验报告实验目的:1. 了解蜡烛的燃烧原理;2. 探究蜡烛灭火的原理;3. 比较不同方法灭火的效果。

实验原理:蜡烛的灭火原理主要是通过消耗火焰所需的三个要素,即氧气、燃料和热量。

在蜡烛燃烧的过程中,蜡烛燃料中的蜡被加热融化并转化为蒸汽,蒸汽经过火焰被氧化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蒸气,释放出大量的热量和光能。

实验材料与仪器:1. 蜡烛;2. 打火机;3. 温度计;4. 容器;5. 手套;6. 灭火器。

实验过程:1. 将蜡烛放在一个稳固的地方并点燃蜡烛。

2. 使用打火机点燃其他蜡烛,并在不同位置放置。

3. 观察蜡烛燃烧过程中的现象,记录燃烧高度和火焰颜色。

4. 使用温度计测量蜡烛的燃烧温度。

5. 将蜡烛灭火器放在火焰的上方按下按钮,观察灭火效果。

6. 使用手套将蜡烛放入一个容器中,观察蜡烛的燃烧现象。

实验结果与数据处理:1. 蜡烛点燃后,火焰颜色为黄色至蓝色,高度约为蜡烛的一般高度。

2. 蜡烛燃烧时的温度为约900摄氏度。

3. 使用灭火器灭火后,火焰迅速熄灭,蜡烛停止燃烧。

4. 将火炬放入容器中后,由于缺乏氧气,火焰逐渐变小并最终熄灭。

实验分析与讨论:1. 蜡烛的燃烧过程需要氧气来支持燃烧,灭火过程就是把火焰周围的氧气隔离或减少。

2. 灭火器利用了化学反应来隔离氧气,使火焰失去燃料和热量。

3. 将蜡烛放入容器中可以减少空气流通,导致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不足,最终熄灭。

4. 火焰的颜色和高度是蜡烛燃烧过程中重要的观察指标,对于判断火焰的燃烧状态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结论:蜡烛灭火的原理主要是通过消耗火焰所需的氧气、燃料和热量来实现的。

实验结果表明,灭火器能够迅速有效地灭火,将火焰周围的氧气隔离或减少;将蜡烛放入容器中可以减少空气流通,导致火焰燃烧所需的氧气不足,最终熄灭。

因此,理解和掌握蜡烛的灭火原理对于日常生活的火灾预防和应急灭火有重要的意义。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

课题1 燃烧与灭火
教学设计思路
科学探究是学生积极主动获取知识、认识和解决问题的实践活动,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激发化学学习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的本质。

因此将本节课设计为让学生亲历由录像将学生带入情景,由情景中提出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设计实验方案,验证猜想与假设→根据实验事实作出正确结论→对整个过程进行反思与评价,这些要素所组成科学探究过程,使之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初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在学生经历这一“做科学”过程后,用灭火的实例录像将学生带入应用知识解决社会生活实际问题的情景中,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将灭火器的种类,使用方法等制成动画,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化学与社会生活实际联系,并能以此分析有关的简单问题。

3.能设计和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过程与方法
1.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和基本过程,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

2.通过探究活动,学习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3.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与讨论,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

重点:认识燃烧的条件及灭火的原理
难点:科学探究过程中提出合理问题,及对获得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教学方法:实验探究法
仪器药品。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摘要】《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重点探究第二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在教学中以创新实验为指导,调动小组讨论积极性,理论结合实际,总结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通过创新改进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教研精神,达到实在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关键词】燃烧与灭火面粉易燃易爆创新实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内容在中考化学中属于化学与能源板块,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爆炸实验的成功改进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科素养,难度不算大,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教材背景:本实验是初中化学经典兴趣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但是教材中的面粉爆炸演示实验成功系数较低,教学中很多老师是直接说实验或用视频教学代替,效果不佳,让学生感到失望。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生刚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虽然该实验是老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感兴趣的学生已经在课余时间进行尝试,结果不成功,很想知道爆炸的成因和形成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可燃物剧烈燃烧的因素,理解爆炸原理,学会易燃易爆物安全常识。

2、过程与方法:采用新闻引入,提出问题,利用实验现场验证,得出爆炸结论,拓展生活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爆炸原理,加强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爆炸成因分析,避免爆炸灾害的发生。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环节一新闻引入,提出问题据报道,不少地方的习俗抛洒面粉庆祝各种特殊的节日或者恶搞等等,比如下面新闻报道的大学生用面粉庆生的事故,面粉真的会燃烧吗?你见过面粉的燃烧吗?燃烧是否一定发生爆炸?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揭晓答案。

灭火的方法实验报告

灭火的方法实验报告

灭火的方法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探究不同灭火方法对不同火灾场景的适用性,以评估其灭火效果和安全性。

2. 实验材料和设备- 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材(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泡沫灭火器)- 火焰模拟器- 安全防护设备(防火服、防护面罩等)3. 实验原理灭火方法的选择取决于火灾的类型和具体场景。

常见的灭火方法包括二氧化碳灭火、干粉灭火和泡沫灭火。

- 二氧化碳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适用于电器火灾和易燃液体火灾。

二氧化碳通过窒息作用,排挤空间内的氧气,从而扑灭火焰。

它不会留下任何残留物,但要注意操作时要避免直接接触二氧化碳喷射口,以免被冻伤。

- 干粉灭火器:干粉灭火器适用于固体、液体和气体火灾。

干粉通过抑制燃烧反应,破坏火焰的化学链条,从而达到灭火的效果。

但干粉会留下较多的残留物,对设备和电子器件可能有一定的腐蚀性。

- 泡沫灭火器:泡沫灭火器主要适用于液体火灾。

泡沫具有隔绝空气供应和冷却作用,能够有效地扑灭火焰。

泡沫灭火器在使用时要把泡沫均匀覆盖在火源上,不要漏掉任何火焰。

4. 实验步骤1. 在安全实验室内,设置火焰模拟器并点燃。

2. 分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进行灭火。

3. 每次灭火过程均记录下灭火前后的火焰大小、温度和燃烧时间。

4. 通过视频记录实验过程以供后续分析。

5. 实验结果与分析在本实验中,我们模拟了不同类型的火焰,分别使用二氧化碳灭火器、干粉灭火器和泡沫灭火器进行了灭火。

实验结果显示,针对不同类型的火焰,不同的灭火方法具有不同的灭火效果。

- 对于电器火灾,二氧化碳灭火器表现出了较好的灭火效果。

二氧化碳能够迅速覆盖火源,降低氧气含量从而扑灭火焰。

同时,由于二氧化碳不留下任何残留物,不会对电器造成二次损害。

- 对于固体火灾,干粉灭火器表现出了较好的灭火效果。

干粉能够有效破坏火焰的化学链条,从而扑灭火源。

但干粉会留下较多的残留物,可能对设备和电子器件产生腐蚀作用。

- 对于液体火灾,泡沫灭火器表现出了较好的灭火效果。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2 燃烧及灭火(全国通用)(解析版)

2024年中考化学专题复习——专题12  燃烧及灭火(全国通用)(解析版)

专题12 燃烧及灭火一、 燃烧 ⏹ 定义:通常的燃烧是指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 探究燃烧的条件(本实验要在通风橱或抽风设备下进行):【实验操作】a. 如右图(1),在500mL 的烧杯中注入4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

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b. 如右图(2),用导管对准上述烧杯中的白磷,通入少量氧气(或空气),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a. 铜片上的白磷燃烧,铜片上的红磷和水中的白磷没有燃烧。

b. 白磷在水下燃烧。

【实验分析】如右图(1)。

①与②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可燃物燃烧所需要的温度有关。

①与③对比,说明:物质是否发生燃烧与是否与氧气(空气)接触有关。

③与图(2)对比,再次说明:燃烧必须有氧气(空气)。

【实验结论】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通风橱是一种不完善的尾气处理装置,若改进上述实验,可将红磷和白磷装入密闭的容器内(还要套一个气球),这样便于进行尾气处理。

⏹ 燃烧的条件:① 可燃物;② 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 温度达到着火点。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不是固定不变的。

对固体燃料来说,着火点的高低跟表面积的大小、颗粒可惜的粗细、导热系数的大小等都有关系。

② 并非所有的燃烧都需要氧气,如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

③ 只有三个条件全部满足,燃烧才能发生。

⏹ 自燃:由缓慢氧化引起的自发燃烧。

二、 灭火⏹ 灭火的原理:① 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 隔绝氧气(空气);③ 降低可燃物的温度,使其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注意事项】① 着火点是可燃物着火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是物质的一种性质,不随外界条件的变化而变化。

② 在燃烧的三个条件中,只需破坏一个条件就可以使燃烧停止。

⏹ 灭火器◆ 泡沫灭火器的反应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 干粉灭火器的反应原理:2NaHCO 3Na 2CO 3+H 2O+CO 2↑◆ 二氧化碳灭火器内盛装的是液态二氧化碳,使用时不会留下任何痕迹。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微型课教案

九年级化学燃烧和灭火微型课教案
【讲述】这种灭火器只能扑灭一般的火灾,自学127页并分组讨论:假如你是校领导,你会给学校的哪些地方配发哪种灭火器?为什么?
【提问】小火我们可以扑灭,如果火势太大我们如何自救,如何逃生?
对,火警没来之前呢?
【投影】相信下面的这个实验会给你一些启示。
【火灾模拟实验】:点燃高低不同的两支蜡烛,然后用烧杯罩住。
请猜想哪支先灭?如果我们把实验中的烧杯看作是着了火的房间,这个实验就成了火灾模拟实验,实验的结果对我们在火灾中自救有何启示呢?
【投影】我们先要用湿毛巾捂住口和鼻,避免吸入有害的烟尘,然后匍匐前进。
机房、图书馆放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主要是电器。食堂放干粉灭火器,有液化气,油等。
打119。
要趴着走,因为烟在上边。
学生分组讨论,进行探究实验。
主要实验方案:(1)用镊子分别夹取一根小木条和一块小石子,放在酒精灯上点燃(2)分别点燃两只小蜡烛,将其中的一只用烧杯罩住。(3)用镊子分别夹取一团棉花和一小块煤,放在酒精灯上点燃。等
树立学生对猜想要做出证实的意识,通过学生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培养动手能力、观察能力、学会根据实验现象分析、得出结论的能力。
【投影】展示学生的探究结果并点评
【追问】温度达到什么程度?
回答:(1)现象是,小木条燃烧,小石子不燃烧。结论:燃烧要有可燃物。(2)用烧杯罩住的蜡烛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说明,燃烧要有氧气。(3)棉花团点燃,小块煤点不着。说明,燃烧要有温度。
温度达到着火点。
使学生养成细致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板书】1、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2、隔绝空气3、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分析实验原理。
3分钟后到讲台上演示并回答。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优秀教学案例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通过生活实例,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利用实验现象,引发学生的思考,使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在教学过程中,我以生活中的燃烧与灭火现象为切入点,引导学生关注燃烧与灭火的实际意义。通过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燃烧与灭火的过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主动参与课堂讨论。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巩固所学内容。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我适时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反思,帮助学生巩固所学内容。同时,我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对学生在知识掌握、能力培养、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进行评价,以促进学生的持续发展。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燃烧与灭火现象,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教学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教学难点是燃烧的三个条件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导入-探究实验-总结归纳-应用拓展”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数据分析、小组合作等方法,主动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2.组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观点,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在教学过程中,我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让学生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共同完成实验观察、数据分析等任务。通过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品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布置讨论任务:让学生分组讨论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实例,分析实例中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

燃烧和灭火【知识要点】一、燃烧的条件1.概念燃烧是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是我们经常接触到的一种化学变化。

说明:燃烧的共同特征——发光、发热。

反应的实质——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实验】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定量的热水,在烧杯上放一块薄铜片,在铜片的两端分别放一小粒白磷和一小堆红磷,在烧杯中A处也放一小粒白磷,过一会儿后只有薄铜片上的白磷燃烧起来而烧杯中的白磷和铜片上的红磷不燃烧。

通过以上实验可以说明,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白磷在水中燃烧(1)有可燃物;(2)与充足的氧气(或空气)接触;(3)温度达到物质燃烧时所需的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燃烧必须同时具备这三个条件才能进行,若缺少任何一个条件燃烧就不能进行。

二、灭火的原理和方法灭火的原理是由燃烧的条件决定的,即破坏燃烧的条件之一,就可以灭火。

可见,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是从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同一问题,两者不是相互割裂的。

原理一: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它物品隔离。

原理二:将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隔绝。

原理三:将可燃物温度降到着火点以下。

例如:实验室熄灭酒精灯时,是用灯帽盖灭,原理是为了使可燃物与氧气隔绝。

又如:柴垛失火,人们一般都是用水去扑灭,原理是降低柴垛周围的温度,使之低于柴垛的着火点;也可以迅速的转移走未烧着的柴禾,原理是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常见的灭火器简介灭火器一般是指装有灭火剂的消防器材。

常用的灭火剂为二氧化碳或能产生二氧化碳的物质。

因为二氧化碳一般情况下本身不燃烧,也不支持燃烧,又比空气重,能够覆盖在燃着的物体表面,从而隔绝空气,使火熄灭。

(1)泡沫灭火器灭火器内分别装有硫酸铝溶液和碳酸氢钠溶液,使用时将灭火器倒置,两种溶液混合发生下列化学反应。

Al2(SO4)3+6NaHCO3=2Al(OH)3↓+3Na2SO4+6CO2↑产生的大量二氧化碳气体带着泡沫喷到燃烧物表面,达到灭火的目的。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第七单元课题1《燃烧与灭火》
相同 点
燃烧
缓慢氧化
隔绝空气 或氧气
严禁烟火
都是氧化反应,都会放出热量
你能解答吗?
1.纸比煤易点燃的原因是( C ) A.纸比煤接触空气面积大 B.纸比煤的着火点高 C.纸比煤的着火点低
D.纸比煤的密度小
你能解答吗? 2.在篝火晚会时,为使木材燃烧更旺些,通常 把木材架起来燃烧,是因为( C ) A.散热快 B.降低了木材的着火点 C.使木材和空气充分接触
第七单元 燃料及其利用
【呈现目标 明确任务】
• 1、懂得什么是燃烧、缓慢氧化、自燃, 以及它们间的异同。 • 2、了解物质燃烧条件的探究过程与方 法。 • 3、依据燃烧的条件得出灭火的原理并 运用。
图7-1 是人类利用燃烧反应的历史
利 用 燃 烧 加 工 食 物
古埃及人利用燃烧冶炼铜
一、燃烧的条件:
———————————————————————————
6、保存白磷的方法是将白磷放到水中,原因是:
白磷着火点低,水的作用是将白磷与空气隔绝
—————————————————————————————

点燃两根火柴,一根火柴头朝上,一根火 柴头朝下,观察哪根火柴梗更易烧尽?讨 论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答:火柴头向下的那根更易烧尽。 因为燃烧产生的热量向上散发,使 火柴梗的温度升高,更容易达到火柴 梗的着火点,所以火柴梗更易烧尽。
蜡烛的燃烧现象为什么不同
实验步骤:点燃三支蜡烛,在其中一支蜡烛上扣一只烧杯;将另 两支蜡烛放在烧杯中,然后向其中一只烧杯中加适量 碳酸钠和盐酸。 观察现象: A蜡烛一段时间后熄灭; B蜡烛继续燃烧; C蜡烛很快熄灭。 分析原因: A蜡烛将烧杯里的空气(氧气)燃烧因缺氧而熄灭; B烧杯中的蜡烛与空气(氧气)接触而不会熄灭; C烧杯里的碳酸钠和盐酸产生二氧化碳使蜡烛熄灭。

自制家庭小实验,探究《燃烧与灭火》

自制家庭小实验,探究《燃烧与灭火》

序号 7 小实验名称 家 庭 用 到 的 实验 器 材 及 药 品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两根小木条 两根小木条 、火柴
实验结论或解释
用火柴点燃两根小木条 ,一根 火 焰 向 上 的木 条一 会 熄 火焰 向上时 ,下面 的木条温度达不 到着
火焰 向上
火点而逐渐熄 灭 ;火 焰 向下 时 ,热量 向上 ,使
铜 圈上方 的火焰被 “切 在蜡烛火焰 的中间时,上方火 焰的热量
2.点燃蜡烛 ,把铜 丝制成 的线 圈放在 断”,下方 的火焰正常燃烧。 被铜丝带走 ,使蜡烛火焰 上方 的温度低
火 焰 的 中 间 。
于其着火点 ,上方火焰就熄灭了。
友情提醒(注意事项 )
/ 、心烫手 呦!
二 、灭火 原 理 的 探 究
序 号
5 小实验名称
探 究 灭 火 原理
家庭 用 到 的 实 验 器 材 及 药 品
火柴 蜡烛 (3支 ) 剪刀 玻璃杯
实 验 步 骤
实 验 现 象
实验结 论或解释
用火柴点燃三支蜡烛 。 1
用嘴吹一 支蜡烛 ; 2. .用玻璃杯盖住一支蜡烛 ; 3
. 用剪刀剪去烛芯。
1 . 蜡烛熄灭 ; 2.一会蜡烛熄灭 ; 3.蜡 烛 熄 灭 。
序 号
6 小实验名称
“自动 ”熄灭 的蜡烛
家庭用到的实验器材及药品
玻璃杯 蜡烛 火柴 纯碱 (N%CO ) 醋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1.在玻璃杯底铺放一层纯碱粉末 , 把一只点燃 的短蜡烛 固定在杯底;
2.沿杯壁缓缓倾倒 白醋。
过一会儿 ,蜡烛 自动熄灭。

火的小实验

火的小实验

火的小实验(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计划、实习报告、自我鉴定、幼儿教案、小学教案、初中教案、高中教案、教学设计、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And,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plans, internship reports,self-evaluation, early childhood lesson plans, primary school lesson plans, junior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high school lesson plans, teaching designs, other sample articles, and so on.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火的小实验目标引导幼儿观察燃烧现象,了解火的用途与危害,增进幼儿安全防火的意识。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课题1 燃烧和灭火

【参考答案】 (1)从收集的氧气的情况来分析,如收 集到的氧气纯度太低; (2)从铁丝的情况来分析,如铁丝生锈 或表面有油漆; (3)从燃烧的条件来分析,如未达到铁 丝燃烧时所需要的最低温度(着火 点)。
火,让愚昧化作文明,使黑暗趋向 光明!火的发现和利用,改善了人的生 存条件,并使人类变得聪明而强大,推 动人类历史向前发展。

动手试一试:
同时点燃三根火柴,一根火柴头竖 直向上,另一根火柴头竖直向下,还有一 根火柴平放,比较三根火柴燃烧的情况是 否相同,并分析其原因?
趣味小实验:
用粗铜丝绕成一个内径比蜡烛直径 稍小一点的线圈,圈与圈之间有1~2 mm空隙。点燃蜡烛,把铜丝制成的线圈 从火焰上面罩下去,正好把蜡烛的火焰 罩在铜丝圈里面,观察实验现象,并解 释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
在通常状况下一些常见物质的着火点
物质 着火点 /℃ 白磷 40 红磷 240 木材 木炭 250~ 320~ 330 370 酒精 558 无烟煤 700~ 750
【体验收获】
某同学取一段纱窗网上的细铁丝,在 自己收集到的氧气中做“铁丝在氧气中燃 烧的实验”,结果没有观察到“火星四射” 的现象,请分析此实验失败的一种可能原 因: 。 【分析】 本题可以从氧气的浓度、铁丝的情况、 燃烧的条件等方面进行分析。
燃烧需要可燃物,减少可燃物不利于燃烧
抱薪救火
杯水车薪
学完本课我们应该知道:
1、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 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叫做燃烧。 燃烧需要三个条件:① 可燃物;② 氧气(或空气); ③达到燃烧所需要的 最低温度(也叫着火点)。 2、灭火的原理:①清除可燃物或使 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②隔绝氧气(或 空气);③使温度降低到着火点以下。 3、影响可燃物燃烧现象的因素: ① 可燃物的性质;②可燃物与氧气的接触面 积;③氧气的浓度。

消防安全知识小实验

消防安全知识小实验

消防安全知识小实验消防安全知识小实验引言: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消防安全问题一直是我们必须关注和重视的焦点。

火灾是一种常见而危险的事故,不仅造成财产的损失,还可能会造成人员伤亡。

为了提高公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应对火灾的能力,本实验将通过一系列小实验来介绍消防安全知识。

实验一:火灾的燃烧过程实验材料:蜡烛、打火机、一小张纸、水杯实验步骤:1. 打开蜡烛,点燃蜡烛;2. 将一小张纸叠成小块,放在蜡烛的下方;3. 用打火机点燃纸张,然后快速放在一个水杯中,盖上水杯口;4. 观察火焰燃烧的情况。

实验结果:1. 点燃蜡烛后,火焰会在蜡烛顶部燃烧;2. 点燃纸张后,火焰会向上升起,烧完纸张后火焰会熄灭;3. 将点燃的纸张放入水杯中,火焰迅速扑灭。

实验解析:此实验说明了火焰需要氧气来维持燃烧。

蜡烛点燃后,火焰由火花经过一系列反应而持续燃烧,这个过程需要外部提供氧气。

而纸张燃烧过程中也需要氧气,当将纸张放入水中时,水密封了纸张,使火焰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而熄灭。

实验二: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实验材料:灭火器、一小桶水、木柴实验步骤:1. 将一小桶水放在地上,木柴放在水桶旁边;2. 备好灭火器;3. 用打火机点燃木柴;4. 用灭火器对着燃烧的木柴进行灭火。

实验结果:用灭火器对着燃烧的木柴喷射灭火剂,火焰迅速扑灭。

实验解析:此实验展示了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和作用。

灭火器中装有二氧化碳、泡沫、干粉等灭火剂,当灭火器喷射灭火剂时,可以扑灭火源上的氧气,达到灭火的效果。

实验三:烟雾的危害实验材料:轻柴纸(或棉花球)、一种能够产生烟雾的物质(例如塑料袋、香烟、蚊香等)、透明塑料袋实验步骤:1. 在轻柴纸上点燃一种能够产生烟雾的物质;2. 将透明塑料袋拉到一个桌面上;3. 将产生烟雾的物质放入透明塑料袋中;4. 握住透明塑料袋口,将烟雾留在塑料袋中,并观察塑料袋内的变化。

实验结果:当烟雾充满塑料袋时,塑料袋内的空气变得浑浊,透明度下降。

实验解析:此实验说明了烟雾是一种危害物质,会使环境空气变得污浊。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灭火小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灭火小实验

幼儿园大班科学活动——灭火小实验活动目标:通过实验,让幼儿简单了解灭火器灭火的奥秘。

活动准备:1、一次性杯子若干,2至3厘米的短蜡烛若干,打火机,灭火器。

2、醋,小苏打,水。

记录用的笔和纸。

过程实录:1、出示灭火器,激发兴趣。

师:这是什么?我们用它来干什么?幼:这是灭火器,灭火用的。

师:说起灭火器灭火,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

(教师讲述故事《灭火比赛》,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2、第一次操作。

师:灭火比赛就要开始了,我们请运动员上场。

(教师出示操作材料:水、醋、小苏打,依次介绍“运动员”名称,幼儿拍手表示欢迎“运动员”入场。

)师:今天的比赛是这样的,我们把蜡烛点燃放在三只杯子底部,分别请水、醋、小苏打来灭火,以盖住杯底为准。

比赛前请你猜一猜谁能把火给灭了?把你的想法记录下(1)、幼儿预测实验结果,用自己看得懂的标记作记录。

师:谁来说说,你是怎样记录的?幼:我用“X”表示不能灭火,用“V”表示能把火给灭了。

幼:我用“O”表示能灭火,“△”表示不能灭火。

(2)、幼儿分组操作进行验证,并记录操作结果。

师:刚才记录的只是我们的猜测,到底谁能灭火,要试过才会知道,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谁才是真正的灭火大王。

(幼儿操作,教师提醒幼儿边操作边记录,并要求幼儿倒入水、醋、小苏打的时候要小心,不能碰到火,以盖住杯底为准。

绝大多数幼儿操作时很兴奋,特别是当结果和自己的猜测相同时,简直就是手舞足蹈,而当结果与猜测不同时,便会地发出叹息或露出失望的样子。

更有个别幼儿因为有火而不敢操作,教师就鼓励幼儿大胆尝(3)、讨论操作结果,对操作记录进行讲评。

师:谁来告诉大家,你的猜测和实验结果是怎样的?这回你们用什么标记记录?幼:我猜的和做出来的不同。

我以为醋很酸,会把火酸灭了,结果没有灭。

我用“~”表示火灭了,“[{-}]”表示火还在烧。

幼:我全猜对了,火全灭了。

我用“╳”表示火灭了。

师:真的吗?幼:他犯规了,碰到火了。

师:还有谁要向大家介绍的吗?(幼儿纷纷介绍自己的记录方法。

金属丝灭火实验失败的探究

金属丝灭火实验失败的探究

金属丝灭火实验失败的探究一、探究背景鲁教版初三化学第六单元第一节《燃烧与灭火》有一个课后题,设计了用金属丝熄灭蜡烛的实验。

将金属丝绕成螺旋状,罩在蜡烛火焰的上方,蜡烛就会熄灭。

灭火的原理是:金属的导热性好,将蜡烛火焰的热量导走,使其温度降到其着火点以下。

我特意找来了粗细不等的铝丝、铁丝和铜丝,并将铁丝绕成螺旋状,按教材要求做了这个实验。

结果将金属铁丝罩在蜡烛火焰上方后,蜡烛仍然安静地燃烧,根本没有熄灭的迹象。

二、原因分析我没有就此放手,而是与同学们分析实验失败的原因。

我们迅速从刚才的失望中走了出来,针对实验展开了积极而激烈的讨论。

经过讨论,我们得出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有如下几种可能:1.铁丝导热性不好,不能及时将热量导走,建议更换导热性更好的金属。

2.金属丝的温度偏高,想办法提前降低金属丝的温度。

3.金属丝的粗细不合适,改用粗细程度不同的金属丝。

4.螺旋状金属丝与火焰的外焰接触,不会降低火焰的温度。

要想降低火焰的温度,应该让金属丝靠近蜡烛火焰的下部,降低了火焰下部的温度,才能让燃烧终止。

三、科学探究【提出问题】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是什么?【建立假设】导致实验失败的原因可能与金属的材质有关,也可能与金属丝的粗细有关,还可能与金属丝的缠绕形状有关。

【设计实验】1.将粗细不同的铜丝、铝丝绕成螺旋状,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蜡烛火焰是否熄灭。

2.买来冰块,先将螺旋状金属丝用冰块降温后再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蜡烛火焰是否熄灭。

3.改变金属丝缠绕形状,将金属丝绕成下口小、上口大的形状,罩在蜡烛火焰上方,观察蜡烛火焰是否熄灭。

【获得结论】实验现象及探究结果:1. 将粗细程度不同的铜丝、铝丝,绕成螺旋状,罩在蜡烛火焰上方。

蜡烛仍然燃烧,说明虽然金属铜、铝的导热性比铁强,但三种常见金属的导热性差距不大,材质问题不是决定实验成败的关键因素。

2. 用冰块将金属丝降温后,再完成实验,实验仍然失败,说明金属丝的温度也不是影响实验成败的决定因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盐可燃性,浸过浓盐水的棉线在燃烧时,里面的棉线可燃性,已被烧尽了,可是包在棉线外面的一层盐壳却保留了下来。
友情提醒(注意事项)
小心烧手。
序号
2
小实验名称
点不着的“纸”
家庭用到的实验器材及药品
铜棒两张相同的长条白纸火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1、用火柴直接点其中的一张纸条;
2、将另一张纸条先以螺旋形紧紧地缠绕在铜棒
探究灭火原理的家庭小实验
姓名:班级:时间:
序号
1
小实验名称
烧不断的棉线
家庭用到的实验器材及药品
火柴棉线(2支)浓食盐水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或解释
1、用火柴直接点其中的一根棉线;
2、将一根棉线放入配制好的浓盐水里浸泡一下,拿出来放在桌上晾干,再去点燃;。
1、烧成灰烬;
2、棉线从下端一直燃烧到上端,但烧过后的线灰仍象一根线一样没有被烧断
1、用嘴吹一支蜡烛;
2、用玻璃杯盖住一支蜡烛;
3、用剪刀剪去烛芯。
1、;
2、;
3、。
1、;
2、;
3、。
友情提醒(注意事项)
小心烧手。
上,再去点燃;
1、纸条迅速燃烧
2、纸条没有燃烧
因为铜具有良好的导热性友情提醒(注意事项)
铜棒是金属,有良好的导热性,注意勿烫手。
序号
3
小实验名称
探究灭火原理
家庭用到的实验器材
及药品
火柴蜡烛(3支)剪刀玻璃杯
实验步骤
实验现象
实验解释(灭火原理)
用火柴点燃三支蜡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