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燃烧和灭火”创新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优秀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初步认识燃烧的条件。
2.知道不同原因火灾的灭火方法及原理。
3.培养学生根据实验事实进行分析、预测的能力。
4.认识生活中处处有化学。
5建立尊重事实,逻辑推理应以事实为依据的观念。
二.重、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方法
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小组合作交流讨论
四.教具准备:
仪器、药品:小蜡烛(6支)、水、镊子、酒精灯、烧杯、木炭、小木条、剪刀等五.教学过程
六.作业,完成课后相关习题
七.板书设计
一、燃烧和灭火
1.有可燃物
缺一不可缺一即可
燃烧 2.和空气(或氧气)接触灭火
3.达到一定温度。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案例分析等方法,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与交流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思考。
2. 讲解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或空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与灭火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5. 案例分析:分析火灾原因,引导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6. 小组讨论:讨论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7. 总结与反思: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引导学生自觉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
六、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对燃烧条件的理解和掌握。
2. 评价学生对灭火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3. 评价学生运用燃烧与灭火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评价学生在实验和案例分析中的参与程度。
5. 评价学生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拓展1. 邀请消防员或火灾专家进行专题讲座,增加学生对火灾预防和应对的了解。
2. 组织学生参观消防站或进行消防演练,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3. 开展火灾预防宣传活动,让学生参与社区火灾预防工作。
八、教学资源1. 教材:《燃烧与灭火》相关章节。
2. 实验器材:火焰、可燃物、灭火器等。
3. 案例资料:火灾案例、火灾预防宣传资料。
4.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动画或图片。
九、教学安全注意事项1. 在实验过程中,确保学生远离火源和高温区域。
2. 使用灭火器时,确保学生正确操作,避免误伤。
《探索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初中化学 北京版九年级上册】
《探索燃烧与灭火》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通过实验探究,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和方法目标:通过活动与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知道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学会用实验与观察等方法获取信息,并对此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学习中学会合作,在探究中发展创新,通过“燃烧是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的了解,感受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本节课的重点是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突出的方法是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学生提出猜想后,设计对比实验,自己总结出结论。
同时,为了巩固知识,将教科书中的演示实验改为形成性习题、让学生判断实验的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评价能力。
由于本节课的内容是学生比较熟悉的内容,因此无难点可言。
但要说明的是,学生在探究过程也许回有一些意料之外的现象或发现,教师应及时的给予鼓励,保护其探究意识和创新精神,为学生留有发展的空间。
【教学方法与媒体】主要运用活动与探究结合的教学方法,学生一自主探究、课上讨论交流等学习方式参与教学。
教学媒体:计算机、实验仪器及备品。
【教学过程】一、设置情景,引入新课。
燃烧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燃烧是最早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同学们有没有想过什么是燃烧呢?燃烧需要什么条件?二、提出问题,实验探究。
你猜想一下,燃烧的条件是什么?(自学课文)使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学会用实验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解决问题演示动画片《火三角》,强调对于三角形而言,三条边是缺一不可的,即燃烧的条件是要同时具备的。
四、提出新问题你能尽可能多的提出那些熄灭火的方法?(根据燃烧条件去思考灭火的方法)五、解决新问题(清除可燃物)(隔绝氧气)(降低温度,低于着火点)六、自学易燃、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七、课堂小结今天我们都学习了那些知识?请大家自己总结一下。
【课外拓展】如何防止燃气泄露?如果家里发生燃气泄露事件,你该怎么办?设计出处理方案的结构图。
《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能利用燃烧和灭火的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思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使学生树立防火安全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2)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科学的态度。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燃烧的条件。
(2)灭火的原理和方法。
2、教学难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实验设计。
(2)灭火原理的应用。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实验探究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准备实验仪器和药品:酒精灯、坩埚钳、蜡烛、木条、煤块、小石块、棉花、酒精、水、烧杯、镊子、灭火器等。
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火灾的视频,引入本节课的主题——燃烧和灭火。
提问学生:“火给我们带来了便利,但有时也会造成灾难,那么燃烧是如何发生的?又该如何灭火呢?”(二)讲授新课1、燃烧的定义结合生活中的实例,讲解燃烧是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2、燃烧的条件(1)提出问题:燃烧需要满足哪些条件呢?(2)实验探究实验一:分别将木条和小石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木条燃烧,小石块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可燃物。
实验二:将两支蜡烛点燃,其中一支用烧杯罩住,观察现象。
现象:罩住的蜡烛逐渐熄灭,另一支正常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
实验三:将一根木条和一块煤块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现象。
现象:木条很快燃烧,煤块加热一段时间后才燃烧。
结论:燃烧需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3)总结燃烧的条件:可燃物、与氧气(或空气)接触、温度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三者缺一不可。
3、灭火的原理和方法(1)引导学生思考:根据燃烧的条件,如何灭火呢?(2)分析灭火的原理原理一:清除可燃物或使可燃物与其他物品隔离。
例如:森林火灾时设置隔离带。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
《燃烧和灭火》第二课时创新实验教学【摘要】《燃烧和灭火》是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七单元课题1的内容,本课重点探究第二课时易燃易爆物的安全常识,在教学中以创新实验为指导,调动小组讨论积极性,理论结合实际,总结方法解决生活实际问题。
通过创新改进向学生传达积极向上教研精神,达到实在的课堂效果,激发学生的科技创造热情!【关键词】燃烧与灭火面粉易燃易爆创新实验一、教材分析1、教材地位与作用:本内容在中考化学中属于化学与能源板块,与社会生活联系密切,突出化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
爆炸实验的成功改进很能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课堂参与度,增强学科素养,难度不算大,但是中考的热点之一。
2、教材背景:本实验是初中化学经典兴趣实验!是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但是教材中的面粉爆炸演示实验成功系数较低,教学中很多老师是直接说实验或用视频教学代替,效果不佳,让学生感到失望。
二、学情分析初中生的认识感性多于理性,学生刚学习了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学习兴趣浓厚,虽然该实验是老师的演示实验,但是感兴趣的学生已经在课余时间进行尝试,结果不成功,很想知道爆炸的成因和形成条件。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影响可燃物剧烈燃烧的因素,理解爆炸原理,学会易燃易爆物安全常识。
2、过程与方法:采用新闻引入,提出问题,利用实验现场验证,得出爆炸结论,拓展生活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生活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同时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四、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理解爆炸原理,加强易燃易爆物安全知识的认识,增强安全意识。
教学难点:爆炸成因分析,避免爆炸灾害的发生。
五、教学过程教学环节设计:环节一新闻引入,提出问题据报道,不少地方的习俗抛洒面粉庆祝各种特殊的节日或者恶搞等等,比如下面新闻报道的大学生用面粉庆生的事故,面粉真的会燃烧吗?你见过面粉的燃烧吗?燃烧是否一定发生爆炸?接下来我们将通过实验来揭晓答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和教学反思)
燃烧和灭火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
3.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可燃物、氧气、温度达到着火点。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土、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和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火灾新闻,引起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关注。
2. 探究燃烧的条件:分组进行实验,观察火柴、蜡烛的燃烧过程,总结燃烧的条件。
3. 学习灭火的方法:讨论灭火的方法,观看灭火器的使用视频,了解各种灭火方法的适用场景。
4. 实践灭火:分组进行灭火实践,运用所学的灭火方法,体验灭火过程。
5. 总结与反思: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思考如何在生活中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6. 作业布置:让学生绘制燃烧和灭火的知识结构图,巩固所学内容。
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实验、讨论和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在实践灭火环节,学生积极参与,提高了安全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知识掌握不扎实,需要在课后加强辅导。
可以增加火灾案例分析,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燃烧和灭火的重要性。
六、教学延伸1. 探讨燃烧和灭火在其他领域的应用,如森林火灾、化学实验室火灾等。
2. 介绍新型灭火材料和技术,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七、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
2. 强调在生活中注意火灾预防,提高安全意识。
八、课后作业1. 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查阅资料,了解我国火灾事故统计数据及火灾原因分析。
九、教学评价1. 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实践灭火过程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火灾预防意识的提高。
十、教学改进1. 针对学生掌握不扎实的知识点,加强课后辅导。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案例、反思
课题燃烧和灭火一、教材分析教学目标: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了解灭火器的使用方法及适用范围。
3.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4.通过小组合作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体验探究的乐趣并感受成功的喜悦。
5.了解火灾危害及逃生一般方法。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教学难点:由燃烧的条件推理得出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二、教学方法: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多媒体演示等。
三、实验准备:小石头、小木条、干棉花、湿棉花、蜡烛、烧杯、酒精灯、火柴、坩埚钳、红磷、白磷、试管、小气球、热水、过氧化氢溶液、二氧化锰、锥形瓶、双孔塞、长颈漏斗、剪刀等。
四、教学过程(一)引课教师演示:小魔术《烧不坏的手帕》设置问题:魔术的原理是什么,你想了解吗?认真学习本节课的知识,你将会找出答案。
(二)新知识教学1.燃烧的条件师: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物质燃烧?生:回答秸秆、煤、纸、木材等。
师:你见过石头燃烧吗?这根木条(未经点燃)现在燃烧了吗?这些事实都说明燃烧是需要条件的。
根据你的生活经验和学过的化学知识猜测:燃烧可能需要哪些条件?讨论后告诉大家你的猜想。
生:分组讨论,汇报交流各组的猜想,并将各种猜想汇总。
师:猜想是否正确,我们要通过实验来验证。
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些实验仪器和用品,请同学们依据所提供的仪器和用品,设计实验方案,通过对比实验验证我们的猜想。
方案设计好以后直接进行实验,认真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过程中请注意安全。
生:设计实验方案,动手操作,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师:巡视、指导学生实验。
请各小组汇报:你们做了什么实验,验证了哪个猜想?生:汇报交流实验结果。
师:通过大家的实验验证了我们的猜想是正确的。
老师给大家做一个实验,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实验现象。
演示实验。
生:认真观察并汇报实验现象。
师:请同学们思考:(1)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试管中的红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2)试管中的白磷燃烧而热水中的白磷不燃烧,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3)本来在热水中不燃烧的白磷通氧气后燃烧,再次说明燃烧需要什么条件?生:小组讨论后回答。
《燃烧与灭火》教案
《燃烧与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掌握灭火的方法。
2.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安全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方法。
2. 教学难点:如何运用燃烧与灭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探究燃烧与灭火的原理。
2. 利用实验演示,让学生直观地了解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3. 运用案例分析法,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水、灭火器等。
2. 教学课件:燃烧与灭火的相关图片、视频等。
3. 教学案例:火灾案例资料。
教案一、导入新课1. 利用火柴、蜡烛等物品,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现象。
2. 提问:你们知道燃烧需要什么条件吗?二、探究燃烧的条件1.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燃烧的条件。
2. 教师演示实验,验证燃烧的条件。
三、学习灭火的方法1. 教师讲解灭火的方法,如:水灭火、灭火器灭火等。
2. 学生分组讨论,总结灭火的方法。
四、实践操作1.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体验燃烧与灭火的过程。
2.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五、案例分析1. 教师呈现火灾案例,引导学生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
2. 学生分组讨论,提出改进措施。
六、总结与反思1.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2.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作业布置1. 绘制燃烧与灭火的知识结构图。
八、教学反思1. 教师总结课堂教学,反思教学效果。
2. 学生反馈学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
九、课后拓展1. 学生调查身边的火灾隐患,提出整改措施。
2. 学生参观消防博物馆,了解消防历史与文化。
十、教学评价1. 学生自评:评价自己在课堂学习中的表现。
2. 同伴评价:评价他人的表现。
3. 教师评价: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火灾新闻报道,引发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关注。
《燃烧和灭火》教案
《燃烧和灭火》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 培养学生安全、环保的观念和实验操作能力。
3. 通过实验和探究,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学内容1. 燃烧的条件2. 灭火的原理与方法3. 实验操作与观察4. 安全与环保教育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与方法。
2.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具体表现,灭火方法的选取与实施。
四、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演示、学生探究、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教学方法。
2. 利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直观展示实验现象和原理。
五、教学准备1. 实验器材:火柴、蜡烛、酒精灯、水、灭火器等。
2. 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等。
3. 安全措施:确保实验环境安全,提醒学生注意实验操作规范。
六、教学过程1. 引入新课:通过讲解火灾案例,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
2. 燃烧的条件:介绍燃烧的三个条件,即物质具有可燃性、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
4. 实验演示:进行燃烧和灭火的实验,观察实验现象,引导学生总结燃烧和灭火的规律。
5.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探讨如何根据燃烧和灭火的原理进行实际应用。
七、课堂练习1. 针对本节课的内容,设计一些选择题和填空题,以巩固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知识的理解。
2. 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如何预防火灾和正确灭火。
八、拓展与延伸1. 介绍火灾的危害和预防措施,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2. 探讨化学灭火剂的原理和应用,如干粉灭火器、二氧化碳灭火器等。
九、课堂小结1. 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燃烧和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2. 强调实验操作的安全注意事项,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火灾防范。
十、课后作业1. 编写一篇关于燃烧和灭火的科普文章,分享给同学和家长。
2. 调查家庭和学校的火灾预防措施,提出改进建议。
十一、教学反思1. 教师需在课后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包括学生的参与度、理解程度以及教学方法的适用性等。
九年级化学上册《探索燃烧和灭火》教案、教学设计
2.对于难点内容,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通过模拟火场救援等实际场景,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灭火原理和方法。
-采用案例分析,分析不同火场的灭火过程,引导学生总结灭火经验,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在讨论和交流中互相启发,共同解决难点问题。
5.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增强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对物质的性质、变化等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燃烧与灭火这一章节的学习具有较强的兴趣和好奇心。然而,学生在理解燃烧与灭火的原理、掌握灭火方法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5.设计课堂小结环节,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形成系统的知识结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增强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社会、关爱他人的责任感,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
3.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认识到燃烧与灭火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勇于实践、敢于创新的精神,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实践性作业: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进行一次简单的燃烧与灭火实验,记录实验过程和观察结果,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4.案例分析:提供1-2个实际火灾案例,要求学生分析火灾原因、灭火过程及预防措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5.家庭作业:要求学生与家人一起检查家中消防安全设施,了解其使用方法,并结合所学知识,为家庭制定一份火灾逃生计划。
1.学生对燃烧与灭火的基本概念理解不够深入,需要通过生动的实例和形象的解释来帮助学生理解;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课题: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认识燃烧所需的条件和认识灭火的原理与方法;(2)初步了解一些火灾自救的知识。
2.过程与方法:(1)通过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认识探究问题的方法(2)通过对“燃烧条件”的破坏得出“灭火的的原理和方法”;初步学会知识对比和迁移的能力。
(3)通过对课本演示实验现象、设计意图和优缺点的分析和评价,培养分析能力和对实验方案的评价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利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使学生对化学保持强烈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并通过“灭”的书写使学生认识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
(3)培养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大胆实践的科学精神。
(4)增强日常生活中防范灾害的意识,并注意采取安全措施。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与方法;确定理论依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难点:(1)燃烧条件与灭火原理的应用(2)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确定理论依据:《初中化学课程标准》的要求,发展和培养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提高学生的化学素养。
教学流程示意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提出问题,进行猜想师生共同探究,实验探究得出结论分析评价,深化理解知识迁移,学以致用交流反思,完成评价对于燃烧你了解了多少呢?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课题《燃烧与灭火》。
学生讨论共同得出结论,小组代表发言,成员补充。
学生讨论、发言、 观看学生讨论、发言、 观看【组织学生交流讨论】 1、课本实验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现象? 2、这些说明了什么问题? 3、课本的实验与你们小组设计的实验相对比,有什么优缺点?[提问]燃烧在社会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学生回答后,通过PPT 课件展示几幅燃烧在生活中应用的图片[提问]如果控制不当,燃烧又会给生活带来有哪些灾害呢?学生回答后,通过PPT 课件展示几幅燃烧带来的灾难的图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5篇
二.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难点:燃烧条件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应用、演示实验、探究活动、启发式提问
四.教学过程
1、回忆学过的燃烧事例和燃烧现象,
根据以上事例,归纳燃烧定义和特征
2、播放视频,探究燃烧的条件
小结:燃烧,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缺一不可。
师:易燃物和易爆物在遇到明火、高温或撞击时,极易发生燃烧或爆炸。因此,为了生命、财产的安全,生产、运输、使用和贮存易燃物和易爆物时,必须严格遵守有关规定,绝不允许违章操作。
板书
第2课时 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
一、爆炸
可燃物与氧气接触面积越大,氧气浓度越高,燃烧就越剧烈。在一定空间内急剧燃烧,并有气体生成,可以引发爆炸。
【观看联想】通过多媒体展示几组燃烧的情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探究燃烧本质与燃烧条件的兴趣。 【活动探究一】
讲解:借助幻灯片展示火的起源、应用,指出火是一种燃烧现象,是最早被人类利用的化学反应之一,指出燃烧与日常生活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学生有关燃烧的概念,建立燃烧的定义。
探究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引导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教学难点】:了解燃烧的条件。 三.教学方法:
学生实验探究、多媒体辅助、讲、议结合。 四:教学用品:
仪器:蒸发皿、烧杯、薄铜片(或铝片)、小刀、玻璃片、镊子、火柴、试管、课件和多媒体设备。药品:酒精、凉水、蜡烛、白磷、红磷、热水(60
℃以上)、氧气。 五.课时按排 1课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研究燃烧的条件、探究灭火的方法,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能用化学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某些燃烧现象和灭火的方法与原理。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共五篇)第一篇: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学设计,编写教学设计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
如何把教学设计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1一、设计理念根据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教学的出发点应该建立在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上,本节课在教与学的方式上,尝试突破传统教学模式,学生的思考,通过教师的合理引导,解决教学中的预设与生成的问题,在最近发展区与现有发展水平的转化过程中,不断创造更高水平的最近发展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基于微课,通过“我预习我知道”、“我质疑我勇敢”、“我释疑我进步”、“我探究我明了”、“我查阅我提升”五个环节来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探究能力。
从而实现“学生为主体”的“翻转课堂”。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早已接触到了燃烧,脑海里已经对燃烧的定义有了模糊的印象,通过微课的学习,学生不难完成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归纳与理解。
在此基础上,学生会对燃烧和灭火的相关知识产生更深入的思考,对于学生在微课学习中产生的疑问,需要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探究进行解疑,而在前面的课程中已涉及了大量的探究实验,这为本节课的实验探究打下了基础。
三、学习内容分析鉴于本课题内容与学生生活关系密切且难度不大的特点,本节课以翻转课堂的模式,利用微课突破本节课的知识重点。
微课中设计的问题情境,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微课学习过程中都能得到启发,从而生成新的问题,这些问题是对本课题基础知识的完善和提升。
本节课设计选择其中学生可能有疑惑的问题,在课堂上师生互动、生生互动,通过演示实验,自主实验等形式来解决学生的疑惑。
四、教学目标1.通过微课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对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的能力;2.在微课学习中对燃烧和灭火有更深层次的思考,并学会通过实验、探究等活动释疑解惑,培养科学品质。
北京版化学-九年级上册-探索燃烧和灭火 教学设计2
生活中,学生见过不少燃烧的现象,如炉火、煤气燃烧、森林火灾等等,但不能
说出燃烧的实质,不能很好的控制燃烧。
教学策略
(1)首尾照应;
(2)多感官(视觉、听觉、触觉)教学;
(3)组内合作与组间竞争机制;
(4)鼓励机制的运用;
(5)对比法。
(6)采用友善用脑教学理论。
课时
1课时
教学流程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燃烧的条件之一是要有可燃物,你知道哪些物质可以做燃料吗?
倾听、思考
。
讨论后交流:
培养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知识的兴趣的同时学以致用。
认识事物间是相互联系的。
为下节课内容做铺垫。
小结
谈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都学到了什么?
总结收获,交流体会
相互激励,发展和完善自我
练习
完成学案
完成练习
根据已有的知识,想到燃烧需要氧气。
由实际到理论,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一、认识燃烧的条件
认识燃烧需要可燃物
可以燃烧的物体叫做可燃物,可燃物是燃烧的首要条件。
通过实验得出结论:不是所有的物体都能燃烧,燃烧需要可燃物。
设置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探索新知
认识燃烧需要氧气
有了可燃物燃烧是不是就能发生?
分别点燃两支蜡烛,将其中一支蜡烛用烧杯罩住,尽可能使烧杯口与桌面间不留空隙,观察实验现象。
(4)培养学生从平凡的事物中发现问题并求甚解的良好学习品质。
重点与难点
重点:燃烧的条件。
难点:对燃烧条件及灭火原理的探究。
教学用具
仪器:烧杯(100ml,2个)、烧杯(200ml,1个)、酒精灯(2个)、石棉网(2个)、坩埚钳(2个)
探索“燃烧和灭火”创新教学设计
探索“燃烧和灭火”创新教学设计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其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呢?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呢?”为了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教师要以饱满的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进行教学,笔者认为,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在“燃烧和灭火”一节课中,需进行创新教学设计探索。
一、导入新课的创新设计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课题的导入起着十分重要的环节。
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师最重要的是创设新的情景,将缺乏“人气”的教材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从社会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
”化学教育家徐光宪也说过:“学好化学的第一步是兴趣”,“玩、乐”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个特性,让他们在“玩”中发现知识,在“乐”中明白问题。
本节课导入新课时,我首先播放一首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然后同时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
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地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增添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手段,知识规律的得出主要以实验为前提,教材只有演示实验,而没有学生的探究实验。
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1)增加实验1 探究燃烧的条件设计三个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①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②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纸条与裹在铁棒上的纸条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山东省县级优课)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防火及自救的常识。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学习分析事实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辩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探究燃烧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体验探究的乐趣。
3.通过逃生方法的学习,树立安全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
教学难点:燃烧条件的实验探究。
三、教学过程。
《第一节 探索燃烧和灭火》教学设计(湖北省县级优课)
第七单元课题一《燃烧和灭火》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
初步认识燃烧这种化学现象,知道物质燃烧所需的三个条件,了解灭火的原理,学习常见的灭火方法。
能利用本课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一些常见燃烧现象及解决一些常见的灭火问题。
能利用对比实验和控制变量法与人合作完成一些简单的化学实验。
了解一些基本的安全消防知识,提高安全意识。
2. 过程与方法
在交流与讨论中清楚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实验过程中体会知识的获取过程,感悟科学探究的步骤。
在实验结束后,学习对实验现象的分析、归纳、总结本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认识到燃烧的功与过,从而辩证的认识燃烧,控制燃烧的发生,更好的为人类服务。
在实验中体会与他人合作的乐趣,养成包容、耐心、勤于思考、勇于实践的品质。
二、学习重点,难点
重点:了解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难点: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实验探究及内容的归纳总结。
三、教学过程
1.朗读下列词语
含“火”字的成语、俗语、谚语、典故和诗句:
火烧眉毛热火朝天火冒三丈水火不容熊熊大火火上浇油灯火通明火光冲天
纸包不住火赤日炎炎似火烧
扇阴风点鬼火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燃烧的定义
燃烧:可燃物与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放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3.燃烧的条件
(1)可燃物
(2)氧气
(3)温度达到着火点
4.灭火的原理
(1)撤离可燃物
(2)隔绝氧气
(3)降低温度到着火点一下
5.讨论:是真的吗?。
探索“燃烧和灭火”创新教学设计 (2)
探索“燃烧和灭火”创新教学设计摘要本文介绍了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方式,将燃烧和灭火作为教学主题,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实验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提高他们的学科知识水平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设计的实验活动,学生能够直观地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通过实践操作,培养他们的实验和操作技能。
同时,教师还可以采用多种评估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以进一步改进教学过程和方法。
关键词燃烧、灭火、创新教学、实验活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引言在中小学科学教育中,教师需要通过创新的教学设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欲望。
燃烧和灭火作为科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直接关系到学生的生活安全和科学知识的掌握。
本文将介绍一种创新的教学设计方式,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和实验活动,来帮助学生深入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原理、方法和应用,并提高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了解燃烧和灭火的基本概念和原理;•掌握各种灭火器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培养实验和操作技能,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教学过程1.燃烧与灭火的引入:通过引入一个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火灾对人类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并引发学生对燃烧和灭火的思考。
2.燃烧的基本原理:通过教师讲解和多媒体展示,让学生了解燃烧的基本原理,包括燃烧三要素和燃烧反应的特点。
3.灭火器材的介绍:介绍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材,包括灭火器、灭火器号、灭火器位置和使用方法,并结合实际案例进行讲解。
4.实验活动一:设计一个简单的火灾模拟实验,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了解燃烧的过程和灭火的方法。
学生可以自己设计实验步骤和记录实验结果。
5.灭火器材的实验操作:通过教师示范和学生操作,让学生亲自操作不同类型的灭火器材,并注意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6.实验活动二:设计一个小组合作实验,让学生团队合作,通过实际操作解决一个复杂的灭火问题。
学生需要自己确定实验步骤和策略,并记录实验结果和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索“燃烧和灭火”创新教学设计
发表时间:2012-08-21T08:45:50.060Z 来源:《学习方法报·理化教研周刊》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李红艳
[导读] 在化学教学中,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或多媒体设备以凝练的图文传递学习信息的一种教学手段。
新疆乌鲁木齐市第五中学李红艳
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我们认为,教学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而没有兴奋的情绪怎么能激励人呢?没有主动性怎么能唤醒沉睡的人呢?没有生机勃勃的精神怎么能鼓舞人心呢?”为了激励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教师要以饱满的富有感染力的情感进行教学,也就是说,要注重课堂教学的创新设计,在“燃烧和灭火”一节课中,我进行了创新教学设计探索。
一、导入新课的创新设计
在课堂教学中,为了培养学生的新鲜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进入学习状态,课题的导入起着十分重要的环节。
按照新课程理念,教师最重要的是创设新的情景,将缺乏“人气”的教材知识重新“激活”,使知识恢复到鲜活的状态,与人的生命、生活重新息息相关,使它呈现出生命态,“从社会走进化学,从化学走进社会。
”化学教育家徐光宪也说过:“学好化学的第一步是兴趣”,“玩、乐”是青少年的天性,教师要抓住这个特性,让他们在“玩”中发现知识,在“乐”中明白问题。
本节课导入新课时,我首先播放一首歌曲《冬天里的一把火》,然后同时表演魔术:烧不坏的手帕。
学生的激情一下子被调动起来了,气氛马上就活跃起来了。
设问:为什么手帕烧不坏?导入对燃烧条件的探究。
从生活中发现化学,体会到化学无处不在;从小魔术引入课题,体会到化学的神奇,很好地激活了课堂,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
二、增添学生探究实验的教学设计
实验教学是化学教学中的一个主要手段,知识规律的得出主要以实验为前提,教材只有演示实验,而没有学生的探究实验。
我设计了一套探究燃烧条件的实验方案,提供了一系列实验器材,供学生选择,自主合作完成探究实验。
学生能积极主动地完成这一学习任务。
(1)增加实验1 探究燃烧的条件
设计三个对比实验,这三个实验分别是:
①水与酒精的燃烧对比实验。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一个条件:燃烧需要可燃物;②蜡烛的正常燃烧与被烧杯罩住之后的燃烧对比实验。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二个条件:可燃物要与氧气或空气接触;③纸条与裹在铁棒上的纸条燃烧对比实验,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得出燃烧的第三个条件:温度要达到可燃物的着火点。
学生通过以上三个探究实验,总结得出燃烧的三个条件。
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共同探究活动,培养了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合作与交流的能力。
特别是在分组实验③中,纸条的燃烧对比实验。
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己将纸条缠绕在铁棒上,来做实验的前期准备工作,这个看似与化学课堂无关的动作,其实是注重知识的生成性教育,注重知识的完整建构过程。
(2)增加实验2 探究灭火的原理
这时教师趁热打铁,创设一个自主探究的活动场景:出示七支燃烧的蜡烛,模拟火灾场面,并给出一些灭火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开动脑筋,展开丰富联想,参与现场灭火。
让学生上讲台展示自己的灭火方法,并同时给大家说明自己是运用什么样的灭火原理来灭火的,在学生亲身实践感受中,不知不觉中明白各种灭火的原理。
通过此实验,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创造,并尽量使学生体验到学科学的乐趣。
三、改进演示实验的教学设计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现行教材中的实验对学生知识的形成、理解、巩固和验证所学知识有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有的实验也不够完善,我们在平时实验教学中也可进行一些创新,使之更完善,更便于我们的操作,更便于学生理解知识。
对演示实验7—1燃烧的条件的改进,将教材P50图7—4燃烧的条件,改为将红磷和白磷分别密封在大试管中并分别放入盛有热水的烧杯中,一会儿会观察到,盛白磷的试管中产生白烟,而盛红磷的试管中无明显现象,说明燃烧与物质的性质,即与可燃物的最低温度有关,这样操作,不仅可以缩短白磷燃烧的时间,还可避免空气污染。
将教材P50图7—5白磷在水下燃烧,改为将一只大试管竖直插入热水中罩住水下的白磷,用大试管中的空气排开白磷周围的水,使白磷与空气接触,一会儿我们就会看到试管内的白烟产生,说明白磷在水下燃烧,这样操作,可以省略氧气的发生装置,又防止通入空气或氧气时,白磷不易固定,还防止产物污染环境。
改进实验,既增强了实验的直观性和可操作性,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环保意识是当前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之一,就化学而言,重视实验教学,充分挖掘化学实验的“创新点”,并加以精心设计是落实这一目标的有效方法。
四、板书的创新设计
在化学教学中,板书是教师运用黑板或多媒体设备以凝练的图文传递学习信息的一种教学手段。
虽然一块优秀的板书不等于一节成功的化学课,但是精彩的化学课堂决不可以没有出色的板书。
本节课的板书,我采用布阵式板书设计,把燃烧需要的三个条件:可燃物、可燃物与氧气接触、温度达到着火点,巧妙板书成“火”字形状。
课堂教学环节的创新设计,在课堂上的演绎、变化,实现了由现实生活向科学世界的回归,让学生感到化学无处不在。
科学并不是我们想象中的那样遥不可及,只要我们积极思索,敢于创新,勇于实践,我们的每位学生都是小科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