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货币政策与货币传导机制对比
货币政策和政策传导机制
货币政策和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与政策传导机制近年来,随着国际贸易和金融全球化的不断深入,各国间的经济联系不断增强,宏观经济政策也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而货币政策作为一种重要的宏观经济政策,也备受各国政府所关注。
本文将从货币政策的概念入手,较为详细地分析货币政策及其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概念货币政策是一种政府采用的宏观经济政策,在经济管理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国家购置力量的发挥。
货币政策是指政府通过调节货币供应量,影响货币市场利率和汇率水平,从而对经济运行加以调节和控制的行为。
二、货币政策的目标货币政策旨在通过控制货币供应量来影响经济,以达到实现宏观经济目标的效果。
货币政策的目标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保持物价的稳定,维持经济增长的长期平稳性。
2.促进就业,提高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效率。
3.维持外汇市场的稳定,保护国家的财富安全。
4.促进经济发展,提高国家竞争力。
三、货币政策的工具货币政策的实施需要采用一系列的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工具是指货币政策实现目标的手段和渠道。
常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1.存款准备金率:即银行存款的一定比例需要存放在央行,调整存款准备金率可以调节银行的资金流入流出,从而影响货币供应量;2.利率:分为政策利率和市场利率,政府通过调节利率来调节货币供应量,从而影响货币市场的整体利率水平;3.货币市场操作:央行直接干预货币市场,通过市场操作来控制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4.外汇市场操作:央行通过干预外汇市场来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保护国家的财富安全。
四、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货币政策通过货币市场和金融市场的途径,影响产出、价格和收益等宏观经济变量的一种方式。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执行效果的重要判定依据。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货币市场:货币政策首先通过影响货币市场利率来影响股票、债券和外汇等市场利率,从而影响经济活动;2.信贷市场: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化必然影响信贷市场的利率水平,从而影响宏观经济中的投资和消费行为;3.汇率市场:货币政策对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水平的调节会影响汇率市场的汇率水平,影响经济活动和贸易竞争力;4.股票市场:货币政策的调节也会对股票市场产生影响,通过调节股票市场的运行,来影响企业盈利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
中美金融市场对比之货币市场的比较:货币市场是一种短期融资市场,其融资期限一般在一年以内。
根据交易金融产品的差异,货币市场可划分为票据市场、银行间拆借市场、回购市场、大额定期存单市场和国库券市场等子市场。
1.票据市场1)在票据种类方面,美国票据市场上的交易工具主要是商业票据和银行承兑汇票。
而票据除了是一种信用支付工具,更重要的是一种融资手段,且是低成本融资手段。
信用等级高的大公司利用商业票据低廉的成本进行融资。
在我国票据市场上,票据的品种比较少,主要是真实票据。
我国票据法规定票据的签发、取得和转让,必须具有真实的交易关系和债权债务关系,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具有商业背景的真实票据。
我国票据法的规定虽然一定程度上防止了某些企业通过签发票据的方式从银行套取现金,但同时也阻碍了参与者的积极性和票据市场的效率。
2)在交易主体即票据市场参与者方面,美国票据市场上的参与者包括商业银行、投资公司、证券公司、各种基金、政府机构以及各国中央银行等。
中国票据市场的主体相较美国显得单一,只有部分企业才有资格参与票据市场的交易与活动,各种金融机构对票据市场的参与程度比较小,并且缺乏各种中介机构与专业性的票据公司。
在市场监管和法律制度方面,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负责监管票据的发行、贴现和再贴现。
我国《票据法》自1996 年1 月1 日实施,至今我国经济金融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但早期的《票据法》难以解决一些新出现的问题,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市场功能的发挥。
2.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美国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一般都通过经纪商作为中介机构来达成的。
在联邦基金市场大型金融机构一般通过经纪商进行交易,微小型金融机构一般直接交易。
所以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是以经纪商为中介的交易为主,直接交易为辅。
直到1996 年我国才建立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暨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作为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该市场所实施的是直接交易方式,即自主询价,逐笔成交,风险自担。
货币供应量统计之中美对比
货币供应量统计之中美对比货币供应量是指一国金融市场上储备在流通和非流通状态下的货币总量。
货币供应量的变化会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因此它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和政策实施效果的重要指标。
中美是世界两大经济体,货币供应量统计的比较可以更好地了解这两个国家的经济状态和政策取向。
观察中美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可以发现,除了数量上的差异,两国在货币供应量构成、政策实施等方面也有较明显的不同。
一、货币供应量构成的对比货币的构成是货币供应量统计的基础,中美两国货币构成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货币供应量的差异。
总的来说,中国的货币构成相对单一,多数是M0和M1,货币市场产品不发达,M2占比相较于美国要低。
而美国的货币构成则更加多元化,M2与M3占比相当大,市场上的投资品种更加丰富。
中美货币供应量构成的差异说明了两国对货币政策的侧重点不同。
中国更关注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因此货币政策以M0和M1为主,并在金融去杠杆的措施下对M2进行调控。
美国货币政策侧重于保持货币流动性,因此货币供应量构成更加多元化,并注重通过M2和M3的调整控制经济的稳定。
二、货币政策实施的对比货币政策是决定货币供应量变化的重要因素,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实施方式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
在货币政策实施方面,中国利用央行公开市场操作和存款准备金率的调整,以稳定M2为目标调控经济。
而美国主要通过利率政策力图影响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央行的利率政策作用较为显著。
另外,中美货币政策的宽松程度也存在很大差异。
美国在金融危机之后通过大规模的量化宽松政策与低利率政策,对货币供应量进行了大幅度的扩张,而中国则相对保守,虽然在2015年和2020年分别推出了一轮宽松政策,但总的来说仍是以谨慎为主。
三、货币供应量变化的对比货币供应量变化对经济产生重大影响,中美两国的货币供应量变化也存在着较为显著的差异。
就整体货币供应量的增幅来看,中国在2009年前后经历了一次大规模的货币扩张,在此后的十年中,货币供应量涨幅逐渐收敛。
中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比较研究
率 和 资 产 价格 。 当 中央 银 行采 取 扩 张 性 的 货 币 政 策 , 要 向 市 场 增 加 货 币 供 应 , 便 公 开 市 场 上 买 需 以 入 有 价 证 券 后 , 些 造 成 市 场 的 流 动 性 增 加 , 币 这 货 供 给 相 应 增 多 , 会 公 众 就 会 发 现 , 们 的 资 产 结 社 他 构 中 货 币 量 增 加 , 时 货 币 的 边 际 效 用 相 对 于 其 这
我 国货 币政 策 传 导机制 的 建议 。 关键 词 货 币政 策 ; 导机 制 ; 传 差异 比较 中 图分 类 号 : 8 和投 资 。 因此 , 产 选 择 理 论 的 主 旨并 不 是 资 流动 性 , 是 安 全 性 与 收 益 性 的权 衡 。 而
随之 增 加 , 终 促 进 产 出增 长 。 最 布 伦 纳 一 尔 泽 认 为 货 币 传 导 首 先 是 影 响 利 梅
直 持 续 到 市 场 利 率 与 自然 利 率 相 等 时 为 止 。 维
克 塞 尔 研 究 货 币传 导 过 程 的 目的是 希 望 找 到 实 现 货 币 利 率 与 自然 利 率 趋 于 一 致 方 法 。
中外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比较研究
顾巧明 胡 海 鸥 ( 海 交通 大 学 安 泰 经 济 与 管理 学 院 , 海 2 0 5 ) 上 上 0 0 2
摘要 本 文通 过 对 西方货 币政 策传 导机 制 理论研 究进 行 回顾 与 评价 , 纳 出其 共 性 和 适应 我 国 国情 的 归 部分 , 然后 比较 分析 了我 国与 西方 国 家在 货 币政 策传 导机 制 方 面存 在 的差 异性 , 提 出了借 鉴 西方理 论 完善 并
中国vS美国:谁是真正的货币大国
8宏观经济 │ Macro Economy2013.07 Shanghai Economy宏观经济│Macro Economy2013.07 Shanghai Economy 自2009年以来,中国货币超发问题一直是社会各界争论不休的话题。
截止至2012年底,中国广义货币M2达到了97.4万亿元,而美国仅为10.4万亿美元(约合65.4万亿人民币元,按当时汇率折算,下同),一时间众多媒体及社会舆论对此高度关注,认为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货币发行大国;并以此来批评央行,认为央行应对此及其引发的通胀承担主要责任。
我们发现,当前人们在讨论货币问题以及在中美货币比较中往往陷入一些误区。
广义货币M2能衡量货币发行量吗?第一个误区是用M2简单推断货币发行量。
货币发行量是指一个国家发行的货币总量,由基础货币的多少来衡量;货币流通量是指一国市场上流通的货币总量,由狭义货币M1及广义货币M2的多少来衡量。
其中,M1主要包括社会流通现金和活期存款,是使用中的货币;M2包含M1及各种定期存款、储蓄存款等,是储蓄货币。
因此,广义货币M2并不能代表一国的货币发行量,中国M2规模巨大且已超过美国只能说明其货币流通量,而非货币发行量大,判断中国货币是否超发并对中美两国货币发行量进行比较关键要看其基础货币。
基础货币又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等,由社会公众持有的现金及银行体系准备金组成,银行体系的准备金包括中央银行要求商业银行上缴的法定存款准备金和商业银行自愿持有的超额准备金。
基础货币代表一国的货币发行量,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借以创造存款货币的基础,同时又是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得以倍数扩张的源泉。
图1表示中美两国2000-2012年的基础货币状况。
由图1可以看出,中美两国的基础货币均呈递增趋势,中国的基础货币从2000年的3.6万亿元上涨到2012年的25.2万亿元,而美国则从4.8万亿元上涨到16.8万亿元,这说明在过去的13年里,两国的货币发行量都在不断增加,但中国的增长速度更快;2005年中国的基础货币数量达到了6.43万亿元,超过了美国(美国为6.35万亿元),并在此后一直保持着领先的地位,说明相对美国,中国早在2005年便已是货币发行大国。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比较研究第二作者河北金融学院会计学院第三作者河北金融学院大数据科学学院 071028摘要 :就目前来看,美国的金融市场和货币政策相较于我国而言具有很大的优势,他们的体系也趋于完整,他们的政策已经发育成熟,而对于我国而言,我国的货币政策正处于逐步摸索阶段,没能形成完整的体系。
货币政策也叫作金融政策,不同的国家采取不一样的货币政策,它是根据不同的国家对货币的供应需求不同而采取松紧不同的政策,货币政策需要各种工具来完善,通过利率的调节来影响下一步的投资计划,影响总需求来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经过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一步步探究对比与观察,分析中美两国形成不同货币政策的原因,进而改善我国货币政策,使之更为完善,更好的发育成熟。
关键词:金融市场经济增长货币政策案例背景介绍:2007-2009年的全球经济危机是在2007年8月9日就显现出来的一场经济危机。
在起初开始时他表现出来的是信贷危机的爆发,投资者对证券失去了信心,引发了流动性危机。
在2008年的时候这场经济危机彻底无药可救,这对各国都产生了前所未有过的巨大的影响,许多金融机构不得不被政府接手。
但是面对这场全球性的经济危机,美国和中国表现出来的作为完全不同,应对措施也各不相同。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比较货币政策不同的原因是因为有不同的目标,包括有的想要促进经济增长,有的想要实现充分就业,使经济快速增长等,美国和中国的不同在于美国的目标是实现金融行业的稳定,而中国是想实现经济增长。
其主要原因是美国在经济危机中深受打击,许多行业都受到了创伤,而且出现了流动性危机,美国想要流动性危机不蔓延至整个社会就要采取一定措施使得金融行业趋于稳定。
而对于中国而言,经济危机并没有打破金融市场的稳定性,也没有导致金融企业的破产,我们需要刺激内需来拉动经济的增长。
其次,虽然2008年中国的股票价格也发生了下跌的现象,我国通过调整税率和增发股票的方式恢复市场。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
浙江财经学院东方学院学年论文论文题目: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学生姓名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xxxx分院 xxxxxxxxxx 专业名称 xxxxxxx班级xxxxxxxxxx 学号 xxxxxxxxxx2013年 4月15日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的区别摘要: 美国具有发达的金融市场和较为成熟的货币政策操作经验, 我国仍处在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和政策工具的尝试阶段, 尚未形成市场化利率。
对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有效性进行实证研究, 分析中美货币政策效果异同及形成的原因, 对我国现阶段货币政策操作和改进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关键词:有效性比较借鉴金融市场借鉴意义经济增长我国现阶段Differences between Chinese and American monetary policyAbstract: the United States has developed financial market and mature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experience, our country is still in the intermediate target of monetary policy and policy tools attempt stage, has not yet formed the market interest rate.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effectiveness of monetary policy in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in the effects of monetary policy, and the reasons of the formation,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esent stage of China's monetary policy operation and improvement.Key words:effectiveness;comparison;financial market目录一、引言 (1)二、美国的货币政策 (1)(一)危机发生后美联储采取的常规货币政策 (1)(二)美联储应对危机的货币政策创新 (1)三、中国的货币政策 (3)(一)当前宽松货币政策的内容 (3)(二)政策实施效果 (3)四、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比较 (4)(一)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目标内容不同 (4)(二) 中美货币政策制定与实施基础比较 (5)(三)中美货币政策实效性对比分析 (5)五、结束语 (6)参考文献 (11)一、引言货币政策简单来说大致就是三个方面,第一就是金融手段,第二就是央行的市场手段,第三是财政手段。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比较
次贷危机是2008年爆发的全球金融危机,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此背景下,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有以下比较:
1. 利率政策: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采取零利率政策,降低短期利率,以刺激经济增长和消费。
中国央行也采取降息政策,但并没有像美国那样将利率降至零。
相反,在次贷危机爆发后的几年中,中国央行提高了利率以抑制通胀。
2. 货币供应:美国通过量化宽松政策大量印钞,增加货币供应量,以刺激经济。
相比之下,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相对保守,更加注重保持货币稳定。
3. 汇率政策:在次贷危机期间,美元贬值,而人民币保持相对稳定。
中国央行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来保持人民币的相对稳定,包括加强货币政策协调,控制外汇储备增长速度等。
综上所述,虽然中国和美国的货币政策在次贷危机期间都采取了刺激经济的措施,但两国的政策重点和手段还是有所不同。
中国央行更加注重货币稳定和控制通胀,而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更加重视刺激经济和增加货币供应。
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
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简单来说,就是指中央银行通过其货币政策以及其他相关政策工具对货币供应和利率进行调控时,将这种调控通过一系列渠道传导到实体经济中产生影响的过程。
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主要有消费者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直接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机制和间接信贷渠道传导机制等。
消费者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是货币政策的主要传导机制之一,其理论基础是费米切尔的货币传导理论。
该理论认为,中央银行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并由商业银行将这一调控通过信贷市场传导到消费者市场,从而影响消费者的借贷行为、购买力和消费水平。
具体来说,在货币政策收紧时,中央银行通过提高利率和限制货币供应量,促使商业银行提高贷款利率和收紧信贷政策,导致消费者借贷成本的上升,从而减少消费者的借贷需求和消费支出,实现经济的调控目标。
直接资产价格渠道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调节货币供应和利率对金融市场的直接影响,从而对资产价格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行为。
该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是托宁咨的金融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和圣路易斯学派的存贷款乘数理论。
具体来说,在货币政策宽松时,中央银行通过增加货币供应量和降低利率,促使金融市场上的资金需求增加,资产价格上涨,从而提高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意愿,刺激经济增长。
而在货币政策收紧时,中央银行通过降低货币供应量和提高利率,减少金融市场上的资金供应,导致资产价格下跌,进而抑制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行为,实现经济的调控目标。
间接信贷渠道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的调控,通过商业银行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来达到调控经济的目的。
该传导机制的理论基础是凯恩斯的货币需求理论和哈伯威廉的消费者支出的历史数据分析。
具体来说,在货币政策宽松时,中央银行通过降低基本利率和放松货币政策,降低商业银行的借贷成本和信贷条件,促使商业银行增加对实体经济的信贷投放,从而刺激实体经济的投资和消费。
中国与美国货币政策工具差异
中国与美国在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上差异明显,美国已建立起了完备的金融市场体系,而中国未建立。一国货币政策工具不同偏好的选择往往反映了一国金融市场的发展水平,一般而言,金融市场发展程度高的国家会选择更具市场化的工具;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低的国家会采用行政干预较浓、力度较大的工具。在美国,完备的金融体系具有发达的市场传导机制,成熟的市场机制可以自主发挥效应使得利率机制能够对市场的供给和需求做出正确判断,从而对就业、产出和物价水平产生更加直接稳定的影响,这也是美联储选择将利率政策作为调控经济的主要原因。利率是美国市场体系中的内生经济变量,而利率在中国只是外生变量。中国的金融市场发展程度不高主要表现在: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备,市场化程度不高:政府的行政干预色彩较强,市场机制的主导调节作用受限。完备的金融市场可以为我国货币政策工具的实施提供良好的制度环境,良好的货币制度环境会进一步推进我国利率市场机制的形成,从而为我国利率政策发挥效应提供条件。但是市场中的行政色彩往往会破坏货币政策意向的信号,使得市场无法自主调节最终无法实现标设定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中介目标设定的不同、单一目标与多目标的差异。1993年7月后美联储以“泰勒规则”为指导设定实际利率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引。中国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主要包括货币供应量、利率和汇率,但是三个变量中货币供应量是主要的中介目标。1994年开始中国人民银行将货币政策中介目标从贷散规模转向货币供应量,并于1996年正式将M1作为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同时以MO、M2作为辅助参考,现在关注的是M2。再者,从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上,早在1977年《联邦储备系统改革法》中,美国就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了货币政策的目标,即:充分就业、物价稳定,保持经济适度增长三个目标。20世纪90年代后美国逐渐将多重的货币政策
1利率市场化的差异
综合思考题简述货币政策传导机制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主要理论
一、什么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政策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理论尽管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在不断发展,各种学派对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有不同看法,但归纳起来货币政策影响经济变量主要是通过以下四种途径:?(一)利率传递途径?利率传导理论是最早被提出的货币政策传导理论,但从早期休谟的短期分析、费雪的过渡期理论、魏克赛尔的累积过程理论中所涉及的利率传导理论均未得到关注。
直到凯恩斯的《通论》问世及IS-LM模型的建立才正式引起学术界对利率传导机制的研究。
利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水平i↓→投资I↑→总产出Y↑。
?(二)信用传递途径?威廉斯提出的贷款人信用可能性学说是最早有关货币政策信用传导途径的理论,伯南克则在此理论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银行借贷渠道和资产负债渠道两种理论,并得出货币政策传递过程中即使利率没发生变化也会通过信用途径来影响国民经济总量。
信用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贷款供给L↑→投资I↑→总产出Y↑?(三)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托宾的Q理论与莫迪利亚尼的生命周期理论则提出了货币政策的非货币资产价格传递途径。
资产价格传导理论强调资产相对价格与真实经济之间的关系,其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资产(股票)价格P↑→投资I↑→总产出Y↑。
?(四)汇率传递途径?汇率是开放经济中一个极为敏感的宏观经济变量,因而它也引起了众多学者的研究,而关于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理论主要有购买力平价理论、利率平价理论和蒙代尔—弗莱明模型等。
货币政策的汇率传导机制的基本途径可表示为:?货币供应量M↑→实际利率i↓→汇率E↓→净出口NX↑→总产出Y↑。
?二、西方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理论概述1.凯恩斯学派的利率渠道传导机制理论。
该理论认为利率是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中枢,即货币政策工具的运用会导致货币供求失衡进而使利率变化,而利率的高低又会改变投资水平,进而通过乘数效应实现对产出的调节。
中美金融市场的对比分析
中美⾦融市场的对⽐分析2019-07-31⼀、中美货币市场我国《票据法》⾃1996年1⽉1⽇实施,⾄今我国经济⾦融发⽣了巨⼤的变化。
但早期的《票据法》难以解决⼀些新出现的问题,这在⼀定程度上限制了票据市场功能的发挥。
1.银⾏间同业拆借市场美国银⾏间同业拆借市场⼀般都通过经纪商作为中介机构来达成的。
在联邦基⾦市场⼤型⾦融机构⼀般通过经纪商进⾏交易,微⼩型⾦融机构⼀般直接交易。
所以美国的同业拆借市场是以经纪商为中介的交易为主,直接交易为辅。
直到1996年我国才建⽴中国外汇交易中⼼暨全国银⾏间同业拆借中⼼,作为全国统⼀的银⾏间同业拆借市场,该市场所实施的是直接交易⽅式,即⾃主询价,逐笔成交,风险⾃担。
直接交易⽅式带来的信息的不对称现象,使得拆出⽅风险上升,交易谈判花费时间长,总体交易效率低。
美国的银⾏间同业拆借利率就是联邦基⾦利率,是美国的短期基准利率,它可以作为其他利率的参考,是市场化利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国的商业银⾏的贷款还未实现市场化,银⾏间同业拆借利率并不能作为基准利率,因为我国银⾏间同业拆借利率与⼀般贷款利率并未形成顺畅的传导机制,市场决定着银⾏间同业拆借利率。
2.回购市场⽬前,美国的回购协议市场是世界上规模最⼤的回购协议市场。
美国回购协议市场的利率略低于联邦储备资⾦拆借市场的利率。
我国的回购市场主要是国债回购市场,存在交易所和银⾏间两个独⽴的回购体系,并且以银⾏间为主。
美国通过国债回购市场来公开操作,能够及时调控国债基准利率的变化,引导短期资⾦的流向。
我国国债回购市场停留在初级短期融资阶段,相对⽽⾔传导货币政策的功能较弱。
3.国库券市场国库券市场的流动性很⾼,在货币市场中占⾼⽐重,表现在⼏乎所有的⾦融机构都参与这个市场的交易。
因此美联储公开市场中美国的短期国库券市场成为操作的重要阵地之⼀。
我国到⽬前为⽌,典型的短期国库券数量少,⽆法形成规模化的交易市场。
4.⼤额定期存单市场可转让⼤额定期存单诞⽣于上世纪60年代,是商业银⾏的⾦融创新产品。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政策——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中央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与货币政策∗——中国和美国的比较 一、引 言近几十年来,纵观世界各国,许多奉行自由市场经济的国家在遭遇到经济金融危机时,政府都无一例外地出手,采取各种措施对危机进行控制和救助,市场无形之手总会向政府有形之手做出让步。
美国的中央银行--美国联邦储备系统(简称美联储)现任主席伯南克(Bernanke ,2008)认为,要准确地评估危机管理的效果有多大是非常困难的, 但有一点可以肯定, 即如果没有中央银行的介入, 危机要严重得多,影响也会深远得多。
金融危机会导致经济萧条,中央银行一般采取宽松的货币政策应对,常规的方法有:第一、中央银行作为最后贷款人,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再贴现或再贷款,向金融机构提供流动性援助。
在金融市场发达的国家,中央银行应对危机的常规手段主要是通过参与市场供求运作,提供短期的流动性。
一般来说,中央银行为了最大限度地降低在流动性供给过程中其所承受的风险,会要求借入资金的金融机构提供合格资产作为抵押。
最后贷款人是现代中央银行的一个重要职责, 中央银行随时准备为出现流动性短缺的银行体系注入高能货币。
第二、降低利率和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1)中央银行可以降低贴现利率或再贷款利率。
有能力调控的短期利率有隔夜同业拆借利率、证券市场回购利率和逆回购利率等,通过公开市场业务引导货币市场利率接近中央银行的目标利率。
以美国为例,联邦基金率是指美国同业拆借市场的利率,也是基准利率,其最主要的是隔夜拆借利率。
美联储瞄准并调节同业拆借利率就能直接影响商业银行的资金成本,并且将同业拆借市场上的资金余缺传递给工商企业,进而影响消费、投资和国民经济。
作为同业拆借市场的最大的参加者,其作用机制应该是这样的:美联储降低其拆借利率,商业银行之间的拆借就会转向商业银行与美联储之间,因为向美联储拆借的成本低,整个市场的拆借利率都将随之下降。
(2)降低商业银行上缴中央银行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目的是放松融资条件,为商业银行提供成本更低和数量更多的资金,由此来支持经济成长。
当前中美货币政策的异同
当前中美货币政策的异同
当前中美的货币政策存在一些异同:
1. 目标差异: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的目标存在差异。
中国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保持人民币的稳定,防止通货膨胀和经济波动。
而美国的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是实现充分就业和稳定的物价水平。
2. 工具差异:中美两国在货币政策中所使用的工具存在一定差异。
中国央行主要使用存款准备金率、利率和汇率等工具来影响货币供应量和经济运行。
而美联储主要使用利率工具,通过调整联邦基金利率和政府债券收益率来影响货币供应和经济活动。
3. 策略差异:在货币政策上,中国更加注重稳定和控制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管理较为重视,避免大幅度的波动。
相比之下,美国更加注重市场的自由调节和价格的发现功能,对美元汇率的干预较少。
4. 宏观环境差异:中美两国的宏观经济环境不同,因此货币政策的重点也会有所不同。
中国的外汇储备规模较大,国内资本市场相对不发达,对货币政策形成了一定的制约。
而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经济体,货币政策可能会受到全球经济和金融市场的影响。
中美货币政策的异同主要体现在目标、工具、策略和宏观环境
等方面。
虽然存在差异,但两国都致力于维护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与传导机制
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与传导机制中美货币政策分化与传导机制近年来,中美两国货币政策的分化成为国际金融领域的热门话题。
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路径有所不同,这种分化对全球经济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探讨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原因,并对两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
一、中美货币政策分化的原因1. 经济发展阶段不同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分化在一定程度上与两国经济发展阶段的差异有关。
美国作为发达国家,其经济已经进入到较为成熟的阶段。
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更多地侧重于稳定物价水平、实现最大就业和促进经济增长。
而中国作为新兴经济体,其经济仍在转型升级过程中,货币政策更多地关注稳定金融机构和维护金融市场稳定。
2. 利益结构差异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分化还与其利益结构的差异有关。
美国作为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其货币政策往往是以国内经济利益为中心的。
而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出口国之一,其货币政策更多地受到国际市场需求和外部因素的影响。
因此,中美货币政策在应对国内外经济挑战的态度上也存在分化。
3. 制度差异与政策目标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分化还与其制度差异和政策目标的不同有关。
美国的货币政策由美联储负责,在确保物价稳定的同时,也需要平衡国内经济增长与就业市场的需求。
而中国的货币政策由中国人民银行负责,其目标主要是稳定汇率、调控流动性和防范金融风险。
二、中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分析1. 中美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异同(1)利率传导机制在利率传导机制方面,中美两国存在一些相似之处。
无论是中国还是美国,利率水平都是货币政策的重要工具。
当货币政策收紧时,中美两国的银行体系通常会提高贷款利率,从而限制货币供应和借贷需求。
然而,由于两国的金融市场结构和制度不同,中美在利率传导机制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例如,中国的银行体系受到国家政府的干预较多,信贷传导相对较强,而美国的金融市场较为开放,利率传导机制更加市场化。
(2)汇率传导机制在汇率传导机制方面,中美两国存在较大的差异。
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货币政策的比较
金融危机时期中美货币政策的比较陈涛2010-10-11摘要:在全球金融危机爆发后,中美两国都采取了超常扩张性的货币政策,但其首要政策目标、政策工具、传导过程、政策有效性和政策风险有较大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和比较其异同及成因,旨在总结两国实施货币政策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我国货币政策应对危机的有效性、防范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政策风险提供借鉴。
关键词:零利率,量化宽松,货币政策,政策风险本轮金融危机爆发于2007年8月,2008年9月中旬雷曼兄弟破产以后急剧恶化。
为应对危机,美联储采取了以“零利率”和“量化宽松”为特征的超常扩张性货币政策,中国人民银行则实施了以金融机构投放巨额信贷为特征的名为“适度宽松”实为超常宽松的货币政策。
本文将以两国货币政策首要目标为切入点,进而依次比较两国货币政策的政策工具、传导机制、有效性和政策风险。
一、货币政策目标的比较中美两国的货币政策都要追求多目标,包括促进经济增长、充分就业、价格稳定、金融体系稳定等,但在本轮危机中其首要目标并不相同。
中国的首要目标是促进经济平稳快速增长,美国则是促进金融市场稳定。
两国首要目标的差异是因为其金融体系的受损程度不同。
美国的很多金融机构在本次金融危机中损失惨重,普遍陷入了严重的流动性危机,有些大型金融机构甚至濒临倒闭或破产。
由于机构投资者在美国的金融市场中占主体地位,因而金融机构的流动性危机不仅导致信贷急剧紧缩,而且使整个金融市场出现恐慌,市场功能严重受损,进而引发了经济危机。
因此,恢复金融市场的稳定就成为美联储货币政策的首要目标。
中国的情况则不同,首先,中国的金融机构并没有大量发放次级贷款或购入与次贷相关证券,在本次危机中损失有限,没有面临普遍的流动性危机,更没有出现破产,因此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比较稳定。
其次,虽然2008年中国的股票市场也出现了严重的下跌,但主要是因为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以及大量非流通股票解禁对投资者的信心产生了极大的冲击。
中国政府对股票市场的支持是通过降低印花税率、中央汇金公司增持银行股等政策恢复市场信心,而不是货币政策。
中美两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和差异及原因
数据来源:美联储官网
提高定期存款最高限 制利率,几次提高贴 现率,从4%到6%, 市场利率持续攀升。
1971-02-01
1971-09-01 1972-04-01 1972-11-01 1973-06-01 1974-01-01 1974-08-01 1975-03-01 1975-10-01 1976-05-01 1976-12-01 1977-07-01 1978-02-01 1978-09-01 1979-04-01 1979-11-01 1980-06-01 3月期国库券利率
2
数据来源: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
中国货币政策工具的演变
公开市场操作
正式 暂停 恢复 启动 交易 操作
1996 1997 1998
最为重要的 货币政策工 具乊一
2007
单位:亿元
1998-2007年我国国债年发行额 年份 发行额 年份
发行额
1998 3808.70 2003
14.00
16.00
18.00
20.00
0.00
2.00
4.00
6.00
8.00
1960-01-01
1960-08-01
1961-03-01
1961-10-01 1962-05-01 1962-12-01 1963-07-01 1964-02-01 1964-09-01 1965-04-01 1965-11-01 1966-06-01 1967-01-01 1967-08-01 1968-03-01 1968-10-01 1969-05-01 1969-12-01 1970-07-01 贴现率 联邦基金利率
1.00
中美货币发行机制比较
中美货币发行机制比较第一,基础货币的投放机制。
美联储对基础货币的投放有三个渠道:购入美国政府债券、再贴现贷款(RP & TAC)和持有的黄金及特别提款权。
从美国联邦储备体系形成以来,购买美国政府债券一直是投放基础货币的最主要渠道。
截至2008年1月30日,美联储共向市场投放基础货币8143亿美元,其中以持有政府债券资产形式投放的约7184亿美元,占88.2%。
以政府债券为主导的基础货币投放结构,可使我们联系到三个问题:一是美国财政部是铸币税的真正享有人。
在这种结构下,美国财政部以政府债券作为抵押向美联储融资用于财政支出,美联储以这些政府债券作为基础投放货币,只要作为基础货币的美元在现实中流通,美国财政部就可以永远占用同等数额的债券融资额度,享有货币发行的铸币税。
二是美联储在美国政府债券市场上具有决定性影响地位。
至2007年底,美国联邦政府债券总余额为8.95万亿美元,占美国当年美国GDP的65.5%。
其中,公开发行并在市场流通的联邦政府债券有 5.19万亿美元,境内与境外持有人各占一半。
美联储作为美国境内公开流通政府债券市场上最大的单一持有人,所占所有公开流通政府债券比重达到了14%。
这表明,美联储有足够能力影响市场。
三是美国货币发行与财政赤字的关系。
从1940年至2007年,美国累计财政结余与赤字之和为-4.8万亿美元,据预测2008-2009年,每年度仍将继续存在4000亿美元的赤字。
由此可见,能依靠美联储货币发行解决财政赤字仅占其中的很小部分,而且美联储从设立之时起就有着相对的独立性。
因此,虽然美国的基础货币投放以持有美国政府债券为主,但美国的货币发行无论从程序和规模而言,都难以成为美国财政赤字的主要融资渠道。
我国基础货币投放以外汇储备为主要渠道,货币发行的铸币税收入并没有转化为可提高全民福利的财政支出,同时外汇储备的单向巨额增长,造成了我国基础货币的被动投放。
央行票据的大量发行和国内利率水平的不断调高,不仅增加了央行的货币调控成本,也容易扭曲经济运行结构。
美国货币政策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
Liaoning Economy近几年,美联储退出QE以及多次加息,对中国的人民币汇率、货币政策和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影响。
本文主要讨论这种影响形成的机制,并通过对汇率、外储、利率等数据的分析证实影响的存在,并初步提出减弱这种影响的原则。
一、货币政策对外传导的原理和渠道根据三元悖论,一国在“稳定的汇率”“独立的货币政策”和“资本自由流动”三个目标中只能同时实现两个,而资本流动可以通过法律和行政手段进行直接管控,因此从这个角度美国货币政策更多是通过影响汇率而影响中国货币政策。
而对于汇率,主要的汇率决定理论有“利率平价理论”“购买力平价理论”和“货币主义理论”。
具体来看,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汇率及货币政策的影响通过国际贸易、大宗商品、资本流动、外汇储备、外债等多种具体形式施加。
1.国际贸易和大宗商品。
美国的货币政策会对本国的真实收入产生影响,从而影响购买力,继而经由国际贸易等渠道将国内货币政策的影响外溢出去。
中国自改革开放后经济发展主要由投资和出口驱动,美国作为重要贸易伙伴,对人民币汇率和中国货币政策的影响较为显著,事实上相关的研究也表明了真实收入的相对变化对真实汇率具有正相关影响。
此外,大宗商品通常以美元计价,其不仅具有生产属性,还有投资属性。
往往在美元指数上涨时大宗商品的价格会下跌,反之其价格会上涨。
中国经济对大宗商品的依赖程度较高,但又缺乏定价权,是大宗商品价格的承受者。
从这个角度看,美国的货币政策所导致的大宗商品价格变化直接影响中国的进出口价格,进而影响到中国宏观经济的运行,以及影响汇率、货币政策等。
2.资本流动。
由于美国货币政策变化导致的跨境资本流动也会影响人民币汇率和中国的货币政策。
跨境资本特别是投机属性较强的短期资本,容易造成汇率的波动。
通常在美联储加息后,美元表现较强势,且美国资产收益率也会上升,中国境内热钱开始流出;反映到外汇市场上就是卖出人民币,买入美元,人民币贬值。
3.外汇储备。
中国在2009年以前,外汇占款是基础货币创造之锚,因此美国的货币政策通过外汇占款(主要是央行持有的外汇储备中对应的外汇占款)等渠道向中国传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中美两国产业结构的比较分析》 张守一 葛新权
2:《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研究的理论观点与国外货币政策传导实践的变化》国家计委经济研究所财政金融研究室课题组《经济研究参考》2003年第十三期
3:从经济结构比较中美发展前景 《观察》2006/6(总第18期)
4:《金融危机与中美基于VAR方法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比较研究》刘之阳复旦大学
(三)比较分析
中国产业结构比美国产业结构落后,中国产业结构不够合理。中国在调整产业结构时, 首先是加快技术进步。进行精心的计划和组织, 迅速消化引进的技术, 在引进的基础上大力创新, 打入国际市场。其次, 必须对原材料部门、运输部门和深加工部门实行倾斜政策, 增加投资, 加快技术改造的步伐, 降低消耗, 提高产品质量, 增加产品品种, 增加出口。第三, 重新划分中央与地方的部分职能权限, 打破地区市场的割据,各地区在分工诊与协作的基础上, 建立符合自己的优势、各具特色的产业结构, 使全国的产业结构趋向优化。最后, 尽快理顺价格。通过中长期计划保持国民经济按比例发展, 在年度范围内, 除极个别部门外, 一律开放, 由市场决定价格, 充分发挥价格在产品替代和产业政策调整中的亚大作用,采取宏观调控措施。
关键字:经济结构 产业结构合理 货币政策传导机制 对物价影响
正文:
一、经济结构分析
(一)中国经济结构概况
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经济,农业基础薄弱,轻工业和重工业比例失衡。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通过优先发展轻工业,扩大高档消费品进口,加强基础产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等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使中国的经济结构趋于协调,并向优化和升级的方向发展。中国各产业之间及其内部的比例关系都有了明显的改善,其中第一产业比重下降,第二、第三产业比重上升;国民经济总量增长从主要由第一、第二产业带动,转为主要由第二、第三产业带动,第二产业的增长构成了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主要动力。在整体产业结构变化的同时,各产业内部的结构也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纯农业产值比重下降,林牧渔业比重上升;在工业内部,轻重工业结构正逐步由偏重“消费补偿”的轻型结构,向“投资导向”的重型结构升级;在第三产业内部,交通运输业、商业等传统产业比重下降,房地产业、金融保险业、电信业等迅速发展。
二、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一)货币政策的传导环节
(1)货币政策传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机制是指中央银行运用货币政策工具影响中介指标,进而最终实现既定目标的传导途径与作用机理。
(2)货币政策传导途径的一般顺序,首先从中央银行到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然后,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最后,从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包括总支出、总产出量、物价、就业等。
随着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由货币渠道向利率渠道的变化, 各国货币政策的操作工具也逐渐由货币供应量调整为利率, 提醒我国注意客观认识并恰当把握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从我国实践来看, 货币供应量增长率与经济增长率和物价上涨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 但不是十分密切, 且有一定的时滞。由于货币供应量与经济增长和物价上涨之间的关系越来越松散和复杂化,我国当前的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地关注最终目标, 即物价上涨水平变化而非中间目标即货币供应量变化。④如果继续以货币供应量增长率来衡量货币政策是否适度,有可能使通货紧缩趋势不能及时有效地加以制止, 这是货币政策操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认识问题。从长远来看, 我国应考虑逐渐以利率取代货币供应量作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和主要操作工具考虑到货币市场迅速发展, 市场利率应该成为货币政策关注的重要指标。
(二)我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1)我国目前货币政策的三个环节,即中央银行至金融机构;金融机构至企业、居民;企业、居民至国民经济各变量。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的三个环节相比较,又有很大的差别,主要是因为在整个货币政策的作用过程中,金融市场作用微弱。
(2)货币政策传导的时滞效应是指从货币政策制定到最终影响各经济部门变量,实现政策目标所经过的时间。它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其中,外部时滞是主要的。
中美经济结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以及对通货膨胀的影响
摘要: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而中美两国则是处于这个漩涡的影响下。中美两个大国的经济贸易交流将影响它们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国内经济形势的走向。本文主要揭示中美两国的经济结构,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区别及其对通货膨胀的影响,了解当代中国货币政策的发展新方向。
(二)美国经济结构概况
美国经济高度发达,工农业生产门类齐全,集约化程度高,国民生产总值占世界首位。美国工业发达,部类齐全,生产集中,垄断程度高,拥有巨大的生产能力。美国的工业主要由制造业、采矿业和公用事业三大部分组成。其中,制造业分为耐用品工业和非耐用品工业。汽车和建筑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被称为美国经济的两大支柱。当前美国工业结构的最大变化是,传统工业部门加快了技术改造过程,新兴工业部门高速发展。采矿业发展速度加快。近十多年来,新技术被广泛运用于对传统工业的制造,一批劳动密集型的“夕阳工业”被淘汰或转移到国外。 高新技术发展迅速,在一些新兴的工业区,科研机构与工业部门更加紧密地结合,使产品更新换代日益迅速。传统的农业地区也开始注意发展新兴中小型工业和高科技工业。主要的工业产品有石油产品、化肥、水泥、钢铁、塑料及树脂制品、新闻纸、汽车、机械、天然气、电力等。美国耕地面积1.75134亿英亩,占全国总面积的20%。农业高度发达,机械化程度高。①由于工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美国第一、二产业在整个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的比例相对缩小,第三产业在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相对扩大。在美国,第三产业包括交通运输业、通讯业、商业、金融保险、房地产业、服务业以及政府机构等行业,目前它已成为吸引农业剩余劳动力和增加就业人口的主要部门。信息产业已成为美国率先提出建立“高速信息公路”的宏大计划。美国雄踞世界信息产业顶峰的主要原因是:第一,国家优先发展,重点投资。第二,特别注意以计算机为主的信息应用市场的开发。第三,走集团化的道路。信息产业发达是美国经济发展的特色,也标志经济进化的趋向。美国已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全面信息化,处于任何企业活动都离不开信息的时代。
(四)现今之路
中国推进金融改革,强化货币政策势在必行。在近几年我国经济发展中更多强调和和关注的是积极财政政策的作用,这可能与我国有执行积极财政政策的相关经验有关,也与中国改革的程度有关。其实货币政策和金融改革同样重要。在我国储蓄主体以居民为主,企业负债率普遍较高,货币政策的松与紧直接关系我国经济运行的态势。从经济发展需要来看,推进金融改革强化货币政策是非常重要的,要形成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机制,市场是基础,良好的金融环境和适宜的货币政策是前提。近期,货币供应量M0、M1和M2增幅提高。从今年以来的变化趋势看,M0的增速在波动地缓慢回升,M1的增速有所回升,M2增速则变动不大。贷款的力度略有增大,总的看货币政策有点松动,金融运行情况稍有改善。应根据经济运行情况不断把握货币政策的调控力度并与财政政策配合促进我国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
(3)从紧的货币政策的实施:2007年底的全国经济工作会确定了“双防”作为下一步宏观调控的重点。为了落实“双防”,我国的货币政策从“适度从紧”进一步发展为“从紧”。
(三)美国货币政策的传导机制
美国20世纪40年代至50年代, 以利率作为货币政策的控制目标, 年代以来随着货币主义思潮的盛行,货币供应量取代利率成为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年代以来, 货币主义的失败和信息经济学等的发展, 促使货币传导机制研究强调金融结构的作用, 货币传导理论趋于成熟。年代以来, 美国货币传导主要有以下特点第一, 通过利率调整来影响金融市场、宏观经济和价格水平, 但利率对新经济的影响相对较小。第二, 通过对资产价格、财富效应调节投资和消费。第三, 银行信贷的作用趋于减小。第四, 美元汇率传导作用越来越明显。第五, 预期因素传导作用日益显现。②
(五)对物价影响
美国现行宽松的货币政策,在金融危机以后,美国各项金融政策正在规范,稍有适度从严从紧的趋势。传统美国经济学认为,适度通胀有利于经济发展,是指特有的美国货币体制而言。人民币和其他国家货币的发行量是建立在需求测算基础上,从来没有因为要制造通胀而发行货币,只有美国有这种说法,因为美元是世界币,所以无法在世界范围内精确测算需求,就美国本国货币需求而言,适当通胀是逃债,而且可以把通胀轻易的通过美元输出到其他国家,所以所谓定量宽松,因为美国利率已经降无可降。③所以不存在调整利率空间,定量宽松其实是增发美元,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国内可持续就业和保持物价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