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伟医师开启中医脉诊医学新范例

王伟医师开启中医脉诊医学新范例
王伟医师开启中医脉诊医学新范例

王伟医师开启中医脉诊医学新范例

王卫医师受邀参加杏林菁英大型访谈节目

王伟,男,汉族。1963 年4 月生,新疆伊宁市人。中医医师。现任北京名仕医院中医肿瘤科主任。

王伟医师,从小就饱读古代先贤们的医学经典名著。对《黄帝内经》、仲景《伤寒论》,《丹溪心法》、《医宗金鉴》、《名医类案》、《万病回春》、《神杏仙方》等,有着自己独特的领悟和体会。并在继承的基础之上,有着创新和发展。

王伟医师,在秉承祖国传统医学的基础之上,不断的访师问友,为更好的提高自己医学之技,开启了以“六脉对比式”,双手同时诊脉探病的中医脉诊医学的新的范例。

王伟医师,为了更好的提高自己的医学技艺,拜于国医大师、哮喘病专家、中国公益事业形象大使孟庆云先生之门下,并得到了孟老的精心指点,使其受益匪浅。后进修于北京中医药大学,系统的学习了中医药学的理论知识和药理药性。在继承了祖国中医医学之精华的基础之上,王伟医师博采众长。集百家医典经方于一炉,独创了王氏中医医学的诊疗方式与方法。作为医学界的新的典范进行推广。

王伟医师,本着对祖国传统医学的敬畏精神,不断的汲取精华养料的同时,又不断的否定自我。不断的在临床的实践中,探索中医的理

论与诊疗的方法,及经方、验方的发掘

与整理了多篇的民间传统的经典方剂。用于临床的实践中,

获得了很好的疗效。并与现代人的机体体质相结合,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中医临床诊疗与理论相指导,并与病情、病理、药性、药理、机体、吸收与代谢,相对统一的中医辨证医学诊疗的王氏中医临床医学体系。

学无止境,医无止境。王伟医师本着博学广济,集众家之所长的追求理念,与探索、进取的精神,博览古今医学名著。潜研经典名方、验方、经方,从中汲取其精华并与家传的医学结合,取长补短,用于临床的实践中,为患者解除疾痛。他从医三十余载,用自己所积累的深厚的医学功底和独特的临床诊疗的经验,擅于运用“飞腾八法”及用药方法,调理阴阳、脏腑、气血、经络的平衡,对患者的细心,耐心、辨证论治,立法严谨,施药准确精当。在调理机体机能的基础上,直击病灶。从而达到解除患者的顽疾之痛。

王伟医师,在临床诊疗的实践中,运用所独创的“六脉对比式”双手同时诊脉探病的方法,长于运用五脏配五行、生克制化奥妙的诊疗理念,患者无须告知其疾患,便可洞察知其病理、病因,并因病论医施药。

肺癌治疗3 个月前后对比,左图为治疗前王伟医师,擅长于各类恶性肿瘤的治疗,并有着很好的

疗效。特别是针对于肺癌、肝癌、胃癌、食道癌、乳腺癌、宫颈癌、淋巴癌、直肠癌等有着显著的疗效。

王伟医师,运用家传的子午流注开学疗法,以打通人体二十四道经脉,修复受损髓道,接通阻断经络,实现受损的神经细胞再生。针对

急慢性胃病、肝硬化、肝腹水,各种原因引起的胸腔积液,不孕不育症、空洞型肺结核,牛皮癣等顽疾固症有着独到之处。

王伟中医古验方火灸治疗肝硬化腹水理论探讨北京市昌平卫生局录取发布自从医三十年来,使用古经验方火灸治疗肝硬化腹水到目前为止共23 例,治愈22 例。其中无效案例1 例,不打针、不吃药、不抽水,病人无任何痛苦,只需躺在床上,在肚脐上使用古方火灸熏蒸进行治疗,只要在十天之内有效果就可治愈。一般情况下三个月就可完全康复。疗效可靠,复发率低。治愈22 例目前复发者寥寥无几。费用也低,不会给患者造成经济上的负担。是目前最为理想的治疗肝硬化腹水的方法之一。此火灸世人少知,医家罕见。此法在“祖传秘方不准外泄”的保守思想影响下,不知道隐藏了多少个岁月,更不知道有多少个肝硬化腹水患者,因得不到正确的治疗丧失了其宝贵生命。真乃悲哉,哀哉。实可叹也!有一使用火灸熏蒸治疗的案例现分享与此。

例:阿曼古丽,女,农民,46 岁,新疆维吾尔族。2010 年8 月因胁痛到乌鲁木齐住院检查,查出是肝硬化(肝脏弥漫性病变,脾脏肿大),乙肝大三阳,肝功正常,经治疗1 个月康复出院,回家后半年又去复查,肝硬化依然存在。且肝功异常,转氨酶升高。腹腔有大量积液。通过抽水、治疗一段时间后腹水明显减少。出院检查时还有少量积液,肝脾肿硬减轻,患者又出院回家。3 个月后,

患者家属经人介绍找我医治。当时患者腹胀如鼓,头痛恶心,食少纳差,大便不畅,小便不利,双下肢水肿,手按跗骨凹陷不起,腰酸腿软,行走不便,面色晦暗,舌体胖大,边有齿痕,舌紫黯,苔白腻,脉沉滑。辅助检查:T :37.8 度,BP :140/112mmHg ,R:26/分,P:130/分。B 超提示:腹腔大量积液。肝脏弥漫性病变,脾大12*16*20 。肝功转氨酶120 ,腹扣之鼓声,推之波动。当下辩证为:扣之鼓声者乃腹中有气。推之波动乃腹中有水。脉象沉、滑则为气滞水停。二便不利、生命体征指标升高为气郁化火,湿热蕴蒸。舌紫黯、苔白腻则为血瘀水停。腰酸腿软则为肾虚水泛、脾被湿困。断其正气不足脾胃之象。遵照古训:“急则治其表,缓则治其本”,又“老弱久病以补为先,少壮新病以泻为主”,的原则,此证应以补为先,少加利水之药唯恐守而不走。随重用黄芪、白术、当归、等补益之品以扶正气为君,配大黄、木通、桑白皮、猪苓之类通利水道为臣,桃仁、三七活血化瘀,青皮、枳壳、大腹皮疏肝健脾、消涨除满,黄芩、黄连、黄柏清三焦之火为佐,又以柴胡、川牛膝、杜仲等引经报使。

综观上述方剂之功:扶正气通利水道,逐瘀血疏通经络,疏肝气健脾和胃,除涨满利尿消肿。清三焦以祛湿热。随将以上药味配制成火灸。在中午12 点使用熏蒸肚脐(神阙穴)(因中午12 点在12 时辰中称为午时。地支午,在五行中属火,晚24 点为子时,地支子,在五行中属水,在地支六冲中子午是相冲的,冲,即碰撞之意。冲者为散。在子午流注中,火旺于午时,此时之旺火有反克弱水之力

)。一日一次,一次18 壮,2 次后二便通利,腹胀、腿肿明显减轻,食欲增加,病情得以缓解。而后3 日一次,继而治疗熏蒸,3 个月后腹胀、腿肿则完全消除,精神、体力、饮食各方面都与正常人无异。检查结果:腹腔无积液,心、肝、胆、脾、肾正常,肝功能15 项正常,乙肝五项(阳性)未变化。跟踪寻访,身体无任何不适,并且参加体力劳动,至今健康状况良好。定期检查一切指标正常。

在我国,每年因肝病而死亡的人不计其数,而肝病的发病率几乎为首,各类肝病都能导致肝硬化、肝癌、肝硬化腹水。据了解,到目前为止,我国包括世界诸国还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此法如果能得到国家有关管理部门的重视,把这种古方法推广开发,有效的运用到各医院或者肝病专科医院临床上来,那真可谓是“久旱逢甘露”,不知道有多少人能从这个肝硬化腹水的死亡线上走出来。本法针对肝硬化腹水疗效显著,但对其他腹水治疗效果稍有缓慢,不如肝硬化腹水的可靠性。如早期肝硬化腹水效果更佳。

肝硬化腹水乃是肝硬化的后期,是中医鼓症的范畴。前期属胁痛、积聚的范围。因饮食失节,情志不遂,怒气伤肝,或思虑伤脾,肝脾不调,肝胃不和。肝木不得调达,则脾土受克。气滞血瘀,肝脾肿硬。肝腹水乃虚实夹杂。气滞血瘀,湿热蕴蒸,癥瘕积聚,痞散成鼓前期乃为实证。按照“虚则补,实则泻”的原则,法当下之。应疏肝健脾,活血化瘀,利水祛湿,消涨除满。使用猛烈之药虽然见效很快,但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形体官窍之脉 形体官窍,是人体躯干、四肢、头面部等组织结构或器官的统称,是人体结构的组成部分,主要包括五体和五官九窍,以及五脏外华等内容。脏象学说认为,形体官窍虽为相对独立的组织或器官,各具不同的生理功能,但它们又都从属于五脏,分别为某一脏腑功能系统的组成部分。形体器官依赖脏腑经络的正常生理活动为之提供气血津液等营养物质而发挥正常的生理作用,其中与五脏的关系尤为密切。脏象学说采用以表知里的方法,着重通过活动的机体的外部表征来推导人体内部脏腑组织的运动规律,从而确定“象”与“脏”的关系。 形体: 形体,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形体,泛指人体的身形和体质。狭义的形体,指脉、筋、肌肉、皮肤、骨五种组织结构,称之为五体。五体既与脏腑经络的机能状态密切相关,又与五脏有着特定的联系。五体与五脏这种对应关系称为“五脏所主”。所谓:“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 脉: 在中医学中,脉有多种含义,一指脉管,又称血脉、血府,是气血运行的通道。“夫脉者,血之府也”(《灵枢·决气》),属五体范畴。二指脉象、脉搏。所谓“按其脉,知其病”(《灵枢·邪气脏腑病形》),属四诊范畴。三指诊脉法,属切诊、脉诊范畴。四指疾病名称,属五不女之一,即螺、纹、鼓、角、脉中之脉。

解剖形态:在五体中,脉即脉管,又称血脉、血府,主要指血管,为气血运行的通道。“壅遏营气,令无所避,是谓脉”。脉是相对密闭的管道系统,它遍布全身,无处不到,环周不休,外而肌肤皮毛,内而脏腑体腔,形成一个密布全身上下内外的网络。脉与心肺有着密切的联系,心与脉在结构上直接相连,而血在脉中运行,赖气之推动。心主血,肺主气,脉运载血气,三者相互为用,既分工又合作,才能完成气血的循环运行。因此,脉遍布周身内外,而与脏肺的关系尤为密切。脉与经络、经脉的关系: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统称,其中纵行的主要干线称为经脉,由经脉分出网络全身的分支为络脉。经络是人体气血运行的通道,而经脉则是人体气血运行的主要通道。经络、经脉的含义较脉为广。实际上,言经络、经脉,则脉亦在其中了。 运行气血:气血在人体的血脉之中运行不息,而循环贯注周身。血脉能约束和促进气血,使之循着一定的轨道和方向运行。饮食物经中焦脾胃的消化吸收,产生水谷精微,通过血脉输送到全身,为全身各脏腑的生理活动提供充足的营养。如果脉中气血数量减少,营养亏乏,就会导致全身气血不足。若脉中气血运行速度异常,运行迟缓则血瘀,血行加速、血液妄行则出血。 传递信息:脉为气血运行的通道,人体各脏腑组织与血脉息息相通。脉与心密切相连。心脏推动血液在脉管中流动时产生的搏动,谓之脉搏。脉搏是生命活动的标志,也是形成脉象的动力。脉象是脉动应指的形象。脉象的形成,不仅与血、心、脉有关,而且与全身脏腑机能活动也有密切关系。因此,脉象成为反映全身脏腑功能、气血、

中医脉象研究的现状和展望

中医脉象研究的现状及展望 施诚 一.中医脉象研究的意义与特点 脉诊在中医“望、闻、问、切”四诊中占很重要的地位。《素问·五脏生成篇》指出:“五脏相音,可以意识,五色微诊,可以目察,能合色脉,可以万全。”《景岳全书》“脉者,血气之神,邪气之鉴也,有诸内必形诸外,故血气盛者脉必盛,血气衰者脉必衰,无病者脉必正,有病者脉必乖。”总之,中医对脉诊是十分重视的,认为通过脉诊可以了解患者脏腑气血的盛衰,可以探测病因、病位、预测疗效等。 从近代医学的角度来看,人体循环系统承担着协调全身各组织的能量代谢,输送氧气、营养物质,运走代谢废物等重要的工作,还承担运送抗体、激素等物质以协调整体的动态平衡。从整体的角度对疾病进行综合分析,显然循环系统的信息将占很重要的比重;从整个循环系统来看桡动脉介于大动脉与小动脉之间,由于心脏的舒缩、内脏血容量的变化、血管端点阻抗、管道内脉波的反射、血液的粘滞性、血管壁的粘弹性等因素使脉象携带着有关心脏运动、内脏循环、外周循环等丰富的心血管系统及整体的动态信息。因此脉诊的临床意义很大,它的机理是急待于我们进行研究的。 不过目前西医对脉象的认识仅停留在频率、节律、振幅等的分析上,主要用来辅助诊断心血管系统的疾病、心脏瓣膜病、高血压病、动脉硬化病、甲状腺功能异常、贫血、无脉证等疾病。总的看来,西医对脉象的认识是以现代医学的生理病理、局部解剖等为基础,以此来剖析心血管系统疾病确切的病变位置及致病原因,目前尚未将脉象信息提高到整体角度或与其它脏腑相关的角度来进行分析。这种认识观对目前的中医脉象研究工作带来了一些消极的影响。 临床上中医通过对寸关尺、浮中沈脉象的判别,结合体征、舌象及主诉等来分析机体当时的动态趋势(阴阳、表里、虚实、气血的盛衰、邪正斗争的趋势、脏腑的动态变化等),即描绘出一幅机体当时整个机体的动态特征图--证。中医脉象所反映的病理信息是以中医基础理论及基本概念为基础的,是用来鉴别整体的某种动态性质的。由此可见,中医脉诊是建立在中医理论之上的,研究中医脉象必须以中医理论为基石,必须建立在整体构思的基础上。应用整体概念来研究中医脉象是中医脉象研究的一大特点。 中医脉诊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是定性分析。脉象的滑与涩、弦与濡、洪与细等均属于定性的范畴,就拿脉象的迟数来看,中医临床上认为迟脉一息三至,去来极慢,约每分钟少于60次,数脉一息六至脉流薄疾,每分钟超过100次,粗粗一看,脉象的迟数的概念是建立在定量的基础上的,其实不然,临床上并不重视一定范围内脉搏次数上精确的差异,例如每分钟62次,有时64次也可能定为迟脉,实际上从60次到72次的过程中,判断为迟的可能性随之减少,不过通过四诊合参,结合中医寒证的特点均有可能判断为迟脉,中医脉学中“迟”的概念是一种模糊的属性概念,是与四诊合参及辨证中的综合评判融合在一起的[1]。

中医基础理论-学习笔记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中医的哲学基础:气一元论,阴阳五行学说 气一元论:气是物质实体,是构成宇宙天地以及天地万物的最基本元素,具有运动的属性。气的运动是气内部的相互作用,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源泉,气和形以及两者的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基本形式。【注:感觉类似于波粒二象性,粒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元素,粒子既有波的性质,又有粒子的性质,粒子具有运动的性质,能量与实体】 阴阳学说:阴阳对立,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属性,代表两种对立的特定的运动趋向或状态。 五行学说:任何一个十五的内部包含着具有木、火、土、金、水五种功能属性的成分或因素,并且按一定规律互相联系形成整体功能结构。 中医医学理论体系核心:脏象学说。脏象、经络、气血精津液。 脏象学说:研究人脏腑活动规律及相互关系。人体以心、肝、脾、肺、肾五脏为中心,以胆、胃、小肠、大肠、膀胱、三焦六腑相配合,以气血精津液为物质基础,通过经络使内而脏腑,外而五官九窍、四肢百骸构成一个有机整体并与外界环境相统一。 气血精津液学说:气、血、精、津液既是腑脏功能活动的物质基础,又是腑脏功能活动的产物。气血精津液学说主要探讨生命的物质组成以及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泛言之,气血精津液学说应包含于脏象学说之中。 体质学说:研究人类的体质特征、类型和变化规律,及其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的学说。体质是人体在遗传性和获得性基础上表现出来的功能和形态上的相对稳定的固有特征,与健康和疾病有着密切关系。 经络学说:研究人体经络系统的组成、循行分布及生理功能、病理变化以及指导临床治疗的理论。经络是人体运行气血的通道,纵横交贯,网络全身,将人体内外、脏腑、肢节练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病因病机 病因病机学说是中医关于疾病的理论知识,包括病因、发病与病机三部分内容。 病因学说:研究各种致病因素的性质和致病特点的学说。中医认为基本的发生是致病因素作用于人体后正常生理活动遭到破坏导致腑脏经络、阴阳气血失调所致。病因分为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疫疠、七情(喜、怒、忧、思、悲、恐、惊),饮食失宜,劳逸适当,外伤,胎传等。

中医脉诊教案

中医脉诊教案 词目:脉象 拼音:maì xìang 基本解释 [pulse condition;type of pulse] 中医指脉搏的快慢、强弱、深浅的情况 详细解释 中医学名词。指脉搏的形象与动态,为中医辨证的依据之一。一般分为浮、沉、迟、数四大类。晋王叔和《脉经》细分为二十四脉,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增为二十七脉,明李中梓《诊家正眼》增为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基本简介 脉动应指 (指头)的形象,包括频率、节律、形态、充盈度、显现部位、通畅的情况、动势的和缓、波动的幅度等方面。脉象的形成与脏腑气血密切相关。心主血脉,心脏搏动把血液排入血管而形成脉搏。心脏的搏动和血液在血管中的运行均由宗气所推动。血液循行于脉管之中,除了心脏的主导作用外,还必须有各脏器的协调配合。肺朝百脉,即是循行于全身的血脉均汇于肺,且肺主气,通过肺气的敷布,血液才能布散全身;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主统血,血液的循行有赖于脾气的统摄;肝藏血,肝主疏泄,有调节血量的作用;肾藏精,精化气,是人体阳气的根本,各脏腑功能活动的动力;而且精可化生血,是生成血液的物质基础之一。故脉象的形成与五脏功能活动有关,而且五脏与六腑相表里,脉象的变化也可反映六腑的变化。 健康人脉象应为一次呼吸跳4次,寸关尺三部有脉,脉不浮不沉,和缓有力,尺脉沉取应有力。常见病脉有浮脉、沉脉、迟脉、数脉、虚脉、实脉、滑脉、洪脉、细脉、弦脉等。 编辑本段相关记载 晋·王叔和《脉经》将脉象总结为二十四种;元·滑寿《诊家枢要》发展为三十种脉象;明·李时珍《濒湖脉学》定为二十七脉;明·李士材《诊家正眼》再增入疾脉,合二十八种脉象。后世多沿用二十八脉。 编辑本段相关分类 浮脉 轻按可得,重按则减。主病:表证由于外感病邪停留于表时,卫气抗邪,脉气鼓动于外,故脉位浅显。浮而有力为表实;浮而无力为表虚。内伤久病因阴血衰少,阳气不足,虚阳外浮,脉浮大无力为危证。 沉脉 轻按不得,重按乃得。主病:里证。有力为里实,无力为里虚。邪郁于里,气血阻滞阳气不畅,脉沉有力为里实;脏腑虚弱,阳虚气陷,脉气鼓动无力,则脉沉无力。 迟脉 脉搏缓慢,(每分钟脉搏在60次以下)。主病:寒证。有力为实寒,无力为虚寒。寒则凝滞,气血运行缓慢,脉迟而有力为实寒证。阳气虚损,无力运行气血,脉迟而无力,为虚寒证。 数脉

中医诊断

中医诊断•数脉辨义 【摘要】数脉有热有寒,滑数洪数者多热,涩数细数者多寒,数脉有阴有阳。 【关键词】脉诊;数诊 1 定义 寸口一息脉来五至以上(约每分钟脉搏在90次以上),去来促急,名曰数脉,为中医脉诊28病脉之一。 综观现在中医教材之数脉解释,几乎皆音,数脉主病:热证。有力为实热,无力为虚热。一为邪热亢盛:二为阴虚内热。此言对视窥中医诊断门径之学人,误导颇大,影响较深!今后临床用之,后患无穷。本人行医多年来,临证每每遇到与教材所说相异之处,治之则美其名曰:“舍脉从证。”近来翻阅查考医籍,实则不然。数脉有热有寒,并非尽为热像,临证当细细辨别,特别危重、疑难之证更为多见,不可掉以轻心,否则遗害无穷。 数脉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详查只言:诸急者多寒,缓者多热,滑者阳气盛,微有热。曰粗大者,阴不足,阳有余为热中也。则并无以数脉言热者,而大家知道的“迟冷数热”之脉从《难经》开始,但诸医家也不尽然同意此说,医圣张仲景《伤寒论》285条言: “少阴病脉细沉数,病为在里不可发汗。”此条无论少阴寒化或热化证,均可见此脉。其数脉之像,仲景未言但热无寒。历代医家各有所见,寒热参半,无一定论。明代医家张仲景《景岳全书》卷五:脉神章言:“滑数洪数者多热,涩数细数者多寒,数脉有阴有阳。”更提出沉细数之脉用温补命门之品的说法。18世纪日本中医学家丹波元简的《脉学辑要》引薛慎斋言:“人知数为热,不知沉细中见数为寒甚。真阴寒证,脉常有一息七八至者,但按之无力而数耳,宜深察之。”本人总结多年临证经验,凡年轻、体盛、病浅而见数脉之像,多实热,转归伤阴耗液后多见虚数阴津亏损之脉,而年老、体衰、病久而见数脉,则多为心肾之阳气虚衰。阳气不固,薄流外越,鼓脉而数像出,此证则应慎之,宜“四诊”合参,辩证施治,方可无虑。试举一案例佐之: 患者女,55岁,于2009年7月16日中午12:00在家人扶持下行至我院门诊中医内科就诊:自诉近三天气短乏力,自汗心慌,左胸闷痛,自服丹参片,北京降压0号无效。(8年高血压病史)查面色白欠荣,汗出反多衣,气喘动甚,口干苦不欲饮水,手足温,纳差梦多,二便如常,舌质淡红,苔薄白欠润,脉沉细数,血压155/100 mm Hg,心率96次/min,呼吸25次/min,X线检查为:左心室增大,心电图诊为:左心室肥大。初诊本人定为胸痹心痛之心阴亏耗之证,西医为:高血压性心脏病。治用天王补心丹,取滋阴养心活血之法。翌日复诊:症状未解,胸闷痛甚,无效。细思昨日诊断用药,用数脉而定阴虚内热,自以为得当,实则

中医基础理论重点复习

中医基础理论 董领 中 医学的基本特点 整体观念: ?1、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 a.生理上 ?人体以五脏为中心,通过经络系统,把六腑、五体、五官、九窍、四肢百骸等全身组织器官联系成有机的整体,并通过精、气、血、津液的作用,完成机体统一的机能活动。 ? b.病理上 ?一般来说,人体某一局部的病理变化,往往与全身的脏腑、气血、阴阳的盛衰有关。?在诊治疾病时,可以通过面色、形体、舌象、脉象等外在的变化,来了解和判断其内在的病变,以作出正确的诊断。 ?c.临床意义 ?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在治疗局部病变时,也必须从整体出发。 ? 2、人与自然界具有统一性 ?a.气候 ?b.昼夜变化: ?白昼为阳,夜晚为阴,人体也是早晨阳气初生,中午阳气隆盛,到了夜晚则阳气内敛,便于人体休息,恢复精力。 ?许多疾病的发病时间及引起死亡的时间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c.地域差异 ?地域的不同,人们的生活习惯和身体状况也有很大不同。如江南多湿热,人体腠理多疏松;北方多燥寒,人体腠理多致密。因此每个地区也各有其特有的地方病正是由于人体本身的统一性及人与自然界之间存在着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所以对待疾病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就成为中医治疗学上的重要原则。 ? 3.人与社会环境的统一性 比如社会经济和政治地位 ?辨证论治: ?是中医认识疾病和治疗疾病的基本原则,是中医学对疾病的一种特殊的研究和处理方法。 ?“证”与“症” ?证,是机体在疾病发展过程中的某一阶段的病理概括。由于它包括了病变的原因(如风寒、风热、瘀血、痰饮)、部位(如表、里、某脏、某腑、某条经络等)、性质(如寒、热等),以及邪正关系(如虚、实等),反映出疾病发展过程中某一阶段的病理变化的本质。 ?症,患者因疾病而表现出来的不正常状态。 ?“辨证”就是把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所收集的资料症状和体征及症候(症候-是由若干症状综合构成的,可以说是症状的复合)例如发热、恶寒、头痛、脉浮等是一种外感表症的症候。通过分析、综合,辨清疾病的病因、性质、部位,以及邪正之间的关系,概括、判断为某种性质的证。 ?“论治”,又称为“施治”,即根据辨证的结果,确定相应的治疗方法。

中医基础理论第六章 病因习题集

第七章病因 第一节外感病因 一、选择题 型题 (一)A 1 1.“六淫”是指() A. 六气 B. 六气的太过和不及 C. 六种毒气 D. 六种外感病邪的统称 E. 风寒暑湿燥火 2.下列哪项不是六淫致病的特点() A. 季节性 B. 地区性 C. 传染性 D. 转化性 E. 外感性 3.常为外感病致病先导的邪气是() A. 热邪 B. 风邪 C. 寒邪 D. 暑邪 E. 燥邪 4.六淫中易侵犯人体上部和肌腠的外邪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燥邪 E. 暑邪 5.六淫中,易导致疼痛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6.六淫中易阻遏气机,损伤阳气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7.在六淫中,最易伤肺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8.燥邪致病最易损伤人体的() A. 津液 B. 气 C. 血 D.精 E. 神 9.在六淫中,易扰心神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火邪 D. 湿邪 E. 燥邪 10.下列哪项属于风性善行的致病特点() A. 手足震颤 B. 四肢抽搐 C. 四肢游走性疼痛 D. 角弓反张 E. 四肢麻木 11.下列哪项属于湿邪的性质() A. 凝滞 B. 粘滞 C. 涩滞 D. 瘀滞 E. 动血 12.可致小便浑浊涩滞不畅等症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3.寒性收引可导致() A. 阻滞气机 B. 损伤阳气 C. 耗气伤津 D. 气机收敛 E. 凝滞经脉 14.称为“百病之始”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燥邪 15.常引起筋脉拘挛、屈伸不利、腠理闭塞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湿邪 D. 瘀血 E. 暑邪 16.在六淫中独见于夏季的邪气是() A. 风邪 B. 寒邪 C. 暑邪 D. 湿邪 E. 火邪 17.只有外感而无内生的邪气是() A. 寒 B. 燥 C. 湿 D. 暑 E. 火 18.导致行痹发生的主要邪气是()

《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基础理论》 复习题

复习题 选择题 A型题(在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最佳答案) 1.中医学的诊疗特点是 A.辨症论治 B. 辨证论治 C.辨病论治 D.辨体论治 2. 补土派的代表医家是 A.张元素 B.刘完素 C.李杲 D.朱丹溪 3. 五行分类中,白色属于 A.木 B.火 C.土 D.金 4. 木的特性是 A.曲直 B.从革C稼穑 D.润下 5. 属阴中之阳的时间是 A.上午 B.下午 C. 前半夜 D. 后半夜 6.肝为 A.阳中之阳 B.阳中之阴 C.阴中之阳 D. 阴中之阴 7. 阴阳属性的征兆是 A.上下 B.水火 C.内外 D.寒热 8. 具有喜燥恶湿特性的脏是 A.心 B.肺 C.脾 D.肝 9. 主津液的脏是 A.肝 B.肾 C. 脾 D. 肺 10.五脏六腑之大主是 A.心 B.肺 C.肝 D.脾 11. 心主神志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 A .津液 B.血液 C.精液 D.营气 12 .脾统血的主要作用机理是 A .控制血液流速 B .控制内脏血液容量 C.控制外周血液容量 D .控制血液在脉中运行 13 .脾为气血生化之源的生理基础是 A.气能生血 B.人以水谷为本 C .脾主升清 D .脾主运化水谷精微

14 .生长壮老取决于 A.心主血脉 B.肾藏精 C .脾主运化 D .肺主气 15. 精液的闭藏和排泄是哪两脏协同作用的结果 A .肝肺 B.心肺 C.肝肾 D.肝脾 E.脾肾 16. 肝在志为 A.忧 B.怒 C.喜 D.悲 17. “天癸”的产生取决于 A.先天禀赋的强弱 B.元气的充沛 C.肾阴肾阳的协调平衡 D.肾中精气的充盈 18. 维持呼吸深度需哪脏的功能 A. 肾 B.肺 C.心 D.肝 19.称为“娇脏”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20.称为“刚脏”的是 A.心 B.肺 C.肝 D.脾 21.精血同源体现在哪两脏之间的关系 A .心与肾 B.肝与脾 C .肺与心 D.肝与肾 22 .水火既济体现在哪两脏的关系 A .心与肾 B.心与脾 C.心与肺 D.心与肝 23. 与气虚关系最大的两个脏腑是 A. 肺与脾 B.脾与胃 C.心与肾 D .肝与肺 24. 心与肺的关系主要体现在 A.心气与宗气的关系 B.神与魄的关系 C .心阳与肺阴的关系D. 气与血相互为用的关系 25. 在六腑中,又属奇恒之腑之一的是 A.胆 B.胃 C.小肠 D.大肠 26. 元气运行的主要通道是 A.命门B.肺系C.络脉D.三焦 27. 与津液代谢关系密切的脏腑是 A.肝脾肾 B. 心脾肾 C. 肝脾心 D. 肺脾肾 28. 与营气的生成密切相关的是 A.肺B. 肝C. 心D.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