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基础理论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
“经络者,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百骸。” 经络者,内联脏腑,外络肢节百骸。 经络者 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 “经络者,所以决生死,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 通。”
辨 证 论 治
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 因时,因地,因人,三因制宜。 治病求本,对因治疗,而不对症治疗。 治病求本,对因治疗,而不对症治疗。 辩证施治: 辩证施治: 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 八纲辨证(阴阳、寒热、表里、虚实) 脏腑辨证(肝阳上亢、心肾不交、肺卫不固等) 脏腑辨证(肝阳上亢、心肾不交、肺卫不固等) 三焦辨证(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 三焦辨证(上焦病、中焦病、下焦病) 气血津液辨证(气虚、血虚、津液亏虚) 气血津液辨证(气虚、血虚、津液亏虚) 六经辨证(太阴厥阴少阴; 六经辨证(太阴厥阴少阴;阳明少阳太阳) 卫气营血辨证(温病辨证法,按照病情轻重, 卫气营血辨证(温病辨证法,按照病情轻重,卫分 证、气 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分证、营分证、血分证)
概念: 概念: 深藏于内,为藏,其意通内脏。 藏:深藏于内,为藏,其意通内脏。 通假字,通现代汉语的“ 象:通假字,通现代汉语的“像”,其意为形 影像,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 象,影像,生理功能及病理状态。 所谓藏象学说就是研究人体内, 所谓藏象学说就是研究人体内,脏腑器官形态 学及其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的学说。 学及其生理功能病理状态的学说。
绪
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概况 中医学理论体系 体系是 在古代与巫的 中医学理论体系是远在古代与巫的斗争 逐渐形成和发展 来的。早在战国时期, 形成和发展起 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早在战国时期, 秦越人扁鹊就批判了“信巫不信医”的观点, 秦越人扁鹊就批判了“信巫不信医”的观点, 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原” 秦医医和提出了“六气病原”论证晋候得病 的原因,这说明当时医已独立于巫, 的原因,这说明当时医已独立于巫,并摒弃 了巫所谓病由鬼神所使的迷信观点, 了巫所谓病由鬼神所使的迷信观点,是中医 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学发展史上的一大进步。
藏 象 学 说
脾 五行属“ 五行属“土” 胃五行属“ 胃五行属“土”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 素问·灵兰密典论 灵兰密典论》 “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素问 灵兰密典论》 主体在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 脾,主体在肉,开窍于口,其华在唇,在液为涎,在 色为黄,在志为思。 色为黄,在志为思。 生理功能 脾主四肢肌肉,脾主统血,脾主运化,脾主升清。 脾主四肢肌肉,脾主统血,脾主运化,脾主升清。胃 水谷之海” 为“水谷之海”。
藏 象 学 说
藏而不泄”谓之脏,实性脏器。 脏:“藏而不泄”谓之脏,实性脏器。 过而不留”谓之腑,中空器官。 腑:“过而不留”谓之腑,中空器官。 六脏六腑的名称 及表里阴阳属性 六脏: 心包( 六脏:肝、心、 脾、肺、 肾、 心包(里、阴) 六腑: 小肠、 大肠、膀胱、三焦( 六腑:胆、小肠、胃、大肠、膀胱、三焦(表、阳)
Leabharlann Baidu
讲授内容
中医学核心思想 阴阳学说——基本哲学思想 阴阳学说 基本哲学思想 五行学说——临床意义 五行学说 临床意义 经络学说——功能分布规律 经络学说 功能分布规律 藏象学说——脏腑基本功能 藏象学说 脏腑基本功能 病因学说——张机三因学说 病因学说 张机三因学说
中医学的核心思想
整体观念 辨证论治
经络的分类
经脉的分类: 经脉的分类: 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 三阴经:太阴经,厥阴经,少阴经。 三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三阳经:阳明经,少阳经,太阳经。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阴经:手太阴肺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阴心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手三阳经:手阳明大肠经,手少阳三焦经,手太阳小肠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阴经:足太阴脾经,足厥阴肝经,足少阴肾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足三阳经:足阳明胃经,足少阳胆经,足太阳膀胱经。 共计十二条经脉,也称“十二正经” 共计十二条经脉,也称“十二正经” 加上任脉、督脉,合称“十四正经” 加上任脉、督脉,合称“十四正经” 气功疗法里的大周天运行,指的就是气血沿十四正经运行一周。 气功疗法里的大周天运行,指的就是气血沿十四正经运行一周。
五 行 学 说
五行生克关系 相生: 相生:顺序相生 木→火→土→金→水→木 相克: 相克:隔位相克 木→土→水→火→金→木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生我者为母,我生者为子。 母疾子病,子病犯母。 母疾子病,子病犯母。
肝胆 肾膀胱
生 生
心小肠
五 行 图
生
克 克 克 克 克 生
肺大肠
生
脾胃
五行图
经络的分类
络脉的分类: 络脉的分类: 浮络:位于体表最外层的络脉,称之为浮络。 浮络:位于体表最外层的络脉,称之为浮络。 别络:连接表里两条经的络脉,称之为别络。 别络:连接表里两条经的络脉,称之为别络。 孙络:于体表最为细小的络脉,称之为孙络。 孙络:于体表最为细小的络脉,称之为孙络。
藏 象 学 说
藏 象 学 说
肝 五行属“ 五行属“木” 胆 五行属“ 五行属“木”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 素问·灵兰密典论 灵兰密典论》 “肝者将军之官,谋虑出焉。”《素问 灵兰密典论》 “胆者中正之官 决断出焉。 “胆者中正之官,决断出焉。”《素问·灵兰密典论》 胆者中正之官, 素问·灵兰密典论 灵兰密典论》 肝,主体在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在 主体在筋,开窍于目,其华在爪,在液为泪, 在志为怒。 色为青 ,在志为怒。 生理功能 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主筋。胆主决断, 肝主疏泄,肝主藏血,肝主筋。胆主决断,胆为中精 之府。 之府。
整 体 观 念
中医奉行“天人合一” 中医奉行“天人合一”的理论
自然界:天部、人部、地部,三部。 自然界:天部、人部、地部,三部。 人身体:上部、中部、下部,三部。 人身体:上部、中部、下部,三部。 脉诊有:人迎、寸口、趺阳。三部。 脉诊有:人迎、寸口、趺阳。三部。 中医认为: 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 中医认为:“人体是以脏腑为核心,以经络运行为本 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的一个有机的整体。”
阴阳学说
1、阴阳对立制约 、 2、阴阳相互转化 、 3、阴阳消长平衡 、 4、阴阳互根互用 、
《黄帝内经 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黄帝内经·素问 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素问·生气通天论篇第三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 阴阳离绝,精气乃决。 “阴阳离绝,精气乃决。” 素问·宝命全形论》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素问·宝命全形论》:“人生有形,不离阴阳。” 阴阳者,万物之始也。 “阴阳者,万物之始也。”
阴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 阴阳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在生产劳动中 总结的朴素的哲学观点。 总结的朴素的哲学观点。 宏观阴阳: 宏观阴阳:阴阳是宇宙中万物相互对立的 两个方面。 两个方面。
《类经·阴阳》“阴阳者,一分为二也” 类经·阴阳》 阴阳者 一分为二也” 阴阳者,
阴阳学说
微观阴阳: 微观阴阳: 静止的,消沉的,懒惰的,寒凉的, 静止的,消沉的,懒惰的,寒凉的,向下 内在的属于阴 的,内在的属于阴 运动的,活跃的,积极的,炎热的, 运动的,活跃的,积极的,炎热的,向上 的,外在的属于阳 外在的属于阳
经络的分类
十四正经的循行顺序: 十四正经的循行顺序:
→手太阴肺经→手阳明大肠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阴脾经 →手少阴心经→手太阳小肠经→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阴肾 经→手厥阴心包经→手少阳三焦经→足少阳胆经→足厥阴 任脉→督脉 督脉→(肺经) 肝经→任脉 督脉 (肺经)
背诵口诀: 背诵口诀: 肺与大肠胃脾连,心接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已。 “肺与大肠胃脾连,心接小肠膀胱肾,心包三焦胆肝已。”
五行归类简表
五行 五脏 五腑 五季 五情 五官 五味 五体 五气 五色 五化 五方 木 火 土 金 水 肝 心 脾 肺 肾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春 夏 长夏 秋 冬 怒 喜 思 悲 恐 目 舌 口 鼻 耳 酸 苦 甘 辛 咸 筋 脉 肉 皮毛 骨 风 暑 湿 燥 寒 青 赤 黄 白 黑 生 长 化 收 藏 东 南 中 西 北
藏 象 学 说
心 五行属“火” 五行属“ 小肠 五行属“火” 五行属“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素问 灵兰密典论》 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 素问·灵兰密典论 灵兰密典论》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素问·灵兰密典论》 小肠者受盛之官,化物出焉。 灵兰密典论》 小肠者受盛之官 素问 灵兰密典论 “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黄帝内经》 心者, 黄帝内经》 心者 五脏六腑之大主也。 主体在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 心,主体在脉,开窍于舌,其华在面,在液为汗,在 色为红,在志为喜。 色为红,在志为喜。 生理功能 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小肠主分清泌浊。 心主血脉,心主神明。小肠主分清泌浊。
中 医 学 基 础 理 论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临床学院 中医教研室 薛 晏
前
言
中医学理论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瑰宝, 中医学理论是五千年华夏文明的瑰宝,自《黄帝内 算起,已有2000余年历史。 2000余年历史 经》算起,已有2000余年历史。 中医学理论是我们的祖先运用朴素的辩证法, 中医学理论是我们的祖先运用朴素的辩证法,创造 的智慧结晶,历经千年不衰。 的智慧结晶,历经千年不衰。 中医学理论是世界医学史上, 中医学理论是世界医学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 部分。 部分。 西方医学奠基自1628 1628年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动力学 西方医学奠基自1628年英国人哈维发现血液动力学 至今不足400 400年 在西方医学没有传入中国之前, 至今不足400年。在西方医学没有传入中国之前, 我们的祖先运用中医学这朴素而简单的辩证法, 我们的祖先运用中医学这朴素而简单的辩证法,给 国人解除了2000余年疾病的痛苦。 2000余年疾病的痛苦 国人解除了2000余年疾病的痛苦。
五 行 学 说
五行的基本属性 木性曲直” 木:“木性曲直” 火性炎上” 火:“火性炎上” 土性稼穑” 土:“土性稼穑” 金性从革” 金:“金性从革” 水性润下” 水:“水性润下” 木的特性刚直, 木的特性刚直,坚韧不屈 火的特性炎热, 火的特性炎热,向上蒸腾 土的特性收获, 土的特性收获,种植采收 金的特性变革, 金的特性变革,变革顺从 水的特性滋润, 水的特性滋润,滋润生长 ——出自《尚书 洪范》 出自《 洪范》 出自 尚书·洪范
经 络 概 念
经络: 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的总称。 经络:是经脉和络脉的总称。 经脉:粗大的,纵行的,位于机体深部的, 经脉:粗大的,纵行的,位于机体深部的, 直接联于脏腑的为经。 直接联于脏腑的为经。 络脉:细小的,横行的,位于机体表面的, 络脉:细小的,横行的,位于机体表面的, 不连接于脏腑的为络。 不连接于脏腑的为络。 经络的生理功能:通行气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 经络的生理功能:通行气血,是气血运行的通道。也 是疾病传变的通道。是病理状态向外表现的渠道。 是疾病传变的通道。是病理状态向外表现的渠道。 黄帝内经》 有诸内,必行于外。 《黄帝内经》:“有诸内,必行于外。”
绪
论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 黄帝内经》 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初步形成,以《黄帝内经》 简称《内经》 成书为标志。先秦时期, (简称《内经》)的成书为标志。先秦时期,学术 空气空前活跃,为医学理论的总结奠定了基础, 空气空前活跃,为医学理论的总结奠定了基础,特 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 别是阴阳五行学说的盛行,更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 形成创造了条件。 黄帝内经》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形成创造了条件。 《黄帝内经》就产生于这个时期,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医学成就, 它不仅反映了当时的医学成就,同时也初步确立了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 中医学独特的理论体系,成为中医学进一步发展的 基础和源泉。 基础和源泉。
四季阴阳变化图
五 行 学 说
五行的概念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由“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 五种物质所化生。 五种物质所化生。 因此五行就是构成万物的根本, 因此五行就是构成万物的根本,也是构成生命 活动的根本。 活动的根本。 于是古人将五行运用于中医理论当中, 于是古人将五行运用于中医理论当中,五行对 五脏对五腑,用来解释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 五脏对五腑,用来解释脏腑的生理病理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