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 (2)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介绍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是煤炭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深入了解煤矿开采的机理和方法,掌握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技术问题,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煤矿开采技术问题的能力。
课程设计目标本课程设计旨在使学生掌握以下技能:•熟悉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了解煤矿开采的主要方法和技术流程•掌握煤矿开采中的地质工程问题和采场设计问题•熟悉煤矿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课程设计内容本课程设计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煤矿开采基础本部分包括煤矿开采的基本概念和术语,介绍煤炭资源的形成和分布,讲解煤矿开采的主要方法和流程,以及与煤矿开采相关的安全和环保问题。
第二部分:地质勘查和采场设计本部分将介绍地质工程勘查的方法、地质分析和评价,以及讲解采场设计的相关知识和技术,包括采场类型、煤柱宽度、煤层倾角、支护方式等内容。
第三部分:煤矿设备和工具本部分将介绍煤矿开采中常用的设备和工具,包括采煤机、掘进机、支护材料等,以及讲解这些设备和工具的使用和维护方法。
第四部分:煤矿安全和环保本部分将介绍煤矿安全和环保的相关政策和法规,讲解安全生产管理和应急管理的技术和方法,以及煤矿环保工作的重点和措施。
第五部分:课程设计本部分将为学生提供一个实际的煤矿开采设计项目,由学生组成小组,利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进行完整的煤矿开采项目设计和方案实施。
课程评估方式本课程将采用多种形式的评估方式,包括课堂测试、课程作业和课程设计项目评估。
具体评估标准见课程公告。
总结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是煤矿工程专业的核心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系统的煤矿开采技术知识和实践技能。
通过课程学习和课程设计,学生可以掌握煤矿开采技术的基本理论和实际操作技能,为未来的工作和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采煤学课程设计
内蒙古科技大学本科生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采煤学课程设计学生姓名:学号:专业:采矿工程班级:采矿12-1 指导教师:评阅人:成绩:目录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二、矿井开拓方式及主要井巷的布置形式。
三、矿井通风方法、主扇工作方式及通风系统情况。
四、矿井提升运输系统及主要设备配备情况。
五、矿井工作制度。
第二章开采技术条件一、采区的位置及与相邻采区的关系。
二、构造构造形态,倾向,褶皱及断层,岩浆岩体侵入,地质构造类型。
三、煤层煤层厚度、倾角、稳定性、结构。
四、顶底板岩性顶底板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稳定性及坚固性。
五、其它开采条件瓦斯含量、自燃发火性、煤尘爆炸危险性、水文地质条件。
第三章采煤方法的选择一、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二、采煤方法的技术分析三、采煤方法的经济分析第四章采区巷道布置一、采区主要参数的确定二、采准巷道布置三、采区主要设备配备情况四、主要采准巷道断面设计五、采区生产系统六、绘制采区巷道布置图第一章矿井概况一、矿井地形、地貌、地物及其对开采的影响。
1.交通地理位置山西柳林鑫飞下山峁煤业有限公司位于山西省柳林县城北偏西直距约20km王家沟乡圪塔上村、延家峁村、任家山村、后备村一带,属柳林县王家沟乡管辖。
井田地理坐标:东经110°52′15″- 110°54′11″,北纬37°36′14″-37°37′31″。
井田位于柳林县城北20km处,紧靠柳林—碛口公路,距孝柳铁路穆村站30km,距柳林—结绳焉公路3km,交通运输条件便利。
矿井交通位置详见图1-1-1。
2.地形地貌井田地处晋西黄土高原,属吕梁山西侧的中低山区,黄土覆盖广泛,冲沟发育,地形起伏较大,地貌类型以侵蚀性黄土梁、峁为主,其次为黄土沟谷地貌中的冲沟,地势总体南高北低,地形最高点位于井田中东部山头,海拔1081.5m,最低点位于井田北部沟谷,海拔820.0m左右,最大相对高差261.5m。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学课程设计煤炭作为我国能源的主要来源,其开采也直接关系到国家经济和人民生活的发展。
煤矿开采学课程是矿业工程专业中的核心课程之一,其致力于深入研究煤矿开采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为矿山企业提高生产效率、保障矿工安全、促进煤炭产业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下面将从课程设置、课程目标、教学方法和教材选用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课程设置煤矿开采学作为一门专攻矿山煤炭开采的学科,其课程设置应以煤炭采矿及地下工程为主要研究内容,包含煤炭开采理论、采场布置、矿山机电设备及自动化控制与维护、煤矿安全等方面内容。
具体分为以下几个课程:1.煤炭开采基础2.煤炭采场性质及布局3.煤炭开采机械及设备4.煤炭开采地面设备与管理5.煤炭开采安全二、课程目标煤矿开采学的课程目标主要是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煤炭开采的基本工艺流程和技术要求,深入了解煤炭开采中的各个环节和关键技术,了解煤炭开采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熟练掌握煤炭运输、提升、下沉及储量的评估与计算等专业技能。
培养学生掌握煤炭开采领域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理念,具备煤炭企业的经营策略、规划和管理能力,以适应现代煤炭产业的挑战。
三、教学方法煤矿开采学的课程教学应以理论基础教学为主,重视实践教学,采取多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具体教学方法如下:1.讲授法讲授煤矿开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包括煤炭矿井的类型、矿井的结构、煤层压力的分析及控制,煤层岩质分析和地质条件分析,煤矿经济学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法实践教学主要基于场地实践和模拟教学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及模拟练习检验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如采掘机的操作、采煤面运作的设备配置、运输与提升体系的运行等。
3.案例法讲解一些以往的煤矿事故案例,通过教授案例和实际经历的处理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工作中的安全意识。
4.课堂互动通过问答、辩论和小组讨论,引导学生去探讨和解决实际问题,以培养学生合作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
1240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第一章概述一、采煤工作面位置及开采范围1、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该采煤工作面位于一水平一采区,开采3号煤层。
采煤工作面东以开采边界为界,西与1205工作面相邻,本工作面编号为6116。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2、开采范围东为6116工作面回风巷,北距采区边界10m为界,西为6116工作面运输巷,南以采区回风大巷为界。
始采线为本工作面开切眼,终采线为距回风大巷20米停采线,工作面沿倾斜方向上山推进,推进长度为1032米,工作面长度为160米。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1、与相邻煤层的关系本煤层上无可采煤层,本煤层编号为3号煤层,位于山西组下部,层位稳定,下距9号煤层47.6米。
3号煤层平均厚度为6米;9号煤层位于太原组上段下部,煤层平均厚度为3米,煤层稳定,属于可采,目前尚未开采,对本工作面没有影响。
2、与相邻已采采区的关系本工作面为本矿第一个采煤工作面,相邻无采空区。
三、采煤工作面与地面相对位置的关系工作面地面为农田,没有需要保护的建筑物和构筑物,回采后将造成地面开裂、下陷,要及时充填,以防地面雨水灌入井下。
第二章地质概况一、煤层赋存情况该工作面北高南低,呈东—西走向。
煤层呈一单斜构造,煤层平均倾角为16°。
煤层较稳定。
该煤层为黑色,块状,玻璃光泽,中—宽条带状结构,以亮煤为主,境煤次之,夹暗煤及丝炭条状,为光亮型煤,煤质为贫煤,容重为1.3t/m3.。
二、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工作面煤层伪顶为0.2米厚的碳质页岩,黑色不稳定,一般随着煤层而掉落;直接顶为8.4米厚左右的泥质细沙岩,碳质页岩互层,随着工作面推进而垮落;老顶为8.6米厚的灰色泥质页岩,砂页岩互层。
直接底为灰色砂质泥岩,细砂岩互层,坚硬,厚度一般在4.2米左右,对开采无影响。
附图1本工作面煤层综合柱状图。
三、地质构造及水文地质情况本工作面没有构造,煤层赋存条件简单,稳定。
1、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本工作面直接充水水源为上部砂岩裂隙含水层,6煤顶板至玄武岩底板地层厚度为18.5-63米,含砂岩1-4层,第一层砂岩(老顶砂岩)厚8.7-13.3米,本面砂岩含水层富水性弱,补给源不充分。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2010[1]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设计的性质和目的1、课程设计的性质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采矿工程专业重要的技能训练性必修课程。
2、课程设计的目的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是配合《煤矿开采方法》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本设计,学生对所学采矿工艺、采矿机械设备、煤矿安全管理和生产管理等知识进行一次全面系统的复习,并进行综合性的应用训练。
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结合党和国家的有关方针、政策,进行采煤工艺设计的实际工作,培养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总结与提交技术资料和技术文件报告的能力,严谨的科学态度,认真负责的工作作风。
二、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和要求(一)课程设计的基本内容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包括两部分内容:第一部分:图纸部分回采工作面布置详图,图中内容包括:1、采(盘)区巷道布置示意图(使用A4复印纸);2、回采工作面平面布置示意图(使用A4复印纸);3、工作面最大空顶距剖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4、工作面最小空顶距剖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5、工作面运输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6、工作面回风顺槽超前支护断面图 1:50(使用说明书用纸);7、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使用说明书用纸);8、循环作业图(使用说明书用纸);9、劳动组织表(使用说明书用纸);10、工作面技术经济指标表(使用说明书用纸)。
第二部分:文字部分工作面回采工艺说明书,章节内容如下。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煤层及顶底板赋存情况第三节主要地质构造第四节储量及服务年限第五节影响开采的其它因素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采煤方法选择及巷道布置第二节采煤工艺第三节工作面生产能力和配套环节的计算第四节生产系统第三章顶板控制与管理第一节顶板管理方法第二节支护设计第三节特殊支护第四章循环作业及劳动组织第一节循环作业方式的选择第二节劳动组织第三节正规循环作业图表第五章主要技术经济指标第六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七章避灾路线(二)基本要求1、运用所学知识,在教师指导下,参阅资料,独立完成设计;2、设计应符合煤炭技术政策(规范、规程等),用准确的计算、清晰的图表和简练的文字,结合目前的技术条件,科学地事实求是地进行设计;3、设计内容应符合快速、高效、优质、低耗和安全的施工方针,减轻劳动程度,讲求经济效益。
采煤学课程设计土城煤矿
采煤学课程设计土城煤矿一、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煤学的基本知识,包括煤矿的地质条件、采煤工艺、煤矿安全等。
在知识目标方面,学生需要了解煤矿的成因、结构及其开采方法;掌握采煤的基本工艺流程和安全知识。
在技能目标方面,学生需要能够分析煤矿的地质条件,评估采煤方案的可行性,并能够正确使用采煤设备。
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方面,学生需要树立正确的煤矿安全生产意识,认识到煤矿安全对于社会和个人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煤矿的地质条件、采煤工艺和煤矿安全。
首先,我们将介绍煤矿的地质条件,包括煤的形成、煤矿的构造和煤层分布。
其次,我们将讲解采煤工艺,包括采煤方法、采煤机械和煤炭的提升与运输。
最后,我们将重点介绍煤矿安全知识,包括矿井通风、防尘防爆和救援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我们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首先,我们将运用讲授法,向学生讲解煤矿的地质条件、采煤工艺和煤矿安全的基本知识。
其次,我们将采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真实的煤矿事故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煤矿安全知识。
此外,我们还将学生进行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自体验采煤工艺和煤矿安全的重要性。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适当的教学资源。
教材方面,我们将使用《采煤学》教材,为学生提供系统全面的采煤知识。
参考书方面,我们将推荐《煤矿安全生产技术》等书籍,供学生进一步深入研究。
多媒体资料方面,我们将准备煤矿地质图、采煤工艺流程图等图片和视频资料,以直观展示煤矿的开采过程。
实验设备方面,我们将准备采煤机械模型、矿井通风模拟装置等设备,供学生进行实验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节课的教学评估将采用多种方式,以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平时表现方面,我们将通过观察学生的课堂表现、提问回答和小组讨论,评估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
作业方面,我们将布置相关的采煤学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实际问题,以此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煤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理解煤炭的形成、分布及开采过程。
2. 使学生了解我国煤炭资源现状、采煤技术的发展及环境保护要求。
3. 帮助学生掌握煤炭质量评价标准,了解煤炭质量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采煤过程中遇到的问题的能力。
2. 提高学生在实验、实习等实践活动中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处理和传递煤炭开采相关信息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开采行业的兴趣和责任感,激发学生学习热情。
2. 增强学生环保意识,认识到合理开采煤炭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3.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意识,关注煤炭开采过程中的安全问题。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专业基础课程,旨在为学生提供煤炭开采的基本理论、技术和方法。
学生特点:学生为高中年级,具有一定的物理、化学基础,对煤炭开采行业有一定了解,但缺乏系统深入的学习。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实践操作能力,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掌握专业知识的同时,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
通过分解课程目标为具体学习成果,为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依据。
二、教学内容1.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包括煤炭的形成过程、我国煤炭资源的地理分布及储量情况。
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炭的形成与分布2. 煤炭开采技术:介绍煤炭开采的基本方法、工艺流程及现代化采煤技术。
教材章节:第二章 煤炭开采技术3. 煤炭质量评价:讲解煤炭质量评价指标、评价方法及其对能源利用的影响。
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炭质量评价4.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探讨煤炭开采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分析环境保护措施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教材章节:第四章 环境保护与煤炭开采5. 煤矿安全:介绍煤矿安全事故的类型、原因及预防措施,强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教材章节:第五章 煤矿安全6. 现代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应用:分析信息技术在煤炭开采中的重要作用,如矿山自动化、数字化矿山等。
采煤方法图课程设计
采煤方法图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让学生掌握采煤方法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各自的特点。
2. 使学生了解采煤工作面的构成、布置及工作原理。
3. 引导学生了解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及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措施。
技能目标:1. 培养学生能够根据煤层赋存条件,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
2. 培养学生运用图示、表格等形式,分析采煤工作面的工艺流程。
3. 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采煤过程中遇到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增强环保意识。
2. 引导学生树立安全生产观念,养成良好的安全操作习惯。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提高沟通协调能力。
本课程针对初中年级学生,结合学科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课程目标具体、可衡量,旨在帮助学生掌握采煤方法的基本知识,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安全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合作精神。
后续教学设计和评估将围绕这些具体学习成果展开。
二、教学内容1. 采煤方法概述:介绍采煤的基本概念、分类及其适用条件,分析不同采煤方法的特点及优缺点。
相关教材章节:第一章 煤矿开采概述2. 采煤工艺流程:详细讲解采煤工作面的构成、布置及工作原理,包括爆破、装载、运输等环节。
相关教材章节:第二章 采煤工艺流程3. 煤矿安全及环保:阐述煤矿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介绍煤矿安全法律法规、安全措施及环保要求。
相关教材章节:第三章 煤矿安全生产与环保4. 实践操作:组织学生进行采煤方法图示绘制,分析实际案例,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相关教材章节:第四章 实践操作5. 采煤方法选择与应用:结合煤层赋存条件,指导学生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分析其经济效益。
相关教材章节:第五章 采煤方法选择与应用教学内容按照课程目标进行科学、系统地组织,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大纲明确规定了教学内容的安排和进度,确保学生在掌握基本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强化安全意识、环保意识。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前言此次设计主要根据已知灵东煤矿某采区资料以及所学习的采矿学知识,为某采区进行采取设计。
此次设计的主要方面是根据已知资料设计回采工艺,设备的选型,以及实现各工序方案的机械化、连续化与自动化。
指导思想就是基于采矿学知识和我们经过实习对矿井的认识。
设计的内容为一个采取的巷道布置形式,回采工艺的选择,以及在采煤工作面的设备选择。
这次设计的特点是煤层厚,赋存条件稳定,采用中分层放定煤采煤法,机械化程度高,矿井的整体作业条件良好。
此次设计重点要说明的问题是回采工艺方面,包括进刀方式,支护形式,以及顶底板管理和劳动组织形式。
并且绘制基本设计图,如采区明面图和循环图标等。
一、采取概况1.1地理位置、境界、尺寸和面积采区地理位置位于一水平的Ⅱ2-1煤层,井田东西倾斜宽3.80km,南北走向长7.30km,井田面积27.80km2。
井田北部边界地面分布有村庄、国道和铁路等建(构)筑物。
居民分布集中,范围较大,动迁可能性较小,设计按留设煤柱考虑,如果该区域采取不动迁村庄情况下回采,可采用保护性房柱式采煤法或充填采煤法,但必须在局部试验成功后再推广使用。
村庄煤柱以外区域,地面无保护设施,适合长壁垮落采煤法或放顶煤采煤法。
1.2瓦斯含量及矿井瓦斯等级,煤的自燃性。
煤尘爆炸的可能性,是否煤和瓦斯的突出,(一)瓦斯Ⅱ2-1煤瓦斯含量为0.30ml/g,Ⅱ3煤瓦斯含量为0.30ml/g。
根据井筒检查钻瓦斯鉴定资料,L3孔Ⅱ2-1煤瓦斯含量总计为0.53ml/g,Ⅱ3煤瓦斯含量总计为0.52ml/g。
因此,本井按低瓦斯矿井设计。
(二)煤尘根据6个褐煤层、3个长焰煤层的煤尘爆炸测试结果,均有爆炸性。
与本井邻近生产矿井爆炸指数为42.9%,具有爆炸危险性。
因此,本井煤尘有爆炸危险性。
(三)煤的自燃与本井邻近生产矿井Ⅱ2-1煤和Ⅱ3煤属容易自燃煤层。
根据井田内着火点的测试结果,Ⅱ31+2煤还原样燃点为315°C,其余煤层均小于305°C。
采煤工艺设计课程设计
采煤工艺设计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采煤工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煤工艺的设计和分析。
具体来说,知识目标包括了解采煤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掌握采煤设备的选择和配置方法,了解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技能目标包括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采煤工艺的设计和分析,能够运用现代技术手段进行采煤过程的监测和管理。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包括培养学生对采煤行业的热爱和责任感,提高学生对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采煤工艺的基本概念、原理和流程,采煤设备的选择和配置方法,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
具体来说,教材的章节安排如下:第1章采煤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第2章采煤设备的选型和配置第3章采煤过程中的安全技术和环境保护措施第4章采煤工艺的设计和分析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实验法等。
讲授法用于传授基本概念和原理,案例分析法用于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实验法用于验证理论和培养技能。
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本课程将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选用权威的采煤工艺设计教材,提供基本的学习材料。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PPT、视频等多媒体资料,生动展示采煤工艺的设计和分析过程。
4.实验设备:准备相应的实验设备,让学生能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实践能力。
以上是本课程的教学设计,通过明确的教学目标、科学的教学内容、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丰富的教学资源,希望能够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和考试等。
平时表现评估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表现,作业评估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试评估学生的综合运用和分析能力。
评估方式应客观、公正,能够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采煤学课程设计土城煤矿
采煤学课程设计土城煤矿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土城煤矿的地理位置、煤层结构及开采历史;2. 掌握采煤的基本原理,包括煤矿的形成、煤层的分类及采煤方法;3. 学习煤矿安全知识,了解矿井通风、排水、支护等基本设施及其作用。
技能目标:1. 能够分析土城煤矿的煤层特点,选择合适的采煤方法;2. 学会运用矿井安全知识,判断并处理矿井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煤矿开采过程进行初步设计和评估。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煤炭资源的珍惜和保护意识,树立绿色开采观念;2. 增强学生的安全意识,养成严谨的科学态度;3. 激发学生对采矿工程的兴趣,培养其投身于煤矿事业的热情。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实践性较强的学科,要求学生在掌握理论知识的基础上,注重实际操作和实际问题的解决。
学生特点:初三学生已具备一定的物理、化学知识基础,思维活跃,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但实践经验不足。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案例教学、实地考察等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培养其安全意识和责任感。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达到上述课程目标,为后续学习及未来从事煤矿相关工作奠定基础。
二、教学内容根据课程目标,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部分:1. 煤矿概述- 煤的形成、分类及性质- 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及土城煤矿概况2. 煤矿开采基本原理- 采煤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矿井开拓方式及生产系统3. 矿井安全知识- 矿井通风原理及通风设备- 矿井排水、支护设施及其作用- 矿井安全隐患识别与处理4. 矿井环境保护与绿色开采- 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 绿色开采技术及其应用教学大纲安排如下:第一周:煤矿概述及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第二周:煤的形成、分类及性质,土城煤矿概况第三周:采煤方法及其适用条件第四周:矿井开拓方式及生产系统第五周:矿井通风原理及通风设备第六周:矿井排水、支护设施及其作用第七周:矿井安全隐患识别与处理第八周:煤矿开采对环境的影响与绿色开采技术教学内容关联教材章节:第一章:煤矿概述第二章:煤炭开采基本原理第三章:矿井安全知识第四章:矿井环境保护与绿色开采三、教学方法针对本课程内容的特点和课程目标,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1. 讲授法:教师通过生动的语言、形象的表达,系统讲解煤矿概述、煤炭开采基本原理等理论知识,帮助学生建立完整的知识体系。
采煤课程设计
采煤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学习目标包括:1.知识目标:学生能够理解煤炭的形成、种类、分布等基本知识;掌握采煤的基本原理、方法及其安全措施。
2.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对煤炭资源进行评价和分析;具备一定的煤炭开采设计和操作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严谨治学的态度;使学生认识到煤炭资源开发的重要性,提高资源保护意识。
二、教学内容教学内容主要包括:1.煤炭的基本知识:煤炭的形成、种类、分布等。
2.采煤原理:采煤的基本方法、煤炭开采工艺、开采机械等。
3.采煤安全:矿井通风、防尘、防火、防水、地震防治等。
4.煤炭资源评价与分析:煤炭资源的勘探、评价方法、开发策略等。
5.煤炭开采设计与操作:开采方案的制定、开采设备的选择、操作技巧等。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1.讲授法:系统地传授煤炭开采的基本知识和技能。
2.讨论法:引导学生针对实际问题进行探讨,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典型煤炭开采案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实验法:进行煤炭开采操作实验,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四、教学资源教学资源包括:1.教材:选用权威、实用的煤炭开采教材作为主要教学资源。
2.参考书:提供相关领域的参考书籍,丰富学生的知识体系。
3.多媒体资料:制作精美的课件、视频等,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4.实验设备:配置完善的实验设备,为学生提供实践操作的机会。
五、教学评估教学评估主要包括:1.平时表现:考察学生的出勤、课堂参与度、提问回答等情况,占总成绩的20%。
2.作业:布置适量作业,检查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运用能力,占总成绩的30%。
3.考试:定期进行期中、期末考试,全面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占总成绩的50%。
4.实验报告:评估学生在实验过程中的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占总成绩的10%。
六、教学安排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和大纲的要求,合理安排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班级:班姓名:20 年月日课程设计任务书同学:为了理论联系实际,加强采煤专业基本技能训练,根据本专业教学计划安排与实施,现要求:运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山西煤矿开采的生产技术水平,遵照国家颁布的《煤炭工业矿井设计规范》、《煤矿安全规程》等有关煤炭工业的技术政策、法律及法规,参照有关设计资料及设计指导书,按照给定的采煤工作面生产条件(见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附件),完成一个采煤工作面的回采工艺设计。
设计题目:矿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工作面设计生产能力为万吨/月设计内容及方法:参照《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及指导书、采煤专业毕业设计指导书等资料完成。
提交设计成果:1.采煤工艺图2.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说明书(即采煤工作面作业规程)设计进行时间:自20 年月日至20 年月日设计小组组长:设计小组成员:设计指导教师: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采矿工程系20 年月日附表1工作面设计基本条件备注:表中各项条件按设计题目给定的条件或自行编制设计条件填写。
《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课程设计大纲与指导书适用专业:煤矿开采技术山西省煤炭职业技术学院采煤专业室第一部分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课程设计的目的任务课程设计是采煤专业学生在学习完采煤工艺课程及相关专业课程后进行的,是学生初步综合性地应用所学专业知识,结合煤矿企业的生产技术水平,以采煤工艺为主的基本技能训练。
通过课程设计使学生对所学专业的理论知识进行一次系统的总结并结合采用所学理论知识。
以基础理论教学为主,训练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基础理论的掌握和知识的应用能力,加强学生对采煤工艺设计的基本技能训练,为学生进一步掌握专业知识和做好毕业设计打好基础。
课程设计是本专业教学过程中一个很重要的教学环节,其性质与目的不同于毕业设计,为此,课程设计应达到以下目的:1、建立采煤工作面生产系统及采煤工艺过程的概念。
熟悉采煤方法的选择原则。
采煤工艺设计1 精品
采煤工艺设计专业班级:学生姓名:指导老师:起止时间:2011年12月26日至1月6日目录第一章、采区概况与储量 (3)第二章、矿井的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 (6)第三章、巷道布置与生产运输系统 (8)第四章、计算采区风量 (12)第五章、采煤工艺 (14)第六章、巷道断面设计 (19)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23)第一章、采区概况与储量第一节、地质条件本矿有一层煤,煤层倾角平均为20°,厚度为2.8~3.2m,平均为3.1,煤层伪顶为铝土质泥岩,直接顶为泥岩,基本顶为沙质泥岩,顶板多数为泥岩。
第二节、自然地理第三节、煤层的自燃情况该采区无自燃发火倾向分析资料,根据《矿井地质报告》煤层统计结果显示,很容易自燃发火的1个样,有可能自燃发火的5个样,不自燃发火的11个样。
因此该煤层为极易自燃至不自燃发火。
第四节、煤层与煤质特征本采区煤层一般属中等灰分、高熔灰、低硫~中硫、特低磷、高热值及较强粘结性、高挥发分煤。
鉴于上述煤质特征,本采区煤可作工业锅炉用煤,洗浮煤可作为炼焦配煤使用。
第五节、瓦斯、煤尘和自然发火情况根据勘探资料,采煤工作面绝对瓦斯涌出量为4.5m3 /min,相对瓦斯涌出量为1.95m3 /t,根据2010版《煤矿安全规程》,该矿属于低瓦斯矿井。
煤尘爆炸指数为43.01%,属于有煤尘爆炸危险性煤层。
第六节、可采储量及可采期6.1 工作面的可采储量计算:Z = LSmγK式中:L——采煤工作面倾斜长度,本工作面斜长630m;S——采煤工作面走向长度,本工作面走向长度为980m;m——采高,本工作面为3.1m;γ——煤的容重,t/m3 ,1号煤为1.5 t/m3 ;K——工作面采出率,取95%。
则Z = 980×630×3.1×1.5×95% = 2727364.5 (t) = 272.73645(万t)第二章、矿井的生产能力与服务年限第一节、采区生产能力根据本矿的总体情况来看,煤层生产能力及开采技术条件较好,煤层厚度在3.1m左右,地质条件较为简单,适合采用综采工艺。
采矿课程设计平煤
采矿课程设计平煤一、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让学生了解和掌握采矿的基本知识,包括矿床的形成、开采方法、矿工的安全操作等内容。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描述不同类型的矿床及其特点。
2.解释采矿的主要方法及其适用条件。
3.描述矿工在井下作业时的安全措施和应急处理方法。
4.分析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可持续发展策略。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矿床学基础:介绍矿床的形成、分类及其地质特征。
2.采矿方法:讲解地下矿床的开采技术、露天开采以及废料处理。
3.矿工安全:强调矿工在井下作业时的安全知识和应急技能。
4.环境问题:分析采矿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及环境保护措施。
三、教学方法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1.讲授法:用于传授矿床学基础知识和采矿方法。
2.讨论法: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探讨矿工安全和环境保护问题。
3.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的采矿案例,让学生了解采矿活动的实际情况。
4.实验法:安排实地考察或实验室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采矿过程。
四、教学资源为了支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实施,我们将选择和准备以下教学资源:1.教材:《采矿学原理》和《矿山安全技术》。
2.参考书:提供相关的学术论文和研究报告,供学生深入研究。
3.多媒体资料:制作课件和教学视频,生动展示采矿过程和安全知识。
4.实验设备:配备矿井模拟设备和实验室仪器,供学生进行实践操作。
五、教学评估本课程的评估方式包括平时表现、作业、考试等多个方面,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果。
具体评估方式如下:1.平时表现:通过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提问和讨论,评估学生的学习态度和理解程度。
2.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和研究报告,评估学生的知识掌握和分析能力。
3.考试:进行期中和期末考试,评估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全面理解和应用能力。
六、教学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安排如下:1.教学进度:按照教材的章节顺序进行教学,确保覆盖所有课程内容。
采煤学课程设计
采煤学课程设计一、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掌握采煤学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原理,培养学生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和理解,使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具体目标如下:1.知识目标:(1)了解煤矿的基本概念、矿井的构造及开采方法。
(2)掌握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井通风与防火、防尘、防水、供电与运输等方面的知识。
(3)熟悉采煤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开采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2.技能目标:(1)培养学生具备煤矿安全生产的基本操作技能。
(2)使学生能够使用相关设备进行煤矿开采操作。
(3)培养学生具备分析煤矿生产过程中安全隐患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煤矿事业,忠诚于煤矿安全生产的态度。
(2)培养学生尊重生命、关爱工友的情感。
(3)培养学生积极进取、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本课程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煤矿基本知识、矿井构造与开采方法、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矿井通风与防火、防尘、防水、供电与运输、采煤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等。
具体安排如下:1.煤矿基本知识:介绍煤矿的概念、分类、分布及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的地位。
2.矿井构造与开采方法:讲解矿井的构造、开采方法及其优缺点。
3.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阐述我国煤矿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体系及主要法规内容。
4.矿井通风与防火、防尘、防水、供电与运输:介绍矿井通风、防火、防尘、防水、供电与运输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5.采煤工艺流程及设备选型:讲解采煤工艺流程、设备选型及开采过程中的技术要求。
6.煤矿安全生产实例分析:分析典型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总结教训。
三、教学方法本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实验法等。
具体方法如下:1.讲授法:用于讲解煤矿基本知识、矿井构造与开采方法、煤矿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等内容。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煤矿安全生产事故案例,使学生深刻理解安全生产的重要性。
3.讨论法:学生就煤矿安全生产问题进行讨论,培养学生的思考和表达能力。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
煤矿开采技术课程设计一、课程设计目的本课程设计旨在通过煤矿开采技术相关理论知识、工程案例及现场操作演练,提高学生对煤矿开采技术的掌握程度,增强其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以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
二、课程设计内容1. 煤矿开采技术理论知识课程将对矿床地质、煤矿开采工艺、通风、水文地质、矿山机械及废弃物处理等方面的理论知识进行深入解释,帮助学生建立全面、系统的煤矿开采理论体系。
2. 煤矿开采现场操作演练课程将以煤矿开采现场为背景,通过真实操作演练,使学生了解煤矿开采过程中的操作技能及安全注意事项。
涉及到的操作技能包括矿井开掘、矿井分段、煤层采掘、矿山垃圾处理等。
3. 煤矿开采工程案例通过煤矿开采工程案例分析,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煤矿开采工作的实际情况,把理论知识与实践紧密结合起来。
三、课程设计方案1. 教学方法本课程设计主要以理论讲授、实践演练和案例分析为主要教学方法,采用课堂授课和现场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实践环节。
2. 教学资源课程涉及的理论知识、实践操作和案例分析均需要齐备的教学资源。
教学资源主要包括煤矿开采实验室、教学设备、实物模型、煤矿开采现场等。
3. 课程评估课程评估包括课堂考试、实践演练、作业考核等方面,以整体成绩评估为主,采用定期考试形式进行,每个学期安排一次终期考试,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70%;实践操作和作业考核占30%。
四、课程设计计划时间内容授课方式教师第1周-第2周理论知识讲授理论授课xxx教授第3周-第5周煤矿开采实践演练现场实践xxx教授第6周-第8周工程案例分析理论授课xxx教授第9周-第10周复习和总结理论授课/互动问答xxx教授五、总结通过本课程设计的实施,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安全意识,同时也为保证煤矿开采工作的安全、高效、绿色和可持续发展做出了有益的贡献。
采煤1301班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大纲(赵)
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大纲专业代码:540301课程代码:开采技术学制: 3实习周数: 2湖南安全技术职业学院二○一五年三月开采技术专业课程设计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实训教学目的与任务1、设计性质本设计是学完《开采技术》课程后安排的课程设计。
2、设计目的通过对一个矿井进行采煤工艺设计,训练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设计任务完成一个工作面的采煤工艺设计。
三、所需基本理论知识井田开拓、采煤方法和采煤系统、采煤工艺、生产技术管理、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矿井地质、矿井通风、矿井灾害防治等相关知识。
四、实训教学内容、要求与进度安排实训项目编码:(一)实训项目与内容1、井田开拓、采煤方法和采煤系统、采煤工艺、生产技术管理、矿山压力及其控制、矿井地质、矿井通风、矿井灾害防治等相关知识。
2、基本技能:通过对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训练和提高学生应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学时数或周数:2周4、所需实验设备和场地:采煤机、运输机、单体液压支柱和绞接顶梁、教室、电脑等。
5、消耗器材:无6、设计进行方式:全班同学可以按给定条件各自单独完成设计,也可以分小组进行。
分组进行时,按班级同学学号或考勤表排名依次分成3人一组,每组确定小组长一名,负责召集、督促和检查小组成员设计工作进度和质量,并负责定期和不定期收集和汇总小组意见和情况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以利设计的顺利进行。
(二)实训详细要求与教学方法题目:某采煤工作面采煤工艺设计1.原始资料(1)采区概况该采区位于XX矿一水平东翼,东以矿井井田边界为界,西与N采区相邻,南以±0等高线为界,北以煤层露头+107m上部风化带为界。
走向长1230m,采区倾斜长度560m,开采面积688800m2。
区内仅m1煤层可采,煤种属无烟煤。
煤层赋存稳定。
采用走向或倾斜长壁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矿井瓦斯等级为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1.10m3/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采煤工艺课程设计龙岩学院资源工程学院采煤工艺课程设计题目:采煤工艺课程设计姓名:xxx学号:xxxxxx班级:采矿工程年级: 2010级指导老师:xxx老师2013-7目录第一章概述————————--————(1)第一节原始资料第二节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采区的关系第二章地质概况————————-——(2)第一节煤层赋存条件第二节围岩的性质及对采煤影响第三章可采储量及可采期——-————(2)第四章巷道布置图—————---———(3)第一节巷道布置图第二节生产系统——————-————(4)第五章采煤工艺--—————————(5)第一节采煤工艺选择第二节采煤工艺第六章生产技术管理————————(6)第一节循环方式第二节作业形式第三节工序安排第四节劳动组织—--——-—--------—(8)第五节循环图表----------------—-—(9)第七章采煤方法图的设计和绘制——-—(9)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10)第一章概述一、原始资料(1)采区概况该采区位于XX矿一水平东翼,东以矿井井田边界为界,西与七采区相邻,南以-50等高线为界,北以煤层露头+107m上部风化带为界。
走向长1230m,采区倾斜长度400m,开采面积492000m2。
区内m1、m2煤层可采,煤种属无烟煤。
煤层赋存稳定,平均倾角为22度,为缓倾斜煤层。
低瓦斯矿井(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1.10m3/min),煤层自然发火倾向性为不易自燃,煤尘无爆炸性。
采区年产30万t,服务年限7.8年。
(2)采区内地质构造本采区根据地质勘探报告和邻近揭露的资料看,构造尚属简单。
(3)煤层要素及顶底板特征M1、煤层:平均厚度2.21m,煤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煤质中硬,节理较为发育,低瓦斯。
M2煤层:平均厚度2.0m,煤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质中硬,节理发育,低瓦斯。
M1煤层距M2煤层8mM1煤层伪顶厚0.1m,为泥岩;直接顶厚4m,为沙质泥岩;老顶为中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底板上有0.3m的厚泥质页岩,较松软。
M2煤层直接顶为4m厚的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无突水危险。
(4)落煤工艺采用爆破落煤工艺。
(5)作业形式采用两采一准。
二、采煤工作面与相邻煤层及相邻采区的关系1、煤层地质关系M1煤层距M2煤层8m。
2、与相邻采区的关系矿井西侧与七采区相邻,由巷道布置图可知留有保护煤柱可根据相应的地质条件和实际的条件来确定保护煤柱的长度。
第二章地质概况一、煤层赋存条件M1、煤层:平均厚度2.21m,煤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煤质中硬,节理较为发育,低瓦斯。
M2煤层:平均厚度2.0m,煤的密度为1.42t/m3,为稳定煤层,结构简单,煤质中硬,节理发育,低瓦斯。
M1煤层距M2煤层8mM1煤层伪顶厚0.1m,为泥岩;直接顶厚4m,为沙质泥岩;老顶为中粒砂岩,底板为粉砂岩,底板上有0.3m的厚泥质页岩,较松软。
M2煤层直接顶为4m厚的砂质泥岩,底板为细砂岩或粉砂岩,无突水危险。
二、围岩的性质及其对采煤的影响根据普氏岩石坚固系数分类表可得;中粒砂岩为坚固岩石,泥岩为相当软的岩石,沙质泥岩为相当软的岩石,粉砂岩为相当坚固的岩石。
M1煤层的伪顶为0.1m,直接顶的厚度为4m为不稳定顶板,基本顶为中粒砂岩,为第一类基本顶。
围岩的性质决定着巷道的支护类型,可以做出针对性的方案,对顶板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
顶板的岩性决定着支护的类型,支护的密度,等等。
第四章巷道布置生产系统第一节巷道布置第二节生产系统一、运输系统1、运煤系统由采煤工作面—区段运输平巷9—运输上山5—采区煤仓12—采区下部车场—运输大巷—采区运输石门1—井底车场—主井提升到地面。
2、运料系统副井—井底车场—采区运输石门—运输大巷—采区下部车场3—轨道上山4—由工作面回风巷进入到工作面。
3、运输设备运用 1.5T矿车运输,单轨运输,煤仓的容量为20T。
二、排水系统工作面的的涌水,由区段运输平巷,采区上山排到采区下部车场,经运输大巷,主要运输石门等巷道的排水沟,自流到井底车场水仓,由中央水泵房排到地面。
三、 供电系统表1 采煤工作面用电设备负荷统计表四、通风防尘系统 1、 确定风量(1)按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计算44100CH CH K Q Q 采(m 3/min )式中:采Q ---采煤工作需要风量,m 3/min ;4CH Q ---采煤工作面瓦斯(二氧化碳)绝对涌出量,m 3/min ;4CH K ---采煤工作面因瓦斯(二氧化碳)涌出量不均匀的备用风量系数,即该工作面瓦斯绝对涌出量的最大值与平均值之比。
通常,机采工作面可取1.2~1.6;炮采工作面可取1.4~2.0;水采工作面可取2.0~3.0。
生产矿井可根据各个工作面正常生产条件时,至少进行五昼夜的观测,得出五个比值,取其最大值。
由上式子可得;采Q 等于176 m 3/min(2)(3)按炸药使用量计算采采A Q 25 (m 3/min )式中:25---每使用1㎏炸药的供风量,m 3/min ;A 采--采煤工作面一次炸破使用的最大炸药量,㎏。
由上式子得采Q 等于41.875 m 3/min2、通风防尘系统采煤工作面采取压入式通风,主要的措施最大限度的减少风筒的阻力和防止风筒漏风。
首先是增大风筒的直径和每节风筒的长度。
其次是提高风筒接头的质量,以减少漏风系数。
再就是安设风筒时必须吊挂平直,拉紧拉稳。
防尘措施;采取湿式钻眼,喷雾洒水,加强通风排尘工作,加强个人防护工作。
测尘设备;ACG—1型光电煤尘测定仪。
第五章采煤工艺第一节采煤工艺的选择根据煤层的地质条件工作面采用爆破落煤。
第二节采煤工艺采煤工作面的工艺过程,包括破煤、装煤、运煤、支护和采空区处理等工序。
一、破煤爆破落煤钻眼爆破工作包括打眼、装药、填炮泥、联炮线及爆破等。
依据采煤工作面的采高,煤层的软硬,煤层节理裂隙发育程度及围岩的性质,正确地确定钻眼爆破参数。
这些参数包括炮眼的排列,炮眼布置方式,炮眼的角度、炮眼的深度、装药量、一次起爆炮眼数量以及起爆顺序等,附炮眼布置图,炮眼装药结构示意图,爆破说明书。
二、运煤采取SGW-40可弯曲刮板运输机运煤。
三、工作面支护和采空区处工作面采取棚子方式木头支护,倾向棚。
采空区处理的方法为全部垮落法。
最小控顶距为3排,最大控顶距离为4排。
排距为1.2m,柱距为1m。
第六章生产技术管理一、循环方式(1)循环进度。
采煤工作面每完成一个循环向前推进的距离,是每次落煤的深度和循环落煤次数的乘积,本采煤工作面的一次循环进度为1.2m。
(2)昼夜循环次数。
主要根据采煤工作面的顶板的条件,采煤工艺方式,操作管理水平,工作面的基本参数和作业方式合理确定。
昼夜循环的次数为1次。
(3)正规循环作业。
按照作业规程中循环作业图表安排的工序顺序和劳动定员,在规定的时间保质,保量,安全的完成循环作业的全部工作量,并周而复始进行采煤的一种作业方式。
(4)正规循环率。
月正规循环率=(月实际完成循环数/月工作日数*日计划循环数)*100%二、作业形式采煤工作面为“两采一准”的作业形式,就是昼夜三个班中两个班生产和一个班准备。
三、工序安排爆破落煤和装煤—人工装煤—刮板运输机运煤—移置输送机—人工支护—回顶放柱。
安排工序时应注意问题(1)保证主要工序顺利进行。
(2)处理好主要工序和辅助工序的关系。
(3)采用平行作业,提高工作效率。
四、劳动组织采用分段作业劳动组织表五、循环作业图表循环作业图表示工作面内各工序在时间与空间上的相互关系。
它是以工作面长度(单位是米)为纵坐标,以昼夜24h为横坐标,再以规定的符号在图内绘出各工序所处的时间和地点。
循环图表应根据确定的循环方式、作业形式、工序安排及劳动组织等编制。
第七章采煤方法图的设计与绘制一,采煤工作面平面图二,采煤工作面断面图第八章安全技术措施炮采工作面生产时容易出现的问题是冒顶、片帮和爆破事故。
因此,炮采作业各工艺和各工种岗位人员必须认真执行“三大规程”的规定和要求作业外,制定炮采工作面采煤作业安全措施,必须严执行,确保生产安全。
1、首先检查采面进回风巷道木支架有无断梁折柱及顶板情况,如有支护问题要立即处理,保证巷道畅通。
2、顺槽和回风巷至工作面煤壁线20m范围内是否进行超前支护,支护质量符合要求;巷道至安全出口的高度不低于1.6m,超高时接顶背实。
3、观察回采工作面通风情况,经检查确认瓦斯浓度在1%以下时方可进入工作面。
进入工作面首先要敲帮问顶,并检查工作面支护质量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处理。
4、检查无盲炮后,按规程规定布孔打眼,打眼过程中注意清除活矸危岩和伞檐,敲帮问顶并观察支架变化情况,有危险时及时撤退或报告班长进行处理。
5、严格执行“三人联锁放炮”和“一炮三检”制度,一组装药必须一次放炮。
严禁无炮泥封孔或封孔长度不够放炮。
盲炮处理必须按《规程》规定处理。
6、每次放炮后及时挂梁护顶,对放炮崩歪崩倒的支架立即扶正及补上支架。
遇构造影响,顶板有离层切顶或压力超前时,要在顶梁上打上临时支柱加强支护。
7、在放炮出煤前应对刮板机空转1周以上检查完好情况,必须在刮板机的机头机尾打上压柱。
严禁用不符合规定的物料代替保险锁和对轮木滚珠作传动。
8、打眼放炮前要用水喷淋煤壁,放炮后要进行洒水,防止煤尘飞扬,加强通风。
9、铲装(攉)煤时要先敲帮问顶和清理煤壁,人员间有一定距离隔开,防止相互影响与伤人。
移机时严禁使用刮板机或绞车推拉移工作面刮板机头。
10、设柱上支架时,支柱排成直线,柱距、排距不超宽10cm;支柱初撑力,迎山角、棚梁、背板、柱窝符合规定要求。
11、顶梁铰接率95%以上,顶梁无连续不较接现象;不存在失效梁柱和空载支柱;及时架设斜撑棚或戗柱等特种支护;改临时柱时要做到先设后回。
12、回采过老巷或断层(小浙曲)时必须采取加密支柱或架设特种支护等有效措施加强顶板管理。
13、认真执行最大和最小控顶距的规定,严格做到“见四回一”,禁止提前或拖后回柱放顶。
工作面改设支柱或调整顶梁时应先设后回。
14、回柱回梁及分段放顶作业要按规定程序回撤;严禁无人监护顶板独自一人撤柱回梁以及站在无安全支护顶板的位置回柱放顶。
15、放顶后必须保证工作面人行道和上下安全出口的行人路线畅通无阴。
并做好交接班,不给下一班次留有隐患。
16、在工作面中必须24小时检查工作面瓦斯的浓度,加强通风,杜绝火源以及检查管路的安全,坚决的防止出现火星。
在工作面中必须严格的执行煤矿安全规程中的明文规定。
17、在工作面中要积极的防治水害,超前钻孔,加强抽水,熟悉矿井的水文地质条件。
严格按照煤矿安全规程的规定来实施。
回柱放顶安全操作规程第1条回柱放顶工要熟悉工作面顶板的管理及支护特性,燕具有实际操作经验和支护工担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