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16章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合集下载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案设计(无答案)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铜仁市第五中学叶忠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三、学习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四、学习课时:1课时五、学习过程:(活动一:)1、阅读新闻材料: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贝科夫博士是动物行为研究的专家,他目睹四只喜鹊在为一位死去的同伴举办“葬礼”。

他描述“葬礼”的场景:一只喜鹊发现了同伴死去了,它飞走了,取来了一些草叶,“献”在“遗体”旁。

一会儿,又有一只喜鹊以同样的方式“献”上“花圈”;最后,四只喜鹊静静地“默哀”几分钟,然后,一只一只地黯然离去。

问题:(1)喜鹊举行“葬礼”时,贝克夫在做什么?(2) 喜鹊举行“葬礼”后,贝克夫在做什么?(3)他是否改变喜鹊自由自在的生活条件?对动物的生活及行为施加了外界影响吗?2、(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阅读P33昆虫研究,完成下面问题:法国科学家对昆虫研究,主要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该研究描述了。

(活动二:)1、“现代行为研究之父”奥地利科学家劳仑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提问:(1)小野雁出壳后首先接触的是哪个?是哪个喂养小雁并保护他们?小雁学习的对象是哪个?(2)劳仑斯对小野雁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3)该实验研究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自主学习二)请同学们阅读P33蜜蜂色觉研究和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研究,并完成下面问题。

(1)奥地利科学家对蜜蜂色觉研究,主要采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说明了。

(2)英国科学家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研究,主要采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说明了。

(活动三:)请同学们阅读P35后相互讨论后完成交流讨论。

完成下面的表格。

质疑点拨:1、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质的区别。

(举例说明)2、是能单独使用,而离不开。

练习巩固: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A、观察法和文献法B、统计法和推理法C、观察法和实验法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程度3、阅读P35小资料,请回答:材料一主要采用法,该研究说明。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案北师大版

5.16。

3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课标要求概述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初步学会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回答问题:(1)法布尔研究昆虫;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劳伦斯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

(2)法布尔采用了观察法;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斯都同时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

(3)弗里施证明了蜜蜂能分辨不同的颜色;廷伯根的研究表明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劳伦斯发现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完成表格的填写A.利用一个去掉上半段的可乐瓶,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面。

B.捕捉10只蚂蚁(最好有蚁后)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放入可乐瓶中。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进行饥饿处理1—2天.C.向可乐瓶内放入等量的糖、食盐、饭粒、菜叶、面包屑等食物。

D.每隔30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食物附近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10次.E.比较哪种食物减量多。

(4)实施实验并记录。

(课后完成)(5)实验结果。

和学生一起预期实验的结果。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1915年)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3《动物行为的研究》说课稿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3《动物行为的研究》说课稿
4.案例分析:引入生活实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现实生活中的动物行为现象,增强学生的成就感;
5.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思考、探索来构建知识体系。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观察报告或实验报告,反思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3.搜集生活中的动物行为案例,分析其适应性意义和影响因素。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这种方法基于探究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3.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4.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学习效果。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动物行为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物行为研究方法;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16章 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16章 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3节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2、“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3、相关检测题。

六、教学过程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积极思维,抢反馈练习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和。

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象机偷拍下鹿群的生活状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将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2、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

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

请选择(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B.偶然现象C.取食行为D.学习行为(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实验模型B.对照组C.实验组D.一个变量(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了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C.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D.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5分钟检测1、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A.用摄像机拍摄猎豹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C.在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队声波反应敏感2、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A.观察法和文献法B.统计法和推理法B.C.观察法和实验法 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3、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我们看到科学家长时间隐蔽在丛林中用摄像机等工具研究动物行为,这种方法是()A.示踪法B.实验法C.观察法D.分析法4、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表明,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是亲鸟的()A.羽毛的颜色B.身体的形状C.喙上的红斑D.声音5、用观察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主要是在下列何种状态下进行的()A.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B.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C.在对动物施加外界影响下D.在改变动物生活环境的条件下6、研究动物的行为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必须()A.进行观察B.设计实验C.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D.在实验室进行。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3.撰写一篇关于动物行为研究的短文,内容需涵盖动物行为的概念、分类、研究方法及其在生态学和进化生物学中的意义。短文不少于600字,旨在提高学生的综合分析和写作能力。
4.结合课本第16章第3节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动物行为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相互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思路,共同提高。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动物行为研究资料,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行为研究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行为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点评,针对学生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强调动物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动物行为现象。
(1)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其行为特点,进行分类。
(2)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动物行为,分析中的动物行为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如蜘蛛结网与鸟类迁徙。
-阐述生殖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等类型的特点和作用。
2.介绍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重点讲解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6章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6章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课题: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学习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离不开观察。

【合作探究】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方法获得的。

2、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3【检测】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C.野外自然状态下D.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

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B.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将蟑螂放在暗室做生物钟调拨试验。

左:白天变成黑夜右:黑夜变成白天(1)、表示蟑螂正常活动是图。

(2)、左图表示一周后蟑螂在(时间)活动。

(3)、以上试验说明蟑螂的生物钟被拨快了小时。

【本章小结】学(教)后记:【本章检测】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和。

和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3.社群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的。

动物的语言包括、和等。

4.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职能。

雌蚁的专门职能是;雄蚁的职能是;工蚁的职能是,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

5.与动物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贮食行为。

动物贮藏的食物有,还有植物的和等,贮食的方式有、和等。

6.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

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

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

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

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板书设计: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北师大版八上《动物行为的研究》word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动物行为的研究》word教案

课题: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学习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离不开观察。

【合作探究】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方法获得的。

2、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3【检测】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C.野外自然状态下D.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

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B.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将蟑螂放在暗室做生物钟调拨试验。

左:白天变成黑夜右:黑夜变成白天(1)、表示蟑螂正常活动是图。

(2)、左图表示一周后蟑螂在(时间)活动。

(3)、以上试验说明蟑螂的生物钟被拨快了小时。

【本章小结】学(教)后记:【本章检测】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和。

和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3.社群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的。

动物的语言包括、和等。

4.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职能。

雌蚁的专门职能是;雄蚁的职能是;工蚁的职能是,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

5.与动物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贮食行为。

动物贮藏的食物有,还有植物的和等,贮食的方式有、和等。

6.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

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6章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北师大版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6章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北师大版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动物行为的概念;了解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和意义。

2、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3、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学校一般不具备应用观察法或实验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的条件,学生对科学方法的学习停留在表面文字的理解上,没有实践的机会,不易理解、掌握科学研究方法。

三、教学过程1、准备一些有关动物行为的幻灯片、投影片或动物行为的录像片。

上课时,先用2~3分钟演示准备好的片子,根据片子的内容,设计一些问题,引入新课。

明确提出,本章要研究动物的行为。

本节要解决三个“W”,即什么(What)是动物的行为,为什么(Why)要研究动物的行为和怎样(How)研究动物的行为。

2、读书指导:本章适宜以学生自学为主,在阅读的基础上,组织学生通过讨论进行合作学习。

教师要教学生阅读的技巧。

①纵览教材。

看本节内容。

看文字、看插图,看“动动脑”提出的问题。

迅速浏览一下本节内容。

②提出问题。

浏览“动物行为的概念”,认真琢磨自己是否同意书中介绍的概念,有什么问题;浏览观察法和实验法,试想自己是否可以按照该方法观察身边的小动物,能否对家禽、家畜、宠物或昆虫做类似的实验。

随手记下自己的问题。

③阅读、背诵和复习。

带着问题慢而透彻地读课文;记黑体字,能复诵动物行为的概念,能用自己的话介绍观察法和实验法;利用课上时间及时复习。

3、组织小组讨论:①在自己阅读本课时提出了哪些问题,可以在小组中进行交流。

并对共同感兴趣的问题进行讨论。

②讨论“动动脑”提出的问题。

③制订一个就近观察动物(学校或住家附近可以找到的动物,如家禽、家畜、昆虫等)行为的计划,设计记录表。

课后,小组成员分工合作,进行观察、记录和交流。

北师大版八上动物行为的研究word教案

北师大版八上动物行为的研究word教案

课题: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课型:新讲课学习目标:一、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二、明白能够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式。

学习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进程【自主学习】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离不开观察。

【合作探讨】一、“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述材料主如果通过方式取得的。

二、读读想一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一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方式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3、一路窗习,填写下列表格类别主要目标方法程序材料处理联系观察法实验法【检测】一、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需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C.野外自然状态下D.笼子里2、处于繁衍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解决。

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B.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将蟑螂放在暗室做生物钟挑唆实验。

左:白天变成黑夜右:黑夜变成白天(1)、表示蟑螂正常活动是图。

(2)、左图表示一周后蟑螂在(时刻)活动。

(3)、以上实验说明蟑螂的生物钟被拨快了小时。

【本章小结】学(教)跋文:【本章检测】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和。

和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大体方式。

二、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3.社群中成员之间的彼此联系是通过各类不同的“语言”交流的。

动物的语言包括、和等。

4.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职能。

雌蚁的专门职能是;雄蚁的职能是;工蚁的职能是,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

5.与动物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贮食行为。

动物贮藏的食物有,还有植物的和等,贮食的方式有、和等。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1.介绍动物行为的定义、意义和分类,让学生了解动物行为的基本概念。
2.讲解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实验等,让学生掌握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3.分析不同动物的行为特点和规律,引导学生运用生物学原理解释动物行为背后的生物学原理。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问题:“动物行为有哪些适应性意义?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有什么区别?”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一只鸟在筑巢的视频,引导学生关注动物的行为。
2.提问:“你们还知道哪些动物的行为?它们的行为有什么特点和意义?”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3.总结:动物行为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包括了很多有趣的现象。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动物行为的研究。
(二)讲授新知
(二)问题导向
1.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提问能力和独立思考能力。
2.通过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动物行为的知识点和研究方法。
3.鼓励学生勇于质疑,善于思考,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批判性思维。
4.教师引导学生总结问题,梳理知识体系,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三)小组合作
1.设计具有探究性和实践性的小组活动,让学生在合作中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5.教学策略的灵活运用: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学习需求,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如情景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这些教学策略的运用使课堂更加生动有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能力。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案例亮点的重要性。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注重启发式教学,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通过情境创设、问题导向、小组合作和反思与评价等教学策略,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同时,我注重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相结合,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我还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个性化的指导和帮助,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够全面提升自己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些亮点使得本节课成为了一个成功的教学案例,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体验和成长空间。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第16章第三节动物行为研究说课稿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第16章第三节动物行为研究说课稿
1.使用不同颜色的粉笔,突出重点和难点。
2.使用简洁的语言和符号,避免冗长的描述。
3.在书写过程中,适时与学生互动,确保他们跟上板书的进度。
(二)教学反思
在教学过程中,我预见到以下问题或挑战:
1.部分学生对动物行为的理论知识可能缺乏兴趣。
2.实验操作过程中,学生可能遇到操作困难和安全问题。
3.课堂时间有限,可能无法充分展开所有知识点。
1.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2.加强课堂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提高实验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
根据对学生的了解和教学内容的分析,本节课的教学重点为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及适应性意义。教学难点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及其在实际研究中的应用。
1.教学重点:
(1)动物行为的定义、分类、产生原因;
(2)动物行为的适应性意义;
(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第16章第三节动物行为研究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一)内容概述
本节课选自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第16章第三节动物行为研究。本节课是动物行为学的基础知识,对于整个课程体系来说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对动物行为有更深入的了解,并为后续学习动物行为适应性、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等方面的知识打下基础。
2.提出问题:在视频结束后,提出问题:“你们觉得这些动物行为有什么特点?它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3.联系实际:让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观察到的动物行为,激发他们的兴趣,为新课的学习营造良好的氛围。
(二)新知讲授
在新知讲授阶段,我将逐步呈现知识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优秀教学案例
3.鼓励学生展示自己的研究成果,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自信心的同时,也能激发其他学生的学习兴趣。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帮助他们发现自身的优点和不足,提高自我调整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2.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包括学生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和教师评价,全面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成果。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1.邀请各小组代表分享他们的研究成果,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和思考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
2.教师进行总结归纳,强调动物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并指出它在生物学和生态学领域的应用。
3.通过举例和实际案例,展示动物行为研究对人类社会和环境保护的意义。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进一步巩固和应用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如设计一个动物行为的实验。
2.强调作业的重要性,提醒学生认真对待,并通过作业进一步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在作业中融入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如关注动物保护,提倡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等。
作为一名特级教师,我深知教学内容与过程的重要性,它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详细讲解每个部分,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以及引导他们进行深入的思考和讨论。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动物行为的研究,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以及帮助他们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讲解动物行为的特点和意义,包括动物行为的适应性、多样性和对动物生存与繁衍的重要性。
3.介绍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如观察、实验等,并阐述这些方法在生物学研究中的应用。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分配一个动物行为的研究案例,如“熊的冬眠行为”。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16.3《动物行为的研究》 教案设计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能力目标:通过阅读和讨论,概括动物行为的概念和归纳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通过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讨论,对学生进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教育。

2、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在倾听、交流和辩论中培养学生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教学方法:阅读分析法、讨论法等教学过程导入:请同学们欣赏一组图片,我们可用看到分布在地球上不同环境的生物,其行为多种多样,那么,这些动物的行为,是科学家如何去研究得到答案的呢?就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进入今天的学习。

先请同学们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一、观察法(多媒体展示狮子捕食猎豹的视频)问:对于异常凶猛的狮子,科学家是如何得到这个短片的,如果换做同学们去做,你应该如何操作?(学生自由发言)总结:归纳起来,(1)将自己伪装好,隐藏起来实地拍摄,(2)把摄像头做成像石头的形状安置在狮子经常出没的地方,通过摄像机来记录狮子的行为。

问:(1)研究这个行为时,科学家是不是把狮子抓回来在动物园观察?——没有,是野外自然状态的实地观察。

(2)在野外观察时,观察者是否有干扰狮子捕食的动作?——否。

不影响,不干扰。

(3)在这个行为的研究中,科学家的主要任务或目的?——为了观察、记录狮子的行为。

像这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就是观察法,其要点就是只观察记录,不影响,不干扰。

(要求学生归纳总结)(展示学生答案并点评:观察法都具有对动物不施加影响这一个特点。

)(板书小结)过渡:同学们对观察法有一定的了解后,听下面这段材料,小野雁经过母雁孵化,出壳不久后就可以离巢,跟着母雁一起学习游泳,捕食等本领。

科学家在自然环境中观察到野雁具有学习行为。

请问:科学家研究获得这种行为的方法是什么?如果,我们把母雁移走,小野雁又会跟谁学习呢?关于这个问题,科学家劳伦斯(现代动物行为学之父,经常与鸭、鹅、狗、猴为伍,会多种“动物的语言”,获得过诺贝尔奖)带这这个问题通过实验得到了答案,最后的结果如图所示。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教案设计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教案设计

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内容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和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学情分析八年级学生已经学过或掌握了动物行为的特征,为新知识的学习奠定了认知基础。

他们热爱大自然,对新奇事物充满好奇。

老师要充分利用学生这一心理,引导学生进行阅读、分析、探究,让学生自主解决问题,掌握知识。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初步学会观察探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二、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阅读案例,启发学生加以比较后归纳总结出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能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一、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二、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教学突破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是本节的重点。

本节主要介绍四位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领悟这些基本研究方法。

因此,在进入新课之前,我摘选了两首古诗,一是针对传统文化进课堂的要求,提升学生的科学素养;二是学科整合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再引导学生阅读案例,逐一分析,加以比较,得出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是本节的难点。

我安排了两段录像(“蚕的蜕皮行为”的研究和“小鸟习惯化学习行为”的研究),学生通过对比区分,很快领悟观察法与实验法之间最主要的区别。

再通过课本34页、35页的小资料,引导学生发现观察法与实验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准备一、教师准备1、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资料。

2、准备与课本内容相关的影视录像。

二、学生准备预习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1、情景设置法(多媒体播放录像资料、展示图片)2、启发式教学法(创设问题情景,启发引导)3、探究式教学法(学生阅读小资料,分析讨论)教学步骤四、巩固练习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和。

2、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像机偷拍鹿群生活状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将其中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第5单元第十六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教师针对学生练习中的错误,进行讲解和纠正,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梳理知识结构。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交流在研究动物行为过程中的感悟。
3.教师强调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2.提问:“同学们,你们在生活中观察过哪些动物的行为?它们的行为有什么特点?”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思考并回答问题。
3.引导学生回顾上一节课学习的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及特点,让学生理解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a.概念:动物行为是生物在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作用下,对外界刺激作出的反应。
2.新课导入:讲解动物行为的概念、类型及特点,引导学生关注动物行为与生存环境的关系。
3.方法教学:介绍观察法、实验法等方法,指导学生如何研究动物行为。
4.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或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亲身感受动物行为。
5.讨论与分析: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动物行为的原因,解释动物行为与适应环境的关系。
b.类型:根据功能,动物行为可分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生殖行为等。
c.特点:动物行为具有目的性、适应性和可塑性。
2.介绍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和步骤。
a.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等。
b.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方案、实施实验、分析结果、得出结论。
3.结合实例,分析动物行为的原因及适应环境的关系。
3.培养学生关爱动物、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使其内化为自身行为。
(三)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通过引入生动的动物行为案例,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

北师大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章第十六章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北师大课标版初中生物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章第十六章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 ,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 ,初步学会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学生准备:观察蚂蚁的各种行为。

[教学流程]说一说——想一想——看一看——学一学——做一做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
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
二、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实验法
3、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与联系
三、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
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

遵义市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6章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北师大版

遵义市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6章 第3节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北师大版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动物行为的研究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教学过程设计
学必求其心得,业必贵于专精
草园到三味书屋》对动物行为的描述有什么不同?
珍妮·古道尔对黑猩猩的研究他们采用的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法布尔数十年如一日,走遍森林山野,珍妮·古道尔在非洲森林一呆就是十几年。

说明了什么?
科学家为什么一生致力于动物行为的观察?
总结观察法的概念及特点?
你来猜一猜:珍妮观察黑猩猩行为做出适当的推理,进而更全面的观察得出结论。

生:思考回答;内容、特点等。

数十年如一日的观察。

思考回答:观察法要求对动物行为进行真实,详尽的纪录。

同时也说明好的文学作品离不开观察,“源于生活,高于生活”。

都主要应用观察法.
在野外自然状态下进行动物行为的观察。

科学的观察要有耐心、恒心和信心。

认同的观点——动物是人类永远
的朋友。

思考回答,看书纪录。

三、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实验法
师:对于动物行为研究中行为发生的目的,往往单纯的通过观察法无法得出结论,引入第二种研究方法。

劳伦斯对小野雁“印随”行为的研究。

三刺鱼繁殖行为的研究。

以上两例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有什么相同点?
总结实验法的概念及特点?
使教学落在实处。

初步学会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

体验用实验法设计实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 -1915年)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伟大的进化论创始人查理·达尔文说法布尔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家”,他研究的是活着的动物,他是在“蓝色的天空下、蝉儿的歌声中”观察和研究它们本能的表现。

只要天气晴好,法布尔就带上一把洋伞、一个放大镜、一支笔、一个记录本、一块面包和一个苹果,一大早就出发去观察,天黑时才返回家。

他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工作着、探查着。

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花去大量的时间,如观察土蜂20年、地胆过渡变态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40年,最后才写成一篇材料。

他是如此认真负责,生怕观察中出现漏洞。

对当时不理解他的科学家们的议论,他采用了一种很别致的方法加以答辩。

他对他的昆虫朋友们说:“来,你们一齐来,你,带刺的,还有你,长着鞘翅和甲胄的,你们都来帮我答辩解释。

告诉他们,我是怎样密切地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

告诉他们,我是用了怎样的耐心来观察的,以及怎样谨慎地记载你们的叙述,不任意增减。

无论谁,只要他们愿意来研究你们,
就一定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于摄影机、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必要时可以重放、再现当时的场景,以利进一步观察研究。

实验法这是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各种有关刺激)加以改变,来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

例如,有一种泥蜂科昆虫在沙地上掘穴产卵后就将洞口封住,此后雌泥蜂会定期将幼虫所需要的食物--小毛虫,运到洞内供其食用,离开时雌泥蜂会将洞口再封好。

有位行为专家采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实验对泥蜂的这种抚幼行为进行研究:他在清晨当雌泥蜂“察看”每个洞穴之前,将一个洞穴中的泥蜂幼虫取出,放入另一个洞穴中。

这样一来,有的洞穴中幼虫数量增加了,而另一个洞穴中却没有了幼虫。

雌泥峰发现这种新情况后,会很快地加以改变,于是运到洞穴中的食物量也会随着改变。

由此可以看出,雌泥峰并不是盲目地单凭“记忆”来饲喂每个洞穴中的幼虫的,而是根据每次“察看”洞穴后,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来决定当天应该向每个洞穴中的幼虫提供多少小毛虫。

假如你在雌泥蜂清晨“察看”洞穴之后,移走它的幼虫,那么它仍会将小毛虫运入空洞穴,它的抚幼行为也不会改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