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第16章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案(北师大版八年级上)
北师大版生物八上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案设计(无答案)

《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铜仁市第五中学叶忠一、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
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三、学习难点:实验法与观察法的区别与联系四、学习课时:1课时五、学习过程:(活动一:)1、阅读新闻材料:美国科罗拉多大学贝科夫博士是动物行为研究的专家,他目睹四只喜鹊在为一位死去的同伴举办“葬礼”。
他描述“葬礼”的场景:一只喜鹊发现了同伴死去了,它飞走了,取来了一些草叶,“献”在“遗体”旁。
一会儿,又有一只喜鹊以同样的方式“献”上“花圈”;最后,四只喜鹊静静地“默哀”几分钟,然后,一只一只地黯然离去。
问题:(1)喜鹊举行“葬礼”时,贝克夫在做什么?(2) 喜鹊举行“葬礼”后,贝克夫在做什么?(3)他是否改变喜鹊自由自在的生活条件?对动物的生活及行为施加了外界影响吗?2、(自主学习一)请同学们阅读P33昆虫研究,完成下面问题:法国科学家对昆虫研究,主要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该研究描述了。
(活动二:)1、“现代行为研究之父”奥地利科学家劳仑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
提问:(1)小野雁出壳后首先接触的是哪个?是哪个喂养小雁并保护他们?小雁学习的对象是哪个?(2)劳仑斯对小野雁是否有影响?有怎样的影响?(3)该实验研究为了说明什么问题?2、(自主学习二)请同学们阅读P33蜜蜂色觉研究和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研究,并完成下面问题。
(1)奥地利科学家对蜜蜂色觉研究,主要采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说明了。
(2)英国科学家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研究,主要采用法,为什么?(用笔在案例中勾出)说明了。
(活动三:)请同学们阅读P35后相互讨论后完成交流讨论。
完成下面的表格。
质疑点拨:1、观察法和实验法本质的区别。
(举例说明)2、是能单独使用,而离不开。
练习巩固: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A、观察法和文献法B、统计法和推理法C、观察法和实验法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2、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A、用摄影机拍摄猎豹的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C、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对声波反应敏感程度3、阅读P35小资料,请回答:材料一主要采用法,该研究说明。
八年级生物上册5.16.3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教案北师大版

5.16。
3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课标要求概述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
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行为。
2.能力目标:初步学会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让学生学习、领会科学的研究方法,并将这些方法应用到实践中,初步学会观察研究一种小动物的行为。
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仔细阅读教材,认真思考.回答问题:(1)法布尔研究昆虫;弗里施研究蜜蜂色觉;廷伯根研究银鸥幼雏求食行为;劳伦斯研究小野雁学习行为。
(2)法布尔采用了观察法;弗里施、廷伯根和劳伦斯都同时采用了观察法和实验法。
(3)弗里施证明了蜜蜂能分辨不同的颜色;廷伯根的研究表明银鸥幼雏求食行为是由亲鸟喙上的红斑引起的;劳伦斯发现小野雁在行为发展的重要时期失去了母亲,就会跟随一种替代物.完成表格的填写A.利用一个去掉上半段的可乐瓶,放入干湿适当的土壤,再取一些蚁穴土壤盖在可乐瓶的土壤上面。
B.捕捉10只蚂蚁(最好有蚁后)以及蚁卵和幼虫等,放入可乐瓶中。
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在暗处,注意保持适宜的土壤湿度,进行饥饿处理1—2天.C.向可乐瓶内放入等量的糖、食盐、饭粒、菜叶、面包屑等食物。
D.每隔30min观察一次蚂蚁的取食活动,记录在每种食物附近停留的蚂蚁数目,连续观察8—-10次.E.比较哪种食物减量多。
(4)实施实验并记录。
(课后完成)(5)实验结果。
和学生一起预期实验的结果。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1915年)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北师大版生物八年级上册16.3《动物行为的研究》说课稿

5.激励评价:对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提高学习积极性。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教学策略
我将采用的主要教学方法包括:启发式教学、探究式教学和实践性教学。
1.启发式教学: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兴趣。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生是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主动思考、探索来构建知识体系。
2.同伴评价:组织学生相互评价,提出建议和意见,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3.教师反馈:针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的评价和鼓励,同时指出需要改进的地方,并提供针对性的建议。
(五)作业布置
课后作业布置如下:
1.完成教材课后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2.撰写观察报告或实验报告,反思实践活动中的收获和不足;
3.搜集生活中的动物行为案例,分析其适应性意义和影响因素。
2.探究式教学:鼓励学生提出假设、设计实验、分析结果,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科学思维。这种方法基于探究学习理论,强调学生在探究过程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3.实践性教学: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实验操作等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这种方法的理论依据是经验学习理论,认为学生通过亲身经历和动手操作,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
4.部分学生可能对生物学实验操作不够熟练,影响学习效果。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创设情境:通过展示生动有趣的动物行为图片、视频等,激发学生对动物行为的兴趣;
2.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观察和实验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动物行为研究方法;
3.小组合作:鼓励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共同探讨动物行为与生态环境之间的关系,提高学生的合作意识和问题解决能力;
北师大版八年级生物上册全套备课精选教案:第16章 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第5单元生物圈中的动物和微生物第16章动物的行为第3节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一、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三、课时安排 1课时四、教学模式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五、教学准备1、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2、“探究蚂蚁的行为”活动中所需要的材料器具等。
3、相关检测题。
六、教学过程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关于本节课的内容同学们还有什么感到疑积极思维,抢反馈练习1、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有和。
动物学家在森林中用摄象机偷拍下鹿群的生活状况,这种研究方法属于;将两只幼兔同另外一窝幼兔放在一起,并在其中一只幼兔的身上预先涂上“新妈妈”的尿,看这只母兔如何识别自己的孩子,这种研究方法属于。
2、实验人员想了解一下新孵化的鸟类是怎样获得对母亲的情感的。
他们选择了六只刚孵化的小鸭,平均分成甲、乙两组。
甲组小鸭刚孵化出来就被从它们的出生地移走,使它们不能见到自己的母亲;乙组小鸭还和它们的母亲在一起。
实验人员给甲组小鸭展示了一个气球,同时放母鸭叫的录音,经过若干天后,实验人员发现甲组小鸭看到气球能够跟随在气球左右。
请选择(1)甲组小鸭跟随气球走的行为属于()。
A.先天性行为B.偶然现象C.取食行为D.学习行为(2)乙组小鸭在实验中的作用是()。
A.实验模型B.对照组C.实验组D.一个变量(3)如果不是把甲组小鸭放在气球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而是将它们放在一只猫的周围并放母鸭叫的录音,则甲组小鸭可能会()。
A.它们可能吓唬其他鸭了B.它们将失去繁殖能力C.它们将会发出类似猫的声音D.它们将会认为猫是它们的母亲5分钟检测1、下列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中,属于实验法的是()A.用摄像机拍摄猎豹动物,研究猎豹追击猎物的方法B.用望远镜观察大猩猩的活动C.在大熊猫繁殖基地用闭路电视研究大熊猫的生产过程D.用声波干扰水中活动的海豚,观察到海豚队声波反应敏感2、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主要是采取()A.观察法和文献法B.统计法和推理法B.C.观察法和实验法 D.所有方法综合使用3、在电视节目《动物世界》中,我们看到科学家长时间隐蔽在丛林中用摄像机等工具研究动物行为,这种方法是()A.示踪法B.实验法C.观察法D.分析法4、廷伯根利用模型研究表明,引起银鸥幼雏啄亲鸟求食行为的是亲鸟的()A.羽毛的颜色B.身体的形状C.喙上的红斑D.声音5、用观察法对动物行为进行研究,主要是在下列何种状态下进行的()A.在野外的自然状态下B.在研究者设计的环境下C.在对动物施加外界影响下D.在改变动物生活环境的条件下6、研究动物的行为是,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共同之处在于都必须()A.进行观察B.设计实验C.改变动物的生活条件D.在实验室进行。
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设计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生物

4.结合课本第16章第3节的内容,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对动物行为知识点的掌握。要求学生在完成练习后,相互交流答案,讨论解题思路,共同提高。
1.通过小组合作、讨论、观察、实验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网络资源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获取丰富的动物行为研究资料,提高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
3.设计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动物行为研究的过程,培养动手操作和创新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生物学的兴趣,激发学习热情,形成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
2.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动物行为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3.教师对练习题进行点评,针对学生错误进行讲解,巩固知识点。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从知识、技能、情感态度等方面进行自我反思,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强调动物行为研究的重要性和方法,鼓励学生在生活中观察、思考动物行为现象。
(1)观察与分析:让学生观察身边的动物,分析其行为特点,进行分类。
(2)实验探究:设计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并记录动物行为,分析中的动物行为现象,探讨其背后的原因。
4.总结与拓展: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布置相关的课后作业,拓展学生的知识面。
5.课后反思:教师针对本节课的教学效果进行反思,不断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举例说明先天性行为和学习行为的区别,如蜘蛛结网与鸟类迁徙。
-阐述生殖行为、觅食行为、防御行为等类型的特点和作用。
2.介绍动物行为研究的意义和方法,重点讲解观察法、实验法等研究方法。
八年级生物上册 第16章第3节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学案(无答案) 北师大版

课题: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学习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离不开观察。
【合作探究】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方法获得的。
2、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3【检测】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C.野外自然状态下D.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
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B.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将蟑螂放在暗室做生物钟调拨试验。
左:白天变成黑夜右:黑夜变成白天(1)、表示蟑螂正常活动是图。
(2)、左图表示一周后蟑螂在(时间)活动。
(3)、以上试验说明蟑螂的生物钟被拨快了小时。
【本章小结】学(教)后记:【本章检测】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和。
和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3.社群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的。
动物的语言包括、和等。
4.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职能。
雌蚁的专门职能是;雄蚁的职能是;工蚁的职能是,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
5.与动物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贮食行为。
动物贮藏的食物有,还有植物的和等,贮食的方式有、和等。
6.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
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行为。
八年级生物上册 16.3《动物行为的研究》教案 (新版)北师大版

动物行为的研究教学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提前准备科学家研究动物行为的相关材料。
知识结构科学家的案例,教学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教学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㈠创设情境,导入新课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的相互攻击等行为。
议一议:雄性三刺鱼在繁殖期间有哪些行为表现?科学家是怎么知道三刺鱼的这些行为的?可能采用哪些方法?点拨:运用一定的研究方法,例如:观察、实验等方法。
㈡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研究动物行为的案例读读想想阅读课文“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什么方法获得的?点拨: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观察的方法获得的。
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什么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点拨: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实验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2、动物行为的研究方法阅读:读“细腰蜂运送食物哺育幼虫的行为研究”和“雄性三刺鱼生殖行为的研究”资料。
讨论比较:观察法和实验法的区别和联系㈢应用迁移,巩固提高例1雄狮鬃毛综黑色和黄褐色的研究。
制作一只仿真黑鬃雄狮立于狮群出没处,通过望远镜观察到它很快就吸引了几只雌性狮到身旁来。
这种研究行为的方法属于:观察与实验相结合的方法。
例2探究不同环境因素对鼠妇生活的影响就是利用动物行为来获得结果。
这种探究使用的研究方法最好是:查阅资料法、实验法、讨论法、观察法㈣总结反思、拓展延伸在学习了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时,知道了多名科学家对动物行为的研究实例,并认训到观察法是研究动物行为的基本方法。
二者之间有区别也有联系。
板书设计:第一节动物行为的研究一、科学家的研究案例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主要应用观察法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廷伯根对银鸥幼雏求食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主要应用实验法二、学生活动:探究蚂蚁的行为7C学科网,最大最全的中小学教育资源网站,教学资料详细分类下载!。
北师大版八上《动物行为的研究》word教案

课题:第16章第3节动物行为的研究课型:新授课学习目标:1、初步学会运用观察法研究一种常见小动物的行为;2、知道可以用观察法和实验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
学习重点:研究动物行为的主要方法。
学习难点:实验法和观察法的区别和联系。
学习过程【自主学习】对动物行为的研究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其中后者离不开观察。
【合作探究】1、“法布尔对昆虫的研究”,法布尔对昆虫的描写材料主要是通过方法获得的。
2、读读想想阅读课文“弗里施对蜜蜂色觉的研究”、“廷伯根对银鸥雏鸟求食行为的研究”、“劳伦斯对小野雁学习行为的研究”材料,想想这三位科学家中通过方法研究动物的行为的。
3【检测】1、用观察法研究动物的行为,必须让动物处在何处状态下( )A.实验室里B.家养状态下C.野外自然状态下D.笼子里2、处于繁殖期间的雄三刺鱼,只会对涂上红颜色的三刺鱼模型发起猛烈攻击。
这是因为( )A.红颜色是刺激行为发生的主要因素B.模型的形状与真鱼不相像C.模型的大小与真鱼不相似D.模型的大小形状都与真鱼不相像3、将蟑螂放在暗室做生物钟调拨试验。
左:白天变成黑夜右:黑夜变成白天(1)、表示蟑螂正常活动是图。
(2)、左图表示一周后蟑螂在(时间)活动。
(3)、以上试验说明蟑螂的生物钟被拨快了小时。
【本章小结】学(教)后记:【本章检测】1.从动物行为产生的主要因素来看,可将动物行为分为和。
和是动物适应环境的两种最基本方式。
2、动物越高等,学习能力,学会某种行为中“尝试与错误”的次数就3.社群中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是通过各种不同的“语言”交流的。
动物的语言包括、和等。
4.白蚁是营群体生活的昆虫,群体内的成员有不同的职能。
雌蚁的专门职能是;雄蚁的职能是;工蚁的职能是,喂养雌蚁、雄蚁、幼虫和兵蚁。
5.与动物有关的行为,叫做动物的贮食行为。
动物贮藏的食物有,还有植物的和等,贮食的方式有、和等。
6.春季气候转暖时,青蛙进行繁殖。
试分析青蛙的繁殖行为:(1)雄蛙在水边高声鸣叫,雌蛙闻声赶来,这是行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
研究动物行为的方法可分为两类:观察法和实验法。
观察法要求观察者精确、真实、详尽、客观地反复观察,并作好观察记录。
也就是说要求观察者在观察某种动物时,将这种动物的所作所为不加渲染地如实记录,即见到什么就记下什么。
在研究动物行为的初期,这种观察、记录工作几乎全部由观察者去做。
例如,19世纪著名的法国昆虫学家亨利·法布尔(1823 -1915年)是用观察法研究昆虫生活的第一位科学家,被称为“昆虫世界的荷马”。
伟大的进化论创始人查理·达尔文说法布尔是一个“卓越的观察家”,他研究的是活着的动物,他是在“蓝色的天空下、蝉儿的歌声中”观察和研究它们本能的表现。
只要天气晴好,法布尔就带上一把洋伞、一个放大镜、一支笔、一个记录本、一块面包和一个苹果,一大早就出发去观察,天黑时才返回家。
他就是这样辛辛苦苦地工作着、探查着。
他观察每一种昆虫都花去大量的时间,如观察土蜂20年、地胆过渡变态25年、隧蜂30年、蜣螂(屎克螂)40年,最后才写成一篇材料。
他是如此认真负责,生怕观察中出现漏洞。
对当时不理解他的科学家们的议论,他采用了一种很别致的方法加以答辩。
他对他的昆虫朋友们说:“来,你们一齐来,你,带刺的,还有你,长着鞘翅和甲胄的,你们都来帮我答辩解释。
告诉他们,我是怎样密切地和你们生活在一起的。
告诉他们,我是用了怎样的耐心来观察的,以及怎样谨慎地记载你们的叙述,不任意增减。
无论谁,只要他们愿意来研究你们,
就一定会得到同样的结果。
”在科技发达的今天,我们可以借助于摄影机、录音机、摄像机等现代化手段去记录观察对象的一切,必要时可以重放、再现当时的场景,以利进一步观察研究。
实验法这是运用各种手段将行为的主体(动物)或行为的环境条件(各种有关刺激)加以改变,来研究动物行为的一种方法。
例如,有一种泥蜂科昆虫在沙地上掘穴产卵后就将洞口封住,此后雌泥蜂会定期将幼虫所需要的食物--小毛虫,运到洞内供其食用,离开时雌泥蜂会将洞口再封好。
有位行为专家采用了一个很巧妙的实验对泥蜂的这种抚幼行为进行研究:他在清晨当雌泥蜂“察看”每个洞穴之前,将一个洞穴中的泥蜂幼虫取出,放入另一个洞穴中。
这样一来,有的洞穴中幼虫数量增加了,而另一个洞穴中却没有了幼虫。
雌泥峰发现这种新情况后,会很快地加以改变,于是运到洞穴中的食物量也会随着改变。
由此可以看出,雌泥峰并不是盲目地单凭“记忆”来饲喂每个洞穴中的幼虫的,而是根据每次“察看”洞穴后,利用所收集到的信息来决定当天应该向每个洞穴中的幼虫提供多少小毛虫。
假如你在雌泥蜂清晨“察看”洞穴之后,移走它的幼虫,那么它仍会将小毛虫运入空洞穴,它的抚幼行为也不会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