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减几说课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内容

我要说的是小学一年数学下册《11减几》第一课时。

《11减几》是20以内退位减的第一项内容,是在20以内不退位减法的基础上,有关计算内容的延续,是进一步学习十几减几内容的基础,本节课内容在学生的认知系统中非常重要,因此,我将本节课的目标定为:

1、认知目标

通过动手操作,让学生经历11减几的探索及算理的建构过程,同时感知解题策略的多样化,并能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计算。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抽象、概括及动手操作能力。

3、情感目标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的乐趣,形成良好的学习心理;形成用数学的意识,初步了解事物间相互联系的观点。

重点:能够进行11减几的口算,学会根据一幅图写两个减法算式。

难点:多种算法的体验;对11减几思维过程的理解

二、说教法学法

这一节课的对象是一年级的学生,他们年龄小,好动、爱玩、好奇心强,在四十分钟的学习中容易疲劳,注意力易分散。根据这一特点,为了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好奇心,我采用了(1)情景教学法,实践证明,情景教学符合儿童认知规律,有利于调动学生积极性.我创设了十分生活化的情景,让学生在这一情景中

快乐学习.

(2)自学指导法。教学中以自学指导法为主,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经历11减几的探索及算理的建构过程,教师则给予适当的指导即可。

为了更好地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数一数,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等多种形式,让学生积极动眼、动脑、动口、动手,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体验来学习新知,积极开展本节课的教学活动。

三、总体设计

本节课我安排了四个教学环节:(1)创设情景,诱发兴趣;(2)自主参与,探索新知;(3)应用新知,解决问题;(4)引导学生,全课总结。需要说明一下的是,通过例1的学习,孩子已经理解了算理,熟悉了算法,例2、例3、例4的类型与例1差不多,可以说是对新知识的应用、深化和巩固。因而,我大胆地把例2、例3、例4归列为应用新知,解决问题这一环节。

第一层:创设情景,诱发兴趣

师:很久没见到外婆了,小明特别想念她老人家.今天,小明要到外婆家玩!他还准备送5枝铅笔给妹妹。看,他有几枝铅笔?(出示例1图:1捆1根)从11枝铅笔中拿出5枝,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出示:小明还剩几枝铅笔?)

开课时,设计了十分生活化的情景,激发学生探索新知的热情,使之更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同时,以此引出有探索价值的数

学问题。这样,整合了教学资源,创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把“学习生活中的数学,学习有用的数学”这一教学理念运用到我的第一个教学环节中来了.

第二层:自主参与,探索新知

1、直观操作,感悟算法。

师:刚才大家已经提出了”还剩几枝铅笔”这一问题,要解决这个数学问题,你们打算怎么拿?

学生独立思考,指名汇报。

操作学具,小组合作,指名全班汇报。

抓住关键。问:分小棒的过程中,为什么都要把1捆打开?

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是宝贵的教学资源。孩子们一定能联系实际,说清楚怎样从11枝铅笔中拿出5枝来。这时候,他们最大的心理需求是你把铅笔给我,我能拿给你看!这时候,让学生用小棒代替铅笔摆一摆,他们会乐不可支。同时,以实物加强表象,使之能直观感受拿的方法。操作过程中,孩子们能发现有不同的拿法。指名汇报时,教师要注意强化他们的“打开一捆”这一动作。因为这是以小棒作中介物,利用摆的过程,较形象地反映从十位退1作10的过程,把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外化,是退位减法的关键所在。因而教学时,要给学生留足操作时间,使之都有机会充分探索拿的方法,而后“为什么要把1捆打开”的设问,实际是帮助学生理解这一动作的深刻内涵。让他们明白,打开一捆,实际是把1个十变成10个1,为探索算理作好表象支持.

2、探索算理,内化思维。

师:我们通过操作学具,知道这11枝铅笔最后被分成了两部分:拿走5枝,剩下6枝.但是,学具,我们不便随身携带,许多题目,靠操作学具完成也非常麻烦。那么,我们怎样用算式求还剩多少枝铅笔呢?

生:11-5

师:请大家回忆自己刚才拿的过程,把他用算式表示出来。

独立完成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师:你最喜欢哪种方法?

师小结

这个过程,把解决问题的空间和时间都留给学生,让他们每个人都有了自己的想法后,再组织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让学生在讨论中都“有话要说”,避免一边高淡阔论,一边默默无闻,小组讨论成了个人演讲的局面,同时每个人都摆了小棒,说了拿法,写了算式,再叙述一下对这些数字的理解,亲身经历11-5怎么得到6的全过程,也会加深对自己这种算法的理解。倾听别人的发言,将使他有了更多方法的积累,体会算法的多样化,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发展学生个性。

一句“你最喜欢哪种算法”,一方面体现算法多样化,另一方面给学生留出比较、消化的空间,让他在体验中选取更优方法,尽快掌握自己认为简便的方法。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与思维习惯不同,“破十减”(10-5+1=6)和连续减(11-1-4=6)这两种方法,可能会受到加法基础薄弱的同学偏爱,它好思考,容易想出来。而“想加算减”是逆向思维,难度相对较大,但是理解了,熟练了,就能算得又对又快,还能用一

道加法算两道减法。例题的编排,也成对地出现这种减法算式,因而我们在教学中不能去否定学生喜欢算法的优劣,而要让学生充分体验“想加算减”的优越性,使学生在自愿选择的前提下,自觉主动倾向“想加算减”的方法。

讨论结束后,要适时小结,把孩子们的算法有条理地罗列出来,这也是一个“反刍”的过程,让他们有机会又一次理解消化常见的算法,掌握自己喜欢的算法。

3、及时应用小试牛刀

师:刚才我们通过摆一摆,说一说,想一想,比一比已经学会了11减几的计算方法。下面,请用你喜欢的方法算一算11-6,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集体订正交流算法

这一题与例1联系十分紧密,在5+6=11这个算式中,仅仅是换作减去另一个加数6而已。是对学生所学新知的运用巩固,我想也是学生算法选择的一种无声诱导。

第三层:应用新知解决问题

1、学生基本学会了新知识,如何把新知识灵活运用到生活中呢?刚才用实物演示,写出了算式,那么学生能否根据图式写算式并计算呢,于是我又创设了另一个生活情景。

师:小明到了外婆家,欢天喜地地来到池塘边玩。快看,这是他给小鸭子拍的照片(出示例2图),谁能用数学知识介绍一下它内容?你能根据这些数学信息写出哪些算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