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模式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的作用及表达效果答题模板一、比喻1. 作用- 生动形象地描写事物的特征。
- 将抽象的事物具体化,使读者更易理解。
2. 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征(如形状、颜色、状态等)],使抽象的[本体]变得具体可感,让读者更能真切地感受到[本体的某种特点或者表达的情感等]。
3. 题目解析- 例如:“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
”这里把“月亮”(本体)比作“弯弯的小船”(喻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弯弯的形状特征,让读者很容易在脑海中形成月亮的具体模样,也可能传达出一种静谧、优美的情感氛围。
二、拟人1. 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的情感、动作、神态等,使描写的事物更加生动有趣。
- 便于表达作者的情感。
2. 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情感/神态等],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情感(喜爱、赞美等)]。
3. 题目解析- 例如:“春天的脚步近了。
”“脚步”是人的动作,这里把春天当作人来写,赋予春天以人的动作,生动地表现出春天即将到来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春天的喜爱和期待之情。
三、夸张1. 作用- 突出事物的特征。
- 强调某种情感或者氛围。
2. 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或缩小)了[事物的某个方面(如大小、数量、程度等)],突出强调了[事物的某种特征],表达了作者[某种强烈的情感(惊讶、赞叹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3. 题目解析-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里夸大了瀑布的高度,“三千尺”极言瀑布之高,突出强调了瀑布雄伟壮观的特征,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的惊叹与赞美之情,这种夸张的描写让读者对瀑布的壮观景象印象深刻。
四、排比1. 作用- 增强语势,使文章节奏感更强。
- 加强表达的情感,使内容更有说服力。
2. 表达效果答题模板-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将[几个内容]排列在一起,句式整齐,增强了文章的语势,强调了[共同表达的内容或者情感等],使文章节奏感更强,更有说服力。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以及答题方法
常用修辞作用特点比喻1、定义比喻,又叫打比方。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方法。
2、结构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 似的,恰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王老八你不要灌汤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
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3)借喻。
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比喻的作用(1)化平淡为生动;(2)化深奥为浅显;(3)化抽象为具体5、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较(2)这天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测(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6、常用比喻词像、好像、似、似的、似乎、好似、恰似、如、犹如、有如、仿佛、好比、一样、成了、是、变成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
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12种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从古至今,文章的写作一直是人类文化发展的核心,而修辞作为文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则是文章的精髓。
修辞手法是文章中对言辞、语言、结构等文学元素进行把握、突出表现,以达到高度表达效果的手段,是文学创作的一大基础。
本文就会介绍12种修辞手法,历来被广泛应用于文学作品,同时也应用于答题型作文中,并根据不同类型展示出不同的答题格式。
首先,先介绍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1.人:将事物想象成有生命的动物或人物,生动地揭示事物的性格特征;2.喻:把不同的事物,用明确的相似处来描述和表达;3.用:在文章中引用诗词、名言,凸显自身观点;4.比:通过事物之间的对比,更能展示出各自特点;5.刺:反讽是通过言下之意来强调事物的不足;6.问:在文章中设置一个问题,引导读者思考;7.拟:绘画的手法,用清晰的比喻来表达抽象的概念;8.用反复:重复另一种言辞、结构,更加紧凑,突出思想;9.调:是指作者利用特定的言辞,来构筑特定场景和气氛;10.义替换:一个同义词取代另一个同义词,更加灵活,使句子更加丰富;11.问:凭借反问手法,达到引读者思考的效果;12.点:破折号、省略号、逗号等标点符号,能够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意图。
除了以上12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会在后面介绍它们在答题型作文中的使用方法。
首先,在描述型作文中,修辞手法可以用来叙述、描述、表达、形象化等,比如,可以用拟人、比拟等来描述景物,用引用、反复等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其次,在议论文中,可以运用拟人、讽刺等修辞手法,来强调文章的主题;同时,可以用对比、定调等来凸显鲜明的对立,更有助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最后,在记叙文中,可以用设问、反复及标点等修辞手法,来更好地展示故事的情节,表达作者的思想。
以上三种答题型文章,都可以适当的使用各种修辞手法,从而提高文章的表达,增加文章的文采。
此外,在使用修辞手法时,不能简单地运用别人的话来表达自己的意思,而应该契合文章主旨,加以解读和重新构思,以创造性地使用修辞手法,使自己文章更有文采,更能出彩。
各个修辞手法的答题模板
各个修辞手法的答题模板一、比喻1.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本体]比作[喻体]。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某种效果]。
2. 题目解析- 例如:“月亮像一艘弯弯的小船。
”- 这里本体是“月亮”,喻体是“小船”。
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月亮弯弯的形状特点,可能表达了一种静谧、美好的感觉或者是对夜晚天空景色的喜爱之情。
二、拟人1. 答题模板- 此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事物]当作人来写,赋予[事物]以人的[动作、神态、情感等]。
生动地表现出[事物]的[特点],表达了[作者的情感]。
2. 题目解析- 例如:“秋天到了,树上的果子都羞红了脸。
”- 这里把“果子”当作人,赋予了它“羞红了脸”(人的神态)。
生动地表现出果子成熟时颜色变红的特点,可能表达了作者对秋天丰收景象的喜爱之情。
三、夸张1. 答题模板- 该句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对[事物的某一特征]进行了夸大(或缩小)的描写。
突出强调了[事物的这一特征],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表达了[作者的情感或意图]。
2. 题目解析- 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 这里对瀑布的高度进行了夸大的描写。
突出强调了瀑布落差极大、水流湍急的特点,表达了诗人对庐山瀑布壮观景象的惊叹与赞美之情。
四、排比1. 答题模板- 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节奏明快。
以[相同的句式结构],强调了[事物的多个方面或多个事物的共同特征],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作者强烈的情感]。
2. 题目解析- 例如:“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 这里以“爱心是……使……”的相同句式结构构成排比。
强调了爱心在不同情境下对不同人的重要意义,增强了语言的气势,表达了对爱心伟大力量的赞美之情。
常见修辞手法及作用和答题方式
经常使用修辞特点及作用一、比喻1、概念比喻,又叫打例如。
即两种不同程度的事物,彼此有相似点,利用一事物来例如另一事物的修辞方式。
2、构造比喻一样由三个局部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或情景〕、喻体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
3、种类依照比喻构造的三个局部的异同和隐现特点,可分为四种。
(1)明喻。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恍如、犹如、仿佛、像……一样、恍如……似的,好似〞等连接。
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2〕暗喻。
本体喻体都显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3〕借喻。
不显现本体和喻体,直接表达喻体。
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咱们的血肉。
〔4〕博喻。
连用几个喻体一起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庞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4、组成比喻必需具有的条件本体和喻体必需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那么,就不是比喻。
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下面几例不是比喻句:〔1〕他的性格像母亲—同类事物做比拟(2)此日黑沉沉的好象要下雨—表示猜想〔3〕不要带着思想包袱去工作—词的比喻意二、拟人:给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抵达形象生动的成效。
例如:〔1〕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2〕那蜜蜂满野嘤嘤嗡嗡,忙得忘记早晚。
比喻,拟人作用:答题格式:把xx比作xx,生动形象地写出了xx对象的xx特性;表达了对xx 事物的喜爱或赞美。
三、排比:是把内容周密关联。
构造一样或相似,语气一致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句子或短语接连说出来。
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贵,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顽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漂亮和宽广!排比作用: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使语言表达更有气势,增强语气。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十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式
以下是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1. 比喻: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将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增强语言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2. 拟人:通过拟人的修辞手法,可以使无生命的物具有人的情感和行为,使语言生动形象,增强文章的趣味性。
3. 夸张:通过夸张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事物的特征,突出事物的本质,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思考。
4. 排比:通过排比的修辞手法,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和节奏感,使语言更加流畅有力,表达出强烈的感情和思想。
5. 对偶:通过对比的方式,将两个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突出它们之间的差异和特点,使语言更加鲜明有力。
6. 反复:通过反复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某个词语或句子的意义,突出某个重点或细节,使语言更加流畅自然。
7. 设问:通过设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注意,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文章更加有趣味性。
8. 反问:通过反问的修辞手法,可以强调某个观点或事实,表达出强烈的思想和情感,使语言更加有力。
9. 借代:通过借代的修辞手法,可以用一个事物代替另一个事物,使语言更加简洁明了,突出某个重点或细节。
10. 双关:通过双关的修辞手法,可以在语言中表达出双重意义或幽默感,增强语言的趣味性和幽默感。
以上是常见的修辞手法及作用的答题模式。
在实际答题时,需要根据具体的语境和要求进行分析和应用。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XXX《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满是那么清澈,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季的济南。
(XXX《济南的冬季》)) 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XXX,想起XXX,想起XXX,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伎俩(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仍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当玉碎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伎俩,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豪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谜底:运用了比喻的修辞伎俩(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
修辞手法答题技巧及套路如下:
一、辨析“是什么修辞手法”
1. 仔细阅读材料,分析语言表达的特点和用意;
2. 对照选项,依据语言特点和用意,逐个排除选项;
3. 注意“经验”和“直感”,在犹豫不决时,可以选择直觉所告诉你的选项;
4. 最终选项应该是符合语言和意义特点的。
二、辨析“是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1. 仔细阅读材料,分析语言用词、句式和表达方式;
2. 关注有无比喻、拟人、夸张、排比等修辞手法;
3. 对选项逐个分析,看哪项能够表达出最为贴切的修辞手法;
4. 注意强调的重点和修辞手法的作用。
三、辨析“为什么使用了某种修辞手法”
1. 仔细阅读材料,理解整个句子和段落的意义;
2. 联想作者的写作意图和目的,思考修辞手法能在什么程度上强化语言效果;
3. 对比选项,综合考虑各个方面,判断哪个选项能够最贴切地表达出修辞手法的使用原因;
4. 注意整段话或文章的连贯性和用词的准确性。
修辞手法答题方法
修辞手法答题方法常用修辞手法及作用一般性答题格式:运用了的修辞手法,(作用)地体现了(主要内容),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或给读者(怎样)的感受。
1、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借喻: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课内例: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XXX《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课内例: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XXX《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群居网”,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澈、空灵的觉得(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爱好之情(1分)。
课外例:2007年江苏淮安语文中考题《西风胡杨》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XXX,想起XXX,想起XXX,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2、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品德化(或:赋予XX以人的神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画了……特点或神态,含蓄表现作者……的头脑感情。
例如: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光辉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富强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富强(1分)。
(完整版)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形象、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写景咏物文)。
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
例:孩子们像花朵。
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
例:孩子们是祖国的花朵。
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
例:祖国的花朵茁壮成长。
例1: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的……(朱自清《春》)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天的优美姿态(1分),表达了作者对春的喜爱之情(1分)。
例2: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文中出处: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
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老舍《济南的冬天》))答: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冬天的济南”比作“蓝水晶”,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冬天的济南给人的清亮、空灵的感觉(1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例3: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
)答: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1分),写出了胡杨死后依然挺立的悲壮姿态(1分),表现了胡杨宁死不屈的精神和大义凛然、慷慨赴死的气节(1分)。
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XX人格化(或:赋予XX以人的情态),生动形象的地描绘了……特点或情态,含蓄表现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1:从未见过开得这么盛的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
答案: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1分),把茂盛的藤萝比做瀑布,生动形象地表现了藤萝的茂盛(1分)。
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及作用
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及作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及作用有哪些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1.比喻: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a)来比喻(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谁,什么样的)(那些)感情。
2.拟人: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什么)特点或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3.夸张:这个句子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这个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借代:这个句子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用(c)代(d),使(c)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6.设问:这个句子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突出了(中心思想)。
7.反问:这个句子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意思是说……,鲜明强烈地写出了(什么观点、态度、情感),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并巧妙地点明题意,(升华主题)。
8.反复:突出了……,强调了……的感情,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9.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10.对比:通过…的对比,强调了…,突出了…修辞手法的表达作用(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增强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使人易于理解。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使之更形象,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使语言更有表现力,更有气魄。
(5)对偶:使句式整齐,结构一致,形式优美,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更能突出文章主题,观点鲜明。
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
修辞手法的答题模式
1.比喻:这个句子使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用(a)来比喻(b),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谁,什么样的)(那些)感情。
2.拟人:这个句子使用了拟人修辞手法,使(事物)人格化,生动地描绘了(什么)特点或情态,表达了(谁,什么样的)(哪些)感情。
3.夸张:这个句子使用了夸张修辞手法,突出了(什么事物)的(什么特点),使(什么形象)更加鲜明,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
4.排比:这个句子使用了排比修辞手法,使文章的节奏感更强,气势更强烈,强调了(什么)内容,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5.借代:这个句子使用了借代修辞手法,用(c)代(d),使(c)更加具体,生动表达了(什么感情或特点)。
6.设问:这个句子使用了设问修辞手法,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突出了(中心思想)。
7.反问:这个句子使用了反问修辞手法,意思是说……,鲜明强烈地写出了(什么观点、态度、情感),给读者留下的印象更为深刻,并巧妙地点明题意,(升华主题)。
8.反复:突出了……,强调了……的感情,抒情强烈,富有感染力。
9.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读起来琅琅上口。
10.对比:通过…的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有哪些及作用答题格式1修辞手法及其答题格式1.比喻:①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②议论文中,使抽象道理变得具体,使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2.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事物的……特点.3.排比:①增强语气语势;②抒情,可把感情抒发得淋漓尽致;③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4.反复:强调所说内容(某种情感或者意思).5.夸张:突出事物××的特征,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6.对偶:①语言简练工整;②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③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7.对比:加强文章的艺术效果和感染力,给人极鲜明的形象和极强烈的感受.8.反问:①起强调作用,增强肯定(否定)语气;②引起读者反思.9.设问:①提出问题,引起读者思考;②用在段落开头或结尾,还有承上启下的作用;③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进一步深入,脉络清晰.10.引用:议论文:增强说服力,使论证更加充分.11.反语: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讽刺等。
2常见的修辞手法一、比喻。
这是最常见的修辞手法了。
比喻又叫打比方,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比如,漓江的水真绿啊,绿的仿佛一块无暇的翡翠。
这个比喻句中,漓江的水,是本体,翡翠是喻体,比喻词是“仿佛”。
比喻有三种基本类型,其一,明喻,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常用的比喻词有“好像”“仿佛”“如同”等。
其二,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用“是”“变成”“成为”等比喻词连接。
如:草原变成了一块无边无际的绿色地毯。
其三,借喻,本体、比喻词都不出现,有喻体直接代替本体进行叙述。
如:两只小虫都沉没在松树的黄色眼泪里。
二、拟人。
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再如:大海啊,你的胸怀是多么的宽广。
三、夸张。
就是把所描述的事物,故意夸大或者缩小,这样更加鲜明突出,令人印象更深刻。
修辞手法答题套路
修辞一.常见修辞方法及作用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答题模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喻成—,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之情。
2.拟人: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予―以人的情感和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之情。
3.夸张: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作用:揭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答题模式:突出了特点,启发读者联想,给读者留下鲜明深刻的印象,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
4.排比: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三个以上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答题模式: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写出,表达了作者之情。
增强语势,突出情感,增加表现力。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答题模式:用精炼的语言表达了,给人以音节匀称、音律和谐的美感。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
答题模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的表现了(句子描绘的内容),强烈地表达(句子表达的情感)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作用: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答题模式: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对进行思考,很自然地引出下文。
8.反问: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答题模式:以强烈的语气有力地突出,表达了的感情。
9.引用: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答题模式:以精炼的语言生动地突出了,加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0.借代: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11种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附对应练习及答案
修辞手法练习题一、下面的课题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如按顺序填空,下列几组答案中唯一正确的是()(1)《手术台就是阵地》(2)《蟋蟀的住宅》(3)《沙漠里的船》(4)《锯子是怎样发明的?》(5)《把牢底坐穿》A.比喻拟人比喻设问夸张B.夸张比喻夸张反问比喻C.比喻拟人夸张设问夸张二、看广告,知修辞。
1、金星,电视中的一颗明星。
()2、本公司在世界各地的维修人员闲得无聊。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三、读古诗,辨修辞。
1、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2、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4、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5、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四、对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A.梦像一片雪花,在空中飘舞,想抓住它,它已经融化了。
(比喻,将梦比作雪花,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梦的空灵和短暂易逝。
)B.水是野的。
索溪像是一个从深山中蹦跳而出的野孩子,一会儿缠绕着山奔跑,一会儿撅着屁股,赌着气又自个儿闹去了。
(拟人,赋予溪水以孩子的情态,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溪水奔腾跳跃的特点。
)C.我们来自辽阔的山河,对面又是无边的大海及蓝天。
(对偶,句式整齐,有韵律美,阐述了我们面前的美景。
)D.要说渴,真有点渴,嗓子冒烟脸冒火,我能喝他一条江,我能喝他一条河。
(夸张,突出强调了“我”渴到极致的状态。
)五、(2019?重庆A卷)参照示例,请从下列备选词语中任选一词,写一句话。
要求:表意清楚,用上修辞,句式不限。
示例:讲台讲台是一道独特的风景线,洁白的粉笔,在一片肥沃的黑土地上,耕耘着智慧和希望。
备选词语: 窗台操场林荫道练习题答案:一、1.A二、(1)比喻(2)夸张(3)设问三、1.夸张2.比喻3.拟人4.对偶5.对偶6.夸张、比喻7.借代、夸张 8.对偶四、 C五、答案示例:操场:操场如一方激情飞扬的舞台,跑道上矫健的身影,如美妙的音符,奔腾跳跃里放飞着青春的梦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反问:
答题格式: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更有 力地强调_____(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语气更强烈,发人深省,语气更强烈, 激发读者思考。
.
此外还有 对比 • 双关 • 顶真 •通感 •引 用•顶真•互文等修辞手法。
.
知识补充:
常写作见手法写泛作指写手作上法的方(法,表它现必须手是一法段文)字或
.
排比:
答题格式:(兼顾描写对象的特征和作 者的思想感情。)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 法,增强了语言的气势,层层深入地写 出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___之情。 语调铿锵,句式整齐,突出情感,增加 表现力。
.
设问:
答题格式:开头设问:点明写作对象 (内容),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引出 下文。
.
常见的修辞手法 及答题模式
.
比喻:
答题模式: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 _____比喻成____,生动形象地写出了 __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之情。 (议 论文中,使抽象的道理变得具体生动, 是深奥的道理变得浅显易懂)
.
拟人:
答题模式: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赋 予____以人的情感和动作,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动形象地 写出了_____,表达了作者______之 情。
.
夸张:
强调/突出。答题格式:运用夸张的修 辞手法,夸大(夸小)地突出了….的表 达效果。 给人留下深刻印象,
.
反复:
答题格式: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突出 的表现了______(句子描绘的内容),强 烈地表达_______(句子表达的情感)
.
对偶:
答题格式: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描绘 了……的景物(或抒发了……的情感, 或阐述了….的哲理),语言凝练,句式 整齐,音韵和谐,富有节奏感和音乐美。
一篇文章写作的方法。 1、对比。包括烘托(红花衬绿叶,烘云托月,众星
捧月)、反衬(以反衬正,以有衬无,以动衬静, 以虚衬实。正反对比。抑扬褒贬对比)。 作用:都使文章主旨表达更加鲜明。 2、托物言志、借物喻义、象征 作用:含蓄委婉地表达中心。 3、设置悬念 作用:加强表达效果,吸引、感染读者。
.
知识补充:
散文中的表达方式及其作用
一般来说,散文以记叙为主,但同时采用描写、议论、 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
⑴描写的作用:散文中的描写主要包括景物、人物 描写等。
⑵议论的作用:散文中的议论,往往是揭示文章主 题,或和抒情结合在一起,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⑶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的思想情感,渲染气氛, 服务于文章主旨,深化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