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科学测量 教案2 (2)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1.4 科学测量(2)教案
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过程一、情景引入
矿泉水上的595ml标志指的是什么含义?
教师讲述:水量表示的是水的体积。
今天我们要学习有关体积测量的相关知识。
二、体积的测量
教师设疑:体积指的是什么呢?
教师讲述:体积指的是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也指一个容器的容积。
上面的数据中,我们还可以找到体积的单位“ml”,读作毫升。
除此之外,你还知道哪些体积单位呢?它们之间存在怎样的换算关系?
【练一练】完成下列单位换算
1)5L= mL
2)5m3= dm3
3)30cm3= mL= L
感知体积的大小:给下列数据填上合适的单位
教室的体积200______
一瓶矿泉水的体积596______
一盒牛奶250__________
问题思考:现在有这样两个物体,你能求得它们的体积大小吗?
问题:你能总结一下,如何去测定一个规则固体的体积大小呢?
活动1:你能用一定的方法测出矿泉水瓶里水的体积吗?
知识归纳1:
体积测量的工具:量筒(补充量杯)
量筒的使用方法:①会选②会放③会看
④会读⑤会记
思考:读数时,没有做到看凹形液面最低处时,读出来的结果会是怎样?
量筒和量杯都可以测定液体体积大小,
活动2:现有一小石块,小组合作,设计方法测出。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科学测量》教案教学课题:1.4科学测量(第1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了解长度的概念及长度的单位;了解长度的测量工具及正确选择刻度尺。
过程与方法初步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培养学生估测能力和正确细致的实验习惯,提高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发学生学习自然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
使用刻度尺时做到选、放、看、读、记、五正确。
微小物体的测量教学辅助:米尺,木块,最小刻度为厘米的甲刻度尺,最小刻度为毫米的乙刻度尺(以上学生、教师每人各一套),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投影片,录像片。
教学设计思想:长度的测量这部分基本的技能学生非常熟悉,但如果从科学的要求上来看,学生掌握不科学也不系统。
本节课旨在从科学的角度更加精细、标准的来学习长度的测量,将学生生活中的技能上升到科学的高度。
另外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以及单位的换算,特别是单位的换算和科学计数法是学生比较薄弱的环节,教学中一定将这部分知识落实。
教学过程时间教学内容学生活动教师活动随堂记录3分钟新课引入学生估计并测量,对比自己的估计是否准确。
让学生估计教室的门窗、书本等的长度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也能真正体会测量的重要性。
2分钟测量的定义学生倾听、思考并理解速记提出问题:什么叫测量?学生不知道测量是一个比较的过程。
20分钟单位的换算,科学计数法。
学生倾听并进行练习教师讲授单位的换算对学生来说并不陌生,但要学生比较熟练的掌握还需进一步的练习。
过程中学生表现的比较好。
13分钟测量工具的使用学生根据老师讲解进行练习使用刻度尺老师巡视并及时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错误。
学生对读数和记数还有一定的困难。
2分钟课堂小结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小结引导学生进行小结学生基本能小结本节课的内容教学日志与反思总体感觉比较成功,教学目标达成,教学过程中略有瑕疵,教学活动组织与实施较为顺利,大多数学生能够有效参与。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册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测量的基本观点和类型。
2. 学会应用常见的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包括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培养周密的科学态度和实证精神。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学会应用测量工具进行测量,理解并应用基本测量原理。
2. 教学难点:培养科学实证精神,学会在测量中保持周密的态度,不犯错误和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类型的测量工具,如尺子、卷尺、天平、计时器等。
2. 准备一些需要测量的物品,如长度、重量、时间等。
3. 准备一些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进行正确的测量。
4. 准备一些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自我介绍,让学生了解老师的专业背景和钻研方向,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
2. 引入科学测量的观点,简要诠释其含义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科学测量方法介绍1. 测量方法的分类:直接测量、间接测量、组合测量等。
2. 测量方法的选择原则:简单、方便、可靠、准确等。
3. 常用测量工具和设备介绍:电子秤、激光测距仪、显微镜、传感器等。
(三)科学测量实践1. 选取合适的测量对象: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实物或模型,如长度、重量、温度等。
2. 制定测量计划:确定测量步骤、操作流程和注意事项。
3. 实施测量: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学生的操作过程,及时纠正错误。
4. 数据记录与分析:要求学生记录测量数据,分析误差来源,讨论改进方法。
(四)拓展延伸1. 引导学生思考平时生活中还有哪些需要科学测量的实例?2. 介绍摩登科技领域中科学测量的应用,如无人驾驶、物联网、医学诊断等。
3. 鼓励学生课后自行搜集相关资料,拓展知识面,培养自主学习能力。
(五)小结与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科学测量的重要性。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自行设计一个简单的测量方案,并进行实际操作。
教学设计方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熟练掌握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并能够独立进行实际测量,理解长度、重量、时间等基本单位。
《第一章 科学入门 第4节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初中科学浙教版七年级上
《科学测量》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测量的基本观点和意义,了解测量的基本方法。
2. 掌握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
3.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长度、温度、质量等基本物理量的测量方法及误差分析。
2.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应用测量工具,如何减小误差。
三、教学准备:1. 准备各种测量工具,如卷尺、直尺、温度计、天对等。
2. 准备实验器械,如蜡烛、火柴、木块等,用于长度测量。
3. 设计一些探究性实验,用于质量、温度的测量。
4. 提前向学生说明实验步骤和注意事项。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科学测量实例,如身高、体重、体温等测量,让学生认识到测量的重要性,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科学测量。
(二)新课教学1. 认识测量工具(1)通过展示不同的测量工具,让学生观察并了解其基本构造和功能。
(2)讲解不同测量工具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2. 测量的基本步骤(1)明确测量目标和要求。
(2)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
(3)进行实际测量,记录数据。
(4)计算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
3. 实验探究:应用直尺测量长度(1)介绍直尺的基本知识,包括单位、最小刻度等。
(2)组织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测量,记录不同物体的长度。
(3)对测量结果进行讨论和评估,总结误差产生的原因和避免方法。
4. 拓展延伸:其他测量工具和测量方法(1)介绍一些常见的其他测量工具,如卷尺、测距仪等。
(2)讨论不同测量工具的适用范围和应用方法。
(3)讲解一些特殊的测量方法,如液体体积的测量、温度的测量等。
(三)小结作业1. 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2. 安置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尝试应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如房间的面积、水的温度等,并记录数据和感受。
(四)课外拓展1. 鼓励学生利用网络资源,了解更多关于科学测量的知识和应用。
2. 组织学生参与一些与科学测量相关的实践活动,如校园测绘、环保监测等,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认识。
1.2科学测量(第2课时)(教学教学设计)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高效课堂(浙教版)
- 误差的概念: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 误差的分类: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
- 减少误差的方法:改进测量方法、提高仪器的精确度、进行多次测量求平均值等。
- 准确度与精密度:准确度是测量值接近真实值的程度,精密度是测量值之间相互接近的程度。
6. 数据处理
- 数据记录:如何准确记录测量数据,包括数值和单位。
二、核心素养目标分析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旨在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验操作技能以及数据分析与处理能力。《科学测量(第2课时)》通过以下三个方面实现核心素养目标:
1. 科学探究能力: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测量实验,探究长度、质量、温度的测量方法,培养其观察、提问、假设、实验、验证的科学思维过程。
答:在使用天平时,应先将天平放在水平面上,然后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平衡。接着,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的左盘上,右盘放置相应数量的砝码,直至天平重新平衡。如果需要微调,可以用游码来增减质量。
3. 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是什么?
答:使用温度计时,首先要确认温度计的量程和分度值。然后,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确保两者之间无空气隙,并保持一段时间以确保温度计读数稳定。最后,读取温度计上的刻度值。
答:这张纸的长度为20厘米。
4. 小华想要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她用天平测量时,发现天平平衡时左盘放有物体,右盘放有200克和50克的砝码。请问这个物体的质量是多少?
- 学生活动:
自主阅读预习资料:学生按照要求阅读预习资料,初步理解测量工具的使用和测量方法。
思考预习问题:针对问题进行独立思考,例如探究如何减少测量误差。
提交预习成果:将预习笔记、疑问等提交至平台,为课堂讨论做准备。
-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科学测量(2)教学设计(表格式)——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七上科学1.4科学测量(2)教学设计课题 1.4科学测量(2)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七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浙教版七上第1章第4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体积的测量。
在前一课时学习中,学生已积累了利用刻度尺测量长度的知识学习方法和技巧,为本节课的教学起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同时又安排在温度的测量学习之前,为后续学习温度的测量奠定基础,所以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
七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思维活跃,但学习缺乏主性,科学思维基础、实验基本技能及动手能力参差不齐,缺乏深层次的对测量结果的分析和处理能力,需要教师在互动教学中不失时机的引导。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掌握量筒的读数规范;科学思维:学会选择合适的工具测量体积,会正确读数;理解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法与原理;探究实践:通过分组实验操作,掌握液体体积的测量方法;态度责任:形成仔细、细致、实事求是的实验态度。
重点知道体积和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难点学会用量筒测量液体和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的体积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复习:1、长度的常用测量工具是;(刻度尺)2、使用刻度尺时应该注意哪些?[测量前,要注意量程与分度值;测量时,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侧,且有刻度一侧紧贴被测物体;视线与刻度面垂直,读数与记录时都有带单位,并且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
]3、3、如图所示,用A、B两把刻度尺分别测量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刻度尺的分度值而言,刻度尺(A/B)精密一些;就测量的方法而言,刻度尺的放置不正确;使用正确的测量方法,测得木块边长是 cm。
(参考:A B 2.20cm )有时候,知道物体的长度还不够,如对于矿泉水瓶来说更有用的是知道它的体积,知道它能容纳多少水。
这就需要测量它的体积。
导入新课讲授一、体积1、体积的定义: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
(容积:能容纳物体的体积。
20242025七年级上册科学浙教版新教材第1章第2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体积测量讲义教师版
第2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体积测量必备知识点一、体积的定义及单位1.体积是物体占有的空间大小。
2.固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
还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等。
3.液体体积的常用单位是升(L)和毫升(mL)。
4.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升=1立方分米1毫升=1立方厘米(1m)3=(100cm)31m3=106m3二、体积的测量工具:量筒和量杯1.认识量筒和量杯:量筒和量杯都没有零刻度,不同点是量筒中的刻度是均匀的,量杯上的刻度是不均匀的,上密下疏(如图所示)。
2.量筒(或量杯)的正确使用方法(1)弄清量筒(或量杯)的量程和最小刻度(每小格表示多少毫升);(2)量筒精确度:分度值相同时,量筒越细,精确度就越高。
(3)测量时要把量筒(或量杯)放在水平桌面上;(量筒不可以加热、溶液配制、化学反应;亦不可放到天平上使用)(4)读数时,视线跟液面相平:观察量筒(或量杯)内液面时,如果液面是凹形的,那么要以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为准;如果液面是凸形的,那么要以凸形液面中央最高处为准。
水、酒精、煤油等的液面是凹形的,水银的液面是凸形的。
3.误差分析:读数时如果俯视,读数偏大;仰视,读数偏小。
记作:“俯大仰小”取液体时:俯视,体积偏小;仰视,体积偏大。
三、体积的测量1.对形状规则的固体,如长方体,可用刻度尺测出其长、宽、高,再利用公式计算出其体积。
2.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或量杯,取定量体积的液体时,最后用胶头滴管补足。
3.对形状不规则的小块固体(该物体不溶于水也不吸水,在科学实验中用排水法测其体积),可用量筒、水、细线进行特殊法测量。
4.特殊法测量体积A.用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如图):(1)用烧杯将适量的水倒入量筒内,正确读出水的体积V1(适量水是指既能浸没固体小物体,又能使浸没固体小物体后液面不超过量筒的量程);(2)将小固体用细线拴住,缓缓放入量筒内的水中。
浙教版七年级科学上册:4.2 质量的测量 学案2
质量的测量【学习目标】1.了解托盘天平的结构,使用和维护方法。
2.学会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学习重难点】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
【学习过程】一、复习导学1.在下列数字的后面填上恰当的单位或数字:(1)1升水的质量约为1千克,1毫升水的质量为1____, 1米³水的质量为1_____;(2)一只苹果质量约150____,合______千克;(3)一名中学生的身体质量约50_____=_____克;2.对照实物认识下图天平的基本结构,并完成下题。
主要结构是:A B C D E F G H I二、合作探究(一)观察天平的称量范围。
1.零刻度线:由于标尺上零刻线在 边,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线处时,是游码的 边A BC D E F G HI与“0”对齐,因此游码读数时以边的线为准。
2.量程:天平的量程即称量值就是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3.最小刻度值:最小刻度值就是标尺上每表示的质量数。
如下图铭牌说说这台托盘天平的量程和最小刻度为多少?()(一)托盘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步骤(边做边演示)(二)天平的使用方法1.调平:将天平放在上,把游码移到横梁标尺左端的处,调节横梁两端的,直到横梁上的,这时横梁已经平衡了。
在调节托盘天平时,发现右盘上翘,则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_调;若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线右侧,则应将横梁右端的螺母向_________调。
2.称量:把被测物体放在盘,估计物体的质量,用向右盘逐个加减砝码,先试加质量大的砝码,若偏大则改为一档,再调节在横梁标尺上的位置,直到天平恢复平衡。
左盘物体质量=+。
(注意:游码的读数以游码左侧在标尺上所指的读数为准。
)如图:小明用已调好的托盘天平称一个苹果的质量,当右盘放一个100克和两个10克砝码,游码右移至如图所示位置时,天平刚好平衡。
则此横梁标尺的最小刻度为,苹果的质量是克。
3.整理:称量完毕,取下被测物体,用将砝码逐个放回内,将游码移回处。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教案 第1章 科学入门第4节 科学测量(第2课时)
第1章科学入门第4节第2课时特殊长度的测量一、知识与技能⑴组合法测直径;⑵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长度;⑶化曲为直测长度;二、过程与方法⑴通过测硬币直径,初会组合法;⑵通过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等,初会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长度;⑶通过棉线测地图上铁路长度、纸条测圆柱体周长,初会化曲为直;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长度测量是大有学问的,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严谨科学态度。
硬币直径、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圆柱体周长等常见特殊长度测量方法。
累积法测微小物体的长度,据测量数据计算,对误差分析与讨论。
教师:备足细铜丝。
学生:三角尺二把、直尺一把、硬币一枚、笔杆一支,圆柱水杯。
长度测量时,注意事项有哪些?选正确、对正确、放正确、看正确、读正确、记正确。
以下长度怎测量?硬币直径、纸张厚度、细铜丝直径、圆柱体周长、跑道长、铁路长度1.组合法:用直尺和三角尺测量物体直径三角板与直尺要靠紧一端可以对齐整数位置直径:3.15cm-2.00cm=1.15cm变化应用:测圆锥体高度,利用桌面,直尺零刻度与桌面平,上端用三角板, 如上图。
学生分组动手测定硬币的直径。
2.累积法:测量纸张的厚度步骤:⑴取科学课本书,翻去没有页码的封面封底(特厚)、前言目录页;⑵用直尺和三角板组合压紧,测出有页码的总厚度D;⑶翻阅科本的总页码数168页,换算成张数n=168/2=84张;⑷计算每张纸的厚度d=D/n。
思考讨论:哪些操作,会使每张纸厚度偏大?会使每张纸厚度偏小?参考答案:偏大:将封面封底也测入总厚度、页数少算导致张数少算、没有压紧书页;偏小:将页数当张数来计算。
变化应用:硬币的厚度测量、细铜丝直径等。
步骤:⑴细铜丝紧密缠绕在笔杆上;⑵测出线匝的总长度L;⑶数出总匝数n;⑷计算铜丝直径d=D/n 。
学生分组动手测定纸张的厚度、测定细铜丝直径。
思考讨论:哪些操作,会使铜丝直径偏大?会使铜丝直径偏小?参考答案:偏大:铜丝没有紧密缠绕、少数匝数;偏小:多数匝数。
浙教版七年级上科学第2节 质量的测量精品教案
第2节质量的测量教材分析:本节包括三部分内容,即质量的初步概念,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学情分析:本节的内容主要是通过事例和实验展现给学生,使学生能形成质量的知识体系,为以后学习密度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通过边实验边学习的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目标:1.知识和技能(1)说出质量的初步概念以及单位。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3)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地理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训练天平的使用技能,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难点:1.质量的概念。
2.质量的单位和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昨天去超市买水果,你知道我是根据什么来付钱的(价格及重量)。
其实我们在生活当中讲的重量,在我们科学中用质量来表示,那什么叫质量?(二)启发诱导,进行新课提出问题:物体如铁钉、桌子、棒棒糖、饼干等,这些物体由哪些成分组成?1.质量的概念学生观察,分析回答:(1)铁钉是物体,铁是物质,铁钉由铁这种物质构成。
(2)桌子是物体,木头是物质,桌子由木头这种物质构成。
(3)棒棒糖由糖这种物质构成。
(4)饼干(物体)由小麦粉和牛奶、食盐、糖等物质组成。
师生讨论,归纳得出: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现在谁能说出什么叫质量比较分析,归纳得出:科学上用“质量”来表示物体里所含物质的多少。
一杯水比一桶水含有的物质少,我们说一杯水的质量比一桶水的质量小。
七年级科学上册质量的测量教案浙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质量的测量教案浙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能准确地读取测量结果。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学会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并能够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
培养学生尊重事实、严谨治学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换算关系。
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和技巧。
难点:准确地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天平及其砝码。
测量容器(如电子秤、台秤等)。
不同质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等)。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长度、温度等基本物理量。
引入质量的概念,让学生思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 知识讲解:讲解质量的概念,解释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
举例说明质量在科学研究和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3. 实验操作: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引导学生观察和记录测量结果,培养学生准确读取数据的能力。
4. 数据分析:让学生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引导学生发现质量的规律。
讨论测量结果的误差来源,培养学生对实验数据的敏感性。
5. 总结与反思:对本次实验进行总结,强调质量测量的重要性和方法。
让学生反思自己在实验中的操作是否准确,并思考如何改进。
五、作业布置:请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身边物体的质量,并进行记录和分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了质量的概念和单位换算关系,学会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能够积极参与,观察和记录数据,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但在实验操作中,部分学生对天平的使用技巧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指导和练习。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思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1.4科学测量 教案-最新教学文档
1.4科学测量(1)班级小组姓名课前任务:课外独立完成基础部分和要点部分——课前学科组长评好分基础部分(学习程序:课内组内基础部分进行对学、群学)学习目标:(1)知道测量的意义。
知道长度和体积的单位及其常用单位。
(2)熟悉刻度尺上的刻度和测量范围。
(3)学会正确使用刻度尺,学会记录长度测量的结果,学会选择不同的测量仪器或方法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
学习过程:1.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进行。
要测量的物体的长度,先要规定,即长度单位,然后选用合适的进行测量。
2.长度的常用单位是,用表示。
3.长度单位换算:1千米= 米1米= 分米= 厘米= 毫米1米= 微米= 纳米4.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
正确使用该工具的方法是:选正确:根据测量的长度和最小刻度需要选择的刻度尺放正确:刻度线紧靠被测量物体看正确:视线与尺读记正确:数值要有准确值和______________;数值后写明估读:最小刻度下一位估计读数。
5.如图1所示,木块的长度是。
★★小检测:1、我国一角钱硬币的厚度大约是:()A.2.4微米B.2.4毫米C.2.4厘米D.2.4分米2、下面各个量,接近4厘米的是()A 科学课本的长度B 铅笔芯的粗细C 乒乓球的直径D 课桌的高度3、下图是用厚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其中,正确的是()4、用塑料尺测量长度时,若用力拉尺进行测量,那么由此引起测量结果()A、偏小B、不变C、偏大D、无法确定5、下面四个测量数据,用最小刻度是分米的刻度尺测量的是:…………()A.0.00158千米B.5.0米C.7.26分米 D.32毫米。
6、如图,将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17圈,总长度为厘米,铜丝的直径是毫米。
要点部分(学习程序:组内对学、群学——老师分配任务,小组重点探究——展示、点评)1、讨论:在测量1-41中的物体时,应该选用什么长度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列举长度的测量工具以长度的的测量为例,我们实验室有以下一些测量长度的工具,要完成测量任务,请你用线条把你认为合适的工具及其任务连起来工具用途刻度尺(最小刻度毫米,长20厘米)量跳远成绩钢皮卷尺(最小刻度毫米,长2米)制作几何图形米尺(最小刻度厘米,长1米)裁剪布料皮卷尺(最小刻度厘米,长10米)量玻璃窗长、宽3、长度的测量教材p19 活动回答思考题并填空。
1.4科学测量(二)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浙教版科学七年级上册
3. 科学态度与责任:通过实验操作,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使学生认识到在进行科学实验时,尊重事实、勇于创新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学习者分析
1. 学生已经掌握了的相关知识:学生在之前的学习中,已经掌握了长度、质量、时间等基本物理量的概念,以及简单的测量方法。此外,学生还具备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例题】请简述游标卡尺的使用方法。
【答案】使用游标卡尺时,首先将游标卡尺的固定端紧贴被测物体,调整游标卡尺,使游标卡尺的测量面与被测物体平行。然后,将游标卡尺的移动端沿被测物体移动,直至游标卡尺的测量面与被测物体接触。最后,读取游标卡尺上的数值,即为被测物体的长度。
2. 题型二:测量误差的含义及减小方法
【例题】请简述如何减小测量误差。
【答案】减小测量误差的方法有:使用更高精度的测量工具、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改进实验操作技巧等。
3. 题型三:实际物体长度的测量
【例题】请简述如何测量一个未知长度的圆柱体的直径。
【答案】首先,使用游标卡尺测量圆柱体底面的直径。然后,测量圆柱体顶面的直径。最后,取两次测量结果的平均值,即为圆柱体的直径。
3. 实验器材:本节课涉及实验操作,需要准备实验所需的器材,包括毫米刻度尺、游标卡尺等长度测量工具,以及实际物体进行测量练习。在实验前,要确保实验器材的完整性和安全性,向学生讲解实验操作的注意事项,确保实验顺利进行。
4. 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每组配备相应的实验器材和教材,以便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和实验操作。
1.2.1科学测量—长度的测量 教学设计 2024—2025学年浙教版(2024)科学七年级上册
1.导入新课:通过生活中的实例,引发学生对长度测量的兴趣,导入新课。
2.知识讲解:讲解长度的概念,介绍刻度尺的使用方法,引导学生掌握长度测量的基本方法。
3.动手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长度测量实验,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有关长度测量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直接测量:直接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
-间接测量:通过已知长度物体进行比较测量。
4.题目:请说明长度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误差分析、数据筛选和取平均值等步骤。
答案:长度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误差分析:计算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评估测量误差的大小。
-数据筛选:筛选有效数据,去除异常值或不可靠的数据。
其次,我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相互交流和分享观点。这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参与度和积极性,但也发现有些学生在讨论时过于依赖同伴,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
最后,我对学生的作业和实验报告进行了批改,发现大部分学生能够掌握长度的测量方法,但在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对于今后的教学,我会更加注重实验操作的指导,确保学生能够准确地进行测量和读数。同时,我也会加强对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鼓励他们提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此外,我还会加强数据处理和误差分析的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知识点。
教学资源
1.软硬件资源:
-实验室用具:刻度尺、直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测量工具;
-计算机和投影仪:用于展示PPT和视频资料;
-实验器材:如木块、塑料尺等用于长度测量的实物。
2.课程平台:
-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用于发布课程通知、教学资源和作业;
-在线学习平台:如Moodle或Blackboard,用于分享补充材料和互动讨论区。
七年级科学第1章科学入门第4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教案浙教版
第4节科学测量第2课时一、教学目标1.掌握量筒(杯)的正确使用方法。
2.学会量筒(杯)测量液体和固体的体积。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重点:会用量筒和量杯测液体的体积。
难点:会用量筒或量杯测液体或排水法测不规则固体的体积.三、教学用具刻度尺、量筒、量杯、水、石块、多媒体课件等。
四、相关资源长度测量、估测自己身高、测量一元硬币的周长等。
五、教学过程新课导入在学习了长度测量以后,有没有办法测量一个立方体的体积?新知讲解(一)体积体积是物体占有空间的大小,固体体积常用单位是立方米(m3),较小的体积单位还有立方分米(dm3)立方厘米(cm3)、常用的单位有升(L)和毫升(mL)。
1m3=1000L;1mL=1cm3 ;1L=1dm3 ;1L=1000mL。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长方体、正方体,只要测量出它的长、宽、高,根据体积公式,便可求出它们的体积.对于液体或形状不规则的固体,怎么测量体积呢?(二)测量形状不规则物体的体积1。
观察:量筒的量程、分度值、单位。
量程:常用100 mL,200 mL分度:1 mL,2 mL,5 mL单位:毫升(mL)1 mL = 1 cm32.使用量筒和量杯测液体体积时的注意事项:(1)不能用量筒和量杯配制溶液或做化学反应实验。
(2)不能用量筒和量杯来加热液体,也不能用来装热溶液,以免炸裂。
(3)量取液体时应该在室温下进行。
3。
正确使用量筒(1)会选任何一只量筒都有一定的测量范围,即量程,要能根据被测量的量选择量程合适的量筒。
(2)会放使用量筒测量时,量筒要平稳地放置于水平桌面上。
(3)会看读取量筒的数据时,若液面是凹液面,视线应以凹液面底部为准;若液面是凸液面,视线应以凸液面顶部为准。
(4)会读要会根据量筒刻度的分度值读出准确值,同时要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即估计值。
思考:仰视或俯视液面,读数会有什么影响?提示:仰视液面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小,俯视液面会使读数比实际值偏大.小组讨论:你是如何测量密度比水大且不溶于水的不规则固体体积的?分析:(1)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正确读出液面的刻度值V1。
科学测量(二)——浙教版七年级上册科学
3. 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小明采用俯视读数法 ,
读出液体的体积为32毫升,则此液体的真实体
积将--------------------------------------------( B )
A.大于32毫升
B.小于32毫升
C.等于32毫升
D.都有可能
4.在用量筒测量液体体积时,若视线是俯视的,
格子越小越准确
二、面积的测量
试测算图中树叶的面积。你的测算步骤: ① _测_出__每__一_方__格_的__长__和_宽__,_求__出_每__一__方_格__的_面__积__;; ② 数__出_有__一__半_以__上_被__树_叶__盖__住_的__格_子___________ ; ③ _面__积_=__每__一_方__格_的__面_积__×__格_数_____________。
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2、在水中不会沉底浸没的物体
1、A图中量筒内的水的体积__5_0_m_l__
测量方法: 重物法
2、A与B对照得出铁块的体积__4__石__蜡__与__铁__块__的体积为9ml。
4、石蜡的体积为____5_cm__3____
二、体积的测量
3、放不进量筒的物体 (例如苹果)
二、体积的测量
量筒的正确使用
1、选:选择量程和最小刻度值适宜的量筒; 2、放:量筒要放在水平桌面上; 3、看:视线要与凹形液面中央最低处相平; 4、读:读出准确值; 5、记:准确值+单位;
课堂小结
体积的单位
单位换算
体积的测量
测量工具
测量方法 的设计
工具的选择 量筒的正确使用
选正确 放正确 看正确 读正确 记正确
则测得的体积比液体的真实体积要-------( A )
七年级上科学_科学测量_演示课件浙教版2
难点:正确使用刻度尺,单位的换算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_____.
2、测量铜丝的直径需用______.
除了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外你知道还有其它测量长度的工具吗?
1、知道测量的意义,知道长度的单位和其他常用单位
正确使用刻度尺正确使用刻度尺
推着自行车从学校到家里,数出车轮转过的圈数n。
7285×14-4米 D.0.
根据需要选择测量下述物体所用的工具: 7285×14-4米 D.0.
三、长度测量工具是________
长度在生活中我们非常熟悉,你能说出生活中哪些地方需要测量长度吗?
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
1、测量跳远长度需用__卷__尺___. 如下图所示,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这把刻度尺的最小刻度是______,所测物体的长度是___________。
三角尺 直尺
钢卷尺
千分尺 游标卡尺
皮尺
认识刻度尺正确认识刻度尺
认清(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
零刻度线(注意有否磨损)
单位
认清(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线的位置、量程、分度值(最小刻度).
量程(一次能测出的最大值) 8cm
认清(观察)刻度尺的单位、零刻度
这条曲线的长度该如何测?
2、用最小刻度为mm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
的长度,以下几种数据中正确的是 ( B )
A、60.50mm B、60.5mm
C、60.5
D、6.050cm
3、用最小刻度为毫米的刻度尺,测量同一物体
的长度,以下几种记录数据中,正确的是 ( C )
A.32.80mm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 学会使用刻度尺测长度。
2. 培养学生在实验中认真操作,细心观察,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良好习惯。
重点和难点
1. 学会使用刻度尺。
2. 正确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课前的准备
编好实验小组,指定实验小组长,讲明实验规则,指出做好物理实验的要求等。
教学过程
学生按实验小组就坐,然后提醒学生注意遵守实验室的秩序,爱护实验器材,不要乱动仪器设备。
1. 新课教学
二、实验:用刻度尺测长度
(1)将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制成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练习正确使用刻度尺测长度和记录测量结果;练估测
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
刻度尺,三角声(2块),铅笔,物理课本,5分硬币,细铜丝。
A.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量程和零刻度线的位置。
B.测物理课本的长度。
测量三次,将测量结果填入下表。
并算出其平均值。
物理课本的长度
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C.把细铜丝在圆铅笔上紧密排绕若干圈,测出这个线圈的总长度,算出丝铜丝的直径,把这些数据填入下表。
细铜丝的直径
线圈长度线圈圈数铜丝直径
让学生将投影片上的实验目的、器材、步骤抄在作业本上,准备写实验报告用。
(2)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实验。
师:请同学们检查一下桌上的器材是否齐全。
生:齐全
师:对你使用的刻度尺进行一下检查。
A.观察刻度尺零刻度线的位置。
若零刻度线在刻度尺的端
点,应检查端头是否已磨损。
B.观察刻度尺的最小刻度和量程。
师:现在我们用刻度尺测量物理课本的长边,测量三次,然
后求其平均值填入表内。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在黑板上画表一、请三个实验小组将他们测得的数据填在表一中。
表一
实验小组第1次测量结果第2次测量结果第3次测量结果平均值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看学生操作是否规范,指导学生进行实验。
师:现在我们看一下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测量结果。
看来三个小组的测量结果都比较好,并且注意了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和正确记录所测数据。
如果哪个小组测得数据与黑板上的数据差异较大,请课后再重新测量,重新记录测量结果,不要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师:现在我们来测量细铜丝的直径。
教师拿起一段细铜丝让学生观察。
师:我们看到铜丝很细,我们用刻度尺直接去测量它的直径很难测得准确。
在测量长度或宽度很小的物体时,常常采用积累的办法。
我们要测量这段粗细均匀的铜丝的直径,可以把它一圈挨一圈地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就能用刻度尺测量出它的直径了,同学们想想为什么要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杆上?怎样才能做到密绕。
生:如果不密绕中间有空隙,我们测出的铜丝的直径就不准确了。
要想密绕就要把铜丝捋直,中间不能打折。
师:你如何测算出铜丝的直径?
生:用刻度尺量出密绕铜丝的长度,除以圈数就可以求出铜丝的直径。
教师演示将细铜丝密绕在圆柱形铅笔上,告诉学生不要将铜线绕在削过的铅笔之处。
学生动手实验,老师在黑板上画表二。
表二
实验小组线圈长度线圈数铜丝直径
第×小组
第×小组
第×小组
教师巡视学生实验,指导学生实验,,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错误读数和不认真测量的作风,培养学生严肃认真的实验态度,并请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的同将测得结果填在黑板表二中。
实验数据若有错误,可以让这组同学讲一下如何测量的,教师帮助他们查出测量错误的原因。
师:刚才我们学习测量物理课本的边长和细铜丝的直径,同学都做得很认真,完成得也较好。
现在我们学习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测出五分硬币的直径,同学们有什么测量方法?
学生讨论并提出测量方法
教师将学生提出的方法加以归纳,对错误的测量方法讲明为什么是错误的
教师提出一种测量方法如图3-1,将测量方法图画在幻灯片上用投影仪打在屏幕上,或某同学提出图3-1的测量方法,教师可以说我们把某同学的测量方法打在投影屏幕上。
教师讲解测量方法。
如图3-1所示,将硬币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用两个三角板的直角夹住硬币,并保持两个三角板都有一个直角边靠在直尺的刻度线上,记下两个三角板的直角顶点处直尺的刻度。
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等于硬币的直径。
我们可以在直尺上直接读出硬币的直径。
学生动手实验,教师将表三画在黑板上
表三:五分硬币的直径
第×小组第×小组第×小组
2.39厘米 2.40厘米 2.41厘米
师在:三个小组记录的数据虽不完全相同,但都正确的。
因为我们使用的毫米刻度尺到毫米刻度都是准确的。
这三组数据中的最后一位9、0、1都是估读值。
尤其应该提出表扬的是第×小组的同学,尽管刻度尺上指示正好与2.4厘米对齐,但他们仍在估读数上写上0,这种记录方法是正确的,说明2和4两位数是准确的,0是估读的。
2、4、0三个数字都是有效的。
只记2.4厘米,就会被认为2是准确数,4是估读值。
所以正确记录测量结果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三组同学记录的结果不同,为什么都是正确的。
那是因为我们使用的刻度尺不够准确,使我们的测量结果出现了误差。
同学们不妨将你们自己的刻度尺对齐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有些刻度尺的刻度不完全一样。
学生动手比较,发现些刻度尺的刻线不够精确。
师:同学们想想,还有什么办法可以测量五分硬币的直径?
学生议论,提出方法。
师:还可以在白纸上画一条直线,在硬币的边缘做一个记号,让硬币的边缘沿直线滚动,记住滚动了几圈,用刻度尺测出这段线段的长度,算出一圈的长度L,然后利用数学公式:L=2πR,可以求出硬币的直径,这是测量长度的一种特殊的方法。
我们有时需要测量一张纸的厚度,一段曲线的长度,往往需要且一些特殊的方法去测量。
我们相信同学们是会利用我们学过的知识,开动脑筋,想出好办法的、
3.本课小结
师:我们今天的实验课让同学们学会了正确使用刻度尺,并能正确的读数和记录测量结果。
同学们都认真实验,认真记录数据,实验完成得很好,我们希望以后的实验课也能像这节课一样完成得好。
师:现在我们请同学们请点一下实验桌上的仪器,看是否齐全,有无损坏,检查完以后将仪器整理好放在实验桌上。
学生整理实验仪器,教师再将实验目的、器材、实验步骤的投影片打在屏幕上。
师:整理好仪器后请同学们看投影,我们刚上课时让同学们将实验的目的、器材、实验步骤写在作业本上,现在我们在实验目的前面填上几项,然后再将实验数据填入表格内,完成我们的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题目:用刻度尺测长度
实验人:同组人:
实验日期:
学生练习写实验报告。
4.布置作业
(1)完成本节的实验报告。
(2)完成课本上第11页的小实验,用自制的卷尺测身高。
(3)将课本上要求测的作业本的长、宽和物理课本的宽,课下自己测出后填在课本的表格中。
(4)阅读课本上第9页的阅读材料。
(5)完成课本上第11页习题中的1、2、3、4题。
教学说明
1.本节课是初中物理的第一个学生实验课,学生初进物理实验室做实验,往往抱有极大的兴趣,实验室中的各种仪器对他们来说都是新鲜的,他们怀着强烈的好奇心,什么东西都想摸摸看看,这种积极性是好的,要加以爱护,但是也要注意引导学生不要在实验室内打打闹闹不要乱拆乱动仪器设备,使学生养成遵守实验室纪律,爱护仪器与工具的好习惯。
在实验态度上,应该要求严肃认真,一丝不苟,严格按实验要求进行操作,实验中遇到疑难问题要勤于思考,手脑并用,自己设法去解决问题,在记录数据时,要实事求是,
不得随意涂改实验数据。
这些要求若能认真去做。
在培养科学态度和严谨的作风方面就会有一个良好的开端。
2.教材中要注分别测出作业本的长、宽和物理课本的长、宽,而没有提出多次测量取平均值减小误差的问题。
我们在教学中只安排了学生测物理课本的长,测三次求平均值,其他三项测量留在课下让学生完成。
3. 学生实验时,教师应加强巡视指导。
及时纠正学生实验的错误以及实验不认真的现象。
并注意鼓励那些认真实验,勤于动脑提出问题的同学,有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
4. 对细铜丝和硬币直径的测量,作为趣味实验,要求学生先提出测量方法,教师分析、归纳、讲解,然后测量,只测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