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力的合成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一、实验目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二、实验原理1.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另一端挂上一个轻质小圆环。
(如图甲)(1).用手通过两个弹簧测力计共同拉动小圆环至某点O,小圆环受到拉力F1、F2的共同作用,处于O点;(如图乙)(2).撤去F1、F2,改用一个力F单独拉住小圆环,仍使它处于O点。
(如图丙)2.由于力F单独作用,与F1、F2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即使小圆环两次都处于O点,使橡皮条两次都伸长到同一位置,所以F等于F1、F2的合力。
3.画出F、F1和F2三个力的图示,猜测、验证三者的关系。
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图钉(若干)、橡皮条(一段)、轻质小圆环、细绳套两个、弹簧测力计(两个)、细芯铅笔、三角板、刻度尺。
四、实验步骤1.仪器的安装(1).钉白纸:用图钉把一张白纸钉在方木板上,将方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
(2).拴绳套: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G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挂上小圆环,小圆环拴上两条细绳套。
橡皮条的原长为GE,如右图所示。
2.操作与记录(1)两力拉: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动小圆环至某点O,橡皮条伸长的长度为EO(如图所示)。
记下、、。
(2)一力拉: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小圆环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记下。
3.作图对比(1).理论值:在白纸上,用铅笔和刻度尺按选定的标度从O点开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同时拉橡皮条时拉力F1和F2的图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如右图所示)。
(2).测量值:按同样的标度用刻度尺从O点起作出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时拉力F′的图示。
(3).相比较:比较F′与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得的合力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重合。
4.重复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比较每次的F与F′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相等。
五、误差分析1.实验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或弹簧测力计的外壳和纸面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引起系统误差。
力的合成实验探究力的合成规律
力的合成实验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力是物体运动状态的重要因素,而不同的力可能会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在物理学中,我们经常需要计算多个力对物体的合成效果。
为了理解力的合成规律,以及如何计算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科学家们进行了一系列力的合成实验。
一、实验准备在力的合成实验中,我们需要准备一条细而柔软的绳子、一个小体重和一个固定的轴。
首先,将细绳绑在轴上,确保绳子可以自由旋转。
接下来,挂上小体重,并确保体重悬挂在细绳的中心位置。
这样,我们就准备好进行力的合成实验了。
二、实验原理力是矢量量,具有大小和方向。
在力的合成实验中,我们需要计算不同力和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矢量运算的定律,我们可以使用平行四边形法则和三角法则来计算力的合成结果。
三、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施加两个力在物体上,观察合力的效果。
首先,我们选择一个方向施加一定大小的力F1,并记录体重的位移。
然后,调整细绳的角度,使得第二个力F2的方向与第一个力F1成一定的夹角(如45度)。
再次记录体重的位移,我们可以发现物体发生了平移运动。
通过对比两次位移的差异,我们可以得出力的合成结果。
四、三角法则实验在三角法则实验中,我们将施加两个垂直的力在物体上,观察合力的效果。
同样,我们首先选择一个方向施加一定大小的力F1,并记录体重的位移。
接着,在与第一个力F1垂直的方向上,施加另一个大小相同的力F2,并记录体重的位移。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三角法则计算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通过多次实验,我们可以得出力的合成规律。
在平行四边形法则实验中,我们发现合力的大小和方向与两个力的大小和方向有关。
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大小的矢量和,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的方向形成一个三角形。
在三角法则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的向量和的长度,合力的方向与两个力形成的夹角相同。
六、实际应用力的合成规律在各个领域都有实际的应用。
例如,在物理学中,我们常常需要计算多个力对物体的合成效果,以便预测和解释物体的运动。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步骤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步骤实验名称: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验证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器材:1.弹簧测力计(N级别)2.弹簧挠度表3.实验装置支架4.实验架和杆5.两个簧秤盘6.两只质量小的木块7.改变角度的装置8.可固定角度的支架9.实验记录表实验步骤:1.准备实验装置:将一根实验杆固定在支架上,所用弹簧挠度表固定在实验杆的一个端点上。
2.安装改变角度的装置:将一个可以改变角度的装置固定在实验杆的另一个端点上。
3.安装两个簧秤盘:将两个簧秤盘分别装在改变角度的装置上,并调整两个簧秤盘的位置,使之与实验杆互成一定的角度(如30度和60度)。
4.将质量小的木块分别挂在两个簧秤盘上,记录下两个簧秤盘的示数,作为初试测量值。
5.通过改变角度的装置,让两个簧秤盘的角度分别变为45度和75度,记录下两个簧秤盘的示数,并进行测量记录。
6.将角度变为0度或180度,记录下两个簧秤盘的示数,并进行测量记录。
7.根据实验记录数据计算每个角度下的合力大小。
8.绘制合力随角度变化的曲线图。
9.分析实验结果,验证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注意事项:1.实验过程中可能产生较大的力,请确保实验装置的稳定性,以防发生意外。
2.实验操作时需小心,避免弹簧挠度表受到不必要的损坏。
3.实验记录要准确,尽量记录更多的数据点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实验原理简介: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以一定的大小和方向作用于物体上时,这两个力的合力可以通过力的合成规律来确定。
根据力的合成规律,合力的大小等于两个力合成后的矢量的长度,合力的方向等于两个力合成后的矢量的方向。
实验结果分析:通过实验记录的数据,可以计算出每个角度下的合力大小,并绘制合力随角度变化的曲线图。
根据实验结果,可以验证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结果应该表明,当两个互成角度的力作用于物体上时,合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由力的合成规律来确定。
实验结果讨论:1.在实验结果中,我们可以观察到合力随角度的变化趋势。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报告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报告嘿,大家好!今天咱们来聊聊一个超级有趣的话题——力的合成。
听起来是不是有点像物理课上那些看起来复杂的公式?别担心,我会尽量让这事儿轻松一些。
咱们就像是在闲聊,轻松愉快,没那么严肃。
想象一下你在推一辆购物车,车把和地面之间的角度可不是随便的。
你可能会想:“这车怎么这么难推啊?”这就跟力的方向有关系。
要是你推的角度不对,力量就没发挥到极致。
咱们实验室里就进行了一次这样的实验,目的是探讨两个互成角度的力是如何合成的。
咱们的实验设备准备得可不马虎。
几个小伙伴带着力传感器,长条板子,还有那必不可少的测量工具,真的是齐心协力。
咱们先设定了两个力,一个是水平的,另一个则是斜着来的。
咱们心里想着:“这组合会不会让我们大吃一惊?”大家都兴奋得像小孩子一样,准备见证奇迹。
力传感器一接上,数值就开始波动,屏幕上的数据可真是五光十色。
那一刻,我觉得,哇,这真是科学的魔力!屏幕显示出那两股力的合成结果,心里像是被甜蜜的蜜糖包围,想着:“这就是科学呀!”有趣的是,咱们发现当这两个力成一定的角度时,合成的力会比我们想象中的更大。
简直就像是一场力量的盛宴,咱们都忍不住拍手叫好。
就像是把两种不同口味的冰淇淋混在一起,最后竟然变成了美味的香草巧克力口味,简直让人欲罢不能!这个时候,大家开始推测,难道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是这样的组合吗?这让我想起了“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的古老话,组合的力量真是无穷无尽。
在实验过程中,有时候测量会出现小偏差,没关系!这就像我们生活中遇到的小波折,咱们乐观面对就好。
几个小伙伴也开始讨论起了这些偏差背后的原因,像是力的方向、角度,甚至是环境因素。
突然间,大家的想法就像那喷薄而出的泉水一样,涌向了一个个的思路。
每个人都想把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简直像开了一个思想的火花聚会。
不过,不可避免地,咱们还得面对一些小挫折。
突然间,一个传感器出故障,大家的心都悬了起来。
谁也不想这个时候翻车。
物理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
物理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力是物理学中的基本概念,它描述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物体受到的作用。
在物理学中,力的合成和分解是非常重要的概念,它们帮助我们理解和计算复杂的力系统。
本文将深入探讨物理探究力的合成和分解的概念、原理和应用。
一、力的合成力的合成指的是将两个或多个力按照特定的规则相加,得到一个等效的单一力的过程。
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是由原有力的大小和方向决定的。
在合成力的过程中,我们常常使用向量加法来求解。
1. 合成力的原理在平面上,如果两个力的作用线不重合,我们可以使用力的三角法则来求解合成力。
根据三角法则,我们将两个力的作用线对齐,然后从第一个力的作用点出发,画出一个与第二个力同方向、同大小的向量,然后将这两个力的起点和终点相连,得到合成力的向量。
2. 合成力的实例假设有一物体,分别受到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右的力的作用。
我们可以使用合成力的概念来计算物体所受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根据三角法则,我们将这两个力的作用线对齐,并在第一个力的起点处开始画一个向上的向量,然后在第二个力的起点处画一个向右的向量。
连接两个向量的起点和终点,得到合成力的向量。
测量合成力向量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到物体所受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
二、力的分解力的分解是指根据力的大小和方向,将一个力拆解为两个或多个力的过程。
力的分解常常用于求解复杂的力系统和分析物体所受的多个作用力。
1. 力的分解原理力的分解依赖于向量分解的原理。
向量分解是将一个向量拆分为两个或多个沿不同方向的分量的过程。
对于一个作用在平面上的力,我们可以将该力分解为沿着不同方向的两个分力。
2. 力的分解实例假设有一个物体受到一个斜向上的力的作用,我们可以使用力的分解来求解该力的两个分力。
按照力的分解原理,我们可以将这个力拆解为一个向上的力和一个向右的力。
测量这两个分力的大小和方向即可得到原始斜向上力的分解。
三、力的合成和分解的应用力的合成和分解在物理学和工程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第三章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学习目标] 1.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时遵循的规律.2.进一步练习使用作图法求两个共点力的合力.一、实验仪器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细绳、轻质小圆环、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铅笔.二、实验原理1.合力F′的确定:一个力F′可以把橡皮条末端的小圆环拉到某点,两个力F1、F2共同作用,也能把橡皮条末端小圆环拉到同一点,则F′与F1和F2共同作用效果相同,则F′是F1和F2的合力.2.合力理论值F的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求出合力的理论值F.3.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比较F′和F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三、实验步骤1.在方木板上用图钉固定一张白纸,如图1甲所示,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挂上轻质小圆环.图12.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小圆环,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将小圆环拉到某位置O,用铅笔描下小圆环O的位置和拉线的方向,并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3.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条,将小圆环拉到同一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拉线的方向.4.如图乙所示,利用刻度尺和三角板,按适当的比例作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以及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拉力F′的图示,以F1、F2为邻边画出平行四边形,并画出对角线F.5.比较F与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范围内是否相同,从而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四、注意事项1.小圆环位置O点(1)定位O点时要力求准确;O点为小圆环圆心在白纸上的投影点.(若实验器材没有小圆环,则用绳子与橡皮筋的结点代替小圆环)(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O点必须位于同一位置.2.拉力(1)用弹簧测力计测拉力时要使拉力沿弹簧测力计轴线方向;(2)应使橡皮条、弹簧测力计和小圆环位于与纸面平行的同一平面内;(3)两个分力F1、F2间的夹角θ不要太大或太小.F1、F2所拉的两根细绳适当长一些,记录细绳方向的两点要尽量远些.3.作图(1)在同一次实验中,选定的比例要相同;(2)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平行四边形,求出合力.五、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没调零会造成误差.2.实验时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造成误差.3.两次测量拉力时,小圆环没有拉到同一点会造成偶然误差.4.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或太大以及F1、F2数值太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时,都会造成偶然误差.一、实验原理及操作(2019·北京市东城区高一上期末)某同学用如图2所示装置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的实验,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的P 点,另一端系有两个绳套.实验中先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绳套,并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将橡皮筋拉至某一位置O.再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通过绳套把橡皮筋拉到与前面相同的位置O.图2(1)为完成该实验,下述必须有的步骤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测量细绳的长度B.测量橡皮筋的原长C.记录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记录结点O的位置E.通过细绳记录拉力的方向(2)下列关于操作过程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正确选项前的字母)A.橡皮筋、弹簧测力计和细绳应位于与木板平行的同一平面内B.两细绳之间的夹角一定要取90°,以便计算合力的大小C.拉橡皮筋的细绳要短一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一些D.弹簧测力计的示数适当大些有利于减小误差E.同一次实验中,用一只弹簧测力计拉橡皮筋时,结点的位置必须与用两只弹簧测力计拉时的位置重合(3)“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情况如图3所示,其中A为固定橡皮条的图钉,O为橡皮条与细绳的结点,OB和OC为细绳.图乙是在白纸上根据实验结果画出的图.图3①图乙中的F与F′两力中,方向一定沿AO方向的是________.②本实验采用的科学方法是________.A.理想实验法B.等效替代法C.控制变量法D.建立物理模型法答案(1)CDE(2)ADE(3)①F′②B二、实验数据处理(2017·全国卷Ⅲ) 某探究小组做“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将画有坐标轴(横轴为x轴,纵轴为y轴,最小刻度表示1 mm)的纸贴在桌面上,如图4(a)所示.将橡皮筋的一端Q固定在y轴上的B点(位于图示部分之外),另一端P位于y轴上的A点时,橡皮筋处于原长.(1)用一只测力计将橡皮筋的P端沿y轴从A点拉至坐标原点O,此时拉力F的大小可由测力计读出.测力计的示数如图(b)所示,F的大小为________N.(2)撤去(1)中的拉力,橡皮筋P端回到A点,现使用两个测力计同时拉橡皮筋,再次将P端拉至O点.此时观察到两个拉力分别沿图(a)中两条虚线所示的方向,由测力计的示数读出两个拉力的大小分别为F1=4.2 N和F2=5.6 N.(ⅰ)用5 mm长度的线段表示1 N的力,以O点为作用点,在图(a)中画出力F1、F2的图示,然后按平行四边形定则画出它们的合力F合;图4(ⅱ)F合的大小为________N,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________.若F合与拉力F的大小及方向的偏差均在实验所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则该实验验证了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答案(1)4.0(2)(ⅰ)见解析图(ⅱ)4.00.05解析(1)由题图(b)可知,F的大小为4.0 N.(2)(ⅰ)F1长度为21 mm,F2长度为28 mm,画出力F1、F2及F合的图示,如图所示.(ⅱ)用刻度尺量出F合的线段长约为20 mm,所以F合大小为4.0 N,量出合力箭头处到y轴的距离和所作合力在y轴投影的长度,则F合与拉力F的夹角的正切值为0.05.三、实验创新(2019·河北定州中学高一期末)有同学利用如图5所示的装置来“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在竖直木板上铺有白纸,固定两个光滑的滑轮A和B,将绳子打一个结点O,每个钩码的重力相等,当系统达到平衡时,根据钩码个数读出三根绳子的拉力F T OA、F T OB和F T OC,回答下列问题:图5(1)改变钩码个数,实验能完成的是________.(绳子能承受的拉力足够大)A.钩码的个数N1=N2=2,N3=4B.钩码的个数N1=N3=3,N2=4C.钩码的个数N1=N2=N3=4D.钩码的个数N1=3,N2=4,N3=5(2)在拆下钩码和绳子前,最重要的一个步骤是________.A.标记结点O的位置,并记录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和钩码个数B.量出OA、OB、OC三段绳子的长度C.用量角器量出三段绳子之间的夹角D.用天平测出钩码的质量(3)在作图时,你认为图6中________(选填“甲”或“乙”)符合实际.图6答案(1)BCD(2)A(3)甲解析(1)对O点受力分析如图所示,OA、OB、OC分别表示F T OA、F T OB、F T OC的大小,由于结点在三个共点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所以F T OA、F T OB的合力大小等于F T OC,且|F T OA -F T OB|<F T OC<F T OA+F T OB,故B、C、D能完成实验.(2)为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必须作受力图,所以先明确受力点,其次要作出力的方向并读出力的大小,最后作出力的图示.因此应从力的三要素角度出发,要标记结点O 的位置并记录钩码的个数和OA、OB、OC三段绳子的方向,故A正确,B、C、D错误.(3)以O点为研究对象,F3的实际作用效果在OC这条线上,由于误差的存在,F1、F2的合力的理论值与实际值有一定偏差,故题图甲符合实际,题图乙不符合实际.1.(2018·徐州市高一上期末)某同学用如图7所示的实验装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物M.手持弹簧测力计B,水平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和细线的方向.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图7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C.细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答案 D2.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另一端拴上两根细绳,每根细绳分别连着一个量程为5 N、最小刻度为0.1 N的弹簧测力计.沿着两个不同的方向拉弹簧测力计.当橡皮条的活动端拉到O点时,两根细绳相互垂直,如图8甲所示.这时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可从图甲中读出.图8(1)由图甲可读出两个相互垂直的拉力的大小分别为________N和________N.(2)在图乙的方格纸上按作图法的要求画出这两个力及它们的合力.答案(1)2.50 4.00(2)见解析图解析(1)由题图甲可知,竖直方向上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2.50 N,水平方向上的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4.00 N.(2)因为读数2.50 N、4.00 N均是0.50 N的整数倍,所以选方格纸中一个小方格的边长表示0.50 N,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即可画出两个力以及它们的合力,如图所示.3.某研究小组做“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所用器材有:方木板一块、白纸、量程为5 N的弹簧测力计两个、橡皮条(带两个较长的细绳套)、刻度尺、图钉(若干个).(1)实验时,主要的步骤是:A.在桌上放一块方木板,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方木板上B.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方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细绳的另一端系着绳套C.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记录下O点的位置,读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D.按选好的标度,用铅笔和刻度尺作出两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并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E.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拉橡皮条使其伸长,读出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F.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是否相同,得出结论上述步骤中:①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________和________.②遗漏的内容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该小组的同学用同一套器材做了四次实验,白纸上留下的标注信息有结点位置O、力的标度、分力和合力的大小及表示力的作用线的点,如图所示.其中对于提高实验精度最有利的是________.答案(1)①C E②记下两条细绳套的方向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2)B解析(1)①根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操作步骤可知,有重要遗漏的步骤的序号是C和E.②在C中未记下两条细绳套的方向,E中未说明是否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2)为了提高实验精度,弹簧测力计读数尽可能大一些,标注细绳方向的两点尽可能远一点,标度尽可能小一些,两力F1、F2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故选B.4.(2019·山西大同一中高一上月考)用如图9的器材和方法可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在圆形桌子上平铺一张白纸,在桌子边缘安装三个光滑的定滑轮,其中,滑轮P1固定在桌子边,滑轮P2、P3可沿桌边移动.第一次实验的步骤如下:图9A.在三根轻绳下挂上一定质量的钩码,并使结点O静止;B.在白纸上描下O点的位置和三根绳子的方向,以O点为起点,作出三个拉力的图示;C.以绕过P2、P3绳的两个力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作出以O点为起点的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量出对角线的长度;D.检验对角线的长度和绕过P1绳的拉力的图示的长度是否一样,方向是否在一条直线上.(1)这次实验中,若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m,另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2m,则第三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一定大于________且小于________.(2)第二次实验时,改变滑轮P2、P3的位置和相应绳上钩码的数量,使结点平衡,绳的结点________(填“必须”或“不必”)与第一次实验中白纸上描下的O点重合.实验中,若桌面不水平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的结论.若某滑轮与绳间存在摩擦力________(填“会”或“不会”)影响实验的结论.答案(1)m3m(2)不必不会会解析(1)若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m,另一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为2m,则两绳子的拉力分别为mg、2mg,两绳子的拉力的合力F的范围是2mg-mg≤F≤mg+2mg,即mg≤F≤3mg,三力的合力为零,则第三根绳挂的钩码质量在m~3m之间,即第三根绳挂的钩码质量一定大于m且小于3m.(2)本实验不是先用一根绳拉结点,然后用两根绳去拉结点,使一根绳拉的作用效果与两根绳拉的作用效果相同,而是三根绳都直接拉O点,所以O点的位置可以改变,若桌面不水平,也不会影响实验的结论.若某一滑轮与绳间存在较大摩擦力,则绳的拉力不再等于钩码重力,会影响实验结论.。
实验报告: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物理实验报告单
年级: 姓名: 实验时间: 实验名称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实验目的(1)依据合力的作用效果与各个分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同,探究求两个互成角度力的合成规律
(2)学会用作图法处理实验数据.
实验原理等效替代法,F的效果与F1和F2的效果相同,则F为F1和F2的合力。
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两个)、三角板、图钉(几个)、铅笔。
实验步骤(1)用图钉将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将橡皮条一端固定于A,另一端拴两个细绳。
(3)用两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的结点伸长到位置O并标记,记录F
1
和F
2
数据及绳的方向。
(4)用一只弹簧测力计将橡皮条结点拉到位置O,记录F读数和细绳的方向。
数据采集
根据数据填写。
牛顿第三定律与力的合成的平衡实验探究
记录数据: 将测量结 果记录在 记录本上
计算合力 F:根据 牛顿第三 定律,计 算两个力 的合力
比较F和 F1、F2: 比较合力 F与两个 分力F1、 F2的大小, 验证牛顿 第三定律
分析实验 结果:根 据实验数 据,分析 实验结果, 得出结论
实验目的:验 证牛顿第三定 律和力的合成
的平衡原理
实验器材:弹 簧秤、滑轮、 细绳、钩码等
目的: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器材:弹簧、挂钩、质量块、刻度尺等
实验步骤:将质量块挂在弹簧上,测量弹簧的伸长量,然后改变质量块的位置,再次测量弹簧的 伸长量
实验结果:弹簧的伸长量与质量块的位置无关,验证了牛顿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作 用力与反作用力大 小相等,方向相反
实验结果与理论预 测相符,证明了牛 顿第三定律的正确 性
平衡力:在搬运重物时,保持平衡,避免受伤
相互作用力:在运动中,保持身体平衡,避免摔倒
合成力:在团队合作中,发挥各自优势,共同完成任务 平衡力与合成力:在日常生活中,保持平衡,避免受伤,同时发挥各自优势, 共同完成任务
建筑结构设计:利用牛顿第三定律进行受力分析,确保建筑稳定性
准备实验器材:弹簧秤、 细绳、钩码、木板等
调整弹簧秤的零点
将弹簧秤一端固定在木板 上,另一端挂上钩码
记录弹簧秤的读数,计算 合力
改变钩码的位置,再次记 录弹簧秤的读数,计算合 力
比较两次合力的大小,得 出结论
准备实验 器材:天 平、砝码、 弹簧测力 计、细绳、 记录本等
测量力F1 和F2:分 别用弹簧 测力计测 量两个力 的大小
力的合成:多个力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它们的效果可以用 一个力来代替
第2章 实验3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二章 相互作用
返回导航
五、误差分析 除弹簧测力计本身的误差外,实验误差主要来源于读数误差和作图 误差两个方面。 (1)减小读数误差的方法:弹簧测力计数据在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大 一些。 (2)减小作图误差的方法:作图时两力的对边一定要平行,两个分力 F1、F2间的夹角越大,用平行四边形作出的合力F的误差ΔF就越大,所 以实验中不要把F1、F2间的夹角取得太大。
返回导航
第二章 相互作用
返回导航
〔变式训练1〕请完成“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的相关内 容。
(1)如图甲所示,在铺有白纸的水平木板上,橡皮条一端固定在A 点,另一端拴两个细绳套。
第二章 相互作用
返回导航
(2)如图乙所示,用两个弹簧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绳与橡 皮条的结点伸长到某位置并记为O点,记下此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F1和 F2及___两__细__绳__的__方__向___。
第二章 相互作用
返回导航
〔变式训练2〕在“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实验中: (1)如果“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得到验证,那么图乙中cos α∶cos β=__3_∶__4___。
第二章 相互作用
返回导航
(2)现将钩码改为两个弹簧测力计,如图丙所示,使橡皮筋另一端细 线上连接两个弹簧秤,仍然拉至O点,现使F2大小不变地沿顺时针转过 某一小角度,相应地使F1的大小及图中β角发生变化。则相应的变化可 能是__A__D__。
第二章 相互作用
返回导航
作出力F1、F2和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力F1和F2的合力 F′的图示,如图所示。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若在实验误差允许 范围内相等,则可验证平行四边形定则。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 知识清单
《科学探究:力的合成》知识清单一、力的合成的基本概念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在物体上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
2、共点力如果几个力都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者它们的作用线相交于一点,这几个力就叫做共点力。
二、力的合成的法则1、平行四边形定则两个力合成时,以表示这两个力的线段为邻边作平行四边形,这两个邻边之间的对角线就代表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三角形定则将两个分力首尾相接,连接首尾的有向线段即表示它们的合力。
三、力的合成的计算1、计算方法(1)作图法按照平行四边形定则或三角形定则,用作图工具作出合力。
(2)计算法可以根据三角函数关系计算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合力的大小(1)两个共点力的合成若两个力 F₁、F₂的夹角为θ,它们的合力 F 大小为:F =√(F₁²+ F₂²+ 2F₁F₂cosθ) 。
当θ = 0°时,F = F₁+ F₂,合力最大。
当θ = 180°时,F =|F₁ F₂| ,合力最小。
(2)多个共点力的合成依次将多个力两两合成,最终得到合力。
四、力的合成的应用1、实际生活中的应用(1)在提重物时,通过调整力的方向和作用点,可以更省力地完成任务。
(2)拔河比赛中,团队成员力的合成决定了比赛的胜负。
2、工程领域的应用(1)在建筑结构设计中,考虑各种力的合成,确保结构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2)机械设计中,合理安排力的合成,提高机械的性能和效率。
五、力的合成的实验探究1、实验目的验证力的合成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
2、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套、三角板、刻度尺、图钉等。
3、实验步骤(1)将方木板平放在桌面上,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 A 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条细绳套。
(3)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 O 。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教学设计
标题: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教学设计一、概述在物理学中,力的合成是一个重要的概念。
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
而了解和掌握力的合成规律,对于我们理解物体的运动和力的作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围绕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教学设计展开讨论,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力的合成规律,并通过实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二、力的合成规律的基本概念1. 互成角度的力互成角度的力是指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它们的方向之间的夹角为θ。
在力的合成中,夹角的大小将会对合成后的结果产生影响,这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地方。
2. 力的合成规律根据力的合成规律,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可以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单一力。
合成后的力的大小和方向可以通过合成力的三角法则来计算和确定。
三、实验教学设计在进行实验教学设计时,可以采用以下步骤和内容:1. 实验目的:通过实验,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加深对力的合成概念的理解。
2. 实验材料:包括弹簧测力计、各种大小不同的挂钩、拉力计等实验装置。
3. 实验步骤:步骤一:准备好实验材料并搭建实验装置,保证力的方向和夹角能够准确地测量和调整。
步骤二:测量不同角度下的两个力的大小和夹角,并记录实验数据。
步骤三:根据所得数据,使用三角法则计算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并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分析。
4. 实验结论:总结实验结果,得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并进行讨论和解释。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力的合成是一个复杂而又具有挑战性的物理概念。
通过实验教学,学生可以亲身体验和感受力的合成规律,对概念有更深刻的理解。
实验教学也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为他们日后深入学习和探索物理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五、总结与回顾力的合成规律是物理学中的基础知识,通过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实验教学设计,可以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和掌握这一重要概念。
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将能够通过观察和实验数据的处理,全面理解力的合成规律。
探究力的合成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通过实验,了解力的合成原理,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 掌握力的图示作图方法,提高空间想象能力和几何作图技能。
3. 培养严谨的实验态度和良好的实验习惯。
二、实验原理力的合成原理:若作用于物体上的两个力F1、F2,它们可以合成为一个力F,且F 的大小和方向由F1、F2的大小和方向决定。
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F1、F2的合力F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求得:(1)以F1的起点为起点,作F2的平行线,长度等于F2的大小;(2)以F2的起点为起点,作F1的平行线,长度等于F1的大小;(3)连接两平行线的交点,得到合力F。
三、实验器材1. 木板一块;2. 白纸一张;3. 图钉若干;4. 橡皮筋一根;5. 弹簧测力计两个;6. 细绳两根;7. 铅笔一支;8. 三角板一个;9. 刻度尺一把。
四、实验步骤1. 用图钉将白纸钉在木板上,作为实验平台。
2. 将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另一端结在细绳上。
3. 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细绳的两端,互成一定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的结点拉到某一位置O。
4. 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点的位置及此时细绳的方向。
5. 在白纸上按比例作出两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1和F2的图示。
6. 以F1的起点为起点,作F2的平行线,长度等于F2的大小;7. 以F2的起点为起点,作F1的平行线,长度等于F1的大小;8. 连接两平行线的交点,得到合力F的图示。
9. 改变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重复步骤3-8,观察合力F的变化情况。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分析1. 记录不同情况下两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F2及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
2. 分析实验数据,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六、实验结果与结论1. 通过实验,发现当两个力F1、F2的大小和方向变化时,它们的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也随之变化。
2. 实验结果符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即F1、F2的合力F可以通过作图法求得。
3. 实验结果表明,力的合成原理在实际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如工程力学、建筑设计等领域。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实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实验-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在力学领域中,力合成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
当有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时,这些力可以通过合成得到一个等效的合力,这个合力与原来的多个力具有相同的效果。
在这个实验中,我们将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
力合成是指将多个力沿着同一直线或者不同的方向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的方法。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于一个物体的情况,而理解和掌握力合成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分析和解决这类力的叠加问题。
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观察和分析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实验,来揭示力合成的规律和原理。
我们将使用一些简单的实验装置和材料,通过控制和测量不同力的大小和方向,然后将其合成为一个等效的力。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将得到一系列有关力合成规律的结论。
本实验的重要性在于揭示了力合成规律在真实物理系统中的应用,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解决力的叠加问题。
此外,对于力的合成规律的深入研究和应用,还为我们在工程设计、机械运动、力学分析等领域提供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总而言之,本实验旨在通过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揭示力合成的原理和规律。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观察和分析,我们将深入理解力的合成过程,并将其应用于真实物理系统中,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和应用提供有益的理论支持。
(以上为文章1.1 概述部分的内容)2.正文:2.1 实验背景2.2 实验材料与方法2.3 实验步骤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照以下结构进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实验的阐述:引言部分将提供对实验的整体概述,包括实验的目的和预期结果。
同时,将介绍本文的结构和各部分的内容安排。
正文部分将详细介绍实验的背景,包括相关概念和理论知识的介绍,为读者提供必要的背景信息。
接着,将介绍实验所需的材料与方法,包括实验所使用的仪器设备、材料的选择和实验的基本步骤等。
最后,将详细描述实验步骤,以确保读者能够清晰地理解和复现实验过程。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科学方法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科学方法
在物理中,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有一定的规律,是用科学方法进行探索的。
这些规律
可以为科学家们提供重要线索来研究物体之间的力学作用。
先说说物体间的力的单纯合成的规律。
首先,两个力的向量可以用三角函数的方式合成,即可以用不同的向量与某一轴的夹角进行折合,以此建立新的向量及其轴的夹角,从
而获得合成力的方法及其向量值。
第二,两个力的力值可以经过分分析,找出它们的力学
合成为零,即沿同一方向作用的力进行锥形耦合,沿相反方向作用的力可以把它们拉折,
以此获得两个力的合成值分析。
其次,我们可以把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进行合成,即是两个物体的力合力的规律。
物理里中反作用力的规律可以称作力学等值原理,即两个物体施加于彼此的力是等值
的并且向量方向相反。
其实,物体之间合成力的规律也可以从反作用力规律来推导,只要
将反作用力的两个分力合力,就可以得出两物体之间的合成力。
最后,我们可以使用科学方法来研究由多种力合成的规律,也就是多个力的合力规律。
我们可以使用力学单位向量分析法,从而把每个力的向量值及其夹角积累在一起,找出不
同的力的合力的总夹角和总值,从而获得多个力的合力的方向和大小。
总之,由上可知,科学的方法对于探究两个或多个力的合成状态和合力规律是必不可
少的,它们既可以根据反作用力规律建模,也可以利用力学单位向量分析法,以此获得两
个或多个力的合力规律。
因此,两个或多个力的合力规律是一个复杂的问题,科学地探究
它将大大推动物理科学及其应用的发展。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步骤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步骤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实验,那可挺有趣的。
做这个实验啊,得先把要用的东西准备好。
像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橡皮条、细绳、三角板、刻度尺这些东西可不能少。
就好比你要做饭,锅碗瓢盆食材都得备齐一样。
要是少了哪个,这实验就像没了翅膀的鸟,飞不起来咯。
把方木板平放在桌子上,再用图钉把白纸稳稳地固定在木板上。
这就像是给一场大戏搭好了舞台,白纸就是舞台的背景。
接着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木板上的A点。
这橡皮条就像个小演员,被我们安排在了特定的位置开始它的表演。
现在呢,拿出两条细绳,把它们的一端系在橡皮条的另一端。
这时候的橡皮条就像是被两根小辫子牵着的娃娃。
再用两个弹簧测力计分别勾住细绳。
这两个弹簧测力计就像两个大力士,要开始用力啦。
然后要做的就是拉弹簧测力计了。
拉的时候啊,要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个点O。
这就像两个人拉着一个东西,要把它拉到一个指定的地方。
而且在拉的过程中,要注意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
这示数就像是大力士出的力气大小,细绳的方向就是用力的方向。
要是这两个量没搞清楚,那这个实验就像盖房子没打好地基,后面肯定得出问题。
当把橡皮条拉到点O之后呢,就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记下来。
这就好比你记录下大力士出了多少力,朝哪个方向用力一样。
可以在白纸上按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画出力的图示。
这画出来的力的图示就像地图,能清楚地显示出这两个力的情况。
接下来,只用一个弹簧测力计,把橡皮条的结点仍然拉到点O。
这就像一个超级大力士要完成之前两个大力士的工作。
然后再记下这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和细绳的方向,同样画出力的图示。
这时候就会发现,之前两个力合成起来的效果和这个单独的力的效果是一样的。
这就好比你从两条不同的路走到一个地方,和从一条路走到这个地方,最终的目的地是一样的。
做完这个实验,我们能探究出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这规律就像是隐藏在自然现象里的宝藏,被我们通过这个实验挖掘出来了。
实验 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1 实验 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一、实验目的:探究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二、实验原理:平行四边形定则 物理思想:等效替代
实验方案
三、实验器材:
方木板,白纸,图钉,橡皮条,两个细绳套,两个测力计,刻度尺,铅笔
四、实验步骤:
(一)安装器材
1.把白纸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上,橡皮条一端用图钉固定在方木板的边缘,另一端系上两个细绳套,结点记作O.
(二)进行实验
2.用两个测力计分别钩住两个细绳套,平行方木板互成角度拉橡皮条,使结点O 被拉至O ′点,记录O ′位置,两个测力计的示数F 1、F 2及两个细绳套的方向。
3.用一个测力计钩住细绳套拉动橡皮条,使结点O 同样被拉
至O ′点,记录测力计的示数F 及细绳套的方向。
(三)处理数据
4.取下白纸,选用同一标度,做F 1、F 2、F 的图示。
5.以F 1、F 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的对角线记作F
(四)得出结论
6.比较F 和F ′,在误差允许范围内F 和F ′相同。
即以F 1、F 2为邻边做平行四边形,它们之间的对角线为它们的合力。
(五)分析误差
系统误差:
偶然误差:
实验改进
课后反思:同学们试着对实验方案进行改进。
高中物理【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第2课时实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一、实验目的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
二、实验原理1.合力F′的确定:一个力F′的作用效果和两个力F1、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则F′就是F1、F2的合力。
2.合力理论值F的确定: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F2的合力F的图示。
3.两个互成角度的力的合成规律的验证:比较F和F′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同。
三、实验器材方木板、白纸、弹簧测力计(两只)、橡皮条、细绳套、三角板、刻度尺、图钉(若干)。
四、实验步骤1.钉白纸:用图钉把白纸钉在水平桌面上的方木板上。
2.拴绳套: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A点,橡皮条的另一端拴上两个细绳套。
3.两力拉:用两只弹簧测力计分别钩住细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到某一位置O,如图所示。
记录两弹簧测力计的读数,用铅笔描下O 点的位置及此时两细绳套的方向。
4.一力拉:只用一只弹簧测力计通过细绳套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的位置O,记下弹簧测力计的读数和细绳套的方向。
5.改变两个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重复实验两次。
五、数据处理1.用铅笔和刻度尺从结点O沿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选定的标度作出这两只弹簧测力计的读数F1和F2的图示,并以F1和F2为邻边用刻度尺作平行四边形,过O点画平行四边形的对角线,此对角线即为合力F的图示。
2.用刻度尺从O点按同样的标度沿记录的F′的方向作出这只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的图示。
3.比较F′和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在大小和方向上是否相同。
六、误差分析1.弹簧测力计使用前没调零会造成误差。
2.使用中,弹簧测力计的弹簧和外壳之间、指针和外壳之间有摩擦力存在会造成误差。
3.两次测量拉力时,橡皮条的结点O没有拉到同一点会造成误差。
4.两个分力的夹角太小或太大,F1、F2数值太小,应用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图时,会造成误差。
七、注意事项1.结点O(1)定位O点时要力求准确;(2)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O点必须保持不变。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研究内容
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研究内容力合成是物理学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而探究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更是力学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本文将对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的研究,从力的合成规律、互成角度及其对力合成的影响等方面展开探讨,希望能够得出一些有意义的结论。
1.引言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经常会遇到多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情况,而这些力可能会有不同的方向和大小。
因此,了解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对于我们理解力的合成过程、计算合成力的大小和方向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2.力的合成规律在物理学中,力的合成规律是指当几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力的性质,力的合成可以分为平行力的合成和斜面力的合成两种情况。
2.1平行力的合成当多个平行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大小等于各个力的代数和。
即如果有n个平行力F1、F2、…、Fn作用在同一物体上,那么它们的合力F等于F1+F2+…+Fn。
2.2斜面力的合成斜面力的合成是指当多个斜面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时,它们的合力是怎样计算的。
根据三角形法则,斜面力的合成可分为三个步骤:求出各个力的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然后将它们分别相加,最后求出它们的合力大小和方向。
3.互成角度及其对力合成的影响在实际应用中,多个力的作用方向可能会有一定的夹角。
互成角度即是指这些力之间的夹角关系。
互成角度对力合成有着重要的影响,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1互成角度对力合成大小的影响当多个力的作用方向相互夹角较小时,它们的合力通常会比各个力的代数和大。
而当夹角较大时,合力则会比各个力的代数和小。
这是由于夹角大小对力合成的影响而导致的结果。
3.2互成角度对力合成方向的影响夹角的大小会影响力合成的方向。
当夹角较小时,合力的方向通常会偏向两个力的夹角的一半的方向。
而当夹角较大时,合力则可能会指向两个力的夹角的其他方向。
4.结论通过对两个互成角度的力合成规律进行探究,我们可以发现,互成角度对力合成的大小和方向具有重要的影响。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实验
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实验
嘿,朋友们!今天咱来聊聊那个超有趣的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实验呀!
你想想看,力这玩意儿,看不见摸不着的,可它又无处不在,多神奇呀!就好像是个调皮的小精灵,在我们身边跑来跑去呢。
做这个实验呢,就像是一场和力的小精灵的游戏。
咱得准备些道具,什么橡皮筋啦,测力计啦,那都是咱的好帮手。
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住,就好像给小精灵安了个家。
然后呢,用测力计慢慢去拉它,感受一下力的大小。
哎呀,这时候你就会发现,力可不是那么好捉摸的哟!
接着呢,我们再用两个测力计从不同方向去拉橡皮筋,嘿,这可就有意思了。
你看那橡皮筋被拉得歪歪扭扭的,不就像是小精灵在跟我们捉迷藏嘛!
这时候就得好好观察啦,看看这两个力是怎么合作把橡皮筋拉成那样的。
这不就是在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嘛!
咱可不能马虎,得瞪大眼睛仔细瞧。
你说要是不认真,那不就像盲人摸象,啥都搞不清楚啦?
你再想想,这力的合成规律就像是一首曲子,每个力都是一个音符,它们组合在一起,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呢!
做实验的时候,可别嫌麻烦,多试几次又咋啦?只有这样才能找到真正的规律呀!就像挖宝藏一样,不挖深点怎么能找到宝贝呢?
而且哦,这个实验还能让我们知道团结的力量呢!一个力可能很弱小,但是几个力合在一起,那可就强大啦!这不就跟我们人一样嘛,大家团结起来,啥事办不成呀?
做完实验后,你会恍然大悟,原来力的世界这么奇妙呀!你会感叹,哇塞,我居然发现了这么厉害的东西!
总之呢,这个探究力的合成规律实验,绝对是一次超级有趣又能学到好多东西的体验。
大家可别错过这个和力的小精灵玩耍的好机会呀!相信我,试过就知道有多好玩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探究合力与分力的关系——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实验目的:1.验证互成角度的两个共点力合成时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2.通过验证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培养用图象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的能力.
实验原理:
使某个力F′的作用效果以及F1与F2的共同作用效果都是使橡皮条伸长到同一点,所以F′为F1和F2的合力,作出F′的图示,再根据平行四边形定则作出F1和F2的合力F的图示,比较F、F′,分析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实验器材
方木板一块,白纸,__________,橡皮条,细绳和细绳套各两个,_____________,刻度尺,图钉几个,铅笔.
实验步骤
(1)在实验桌上平放一块方木板,然后在方木板上铺一张白纸,注意白纸的固定位置,用图钉把白纸固定在方木板上.
(2)用图钉把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板上的A点,在橡皮条的另一端系上两条细绳,两条细绳的另一端各系着绳套.
(3)用两个弹簧秤分别钩住绳套,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使橡皮条伸长,结点到达某一位置O.
(4)用铅笔记下O点的位置和两条细绳的方向,读出并记录两个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5)用铅笔和刻度尺在白纸上从O点沿着两条细绳的方向画直线,按照一定的标度作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用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合力F.
(6)只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把橡皮条的结点拉到同样位置O,读出并记录弹簧秤的示数,记下细绳的方向,按同一标度作出这个力F′的图示.
(7)比较力F′与合力F的大小和方向,看它们在实验误差允许的范围内是否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8)改变两个分力F1和F2的大小和夹角,再做两次实验.
实验结论。
讨论与交流:
1、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F′有可能完全符合吗,为什么?
2、本实验误差的主要来源是什么?
注意事项:
(1)要选用规格、性能完全相同的两个弹簧秤;弹簧秤使用前要校零,在竖直位置已校正好零点的弹
簧秤,到水平位置使用时,仍然要重新调零.
(2)实验过程中在使用弹簧秤的时候,要注意使弹簧秤与木板平面平行.
(3)选用的橡皮条应富有弹性,能发生弹性形变,同一次实验中,橡皮条拉长后的结点的位置必须
保持不变.
(4)在满足合力不超过弹簧秤的量程及橡皮条形变不超过弹性限度的条件下,应该使拉力尽量大一
些,以减小实验中的误差.
(5)画力的图示时,应选定恰当的单位长度作为标度;作力的合成图时,应尽量将图画得大一些,
但也不要太大而画出纸外,要严格按力的图示要求和几何作图法作出合力.
(6)由作图法得到的F和实际测量得到的F′不可能完全符合,只要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符合即可.
实验减小误差的方法:
1.测力计使用前要校准零点。
2.方木板应水平放置。
3.弹簧伸长方向和所测拉力方向应一致,并与木板平行.
4.两个分力和合力都应尽可能大些,读数时注意弹簧秤的量程及最小刻度.
5.拉橡皮条的细线要长些,标记两条细线方向的两点要尽可能远些.
6.两个分力间的夹角不宜过大或过小,一般取60°~120°为宜.
7.在画力的合成图时,要恰当选定标度.
例1.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来验证“力的平行四边
形定则”.弹簧测力计A挂于固定点P,下端用细线挂一重
物M.弹簧测力计B的一端用细线系于O点,手持另一端
向左拉,使结点O静止在某位置.分别读出弹簧测力计A
和B的示数,并在贴于竖直木板的白纸上记录O点的位置
和拉线的方向.
(1)本实验用的弹簧测力计示数的单位为N,图中A的示数为________N.
(2)下列不必要的实验要求是________.(请填写选项前对应的字母)
A.应测量重物M所受的重力
B.弹簧测力计应在使用前校零
C.拉线方向应与木板平面平行
D.改变拉力,进行多次实验,每次都要使O点静止在同一位置
(3)某次实验中,该同学发现弹簧测力计A的指针稍稍超出量程,请您提出两个解决办法.
1
例2.李明同学在做“互成角度的两个力的合成”实验时,利用坐标纸记
下了橡皮筋的结点位置O点以及两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如图所示.
(1)试在图中作出无实验误差情况下F1和F2的合力图示,并用F表示此
力.
(2)有关此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________.
A.两弹簧秤的拉力可以同时比橡皮筋的拉力大
B.橡皮筋的拉力是合力,两弹簧秤的拉力是分力
C.两次拉橡皮筋时,需将橡皮筋结点拉到同一位置O.这样做的
目的是保证两次弹簧秤拉力的效果相同
D.若只增大某一只弹簧秤的拉力大小而要保证橡皮筋结点位置
不变,只需调整另一只弹簧秤拉力的大小即可.
如图所示是张华和李明两位同学在做以上实验时得到的结果,其中哪一个实验比较符合实验事实?(力F′是用一只弹簧秤拉时的图示)
同步练习:
1.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时,先将橡皮条的一端固定在水平木板上,另一端系上带有绳套的两根细绳.实验时,需要两次拉伸橡皮条,一次是通过两细绳用两个弹簧秤互成角度地拉橡皮条,另一次是用一个弹簧秤通过细绳拉橡皮条.
⑴实验对两次拉伸橡皮条的要求中,下列哪些说法是正确的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将橡皮条拉伸相同长度即可 B.将橡皮条沿相同方向拉到相同长度
C.将弹簧秤都拉伸到相同刻度 D.将橡皮条和绳的结点拉到相同位置
⑵同学们在操作过程中有如下议论,其中对减小实验误差有益的说法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A.两细绳必须等长
B.弹簧秤、细绳、橡皮条都应与木板平行
C.用两弹簧秤同时拉细绳时两弹簧秤示数之差应尽可能大
D.拉橡皮条的细绳要长些,标记同一细绳方向的两点要近些
2.在“探究共点力合成规律”的实验中,某同学经历了以下实验步骤:
A.在白纸上按比例做出两个力F1和F2的图示,根据平行四边形定
则作图求出合力F;
B.只用一个测力计,通过细绳把橡皮筋拉同样长度;
C.记下两个测力计F1和F2的读数,并且记录它们的方向;
D.在水平放置的木板上,垫一张白纸,把橡皮筋的一端固定在板上
P点,用两条细绳连接在橡皮筋的另一端,通过细绳同时用两
个测力计互成角度地拉橡皮筋,使橡皮筋与细绳的连接点到达
某一位置O,并记下此位置,如图所示;
E.记下测力计的读数F′和细绳方向,按同一比例作出这个力的图示,比较这个实测合力F′和按平行四边形定则求出的合力F,看它们的大小和方向是否相近;
F.用刻度尺测量出P、O之间的距离并记录;
G.改变两测力计拉力的大小和方向,多次重复实验,从实验得出结论.
⑴上述实验步骤有明显的错误,这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正确的操作应为
________;
⑵上述实验步骤中有一步骤是多余的,这个步骤是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⑶将以上实验步骤按正确顺序排列,应为________(填选项前的字母).
3.在“探究求合力的方法”实验中,现有木板、白纸、图钉、橡皮筋、细绳套和一把弹簧秤.
⑴为完成实验,某同学另找来一根弹簧,先测量其劲度系数,得到的实验数据如下表:
弹力F/N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伸长量x/10–2m 0.74 1.80 2.80 3.72 4.60 5.58 6.42 根据表中数据在图中作出F–x图象并求得该弹簧的劲度系数k = ________N/m;
⑵某次实验中,弹簧秤的指针位置如图所示,其读数为________N;同时利用⑴中结果获
得弹簧上的弹力值为2.50 N,请在下列虚线框中画出这两个共点力的合力F合;
⑶由图得到F合=________N.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