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播学重要学派——媒介环境学最精确概况

合集下载

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媒介环境学派是传播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它主要关注传播过程中媒介环境对信息传播的影响。

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是基于对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分析和评估。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框架丰富多样。

媒介环境学派将媒介环境视为信息传播的重要背景,通过对媒介环境的分析和研究,揭示了媒介环境对信息传播的重要影响。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框架包括媒介决定论、媒介生态学、媒介地理学等多个子学派,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研究媒介环境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为我们深入理解媒介与传播现象之间的关系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方法多样灵活。

媒介环境学派采用的研究方法包括实证研究、案例研究、文献分析等多种方法,这些方法在研究媒介环境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时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例如,实证研究可以通过大规模的调查问卷和实验来获取数据,从而验证媒介环境对信息传播的影响;案例研究可以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来深入探讨媒介环境的作用机制和影响因素。

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成果丰富有益。

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成果涉及到广泛的领域,包括传媒经济、传媒政治、传媒社会等多个方面。

例如,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成果可以揭示媒介环境对广告传播的影响,从而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指导;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成果还可以揭示媒介环境对新闻传播的影响,从而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新闻传播的规律和特点。

然而,媒介环境学派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首先,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往往忽略了个体接收者的主动性和选择性。

媒介环境学派强调媒介环境对信息传播的影响,但忽视了个体接收者在信息接收和加工过程中的主动性和选择性,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研究结论的准确性和客观性。

其次,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往往缺乏跨学科的视野和方法。

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传播学领域,对于其他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思想交流相对较少,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研究的深度和广度。

媒介环境学派在传播学研究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和作用。

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是基于对其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的分析和评估。

从媒介环境学看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从媒介环境学看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

从媒介环境学看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一、媒介环境学概述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萌芽,于70年代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传播学派。

该理论学派由尼尔波兹曼创建,主要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经过三代学者的努力,媒介环境学已成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鼎力的第三学派,主要探究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

媒介环境学的独特性在于其研究重点放在传播技术本质或内在的符号和物质结构如何对文化产生深远的微观及宏观影响。

该学派主要分为加拿大多伦多学派和纽约学派。

多伦多学派的代表人物包括哈罗德英尼斯、埃里克哈弗洛克和马歇尔麦克卢汉,而纽约学派则以尼尔波兹曼为代表。

媒介环境学的发展历程可以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以英尼斯和麦克卢汉为代表,他们明确了媒介的定义,并探讨了媒介与人的社会关系第二阶段是20世纪70年代以后,以波兹曼和詹姆斯凯利为代表,他们深入研究了媒介环境学的某一部分或阶段第三阶段是20世纪90年代后,以梅罗维茨和保罗莱文森为代表,他们研究了最新科技对人的改变和影响。

媒介环境学的理论核心是认为传播媒介并非中性的、透明的和无价值的渠道,而是具有内在的物质结构和符号形式,这些结构和形式对信息的编码、传输和解码起着规定性的作用。

媒介环境学还提出了传播媒介有偏向的理论,认为每一种传播媒介都有其独特的偏向,这些偏向会影响到信息的传播效果和社会文化的发展。

媒介环境学作为一门研究媒介与社会关系的学科,为我们深入理解媒介对社会的影响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框架和研究方法。

二、新媒体的特点与分类数据性:新媒体利用数字技术进行信息传播,其内容和形式都以数据为基础。

互动性:新媒体允许用户与媒体内容进行实时交互,增强了用户的参与感。

超文本:新媒体内容通常以超文本的形式呈现,用户可以通过链接跳转到其他相关内容。

网络化:新媒体通过计算机网络、无线通信网等渠道进行传播,具有广泛的覆盖范围。

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
媒介环境学派是一种独特的传媒研究方法和理论。

它强调媒介对于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以及媒介所处的环境对其功能和效果的塑造。

因此,媒介环境学派的评价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媒介环境学派提供了一种全面的研究方法。

它关注各种媒介形式、技术和内容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不仅考虑到了单一媒介的作用,还考虑到了媒介之间相互影响的复杂关系。

这为了解和解释媒介对于社会的作用提供了更全面的视角。

其次,媒介环境学派强调媒介与其环境的互动。

它认为媒介不能被孤立地看待,而应该考虑到其所处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环境。

这一理论观点对于理解媒介的功能、效果和变革的原因具有重要意义。

第三,媒介环境学派提供了一种历史和时代的分析框架。

它考察了不同媒介形式和技术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兴衰和变革,以及这些变革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这种历史和时代性的分析有助于了解媒介发展的趋势和规律。

然而,媒介环境学派也存在一些批评和争议。

一些人认为其强调媒介的决定性作用过于突出,忽略了个体和社会主体的能动性。

另外,一些学者认为媒介环境学派在理论上不够凝练和系统化,需要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总体来说,媒介环境学派提供了一种重视媒介与环境互动关系的研究方法和理论,
对于理解和分析媒介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具有重要价值。

然而,它也需要与其他传媒研究方法和理论相结合,以获得更全面和深入的研究成果。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命题、源流与阐释――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五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命题、源流与阐释――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五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命题、源流与阐释――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五关键词:媒介环境学媒介生态学命题源流诠释哈罗德•伊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尼尔•波斯曼[摘要]:本文对以麦克卢汉为代表的媒介环境学派与中国学者原创的媒介生态学进行辨析,对该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命题、思想源流、代表人物进行梳理,回顾并总结中国学者对该学派的研究、评价和阐释,旨在推动传播研究在中国的自省和发展。

一.反思与前瞻华中科技大学《新闻与信息传播研究》的刘洁先生希望我能够谈一谈北美媒介环境学,我当然求之不得,因为这个学派正是我的研究重点。

该刊准备出版探讨媒介生态学和媒介环境学的专辑,借以检讨中国传播学现状和发展势头,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

近两年,国内学者开始探讨传播学发展的新契机,拓宽了视野,创造了新机。

仅以2007年的几个重要会议为例,5月在南京大学召开的“新闻传播学前沿课题研讨会”、8月在江西师范大学召开的“中国传播学高端学术研讨会”、12月在深圳大学召开的“中国传播研究之未来”等会议的核心课题都是“反思与前瞻”,着重从宏观上研究学科危机、范式和发展、学派的梳理等问题。

从目前的势头来看,我们的研究不再局限于以施拉姆等人为代表的经验学派、德国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和政治经济学派、法国结构主义学派,美国的批判学派、北美的媒介环境学派都纳入了我们的视野。

国内的创新苗头令人鼓舞。

邵培仁、崔保国等探索的媒介生态学就具有原创的价值,这是国内原生的传播学派。

由于国内的媒介生态学派和北美媒介环境学派的英文名称相同,均为media ecology,我们有必要对这两个学派做一番梳理。

二.群星速写北美传播学家伊尼斯(Harold A. Innis, 1894-1952)、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莱文森(Paul Levinson,1947)我们都已经相当熟悉,他们的代表作已经和中国读者见面。

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媒介环境学派

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媒介环境学派

作为一个研究范式的媒介环境学派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范式及其在现代传播学中的应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范式对于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媒介环境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式,其理论观点、研究方法和在现代传播学中的应用。

媒介环境学派、研究范式、传播学、媒介与社会、互动关系媒介环境学派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媒介如何塑造和影响人类生活和社会。

该学派的研究范围广泛,涵盖了从传统媒体到新媒体的各种形态,旨在揭示媒介在社会发展、文化传播和个体认知等方面的重要作用。

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方法具有跨学科的特点,综合了社会学、心理学、计算机科学等多个领域的知识。

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媒介不只是一个传递信息的工具,而是构成人类生活和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

该学派媒介如何影响人类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及媒介如何塑造和反映社会文化。

近年来,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以下领域:新媒体对社会的影响、媒介暴力与心理健康、媒介素养与信息素养、媒介与身份认同等。

然而,该学派在研究方法、理论体系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媒介偏见和信息茧房效应的研究尚不充分。

媒介环境学派的创新点在于其强调了媒介与社会的相互关系,将媒介视为一个独立且强大的变量。

这一研究范式有助于深化人们对媒介的认识,并为现代传播学的理论和实践提供了新的视角。

媒介环境学派还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可为政策制定、媒体监管和公众教育提供指导。

本文对媒介环境学派作为一个独立的研究范式进行了全面阐述,并分析了其在现代传播学中的应用价值。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观点和研究方法为理解媒介与社会的互动关系提供了有力支持,对于推动传播学的理论与实践发展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然而,该学派仍需在研究方法和理论体系上不断拓展和完善,以更好地应对现实问题,为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在当今社会中,技术媒介已经成为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还对传媒行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

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

( ) 会 科学 研 究 范式 、 释 研 究 范式 、 判研 究 范 5社 诠 批
式【 5 】 o
然而 , 般 地说 , 了简 明起 见 , 界 比较 喜 欢 一 为 学
突 出两个影 响最 大 的学 派 : 验学 派和批 判学派 。 经 圈 内人 士认 为有 必 要 深 入研 究 影 响最 大 的另 一 个 学
传播学是泊来品 . 任何的发展创新都必须以引 进为先行 。中国媒介生态学的发展必须以清理北美 媒介环境 学派为 前提 。媒介 环境 学是 什么样 的流派 呢? 西方传播学有一些什么流派呢? 它们彼此之间有

书《 传播 的观念》 《 、传播学 : 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 。
很受启发。 我赞同他们将传播学划分为三个学派。 虽 然 表述方 面存 在差 异 . 是 总 的看 法相 同 陈卫星划 但
关 键 词 : 介 环 境 学 ; 派 ; 播 学 媒 学 传
中 图 分 类 号 : 2 62 G 0 .
文 献标识 码 : A
文 章 编 号 : 0 0 6 X( 0 6 0 —0 0 —0 1 0 —2 0 2 0 ) 6 1 4 5
步 心得 . 就教 于 同仁


中国学界的反思
派 的 不 足 . 真研 究 正 在 崛 起 的 第 三 学 派— — 媒 介 环 境 学 。本 文 论 述 媒 介 环 境 学 问鼎 传 播 学 主 流 学 认 派的 势头 . 回顾 国 内学 界 对 该 学 派 的 认 识 过 程 , 张 深 化 对 这 个 学 派 及 其 代 表 人 物 的 研 究 。 主
维普资讯
第2 3卷 第 6期
深 圳 大学 学 报 ( 文社 会 科 学 版 ) 人

必备冲刺名解10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必备冲刺名解10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

必备冲刺名解10 | 经验学派、批判学派、媒介环境学派一、经验学派(Empirical School)(定义+前提+特点+原则+局限+例子+评价)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他们多从行为主义角度进行研究,在研究中注重经验材料和实证考察,故自称为经验学派。

(定义)其基本前提为:一社会现象具有自身的客观性,这些客观性可以通过科学方法加以揭示;二人类有能力开发或设计出揭示社会现象之客观性的科学方法;三任何关于社会现象的理论和假设,都能通过一定的科学方法得到证明或否定。

(前提)研究特点包含实用主义的研究目的;多元主义的社会观;关注焦点集中在传播效果上。

(特点)原则如下,一研究程序应具有客观性和可重复性,用于调查和分析的方法和技术不能随意变更,以便为其他学者提供验证的手段;二社会科学家的首要目标,是收集和提供关于理论假设的无可争议的科学数据和材料;三通过公开的学术讨论,建构关于社会现象的一般理论模式或定理。

(原则)社会现象和人的行为复杂,而可测定、可量化的经验材料是有限的,尤其是作为社会实践主体的人的理性和精神活动,在许多情况下并不能单纯地用经验材料就能够说明;当下,其研究主要依靠问卷调查和控制实验;其研究所依赖的主要是个人或小群体层面上的经验材料,对微观现象有一定效用,对宏观情况缺乏有效手段;无法做到纯客观。

(局限)伊里调查,拉扎斯菲尔德所进行的选民调查,采用了精心设计的方法和程序。

(例子)经验学派的研究兴趣主要集中在传播与人的行为问题上,着意探索如何通过传播来控制和修正人的行为,这些研究对社会管理来说具有很高的应用价值。

但他们忽视和回避了许多宏观问题,如社会结构、社会制度等。

(评价)二、批判学派(Critical School)(定义+起源+观点+流派+特点)批判学派是持不同于美国实证分析、经验研究派别立场,坚持批判观和方法进行的研究的总称。

(定义)批判学派是在法兰克福学派的影响下,以欧洲学者为主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学派。

媒介环境学简答题

媒介环境学简答题

一、媒介环境学的内涵(名词解释、论述题常见考点)1、媒介环境学由尼尔·波兹曼公开提出,该理论学派从麦克卢汉的“媒介即讯息”出发,研究媒介在社会中的作用。

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是20世纪30年代在北美萌芽,在70年代形成发展起来的一个传播学派。

经过三代学者的努力,它已成为与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鼎力的第三学派,探究媒介与人类社会文化的关系。

作为媒介研究领域之一,媒介环境学的独特性表现在将研究重点放在研究传播技术本质或内在的符号和物质结构如何对文化导致深远的微观及宏观的影响。

2、媒介环境学认为,“媒介即是环境”,“环境即是媒介”,它有3个互相联系的理论命题:(1)传播媒介不是中性的。

媒介的物质属性结构和符号形式具有规定性的作用,对信息的编码、传输、解码、储存产生影响,对支撑这些传播过程的物质设备也产生影响;(2)传播媒介有偏向性:思想情感偏向,时空和感知偏向,政治偏向,社会偏向,形而上偏向,内容偏向,认识论偏向等,读者对伊尼斯的时空偏向论和麦克卢汉的感知偏向论已经比较熟悉;(3)传播技术对文化产生影响。

(注意:三个理论名词经常会单独拿出来考)二、媒介环境学的发展阶段(主要在了解,有助于掌握媒介环境学的整体脉络,考试一般不会出题,但是知识性很强。

)1、媒介环境学的第一阶段:开创新思路这一阶段主要代表人物有伊尼斯、麦克卢汉、路易斯·福斯戴尔等,和先驱们相比,他们明确了媒介的定义,同时也更加专注于媒介与人关系的探讨,媒介环境学正式在学术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伊尼斯和麦克卢汉是多伦多学派闪耀的“双子星”,其思想观点引发了巨大的关注与讨论。

2、媒介环境学第二阶段:选取研究重点和第一阶段的伊尼斯和麦克卢汉相比,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尼尔·波兹曼和詹姆斯·凯瑞均是选取了媒介环境学中的某一部分或者某一阶段进行研究。

尼尔·波兹曼表达了对电子媒介的抗拒和对印刷时的留恋与推崇,而詹姆斯·凯瑞则是坚持主张把传播当文化进行研究。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

传播学各学派传播学各学派⼀、经验学派1.什么是经验学派传播学的经验学派,主要指以美国学者为代表的传统学派,他们在传播学研究中占有主流地位。

2.经验学派的特点对现⾏社会体制是否合理并不关⼼,⽽是维护与改进现存社会体制及其功能。

他们把社会视为⼀个能够⾃我调节和平衡的有机⽣物体。

经验学派在⽅法上坚持经验性的实证研究⽴场,在⽅向上坚持实⽤主义的研究⽬的,在指导思想上则坚持多元主义的社会观。

3.经验学派的奠基者及其主要理论经验学派的奠基⼈主要有两位,分别是美国政治学家拉斯韦尔和美籍奥地利社会学家拉扎斯菲尔德,除了这两位之外,美国⼼理学家霍夫兰和卢因也对该学派有重要影响。

拉斯韦尔(1)5w传播模式:拉斯韦尔在其1948年发表的《传播在社会中的结构与功能》⼀⽂中,最早以建⽴模式的⽅法对⼈类社会的传播活动进⾏了分析,这便是著名的“5W”模式。

“5W”模式界定了传播学的研究范围和基本内容,影响极为深远。

“5W”模式是:谁(Who)→说什么(Says What)→通过什么渠道(In Which Channel)→对谁(To whom)→取得什么效果(With what effects)(2)三功能说拉斯韦尔将传播的基本社会功能概括为三种:1 )环境监视功能。

2 )社会协调功能。

3 )社会遗产继承功能。

拉扎斯菲尔德(1)两级传播个⼈不是与社会隔离的,⽽是与群体中的其他⼈相互影响的;对媒介讯息的响应和反应不是直接和及时的,⽽是通过“中间站”传递的,并受到其影响;对⼤众媒介的讯息接收并不等于反应,不接收亦不等于⽆反应,因为受传者原来的⽴场和⼈际传播中的次要接收都在发挥重要作⽤;⾯对媒介运动,有⼀类⼈积极地接收和传播来⾃媒介的观点,⽽另⼀类⼈则主要依靠个⼈接触接受指导。

在⼤众传播的条件下,⼈际传播仍在积极地发挥作⽤,对⼤众传播的状态和效果具有重⼤影响。

(2)意见领袖(3)睡眠者效应由于时间间隔使⼈们容易忘记传播的来源,⽽只保留对内容的模糊记忆。

媒介技术学派主要内容

媒介技术学派主要内容

媒介技术学派主要内容
媒介技术学派是传播学的一个重要理论流派,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媒介效应:媒介技术学派认为,不同的媒介对信息传播和社会影响具有不同的特点和效应。

媒介技术的特性和功能会塑造人们的感知、思考和行为方式,从而产生各种社会效应。

2. 媒介决定论:媒介技术学派主张媒介决定人类的社会结构和文化表达。

媒介技术的发展和使用会改变社会组织形式、权力关系以及文化传承方式,进而影响社会的演变和发展。

3. 媒介生态系统:媒介技术学派强调媒介与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媒介技术与其他社会要素相互依存、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复杂的媒介生态系统。

4. 技术决定论:媒介技术学派认为技术本身具有自身的逻辑和规律,对社会变迁产生决定性影响。

技术的引入和运用会改变人们的生产方式、社会关系和文化观念,从而推动社会的转型和演进。

5. 媒介批判性:媒介技术学派关注媒介对权力、意识形态和文化认同的影响,并提倡对媒介的批判性思考。

他们关注媒介的操控性、偏见性和商业化倾向,呼吁公众对媒介进行审视和反思。

总体而言,媒介技术学派关注媒介与社会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强调媒介的特性、功能和效应对社会变迁和文化表达的重要影响,以此来解释和理解现代社会中媒介的作用和意义。

媒介环境学派发展史初探

媒介环境学派发展史初探
提 出 了 “ 言 相 对 论 ”, 认 为语 言 的 语 法 特 征 在 决 定 说 语 他 话者的倾向中 , 发挥 了重要作用。 每一次说话 、 书写或思考
本杰明・ ・ 李 沃尔夫 语言学家
的时候 , 我们都无 意之间把语法结构投射到现 实里去 。
苏珊 她提 出符号可分为 “ 一般性符号 ” “ 和 象征性符号”。 而人 符号论美学家 们在编码这些符号时 , 有推理性模式和表征性模式两种 。 哲学 文学博士 符号的编码形式是人们进行理性思维和推理的代码 , 凭借 这样的代码 , 人们积累有关世界 的科学知识和逻辑知识。
表 4 :
《 国与传播 》 《 帝 、 传播 的偏 向》 是伊尼斯 的代表作 。 他使用 传播媒介 这个术 语时 , 不仅仅是 指使用 的原材料 比如石头 、 板 、 泥 羊皮 纸和纸 伊 尼斯 多伦多学派 张, 而且是指体 现在媒 介里的传播形式——象形文字 、 楔形文字和拼 音接轨 。 他认 为媒介具有其 自身的偏 向性 , 这种偏 向既可以是时间上
g) y 的历 史 不 仅 限 于此 。
均属于语言学家 , 他们在 比较两种语 言差 异中, 发现 了语言作 为一种 中介 , 并不 只 是承载信息的 中介 , 还决定使用语 言者 的 思维方法 。 他们 的共 同点在 于聚焦了环境
媒介环境学发展过程 中, 各个 阶段代表人
理 论 发 展 进 程 也 是 一 个 从 宏 观 到 微 观 的
接或问接的师承关系。 笔者将他们之 间的
关系如表 1 所示 。 表 1 从 师 承 关 系 和 学 术 派 别 上 看 是
了城市是如何在无形之中塑造人的思维 ,
从 而 影 响 历 史 的 发 展 进 程 ; 尔 夫 和 朗格 沃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

媒介环境学派的理论分析框架媒介环境学派认为媒介技术是塑造人类社会和思维方式的重要因素。

它强调媒介环境的整体性和复杂性,认为媒介技术与社会、文化、经济等多个方面相互交织、相互影响。

这个学派还媒介技术的历史演变和人类社会的变迁之间的关系,试图揭示媒介技术对社会发展、文化传承和国家政治等方面的影响。

媒介环境学派的要素包括媒介技术、媒介环境、人类社会和思维方式。

其中,媒介技术是媒介环境学派的核心,它包括各种不同的传播媒介,如文字、图像、声音、电子等。

媒介环境是指由媒介技术构建起来的信息交流环境,它涉及到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如政治、经济、文化等。

人类社会和思维方式也是媒介环境学派的重要要素,它们受到媒介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反作用于媒介环境。

媒介环境学派的分析手法包括媒介分析、语境分析和批判性分析。

媒介分析的是媒介技术的特性、结构和功能,以及它们如何影响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

语境分析则注重考察媒介技术在特定历史、文化和社会背景下的作用,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媒介环境的复杂性。

批判性分析是对媒介环境的反思和批判,它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媒介环境中的问题和不足之处,从而提出改进的建议。

媒介环境学派在实践中的应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新闻传播:媒介环境学派对新闻传播业有深刻的影响。

例如,在突发事件中,新闻媒体如何快速、准确地传递信息,同时避免谣言和误解的传播?媒介环境学派提供的理论和分析方法可以帮助新闻从业人员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这些问题。

教育领域:在教育领域,媒介环境学派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在线教育、MOOCs等新兴教育形式的出现,教育环境和教学方式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媒介环境学派对这种现象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教育工作者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方法。

娱乐产业:娱乐产业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媒介环境的支持。

媒介环境学派对娱乐产业的传播方式、受众心理以及市场运营等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为娱乐产业的发展提供了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政治宣传:政治宣传是媒介环境学派的重点之一。

媒介环境学派名词解释

媒介环境学派名词解释

媒介环境学派名词解释
媒介环境学派是20世纪60年代美国信息学家和社会学家发展的一种重要的学术流派,他们研究的是个体与外部社会媒介环境之间的系统性关系。

这个学派以媒介分析(mediation analysis)为核心,认为媒介可以作为一个中介,连接个体与社会环境,因而影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在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中,有3个重要的概念:媒介(mediation)、过渡(transition)和互动(interaction)。

媒介(mediation)指的是一些外界环境因素,如家庭、教育等,他们对个体的生活和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过渡(transition)指的是信息和文化技术的改变,他们可以改变个体的生活和发展方向,从而影响个体的行为和观念。

互动(interaction)指的是媒介和个体之间的互动,由此可以
改变个体的思想和行为。

媒介环境学派认为,个体是一种复杂的系统,它们受外部环境的影响,也影响着外部环境,并且个体和社会环境之间是双向的影响过程。

人们的发展和行为都与他们所处的社会环境有关,因此,个体和外部社会媒介环境之间的关系是十分重要的。

媒介环境学

媒介环境学

媒介环境学媒介环境学 - 发展历程媒介环境学已经走完了3代人的生命历程。

20世纪50年代以前,媒介环境学尚在萌芽,该学科的先驱和奠基人有帕特里克·格迪斯(Patrick Geddes)、刘易斯·芒福德(Lewis Mumford)、本杰明·李·沃尔夫、苏珊·朗格等人。

50年代以后,媒介环境学渐趋成熟,第一代的代表人物有埃里克·哈弗洛克、哈罗德·英尼斯和马歇尔·麦克卢汉。

第二代的代表人物到70年代以后日趋活跃,他们有尼尔·波斯曼、沃尔特·翁、詹姆斯·凯利。

第三代的代表人物有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罗维兹、兰斯·斯特雷特、林文刚、埃里克·麦克卢汉、德里克·德克霍夫,他们多半在90年代以后登场,目前活跃在世界各地。

媒介环境学(media ecology)这个术语由麦克卢汉(Marshall McLuhan,1911-1980)创造,但他没有公开使用。

1968年,尼尔·波斯曼(Neil Postman,1931-2003)首次公开使用这个术语。

1970年,波兹曼接受麦克卢汉的建议,在纽约大学创建媒介环境学的博士点。

波兹曼认为,媒介是复杂的讯息系统,媒介环境学试图揭示其隐含而固有的结构,揭示媒介对人的感知、理解和感情的影响。

学派的创生必须同时具备3个条件:领军人物、原创思想和制度构建。

媒介环境学的创建满足了上述3个条件。

媒介环境学成熟于20世纪50年代,建制于波兹曼。

英尼斯是奠基人,麦克卢汉是旗手,波兹曼是学科制度化的关键人物。

英尼斯(Harold Innis,1894-1952)的背景是政治经济学,他擅长加拿大经济史,在芝加哥大学获政治经济学博士,旋即回多伦多大学执教。

20年代至40年代,他已经出版经济学专著4部,成为著名的经济史家;40年代以后,他的研究重点转向传播学。

媒介环境学派名词解释

媒介环境学派名词解释

媒介环境学派名词解释一、什么是媒介环境学派?媒介环境学派(Media Ecology)是传播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媒介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

它关注媒介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探讨了媒介对人类认知、行为、文化等方面的影响。

媒介环境学派通过对媒介的技术、形式、传播方式等特性的分析,揭示了媒介的社会和心理效应。

二、媒介环境学派的主要概念1. 媒介环境媒介环境是媒介与其所处的物理、社会、文化环境之间的关系。

媒介环境既包括媒介的物质形态和技术特性,也包括媒介的意义、使用方式和社会影响等方面。

媒介环境对个体和社会的结构、行为和价值观念都产生深远的影响。

2. 技术决定论技术决定论是媒介环境学派的一个重要理论观点,认为技术的发展和使用对社会和个体有着决定性的影响。

技术创造了新的媒介环境,影响了人类的意识形态、行为模式、社会结构等方面。

技术决定论强调技术对社会进步和变革的推动作用,但也强调了技术的副作用和负面影响。

3. 媒介神经学媒介神经学是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方法和理论框架之一,强调媒介对人类的神经系统和认知功能的影响。

媒介神经学认为媒介可以改变人类的感知、思维和行为方式,塑造人类的认知结构和文化模式。

它关注媒介对大脑和心理过程的影响,研究媒介与人类神经系统的互动关系。

三、媒介环境学派的研究内容1. 媒介与认知媒介对人类的认知具有重要的塑造作用。

媒介环境学派研究了媒介对感知、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的影响。

不同的媒介形式和使用方式会影响人类的注意力分配、信息处理和思维方式。

媒介环境学派通过研究媒介对认知的影响,揭示了媒介带来的认知变革和认知能力的转变。

2. 媒介与行为媒介对人类的行为也具有重要的影响。

媒介环境学派研究了媒介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塑造作用。

不同的媒介形式和使用方式会影响人类的行为模式、社交行为和参与行为。

媒介环境学派通过研究媒介对行为的影响,揭示了媒介对个体和社会行为的变革和影响机制。

3. 媒介与文化媒介对人类文化也有深远的影响。

传播学重要学派——媒介环境学最精确概况

传播学重要学派——媒介环境学最精确概况

媒介环境学名词解释先驱的奠基人:刘易斯·芒福德雅克·艾吕尔技术哲学考察技术对人的影响、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芒福德指出技术的起源是早期人类心理能量冗余的结果,技术是人类机体的延伸。

早期技术本以生活为中心,与文化和谐共生;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不再以人为中心,人被机械化。

艾吕尔:技术自主论,技术具有某种外在独立性,这种性质是人无法控制和干涉的技术环境论,技术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环境,并代替了旧的环境。

第一代:哈罗德·伊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环境学之多伦多学派“多伦多学派的双星”伊尼斯:媒介史研究:从历史的宏观角度从时间和空间考察了人类文明和媒介之间的生态式关系。

媒介的时空偏向论: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时间或空间的偏向,不同的文明亦有这一偏向。

单一的文明隐藏着危机,现代西方文明便是如此。

麦克卢汉:提出media ecology这一名称。

批评传播研究就像被鲜美的肉麻痹的看门狗一样专注于具体的传播内容,而忽略了媒介本身的影响。

人们对身处的媒介环境没有察觉,就像鱼对水的存在浑然不觉一样继承芒福德——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受伊尼斯影响——提出媒介的感官偏向和冷热偏向媒介环境的三层含义:媒介本身是环境的一部分;媒介会创造新的环境,改变旧的媒介环境,重塑环境;媒介环境具有隐匿性,媒介变迁之际最容易识别新旧环境的时机。

媒介进化四元律:放大、过时、再现、逆转第二代:尼尔·波斯曼沃尔特·翁波斯曼:创立媒介环境学派,绘制学派理论框架和蓝图,奠定了人文主义的研究视野和关怀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技术独眼龙”:关注技术的阴暗面,探析技术对文化的侵蚀,技术悲观主义媒介即隐喻、媒介的意识形态偏向分析了电子媒介对印刷文化和理性思维的冲击定义媒介环境学,提出了衡量新媒介是否人性化的标准和三种平衡理论翁:媒介史研究,首创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的概念,肯定口语文化第三代: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罗维茨莱文森:技术乐观主义,“人类沙文主义”捍卫和阐释麦克卢汉思想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探析技术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将媒介研究推向哲学层面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和补偿性理论梅罗维茨:将媒介理论和社会交往理论糅合,提出媒介场景交往论,认为新的媒介会产生新的场景/环境,影响场景中人物角色和行为。

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_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_何道宽

异军突起的第三学派_媒介环境学评论之一_何道宽

一、中国学界的反思传播学引进中国大陆20年有余。

这门学科如何发展?这是新千年以来传播学界关注的重点。

就我所知,朱光烈预言传播学将会成为显学,陈力丹每年以年终专搞的形式追踪并评述传播学的发展,国内著名新闻出版学界众多网站上论学科发展的文章难以计数。

近年来,学界敲响传播学学科危机的警钟,呼唤传播学范式革命的自觉意识。

突出的成果有:陈卫星的《麦克卢汉的传播思想》和《传播的观念》,胡翼青的《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陈力丹的《试论传播学方法论的三个学派》和《胡翼青<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笔记》。

同时出现的创新苗头,令人鼓舞。

邵培仁等探索的媒介生态学就具有原创的价值。

传播学是泊来品,任何的发展创新都必须以引进为先行。

中国媒介生态学的发展必须以清理北美媒介环境学派为前提。

媒介环境学是什么样的流派呢?西方传播学有一些什么流派呢?它们彼此之间有一些什么样的关系呢?笔者准备用几篇文章谈谈初步心得,就教于同仁。

大中华学界对传播学的划分众说纷纭,但大同小异,多则五派,少则三派,五派之说一般是:经验———实证学派、法兰克福学派、英国文化研究学派、政治经济学学派、技术学派。

三派之说持论者比较多,但主张各有不同:(1)经验———功能、控制论、结构主义[1];(2)经验———功能、技术控制、结构主义符号———权力[2];(3)结构功能主义、政治经济学、文化研究[3];(4)社会科学研究、诠释研究、批判研究[4];(5)社会科学研究范式、诠释研究范式、批判研究范式[5]。

然而,一般地说,为了简明起见,学界比较喜欢突出两个影响最大的学派:经验学派和批判学派。

圈内人士认为有必要深入研究影响最大的另一个学派,是近年才出现的潮流。

陈力丹对这个潮流做了很好的概括:“我们历来把传播学划分为两大派:经验主义学派和批判学派。

近来读了陈卫星和胡翼青的书《传播的观念》、《传播学:学科危机与范式革命》,很受启发。

我赞同他们将传播学划分为三个学派,虽然表述方面存在差异,但是总的看法相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媒介环境学
名词解释
先驱的奠基人:刘易斯·芒福德雅克·艾吕尔技术哲学
考察技术对人的影响、技术与人的关系、技术对社会和文化的影响。

芒福德指出技术的起源是早期人类心理能量冗余的结果,技术是人类机体的延伸。

早期技术本以生活为中心,与文化和谐共生;随着技术的发展,技术不再以人为中心,人被机械化。

艾吕尔:技术自主论,技术具有某种外在独立性,这种性质是人无法控制和干涉的
技术环境论,技术本身已经成为一种环境,并代替了旧的环境。

第一代:哈罗德·伊尼斯马歇尔·麦克卢汉媒介环境学之多伦多学派“多伦多学派的双星”
伊尼斯:媒介史研究:从历史的宏观角度从时间和空间考察了人类文明和媒介之间的生态式关系。

媒介的时空偏向论:不同的媒介有不同的时间或空间的偏向,不同的文明亦有这一偏向。

单一的文明隐藏着危机,现代西方文明便是如此。

麦克卢汉:提出media ecology这一名称。

批评传播研究就像被鲜美的肉麻痹的看门狗一样专注于具体的传播内容,而忽略了媒介本身的影响。

人们对身处的媒介环境没有察觉,就像鱼对水的存在浑然不觉一样
继承芒福德——提出媒介是人体的延伸;受伊尼斯影响——提出媒介的感官偏向和冷热偏向
媒介环境的三层含义:媒介本身是环境的一部分;媒介会创造新的环境,改变旧的媒介环境,重塑环境;媒介环境具有隐匿性,媒介变迁之际最容易识别新旧环境的时机。

媒介进化四元律:放大、过时、再现、逆转
第二代:尼尔·波斯曼沃尔特·翁
波斯曼:创立媒介环境学派,绘制学派理论框架和蓝图,奠定了人文主义的研究视野和关怀
媒介批评三部曲:《童年的消逝》、《娱乐至死》、《技术垄断》
“技术独眼龙”:关注技术的阴暗面,探析技术对文化的侵蚀,技术悲观主义
媒介即隐喻、媒介的意识形态偏向
分析了电子媒介对印刷文化和理性思维的冲击
定义媒介环境学,提出了衡量新媒介是否人性化的标准和三种平衡理论
翁:媒介史研究,首创原生口语文化和次生口语文化的概念,肯定口语文化
第三代:保罗·莱文森约书亚·梅罗维茨
莱文森:技术乐观主义,“人类沙文主义”
捍卫和阐释麦克卢汉思想
从生物进化论的角度探析技术和认识论之间的关系,将媒介研究推向哲学层面
媒介进化的人性化趋势理论和补偿性理论
梅罗维茨:将媒介理论和社会交往理论糅合,提出媒介场景交往论,认为新的媒介会产生新的场景/环境,影响场景中人物角色和行为。

将媒介环境学派推向微观生活层面
“范式”角度的媒介环境学派
范式paradign:科学共同体接受和信奉的研究模式,包括三个层面的观念架构——本体论;认识论;目的论
美国科学哲学家库恩:科学发展是“常规科学”和“科学革命”交替发生的过程。

当常规科学反复研究都无法克服的问题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就出现科学发展的非常规时期即“科学革命”,科学革命就是研究范式更新的革命过程。

本体论:研究媒介本身及其重要社会历史意义
认识论:媒介本身的属性和传播特征,是在长期的社会应用中慢慢浸入人和社会机体的。

媒介不仅纵观历史时期,而且社会结构、心理认知、角色身份、生产生活,无不依赖传播而存在,深受传播的影响。

媒介环境学派考察的效果一般很难通过社会科学的方法加以证实,因为媒介环境学派考察的是结构变化的类型和影响因素,依赖思辨、历史分析和模式识别。

研究方法有:
1.宏观模式识别。

媒介环境学派是思辨性质的研究,却不适合作为思辨研究的典型,因为他们是宏观层次上的模式识别,与传统的以严谨细致的逻辑推演为特征的思辨研究不同
模式识别:深入观察复杂交错的动态关系,发现其中隐藏的关联机制
理论命题都是比喻,而非严谨的判断;模式不是靠演绎而来,而是观察得来
2.历史的、比较的分析。

对媒介史和社会史的历史比较分析
3.矛盾的辩证分析。

时间与空间,中心与边缘,集中化与非集中化等矛盾
目的论:从媒介环境的角度研究传播的长远社会效果,可以帮助理解宏观的社会现象和历史变革,这是短期效果研究和内容研究所不能奏效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