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理论概念,是指在社会主义国家中,由于生产力水平的限制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国家需要在长期的历史阶段内逐步过渡到最终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
在这一阶段中,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影响着整个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速度。
本文将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以及它们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和意义。
一、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指生产资料的所有者和经营管理者。
在这一阶段,国家和集体是社会主义国家的两种基本所有制形式。
国家所有制是指国家对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即由整个国家全体人民共同拥有和管理。
集体所有制是指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生产资料,包括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的集体所有制企业。
这两种所有制形式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共同构成了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结构。
在国家所有制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通过国有企业实现对生产资料的国家所有。
国有企业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经济基础,是国家履行宏观调控职能的重要工具。
国有企业的利润归国家所有,用于国家建设和社会福利事业,从而实现了资源的社会公平分配和再分配。
在集体所有制方面,农村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的集体所有制企业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和劳动合作组织实现对生产资料的集体所有。
集体所有制是劳动人民自己的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经济基础,有助于发挥劳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在所有制结构方面,社会主义国家需要综合考虑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相互关系,做到既保持国有经济的主导地位,又充分发挥集体经济的作用,促进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的良性互动和有效联动,实现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的有机结合。
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指国家对社会收入和社会财富进行合理分配的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国家需要通过分配制度实现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和再分配,促进社会公正和社会稳定。
第十三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内容
3、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所有制 采取国家所有制的形式 (1)社会化大生产客观上要求社会主义国 家统一指挥和协调,确保证国民经济健康 快速的发展; (2)全体劳动者共同占有的生产资料需要 由代表全体劳动者利益的社会主义国家来 行使所有权
(3)社会主义国家必须通过掌握属于全民 所有制的生产资料,才能真正为全体劳动 者的共同的根本利益服务。
2.社会主义公有制实现形式可以而且应当 多样化 一切反映社会化生产规律的经营方 式和组织形式都可以利用。 改革开放以来,公有制已经突破了 仅仅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实现形式, 出现了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的局面。 我国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股份制经 营、股份合作制经营、承包经营、租赁 经营、委托经营,等等。
4、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意义 (1)我国目前的这种所有制结构有很 大的优越性; (2)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符合“三个
有利于”标准 。
评价社会主义条件下所有制形式是否具有 优越性的标准。
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 础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生产资料归社会 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新型 的所有制,它的建立标志着社会主义经 济制度的产生。
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 济共同发展是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 有制结构,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 基本经济制度。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采取这种所有制结构的必然性
(1)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总的说来还比较 低,而且生产力在全国各个地区、国民 经济各个部门之间的发展很不平衡; (2)生产力发展水平呈现多层次性。
2、集体所有制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 重要地位和作用
3、大力发展股份合作制经济
(1)股份合作制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一种 实现形式。 在股份合作制中,劳动联合和资本联合 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职工共同占有和使用生 产资料,共同劳动,共享利益,共担风险, 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企业出资人。 (2)实行股份合作制,落实了企业生产经营 责任,提高了职工对企业资产的关心程度和 风险意识,增强了企业凝聚力,调动了职工 的积极性,有利于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殊阶段,这一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和保障。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关键任务。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主要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其中公有制是主体。
公有制是指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全民所有制指的是国家所有的企业和资源,而集体所有制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和城镇集体经济。
非公有制包括个体私营经济、私人所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
这种所有制结构的设计,旨在建立一个有利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制度。
在公有制经济中,国家所有的企业和资源由国家统一管理和调配,目的在于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推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农民组织在生产和经营上按劳分配,城镇集体所有制企业实行按劳取酬和利润分配的原则。
这种分配制度的设计,旨在保障每个劳动者的权益,调动他们的生产积极性,提高整体经济效益。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个体私营经济、私人所有制经济和外资经济都是依法经营的市场经济主体,他们的存在和发展有助于扩大就业机会,促进经济多元化发展。
这种所有制结构的设计,旨在通过市场竞争,发挥市场资源配置的优势,推动社会经济的多元发展。
关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它是在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共同存在的基础上进行构建的。
在公有制经济中,按劳分配是基本的原则,即按照每个劳动者的劳动量和劳动质量来确定分配。
还实行了各种奖金和福利制度,旨在激励劳动者积极性。
在非公有制经济中,分配方式更加多样化,既有按劳分配,也有按生产成果分配。
这种分配制度的设计,旨在保障人民生活水平的基本需求,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公平和社会和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是基于中国的国情和实际情况而设计的。
在这一制度体系下,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主体,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补充,二者共同构成了相对稳定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产物,是在资本主义基础上实现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和消除剥削阶级的历史阶段。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是实现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在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是主体,而非公有制经济以及其他形式的所有制则是辅助。
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中心环节和主导力量,是国家的经济命脉。
公有制可以分为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全民所有制是指国家所有的经济资源和生产资料,由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和管理。
而集体所有制是指由农民、工人和其他社会成员共同所有的生产资料,由农民、工人和其他社会成员共同管理。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公有制经济能够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通过公有制经济,国家可以更好地调动和利用社会资源,为经济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公有制经济有利于克服资本主义的弊端。
在公有制经济中,生产不是以追求利润为目的,而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为宗旨,有力地遏制了投机、剥削和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
公有制经济还有利于推进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协调发展,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
而非公有制经济和其他形式的所有制则是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种补充和发展。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了个体经济、合作经济、私营经济等形式,可以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增加社会财富,推动社会主义经济的多元化发展和繁荣。
其他形式的所有制则是指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之外的所有制形式,在一定范围内也可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的重要内容。
在分配制度中,按劳分配是分配原则的基础。
按劳分配是指各尽所能,按劳分得,即每个人根据其所付出的劳动量来获得相应的收入和福利。
按劳分配既是对个人劳动成果的公正分配,也是激励每个人为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的重要手段。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1. 引言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建设发展过程中处于初级阶段的一个重要阶段。
在这一阶段,我国将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实行政治稳定、经济稳步增长、文化繁荣、社会和谐的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起始阶段,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的基础和关键时期。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特征,是整个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同时充分调动和发挥各种所有制经济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发展社会主义的一个长期历史阶段,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需要不断探索和完善。
1.2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十分重要,这是因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重要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需要探索和建立起适合社会主义国家国情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为后续实现共产主义奠定基础。
只有通过深入探索和实践,我们才能摸清前进的方向,找到适合自己国家的发展道路。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探索,不仅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社会主义理论的完善和升华。
只有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才能逐步实现我们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全面发展和进步。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只有深入探讨,勇于实践,我们才能走向更加美好的社会主义未来。
2. 正文2.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指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国家直接领导和控制的经济主体所采用的生产资料和产品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主要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形式。
公有制是指国家、集体所有制和劳动群众个人所有制的统一体现,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经济制度。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公有制占主导地位,国家所有制是核心。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的全民所有制。
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地位和作用
▪ 最后,社会主义国家能把劳动者的长远利益和目前 利益、整体利益和局部利益有机地结合起来,真正为全 体劳动者的共同利益服务。
三、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
1、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的性质
社会主义集体所有制是部分劳动群众结合在一 起共同占有生产资料的一种公有制形式,它基本上 是与社会化程度较低的生产和经营活动相适应的一 种公有制。
2、中外合作经营企业
是一种契约式合营企业。它是合作双方在协 商的基础上,通过签订协议或合同而组织起来 的一种国际经济合作形式。合作双方责任、权 利和义务由双方通过协议或合同来确定。合作 双方根据协议或合同确定产品分成、收入分配 和利润分成的比例。
3、外商独资企业
是外商根据我国的有关法律、法令和规定,经 批准后在我国自行投资、独立经营的企业。
二、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主导地位
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的性质 (1)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所有 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 制形式,它实现了在全社会范围的生产资料公有化,因而是公有 化程度比较高的公有制形式。
(2)全民所有制的不完善性
2、其他形式中的公有制经济成分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最终 所有权属于国家和集体,国家和集体行使所有者的权 益,所以,它们属于公有制经济成分。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实现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期阶段,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会有一些特殊的特点和规定。
下面将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进行详细的探索。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主要由公有制和非公有制构成。
公有制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而非公有制则指个体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是指由全体人民共同所有和管理的国有财产,它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基本形式。
国家所有制可以通过国有企业、国有经济等形式来实现。
集体所有制是指由集体经济组织和群众组织共同所有和管理的财产,它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形式之一。
集体所有制可以通过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形式来实现。
个体所有制是指个体经济组织直接所有和管理的财产,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对次要的所有制形式。
私人所有制是指私人经济组织直接所有和管理的财产,它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一个相对特殊的所有制形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也有一些特点和规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和其他相关法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主要包括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种形式。
按劳分配是指按照个人的劳动成果和贡献来确定个人的收入和福利待遇。
在国家和集体经济组织中,按劳分配主要依靠工资、奖金和福利待遇等方式来实现。
按需分配是指按照个人的实际需要来分配物质和文化生活资料。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需分配主要通过社会保障制度和福利体系来实现,包括社会保险、医疗保险、住房保障等各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还存在一些其他的特点和规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一个相对复杂的系统,不同类型的所有制之间是相互联系和相互制约的。
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是主要的所有制形式,而个体所有制和私人所有制相对较少,但它们在一定范围内的存在和发展是允许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一个相对灵活的制度,可以根据不同人群和不同地区的实际情况来进行有所调整和变化。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刚刚建立起来的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生产力水平较低,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尚不完善。
在这一阶段,社会主义国家需要探索适合自己国情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推动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下面我们将重点探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一、所有制结构1. 国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国有制是主要的经济基础。
国家通过国有企业和国有资产来掌握大部分的生产资料,实行社会主义计划经济。
国有制的优势在于可以集中力量办大事,推动整体经济的发展,同时也有利于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在国有制的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国有企业管理不善、效益不佳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和完善。
2. 集体所有制除了国有制之外,集体所有制也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组成部分。
集体所有制是指由集体农庄、合作社等组织和个体共同组成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
在集体所有制中,生产资料由集体组织和个体农民共同占有和管理,实行按劳分配,这有利于激发人民的积极性,提高生产力水平。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还存在一定范围内的私有制。
私有制是指个体和家庭占有的生产资料。
在一定的范围内,允许私人经济的存在和发展,这有利于激发个体的创造性和经济活力,同时也有利于扩大就业和提高国民生活水平。
二、分配制度1. 按劳分配为主体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是分配制度的主体。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个人的劳动贡献来分配收入和财富。
这种分配制度能够激励每个人努力工作,提高生产效率,同时也有利于社会公平和正义。
但是在实践中,按劳分配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比如收入分配不均衡、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改革完善。
2. 福利分配逐步完善除了按劳分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也逐步完善福利分配制度。
福利分配是指通过国家提供各种社会福利和保障措施来调节财富和收入的分配,以满足人民的基本生活需要。
在发展中国家,福利分配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对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和社会稳定至关重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第六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所有制结构是指各种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处的地位、所占的比重及相互关系。
实行何种所有制结构是由生产力发展的客观水平和社会经济性质决定的。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如何根据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实际状况,建立与之相适应的所有制结构。
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基础,是决定生产关系和社会经济性质的最重要的内容。
建立怎样的所有制结构,既是由生产力发展状况决定的,同时也是社会经济性质的具体体现。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但公有制在经济中占多大比重,允许非公有制经济在多大范围内存在,在社会主义发展的不同阶段是不同的。
不顾生产力发展状况的客观条件,要求实现单一的生产资料公有制是不现实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和社会主义实践表明,所有制结构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就能够促进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所有制结构脱离或超越生产力发展水平,必然阻碍生产力的发展。
这方面我国有深刻的教训。
我国社会主义改造完成后,由于“左”的思想的影响,在理论上片面地、教条地理解马克思关于社会主义所有制结构的理论,认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应该消灭一切非公有制的经济成分。
在实践中,盲目追求“一大二公”、“纯而又纯”,不断进行“穷过渡”、“割资本主义尾巴”,力图建立单一的公有制结构。
到改革开放前,城乡私营经济几乎不复存在,个体经济也为数很少。
这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不符合我国生产力整体水平低和发展不平衡的状况,不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不利于生产力的发展。
因此,评价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是否具有现实优越性,不能抽象地以公有化程度为标准,而应看它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是否促进生产力发展及促进的程度,是否有利于社会全面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国对所有制结构沿着两条线进行了改革和调整:一是社会主义公有制内部的改革,首先从在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中实行家庭联产承包和在国有企业中进行放权让利的试点开始;二是公有制外部的改革,即在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体制外发展非公有制经济。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是指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国家实行的经济所有制结构和资源分配制度。
在中国,这一阶段确定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基本分配制度。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主要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两种形式。
公有制是指社会主义国家对国家和集体经济的所有权和经营管理权进行统一管理和调控的经济形式。
公有制的主要形式包括国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国有制是指国家占有全民所有的经济资源和财产,代表全体人民行使国家所有权,国家按照法定程序对国有财产实施统一管理和使用。
集体所有制是指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和城市集体经济组织依法占有和使用集体所有的经济资源和财产,农村集体所有制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和集体经营制度。
非公有制经济是指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除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所有制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包括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个体经济是指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农民依法承担责任、自负盈亏、自主经营、自负风险的经济组织形式。
私营经济是指私营企业依法依规独立经营和管理的经济组织形式。
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既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必然要求,也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基础和动力。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主要体现在按劳分配和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原则上。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分配制度的根本原则,是按照个人劳动贡献多少来分配收入和物质财富。
按劳分配的核心是实现价值与报酬相一致,体现了劳动者的主体地位和劳动成果的合理归属。
按劳分配的具体形式包括个人劳动报酬、按职务分配工资、按岗位分配工资等。
这种制度体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两个阶段的联系和过渡。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分配方式并存是体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情况和特点的重要机制。
多种分配方式包括按劳分配、按需分配和统筹兼顾。
按需分配是在保障基本公共服务的前提下,满足人民群众不同层次、不同需求的物质文化生活要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
第四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中各种所有制成分的性质、地位、作用及其相互关系©一、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什么是所有制结构?所谓所有制结构,就是指各种不同的所有制形式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中所占的比重、所处的地位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
在所有制结构中,居于主体地位的所有制成分的性质,决定该社会基本制度的性质。
一个社会在一定的历史时期或者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选择什么样所有制结构,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和影响的结果,但归根结底,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决定所有制结构的根本原因。
由于社会生产力处于一个不断的变化和发展的过程之中,再加上人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因此,所有制结构并不是处于静止不变的状态之中,相反,它处于一个不断深化、调整和完善的过程之中。
(二)建国以来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历史变迁从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的所有制结构,在实践中经历了一个非常曲折的过程。
大致来说,其发展和变化经历了三个比较重要的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前的新民主主义过渡时期。
这一阶段的所有制成分,主要包括国有经济、集体经济、私营经济和个体经济;从各种不同性质的所有制成分在国民经济中所处的地位和所起作用来看,非公有制处于主体地位;国有经济虽然在当时所占比重不大,但却基本控制了国民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工业中的主导行业,因此,这一时期的所有制结构,可以概括为以国有经济为主导、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多种经济成分并存的所有制结构。
这一所有制结构,在当时来说,对于弥补战争创伤、完成民主革命的遗留任务、恢复国民经济、稳定社会秩序,都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但是,另一方面,由于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并存,尤其是非公有制经济占主体地位的状况,决定了当时的社会仍然处于一个深刻的变动之中,新中国“向哪里去”的问题也就突出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除此之外,大量生产力落后、分散而又规模狭小的非公有制经济(尤其是个体经济)的存在,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国内环境下,实际上是不能担当起构建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迅速实现工业化这一艰巨而又紧迫的任务。
第八讲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1、我国所有制结构的变化
我国原有的社会保障制度是同高度集中的计 划经济模式相适应的,当前为了适应建立社 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改革和健全我 国的社会保障制度已成为体制改革中不可缺 少的环节。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1)社会保险; (2)社会救助; (3)优抚安置; (4)社会福利; (5)社会互助和个人储蓄积累。
目前出现了以下几种形式:
第一,按劳分配以外的劳动和经营收入。 第二,按劳动力价值分配获得的收入。 第三,资产收益。包括红利、股息、利息及承包、
租赁的经营收入。 第四,社会成员提供技术、信息等获得的收入。 第五,资本的利润收入。
(二)让一部分地区、一部分人先富起
来,最终实现共同富裕
1、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通过诚实劳动和 合法经营先富起来的客观必然性
1、公有制经济的含义
公有制经济不仅包括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 还包括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和集 体成分。
公有制经济占据主体地位:一是公有资 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二是国有经 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 导作用。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的原因
第一,公有制经济是与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 第二,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
(三)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1、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必要性 保障制度已成为体制改革中不可缺少的
环节。 2、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内容 3、改革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途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名词解释所有制、产权、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混合所有制。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② 个体经济③ 私营经济④ 外资经济2.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① 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② 居于主体地位③ 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相同地位④ 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3.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①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② 属于主导地位的经济③ 同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④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①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② 同个体经济没有区别的经济③ 国家要消灭的经济④ 起主导作用的经济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①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④ 同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相容的经济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① 不应当多样化② 只能是单一的③ 可以也应当多样化④ 完全是自由的7.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① 能否实现公平的分配② 能否提高公有化的程度③ 能否顺利推进经济体制的改④ 能否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8.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①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② 个体经济③ 混合经济④ 私营经济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方面的基本制度是① 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③ 社会主义公有制④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不分主次地共同发展10.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所组成的企业属于① 公有制经济② 私有制经济③ 混合所有制经济④ 股份制经济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有①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② 集体所有制③ 个体所有制④ 私营经济⑤ 个体所有制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①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② 它为城乡人民提供大部分日用工业品③ 它提供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④ 它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⑤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支柱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 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比较低③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④ 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多层次性⑤ 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4.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① 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② 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③ 公有制的高级形式④ 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完全平等的公有制形式⑤ 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与全体劳动人民相结合的一种公有制形式5.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① 个体经济②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③ 私营经济④ 外资独营经济⑤ 股份合作制6.国有经济的产权包括对财产的① 所有权② 占有权③ 使用权④ 处置权⑤ 收益权7.我国的私营经济是① 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经济②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③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④ 存在剥削关系的经济⑤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三资”企业包括① 私营企业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③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④ 外商独资企业⑤ 企业集团9.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① 所有制规模的大小②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④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⑤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四、简答题㈠全民所有制经济有什么作用?㈡简述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及其作用㈢简述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五、论述题㈠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㈡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㈢说明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并论述产权及其功能。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基础。
在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主要包括: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分配制度主要包括: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形式并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归属方式。
全民所有制是国家所有制,即生产资料归全国人民所有。
在全民所有制下,国家通过国有企业等形式集中管理和运营生产资料,实现国家财富的集中掌握和使用。
集体所有制是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所有制形式,主要以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为代表,如农民合作社、农民专业合作社等。
集体所有制保护了农民的经济利益,促进了农村经济的发展。
个体所有制则是劳动者个体拥有的生产资料,个体经济是农村小商品生产的基础,也是推动城乡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指社会主义社会中物质利益的分配方式。
按劳分配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原则,即按照个人在社会生产中的贡献程度来确定分配比例和分配结果。
按劳分配有助于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还允许多种分配形式并存,包括按需分配、按权分配等。
按需分配是指在满足公共利益和经济发展的前提下,逐步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提供更多优质的公共产品和服务。
按权分配是指根据个人在社会生产中的不同职务、贡献和特殊需要,给予不同程度的物质和非物质激励。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全民所有制、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共同发展、相互制约,协调社会经济发展的各个方面。
分配制度的多样化和灵活性,既能保证按劳分配的公平性和激励性,又能满足人民的不同需求和特殊情况。
这种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的组合,也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实现了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社会的全面进步。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实行股份制,有利于增强职工的主人翁地 位和风险意识,有利于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和政企分开,有利于增强厂长、经理的责 任心,更积极地去为企业开辟新的融资渠 道,加快结构调整和经营机制转换,形成 新的生产力。
第三节 非公有制经济形式
一、个体经济 个体经济是一种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 个体经济 有,由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直接支配 和使用其生产资料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小 私有制经济形式。
二、共同发展的客观必然性
根据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基本原理,在 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行公有制为主、 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所有制结构, 是由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 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低、不平衡、多层次的状况决定的。
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是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一项基本经济制度 1、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以公有制作 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2、我国正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需要在公有 制为主体的条件下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 3、一切符合“三个有利于”标准的所有制形式 都可以而且应该用来为社会主义服务。
第二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 有制结构
教学目标
本章通过考察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 产资料所有制结构,揭示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实行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 共同发展这一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必然性, 说明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实 现形式,以及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主义市 场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二、私营经济
私营经济是一种生产资料属于私人所有、存在 私营经济 着雇佣劳动和剥削关系的私有制经济成分。 我国现阶段私营经济的存在和适当发展,不仅 不会导致资本主义,而且有利于社会主义经济 的发展,它有利于扩大社会生产,活跃市场搞 活经济;有利于安排社会就业,增加国家财政 收入;有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 、
第四讲 社会主义所有制理论
其次,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也是共
产党执政的基础。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在于公有制。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 制作为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只有在以公有制 为主体的条件下,才能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 实现共同富裕;才能在更大程度上实现个人利益和
社会利益的统一和人的全面发展;才能更好地发挥
二战以后,法国国有经济的比重曾高达98%。直
到上世纪70年代初,英国国有企业固定资产占全
国总资产的比重还有40%,法国也达到38%。 另外北欧诸国、澳大利亚、意大利、新加坡、印 度等国的国有经济比重都很大。显然,我们不能 由此认定这些国家都是或曾经是社会主义国家。
公有制特别是国有经济比重的高低,也不是保证
第三,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既要通过国有
独资企业来实现,更要大力发展股份制企
业,通过国有控股和参股企业来实现。要
充分利用股份制等资本组织形式,来放大
国有资本的功能,增强和提高国有经济的
控制力。
当然,还必须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和
相关体制的改革。
三、相关问题的讨论
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的问题上,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认为,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
料的私人占有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矛盾,这个矛盾只
能通过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和对社会生产的直接调 节来解决,因此,生产资料的社会占有是生产社会 化的必然要求。但是,不能简单地认为,这种社会 化的生产力必然要求实行单一的公有制特别是单一
的国有制形式。实际上,生产的社会化只是生产资
计划调节和宏观调控的作用,克服市场机制的缺陷 和消极作用;才能使各种非公有制获得健康发展, 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组成部分。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摘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社会主义发展的一种特定阶段,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在这一阶段,所有制结构包括公有制和非公有制,公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具有稳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与此非公有制也发挥着积极作用,促进了经济多样化和创新发展。
在分配制度方面,按劳分配是实现社会公平和激励生产的重要手段,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发展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可以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共同富裕和社会进步。
加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建设和完善,探索其实践意义,对于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所有制结构、公有制、非公有制、分配制度、按劳分配、发展重要性、实践意义、建设与完善、社会主义理论、经济体制、社会制度、改革开放、共同富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1. 引言1.1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由于历史条件和生产力水平的限制,还不能完全实现共产主义的阶段。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和经济结构仍然存在一定程度的非社会主义成分,同时在分配制度、社会关系等方面也存在不少问题和矛盾。
作为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其主要任务是逐步完成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为最终实现共产主义打下基础。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提出了一个重要的理论问题,即如何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之间过渡,并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的全面胜利。
这个阶段的特点是具有明显的历史局限性和过渡性,需要充分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独特性和发展规律,不断探索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和模式。
只有科学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概念,才能更好地推动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实现国家和人民的长远利益。
1.2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性在于深入理解和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殊性和规律性,指导国家经济、政治、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发展。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
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由资本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阶段,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改造和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逐步消除贫富差距,实现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适应。
在这个阶段,社会主义国家的所有制结构和分配制度是建立在社会主义经济基础上的。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包括三种基本形式:即公有制、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和个体私有制。
公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所有制形式,它包括国家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
国家所有制是指国家对生产资料实行全民所有制,通过国家掌握经济命脉,引导和调整社会经济发展。
国家所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挥着主导作用,它是对社会主义生产力的集中体现。
集体所有制是指劳动群众通过集体经济组织共同占有、管理和监督的生产资料,以及通过集体劳动取得的集体经济利益。
集体所有制是广大群众参与经济建设的重要形式,是保障劳动群众利益的重要途径。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重要补充和发展形式。
它是劳动群众通过劳动、共同努力取得的财产和成果,是劳动群众的自身利益所在。
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包括农村集体经济和城市集体经济。
农村集体经济是指农村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占有的土地、农田、林地、草地、水资源等,并通过集体劳动和集体经营取得的农产品和其他经济收入。
城市集体经济是指城市集体所有制经济组织占有的工厂、企业、商店、物业等生产资料,并通过集体劳动和集体经营取得的经济收入。
个体私有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仍然存在,但其地位和范围受到法律和规定的限制。
个体私有制是指个人占有、使用和支配的生产资料和通过个体劳动取得的经济收入,包括小农经济、个体工商户和个体劳动者的私人资本。
个体私有制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特殊形式,它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劳动者个体劳动和自主经营的需要。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包括按劳分配和按需分配两种基本形式。
按劳分配是指根据劳动者的劳动量和劳动质量进行分配,根据每个人的劳动付出来决定其收入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一、名词解释所有制、产权、公有制、公有制实现形式、国家所有制、集体所有制、个体所有制、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混合所有制。
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是① 生产资料公有制② 个体经济③ 私营经济④ 外资经济2.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① 是非公有制经济的补充② 居于主体地位③ 与非公有制经济处于相同地位④ 同非公有制经济是完全对立的3.我国现阶段的个体经济是① 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② 属于主导地位的经济③ 同社会主义经济完全对立的经济④ 以个体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经济4.我国现阶段的私营经济是①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② 同个体经济没有区别的经济③ 国家要消灭的经济④ 起主导作用的经济5.我国现阶段的非公有制经济是① 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②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③ 资本主义经济的组成部分④ 同社会主义经济水火不相容的经济6.公有制经济的实现形式① 不应当多样化② 只能是单一的③ 可以也应当多样化④ 完全是自由的7.判断所有制结构是否合理,主要是看① 能否实现公平的分配② 能否提高公有化的程度③ 能否顺利推进经济体制的改④ 能否适应和促进生产力的发展现8.在社会主义国民经济中居于主导地位的经济成分是① 社会主义国有经济② 个体经济③ 混合经济④ 私营经济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所有制方面的基本制度是① 非公有制经济为主体②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③ 社会主义公有制④ 公有制和非公有制不分主次地共同发展10.由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投资所组成的企业属于① 公有制经济② 私有制经济③ 混合所有制经济④ 股份制经济三、多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经济成分有① 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经济② 集体所有制③ 个体所有制④ 私营经济⑤ 个体所有制2.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是① 它掌握着国家的经济命脉② 它为城乡人民提供大部分日用工业品③ 它提供国家建设所需要的大部分资金④ 它保证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社会主义方向⑤ 是社会主义建设的主要支柱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① 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② 生产力的总体水平比较低③生产力的发展不平衡④ 生产力的发展呈现多层次性⑤ 各地区经济的发展也不平衡4.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是① 生产资料归全体劳动人民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② 同社会化大生产相适应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形式③ 公有制的高级形式④ 实现了劳动者在生产资料占有关系方面完全平等的公有制形式⑤ 生产资料在全社会范围内与全体劳动人民相结合的一种公有制形式5.我国现阶段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① 个体经济② 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非公有制成分③ 私营经济④ 外资独营经济⑤ 股份合作制6.国有经济的产权包括对财产的① 所有权② 占有权③ 使用权④ 处置权⑤ 收益权7.我国的私营经济是① 企业资产属于私人所有的经济② 存在雇佣劳动关系的经济③ 具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经济④ 存在剥削关系的经济⑤ 社会主义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8.“三资”企业包括① 私营企业② 中外合资经营企业③ 中外合作经营企业④ 外商独资企业⑤ 企业集团9.判断社会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否优越的标准是① 所有制规模的大小② 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③ 公有化程度的高低④ 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⑤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四、简答题㈠全民所有制经济有什么作用?㈡简述我国农村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及其作用㈢简述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改革的主要措施五、论述题㈠我国为什么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㈡我国现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必然性是什么?㈢说明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并论述产权及其功能。
㈣论述混合所有制的合理性及其发展趋势。
【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所有制:生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对生产资料的关系体系,它包括人们对生产资料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等方面的经济关系。
产权:指各经济行为主体在经济运行中对财产的具体权责利关系。
公有制: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
公有制实现形式:指一定公有制基础上的资产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同一性质的公有制可以有不同的实现形式,同一实现形式也可以为不同的公有制所采用。
国家所有制:指全民所有制采取的形式,即属于全民所有的生产资料由代表全民利益的国家来代理。
集体所有制:生产资料归劳动者集体共同占有的一种公有制形式。
个体所有制:是生产资料归劳动者个人所有和使用,以劳动者个人及其家庭成员劳动为基础,劳动成果归劳动者个人所有的经济形式。
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生产资料归企业主私人所有,企业主与工人之间是雇主和雇佣劳动者的关系,因此所有制基础属于私人资本主义所有制,它具有资本主义经济的一般特征。
国家资本主义所有制:指社会主义国家能够加以限制,能够规定其活动范围的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国家监督与调节的资本主义。
混合所有制:指不同所有制经济单位的资本联合或相互参股形成的经济形式。
它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的混合所有制是指社会所有制结构上多种所有制并存。
如我国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并存和共同发展的社会所有制结构就是一种广义的混合所有制。
狭义的混合所有制是指不同所有制成分联合形成的企业所有制形式。
二、单项选择题1.①2.②3.④4.①5.②6.③7.④8.① 9.② 10.③三、多项选择题1.①②③④⑤2.①②③④⑤3.①②③④⑤4.①②③④⑤5.①②③④6.①②③④⑤7.①②③④⑤8.②③④9.②④⑤四、简答题(答案要点)㈠答:① 全民所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的主导力量,它对于保证社会主义方向和整个国民经济的稳定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② 国有经济是实现国民经济技术改造和扩大再生产的物质保证,也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基础。
③ 国有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资金积累的最重要的来源。
它对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要等方面也起着主导作用。
① 国有经济是保证集体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保证其他经济成分为社会主义服务的决定性条件。
㈡答:⑴ 家庭联产承包经营责任制是这种集体所有制的主要实现形式。
这种实现形式规定:① 最主要、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土地归集体所有;② 通过承包合同,将土地的占有、支配和使用权转归农户;③ 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及整体的生产布局和公积金、公益金的确定,实行统一经营管理;④ 田间作业及其技术选择,实行农户分散经营管理。
因此,这是一种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管理体制。
⑵ 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极大提高了农民生产的积极性,粮食产量大幅增加。
比较充分地体现了农民是集体的主人的制度特征。
但80年代末以来,由于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受到某些限制,从而制约了这种制度绩效的进一步发挥。
㈢答:⑴ 我国国有经济存在的主要问题:① 从国民经济的整体来看,随着市场化进程的加快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的改变,国有资本愈来愈不足以支撑巨大的国有经济“盘子”;② 从国有经济的分布来看,由于国有资本分散于过多的企业和行业,国有经济的盘子虽大,单个企业的资金却过少,不能实现规模经济;③ 从企业层面来看,政企不分、政府干预企业经营是资源得不到有效的利用,改革后,片面地放权又使激励与约束不对称的矛盾更加尖锐。
⑵ 国有经济改革的主要措施:①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让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控制力上;② 按照市场经济的要求改革国有资产的管理体制;③ 实现国有企业股权多样化,推动国有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转变经营机制。
五、论述题(答案要点)㈠答:⑴ 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是指生产资料和劳动产品属于社会主义劳动者共同占有和支配的一种所有制形式。
它包括全民所有制和集体所有制两种公有制形式。
⑵ 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和最基本的特征,它决定着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中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各方面的关系。
⑶ 我国在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之所以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这是由它的性质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
这是因为:第一,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发展的客观要求,代表着社会发展的方向;第二,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本质特征;第三,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要支柱,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也是国家实行宏观调控的主要物质基础;第四,公有制是实现劳动人民主人翁地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最终实现共同富裕的物质保证。
因此,我们只有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才能保证国民经济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保证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
㈡答:⑴ 我国现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它是由我国的客观经济条件所决定的,具有客观必然性。
① 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不是由人们的主观意志决定的,而是由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性质的规律所决定的。
因为生产社会化达到什么程度,就得建立与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
我国现阶段,总的说来,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是比较低的,在这种情况下,各地区、各部门之间的生产力发展又很不平衡:既有高度社会化程度的生产和经营,又有中等社会化程度的生产和经营,还有依靠分散的手工劳动的生产和经营。
这种多层次的生产力发展状况,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与之相适应。
② 我国实行对外开放,就必然会出现“三资”企业,这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必然性。
③ 由于人民的物质和文化需要是多种的,多样为了满足人民多方面的需要,也要求发展多种经济成分。
④ 只有大力发展多种经济成分,才能充分动员各方面的经济力量,调动各种积极因素,有效地利用各种资源,促进经济的迅速发展。
⑵ 评价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形式是否优越,不能以生产规模的大小和公有化程度的高低为标准,而应看其是否适合生产力水平,是否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根据我国现阶段的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在生产关系上作出必要的调整,从而搞活了经济,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改善了人民的生活,所以实践也证明:在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的前提下,允许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是完全必要的。
㈢答:⑴ 所有制与产权的关系:① 两者之间的联系:产权是以所有制为基础并受所有制的制约,产权主体所运用的财产最终的归属,受到所有制的约束。
产权也影响和制约所有制,财产只有投入到经济运行中才能发挥现实的经济作用,而财产的运行必须遵守产权规则。
② 两者的区别:经济关系的层次不同。
所有制属于经济制度层次,决定社会经济制度的性质;产权属于经济运行层次,界定各经济行为主体在经营运行中的权利和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