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测逻辑判断之求异论证
行测逻辑判断论证类题目解题技巧
行测逻辑判断论证类题目解题技巧加强论证题目是要求考生通过读题,在了解题干中心思想,论证内容的基础上从选项中选出最能加强论证内容的一项。
题型判定:通过设问体现,关键词有:支持,前提,假设削弱论证题目是要求考生通过读题,在了解题干中心思想,论证内容的基础上从选项中选出最能加强论证内容的一项。
题型判定:通过设问体现,关键词:削弱,质疑,反驳一偷换概念偷词,换词一定不选。
偷换概念是指把不同的概念当做同一个概念来使用,是一种违反同一律的逻辑错误。
二话题不一致题干围绕的话题与选项的话题不一致,一定不选。
保持话题一致才可以使论据和论点有机统一,所以在解题时要注意收敛思维,直击问题的范围,排除与题干话题不一致的答案。
三不确定选项题干中含有可能、是否等字眼,一定不选。
如果选项,本身就无法确定,有多种可能情况,那么它就没有任何加强、削弱力度。
四如果两种加强或削弱方式同时存在,依据削弱力度,不选力度弱的。
加强力度:加强论点>加强论证>加强论据削弱力度:削弱论点>削弱论证>削弱论据2021-国家-87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的古滇国历时五百余年,在云南历史上的地位颇为重要。
古滇国的青铜文化吸收和融合了不同地区和民族的文化精华,然而东汉以后,古滇国却神秘消失,唐代以后的史书上竟没留下任何记载。
近年来,抚仙湖南岸江川县李家山墓葬群出土了数千件古滇青铜器,抚仙湖北岸相连的晋宁石寨山曾出土滇王印。
据此,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推测?A.在抚仙湖水下古城,也发现了大量青铜器B.按考古常规看,王国都城附近都有墓葬群C.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史料记载的古滇国都位于今云南省境内D.据专家推测,抚仙湖水下古城与古滇国处于同一历史时期答案:B解析:通过阅读问题,发现存在“支持”这个关键词,可知此题为加强论证题,题干中的论点是“考古学家推测云南抚仙湖水下古城就是神秘消失的古滇王城。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
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行测判断推理技巧:假言命题之矛盾命题答题技巧在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中,有一类非常高频并且较难的考点,就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今天就来给大家分享一下,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在考试中如何表达又如何解。
一、考虑假如明天天下雨,那无我们就放假。
在什么情况下你会觉得我骗了你?答案:明天天下雨了,我却没给你们放假。
题干信息可以写成明天天下雨→我们放假(p→q),觉得我欺骗你们的情况应该是:天下雨这件事情发生了,也就是放假的条件满足了,我却不给你们放假,即明天天下雨且我们不放假(p且非q) 规那么:p→q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才能训练1、判断以下命题间是否具有矛盾关系“假如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是危险的”和“假如一只熊很饥饿,那么它不是危险的”答案:不是。
【解析】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是p且非q(联命题),即p发生,非q也发生才可以,而后面这个命题是一个假言命题,即p和非q发不发生并不知道。
正确的矛盾命题应该是“一只熊很饥饿且它不是危险的”二、应用1、直接考察例:在承受了阻击敌人的任务后,连长斩钉截铁地说:只要我还活着,鬼子就休想跨过昆仑关。
以下哪项假如为真,那么上述断定不成立?①连长还在,鬼子跨过了昆仑关②连长牺牲了,但鬼子没能跨过昆仑关③连长牺牲了,鬼子跨过了昆仑关A.只有①B.只有②C. ①和②D.①和③答案:A。
【解析】由问法:哪项为真,上述断定不成立,即考察一真一假的问题,就需要大家能看出考察的是假言命题的矛盾命题。
可以把题干信息写成“连长活着→鬼子不跨过昆仑关”矛盾命题即为“连长活着且鬼子跨过了昆仑关”,所以只有①,答案选择A2、真假话问题例:某机关年终考核时,群众对周、吴、郑、王四位处长的考核结果有多种说法,其中,只有一种说法是正确的。
①假如周处长考核优秀,那么吴处长考核也优秀;②考核优秀者是郑处长;③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但吴处长考核不是优秀;④考核优秀者是周处长或王处长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①B.②C.③D.④答案:A。
公务员考试行测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
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 )。
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
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
①O从来不说谎;
②P在星期一、星期二、星期三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
③Q在星期四、星期五、星期六这三天说谎,其余时间都讲真话。
根据以上条件,今天是星期几?
A.星期一B.星期二C.星期四D.星期天
【解析】将A项代入,假设今天是星期一,那么P说假话,而昨天是周日,P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但Q今天说真话,昨天也说真话,不符合题意,排除。同理,将B项代入也不符合题意,排除。将C项代入,假设今天是星期四,P今天说真话,昨天说假话,Q今天说假话,昨天说真话,符合题意。故选C
【例题】甲乙丙丁四人的车分别为白色、银色、蓝色和红色。在问到他们各自车的颜色时,甲说:“乙的车不是白色。”乙说:“丙的车是红色的。”丙说:“丁的车不是蓝色的。”丁说:“甲、乙、丙三人中有一个人的车是红色的,而且只有这个人说的是实话。”
如果丁说的是实话,那么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甲的车是白色的,乙的车是银色的B.乙的车是蓝色的,丙的车是红色的
对在这些作坊工作的手工艺人,考古学家在论断时做的假设是( )。
A.他们住在作坊附近
B.他们不提供送货上门的服务
C.他们自己本身就是富有的中等阶级的成员
D.他们的产品原料与供贵族享用的珠宝所用的原料不同
【解析】根据题干中的关键词“因此得出结论”,其前后分别为题干论证的论据和论点。题干论证为:“作坊所在地离贵族居住地有一定的距离”→“作坊制作的珠宝是供给一些中等阶级而不是供给贵族的”
公务员考试之逻辑推理技巧
逻辑判断题是2011年国家公务员考试中的难点之一,虽然题量不大,但往往占据了考生大量的时间。
事实上,解逻辑判断题是有一定的技巧的,掌握了这些技巧,不仅可以节约时间,而且对正确地解题有很大的帮助。
国家公务员考试网将为考生介绍解逻辑判断题时常用的一些方法,并结合例题对各方法进行了深入讲解,希望给予考生一定的启发和帮助.一、概述国家公务员考试中逻辑判断的题目分为必然性推理和可能性推理两种题型。
必然性推理题目较少,方法性较强,涉及的理论较多;可能性推理题目数量较多,难度较大,并且在近年来的国家公务员考试考查力度逐渐加大。
必然性推理又叫演绎推理,是指从真前提能够必然地推出真结论的推理。
如果前提为真,则结论必然为真。
包括:各种直言推理,三段论,联言推理、假言推理,选言推理以及模态推理。
可能性推理又叫或然性推理,是与必然性推理相对而言的。
它是指前提和结论不具有蕴涵关系的推理,主要分为归纳推理和类比推理。
逻辑推理常用的解题方法有文氏图法、图表法、排序法、代入法、计算法、假设法、排除法、矛盾法、反对法、抽象法、求同法、求异法、共变法、剩余法、寻找因果联系和寻找逻辑漏洞等。
下面我们将选取最重要、实用性最强的几种方法为考生做出讲解。
二、代入法代入法是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常在题目信息比较繁琐或对题目的解答没有思路时,都可以用代入法。
代入法在必然性推理(由前提必然推出某个结论)和可能性推理(前提与结论之间没有必然的推出关系)的题目中都可使用。
1、必然性推理在必然性推理中,当题目涉及由多个条件推出结论常用代入法,一般采用正向代入,即将选项代入题干,如果与题干相矛盾,则为假。
例题1:有人问甲、乙、丙三人的年龄。
甲说:“我22岁,比乙小2岁,比丙大1岁。
”乙说:“我不是年龄最小的,丙和我差3岁,丙25岁。
”丙说:“我比甲年岁小,甲23岁,乙比甲大3岁。
”以上每人所说的3句话中,都有一句是故意说错的,你知道3个人的年龄到底是多大吗?()A.甲22岁,乙25岁,丙21岁B.甲23岁,乙22岁,丙25岁C.甲22岁,乙23岁,丙21岁D.甲23岁,乙25岁,丙22岁解题分析:本题用代入法来解题比较方便。
公务员逻辑判断笔记
第一章图形推理排除两个选项后,剩下两个选项比较一位置规律元素组成相同1.平移方向上下,左右,对角线,顺逆时针(绕圈),元素位置互换常见步数恒定,递增(等差)位置重合绝大多数元素组成相同第一个图形包含所有元素第一个图中不会有重合循环反弹循环(到头后重新开始)反弹(到头后弹回)九宫格或十六宫格平移元素出现在最外圈以外地方,优先考虑直线平移平移元素只在最外圈出现,优先考虑最外圈绕圈两者都无规律,考虑内外圈分别绕圈2.旋转方向顺时针,逆时针常见角度45°,90°,180°(左右变,上下变)线条数量多时,题干中两两相邻比较3.翻转左右翻转图形沿竖轴对称左右变,上下不变上下翻转图形沿横轴对称上下变,左右不变九宫格最中间图形明显区别于其他图形“米”字形推理按行或列,每行/列图形变化后得到中间图形简单旋转和翻转无法找到规律并且每幅图中的元素呈环形排布,可以考虑画时针法二样式规律元素组成相似1.加减同异从选项挑差异线条入手相加,相减,求同,求异图形特征:线条重复出现注意外框全部保留,只有内部线条求异形式加减同异+位置规律热门考点2.样式遍历缺啥补啥图形特征:各图形组成相似,但某些元素或特征不止一次出现在各图形中命题思路:元素数量遍历,元素位置遍历外框形状遍历,内部线条/阴影/空白/图形遍历3.黑白运算从选项挑差异色块入手,边找边验证图形特征:图形轮廓和分割区域相同,不同区域“黑白”不同,且黑块数量不成规律解题技巧:按照对应位置进行“黑白”相加运算,将所得规律应用于所求图形黑+白≠白+黑三属性规律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字母、数字尤其爱考属性规律1.对称性轴对称“等腰”图形,箭头图数量,方向题干图形和两个以上选项图形是轴对称时,考虑数量和方向(旋转角度)重合对称轴与图形红部分线条重合新考点,和原图有规律各图形分开看分别对称对称轴之间有规律中心对称S Z N中心对称+轴对称图形包含两条互相垂直的对称轴H O2.曲直性题干由全曲/全直/曲直图形构成位置分区看曲直上曲下直,内曲外直,左曲右直3.开闭性题干图形右全开放图或全封闭图构成完整图形留了小开口,可以考虑开闭性四特殊规律1.功能元素黑点,白点,箭头,小图形等标记作用的图形点交点曲直,直直,曲曲线直线/曲线,最长线/最短线角直角/锐角/钝角,最大角/最小角面重合面/非重合面,最大面/最小面,直线面/曲线面/直曲面,面的形状每幅图都有两个功能元素时,注意两个功能元素之间的关系或者功能元素连线和图形之间的关系2.图形间关系所有图形都包含阴影时,阴影很有可能是考点相离相压相交交于面相交面形状,面积交于点相交点位置上下左右内外交于边边数量,边样式(长短,部分or整体,曲直),边位置五数量规律元素组成不相同不相似且无属性规律,数量规律明显1.点交点,顶点,切点不考虑端点特征图①线条和线条交叉明显②乱糟糟一团线③相切较多细化考点①曲直交点出现数点特征图,但整体数点无规律,且存在曲直相交,考虑数曲直交点直直,曲曲,曲直分开数之间和差是否存在规律②内外交点出现数点特征图,但整体数点无规律,且存在明显框架图形,考虑数内、外、框上交点2.线一般考察数直线、曲线和笔画特征图①直线数多边形图形或单一曲线②曲线数曲线图形(全曲线图,圆,弧)一笔画①线条之间全部连通②奇点数为0或者2特征图:五角星,日,田,圆和圆相交与相切,多端点3.面封闭空间窟窿居多优先数面特征图①图形被分割,封闭面明显②生活化图形,粗线条图形中留空白区域细化考点①面的形状出现数面特征图,但整体数面无规律②特殊面最大面,最小面,相交面特殊面中心对称/轴对称等③直线面,曲线面,曲直面4.素多个独立小图形①元素种类不考虑大小,只考虑颜色和形状②元素数量③部分数生活化图形,黑色粗线条图形i,j在按数量和种类数时,通常算1个,按部分数数时,通常算2个经常考察相邻两幅图有唯一共同元素元素个数和种类都相同时,考虑相同元素位置关系出现独立小元素,个数和种类都无规律,尝试数同种元素个数,并单独列出只包含2~3种元素,且单纯元素个数或种类不成规律,考虑元素间换算关系5.角只考虑内角图形外夹角及图形外角不算特征图①图形中出现扇形,改造图,折线图②图形中出现直角,优先关注直角六空间重构1.注意事项①注意折向平面图为纸盒的外表面②利用相对关系和相邻关系排除错误选项所有方法都是用来排除错误选项的2.判断方法①相对面一组相对面出现2个的选项排除同行或同列相隔一个的面,“z”字两端的面②相邻面折叠前后相邻关系不变构成直角的两个边是同一条边方法1:看相对位置图形指向明显方法2:画边法排除错误相邻关系结合选项,找一个特殊面的唯一点或唯一边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描边排除题干与选项对应面不一致的③公共点三个面相邻,公共点不变第二章类比推理题目要求:在备选答案中找出与题干在逻辑关系上最为贴近或相似的词注意比较思维,所有选项看完填空题快速做题技巧,前后词性对应不确定时只看一个词,反推注意常识积累一语义关系1.近义、反义关系近义关系:词语意义相同或相近反义关系:词语意义相反或对立常见二级辨析:感情色彩,褒义,贬义,中性,词性,词语结构2.比喻义,象征义把一种事物比喻成另外一种事物,或词语本身的含义同时是另外一种事物的象征3.字词拆分成语已被拆分两组词之间没有明显逻辑关系相同的单字重复出现,看该字在词语中的意思二逻辑关系1.全同关系词语意义完全相同2.包容关系种属关系:A是B 常见二级辨析:特指和泛指组成关系:A组成B 常见二级辨析:主次关系3.并列关系要求两者是同一层面矛盾关系:非此即彼反对关系:存在第三种情况常见二级辨析:功能是否相同范畴对应(中国/外国,人造物/自然物,古/今,政府/社会,……)4.交叉关系从不同角度描述同一类事物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5.对应关系配套使用物品与原材料物品与工艺:物理/化学变化属性:必然/或然属性物品与功能:主要/次要功能依据时间顺序:主体是否一致题干出现2~3个行为时,常考行为发生的时间先后顺序因果/方式目的:常与成语拆分结合考三语法关系主谓关系动宾关系主宾关系考虑词性,顺序造句子技巧:造简单句,能不加字就不加字,能少加字就少加字加字尽量加一样的第三章定义判断注意多种关键词的相结合考点解题思路:1.看清提问方式先圈出来2.识别有效信息关键词,关键句3.逐一分析选项采用比较思维排除,对比择优所有选项都要看一关键词之主客体1.主客体错误的选项一定不符合定义2.不是每一题一定都有主体和客体,但是出现了要重点看3.范围越小,越明确的主客体,越容易成为考点优先进行选项对比二关键词之引导词通过、利用、以、达到、因为、由于、导致、从而、引发、使得、当……时近年对“结果”类考察较频繁“效应题”可尝试寻找原因和结果,再对比选项故事略读,先去定位直接概括性表述现在含义的句子方式和目的经常搭配出现高频考点三拆分定义词四包含定义的句子优先看其他内容先略读,纠结于选项时,才需要回看其他内容五补充说明定义所在句子不好理解时,可重点关注后面的补充说明部分①即,也就是说,意思是,换言之,包括②括号,破折号,冒号③分类说明定义呈现两个分类,且以“此外”引出第二种分类时,选项常常考第二种六多定义问谁优先看谁选项纠结时,再去找其他定义做对比七同构选项大多用于“不属于”的提问特征:选项意思相近,结构相似思路:如果出现同构选项,直接排除用法:题干读不懂第四章逻辑判断一翻译推理从确定信息开始推理,排除法做题题目特征:题干和选项中存在明显的逻辑关联词提问方式为:可以推出/不能推出解题思路:先翻译,后推理1.翻译规则之“前推后”典型逻辑词:如果/假如/一旦/若……那么(就)……若……则……只要……就……所有/凡是/任何/每一个……都……为了……一定…………是……的充分条件……就/则/都/一定……2.翻译规则之“后推前”典型逻辑词:只有……才……不……不…………才……除非……否则不…………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不必可少/先决/必要假设的条件除非A否则B=-B→A谁必不可少,谁在箭头后3.推理规则之“逆否等价”A→B=-B→-A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不必然4.推理规则之“传递规则”A→B,B→C=A→B→C5.“且”和“或”A且B:二者同时成立“且”“和”“既……又……”“不仅……而且……”“……但是……”A且B→A;A且B→B同义关联词:并列关系并且/且/和/都/既……又……递进关系甚至/而且/还转折关系但是/然而/却标点符号“,”“、”“;”A或B:二者至少成立一个考到了一定会考查否一推一A→A或B;B→A或B;-A→B;-B→A同义关联词:……或者/或……;或者……或者……;……和……至少一个要么……要么……:二者只有一个成立A→-B;B→-A6.推理规则之“德•摩根定律”-(A且B)→-A或-B;-(A或B)→-A且-B7.“有的”不能用逆否等价规则3种可能①只有1个满足②有一部分满足③全部满足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同义关联词:有,有些,一些,某些,有一些有的A是B:有的A→B有的A不是B:有的A→-B有的A是B=有的B是A有的A不是B=有的不是B的是A所有A是B=有的A是B8.“并非”否定后面所有内容同义关联词:否,不,……是错的出现并非,必然变可能,有的换所有,且或互换,谓语动词最后否9.推理方式之推理结构相似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中的推理形式/结构与题干中的推理形式/结构相同重结构,轻内容→字母代入来做题逻辑一致是前提,句式相同更优选不考虑推理是否合理二 组合排列 两组及以上对象,要求寻找对象之间关系1.排除法,代入法排除法:读一句,排一句 快速找到“谁是谁”,快速确定“谁不是谁”代入法:假设选项正确,代入题干验证是否符合题意 优先代能推出更多信息的选项 ①题干条件确定,优先使用排除法,题干条件不确定,优先使用代入法②设问中有“可能”“不可能”,考虑代入③设问中有“补充以下哪项条件可以推出”,考虑代入 优先选择代入涉及题干信息的选项2.最大信息化以题干中出现次数最多的信息为推理起点3.辅助工具符号:>,=,< 往往涉及年龄,成绩,收入,身高等大小比较 “最大”和“最小”往往是破题点 列表格:对象和信息较多时 列表之后,优先填入确定信息插空法:同行(列)排列 记住一共有几个人,已经排了几个人根据题干信息,考虑插空情况4.特殊提醒:材料题与非材料题的解题方法一致通过材料直接推出来的结论可以直接应用于所有题目三 逻辑论证论点论据论证−−→−1.论证的基础知识论点:观点,态度,结论 一定有论据:证明观点正确的条件 原因,例子,数据,实验,调查内容等 可能有由于,因为,鉴于,根据选项代入后和题干条件均不矛盾选项代入后和题干某一条件矛盾2.找论点①关键词:因此,所以,认为,由此推出/可知,据此可知/认为,结论是,这表明/说明/意味着②首尾句原则结合提问方式:问啥找啥下定义,提问题,说现象,“但”之前的都可以略读或不读文段结构为先推出一个事实,再去探寻这个事实产生的原因,那么此时“原因”为该论证的论点3.解题步骤①看清提问:削弱/加强,能/不能,加强/削弱谁的观点②读题干:找出论点和论据根据提问方式和题干特征,找准关键信息③预设方式:根据论点和论据的特征,预设答案形式④对比选项:带着预设确定答案识别常见错误选项,比较选项强弱力度,择优选择4.削弱题型①力度:否定论点>拆桥>否定论据因果倒置>他因削弱②题型特征: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质疑/反驳/削弱/否定/反对上述论断的是?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论断的是?③否定论点力度最强,最常考选项特征:与论点表述的意思相反文段特征:文段只有论点,没有论据文段的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解题步骤:找出论点想出与论点相反意思的表述寻找对应选项类比力度非常弱,一般不选出现“副作用”一般都不选,属于无关选项论点中的“迅速”“很快”“短时间内”“几十年内”的削弱→永远不会/在这个时间内不会论点有明显好坏倾向时,可用倾向性做题论点为A→B,选削弱时,选A且-B(矛盾命题)-A且B不能选(易错项)④拆桥力度仅次于削弱论点选项特征:没有否定论点的选项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否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必然联系题型特征:论点和论据讨论的话题不一致出现两个没有明显相关的概念出现一个整体和一个部分的概念论据是调查或实验数据,且没有直接否论点选项提问方式:削弱论证优先考虑拆桥论点是一个比例,论据指出现了分子或分母其中一方时,通过补充另外一方进行削弱或加强论点为某物质好,论据为该物质中的某些元素时,拆桥为这些元素占比较小,少量的它们没有用⑤否定论据题型特征:题干存在论据并且在找不到削弱论点和拆桥的情况下,考虑削弱论据题干中有“双方互怼”,经常采用否定论据来削弱结论是“权威”对过去或未来推测或者建议(建议/应该)时,经常采用否定论据来削弱选项特征:与论据表述的意思相反⑥因果倒置和他因削弱因果倒置削弱力度大于单纯的否定论据题型特征:论点具有因果关系……是……的原因……导致/使得/有助于…………增加/降低/加强/减轻……给出一个已知问题或现象,论点是讨论其产生的原因选项特征:因果倒置将论点中的因果关系顺序颠倒他因削弱在原来原因1的基础上,增加另一个原因2,削弱的是原来原因的重要性或唯一性同一主体同时存在两种及以上可能的原因支持方:一是二的原因;反对方:一不是二的原因,三是二的原因削弱反对方:一是三的原因从而推出一也是二的原因他因选项和无关选项的区别看论点主体是否一致看是否为论点原因之外的其他原因5.加强题型①力度:搭桥=必要条件>原因解释>举例子②题型特征: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能加强/支持/赞同/证明上述论断的是?以下哪项为真,是上述论断成立的前提/假设/必要条件?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加强上述论断的是?③搭桥力度最强题型特征:论点和论据讨论的话题不一致没有明显相关的两个概念一个整体和一个部分的概念提问方式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支持论证时优先考虑搭桥选项特征:同时包含论点和论据中的关键词,并肯定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解题思路:找论点→找论据→对比选项类比力度非常弱,一般不选多个选项需要翻译,且既有论点关键词,又有论据关键词考搭桥方向论据→论点论据A→B,论点A→C 搭桥B→C论据A→B,论点C→B 搭桥C→A④补充论据必要条件:选项为论点成立的必要条件没它不行提问为前提,假设,必要条件,且无搭桥选项题干中只有论点,或论点和论据话题一致优先考虑必要条件没有搭桥项,选择表达“论点或论据可以实现,可以被利用”的选项论点为做法两件事时间高度重合不代表两者有关系选项常设坑(有没有和多少,治疗和预防)不是同一个概念论据是两组对比试验,必要条件为两组试验只能有唯一相同点或不同点论点是比例,论据只涉及其中一项,必要条件为补充另外一项论点中“迅速”“很快”“短时间内”“几十年内”的加强在这个时间内可以甚至更快解释:说明论点成立的原因举例:证明论点成立的例子在因果论证中,如果论据是一个因与果并存的例子,常见加强方式解释因果成立原因对比举例6.原因解释①提问方式:以下哪项为真,最能解释/不能解释上述现象/矛盾?②解题思路:找现象或矛盾转折词(但是,然而)给理由能够解释矛盾双方③经典题型:不升反降不仅要解释“不升”,更重要的是解释“反降”不降反升不仅要解释“不降”,更重要的是解释“反升”7.错误选项①无关选项你②不明确选项③对策类选项④论点里有比较关系,选项只提到其中一方。
(完整版)行测逻辑判断解题技巧
这两个人的话是矛盾的,必有“一真”和“一假”,再根据题干条件:只有一人说假话。那么这个说假话的人就在甲和乙之间,其余的丙和丁都是说真话的。根据丙的真话“乙不会游泳”,断定:乙不会游泳;再根据丁的真话“我们有三个人会游泳”,断定:除乙外,其余人都会游泳。至此,所有的疑问都清楚了:甲、丙、丁都说真话,也都会游泳;只有乙说假话,且不会游泳。这是为说明矛盾类型题的“解析原理”设计的一个简单例题。
什么是逻辑矛盾?简明地说,两个不同的判断中,如果一定存在一个真、一个假的情况(不必明确哪个真、哪个假),那么,这两个判断就是矛盾的。比如:“这马是白的”和“这马不是白的”就构成了逻辑矛盾。两者不能同真也不能同假。而“这马是白的”和“这马是黄的”就不是逻辑矛盾。虽然它们不能同真,但有可能都是假的:如果它是一匹红色的马呢?
四、条件不确定假设是关键。
对于没有确定条件的试题应该采用什么样的对策?那就是假设法。公务员考试演绎推理(逻辑判断)测试中,利用假设方法完成推理的试题越来越多。面对试题,在不能确定题干条件真或假的情况下,运用“假设”是重要方法。假设方法要遵照以下原则:
①假设某条件为真,依据这个真能推出系列的结论,否则,这个假设就没有应用意义;②从假设为真的条件推出矛盾,则可断定这个条件为假。
(3)选项A“唐代古墓发现西汉文物”不能说明这里没有先秦文物。
(4)选项C“除了先秦用夔文,唐代也书写夔文”以及选项D“古墓文物是墓主生前之物”不能说明“墓中没有被冲刷而来的文物”,因此不应入选。
六、选项要证据直观是答案。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验》判断推理要考查从前提最直接能推出什么、不能推出什么的证据确证度。由A推出A的证据确证度是100%,这种试题被称做“直观”题。“直观”题的特征是:从几个并列的条件中直接推出其中的一个或全部。如:雨亭学习好、身体好、事业心强。那么可以直接单独推出“雨亭事业心强”。亦可“重复式”地全部推出。这样的推理在普通逻辑中被称做“联言推理”。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解题技巧详解
《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解题技巧详解一、引言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科目中,判断推理部分一直是考察考生逻辑思维和推理能力的重要部分。
其中,逻辑判断作为判断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要求考生根据给定的信息,通过逻辑分析和推理,找出正确答案。
为了帮助考生更好地掌握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提高答题速度和正确率,本文将详细解析逻辑判断的解题技巧,并结合具体例子进行深入讲解。
二、逻辑判断概述逻辑判断是一种基于逻辑规则和推理方法的思维方式,它要求考生通过分析和推理,找出给定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
在公务员考试的行测中,逻辑判断题通常包括形式逻辑判断、论证逻辑判断等类型,考察考生对逻辑规则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三、解题技巧详解(一)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在解答逻辑判断题时,首先要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
不同类型的逻辑判断题有不同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因此,考生需要仔细阅读题目,明确题目类型和考点,然后有针对性地运用相应的解题技巧进行解答。
(二)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是解答逻辑判断题的关键步骤。
考生需要认真阅读题干,理解题目中的各个概念、关系、条件等,然后分析这些信息之间的逻辑关系。
在分析过程中,要注意信息的完整性、准确性和逻辑性,确保对题干信息的理解正确无误。
(三)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在理解并分析题干信息后,考生需要运用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逻辑规则包括直言命题推理、假言命题推理、选言命题推理等,考生需要根据题目类型和考点,选择合适的逻辑规则进行推理。
在推理过程中,要注意逻辑规则的正确性和适用性,避免因为逻辑错误导致答案错误。
(四)注意推理过程中的陷阱在解答逻辑判断题时,考生需要注意推理过程中的陷阱。
这些陷阱可能包括偷换概念、错误推理、过度推断等。
考生需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分析题目中的信息,避免被陷阱所迷惑。
同时,也要学会运用反例法等方法来检验推理的正确性。
(五)加强练习和总结加强练习和总结是提高逻辑判断能力的有效方法。
(完整word版)最详细行测笔记总结
判断推理一、逻辑判断做题顺序:看提问,结合题干--确定题型:翻译推理、排列组合、逻辑论证、原因解释、日常结论。
(一)翻译推理1、识别方法(1)题干、选项出现逻辑关联词;(2)问题:由此可以推出/不能推出?2、解题思路先翻译再推理.3、知识点(1)逻辑关联词①如果……那么……,翻译:前→后等价关联词:只要……就……;若……则……;所有(凡是、任何)……都……;为了……一定(必须)……;……是……的充分条件;﹡没有关联词一般都属于如果……那么…….②只有……才……,翻译:后→前等价关联词:不……不……(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梅花扑鼻香→必经一番寒彻骨;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犯人→犯我);除非……否则不……(除非还钱,否则打你:不打你→还钱);﹡[……是……的基础/假设/前提/关键;……是……的必要(先决)条件;……是……的必不可少条件;]﹡出现这些关联词时,可不看句子,直接看谁是基础、前提等,谁就放在箭头后。
这和①中的为了……一定(必须)有异曲同工之妙,谁必须谁放箭头后;“除非”相当于“只有”.③或、且且:两个同时成立;等价关联词:和、也、但是或:至少有一个;“或”关系为真,否定一项,可以得到肯定的另一项。
(否1→1);不是……就是……也是或命题。
(2)定理①逆否命题推理A→B等价于—B→-A。
口诀:肯前必肯后,否后必否前,否前肯后无必然。
②摩根定律推理(拆括号定理)ⅰ)—(A且B)=—A或—B;ⅱ)-(A或B)=-A且-B;ⅲ)—(-A且-B)=A或B;ⅳ)—(-A或-B)=A且B。
(3)推理方式问法:以下哪项推理的方式/形式/结构与题干相同?思路:推理方式一致:肯前肯后、否后否前、否一推一等;范围一致:部分推整体,整体推部分等.凡是谚语,都是部分推整体。
﹡要充分分析题干的推理方式。
4、补充内容(1)提问中出现: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即选择一定错误的选项,一定正确、可能正确的选项都不选。
逻辑判断四种论证方式
逻辑判断四种论证方式逻辑判断是每年大学生村官行测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今天中公大学生村官考试网为大家讲解的是逻辑判断中的削弱类型的题目。
削弱类型题目的题干给出一个完整的论证或表达某种观点,要求从四个选项中找出最能(或最不能)反驳或削弱题干论证或观点的选项。
问题中经常出现“削弱”、“质疑”、“反驳”等字样。
解答此类题目可以从削弱论点、论据或论证方式的角度来考虑。
一、论点和论据(一)题干的特点1.题干一般先给出一段背景材料后表达论点或者说明其是对论据的简单概括;2.题干中表达的论点是为了说明一些手段或是用某些办法达到一个目的。
(二)做题关键1.直接的指出论点或是论据错误;2.说明措施无法实行或是不能达不到目的。
【例题1】科学家最新发现被命名为“郑氏晓廷龙”的小恐龙是始祖鸟的“亲戚”,与生存于侏罗纪晚期的始祖鸟亲缘关系非常近,通过分析始祖鸟的形态,并对似鸟恐龙和早期鸟类的系统发育关系进行了重新分析,得出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
即始祖鸟是迅猛龙的祖先,而不是鸟类的祖先。
如果以下各项为真,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的是( )。
A.恐爪龙类是一类与恐龙亲缘关系很近的鸟B.恐爪龙类是一类与鸟类亲缘关系很近的恐龙C.兽脚类恐龙的一支演化成植食性恐龙,再演化成鸟类D.始祖鸟标本被命名后,一直被认为是最原始、最古老的鸟类【解析】:本题在题目中设置了陷阱,问的是最不能质疑上述推测。
快速阅读后可以发现其实题干就是说明了一个观点,即始祖鸟并非鸟类,而是原始的恐爪龙类。
A选项否定了这一观点,削弱了推测;B选项与题干要说明的意思相同,加强了题干推测;C选项肯定了兽爪类恐龙最后演化成鸟类,削弱了推测;D选项对始祖鸟的认识也与题干推测矛盾。
因此答案为B。
【点拨】:做题的时候一定要认真仔细的阅读完问题后在开始做题,对于此类“最不能质疑”的题目,要求排除削弱的选项,一般正确的答案都是加强项。
二、常考的四种论证方式第一种:归纳论证(一)题干的特点题干是基于选取一些样本或是对某一部分来进行调查、研究、问卷或实验,最终得出针对整体的结论。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削弱加强论证模型之求异论证
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削弱加强论证模型之求异论证2022国家公务员笔试备考已开始,为了帮助大家提早备考,山东中公国家公务员考试网特整理了国考行测备考资料,包含:常识判断、言语理解与表达、数量关系、判断推理、资料分析、行测技巧,希望可以帮助大家顺利备考。
下面为大家分享: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削弱加强论证模型之求异论证。
国家公务员招考信息 | 阅读资料 | 考试题库2022国家公务员考试行测技巧:削弱加强论证模型之求异论证削弱加强是行测判断推理考试中的重点和难点,其中在国考、省考、事业单位的考试中均占较大比重,其实有些削弱加强的题目,它们有着特殊的论证方式,有其典型的削弱和加强的角度,如果在做题时我们能够识别,那么将会帮助我们提升做题的速度和准确率,接下来中公教育就带大家来学习一下削弱加强题目论证模型中的求异论证。
理论回顾1、我们来了解一下,什么是求异论证。
例:两块田地:甲田:小麦黑土地磷化肥亩产700斤乙田:小麦黑土地不施肥亩产400斤推测:磷化肥是产量高的原因。
上述题目当中,有两块土地,它们都有共同的属性,即都种植了小麦、都是黑土地。
其中有两个属性不同:施肥状况不同,并且亩产不同,那么结论认为正是因为施肥使甲地亩产较高。
这就是一道典型的求异论证。
这种题目一般是对比实验,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找到结果不同的原因。
那么如何削弱加强呢?2、求异论证如何削弱加强我们之前学过,对于一道普通的削弱加强我们可以从论证、结论、论据的角度进行削弱,这些角度我们不再着重强调,我们主要来认识一下,求异论证的模型有什么典型的削弱加强的方式。
其中,削弱就是证明题干没有控制好变量,也就是找两个实验对象本质的不同点,那就证明是另有他因,从而削弱题干的结论。
简单概括就是找不同而加强就相反,我们可以找更多相同的属性证明实验控制好了变量,即找相同。
行测逻辑推理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
行测逻辑推理题型分类与解题方法在行政职业能力测验(简称行测)中,逻辑推理是一个重要的板块,它考察的是考生的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
掌握不同类型的逻辑推理题型以及相应的解题方法,对于提高行测成绩至关重要。
下面,我们将对行测逻辑推理的常见题型进行分类,并介绍一些实用的解题方法。
一、直言命题推理直言命题是指直接陈述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例如:“所有的苹果都是红色的”“有的学生不是勤奋的”。
解题方法:1、对当关系推理:根据直言命题之间的矛盾、反对、下反对和从属关系进行推理。
2、换位推理:改变命题中主项和谓项的位置,但不改变命题的真假性质。
二、联言命题推理联言命题是指同时断定几种事物情况都存在的复合命题。
例如:“小明既聪明又勤奋”。
解题方法:全真则真,一假则假。
三、选言命题推理选言命题分为相容选言命题和不相容选言命题。
相容选言命题,如“或者 A 或者B”,只要其中一个选言支为真,整个命题就为真。
不相容选言命题,如“要么 A 要么B”,只有一个选言支为真时,整个命题才为真。
解题方法:1、相容选言命题:否定肯定式。
2、不相容选言命题:否定肯定式和肯定否定式。
四、假言命题推理假言命题是反映事物情况之间条件关系的命题。
常见的有充分条件假言命题(如果 A 那么 B)、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只有 A 才 B)和充分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当且仅当 A 则 B)。
解题方法:1、充分条件假言命题:肯前肯后,否后否前。
2、必要条件假言命题:否前否后,肯后肯前。
五、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从个别性知识推出一般性结论的推理。
解题方法:1、注意样本的代表性和数量。
2、避免以偏概全、偷换概念等错误。
六、类比推理类比推理是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在某些属性上相同或相似,推出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相同或相似的推理。
解题方法:1、分析所给对象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
2、比较选项与题干逻辑关系的一致性。
七、削弱论证这类题目要求找出能够削弱给定论点的选项。
解题方法:1、直接削弱论点。
逻辑学求异法
逻辑学求异法
一、定义概念
逻辑学求异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或情况,找出它们之间的差异,从而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这种方法常用于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性质差异等方面。
二、列出已知条件
在进行逻辑学求异法推理时,需要先列出已知条件。
这些条件可以是两个或多个不同的事物或情况,也可以是同一事物在不同条件下的表现。
列出已知条件是逻辑学求异法的基础,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为后续推理做好准备。
三、逐一分析条件
在列出已知条件后,需要对每个条件进行逐一分析。
分析时要关注每个条件的特点、差异以及与其他条件的联系。
通过对比和分析,可以发现不同条件之间的共同点和差异点,为后续推理提供依据。
四、寻找共同点
在分析条件后,需要寻找不同条件之间的共同点。
这些共同点可以是性质、功能、结构等方面的相似之处。
寻找共同点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事物之间的联系和共性,为后续推理提供支持。
五、推断结论
在找到共同点后,可以根据这些共同点推断出结论。
推断时要关注不同条件之间的差异和联系,以及这些差异和联系对结论的影响。
通过逻辑推理,可以得出符合已知条件的结论,为解决问题提供帮助。
总之,逻辑学求异法是一种通过比较不同事物或情况找出差异,从而得出结论的推理方法。
在应用时,需要先列出已知条件,然后逐一分析条件,寻找共同点,最后根据共同点推断出结论。
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问题,探索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和性质差异,为解决问题提供有力支持。
公务员考试行测之判断推理笔记
判断推理图形推理规律+重构类比推理二元关系+二级辨析逻辑推理推导+论证定义判断关键词+复合型论证一、图形推理(一)整体概述组成凌乱——数量变化:数数、规律组成相似——样式(形状)变化(内在属性、外在形状)组成相同——位置变化(静态变化、动态变化)(1)数量:点、线、角、面、素、封闭区间、笔画(一笔画成、相同、递增递减) 规律:递增或递减、对称变化、隔项数量变化、数量相加(2)位置:静态位置关系:内含、相交、相切、相离、左右(字体结构)、上下(字体结构)动态位置关系:平移、旋转(时针法区分:方向改变为翻转)、翻转(3)样式(形状):对称、图形组合(拼图、重叠、重叠变色、重叠变形)、图形求同a.外在形状(相似):1.顺序(样式遍历:缺谁补谁) 2.轮廓:加减同异b.内在属性:封闭、曲直、对称轴、凹凸特点:一个元素比较乱常见于内在属性(含同一直线、曲线、对称轴、一笔画成);两个元素比较凌乱常见于位置类(4)空间重构(空间几何体):三视图折纸盒相对的两个面必然有且仅有一个面被看到。
特殊面法:一个面特殊——形状两个面特殊——相对、相邻(公共边)三个面特殊——时针法、描线法/公共边(找特殊图形)、(二)解题思路1、观察角度1)构成与部分2)直线与曲线3)封闭与开放4)整体与部分2、推理顺序数量——形状——位置3、变化路线图形推理:递增或递减、对称变化、隔项变化类比推理:横向路线、纵向路线九宫格:横向、纵向、“米”字、“O”字、“S”字二、类比推理概念外延关系:相容关系【全同关系、交叉关系、包容(种属)关系、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不相容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内涵映射关系:必然与或然(盐、咸)、对称与反对称(正方形、边长)、充分与必要(下雨、地湿,勤奋、成功)、共变与反变(理解、费解)词语语义关系:近义词、反义词、意义词、常识类词语语法关系:主谓关系、主宾关系、谓宾关系{双主语(同一谓语)、双谓语(同一宾语/主语)、双宾语(同一谓语)}八大热门考点:全同关系、包含关系、组成关系(整体与部分关系、矛盾与反对关系、对应关系、事物发展的逻辑关系、作用与作用对象关系三、定义判断定义项:邻近的属+种差拆分比较归类排除关键词出没+多定义比较关键词:1 主客体 2 两类状语(时间、目的、原因)3 想法、方式、行为 4 结果、效果形式原则:关键词;逻辑原则:辨析与匹配辨析:格外注意定义的杂糅匹配:寻找定义的主要区别1、单定义判断a.单关键词:主(一类名词中一个最特殊的)、客、属、行为状语(方式、目的、原因)。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汇总】包含图形推理-逻辑判断-类比推理-定义判断等
公务员考试行测——判断推理汇总行测判断推理—逻辑判断题解答技巧分析推理型题目是最直接考查考生推理能力的一类题目1、真假矛盾法:首先要判断题型给出的条件是“只有一真”,“只有一假” 还是“两真两假”;其次,在题干当中寻找一组矛盾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矛盾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反对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只有一真或只有一假,则相反对关系中的条件必有一个满足题目给出的条件)和推出关系(如果题中所给条件是有两个为真或两个为假,则利用假设为真的两个条件推导其余条件,如果满足题目条件则成立),判断这两个条件是一真一假、不能同真、不能同假,还是必须同真、必须同假;最后,进行推导,得出结论。
【例题】桌上有四个杯子,每个杯子都写着一句话,第一个:“所有的杯子里都有啤酒”;第二个:“本杯中有可乐”;第三杯“本杯中没有咖啡”;第四个“有些杯子中没有啤酒”。
假如四句话只有一个为真话,那么()为真。
A.所有的杯子中有啤酒B.所有的杯子中都没有可乐C.第三个杯子中有咖啡D.第二个杯子中有可乐【解析】首先看提问部分,本题属于“只有一真”类型。
其次看题干,发现这四句话中的第一句与第四句是一对矛盾关系,则矛盾关系必然是一个为真,一个为假。
由此推理得出第四条件为真,第二、三句肯定都是假的,故选C。
【例题】在一次对全市中学假期加课情况的检查后,甲乙丙三人有如下结论:甲:有学校存在加课问题。
乙:有学校不存在加课问题。
丙:一中和二中没有暑期加课情况。
如果上述三个结论中只有一个正确,则以下哪项一定为真()A.一中和二中都存在暑期加课情况B.一中和二中都不存在暑期加课情况C.一中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不存在D.一中不存在加课情况,但二中存在【解析】分析题目,属于“只有一真”类型,利用反对关系可以得知甲乙必有一真,结合丙所给可以推出甲所说为真,故选A【例题】有一件未留姓名的好人好事在某社区传开,甲乙丙丁四人有如下对话:甲说:这件事肯定是乙、丙、丁中的一位做的。
2013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判断题巧学“论证” 提升分数
正保远程教育(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代码:DL)2013年公务员考试行测备考:逻辑判断题巧学“论证” 提升分数编者按:行测判断推理分为图形推理、定义判断、类比推理、逻辑判断四个模块。
逻辑判断难度最大,分值较高,是整个复习的重点,主要题型有,翻译推理、真假判断、分析推理、归纳推理、原因解释、论证类等。
从整体趋势来看,选调生考试与国考、省考命题方向逐步靠拢,论证类题目将是考察的重点,考生一定要慎重对待。
论证类题目分为加强型与削弱型。
论点形式不同,加强、削弱的方法也不同。
同时,考生要善于运用论题一致性原则排除无关项,如此可降低做题的难度。
通俗讲,“论题”就是题干所陈述的事件,“一致性”就是正确选项一定围绕论题展开,否则就为无关项,对论点既不加强也不削弱。
以一道题目为例:【例题】一份关于酸雨的报告总结说,“大多数森林没有被酸雨损害。
”而反对者坚持应总结为,“大多数森林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被酸雨损害的症状,如不正常的落叶、生长速度的减慢或者更高的死亡率。
”下面哪项如果正确,最能支持反对者的观点( )。
目前该地区的一些森林正在被酸雨损害酸雨造成的损害程度在不同森林之间具有差异酸雨可能正在造成症状尚未明显的损害D.报告没有把酸雨对此地区森林的损害与其他地区相比较【解析】本题属于加强型论证,正确选项为C。
题干在讨论大多数森林是否被损害的问题,即为本题的论题。
反对者的观点是“大多数森林没有显示出明显的被酸雨损害的症状”,即为本题的论点。
A 说“一些森林……”,缩小了范围,违反了“论题一致性”原则,排除;B 说“不同森林之间的问题”,与题干说的不是一回事,违反了“论题一致性原则”,排除;D“……地区森林的损害与其他地区相比较”,是对论题的回答,论题不一致,排除;所以,正确选项为C。
利用论题一致性原则,一般可以排除两个选项,在论证题目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考生要牢记,理解正确。
最后,专家提醒各位考生要根据自身情况,制定详细的备考计划,严格执行,建议备考选调生考试的考生以选调生、国考、省考历年真题为复习的重点,总结常考知识点,只有这样才能通过笔试。
事业单位行测可能性推理类比推理论证模型
欢迎访问北京事业单位考试网/beijing/事业单位行测可能性推理类比推理论证模型可能性推理作为考试必考的题型有其重要的位置,我们可以从考试的题量上就能看出来可能性推理有几个重要的论证模型:类比推理、枚举归纳、求异论证、数据比例、可行性分析。
这当中类比推理论证模型是各类考试比较爱考的题目,在事业单位考试中也是中的考察题目。
我们事业单位的考试中这类题目出现的几率很大,可能性也是在考试时能够拉开分差的一种题型,可见这部分的重要性,同学们要重点学习这部分的知识点。
什么是类比推理论证模型?通常题干论据中会说两种事物具有相似的特点或者条件,结论会说这两种事物具有相同的结果,我们会称这类可能性推理题目为类比推理论证模型。
了解定义后我们要知道题干中表明两种事物存在相似条件会以两种形式出现,一种是直接说明两种事物相似;还有一种题干中会举出相似的几个方面,有可能是两方面或者更多。
无论是哪种,同学们都要判断出其是类比推理论证模型,从而才能类比推理论证模型的解题方法进行解题。
知道模型之后我们就要知道这种论证模型加强和削弱的方式都有什么?同学们都知道每一到削弱加和强型题目削弱和加强的方式都不唯一,有的时候选项中会出现两到三个项都能削弱或加强,但是题问会让我们选择最能够削弱和加强的,我们总结一下类比推理论证模型最能够削弱和加强的方式。
题干中是说明有相似的条件,那这种论证模型最强的削弱方式就是找到不同的条件,有的题目中给的选项是存在另外的原因导致结果不同,这种也可以理解成是存在不同条件影响结果的,这就是类比推理论证模型最强的削弱方式,但是在做题时选项中可能会出现多个选项都是给出不同条件,我们要选择最本质的不同条件就是答案。
那么什么是最本质的不同条件呢?我们说的最本质的不同就是和题干中结果关系最密切的,对结果是否存在影响最大的。
最能够加强的方式是找出其他最本质的相同条件,说明题干中两种事物还有其他的相同或相似条件增大他们有相同结论的可能性,这就是类比推理论证模型最能够加强的方式。
行测中判断推理的知识点总结
行测中判断推理的知识点总结哇塞!行测中的判断推理可太重要啦!今天咱们就来好好总结一下这部分的知识点!首先呢,判断推理中的图形推理那可是相当有趣!图形的规律变化多端,有时候真能让人挠头!第一,位置规律得留意。
图形的平移、旋转、翻转,这些都可能是解题的关键。
比如说,一个图形在平面上左右移动,或者顺时针、逆时针旋转,又或者直接翻转过来,这可都藏着玄机呢!第二,样式规律也不能忘。
图形的相加、相减、求同、求异,没准儿就是突破点。
就像两个图形叠在一起,把相同的部分去掉,或者把不同的部分组合起来,是不是感觉很神奇?再来说说定义判断。
这部分啊,得仔细读题,理解定义的关键要素。
第一,要抓住定义中的主体、客体、行为方式等等。
千万别漏了关键信息,不然很容易选错答案!第二,要学会排除法。
把明显不符合定义的选项先排除掉,缩小范围,提高正确率。
然后是类比推理。
这部分就像是在玩找相似的游戏!第一,逻辑关系得搞清楚。
比如种属关系、并列关系、交叉关系等等。
像苹果和水果,这就是种属关系;苹果和香蕉,那就是并列关系;而老师和作家,有可能就是交叉关系啦!第二,语义关系也很重要。
近义、反义、象征义,都可能是解题的线索。
比如“美丽”和“漂亮”是近义关系,“成功”和“失败”是反义关系,“鸽子”象征“和平”。
最后讲讲逻辑判断。
这可是判断推理中的大boss!第一,翻译推理要熟练掌握那些逻辑关联词的翻译规则。
“如果……就……”“只有……才……”等等,这些关联词背后的逻辑关系得弄明白。
第二,加强削弱论证要会分析论点和论据。
找到论据支持论点的关键点,或者找出能削弱论点的破绽。
总之,行测中的判断推理可不是那么容易就能拿下的,但只要我们掌握了这些知识点,多做练习,不断总结经验,相信一定能在这部分取得好成绩!加油哇!朋友们!你们说是不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中,无论是地市还是副省的国考试卷,可能性推理是重点考察的题型。
可能性推理,研究的对象是因果关系,常见的有几个论证模型,今天我们解密的是其中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模型——求异论证。
(一)含义
首先拿到一道可能性推理的题,根据问法判定出考的题型是削弱性或者加强型,读题干首先找到前提和结论,敏感的感知到题干符合一些小模型。
求异论证即题干出现求异法的论证。
求异法又叫差异法,它是指在被研究现象出现和不出现的两个场合中,如果只有一个情况不同,其他情况完全相同,而且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在被研究现象出现的场合中存在,在被研究现象不出现的场合中不存在,那么这个唯一不同的情况就是被研究现象的原因(或结果)。
求异法可用下列图式表示:
场合先行(或后行)情况被研究现象
(1) A,B,C a
(2) —,B,C —
所以,A是a的原因(或结果)。
【示例】一项调查表明,某中学的学生对悠悠球的着迷程度远远超过其他任何游戏,同时调查发现,经常玩悠悠球的学生的学习成绩比其他学生相对更好一些。
由此看来,玩悠悠球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二)削弱与加强
削弱:找不同属性(尤其本质相关),主要包括另有他因、因果倒置、断开因果链条;
对上述【示例】进行削弱:玩悠悠球的学生都参加了很多课外补习班;学校与学生家长订了协议,如果孩子的学习成绩没有排在前十五名,双方共同禁止学生玩悠悠球。
加强:找相同属性(尤其本质相关),主要包括排除他因、强调此因、强调链条;
对上述【示例】进行加强:玩悠悠球能促进手眼脑协调发展,有利于开发智商;他们除了参加正常的听课以外,没有参加任何补习班。
【例】有一项对500名25-35岁女性进行的科学实验,设置两个实验组,第一组实验者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第二组实验者没有服用阿司匹林。
结果发现,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眼角比不服用阿司匹林眼角出现皱纹要晚,而且皮肤光滑柔嫩。
这一实验表明,阿司匹林有可能成为一种廉价有效的防皱、保青春药物。
以下哪项如果为真,最能支持上述结论?
A.两组被实验者的眼角皮肤在实验前是相当的
B.两组被实验者的人数相等
C.第一组被实验者服用的阿司匹林的量较大
D.阿司匹林是人工合成的
【中公解析】A。
对比试验必须要求两组实验者在实验前有相同或相近的状态,否则没有意义,A恰好说明了这一点,加强了实验的科学性。
B项人数也在一定程度上加强了题干,但并非必须要求的,故加强程度不如A。
故答案选A。
求异论证还是可能性推理中比较简单的一个小模型,希望大家掌握好方法,多练几道题目,顺利掌握这个小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