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山纪行教学研究案(定稿)
《阿里山纪行》文本分析参考
《阿里山纪行》文本赏析活动1:(1)假设你的小组同学是游客,而你是一个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阿里山的旅游解说词。
(温馨提示:可小组合作讨论,找出作者的行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好了。
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
)(步骤:小组合作朗读交流,划出游览行踪的句子,找出主要景点。
→指名同学当导游,其他同学提出改进意见→参加全班角逐并记录其他小组的亮点和特色。
)(2)请用3-4个词语概括阿里山风光的共同特点。
活动2:讨论探究。
(1)阿里山给人留下的总的印象是什么?请找出文中的一句话写下来。
(2)画出交代参观阿里山行踪的句子,(独立思考后写下来→小组师徒互查并订正)(3)本文采用了怎样的写景方法?请简要说明。
【知识链接】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
移步换景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安排材料的,一般以行踪为线索,这样可以表现景物在不同时间里的风貌神韵,可以展现景物的各种变化和不同风貌,给人一种移动感,使读者从中感受到一种动态美、整体美。
移步换景速读课文,根据投影提示梳理出作者的游踪。
再利用表格,从文中筛选出恰当的词语(也可用自己的话)填入栏中。
(1)游踪:台北嘉义阿里山站姊妹潭神木下山(2)景物景点:小火车、火车站、姊妹潭、原始森林、曲径幽路、森林树木、神木。
特点:古式风味、古典文化、感觉清澈透亮、静谧洁净、长满青苔、姿态各异、气候阴凉、庞然大物、历史悠久(3)按作者游踪投影阿里山风光图片。
(4)归纳什么叫“移步换景”:作者描写阿里山风光,用了“移步换景”的方法,你能结合我们刚才的学习说说什么是“移步换景”吗?学生各抒己见,在此基础上教师投示:所谓“移步换景”,就是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
游记一般都采用这种写法。
课后,我们要学着用这种方法写写我们美丽的校园。
阿里山纪行教案
《阿里山纪行》教学案课型:新授时间:2011/9/28执笔:游志峰审核:七语备课组一.教案背景1、面向群体:初中学生学科:语文2、课时:一课时3、学生课前准备:①初读课文,了解大意②自学生字词,读准字音,理解作者游踪。
③标出文章自然段落。
二.教学课题《阿里山纪行》三.教材分析《阿里山纪行》是苏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主题下的一篇游记。
阿里山是祖国宝岛台湾著名的风景名胜,景色秀丽,誉满夏尔。
极目远眺,云山苍苍,江水茫茫。
在那儿读山品水,意味深长。
来到阿里山,欣赏美丽的风景,领略淳朴的风情,能够开阔胸襟,娱悦心灵,启迪智慧,唤醒无限美好的情感体验,珍惜两岸人民的兄弟情谊。
教材中安排这样一个单元,主要目的是为了要通过朗读、品析,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去登山临水,体会江山的美丽多娇,培养爱我中华、爱我世界的美好情感。
【学习目标】1、欣赏阿里山如画的风光。
2、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作方法。
3、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体会作者蕴含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学习难点】:品味富有音乐美的语言。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课时】:一课时四.教学方法自互导模式(自学自测互学互助导学导练)五.【教学过程】一、导入谈话:听了歌曲,我们感受到了阿里山姑娘的美,看了图片,我们领略到了阿里山景色之美。
我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应邀到台湾进行学术交流,也慕名游览了阿里山,写下了《阿里山纪行》一文。
下面我们就跟随作者的行踪,一起神游阿里山,去领略那如画的美景。
/i?tn=baiduimage&ct=201326592&lm=-1&cl=2&fr=ala1&word=%B0%A 2%C0%EF%C9%BD%CD%BC%C6%AC(展示图片)【百度搜索】二、自学自测:1、读一读,觅行踪①给加点字注音风靡.山岚.堪.称谛.听幢.顶红桧.静谧.孕.育②阿里山给人的总体印象是什么?明确:阿里山风光美如画③试从文中捕捉出有关作者行踪的语句,用笔圈划出来,理出作者的行踪图:明确:行踪图:台北松山机场——嘉义——阿里山站——林区——姊妹潭——神木——下山(多媒体)师小结:移步换景的写法,不固定立足点和观察点,一边走一边看,按照游踪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依次写下来。
阿里山纪行 教学研究案(定稿)
《阿里山纪行》教学研究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欣赏阿里山如画的风景,了解移步换景描绘阿里山迷人风光的写法。
2、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各种方式来品味语言,充分理解散文的意境。
2、抓住关键句子进行点拨,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阿里山的系列图片,配《高山青》音乐。
(说明:展示阿里山的山、水、云、树等画面,同时配乐介绍阿里山风情。
)2、画面定格在阿里山的云海上,教师引导:平静得犹如山间明镜似的潭水;毛毛的、茸茸的、蒙蒙的青苔染绿了大地,仿佛是绿色的地毯覆盖在山上;森林无边无际,恰似一片汪洋;姿态各异的树木像宝塔、像军阵……你们猜这是哪儿?(化用文章中的句子,诗意得将阿里山的风景描摹出来,结合画面所展示的各种画面,入情入境。
)3.多媒体出示课题(说明:以最具代表性的全景图做背景,展现出阿里山一幅精美山水画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阿里山美丽景色的情境中。
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索的欲望】二、预习成果展示。
1、生简介作者。
2、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阿里山的知识。
3、展示生字词的积累。
莽莽..()山岚.()恍.()如隔世一泓.()堪.()称谛.()听禅.()院鱼鳖.()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的过程即是一遍游览与观赏,听录音示范朗读。
(说明:多媒体展示每个图片,配以《寂静山林》做背景音乐,以画面配文字的方式播放阿里山的美景,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配以视觉画面,全方位地感受阿里山的美丽。
)2、阿里山美吗?请你自己来读一读这篇美文。
并思考阿里山的风景总体上有什么特点呢?在文章中找一句话概括阿里山的特点。
(说明:学生读的时候放背景音乐,让他们在柔美的音乐声中及清新的语言中体会阿里山的美。
《阿里山纪行》教案
透过奇妙的词句,我们欣赏到了“案头阿里山”的山水,体会到了作者对阿里山的喜爱之情。我相信,我们终有一天,能够亲临阿里山,去读一读那地上的美文。(照应开头)
(四)布置作业
1.熟读课文,把你最喜欢的语句摘录在笔记本上,体会一下好在何处,并背诵。
2.这课在学惑。(利用网络继续进行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
这是当代作家、文艺评论家、美学家吴功正写的一篇游记。游记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形象地描绘了游览阿里山所见的迷人风光,抒发了作者独特的感受,由衷地赞美“阿里山的风光美如画”,赞扬台湾人民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地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起来的共同愿望。
重点:
了解文中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森林恰似一片汪洋……秦皇之兵马。(用比喻、排比,生动而有气势地写出森林树木的阵势;且句式整齐,结构匀称,节奏鲜明,和谐动听。)
学生如感到批注有困难,也可以允许其到【】中搜索本课的有关教案或课件,或许也rd=%B0%A2%C0%EF%C9%BD%BC%CD%D0%D0%D6%D0%B8%BB%D3%D0%D2%F4%D4%CF%C3%C0%BA%CD%C7%E9%D4%CF%C3%C0%B5%C4%D3%EF%D1%D4&lm=0&od=0&fr=top_search
找到注音:jìng mì解释:寂静;平静
3.交流划的表明作者游踪的词语,并说出各自观察点看到的景物。
提学生说出划的表明作者行踪的词语以及各自观察点看到的景物,然后老师归纳出:
酒店→松山机场→嘉义→森林火车(林海云雾)→阿里山站→步行上山→林区→姊妹潭(潭水清澈)→原始森林(森林无边、曲径幽路)→神木(神木神奇)
全国中小学“教学中的互联网搜索”优秀教学案例评选
《阿里山纪行》教学中审美教育的尝试
是举世 闻名 的旅游 胜地之 一。 那里有 神奇美 丽的三大
奇观—— 森林 、 云海 和 日出 。 年都 吸引着成 千上 万 每
深、 静 、 宁 清凉 、 神奇 的特点 , 合 自己课外 查找 的有 结 关 资料 , 自编解说词 来介绍 阿里 山美丽的风 光 。还可
维普资讯
谢 t —
48 "
i
阿里山纪行》 学中审美教 育的尝 教
口 贺州市 实验 中学 陶 坚
语文 是一 门集 科学 性 、 具性和人文性 于一身的 T
学科 , 语文所包 含的科学美 、 知识美 、 人情美 、 人性美 、
机会我一定要走进 阿里 山” 此 时 , 的形象 已在他 们 。 美 的脑海 中深深扎根 , 他们 自觉 地对美产 生 了一种追求 的欲望 , 在愉悦 和满足的 同时吸收知识 , 开启 智力 , 陶 冶性情 。
以让学生当小画家 ,画 ” 。 “ 美 学生通过想象描绘 出“ 清
的中外游客前去 观光。 今天 , 让我们一同 走进 阿里 山,
一
睹她的风采 。” 一下子就 引发 了学生 了解美 丽的阿
Hale Waihona Puke 里 山的浓厚兴趣 , 为下面更好地感 受阿里 山风光做 了 铺垫 。 二、 媒体展示 。 欣赏美
澈 的潭 水 ” “ 、 宁静 的林 区” “ 径 的青 苔 ” “ 然大 ,幽 、庞 物—— 神林” 等景致 。这样 , 生 的审美水平提高 了 , 学 也升 华了学生的情 感和价值观 。 总之 , 中学语文 教学 中渗 透审美 教育 , 在 有利 于
养语感 , 提高审 美能力 。 以, 教学《 所 在 阿里山纪行》 一
阿里巴巴公司与三际无限公司侵权纠纷的案例分析报告
一 。 -ຫໍສະໝຸດ - 。 :- - : :: : : 嚣: :
阿 里 巴 巴公 司 与 三 际 无 限 公 司 侵 权 纠 纷 的 案 例 分 析 报 告
张 婷
( 贵州 I 民族 大学法学 院 贵州 1 贵阳 5 5 0 0 2 5 )
摘要 :2 0 0 6年 一 2 0 0 7年 ,“ 雅 虎” 和 “ 奇虎 ”这 两大 知名 网络 品牌 围绕 恶意 软件 与 不正 当竞争 问题 之 间 的诉 讼 一直 没有 停 歇 ,引 起社 会 的广 泛 关注 ,不仅 因为这 两大 品牌 的声 誉和 影 响力 在社 会 中的地 位 ,更是 因为 当今 社会 对 知 识产 权 关 注度 的提 升 。 笔者 仔 细搜 集 了关于 这 两大公 司之 间的诉 讼 纠纷 案 例 ,厘清 了围绕 二者 之 间的诉 讼 关系 ,提 出 自 己认 为 的争议 焦点 , 同时做 出法理 分析 。 关键 词 :不 正 当竞争 ;诋 毁商 业信 誉 ;著作 权 中图分 类号 :D 9 2 3 文献 标识 码 :A
1 雅 虎 软件是 否 为恶 意软 件 文 章编 号 :1 6 7 2- 5 8 3 2( 2 0 1 6 )0 2— 0 1 9 2— 0 1 作权 。 ” 这 些我 国法 律对 合 作 作 品构 成 及 著 作权 归属 的相 关 规 定 。
根据 《 反不 正 当竞 争法 》 第 2条 ,“ 经 营者 在 市场 交 易 中 ,应 2 0 0 5 年 9月 2 0日 ,国风 因特 公 司 与 三七 二 一 公 司 签 订 了 《 雅 虎
本 案 中双 方 当事 人 作 为 中 国互 联 网协 会 的成 员 参 与 制定 了有 式 具 有相 互性 、多元 性 、隐蔽 与炒 作 复 合 性 、技 术 性 等 特 点 , 同 关 恶 意软 件 的定 义 , 由此 可 见 ,双 方 均 认 可 中 国互 联 网协 会 已 经 公 布 的有 关恶 意 软 件 的定 义 以及 相 关 的表 现 形 式 。然 而 ,三 际无
阿里山纪行优秀教案
《阿里山纪行》优秀教案(总4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阿里山纪行》优秀教案《阿里山纪行》优秀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光,学习课文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
2、理解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3、体会作者对阿里山美丽风光的浓浓爱意心脏强烈的爱国之情。
教学设想重点、难点、疑点1、学习本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
2、学习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风格。
3、体会文中表达两岸人民的心融会贯通的共同愿望。
课型及教学思路(1)课型:诵读、合作研讨(2)教学思路:听读、朗读、研读重点段落,感知课文教具及课时安排:1、教具学具:投影仪、收音机、图片2、课时安排:两课时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1、放《大海啊,故乡》和《阿里山姑娘》的音乐2、通过美妙的音乐导入台湾阿里山那迷人的风光之中。
二、课前热身1、由学生来介绍作者的情况,教师补充总结2、检查预习(学生上台板演)(1)给加点的词注音(投影):风靡山岚堪称谛听禅幢桧(2)解释一些关键的词语:清澈接风洗尘风靡堪称谛听三、合作探究(1)学生听录音机读(教师总结朗读的方法,对一些学生读不准的词句,教师采用领读的方法)(4)四边互动互动1:开头一段写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有何作用(学生答,教师总结)互动2:作者进阿里山时有何感受(幽深与宁静)互动3:作者在到阿里山神木的路上见到哪些如画的风光(清澈的潭水、宁静的林区、曲幽的路径、无边的森林)互动4:作者笔下的神木是什么样子的?互动5:它有哪些丰富而深邃的.文化内涵?四、达标反馈(投影显示)1、做练习(投影题目):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写出相对应的词语。
(课文内容理解填空)2、做课后练习一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复习上一节课讲的内容,提问叫学生回答二、四边互动互动1:什么是移步换景的写法(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互动2:作者是怎样采用移步换景法来描写阿里山美丽的风光的(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互动3:阿里山美丽风光的共同特征是什么(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互动4:本文语言的音乐美体现在哪些方面(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互动5:作者为什么没有写到阿里山的姑娘(学生讨论后老师评价)三、达标反馈1、谈谈对文章语言美的体会,见“探究练习二”。
阿里山纪行课件
欣赏美景,品味语言 阅读4-9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语句,读 一读,并进行赏析。
温馨提示: (1)、修辞美:本文运用了对偶、比喻、排 比、引用等多种修辞,使文章的语 言生动活泼; (2)、节奏美:交错运用整句和散句,大量 运用叠词,形成了轻松、舒展、迂回、 鲜明的节奏;
“峰回路转,迂回穿过一片林区” “我们终于看到了神木”
“下山的路上”
分析课文,探究写法 按照行踪,作者依次介绍了哪些不同的 景色呢?用“形容词+名词”的形式概 括出景物的名称和特征。
先独立完成,然后同桌交流。
分析课文,探究写法
“移步换景”,是游记最常用的一种写作方法。 学会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把我们的校 是指不固定视点(即立足的和观察点),按照 园介绍给大家。 地点的转移和一定的视角,把所看到的不同事 物叙述和说明下来。 1、要把观察点的变换交代清楚; 2、要把所见到的景物具体地展现出来; 3、要围绕一个中心展示不同的画面。
吴功正
检查预习 读准下列词语 mǐ kān 风靡 堪称 hóng biē 一泓 鱼鳖 uáng guì 幢顶 红桧
lán 山岚 mì 静谧 zǐ 姊妹
dì 谛听 cān 参天 mǎng 莽莽
分析课文,探究写法 1.朗读课文,找出表示作者行踪的短语 或句子。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就到了台湾的中 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到了阿里山站” “徒步穿过进口处”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阿里山纪行》说课稿
你们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八年级语文上册江山多娇”单元中《阿里山纪行》第一课时,下面,我将从教学设计理念、教材的分析、教法学法与教学手段、教学程序几方面介绍本节课的教学构想。
、板书设计一、一、教学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对初中学生的阅读技能的要求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能熟练地运用略读和浏览的方法;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能说出自己的体验。
《课程标准》还指出:阅读是语文课程中极其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
为此,《阿里山纪行》教学过程帮助学生掌握一般的阅读技能,掌握朗读、默读、浏览等各种方法,让学生在与文本充分对话基础上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的阅读。
提倡教师与学生的学习方法相互作用,共同对话,借助语文思想方法帮助学生理清思路,围绕认知冲突,更好的解读文章,提高能力,从而建构新知识。
二、教材的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阿里山纪行B
化,随着行踪的改变,作者所描绘பைடு நூலகம்景物也在不断变化,这种写作的方法叫“移步换景”(板
(第四节开始)
4、既然是从第四小节开始,那么前三个小节是否可以去掉呢? (不可以)(为什么呢?) 第一小节:奠定抒情基调和引出下文 第二小节:描写进阿里山的过程,侧重写进山时独特的感受,突出幽深的特点与不寻常的氛围 第三小节:过渡,承上启下
第一小节:奠定抒情基调和引出下文 第二小节:描写进阿里山的过程, 第三小节:过渡,承上启下
【K12学习】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同课异构2篇)
阿里山纪行教学设计(同课异构2篇)阿里山纪行教学目标:领略阿里山如画的风光学习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写法欣赏富于音乐美和情韵美的语言。
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游记,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步步把读者带进迷人的阿里山的灵魂——神木。
作者寄情于景,抒发了对阿里山如画风光的赞美,赞扬台湾人们的生态意识和利用生态发展旅游的理念,含蓄表达两岸人民的心会融合起来的共同愿望。
阿里山的风景美,的语言也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
教学设想:《阿里山纪行》一文通过移步换景、融情于景的手法,描述了阿里山美丽如画的风景,遣词造句上也尤见功力。
学习课文可引导学生跟随作者的脚步去感受行程的进展,景物的变换,感受不同景物所表现出的各自别样的美,感悟本文写景语言的音乐美和情韵美,感受语言的魅力。
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二、检查预习:作者简介、字词学习三、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这篇游记中表示作者游踪的句子有哪些?。
2、作者沿途(进山时和在小火车站、在深山深处和下山路上)分别欣赏到了哪些景物?3、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通过什么写作手法将阿里山的美景呈现在我们眼前的?:作者按照时间顺序记叙了游览过程。
通过移步换景的手法展现美景。
不断变换立足点和观察点,边走边看,把看到的不同景物依次描写下来的写法叫移步换景。
四、深入研读课文由学生任选以下一个问题谈谈自己的发现和理解。
、你以为在众多的景物中颇具风情、风味的是什么?何以见得?2、最能体现原始森林之美的景物有哪些?作者是如何描写出这些美的?这些未经人工雕琢的美给你怎样的启示?历经都市的喧嚣,置身其中,会有怎样的心境?4、最能体现阿里山的精神、阿里山的灵魂的景物是什么?作者是如何描写的?从作者的描写中你能感悟到一种什么样的精神?5、古人云:一切景语皆情语也,作者对阿里山风光的喜爱与赞美之情洋溢于字里行间。
开头和结尾互相呼应,都写到了台湾歌曲《高山青》,有何用意?五、欣赏、朗读本文优美的语言。
[重点]吴功正《阿里山纪行》课文解析
吴功正《阿里山纪行》课文解析台北市的一家酒店里,一批台湾学者为我“接风洗尘”。
席上,一位美学家的夫人对我说:“台湾人最喜欢唱的大陆歌曲是‘大海啊,大海,就像妈妈一样……’,有些重要的活动还把它作为合唱的歌曲。
”我一听,心里一动,立刻说:“我们那边最喜欢唱的台湾歌曲是《高山青》。
”这首歌在大陆曾风靡一时,至今仍在传唱。
于是,宴席上便轻轻回荡起两支歌的旋律,我和这批台湾学者的心似乎融会起来了【段析】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为行文定下抒情基调。
通过两岸人民各自最爱的歌曲,说明两岸人民的心是相通的。
“我一听,心里一动”“宴席上便轻轻回荡起两支歌的旋律”等语句,亲切、自然,给读者一种温馨和美的感受。
第一部分: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市的融洽场面。
【品味】“台北市……”一句是起始部分,概括地叙述了本自然段的内容,交代了地点和缘由。
简述两岸学者欢聚台北的融洽场面,以《大海啊,故乡》和《高山青》开启全文,定下抒情基调。
“心里一动”说明两岸人民心灵相通,由乐曲牵动起浓浓的爱国情怀,为下文作铺垫。
不到阿里山,何以能说到了台湾?这倒未必是说看那“美如水”的“阿里山姑娘”。
从台北松山机场搭机,仅40分钟就到了台湾的中部城市嘉义,然后改乘森林小火车进山。
小火车车头和车厢均着红色,在葱郁如染的乱山丛中显得分外醒目。
这种小火车,我们只有在祖国东北的深山老林里才能见到。
不过,它经过改装,变成了纯粹的旅游性“小火车”,还颇有古式小火车的模样和情调:也是那样的牵引机,也是那样的咣当咣当声,它使我们觉得时空倒退,引发了我们的思古幽情。
这条铁道和印度大吉岭喜马拉雅登山铁道,秘鲁安第斯山铁道,并称世界三大登山铁道。
阿里山海拔2 274米。
这条登山铁道全长近72公里,途中有49个隧道,80座桥梁,堪称“云端铁道”。
穿过莽莽林海,不断爬高、上升,山下还是阳光灿烂,山上渐渐地云雾浓稠。
山岚云气漫入车窗又溢出车厢而去。
山下尚是汗水津津,山间则是凉气侵人了。
阿里山纪行
《阿里山纪行》_高俪萍教学背景:学生已学过《小石潭记》等写景的文章,在《老山界》、《小石谭记》中已接触过移步换景的写景方法。
本堂课进一步把这一知识点巩固加深,并且学以致用。
在把握游记写景方法的基础上,感知此文作者对阿里山由衷的赞美之情。
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目标:1.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教学重点:目标2﹑3教学难点:目标3教材分析:这是一篇优美的山水游记,作者通过移步换景,把阿里山一幅幅富有鲜明特征的画面舒展自如地呈现在读者面前,一步步把读者带进迷人的阿里山的灵魂——神木。
作者寄情于景,抒发了对阿里山如画风光的赞美、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表达了渴望祖国统一、台湾回归的愿望。
阿里山的风景美,文章的语言也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
教学方法:1.自主、合作、探究——掌握字词,把握主旨。
2.整体感知游踪顺序——学习游记移步换景的写作方法3.诵读赏析——体会文章文字的音韵美和情韵美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学生坐在座位上等待上课,教师播放《高山青》歌曲,营造欢快愉悦的氛围,希引领学生随着优美的旋律走进文本。
二、导入(音乐停止):山川之美,古来共谈。
林语堂曾经感慨地说:“文章是案头之山水,山水是地上之文章。
”今天我们就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另一个杰作——阿里山的风采。
(幻灯片一:出示课题和作者)三、教师明确本课时教学目标。
(幻灯片二)1.领略阿里山的美丽风光,激发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
2.学习课文融情于景,移步换景的写法。
3.品味富有音韵美﹑情韵美的语言。
四、阅读课文,回答问题(幻灯片三)1 细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2 阿里山给作者的整体印象是什么?文章中哪句话可以概括作者的感受?3 这是一篇游记,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行文的?在文中划出表作者游踪的词。
4 在此行中从阿里山到神木,作者游览了哪些景点?(学生带着问题接近文本)说明:此环节的设置意在引领学生由易而难的掌握文章的内容,感知阿里山给人的总体印象,明白本文依游览顺序,运用移步换景的写法描写景物。
新人教语文阿里山纪行教学实践报告
D&L精品教育辅导用书板块《阿里山纪行》教学实践报告(指导思想,设计方法等说明)八年级的学生对语言文字有一定的感悟、理解能力,富于想象,喜欢朗读语言优美的文章。
第四单元的学习要求是要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运用,并学习朗读和圈点勾画。
所以,教学这篇《阿里山纪行》,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引导学生在学习时,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深入思索,反复咀嚼,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爱国情怀。
所以教学这篇《阿里山纪行》,要在学生学习前面课文所掌握的方法的基础上,在老师的启发指导下,学生的合作探究过程中,学生运用所学方法,继续巩固单元要求。
通过学习本课,可以让学生体会到江山的美丽多娇,爱我中华、爱我世界。
教学中采用了设置情境、问题设计、自主学习、分组讨论的方法,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应该有浓厚的兴趣。
在教学设计中,根据课程需要,设定了6个针对性的问题,让学生在幻灯片以及相关网页上,查找、搜集、整合相关资料,形成结果。
课堂上进行小组交流、班级汇报分享成果;利用学生对问题的讨论结果,进行课文学习,以问促思。
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解决6个问题的基础上,教师拓展了问题,进行拓展训练,培养动手能力,强化情感目标。
一、实践过程(一)情境设置,导入课题播放歌曲《阿里山的姑娘》,呈现阿里山图片,营造气氛,引入美如画的阿里山。
阿里山到底有多美,带着这个问题,我们一起随中国当代作家、美学家吴功正一道,去领略大自然的杰作——阿里山的风采。
(板书课题)(说明:这种导入方法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激活学生的思维,让他们较快进入角色,参与教学的双边活动。
)(二)解决重点、合作探究1、学生展示自己收集的有关阿里山的资料。
(通过介绍更激起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2、课前要求学生预习的问题((说明:此设计有利于学生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培养学生独立阅读的能力。
阿里山纪行PPT6 苏教版 (共21张PPT)
作 者 简 介 及 题 解
你准备好了吗?
给蓝体字注音: 风靡 堪称 鱼鳖 雄踞
山岚
谛听
红桧
幢顶
靡 mǐ 谛dì
堪kān 鳖biē 踞jù 岚lá n 桧guì 幢chuá ng
阿里山
阿里山晨光
阿里山晨曦
阿里山风景
阿里山日出
阿里山云海
阿里山神木
樱花
阿里山火车橄 榄 坝 Nhomakorabea开头一段写学者欢聚台北的 融洽场面,有合作用?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第课时《阿里山纪行》教学研究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欣赏阿里山如画的风景,了解移步换景描绘阿里山迷人风光的写法。
2、积累一些优美的语句,体会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过程与方法】1、采用各种方式来品味语言,充分理解散文的意境。
2、抓住关键句子进行点拨,以点带面,引导学生对作品进行整体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教读本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情感。
【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播放阿里山的系列图片,配《高山青》音乐。
(说明:展示阿里山的山、水、云、树等画面,同时配乐介绍阿里山风情。
)2、画面定格在阿里山的云海上,教师引导:平静得犹如山间明镜似的潭水;毛毛的、茸茸的、蒙蒙的青苔染绿了大地,仿佛是绿色的地毯覆盖在山上;森林无边无际,恰似一片汪洋;姿态各异的树木像宝塔、像军阵……你们猜这是哪儿?(化用文章中的句子,诗意得将阿里山的风景描摹出来,结合画面所展示的各种画面,入情入境。
)3.多媒体出示课题(说明:以最具代表性的全景图做背景,展现出阿里山一幅精美山水画的特点。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利用直观形象的多媒体课件资源,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将学生带入阿里山美丽景色的情境中。
在揭示课题的同时,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索的欲望】二、预习成果展示。
1、生简介作者。
2、生交流课前收集的有关阿里山的知识。
3、展示生字词的积累。
莽莽..()山岚.()恍.()如隔世一泓.()堪.()称谛.()听禅.()院鱼鳖.()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读书的过程即是一遍游览与观赏,听录音示范朗读。
(说明:多媒体展示每个图片,配以《寂静山林》做背景音乐,以画面配文字的方式播放阿里山的美景,范读课文。
学生在听读的过程中配以视觉画面,全方位地感受阿里山的美丽。
)2、阿里山美吗?请你自己来读一读这篇美文。
并思考阿里山的风景总体上有什么特点呢?在文章中找一句话概括阿里山的特点。
(说明:学生读的时候放背景音乐,让他们在柔美的音乐声中及清新的语言中体会阿里山的美。
)3、文章中作者着重为我们描绘了阿里山美如画的风景,那么作者带我们游览了那些如画的美景呢?带着这样的问题再读课文,在文章中找出来。
【本课语言典雅、凝练、和谐、畅达,句式多样,节奏感强,富有音乐美和情韵美。
学习时应通过反复诵读去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课件:景深山水潭清澈生美原始林区宁静命如曲径青苔厚密力画木桧林海神奇旺(课件展示:学生每答到一点就用链接的方式展现出他们喜欢的画面。
)4.跟着作者的行踪我们游览了姊妹潭、原始森林、曲径青苔、木桧林海及各景点,作者是怎么安排这些景色介绍的顺序的(按照自己的行踪来安排的)?这种根据自己的行踪安排游览顺序的观察方法叫?(移步换景)。
【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应注重学生的认知规律,从整体到局部,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
通过反复阅读,用简易的问题引导每个学生参与其中,培植自信心,使学生在主动参与中释放巨大的学习潜能。
从而让语文教学成为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在小说《最后一课》中,作者都德借韩麦儿先生的嘴赞美了法国语言:法国语言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最明白、最精确。
我想说,汉语也是世界上最美的语言。
这篇文章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
2、对于我们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色,作者是怎么样把它刻画的如此美丽的呢?为什么能让我们在享受的同时又能引发我们的思考呢?作者形象优美的语言。
3、文章中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调动各种感官多角度来描绘阿里山的美丽。
只有如此丰富优美的语言才能刻描绘出如此自然,令人惊叹的美景。
边读边画出你认为写得优美的语句,体会文章深刻的内涵和优美的语言。
(说明:学生自己去选择自己喜欢的句子或者描绘自己喜欢的景点的句子,并引导他们在喜欢的句子旁坐标注、写感受。
)4、赏析语言,课件出示例句,说一说你喜欢的句子美在哪里。
例句:谭无鱼鳖,林无鸟兽,偶或有如蝇、如蚊的声音,侧耳谛听、分辨、捕捉,却又没有了。
那是静谧的世界、净洁的世界,甚至可以说是禅的世界。
偶有人声也是静悄悄的,舍不得打破山间的安宁。
赏析:这段文字运用了对偶、比喻、排比等多种修辞手法,交错使用整句和散句。
形成轻松、舒展、迂曲、鲜明的节奏,富有声感和音乐美,表达了作者对静谧、净洁、禅的世界的独特体验。
(课件出示例句,以便学生能在这样的引导下去赏析优美的语言.并且运用链接,学生欣赏某句子或者段落时,展示他所喜欢的美景,感受在作者的描绘中形象地展示出的阿里山如花之美景。
)5、走在这样山林间的小路上,跟着作者观赏阿里山葱茏的树木,繁茂的花草……我们不禁陶醉于这美丽的景色之中,看着这些蓬勃的绿色,折服于那娇翠欲滴的绿叶间所蕴藏的蓬勃的生机,这种旺盛的生命力,这种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美在文章中有没有表现出来呢?(神木死而复生)明确:三千年不死,经历如此破坏依然生机盎然,这种生生不息,死而复生的顽强生命,不仅仅是一种物质的美丽,更是一种精神的美丽。
【对重点语段加以评析,突出重点,使学生掌握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的运用,以及联想和想象的合理运用。
】6、将你喜欢的段落或者句子用你的理解读出来。
(在学生读的同时配上音乐,读的好的段落全班齐读,以积累优美词句。
)【放手让学生去读课文,读自己喜欢读的内容。
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利于调动课堂气氛。
另外,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该以老师的指派来代替学生的阅读,从一开始就要有意识地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方式和阅读内容,并引导去体会作者的情感。
】五、体悟情感,回味欣赏。
1、这种精神的美丽来源于作者对生命的思考,那么作者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思考呢?又是带着什么样的心情来的呢?在文章中找一找,有没有哪里交代来阿里山的缘由以及作者当时的心情。
(向往、热爱)2、一个来台湾交流的学者,出于对台湾久久的向往,对祖国河山的热爱,怀着这样的心情游览了阿里山,我想也只有发自心底的喜爱才能描摹出如此美丽的风景。
3、现在,让我们再来感受一下阿里山的美丽。
(说明:用幻灯片将阿里山的美景播放,将文章重点的写景的句子、段落以幻灯片的形式播放,用阿里山各景色图片做背景。
请一个学生来配乐朗读。
)【新课程标准提倡新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接受式的学习之外,学会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培养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精神和合作精神。
这样做,就使得学生的认知不断得到完善与升华,最后对课文形成初步的自我理解。
】六、总结课文,学以致用。
90年代,一曲《高山青》为我们揭开了台湾阿里山神秘的面纱,今天,作家吴功正又带我们游览了一个美丽如画的阿里山。
那么,在我们生活中有没有像阿里山一样美丽的景色?(有,很好,同学门都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关注到了生活中的美景)(回答没有的同学要注意了,美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今天大家就打开你们发现美丽的眼睛去发现生活中的美丽)比如校园中一方凉亭,傲然挺立在校园的一角,独立,与周围的景色又是那么和谐,下面仿照阿里山的写作特点,选取你在生活中发现的美丽,写一段文字来描绘你发现的……【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很多启示,教师及时地提供展示的机会,让学生从现实中,从与同伴的交流中,生发出形形色色的设想。
这样的话题,有利于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美丽,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发展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同时也沟通了语文与生活,培养他们观察能力和综合运用的能力,最大限度地开发语文学习资源,拓展学生的学习空间。
】六、课堂巩固练习。
(完成《阿里山纪行》慧学篇)七、课外作业,实践拓展。
作者曾说:去游览前,我没有想到写文章,我对阿里山的了解也仅仅停留在美丽的阿里山姑娘的传说上,谁知,我们未曾想到的是阿里山的美丽景色一下子吸引了我,甚至震撼了我的心灵。
于是,创作欲望便萌发了。
我想,我应该把阿里山描绘出来,介绍给大陆的读者,让更多的人知道它。
我们如果置身于某一处美丽的风景中,会不会像作者一样被眼前的迷人风景吸引,也产生强烈的要把它描绘出来,介绍给别人的愿望呢?假设在座的都是游客,而你是个小导游,请根据课文内容设计一份阿里山的旅游解说词。
(温馨提示:围绕作者的行踪,然后抓住不同地点的不同景物,安排好说话的顺序就行了。
还有啊,千万别忘了你是导游,要注意语态和礼貌哦。
)《阿里山纪行》导游词参考示例:各位朋友,欢迎大家来到风光如画的阿里山,假如你乘着古色的小火车,穿过莽莽林海,就会看到云雾弥漫、幽深恬静的景象,进入阿里山站,穿过迂回曲折的林区,呈现在你眼前的是清澈如镜的姊妹潭,你还可以在水里照个影儿呢。
置身于宁静的原始林区,让你拥有原生态的古典美感,踏上山间的青苔路,仿佛是踩着软绵绵的地毯,那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漫步在汪洋似的林海中,让你精神振奋的是那参天耸立、八面威风的神木,它是阿里山的标志,更是中华民族的象征。
怎么样?如何你有机会,你一定要去阿里山饱餐那里的秀色啊!阿里山如一首含蓄隽永的诗,如一杯醇香甘甜的酒,如一幅优美的画,如一首动听的歌。
什么时候我们也能去看看拔地参天、威风八面的神木?让我们共同期盼祖国早日统一,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