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之十大问题
中国式企业大学的职能和问题范文
中国式企业大学的职能和问题一系列实践证明,企业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手段,更是企业规模与实力的有力证明。
从全球第一个企业大学——GE克劳顿学院的成立,到迪斯尼大学等世界500强企业相继建立企业大学,再到国内众多企业大学的兴起,在这个过程中企业大学的功能正在不断演变,企业大学事实上已超越培训本身,被赋予更多的内涵。
凯洛格(北京)管理咨询有限公司的研究表明,在美国,1988-1998年间企业大学数量由400家猛增至1600家,到2003年已超过2000家,其中大部分世界500强企业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如GE克劳顿学院、IBM学习中心、西门子管理学院、摩托罗拉大学、惠普商学院、麦当劳大学等。
不久的将来,企业大学的数量甚至将会超过传统的大学,成为未来成年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主流。
在中国最早带来“企业大学”这一全新理念和形式的是数家外资公司。
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成立;1997年,西门子管理学院和爱立信中国学院先后成立;2001年,惠普商学院成立。
一系列实践证明,企业大学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人力资源培训体系,是最有效的学习型组织实现手段,更是企业规模与实力的有力证明。
企业大学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企业培训的最高形式。
当企业的培训工作从“以课程为中心”发展到“以岗位—能力为中心”的阶段时,企业才真正开始从职业生涯管理的角度来为企业中的每位关键人才建立个人发展档案,设计个性化的培训课程,打通职业发展的快速通道。
在此阶段,培训工作已经不是“培训部”单独完成的工作,它需要人才选拔、薪酬管理、绩效管理等其他人力资源职能的参与,并且需要企业最高层管理者的精力投入。
因此,企业需要在此阶段组建“学习发展中心”、“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整合公司内的资源来培养核心的关键人才。
成熟的企业大学应具备健全完善的企业培训体系,并对培训的软硬件要求较高。
软件主要指企业大学的系统课程体系及课程研发能力、强大的内外部师资力量、切实可行的培训评估技术等核心能力要求,硬件主要指企业大学的设施设备及IT多媒体技术等。
企业大学建设面临的六大问题
企业大学建设面临的六大问题一年前,Y广告公司创办了自已的企业大学——Y商学院,主要用于企业内训,是纯粹的内向型企业大学,承担着员工技能培训、新员工社会化、企业文化宣传等几项主要任务。
在培训主管兼商学院常务院长XXX的领导下,商学院不仅得到了稳健发展,培训的硬件设施得到了逐步改善,而且还积累和沉淀了一些企业大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今年年初,随着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调整,商学院的发展战略也开始从单一的承担内部员工培训的内向型企业大学逐步转轨到向其他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内外兼营型企业大学。
然而,XXX却发现,随着企业大学的正规化程度的提高,改变了发展战略的商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而且,就当前而言,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夜已经很深了,XXX决定从企业大学建设当前遇到的难题入手,逐个突破商学院的发展瓶颈,于是,他动手在电脑上敲下了下面几个字:企业大学建设面临的难题。
企业大学最初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发展到今天,在世界各地,企业大学的踪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上企业大学的数量将超过美国所有注册的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大学总和——4300家以上。
毫无疑问,一场商业教育培训的革命正席卷全球商界。
而在中国,过去几年里企业大学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企业大学的快速发展,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数量快速增加的过程中,企业大学对组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了增强,对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呢?经过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的企业大学建设现状并不容乐观。
一、课程设计众口难调在国内企业大学中,有些是参照美国GE公司的模式,以管理类课程为主,有些则是涵盖了技术和管理类课程。
跨国大型企业多是将其全球通用的课程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应用于国内员工培训;而本土企业大多倾向于与管理咨询公司、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发课程,或者直接从外部引进品牌培训课程。
相比来说,跨国企业更强调分享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长期效果;而本土企业则更注重培训课程的实用性。
企业大学建设六大难题
企业大学建设六大难题一年前,Y广告公司创办了自已的企业大学——Y商学院,主要用于企业内训,是纯粹的内向型企业大学,承担着员工技能培训、新员工社会化、企业文化宣传等几项主要任务。
在培训主管兼商学院常务院长王青山的领导下,商学院不仅得到了稳健发展,培训的硬件设施得到了逐步改善,而且还积累和沉淀了一些企业大学建设的经验和教训。
今年年初,随着公司人力资源战略的调整,商学院的发展战略也开始从单一的承担内部员工培训的内向型企业大学逐步转轨到向其他企业提供培训服务的内外兼营型企业大学。
然而,王青山却发现,随着企业大学的正规化程度的提高,改变了发展战略的商学院在建设过程中遇到的难题也越来越多,而且,就当前而言,正面临着一场前所未有的挑战。
夜已经很深了,王青山决定从企业大学建设当前遇到的难题入手,逐个突破商学院的发展瓶颈,于是,他动手在电脑上敲下了下面几个字:企业大学建设面临的难题。
企业大学最初起源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发展到今天,在世界各地,企业大学的踪迹可以说是无处不在,据有关专家预测,到2010年,世界上企业大学的数量将超过美国所有注册的盈利性和非盈利性大学总和——4300家以上。
毫无疑问,一场商业教育培训的革命正席卷全球商界。
而在中国,过去几年里企业大学数量呈现出迅速增长的趋势。
随着企业大学的快速发展,问题也就随之而来:在数量快速增加的过程中,企业大学对组织的实用性和有效性是否得到了增强,对社会的渗透力和影响力是否得到了提高呢?经过研究发现,当前中国的企业大学建设现状并不容乐观。
1、课程设计众口难调在国内企业大学中,有些是参照美国GE公司的模式,以管理类课程为主,有些则是涵盖了技术和管理类课程。
跨国大型企业多是将其全球通用的课程与本土实际相结合,应用于国内员工培训;而本土企业大多倾向于与管理咨询公司、高等教育机构合作开发课程,或者直接从外部引进品牌培训课程。
相比来说,跨国企业更强调分享他们先进的管理经验,注重长期效果;而本土企业则更注重培训课程的实用性。
企业大学建设十大关键词
企业大学建设十大关键词“企业大学”这一概念自从引入中国,无论是在实践探索领域,还是理念研究领域,都呈现出从管理门类的边缘向核心领域演进的态势。
伴随着其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企业大学正以百花齐放的形式在中国企业界落地生根。
在已建的上千所企业大学中,创建时间不长的企业大学数量众多。
如何更快、更好地成长,是这些企业大学需要关注的话题。
基于不同的企业背景,初建期企业大学面临诸多挑战:如何定好位、找准路?如何应对初建期的种种质疑声,体现自身的价值?如何开发适合的课程,打造一流的师资队伍?如何做出效果,得到认可……本文提炼出成长中企业大学需关注的十大关键问题,通过专家针对性地解答,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
一、定位:企业大学的定位与发展如何与企业需求相匹配?企业大学建设之初首先必须明确定位,定位清晰、方向准确,才能为之后的健康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对于成长中企业大学而言,与企业需求相匹配的定位是其发展的关键所在。
二、共识:如何促进全员达成对企业大学认知的共识?新生事物在发展之初,多半不被人知晓和认可,企业大学同样如此。
从“培训部门”或“培训中心”升级为企业大学之后,企业大学的职能和作用发生了哪些变化,如何让大家达成共识,助力企业大学的进一步发展,是成长中企业大学必须要做的事。
三、实体:企业大学一定要有实体吗?既然称之为“大学”,企业大学就一定需要实体吗?科技的发展带来学习方式的极大创新,线上学习、移动学习成为新的学习潮流。
此时,企业大学建设者们难免会思考,企业大学的实体还是建设企业大学的必要条件吗?四、地位:如何提高企业大学在企业中的地位?不论是自上而下,还是自下而上,在创建之初,企业大学的地位往往争议颇多。
需明白,地位不是别人赋予就能有的,而是自己争取而来的。
而初建期的企业大学如何获得地位,赢得尊敬?五、学习路径:如何合理设计各职能系统的学习路径?企业大学最直接的目的是帮助员工成长,因此,学习路径的设计是考验企业大学专业性最主要的标准之一。
如何筹建企业大学:两种路径、十大问题、四个标准!
如何筹建企业大学:两种路径、十大问题、四个标准!最近一部韩国电视剧火了,《太阳的后裔》由爱奇艺中国独播,为其暴增了50%的付费会员,1.9亿元会员费,预计将为爱奇艺带来50亿的流量,着实让人眼红。
这部实力派撩妹偶像剧,无疑成为爱奇艺2016开年“精品之作”。
借此,笔者联想到企业大学建设的“精品项目”打造,遂开笔闲聊,希望对您有用。
(据统计,目前国内企业大学数量在3000家左右,而且还有不少企业有筹建需求)一企业大学筹建的“两种路径”1、体系先行:即优先考虑体系搭建,全局性自上而下的推进模式。
整体筹建流程包括四个关键环节,即“定规划——搭班子——塑精品——强运营”,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迭代完善,促使企业大学运营得越来越好!•优点分析:顶层设计和体系架构清晰全面,后期建设运营按部就班、系统推进;•缺点分析:优先考虑规划层面,容易显得大而空,短期见效慢。
2、单点突破:即聚焦资源和精力,通过1-2个精品项目做深做透,短期见效、引爆流量,自下而上拉动整个体系建设。
整体筹建流程,即“塑精品——强运营——优团队——定规划”,通过精品项目的打造,带动运营、团队建设,最终拉起整个企业大学的体系。
•优点分析:单点切入,目标资源聚焦,短期可看到实效,易获得企业内部支持。
•缺点分析:系统性较差,以点带面建设体系需要一个较长的过程。
那么,对于想要筹建企业大学的朋友,您该选择哪种路径呢?其实,无论是“体系先行”或“单点突破”,两种筹建路径各有利弊,需要结合企业实际情况(性质/规模/文化风格/培训基础/核心高层的意见)以及发展阶段等因素进行综合权衡和判断。
二企业大学筹建的“十大问题”经过无数的研究和实践验证,凯洛格认为,企业大学筹建需要考虑以下“十大问题”:1、业务版图:企业大学要做哪些关键的事情?业务规划和产品图谱是什么?2、招生规划:企业大学服务对象是谁、培训受众是谁?包括哪些核心的群体?3、师资来源:谁来授课?内外部的讲师/教练/专家有多少?名单在哪里?4、资源版图:外部合作机构、高校资源、媒体机构、行业协会有哪些?哪些已有、哪些需要整合?5、组织版图:企业大学内部的分工和组织机构如何设置?项目制还是职能制,未来的规划是什么?6、盈利模式:内部市场化运作,独立结算?还是对内免费、对外收费?7、运营机制:隶属于CEO,与HR部门平级作为公司独立一级部门?还是隶属于HR,分支之一?8、投入测算:硬件设施、IT平台、班子建设、项目实施、品牌建设及办公物资,需要投入多少?9、硬件设施:要不要建硬件场地,是简单开辟一间教室还是独立一栋教学楼?或者不建场地?10、平台技术:E-learning、知识管理、移动学习等IT平台要不要建设?重点考虑哪些或不考虑?以上十大问题,是筹建企业大学时需要着重考虑,也必须回答清楚的问题。
企业学院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企业学院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全球化竞争的加剧,企业对于人才的需求日益增加,特别是对于高素质、具有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人才的需求更加迫切。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重视自身的人才培养和发展计划,积极建设企业学院,以提升员工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企业学院建设过程中,也面临着一系列的困境,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和针对性的对策。
一、企业学院建设的困境1. 缺乏长期规划许多企业在建设学院时往往缺乏长远的规划,无法明确学院的定位、发展目标和实施路径,导致企业学院的发展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影响培训效果。
2. 资金投入不足企业学院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场地租赁、人员编制、教材采购等方面的费用,然而很多企业并未对此给予足够的重视和投入,导致企业学院的教学条件和师资力量严重不足。
3. 师资队伍建设困难企业学院需要拥有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来保证培训质量,然而很多企业并未重视对师资的培养和引进,导致企业学院师资队伍的建设面临困难。
4. 培训内容匮乏一些企业学院的培训内容较为单一,难以满足员工的多元化需求,导致培训效果不佳,影响了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和培训效果。
5. 缺乏评估机制企业学院建设过程中缺乏有效的评估机制,无法对培训效果进行科学评估和反馈,导致无法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影响了培训的持续改进和提高。
企业应加大对学院建设的资金投入,完善教学设施,引进优秀师资力量,提高教学质量,打造学院品牌,确保培训效果。
企业应加强对师资队伍的培养和引进工作,建立健全的师资培训机制,吸引优秀师资加入企业学院,提高教学水平,保证培训质量。
企业学院应加大培训内容的多元化,根据员工的实际需求,开设丰富多彩的培训课程,提升学员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增强学习的吸引力和实用性。
企业学院建设是企业培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提升企业员工的综合素质和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在企业学院建设过程中常常面临着各种困境,需要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加大资金投入、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多元化培训内容和建立评估机制等一系列对策来解决问题,确保企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取得良好效果。
中国企业大学的困境与出路
中国企业大学的困境与出路自1993年摩托罗拉大学在中国创立之日起,企业大学在中国的发展历史已经超过了20年。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经有上千家企业大学。
但由于对企业大学的认知和研究还存在很多空白,企业大学的发展仍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加上各个企业的发展阶段不同,企业大学也就呈现出“百花齐放”的状态。
但是,在企业大学表面繁荣之下,却隐藏着重重危机:不少企业大学遭遇了发展瓶颈,甚至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难道是企业大学在中国水土不服吗?经过研究,我们发现国内的企业大学碰到了以下问题与困境。
困境一:有些老板看到其他公司建立了企业大学,就要求人力资源部门也建立企业大学。
结果挂了牌子,却没有后期投入,没有实际业务,建立起来的企业大学就成了空壳,成了摆设。
困境二:企业大学成立后,公司非常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资源,也聘请了外部机构进行设计与规划,列出了庞大的课程体系。
但做了几年后,发现课程规划很难实施,公司上下怨声载道。
由于庞大的项目无法继续实施,企业大学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困境三:企业大学表面上办得很热闹、风光无限,但实际上是一个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缺乏坚实的基础,仅靠几个时髦的工具来点缀,并没有给企业带来真正的价值。
困境四:企业大学为企业做了很多工作,开展了大量培训,设计了不少课程,也受到了员工的欢迎,但老板总觉得没有达到他的期望,认为没有实现建立企业大学的初衷。
企业大学的“初衷异化”是其陷入困境的一个极为重要又极易被忽视的原因。
要想破解困境,必须回归原点,找到企业大学建设的初衷,然后思考:在在建设企业大学的过程中,为何初衷会被异化,致使企业大学失去了正确的发展方向?初衷异化:企业大学困境之因所谓“初衷异化”,是指企业大学在创建时被赋予的初衷或原初目的在企业大学运营中被异化了。
异化,是在人类和组织中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按照马克思主义观点来看,异化是人的物质生产与精神生产及其产品变成异己力量,反过来统治人的一种社会现象。
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要注意的问题
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要注意的问题前言:中国企业已进入能力竞争时代,如何提升企业自身的整体能力,是中国企业面临的一大挑战。
自2006年起,国内企业创办企业大学的热情逐步显现,开始形成一股热潮。
本文基于对多家国内外企业大学的了解,结合对跨国企业大学研究,为中国企业提供了一幅企业大学创建的“地图”。
企业大学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近几年更是成为了培训界的热门话题,很多国内的企业都已经或者准备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和商学院。
确实,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大学对于员工教育、企业文化的传播与提升、企业变革、客户服务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个是有前提的,需要我们对于企业大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进行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运营方式,否则,企业大学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企业的鸡肋,甚至是包袱。
因此,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企业大学与企业培训部门有什么区别?企业大学,又称公司大学,是由企业出资建立,以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一流的商学院教授及专业培训讲师为师资,通过案例研讨、互动教学等实效性手段,以培养企业内部员工和整合企业战略发展为目的,满足人们终身学习需要的一种新型教育培训组织。
企业培训部门隶属于人力资源部,通常只针对本企业内部的员工提供培训服务,主要负责包括:培训需求调研、培训组织实施、培训师资源管理、培训效果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企业大学是一个教育实体,同时也是一个战略工具。
尽管企业大学承担一部分培训工作,但性质并不同于培训部。
培训部往往是反应性的、分散的,而企业大学则为每一个岗位提供一系列与战略相关的学习与解决方案,它们分离于企业人力资源部之外,独立运营,对企业内外都提供培训服务。
做为企业变革的推动者、企业文化的宣传者,在战略、营销、供应链等企业运营的各个方面提供更专业化、系统化的产品和服务。
■探讨我国企业大学在建立初期存在的问题1999年12月26日,我国第一所本土企业大学--海尔大学成立。
企业大学如何拯救中国企业?
---------------------------------------------------------------范文最新推荐------------------------------------------------------企业大学如何拯救中国企业?人才是贯穿企业发展最基本、最具创造力的因素,现在企业大学除了培养企业高素质人才外,还承担起拯救中国企业的历史重任。
拯救,须先绕过“陷阱”尽管企业大学有很多优势,但也并非“灵丹妙药”,希图借助企业大学来解决所有难题只是异想天开。
事实上,国内的企业大学尚处在探索阶段,因而也就存在诸多不足。
要想使企业大学真正起到拯救企业的作用,须先绕过企业大学建立过程中的诸多“陷阱”:利用率不高、针对性不强、管理不严格。
国内很多企业大学形同虚设。
有一些企业大学采取企业与高校联办的方式,通过与高校合作,企业大学或企业商学院在高校内挂牌成立。
可是某种程度上,那也仅仅是联办高校中挂的一块牌匾而已。
很多企业还没有搞明白企业大学与人力资源部的培训或传统高校教育的区别,就迫不及待地建立企业大学。
企业大学与一般高校的不同之处就是“企业”二字,企业大学中的教学、培训都要围绕企业这个核心展开。
尽管有些企业大学的课程稍显合理一点,采取高校师资、外聘讲师(管理咨询公司顾问、专业的培训师等)与企业的高层管理者三者结合的方式授课。
可是这三者之间仍然相对独立,而不是根据企业需要开发的系统化、整体化的课程。
1 / 16国内的企业大学采取企业与高校联办的方式,也存在这样一个陷阱:高校为完成企业员工培养的任务而管理不严。
一些企业大学只不过是高校学生与企业员工的对接平台,企业的联办大学为了完成定单式培养任务而放松培训人员的考核要求。
对于企业来说,除白白承担了一大笔的培训费用却没有获得任何效果外,还滋长了弄虚作假、不劳而获的风气。
对企业的隐性损失更大于显性。
绕过这些陷阱后,企业大学的积极“拯救”作用又体现在哪里呢?拯救企业文化近年来,人才流动的加剧与中国企业的快速成长形成鲜明的反差。
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的十大问题分析
中国企业大学建设的十大问题分析企业大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中国的企业纷纷趋之若骛。
可问题的关键是,对企业大学的模糊认识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与盲目,导致了中国的企业大学失去了原本应具有的“神奇”功效。
本文将从国内企业大学现状分析、企业大学的发展史和新形势下的变革思考、建立企业大学的需求分析、企业大学的投资与回报、企业大学与培训中心、企业大学与学习型组织、企业大学的培养对象、企业大学的培训师资、企业大学的课程设计、企业大学联盟这十个方面展开讨论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关键性问题。
一、国内企业大学现状分析国内很多所谓的企业大学大多缺乏可行性研究,也就是说它们在建立企业大学前往往很多问题都没有加以全面和妥当的考虑,甚至连何谓企业大学都没有搞清楚。
于是,投入很大一笔资金建了企业大学,满心欢喜从此便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员工,办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谁知,在大学开始运行后,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企业这时才发现办企业大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企业在建立企业大学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务必使企业大学和组织的经营战略目标直接联系。
真正规范意义上的企业大学,筹建之前就必须考虑它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将为这种目标的服务由始至终地贯穿在企业大学的整个运行过程中。
从这种意义上看,企业大学并非纯粹的培训实体,它必须依托于组织的长远战略并始终为其服务。
可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跨国公司将其各自的企业大学“移植”到中国来,很多企业感到眼前一亮——将企业培训冠以“大学”的名号,听起来如此荣耀和庄重!于是,我们的企业终于耐不住性子,趋之若骛。
一夜间,“企业大学”的牌子在神州遍地可见。
结果可想而知,由于企业缺乏对企业大学深入的了解、良好的准备、完善的规划,其仓促、盲目导致了很多企业大学失去了原本应该起到的“神奇”功效。
的确,大学是神圣庄严的,但在这块神圣“牌匾”之下的国内企业大学却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中国企业大学发展的问题、借鉴及对策_最佳对策问题
中国企业大学发展的问题、借鉴及对策_最佳对策问题中国企业大学发展的问题、借鉴及对策_最佳对策问题1企业大学的历史沿革企业大学又译公司大学,可以定义为“一个教育实体,作为一种战略工具,它通过培育个人和组织学习用知识和智慧帮助母公司达成使命”。
它是在组织支持下的知识管理的最佳形式通过整合组织内外部的优势资源,传播组织的文化理念,从而增强整个组织市场竞争优势,使组织在延续和变革之间找到一个最佳平衡点。
如果从企业教育发展的源头追溯,企业大学的发展大致经历了行会学校、企业培训学校、企业大学的发展过程。
行会学校是企业教育的原始形态;企业教育的发展肇始于西欧中世纪的行会学校,学徒制是当时行会学校的基本教育教学形式。
企业培训学校是企业教育的规范形态;产业革命之后,以行会学校形式实施的职业教育逐渐退出了历史的舞台,小作坊式的社会生产逐渐为社会化大生产所取代,企业规模逐渐扩大,对于员工的培训无论是数量上还是培养的效率上都有了新的要求,代之而起的是企业内部有组织、有规模的教育训练。
企业大学是企业教育的高级形态;20世纪,知识经济开始得到发展,知识保质期的缩短促使企业开始从更高的战略角度规划员工的学习,从而催生了企业教育的高级形态——企业大学。
2国内外企业大学的发展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企业大学的发展有了长足的进步,也取得了比较显著的成效,企业大学的性质与定位也逐渐明晰。
从企业大学的发展规模上看,20世纪后期至今,以摩托罗拉创建企业大学为标志,现代企业大学在全球迅速崛起,从制造业很快发展到技术咨询服务业、金融保险业、医疗卫生业、运输业以及农业等各个行业。
著名的《财富》杂志年度排行的世界500强企业中,有近80%拥有或正在创建自己的企业大学。
关于国内的企业大学发展,上海交大海外教育学院发布会日前透露,历经十年发展,目前全国企业大学数量已超过200家,比较知名的如春兰大学、海尔大学、平安大学、联想商学院等。
沃尔顿将现代企业大学的发展概括为三个阶段。
企业大学几个问题的思考
关于企业大学几个问题的思考随着企业大学在国内的快速发展,人们对企业大学的研究越来越多。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并结合实际工作体会,提出对企业大学几个基本问题的一点认识,希望以此与大家交流学习,并对实际工作有所帮助。
一、企业为什么办“大学”乍听“企业大学”这个概念,人们往往会简单地把它理解为企业办的大学,并且会问为什么这么多企业要办大学?企业大学是人们对现在很多企业所办的以“大学”、“商学院”、“管理学院”等命名的机构的统称。
这些企业大学与传统大学的一个显尔易见的区别就在于,传统大学都是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注册和管理的,而企业大学多由企业自己灌以大学之名,事实上是企业的下属部门或机构,一般与教育主管部门不发生关系。
值得一提的是,社会上很多机构都因为使用“大学”的头衔而遭到指责,从而也削弱了人们对大学社会服务功能的认可,而企业大学不但没有因此而受到非议,反而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和认可。
这可能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企业大学具有传统大学不可替代的独特价值。
研究不同企业大学可以发现,企业大学各式各样。
存在形态上,既有实体的,也有虚拟的,也有混合式的;服务范围上,既有面向企业内部员工的,也有面向社会开放的;培训对象既有高管,也有中层或新员工;培训内容既有管理类的,也有专业技术和技能类的。
也许正因如此,人们至今对企业大学没有明确的定义。
但有一点基本达成共识,企业大学并非传统大学的一个分支,也不是一种简单的校企合作形式,而是企业实现自身战略目标的一种有效途径和手段。
很多文章分析了企业大学产业的原因。
从社会角度:知识经济时代对组织学习的新要求;终身学习的观念得到普遍接受;信息技术的强力支持等。
从企业角度:企业自身转型文化融合的需要;通过提高人力资本获取核心竞争力;互相竞争转向全面合作共赢的价值理念等。
从教育角度:传统大学培训模式和效果不能满足企业需要;高等教育提供者发生质变等。
这些都是催生企业大学产生的客观因素。
除此之外,我认为企业大学的出现同时体现了企业的一种主观愿望,正如大学能够为社会创造精神财富一样,企业也希望企业大学能够成为为企业创造知识、文化等精神财富的源泉,以应对全球化竞争和新经济时代的挑战。
建立企业大学的八项注意
建立企业大学的八项注意2009-3-6 全球品牌网周希奇企业大学这个词语大家并不陌生,尤其是近几年更是成为了培训界的热门话题,很多国内的企业都已经或者准备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和商学院。
确实,在知识经济时代,企业大学对于员工教育、onmouse over=displayAd(3);onmouse out=hideAd();onclick=linkClick(3);>企业文化的传播与提升、企业变革、客户服务等都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这个是有前提的,需要我们对于企业大学有一个深入的认识,并进行与公司发展相匹配的运营方式,否则,企业大学就难以发挥其应有的作用,成为企业的鸡肋,甚至是包袱。
因此,企业建立自己的企业大学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企业大学的目的公司首先要考虑建立企业大学的目的是什么?也就是说公司建立企业大学是用来做什么的。
如果连这个都不知道就盲目的建立企业大学,最后只能是兴师动众、浪费资源、徒劳而归,给公司的各项工作带来被动。
综合来看,建立企业大学的目的主要有5种:1、提高员工素质与技能,不断提高工作效率。
2、企业文化与变革,使组织稳定健康的向前发展。
3、增强客户服务,改善客户关系。
4、整合内部资源,通过合理的配置手段使企业内部资源效益最大化。
5、其他方面的目的。
以上几个方面得根据各自公司的实际情况,将目的确定为上述的一个或几个方面。
值得注意的是建立企业大学的目的是变动的,其需要根据公司发展的实际情况进行相应的调整与变动。
二、企业大学的定位企业大学的定位是指其在公司架构体系中的层次或级别。
企业大学要想获得长久的发展,就必须有一个准确的定位。
从实际情来看,定位一般有以下几种:1、定位于(集团)公司总部,与onmouse over=displayAd(4);onmouse out=hideAd();onclick=linkClick(4);>人力资源部平行,接受总经理的统一领导。
2、定位于(集团)公司总部,但由人力资源部管理。
企业大学的10个核心问题
企业大学的10个核心问题1大学做实还是做虚?这就像去问年轻夫妻要不要买房一样,如果你有足够的资金,为何不建造属于自己的实体,学员感知会好那么一点,企业形象也不错,但是,硬件肯定不是企业大学成败的决定性因素。
当前,很多公司采用的是虚拟企业大学的模式,依然很成功,只是在策划培训项目时,充分考虑到硬件的限制,以保证最终的效果。
2人力资源部的关系?企业大学希望更多的自主权,而人力资源部则希望一个声音,两者的冲突和摩擦会一直存在。
企业大学如果要真正得到人力资源部的认可,关键还是专业说话,或者说如何体现独特价值。
这也有一个悖论,当专业发挥作用的时候,自主性或试验性的项目会不断纳入到人力资源统筹体系中,如果不加干涉,大学承担的工作量势必像滚雪球一样越来越大。
3如何确定核心定位?企业大学目标应该是做“自己”的企业大学,而不是简单模仿和抄袭,企业大学是姓“企”的,要服务于企业战略要求。
通常,企业大学一般是以领导力培养与发展起步,逐步辐射到全体员工,而在线学习会发挥更大的作用(在线学习同样也会面临做实还是做虚的选择)。
4如何选择组织架构?企业大学在发展的初期,一般是以客户群来设置组织架构,好处是能够快速响应组织的要求,提升影响力,发展到一定阶段则是以提升内部能力为目标,强调分工和流程,逐渐整合为类似于人力资源三支柱的分工:SSC、COE和BP。
而终极的组织架构,我认为是以职能分工为基础的项目制,兼顾到效率和专业化。
5如何招募核心人才?企业大学需要两类人,一类是来自于企业内部,了解企业、懂业务,加入后能够快速弥补在组织发展和人才发展的专业知识,一类则是来自于企业外部,具备专业知识或最佳实践,有可能是企业大学从业者、人力资源从业者、咨询公司顾问等,也包括有专业背景的应届毕业生。
外部智库如何能够存活下来?大学要营造氛围,但是个人必须主动适应企业文化!6如何看待课程开发?掌握课程开发的理论和技能,应该是企业大学的立足之本,也是企业大学能够长久发展的核心驱动。
企业学院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企业学院建设的困境与对策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企业需求的不断增长,企业学院作为企业内部培训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受到企业的关注和重视。
企业学院建设面临着一些困境和挑战,如何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提升企业学院的建设和运营水平,成为企业学院管理者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
一、企业学院建设的困境1. 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规划许多企业学院在建设初期缺乏长远规划和战略规划,导致随着时间的推移,学院对于企业的培训需求和发展方向与实际需求逐渐脱节。
长期缺乏战略规划导致企业学院的发展方向不够明确,影响学院的长期发展和稳定。
2. 建设资金短缺企业学院的建设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教学设备、师资队伍、教学场地等方面的投入。
很多企业并没有充足的资金用于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导致学院设施和教学条件的不足,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和学员满意度。
3. 师资队伍不足企业学院的师资队伍是学院教学质量和学员满意度的关键保障。
目前很多企业学院的师资队伍存在着结构不合理、水平参差不齐等问题,无法满足学院多样化、复杂化的培训需求。
4. 教学管理体系不健全企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和健全是非常重要的。
但目前很多学院在教学管理体系上存在着薄弱环节,使得学院的教学质量和效果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5. 企业学院在企业内部缺乏影响力在一些企业中,企业学院的地位和影响力并不高,这导致学院在资源配置、课程设置等方面无法得到足够的支持和保障,限制了学院的建设和发展。
二、对策研究2. 多元化资金渠道企业学院在建设过程中应该积极寻求多元化的资金渠道,如与高校、培训机构合作,引入社会资本等,共同为企业学院的建设和发展提供资金支持。
3. 提升师资队伍水平企业学院应该加大对师资队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提升师资队伍的水平和能力。
通过与高校合作、引进外部专业人才等方式,弥补师资队伍的不足,提高教学质量。
通过以上对策研究,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学院的建设水平和运营效果,为企业提供更加全面、专业的培训服务,同时也能够为企业的长期发展和人才储备做出积极的贡献。
中国企业不宜跟风设立“企业大学 ”
自通用电器公司在1956年创办“克劳顿学院”以来,企业大学的数量快速增长,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未来企业大学将会超越传统的大学,成为成人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主流,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会有5000多个企业大学诞生,这是中国人力资源、培训发展历程中的必然趋势,企业大学发展前景广阔。
企业为什么热衷建专属大学?企业热衷于筹建专属自己的“企业大学”,前瞻产业研究院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1、高回报:企业每次投入1元的培训费就能创造30元的价值。
2、量身打造人才:传统的大学教育体系无法满足企业在实务上的需求,企业想要量身打造自己所需的人才,而不是将此任务完全交给培养传统的大学。
3、内涵广:企业大学是高层管理人员和员工沟通的最佳空间,是传统企业文化的最佳平台,也可以延伸到供应商或客户那里成为整合战略性资源的秘密武器。
跨国公司兴办“企业大学”高潮在过去的20年里,美国企业大学的数量快速增长。
2003年,企业大学超过了2000家,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粗略统计,去年美国企业大学超过了4000家。
1988-2011年美国企业大学数量增长进程(单位:家)资料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全球跨国公司正出现企业办大学的高潮,财富500强的企业有70%都建立了自己的企业大学(研究院),如摩托罗拉大学、IBM全球大学、西门子管理学院、GE克劳顿学院等。
我国名企热衷建设“企业大学”当1993年摩托罗拉公司给中国带来“企业大学”这一全新的企业培训理念和模式之后,本土名企建立“企业大学”的热情渐涨。
我国企业大学发展历程资料来源:前瞻资讯产业研究院中国企业随着规模的持续扩张,全球一体化竞争的加剧,必然会选择企业大学作为培养人才的组织形式。
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五年之内,国内的企业大学会达到相当的数量。
“企业大学”质量参差不齐从我国企业大学的质量上而言,各企业大学参差不齐。
有些企业大学只重硬件建设而忽视软件建设,企业大学硬件环境好,然而在课程体系、信息化体系、讲师质量等方面的投入却投入不多,这种情况严重制约了企业大学的实质性发展,企业大学不能真正对企业战略的实施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中国高校十大问题
中国高校十大问题关于中国高等教育的诸多问题,目前仍是争论多、实施少。
回想在几年前讨论扩大规模、收费体制、经费渠道、评估排序之类的问题,分歧更大争论更激烈。
但是从今天看来,分歧与争论的减弱程度之小,倒不如几年前迈出冒风险的第一步,或许今天的局面就大不一样,好多事情就轰轰烈烈地做起来了,要争论也已改换题目了。
以下涉及的10件事情,凡是从事和关注高等教育事业的政府官员、大学管理人员及教师、大学生及家长、社会各界人士都会有所体会。
古语说"行成于思",如果领导思路不清,或者说没有通过立项研究、专家咨询等方式去理清思路,高等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今后仍将是问题。
在一次有关高校的领导干部会上,针对"将什么样的高等教育带入21世纪"的说法,有人编了一句俏皮话"首先要解决将什么样的国家教委带入21世纪",事实上这并不是笑话。
一、徒劳无功的收费并轨-大学怎样收学费1994年高等教育主管部门抓的一件大事是"收费并轨",即是将前已存在的按是否为国家计划录取的两种学费收取标准合并。
全国所有高校分批实施,历时4年宣告完成,从此不再有"自费生"一说。
此事之徒劳无功是众所周知的。
在理论上,设置多种收费标准的实质是将考分与学费结合,是提高招生录取质量的有效调节手段。
而所谓国家招生计划的主要涵义可理解为每年度城市人口增额计划(这只是可能的,因为无法预测实际招收学生中城市户口的比例)与国家干部的增额计划,这两项已愈益淡化。
在实际上,多重收费标准从来就未停止:定向学生一直有;其它降分加钱的录取不断花样翻新,如收取捐资办学费、设置民办二级学院等。
尽管每年由物价、计划、教育等部门联合发文核定收费标准,又划定一些热门专业允许学费上调,仍没有涵盖实际操作中的各种情况,这"犹抱琵琶半遮面"的游戏规则不是自寻烦恼吗?可见并轨既无必要又不可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之十大问题企业大学已经成为一种风尚,中国的企业纷纷趋之若骛。
可问题的关键是,对企业大学的模糊认识以及前期准备工作的不足与盲目,导致了中国的企业大学失去了原本应具有的“神奇”功效。
本文将从国内企业大学现状分析、企业大学的发展史和新形势下的变革思考、建立企业大学的需求分析、企业大学的投资与回报、企业大学与培训中心、企业大学与学习型组织、企业大学的培养对象、企业大学的培训师资、企业大学的课程设计、企业大学联盟这十个方面展开讨论中国企业建立企业大学的关键性问题。
一、国内企业大学现状分析国内很多所谓的企业大学大多缺乏可行性研究,也就是说它们在建立企业大学前往往很多问题都没有加以全面和妥当的考虑,甚至连何谓企业大学都没有搞清楚。
于是,投入很大一笔资金建了企业大学,满心欢喜从此便可以培养出一批优秀的员工,办成一个学习型组织,最终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
谁知,在大学开始运行后,一个又一个问题接踵而来,企业这时才发现办企业大学并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企业在建立企业大学时最需要注意的问题是:务必使企业大学和组织的经营战略目标直接联系。
真正规范意义上的企业大学,筹建之前就必须考虑它与企业战略目标之间的关系,并将为这种目标的服务由始至终地贯穿在企业大学的整个运行过程中。
从这种意义上看,企业大学并非纯粹的培训实体,它必须依托于组织的长远战略并始终为其服务。
可遗憾的是,中国的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当跨国公司将其各自的企业大学“移植”到中国来,很多企业感到眼前一亮——将企业培训冠以“大学”的名号,听起来如此荣耀和庄重!于是,我们的企业终于耐不住性子,趋之若骛。
一夜间,“企业大学”的牌子在神州遍地可见。
结果可想而知,由于企业缺乏对企业大学深入的了解、良好的准备、完善的规划,其仓促、盲目导致了很多企业大学失去了原本应该起到的“神奇”功效。
的确,大学是神圣庄严的,但在这块神圣“牌匾”之下的国内企业大学却只能让人扼腕叹息。
HanS企业大学研究中心曾总结过目前国内企业大学几种不同形式的“徒有虚表”,具体如下:1、“浑然不知”型:企业根本没有意识到企业大学和培训中心有什么不同,索性就直接将原来的培训中心更名企业大学,可是培训的内容、方式都丝毫没有改变,企业却又浑然不觉,自得其乐,直到企业大学在危机中触礁。
2、“挂羊头卖狗肉”型:部分企业面临着上市、融资等形势,为了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和信誉度,于是建起了企业大学。
这一类型的企业至少还知道企业大学不同于传统的培训中心,但在实际操作中却没有给予企业大学以任何实质性的改变,这种做法很有几分“挂羊头卖狗肉”的嫌疑。
3、“空中楼阁”型:这一类企业的做法听起来很滑稽,它们连完善的培训中心、培训体系都没有,可公司经营得还不错,改善办公环境时建起了几幢大楼,空闲下来一幢大楼实在没什么用处,于是赶时髦挂起了“企业大学”的牌子。
大楼再好看,里面终归没有实质性的东西。
企业大学也需要拥有精良的物理设施,但其关键在于利用这些优良的物理设置建构一种持续的学习过程,内容永远比形式更胜一筹。
4、“冲动”型:公司的高层管理层看到了别人企业大学的欣欣向荣,一时冲动决定建立企业大学。
他们也许知道企业大学和培训中心的区别,但却没有全面考虑甚至完全疏忽掉了企业的现状。
接下来,人力资源部在执行过程中发现了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高层的“冲动”造成了企业大学的失误。
5、“骑虎难下”型:相比前面的类型,此类型的企业主观上对企业大学的认识和做法还不错。
它们知道了企业大学的关键,而且原有的培训中心体系也还很完备。
可是,问题在于它们并没有摸准“如何有效建立企业大学”这根脉,在实际操作中问题一一浮现,企业发现自己心有余而力不足,却又骑虎难下。
不难看出,国内企业大学的现状很像混乱的“大杂烩”。
我们的企业必须意识到,距离真正意义上完善、规范的企业大学,还有很长一段路需要在耐心的摸索中走下去。
二、企业大学的发展史和新形势下的变革思考通用电气于1955年成立的克劳顿村(杰克·韦尔奇领导发展中心)为全球范围内企业大学的开端。
克劳顿村成立之初仅为了满足有潜力的公司管理者的需要,采取的主要做法是为这些有潜力的管理者提供为期13周的“经理人员开发项目”,其中包括为期一个月、涵盖通用电气公司员工职业生涯中管理部分的三门课程。
而随着实践的发展,克劳顿村开始进一步拓展其培训对象和方式,将更多的员工以及价值链相关成员的培训容纳进来。
从这个角度看,摩托罗拉大学与克劳顿村的做法不谋而合——摩托罗拉大学也随着一段时间的发展才延伸培训对象,以至最终提供“培训的全面服务”,即培训整个价值链上的所有成员,从内部员工和团队到外部客户和供应商,甚至包括新型市场上的潜在客户。
实际上,最初企业大学的培训都旨在公司内部,大都为适应公司的战略而设置具体的培训内容和方式。
随后,各企业在发展中逐渐认识到培训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重要性,于是便将适当的培训内容向供应商、客户等展开,以确保他们成功地完成工作所必须掌握的技能、知识和能力。
这样做的依据是,如果价值链上的所有关键成员都明确企业的愿景、价值观、使命,都了解并支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独特优势,那么企业就能更好、更快地实现其经营目标。
21世纪初,全球范围内经济不景气,很多企业的收入大幅下滑,庞大的企业大学似乎成为企业前行中一个不小的负担,公司不再有很充足的资金投入到企业大学良好的运行体系中。
很多企业大学便开始依赖其独特优势开展对外培训,并将培训收入补充到企业大学的部分预算中,甚至自给自足。
于是,随着这种由企业配置资金转向自筹资金方式的改变,企业大学的培训对象也进一步对外拓展。
2002年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宣布其培训对象的战略转移,尽管某种程度上在贯穿其全球范围内的做法,但更多却在于调整摩托罗拉大学在中国市场上的地位,并取得资金预算来源。
今天摩托罗拉大学中国区很大一部分的收入来源于对外部企业的直接收费。
另外一家知名的企业大学——惠普商学院则完全对外开展培训,通过分享惠普近70年的成功管理经验,帮助国内的中高层管理者建立企业的管理优势;而其内部员工的培训则由人力资源部承担。
回看全球企业大学的发展史,我们发现:企业大学在初期基本上都只开展内部员工培训,随后才进行价值链上相关成员的培训,甚至完全对外开展培训。
这样做的依据在于:其一,对价值链上所有成员的培训有利于企业更好实现经营目标;其二,来自外部培训的费用可以减轻或完全承担企业对内培训的费用,特别在经济不景气时,企业大学完全对外开展培训可以获取资金来源,并保持良好运行。
可惜,我们的企业并没有看到这种演变的过程,它们偏偏只看注意到开展对外培训可以增加收入,便以为掌握了企业大学运营的精髓而纷纷效仿。
我们很多企业大学在成立之初,就将自己定位为“外部培训的提供者”,但却由于不具备维持这种对外培训的能力,一一以失败告终。
我们要知道,国外那些企业大学在经验上都经过了几十年历史的沉淀,它们开展对外培训是很成熟和正常的。
我们的企业则不然,还没有学会走路,就开始跑步,又何以成功?HanS企业大学研究中心认为,一个企业大学开展对外培训至少应该具备以下三方面条件:充分的投资投入、规范且完整的培训体系、自主研发的课程以及雄厚的师资。
可是,这三点恰恰正是我们大多数企业在培训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
所以,国内的企业还是应该集中精力将内部培训工作扎扎实实地做好,当企业真正需要且条件成熟时再建立企业大学,并在初期的1-2年内培训内部员工和尝试培训价值链上的相关成员,接下来的3-5年若有需要再同时开展对内、对外培训。
这是我们从企业大学演变史中所得到的结论,也是正常意义上企业大学所遵循的发展方向。
三、如何确定需要建立企业大学基于上面两部分关于企业大学的演变发展史以及国内企业大学的现状,HanS企业大学研究中心认为,国内企业在建立企业大学之前应该切实考虑好这样一些问题:到底什么是企业大学?企业大学和传统的培训中心、培训体系有什么区别和联系?如何识别建立企业大学的需求?企业大学运行的投资预算是多少?其培训对象和师资都应该如何准确定位?这一部分,我们集中讨论企业大学建立的可行性研究,即企业如何确定是否需要建立企业大学。
而关于企业大学运行的另外几个问题,我们将在本文的后面几部分里逐一展开。
首先,企业大学与公司规模之间的关系:从企业的规模来看,我们认为企业大学并不一定适合全部的大公司,却绝对不适用于小公司。
换言之,企业大学更适合大中型规模的企业去办,一个重要的要求是这个企业应该有大量的中高层管理人员。
提出这个看法的依据是,企业大学是一笔不小的投资,一般的初期投入至少会在人民币1000万元以上,这一数目包括培训项目的设计、开发和提供,同时今后每年还需要不菲的流动资金投入,小企业根本就承担不起这笔费用。
而国外相关调查统计企业大学的投资数目则更高,《企业大学未来趋势年度调查》发现建立一所企业大学至少需要1280万美元,占企业薪金总额的2.2-2.6%。
这笔预算从哪里获得应当取决于企业大学的性质和服务对象。
目前中国企业筹建企业大学的第一笔费用应由公司直接拨款。
其次,企业大学与所属行业的关联:哪些行业对企业大学感兴趣呢?我们认为,一些特殊的行业尤其需要建立企业大学,如保险业、金融业、高新技术行业、电信业、公用事业、非本地化的集团公司等,它们通常都是高附加值且科技含量高的行业;而制造业、流通业、酒店行业以及一些传统产业通常被认为建立企业大学的必要性不是很大。
再次,企业的发展阶段与建立企业大学之间的关系:当企业处于以产品创新为目标的初创期,并无建立企业大学的必要;企业处于成长的青年期,可以考虑建立企业大学,我们建议其围绕营销、生产等规范性教育培训以及中、高级经理人的教育培养展开培训;企业处于以盈利为目标的中年期,是建立企业大学的最佳时机,应当系统开展企业文化教育培训、各种系统化管理教育培训以及中高级管理者教育培训;盈利和成长持衡的成熟期,企业则迫切需要建立企业大学,并集中开展领导力教育培训、发展战略教育培训、多元发展教育培训。
另外,我们的调查同样表明,成长得特别迅速、人力资源已经成为潜在威胁的企业更迫切需要建立企业大学。
最后需要指出,尽管企业大学的建立应与公司的战略密切相联,但切忌公司做出任何战略调整,都建立企业大学。
我们认为,处于改制期的企业,以及一些融资、兼并重组的企业,最好先脚踏实地做好培训的基本工作,是否成立企业大学再视具体情况而定。
四、企业大学的投资与回报正如前面所言,企业大学的投资是一笔相当大的费用。
若之前没有充分考虑好其投资与回报的问题,企业就会在真正运行企业大学的过程中无法满足其庞大的开销。
这偏偏又是很多国内企业大学所面临的现状。
国内的企业大学走了两种极端:不计算投资与回报、过分计较投资回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