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案例方法指导课
垃圾分类小学生教学设计5篇
垃圾分类小学生教学设计5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垃圾分类小学生教学设计,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垃圾分类小学生教学设计1设计意图:蒙氏活动《垃圾分类》就是根据主题活动"美丽的环境"而产生的,它结合活动区教学,渗透多元智能教育理念,让学生在操作中获得多元智能的发展。
在主题活动中我们首先发出"争当环保小卫士"倡议书,倡议学生爱护我们周围的环境,不乱扔垃圾,,爱护大自然。
并开展"小手拉大手活动"让学生影响我们的家长和我们一起关爱环境,不乱扔垃圾,把垃圾进行分类,像塑料、纸制品、玻璃制品这些可以循环再造的垃圾进行分类回收,减少资源的浪费,造福社会。
活动目的:1、知道保护环境的重要。
2、认识减少垃圾的方法。
3、发展学生小肌肉动作的灵活性。
4、学会垃圾的分类。
活动准备:各种材的废旧物品制、托盘、小筐、数字卡、字卡(塑料、玻璃、纸制品)、按摩球、工作毯、座垫。
活动过程:1、走线:学生听着柔美的轻音乐跟老师走线,逐个拿按摩球边走线边按摩手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
2、音乐声音渐小,学生和老师一起坐在线上谈话、讨论。
(1)老师为什么请学生将家里不要的废旧物品,带到学校来放到门口的垃圾分类箱里。
(2)如果不把这些废旧物品带到学校来,我们会怎样处理这些废旧物品。
(3)请学生说说,自己以后会怎么做,怎样来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怎样争取做一个合格的环保小卫士。
3、听欢快、热烈音乐走线,并进行一些小的音乐游戏,激发学生活动的兴趣。
4、取工作毯和小座垫。
5、老师操作蒙氏教具。
(1)将装有垃圾分类教具的托盘放在工作毯上,逐一将物品取出放在工作毯上,将托盘放在工作毯一侧。
(2)教师先将分类箱上的字卡读一读,然后将盒中物品,按分类箱上的文字分类放在垃圾分类箱中。
关于《垃圾分类》教学设计(通用6篇)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关于《垃圾分类》教学设计(通用6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时常需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么优秀的教学设计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垃圾分类》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垃圾分类》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让学生经历根据色彩、形状、用途等对物体进行简单分类的过程,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身边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
能力目标:初步体验将生活中简单的事物进行分类整理的好处,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身边事物的习惯。
情感目标:结合生活情境,进一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教学难点:学会按照一定的标准或自定标准进行分类。
教学关键: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通过活动增加感性认识。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动物卡片,各类小实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1、小朋友们,请看大屏幕,看看老师今天给大家带来了一个什么故事。
播放课件①:[在一片郁郁葱葱的大森林里,一只百灵鸟手拿喇叭在广播:“森林王国的居民们请注意,最爱整洁小家庭的评选活动马上就要开始了,请大家作好准备,下面开始评选。
”动物评委老虎、梅花鹿、熊猫、狮子走向动物们居住的房子。
先是小蝴蝶的家——很多不同颜色的花朵按颜色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袋鼠的家——很多玩具按形状分类放得整整齐齐;然后是乌龟的家——很多鹅卵石按大小分类放得整整齐齐;再是小白兔的商店——货柜上第一层是学习用品,第二层是生活用品,第三层是各类蔬菜;此时,评委们面露喜色,当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书上插图)一片凌乱,评委们目瞪口呆。
2、师导入:当评委们来到小猴子的家时,为什么都呆住了?(因为小猴子的家乱七八槽的,没有别的动物的家那样整洁。
)3、②动画现出小猴子可怜的样子,用可怜的语调(配音要逼真)说:“小朋友们,你们快帮帮我吧,我也想有一个干净整洁的家”)4、师:小朋友们:你们想不想帮助小猴子把它的家整理得整整齐齐的呀?(想),那么该按怎样的方法去把这些凌乱的物体分类整理好呢?这就是我们今天将要学习的知识——给物体分类,板书;分类。
垃圾分类教案及活动反思(通用9篇)
垃圾分类教案及活动反思(通⽤9篇)垃圾分类教案及活动反思 什么是教案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法等进⾏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种实⽤性教学⽂书。
教案包括教材简析和学⽣分析、教学⽬的、重难点、教学准备、教学过程及练习设计等。
垃圾分类教案及活动反思(通⽤9篇) 在我们平凡的⽇常⾥,课堂教学是重要的⼯作之⼀,所谓反思就是能够迅速从⼀个场景和事态中抽⾝出来,看⾃⼰在前⼀个场景和事态中⾃⼰的表现。
那么你有了解过反思吗?以下是⼩编为⼤家整理的垃圾分类教案及活动反思(通⽤9篇),仅供参考,⼤家⼀起来看看吧。
垃圾分类教案及活动反思1 活动⽬标 1、了解诶分类垃圾箱的分类和功能。
2、分辨可在利⽤的垃圾,培养珍惜资源的态度。
3、培养幼⼉敏锐的观察能⼒。
4、愿意⼤胆尝试,并与同伴分享⾃⼰的⼼得。
5、探索、发现⽣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有关垃圾分类的宣传短⽚、⾃制两个垃圾筐⼀个可回收⼀个不可回收、搜集废纸,塑料瓶、果⽪及⾷品垃圾、⼴告宣传单、卫⽣纸纸筒 活动过程 1、播放有关垃圾分类的视频短⽚ 师;你知道那些垃圾是可以回收再利⽤的吗?(废纸、塑料瓶、⾦属) 你们家⾥有把垃圾也分类吗? 2、播放幼⼉电⼦书师⽣讨论,图上有4个⼤的垃圾箱,它们有什么不同? 你们知道“可回收物”垃圾箱⾥分贝应该放什么样的垃圾吗? 写着“厨余垃圾”的垃圾箱⾥应该放什么养的垃圾? 3、出⽰两个⼀样的垃圾箱,上⾯贴着可回收与不可回收的标志,在桌⼦上摆放各类废纸、塑料瓶、饮料罐、⾷品垃圾袋、果⽪,⼴告宣传单、卫⽣纸纸筒。
请幼⼉说说这些垃圾分别应该放在哪个垃圾箱中。
4、告诉幼⼉,塑料、⾦属和废纸都可以回收再制造有⽤的东西,如废纸可制成再⽣纸等,把垃圾分类便于回收利⽤,这是珍惜资源保护环境的⽅法之⼀。
5、游戏,请幼⼉上来逐⼀将垃圾分类,放可回收垃圾筐或不可回收垃圾筐,并说说可回收那这样东西还可⽤来做什么?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的预设⽬标基本达到,幼⼉能结合⾃⼰的⽣活经验,说出分类垃圾箱的⽤途,也能说出可回收⽤来做什么,如卫⽣纸筒可以⽤来做⼿⼯,⼴告宣传单可以带来幼⼉园剪纸等,最后建议幼⼉回家以后,家⾥也准备两个垃圾箱或袋⼦将废旧物品可以进⾏分类装,以便更好处理。
初中垃圾分类课教案
初中垃圾分类课教案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知道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
2. 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促进环保行动。
教学重点:1. 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2. 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难点:1. 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垃圾污染环境的图片,引起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和看法。
二、讲解垃圾分类知识(10分钟)1. 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包括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分类标准。
2. 学生认真听讲,记录关键信息。
三、垃圾分类实践活动(10分钟)1. 教师发放模拟垃圾,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2. 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将垃圾正确分类。
3. 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分类。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学生总结自己在垃圾分类实践中的收获和体会。
2. 教师引导学生反思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分类的行为,提出改进措施。
五、课后作业(课后自主完成)1. 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庭成员的垃圾分类行为,记录下来。
2. 学生制定一个家庭垃圾分类计划,尝试实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垃圾分类实践中的表现。
3. 学生对环保意识的重视程度。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在实践活动中,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正确分类垃圾,提高环保意识。
课后作业则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家庭生活中,进一步巩固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技能。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同时,教师要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将所学知识付诸实践,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幼儿园《垃圾分类》活动教案(通用5篇
2.知识讲解(10分钟)
教师利用垃圾分类图解、卡片等教具,详细讲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和方法。
3.例题讲解(10分钟)
教师选取几个典型的例子,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分辨垃圾的种类,并说明分类原因。
4.随堂练习(1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游戏,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分类错误。
5.创作环节(10分钟)
学生用彩色笔和画纸,创作一幅关于垃圾分类的宣传画。
6.总结环节(5分钟)
教师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创作,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六、板书设计
1.垃圾分类标准: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2.垃圾分类方法: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理。
七、作业设计
1.作业题目:
幼儿园《垃圾分类》活动教案(通用5篇
一、教学内容
本教案依据幼儿园环保教育主题,结合《垃圾分类》教材第3章“认识垃圾,学会分类”展开。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分类标准、分类方法,以及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实践垃圾分类。
二、教学目标
1.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环保意识和垃圾分类的自觉性。
(1)请列举出自己家中常见的垃圾,并分类。
(2)以“垃圾分类,从我做起”为主题,写一篇短文。
2.答案:
(1)示例:废纸(可回收物)、剩菜剩饭(厨余垃圾)、电池(有害垃圾)等。
(2)略。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
1.教师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以及需要改进的地方。
2.拓展延伸:组织学生参加垃圾分类实践活动,将课堂所学运用到实际中,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3.提问方式:教师以开放性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如:“你们在生活中见过哪些垃圾?它们都去哪儿了?”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
小学生《垃圾分类》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小学生环保教育》教材第四单元《生活中的环保》,具体涉及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主要包括教材第四章第一节“垃圾的分类”,详细内容为垃圾的定义、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知识,认识到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主动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提高学生的环保素养。
3.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创新的能力,激发学生关注环保问题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标准和方法。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PPT课件、垃圾分类图示、垃圾样品。
学具:垃圾分类卡片、垃圾分类手册。
五、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垃圾堆积如山的图片,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提出“如何解决垃圾问题”的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节课的主题。
2. 知识讲解(10分钟)利用PPT课件,讲解垃圾的定义、垃圾分类的意义、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
3. 实践情景引入(10分钟)分组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教师巡回指导,纠正错误分类。
4. 例题讲解(10分钟)选取典型垃圾分类题目,讲解解题思路,引导学生正确分类。
5. 随堂练习(10分钟)发放垃圾分类卡片,让学生进行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7. 课后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垃圾分类手册。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的意义2. 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及方法3. 垃圾分类实践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请简述垃圾分类的意义。
(2)我国垃圾分类的标准有哪些?请举例说明。
2. 答案:(1)垃圾分类可以减少垃圾处理量,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环境污染。
(2)我国垃圾分类标准有四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情景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方式,使学生掌握了垃圾分类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中班科学垃圾分类教案范文(通用5篇
中班科学垃圾分类教案范文(通用5篇教案一: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活动教材来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活动内容: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二、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知道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动手操作的能力,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3.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难点:让幼儿在实际操作中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垃圾分类宣传海报、垃圾分类模拟箱、垃圾图片等。
学具:垃圾分类操作手册、垃圾模型、分类卡片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通过展示垃圾分类宣传海报,让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2. 讲解垃圾分类知识(10分钟)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让幼儿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
3. 垃圾分类模拟实践(10分钟)让幼儿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模拟实践,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4. 随堂练习(5分钟)发放垃圾分类操作手册,让幼儿在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讲解实例,让幼儿进一步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
六、板书设计垃圾分类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垃圾分类操作手册答案:根据垃圾分类操作手册,正确分类垃圾。
2. 作业题目:垃圾分类卡片答案:根据垃圾分类卡片,正确分类垃圾。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次活动中,幼儿对垃圾分类有了初步的认识,并能正确分类垃圾。
但在实践操作中,部分幼儿对垃圾分类的细节掌握不够熟练,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加强练习。
同时,可以开展垃圾分类主题的延伸活动,让幼儿在实践中更加深入地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教案二:一、教学内容幼儿园中班科学活动:垃圾分类活动教材来源:《幼儿园科学教育活动指导手册》第五章活动内容:学习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了解垃圾的分类标准及分类方法,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低碳生活进校园,垃圾分类我先行》教案
《低碳生活进校园,垃圾分类我先行》教案.doc教案章节:一、课程导入1.1 教师通过向学生介绍低碳生活的概念和意义,引导学生认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1.2 向学生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2.1 教师向学生介绍垃圾的来源和处理方式,让学生了解垃圾对环境的影响。
2.2 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原则和方法,让学生学会正确分类垃圾。
2.3 举例说明垃圾分类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
三、教学活动3.1 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垃圾分类的过程。
3.2 学生进行垃圾分类竞赛,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
3.3 学生展示自己的垃圾分类成果,分享自己的低碳生活经验。
四、教学评价4.1 学生完成垃圾分类知识的测试,检验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4.2 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活动,检验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能力。
五、教学总结5.1 教师总结学生的学习成果,肯定学生的进步。
5.2 学生表达自己对低碳生活和垃圾分类的认识和体会。
5.3 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继续践行低碳生活和垃圾分类。
《低碳生活进校园,垃圾分类我先行》教案.doc六、教学拓展6.1 教师向学生介绍垃圾分类在我国的政策和法规,提高学生的法制意识。
6.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全球垃圾分类的情况,拓宽视野。
6.3 学生探讨垃圾分类中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了解其在经济和社会方面的意义。
七、实践环节7.1 学生分组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学校、家庭和社区垃圾分类的现状。
7.2 学生针对调查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和建议。
八、课堂讨论8.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低碳生活和垃圾分类在个人、家庭、社区和国家层面的意义。
8.2 学生分享自己的低碳生活实践经验,互相学习和鼓励。
8.3 学生讨论如何推动低碳生活和垃圾分类的普及,提出具体的建议。
九、案例分析9.1 教师向学生介绍国内外成功的垃圾分类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实际效果。
小学劳动课《垃圾的分类》教案
小学劳动课《垃圾的分类》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知识,知道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区别。
2. 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3. 引导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动手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垃圾的分类知识,知道各类垃圾的标志及处理方法。
2.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收集各类垃圾图片、垃圾分类宣传册等教学资源。
2. 学生准备:每人准备一份垃圾分类的调查问卷。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图片和数据展示我国垃圾处理现状,引发学生对垃圾问题的关注。
2. 讲解垃圾的分类:教师讲解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及分类标准。
3. 学生实践:学生分组进行垃圾分类游戏,加深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
4. 案例分析:分析生活中垃圾分类的案例,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5. 互动环节:学生分享调查问卷结果,讨论垃圾分类的难点和解决办法。
6. 总结提升:教师总结垃圾分类的意义,强调养成垃圾分类良好习惯的重要性。
五、课后作业1. 学生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家庭垃圾分类,并将分类结果拍照至班级群。
2. 家长监督学生一周的垃圾分类情况,并在下周课堂上分享经验。
六、教学策略1. 采用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视频等素材,创设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
2. 采用分组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垃圾分类的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采用实践教学法:让学生动手实践,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团队合作的表现。
2. 课后作业评价:评价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看学生是否能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八、教学拓展1. 邀请环保专家进行讲座:邀请当地的环保专家或者志愿者,给学生们讲解垃圾分类的专业知识,以及垃圾分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垃圾分类教学实践活动教案
垃圾分类教学实践活动教案一、活动设计1、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深入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增强广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行为习惯,促进垃圾分类全民化的进程。
2、活动内容(1) 课前调研:在课前进行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手抄本、微博、微信、红色报告等途径,了解国内垃圾源占比,市民垃圾分类意识情况等。
以此为基础,学生了解到我国垃圾分类的问题。
(2) 讲课、互动:老师从垃圾分类的目的必要性与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介绍如何垃圾分类;学生通过卡通动画、图片演示的方式学习垃圾分类;同时指导学生互动交流,班内开展垃圾分类主题讨论等。
(3) 活动实践:暴走团队的老师们分定字,组织学生们到目的地进行实验操作。
实践步骤包括,先将垃圾分类手抄本提醒自己注意,前往目的地,将垃圾分类为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可回收垃圾、其他垃圾后,进行回收或投放到相应的地方。
3、学生达成风格要求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习惯。
在实践活动中培养学生团结互助的观念,学会如何协同取得最好的结果。
二、活动实施过程1、课前调查在课前询问所有学生对垃圾分类、对环保的认知程度,以备开展讲课互动环节做到事半功倍。
2、讲课互动(1) 前期展示:投影放出有关垃圾分类的卡通动画片、图片等,吸引学生注意力并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
(2) 介绍垃圾分类:老师详细介绍垃圾分类的目的、必要性、方法,配以名词解释,以垃圾分类漫画为主进行讲解。
(3) 学生互动:利用空间、视觉、文字、多样化的教学工具进行交互式教程,让学生体验到垃圾分类的原理,记住垃圾分类的方法。
3、活动实践为使学生真正进入实践模式,在先前本次活动中的所有环节中进行实践演练,学会文化环保道德,并在实际行动中体验环保工作。
4、结束环节(1) 小组讨论、展示,交流感想。
(2) 整理活动照片、视频等材料,留下证明咱们为环保做出了努力的实物。
三、活动效果本次活动由于地点和人员的不同。
但是,通过以上的步骤,学生对垃圾分类的认知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一定的提高和加强,同时还培养了学生的环保意识,通过环保线上咨询与实物解决问题的方法,使学生能够靠自己动手成为机械化、电脑化公民。
学会垃圾分类教案(通用5篇
学会垃圾分类教案(通用5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垃圾分类的相关知识。
教学内容选自《环保教育》教材第四章第二节“垃圾的分类与处理”,详细内容包括垃圾的定义、分类方法、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以及垃圾分类的意义。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的分类方法,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自觉参与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为。
3. 提高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度和责任感。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和处理流程。
教学重点:垃圾分类的意义、分类方法和实践操作。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PPT、垃圾分类图示、实物垃圾样本。
2. 学具:垃圾分类手册、垃圾投放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垃圾围城的图片,引发学生对环保问题的关注,进而引出垃圾分类的话题。
2. 知识讲解:(1)垃圾的定义和分类方法。
(2)各类垃圾的处理方式和流程。
(3)垃圾分类的意义和好处。
3. 实践操作:(1)教师演示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步骤。
(3)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投放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4. 例题讲解:讲解一道垃圾分类的例题,分析解题思路和步骤。
5. 随堂练习:学生完成垃圾分类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垃圾分类的定义、分类方法、处理方式、意义。
2. 分类投放注意事项。
3. 例题及解题思路。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设计一份家庭垃圾分类方案。
答案示例:(1)将垃圾分为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
(2)分别设置相应的垃圾桶,并贴上分类标签。
(3)定期对家庭垃圾进行分类投放,减少环境污染。
2. 作业要求:方案需包含垃圾分类方法、处理方式、实施步骤等。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掌握了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但实践操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分类不明确、投放错误等。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垃圾分类实践环节的指导。
2. 拓展延伸:(1)鼓励学生参加社区垃圾分类活动,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初中垃圾分类优秀教案
初中垃圾分类优秀教案课时:1课时教材:《科学》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2.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
3. 培养学生环保意识,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教学重点:1. 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2. 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分类方法。
教学难点:1. 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
2. 环保意识的培养。
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垃圾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分类方法。
2. 示例法:展示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
3. 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环保意识。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简要介绍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2.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垃圾分类吗?你们认为垃圾分类有什么重要性?二、讲解垃圾分类知识(15分钟)1. 讲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包括垃圾分类的种类、分类方法等。
2. 示例展示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具体如何进行垃圾分类。
三、讨论垃圾分类的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探讨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的垃圾分类经验和心得。
四、总结与反思(5分钟)1. 教师总结垃圾分类的知识和重要性。
2. 学生反思自己在垃圾分类方面的不足,并提出改进措施。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垃圾分类的具体操作的熟练程度。
3. 学生环保意识的培养和垃圾分类习惯的养成。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垃圾分类的知识和示例展示垃圾分类的实际操作,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意义和分类方法。
通过讨论法,引导学生探讨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确保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和操作方法。
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垃圾分类习惯。
垃圾分类优秀教案案例初中
垃圾分类优秀教案案例初中课时:1课时年级:初中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2. 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3. 垃圾分类的实践操作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地球污染的图片,引起学生对环境保护的关注。
2. 提问:“你们认为地球污染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引导学生思考垃圾处理问题。
二、讲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10分钟)1. 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
2. 举例说明垃圾分类对人类生活的影响,如减少垃圾堆放、降低环境污染等。
三、教授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10分钟)1. 教师讲解垃圾分类的分类标准,如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厨余垃圾等。
2. 举例说明各种垃圾分类的具体物品,如塑料瓶、废电池、剩菜剩饭等。
3. 教授垃圾分类的方法,如如何正确投放垃圾、如何进行垃圾分类等。
四、垃圾分类实践操作(10分钟)1. 教师准备一些实际的垃圾物品,让学生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操作。
2. 学生分组进行实践,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 教师进行指导,纠正学生的错误操作。
五、总结和反思(5分钟)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实践操作中的体会和收获。
3. 教师提出要求,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的理解程度。
2. 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的情况。
3. 学生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的情况。
备注:教师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内容和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垃圾分类教学教案(通用13篇)
垃圾分类教学教案(通用13篇)本篇垃圾分类教学教案旨在帮助幼儿增强垃圾分类意识、了解垃圾分类法并将其运用到生活中,体验合作研究的乐趣,以及遵守社会行为规则。
在活动准备方面,需要准备班级里的三个垃圾桶、四种垃圾桶的图片、黑色笔、可回收的垃圾、厨余垃圾与其他垃圾的字条以及白纸若干等物品。
在活动过程中,需要结合生活经验,导入活动,出示垃圾桶标志的图片,设计垃圾桶标志,玩“垃圾分类”游戏,以及延伸活动。
通过这些活动,幼儿可以更好地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乱扔垃圾会对环境造成很多危害,如污染水资源、导致海洋生物死亡、污染大气等。
同时,乱扔垃圾也会增加环卫工人的工作量,高空扔垃圾还可能误伤他人。
所以,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垃圾呢?在活动中,我们播放了PPT,引导幼儿进行垃圾分类。
首先,我们了解了分类垃圾桶与之前垃圾桶的区别。
然后,我们逐一出示不同种类的垃圾,并引导幼儿认识它们。
有害垃圾是对我们身体或环境造成直接危害的垃圾,包括电池、荧光灯等。
我们通过出示图片和个别幼儿的分享,让幼儿更深入地了解有害垃圾。
同时,我们还介绍了可回收垃圾、厨余垃圾、其他垃圾等分类,并出示相关的图案PPT。
为了让幼儿更深入地理解垃圾分类,我们进行了食物垃圾分类的体验活动。
幼儿们分组进行操作,巩固加深了他们对垃圾分类的认识。
我们还设计了送垃圾回家的游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研究,提高了他们的参与度和研究兴趣。
在活动中,我们注重了幼儿的个体差异,让每个幼儿都能有所进步。
同时,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如在导入环节需要更加简洁明了,同时听取更多有教学经验的教师意见提升自己的教学手段,使教学方式多样化,不断地提升自己、突破自己。
总之,本次活动以幼儿为主体,通过游戏和操作来研究垃圾分类知识,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及研究特点。
活动流畅有序,让幼儿们在游戏中研究,得到了提升。
本次活动需要准备以下材料:1.不同地点垃圾桶的图片。
高中垃圾分类教案3篇
高中垃圾分类教案3篇高中垃圾分类教案1篇简介本文档旨在为高中教师提供垃圾分类教案的指导。
垃圾分类是一项重要的环保行动,需要学生了解不同类型的垃圾和正确的分类方法。
教学目标1. 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意义;2. 理解不同垃圾类别的定义;3. 掌握垃圾分类的具体方法和操作技巧;4. 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责任感。
教学内容1. 引入:介绍垃圾分类的背景和意义;2. 分类知识:讲解有机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和其他垃圾的定义和特点;3. 分类方法:演示和讲解正确的垃圾分类方法,包括装袋、分箱等;4.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活动,提供实践机会和检验效果;5. 总结: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如何在日常生活中贯彻落实。
教学方法和策略1. 讲授与实践相结合:通过讲解和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实际操作能力;2. 激发兴趣:使用多媒体、图片和实例等方式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和参与度;3. 小组活动:组织学生分小组进行垃圾分类活动,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技巧;4. 分层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和理解能力,采用不同的教学策略和教材。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评估学生在课堂讨论和活动中的主动参与程度;2. 实践操作:评估学生进行垃圾分类活动时的操作是否正确和有效;3.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的书面作业,检验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理解。
参考资料- 《高中生垃圾分类教育教案》- 《垃圾分类教学指导》- 《环保教育与实践方法》高中垃圾分类教案2篇简介本文档旨在为高中教师提供更多关于垃圾分类的教案设计,帮助教师更好地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实践方法。
教学目标1. 理解不同类型垃圾的分类标准和特点;2. 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环保意识;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和社会责任感;4. 掌握垃圾分类相关的实践操作技巧。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概述:介绍垃圾分类的目的和意义;2. 不同垃圾类别细分:详细介绍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等不同垃圾类别的定义和特点;3. 垃圾分类实践项目:设计和组织垃圾分类实践项目,让学生参与实际操作;4. 垃圾分类教育活动:组织学生参与垃圾分类主题的教育活动,如宣传海报设计、宣传视频制作等;5. 垃圾分类知识竞赛:组织垃圾分类知识竞赛,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垃圾分类》
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垃圾分类》幼儿园大班说课稿《垃圾分类》1一、设计意图随着资源的不断开发,资源的浪费日益严重,人们已渐渐意识到了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因此垃圾分类制度也随之实行起来。
大班幼儿已有知道垃圾要扔进垃圾桶的经验,但是没有分类投放垃圾的意识,因此我设计了此次教学活动。
二、说教材《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在共同的生活和活动中,帮助幼儿理解行为规则的必要性,学习遵守规则。
我设计了《小小垃圾要分类》这节社会活动,通过本次活动幼儿可以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并通过分类操作,幼儿能够进一步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同时加强幼儿的环保意识。
三、说活动目标《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纲要)》中社会领域内容要求的第三条“知道对错,能按基本的社会行为规则行动”,根据大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实际发展水平,我从认知、能力、情感三个方面设定了以下活动目标:1.知识目标:认识垃圾分类的标志,知道生活常见的垃圾分类。
2.能力目标:能区分可回收、有害垃圾、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并能正确分类。
3.情感目标:爱护身边环境,具有初步的垃圾分类意识。
四、说重点难点重点:能正确区分四种垃圾分类的标志(将在活动过程中的第四个环节体现出来)难点:能按照垃圾分类标志正确区分垃圾种类(将在活动过程中的第五个环节体现出来)五、说教法大班幼儿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的思维已由直觉行动思维过渡到具体形象思维,他们喜欢听故事,喜欢自己动手操作,因此本次活动我采用了直观教学法、启发提问法、情景法、游戏法、实际操作法等教学方法。
以方案教学的'理念,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兴趣点,采用情景法、游戏和教师多种形式的鼓励方法结合,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六、活动总结本活动很好地完成了教育目标。
整个教学活动贯穿了情景,也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从幼儿兴趣出发,使幼儿在亲自操作的活动中掌握垃圾分类的标志,积累生活经验。
在整个教学中,我没有过多干涉幼儿的行为,而是作为支持者、合作者去引导幼儿想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并鼓励幼儿之间互相帮助,同时也促进了其社会性的发展,最大限度地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初中知识垃圾分类教案
初中知识垃圾分类教案年级学科: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时: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和重要性,提高环保意识。
2. 让学生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和方法。
3. 培养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的习惯。
教学内容:1. 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2. 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3. 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4. 垃圾分类的实践与应用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 教师播放垃圾分类的宣传片,引导学生关注垃圾分类问题。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分类的了解和看法。
二、自主学习1. 学生阅读教材,了解垃圾分类的概念和意义。
2. 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
三、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技巧。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四、实践与应用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家后实践垃圾分类。
2. 学生分享自己在家垃圾分类的经历和感受。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 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垃圾分类的经验。
二、课堂讨论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如何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和行动。
2. 每个小组分享自己的讨论成果。
三、实践与应用1. 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参与社区的垃圾分类活动。
2. 学生分享自己在社区垃圾分类活动中的体验和收获。
四、总结与反思1.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2. 学生分享自己对垃圾分类的认识和体会。
教学评价:1. 学生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在生活中的垃圾分类行动。
3. 学生对垃圾分类的意识和态度。
教学反思:本教案通过课堂讨论、实践应用等方式,引导学生了解垃圾分类的知识,提高环保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垃圾分类行动。
同时,教师也要不断学习垃圾分类的新知识,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
以实践为基础的垃圾分类教案
近年来,垃圾分类越来越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忽视的问题。
垃圾分类不仅与环境保护紧密相关,也是社会进步的必然趋势。
在学校教育方面,注重实践教学是提高学生对垃圾分类问题认识和解决能力的有效方法。
下面,就以实践为基础的垃圾分类教案为例来探讨如何提高学生垃圾分类能力。
一、教案整体架构需要对整个教案的架构进行规划,确保内容的完整性和可行性。
在安排时间和教学内容上,需要考虑到不同年龄、不同阶段学生的心理和能力差异,避免内容过于单一和枯燥乏味。
在垃圾分类教学中,实践活动应尽可能贯穿整个教学过程,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教师培训对于一些没有垃圾分类经验的教师,需要提供基础的垃圾分类知识培训,以及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教学的指导。
教师需要知道如何把垃圾分类知识变成教学内容并加以演示。
同时,对于教师来说,沟通能力是必不可少的。
教师们需要知道如何与学生沟通,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实践环节,如何解决学生的疑问和困难。
三、理论知识垃圾分类教学中,理论知识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在课堂上需要向学生们介绍有关垃圾分类的相关概念,让学生们明白如何进行垃圾分类,了解不同垃圾的属性和处理方法。
还需要定期进行理论知识的测验,以确保学生对垃圾分类的理解程度和掌握程度。
四、实践活动在垃圾分类教学中,实践活动是关键环节。
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们进行实地考察,前往社区或学校周边的场所了解垃圾分类现状,同时可以制作分类桶、出勤卡等实用工具增加学生的实践感受。
让学生们自主进行垃圾分类实践,掌握分类技巧和方法,了解分类的种类并了解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在实践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检查每位学生的实践情况,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和指导。
五、评估和反思垃圾分类教学的一环是评估和反思。
教师要对学生进行评估,例如测试、社区考察报告或出席率评估等方法。
学生也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从中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实践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并针对性地加以修正和改进。
教师也需要对整个教学过程进行反思和总结,以便在下一次教学中进行更好、更完善的改进。
2024年中班科学《垃圾分类我最行》精彩教案
2024年中班科学《垃圾分类我最行》精彩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了解垃圾分类的基本知识,知道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
2.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养成垃圾分类的良好习惯。
3.提高幼儿的观察、分析和动手操作能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垃圾分类的基本方法和标准。
2.教学难点:培养幼儿垃圾分类的习惯,提高环保意识。
三、教学准备1.垃圾分类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垃圾分类道具(如垃圾桶、分类标签等)。
3.环保歌曲《垃圾分类歌》。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教师播放环保歌曲《垃圾分类歌》,引导幼儿关注垃圾分类。
2.教师与幼儿互动,询问他们知道哪些垃圾分类知识。
(二)基本概念1.教师通过图片、视频等资源,向幼儿介绍垃圾分类的基本概念。
2.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垃圾分类的标志,认识不同垃圾的分类标准。
(三)垃圾分类实践1.教师将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发放垃圾分类道具。
2.教师出题,让幼儿将垃圾道具分类放入对应的垃圾桶。
3.教师巡回指导,纠正幼儿的分类错误,并给予鼓励。
(四)垃圾分类游戏1.教师设计垃圾分类游戏,如“垃圾分类接力赛”、“垃圾分类猜谜语”等。
2.幼儿参与游戏,巩固垃圾分类知识。
2.教师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点评,强调垃圾分类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1.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长一起进行垃圾分类实践。
2.家长监督幼儿完成作业,并在第二天向教师反馈。
五、教学反思1.教师在本次活动中是否有效地传达了垃圾分类的知识。
2.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乐于学习。
3.教师在活动中是否关注到了每个幼儿的学习情况,给予了针对性的指导。
六、教学评价1.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了解他们对垃圾分类知识的掌握程度。
2.通过课后作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垃圾分类实践情况。
3.收集家长反馈,了解他们对本次教学活动的评价和建议。
重难点补充:教学重点:掌握垃圾分类的方法和标准,培养垃圾分类习惯。
教学难点:通过互动和实践活动,让幼儿理解垃圾分类的意义,并自觉实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设美丽增中,从垃圾分类开始
(方法指导课-调查问卷设计)
(一)案例导入
1、回顾开题活动,提出本课学习任务。
师:我们在上两节确立了“建设美丽增中,从垃圾分类开始”主题内容。
为了深入了解同学们对垃圾问题的认识,我们可以采用的最好办法是什么
生:问卷调查法。
师:问卷调查法就是让我们通过设计问卷、填写问卷、收集数据、分析数据、撰写调查报告。
这节课,我们就要解决调查问卷的设计问题。
师:上节课,我要求大家收集一份调查问卷,同学们都收集了吗
生:都收集了。
(请一位同学到讲台展示收集到的资料。
)
(二)方法指导
1、认识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师:谁来向大家介绍一下通过自学的成果。
生:(到展示台展示收集到的调查问卷)调查问卷一般包括有:问卷主题;指导语;问题;结束语;调查人及调查日期。
师:掌声鼓励,表扬这位小老师。
他能从互联网上自学真了不起。
(让学生汇报自学的成果,就是让学生知道怎样从互联网上收集资料,并且通过阅读资料,认识问卷的基本结构)
2、认识调查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
(1)问卷主题设计
师:我们知道了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
这还不够。
各个部分该如何写下面我们来交流一下。
师:(参照调查问卷样本,要求学生读案例主题)问卷主题该怎样设计
生:问卷主题应该围绕活动主题,写成“增城中学学生对校园垃圾问题的调查问卷”。
师:说得好。
概括起来,问卷主题实际就是:主题+调查问卷。
(2)指导语设计
师:请同学们自由读一读指导语,想一想,指导语的内容包括什么呢
生:指导语的内容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说明调查活动的目的;二是说明填写要求、规则。
师:指导语要求写作要简单扼要,准确而肯定。
一般用两三句话就可以。
谁来说说这调查问卷的指导语。
生:您好!为了更好开展校园垃圾分类推广活动,我们开展了“建设美丽增中,从垃圾分类开始”的实践活动。
首先我们要了解增中学生对校园垃圾问题,耽误您几分钟时间,并请您阅读题目,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在答案前打“√”。
谢谢合作。
(3)问题设计
师:问题是问卷的核心内容。
一般情况下,问卷的问题可以有以下几种形式:一是选择式;二是填空式;三是判断式。
(出示相关的例子)。
不论任何形式,他都包括有哪两个部分
生:一是由调查设计者来完成的提出问题;二是回答问题,由被调查者来完成。
师:为了方便操作,我们通常采用选择题的形式。
本次调查活动,我们就采用这种形式。
(4)结束语设计
师:结束语在调查问卷中起什么作用
生:向受调查人表示感谢。
师:您能简单说说吗
生:感谢您接受本次调查,谢谢!
生:谢谢您的支持!请您好继续支持环保。
(5)调查人及调查日期设计
师:在本次调查活动中,调查人是谁
生:增城中学初中部学生
师:调查日期是
生:2013年03月
(三)案例分析
1、结合本次活动,谈论如何设计问题
师:现在同学们都对调查问卷有了一定的认识,基本上解决了问卷主题、指导语、结束语的设计,我们应当围绕哪些方面来设计本次调查的问题呢
生:我们应当根据本次调查活动的目的,了解增中学生对校园垃圾产生、对待校园垃圾态度等问题。
2、指导设计问题
师:你真能抓住关键词。
我们围绕居民的认知情况可以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生:我们可以问“知不知道”一类的问题。
师:你真会思考。
关于认可度我们可以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
生:我们可以问“好不好”一类的问题。
师:你真聪明。
关于处理垃圾具体行动,我们可以提出哪些类型的问题
生:我们可以问“会不会”、“怎么样”、“能不能”一类的问题。
(四)练习巩固
1、开展分小组设计活动。
师:下面让我们来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以及具体的行动,分四人小组开展问题设计。
学生按照要求设计问题,教师巡视并及时指导,发现优秀的设计,了解存在的问题。
2、分内容交流设计
3、形成共识
师: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们掌握了关于问卷设计的哪些方面的知识
生:问卷设计就是要围绕调查的目的需要,设计相关的问题。
师:问卷的问题质量直接影响调查结果的可靠性和有效性。
课后,各小组还要根据刚才设计的问题,深入修改完善问题设计,下周上交本组的调查问卷,然后组织评选优秀调查问卷。
然后集合优秀的问题,归纳整理一份完整的问卷,使本次
调查活动收到良好的成效。
【案例分析】
综合实践活动重在实践,要求学生在活动中运用知识,解决活动中面对的各种问题,提高能力,积累经验。
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面对不同的问题,因此,我们有必要针对问题及时地指导学生解决问题,及时提供信息、启发思路、介绍方法,引导学生质疑、探究和创新,而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结论。
本节课是“方法指导课”,是活动主题生成课后的一种课型,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主题的任务与目的。
并通过课前的预习,自学认识调查问卷设计的方法。
本节课,我们通过“案例导入”,引导学生归纳问卷的基本结构,认识与确立本节课的主要任务;“方法指导”,引导学生通过案例说说问卷设计的方法,教师指导学生解决问题;“案例分析”,既有学生根据已知的信息,重点围绕“问卷”中的“问题设计”部分,分析要设计内容,通过分析,让大部分学生得到提示,以便“练习巩固”环节的正常开展。
“练习巩固”是学生的实操环节,是学生运用本节课学习到的知识,开展问题设计的环节。
学生对问卷的认识较肤浅,只是通过日常的接触及网上的自学认识到问卷的基本知识。
要求学生完全凭自己的能力去完成一份问卷设计有一定的难度。
我们通过课堂的指导点拨,发挥学生的模仿作用,借助案例,指导学生认识问卷的基本知识。
借助案例分析,让学生通过自己动笔练习,让学生有思考的时间与空间,这样,学生在开展讨论交流时,才会有自己的感悟。
集体交流的环节是巩固对问卷设计的认识,重构学生认知,使其学习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
教师在总结的时候也让学生点评本节课的收获,这是学生认知建构的必经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