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激相关障碍护理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常生活中的困扰 :多为生活中的一些不愉快事 件。
2020/1/17
7
(二)遗传因素
文献报告单卵双生者应激障碍的同病率为 29.5%,明显高于双卵双生者的发病率, 高出2.2%,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 中起一定作用。
(三)易感素质
病人在以往有应激障碍的病史。病前人格 不够健全,如敏感多疑、抑郁、情绪不稳 定、冲动任性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各个时期创伤后应 激障碍最常见的选择。其他药物则包括抗焦虑药 物、镇静剂等。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 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一使用的效果更佳。
2020/1/17
18
3.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治疗重点应该是心理 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情绪异常 较为明显的病人。
药物治疗:药物主要用于对症治疗,但在急性期 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如以焦虑、抑郁症状为主 的病人,可选用地西泮、氟西汀、阿普唑仑等; 如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病人,可选用少量抗精 神病药物及安眠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 静、地西泮等。
2020/1/17
17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治疗: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初期主要 采取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 助病人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 感。慢性病人争取最大的社会、心理支持。
13
(三)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由于某一明显的生活变化或 应激的生活事件的后果而引起的适应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1/17
14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有明确的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作为原因
或应激源长期存在
2.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源在时间上有紧密的联 系
2020/1/17
6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文化因素
严重的生活事件 :包括灾难性事件和悲痛性事件, 如严重车祸、飞机失事、财产巨大损失、被强暴、 被劫持,亲人死亡、亲人离别、情感破裂等。
突发的自然灾害 :如山洪暴发、强烈地震、严重 火灾等。
战争场面 :如亲临了(或间接听到、看到)残酷 的战争。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看作是机体 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
2020/1/17
2
应激反应不等于应激障碍,只有 应激反应超出一定强度或持续时 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对个体社会 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才 构成应激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是 一组有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 神疾患。
2020/1/17
3
二、应激相关障碍的特征
2020/1/17
5
三、流行病学特点
有关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 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 发生率大约为13%~14%;暴力伤害后的发 生率大约为19%;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 者中发生率为33%。
创伤后应激障碍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 为1%~14%,而高危人群中(战后复员军 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人群)患病率则高 达3%~58%,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
第一节 概述
概念及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 疗
2020/1/17
1
一、概念
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译为压 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的 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 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学领域,提出了应 激学说。
1.一个连续的动态 过程 心理应激可看
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 过程,顺次包括互相 联系的3个环节:刺 激物的形成,刺激物 与机体的互动作用, 机体的应对效应。
2020/1/17
4
2.应激的双重性 应激与人的健康 有密切的关系,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3.人类具有主动地适应应激的能力 如改善环境,早期预见应激因素并 做好适应的准备,努力改变社会的 不良因素,积极努力锻炼身体,增 强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等。
3.临床症状直接反应或反复重现应激性内容 4.有敏感、自我中心、固执、心里不稳定的素质 5.在应激源消除后,临床症状改善或缓解 (二)鉴别诊断 1.癔症 2.抑郁症
2020/1/17
15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急性应激障碍 : 及时、就近、简洁、紧 扣重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 :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 疗。
2020/1/17
12
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或梦境; 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行 为退缩,尽量避免与人交往,尤其避免与 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人或事接触;患者有高 度的警觉性和持续回避,易发脾气,注意 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易惊醒,少数患者 会产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
2020/1/17
适应障碍 : 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 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病人。
2020/1/17
16
(二)治疗措施
1.急性应激障碍
心理治疗:①帮助病人尽快离开应激环境,避免 进一步的刺激;②建立良好的病护治疗关系;③ 帮助病人建立自我及有力的心理应激应对方式; ④指导病人家属给予积极、全面的社会支持,以 缓和病人的创伤性反应。
2.精神运动障碍主要以不协调的精神运动 兴奋多见,表现为话多、情感爆发、喊叫, 内容多涉及个人经历。
3.大部分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混杂,常以 想象、梦境、闪回、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 反复重新体验创伤性经历。
2020/1/17
10
2020/1/17
11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强烈的、灾难 的应激如地震、凶杀、被强暴等,使 患者出现极度恐惧、害怕、悲痛或忧 伤、无助之感。事件发生后数周内发 病,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药物治疗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 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 治疗的同时,不能放弃心理治疗。
2020/1/17
8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分型
一、临床表现 (一)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
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 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 历时较短,预后良好。主要表现为意识障 碍和精神运动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障碍
2020/1/17
9
1.意识障碍以精神错乱为主,可表现为对 周围感知不真切,定向力障碍,注意狭窄, 自言自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等。
2020/1/17
7
(二)遗传因素
文献报告单卵双生者应激障碍的同病率为 29.5%,明显高于双卵双生者的发病率, 高出2.2%,提示遗传因素在本病的发生 中起一定作用。
(三)易感素质
病人在以往有应激障碍的病史。病前人格 不够健全,如敏感多疑、抑郁、情绪不稳 定、冲动任性等。
药物治疗:抗抑郁药物是治疗各个时期创伤后应 激障碍最常见的选择。其他药物则包括抗焦虑药 物、镇静剂等。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结合药物治疗 的方法比两种方法单一使用的效果更佳。
2020/1/17
18
3.适应障碍
适应障碍的治疗重点应该是心理 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情绪异常 较为明显的病人。
药物治疗:药物主要用于对症治疗,但在急性期 也是采取的措施之一。如以焦虑、抑郁症状为主 的病人,可选用地西泮、氟西汀、阿普唑仑等; 如表现精神运动性兴奋的病人,可选用少量抗精 神病药物及安眠药,如氯丙嗪、氟哌啶醇、奋乃 静、地西泮等。
2020/1/17
17
2.创伤后应激障碍
心理治疗:对于创伤后应激障碍的病人初期主要 采取危机干预的原则和技术,侧重提供支持,帮 助病人提高心理应对技能,表达和宣泄相关的情 感。慢性病人争取最大的社会、心理支持。
13
(三)适应性障碍
适应性障碍是由于某一明显的生活变化或 应激的生活事件的后果而引起的适应障碍。 主要表现为情绪障碍。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2020/1/17
14
二、诊断与鉴别诊断
(一)诊断 1.有明确的异乎寻常而严重的应激事件作为原因
或应激源长期存在
2.精神症状的发生与应激源在时间上有紧密的联 系
2020/1/17
6
四、病因与发病机制
(一)社会文化因素
严重的生活事件 :包括灾难性事件和悲痛性事件, 如严重车祸、飞机失事、财产巨大损失、被强暴、 被劫持,亲人死亡、亲人离别、情感破裂等。
突发的自然灾害 :如山洪暴发、强烈地震、严重 火灾等。
战争场面 :如亲临了(或间接听到、看到)残酷 的战争。
目前的研究较倾向于把应激看作是机体 与环境之间的不适应状态。
2020/1/17
2
应激反应不等于应激障碍,只有 应激反应超出一定强度或持续时 间超过一定限度,并对个体社会 功能和人际交往产生影响时,才 构成应激障碍。应激相关障碍是 一组有心理、社会因素所致的精 神疾患。
2020/1/17
3
二、应激相关障碍的特征
2020/1/17
5
三、流行病学特点
有关急性应激障碍的流行病学研究很少。 仅有的个别研究指出,严重交通事故后的 发生率大约为13%~14%;暴力伤害后的发 生率大约为19%;集体性大屠杀后的幸存 者中发生率为33%。
创伤后应激障碍社区调查居民终生患病率 为1%~14%,而高危人群中(战后复员军 人,天灾人祸中的幸存人群)患病率则高 达3%~58%,一般认为女性较男性易患。
第一节 概述
概念及特征 流行病学特点 病因与发病机制 治 疗
2020/1/17
1
一、概念
应激(Stress)一词在物理学上译为压 力、应力。原意是指一个系统在外力的 作用下竭尽全力对抗时的超负荷状态。
1936年加拿大生理学家塞里(Selye) 将这个词引入到生物学领域,提出了应 激学说。
1.一个连续的动态 过程 心理应激可看
作是一个连续的动态 过程,顺次包括互相 联系的3个环节:刺 激物的形成,刺激物 与机体的互动作用, 机体的应对效应。
2020/1/17
4
2.应激的双重性 应激与人的健康 有密切的关系,既有积极的一面, 也有消极的一面。 3.人类具有主动地适应应激的能力 如改善环境,早期预见应激因素并 做好适应的准备,努力改变社会的 不良因素,积极努力锻炼身体,增 强对应激的适应能力等。
3.临床症状直接反应或反复重现应激性内容 4.有敏感、自我中心、固执、心里不稳定的素质 5.在应激源消除后,临床症状改善或缓解 (二)鉴别诊断 1.癔症 2.抑郁症
2020/1/17
15
三、治疗
(一)治疗原则
急性应激障碍 : 及时、就近、简洁、紧 扣重点。
创伤后应激障碍 : 心理治疗合并药物治 疗。
2020/1/17
12
临床表现: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或梦境; 对周围环境刺激反应迟钝、情感麻木、行 为退缩,尽量避免与人交往,尤其避免与 创伤性事件有关的人或事接触;患者有高 度的警觉性和持续回避,易发脾气,注意 力不集中,入睡困难,易惊醒,少数患者 会产生消极念头,有自杀企图。
2020/1/17
适应障碍 : 心理治疗为主,药物只用于 情绪异常较为明显的病人。
2020/1/17
16
(二)治疗措施
1.急性应激障碍
心理治疗:①帮助病人尽快离开应激环境,避免 进一步的刺激;②建立良好的病护治疗关系;③ 帮助病人建立自我及有力的心理应激应对方式; ④指导病人家属给予积极、全面的社会支持,以 缓和病人的创伤性反应。
2.精神运动障碍主要以不协调的精神运动 兴奋多见,表现为话多、情感爆发、喊叫, 内容多涉及个人经历。
3.大部分患者出现上述症状的混杂,常以 想象、梦境、闪回、触景生情等多种途径, 反复重新体验创伤性经历。
2020/1/17
10
2020/1/17
11
(二)创伤后应激障碍
又称延迟性心因反应,强烈的、灾难 的应激如地震、凶杀、被强暴等,使 患者出现极度恐惧、害怕、悲痛或忧 伤、无助之感。事件发生后数周内发 病,一般不超过六个月。
药物治疗则可根据具体的情况采 用抗焦虑药物和抗抑郁药物等。 以低剂量、短疗程为宜。在药物 治疗的同时,不能放弃心理治疗。
2020/1/17
8
第二节应激相关障碍的临床分型
一、临床表现 (一)急性应激障碍又称急性心因性反应
是由剧烈的、异乎寻常的精神刺激、生活 事件或持续困境的作用下引发的精神障碍。 历时较短,预后良好。主要表现为意识障 碍和精神运动障碍
2.创伤后应激障碍 3.适应障碍
2020/1/17
9
1.意识障碍以精神错乱为主,可表现为对 周围感知不真切,定向力障碍,注意狭窄, 自言自语,动作杂乱,无目的性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