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医药理学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合集下载

药理学第7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药理学第7章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抗生素

02
针对不同病原体,开发具有广谱抗菌作用的新型抗生
素,提高抗菌效果并减少耐药性的产生。
03
加强抗生素在临床应用中的合理使用和管理,降低耐
药性的传播风险。
THANKS
感谢观看
破坏细菌细胞壁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还能与细菌细胞壁的脂质结合,影响细胞壁的自溶酶的活性,导致细菌自溶或细胞壁水解。
临床应用与副作用
临床应用
主要用于治疗敏感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及厌氧菌所致的感染,如败血症、肺炎、 脑膜炎、心内膜炎等。
副作用
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肝毒性等。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 腹泻、皮疹、药物热等症状,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肝功能异常。
03
多肽类抗生素
种类与特性
种类
多肽类抗生素是一类由微生物产生的具有抗菌活性的天然有机化合物,主要包括多黏菌 素、万古霉素和杆菌肽等。
特性
多肽类抗生素通常具有高度选择性,对革兰氏阳性菌具有强效的抗菌活性,但对革兰氏 阴性菌的活性较弱。
抗菌机理
抑制细胞壁合成
多肽类抗生素通过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 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由外环 境不断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 、变形死亡。
04
三类药物的比较与展望
抗菌谱比较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多肽类抗生素
主要针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 阴性菌及厌氧菌等,对某些螺旋体、 衣原体、支原体等也有抗菌作用。
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和革兰氏阴性 菌,对某些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 也有抗菌作用。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
主要针对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耐甲氧 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 等,对某些厌氧菌也有抗菌作用。
药理学第7章大环内 酯类、林可霉素类及

药理学36大环内酯类

药理学36大环内酯类
毒性大:耳毒性,肾毒性,过敏反应,以及粒细 胞、血小板减少;肾功能不全、老年人、新生儿 与早产儿禁用 禁止:与碱性溶液配伍,与重金属接触;与具有 耳、肾毒性的药物(利尿药、氨基苷类、多黏菌 素类)合用


去甲万古霉素(norvancomycin)

抗菌谱、抗菌作用与万古霉素基本相同,对G+ 菌,厌氧菌敏感,MRSA,MRSE极为敏感,对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 及万古霉素类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
分类

14元环大环内酯类
天然:红霉素(第一代) 半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

15元环大环内酯类 半合成: 阿奇霉素 16元环大环内酯类 天然: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

半合成:罗他霉素
一、抗菌作用及机制
抗菌谱:较窄
天然:抗菌谱略广于青霉素,对青霉素酶稳 定,主要作用于需氧G+菌及G-菌等 半合成:抗菌谱扩大,对某些G-菌如流感
+菌,G-球菌,变形杆菌,脆弱杆菌, 不敏感:G
沙雷菌属

作用机制——慢效杀菌药(繁殖期和静止期)
作用于细胞膜,改变通透性,使胞内重要物质 外漏,影响核糖体功能
多黏菌素B

临床应用 -杆菌感染 耐药G
口服用于肠道术前消毒、大肠杆菌性肠炎及耐药
细菌性痢疾
局部用于敏感菌的眼、耳、皮肤黏膜感染及烧伤 后皮肤铜绿假单胞菌感染
对G-需氧菌无效

机制: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链延长, 影响蛋白质合成 与大环内酯类交叉耐药,不宜与红霉素合用 体内过程: 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胆道感染及败血症等,对慢性骨 髓炎、尤以凝固酶阳性的葡萄球菌所致慢性骨髓炎疗效更 佳;也用于厌氧菌感染;外用治疗G+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

药理学课件37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

药理学课件37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类及多肽类

抗菌谱
主要针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主要针对需氧革兰氏阳性菌,包括葡萄球菌、链球菌、肺炎 球菌等。
对某些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抗菌作用
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也有抗菌作用,如流感嗜血杆菌、 百日咳杆菌等。
临床应用
上呼吸道感染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常用于治疗由需氧 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 如扁桃体炎、咽喉炎等。
药物作用机制
这三类药物的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大环内酯类主要通过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发挥抗菌作 用,林可霉素类则通过抑制细菌核糖体而发挥作用,多肽类则通过与细菌细胞膜相互作用 破坏膜结构。
药物分布与代谢
大环内酯类和林可霉素类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而多肽类主要分布在细胞外液。在代谢方 面,大环内酯类主要通过肝脏代谢,林可霉素类则主要通过肾脏代谢,而多肽类通常不经 过代谢直接发挥药效。
抑制细菌细胞壁合成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还能抑制细菌细胞壁的合成,导致细菌细胞壁缺损,水分由外 环境不断渗入高渗的菌体内,致细菌膨胀,变形死亡。
抗菌谱
革兰氏阳性菌
林可霉素类抗生素对革兰 氏阳性菌具有强效抗菌活 性,包括葡萄球菌、链球 菌等。
部分革兰氏阴性菌
对部分革兰氏阴性菌如脑 膜炎球菌、淋球菌等也有 一定抗菌活性。
天然类
主要包括红霉素、麦迪霉素等 。
半合成类
通过结构改造得到的半合成大 环内酯类抗生素,如阿大环内酯类抗生素通过与细菌核糖体 50S亚基结合,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的延长因子,从而发挥抗菌作用。
改变细菌细胞膜通透性
部分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还能改变细菌 细胞膜的通透性,导致细菌细胞内重 要物质外泄,引起细菌死亡。
在治疗其他由革兰氏阳性菌引起的感染, 如心内膜炎、败血症等,林可霉素类抗生 素也具有一定的疗效。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

药理学——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其他抗生素一、大环内酯类(一)分类按化学结构:14元环大环内酯类天然:红霉素半合成:克拉霉素、罗红霉素、地红霉素15元环大环内酯类半合成:阿奇霉素16元环大环内酯类天然:麦迪霉素、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半合成:罗他霉素、交沙霉素按发展阶段分:第一代:红霉素、地红霉素、麦迪霉素、交沙霉素、乙酰螺旋霉素主要用于:治疗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过敏患者及耐青霉素金葡菌引起的严重感染。

第二代:罗他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米欧卡霉素增强抗菌活性及抗菌后效应,减少不良反应、延长t1/2、对酸稳定。

第三代:泰利霉素对大环内脂-林克霉素-链霉素耐药菌株有效。

(二)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抗菌作用机制】作用于细菌50S核糖体亚单位——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

【体内过程】天然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吸收:碱性抗生素,不耐酸,口服多用肠溶片或酯化产物;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和体液中,血中药物浓度低;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胆汁中浓度高,可有肝肠循环。

半合成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胃酸稳定,口服生物利用度高;血浆t1/2长;经胆汁和肾脏排泄。

如: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三)常用代表药1.红霉素【抗菌谱】~与青霉素相比相似而略广,为抑菌药——相似——G+球菌溶血性链球菌、草绿色链球菌肺炎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G+杆菌白喉棒状杆菌、炭疽芽孢杆菌G-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淋病奈瑟菌螺旋体苍白密螺旋体、钩端螺旋体——略广——四体、军团菌、弯曲菌、弓形虫【临床应用】白衣空军百支曲青败红战是首选(1)主要用于治疗耐青霉素或对青霉素过敏者的金葡菌感染。

(2)在下列治疗中红霉素列为首选:军团病、白喉带菌者、百日咳、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空肠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或肠炎。

(3)可用于妊娠期、婴儿、新生儿,是妊娠期治疗泌尿生殖系统衣原体感染的一线药。

【不良反应】(1)胃肠道反应:最常见,口服或静脉给药均可引起(2)肝损害:酯化物(依托红霉素、琥乙红霉素)发生率高(40%)肝功能不良、胆道梗阻禁用!!(3)耳毒性(肾功能不良者发生多)心脏毒性(静滴速度过快,特殊致死反应)静脉注射给乳糖酸红霉素可发生血栓性静脉炎。

第39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第39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药理学人民卫生出版社第8版)
临床应用:
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和青霉素过敏; 2. 治疗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败血症、肠炎的
首选药。 3.是支原体、沙眼衣原体所致婴儿肺炎及结肠炎、
白喉带菌者的首选药* 4. 拔牙或呼吸道手术后继发细菌性心内膜炎的预
防,现已用克林霉素,用于青霉素过敏者。
不良反应
1.胃肠道反应:恶心、呕吐、腹痛 2.肝损害: (如无味红霉素)长期服用时,转氨酶升高,
三、体内过程
口服吸收好,广泛分布于组织和体液,骨组 织中浓度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22
四、临床应用
1.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的急慢性骨髓炎、敏感菌所致 呼吸道感染、败血症、软组织感染、心内膜炎等; 2.厌氧菌感染引起的口腔、腹腔、盆腔感染; 3.外用治疗G+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
五、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菌群失调;二重感染;偶见过敏反应和 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体内过程
①口服部分吸收 ②组织分布广泛:骨骼和牙齿 ③肝脏代谢,肾排出
天然四环素类
临床应用 首选
立克次体 → 斑疹伤寒; 支原体 → 肺炎。
不良反应 ① 胃肠反应 ② 二重感染 ③ 对骨、牙生长的影响 ④ 其它
半合成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 (deoxycycline, 强力霉素) 抗菌谱、作用机制同前 抗菌作用强,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临床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胆道感染 常见胃肠反应
E. 抑制细菌蛋白质合成既可杀菌又可抑菌 答案 37
B型题
问题11~15 A.青霉素 B. 舒巴坦 C. 红霉素 D. 林可霉素 E. 万古霉素 11. 可用于抗生素引起的假膜性肠炎 12. 属-内酰胺酶抑制剂 13. 预防感染性心内膜炎可用 14. 急性骨髓炎可用 15. 军团菌感染可用

药理学第7章大环内酯类

药理学第7章大环内酯类
4. 棒状杆菌属感染 如白喉、棒
状杆菌败血症、红癣等。
整理课件
11
临床应用
5. 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葡萄球菌、 链球菌或肺炎球菌感染。
6. 治疗隐孢子虫病、弓形体病。
整理课件
12
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
5. 毒性较低,严重不良反应少。
(1)口服:胃肠道反应
静注:血栓性静脉炎
(2)肝损害 转氨酶升高、黄疽和肝肿
整理课件
5
大环内酯类的共同特点:
3.耐药性
各药间有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机制:
(1) 靶位结构改变 细菌基因突变,使核蛋白体50S
亚基23S rRNA上一个腺嘌呤残基甲 基化,致药物失去靶位。
整理课件
6
MLS耐药: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类、
链霉素抗菌作用部位相似,细菌核 蛋白体50S亚基结合位点的改变,使 细菌同时对大环内酯类、 林可霉素 类、 链霉素(macrolides-lincomycinsstreptogramins )耐药。
整理课件
14
红霉素(Erythromycin)
口服易被胃酸破坏,制成肠溶片及酯化物
① 红霉素肠溶片
② 依托红霉素 ( 无味红霉素,红霉素丙 酸酯十二烷酸盐),无苦味,适于儿童。 ③ 琥乙红霉素(红霉素琥珀酸乙酯)
乳糖酸红霉素:静脉给药
肝代谢,可以活性形式经胆汁排泄, 有肝肠循环。肝功能不良者注意。
整理课件
9
临床应用
1. 链球菌感染 治疗化脓性链球
菌、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 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咽炎、 鼻窦炎、猩红热、蜂窝织炎。
2. 军团菌病 治疗嗜肺军团菌、
麦克达德军团菌或其他军团菌引起 的肺炎。

《药理学》辅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理学》辅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药理学》辅导: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是一类均具有14 ~ 16元大环内酯环状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包括:第一代大环内酯类:14元环:红霉素16元环: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吉他霉素、交沙霉素14元环: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第二代大环内酯类:15元环:阿奇霉素16元环:罗他霉素(一)第一代大环内酯类红霉素(erythromycin)红霉素是于1952年从红链丝菌的培养液中提取的14元环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体内过程]1. 吸收:红霉素为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在小肠崩解吸收,酯化物制剂有相当的耐酸能力亦易于吸收;2. 分布:广泛分布于各种组织及体液中,尤以胆汁中分布浓度高,但不易透过血脑屏障;3. 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胆汁排泄,肝功能不全者药物排泄速度减慢。

[抗菌作用]1. 抗菌谱:① 红霉素对金葡菌、表葡菌、链球菌及革兰阳性杆菌均有强大的抗菌活性;② 对某些革兰阴性菌如脑膜炎球菌、淋球菌、百日咳杆菌及布鲁杆菌有较强抗菌作用;③ 对军团菌、弯曲杆菌亦有较强抗菌作用;④ 本品对各种厌氧菌亦有相当的抗菌活性,但革兰阴性厌氧杆菌如脆弱类杆菌、梭杆菌属除外;⑤ 对螺旋体、肺炎支原体、立克次体、衣原体也有抑制作用,2. 抗菌机理作用于细菌核糖体50s亚基,抑制肽酰基转移酶,阻止转肽作用和mrna位移,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

[耐药性]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可恢复;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耐药机制:① 改变靶位结构:23s核糖体rna腺嘌呤甲基化是最常见的耐药机制;② 细菌胞膜对药物的通透性降低:药物渗入菌体内减少;③ 主动流出增加:细菌通过主动流出系统将药物泵出菌体外;④ 细菌产生灭活酶:如酯酶、磷酸化酶、糖苷酶等使红霉素失活。

[临床应用]1. 主要用于轻、中度的耐药金葡菌感染以及替代青霉素用于革兰阳性菌感染、放线菌病及梅毒等的治疗或用于对青霉素过敏的患者;2. 首选用于治疗军团菌病、弯曲杆菌所致感染、支原体肺炎、沙眼衣原体致婴儿肺炎和结肠炎、白喉带菌者的。

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理学)

抗生素—大环内酯类抗生素(药理学)

14碳大环内酯类:红霉素、罗红霉素、克拉霉素等 15碳大环内酯类:阿奇霉素 16碳大环内酯类:螺旋霉素、乙酰螺旋霉素、麦迪霉素、
麦白霉素、罗他霉素、交沙霉素等 第一代:红霉素、螺旋霉素等 第二代:罗红霉素、克拉霉素、阿奇霉素等 第三代:泰利霉素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一)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共性 【药动学特点】 天然品易被胃酸破坏,吸收少; 在碱性环境中抗菌作用 ; 分布广,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抗菌谱】 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天然品较窄;半合成品较广。 对大多数G+菌、G-球菌、厌氧菌均有强大抗菌作用 对军团菌、弯曲菌、支原体、衣原体有良好作用 对β-内酰胺类耐药的金葡菌有一定作用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红霉素(erythromycin)★
在骨组织中浓度高,不易通过血脑屏障。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抗菌作用】
窄谱、抑菌剂,抗菌谱≤红霉素; 对各类厌氧菌作用强大; 对G+菌有良好的抗菌作用; 对多数G-菌作用弱或无效; 与大环内酯类完全交叉耐药。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临床用途】 金葡菌引起的骨髓炎和关节感染首选; 需氧革兰阳性球菌感染:呼吸道、软组织、胆道等; 厌氧菌或混合感染,盆腔炎、腹膜炎等。
【抗菌作用】
大多数G+菌:耐药金葡菌、肺炎链球菌、白喉杆菌等较强; 部分G-菌:脑膜炎、淋病奈瑟菌,百日咳杆菌等有效; 对军团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有效; 易耐药,停药可恢复。 快速抑菌剂,高浓度杀菌。
§34-2 大环内酯类、林可霉素及多肽类
【抗菌机制】
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50S)

医学专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pt2177

医学专题大环内酯类抗生素ppt2177
第十页,共二十三页。
化学名:3-[(2,6-二脱氧(tuō yǎng)-3-甲基 –3-O-甲基-α-L-吡喃
核糖)氧]-13-乙基-6,11,12,-三羟基- 2,4,6,8, 10,12-六甲基-5-
[[3,4,6-三脱氧-3-(二甲氨基)-β-D-木吡喃糖基]氧]氧杂环十
四烷-1,9-二酮
第四页,共二十三页。
2、理化(lǐhuà)性质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一般均为无色(wú sè)的碱性化合物,易溶于
有机溶剂。可与酸成盐(葡萄糖酸盐、乳糖酸盐、硬脂酸盐、 十二烷基硫酸盐),其盐易溶于水。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的化学性质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易发生
苷键水解,在碱性条件下其内酯换环易破裂。
第五页,共二十三页。
克拉定糖。这种降解反应使红霉素失去抗菌活性。
第十三页,共二十三页。
C-6上的羟基与C-9上的羰基形成(xíngché ng)半缩酮的羟基再与C-8上氢消
去一分子水,
8,9-脱水(tuō shuǐ)-6,9-半缩酮衍 生物
C-12上的羟基(qiǎngjī)与C-10上的氢消去一分子水, 第十四页,共二十三页。
第二十页,共二十三页。
研究过程发现若将9位的羰基改换成肟或腙后,可以 阻止C-6羟基与C-9羰基的缩合,增加其稳定性,但
体外抗菌活性比较弱;
将C-9的肟羟基进行取代 ,可明显改变药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的口服
(kǒufú)生物利用度,口服(kǒufú)给药时体内抗菌活性较好, 毒性也较低。
罗红霉素是从一系列O-取代的红霉素肟衍生物中得
第十一页,共二十三页。
本品为白色或类白色的结晶或粉末(fěnmò);
无臭,味苦,微有引湿性。
本品的水合物熔点为135-140℃,熔融后

药理学 第40章 大环内酯及其他抗生素

药理学 第40章 大环内酯及其他抗生素

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软组织感染 青霉素替代、支原体肺炎
不良反应:局部刺激性 肝损害 伪膜性肠炎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
临床应用: G+菌致呼吸道、软组织感染 替代-内酰胺类和红霉素
第二节 林可霉素类
第四十章
大环内酯类及其他抗生素
第一节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红霉素(erythromycin) 麦迪霉素(medecamycin) 吉他霉素(kitasamycin) 交沙霉素(josamycin) 乙酰螺旋霉素 (acetylspiramycin) 阿奇霉素 (azithromycin)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万古霉素或甲硝唑治疗
半人工合成四环素类
多西环素 (deoxycycline, 强力霉素) 抗菌谱、作用机制同前 抗菌作用强,对耐药金葡菌有效 临床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胆道感染 常见胃肠反应
米诺环素(minocycline) 长效、高效
第四节 氯霉素类抗生素
氯霉素(chloramphenicol)
共同特点
抗菌作用:抗菌谱较广,为抑菌药 作用机制:与核蛋白体50 S亚基结合,抑制蛋
质合成 耐 药 性:同类不完全交叉耐药
与-内酰胺类无交叉耐药 临床应用:呼吸道感染(替代)、软组织感染 不良反应:毒性低
二、常用药物
1. 红霉素(erythromycin) 代表药 不耐酸、口服需用肠溶片及酯类化合物 广泛分布于组织、体液中 难通过血脑屏障 主要经肝代谢,胆汁排泄
抗菌谱 作用机制
广谱 G+ 、G-、厌氧 菌、立克次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克拉霉素(clarithromycin) 罗红霉素(roxithromycin) 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罗他霉素(rokitamycin)
2020/6/19
药物代谢动力学
11
特点:(与第 一代 大 环 内 酯 类相比)
1. 对胃酸稳定,生物利用度提高; 2. 血药浓度及组织浓度高; 3. 半衰期延长; 4. 抗菌谱更广,抗菌活性增强; 5. 有良好的抗生素后效应和免疫调节功能; 6. 主要用于呼吸道、泌尿道和软组织感染; 7. 不良反应较少
2020/6/19
药物代谢动力学
6
临床应用
1. 耐青霉素的轻、中度金葡菌感染及对青霉素 过敏的患者;
2. 首选用于军团菌、弯曲杆菌、支原体(肺炎)、衣 原体感染(婴儿肺炎、结膜炎)、白喉带菌者。
2020/6/19
药物代谢动力学
7
不良反应
1.直接刺激反应:主要不良反应 口服——胃肠道反应 静滴——血栓性静脉炎

G-球菌:脑膜炎双球菌、淋球菌等

螺旋体
放线菌
略 广
2020/6/19
某些G-杆菌:百日咳杆菌、弯曲杆菌等
军团菌
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
厌氧菌
药物代谢动力学
3
军团菌
军团菌病是1976年在美国费城首次被发现的急性呼 吸道传染病,当时在退伍军人大会上暴发流行,导 致221人发病,34人死亡。 最常见病原体为嗜肺军团菌(占病例的85%~90%) 军团菌为细菌性肺炎的前3位病原之一 水是军团菌的自然栖息地,军团菌喜欢藏身于各种 水源中,尤其在空调冷却水中和人工管道水中广泛 存在。 202军0/6/1团9 菌病在国际上被视药物为代谢动“力学现代生活文明病”。 4
第二十九章 大 环 内 酯 类 抗 生 素
概念:具有14 ~ 16元大环内酯基本化学结构的抗生素
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
(16元环)
2020/6/19
红霉素 麦迪霉素 乙酰螺旋霉素 吉他霉素 交沙霉素
药物代谢动力学
克拉霉素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罗他霉素
1
红霉素(Erythromycin)
体内过程
2020/6/19
药物代谢动力学
12
交沙霉素(Josamycin)
2020/6/19
药物代谢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力学
9
特点: (与红霉素比较)
1. 体内过程与红霉素相似; 2. 抗菌谱与红霉素相似; 3. 抗菌活性与红霉素相似或略低; 4. 用于耐红霉素菌株和不能耐受红霉素的患者
5. 不良反应较红霉素轻
2020/6/19
药物代谢动力学
10
第二代大环内酯类
2. 肝损害:红霉素酯化物 表现:转氨酶升高、肝肿大及胆汁郁积性黄疸等 处理:停药数日可恢复正常
3. 过敏反应: 皮疹、药热等
2020/6/19
药物代谢动力学
8
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
乙酰螺旋霉素(Acetylspiramycin)
麦迪霉素(midecamycin )
吉他霉素(kitasamycin)
1. 吸收:碱性,不耐酸,口服用肠溶片或硬脂酸盐, 静脉滴注用乳糖酸红霉素;
2. 分布:较广,可透过胎盘,不易透过血脑屏障, 胆汁中浓度最高
3. 消除:主要经肝脏代谢, 胆汁排泄
2020/6/19
药物代谢动力学
2
抗菌谱
与青霉素相似而略广
G+球菌:金葡菌、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等
G+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
抗菌机理
与50S亚基结合 (-) 转肽作用 (-)
蛋白合成
抑制肽酰基转移酶
mRNA位移
特点:速效抑菌剂
2020/6/19
药物代谢动力学
5
耐药性
特点: 1. 细菌对红霉素易产生耐药性,但停药易恢复 2. 本类药物存在不完全交叉耐药性
①对红霉素耐药的菌株对其他第一代大环内酯类仍敏感; ②对第一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二代仍敏感; ③对第二代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菌株对第一代也耐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